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高三一轮(大纲版)语文:第1编 教材知识复习第四册 (文言文:第5、6单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举酒属.客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夙遭闵.
凶 C.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敛.不凭其棺 D.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
零丁..孤苦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抱:忍受 ②幽邃浅狭,蛟龙不屑..
不屑:认为值得 ③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④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顺流而下 ⑤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
祸焉
速:加速 ⑥倚歌而和.之
和:同声相应,唱和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错误!
B.错误!C.错误!
D.错误!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咸:都 B.夙婴.疾病
婴:绕 C.汝之子始.十岁
始:才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用 5.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访风景..于崇阿 B.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中间..驰至九天 C.奉晨昏..于万里
毅不告其实.. D.翱翔..蓬蒿之间
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6.下列加点的词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A.绝.云气,负青天
B.岁.征民间 C.益奇.之
D.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置书于囊中
B.帝过蒙拔擢,臣宠命优渥 C.吾念,汝从吾于东 D.未可以之为信也
8.下面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错误!
B.错误!C.错误!
D.错误!
二、翻译句子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岘山亭记 □ 欧阳修
岘山临汉水,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也。
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臵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
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之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余谓君知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欲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者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
烈:功业 .B.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
属:部下 .C.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声:声名 .D.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止:停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
12.作者对羊祜叔子、杜预元凯这两个历史人物颂扬中又略有“隐晦的批评”。以下七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不含“隐晦的批评”的一组是
①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②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③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④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⑤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⑥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⑦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A.①②⑥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⑥⑦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岘山在荆州一带名气很大,主要是因为它有文化内涵,跟羊祜叔子、杜预元凯这两个人发生了关系。
B.羊祜叔子、杜预元凯,一个“以其仁”、一个“以其功”,都可以永垂不朽。但两人又都“汲汲于后世之名”,作者对此略有隐晦的批评。
C.本文虽名为“岘山亭记”,但对岘山的优美风景只字未提,对“岘山亭”本身也缺乏具体的描写,而只写史君的功绩,在碑亭记中别具一格。
D.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名”字,将历史中的两个人物与史君联系起来,对史君赞扬中不忘鞭策,很是耐人寻味。
1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
解析: D.“悖”不是通假字,“零丁”通“伶仃”。A项中“羞”通“馐”,“属”通“嘱”;B项中“冯”通“凭”,“闵”通“悯”;C项中“世”通“逝”,“敛”通“殓”。
答案: D 2.
解析: ②应解释为“因轻视而不愿做”;④应解释为“逆流而上”;⑤应解释为“招致”。
答案: A 3. 解析: C.分别为“留居”“停下”之意。A.均为“尚且”之意;B.均为“确实、实在”之意;D.均为“往,到”之意。
答案: C 4
解析: 适:享受。答案: D 5.
解析: A项,“果然”文中指“很饱的样子”。B项,“童子”文中指“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C项,“其实”文中指“其中实情”。
答案: D 6.
解析: 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绝”,形容词作动词;C项“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迫”,形容词作动词,“走近”。
答案: B 7.
解析: 省略形式应为“吾过蒙拔擢,帝宠命优渥”。答案: B 8.
解析: D项中一为省略句、状语后臵句,一为代词作宾语前臵的疑问句。A项为被动句;B项为判断句;C项为宾语前臵句。
答案: D
二、翻译句子 9.
答案: 1宁武子“在国家**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无道:失道,政治黑暗。第一、二个“为”:装作。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违:
指提出不同意见。
2一房之外没有什么近亲,家中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期功:古代丧礼制度以关系的远近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周年称“期”,九个月称“大功”,五个月称“小功”。强近:勉强算是接近的。应门:照应门户。僮:童仆。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吊:安慰。翻译此语句,要抓住关键词语,准确理解语意。
3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又何必羡慕它们呢?而:连词,表顺承。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一瞬:一眨眼,转眼。翻译时,要准确把握关键词。
4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可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其实也是这样的。关键词是“知”“效”“比”“合”“而”“征”。“知”,才智。“效”,功效,这里是“胜任”的意思。“比”,联合。“合”,合乎,满足。“而”,通“耐”,能力。“征”,信,引申为“取信”。
5就算世人都称赞他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清我与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关键词是“誉”“劝”“非”“沮”“辩”。“誉”,称赞。“劝”,勉。“非”,反对,责难。“沮”,沮丧。“辩”,辨别。
三、阅读鉴赏 10.
解析: 止:阻止,制止。答案: D 11.
解析: B.表转折。A项,凭„„身份/在;C项,介词,和/动词,亲附,结交;D项,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
答案: B 12.
解析: ③句是对羊祜叔子的自我感伤、不够向上的隐晦批评。④句“是知„„,而不知„„”是对杜预元凯过于看重自己的隐晦批评。⑤句是对二人的过于看重自己名声做法的隐晦批评。故三句都略有“隐晦的批评”。
答案: A 13.
解析: “对岘山的优美风景只字未提”错,参看第五段。答案: C 14.
