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亚丁 景区建设创新升级 为全域旅游深入发展贡献力量

时间:2019-05-13 23:4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稻城亚丁 景区建设创新升级 为全域旅游深入发展贡献力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稻城亚丁 景区建设创新升级 为全域旅游深入发展贡献力量》。

第一篇:稻城亚丁 景区建设创新升级 为全域旅游深入发展贡献力量

稻城亚丁仙乃日

稻城亚丁夏若多吉

稻城亚丁央迈勇

数据显示,稻城亚丁景区2016年接待游客量约42万人次,2017年大幅增长,接待游客量约73万人次,截至12月19日9时10分,稻城亚丁景区迎来本年度第100万名游客,同时,稻城亚丁景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稻城亚丁景区“双突破”创造了全州旅游的历史新纪录。

山峦树木银装素裹,瀑布湖泊冰清玉洁,蓝色湖面的冰层在日出日落的温差中,变换着奇妙的花纹,冬日里的稻城亚丁,正散发出独具高原特色的无穷韵味。

12月15日,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广东召开,四川稻城亚丁“厕所革命”的先进经验作为全国典型案例在现场分享,其走在全国前列的优秀成果成为会场吸睛亮点,受到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的肯定,并得到各地与会嘉宾点赞。

日前,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授予稻城亚丁景区“中国旅游景区‘厕所革命’培训基地”,并发布了《稻城亚丁推进厕所革命行动宣言》。这一系列举措,让稻城亚丁再次迎来了旅游发展的新机遇。

2017年以来,稻城亚丁景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厕所革命”相关要求,响应“全域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战略,将“厕所革命”作为景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一种“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的全新模式,走出一条“厕所革命”的稻城亚丁之路。同时,景区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国际最佳山地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建管养用”全链统筹,通过模式创新、新技术运用、平台搭建、助推扶贫,构建了以厕所为载体的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运营新体系,彻底破解高海拔地区如厕难、建厕难、管厕难、养厕难等难题。

为了加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国际最佳山地旅游目的地,稻城亚丁在多方面狠下功夫。除“厕所革命”成效显著外,景区还在智慧景区建设、文旅项目扶贫、全域旅游献策献力等方面全力迈步,释放自身能量,成为了一个亮眼的旅游地,也为全域旅游深入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稻城亚丁 旅游“厕所革命”补景区短板

近年来,在“厕所革命”中,稻城亚丁景区注重文旅融合的突破、“建管养用”范式引领,对厕所进行的全新赋能,建设集环保、科技、智能、服务、O2O商用于一体的旅游厕所功能体系,探索出“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的厕所管理等先进经验,成为四川乃至全国“厕所革命”的典范。

11月18日至21日,中国旅游景区“厕所革命”典型案例分享会在稻城亚丁景区举行。本次分享会由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主办,四川省旅游协会、稻城亚丁旅游景区管理局承办,来自全国100多家旅游景区代表齐聚稻城亚丁,“补短板”“解难题”“共商旅游厕所建设”“共谋旅游事业发展”,成为与会代表热议的话题——

何为“短板”?由于受高寒气候、地形地貌、交通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建厕难、管厕难、养厕难、上厕难,一度成为稻城亚丁景区“厕所革命”之前的窘迫现实。

怎样去“补”?稻城亚丁景区推进的厕所项目,是探索“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三位一体的“厕所革命”,积极引进先进的泡沫微生物技术,以“小厕所,大模式”引领旅游供给侧创新。

效果如何?近两年,稻城亚丁景区共新建和改建厕所15处,投入使用的蹲位共180个,旅游厕所取得了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厕所“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一大批方便舒适人性化的厕所纷纷亮相,游客对厕所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世界厕所组织代表走进景区,考察之后称赞稻城亚丁的做法不仅快速补齐了旅游景区的短板,更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厕所改革和完善提供了经验,“四川造”的“厕所革命”成果有望应用到世界其他地方。

同时,该景区的旅游厕所科技化智能化水平有全新突破。对此,本月中旬在广东举行的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工作推进现场会上,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稻城亚丁景区建立起“人员、事件、业务、设备”四位一体的管理平台,包括厕所寻找、厕位显示、如厕统计、物资消耗等信息,提高了管理效率,引进专业化环保公司对旅游厕所进行品牌化、网格化、规模化连锁经营,也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在当天的会上,四川旅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勋应邀出席,他以该公司和稻城亚丁景区合作的厕所为例,在改造中结合了稻城亚丁景区特色,加入了很多当地文化元素,让游客在如厕时也能触摸到当地的文化。据了解,稻城亚丁景区厕所,除了厕所本身浓郁的藏式建筑、藏式特色文创、鲜明民族风格的标识标牌等,还延伸至商业体验场景,包括提供自助按摩椅、高原氧吧、AR体验室、土特产购物、艺术文化空间等服务,扩展了盈利模式。

