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家书屋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精选)
农家书屋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更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重要的举措。各地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各自省范围内实施这项关系全省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几年过去了,农家书屋发展状况如何?它是否发挥了自身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也正是围绕这些问题我写了该篇论文。本论文以梳理现状、反思问题、提出对策为脉络,通过大量的调查对农家书屋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简要概述了农家书屋的概念和产生背景以及当前国内农家书屋建设的大环境;第二,针对河南省农家书屋的现状,从体制建设和内容建设两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和分析;第三,在对当前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剖析河南省农家书屋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调查并进行综合论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家书屋;现状;问题;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解决基层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等问题,着力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提供给农民实用的书报刊以及音像电子产品阅读条件的一项公益文化服务设施。原则上每一个农家书屋供借阅的实用图书1000册以上,报刊30种以上,电子音像制品100种(张)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增加一定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和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一、研究背景
正是因为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这一问题,国家很关心怎样解决农村文化共享的问题。享受文化的成果是公民的权利,如何让农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呢?从2003年开始,社会开始提倡新闻出版业面向农村、为“三农”服务,探索能够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措施。总结多年来图书下乡,农民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建设农家书屋的设想,曾在甘肃、贵州等省市做过两三年试点,受到农民的大力欢迎。现在各地农民普遍都感到,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为农民做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更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策划实施这项工程的时候,正是国家战略决策方面关注解决农村协调发展的最好时机。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里来讲,先进文化有利于提高治党治国的高度;从科学发展观来说,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根据农村实际,中央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愿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了文化建设,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建设农家书屋是必要的。从试点地区看,农民很欢迎。他们认为这是给他们找到了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改变命运的文化平台。
工程实施以来,很多地区的农家书屋发挥了功能,为农牧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获得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但是有相当一些地区因建设、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项工程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的出来。
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责任不明确
书屋的归属权,书屋的维护以及可持续发展谁来负责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很难做到各司其职,这势必会影响农家书屋这项工程的发展。
(二)建设不合理,管理不规范
2011年7月11日的来自周口晚报的一篇文章,报道说,今年淮阳县新增农家书屋242个,现在已经是2014年了,家住淮阳县大宋行政村的徐同学反映,村里以及附近的几个村并没有农家书屋,也没听说过,可他们村附近可算是人流量很大的,淮阳县以前发展的重心在北关,现在转移到了西关,而他们村就是西关的中心,县政府也在村附近,周围更是有四所小学,四所初中,三所高中,而她询问了100位同学,其中只有三位同学去过“农家书屋”,其余的都反映没听说过,没见过。为什么他们村没有呢?可看实际情况应该建设一个。书屋建好以后,缺乏监督,日常的运行也没有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引导,影响了其作用发挥。根据作者的调查,被访人回忆了四年前他们去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大桥乡去采访农家书屋的情景,她说里面设施齐全,空调,桌椅都有,不过书不多,仅有图书馆里两个书架那么多的书,但是看书的不像是真正的农民,而且书屋建设在镇政府大院里面,没有管理员,很少有人,大多情况下都是镇政府的公职人员没事的时候去看,农民很少去看,没时间也没有耐心。还评价说,这种书屋形式意义大,没有实质作用。山西省孝义市的刘同学也反映,他们村里的农家书屋建设在村委会里面,而且终年不开放。
(三)资源紧缺
书屋的里面的图书特别少,还有很多相同的,没有专门为书屋订阅的报刊。有也只是个别的党报党刊,更新更难不用说了。因此书屋维持艰难,如一潭死水没有生命力。拥有的图书里,有很多图书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本不符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必备书有很多是当地生产中不会涉及的,每个地方的产业结构不一样,用统一的书目填充书屋,有限资金下,肯定会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体现在当地特色有关种养殖业方面的专业书籍大量空缺。
(四)图书管理员文化素养欠缺
浙江传媒学院进行的农家书屋实践调查里,知道了目前书屋管理的人员大部分是村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志愿管理者。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只有一腔热情而且大多是兼职。这样根本没办法保证书屋开放的时间。又缺少对图书的宣传,阻碍了图书功能的发挥以及阅读活动的广泛推广。还有一些责任心涣散的管理人员,书屋里落着满满的灰尘,图书更是分类不清,也没有图书明细的记录,更别提借阅登记,甚至还有图书丢失的现象。书屋里有成捆的图书放在墙角连拆封都没有。长此以往必会造成“农家书屋”开放的时间不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出现花大气力建设好的书屋最后变成形象工程,仅在领导检查时开门,其余时候只能看到紧闭的大门。
(五)借书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的大多数农民没有阅读习惯,以及宣传工作力度不够。书屋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是图书的借阅率太低,大多是平均每天三五个人,有时连一人都没有,借阅率不及10%,很多图书仍处于闲置的状态。
(六)配置的图书结构不合理
从农家书屋配置标准说,一般的图书配置数量是符合总署的要求。但是音像类和报刊类因为客观原因,配置的难度比较大,因此落实的比例很低。配置的结构有重图书,轻报刊、音像的倾向,基本没有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七)书屋基础设施没有人文气息
从大多书屋介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书很比较简陋。几个装书柜子,还是那种有玻璃门的柜子,这样会使图书拿进拿出特别不方便;几张桌子,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会议室,根本看不出来是书屋,总体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受。有的书屋连桌椅都没有,读者只能够站着。
(八)书屋是为谁服务?
