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小城镇消防建设标准》的通(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23:5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小城镇消防建设标准》的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小城镇消防建设标准》的通》。

第一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小城镇消防建设标准》的通

【发布单位】威海市

【发布文号】威政办发 [2002]34号 【发布日期】2002-06-13 【生效日期】2002-06-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小城镇消防建设标准》的通知

(威政办发 [2002]34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市公安局拟定的《威海市小城镇消防建设标准》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二年六月十三日

威海市小城镇消防建设标准

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城镇消防建设工作,促进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一、市(区)政府职责

(一)重视小城镇消防建设工作,将其列入议事日程;出台关于加强小城镇消防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并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

(二)加强督促检查和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消防保卫力量发展、社会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等问题。

(三)大力支持消防部门的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小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二、编制消防规划

(一)编制完成小城镇消防规划,并经市(区)政府批准,纳入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基础现状资料、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及现状图、近期规划图、远期规划图完整齐全。

(二)规划文本中对城镇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目标和内容均提出规定性要求。

(三)规划说明书中包括城镇基本概况、消防设施现状、建设说明;近期规划中包括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项目的数量、规模、形式、保证措施及年度建设项目所需资金的落实计划。

三、消防站建设

(一)严格按规划期限和要求完成消防站建设任务。

(二)消防站建有车库、宿舍、通信室等执勤用房;中心消防站至少建有2个车库,其他镇消防站至少建有1个车库。

四、消防给水设施建设

(一)镇区设有可靠的消防水源(采用管网给水、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消防水池、天然水源建有取水设施。

(二)采用管网给水的镇要在主要道路两侧设置公共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米,数量要达到应建数量的90%以上。公共消火栓完好、有效,无埋压、圈占、损坏等现象。

(三)建立水源手册,对公共消火栓实行编号管理。

五、消防通信设施建设

消防站配置火警电话和必要的有线、无线通讯设备,能迅速与市(区)公安消防站和相邻镇消防站,以及供水、供电、供气、医疗、交通等部门联络。

六、消防车道建设

(一)镇区建筑物的沿街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的,要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二)设置消防车道,通往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

(三)消防车道不得堵塞或设有影响消防车通行的障碍物。

七、消防装备建设

(一)中心镇消防站要配备2辆消防车,其他消防站至少配备1辆消防车。

(二)配备基本的健身、体能训练器材,中心镇消防站还应配备单杠、双杠、板障等器材。

(三)每队配备照明灯具3台;每位消防人员配备1套战斗服、2双手套、2双战斗靴、1顶头盔和1套安全带、钩、腰斧、导向绳。

八、消防队组织建设

(一)每个消防站消防队员总数不少于10人,并设队长1人。

(二)建立健全值班、接处警、车辆管理、器材管理、业务训练、内务卫生、一日生活、考核奖惩等制度。

(三)制定年度业务训练大纲及月计划、周配档,并认真抓好落实;新队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规范行政处罚自

由裁量权规定》的通知

威政发〔2008〕43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威海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九月四日

威海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

第一条为保障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在依法享有的行政处罚权限范围内,对违法行为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的权限。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应当遵循过罚相当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不得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第五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应当严格遵守行政执法的各项程序规定,充分保障相对人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和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并不得因相对人行使上述权利而加重处罚。

第六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内,制订规范,明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程序和标准。

第七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将制订的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程序和标准,向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和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并根据政务公开的要求向社会公开。

第八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依法从重处罚:

(一)违法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四)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五)妨碍执法人员查处其违法行为的;

(六)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七)胁迫、诈骗他人或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八)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九)在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非常情况下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形。

第九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办案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形。

第十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处罚的;

(三)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五)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依法不予处罚的情形。

第十一条 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内,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实施处罚:

(一)对当事人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在法定幅度内将罚款数额划分为较小数额罚款、一般数额罚款和较大数额罚款。

对当事人处以较小数额罚款的,可以按照法定幅度的下限实施;对当事人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的,可以按照法定幅度的上限实施。

(二)对严重违法行为适用的处罚种类包括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责令停产停业、较大数额的罚款;

对一般违法行为适用的处罚种类包括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一般数额罚款;

对轻微违法行为适用的处罚种类包括较小数额的罚款和警告,但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除外。