在创新运营机制方面,稻城亚丁有效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市场化进程,通过开展“厕所+”商业服务衍生创新行动,打造以厕所为原点,延伸“厕所”场景至商业体验场景,丰富了旅游厕所功能,将旅游厕所建设成为集购物、休闲、咨询、宣传、展览为一体的小型游客服务中心,提升景区除去门票、交通之外的二次消费。通过厕所与商业开发合作的模式,不仅减轻了景区资金压力,还能推进厕所的高标准建设,建立起旅游厕所后续的营运机制,有力推动了景区服务和管理全面升级。

技术创新 智慧景区建设显成效

在稻城亚丁景区的“厕所革命”之路上,互联网参与其中,助力旅游厕所智能化。这正好契合了近年来景区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景区以“互联网+”为驱动,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村寨、宾馆饭店WIFI全覆盖。

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局长王强认为,要以“技术创新”推动景区“厕所革命”。这两年,景区全面推动智慧景区建设工程,坚持通过“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技术拓展”来助力“厕所革命”的升华。其中,狠抓智能管理技术,利用科技让厕所更加智能成为重点,不断推进旅游厕所信息化建设,智能管理平台不仅提高了厕所管理效率,也提升了游客满意度。同时,还提供商业区商品管理、进销存管理、电子支付、在线商城、旅游咨询等智能旅游服务平台,科技为藏区旅游带来了与现代社会文明同步的“智能春风”。

大力推动智慧景区建设过程中,稻城亚丁景区基本做到了高起点布局、高标准建设。据了解,目前景区已建成电子商务系统、门禁票务系统、自动售票系统、监控系统,初步实现景区电子化服务与管理,基本达到了“可视化、可量化、可预测、可控制”的智慧化运营目标。同时,瞄准旅游市场需求,构建以官方网站、微信、微博为载体的网络营销体系,拓展分销渠道。

从该景区的智慧系统来看,主要分为销售、管理、决策模块。

据了解,销售模块涵盖官方电子商务网、电子门禁票务系统和OTA分销系统,形成直接从终端设备就可连接景区服务系统的智能结构。目前,由官方网站、景区微信、扫码购票平台直接与门禁系统进行数据对接,游客通过官方渠道购票后,便可获取门禁系统验票信息,可直接使用自己身份证识别后进入景区。让游客通过网络就体验了景区票务服务,免去了停留在景区售票窗口的时间。游客也不用在窗口打印纸质门票,减少了资源浪费与景区环境污染,景区可基本实现“可视化、可量化、可预测、可控制”的智能化运营目标。目前,景区9个售票窗口配备的6台闸机、11台自助售票取票机等电子门票系统设备已投入使用。

管理模块涵盖智能景区监控、景区广播、SOS应急呼叫、人流量统计系统。景区内已建成约200个监控点、30个广播设备、30处应急呼叫点,游客流量系统已经可以分析出在园人数、瞬时最高峰值等数据,另有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和大气监测系统正在进行数据调试。

决策系统主要由大数据中心组成,大数据中心将各平台系统的数据对接,形成清晰的图像,将景区的环境天气、游客量、游览线路、服务质量、车辆调度、游客分布等信息一一呈现在管理者眼前,从而为景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全力扶贫 旅游果实同群众共享

11月29日,“山里DOU是好风光”文旅扶贫项目在稻城县启动,消费者关注的庞大数据也在现场得到公布。作为文旅扶贫项目,“山里DOU是好风光”将为拥有美好风景的贫困县,综合提供流量倾斜、产品扶持、人才培训、站内认证等全套方案,帮助更多贫困县打造文旅产业名片,稻城县就是其一。

作为稻城县最核心的景区,稻城亚丁的扶贫行动一直没有停歇过,多年来,景区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坚持旅游富民惠民。

旅游扶贫路上,首先建立生态利益补偿机制。自2008年以来,景区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景区管理局连续9年从景区门票收益中按照规定比例,累计为贡岭片区三乡一镇农牧民发放生态利益补偿金5894.3万元,受益农牧户达2900余户、受益群众达9000余人。

