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幼儿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论幼儿园大班幼儿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摘要:幼儿园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学前教育阶段,处在这个阶段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体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更多健康、丰富的体育活动,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而篮球运动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篮球运动在幼儿园中开展的价值,科学有效地组织与实施,用丰富多样化的形式吸引幼儿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关键词:幼儿园;篮球运动;实施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体育活动要努力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机能的协调发展,体质的增强,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体验。
篮球运动不仅仅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规范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有很大的教育作用,能够积极促进幼儿健康阳光的成长,发展幼儿的身心健康,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
一、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的优势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体育活动要努力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机能的协调发展、体质的增强,培养对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篮球运动的训练,一方面能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其他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完善幼儿园的体育锻炼,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篮球在我国普及范围较广
篮球职业化、商业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发展趋势。首先,篮球运动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相比于足球而言,篮球在我国是普及率相对较高的运动。我国的男女篮曾分别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第八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随着姚明、易建联等篮球巨匠陆续登陆NBA,他们肩负着荣誉、承载着期望,国人对篮球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篮球成为各地群众日益成为各地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对幼儿传授与篮球相关的课程有助于早日让幼儿融入社会环境,获得群体归属感,2.幼儿篮球具有较大的游戏性
在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幼儿注重篮球活动的游戏性,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活动场地,比较灵活机动。幼儿园篮球运动对场地的要求比较低,不需要单独建设活动场地,这样设置一方面与我国幼儿园建设水平的现状相契合,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活动的普及型和推广性。
3.篮球运动有明显的锻炼价值
幼儿园体育活动要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增强体质为主旨。篮球运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另一方面,篮球运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性格,此外,还能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增强耐力,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创新性,促进幼儿的协调性发展。再次,篮球运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多样的篮球运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学校应当重视结合教学,采用灵活的形式发展篮球运动,并真正使其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的方式 1.积极鼓励,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教学的开展还是课堂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启发幼儿的兴趣是最重要的任务,幼儿园组织篮球运动也符合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幼儿教师首先也要激发起幼儿对篮球的兴趣,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篮球运动的方法,可是在一些情况下部分教师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幼儿拿着篮球不知道怎么玩,只是拿在手里看边上的幼儿拍球或是在地上简单的拍球,对其他形式的篮球玩法并不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且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培养幼儿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幼儿,让幼儿明白篮球是他们生活中的朋友,要向好朋友一样对待他们。
教师可以让幼儿围成两个圈站好,拍球给边上的幼儿来传球,一方面幼儿能体验到传球游戏的乐趣,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增进与其他幼儿的伙伴关系;另外教师也要向家长反馈幼儿在校的拍球情况,对于拍球表现不太良好的幼儿家长要密切配合学校,在家里勤加练习,加强幼儿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在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活动时间,加强幼儿对篮球基本技能的练习与掌握。
2.活动引领,激发热情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的幼儿外向、有的幼儿内向,有的幼儿调皮、有的幼儿乖巧,作为幼儿教师不能笼统的对待每一位幼儿,而应该对每位幼儿因材施教,教师在篮球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注意每位幼儿的表现情况,根据他们对篮球的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分组,让每位幼儿在自己的组内优势互补、获得更好的发展,让幼儿对篮球运动形成深厚的兴趣。