对依法既可以实施单处又可以实施并处的违法行为,属于轻微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的,可以实施单处的处罚方式;属于严重违法行为的,优先适用并处的处罚方式。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并处的,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对于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违法行为,应当给予基本相同的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当事人受到的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和情节相比,畸轻或者畸重;

(二)在同一案件中,不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和情节相同,但是受到的行政处罚不同;

(三)依据同一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理的不同案件中,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和情节相同,但是受到的行政处罚不同;

(四)行政处罚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立法目的。

第十四条对违法行为需要超越本机关规定的自由裁量权范围,给予从重、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时,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五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对违法行为给予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应当在案卷中收录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记录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说明理由。第十六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投诉制度,及时处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

第十七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向上级执法机关和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作为行政复议机关审理不服行政处罚复议案件中判断行政处罚适当性的标准。

第十八条各级监察部门和政府法制机构应当通过行政执法投诉、行政执法检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形式,对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责任制。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纳入依法行政工作考核范围。

第二十条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本规定,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应当视其情节轻重,由政府法制部门暂扣、吊销行政执法证件,并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市级财政支出绩效

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布部门: 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威政办发„2009‟9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财政支出管理,规范财政支出行为,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根据财政部、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市财政部门和其他市直部门、单位(以下简称市直部门),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对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的管理行为。

第三条 绩效评价的范围为纳入市政府财政管理的所有资金,包括财政一般预算资金、基金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

第四条 绩效评价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由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负责管理的原则;

(二)由点及面、逐步推进的原则;

(三)以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为重点,采取项目单位自行评价、市直部门评价以及市财政部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市财政局是我市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市直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六条 绩效评价既可对市直部门的全部财政支出实施,也可单独对项目支出实施。市直部门在申请项目支出预算时,应当明确项目支出达到的预期绩效目标。

绩效评价项目包括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重大项目是指资金数额大、社会影响广,具有明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项目。

第七条 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

(一)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二)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财政支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

(三)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财政性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等;

(四)为完成绩效目标而采取的管理办法、措施等;

(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评价内容。

第八条 绩效评价可以采取市财政部门评价、市直部门评价、聘请专家评价、委托中介机构评价等多种形式。其中,涉及国家机密的项目,应当由市财政部门实施评价。

第九条 绩效评价主要采取下列方法:

(一)目标比较法。是指对财政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方法。

(二)成本效益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影响目标、结果及成本的内外因素,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方法。

(四)历史比较法。是指将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五)横向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或者不同部门、单位间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六)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并收集、分析,综合判断绩效的方法。

(七)市财政部门、市直部门确定的其他评价方法。

第十条 绩效评价应当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实施绩效评价时,既可采用一种评价方法,也可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第十一条 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实施评价。对于跨的项目,市财政部门可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第三章 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第十二条 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载体。根据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市直部门或者项目的指标,主要包括:绩效目标完成程度、预算执行情况、产生的综合效益情况等。共性指标由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个性指标是根据不同绩效评价对象的特点设定的指标,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直部门确定。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的标准主要有:

(一)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行业标准。是指以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和制定出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是指以本地区、本部门或者单位、类似部门或者单位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各类指标平均历史水平。

(四)经验标准。是指由专家学者根据财政运行规律和实践经验,经过分析研究后得出的评价标准。

第十四条 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确定后,市财政部门、市直部门应当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选择的评价标准应当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第四章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十五条 绩效评价工作一般分为准备、实施、撰写和提交报告三个阶段。

第十六条 绩效评价准备阶段:

(一)确定评价对象。由市财政部门、市直部门根据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及预算管理要求确定绩效评价对象。

(二)成立评价工作组。按照“谁评价,谁确定”的原则成立评价工作组,负责制定评价实施方案、选择评价机构和审核评价报告等。

(三)下达评价通知。主要内容包括评价的目的、内容、任务、依据、评价机构、评价时间和需提供的资料等。

第十七条 绩效评价实施阶段:

(一)资料审核。由市直部门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

(二)现场和非现场评价。现场评价是指通过到现场采取勘察、复核等方式,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采集相关基础数据资料,并对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提出评价意见;非现场评价是指在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意见。

(三)综合评价。评价机构在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评价方法对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评价结论。

第十八条 撰写和提交报告阶段:

(一)撰写绩效评价报告。按照规范的文本格式和要求撰写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报告应当依据充分,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

