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同志在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23:4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同志在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同志在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同志在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上的讲话

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同志在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长清大学城新校区建设,推进高校与地方合作,推进高校为区域经济服务。刚才长清区区长覃俊文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济南市副市长邹世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长清区委副书记江林同志介绍了大学科技园情况,部分高校负责同志作了发言。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首先,要充分认识高校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28年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跨越,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已严重影响全省的发展,县域经济落后是最薄弱的环节,资源紧缺是最大的制约因素,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最致命的弱点,发展后劲不足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高校是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是高新技术的辐射源,是知识经济形成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地位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经济时代,高校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高校处于经济社会边缘;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就将被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进入经济运行过程,成为经济发展的要素,主导经济社会发展,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如果说知识信息是知识经济的电流,那么高校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电机,高校就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高校作为知识传授系统,要以新的思想来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系统,要敢于创新,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要有新的发现,成为新学科的温床和孵化器;高校作为知识物化系统,要千方百计将新知识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人类积累创造更多的财富。

其次,要充分认识高校的重要职能。大学要发展,就不能脱离社会,远离经济。但在世界高教发展史上,不少国家的大学有一段在高楼深院搞“象牙塔”的经历。在欧洲,大学最早的功能是传授教义,培养贵族,与经济生活和大多数群众是脱离的。大学的职能有一个历史变化过程。古希腊大学,大学是哲学思维的场所;中世纪大学,大学是传播人文知识和道德真理的圣殿;20世纪初,大学才真正走出象牙塔,成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所真正的一流大学,不仅要在文化传播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而且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美国“硅谷现象”和英国“剑桥奇迹”。没有硅谷就没有斯坦福大学的一流水平。同样,没有斯坦福大学,也没有今天的硅谷。剑桥大学之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遥遥领先于牛津大学,就是由于剑桥贴近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强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剑桥科技园有140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为剑桥大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现在我们都在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很多规划定得鼓舞人心。但是有的学校对学校发展和地方发展之间的关系思考不够。现代大学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场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现代大学是新知识新技术发展的实验室,是人类新文明的重要标志,应成为国家发展的思想库、科技发展的发动机、产业发展的孵化器,比如传统的大学城,牛津和剑桥都带动了英国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时代的发展。比如在美国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对整个美国东北部6个州以及整个美国经济的带动。在我国,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凡是市场化程度高,开放程度大,经济社会发展快的城市和地区,一般来说,都有名牌的大学存在,甚至是大学的集聚。所以,大学正在走向社会的核心。

综观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发展,都是在某一时期抓住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从而实现了自身快速的发展,并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实验室,二战期间该实验室承担了重要战略武器的研制,首次发现了人造元素镎和钚,由于实验室的卓越贡献,伯克利在战后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核物理学的圣地。再如MIT从一个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的二流技术学院崛起成为一流的综合大学,得益于二战期间其林肯实验室参与了雷达研制,在它的带动下,MIT的通讯、电子、计算机等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由于参与国家阿波罗研制计划,它在美国导弹和航天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1958年“探险者1号”进入轨道,使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声名鹊起,奠定了其在国际学术界一流的地位,并称为“太空开发计划之母”。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这是摆在每所高校面前的一个大课题,一项大任务。高校要牢固树立“服务为先”的意识,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求地位,以服务求发展。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瞄准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优势领域的关键,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把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上,着力培育和催生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孵化器和辐射源,发挥科技创新重要方面军的作用。

第三,要充分认识高校在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区域征程上,肩负着重要使命。

高校要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目前国家进入了必须靠自主创新才能发展的阶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山东发展的后劲之所在,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前途命运之所系。抓住了自主创新,就抓住了山东发展的关键,就抓住了山东发展的根本,就抓住了山东发展的未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认清机遇、抓住机遇又要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我们完全可以预见今后5——15年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机遇期,也是中国科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势必会出现能够引领时代和产业发展,改变未来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新的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推动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它源于四个相互依存的要素的紧密结合,即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知识;通过教育和培训传授知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传播知识;在技术创新中应用知识。高校在这些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使其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要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中发挥骨干作用。这次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很多科研任务,山东省和济南市都承担了相关的任务。高校应该敢于和勇于去争取项目,因为你得到一个项目就有可能带动一个学科甚至是学校的发展,就是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紧密跟踪,积极参与,凝聚力量,整合作用,相互协作,担当重任。

高校要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基地作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根据产业结构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加强素质教育。

高校要在创新文化中发挥表率作用。创新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软实力、软竞争力,高校应该首先带头建设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励成功、善待挫折的文化氛围,激发师生崇尚创新、参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倡导学术平等、自由探索、兼容并蓄的学术环境。

二、坚持内涵发展指导思想

高等学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一个战略性的转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校发展思路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转移,数量必须服从质量,硬件必须服务软件,形态必须体现功能,从布局调整转向功能的提升,从建大楼转向出大师,走创新型、质量型、特色型内涵提高道路。前一段,布局调整力度比较大。随着布局调整,我们越来越清晰认识到,布局调整不是简单的物理上的积聚,而是要形成化学反应,产生质变,推动学科之间融合,加强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结合,促进学校与区域经济的互动。

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力争实现三大转变:一是要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也就是说,发展的动力要从高强度投入和规模扩张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二是要从形态塑造转向功能提升。要注重战略定位、健全学校制度、完善办学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要从内部循环转向与社会联动发展。要主动融入科教兴鲁主战略,积极参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布局优化、人才高地建设等,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新的攀登、提升和超越。

推进高校内涵建设,要做到三个坚持。要坚持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核心。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学生就是学校的“主产品”。诚然,大楼是办学的物质基础,大师是高校的精神脊梁。但光有大楼和大师还远远不够,大学还必须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大学生。

要坚持以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来引领。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是高校的强校之源。因为只有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高校才能确立知识高峰,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要坚持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己任。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发展之基。高校必须走出“象牙塔”,攀登“金字塔”。现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最高金字塔有三座: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在推进科教兴国主战场过程中,我国还有更多的“金字塔”需要高校去攀登,譬如重大产业化攻关项目、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以及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区社区的“三区联动”等等。融入社会发展,这是高校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也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动力。

具体讲,高校内涵发展要把握七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要激发创新主体的意识和能力。改革不是简单的要权和放权,没有高校的主体意识,任何权利的转移都不能落地就会放空。高校改革要有紧迫感、主动性,实践证明,主动和被动是不一样的,等和靠是不一样的,要有一股冲劲,一股闯劲。改革更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高校很多方面滞后,原因就在改革滞后上。要学会经营大学,让学校更善于经营自己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益。特别要注意办学成本,大学教育成本分为刚性和柔性成本,刚性成本是注定要支出的那块,柔性成本是指运行的那块。要在刚性成本不断增加的条件下提升柔性成本的运行效率,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产业都需要提高软性产出。

第二个重点,要聚焦制度,突破瓶颈。有些同志讲,可改的大部分都改了,现在留下的都是“瓶颈”的问题,综合性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到我们的体制机制。我们面对许多矛盾,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调整,情况比较复杂。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坚定的信念,足够的勇气,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克服困难,力求有突破性进展。当前的改革首先要从增量上进行改革,在局部上进行突破,在重点领域进行聚焦,然后辐射新的增长点,这样既保证改革的力度,又把改革的阻力降到最低限度。

