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3《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我们曾去过杭州的西湖,感受过它的平静与旖旎。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生:读课文。
点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师:请你谈谈你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1: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生2: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富饶的地方。生3: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生4: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树木多的地方。
师:那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意思?(课件出示)生:第六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能读一下第六自然段? 生:读。
师:这句话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 生:把小兴安岭比作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师:谁能用“是„„也是”关联词语造句。生1:我是爸爸的儿子,也是妈妈的儿子。
生2:赵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生3:邹亮是我的好朋友,也是周立新的好朋友。„„
点评:老师从简单问题出发,激发起学生热爱小兴安岭的情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学能来读一读?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
师:春天的小兴安岭什么样?有哪些景物?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春天的景色。(课件欣赏)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我看到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师: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那春天的树木是什么样? 生: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师:老师这有一个小问题: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1)
抽出是什么意思?(2)把抽出换成长出可以吗?为什么? 生:抽出是长出的意思。生:可以。生:不可以。„„
师: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抽出把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得很生动形象;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更贴切。
师:春天,天气变暖了,山上的积雪有了什么变化?(课件)用一个词来概括。生:积雪融化。
师:小动物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你看,这是什么动物? 生:小鹿。师:它们在做什么?
生: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师:“散步”、“欣赏” 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小鹿生活的惬意,也体现了春天的美好。师:是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真叫人喜欢,你喜欢小兴安岭的春天吗?那就把你的感情释放出来吧!大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深入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看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发现,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小树抽出枝条、积雪即将融化、溪水清澈见底、漂亮的小鹿喝水)学生再次读这一段。情感升华到极点。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师:当我们还沉浸在春天美景时,夏天在向我们悄悄地走来,小兴安岭的夏天也在悄悄变化着,夏天的山林更绚丽多彩,让我们跟着夏天的脚步走进山林吧!师:(课件出示)哪位同学能读一下第二自然段? 生:读课文。(观赏画面)
师:通过读课文和观赏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树木、雾、太阳、野花、草地 师:夏天的树有什么特点? 生:葱葱茏茏。生:密密层层。
师:(课件出示:“密密层层”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密密层层?突出了什么特点?)生1:“密密层层”是距离近,空隙小。生2:指枝叶密密层层。生3:突出了夏天树叶多。
师:突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师:夏天早晨的小兴安岭什么样? 生:雾多。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雾吗?
师:因为夏天的森林都被树叶封住了,雾不易散去,所以整个森林就像泡在雾里一样。师:太阳出来后是什么样的?
生: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师:这句话中太阳光比做什么?
师:夏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那夏天的草地上又有什么?
生: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师:夏天,野花盛开,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鲜花和郁郁葱葱的树,使人美不胜收。你认为小兴安岭的夏天美吗?请你把美的感觉读出来吧!生:读第三自然段。
点评:同学们在老师营造的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里,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解读着课文,舒展了灵性,从课文优美的语句中感受到美,懂得欣赏美。人文情感得到了熏陶。师: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作者从不同季节里有哪些景物,怎么美来写的?
看到小兴安岭的春、夏的景色如此迷人,老师都迫不急待地想去领略它秋、冬两季的风采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 生:想去。
师:那就请同学们分成两组自学描写秋、冬两季的自然段。老师这有学习提示,按照老师的提示来完成学习内容,等一会上前来汇报。生:分组自学第四、五自然段。„„生:到黑板前写出汇报内容:
秋天:白桦、栎树、松柏、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 冬天: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师:总结自学内容。秋天的树木什么样?
生: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师:黄绿相间突出森林色彩美。师:落叶怎样?
生:“落叶在林间飞舞”老师想换一个词“飘落”可以吗? 生:思考问题。
师:想一想,飞舞像跳舞一样,人在跳舞时心情什么样?