(二)提交绩效评价报告。将绩效评价报告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评价工作组,经评价工作组审定后,将评价结果通知被评价者。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评价工作组提出,由评价工作组作出解释或者进行相应处理。

(三)归档存查。评价工作结束后,组织实施评价的市财政部门、市直部门应当及时将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通知书和实施方案等相关资料归档存查。

第五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和管理

第十九条 市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和操作规范,统筹组织安排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十条 市直部门负责会同市财政部门确定本部门绩效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十一条 市财政部门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者组织专家组实施,必要时可邀请市人大、政协、纪委等参加。

对一般项目的绩效评价,可由相关部门、单位自行组织实施,也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者组织专家组实施。

第二十二条 市直部门应当将本部门的绩效评价结果于绩效评价结束后一个月内报市财政部门。市财政部门可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检查。第二十三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建立绩效评价资料数据库,归集和管理经济技术指标、绩效评价报告和评价数据等有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 评价机构和参与评价的工作人员应当自觉遵守以下行为规范:

(一)对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业务文件等要严格保密;

(二)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客观、公正;

(三)不得在规定的程序之外,对评价工作施加导向性影响;

(四)不得干预和影响项目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

(五)不得谋取不正当利益。第六章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二十五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对项目支出的绩效目标进行评价。对绩效目标优良的项目,予以优先考虑;对绩效目标一般的项目, 予以适度考虑;对绩效目标较差的项目,不予考虑。对于跨的重大项目,市财政部门应当依据阶段性评价结果,提出后续资金安排或者拨付的意见,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后执行。

市财政部门应当将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预算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对绩效评价优良的项目,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在以后预算安排中予以优先考虑;对绩效评价较差的项目,进行通报批评,并在以后减少预算安排或者不再安排同类项目。

第二十六条 市直部门应当对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完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并及时将改进意见及整改结果反馈给市财政部门。

第二十七条 市财政部门、市直部门应当建立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采取适当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市区、开发区、工业新区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威海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暂行办法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暂行办法的通知

威政发〔2010〕39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现将《威海市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九月二日

威海市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调动企业上市融资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威海市行政区域内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工作,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拟上市企业,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具备了上市的基本条件,拟在境内外上市或者在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新三板)、区域性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交易的企业。

第四条 市金融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市范围内的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并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融资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各市区、开发区和工业新区金融工作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自辖区内的企业上市融资工作。

各级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财政、国土资源、中小企业、税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工作。

第五条 各级政府设立企业上市融资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用于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的各项奖励、补助以及拟上市企业的辅导、培训、宣传和推介等。

第六条 拟上市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企业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二)主营业务突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上市条件;

(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市产业发展规划;

(五)已制订详细的上市工作计划,并与境内外保荐机构签订了保荐协议或上市、挂牌服务协议。

第七条 凡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金融工作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所在地金融工作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后,报送市金融工作主管部门。市金融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财政、中小企业等部门,对拟上市企业资格进行最终审核确认。

第八条 拟在境内上市的企业应当与境内保荐机构签订保荐协议,并在市金融工作主管部门备案;拟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应当与境内外保荐机构签订上市服务协议,并在市金融工作主管部门备案;拟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应当与境内保荐机构签订挂牌服务协议,并在市金融工作主管部门备案;拟在区域性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交易的企业应当与境内保荐机构签订挂牌服务协议,并在市金融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拟上市企业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一)在改制或重组过程中,变更土地使用权、房产和车船等所有权,只按规定标准收取工本费,免收其他费用。企业用水权、用电权及其他无形资产无偿给予过户,涉及国有资产的,按照国有资产有关管理规定办理。

(二)因享受国家和地方有关减免税、财政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而形成的扶持资金,财政、税务部门在按要求进行规范的同时,作为国家扶持资金处理。

(三)投资新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部门优先办理立项预审、转报或核准手续,优先安排土地使用指标。

(四)新建厂房、仓库及其他生产性附属设施,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五)各级政府预算安排的各类技术改造、技术开发与创新等专项资金,应当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拟上市企业的重点项目。

(六)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财政、中小企业等相关部门应当在申报国债项目财政贴息资金、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金和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基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配套资金、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等各类政策性资金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拟上市企业给予优先支持。

