第一篇:一年级 第7课 这种“滑梯”会伤人 教参
7.这种“滑梯”会伤人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体会把楼梯扶手当滑梯的危害,树立“安全第一 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
1.学会在楼梯上安全文明地行走。
2.发现身边同学在楼梯上行走时有危险的举动不要模仿,要及时劝阻。
(三)知识经验积累
知道将楼梯扶手当滑梯容易发生危险,知道上下楼梯要一步步地走台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在楼梯上安全文明地行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形成在楼梯上自觉按要求安全行走的习惯,树立“安全第一 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课由5个模块构成。
(一)引言
内容分析:引言从介绍“建筑物的‘滑梯’”入手开门见山自然引出本课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问题。
教学建议:教师通过“这是一种什么“滑梯”呢?怎样做才不会被它伤到呢?”的提问,让学生在交流、思考后顺势引出课题——这种“滑梯”会伤人。此环节,学生要初步感知把楼梯扶手当滑梯的危害。
(二)平安童话
内容分析:平安童话呈现了萌小兔和淘气猴下楼梯过程中发生的一幕。淘气猴在下楼梯的过程中不注意安全,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导致受伤的故事提示学生将楼梯扶手当“滑梯”很危险。
教学建议: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角色读故事,交流淘气猴被“滑梯”伤害的原因及后果,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把楼梯扶手当滑梯的危害。
(三)平安导航
内容分析:平安导航将楼梯上安全行走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逐一说明。
教学建议:教师可指导学生思考:台阶上怎样走最安全?楼梯扶手为什么不能当“滑梯”?进一步强调在楼梯上安全行走的正确方法。
(四)平安童谣
内容分析:童谣通过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再次强调把楼梯扶手当滑梯的危害。
教学建议: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进一步强化学生在楼梯上安全行走的自护意识。
(五)平安童操
内容分析:平安童操有四个内容。“做一做”,指导学生体验楼梯上安全行走。“说一说”,引导学生辨析在楼梯上行走的行为是否安全正确。“认一认”、“想一想”,引导学生关注楼道安全标志的含义,主动发现校园生活中学生在楼梯上的一些不安全、不文明的行为,提示学生不模仿危险举动,及时劝阻不安全、文明的行为,保障身体健康。
教学建议:“做一做”实践活动,建议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的楼梯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安全上下楼梯,避免受伤。“说一说”,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否安全,通过辨析、交流提高学生在楼梯上安全行走的意识和能力。“认一认”安全标志,“想一想” 2 辨析图片中学生的行为是否安全,旨在指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杜绝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提示学生高度重视、关注楼道行走的安全问题。
四、平安演练与建议
平安演练主要内容在平安童操这块,“平安童操”版块有以下四项活动:
(一)“做一做”
“做一做”是实践活动,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校园楼梯间,开展上下楼安全行走的比赛活动。比赛分小组进行,全员参与,人人体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比一比哪一组做到了平安导航中强调的要求。
在组织这项活动时,建议老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楼梯间时,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比赛。每组比赛完毕要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评比出最守秩序、最安全的小组,颁发“安全小队”的奖章。
(二)“说一说”
“说一说”是辨析、交流活动,图片中呈现了几位小朋友正在下楼梯的场景,学生观察、判断图中小朋友的行为正确是否。
组织这项活动时,建议老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小朋友们的行为正确与否,交流、辨析图中哪些小朋友的行为最安全,进一步强化楼梯上安全行走,不能从栏杆上滑下去的注意事项。
(三)“认一认”
“认一认”是拓展活动,呈现了“安全楼梯”、“上下楼梯小心滑倒”2个安全标志。
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标志的含义,提示学生:生活中,不同场合所楼道间均有类似的安全标志,要关注这些标志,做到楼道上安全行走的注意事项,体会楼道上安全行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想一想”
“想一想”是拓展活动,呈现校园楼道中小朋友采取的一些貌似取乐其实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提供学生思考、关注。
在这项活动中,建议老师分析图片上小朋友从楼梯上滑行下来的危险后果,强调楼道“滑梯”会伤人,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更多的发现和思考。
五、教学资源链接
教师可参考网络视频资源:上下楼梯的安全,网址:(http://)
第二篇:教学教参 第7课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教参
第7课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一、教材分析
1、编辑指导思想(1)编写意图
一直以来,蕴含着浓浓乡情、健康、率真而质朴的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风采,展现着从古到今、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信念。特别是在工业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民间艺术中所体现的、永久不变的生活主题,带有一方特色的表现形式,祈盼吉祥美好的朴素情怀,早已凝结成深挚的民族情结,融化成恢弘的民族气派,为身处社会变革中的人们,存留着一块温暖而博大的心灵家园对于目前的中学生来说,应该把了解、学习民间艺术,发扬、传播民族文化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民间美术,作为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民间美术在造型上体现了古拙、大气与灵秀的特点;在色彩上则突出了热烈、质朴与纯真的特质。通过学习研究民间美术中色彩的表现形式与内涵,是引导学生探究民间艺术之路的良好途径。