生:快乐。生:高兴。生:美丽。
师:飞舞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同时体现了森林的动态美。
师: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秋天的山林向我们奉献了什么? 生:(课件展示)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
师:课件出示问题:()的山葡萄
()的榛子
耳
()的人参
生: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名贵的人参。
师:此时的我仿佛看到了落叶在飞舞,也仿佛看到了山林奉献给我们那数不清的珍贵物产。秋天的山林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美,那冬天的山林又有哪些特点呢? 师:冬天的雪花什么样? 生:雪花在空中飞舞。
师:两次飞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师: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说明了什么?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刮”字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的什么特点? 生:积满说明了雪大。刮字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寒风的猛烈。
师:大风大雪使小动物们也不能外出活动。看看此时的他们在做什么?(出示黑熊课件)生: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同学演示)
师:冬天,真是银妆素裹,分外妖娆。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 生:纷纷回答„„
师:那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读吧!生:读课文。
点评: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学习的最大空间。生动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师:课文通过时间顺序的描写,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林海去感受它的壮观吧!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思考: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绿色的海洋”指什么?(文中指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生:“数不清”课文中指树的数量、品种极多。“绿色的海洋”文中指森林面积广。
()的蘑
菇
和
木
师:小兴安岭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繁茂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这该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一望无际,一碧千里。小兴安岭如此壮观,而它就位于我省的伊春市,我班有两位同学家在伊春市,其中董丽红的父亲就是一位可敬的林业工人,如此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正是千千万万个林业工人建设和保护的结果。你们为我们的家园如此美丽富饶而自豪吗?那就拿出你们的气魄来重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希望同学们在自豪的同时,也要爱护和保护、建设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
点评:感受祖国的地广物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祖国的繁荣富强是人民建设和保护的结果,初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诱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希望同学们长大后不断地利用和开发这个宝库,让它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美丽的小兴安岭》词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对祖国的热爱。要让学生体会到,必须创设美的课堂。
(1)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由整体感知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再分述小兴安岭的春天生机勃勃,夏天绚丽多彩,秋天硕果累累,冬天分外妖娆的不同的特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深入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与富饶。播放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发现,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动静结合。学生再次朗读每一自然段。情感升华到极点。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学习的最大空间。生动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们在老师营造的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里,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到美,欣赏到美,人文情感得到了熏陶。美丽的小兴安岭特级教师教学实录
教学重点:、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1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边读边想像画面、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同时借助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并逐步学习这种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学时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春填和夏天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
学时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新设计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复习(课前板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小兴安岭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记得它在哪儿吗?(点击课件,出示小兴安岭位置图)小兴安岭在我国的东北,位于黑龙江省的北部。
2、创设情境
(点击课件,出示小兴安岭风貌)放眼望去,这里到处都是绿树,真可谓树的海洋。今天学习完课文,就请你来当“小导游”,为我们北京的游客们介绍小兴安岭,好吗?
二、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当好导游,首先得熟悉这个地方,请你都来读读课文,再来说说: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自读课文、汇报,师相应板书)
树的海洋、四季景色诱人、大花园、巨大宝库。
二、细读品味,体验美景。
小兴安岭的四季都是那么美丽,那么诱人,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小兴安岭的四季美在哪里吧。小导游们,快拿起书,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小兴安岭去寻找他的美丽吧!那么我们看看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张描述美的嘴巴,让大家都想随着你一起去游览。
1春天——生机勃勃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①“抽出、嫩绿”
提问:抽出”是什么意思?谁能做一下“抽”的动作?
师:从速度上看,抽的动作非常?写出了枝条生长的现象,而且把生长的速度之快也描绘出来了,令人觉得贴切而形象
师:(长出)
换成“长出”行不行?小结:作者在这里用“抽出”一词不仅写出了枝条生长的现象,而且把生长的速度之快也描绘出来了,令人觉得贴切而形象,而如果用“长出”一词,就未免显得直白,缺少情趣。
提问: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嫩绿”是什么意思?(像刚长出来的树叶那样的浅绿色。)②指导朗读。“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是春天景色的特征,是那么鲜嫩可爱,要读得亲切柔和。“抽出”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要读得干脆有力。谁能用自己的表情和声音将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师范读。生齐读。)
师:我们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句子用的好?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面的影子。”
师:小兴安岭的春天这么美,小鹿也忍不住跑来了 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散步、欣赏”
师?
1、小鹿出来散步,那我们想一想我们散步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2、小鹿还做了什么?
这两个词语本来是描写人的神态的,作者却用来描写小鹿,显得十分可爱。②谁能用“有的„„有的”造句 ③指导朗读
小鹿非常可爱,下面我们用活泼,愉快的语气来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发挥你的想象,尝试运用拟人的手法,还会有那些小动物在哪做什么?(小兔子在绿绿的草地上悠闲地吃着青草,小猴子在树上蹦来蹦去„„)
全段指导朗读
第二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这是生机勃勃的美,语调要轻而缓,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的勃勃生机,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你自己练习读读这段话。
积累语段
那么现在大家把书扣过去,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哪位小导游最喜欢春天的小兴安岭,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呢?