任何类型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改革的进行需要外部的变量、内部变量和中间变量的推动,尤其作为中间变量的组织管理作用非常重要。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是一场革命,体制改革以主体性、系统性、合法性为原则。我们要聚焦制度探索,既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宏观统筹,更要激活改革发展的主体意识,建立“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民主治校”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要用全新的体制搭建一流的舞台,聚集一流的人才,培育一流的团队,创建一流的大学。

第三个重点,要让优秀创新人才、拔尖人才大有作为。要高度重视尖子人才的培养。国内外经验表明,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在高校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特别强调,要抓紧培养造就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科技领军人物,尤其要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领军人物。真正登上高峰领略无限风光的是高端人才,是人才中的杰出群。一个领军人物可以创造一个名牌产业,形成一门优势学科,带起一支学术梯队,可以创造世界领先的重大科研成就,可以催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全新的产业。一个高素质的优秀领军人物可以决定一个人才群体一路不败的命运。尖子人才往往决定一个研究机构、一只研究队伍的水平和实力。在当今科技资源全球流动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大批尖子人才和战略科学家。有了一批尖子人才,我国就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科学前沿,把握重大科技发展方向,获得具有更多具有开创性的成果。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集体作用,团队作用,不太提倡个人作用。但从科学史看,个人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学术大师个人起的作用,不仅仅是解决了某个难关,获得成果,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智慧和方法对整个人类和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政治上,我们强调领袖作用,但在科学上,我们要强调领军人物、尖子人才。办大学需要基本的教师队伍,但如果没有领军人物、尖子人才,就像画龙没有点睛,就没有神韵。反之,个人发展也离不开团队。我们需要学术大师,但大师周围还要有一批能做事的人。

我们要通过大项目、大平台为优秀创新人才提供脱颖而出、成就事业的舞台,健全对人才科学合理评价的体系,提倡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特别是要进一步健全对优秀人才的服务体系。

第四个重点,要把学校的发展融入经济社会的主战场。加快学校学科的布局调整,实现学科和产业的对接,将学科链转化为技术链,让技术链对接产业链,把高校的知识创新力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用新的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大学。高校在这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以优势互补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资金为纽带,以共赢为目的,建立产学研的战略联盟,形成大协作、大联合、共同攻关的机制。这是我们促进学科集成、技术集成、项目集成、产业集成的有效途径。

第五个重点,要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教学工作要做到三个统一:一是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统一,让教育多样化与多样化的学生需求最佳对接;二是宽口径教育与创新实践教育有机统一,让学生既有比较厚实的理论底蕴和宽广视野,又能够知行统一,符合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三是实现德才有机统一,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术素养、创新能力统筹安排、加以实施,防止“两张皮”现象,教育学生创新要讲社会责任感,讲团队精神。

2006年,中国博士代表团参加世界第五十六届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论坛,他们最深的感受是三点:第一,最重要的收获不是在专业知识上,而是被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品格感动和震撼。第二,他们并不把自己局限在狭窄的专业上,他们广博的知识面让人惊叹。第三,他们做科研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出于单纯的动机,那就是兴趣。

第六个重点,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校园和谐,不但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高校是出第一生产力的地方,是出第一资源的地方。高校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校内问题与校外问题会相互影响,相互转化。高校这个“象牙塔”不和谐,现实社会就不会和谐,未来社会也不会和谐。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用和谐的氛围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第七个重点,要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综合实力包括五个要素。一是人才培养竞争力,凭借自身实力和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毕业生的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竞争力,都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竞争力。二是科技竞争力,代表学科的相对优势,更高的要求是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的存量。三是社会服务竞争力,现有的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的辐射能力、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和辐射能力。四是行政管理竞争力,包括我们的资源开拓能力,资源运作能力,学术资源潜力发挥,还取决于对学术潜力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均衡能力。五是校园文化竞争力,包括我们的战略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的可靠制度保证等。

综合办学能力还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大学生在增强硬实力的同时,也要增强软实力。硬实力是指学校发展的核心指标,软实力是指学校发展的历史、经验模式和文化。学校的发展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没有量的积累,不会产生质的提高。但光有量的积累,软实力不提升,也会限制和影响质的提升速度。我们要将大学发展的量与质、硬实力与软实力彼此促进,循环往复,不断提高。

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的目的,是打造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1、是一种比较优势;

2、是竞争主体的创新能力;

3、是对流动要素的吸引力;

4、是一个将潜力转化为业绩的过程,是不断增强自身比较优势、创新能力和对于流动要素的吸引力的过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软实力,是大学文化。即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率、显示度以及不可替代性;及它对于教授学者、优秀学生、经费等办学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和获取能力。

三、坚持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道路

首先,要进一步拆除围墙。高校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方,必须勇于破除四堵围墙,释放办学活力和创新潜力。

要打破学校内部的围墙,实现教育资源、科研资源、人才资源的共享。许多高校院系之间很少来往,更少合作。教师搞课题也是单兵行动,所以申请不到大的项目,也搞不出大的研究成果。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特点就是学科交叉融合,产生新的学科群,这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内部资源的统筹和整合,围绕重点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发挥整体效应多出研究成果。要打破学校之间的围墙。学校之间要加强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高校之间不要搞恶性竞争,特别不要在山东高校之间互相挖学科带头人,这对山东高校整体学科水平的提高没有帮助。高校之间的相互联合,有利于教育资源的统筹,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放大教育资源整合的效益,让所有的高校实现共赢。

要打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围墙。现在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正在逐步形成,高校要努力融入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之中,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与企业联合举办研发中心,形企业开放公共实验室,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研发,开发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提升产业能级;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特别是高职生和工科研究生的培养,为企业输送高层次人才,同时在为企业服务中,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育人质量。

要打破学校与科研部门之间的围墙。高校与科研院所是山东实施科教兴鲁战略的两大主力军,又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及知识创新体系中两支主要依靠力量。双方各有优势,又各有不足。如果双方联合,就能充分调动、整合、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投资效益和资源的使用效益,使双方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可能获得高水平的成果,抢占科技制高点,更好地促进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原有的科研各自为战的观念障碍和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机制,努力构筑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平台,加速双方的共同发展,并以此提升山东的整体科技实力。

第二,要在产学研结合上多下功夫。高校要在产学研结合上多下功夫,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从世界发达国家高校发展历程看,它们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担负起各自的历史使命。在美国,从《莫雷尔法案》到威斯康辛思想,从斯坦福到硅谷,产学研合作的思想一脉相承,并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成就。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是产学研合作的典范,被看作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日本也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1996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将产学研合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创造了共同研究、委托研究、委托培训等多种产学研合作制度。我们要支持“长清大学科技园”建设,完善大学科技园孵化功能及其服务体系。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技术开放中心、科研生产联合体,开展合作研究等技术开发。鼓励高校教师进入大学科技园区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地方要充分认识高校在人才、知识和科技等方面的智力资源优势,制定并完善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政策,加快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产学研结合要注意形成多层面的对话机制和共商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困扰、影响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一个问题。产学研结合的构架,为合作各方充分利用结合的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创造了条件。不仅要在合作方的领导层面,而且在合作方的管理层面,不仅在合作方的行政层面,而且在合作方的技术研发层面,形成多层面、多形式、多渠道的对话机制和共商机制。

