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育现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

时间:2019-05-13 23:1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体育教育现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体育教育现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

第一篇:《初中体育教育现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

《初中体育教育现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交斜镇初级中学 2015-6-12

《初中体育教育现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实验课题,于2015年5月批准为区级课题。根据课题进程安排,经学校和课题小组研究决定,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课题名称

本课题名称为《初中体育教育现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实验课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然而,有一个现实的情况即农村学生体育技能多数不是在学校学到的,这使我们农村的体育教师为之困惑。就连现在,在很多学生眼里体育课就是用来玩的,是上完主课后的放松活动课。还有一个问题是农村初中目前体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不适宜开展选项教学,因此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基本由一名教师承担好几班的教学任务。再加上体育设施器材的缺乏,导致很多内容即使想上也无法上,只好上一些不用器材的内容或干脆就让学生自由活动,长时间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湮灭,导致体育课教学实效性不断下降。

(一)课堂教学是新时期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是教

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舞台,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进步的源泉。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可持续发展。它在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学生的生活方式及改善学生的生命质量等方面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一堂好课,能够在发挥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功能——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生命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因此,必须自始至终把课堂教学问题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作为中学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二)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的现状及策略研究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和效率,即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的“最优化”和“低耗高效”。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目前的中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如何使得我们得教师拥有有效的理念,掌握实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因此,研究实效教学,就是研究实效教学的真谛,理性地分析课堂教学的新变化,实施实效课堂教学的追求,构建真实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让课堂教学成为鲜活的、发展的、动态的、师生共生共荣的载体,成为师生生命价值、情感交流、知识建构、心灵碰撞、创新阵地的生

态乐园。

(三)初中体育教学问题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为的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近年来,国家在推进素质教育上进行了很多的努力,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面诸多的困难和持挑战,任重而道远。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素质教育的核心阵地在学校、在课程,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减轻学生负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要通过课程集中体现出来,并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转化。课堂教学既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舞台,又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进步的源泉。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天的成长和明天的发展。他在促进人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生活方式、改善人的生命质量方面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表现进行梳理,找出导致课堂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能够合理解决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推进教师回到研究状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通过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及有关实效性教学理论,能够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

究与不断改善。

3、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将会拥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地构建知识,形成技能。

三、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七----九年级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重点探索实践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估策略和具体操作方法,力求改变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彻底改变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

2、正确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合理性,提高自主、科学锻炼身体和终生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

3、探索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问题及策略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法。

(1)体育课存在问题的策略研究和方法(2)体育课针对学生不喜欢上的策略和方法

(3)体育课变的学生自愿、自主的去锻炼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4、本课题研究拓展延伸的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整合策略研究。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从研究的范围上看,本课题着重从我农村学校实际出发,探讨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校本特色。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教”的行为,着重探讨的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服务(即“教法”要为“学法”服务),从而实现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实施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合理分解教师行为、探寻教师进行体育课实效性教学的策略和具体操作方法。

本课题预计突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体育课堂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生个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被课堂出现的许多被动、低效的现象所困扰: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习自由”、满足学生学习“兴趣”,而把体育课上成了“模糊课”、“放牧课”。也有以损害学生整体发展的片面的“伪创新”教学。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所背道而驰的,长期以来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也未能得到根本改变。探索新课程的体育课堂实效性教学已经到达了刻不容缓地步。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不良现象和弊端。具有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功能。通过对适合农村中学体育学科特点的问题教学方法和对策研究的系统

探索,探索具体的课堂操作技术,从而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提供多方面教学的指导策略和系统的操作方法。同时也可添补农村关于体育课教学不足之处的课题研究的空白。

六、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主要用于实验阶段。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对实验对象的变化发展情况进行测评,组织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讨论会等,获取实验过程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2、行动研究法

主要用于实验操作阶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实验教师通过预设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观察学生活动、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方法等途径进行课题研究,不断修正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3、个案研究法:

主要用于实验阶段。根据学生情况确立个案研究对象,在实践中设计和确定最优化方案,通过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去思考、分析、练习,培养学生自主练习能力,并形成个案研究体系,为课题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4、比较研究法:

主要比较教师的教学风格,如备课,导课,上课,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处理,教学艺术,教学效果等。通过比较之后,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而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可采用互听互评学习活动、“公开示范课”等形式来进行。

5、反思总结法:

通过不同教学方法和研究手段的反复运用,进行认真思考,要把课堂教学过程所体现和反映出来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不足做好深刻细致的反思与总结。例如以教学后记形式记写实验中教师和学生展现出的基本情况,日积月累,把这些点滴的记录集合整理出来,会形成宝贵的实验资料,阶段性总结,实验论文等等,以促使实验的合理实施和结题。

七、课题实验的基本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申报阶段(2015年1月---3月)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讨论,了解国内外及各省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实验教师,撰写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2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对课堂上所存在问题教学现象进行调研,分析致因。举办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指导及讨论。

2、撰写开题报告,设计课题实施方案。举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现状及策略研究展示课。

3、组建课题组,讨论研究课题组教师全员参与。首先讨论研究《纲要》、《课标》和初中体育新教材;其次讨论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方法、过程等。研究体育教学问题的现状及策略研

究的内容和原则。

4、通过对学生问卷、座谈、课堂观察等,了解学生对上体育课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撰写调查报告。研究课堂教学问题现状的指导策略和方法。教学问题的现状及策略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学生发展需要的研究——农村中学体育课标的研究——教学内容选择的研究——体育课教学设计的研究——体育课评价方式的研究在研究实效教学方法的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问题的现状及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拓展研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整合策略”。

5、定期举办课题研讨会和总结会,反思教学行为,进一步论证课题实施方案的实效性、可行性、价值性。对课堂教学进行理性思考与经验总结,撰写研究成果。

6、实践、反思、修正、总结实效教学的指导策略和方法,整理相关课题研究材料。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5年 10月---2015 年12月)

本阶段主要是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加以科学地分析和提炼,形成形式丰富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方案、研究报告、论文集、教案集、个案分析等。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成果包括形成稳定可操作的研究策略、实验研究报告、教学设计和论文等。

九、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初中体育艺术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组长:邱晓莉

参与成员:刘磊落王腾 雷建峰

十、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教育局有专门课题管理办法和保障制度以及学校的科研制度。

2、领导重视。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3、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工作的热情和努力保证。

第二篇: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附录2:

北京联合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专业: 工程管理

指导教师: 张璋 学院: 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学号: 2011040346331 班级: 工管1103B 姓名: 李飞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1、课题任务

论文将通过分析地产企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融资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为解决相关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与思路,以期对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有一定建设意义。

2、课题目的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至少有一篇英文文献,并翻译成不少于5000字的中文。在此基础上,综合实际情况,并对房地产行业实地考察、调研,提出对房地产融资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方法。写出8000~10000字的论文。

二、调研资料情况

1.文献综述:

一、中美房地产企业融资概况

以买方需求旺盛为主导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和发达的资本市场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壮大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企业的融资得到政府、华尔街上甚至其他更多金融机构和私人机构的支持,政策支持方和资金提供方对这些企业充满了信心,融资方和资金提供方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各得其利。通过上市、REITs、债券、信用公司等融资的手段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直接或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虽然它们是次贷危机爆发后的受害者。众多资金链条的衔接便利了资金向房地产市场流通,同时风险却得到了有效转移和分散化,房地产企业在次贷危机中似乎并未受多大损失。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10多年的繁荣期,房地产行业的膨胀带来了资金需求的急速增加。政府出台了针对房地产业的信贷紧缩政策,但房地产融资需求未受到实质性的影响。融资渠道主要有: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信托融资、境内公司上市、发行企业债、金融租赁、典当、民间私募基金、外资银行贷款、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海外上市融资等[1]。其中,国内银行贷款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一项研究表明,直接或间接通过银行短期贷款获得的资金加总占到一般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的60%-7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

目前我国涉及房地产开发领域的企业高达5万多家,但是境内上市公司只有70家;通过借壳上市与境外上市融资的公司也只有几十家,上市发行股票融资对于95%以上中小规模的公司来说门槛太高。通过信托、债券、利用外资等其他方式融资所占比重较小。

二、中美房地产企业融资效率比较

美国的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体系较为完善,为房地产行业和项目融资提供了便利。资本市场发达,市场竞争程度较高,融资快捷方便,房地产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而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通过银行借贷的手续较为复杂,而银行贷款以中、短期为主;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数目极其有限,房地产企业不得不转向其他高利率的融资途径。