小结过渡
听着大家的朗读,可以看出,大家好像还沉浸在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是啊!我们还没看够春天的美景呢,夏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让我们迎着夏天灿烂的阳光,再次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谁喜欢这个季节的景色的,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说吗?谁能读一下夏天?
1.小兴安岭的夏天又是什么样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
(生:那里树木茂盛,我觉得那里应该是个避暑胜地。生:我从密密层层的看出树木很繁茂。从严严实实看出枝叶被遮得几乎没有空隙,从葱葱茏茏看出枝叶非常稠密。)
师引导:树木这样茂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那些词?(密密麻麻/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在这句话中,“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密密层层”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密很多)这两个词写出了夏天枝繁叶茂的特点。
出示:词卡(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葱葱茏茏)师:读读这些词语吧!(指名一个学生读词语,其他孩子闭上眼睛静静感悟。)
师再引:提问在这个句子里,有个字也用得最形象,最生动,你知道是哪个吗?(拿出粉笔盒盖上,这叫封吗?)你认为什么是封?在家里你封过东西吗?
师:我们知道“封”在课文中是“封闭”的意思。什么把小兴安岭的蓝天封起来了?(茂密的枝叶)咱们学校的树叶能封起来吗?(不能)为什么就只有这里的树叶能封起来?(因为树多。。。)
而小兴安岭树木繁多,枝叶不仅是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因此这个“封”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严的景象,也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③指导朗读:这句话该怎么来读呢?(以欢快有力的语调,表现树木的茂盛。)指名读;男女生来赛读这句话;齐读。
师:在这个季节中,还有让你心动的句子吗?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师: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的雾,它是什么颜色的:还有什么是乳白色的? 师,老师也特备喜欢这句话,我也自己写了一句,你看看那个写得好?(幻灯片)出示两句话,进行对比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做动作)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罩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②前后桌讨论“浸”和“罩”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你可以借用一下字典,分别查看一下字义)
在字典中“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我们在家里洗衣服时,水少了能泡吗?(不能)拿只有水多才能泡,也就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而且是从地面生成,自上而下蔓延开来的;范围跟森林一样广,逐渐使整个森林都沉没在浓雾里。但“罩”是扣盖、覆盖的意思,有由上而下的内涵。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十分确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小兴安岭早晨的雾景。师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我们要抓住“升”和“浸”这两个字来想象。
师:在这一段还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你有什么疑问吗?利剑什么样子?阳光怎么可能像利剑啊,什么原因造成的?你能想象出那种画面吗?出示幻灯片)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注意顿号的使用,在词语的并列时使用顿号,读的时候要有短暂的停顿)小结
第三自然段只用了四句话就把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浓雾弥漫、阳光灿烂、野花盛开的诱人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让我们用欢快有力的语调来读读这段话,好吗?(自由读,指名读。)
结尾;师过渡: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葱葱茏茏,秋天和冬天也各具特色呢,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同学们回家自读下面的自然段,标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划出描写秋天和冬天特点的,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教学活动
第二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实录
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是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单元是围绕“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美好家园“这一专题而编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产生建设美好家园的观念。同时感受小兴安岭的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自觉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德育目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情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体会课文中用词的准确、生动、优美。
难点:根据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帮助学生在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上节课我们自学了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就会了解。
(教师出示课件,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现在请同学们看图片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兴安岭树木非常多、种类非常多。
师:你是怎样看出小兴安岭的树木多的?
生:从“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这些词看出来的。
师:还有哪些词?
生:“词的海洋”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是怎么知道小兴安岭的树木种类多的? 生:我看到栎树的后面有省略号
师:这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这几名同学把小兴安岭的特点很快就归纳出来了。
教师指导学生说出,小兴安岭的特点:一片绿色、广阔无垠,非常美丽。
请同学们齐读读第一段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这是小兴安岭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生:春季
师: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怎么样?