第三,要强调科技成果转化。高校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承担基础研究任务的高校,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多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提供原创性科技成果。承担应用科技研究开发任务的高校,要切实转变观念,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主要目的,不能只是为了写论文、得奖状、晋职称,更重要的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省高校一项技术拉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科研成果还不多见。山东要成为教育强省,高校科研成果对社会的支撑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应该进一步加强。因此,高校要处理好出人才、出成果、出论文与出效益之间的关系,在科研方面做到既要顶天又要立地。顶天就是在认识世界上有新突破、新发明、新创造,立地就是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高校开展科研要避免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游离在市场和企业之外,和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我们应该看到,市场对科研的推动力量非常大,兴趣刺激和需求刺激,后者的作用力更大。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求,这种需求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所以,高校科研一定要走出去,和市场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据了解,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90%以上没有实际价值。专利部门资料显示,我国有八成科技成果在“睡大觉”。科技成果转化率如此之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许多科研成果算不上真正的成果。

以SCI论文为例,自1991年以来的10多年间,我国论文数量与日俱增,从当年的8997篇,每5年增长一倍,论文总数排名跻身世界前10名。但反映论文质量的重要尺度单篇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只有3次左右,排在世界120多位之后!前几名和120名之后,说明什么?说明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呈现出强烈反差。因为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越多,说明该论文的科学知识生产质量越高,含原始创新的成分越多。获诺贝尔科学奖的论文,大体被引用次数均在1000次以上。

建设大学科技园,有利于高校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让,产学研结合的主渠道进行转化,走向企业。大学科技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一般是四级跳模式:第一级是创新思想在校内萌芽,经过努力探索,形成科技成果;第二级是科技成果和社会资本结合,在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中积极创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孵化科技成果,诞生科技企业;第三级是孵化成长的科技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发展壮大,走向社会成为市场经济竞争的主体。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在大学科技园中进行孵化,是四级跳中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一跳。科技创新成果在这一跳中实现质的变化。通过大学科技园的聚集功能于效应,实现技术资本、智力资本、货币资本、实物资本的结合,初步完成从技术导产品的转变。

第四、要调整学科方向。高校学科要调整到两个方向上。第一,调整到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流上来。第二,调整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上来。现在往往是相同的知识和技术含量的学科,由于主攻方向不一样,产生的效益、贡献就有很大差别。上一轮全国重点学科评估,清华大学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学科,学术得分都是第一,但是综合得分都屈居第二,因为和它的行业、产业背景有关。自动化学科综合排名第一的是东北大学,它为鞍钢的技术改造做出重大贡献。计算机学科综合排名第一的是国防科技大学,它对国防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现在对学科建设、对科研方向的调整确实应该与时俱进,对变化趋势要判断准确,抢占先机,提前进入阵地,抢占新的制高点,这样才有可能异峰突起,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相反,如果学术思想不能与时俱进,研究方向不能适时调整,即便有些优势也免不了盛极而衰、风光不再。调整学科方向要注意内涵的调整与提升,不要动不动在名称上做文章。巴黎的高师出了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九位菲尔斯数学奖获得者和五位法国总理,但至今仍叫巴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前者出了14位诺贝尔奖得主,后者出了15位诺贝尔奖得主,它们也没叫理工大,也没叫科技大。又比如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130多年的历史出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先后五次在学术上改变了主攻方向。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学术水平,一定要坚持学术思想与时俱进和超前意识。

四、坚持新校区建设的新突破

长清大学城新校区的建设事关科教兴鲁战略实施,事关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全省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要从办学实际出发,采用新的体制、新的模式,新的思路,实现新的突破。

要在办学理念上实现新突破。一所大学建设新校区,绝不是简单的再建,需要注入新的大学理念。一所大学的兴建,要按照市场经济办事,运用经济规律来建设新校区,更要按照教育规律、现代化大学的理念建设新校区。没有教育思想的突破、办学理念的创新,学校就不可能有跨越式的发展,也不可能建好新校区。要科学定位,明确学校在全省高校的地位,在全国同类学校的地位,在当前和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在学校新一轮创业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要处理好新老校区之间的关系,保证学校建设发展的整体性。新校区是学校今后建设发展的主体,应当是学校今后标志性的形象。要认真做好规划,明确新校区的功能定位,组织好学校学科群进入新校区,把将来新增加的基本建设项目安排到新校区,使新校区成为教学科研中心。

要在办学思路上实现新突破。新校区建设要牢固树立开放办学的思路。要以开放建设的理念来规划发展、规划未来,以开放建设的机制来促进学校的改革创新,提升学校的发展层次。开放办学,要和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进行联合,开展合作。特别是在重点学科建设上,不能采取矮个子里边找高个子的办法,应当下大力气去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要以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点研究室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引进能够担当学校学科带头人的拔尖人才。

要在学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学科是立校之本,学科水平是学校质量和水平的标志。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是以学科为主体的。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要抓住新校区建设的机遇,构筑新的学科建设基地,构建新的学科创新平台,带动人才培养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这也是新校区建设的核心工作。

要在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要利用新校区建设亟需补充一批教师的有利时机,在用人观念、用人机制上实现新突破。要坚持教师来源多样化,拿出超常规的精力,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从国内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引进一批博士、硕士,防止近亲繁殖,优化学术队伍的学缘结构。

要在学校资源共享上实现新突破。要强化资源共享的观念,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突破。要发挥大学城学校较近的优势,加强校际合作,推进大学城各学校在教师队伍、课程教材、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所等方面的共建共享。要利用大学城大学的多学科优势,推进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要建立教学协作制度,鼓励学校间互聘、连聘教师,鼓励优秀教师面向大学城挂牌上课、跨校讲学、合作培养研究生。要实行学分互认,允许学生跨校选修课程。大学城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学科基地要互相开放,提高建设效益。

实现新校区建设的高起点、高水平、新突破,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要认真组织专业建设工作。根据学校的办学性质、服务面向和实际办学条件,抓紧制定好新校区具体的专业建设计划。要把专业建设的重心放在新校区,加强传统专业的改革和改造,实现传统专业的新发展;要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学科专业,大力发展面向国际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能带动产业发展和就业的新兴产业;新校区要拓展学科专业空间,加强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整合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要认真抓好教师队伍的组建工作。要在全校选派一批政治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承担新校区教学工作。要确保每个专业都有一批高水平的主讲教师,高质量地开展教学工作。

要大力抓好实验室建设。大学城实验室建设在起步阶段就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实验室设置、实验室体制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配置、实验人员、实验教材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使之成为现代化实验室。

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大学城边建设、边招生、边办学,将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高校要根据大学城办学实际,认真制定加强新校区学生管理预案,进一步健全安全稳定责任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大学城的安全稳定。

要加强大学城教育教学工作领导。教学工作是大学城新校区的中心工作。各高校的党政主要领导要对新校区的教学工作负总责,要亲自抓新校区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及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等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具体承担起新校区教学工作的组织安排工作。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要定期研究新校区教学工作,统一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督查,齐抓共管。

同志们,抓好大学城教育工作事关大学城建设全局,对提高长清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水平、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益影响深远。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区域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陆昊同志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陆昊同志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11月6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巩固高校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努力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

长期以来,高校团组织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大局,立足于促进青年学生成长发展,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和总结出了‚挑战杯‛竞赛、‚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品牌;在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方面,巩固了学校原有的团的组织体系,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形成了公寓建团、社团建团、网络建团等新型建团模式,为全团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从共青团的各条战线来看,高校共青团组织健全、工作活跃、队伍整齐、作用明显,在学生中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为高校贯彻党的要求、服务学生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要得益于学校党委的亲切关怀和有力领导,也凝结着学校战线同志们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高校党委领导多年来对共青团工作的关心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共青团学校战线的同志们长期以来为共青团学校工作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结合前一段时间的思考,就进一步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讲几点意见,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深刻领会中央要求,明确高校共青团的工作重点