但必须认识到,当前以证券化融资为主的美国模式在我国是无法实现的,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决定了房地产融资模式只能以银行为主导。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与资本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2],在融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必须将银行借贷融资和证券化融资两种方式有效结合,并确立适当的融资比例以实现高效率的融资。

三、结论与启示

(一)美国房地产融资的优势

美国完善的房地产金融体系和发达的资本市场为美国房地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为房地产企业融资起到了激励作用。证券化融资成为全球推崇的成功融资模式——美国模式,美国的融资渠道比国内广阔,融资工具比国内丰富,同时有较为健全的法规制度做保障,融资效率较高,这些是美国房地产融资的优势所在,也是我国房地产企业在融资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二)美国模式不是完美的

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并不是万能的。正如美国的房地产融资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成熟和金融市场的发达,同时它也影响着这两个市场的衔接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房地产公司涉足了抵押贷款业务促使居民买房以增加其销售量,也增加了其自有资金量。当市场泡沫破灭,大量购房者已经无力按时归还贷款之时,房地产开发商却高枕无忧,因为它已经将这些贷款业务直接或间接卖给了华尔街。潜在的风险和损失在金融市场中显露,受损的是那些资金提供方和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购买方。反过来,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任何一个出现问题,使得房地产金融融资体系出现漏洞,那么融资必将受到影响。次贷危机之后,美国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双重受损,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链条出现断裂,房地产融资同样陷入困境。

(三)我国房地产融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融资体系不完善,房地产金融创新工具缺乏,房地产企业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采取了谨慎的措施,贷款审批程序较为复杂,房地产贷款多以中、短期为主,远不能满足房地产开发的需求。受全球经济下滑、国内房市不景气的影响,银行信贷更是具有紧缩的倾向,这对银行来说当然可以有效控制风险,但是资金紧缺现象开始困扰众多的房地产商,降价销售成为一种无奈。

对于上市的优势房地产企业来说,上市融资是其重要的融资渠道,融资的数目是非常可观的,但是上市融资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门槛太高。

(四)我国房地产融资的路径选择

应该说,我国房地产企业并不存在固定的、完全有效的融资方式,信托、上市、债券等融资手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或不能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巨额资金需求,寻求新的、多元化融资渠道迫在眉睫。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利用证券市场融资与银行融资相结合的混合融资模式是必然选择。

长期看,采用REITs融资是国内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必然选择。REITs能够快速汇集众多的闲散资金,投放到房地产项目上;分散化投资,安全有效。REITs融资不但方便,而且节约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当前,REITs已经在我国兴起,并且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政府要继续推进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和制定投资信托方面的法律法规为REITs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通过借壳上市、私募基金等方式融资应该是房地产企业的一大出路。加大与机构投资者的合作,充分利用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筹集资金、资金实力雄厚和投资规范化等优势,与机构投资者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挖掘通畅的融资渠道。

2.文献参考

[1]覃健.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组合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7.[2]郭庆.城中村改造融资新渠道—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3]陈珊.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渠道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4]孙瑞娟.对我国房地产业融资问题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5]翟双华.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方式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6]杨智英.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7]李素红,周维升,陈立文.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风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企业经济,2010,01:154-157.[8]董旭娟.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1.[9]周子涵.村镇住宅建设中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10]吴导.房地产调整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传递研究[D].浙江大学,2013.[11]秦培刚.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效率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12]王剑芳.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6,08:272-274.[13]李霞.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现状及渠道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3,06:140-141.[14]卞加俊.金融市场约束与房地产市场发展[D].浙江工商大学,2013.[15]丁欣.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模式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16]薛小荣.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的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三、初步的实施方案

1、论文内容架构

题目: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关键词)目录 引言 正文: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2 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

2.1 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状况概述

2.1.1 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 2.1.2 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逐步走向多样化

2.1.3 房地产信托业务活跃

2.2 拓展房地产融资渠道的意义及前景 3 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3.1 融资结构单一且间接融资比重过大 3.2 对房地产融资的限制因素太多 3.3 银行贷款方式及金融创新太少 4 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原因的分析

4.1 4.2 4.3 未能形成良好的融资体系 金融市场不完善及法规滞后

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自身条件先天性不足 以万科为例进行房地产企业融资分析

5.1 万科融资现状

5.2 以万科试水“曲线贷款”案例分析 5.3 境外融资的新模式 6.1 传统融资方式

6.1.1 预售房款

6.1.2 银行贷款

6.1.3 合作开发

6.1.4 股票融资

6.1.5 债券融资

6.2 创新融资方式 6 解决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6.2.1 通过吸引股权投资,扩充自有资金 6.2.2 用房地产信托计划融资 6.2.3 吸引海外资金