回想起当初带领班内的幼儿参与到篮球操运动时,并不是每位幼儿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甚至有的幼儿对篮球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这与“教师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的目标不符合,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活动来引领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激发起幼儿的参与热情。总的来说,在开展幼儿园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参与热情是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每位幼儿教师都应该加以重视和关注。
3.因人而异,和谐发展
在幼儿园中组织与实施篮球运动有一个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积极观察,注意幼儿的动态,看篮球运动的开展是否具有普及性。幼儿教师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篮球活动,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幼儿由于年龄和生理特点的限制,对新动作的学习很困难,表现为动作费力、紧张、不协调、不准确、缺乏控制力,并伴有多余动作,一些复杂的动作很容易让幼儿失去信心、失去兴趣。
《指南》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就是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因此,教师可以将单调的排球动作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比如走、跑、跳、投等多种身体运动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多样性的拍球技能,以游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从兴趣中找到乐趣,从乐趣中找到玩篮球的窍门。
4.方法渗透,学会策略
篮球运动的的综合实用性比较强,它包含的技能技巧也比较丰富,在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时应该注重方式方法的渗透,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策略;幼儿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在学习篮球技能的过程中比较吃力,他们在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紧张、不协调的状态,在运球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行为控制力,这时需要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引导和规范,增加幼儿对篮球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比如在“运球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让幼儿在班级同学面前能大胆锻炼自己的胆量,同时熟练运球的技巧。
幼儿教师可以采用听音乐拍、接力拍、竞赛拍等多种拍球形式。听音乐拍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接力拍是师幼、幼幼轮流拍球。由于老师和伙伴的加入,大大调动了孩子练习拍球的积极性。竞赛拍是让幼儿以组为单位比赛哪一小组拍得多,也可以组织个人赛,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孩子在竞争的氛围下巩固拍球技巧,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幼儿掌握了篮球运动的方法后,对篮球运动会更有热情和信心,能促进幼儿更积极的参与,通过篮球运动的实施与开展,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幼儿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促进幼儿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获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能力,养成他们锻炼身体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教师再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对幼儿的动作进行引导纠正和强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第二篇:论幼儿茶道的重要性
幼儿学习茶道的重要性
洪月凤
摘要:每个孩子最初的天性都是大致相同的,但平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习惯,却渐渐让每个孩子的秉性大相径庭。我们应该从幼儿开始,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不从小教养,各种坏习性齐集一身,长大后就更难以改正,会影响孩子平常的一言一行,最终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就是这个意思。因而在中国茶艺的熏陶下,再配合2500年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在幼童内心播下正能量的种子,让孩子的智慧萌芽,通过国艺茶道的教授方式,浸润孩童心灵,帮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
关键字:茶道 幼儿 心性 气质 品德
经过时代的洗礼,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小孩转,真可谓是“众星捧月”,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祖宗”。在这样的环境里,往往就会造成孩子独自为大、恣意妄为、娇气脆弱的性格特点,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他人相处;想干什么干什么,也懂得不尊重长辈、遵守规则;还有就是畏惧困难,每次遇到复杂一点的事,就不想做了,就放弃了,不能坚持。另外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长时间静下来或者全心关注一件事,对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这些问题对孩子未来走向社会、学习生活都是很不利的。
多数孩子行为的偏差来自于他们“早期人格”问题,但是在这时期家长往往要么关注的是孩子的技能训练,我们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钢琴,舞蹈,轮滑,游泳,跆拳道,英语......太多太多,却对孩子习性的养成关注的很少,要么是顺其自然,觉得大了就好了,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带上了眼镜,对待父母的态度也极其不尊重,大声辩解,而父母也是气的面红耳赤,咬牙切齿,这就是现在多数家庭里父母和孩子在教育上的关系,父母更多的是无可奈何,苦恼于孩子身上的骄纵、蛮横、自私、胆小、好哭、不尊敬长辈,不懂得宽容。孩子在四二一家庭里备受呵护,爸爸太忙,妈妈心软,爷爷奶奶太宠,西式早教只重视娱乐,不教习惯;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是赏识教育,缺乏引导,孩子一大了就谁都管不住!3-6岁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若不重视,会让自己的孩子徒有小聪明,缺少大智慧!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就描述过才与德的关系,现实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李天一,先是与人斗殴被刑事拘留一年,被放出不久后又以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李天一自身还是很有才能的一个人,曾经获得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银金奖,可是结果,纵使他的父母是名人,可他最终还是被判了10年,人生有几个10年可以浪费?