今年6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在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要求,特别强调要全面履行职能作用,着眼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提高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团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强调了团的总体功能要体现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职能上,对共青团提出了‚两个全体青年‛的努力目标。

关于四项职能,我们理解这其中有的是目标,有的是手段,有的兼而有之,它们之间既有重要的逻辑前提,又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总的来看,组织青年是前提,当然服务青年、维护青年权益也是我们能否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的重要因素,但是没有组织动员青年的前提,引导青年就无从谈起。组织动员可以有多种途径,对我们来讲有两种方式最重要。一种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创造,就是以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等项目为代表的社会化组织动员机制,在这次北京奥运会,这种机制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还有一种是依托团的组织体系、长期以来形成的组织化动员机制,就是把我们的组织渗透在社会生活和整个社会各个组织当中的一种组织化的动员模式。关于‚两个全体青年‛的努力目标,我们理解这既是共青团工作一贯的重要准则,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与四项职能之间也是如此。

团的不同组织层级、不同工作领域,在履行职能和努力方向上应该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总体上,高校共青团在组织青年方面是做得最好的,无论是组织化的动员方式还是社会化的动员方式,都有非常好的基础,也为我们进一步引导青年的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相比较其他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是同龄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将成长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这些人的思想水平、政治倾向和整体素质,最终都将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因此,当前高校团组织需要突出关注的重点,在于要牢牢把握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巩固在组织动员青年方面的优势,不断加强服务青年学生和维护青年学生权益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学生,从而实现对青年学生在思想上的引导,确保他们能够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

二、围绕高校育人的目标体系,找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

高校是一个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重要社会组织,也是培养和输送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社会组织,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格局当中,又承担着教育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的重要职责。团组织要在高校这一特殊而重要的社会组织中做好工作、发挥作用,必须清楚地了解一些大的背景。首先是共青团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们认为,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我们党已经完成了从一个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从一个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成了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二是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发生了新变化,青年的政治意识在常态下可能有所淡化,但出现重大历史问题时也可能会有极端化的表达,这对我们这一思想性、政治性都很强的青年群众组织提出了新挑战。三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青年的组织行为、传播行为、消费行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其次,在这些挑战面前,团组织开展工作应当把握哪些原则,对高校共青团来讲,有两条很重要。一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中存在的各类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来找我们的工作切入点,来表达、渗透我们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主张。二是要根据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来探索我们新的组织和工作载体,在这一点上高校有很多创新的做法。

我们现在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围绕高校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找准工作切入点。我理解,高校的根本任务简单来讲就是育人,大体上有五个层级的目标。一是必需的专业知识。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进入不同的专业进行学习就必须打牢相应的专业基础,否则将来就无法满足国家在不同领域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二是合理的知识结构。‚专‛和‚博‛都是现代社会对高级人才的要求,只有建立在‚博‛基础上的‚专‛才更有深度,因此大学生应该具备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比较全面的素质。现代社会的竞争是国际化的竞争、全方位的竞争,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宽广的视野、协作的精神等很多方面的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些素质可以从课堂上学到,而有些素质只能从实践中得来。四是良好的品德。德是立身之本。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社会,德才兼备都是对人才的共同要求。当代大学生应该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努力养成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五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当代大学生要努力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首先是学术精神,第二是学习能力,第三是比较全面的素质,第四是品德,第五是信念。

这些目标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中,我们始终要把信念问题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上面所说的五个目标不一定对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但是它是一种重要的目标体系,是培养的目标组合。这就是高校这个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

高校团组织要在坚持不懈地抓好长期以来形成的好做法、好品牌、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的不同基础和情况,围绕这五个层级的培养目标,找到真正可以为青年学生提供服务的不同切入点。目前来看,高校团组织至少可以在帮助青年学生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品德这两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作用,争取较大作为。基础好的高校团组织需要有更高的工作目标,可以积极尝试在培养学生的学术专业知识、合理知识结构方面进行必要的引导。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共青团作为思想性、政治性都很强的组织,我们既要积极配合学校党政实现育人的整体目标体系,同时更要紧紧抓住我们自己的根本任务,就是突出思想引领工作,帮助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一根本任务是党对我们的要求,党中央在2004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臵,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这一根本任务也是由我们团的性质决定的,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最根本的职责就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作为高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思想引领工作抓好了,其它工作的开展才有意义。思想引领工作抓不好,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三、突出重点,把握规律,集中力量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在整个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格局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高校团的一切工作的目标所在。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完成好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才能引导青年学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才符合共青团的根本性质。

首先,要明确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核心内容。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前提是要深入、准确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搞清楚哪些值得褒扬,哪些应当尊重,哪些需要引导。在此基础上要注意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引导学生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这是最重要的一条。青年身上从来不缺乏爱国主义。从今年年初的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到奥运火炬的境外传递,直到抗震救灾斗争和这次北京奥运会,广大青年特别是80后甚至90后的一代,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使大家看到了这一代青年当中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和潜能。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青年的这种爱国热情,我们既要悉心保护,同时也要善加引导。我们要通过有说服力的理论和案例,让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政治立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爱国主义也从来不是空洞抽象的,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都有着具体而特定的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因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坚持的社会主义,就是在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脱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爱国主义是极端危险的。

二是要引导学生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

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历经磨难,生生不息,不断繁衍壮大,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有着始终不屈的民族精神。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形势,如果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将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青年学生不仅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大国心态,以开放的心胸拥抱世界,学习和借鉴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而更好地丰富发展、发扬光大我们的民族精神。

三是要引导学生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要使青年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追求个人成就是合理的,是无可非议的;另一方面,推动社会进步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为之付出努力,只有社会发展进步了,个人成就的取得才更有保证。当代青年学生如今风华正茂,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时,30岁左右,到建国100周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也不过60岁,这正好是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报效祖国和人民的黄金时代。我们要让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他们这一代人身上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从而能够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自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其次,要注重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是要注意对学生个人价值的尊重,把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成长结合起来。这几年来,大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评价不是很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采取了一种简单化、‚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方法,不能发挥学生思想理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实,青年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往往是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的思想引导工作要真正有效、为青年学生所接受,就必须把教育引导和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尊重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基础,从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工作真正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是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这从团的性质的高度确定了实践育人的政治任务。长期以来,共青团把社会实践作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号召大学生广泛深入社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向社会学习。事实证明,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确实经受了历练、增长了才干,加深了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我们最近对万名大学生进行的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显示,在‚你认为要形成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主要依靠什么‛这个问题上,60.4%的学生认为主要应当通过社会生活的历练。因此,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我们就要继续坚持这一基本途径,立足于帮助青年学生了解认识社会、全面提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这三个出发点,赋予社会实践更强的思想性和专业性,努力使社会实践成为系统性的、与思想引领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此外,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是有限的,还需要把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结合起来。对团组织来讲,要对大学生就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做好社会观察的引导,比如,怎样看待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怎样看待党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的作用、怎样看待西方学者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观察和研究,等等。这些观察如果能够结合好高校的‚两课‛教材,在教育引导学生方面是可以发挥出积极作用的。当前,还要特别注重借助和发挥

志愿服务的作用。在今年的抗震救灾斗争和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过程中,志愿服务已经充分展示了其作为社会化动员方式的强大力量。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切实把奉献精神转化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工作激情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品格,把强烈的参与感转化为高水平的专业志愿服务,从而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奉献社会的重要途径,成为我们对大学生加强思想引领的有效方式。