(2)版面内容与设计理念
本课的版面内容,主要由文字,不同民族、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和学习建议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文字部分是对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式、方法、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概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而占大量篇幅的图片部分则是对以上内容的直观展现,体现出美术教材强凋视觉感受的特点。通过南北方各具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对民间美术,特别是民间美术中生动绚烂的色彩搭配有一个强烈的感知印象,这就为更深入地探究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形式手法、文化内涵,打下了认知上的基础。
另外,这些图片内容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学习建议结合起来,根据各地教学的实际情况,创建有地方特色的、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学习建议中的“收集一件民间工艺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点”是从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目的三方面提出要求,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探究性,这和以往教学中学生主要依赖教师讲述的行为表现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各地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庙会、地方文化活动、喜庆节日、乡村集市等时机,指导学生广泛参与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学习建议中的第二条建议:“用民间色彩对比的手法彩绘画盘,并和同学进行交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属“设计〃应用”范畴),要做到这一点,势必要对学习主题有更全面、更深层的理解,它是对“教”与“学”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一建议可以根据各地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的物质条件灵活应用?尽可能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具体实施方法可以参考“教学设计”一项)。
2、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
①通过挂饰、玩具、风筝、剪纸、面具、刺绣、织锦七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民间美术特有的美感,增强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色彩搭配是构成民间美术热烈、质朴、纯真、自由的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②通过图片并结合简要的文字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从而形成了民间美术特有的装饰风格。通过“学习建议2”引导学生具体学习这一色彩搭配方法。
③通过图片展示与文字评述,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认识民间生活的环境、状态以及老百姓的追求与信仰,是形成民间美术色彩搭配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现象、大胆提炼归纳的装饰风格的基础,从而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2)隐性内容与目标
①课本中选登的每一幅民间美术作品,都包含着一个民间风俗,一个地域风情,一个健康、美好的愿望。教师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深入研究,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浓浓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终将化作民族情结,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成为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②通过“教学建议1”,配合教师合理的引导,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③通过“教学建议2”,营造一个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明确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2)教学难点:
具体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设计一:
(1)通过庙会、节庆、集市等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撷取当地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作为范例,师生共同研究与之有关的民俗风情、民间故事,并以此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因地制宜,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主题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2)通过范例,结合课本图片,教师指导学生集体探讨民间美术作品的特征及对作品中色彩搭配的感受(对本课主题的感知与印象)。(符合认知规律,并能培养主动发现的“眼睛”、主动“思考”的心灵。)