生: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 生:树木、积雪
师:还有哪些描写。
生:小溪、小鹿。
师:好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老师有一问题“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里“抽出”还可以换哪些词。
生:可以换成“长出”
师:对,可以换成“长出”。但同学们看一下它们两个词哪一个更贴切、形象生动。
生:“抽出”
师:对,“抽出”把枝条快速长出的样子写出来了。所以它更形象生动。
请一名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点评: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上课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开放性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来领悟语言文字的优美。)
师:同学们看(出示课件)这是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 生:夏季。
师:你认为夏季和春季相比,哪个季节更美。生:夏季
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生:树木、晨雾 师:好,还有谁能说? 生:太阳、草地、野花
师:谁能分别把这些语句读出来 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哪些同学能从这一段中找出描写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特点的词来? 生:“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师:还有哪些字也能体现出来,请你找找? 生:“封”“挡” 生:“遮“
师:同学们阅读的很仔细,老师太佩服你们了,这些词表现了小兴安岭树木茂密的特点。
师:那晨雾、太阳、野花,作者又是用哪些词来体现的? 生:“浸“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浸“
生:“浸”表示雾气大,能体现小兴安岭的与众不同。师:太阳呢? 生:“穿”
师:回答的很好,鲜花呢? 生:大花坛
师:对,作者分别抓住了它们的特点,选择准确的词来体现它们的美,你能感受到作者用词的优美吗?
生:我能感到,我也要向作者那样,我要从现在开始积累词语。师;好,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来积累优美的词语看谁的多。老师这有几个好句子,请同学们朗读一下(出示课件)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2、小鹿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3、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4、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点评: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本段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从心理上激发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也为课文的阅读积累了直观形象。)师:出示课件:小兴安岭秋天、冬天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小兴安岭冬天、秋天的特点?
学生自读四、五自然段,回答问题 生:小兴安岭的秋“天落叶在林间飞舞”。师:我们能不能把“飞舞”换成“飘落”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飘落”就是落下来,“飞舞”是像蝴蝶一样。师:对,“飞舞”更能体现落叶的美。还有哪些特点? 生:有山葡萄、木耳、还有人参。
师:“落叶在林间飞舞”表现了小兴安岭的景色美,作者写山葡萄、人参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小兴安岭的物产丰富。师:小兴安岭有这么多的宝贝,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要保护它
生:不要乱砍滥伐,保护小兴安岭的资源。
师:同学们说的对,请同学们在说一说它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生:积雪又松又软
生:西北风呼呼的刮过树梢 师:那说明小兴安岭的冬天怎样? 生:冷
师:还写了哪些? 生:写了许多动物 师:说说它们怎样过冬?
生:紫貂捕到一只野兔躲进洞里美餐。生:黑熊在洞里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生:松鼠靠秋天收藏的松子过日子。
师:当你看到、这一景象时,你感到小兴安岭的冬天怎样? 生:又冷又美
生:雪很白,想 踩一脚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想法,老师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去保护大自然美好的事物好吗? 生:好,加油(点评:秋、冬两季的描写比较简单,适合自学。通过感悟小兴安岭冬天的美,心中自然的涌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给学生一个宽阔自由的选择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提问: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生: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美丽,所以说它是一座美丽的花园。生:小兴安岭物产丰富,所以说它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师:谁能用一句关联词语来总结一下?
教师指导,生共同: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有许多的动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我们还掌握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非常成功。现在老师留一个作业:
1、根据小兴安岭的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2、选择小兴安岭的一个季节,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下来,并配上介绍的文字。
第三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及点评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山野、树林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看一段录像,说说你的感受。(播放小兴安岭的录像。▲注:没有声音的片断)
生:这个树林好美,有好多树,好多植物、小动物。可惜就是没有声音。
师:是的,你们看,这么美的环境没人来介绍多么可惜呀!你们想认识它吗?想帮这段录像配音吗?
生:想。
师:其实这里是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它的美丽富饶你们已经见过了,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感受它的魅力吧!
(出示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大家齐读课题,看看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生:美丽的小兴安岭。
生:今天学习介绍小兴安岭的课文,那里很美。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它,看谁最能体现出它的美丽,我就邀请他为刚才的录像配音,当个小小配音员。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课文一遍,划出本课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要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最勇敢地站起来读出生字、词语给大家听听?(师在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选读字词。)师:他们刚才读得对吗?
生:对,只是小兴安岭的兴读错了。它是个多音字,在这里不读第四声,读第一声。师:你听得很认真!我们就应该学会这样认真凝听别人的说话。全班齐读字词。(学生大声朗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语,相信对学习课文会有帮助。接下来我们听听录音带朗读第一段,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看书)师:好了,听完录音,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小兴安岭到处都是树,像绿色的海洋。师:看看图片,哪张最能体现像绿色的海洋这个情景?