第三,要注意思想引领的前提是首先努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团组织赢得学生的信任要抓住工作的两个重要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刚进校园的时候。刚刚脱离中学阶段严格的管束,大学新生进了校园后往往一片茫然,非常需要有人引导他们走出大学生涯的第一步。共青团要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要教会他们大学的学习方法,做好学业规划,同时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素质的欠缺,有针对性地拓展综合素质。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要通过济困助学等途径提供经济支持,帮助他们解除学习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使大学新生对党团组织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为逐步展开思想引领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另一个时段就是毕业前。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党政关心、社会关注、家长和学生操心的大事,而且肯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存在。共青团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到基层、到欠发达地区去寻求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提高他们求职就业的技能,更好地实现就业。我们之所以要选择这两个时间段来重点开展工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格外需要关心。团组织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能够雪中送炭,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他们跟着党团组织走。最近这次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你认为应当如何进一步改进高校‘两课’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这个问题上,73%的学生选择了‚进一步贴近大学生生活,关注他们所面临的生活、就业等现实问题‛这个选项。这说明大学生在心里对此也是很认同的。

四、加强高校团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

高校团干部距离青年学生最近,是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力量和保证。我在几次调研中接触了一些高校团干部,感觉整体上都很好,借今天的机会我想再强调几点。

一是要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性,提高自己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我这里指的是大的范畴的敏感性,是对重大问题的政治敏感性。高校团干部要善于把学生个人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和整个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善于结合网络化的社会大背景去考虑问题。如果再提高一点,还要有理论的支持,要了解社会思潮,具备对思想理论动向和社会舆情动态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是要加强学习,具备学习意识、学术精神和学习能力。高校的团干部要特别善于学习,做学习的表率。这不一定是要大家成为学科的带头人,但一定要有学习意识、学术精神和学习能力,要具备与本校专业相关的知识结构,了解与本校专业相关的学术成果和前沿知识,善于把握领会社会领域中的各种最新思潮和动态,否则就很难围绕高校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目标做好工作。

三是要熟悉社会生活,特别是与本专业、本校相关的延伸的社会生活。大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融合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因此高校的团干部要尽量地靠我们团的工作的优势,靠我们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多实践、多熟悉社会生活。还要善于在熟悉的基础上去分析社会矛盾,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和个人遇到的矛盾,把握本质。

四是要能够贴近青年学生,保持高校团干部的本色。高校共青团要做好青年学生工作,就必须坚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基础上,走进大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学生友,不做学生官。同时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聚集方式,并以这些方式为载体来渗透我们的工作、创新我们的组织建设模式,保证我们的工作能够广泛地影响到青年,我们的组织能够深深地扎根于青年。

同志们,高校共青团工作关系团的事业长远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奋力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率先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为培养出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过去一年,我市金融工作成绩突出,有力支持了地方建设。为此,市政府再次对金融系统予以了通报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全市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立新功。下面,我就今年的经济和金融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xx经济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2004年,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铜九铁路池州段和沿江、合铜黄高速池州段正式开工建设,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池州电厂一期、英格瓷二期、清溪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安景高速池州段进入施工设计。去年,全市实现GDp92.4亿元,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首次突破了两位数增速,全市经济增长明显提速;财政总收入9亿元,增长34.6%,增幅位居全省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54.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3亿元,同比增长43.5%,其中引进省外资金增幅达到171.4%,居全省第二位。全市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2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8个百分点。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决胜“十五”,加快赶超,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的奋力崛起,实现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市委一届九次会议和市人大一届六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和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着力实施“11641”工程,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招商引资40亿元,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在基础上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助推器,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池州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大项目拉动。今年,我们要确保池州电厂一期两台机组投产发电、铜九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完成主体厂房和矿山建设、英格瓷二期工程完成设备安装;开工建设安景高速、皖宝矿业年产300万吨石灰石、东方钙业50万吨氢氧化钙、东至香隅化工园氟苯等重点项目;同时,要稳步推进池州电厂二期、海螺三期、林纸一体化、吉阳核电、九华山旅游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随着这些大项目陆续上马和投产见效,届时我们的经济不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飞跃。同样,由于地方经济增长的不断拉动作用,存贷款资源会大幅增加,金融可选择的优质客户会愈来愈多,金融不论在信贷总规模、信贷资产质量或是在经营效益上,也都将会有一个迅猛发展,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前景会更加美好。

二、金融要更好地反哺于地方经济,必须有效增加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省委、省政府提出“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振皖口号。安徽要崛起,池州更要崛起,池州的崛起离不开金融等部门大力支持。当前,我市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共性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由于直接投融资渠道缺失,金融信贷融资仍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如果我们的金融部门今后能够在企业融资问题上再多想一些办法、多下一番功夫,相信对池州经济的促进作用会更大。金融立足于地方、扎根于地方,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金融部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经营宗旨,用足用好政策,努力争取池州的资金能全部用之于池州,甚至能够将池州以外的资金也吸引过来,用于我市发展,促进池州崛起。去年,我市存款规模突破了100亿元;今年,我们期望贷款也能够顺利突破100亿元,实现存贷款双双超百亿。当然,资金是生产要素,哪里有效益,就流向哪里;哪里效益更好,资金就更多地会向哪里集聚,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我们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引导资金流向。近年来,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我们的一批在建和投产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金融部门青睐,成为信贷营销的重点领域,信贷资金投放及时、足额,加快了项目进程,发挥了预期效益,改变了池州工业面貌,希望2005年金融部门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

三、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和配合,切实做到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在金融工作方面:一是要正确落实“双稳”政策,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信贷方针。各金融部门要客观分析池州经济形势,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紧紧围绕“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认真贯彻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池政办〔2005〕4号),按照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的有关要求,把握好信贷投放结构和投放节奏,在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贷投入的同时,扩大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通过组织银企项目对接等活动,搭建银行与企业及项目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继续做好银企对接签约项目贷款资金的落实到位工作,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银企双方的互信和互动。要努力争取城市道路、旅游开发、清溪河综合治理以及社会事业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适时推动银团贷款,强化银企互动、银银合作效果,实现金融与经济共赢。要发挥证券业的投融资功能,为企业开展证券业务知识辅导,助推池州企业上市进程。要发挥保险的保障与投资功能,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化解风险、保驾护航。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促进我市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当前,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仍然比较多,如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较大,非信贷资产损失率较高;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大额授信和集中授信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效率不高,风险管理比较薄弱;金融业自身素质还不能真正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等。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新理念,按照“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要求,加强和改进金融业监管工作,建立和创新有效的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大清收、转化不良贷款工作,加大损失贷款核销力度,促进全市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要坚持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并举,认真抓好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工作,提高风险发现、评估、预警和处置的能力,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远的目标,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高度统一。要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继续抓好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建设,面向公众和企业开展征信知识和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建设良好的监管协作环境,人行要牵头组织,加强金融、保险和证券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制度;人行、银监局要密切协作,建立健全辖区内金融稳定协作机制和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四是继续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规范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以后,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要切实加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与支持,提出“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人行与银监局要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各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相关金融机构应适度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人行与银监局要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相关工作,严格执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条件,认真开展对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申请的审核,确保专项票据发行工作顺利进行;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和不良贷款下降,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这项工作,省里已经作了专门部署,改革目标和政策措施十分明确,要求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地方政府工作方面: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领导,为金融部门提供政策保障。第一,要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将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高度重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金融业作为地方的一个优势行业,将支持金融业发展作为深化招商引资政策的新内容,制定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第二,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意识。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不懂金融的领导就不是懂经济的领导,不抓金融的领导就是不抓经济的领导。要了解金融工作的特点,学会有效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企业找政府、政府找银行的状况。第三,要着重培育良好的信贷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靠市场。要通过加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培育一批优良中小企业,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为金融部门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要从维护金融稳定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工商、土地、房产等部门要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为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提供便利;发改委、中小企业局要积极为银企牵线搭桥,传递信息,帮助金融部门寻找新的信贷切入点和增长点。第二,要强化法制意识。借助地方党委、政府的力量,公正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支持银行保全债权。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通知》(皖办明电[2005]7号)精神,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拖欠贷款,以实际行动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三是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切实抓好当前我市的经济运行工作。各地各部门在当前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要集中精力,狠抓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能进一步上升。从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的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1.8%,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25.4个百分点,产销率也下降了7.9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1%,其中城镇以上投资下降24.3%;财政总收入增长22.4%,比去年同期下降60.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5%,其中省外资金同比下降1%,市外资金同比下降73.7%;金融机构筹款同比少增加1.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少增加4.66亿元;外贸出口(1月份)也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1%。这一组数据都充分说明我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局部下滑的苗头,一些主要的经济运行指数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要求,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切实抓紧落实,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和保持上升势头,确保今年“11641”目标的顺利实现。同志们,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池州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希望金融部门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不断做大做强,为池州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卢雍政同志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卢雍政同志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11月6日)