其实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心灵”教育,四书五经均乃儒家为医人心而立之方。为蒙以养正、扶正固本,才能养孩童之浩然正气。孩子在未来成长过程中,身和心健全稳固,才能拥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因而在中国茶艺的熏陶下,再配合2500年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在幼童内心播下正能量的种子,让孩子的智慧萌芽,通过国艺茶道的教授方式,浸润孩童心灵,帮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现代人的心态变得浮躁,而品茶需要我们细察细品,需要以一种平稳的心态对待,这种心境是现代人所缺少的。
中国茶艺由于深深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中国茶道精神为思想指导,所以道心文趣兼备,从内涵上看,文质并重,尤重意境;从形式上看,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从审美上看,强调自然,崇静尚俭;从目的上看,注重内省,追求怡真。
1)文质并重,尤重意境
“质”是指茶艺的思想内涵,是茶艺的内涵美,“文”是指服装、道具、表演程序和表现技巧,是茶艺的外在美的表现。一套茶艺如果只注重思想内涵而不重视服装、道具、表演程序和表演技巧,内在美缺乏必要的表现形式,则必然显得枯燥无味,不能吸引人。相反,如果只重视服装、道具、表演程序和表演技巧而无思想内涵,就显得虚浮空洞,不能打动人心。文质并重是中国茶艺的主要特点。中国茶艺历来追求通过茶艺外在的美的表现形式来诠释茶艺的思想内涵,文质并重,内涵美与外在美结合,意境高远,韵味无穷,引人入胜。
2)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中国茶艺的表现形式多姿多彩。风格上有的儒雅含蓄,有的质朴粗犷,有的空灵玄妙,例如,禅宗茶艺空灵玄妙、禅机逼人,宫廷茶艺场面宏大、镂金错彩、极尽奢华,文士茶艺含蓄儒雅、清新脱俗、引人遐思。方法上清饮调饮不拘一格,有的用调饮法为您献上清凉沁心的冰红茶或浓香扑鼻的奶茶,有的用清饮法为您敬上一盏花香茶香交融的花茶、一杯沁人心脾的龙井或香郁味醇的乌龙茶。不同的茶类、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如绿茶清饮清新淡雅,红茶调饮时尚温馨,佤族、彝族烤茶质朴粗犷、热情奔放,而乌龙茶的泡法则有闽北流派、闽南流派、广东流派、台湾流派四大流派,各派风格亦迥然不同。
3)道法自然,崇静尚俭
中国茶艺的表现特点是道法自然,崇静尚俭。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中国茶艺表演的最高原则,是茶艺美学理论体系的基石。中国茶艺倡导的“道法自然”,自然的本性是朴素,道法自然表现为追求自然美。自然美表现在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花之自开、水之自流,它们都表现在自在无为、淡然无极。中国茶艺要求茶人从精神上追求自由,反对心为物所役,力求去亲和自然、契合大道,做到物我两忘,达到至美天乐,道法自然。在泡茶时,要求动如行云流水,静如苍松屹立,笑如春花烂漫,言如山泉絮语,一举手一投足都纯任自然,发自心性,毫不取巧雕饰,毫不矫揉造作。中国茶艺这种以“自然为美”培养出了中国茶人自由旷达、潇洒不群、超然自得、不饰造作的个性。
崇静尚俭,是指中国茶艺要求简约玄淡,心静行俭,返璞归真,不铺张,不奢华,体行“精行俭德”的思想精髓。茶道首先培养孩子定和静。静、定才能安、虑、得,才能生出智慧来。
4)内省自性,追求怡真
在茶艺活动过程中,中国茶人往往以茶为媒介,去感受大自然的信息,在茶香飘飘、茶烟袅袅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和污染,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获得茶艺活动中生理上、心理上、精神上愉悦的审美体验。茶清净淡泊、朴素自然、自守无欲、耐得寂寞的品性,使得茶人们在茶艺活动过程中以茶清心、以茶励志,内省自性,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胸怀大志,追求物之真、情之真、性之真、道之真。
孩子们喜欢操作,喜欢动手,喜欢扮家家。那我们就让每个孩子扮演小茶人,在泡茶中学习茶礼,学习一套复杂泡茶的动作手法,孩子学习中注意力很集中,用心观察和模仿,很安静,很舒缓、不急躁,很有定力。在手法之外,我们还让孩子学习泡茶和喝茶中的“礼”的仪态,体会茶道礼仪之美,收心收性,约束自己任性的性情。同时,我们还让孩子对茶叶、水、茶器这些“物”都非常的小心恭敬,端庄操用。让孩子对等茶喝的客人也要生起恭敬心,很恭敬的为客人泡茶。我们将孩子的恭敬心启发出来后,再开始让孩子学习《弟子规》,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内涵和中国汉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再之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之一,让幼儿从小学会准确的饮茶方式,感受浓郁的中国文化,做有朴素自然、胸怀大志的人。
第三篇:论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摘 要: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个性的发展,而对孩子来说,能吸引眼球的也就是最喜欢的,孩子从小就喜欢颜色艳丽的东西,而到了上幼儿园时,他们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美术活动上了,因为美术可以让孩子们心情愉悦起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自由地表达观点,抒发自己的内心思想。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它对幼儿的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兴趣 想象 幼儿发展
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并适当地进行艺术技巧训练,是现代美术教育所提倡的。它包括绘画活动、手工活动、作品欣赏大致三方面的内容。绘画活动多种多样,有刮蜡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棒画、棉签画、吹画等;手工活动有泥工、纸工等;欣赏作品方面可以对大师级的作品及孩子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这些内容都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绘画活动是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绘画活动是美术教育中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任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是眼、脑、手共同参与的活动。幼儿在不断变化着的绘画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感受美、创造美。如何对幼儿进行绘画教学,是老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1.观念要正确。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偏重的是教幼儿怎样进行美术活动,教师定内容,确定表现的形式和方法,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怎样剪、折、贴,都完整地教给幼儿。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临摹式”。这样做仅仅是让幼儿掌握了方法和技能,变成了单一的模仿活动。虽然教师示范后也要求幼儿进行想象,添加其他景物,但由于没有真正激发起幼儿的创作兴趣,画面往往千篇一律,抑制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至于主题思想方式技巧,教师管得很少,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涂鸦式”。这种方式忽略了基本绘画技能的传授,会给幼儿顺利表达思想,完成作品带来一定的困难,还可能导致幼儿绘画主题、绘画整体水平的停滞不前。在实践中这两种方式应该如何融汇协调呢?
