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鼓励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鼓励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hscf.cn 发布:2007-9-6 11:32:30 来自:黄河之声杂志
浏览:
■赵康朔
与我同行的老师经常问我:“我看那么多同学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那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赏识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了悲惨的场面;有的感受到形象变形夸张的视觉冲击力;有的感悟到的是一种战争带给人类的思考;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次 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独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以“过去难忘的日子”为主题创作一幅画,课前我布置同学们收集过去快乐难忘的DV录象、照片、故事等,课堂上我先出示我的旧照片,让同学们辨认,看到我过去的样子同学们议论纷纷,继而给他们讲了我求学道路上碰到的艰辛和坎坷,聆听我在大学校园中成长的快乐,欣赏油画《同学·永乐》,这是我们在上大学期间,去到山西运城永乐宫临摹壁画时,休息期间同学们在一起难忘的快乐的画面„„这时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他们快乐、难忘的过去一个个浮现在眼前,这时给学生们机会把他们按捺不住的情绪及时的释放出来,他们讲的津津有味,听的同学们一会掉泪、一会哈哈大笑,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感受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过去的日子”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
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 识。
三、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 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 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片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庆丰小学-----刘仕洪
与我拍档的老师经常问我:“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那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浅谈鼓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鼓励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谢子华
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时刻关注和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始终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学习。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赏识、赞美孩子对优化孩子的心理十分有利,既能快速抚平孩子心灵上的创伤,也能促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建康发展。竖起你的大拇指夸奖你的学生吧,你将获得丰厚的回报。赏识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的,势不可挡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就要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对孩子的出色表现及时予以表扬,让他感到也是拥有优点和大有希望的。我们要时刻牢记好孩子就是这样表扬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出来的。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并恰当的表扬学生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表扬的对象要具体。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要以“过程评价为主”。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不仅要对学习活动的行为进行评价,还要着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如一个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方法用的比较好,我们可以这样表扬“你的方法很好!”,“你做题很努力!”这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了表扬,学生会很高兴。如果简单地表扬“你真聪明!”,是对学生自身进行表扬,学生会认为自己成绩归功于能力,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经过努力,成绩提高了,就该表扬他经过努力而成绩提高这件事。因为表扬他努力,让他知道受表扬的真正原因,他就会继续努力。而表扬他聪明,就可能导致他产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情绪。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给予表扬,学生就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和结果,学优生和后进生虽然学习的结果有差异,但如果教师同样对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表扬,就不会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进生就不会过多地关注学习成绩和自己本身的能力,而会注意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因而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会持续和增强。这样的表扬才真正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表扬的程度要适度。
表扬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不断深入地进行思考,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对学生的表扬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不能吝啬而平平淡淡,也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哗众取宠。如在数学课堂上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优生对于老师的表扬往往表现的无所谓,即使受到表扬也是反应平平;而后进生就不一样了,只要通过一点点努力就能回答的问题,他们会很在乎的老师的表扬,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受到表扬也会高兴一番。对于一些大家都能想到的一般性回答无需要表扬,只要给予肯定就可以了,对那些有创造性的、能够开启学生思维的表现应当给予表扬。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但是,表扬也应该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只要学生发言就给予表扬,这样的评价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而且,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不能让尊重等同与迁就。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三、表扬的形式要多样。
课堂表扬并非一定要用语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起到激励表扬的作用。学生做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表扬,同样也希望得到所在学生群体的鼓励表扬,这样才觉得自己“更有面子”,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营
造“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的氛围”,也应该营造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以一个积极态度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一种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批评与表扬的关系,它们两者是一个对立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这里所说的批评不是板起面孔呵斥学生,也不是不留情面的挖苦学生,更不是贬损人格的辱骂学生。批评需要有智慧,更要讲究艺术。批评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四、表扬的情感要真实。
许多老师在表扬学生时往往很在意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动作,却忽视自己的体验与情感。认为表扬就是使用一些带有褒意的词语,就是组织一些表示赞扬的活动,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表扬的含义。流于形式的褒意的评价,只会使学生产生很短暂的满足,并不能使学生得到内心的激励,因而表扬的激励作用就只是外部的、瞬间的,久而久之,表扬就会失去应有的积极的作用。如一个后进生做对题目,老师是这样表扬的“你们看,就连某某同学也会做这道题了,他真棒!”表扬的时候,就已经把学生在心里分成三六九等了,这是一种拙劣的表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从内心称赞学生,尽管使用称赞的语言或行为,表扬也同样不会使学生感动。
课堂教学中,表扬不只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的评价,还应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只有把表扬学生的真实情感传递给学生,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没有内心的感动,就没有让学生感动的表扬。只有与学生能够产生共鸣,表扬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表扬才能产生激励的作用。
总之,客观的表扬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促使学生发展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同时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表扬、信任、肯定、友爱、尊重和鼓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激励表扬的作用。
高效课堂活动总结
谢子华
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积极参与其中并尽可能的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通过积极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了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前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学生的课前预习准备不足,不够充分。二是课堂结构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三是缺乏和谐的学习氛围。以上这几个方面还有待改进。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今后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高效课堂个人调研报告
谢子华
实施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目的是进一步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年来,我认真学习了区教研室下发的有关高效课堂效益提升工程学习材料,学习了镇、校高效课堂效益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做调研分析如下。
1、教学中注意学案导学的运用。几年来,我校一直借鉴杨思中学等学校的先进经验,备课中始终坚持学前案、课中案和课后案三位一体的编写方式,课前下发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并注意落实到位,上课前抽批一部分,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和效果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做真正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做到了“备学生”。现在,根据教研室的新要求,采用区下发学案,做到了运用学案导学。
2,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教学中始终坚持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己牢固树立了“为学而教”、“以学促教”的思想,努力践行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上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基本做到“三讲三不讲”,关注细节,优化课堂教与学的方式,特别大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优劣,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便于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其次,确定组长,并充分发挥组长的组织协调带头作用;第三,以学习小组为载体,课
上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内成员积极讨论交流,组长展示或者指定组内其他成员展示(回答或黑板板演等),余人可以随时补充,训练时让组长帮助检查其他同学,上交作业时先让组长逐一批阅一遍,先过组长这一“关”;无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长与短,都必须是真合作,不走形式,不但优生得到大的发展,差生也必须有所提。
4、教学中始终注意面向全体,防“花架子”、防“假学”现象的发生。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纯粹的学生“自主自议”的过程,它必须在教师精心设置问题,精心组织下进行,有必要小组合作才进行合作,合作中教师必须深入合作小组中,做好“平等中的首席”,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指导,这样学生中“假学”、“假听”就没有市场,使组内所有学生都东起来,既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漫无目的的闲谈,也不能变成个别学生唱独角戏,使绝大多数学生成为看客。
5、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特此说明。)
6、教学中注意当堂训练当堂达标。传统的目标教学的关键点是当堂达标,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精髓也是当堂训练当堂达标,岱岳区课堂教学提升工程“六落实”也要求“课堂训练与拓展提升要落实,当堂达标要落实”。多年来,自己的课堂在预设中就预留了充足的当堂训练和达标的时间,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通过达标测试把握自己课堂学习的效果。实践证明,当堂达标确实起到了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树立自信,步步为营的学习作用。
第五篇:论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论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与我拍档的老师经常问我:“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那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