不仅如此,景区还带动周边群众参与旅游服务。景区的洛绒牛场、卡斯保留特种马帮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亚丁村等4个村150余户村民参与马帮服务工作,累计年收入达600余万元,户均增收3.8万元,通过“旅游+文化+体验”模式,不断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定点精准扶贫是重点。在基础设施扶贫方面,景区投入200万元用于拉木格村旅游厕所、步游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聘请专业建筑设计公司到朗日村进行院落规划,规划改造后的村容村貌靓丽,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产业扶贫方面,景区投入50万元成立拉木格村野生菌干片制作合作社,开展野生菌干片制作、包装、销售“一条龙”服务,通过“公司订单+农户种养”的产销模式推动种养殖业发展,聘请甘孜州林业科学研究所到朗日村实地考察,建立花圃基地3个,通过开发特色产业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就业扶贫上,开放景区巡护员、环卫员、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解决定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组建务工队,参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维护等工作。截至目前,景区聘用甘孜州籍合同制工人、季节临时工数量占景区管理局全部职工的74%,其中稻城籍职工占62%,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多元升级 助推全域旅游深入发展

稻城亚丁,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得天独厚,拥有“青藏高原的物种基因库”“香格里拉之魂”“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等诸多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

两年前,全国262个市县被纳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甘孜州作为四川省八个创建单位之一位列其中。自此,稻城亚丁作为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重要一站、该州重点发展的景区之一,在生态保护、景区升级、旅游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马力,源源不断地为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做出贡献。

今年9月,以“保护、创新、蜕变”为主题,甘孜州第二届国际山地旅游高峰论坛在稻城亚丁景区举行,国内外专家齐聚,共谋全域旅游发展。11月,稻城亚丁推出冰川赏雪之旅、山水寻奇之旅、慢享时光之旅、地方美食之旅、秘境探险之旅、休闲养心之旅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将全县冬季旅游的看点和亮点整合起来,以此推动稻城冬季“冷”旅游“热”起来。

近年来,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把山地旅游作为旅游业的基本定位,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绿色旅游、高效旅游和满意旅游,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抓营销和服务,不断提升“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香格里拉之魂”“国际飙山越野龙腾亚丁·天空跑”品牌世界影响力,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旅游品牌越来越亮,初步形成了“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扶贫”等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体系。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景区共接待游客568359人,同比增长34%,门票收入6562.301万元,同比增长45%。

2018年,是稻城亚丁景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扩大旅游营销宣传”之年。景区管理局以创建5A级景区为载体,抓实抓好全域旅游工作,全力将景区打造成全州乃至全省的“全域旅游、城乡提升、景区建设、服务环境”样板景区。同时,景区管理局准确把握“补短板、重生态、树样板、创5A、做龙头”的总体要求,着力强化“保护提质、拓景扩容、强管增效、提档升级”的工作举措,深化以精准驱动市场升级、以项目驱动硬件升级、以常态驱动保护升级、以创新驱动服务升级、以制度驱动管理升级“五个驱动”。高位谋划、高点起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打造国际最佳山地旅游目的地。

第二篇:讲奉献、有作为,为学校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讲奉献、有作为,为学校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2016年10月19日下午13:00,按照我校《关于组织全校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讨论的通知》安排,???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召开支部学习讨论会,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讲奉献、有作为,为学校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学习研讨。

本次研讨分两部分内容:一是继续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精神,重点讨论身为高校教师如何做到“讲奉献、有作为”;二是学习清华大学著名学者颜宁的事迹,讨论如何加强自身发展,为我校发展建设做出个人贡献。

会上,支部书记首先分享本次主题的学习心得:讲奉献、有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每个党员应履行的基本义务。作为高校教师党员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有公而忘私的追求,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中的公与私的关系,先校后己,一心为公地工作;二是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敢于直面矛盾,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要有狠劲,抓铁有痕、踏石有印,要有韧劲,不急功近利,不唉声叹气,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随后,支部成员纷纷发言,介绍身为教师党员对“讲奉献、有作为”的理解以及对今后工作的表态:

教师党员既要能干大事,也要乐于干小事,在干好小事中不断增长才干,做出个人贡献。

教师党员不能因大而为之、因小而不为,要有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为学校争光添彩。