我认为,首先要正确处理绘画技能的传授与思维创造的关系。
为了使幼儿达到表现思维创造结果的需要,教师先要传授一些必要的技法知识。可以教给幼儿观察事物的方法、合理安排构图的技法。例如:要教幼儿画人,就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人的基本动态,以及总结动态的表现方法,如在画妈妈时,可以让幼儿想一想妈妈的脸是什么样子,是方的还是圆的?妈妈的头发是长的还是短的?还是卷头发?妈妈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再让幼儿学学妈妈做事时的样子?腰怎样?腿是怎样?幼儿有了这些技法作为基础,才能画出自己想表现的东西。然后,在教授技法的同时,鼓励幼儿举一反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在传授技法的同时要鼓励幼儿举一反三。对于一个主题,鼓励幼儿从多角度去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引导幼儿观察基础上,幼儿画出一只正面的小鸡,教师就可以启发幼儿:背面的小鸡怎么画?胖小鸡怎么画?瘦小鸡怎么画?等等。不要把幼儿的思维只限制在一个事物上。
2.兴趣是老师。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求知和学习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美术活动都有一定的兴趣,但往往是不持久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记得有次绘画课上,小朋友们在画小汽车。一位小朋友由于用黑色的水彩笔重复在一个地方涂颜色,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一个小洞就被磨出来了,其实我早就看到了,但我没出声,想看他到底会怎样完成那幅作品。他当时很紧张,只要我走过去,他就会用手捂着那个破洞,我离开时,他想补好那个洞,但是越想做的事情越是不能做到,甚至那个洞更大了,但是到最后总要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进行讲评。他一动不动,不愿上前来,我走过去要看,他没办法只能拿出来给我:“老师,这里被我画了个洞了。”我一看故意说:“咦,你怎么这里有个洞,是不是那条马路坏了?”他点点头,表情也立刻“阴转多云”了。
有人认为,画画是幼儿的一种游戏,没有任何功利,是一种“手和有关材料互动后的轨迹”。特别是低龄幼儿,用笔在纸上涂抹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发动机的驱使,满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幼儿从涂鸦期起,就开始创造一套满足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只要成人不去干扰,他们就会十分自然地运用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现自我。有一个孩子最喜欢画太阳,无论画什么都要把太阳画上去。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他这次画了三个太阳,我问原因,他说:“老师说的,树要与太阳在一起才会制造氧气的,所以我要多造些氧气,让这里的空气变得更新鲜。”
二、手工活动是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技能
这个活动也是幼儿喜欢的形式之一,幼儿主要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所以只要有外在的事物刺激,他们就会有种要做的冲动,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意愿。具体该怎样实施呢?