6.2.4 担保公司

6.2.5 房地产投资信托 7 新旧融资方式的比较

7.1传统融资方式的SWOT分析 7.2传统融资方式的适用范围 7.3创新融资方式的SWOT分析 7.4创新融资方式的适用范围 8 结论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6.2.6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

四、预期结果

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资料、相关图书,以及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北京市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撰写出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

五、进度要求

时间安排: 寒假 2015年1月22日~3月02日 进行资料调研,完成开题报告;完成一篇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英文文献翻译,要求5000汉字。

第1~2周 2015年3月05日~3月16日 开题报告答辩,修改并确定论文内容及实施计划。

第3~7周 2015年3月19日~4月20日 深入研读资料。撰写论文详细提纲。第8~12周 2015年4月23日~5月25日 提交初稿,修改。提交第二稿,修改。完成论文。

第13~14周 2015年5月28日~6月8日

准备答辩。完成答辩。

第三篇: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07年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截至今年6月底,全 国正式营业的村镇银行达到214家。村镇银行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 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 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 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农民融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但是当前村镇银行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本身经营成本高,成立时间短,盈利空间小,筹集资金困难,风险控制难,还面临同业竞争威胁 等问题,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将严重阻碍其发展,不利于改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 构,缓解决农村资金供需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本文将着重其发展过程中所遇问 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更好的支持农村经济建设,解决三农问题。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相关研究

1.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 Hugh T.Patrick(1995)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农村金融模式:一是 “需求先于供给” 模式,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 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二是 “供给先于需求” 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 关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而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 段适应,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有顺序问题。

此后的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农村金融市场及金融供给和需求。Mark Drabenstott 和 Larry Meeker(1997)指出资本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 提出美国农村资本市场存在的缺陷,并从扩大社区银行的可贷资金、发展农村二 级市场、开发农村股票资本市场等三方面提出如何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来提高农村 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Junior R.Davis、Angela Gaburici 和 Paul G..Hare(1988)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对罗马尼亚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的决定因素进行了 分析,定量方面着眼于影响贷款和储蓄的因素:农民收入、资源和贷款的使用; 定性方面着眼于金融服务供给者与农户的关系,同时也考虑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过程中农户参与或者不参与的动机。

2.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供给主体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R.L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aw)出版了《经济发 展中的货币与资本》(1973)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1973)这两本书,提出 了“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集中表现为经济中 实际利率过低甚至为负,主张放弃国家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度行政干预,扩大金融体系的规模和容量。他们对非正规金融持不欢迎态度,认为非正规金融 的存在是对正规金融的抑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合作金融体系的社会性质逐步消淡化,市场型合 作金融理论成为目前金融合作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对农村金融组织体 系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合作金融的范围,学者们把更多的眼观投向农村商业性金融 以及各种非正式金融组织。如Wyn Grant和Anne Mac Namara(1996)通过对农 村专门金融机构和银行的访问分析了英国和爱尔兰农户的外援资金提供者的情 况,讨论了两国农业贷款机构的发展及其随后的商业化,同时指出,大农户往往 能更好的利用借款机会及新的金融工具。Brian P.Cozzarin(1998)创立了农业部 门两大契约关系的概念模型,从而得出最优化契约和一体化组织形式是比合作金 融更重要而且更有效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的结论。Korotoumou Ouattara Douglas H.Graham(1988)研究了贫困国家农村金融互助组织在金融服务、存贷款方面 的优点和不足。他肯定了乡村银行集体借贷的优点,但也具有产权不明、规模过 小的缺点。在对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的研究方面,Hans Dieter Seibel(2001)指 出,随着货币经济的膨胀,非正式金融机构进入了农村金融市场,但在规模、延 伸和持续性上都受到了限制,他认为应该帮助非正式金融机构改进管理并整合到 更广阔的金融市场,提出了使非真实金融正规化的观点。Shahidur R.Khandker 和 Rashid R.Faruqee(2002)通过对巴基斯的农业信贷调查分析指出,正规贷款机构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贷款远高于非正规贷款。当给农业项目信贷予补贴时,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表明,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明白这些项目是否值得支持。Kelless。Tsai(2004)通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表明,微观金融的潜在客户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正式金融组织,他将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的原因归结为:正规贷款的有限供给、国家执行贷款政策能力有限、地方政治经济分隔趋势严重、许多微观金融组织存在制度缺陷。⒊社区银行存在的合理性研究