教师党员要甘于平凡,甘于奉献,为师生默默服务,事事争做表率,建设良好校风。

教师党员要求真务实,还要发挥钉钉子的精神,对学院部署的各项工作一抓到底,高质量落实。

第三篇:创新发展 积极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

(三)生态化趋势。海滨度假旅游的生态化趋势一方面源自旅游者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源自度假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摆脱城市生活的负效应,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是海滨度假旅游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对我国上海市民周末度假旅游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回归大自然、野趣浓、环境幽静”为目的者占到了51.2%,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吸引物,对海滨度假旅游意义重大。同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入也是海滨度假旅游生态化发展的一大动因。80 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是海滨度假旅游乃至整个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根基。环境、设施、服务将被视为海滨度假旅游产品整体框架的一部分,海滨度假旅游产品的生态含量也将越来越高。

(四)休闲化趋势。美国未来学家甘赫曼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预言为“休闲时代”,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体验将成为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一大特征,而海滨度假旅游区所具有的良好环境、丰富内容又能为游客休闲提供特殊的经历与体验。为适应这一市场需求,我国海滨度假旅游区在未来发展中将不断增强旅游产品的休闲性功能,增加休闲设施和服务,使旅游者在享受大自然所赐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民俗、文化、艺术等无限的休闲乐趣,这也将大大延长游客的平均逗留时间并提高重游率。

(五)创新化趋势。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海滨度假旅游本身就是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而在持续创新的作用下出现的高级旅游形式。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化程度逐渐提高,必将出现一系列新的需求特征,海滨度假旅游为求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及时的创新与调整,以实现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我国海滨度假旅游发展中的一些新特点,如从无主题旅游向主题性旅游转化等充分表明了这一趋势,对海滨度假旅游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规划开发、经营模式、产品设计、营销管理等方面。

二、对蓬莱旅游转型升级的一点建议和思考

(一)“三位一体”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蓬莱素有“人间仙境”的美誉,可很长一段时间,仅蓬莱阁一枝独秀,根本留不住游客。我们不得不认清与国内知名景点和著名景区的差距。因此,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助力开发旅游“富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开拓扩容、拉长、提升“三位一体”的新思维。扩容即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放大旅游版图;拉长即有效链接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即以文化为根魂,丰富提升旅游内涵品质。

(二)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以神仙文化、海洋文化、精武文化、葡萄酒文化等为核心,全域开发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将旅游业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着眼整个地区旅游要素,全域开发旅游产业,规划建设历史文化休闲游憩区、海滨度假旅游区和葡萄酒文化体验区三大功能区,着力打造“朝阳产业”集群。

(三)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营造蓬莱渔(农)家乐发展新环境

我市北部濒临大海,南部山水环绕,自身条件得天独厚。目前,蓬莱市渔家乐业户发展到350户,对于丰富旅游接待产品结构、缓解旺季住宿压力、富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引导管理,无照经营、管理松散、素质偏低、条件较差等问题经常出现,这与蓬莱优秀旅游城市形象不相符。南部农家乐也是星星点点,没有规模,缺乏监管。制定基本标准和鼓励措施,选择条件良好、服务优良的渔(农)家乐业户,评定星级渔家乐、挂牌推荐,建立渔(农)家乐旅游项目信息源库和诚信档案,升级改造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完善指示路牌、分布路线图等基础配套设施,实现渔(农)家乐科学发展、规范管理、提档升级,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四)加强扶持,做大做好生态旅游

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农业资源以引起旅游者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并体验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具有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我国典型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有:云南罗平的油菜花节、云南元阳哈尼族人所建的“哈尼梯田”等。观光农业景区有:北京郊区观光农业带、上海浦东虹桥观光农业区等。我市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特别适合开展采摘、垂钓、骑马牧羊等生态旅游项目。但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目前在建的大辛店镇鹰迴山农牧开发,由于缺乏资金、政策支持发展较慢。

第四篇:关于大力推进银川滨河新区全域5A旅游景区建设的意见

关于大力推进银川滨河新区全域5A旅游景区建设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 》以及市委“2258”工作思路,按照银川滨河新区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滨河新区全域5A旅游景区建设,早日实现滨河新区“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产业城”目标,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银川滨河新区范围内历史文化深厚、自然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拥有悠久厚重的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回族文化,具有做强做精文化旅游产业的良好潜质和广阔前景。滨河新区全域5A景区建设就是把银川滨河新区作为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并作为区域内最大的景区、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推动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旅游产业系统建设,同时,区域内每个项目、每个园区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使滨河新区成为处处皆景观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文化与旅游、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结合,做到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与城市提升高度融合,建成全域5A的旅游产业集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