1.教幼儿认识和使用泥工工具、材料。
在小班幼儿初接触泥工时,我没有教他们捏成型的物体形象,只是让他们自由捏、随意揉,让幼儿再揉揉捏捏、拍拍打打中,自然地发现泥是柔软的,它可以捏成任意的形状,从而知道泥有可塑性。
2.教会幼儿简单的泥工技能。
我教他们捏日常生活熟悉的、感兴趣的、造型简单的单个物品,包括食品、水果、日用品等,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泥工技能。
3.粘贴。
粘贴教学活动是把教师事先剪好的各种图形粘在纸上。首先让幼儿欣赏一些成人的粘贴作品,教会幼儿涂抹糨糊的方法,让幼儿将图形在纸上摆一摆,确定好位置后,再粘贴。粘贴后可让幼儿添画一些细节,使画更丰富、更完整,并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4.折纸。
我们先要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并教给他们最基本、最简单的折纸技巧。起初,我们让幼儿欣赏了一些折纸作品,并当场为幼儿折了知了、大马、钢琴等一些折纸作品,幼儿感到非常神奇,跃跃欲试,于是教他们学习简单的对边折、对角折,再教他们用简单的方法折狗头、猫头、风车等有趣的物体形象。
三、作品欣赏是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作品欣赏,我们应该先了解、理解幼儿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幼儿,而要站在幼儿的立场来看待作品,成人的态度会影响幼儿的理解,这样就会削弱幼儿对作品欣赏的积极性。
1.促进幼儿感知觉发展的各类作品。
幼儿美术作品欣赏能提供给幼儿各种信息,比如:抽象的作品和具体形象的作品。欣赏这些作品能使幼儿对美好事物更加敏感,对人物或事物的观察更加细致入微,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还有冷暖色调的作品,同一种作品,只是改变了它的色调,幼儿却能从中感知出不同的情感或体验。
2.从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形式来欣赏作品。
这一观点又该怎样理解呢?比如:我给小朋友画示范画,没有给幼儿讲解要画的内容,幼儿处于被动的欣赏阶段,我从第一笔开始下手,幼儿只能看到线条,等到第三、第四笔出来的时候,幼儿开始了充满有趣的想象。有的幼儿说:“老师要画××了。”还有不同意见的幼儿又说:“不对,不对,老师画的是××。”这种多角度的、多方位的观察形式很好,能开启幼儿的想象力。
3.提供同一性质的不同类型的作品,拓宽幼儿的欣赏视野。
美术作品欣赏,除了要给幼儿接触大师级人物的作品之外,还可以欣赏幼儿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也体验一下,自己的作品给大家一起欣赏的兴奋感觉。记得有次我们画的主题是“航海”。有个小男孩画得特别好,我故意在其他小朋友的面前表扬了他,可是等我转了一圈又回到他身边时,发现他的画已经全变了样,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爸爸是在轮船上测量卫星定位的,有时候会遇到大风雨的,所以我就这样画了,这些都是刮的大风。”哦,我恍然大悟。
4.环境作用对作品欣赏的影响。
环境的作用在幼儿园应该说是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了,每次开学老师都会对墙饰区角进行精美的布置,而每次的装饰都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或是根据确定的主题进行的,一切都是尽可能地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让幼儿积累跟欣赏主题或内容相关的活动环境。这种环境是教师根据欣赏的需要,在墙面上、活动角或走廊上营造的感知环境,幼儿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可以缩短他们与欣赏美术作品之间的距离,还能陶冶幼儿的情操。
第四篇:论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论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摘要: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所以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雨果也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学、字母、音符”,这句话也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儿时期对其进行音乐教育的方式尤为重要。
实践证明,在这个知识发展的时代,幼儿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音乐教育,不只是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升华了孩子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了孩子的创造力、思维能力等能的发展,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兴趣培养
幼儿素质培养
幼儿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意义:音乐在幼儿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因为音乐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幼儿歌曲和一些简单的音乐技巧和方法,更多的是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个性发展。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幼儿感官和动作的敏锐反应度,让幼儿的身体、身心、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让幼儿在不同音乐中获得经验和技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形象,培养幼儿创新意识,促进其整体素质和个性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幼儿音乐的研究,已经证实:幼儿音乐教育能影
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个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所以,在这个重视素质教育的社会,同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中,音乐教育在幼儿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认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新《纲要》中也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音乐中的美”,“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这样的目标定位强调了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魅力: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它娱乐性、趣味性和审美性,它可以使一些深刻的、孩子难以明白的道理用一种简单、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大班幼儿歌曲《牙刷的表演节目》里,形象生动地用肢体动作快乐地进行表演,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而审美能力及情趣的培养,则是通过具体的音乐教育活动实现的,让孩子感受音乐,感受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只有掌握了粗浅的音乐知识技能、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与能力,幼儿才能在具体的音乐活动中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并运用学过的音乐技能表现自己的感受。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兴趣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培养幼儿兴趣的目的: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首先必须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又是幼儿学习音乐的最初动力,幼儿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为幼儿插上音乐灵性的翅膀。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指向性,是幼儿学习入门的导向,也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幼儿的音乐兴趣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培养和发展幼儿音乐兴趣的目的。