在对小型银行的研究方面,Hauswald和Marquez(2002)从信息成本的角度说明了社区银行存在的合理性。认为大银行一般座落在远离中小企业借款人的位置,从而使得其难以获得这些潜在客户的关系型信息,并论证了关系型贷款将随信息距离或生产关于借款人的特定信息的成本的提高而缩减,而上述成本一般与物理距离相关。

对于社区银行在关系型贷款优方面,Berger和Udeu(1998)认为,大银行在向大企业发放贷款上拥有优势,而小规模的社区银行由于其地域性和社区性特征,它们可通过长期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近距离接触来获得各种信息,因而在向这些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上拥有优势。而Berger、Udell(1995、2002)从银行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权利配置方面分析了小银行对关系型借贷的适用性,认为大银行喜欢硬数据且不大愿意向信息获取困难的借款人放贷,而社区银行由于具有处理软数据的能力,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借贷上拥有比较优势。同时Berger,Klapper Udell(2001)以及Berger和Udell(2002)从关系型贷款独特的处理程序及代理问题的存在入手论证了社区银行存在的合理性。在盈利能力方面,Berger(1995)通过对银行规模与银行赢利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规模并不能算作银行盈利的充分条件。

Keeton、Harvey、Willis(2003)认为在过去10年中,相对于大银行而言,社区银行整体保持着自身良好的盈利能力,虽然他们的盈利水平在最近3年也有一些下滑趋势,但是除极少数机构外,社区银行依然独立运作、盈利良好增长迅速,并且吸引大量的新进入者。

(二)国内相关研究

村镇银行的设立改变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模式,其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村镇银行的改革实践,我国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⒈村镇银行设立的意义

关于村镇银行设立的意义方面,大部分学者一致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在体制上是一种探索和创新,完善了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一是设立村镇银行属于一种增量的改革,通过适当降低门槛,充分调动各类民间资本、城市金融资本甚至是外资到农村地区创业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设立村镇银行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三是设立村镇银行可以激活农村金融市场,通过竞争来提升当地整体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而李莉莉(2007)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创新之举,为农村金融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利于竞争性农村金融机构的构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的矛盾,并为民间资金提供良性发展渠道,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而张鸣鸣(2007)则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活跃了农村金融市场,有利于完善农村服务,加速推进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逐步转化为正规金融。何广文(2008)则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是中国农村金融史上的重大突破,农村金融将从增量角度改善农村金融的结构和布局,然而仍需多角度创新。

⒉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其面对着复杂的农村金融环境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国内的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徐希龄(2007)认为组建村镇银行最大的困难在于发起人制度,国家规定必须有一家银行作为发起人,且必须占20%的股份,而我国大型银行基本不管,中型银行认识不清,小型银行条件又不具备,因此严重阻碍了我国村镇银行的设立。

高凌云、刘钟钦(2008)指出了由于农业生产易受自然条件影响、信用制度体系不完善、农户信用意识淡薄以及银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使村镇银行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并据此提出了灵活确定贷款期限、逐步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增强农户信用意识以及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等防范信用风险的对策。

李长健、卞晓伟、张磊(2008)支付结算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村镇银行,支付结算不畅严重制约了其业务开展,部分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尚未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没有在人民银行开户,致使银行之间的清算、客户资金的跨行汇划只能通过当地农信社才能实现。此外,由于没有得到当地人民银行开户允许,存款准备金无法上缴,结算不畅通,企业基本户无法开立,难以发展大的客户群体,存款增长缓慢,资金来源受限,各项业务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徐瑜青仅009)通过实地调研得出村镇银行的发展面临吸收存款困难、存款之外的资金来源受限、对公业务受限以及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并指出要实现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选址、审慎经营、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以及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