刚才,陆昊同志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要牢牢抓住思想引领这个根本任务,把握规律,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把高校团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全团做好高校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努力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立足新起点,实现新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团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就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决定了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历史方位。

共青团学校战线组织比较健全、干部队伍总体素质较高、团员人数众多、工作基础较好,在全团处于基础性战略地位。同时,学校直接担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学校团的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共青团工作全局,对全团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战线特别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要有更高的目标,要在吸 引凝聚青年,进而影响动员青年方面走在全团前列;在履行根本职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走在全团前列。

当前,学校共青团工作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呼唤千千万万适应新形势、具备新能力的青年人才。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总结过去经验,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任务。每逢历史的关键时期,学校尤其是高校就会成为十分重要而敏感的领域。做好这一时期的学校共青团工作,需要高校党政领导、需要全团特别是学校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学校战线要把在全团实现率先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和追求。下面,我结合贯彻落实陆昊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就推动学校战线形成新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谈几点意见。总的来讲,要突出一个根本目标,推进两大战略任务,抓好三大工作领域,把握四个基本要求,解决四个重点问题。

一、要突出一个根本目标:育人

育人,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集中体现了党的要求,体现了团的性质,体现了青年的需求,与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完全一致。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就决定了共青团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把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共青团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陆昊同志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和刚才的重要讲话中都明确指出,高校共青团工作要围绕高校育人的目标体系,找准切入点。他提出了高校育人五个层级的培养目标: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二是帮助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帮助学生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四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五是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上述五个目标是递进的,第五个目标是最重要的目标。我们讲组织动员青年、教育引导青年、关心服务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现在全团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努力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说到底也是为了培养人,是要为党赢得青年。高校团组织要紧紧围绕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责,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切实担负起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把这项任务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检查和评价工作的根本标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高校团组织都为党的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是共青团的光荣与骄傲,也是学校战线在全团基础性战略地位的集中体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把育人工作抓得更好。

二、要推进两大战略任务: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

近半年以来,全团围绕增强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进而实现团的总体功能,履行好团的根本职责开展了深入调研。吸引凝聚青年是共青团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吸引凝聚青年,一要靠思想引领,二要靠成长服务,这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两大战略任务。

思想引领,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着力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千千万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高校共青团的首要战略任务。先进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吸引人、凝聚人、激励人。面对社会思想的日益多元化,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大学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信念的支撑、先进文化的熏陶、良好品行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培育。学校战线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工作,帮助他们打牢成长进步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思想引领强调的是对青年的引导和带领,是在完全贴近青年基础上的引领,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

成长服务,就是围绕学生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是网络化的一代,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面临着成长发展的较大压力。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成长服务,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大学生的服务有多少,就意味着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服务的成效决定着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成长服务要面向广大青年学生,要着重解决青年学生面临的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围绕党政关注、青年急需、共青团能为的领域开展工作。从世界范围看,青年问题最集中地体现在就业方面,也可以说就业问题本质上就是青年问题;从我国的情况看,今后两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就成为实现成长服务战略任务的重中之重。由于大学生人数众多、就业问题集中、社会影响较大,做好这个群体的工作,对于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先进的思想可以吸引凝聚青年,有效的服务同样可以吸引凝聚青年。要把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相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发展。

三、要抓好三大工作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就业创业和综合素质拓展

按照育人的根本要求,着眼于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能,我们对学校战线团的工作布局进行了调整,明确提出三大工作领域: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这是打基础的工作;以促进就业创业为核心的大学生服务工作,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是解难题的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作,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这是促发展的工作。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侧重突出先进性,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和综合素质拓展工作侧重突出群众性,这样学校战线就形成了一个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成长服务和素质拓展为支撑的品字形工作格局。

1.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不长时间的实践,带给我们几点重要的启示。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就是要用党的理论武装青年,带领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形成导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分层推进。不同学生的思想水平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人生奋斗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和目标要求所有学生,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践。大学生最缺的是实践锻炼,通过引导他们投身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把科学理论与生动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党的功绩与国家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把远大理想与扎实奋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形成合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今后一个阶段,要把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学校战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努力形成党政高度重视、全团协同配合、社会广泛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着重在扩大培养规模、拓展培养内容、丰富培养载体、健全培养机制、提高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坚持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要善于运用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载体,理论社团、红色网站、党校团校等阵地,网络、手机等新传媒,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 5 径。要善于协调和运用好团内团外资源,推动工作的基地化、制度化,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与中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有机衔接,保证这项工作规范、科学、有序地推进。

协助学校做好维护校园稳定工作是共青团学校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将会进入一个相对敏感时期。高校团组织和团学干部要高度重视校园稳定工作,发挥贴近学生的优势,密切关注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信息反馈、校园舆情分析监测等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努力促进校园和谐稳定。高校团委要慎重出台有关学生工作的政策,确需出台的要向上级团组织报批。

2.以促进就业创业为核心,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学生最关注、最忧心的问题。抓住了促进就业创业,就抓住了服务青年学生的关键。共青团组织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直接关系到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战线要高举促进就业创业的旗帜,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合力,扎实工作,努力探索,打造新的品牌,创造精品工程。高校团组织要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战略问题来研究,作为战略任务来推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共青团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优势不在于能够提供多少岗位,不在于能够筹集多少资金,更不可能出台多少优惠政策,团的优势来自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和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最根本的是在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竞争力方面下工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素质和技能、扶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开展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既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全程服务,又要突出 6 入学和毕业两个重点阶段;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服务,又要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重点群体;既要力所能及地开展各项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又要突出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和竞争力这个重点环节。在集中力量做好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同时,学校战线还要继续做好以倡导自立自强精神为重点的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工作,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为重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探索建立合理、有序、有效维权机制为重点的大学生权益维护工作。

3.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培养学生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全面素质。校园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各类文体活动、学术科技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校园文化,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学生的重要手段。文化育人具有影响广泛、润物无声的效果。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大都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动员力,是共青团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阵地。在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选择日趋多样的今天,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牢牢掌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权,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影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各高校要结合学校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增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发挥其在繁荣校园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和平条件下,文化阵地从来都是敌我斗争的前沿,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近些年来,各种势力通过公益维权、传播宗教等形式加大了对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渗透,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要把握好四个基本要求:克难点、收战线、出精品、办实事