答案: 1我怀疑那些已有功业传世却又反过来急切追求后世功名的人,为什么呢? 2那么史君的为人表现和志向如何就可以想见了。【参考译文】 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的小山。然而它在荆州特别有名,这难道不是因为那里的人才著名吗?那些人是谁呢?是羊祜叔子、杜预元凯。
当晋与吴用武力相争时,常常要倚仗荆州,以它为军事重地,而羊祜杜预二人相继在这里,就平定东吴成就了晋的统一大业,他们的功业已经超过了当世之人。至于他们成功的事迹产生的影响,广泛传扬于江汉之间,到现在人们仍然思念他们,而对于羊叔子的思念特别
深。大概是因为元凯名扬后世凭的是他的功劳业绩,而叔子凭的是他的仁义品行,二人所作所为即使有所不同,然而却都足以流传不朽。
我很怀疑那些已有功业传世却又反过来急切追求后世功名的人,为什么呢?传说羊叔子曾登上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诉他的部下,认为这山一直矗立在那里,而前世的名人都已泯灭无闻,因此羊叔子联想到自己而十分悲伤。然而他惟独没有想到这座山是因为有了自己才特别著名的。元凯在两块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业,一块安臵在这座山上,一块投到汉水之中。他这样做是知道山峦沟壑有变化,而不知道石碑有时也会磨灭的。难道他们都太重视自己的名声影响而有如此深重的忧虑呢,还是他们为此做得很周全而想得很深远呢?
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上人们传说是羊叔子游历休憩之处。那里建筑屡废屡兴的原因,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辉凭光禄卿的身份做襄阳长官。第二年,因为岘山亭的破旧,史君中辉就扩大并且重新建造了这座亭,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丽的回廊后,又扩大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相称。史君闻名于世间天下,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襄人安定于他的执政,乐于跟从着他,也就根据史君的官职名号,为岘山亭的后轩命名为光禄堂;他人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打算用这办法让史君与羊叔子、杜元凯的名声一起流传久远。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这种行为举动,于是他前来向我托付写亭记。
我认为史君知道并敬慕羊叔子的风范而想承袭他在民间流传的事迹,那么史君的为人表现和志向如何就可以想见了。襄人敬爱史君而生活安定乐逸,那么史君的为政如何,又可以知道了。这些就是襄人想写下来的。我想那岘山周围的秀丽风光和笼罩于幽深杳远之中的草木云烟,它们于空旷的原野上时隐时现,可以供给登高远望写出忧思愁苦诗文的人,适合他们观览时得到它。至于这座岘山亭的屡兴屡废,或许有人自会写出亭记,有人认为不必深究其中的详情,这些我都不再说明了。
第二篇:2011年高三政治_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1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①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 ②2009年举办中国俄语年 ③10月16日济南为迎全运会开幕式成功实施消云技术 ④四川九寨沟的自然遗产
⑤温家宝总理对朝鲜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答案:B 2.电视版《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最高收视率17.3,成为各地电视台的动画片收视之冠。而后,其动画电影票房达到9000万元,估计2009年衍生产品可能达几亿元。这告诉我们()A.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C 3.“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答案:C 4.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A.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素养是经过人们的文化活动形成的 答案:B 5.2009年4月26日至29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网博会上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政府部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
8.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说明()A.非公有制经济已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C.以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答案:B 9.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文化意义是()①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C 10.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山东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体育盛会。济南全运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82亿元,城市基础建设和环境美化成效显著。同时,“全运经济”成为济南经济新亮点,加快了旅游、金融、商贸、通讯、文化和体育产业等服务业发展。这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政府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A.①②④ C.①③④ 答案:A 11.200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对人们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加大科学精神的含量,把科学精神作为反对封建迷信、邪教非法活动、伪科学的锐利武器,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优秀文化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答案:B 12.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A.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B.人越全面发展,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C.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D.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B.①②④ D.②③④
A.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B.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不必干涉 C.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精神的享受 答案:C 18.2009年9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公益课《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生准时收看,通过互动、讲述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以切身体验来阐明浅显又深刻的应急避险道理,让生命教育深入人心。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的这一举措说明()①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与行为方式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C.①③
答案:A 19.春节、中秋节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是欧美人的传统节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中,人们也逐步地过起圣诞节、情人节来。这说明欧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具有()A.强制性 B.潜移默化的特点 B.③④ D.②④
C.政治倾向性 D.消极作用 答案:B 20.在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仍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A.潜移默化的 C.深远持久的 答案:C 21.作家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中写道,“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这说明文化影响具有()A.潜移默化的特点 C.相对独立的特点 答案:A 22.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这说明()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与教育相互交融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十一运的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把筹办全运会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属于先进健康的文化。它必将使十一运成为全国人民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盛会,有力推进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力促进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增强山东的综合实力。
27.材料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把人们带上信息高速公路,也能成为毁坏社会文明和腐蚀青少年心灵的鸦片。从“艳照门”事件、“百度竞价排名”**到“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互联网的暴力和低俗倾向再次引起公众和有关部门关注。整治互联网,遏制网上低俗之风蔓延,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6月19日新华网载文指出,自2009年1月5日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以来,行动深入推进,阶段性成效明显:先后曝光了十批低俗网站,关闭了5000多家非法网站。但目前整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网站更多源于利益驱动,致使低俗信息屡禁不止。下一步,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材料二:据2009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民数达到3.38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已达到1.75亿,占总体网民的51.8%。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国务院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合理性。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有不同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低俗文化会败坏社会文明、腐蚀人的心灵。国务院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有利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2)我国网民迅速增加,网络传媒迅速发展,它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如它“能把人们带上信息高速公路”;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网络低俗之风不断蔓延。网络文化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8.金融之危,文化之机。国际金融危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
材料: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会紧缩物质需求,而对那些能够放松心情、舒缓情绪的文化产品有着强烈的消费愿望。而且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投入相对较小,创造的就业岗位却很可观,同时,如果能很好地输出文化,还可能改变出口产品的结构,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文化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文化产业能够表现出明显的“反经济周期调节性”。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其中的奥秘。