(出示电脑课件,一幅只有一棵树,一幅有十几棵树,一幅有几十棵树)生:是第三张,图上有好多树,密密麻麻的,没有一点空隙。师:那由你们来当小记者,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小兴安岭。(师放录像片断一,学生练习介绍)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书时可以象刚才放录像一样,在脑海中将画面显示出来。读书就是要这样多读多想,才有更好的收获。
师:我们现在分成四组进行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出来让别人感觉到最美?每组读一个 自然段,思考这四段分别写小兴安岭的什么?(学生分组朗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师按顺序放录像片段二、三、四、五)师:请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
生:第二段写小兴安岭的春天,第三段写夏天,第四段写秋天,第五段写冬天。师:这四段将小兴安岭的美丽写得格外吸引,就让我们细细的品味这一杰作。屏幕上有一个自学汇报表,将你在课文中发现的景物写出来,读一读。再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自由选择同伴互相交流,完成自学汇报表)
师:老师很高兴看到刚才大家发挥了互相帮助的精神,运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自学汇报表,这是难能可贵的。就让我看看大家的劳动成果吧!
(学生展示自学结果,老师评价)
师:看着大家,老师为有你们这样认真努力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你们也会为祖国有这样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而感到骄傲吗?
生:会。
师:那就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爱!请齐读最后一段。(学生齐读)
师:看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你对它又有些什么新的认识? 生: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师:你想象中的宝库会有些什么?小兴安岭的宝库有些什么?
生:宝库就是收藏许许多多珍贵的东西的地方。小兴安岭里也有许许多多珍贵的物产──人参、紫貂等。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得真好,让我们再一次看录像,分男女生当小配音员,介绍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
(学生分两部分:男生读,女生看、评;女生读,男生看、评)
师:在中国,象小兴安岭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还有好多好多,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它们,学会用自己的双脚去了解它们,更要学会用我们的双手保护它们。壮丽山河时刻等待着你们的光临!
(全班欣赏祖国各地图片)【点评】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由情感驱动、引发感情共鸣,从而产生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过来也可以深化认识。这既是一种认知的把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的把握方式。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执教者就体现出对情感的培养,无处不在。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发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小兴安岭录像的欣赏,用课文的优美句段进行对照,给录像片断的配音等教学形式,使学生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这一切是来得那么合理,那么自然
第四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及点评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山野、树林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看一段录像,说说你的感受。(播放小兴安岭的录像。▲注:没有声音的片断)
生:这个树林好美,有好多树,好多植物、小动物。可惜就是没有声音。
师:是的,你们看,这么美的环境没人来介绍多么可惜呀!你们想认识它吗?想帮这段录像配音吗?
生:想。
师:其实这里是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它的美丽富饶你们已经见过了,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感受它的魅力吧!
(出示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大家齐读课题,看看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生:美丽的小兴安岭。
生:今天学习介绍小兴安岭的课文,那里很美。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它,看谁最能体现出它的美丽,我就邀请他为刚才的录像配音,当个小小配音员。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课文一遍,划出本课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要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最勇敢地站起来读出生字、词语给大家听听?(师在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选读字词。)师:他们刚才读得对吗?
生:对,只是小兴安岭的兴读错了。它是个多音字,在这里不读第四声,读第一声。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师:你听得很认真!我们就应该学会这样认真凝听别人的说话。全班齐读字词。(学生大声朗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语,相信对学习课文会有帮助。接下来我们听听录音带朗读第一段,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看书)师:好了,听完录音,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小兴安岭到处都是树,像绿色的海洋。师:看看图片,哪张最能体现像绿色的海洋这个情景?
(出示电脑课件,一幅只有一棵树,一幅有十几棵树,一幅有几十棵树)生:是第三张,图上有好多树,密密麻麻的,没有一点空隙。师:那由你们来当小记者,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小兴安岭。(师放录像片断一,学生练习介绍)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书时可以象刚才放录像一样,在脑海中将画面显示出来。读书就是要这样多读多想,才有更好的收获。
师:我们现在分成四组进行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出来让别人感觉到最美?每组读一个 自然段,思考这四段分别写小兴安岭的什么?(学生分组朗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师按顺序放录像片段二、三、四、五)师:请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
生:第二段写小兴安岭的春天,第三段写夏天,第四段写秋天,第五段写冬天。师:这四段将小兴安岭的美丽写得格外吸引,就让我们细细的品味这一杰作。屏幕上有一个自学汇报表,将你在课文中发现的景物写出来,读一读。再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学生自由选择同伴互相交流,完成自学汇报表)
师:老师很高兴看到刚才大家发挥了互相帮助的精神,运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自学汇报表,这是难能可贵的。就让我看看大家的劳动成果吧!