(二)音乐教育使幼儿体验快乐:《纲要》艺术领域目标也提出: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在音乐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强调幼儿的感受和兴趣的培养,来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享受音乐,充分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求知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
1.首先教学内容与选材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并且要丰富多彩,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和来调动他们的兴趣,打动他们的情感,让幼儿愉快地受到教育。
2.在音乐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增强学习趣味性:让幼儿对一首新歌产生兴趣,并把新歌学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只要掌握一些正确、适当的方法、策略,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要抓住幼儿“好玩、好动、好奇”的天性特点,进行趣味性教学。如: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幼儿听音乐的愿望,引起幼儿听音乐的兴趣。
3.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给予幼儿更多自己的体验、自由发挥和自由创作的机会:因为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无法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所以,老师要给幼儿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机会,来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4.开展音乐游戏表演使幼儿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是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特殊形式。在音乐游戏中幼儿占主体地位,因为幼儿比较喜欢游戏,所以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能有效的激发幼儿音乐欲望。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
5.让孩子们边玩边探索,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所以,要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要根据孩子好动、好游戏的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幼儿感到新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玩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轻松学到知识,技能,并喜爱音乐。
6.结合生活中流行的元素,激发孩子兴趣: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找素材,音乐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又回归生活,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一定充满乐趣。
三、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发展中的作用
(一)幼儿在音乐中体验情感的变化与表达: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幼儿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在艺术世界里,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让儿童发自内心地流露感情。正是音乐,陶冶儿童的情感,培养和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不仅如此,音乐还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它能够触动人的情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不仅仅是简单地教幼儿歌曲和动作,而是重视调动幼儿的情感与丰富生活的积累,引导幼儿主动、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的美与快乐,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往往美好的音乐作品能够使人振奋,能够使人感触。反之,低调、沉闷的音乐只能使人低沉、不快乐,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幼儿通过广泛接触不同的音乐,体验不同情感,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而且,音乐是一种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着极大的感染力,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还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影响:随着对与幼儿能力和教育的实践与理论深入研究,打破了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幼儿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不能过于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应该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教育的美育内容:包括了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和打击乐以及音乐欣赏。通过这些音乐活动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同时,在音乐的感染下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促进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起健康的审美观点,使每个幼儿都能真正获得美的体验。如《柳树姑娘》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中,激发他们的想象,感受柳树姑娘的美丽,和表现美。
(三)音乐教育是提升幼儿素质的一种手段: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儿童思维能力与兴趣的培养是幼儿素质的重要手段。
幼儿音乐在实现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如《咱们从小讲礼貌》在轻松的音乐环境中,受到教育,养成讲礼貌、不乱丢垃圾、等。