1、总体要求。按照自治区“两区”建设要求和市委、政府关于滨河新区“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产业城”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滨河新区黄河两岸、长城内外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和彰显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回族文化等特色文化,以文化提升旅游吸引力,以旅游增强文化影响力,着力培育旅游产品品牌,着力提升旅游内涵品质,着力增强旅游服务能力,着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以滨河新区全域5A景区建设推进滨河新区建设、推进银川旅游转型升级,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滨河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2、工作目标。总体目标:以创建美丽中国示范区和国家休闲区为主线,把滨河新区建设成为中阿文化经贸旅游枢纽、国际穆斯林休闲旅游目的地;西北自驾旅游枢纽、西北风情展示和生态旅游示范地;宁夏旅游枢纽、商务型会议康疗度假旅游中心地;西部首个国家休闲区,全域5A级景区。具体目标:到2017年实现“五个突破”:从2013年至2017年滨河新区接待国内外游客累计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突破120亿元,旅游及配套项目建设投资累计突破150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数突破1.5万人,5A级景区突破2家。

二、主要任务及工作措施

(一)挖掘文化内涵,加快形成特色旅游精品

3、着实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以黄河为竖轴线,沿两岸科学布局建设壮美自然风光、特色人文资源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做精做大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黄沙古渡、鸣翠湖、黄河横城、薰衣草休闲度假旅游区、西北风情园博园等旅游项目景区,形成多姿多彩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以长城为横轴线,沿两侧科学布局建设历史文化厚重、游客参与体验的长城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做精做大水洞沟旅游区、明长城遗址公园、长城博物馆、五虎墩生态公园、小龙头宁河台等文化旅游景区和项目,形成丰富多彩的长城文化体验旅游带。同时,支持利用文化创意、演艺传媒、动漫艺术、时尚设计等对精品景区、品牌形象进行深度创意包装,努力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争取到2017年,有2-3个文化旅游景区跻身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4、加快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按照“资源产品化、产品品牌化、经营集约化、主体市场化”的要求,重点推进“一镇”、“六板块”建设。“一镇”即横城国际特色小镇,重点建设国际旅游服务中心、特色旅游街区、免税购物街区、特色美食街区等;“六板块”即:黄河风情观光板块、长城文化体验板块、滨水生态康疗板块、特色街区购物板块、机车竞技运动板块、大漠草原休闲板块。加快黄河外滩公园、宝丰休闲牧场、华夏河图生态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水洞沟、黄沙古渡、鸣翠湖、中华回乡文化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步伐;大力支持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兵沟、黄河横城等旅游景区达标升级。深化资源整合,丰富线路内涵,以黄河、长城以及滨河大道203旅游专线、103省道为串联主线,精心策划推出一批符合滨河新区实际,并与内蒙古上海庙旅游区等周边景区互利互惠的1—3日游精品旅游线路。

5、大力发展新兴高端特色旅游产品。要以滨河新区国际医疗城、希诺健康城、中城联盟宁夏乐龄养生新城、五虎墩生态园、华夏河图生态小镇等重点旅游项目、景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医疗旅游,打造建设医疗健康、生态休闲度假、养老养生等滨河新区独有、并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深度旅游产品;以兵沟自驾车旅游基地、宝丰休闲牧场、薰衣草休闲度假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景区为依托,面向国内外中高端旅游客源市场,重点打造建设运动休闲旅游、自驾车休闲旅游等特色深度旅游产品,全力支持发展特色冬季旅游,全面提升旅游的价值品味,实现滨河新区旅游的国际化、高端化转型目标。

6、着力打造军事文化博览体验旅游产品。以银川舰安置为核心,加快建设完善“一轴”、“双带”和“六片区”军事文化旅游系列产品,力争早日把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打造成为国内外游客深度体验军旅生活、感受军事文化魅力以及进行国防爱国主义教育的5A级旅游景区。

7、拓展创新文化旅游新业态。以创新创意为核心,以扩大消费为导向,充分利用滨河新区范围内的田园、湿地、沙丘、观景台、慢步道等自然资源,打造出适宜广大市民和游客休闲度假、休憩放松、参与体验的城市休闲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文化探秘主题旅游、工业旅游、节庆会展旅游及科普体验游等新兴文化旅游产品。加快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大力支持文化旅游演出、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和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街区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滨河新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建立文化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体系,加强文化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支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及工艺美术产品。