杜晓山(2008)认为:不少村镇银行在人才和管理上、股东之间的协调配合上、资金来源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村镇银行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仍然按照传统银行的理念与业务实践来经营;在产品设计和业务流程方面,一些村镇银行与普通银行没有太大区别,业务创新能力不足;村镇银行的贷款规模一般很小,许多农民、企业往往拿不出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或业务与财务报表;村镇银行的主要定位是解决小企业、微小企业以及一般农户的贷款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倾向于种养业和专业大户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放大不放小”现象普遍存在;农村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农业保险等配套措施不完善,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等。

秦晓晴(2008)则通过2008年7月在湖南湘乡的实践活动调研成果的分析总结,研究发现村镇银行的诞生在其目标地位上与实际是有偏差。由于村镇银行经营和发展面临的瓶颈,村镇银行的服务范围难“一心为农”。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必须要满足其自身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目标,因而就存在社会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冲突。一些村镇银行在服务上就逐渐偏离三农的服务目标,主要为当地的大企业和对外出口企业服务,普通的农民需求更为旺盛但却在金融服务中较为缺乏,疏漏的中小型企业以及更多的农业大户的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而在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上如何寻求平衡是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而王学忠(2008)也认为金融资本远离小农经济,导致了农户与村镇银行之间的资金供求矛盾,使村镇银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存在内在冲突,危及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这些冲突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政府应承担相应责任。为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优化村镇银行经营环境,降低村镇银行经营成本;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资金需求;逐步改变农村小农经济状态,以达到缓和冲突,营造适合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环境之目的。

(三)评述

从目前国内外对村镇银行的已有研究来看,一方面村镇银行的研究己经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和重视,认识也逐渐深入,各种研究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参考,但是另一方面,大多研究学者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结构组织体系大体框架的分析,缺乏经济学方面的理论论证,或只强调对现有制度进行修正;对农村银行业金融结构的进入方、投资主体或控股股东的性质、来源和控股程度缺乏深入的研究;在应对措施上往往只是泛泛地强调金融创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多元金融供给主体等,很少从政府和非正规金融如何联动、如何具体进行农村金融市场的优化配置、如何从农村内外资源的整合、如何研究市场化农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对进一步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的条件缺乏深入的研究。

我国国内现在的研究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巫待深入研究。如缺乏对村镇银行发展存在问题的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对村镇银行的运行机制、市场定位、以及核心竞争力培育方面的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并且已有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属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因此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将深入研究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l]刘玲玲,杨思群,赵冬青: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3]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4]黄庆华:三农贷款难与村镇银行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12)[5]张琦: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8(6)[6]李孝: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3)[7]高思:中国村镇银行总体现状与发展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8(9):12-13 [8]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3):7-8 [9]曾学文,王辰华,吕忠伟:农户的金融需求与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2)[10]楚尔鸣,周嫦琦:中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9):11-12 [11]贾学琳:从构建农村和谐金融的角度谈村镇银行的设立[J].农村金融,2008(5):22-23 [12]熊玉军: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J].金融电子化,2008(5):17-18 [1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4]曹艺,才凤玲,苗闰关于我国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的现实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3):15-16 [15]胡金众,张乐:非正规金融与小额信贷一个理论评述[J].金融研究,2004(7):9-10 [16]李莉莉: 关于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与思考[J].金融改革,2007(7):29-32 [17]李伟军: 基于实际运行基础上的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J].黑龙江金融,2008(12):27-29 [18]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9]高伟:对我国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7):17-19 [20]马伯龙:我国村镇银行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基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J].华商,2009(60):11-13 [21]刘莹:村镇银行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09(5)[22]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6):13-15 [23]Berger A N,U dell G F.“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8):22-25 [24]Berger,A Ilen N,G F U dell.“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nizational Structure”[J].The Economie Joumal,2002(112):42-45 [25]BergerA N,Udell G F.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 [J].Journalof Business,1995(7):34-36 [26]Keeton W,Harvey J,WillisP.The Role of Community Banks in the U.S.Eeonomy [R].Federal Reserv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Review,2003.