(学生展示自学结果,老师评价)
师:看着大家,老师为有你们这样认真努力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你们也会为祖国有这样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而感到骄傲吗?
生:会。
师:那就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爱!请齐读最后一段。(学生齐读)
师:看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你对它又有些什么新的认识? 生: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师:你想象中的宝库会有些什么?小兴安岭的宝库有些什么?
生:宝库就是收藏许许多多珍贵的东西的地方。小兴安岭里也有许许多多珍贵的物产──人参、紫貂等。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得真好,让我们再一次看录像,分男女生当小配音员,介绍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
(学生分两部分:男生读,女生看、评;女生读,男生看、评)
师:在中国,象小兴安岭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还有好多好多,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它们,学会用自己的双脚去了解它们,更要学会用我们的双手保护它们。壮丽山河时刻等待着你们的光临!
(全班欣赏祖国各地图片)【点评】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由情感驱动、引发感情共鸣,从而产生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过来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也可以深化认识。这既是一种认知的把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的把握方式。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执教者就体现出对情感的培养,无处不在。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发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小兴安岭录像的欣赏,用课文的优美句段进行对照,给录像片断的配音等教学形式,使学生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这一切是来得那么合理,那么自然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克
知识改变命运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黄善凯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生3:默读。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字是全句的转折,“相离相分”突出了作者哀的感情。另外,“相亲相近”与“相离相分”二词作前后半句的末笔,既押韵,上口,又十分贴切。
好处,怎一个妙字了得? 伤处,怎一个痛字了得?
(生发出一阵惊叹。有人在小声称赞:才子呀!)
师:分析得很全面!既注意到了内容方面的前后比较,又读出了散文诗押韵的特点,同时还很投入,用反问句将我引入这种境界了!对这一句其他同学还补充吗?
生:我喜欢的句子也是“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句话写出了海浪和海岸若即若离的关系,正如老师曾讲的一句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这两句诗出自哪里呀?
师:这是柳永的词《蝶恋花》中的名句。课下我会把这首词打印,贴在班里。这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内容上进行理解。好,继续。生:我读的一句是“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这句话中,“里”和“体”押韵,读起来比较顺口。“碧海丹霞”使人感到广阔,心情舒畅;“银白的浪花”让人感到纯净,清新,“金沙铺就的海岸”又让人感到温馨和谐,令人向往。
师:抓住了关键的词语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出关键词语所创造出意。生: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押韵,富有美感,既有散文诗的条理也不失感情色彩,形象地写出了海浪起伏的景象。
生:“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清晨”与“傍晚”,两个“于是”,前后呼应,十分押韵,增进了语势。表达了浪与海紧密相连的关系。
师:读得还应该更有感情。有些重点词要读得更重些。试一试?(生再读,突出了“海誓山盟”“紧紧搂抱”“歌吟”“亲吻”,有些同学善意地笑了。)
师: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的觉得是你们已经学会从散文诗本身的特点去感受语言。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去表情达意的,抒发感情的。我们在品味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感受出语言背后的东西。好,继续。生:“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海浪与海岸嬉戏着,但海岸不理“我”。“我”依旧要重复,这些都说明了“我”的执着:为了爱情而百死不悔,即使无法相拥相抱,但也在坚持。最后“终身的工作”也体现了另外一种语气,一辈子无法自拔。师:有进步。对这一句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这句话重音应是“这”、“生活”、“这”、“终身”,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写出了海浪的痴心追求,要读得慷慨激昂。师:从全文去考虑就深刻了。生:“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句子本身押韵,分号恰到好处地将句子分成两部分。前部分描写潮来时,后部分描写潮退时,在时间上对称,以对称的动词使句子相对比又相关联,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海浪对海岸的爱的一往情深。将看似平淡的句子描绘成美丽的图画。师:注意到了标点符号,很细心!读得如何? 生:“拥抱”“扑倒”应重读。(生再读这一句读)
生:我最喜欢的段落是第五段:“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曾有多少次”构成了排比句,后面又用了“曾从”“又从”而不再用“曾有多少次”,可以想到翻译者的用心良苦。这一排比句描写了海浪对海岸所做出的奉献。
师:读得很细心,老师赞同你的看法。既然组成了排比,那在读的语气上得有变化,什么变化呢?(注:文中写“海岸”用“他”,而写“礁石”用“它”,两者并不等同。课堂上我没有听清楚,未能及时指出这一点。)生:生20:“曾有多少次„„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从三个“曾有多少次”可以看出海浪为了爱情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在读得时候,感情基调的把握上是深情倾诉,语气是越来越重,感情越来越强烈。师:很到位。你能读一下吗? 生:再读这一段。
(全班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师:大家把课文优美的语言以更优美的语言传达出来,使老师也陶醉在这种氛围里了。不过,有一句话我不太明白,谁能帮我解答?第六段的“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生:这个句子显得很不合逻辑,能不能这样理解?虽然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但我还是满腹爱情,为爱情彻夜不眠而形容憔悴,写出了爱情的矛盾心理。
师:找一找“浪”为爱情而“不清醒”的语句?