(3)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个色彩搭配实验,用画笔提取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与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对比,通过研究与分析,总结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手法。例如:以山西民间玩具布老虎为实验,首先将布老虎造型中的所有颜色都提取出来,然后再对这些颜色进行纯度、冷暖、色相、面积、虚实等方面的分析,最终得出符合事实情况的结论——民间玩具布老虎的色彩搭配手法是采用了两组互补色的对比关系:红与绿,蓝与黄,但表现各不同。一组为大面积的黄和小面积的蓝;另一组为大面积但分散的红和小面积的但集中的绿。通过实验分析,举一反三,逐步掌握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对本课主题的理解与掌握)。(对比可以加强直观感受力,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4)教师给学生提供有关古代“五彩”和年画、泥人的“点套”、“着彩”的口诀,配合实际作品,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中不同的色彩搭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加深理解,提高认识,指导运用。)(5)师生共同拟定一个表现主题,如: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方法,布臵一个“中国新年”;搜集一些具有地方风格的民间美术作品,搞一个“乡俗吸引朋友来”的展览;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方法,设计一个具有乡土风格的纪念品,进行创作练习等。通过以上活动,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用于实际生活中,并从中感受审美创造的乐趣(对本课主题的应用与创造)。(用情境引发情感,用情感引发表现。培养艺术表达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设计二:
(1)教师为学生设定一个学习目标:为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作一份贡献。具体的要求是: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制作主题为“民间的色彩,民族风”的民间美术作品展览的展板、录像、幻灯片等。所选作品可以是搜集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或自己临摹、仿做及创作的具有民间美术风格的作品,但最终的展览要做到形象生动、图文并茂。
(用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发学习愿望,用主题限定学习范围与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2)教师为学生提供研究主题内容的途径,包括:①通过研究专业书籍、采访民间艺人、在庙会与节日场所搜集作品、上网查询与下载资料等。②对学生研究主题的方式提出建议,如:通过个体或集体研究。③提供多种研究方法供学生参考,如:搜集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规律、聘请民间艺人(风筝、剪纸、泥塑、面塑艺人均可)具体演示色彩搭配方法、进行色彩搭配实验等。(拓展学习途径,尊重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选择。鼓励学生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方法的实践与应用。)(3)设计制作以“民间的色彩,民族风”为主题的展板、录像、幻灯片等,并力求做到使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特点、手法、风格、内涵都得到具体而直观的展现。(在应用知识的同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并使所学知识内化成艺术表现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4)结果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将以上制作成品进行集中展示;请来专家、学校师生、民间艺人或本班同学分成评论小组,对展示成果进行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评论。(鼓励学以致用,鼓励个性表现,鼓励审美创造。强化民间文化的“承传意识”,培养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
2、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丰富教学材料,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对突破教学重、难点会有帮助。(2)在教学中加人情感方面的引导,会增强学生对学习主题的兴趣,加深对主题内涵方面的理解。(3)对比自然真实的物象与装饰风格的作品的不同色彩体现,可以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评价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是评价的重心。因此,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联系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必要时,可以采取对学生分层评价的方法。
1、对学习主题是否有兴趣,是否愿意收藏一件民间美术作品?
2、如果对学习主题抱有偏见(如:认为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很“土”),是否能通过积极学习改变偏见,将偏见变为积极的认识。
3、能否说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特点和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仿制,—件美术作品装扮生活。
4、能否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方法进行创作,并能说出创作中的每一步骤的思路和想法。
5、能否对学习结果进行综合性的展示(制作展板、幻灯片、录像等)?
四、相关资料
1、民间艺术: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区分的艺术分类的一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民间艺术泛指活跃于民间的美术、工艺、曲艺、杂技、戏法等各种艺术形式。狭义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美术与工艺,也可略称为“民艺”。
2、陕西凤翔彩塑泥玩具(挂虎、花牛):陕西风翔彩塑泥玩具,相传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传统泥玩具老虎挂片、坐虎、狮子、卧牛、花牛、小狗等,经大红、大绿施彩后形成强烈对比和艳丽的装饰效果。另外,老虎玩具还采用了意念的装饰手法,固有色和斑纹都被改变成红色的牡丹和莲花,耳朵夸张成鸟的翅膀,并用铁丝装上莲花和贵子的彩塑的小附件。把虎玩具放在爱子身边,既可爱又神威,具有一种安全感。
3、风筝:文献所载,古代风筝被用于军事(测量距离、传递消息等),直至唐代以后,风筝的功能才开始转向娱乐方面。到了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风筝已成为普通的儿童玩具。元代放风筝在民间已成为习俗。明清时期是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其形制、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及放飞的技术均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在装饰上,多吸收了工笔画的技法,重彩涂抹,勾画精到,并注意色彩的块面关系,也有用写意手法来描绘的。近代,由于风俗民情及群众审美观念的影响,各地风筝在造型、扎制、装饰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