答案:(1)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人有重大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需要文化的抚慰,对文化产品有着强烈的消费愿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9.2009年,安徽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此,各地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学校开放了阅览室、舞蹈室,有的学校举办了各种文体、艺术活动,有的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数学校都开全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得到了保障,等等。这一系列措施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
第三篇:2011年高三政治 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1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①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 ②2009年举办中国俄语年 ③10月16日济南为迎全运会开幕式成功实施消云技术 ④四川九寨沟的自然遗产
⑤温家宝总理对朝鲜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2.电视版《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最高收视率17.3,成为各地电视台的动画片收视之冠。而后,其动画电影票房达到9000万元,估计2009年衍生产品可能达几亿元。这告诉我们()A.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C 3.“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答案:C 4.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A.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素养是经过人们的文化活动形成的 答案:B 5.2009年4月26日至29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网博会上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政府部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指导用户对网络文化产品合理消费,促进产业的技术革新等。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6.“心暖经济暖”,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种强大的建设力量 C.文化总是和经济、政治交融 D.文化都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B 7.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把跑道、五羊、“海上丝路,广州是起点”等代表着广州22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历史名城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和现代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反映了()
A.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 B.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用一种标识概括多样性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该标识的使用将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答案:B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会议强调,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据此回答8~9题。
8.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说明()A.非公有制经济已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C.以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答案:B 9.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文化意义是()①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10.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山东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体育盛会。济南
全运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82亿元,城市基础建设和环境美化成效显著。同时,“全运经济”成为济南经济新亮点,加快了旅游、金融、商贸、通讯、文化和体育产业等服务业发展。这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政府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11.200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对人们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加大科学精神的含量,把科学精神作为反对封建迷信、邪教非法活动、伪科学的锐利武器,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优秀文化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答案:B 12.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A.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B.人越全面发展,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C.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D.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答案:D 13.“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B.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源泉 答案:B 14.“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在他身后,却给我们留下了1500万字的文学作品。也许,追寻和纪念巴金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优秀作品,因为唯有阅读,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属于他的永恒的青春。巴金的优秀作品能够()①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②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15.2009年9 月5 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演讲中说:“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向入围2009 中国500 强的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经过60 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前三位,国家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下列关于综合国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关键 B.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C.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 D.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日显突出 答案:A 16.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了()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答案:A 17.“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并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A.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B.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不必干涉 C.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精神的享受 答案:C 18.2009年9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公益课《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生准时收看,通过互动、讲述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以切身体验来阐明浅
显又深刻的应急避险道理,让生命教育深入人心。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的这一举措说明()①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与行为方式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19.春节、中秋节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是欧美人的传统节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中,人们也逐步地过起圣诞节、情人节来。这说明欧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具有()A.强制性
B.潜移默化的特点 C.政治倾向性 D.消极作用 答案:B 20.在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仍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A.潜移默化的B.消极被动的 C.深远持久的D.不可改变的 答案:C 21.作家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中写道,“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这说明文化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永恒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的特点 D.积极主动的特点 答案:A 22.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这说明()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与教育相互交融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答案:D 23.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启示我们()A.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C.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答案:D 24.《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不是简单重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是力图通过这段历史让人思考不同人对待战争、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这样的场景让人震撼,起到了激发民族责任感的作用。这说明()A.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答案:C 2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是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 D.只有优秀文化才对人产生影响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29题各14分,共50分)26.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图案是“和谐中华,活力山东”。该会徽创意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古汉字小篆繁体“中华”的“华”字;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 “同心结”的手法,寓意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华,全民全运”的理念。同时以“运动人形”作为会徽主形态,昭示“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 和谐中国,全民全运。
宣传口号:抓住承办全运会机遇,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热情欢迎八方来宾„„