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这是农家书屋的目的。但在大多数报道中,农家书屋成了“留守儿童” 乐园,孩子放假后的“托管所”。这并不是说农家书屋不该服务于孩子,而是说书屋的初衷在于培养新型的农民。
(九)书屋的建设资金缺乏
书屋建设是由财政拨款,但后续图书的资金从哪来?是上面补贴还是不再更新图书,这里涉及到了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
(一)明确职责
抓紧落实我区农家书屋资产管理的主体,并进行资产登记,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不流失。建立全面书屋管理和服务各项工作制度以及专项检查和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在制度上确保书屋正常运行。区委宣传要将书屋建设和管理纳入到乡(镇)宣传文化工作考核目标中去。书屋日常管理让乡(镇)党委政府进行负责,另一方面行政村也要按照制度抓好落实。
(二)紧抓建设和管理
建设农家书屋之前,一定要开展实地的调研。不仅调研周边的人流量,还要调查各个年龄段的人数以及实际在村人口,确保把书屋建设在人流大的地方。实际上有的农村青壮年大多数外出打工,因此图书阅读主要面对留守老人和儿童,那么在这些地区建设书屋就会造成资源利用不高。因此要集中资源把书屋建设在中心集镇和村落,避免浪费。还要建立相应监管的机制,并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对那些成绩突出的书屋进行奖励。
(三)整合资源
把农家书屋和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等文化信息资源的一系列共享工程结合建设管理,节约成本。这有利于提高书屋利用率。还可以组织“帮扶联系活动”来广泛发动党政部门、高校、企业以及爱心人士来参与,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开展培训
多多举办管理员培训班等,加强管理员的教育培训,并颁发农家书屋管理员资格证书,以次强化管理员的管理服务意识。还要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以及服务能力。可以通过农村低保这一途径来解决农户管理人员的报酬问题,区财政要适当补助来解决兼职管理员的报酬问题。
(五)调动农民读书的热情,培养读书习惯
有的村民们平时主要以打麻将、跳广场舞等打发时光,加上村里早已实现了互联网覆盖村民在家通过上网、打电话就能获得所需的知识。这时就要依靠农家书屋,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形式多样的,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读书用书的活动。以次引导村民来农家书屋读书,扩大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培养农民群阅读的兴趣。
(六)了解需求,调整图书结构
配置图书时,不要搞“一刀切”,现在农民对图书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除了比较常见的农业知识类像工具书、种养殖业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图书可让农民查阅。此外美术绘画、文艺小说、医药卫生方面的图书以及上网聊天、化妆美容、修身养性、投资炒股等也都是农民愿意阅读的类别。但在目前的书屋必备书目里,适合他们阅读的后一类图书不多。开展调查,了解农民真正需要的书籍是什么种类的,根据农民需求采购图书,不要统一的配置图书,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例如河南周口的个别村庄,名义上是农村,可个别村庄因为土地被个别学校和工厂租赁或买走,已经没有土地了,这时依旧大量配置农业方面的书籍,是不是有点不大合适了。
(七)打造“图书馆”类的书屋
在书屋建设时,参考图书馆的建设风格,打造具有人文气息的书屋,设置板凳桌椅以及图书排放时,请图书馆专业人员过来指导,硬件设施方面一定要人性化。
(八)明确服务重心
政府根据书屋图书的种类和特点,掌握本村农民对有关信息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可以开展专题知识讲座,使农民及时获得信息,在田间地头,在农家书屋,在农民家中可以面对面进行解答咨询,还可以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去解决生产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难题,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图书既能充分得到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科学发展,最终目的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另外儿童时期是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在农家书屋配书的时候,把孩子们最喜欢的书优先配齐。这也对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现人文关怀。
(九)注重更新资源
依靠图书馆,把农家书屋和区图书馆进行联动运行。可以把农家书屋当为区图书馆分馆,把农家书屋里的图书当作馆藏图书来管理,并组织图书流动车,将馆藏图书和其他书屋图书有规律地调到农家书屋,以次形成定期补充、更新、分享图书的渠道,让农民群众有新书可以看。把送书下乡这一活动列入到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按“一书一册无复本”原则,来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报刊以及电子音像制品。
(十)持续发展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公益起步,经营发展这一模式。具备条件的农家书屋,可以由新闻出版和工商管理部门核发其经营许可证,并由新华书店提供一些适销对路的图书,让书屋进行代销,走一条借、售结合的发展道路,势必会给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解决农民朋友买书难的问题,增添农家书屋的新活力。
四、结语