4、北京风筝(沙燕):北京风筝,扎制精巧,造型匀称,彩绘典雅,式样众多。基本形式有硬翅、软翅、排子、长串和桶形五种,其中沙燕属硬翅风筝。据《春风采风志》载:“常行沙燕,一尺以至丈二,折竹结架,作燕飞式,纸糊,绘青蓝色……顺风放起,儿童追逐,以泄内之积热,盖有所取意也……”
5、剪纸(狮子滚绣球):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距今已有 1500年的历史。作为民间装饰艺术,剪纸在四时八节的民俗活动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广大的农村,剪纸的作者主要是妇女。她们将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将自然景物加以提炼、概括,组成一幅幅图案,用来美化生活。民间剪纸的样式与生活的实际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用来张贴的有窗花、烟格子、灯笼花等;用来摆衬的有喜花、礼花、烛台花等;用来刺绣的有鞋花、帽花、背带花;用来印染的有印版花(蓝印花布)等。河北蔚县的剪纸以窗花著称。其表现形式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素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有戏曲人物、花草虫鱼、走兽等一些吉祥谐音的物象。其构图饱满,色彩鲜艳、造型生动,风格粗细适中,于整洁华美之中寓有灵活绵密的特点。
6、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年画是中国美术中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因主要在农历新年(春节)时张贴,以迎祥祉,故称年画。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题材内容看,年画表现的多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说、故事、神话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民间艺人有“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占利,才能和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的要诀。从形式特点看,构图饱满,形象完整,色彩艳丽,体裁多样。天津杨柳青年画是北方年画的代表,其特点是构图丰满、笔法匀整、色彩鲜艳。人物的头脸衣饰多用铅粉、金粉晕染,风格华美,别具一格。
7、刺绣(苗族刺绣):刺绣又名针绣、扎花,俗称绣花。据《尚书》载,早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汉代时,刺绣已达到很高水平,唐宋盛行,明清再度复兴。贵州黔东南是我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这些居住在清水江流域的三十多支苗族,各村寨里都有一些能剪、能绣、能画的苗家妇女。苗族是一个讲究衣饰的民族,很早以前就以刺绣来装饰服饰。衣饰—卜的绣花图案多为古祥动植物造型,其中还有大量有特色的苗族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吉祥形象,这里有蝴蝶妈妈、人祖姜央,以及神话传说中的苗龙、龙狗等,而这些都是民间古老信仰意识的产物。苗族刺绣小的吉祥神话形象,造型夸张,色彩艳丽而义热烈,充满质朴盎然的情趣,表现出独特、强烈的民族特点和审美境界。
8、织锦(壮族织锦、土家族织锦的装饰性色彩):织锦是用精炼过的熟丝作原料,染色后织造的。织锦在处理色块和色彩搭配时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如一个平面色块?可以根据色彩需要分成若干的小色块或穿插不同的小色线,这种方法有利于色彩的呼应和变化,产生整色块的平衡与协凋的艺术效果。另外,织锦在配色时合理地利用色彩的明度、冷暖,面积的对比,故使织锦中的图案与底布对比时产生色块的前进与后退、强与弱的变化,突出了主体纹样或图案中的主要色块,收到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的艺术效果。这也正是织锦在形式上的抽象性和趣味性。
9、民间玩具(老虎枕):民间玩具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供儿童游戏的道具,多为劳动者的业余之作,有着显著的地域特点
虎枕是一种既可以给小儿嬉戏,又可以当枕头的实用型玩具,在北方各地农村广为流传,多以色布缝制成形。其中,山西的虎枕玲珑美观、色彩艳丽、做工讲究。
10.民间美术中的“五彩”:专指青、赤、黄、白、黑五色。占代以五色为正色,认为: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寅,这种观念,对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影响很大。
11、年画“点套”口诀:软靠硬,色不愣(大红、深绿、深蓝、黑谓硬色,淡灰、天蓝、粉红、粉绿、淡黄谓软色)。黑靠紫,臭狗屎。红靠黄,亮晃晃。分青绿,人品细。要想俏,带点孝。要想精,带点青。文相软,武相硬,断国孝,三蓝黑。女红,妇黄,寡青,老褐。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以上口诀因为体现了配色的共同规律,因此不仅适用于年画的色彩搭配,还适用于其他民间美术的制作。
参考资料:
《中国民间美术词典》张道一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风筝》王鸿勋、徐淑燕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民间吉祥艺术》李振球、乔晓光编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9个生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感受睛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准备:本课时相关课件 生字及拼音卡片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猜吗?
出示课件: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学生猜谜)
师:猜对了。让我们来看看月亮的样子吧!教师出示有关的图片课件:
圆圆的月亮;半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在晴朗的夜晚,这么可爱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上,该多美呀!叶圣陶老爷爷还特地把我们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板书课题《小小的船》(齐读)
1、教师播放范读。
2、请学生看拼音自由读课文。
3、学生读给老师听听。
4、学生和生字娃娃交朋友。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小游戏:找朋友 小组内认读生字。
三、读好课文,想象中创新。
1、再读课文,想:课文在写什么呀?