根据文化的力量,分析说明上述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为十一届全运会成功举办以及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答案: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十一运的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把筹办全运会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属于先进健康的文化。它必将使十一运成为全国人民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盛会,有力推进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力促进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增强山东的综合实力。
27.材料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把人们带上信息高速公路,也能成为毁坏社会文明和腐蚀青少年心灵的鸦片。从“艳照门”事件、“百度竞价排名”**到“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互联网的暴力和低俗倾向再次引起公众和有关部门关注。整治互联网,遏制网上低俗之风蔓延,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6月19日新华网载文指出,自2009年1月5日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以来,行动深入推进,阶段性成效明显:先后曝光了十批低俗网站,关闭了5000多家非法网站。但目前整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网站更多源于利益驱动,致使低俗信息屡禁不止。下一步,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材料二:据2009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民数达到3.38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已达到1.75亿,占总体网民的51.8%。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国务院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合理性。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有不同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低俗文化会败坏社会文明、腐蚀人的心灵。国务院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有利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2)我国网民迅速增加,网络传媒迅速发展,它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如它“能把人们带上信息高速公路”;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网络低俗之风不断蔓延。网络文化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8.金融之危,文化之机。国际金融危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
材料: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会紧缩物质需求,而对那些能够放松心情、舒缓情绪的文化产品有着强烈的消费愿望。而且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投入相对较小,创造的就业岗位却很可观,同时,如果能很好地输出文化,还可能改变出口产品的结构,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文化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文化产业能够表现出明显的“反经济周期调节性”。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其中的奥秘。
答案:(1)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人有重大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需要文化的抚慰,对文化产品有着强烈的消费愿望,为文
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9.2009年,安徽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此,各地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学校开放了阅览室、舞蹈室,有的学校举办了各种文体、艺术活动,有的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数学校都开全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得到了保障,等等。这一系列措施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人所特有的朝气、阳光又得以重现。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中推进素质教育做法的理论依据。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影响个人成长。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腐蚀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堕落。(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3)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5)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复习试题
导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带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复习试题,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看拼音写字(9分)
二、划去带点字的错误读音(3分)
烽火(fēng fōng)
基础(chǔ chū)
诸侯(hòu hóu)
赐于(cì chì)
猝死(cù zù)
刑法(xíng xín)
三、查字典。(5分)
用部首查字法,“失”字应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画,“失”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丢;②违背;③错误;④把握不住;⑤没有达到目的。请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填在相应带点字后面的横线上。
失足:_______
失望:_______
失信:_______
四、根据提示组词填空。(6分)
1、在小组()中,我们为了一个问题,()得不可开交。老师说,请同学们课后再查相关资料,下周专门召开一个()会。(提示:用“论”)
2、水面上渐渐(),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四周()极了,()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提示:用“静”)
五、解释词语,并任选一个词造句(4分)
如临大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伎重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急如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3分)
1、切勿让网络这张大网网住手脚,束缚心灵。()
2、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随后很快普及开来。()
3、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信息传输比从前更快捷。()
七、读读想想,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6分)
1、()多媒体电脑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人机互动,()人们坐在家里就可以制作有声有色的电子邮件。
2、()网络作用很大,()我们必须正确使用它,才不会误入歧途。
3、()李姓人才辈出,()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八、说说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2分)
1、我通过多媒体电脑制作了一份“绘声绘色”的电子邮件,发给了远在美国的表姐。()
2、计算机网络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九、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我们胜利了”的信息被菲迪皮茨传到了雅典。(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网络能造就人才。(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媒体电脑,真神奇呀!(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填空(6分)
1、折花逢驿使,_________。
2、________,聊赠一枝春。
3、良药苦口______,忠言逆耳______。
4、从《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一文,我了解到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主要经历是:古代________;近代________;现代________;当代________。
5、从《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文,我了解到一份研究报告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部分。
十一、阅读(7分+13分)
(一)课内阅读(7分)
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对同学们的毒害很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有的同学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甚至发生了杀人或自杀的恶性事件。
1、文中画“——”的部分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2分)
2、网络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不利影响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网时,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良好心态?在你认为对的后面打“√”。(2分)
①好好利用网络资源,而不是被它所控制。()
②分辨是非,不登陆不健康的网站,不接受不良信息。()
③不沉迷网络游戏。()
④不长时间上网。()
(二)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13分)
一碗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数页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树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得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飞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他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地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
1、这篇短文围绕着什么来写的?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体会,你觉得这篇短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这“一碗水”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一碗水”的样子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2分)
5、文中写道:“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地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想想一下,这些爪印会是那些动物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作文(两题任选一题)(30分)
1、班上要举行一个关于媒体运用的辩论会,请你在以下选题中选择一个,写一篇发言稿。要求:主题鲜明,态度明确,言之有理。
(1)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2)玩网络游戏好处多/玩网络游戏坏处多。
(3)上网聊天多交朋友/上网交友危险大。
(4)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2、通过“走进信息世界”的综合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感想与收获吧!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吧!题目自拟,要有真情实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5课模拟考试!