高校共青团具有很好的组织基础、队伍基础和工作基础。面对党中央对共青团提出的新的要求,结合团中央书记处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考,高校共青团必须把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工作优势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切实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和凝聚,不断巩固和扩大党 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努力实现“重振雄风,率先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共青团工作要把握好四个基本要求。

1.克难点。学校战线团的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也存在难点和薄弱环节。相对于高校,中学是难点;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是难点;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是难点;就学生群体而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共青团工作的薄弱环节。在上述学校,团的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影响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初高中在校学生接近8500万人,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学生超过1100万人,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各类学校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果团的基层组织网络不能有效覆盖他们,团的工作和活动不能有效影响他们,共青团就无法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学校战线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克服上述工作难点和薄弱环节,推动学校战线团的工作实现新突破。

2.收战线。共青团不可能包打天下,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与履行根本职责最直接的地方,紧紧围绕党政的要求、青年的需求,结合团的实际开展工作。在多年的实践中,共青团形成了许多好的工作品牌和工作项目,但也存在战线过长、项目过多、资源使用过于分散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共青团工作的发展。收战线,不是简单地砍掉几个工作项目,也不是盲目地收缩工作领域,而是基于实现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目标,对现有工作内容和项目的战略性放弃和战略性坚持。对于那些与培养人的目标关系并不直接,耗费资源多,成效不明显的工作内容和项目,要果断地放弃,把它所占用的资源重新整合,投入其它工作。同时,对于认准了的项目,就要集中资源,形成合力,一抓到底。学校战线要形成这样一种共识,战略性坚持和战略性放弃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放弃也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3.出精品。打造精品,是提升共青团组织影响力,增强对青年吸引和凝聚的重要途径。所谓精品,就是指那些主题好、受欢迎、影响广、效果好、可持续的工作项目,一般具有较高的党政支持度、社会关注度和青年参与度。精品的社会影响力,是一般工作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影响全团、带动社会,影响一批甚至一代青年。从60年代、7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到80年代的学习张海迪活动、新长征突击手,再到90年代以来的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包括学校战线的“挑战杯”竞赛等活动和项目,都是共青团工作的精品,可以说在一代甚至几代青年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高校共青团要树立精品意识,把出精品作为努力的方向,各地要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4.办实事。这既是工作要求,也是作风要求。长期以来,学校战线广大团干部勤奋工作、甘于奉献,为学校建设、学生成长、共青团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这是一支值得信赖、朝气蓬勃、大有可为的队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团干部包括一些高校团干部身上,也存在诸如作风不扎实、有短期行为等突出问题。办实事,首先要有对工作的深入思考和理解,要有对学生工作规律准确、深刻、富有前瞻性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工作的根本,才不至于频繁更换工作频道,才能在持之以恒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取得工作实效。办实事,还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从谋划工作开始就要把落实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坚决避免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的情况发生。只有我们的工作一件一件落到实处,我们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才能一点一点产生,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和凝聚才能逐步增强。

五、要解决好四个重点问题:组织建设、动员能力、团干部队伍建设和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

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明确后,就必须找准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集中力量,9 依靠创新,逐个突破,推动高校团的事业实现新发展。

1.组织建设创新要走在全团前列。组织覆盖是吸引凝聚青年的基础。在这方面,学校是共青团各条战线中条件最好的。但是,形式上的覆盖并不等同于思想上的覆盖。实现对全体学生真正有效的覆盖,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高校团组织要适应学生的新变化,深刻把握他们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大力推进组织建设创新,积极探索推广宿舍建团、社团建团、自组织建团、网络建团等团建新模式,不怕多重覆盖,就怕不覆盖。要特别重视基层团支部建设。基层团支部处在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学生的边界上,是实现团的各项功能的基础。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发挥作用还有很大空间。要进一步加强学联建设,既要坚持和加强团组织对学联工作的指导,也要鼓励学联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团组织要深入研究团建的新领域、建团的新方式和开展工作的新手段,为团的其它战线提供经验。

2.动员学生的能力要有明显提升。只有能够有效的组织动员青年,才能够有效的影响带领青年,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有了组织覆盖,没有动员能力,覆盖就没有意义。目前,动员青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组织动员是基础,是共青团的基本动员手段,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优势所在。高校团组织要充分认识组织动员的重要作用,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活跃的组织生活、行之有效的组织制度、传统的组织活动阵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有效动员,不断提高组织动员的能力。对于社会化动员,我们已经有了成功探索和实践。一是志愿服务。在今年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举办过程中,志愿服务显示出作为社会动员方式的强大力量。要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动员方式,而不仅是工作的终端,在做好品牌、扩大影响、传播理念的同时,花大力气研究其作为动员方式的特点和规律,使志愿服务能够为团的组织化动员提供有力支持。二是互联网。我国网民数 10 量达到2.53亿,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8.8%,以互联网为第一信息源的受访青年占到80%以上。可以说,网络对青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网上联络,网下聚集,成为青年聚集的突出特点和重要途径,这一点在大学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互联网吸引青年、影响青年,进而有效动员青年的机制。高校团组织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社会化动员和组织化动员的有机结合,推动动员学生能力的明显提升。

3.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要加快构建。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是从全团工作整体布局出发,深刻分析学校战线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重要工作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战线的重要工作任务。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核心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成长客观规律相匹配、相适应的问题。要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要求,根据青年的成长规律,从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培育、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科学划分不同阶段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一要聚焦学校共青团的根本职能,根据职能规划教育内容;二要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特点开展分层教育;三要注重工作的延续性和实效性,形成教育工作的链条。要从巩固学校战线基础性战略地位、推动学校团的工作实现事业化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这一体系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今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4.团干部队伍建设要不懈推进。高校共青团干部是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力量。适应新的要求,高校团干部要加强学习,做青年学生学习的表率;要深入学生,深入生活,熟悉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要加强对所在高校重点学科的了解,加强对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的了解,做好学校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要深刻了解各种社会思潮,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敏锐性;要在面对困难、矛盾不退让、不回避的过程中,提 11 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高校团干部主要来自学生,要保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做学生友,不做学生官,保持良好品行,锤炼过硬作风,增强自身的感召力。总之,高校团干部要做到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政治上可靠、作风上扎实、自律上严格,做到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

同志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共青团组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高校党政的关心支持下,有学校战线特别是高校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学干部的努力拼搏,高校共青团工作一定能够率先为共青团事业发展创造新经验,一定能够为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作出新贡献。

第五篇: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

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2010年12月20日,根据录音整理)

自2003年开始,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市委每年都召开一次社情民意座谈会。这是发挥人民政协服务大局、履行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贡献才智的重要渠道,也是党委政府集中民智、凝聚力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继续坚持这一好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刚才,看了相关会议材料,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很有收获。总的感到,内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有思路、有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在执行过程中还有哪些环节需要优化,基层的工作状态如何等。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大家对合肥建设与发展的关心,对市委各项工作的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纳,进一步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当前,我们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前不久召开的中共合肥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我想,关键是要狠抓落实、真抓实干。不抓好落实,再好的思路也是纸上谈兵,再美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在“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基础上,继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舍我其谁的决心、勇往直前的魄力,全力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