(七)对于符合条件的拟上市企业在申请市临时还贷扶持资金、科技支行贷款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对拟上市企业优先给予资金扶持。第十条 为了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各级财政部门根据企业融资规模和融资方式的不同,对企业或其高级管理人员予以适当奖励。对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范围内的企业,按照下列标准给予奖励:

(一)对拟上市企业进入上市程序后产生的上市前期费用,按照企业的拟融资规模,奖励企业60万元至80万元。

(二)对在境内外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上市融资的企业,其融资额不满5亿元的,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60万元;其融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80万元。

(三)对通过配股、增发等形式实现再融资的企业,其再融资额不满5亿元的,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30万元;其再融资额在5亿元以上不满10亿元的,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40万元;其再融资额在10亿元以上不满20亿元的,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50万元;其再融资额在20亿元以上的,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100万元。

(四)对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30万元。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转到主板、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其融资额不满5亿元的,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30万元;其融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50万元。

(五)对在区域性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交易的企业,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20万元。

上述奖励资金由市和企业所在区财政分别承担50%。企业所在区财政承担的奖励资金拨付企业后,市财政承担的奖励资金再行拨付。

对荣成、文登和乳山三市范围内的企业上市融资奖励办法,由三市自行制定。本条所称融资额,是指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再融资所取得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等费用后,实际投入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资金。金额单位为人民币元,境外融资额应当按照融资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成等值人民币。

第十一条 申请奖励资金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区金融工作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所在区金融工作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后,报送市金融工作主管部门。市金融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对企业是否符合奖励条件进行审核,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各级监察部门负责对企业上市融资奖励工作实施监督。申请政策扶持或奖励资金的企业,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弄虚作假、骗取政策扶持或奖励资金的,除依法追缴奖励资金,取消该企业申请各级政府奖励、扶持资金的资格外,还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金融办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公司上市融资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威政发〔2003〕1号)和《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的意见的通知》(威政办发〔2006〕72号)同时废止。《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的意见》(威政发〔2007〕44号)中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威政发〔2013〕21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提高我市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12〕50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构建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市新增养老床位3500张,养护型和医护型床位占到各类养老床位总量的30%以上,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以上,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覆盖城乡社区,基本实现养老护理员全员持证上岗。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完善养老服务制度。完善政府供养制度,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城镇“三无”老年人、农村五保老年人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孤寡老年人、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贫困老年人,由当地政府给予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或机构养老服务照顾。适当放宽重度贫困残疾人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年龄条件。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制度,保证城乡老年人应保尽保。完善高龄津贴制度,有条件的市区(含高区、经区、工业新区,下同)可适当扩大高龄津贴范围。探索建立老年护理补贴、护理保险制度,增强老年人对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建立完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准入退出和监管评估制度、等级管理制度。

(二)健全养老服务设施。市级新建1处政府主办、以收养失智老年人为主的养护设施;每个市区至少建有1处建筑面积不低于25000平方米的社会福利中心和1处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老年养护设施;每个街道建设1所具有老年人托养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依托镇敬老院建立覆盖所有镇的区域性养老服务设施;日间照料中心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膳食供应、健身娱乐等服务;支持农村幸福院建设,打造农村互助养老平台。鼓励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改造闲置的设施资源用于养老服务。

(三)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依托热心老年人家庭,大力兴办邻里养老互助点,为老年人打造互帮互助、精神慰藉、休闲娱乐的平台。大力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配餐送餐中心、家政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实体,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专业化服务。加快推进以民政公益服务热线“12349”和威海市居家服务呼叫中心为载体,融日常生活服务和医疗急救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为入网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四)提升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在职业院校设置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等专业,加快培养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充分发挥现有培训机构作用,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养老服务机构中开发设置社会工作者岗位,鼓励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在社区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购买公益性岗位,充实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加快培育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

三、政策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各级政府要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编制实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基本公共服务规划时,充分考虑养老服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服务设施;要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专项规划。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要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建配套实施方案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已建住宅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的,要逐步补建或利用闲置的设施改建。

(二)保障土地供应。各级政府要将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用地纳入建设用地计划,非营利性老年人社会福利设施,经民政部门审核确认后,按照《划拨用地目录》依法划拨用地。对其他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用地,按照项目具体建设用途和有关政策规定,以土地有偿使用方式供地,并在地价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村级建设留用地兴办养老服务设施;工业企业因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退出的土地,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要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城乡规划确定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用途;养老服务设施因城市建设需要依法拆迁时,要优先安排同等面积的回迁或异地建设用地。