(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5课 模拟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沈纮,字铭缜,乌程人。父节甫,字以安。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礼部仪制主事,厉祠祭郎中。诏建祠禁内,令黄冠祝釐,节甫持不可。尚书高拱恚甚,遂移疾归。起光禄丞。会拱掌支部,复移疾避之。万历初,屡迁至南京刑部右侍郎。召为工部左侍郎,摄部事。御史高举言节甫素负难进之节,不宜一岁三迁。吏部以节甫有物望,绌其议。节甫连上疏请省浮费,核虚冒,上兴作,减江、浙织造,停江西瓷器,帝为稍减织造数。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父忧归,卒。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纮
方柄用,得赐谥端清。
纮与弟演同登万历二年进士。纮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南京礼部侍郎,掌部事。西洋人利玛窦入贡,因居南京,与其徒王丰肃等倡天主教,士大夫多宗之。纮奏:“陪京都会,不宜令异教处此。”识者韪其言。然纮素乏时誉。与大学士从哲同里闬,相善也。神宗末,从哲独当国,请补阁臣,诏会推。亓诗教等缘从哲意,摈何宗彦、刘一燝辈,独以纮及史继偕名上。帝遂用之。或曰由从哲荐也。疏未发,明年,神宗崩,光宗立,乃召纮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未至,光宗复崩。天启元年六月,纮始至。
故事,词臣教习内书堂,所教内竖执弟子礼。李进忠、刘朝皆纮弟子。李进忠者,魏忠贤始名也。纮既至,密结二人,乃奏言:“辽左用兵亟,臣谨于东阳、义乌诸邑及扬州、纮安募材官勇士二百余,请以勇士隶锦衣卫,而量授材官职。”进忠、朝方举内操,得淮奏大喜。诏锦衣官训练募士,授材官王应斗等游击以下官有差。纮又奏募兵后至者复二百余人,请发辽东、四川军前。诏从之。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禁中内操日盛,驸马都尉王昺亦奉诏募兵,愿得帷幄重臣主其事。廷臣皆言纮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纮阳托募兵,阴藉通内。刘朝内操,纮使门客诱之。王昺疏,疑出纮教。阉人、戚畹、奸辅内外弄兵,长安片土,成战场矣。纮疏辨,因请疾求罢。帝慰留之。世扬等遂尽发纮通内状,刑部尚书王纪益疏劾纮,比之蔡京。纮亦劾纪保护熊廷弼、佟卜年、刘一谳等。诏两解之。未几,纪以卜年狱削籍,议者益侧目纮。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逾年卒。赠太保,谥文字。
(选自《明史·沈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B.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C.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D.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2.下列对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东汉末,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
B.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明朝开国之初建都于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后,南京就成为明朝的留都。
C.阁臣是明清大学士的别称。明代废除中书省及宰相等职,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等大学士。
D.锦衣卫指明朝的特务机构“东厂”,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纮出身士宦,父亲忠直。他父亲是进士出身,曾因反对在禁宫建祠的诏令,遭到尚书高拱记恨,但秉性不改,在朝中颇有雅望。
B.沈纮守职守责,拒绝异教。任职礼部侍郎期间,西洋人利玛窦在南京传播天主教,沈纮上书反对此事,得到了有识之士的支持。
C.沈纮交好宦官,升迁顺利。他在内阁讲授期间,巴结宦官魏忠贤、刘朝,因这二人的极力推荐而被封为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
D.沈纮曾受弹劾,但是职位稳固。他因与宦官刘朝关系较好,虽然受到朝臣的弹劾,但都能得到皇帝的保护,没有受到什么处罚。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廷臣皆言纮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纮阳托募兵,阴藉通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C 4.(1)宦官传承俸禄,沈节甫坚持不同意,并且上奏章劝谏此事。(沈节甫)又曾提出治理黄河的方案,意见切实,值得采用。(2)朝廷大臣都称沈纮与刘朝暗中勾结,因此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人弹劾沈纮表面上借口招募兵丁,暗中凭借此举与宦官勾结。