(四)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注意力的提高,促进幼儿学会自我控制,它还可以满足幼儿成就感,促进有的全面发展。它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要有创新和个性化的表现。老师要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创意,哪怕它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然而这个尝试的过程足够使幼儿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丰富自身经验。这就是目的:培养和塑造幼儿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促幼儿全面、和谐发展。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直接地影响着幼儿全面发展,可见艺术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我们将音乐的生气渗透到儿童生活中去,使儿童无论学习、劳动、游戏时,都能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地表现,使儿童生活音乐化。“让音乐成为开启幼儿智慧的金钥匙,丰富情感,完善个性,使他们能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尤为重要,不仅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共鸣,心灵受触动,在音乐中获得真实感受,和情感的表达。让幼儿在“乐”教“乐”学的环境中受到教育,通过形象音乐的艺术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努力发挥音乐教育最大的感染力,使幼儿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对培养他们的兴趣,情感,想象力、创造力有着不可估计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王懿颖《学前包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刘建军《音乐与智力》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7年
[3]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03月
[5]朱家雄《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长江文艺出版社
第五篇:论企业文化及其重要性
《论企业文化及其重要性》
姓名
学号
专业
论企业文化及其重要性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得以长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显示出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与产品服务的竞争,企业管理者只有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 ;人才竞争 ;产品服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这一名词已被许多从事企业经济活动的人们所熟知。什么是企业文化,它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是需要每一个从事企业经济活动的人去认真研究和领悟的。不少企业家和企业的研究者针对企业文化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是决定着一个企业兴衰的关建性因素”;“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才可能成为市场的竞胜者”等等。可以说这些观点都是完全正确的,都在说明着同样一个道理,也就是只要从事企业的经济活动,只要想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有人这样解释,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所培养的共同规范、共同信仰和共同追求。它具有强大的心理激发力、精神感召力和能量诱致力,并弥漫于企业文化群之间,犹如一道无形的力量,把每个个体的力量整合起来,维系、主导并昭示着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引导他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斗。只有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强者和最终的竞胜者。今天,仍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忽略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甚至认为,做企业就是赚钱,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企业资本的多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进行资本积累。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维持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鼓励员工为企业工作,只要依靠经济手段就可以了,什么理想、追求都是务虚,没有什么用处,还幼稚地认为,现在下岗人员那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成群,自己可随心所欲地选择
职员、聘用职员。结果使企业做了许多年,而员工和企业的关系,给人的感觉只有经济利益。员工干一天的活,拿一天的钱,钱多多干,钱少少干,企业的兴衰是企业老板自身的事情,和员工没有多大的关系。这种现象对一个企业来讲是十分可怕的,我们应该看到,衡量一个企业实力的标准,更主要的是看这个企业是否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单纯地看企业资本的多少。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才可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其资本才可能不断增加,而且成为真正有价值的资本,否则,再多的资本也不过是一堆废纸,因为它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一个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我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求企业的主要操作者通过不断的学习,积极地注意吸纳其它企业的先进思想,结合企业的实际和自己的员工共同建立的一种文化。应该清楚地看到,任何企业都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社会的,既然社会选择了我们来成为它的操作者,我们就应该教育员工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把企业的每一项工作做好。国内外不少成功的企 业操作者,都直接提出了要做好企业,首先要先学会做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并不是企业成功后在粉饰自己,而是指示了做好企业的一个真谛,我们说这就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基础。
公司在其经营的过程中应该提出“堂堂正正为人、兢兢业业做事”的原则,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口号,而是把它切切实实地融入了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公司的一切活动都以此为原则。经常教育公司的员工要认识到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公司是应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从其所有制形式上看,属于私营股份制企业,企业的所有权目前仍集中在少数几个人的手中,而今天公司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股东们也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要使公司迅速健康的成长,就要放弃狭隘的私有观点,积极鼓励公司的有志之士,通过自己努力创造和合理的分配,而逐步拥有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这样,公司就可能迅速的扩大,而其每个成员,就可能获取愈来愈多的利益。积极鼓励每个公司里的人,在公司的共同事业中,去积极地“经营人生、远离贫穷、创造辉煌、分享成功”。要求每个公司的人,不仅要得到所创价值应得的合理分配,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对企业应有的责任,共同创造和发展公司的事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今天,企业要以人为本,可能已是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所认同的道理。但是能否更深刻地意识到,今后企业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人才之间的差距;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是否拥有优秀的人才,是决定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这同样是需要每个企业管理者认真思索的问题。深刻地领悟到,企业是否拥有好地招人、育人和用人的机制,是公司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能否竞胜的主要因素。企业要以人为本,但是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也就是如何使企业拥有优秀的人才呢?企业的人才来源有不少途径和方法,但单单能招来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关健是企业自身还要建立一套人才的培养和合理使用的机制,来解决企业的人才来源