(二)完善配套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8、加快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星级饭店,积极引进一批品牌饭店,加快建设经济型饭(旅)店、自驾车营地和汽车旅馆,大力推进休闲度假型、商务会议型饭店建设,形成以品牌饭店为龙头、星级饭店为主体、经济型饭(旅)店为支撑、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等为补充的饭店服务体系;深入挖掘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打造独具魅力的滨河新区旅游餐饮品牌;加强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建设,推出一批滨河新区旅游必购商品;到2017年底,滨河新区力争建成五星级饭店2家以上,三星级、四星级饭店8家以上,三星级旅游餐饮企业10家以上,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定点单位10家以上。

9、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提高进出性、增强通畅性、丰富游览性、建设标准化、换乘人性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滨河新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高标准建设A级以上旅游景区与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的连接道路,推进景区与国道、省道、县道互连互通,开通滨河新区至文化旅游景区的旅游客运专线和旅游观光巴士和观光公交。加快公共停车场、旅游景区配套停车场建设,满足游客停车需求。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营造旅游城的良好氛围。尽快完成203省道改道工程和部分路段双向扩容工程,使原203省道通过绿化提升、慢行系统建设、节点旅游设施配套,成为滨河新区最具人气的旅游专线通道;完成横城堡至水洞沟入河口木栈道和观光道建设,水务、交通等部门尽早完成永宁黄河大桥至黄沙古渡沿线码头的建设,尽快开通黄河风情水上旅游专线。

10、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高度重视旅游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超前谋划建设滨河新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咨询服务。早日完成滨河新区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并投入运营;加快建设景区安防系统、数字化系统、垃圾处理、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加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建设,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强化诚信建设,营造和谐的旅游消费环境。

(三)创新体制机制,构筑产业发展平台

11、构建旅游发展合作新平台。坚持落实“三统一”工作机制,以打造全域5A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战略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营销、统一管理,实施资源整合、产品联合、市场整合、管理整合、运营整合。将黄沙古渡、水洞沟、黄河横城、兵沟、鸣翠湖、中华回乡文化园、恐龙博物馆、顺丰黄河运动公园等景区纳入滨河新区全域5A产品体系,由滨河新区管理;加快实施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宝丰休闲牧场、明长城遗址公园、五虎墩万亩生态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及资源整合,为滨河新区旅游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12、建立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先行先试,创新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创建滨河新区旅游发展推动平台、孵化平台、投融资平台、品牌营销平台、对外战略合作平台。成立银川滨河新区全域5A策划营销中心,具体负责滨河新区旅游品牌打造、产品开发、对外宣传、市场营销等工作;成立银川滨河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具体负责滨河新区文化旅游产业战略研究、政策研究、对外交流等工作;成立滨河新区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战略投资,对滨河新区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战略投资和运营;加强与首旅集团等大型旅游企业的战略合作,推进旅游产业扩张发展;加快银川河东国际机场、银川综合保税区与滨河新区全域5A景区有机融合,推进银川滨河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

13、完善投融资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推进滨河新区优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滨河新区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要与银川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多元化融资建立滨河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并建立旅游资源储备中心,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贷款担保和贴息,支持骨干文化旅游企业加快发展。建立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激励机制,通过政府引导投入,吸纳各类资本兴办文化旅游项目。要完善旅游招商引资机制,着力引进首旅集团、港中旅集团等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集团进驻滨河新区,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餐饮、旅游商品、休闲娱乐项目。支持文化旅游企业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和版权、专利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鼓励文化旅游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