第四篇: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厌学是指从学生主观的角度产生的对学业和学校生活的反感、厌倦甚至背叛、逃离并且对学业和身心发展必然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的总称。基于学习心理与教育心理研究,厌学这个概念仍需推敲,应考虑厌学能否涵盖荒学,逃学,辍学,拒学这几个相近概念。

本课题的立论依据

有资料表明,约有70%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倾向或者厌学行为,有40%以上的中小学生严重厌学并且沦落为“差生”,不少教育者一味责怨学生,嫌弃厌学者,缺乏人性理解和人文关怀,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所以需要探明问题症结,总结客观规律和寻求有效对策的科学研究,进而开展教育价值观的反思批判。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引导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遵循人本教育观和坚守公平教育理想,尊重和遵循教育规律。创造人本的和谐学校教育教学生态,利用具有人本化理念基础的课程改革契机,在教育过程层面保障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均衡分享教育资源,缓解其学业困难,促进学业身心和谐自由全面充分发展。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的研究发现,逃学的最大原因是厌倦和讨厌学校和教师,专家在研究中发现父母亲的教育,放学后无人监管等与逃学有显著相关。国内的研究中,一般都比较倾向于针对厌学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的综合研究。专家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厌学与教师和现存教育制度相关,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率随年级上升并且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我国不少地区中小学生有四成以上是厌学者,通称为“差生”。初二是厌学学生人数剧增的高危年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在10%左右。学生厌学实际上是对以学校课堂为传播环境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流文化的消极态度的表现,社会上的官本位文化、大众商业化、严厉的学校制度文化、放任自流的家庭文化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助长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与行为。另有研究则表明,农村学生的不利家境、所处的地区社会经济发达水平和文化环境是其厌学的深刻社会根源。农村初中生大面积厌学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场教育悲剧。

研究方案

研究内容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评述中确立研究起点,反思社会和教育界对厌学问题的严重忽视与价值偏见,运用调查研究获取新的事实结论验证自己的事实和价值判断,对学生厌学原因开展缓解对策研究和多学科视角的学理探讨。开展对中小学生厌学的事实真相观察与调查研究

对厌学问题的学校内外根源研究

深入调研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和教师教学后的结果反馈

学生个体之间、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研究

学校教学制度常规人性化问题的研究

学生个体和群体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和时代特点研究

探究式和合作性的群体学习心理气氛营造实验研究

研究方法

采用复杂思维、关系思维、整体思维方式,采用人文社会和教育研究中比较适合的思辨方法、叙事方法和案例呈述形式,依靠哲学思辨搭建理论骨架,为基本事实作出定性结论,为整个研究过程掌握价值方向,力争达到一个理想的研究水平。

研究过程

2011年6月到12月为第一阶段

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文献研究,第一次开题论证和总体的设计。2011年12月到2012年4月为第二阶段

各组员接受分配任务,提交研究思路文本,处理数据资料。

2012年4月到2012年6月第三阶段

完成研究成果初步总结,各学校或子课题组提交调研报告、论文、案例初稿,学术核心组审核讨论并提炼成连贯的长篇研究报告初稿。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理性的揭示中小学生厌学的事实真相及其主要根源,通过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去拯救一批人,一代人和一批学校,履行和实现我们这些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教育工作者在当前国情条件下的沉重社会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

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现有的研究基础

研究的外部条件

课题组人员结构

研究的经费设备

成果形式

1篇集中反映协作集体智慧的长篇研究报告

数篇优秀论文,叙事研究案例,调研报告,经验总结

一门小学通用校本课程

一门中学通用校本课程

第五篇:高中阶段教育概况、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中阶段教育的现状

1、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未受到政府的重视

2、由于经济困难农村家庭对投资高中阶段教育的动力不足

3、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条件差

4、高中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普通高中急于扩大规模,缺乏办学特色

3、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投入渠道单一

4、办学条件不能满足学生规模的增长,师资严重不足

5、区域发展极不均衡

高中阶段教育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改进措施

1、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农村不同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规划

2、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经费

3、实施对农村贫困高中生的资助政策

4、扩充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师资队伍,大力提高教师素质

5、进一步推进多元办学体制,扩大农村普通高中的教育供给

6、创办特色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

7、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8、调整师资结构,加大高中阶段教师培养

9、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均衡区域教育发展

下载《初中体育教育现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体育教育现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总报告 课题名称:《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课题类别:中学音体美 课题批准号:GS[2011]GHB332 课题负......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一)课题的提出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语文课......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成 刘天辉 马晏骏 孔令禹 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出现严重不足的......

    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2015年度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立项科研课题 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6年1月 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李......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刘超赵一平杨继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体育系,安徽 淮北 235000)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专业自己填写学习中心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

    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 摘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题报告质量不仅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确......

    大庆市幼儿体育现状调查报告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通过对大庆市3-6岁幼儿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