农家书屋工程的确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投资甚多。可以说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到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和全体农民的切身利益,还是关乎到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总的来看,我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是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我们也必须看到到农家书屋现在所浮现的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的策略。要致力于农家书屋的全面升级改造,并完善管理体制,去拓展服务范围等多样的途径,保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建设书香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长远目标。(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 虹,徐跃权.我国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图书馆学研究,2011.10.23.[2] 牛镇恒.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图书馆杂志,2008.11.15.[3] 徐小平.浅谈如何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大众文艺,2014.10.30.[4] 陈慧芬.农家书屋运行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大众文艺,2014.10.15.[5] 申琳.农家书屋要面子更要里子.山西法制报,2014.10.10.[6] 王蔚彩.民生背景下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对策和思路.东方企业文化,2014.10.08.[7]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032177.htm fr=aladdin
[8] 百度视频:http://vku6com/show/FzvQpJV1EaPYXDGl9bZMD Qhtml
http://baidu.ku6.com/watch/063733***477.html page=videoMultiNeed
http://video.baomihua.com/37784322/34397712
http://my.tv.sohu.com/pl/5369479/52175787.shtml
http://baidu.ku6.com/watch/05***8299587.html page=videoMultiNeed
http://video.baomihua.com/37784322/34162503
http://v.ku6.com/show/tHf14JBiWSCugmBTtwxPng.html
http://video.baomihua.com/play_error/5593541&errorcode=-30001
http://my.tv.sohu.com/us/201905572/68207958.shtml
第二篇: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总结
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总结
近年来,“农家书屋”工程无疑是业内人士谈论最多、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今后五年,全国农村将建设20万个“农家书屋”,并逐步建立起为农民“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这一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将使广大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现状得到极大改善,有力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划和设计,“农家书屋”是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民自助读书场所,将依据“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建设与运作。因此,在政府主导和投入为主的原则下,必须探讨和建立起一整套长效保障机制,“农家书屋”才能健康发展,充满活力。
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目前,我国村一级的农民科技文化活动开展的水平不同,条件也不一样。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中应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农村现有的公共设施,将书屋与农民夜校、文化站、老年活动室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建在一起,实现“一屋多用”。这些地方大多数有比较健全的村级组织,十分重视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书屋建设有较好的传统,但是场所、设备条件比较简陋,多数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如果能将“农家书屋”的建设纳入整个农村文化建设的全盘规划当中,与现有农村文化阵地和网点资源相结合,更新设备,改善条件,选择培养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既符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又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书屋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政府主导,营造环境
当前,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农村建设“农家书屋”,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既是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职能所在,又体现了让全体民众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原则。“农家书屋”是以政府主导、投入为主的公益型书屋,明确的主体定位和发展原则是书屋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基础。在起步阶段,政府的投入有利于解决最为棘手的建设资金问题,有助于聚集各方合力加快书屋建设,例如农业部门为书屋选派农技人员进行实用科技知识的培训和辅导,文化部门选派文化骨干帮助群众开展文艺活动,图书馆专家对“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制定管理公约,提供图书信息等。在运行过程中,政府的宣传和推广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全社会的力量关注书屋的发展,利用社会捐助、减免税收等有力措施,保证书屋持续有效运转。