3.忠贤和刘朝都是沈纮的弟子,说“巴结”不得体;沈纮进入文渊阁也不是魏忠贤、刘朝二人的极力推荐。4.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持”“且”“尝”“阴”“于是”“劾”。
参考译文:
沈纮,字铭镇,乌程人。他的父亲沈节甫,字以安。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礼部仪制主事,历任祠祭郎中。诏令在禁宫建祠,让道士在里边祭祀祈福,沈节甫坚持不赞同。尚书高拱对他非常恼恨,于是他称病归乡。后起用为光禄寺丞。遏上高拱负责吏部,又称病回避他。万历初年,逐次升迁至南京刑部右侍郎。神宗召见并委任他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工部事务。御史高举称沈节甫一向负有缓进的节操,不应该一年三次升迁。吏部因为沈节甫有众望,否定了高举的提议。沈节甫接连上奏请求减少浮费、核查虚冒,阻止兴作,减少江浙的织造,停止江西的瓷器,神宗为此稍稍减少了织造的数额。宦官传承俸禄,沈节甫坚持不同意,并且上奏劝谏此事。又曾提出治理黄河的方案,意见切实,值得采用。他在父亲去世后回乡,至去世。赠封右副都御史。天启初年,沈纮刚刚任官,他的父亲被赐予端清的谥号。
沈纮与弟弟沈演同时考取万历二十年(1592)的进士。沈纮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负责礼部事务。西洋人利玛窦入京朝贡,于是居住在南京,与他的门徒王丰肃等人倡导天主教,士大夫中很多人信奉它。沈纮上奏称:“陪京是都会之地,不适宜让异教在此存在。”有识之人赞同他的劝谏。然而沈纮向来没有什么声誉。与大学士方从哲是小同乡,互相友善。神宗末年,方从哲单独执政,奏请补充内阁大臣,诏令公众推举。亓诗教等人遵循方从哲的心意排斥何宗彦、刘大广之流,唯独将沈纮和史继偕的姓名呈上。皇帝就任用了他们。有的人说是由方从哲推荐,奏疏没有下发。第二年,神宗逝世,光宗继住,这才召见沈纮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还没有到任,光宗也逝世了。天启元年(1612)六月,沈纮才到任。
禁官的练兵之事一天天兴盛,驸马都尉王昺也奉诏招募兵丁,希望得到朝廷中的重臣来主持这件事。朝廷大臣都称沈纮与刘朝暗中勾结,因此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人弹劾沈纮表面上借口招募兵丁,暗中凭借此举与宦官勾结。刘朝在宫中练兵,沈纮派门客诱惑他。王昺的奏疏,怀疑出自沈纮的教唆。宦官、外戚亲贵、奸邪辅臣在宫廷内外操练兵马,片土之地的京城,成了战场。沈纮上奏辩解,就请求因病罢职。皇帝抚慰、挽留他。惠世扬等人便详尽揭发了沈纮与宫内太监勾结的情况,刑部尚书王纪再上奏弹劾沈纮,将他与蔡京并论。沈纮也弹劾王纪保护熊延弼、佟卜年、刘一谳等人。皇帝两度颁诏化解此事。不久,王纪因为佟卜年的狱案被削夺官籍,议论的人更加对沈纮侧目而视。大学士叶向高上奏称:“王纪、沈纮互相攻击,都有失大臣的体统。现在因为刘一谳的微案贬责王纪,谈何公论?”朱国祚以辞职相争辨,皇帝都不听。沈纮自感不安,于是极力请求离去。皇帝令他乘驿车归乡。过了一年去世。赠封为太保,谥号文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垣崇祖,字敬远,下邳人也。崇祖年十四,有干略,伯父豫州刺史护之谓门宗曰: “此儿必大成吾门,汝等不及也。”
初,崇祖遇太祖于淮阴,太祖以其武勇,善待之。崇祖谓皇甫肃曰:“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矣,所..谓千载一时。”遂密布诚节。太祖践阼,谓崇祖曰:“我新有天下,夷虏不识运命,必当动其蚁众,能制此寇,非卿莫可。”徙为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故。封望蔡县侯,七百户。..建元二年,虏遣伪梁王郁豆眷及刘昶马步号二十万,寇寿春。崇祖召文武议曰:“贼众我寡,当用奇.以制之。当修外城以待敌,城既广阔,非水不固,今欲堰肥水却淹为三面之险,诸君意如何?”众曰:“古来相承,不筑肥堰,皆以地形不便,积水无用故也。若必行之,恐非事宜。”崇祖曰:“卿见其一,不识其二。若舍外城,贼必据之,外修楼橹,内筑长围,四周无碍,表里受敌,此坐自为擒。守郭筑堰,是吾.不谏之策也。”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堰北起小城,周为深堑,使数千人守之。虏众由西道集堰南,分军东路肉薄攻小城。崇祖著白纱帽,肩舆上城,手自转式。至日晡时,决小史埭。水势奔下,虏攻城之众,漂坠堑中,人马溺死数千人,众皆退走。
初,崇祖在淮阴见上,便自比韩信、白起,咸不信,唯上独许之。及破虏启至,上谓朝臣曰:“崇祖许为我制虏,果如其言。其恒自拟韩、白,今真其人也。”进为都督号平西将军,增封为千五百户。崇祖闻陈显达李安民皆增给军仪,启上求鼓吹横吹。上敕曰:“韩、白何可不与众异!”给鼓吹一部。
世祖即位,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初,豫章王有盛宠,世祖在东宫,崇祖不自附结。世祖以崇祖....心诚不实,衔之。永明元年四月九日,诏曰:“垣崇祖猜贰滋甚,志兴乱阶,随与荀伯玉驱合不逞„„除..恶务本,刑兹罔赦。便可收掩,肃明宪辟。”死时年四十四。子惠隆,徙番禺卒。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六·垣崇祖》,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虏遣伪梁王郁豆眷及刘昶马步号二十万,寇寿春 寇:入侵,侵犯。.B.表里受敌,此坐自为擒。坐:犯罪。.C.世祖以崇祖心诚不实,衔之 衔:心怀不满。.D.垣崇祖猜贰滋甚 贰:有二心。.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世祖都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的最高军事长官,有时又称为“太守”。C.“卿”字在古代有多种用法,可以是对人的尊称;文中用于古代上级称下级。D.东宫是古代汉族政权宮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崇祖年少时就很有才干,他的伯父称赞他将来必成大器,光耀门楣,还说族中的其他弟子都比不上他。