生七嘴八舌: “海誓山盟”“执拗”“急躁”“拥抱着他”“扑倒在他的脚下”“长吁短叹”“彻夜不眠”“形容憔悴”等。生:浪的爱情是理智的,理由是:“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师:看来,海浪“为爱痴狂”的同时,对爱情有着理性的认识。它爱得深沉,为了所爱,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那么同学们想一下,这首散文诗的主旨是什么呢?也是说作者借浪与岸的关系要抒发什么思想感情呢? 生:写作者对爱情的认识。师: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爱。
生:海浪是作者,海岸是祖国,对海岸的爱就是对祖国的爱。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给总结一下:作者通过塑造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就规范了。第四环节:总结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的阅读,我们初步掌握了散文诗的阅读方法。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我们才能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浪之歌》中“浪”对海岸的爱情让我们感动。这种情感或许有着更深、更广的含义。郭沫若的《炉中煤》也是一首献给“年轻的女郎”的爱情之歌,只不过,副标题是“眷念祖国的情绪”。课下我会把打印稿张贴在教室,请大家将两篇作品进行比较,理解作者更博大、更深沉的爱。下课!
点评
《浪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中的一首。这首诗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在散文诗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种浪漫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率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海浪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海浪的爱情不仅仅是对海岸的,而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爱情,并为了这种爱“形容憔悴”而依然坚定:“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宝静老师在处理这节课的教学上,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1、教学思路清晰。就本节课的教学来说,教师以学生的学和文本的特点确定阅读的方法,以对读的指导为主线,落实单元教学重点,注重学法指导。上得实在,上得扎实。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众说纷芸,其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学生的学。学生学好了的课,就是最好的课。
2、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适当,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教学的切入点选择恰当。把诗人以“浪”对“海岸”的痴情理解为他的爱国情感当然是非常合理的,但“海岸”也可以理解为理想,爱人,或者其他“我”渴望追求的意象。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爱情”的认识是极其感性的,而《浪之歌》中海浪对海岸,对时间万物的爱则更显得抽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从感性的语言入手,让学生理解海浪的爱之深,爱之切,在此基础上,感悟“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进而感悟诗人自己对祖国的情怀。这样的思路安排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这也提醒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管学习和运用何种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要发挥恰当,不能太强,刻意把学生引向预设的领域,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阅读);但也不能过分弱化,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对目标和过程恰当地跟踪、调控和指导,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本课教学中,教学目标和任务始终在教师的心中,在学生的思考和发言中,学生的学习没有受预设的束缚及时空的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得十分充分。自主合作学习使课堂释放出更大的空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一起,在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互动提问、互动置疑、互动解读,形成教学之对话的最佳状态。课堂上,学生将对爱情的美好,爱情的甜蜜,爱情的苦涩,爱情的深沉,爱情的矛盾等理解得非常透彻,对文章的揣摩是用心的,表达是准确的,除了注意到了内容的理解,还体会了语言的节奏、押韵等方面的美感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状态。这是教师平时注意引导和熏陶的结果,是学生深入探究、合作攻关的结果,也是学生多维互动、互相启迪、思维碰撞的结果。
4、本课教学既注重了语言因素,又不忘人文内涵,使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这两个特点很好地糅合在一起,避免了由来已久的肢解课文的弊病,又不致矫枉过正,只抓住人文性而不及其余。另外,课堂上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意识,教师对语用行为的优化意识都很强,也是本节课突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