2、学生答出后师出示课件:弯弯的月儿图片。学生答出后师出示课件:小小的船儿图片。
3、课件出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4、为什么说月儿像小船呢?学生答出后,教师相机板书:弯弯的月儿。
5、学生说说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弯弯的?(师注意引导学生把问题回答完整)6讲述:在那弯弯的小船上,坐着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坐在小船上摇啊摇,她看见了什么呢?
7、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蓝蓝的天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又像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蓝蓝的天像镜子或大海;闪闪的星星像灯、萤火虫或者小朋友的眼睛)(教师出示课件)
6、课件出示: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指名学生读,齐读。
四、歌曲欣赏。
1、老师唱给学生听。
2、播放歌曲“小小的船”,请学生欣赏。
五、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这首诗。(1)老师和学生一起背。(2)男女同学比赛背。(3)一起背给老师听。
六、巩固深化
1、师出示课件: 弯弯的___ 像___ 闪闪的___ 像___ 蓝蓝的___ 像___
2、谁能够帮它们找到朋友让句子变得完整。(1)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出示。(及时鼓励)(2)学生看黑板齐读。
七、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的学情,以及对孩子提出要求。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第7课
《大小多少》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由于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图找本课生字,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事物与所学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话,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们,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老师听说你们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这几个汉字,你们会不会读。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如黄牛、小猫、鸭子、小鸟;苹果、大枣、杏子、桃等)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了铺垫。
二、结合图画、韵文,学习生字(一)学习韵文,识记“大”“小”。
1.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字都能读出来。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两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板书:上、下;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汇报)预设:它们都是反义词。
2.同学们,这是重大发现。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园风光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美丽的田野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黄牛和猫、鸭子和鸟、苹果和大枣、杏子和桃。)3.学习韵文。
引言:它们谁大?谁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韵文吧!(1)老师范读,同学认真听准字音。(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3)这个小韵文里第一、三小节藏着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4)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学生比较后汇报)(5)苹果和枣比呢?(学生比较后汇报)4.用“大”“小”练习说一句话。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飞机大,汽车小。
5.指导朗读。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二)学习“多”“少”。
1.(多媒体展示第二组图)请同学们观察第二组图,从图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杏子多,右边桃少。
2.引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加一加、记笔画等)3.用“多”“少”练习说一句话。如:我的铅笔多,他的铅笔少。这边的蘑菇多,那边的蘑菇少。
4.像这样的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汇报拓展)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三、游戏形式,巩固识字 反义词对对碰。
师:我们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吧!师:我说大。生:我说小。师:我说多。生:我说少。师:我说上。生:我说下。师:我说里。生:我说外。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中设计了“对对碰”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第五篇:一年级音乐第7课《小小音乐家》
第7课 《小小音乐家》
[教学内容]:
1、表演《法国号》
2、聆听《号手与鼓手》
3、表演《快乐的小笛子》
4、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5、聆听《星光圆舞曲》
[教学总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的形象。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做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材分析]
1、钢琴《星光圆舞曲》
《星光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创作的。乐曲为G大调,3/8拍子,进行曲速度,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主题第一次出现时,钢琴右手弹奏出弱起的,以级进为主,间或小三度进行的流畅平滑的旋律,给人以自然松弛的感受,表现了星空月夜的安逸与宁静。钢琴左手始终以半分解和弦的形式衬托着。
第一变奏是在主题旋律的下方加入了一个三度平行的旋律,与单声部的第一主题相比,音响显得丰满,力度有所加强。
第二变奏,改弱起节奏为强起,旋律在高八度进行,旋律向下级进,情绪激动,表现出对美好夜晚的赞叹。
第三变奏是旋律加花的乐段,第2、3小节采用了向上二度模进的手法,把音乐逐渐推向高潮。
第四变奏综合了第二、三变奏的材料,情绪更加热烈、激动。
乐曲最后重复了主题作为结束,情绪又恢复了平静安宁,作到前后呼应。乐曲虽短小,情绪的变化却层层推进,给人印象深刻。这首乐曲已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初级钢琴曲之一。
孩子们通过这首乐曲,感受钢琴的音色及乐曲音乐情绪的变化。
2、提琴《会跳舞的洋娃娃》
《会跳舞的洋娃娃》的产生有着不平常的经力,它出自两位作曲家的手,匈牙利作曲家波尔蒂尼和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