(四)加强宣传营销,开拓客源市场

14、统一营销滨河新区旅游形象。围绕“黄河两岸、长城内外、美丽银川、精彩滨河”主题形象,在重要景区、交通干线、城市出入口和重要公共场所设置旅游形象宣传牌,并纳入相关城市建设规划;市级主要媒体要加大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增开旅游宣传专栏,增加滨河新区旅游宣传报道,共同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加强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同程网”等主流媒体、知名网站合作,投放滨河新区旅游形象广告;利用国内外大型文化交流、节庆会展、经贸论坛、招商引资、体育赛事等活动,全方位地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推进旅游营销“七个一”工程建设(即:一个旅游形象宣传口号,一张旅游地图、一张旅游“一卡通”、一本旅游画册、一个品牌旅游节会、一台特色旅游节目、一支专业营销队伍)。建设完善兵沟国际汽摩节基地,承办好银川汽摩节,同时办好马兰花节、华夏河图黄河主题音乐节等文化旅游节庆,全面提升滨河新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15、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巩固扩大区内及毗邻地区主要客源市场,深度拓展太中银铁路沿线地区、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旅游市场,积极开拓港澳台、中北亚、中东阿拉伯国家等境外市场。创新营销方式,加强与国内航空公司、机场、铁路和国际旅行社的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包机、包车和专列旅游。推进旅游区域合作,策划推出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加强与周边城市、友好城市、重要客源地城市的合作,实现互相宣传、互送客源,共同开拓市场。加强与国内外旅游机构、知名旅游企业、旅游门户网站、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处的交流合作,推行区域旅游营销委托代理制。培育自驾游市场,加快首旅集团兵沟自驾车基地建设,完善自驾游配套服务,打造西北风情自驾游示范区。

(五)推进融合发展,加快业态创新

16、推进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严格执行《滨河新区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带,按照“顺山、顺水、顺势”的原则,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旅游产品。按照“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在黄河两岸适度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加大水洞沟环境整治力度,彻底拆除砖厂等污染企业,形成独具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城市景观水系;加强对滨河新区范围果园、湖泊、湿地、大漠、草原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地开发休闲观光和生态旅游产品。

17、推进旅游与科教文化融合。强化科技应用,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形成功能先进、实时便利的滨河新区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和旅游服务管理数字化系统。深化文旅融合,创新开发各类文化体验、文化休闲旅游,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娱乐产品。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依托滨河新区教育园区建设,强化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建立英语、阿语等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打通旅游院系与旅游企业之间的融入通道。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

18、推动各产业要素整合、联动发展。深入挖掘旅游产业价值,推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拓展旅游产业联动,促进吃、住、行、游、购、娱以及节庆、会展、航空、文化创意等产业联动发展,做大规模,实现旅游特色产业价值最大化。

三、保障机制

19、统一思想认识。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精彩滨河,全域5A”理念,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对滨河新区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坚持区域内所有项目及基础配套设施均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最高标准规划建设,从而促进旅游与会展、现代商贸、文化产业、生态农业、现代工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产业城的有机统一。

20、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强化对银川滨河新区全域5A景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银川滨河新区全域5A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委员会(简称“全域5A促进会”),研究解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支持促进滨河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市发改、财政、规划、国土、旅游、文化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项目审批、项目资金争取、经费支持、规划审批、土地使用、旅游宣传、文物保护等各项工作,定期向“全域5A促进会”汇报工作情况,共同推进滨河新区全域5A景区建设工作顺利快速健康发展。

21、科学编制规划。要坚持城旅一体化发展战略,按照“一幅蓝图总统揽、一本规划谋未来”的总体思路,把旅游发展全方位融入滨河新区整体发展的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统筹考虑旅游功能,彰显旅游特色。加快编制完善滨河新区各项旅游规划。在编制完成《银川滨河新区旅游发展战略策划》、《银川滨河新区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快重点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力争早日落地实施。

22、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滨河新区全域5A创建旅游规划编制、宣传营销、教育培训、智慧旅游、旅游奖励等支出。同时,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股权投资、平台投放、比例收回等方式,扶持有前景的文化旅游企业发展。滨河新区管委会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立一定规模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同时,要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相关项目资金的支持。

23、保障项目用地。把文化旅游产业用地纳入滨河新区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用地,并参照开发区用地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要确保规划建设用地。鼓励利用荒山、荒地、荒滩等从事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每年按一定比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旅游产业发展用地,全力争取自治区级重点项目和自治区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24、完善奖励机制。对新创建的3A、4A、5A级旅游景区,分别给予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对新评定的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旅游饭店,分别给予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对旅行社一次组织500人及以上的旅游专列或100人以上的旅游包机来滨河新区旅游的,每趟专列或包机奖励2万元。对一年内为滨河新区引进2000人以上外省(区)游客的旅行社,给予15元/人奖励,在滨河新区住宿的再给予10元/人奖励;对一年内为滨河新区引进1000人以上境外游客的旅行社给予25元/人奖励,在滨河新区住宿的再给予15元/人奖励。奖励资金从滨河新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中共银川市委员会

银川市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22日

第五篇:全域旅游视域下高校校园景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xiexiebang推荐)