问题,特别是企业自身要有一套人才的培养机制。有人这样说,一个企业应是一所学校、一支军队和一个家庭,这种比喻确实有其道理,他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拥有一个能使自己的员工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环境,这也许是企业人才来源的最好的途径。这一点恐怕是部分企业管理者不愿认同的,因有些人认为,企业自身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效率太低,这些人更喜欢拿来主义,他们认为企业自身培养和储备人才的代价太大,吃掉了企业利润,应该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到社会上招收什么人才。毫无疑问,这种认识有点目光短浅、狭隘。特别对中小型企业,在其自身没有成熟的管理和用人机制时,一味的希望企业所需人才都从社会上招聘,甚至采用挖其它企业墙脚的做法,这样做只会给企业带来更大风险。特别对部分企业,因其某一方面工作不畅时,总在希望能从社会上招收人才来解决问题,甚至认为人才只要花高薪就能聘来,而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这应该说是一个误区。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企业优秀的人才?一个企业的优秀人才,应该是深知企业的文化,在思想上能有机地溶入企业的文化中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具备能创造性地、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特别是前者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不否认人才是能从社会上直接高薪招收来,但其思想要和企业文化相融合则不是单靠金钱就能办到的,甚至有些人才是无法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而这种不相融合的现象往往还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另外,还应该看到,许多企业管理者不去研究如何建立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而是一味希望从社会上高薪聘请人才,这种企业不需培养就能解 决难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很难有满意结果的。因此,一个企业要想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地拥有优秀的人才,企业自身就必须拥有人才的招收、培养机制。在我国,不少企业做了许多年,其客户甚至连其商标是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企业甚至对其产品的商标名称从未做过任何宣传,这实在令人遗憾。仔细分析造成这一误区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不少私营企业都是在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的,由于我国当时因产品的缺乏而存在着巨大的市场,使得只要胆子大,稍微看准项目,生产什么都不存在市场销路难的问题,根本无需考虑什么品牌效应。而今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卖方市场逐渐变成了买方市场,致使许多企业都感觉竞争激烈,产品利润越来越小,而且销路不畅,大家都十分怀念80年代的美好时光,但可以说那是一去不复返的往事。大家都认为企业难做,而事实如何呢?我们今天的市场上各行各业的品牌产品凤毛麟角,大都处于价格竞争的原始竞争阶段,所以今天的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商机,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谁重视企业品牌的创立,谁重视按照企业发展规律操作,谁就能抓住中国市场经济的又一次大的机遇,把企业做好。
WTO,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和国外同行业产生更多的竞争。不少人都在担心,入世以后中国企业面临着的困难。我们承认,国内和国外的企业相比,在硬件上确实有差距,但我们应看到这种差距是次要的,真正关健的差距是在于软件上,这一差距在产品质
量上体现的就是服务和企业文化。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的竞争很快就会被逼升级,真正进入服务和企业文化方面的竞争。
产品质量的另外一大组成部分就是服务。我们说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做到在品质上让所有的消费都满意的产品,所以,只有通过真诚的服务,才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公司的经营中,提出表面上生产的是有形的改良产品,而实际上生产的应是无形的“放心”产品,公司拥有和追求的不仅仅是企业资本数字的积累,也是“放心”,为客户提供的也不是单纯的产品,提供的也应是“放心”。生产“放心”,拥有“放心”,提供“放心”,这才是企业经营的真正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单靠优质的品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为客户提供完整服务的体系。遗憾的是,不少人在遇到客户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不满意时,往往都选择首先会去考虑企业的自身利益,而放弃对客户的服务的做法,甚至背弃企业对客户的承诺。有时还幼稚地认为,中国人那么多,坑骗几个无所谓,殊不知这是在为企业自掘坟墓。事实上,当消费者对产品不满意时,表面上看需要花费人力,投入财力,去尽力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企业会损失一些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实际上,这正是向消费者展示企业文化的难得时机。通过服务,让消费者满意,不仅能更好的宣传企业文化,而且企业会获取远远大于投入的利益。公司的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及时高效的做好服务,尽力争取让每一个客户都满意放心,做好了,就能发展壮大,做不好服务,最终结局是倒闭。今后市场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可以说,这也是公司自身所无法选择的。
结语
国内外大量的企业实践表明,企业的文化建设不仅对于企业内部成员的精神信仰起着良好的凝聚作用,而且它还间接影响着企业外部营销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业绩。
可以说,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信仰的企业文化,它不但可以借助道德伦理、集体舆论、观念心理的力量,在企业成就斐然时帮其扶摇直上,而且能够在 企业陷入危机,面临困境时,以图东山再起。一个没有先进文化的民族,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一个没有道德信任感的民族,一个没有坚忍不拔意志的民族,就是一个等待灭亡的民族。套用到企业上就是: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企业,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等待灭亡的企业。所以中国广大企业管理者都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开创一种独特的、强大的企业文化,并以此带领企业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现代企业文化概论》奚从清、谢健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 《企业文化建设》王吉鹏著.中国发展出版社.[3] 《企业文化大视野》王成荣著.人民出版社.[4] 《现代企业文化》陈婷楠著.企业管理出版社.[5] 《企业战略管理》蔡树堂博士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6] 《企业文化实务》申望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7] 《文化之照----寻找企业灵魂》王正元著.南开大学出版社.[8] 《Z理论》[美]威廉·大内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