这是一首有浓郁的儿童情趣的钢琴小品,最初是波尔蒂尼为了教学写的练习曲。开始时他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偶然的机会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发现了它,这首曲子的情调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将它编成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从此《会跳舞的洋娃娃》就成为了小提琴家喜爱的一首名曲。
乐曲是三部曲式,D大调3/8,快板。乐曲开始是一个短小的引子,有钢琴演奏。前5小节后,小提琴从弱拍进入,用弹跳式的弓法演奏,取得了美妙的效果,把洋娃娃那可爱活泼又有几分笨拙,机械的动作描绘的活灵活现。
3、管弦乐《号手与鼓手》
《号手与鼓手》选自法国作曲家比捷的《儿童游戏小组曲》这首管弦乐曲作于1871年,是根据所有的四手连奏钢琴《儿童游戏》中的五首改编而成。
《号手与鼓手》是五首小曲中的第一曲,又叫《喇叭与铜鼓》是一首进行曲。表现了孩子们打着铜鼓、吹着喇叭列队行进的可爱形态。
4、歌曲《快乐的小笛子》
是一首活泼有趣的二拍子儿童歌曲,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构成的,第一、三乐句完全重复,第二、四乐句基本重复。歌曲的节奏有四分、八分和二分音符构成,乐句的节奏完全重复,很有规律。尤其模仿小笛子吹出的“dudu”声,使旋律显得格外有童趣、活泼、童趣的歌词,刻画了吹小笛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
5、歌曲《法国号》
《法国号》是一首法国莱姆河民歌,3/4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歌曲节奏平缓,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构成以具有推动性的大跳音程其句,并有级进平稳的旋律接下去,弹性与抒情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最后句完全改变了前面句法的进行方式,改用跳进音程波浪式旋律,从属七和弦的分解进行到主和弦完满的 结束了全句。
[教学重点]:
1、感受三拍子音乐的特点。
2、认识音的长短、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
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模唱法学习歌曲《法国号》。
2、声音要求干净而富有弹性,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4、完整聆听歌曲《号手与鼓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律动。
二、复习歌曲《小蜻蜒》
三、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请你举手来表示。
2、请你说说:听了乐曲,你感觉心情怎么样?(是高兴的还是悲伤、激动?)
3、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4、听音乐分组表演。
四、表演《法国号》
1、听弹奏乐曲,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拍手、拍腿、拍腿或跺脚、拍手、拍手等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强弱弱的节拍感。
2、师范唱,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情绪。
3、用模唱法学习歌曲,先用“LU”来模唱。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5、随琴声轻声唱歌。
6、指导学生用干净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师注意用范唱来感染来感染学生。“嗡巴巴”第一个字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来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7、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桌面为弱。
8、学生自编动作来表演歌曲。
9、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听唱法学习《快乐的小笛子》。能表现歌曲甜美的感觉。
2、完整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听《号手与鼓手》律动,稳定情绪。
二、复习歌曲《法国号》,要求用富有弹性而甜美的声音来演唱。
三、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再听乐曲,问: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中的洋娃娃是怎么跳舞的,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复听乐曲,一部分小朋友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四、表演《快乐的小笛子》
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用听唱法学习《快乐的小笛子》。师范唱,学生们跟着教师的歌声击。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4小节一句跟着教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注意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5、歌曲处理:歌中一字多音要唱准确。
6、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7、创编动作,一组表演唱,一组敲击碰铃唱。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巩固歌曲《快乐的小笛子》,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表演。
二、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钢琴的音色。
三、感受音的长短,听辨音的强弱。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布娃娃弹琴》,要求学生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来表达。
二、复习《法国号》,要求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
三、感受音的长短。
1、用比较的方法说说: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2、用碰铃和木鱼敲一敲,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思考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四、聆听《星光圆舞曲》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让学生说说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2、再听乐曲,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
五、编创与活动:走走跳跳
1、学生围成一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敲,学生走和跳,鼓声强跳,鼓声弱走。
2、师用强弱分明的力度来敲,第一组用强音XXXX,第二组用弱音XXXX,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改变方法:学生随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鼓声弱时逆时针走。
4、让学生献计献策,怎么样才能让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参与到编创活动中。
5、根据学生的想法走走跳跳。
6、小结评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