灵活经营,恒久发展
首先,灵活掌握“农家书屋”建设的选择原则,管理者既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责任心强、有威信的热心人,又应当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讲诚信、懂经营,可以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专业户,也可以是兼做副食店、小卖部、农资代售点的经营者。
其次,在经营方式上支持具备条件的“农家书屋”逐步开展出版物代销、租售等经营,实现读书、租书、卖书、娱乐一体化经营,多方位服务。
要解决后续资金不足、图书无法及时更新的问题,可与当地新华书店实行互惠互利的连锁经营,由专门的销售商负责送货上门,补充货源、调换品种,为自我发展和恒久发展提供保证。
建立制度,严格管理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划,“农家书屋”将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为了使“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建立起完整的工作制度,并不断加以创新和完善。
第一,书屋的选点工作应实行申报备案制度。通过申报、审核、批复建设等手段将高素质、懂经营的书屋管理员选拔出来,管理员的素质好坏、责任心强弱直接决定着书屋发挥作用的大小。
第二,制定统一的《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办法》。制定统一标准,并要求各地参照制定管理细则,建立健全相应的“农家书屋”运行机制。
第三,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可选择培养一批特邀书屋管理员,定期反馈有关书屋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后续工作。
第四,建立回访和考核制度。定期对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进行回访,了解书屋在日常管理和使用中面临的问题,对书屋软、硬件使用状况、利用程度、管理员的尽职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第五,积极开展“农家书屋”市场化运作的试点工作。推广经验,探索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之,“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既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又能为农村出版物提供新的机遇,延伸农村图书市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只要能在“公益性起步、经营性发展”的思路上探讨和建立起一整套长效保障机制,“农家书屋”的发展必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第三篇: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汇报
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汇报
(2012年3月2日)
一、农家书屋基本情况
我乡辖区内共有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731人。为了解决广大群众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全面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使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和谐并进,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打好文化基础。
(一)乡文化站基本情况。南坝乡文化站占地面积432平方米,配置各类图书2300余册、光碟600余张、多媒体设施一套,投影仪一套。完成了阅览桌、办公桌、书架、文件柜、报刊架、电脑等设备的配置,落实了管理员,并制订了相关制度。
(二)示范村永安村农家书屋基本情况。永安村农家书屋2008年由省、市文化部门统一配置。农家书屋占地面积45平方米,其中阅览桌2张,椅子8把,书柜6个;投影设备1套,音响2个,整体激光打印机1套;配置图书1400余册,光碟100余张,报刊杂志定期更新,年借阅人数达500多人次。
(三)其他村农家书屋基本情况。祁庄村:农家书屋占地面积30平方米,有阅览桌2张,椅子8把,书柜6个,配置图书1400余册,光碟117余张,并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永丰村:农家书屋占地面积28平方米,其中阅览桌2张,椅子8把,书柜6个,配置图书1800余册;西校村:农家书屋占地面积20平方米,有阅览桌2张,椅子8把,书柜6个,配置图书1400余册;何家湾村:
第四篇: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汇报
**乡**村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汇报
**乡**村位于***,地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辖**个自然村,全村人口***人,群众以旅游服务、餐饮住宿为主导产业。自我村农家书屋建设以来,我村强化领导,规范管理,切实发挥书屋作用,使书屋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我村广大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一、农家书屋建设情况
农家书屋建设以来,我们及时纳入了村两委重要工作日程之上,由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亲自抓,村委委员**兼任专职管理员,并聘请一位教师作为业余管理,负责图书的归档分类、登记和借阅记录。我村农家书屋面积近30平方,书屋内部设施齐备,配备了书柜桌椅,各类图书,音像制品。图书、报刊、音像分类上架,农家书屋的匾牌、管理制度、借阅制度一一上墙,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完备借阅手续,填写借阅记录并及时收回,检查破损情况,使书屋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农家书屋使用管理情况
1、健全农家书屋管理的各项制度,坚持农民自主管理,明确了分管农家书屋的村干部,选好管理人员,把责任落实到人,贯彻落实农家书屋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完善农家书屋借阅登记等管理制度。
2、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的优势,拓展农家书屋服务功能,积极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和农家