一、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合肥各方面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大的成绩,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得益于思想上的不断解放。面对新的形势,面对“十二五”繁重的任务,我们要推进合肥更好更快地发展,最迫切、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思想认识要有新突破、真突破,思维方式要有新转变、真转变。特别是,我们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新内容、新理念、新实践、新作为。为了实现合肥更大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冲破墨守成规、怕担风险的思维定势,树立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冲破固步自封、四平八稳的封闭心态,树立眼光向外、大气创业的开放意识;冲破空谈说教、只说不做的不良习惯,树立知行合一、埋头苦干的实干意识;冲破轻视规则、人情变通的落后习俗,树立公平竞争、阳光透明的诚信意识;冲破不思进取、自甘平庸的无为思想,树立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拼搏意识。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与时俱进的新气象,激发改革发展的新活力,让创新精神涌流,让创业热情激荡,把合肥崛起大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过去的良好基础上,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工业经济有了飞跃性的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连破一千亿、两千亿、三千亿大关,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实质性突破,三县都进入了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肥西县跻身全国百强县。但是,与先发地区相比,我们的盘子还比较小,规模还不够大。合肥以后的发展,还是必须怀着 “追赶者”的心态,各项工作都要坚持好字优先、快字当头,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有效投入,无论是消费水平还是群众收入,都要以做大总量为总的要求、为最根本的导向。从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合肥是在没有太多可依赖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肥发展的不足,主要症结是有效投入不足,是资本形成率不高;合肥要发展,必须以开明开放的理念,吸引全世界的资本、产业到合肥来发展。一句话,我们就是要遵循以引进增量为主、以提升存量为辅的基本路径,就是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新突破,来夺取“十二五”发展的开门红。广大干部肩负着引领合肥发展的直接责任。市委要求,不懂经济工作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不会算成本帐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不会招商引资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我们要采取更大的力度,把干部逼向招商引资第一线、逼向发展第一线。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区、开发园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市委要求,在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要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招商引资上来、集中到招大引强上来,当好“招商书记”、“招商县区长”、“招商主任”。对每一个合肥人来说,我们热爱自己的家园,不光要喊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要身体力行,体现在参与、服务招商引资上,体现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上来。在合肥,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应当积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动脑筋、想办法、作贡献。这几年,合肥靠的就是闷头干,真干,不只务虚。合肥“十二五”要实现大发展,各个环节都要真干,看准了就大胆地干、坚持不懈地干,不要有过多的顾虑,不要怕无谓的议论。在加快合肥发展上,我们四大班子要统一认识,统一意志,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改革创新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合肥因改革创新而发展,因改革创新而更加开放,因改革创新而不断受益。在热火朝天的创新实践中,一大批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拓宽视野。但是,创新无止境。面向“十二五”,我们更加需要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精神拥抱未来。凡是上级和法律规定没有禁止的,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衡量一个部门、一位同志是不是思想解放,不是看平时的工作,关键要看在有风险时敢不敢冒,在有利弊时善不善断,在有争论时肯不肯干。当然,在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甚至遭遇一些失败。对此,市委的态度是一贯的,坚持以宽松的政策、宽厚的心态、宽容的精神,支持、理解、善待干事创业的人。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不谋私利,我们可以宽容失误,但决不允许不谋事、不干事;我们可以谅解偏差,但决不允许不发展、慢发展。全市上下都要继续高扬创新的旗帜,始终保持虎虎生威的士气、敢为人先的勇气、竞相创新的锐气,让一切有利于改革创新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为民富民上实现更大突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也必须依靠人民。“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总结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地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日常工作中,坚持倾听民声、体现民意、集纳民智,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合肥跨越赶超凝聚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保障民生视为应尽的责任,既要抓GDP的增长,更要抓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发展成果。创业是加快发展之本,也是富民安民之策。我们要把支持创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重要途径,积极培育创业文化,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大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五、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精神状态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合肥发展的实践表明,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原本平平常常的事情可以做得更加有声有色,原本有希望的事情可以干得更好,原本不敢指望的事情也可以“奇迹”般地干成。“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加速合肥跨越赶超步伐,就要学习宿迁在加快发展上的“豪气霸气英雄气”和“用心用情用力干”,尤其是要有一种天下之大、舍我其谁的霸气,不在强者面前示弱,不在先进面前自卑,敢于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跟快的赛,树一流目标,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实干创新业,亮剑争一流。在新的发展和新的实践中,我们要有永不畏难、永不言败的豪气,绝不因遇到困难而畏首畏尾,绝不因发生矛盾而裹足不前,敢于知难而进、逆势而上,在克服困难中成就大事,在战胜挑战中赢得发展;要有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的勇气,跳出合肥审视合肥,立足全局谋划合肥,在新的起点上树立新的标杆,在挑战自我中超越自我,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更高的工作要求,顽强拼搏,勇攀高峰。

六、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凝心聚力上实现更大突破。协力同心,其利断金。“十二五”时期是合肥跨越赶超的又一个关键时期,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必须焕发凝心聚力干事业的激情,更好地做到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干群同力,绝对不能在无谓争论中坐失良机,在推诿扯皮中贻误事业,在无端猜测中消磨斗志。对各级领导班子来说,我们必须把心思放在抓发展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多谋事、少谋人,通过“一班人”,带动“一层人”,影响“一群人”。对各级各部门,我们要求,要多协调、多支持、多宽容、多配合,避免出现不和谐的“音调”,把科学发展的主题“一个声音喊到底”,更好地做到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努力形成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服从发展的浓厚氛围。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的小圈子中跳出来,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要,特别是在处理具体矛盾和具体问题时,都能换位思考、相互包容,和衷共济、众志成城。因为,合肥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合肥发展了,我们都受益、都光彩。

实现合肥“十二五”宏伟发展蓝图,需要重视和加强新时期的人民政协工作。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好地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主动地同政协多协商、多沟通、多交流,不断改进和提升工作。要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充分履行职能,积极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负责办理,主动抓好落实。要及时帮助解决政协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实现合肥“十二五”宏伟发展蓝图,需要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广大政协委员共同努力、携手前行。衷心希望大家继续贴近合肥建设与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建设与发展营造和谐环境,为实现共同目标凝聚强大力量。

我们坚信,在市委的领导下,有市几大班子和全市广大干部的团结奋斗,有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合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下载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同志在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同志在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朱爱民同志在全县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朱爱民同志在全县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2010年2月10日) 外面雪花飞舞,寒风阵阵,冬寒料峭,室内县几个班子、部分县直单位的负责同志与各位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暖意融融,春......

    同志在失足青年帮教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选5篇)

    ×同志 在失足青年帮教座谈会上的讲话 ××××年元×月×日 各位服刑人员: 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作为你们同时代的年轻人,带着广大志愿者的博爱之心,带着家乡人民的拳拳之......

    XX同志在失足青年帮教座谈会上的讲话

    XX同志在失足青年帮教座谈会上的讲话(2005年元月21日)各位服刑人员: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作为你们同时代的年轻人,带着广大志愿者的博爱之心,带着家乡人民的拳拳之情来看望你......

    吉庆同志在全市项目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官吉庆同志在全市项目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 重 点 项 目第7期 (总第33期) 宝鸡市大项目办公室 2010年3月16日 编者按: 3月10日至11日,市政府戴征社市长、上官吉庆常务副市......

    王胜同志在全市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胜同志在全市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肯定我市审计工作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市审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审计监督......

    XXX同志在城市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认清形势 正视问题 狠抓落实 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工作上台阶 ——XXX同志在城市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3月3日) 同志们: 今天,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召开这次城市管理工作座......

    xx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准备得很充分,银行系统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各家商业银行负责人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设想,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的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全市......

    傅德辉同志在省人口计生委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傅德辉同志在省人口计生委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根据省委决定,我联系省人口计生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直以来,我对做“天下第一难事”战线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