(三)加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要强化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通过设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等方式,持续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级用于发展服务业的资金要有重点地向养老服务业倾斜。各级留成使用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比例不得低于50%。市和各市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对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扶持条件的养老服务业企业给予支持。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用于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四)鼓励多元投资。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依法建设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财政运用专项补助资金,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以及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予以补助,具体标准为:

1.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及改造补助。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用房自建、达到规定数量床位、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在省级按核定床位数量每张给予4500元一次性建设补助的基础上,市级每张床位再给予4500元一次性建设补助;对改造用房和租赁用房且租用期5年以上,达到前述条件的,在省级按核定床位数量每张给予2000元一次性改造补助的基础上,市级每张床位再给予2000元一次性改造补助。

2.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助。对已运营、床位达到50张以上、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民办非营利性和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按实际入住本地户籍老年人数连续3年给予运营补助。在省级对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每人每年分别补助360元、600元和720元的基础上,市级每人每年再分别补助300元、600元和900元。

3.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运营补助。支持加快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建筑面积达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43—2010)的,按规定享受省级补助;建筑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不足500平方米的,市级每处补助7万元,500平方米以上不足750平方米的,市级每处补助10万元。对正常经营且达到一定规模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规模和业务量,市级每年择优给予最高4万元的运营补助。

4.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对6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城镇“三无”老年人、城镇低保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每月为每户提供购买服务一般不少于30小时;在城市社区老年人家中设立的邻里养老互助点,每处每年补助不低于1000元;城镇“三无”老年人、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年人、城乡低保家庭老年人中加入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的,给予每户每月10元的话费补助。所需资金由各市区自行负担。

对社会化、商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通过贷款贴息、直接融资补贴、融资担保等间接投入办法,使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养老服务行业。积极争取国债投资、国债转贷、国贷贴息等资金,支持发展养老服务项目。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信贷支持,优先安排贷款资金,并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利率优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鼓励和引导慈善捐赠资金投向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于开展养老救助项目。

(五)实行税费减免。对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其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养老院占用耕地的,免征耕地占用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向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的捐赠,在计算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按规定标准予以税前扣除。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免缴城市基础设施大配套费,减半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用电、用水、用暖、燃气等执行居民价格,使用固定电话、宽带互联网费用执行家庭住宅价格;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缴征地管理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达标排放污染物并经环保部门核准的情况下免缴排污费,适当减免环境监测服务费。对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养老服务组织和机构,还可按规定享受国家对中小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和家庭服务业等其他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转业退役军人创办养老服务业机构的,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5年内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鼓励养医结合。按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兴办的原则,重点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和医护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生活照料、康复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等功能。鼓励在规模较大的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置护理院,有条件的可以申请设置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规模较小的养老服务机构可与周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开展医疗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在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鼓励和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主动为长期卧床、年满70周岁和独居等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民政、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和医护人员的管理、培训和业务指导监督。

(七)加强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制定专门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医疗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按规定落实国家有关补贴政策,探索建立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特殊岗位补助制度,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采取分级培训、政府补贴的方式,加大中级、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对参加市级组织的中级护理员培训的,市级给予每人2000元补助。

(八)创新运行机制。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养老用途不改变、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激发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生机和活力。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连锁运营。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养老服务组织设立连锁经营网点的,可按有关规定直接到当地工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放宽养老服务机构出资最低限额,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允许养老服务机构注册资本分期缴付,注册资本可以首付20%,但不得低于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2年内缴足。鼓励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及个人,华侨以及国外的申办人在我市设立外资养老服务组织和机构,与内资养老服务组织和机构享有同样的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探索将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作为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符合条件的,落实好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鼓励保险机构以商业化运作模式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社区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资设立养老服务类非公募基金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开展培训、研究、交流、评估、咨询和第三方认证等服务。

上述市级补助范围均不包含省财政直管县。具体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市民政局、财政局另行制订。各市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省级、市级各项补助标准对本区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给予资金扶持。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定期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威海市人民政府

2013年3月20日

下载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小城镇消防建设标准》的通(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小城镇消防建设标准》的通(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