书屋的互补作用,将党员活动和村民读书活动融为一体,使书屋真正成为文化活动中心,使全村的党员群众学习内容更加丰富、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我村农家书屋运行比较顺利,但书屋的吸引力还不尽理想,书屋的利用率和管理还有待提高,管理人员还没有系统的图书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管理上或多或少存在漏洞,有待进一步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2011年10月9日
第五篇:论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试论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户县图书馆
刘忠利
农家书屋是各级政府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学习的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本县在县委县政府和文体广电局领导重视下,201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在全县51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农家书屋,在图书馆领导的积极争取和努力下,对每个农家书屋均配备图书1500多册、报刊2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100个,由农民自己管理,进行图书外借、阅览服务。并建有数字书屋示范点14家。通过在秦渡镇韩五桥、卢五桥,渭丰镇元一村等的调查了解,群众普遍认为这是一大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工程,不让人民掏一分钱,把这么多的书籍报刊送到村里,连书架子都送来了,真正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从建立了农家书屋以后,看书籍报刊的人多了,打麻将的人减少了,通过在农家书屋学习,使一些农民了解了国内外在大事和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有的养殖户阅读了有关书刊,提高了技能把养殖搞的更好。总之农家书屋的建立对缺书少报的农村和精神食粮贫乏的农民来说,简直是滋润干涸,引领迷津。在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本县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但应该看到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和缺乏经验,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检查与监督。书屋初步建成交付使用后,缺乏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对其日常的运作缺乏有效的检查督促、放任自流,致使一些书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经常开门,影响书屋作用的发挥。
第二,书屋的后续发展、资金来源等问题尚侍进一步明确。例如,订阅的报刊只限头一年,没有后续,一些新书的购置缺乏资金,书屋的图书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各人的需要,影响了书屋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第三,未能按劳付酬。管理员没有适当的报酬,时间一长,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不能很好的保证书屋的开放时间,更缺少对图书的推荐宣传,对图书功能的发挥和阅读活动的开展有较大影响。
第四,图书利用率低。目前,许多村的农家书屋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图书的借阅率偏低,由于农村多数人民尚未养成阅读习惯加上宣传工作不到位。管理员又怕丢失图书担责任,重藏轻用。加之农家书屋是采取政府协统一配书原则,而没有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配送,致使实用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因而大部分图书还处在闲置状态。
二、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应明确各村的农家书屋由相关的镇文化站和村双委会负责领导与管理,业务上受县县图书馆指导,镇文化站要帮助制订或下发简要易行的书屋管理制度与开放时间,并督促其落实执行。村双委会要指定一名委员,具体管理农家书屋,经常督促检查其按时开放和帮助解决一些困难与问题。镇文化站应定期(半月或一月)到所属的农家书屋进行检查,必要时每半年还应召集各书屋管理员和分管的双委会委员开会,汇报工作情况和交流办好书屋的经验。建议县文体广电局和各镇政府将农家书屋办的好坏列入镇文化站和村委会年终考核目标。
第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农村远程教育室、文化共享工程等结合起来管理和开展活动,提高书屋利用率和综合效能,这样来的人多了,必然读书的就多了。
第三、评比与报酬。本县图书馆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员虽都进行了培训,还可定期开展农家书屋评比活动,切实增强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书屋管理员的报酬可通过农村低保途径或县财政适当补助,如若报酬一时无法解决可建议各村聘请热心社会工作喜爱读书看报的退休干部或教师担任书屋管理工作。
第四、图书品种更新。县图书馆有条件时可组织图书流动车将所藏图书,定期更换到农家书屋,形成一条定期补充更新、交流图书的畅通渠道。县上可考虑将送书下乡活动列入县“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中,为农家书屋配送图书、报刊和电子音像制品。还可鼓励社会力量对书屋进行捐赠等,使农民群众始终有新书可看。
第五、开展活动。县图书馆可依托农家书屋,开展读书征文活动,进行评奖,颁发荣誉证书,来引导村民到农家书屋读书用书,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努力培养农民群众阅读兴趣。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创新型的工作,正处在探索试验阶段,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及时研究和改进,努力完善软硬件设施,让农家书屋真正发挥其惠民利国、传播知识的作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