B.垣崇祖有眼光能识人,他看出太祖并非池中之物,认定太祖会是他的君主,于逻对太祖表现忠诚,太祖称帝后,他被拜官封侯。
C.垣崇祖富有军事才能,他力排众议战胜敌人,后来受到皇帝的褒奖加官进爵,但是他不满足于此,自比韩信白起要求皇帝增配礼乐仪仗,说明他有些恃才傲物,爱慕虚荣。
D.垣崇祖没有亲附巴结太子,太子即位后认为他有二心,对他猜疑不满,给他安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处死了他。他的儿子也被流放到番禺,死也那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夷虏不识运命,必当动其蚁众,能制此寇,非卿莫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恶务本,刑兹罔赦.便可收掩,肃明宪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C 4.(1)夷虏不了解天命(已经归我),一定会发动军队(来对付我),能够制服这些敌人的,非你莫属。(2)铲除恶人要致力于根本,严惩垣崇祖绝不赦免,(杀了后)就立刻掩埋,使法令严肃清明。
4.第(1)题翻译的重点词语: “新”“蚁众”“制”。第(2)题翻译的重点词语:“务”“罔”“肃明”。译文语意正确,文气畅达。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垣崇祖字敬远,是下邳人。垣崇祖十四岁时,就很有才能和谋略了,他的伯父豫州刺史垣护之对宗族人说:“这孩子必将使我们门户大发光彩,你们都赶不上他。”
当初,垣崇祖在淮阴碰上了太祖(萧道成),太祖看他很武勇,就待他很友好。崇祖对皇甫肃说:“这个人才真正是我们的君主啊!我今天算是碰上真主了!正是所谓千载一时呀!”于是便暗中表现忠诚。太祖做皇帝后,对崇祖说:“我刚刚统治天下,夷虏不懂得天命已经归我,必然会发动军队来对付我,而能够对付他们的,非你莫可。”于是崇祖移任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仍旧。封为望蔡县侯,食邑七百户。
建元二年(480),虏 方派遣伪梁王郁豆眷率骑兵步兵号称二十万人,来攻打寿春。垣崇祖召集文武人员商议说:“敌众我寡,只能出奇制胜。应当修筑外城以待敌,城既广阔,没有水便不 坚固,现在准备筑堰肥水,然后把城淹成三面之险,诸位认为怎样?”众人说:“自古以来守此城者之所以不筑肥水之堰,都是考虑到地形不便,积水也没用呀。如果一定要这样,恐怕不会合适的。”崇祖说:“你这是只见其一,不识其二。如果放弃外城,贼方必然占据着,他们可以外修楼橹,内筑长围,而我们四周没有屏障,表里受敌,这等于自己坐 等着被擒。因此,坚守外城修筑河堰,这是我不容劝阻的决策。!”于是在城西北立堰堵塞肥水,堰北又筑起小城,周围挖掘深堑,使数千人在那儿守着。虏众由西道集中在堰南,分军从东路肉搏攻小城。垣崇祖头戴白纱帽,乘肩舆上城,打着手式指挥。到 天黑时,便扒开了小史埭。水奔泻而下,敌虏攻城之众,漂附到堑中,淹死数千人,剩下的都退去了。
世祖(萧赜)即位后,调崇祖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当初,豫章王有盛宠,世祖做太子,崇祖并不主动去巴结。世祖便以为崇祖心不诚实而怀恨在心。永明元年(483)四月九日,下诏说:“垣崇祖野心更甚,要谋反作乱,又与荀伯玉同谋不轨„„铲除恶人要致力于根本,严惩垣崇祖绝不赦免,(杀了后)就立刻掩埋,使法令严肃清明。”死时四十四岁。儿子垣惠隆,被流放到番禺,死在那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丰稷,字相之,明州鄞人。登第,为谷城令,以廉明称。从安焘使高丽,海中大风,樯折,舟几覆,..众惶扰莫知所为,稷独神色自若。焘叹曰:“丰君未易量也。”知封丘县,神宗召对,问:“卿昔在海中遭**,何以不畏?”对曰:“巨浸连天,风涛固其常耳,凭仗威灵,尚何畏!”帝悦,擢监察御史。
入为殿中侍御史。上疏哲宗曰:“陛下明足以察万事之统,而不可用其明;智足以应变曲当,而不可.用其智。顺考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刑文王,成王所以贤。愿以《洪范》为元龟,祖训为宝鉴,一动一言,思所以为则于四海,为法于千载,则教化行,习俗美,而中国安矣。”扬、荆二王为天子叔父,尊宠莫并,..密令蜀道织锦茵。稷于正衙论曰:“二圣以俭先天下,而宗王僭侈,官吏奉承,皆宜纠正。”既退,御史..赵屼谓曰:“闻君言,使屼汗流浃背。”
帝亲政,以集贤院学士知颍州,又出知河南府。徽宗立,以左谏议大夫召,道除御史中丞。入对,与.蔡京遇,京越班揖曰:“天子自外服召公中执法,今日必有高论。”稷正色答曰:“行自知之。”是日,论京奸状,既而陈瓘、江公望皆言之,未能动。稷语陈师锡等曰:“京在朝,吾属何面目居此?”击之不已,京遂去翰林。时宦官渐盛,稷怀《唐书•仇士良传》读于帝前,读数行,帝曰:“已谕。”稷为若不闻..者,读毕乃止。
稷尽言守正,帝待之厚,将处之尚书左丞,而积忤贵近,不得留,竟以枢密直学士守越。蔡京得政,修故怨,贬海州团练副使,安置台州。除名徙建州。卒,年七十五。建炎中,追复学士,谥曰清敏。.初,文彦博尝品稷为人似赵抃,及赐谥,皆以“清”得名。稷三任言责,每草疏,必密室,子弟亦不得见。退多焚稿,未尝以时政语人。所荐士如黄庭坚、马涓、陈瓘、陈师锡、邹浩,皆知名当世云。
(选自《宋史·丰稷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明足以察万事之统 统: 系统、规律。.B.思所以为则于四海 则: 准则、法则。.C.扬、荆二王为天子叔父,尊宠莫并 并: 并列、相比。.D.蔡京得政,修故怨 修: 整理、归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第犹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古代科举分童子试、乡试、京试,京试中者分三甲,一甲的前三名称为登第。
B.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先秦的天子、诸侯、大夫、邑宰都设置御史;国君设置御史,从秦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
C.宗,帝王的庙号。从汉代起,始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徽宗即宋徽宗,是宋朝第八位皇帝,曾经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D.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是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翰林学士。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稷勇敢无畏,面对风暴镇定自若。跟随安焘出使高丽,中途海上刮起大风,桅杆被吹断,船几近倾覆,众人惶恐,而他神色自如。
B.丰稷善于雄辩,敢于进谏。他任殿中侍御史时,给宋哲宗直言上疏,希望陛下用英明和智慧使自己的言行被千载之人所效法。
C.丰稷为官正直,敢于直言弹劾奸臣。他入宫与蔡京相遇,指责蔡京奸邪的情形,并上奏弹劾不止,使蔡京离开翰林。
D.丰稷指责权贵直爽,但政事守密很严。他起草奏疏,即使子弟也不给看;他担任尚书左丞,虽因蔡京报复被贬官,但也不把政事告诉别人。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巨浸连天,风涛固其常耳,凭仗威灵,尚何畏!”帝悦,擢监察御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宦官渐盛,稷怀《唐书•仇士良传》读于帝前,读数行,帝曰:“已谕。”稷为若不 闻者,读毕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D 4.(1)丰稷回答说:“大海巨浪连天,兴起风涛本来是它的常性,我凭仗圣上威灵,还惧怕什么呢!”皇上很高兴,提拔他为监察御史。(2)当时宦官逐渐势盛,丰稷怀揣着《唐书• 仇士良传》到皇上面前阅读,刚读了几行,皇帝说:“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丰稷假装像没有听到一样,全部读完才停止。
4.第(1)题:“巨浸”译为巨浪,“固”译为本来,“尚何畏”译为还惧怕什么呢。第(2)题:“读于帝前”为状语后置句,译为到皇上面前阅读,“谕”译为明白,“为”译为假装。
参考译文:
丰稷,字相之,是明州鄞县人。考中进士后,任谷城县令,以廉洁英明著称。跟随安焘出使高丽,中途海上刮起大风,桅杆被吹断,船几近倾覆,众人惶恐纷乱不知怎么办,只有丰稷神色自如。安焘感叹道:“丰君真是不可估量啊。”任封丘县知县,神宗召见他回答问题,问他道:“你以前在海上遭遇风浪,为什么不害怕呢?”丰稷回答说:“大海巨浪连天,兴起风涛本来是它的常性,我凭仗圣上威灵,还有什么惧怕!”皇上很高兴,提拔他为监察御史。
入朝任殿中侍御史。他给宋哲宗上疏说:“陛下的英明足以体察万事的统绪(根源、头绪),却不可使用那英明;陛下的智慧足以应对各种变化并且完 全恰当,却不能使用那智慧;考校古事择善而行,二帝因此圣明;效法文王修明政治,成王因此贤能。希望陛下以《洪范》为警诫,以祖训为借鉴,一言一行,都要考虑如何成为四海之内的准则,被千载之人所效法,那么教化就可以得到施行,习俗就会变得美好,而我国就安定了。”扬、荆二王是天子的叔父,受尊重宠爱没有人能比(并行,并列),他们秘密下令蜀道为他们制作锦制垫褥。丰稷在正衙奏论说:“二位先圣以节俭成为天下的表率,而宗王僭越奢侈,官吏们阿谀逢迎,都应予以纠正。”等他退下后,御史赵屼对他说:“听到你说的一席话,使我汗流浃背。”
皇帝亲理朝政后,丰稷以集贤院学士身份任颍州知府,又出任河南府知府。徽宗即位后,以左谏议大夫的官职召他回朝,中途又授予他御史中丞。丰稷入宫觐见,与蔡京相遇,蔡京跨越朝班行列对他作揖说:“天子从外官任上召您回朝执法,您今天必有高论。”丰稷严肃地回答说:“等一会你自然就当知晓。”当天,(丰稷就上奏)指责蔡京奸邪的情形,接着陈瓘、江公望都奏论此事,却不能动摇他。丰稷对陈师锡等人说:“蔡京在 朝廷,我们有什么脸面在这里?”继续上奏弹劾他不止,蔡京于是离开翰林。当时宦官逐渐势盛,丰稷怀揣着《唐书•仇士良传》到皇上面前阅读,刚读了几行,皇帝说:“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丰稷假装像没有听到一样,全部读完才停止。
当初,文彦博曾品论丰稷为人好像赵抃,等到赐谥号,都以“清”得名。丰稷三次担任谏官的职责,每次起草奏疏,一定在密室,家中子弟也不能见。退职后大多把文稿都焚烧了,从来没有把政事告诉别人。所荐士人如黄庭坚、马涓、陈瓘、陈师锡、邹浩,都知名于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