全域旅游视域下高校校园景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摘 要:近两年,“全域旅游”成为了旅游界、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也在国家旅游局的积极推动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全域旅游,既有“全部区域”的含义,也有“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意思。高校作为区域内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和载体,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可否将校园打造成一个景区,成为区域旅游产品的重要补充,甚至填补空白是一个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文章拟从“全域旅游”的概念入手,分析高校校园景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全域旅游 高校 景区建设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096-01

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增长15.19%。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全域旅游逐渐取代景点旅游。正是由于旅游业的逆势攀升,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全域旅游正逐渐收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政府将在今年和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认真研究和落实全域旅游。

高等院校作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域旅游所覆盖的范围,可以在地方践行全域旅游理念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校园一般占地面积都比较大,景观价值独特,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运动娱乐设施集中,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并且是很多有升学需求的家长希望了解的地方。校园进行景区建设具有一定优势,是对传统旅游产品的一个有益补充,也是践行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有益尝试。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建设校园景区既可以提升校园的景观化程度,增设人性化服务设施,更好为校园师生服务,又可以开发教育旅游新产品,丰富传统的旅游产品类别,为旅游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选择。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可以说,全域旅游不仅仅是全区域范围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也是一种全要素、全产业链旅游发展理念。

二、校园景区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校园通过建设旅游景区,严格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校园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景观质量、游客意见等方面进行完善,提升校园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旅游交通、景点规划、卫生安全、形象标识等,树立良好的校园整体形象,对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教育品牌,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诸要素。校园景区建设将对这些要素给予合理安排与组织,会使环境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因此,校园景区建设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

2.体现校园文化与文脉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各高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景区建设从校园的自然?h境和历史条件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与此同时,校园景区建设强调文脉,强调文化的传承,这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

3.提升学校形象

高校校园景观和外环境是校园形象的最直观部分,是学校进行对外交流和招生宣传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校园外环境和景观的打造,可以提升学院形象,提高学院美誉度和知名度。校园景观的打造还可体现学院历史文化和办学理念与思想,有利于学校形象的宣传和推广。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优美的景观是对学校形象的无声宣传,因此,景区建设在无形中提升了学院形象。

4.符合全域旅游新理念

高校从地域上来说,是地方区域的一部分;从文化上来讲,是地方文化的继承者、创造者、参与者和载体;从经济上来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者和智力支持者;从旅游上来说,通过景区建设,与地方旅游资源形成互补,甚至填补地方旅游资源的空白,提升地方旅游形象,吸引更多客人,为地方旅游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成为全域旅游的一部分,符合发展全域旅游的国家政策。

三、校园景区建设的可行性

1.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优越

中国的高校从发展历史来讲,分为两类。一类,办学历史悠久。这类高校大多处于城市中心位置,经过数十年,甚至百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大多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重的专业背景和优美的校园环境,非常适合进行科学教育类旅游开发。另一类是最近几年新建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或者原来的老学校搬迁到新建校区。这类高校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游客的可进入性很强,同时,新校区虽然没有老校区厚重的历史沉淀,但校园建设大多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并按照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专业开发与建设,因此,这类学校同样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和校园景区建设。

2.旅游资源丰富,市场辐射力较强

除了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旅游资源优势外,各高校的旅游资源优势还有社会影响力和市场辐射力极强,市场知名度高,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专业、名师名园等。尤其是一些名校的校园及文化活动对青少年市场的吸引力非常强,这一点,在最近10年左右兴起的每年暑假红红火火的北大清华夏令营活动即可见一斑。一般校园对老校友、学生家长、同学和地方居民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市场的辐射力都很强。

3.社会声誉良好,示范作用突出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和参与者,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可以较好的带动,甚至引领地方旅游的发展。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优势,特别是优势专业和品牌文化活动打造具有示范作用和良好社会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开发教育体验活动,为地方旅游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4.政策环境充分,社会支持广泛

国家旅游局在2005年颁布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有“科教”、“文化艺术”等景区类别,因此,高校建设旅游景区有明确的政策支?巍M?时,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从国家旅游局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为高校旅游景区建设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政策依据。与此同时,高校开展旅游景区建设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高校景区建设将在美化校园环境、打造和发展品牌专业、提升和推广校园文化品牌、增强高校社会影响力、树立学校品牌形象、提升校园育人质量、扩大教育的宽度和广度、贯彻和实施全域旅游政策等多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当地社会,特别是地方政府都将给予大力支持。

总之,高校景区建设即符合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也符合高校核心功能--育人需要,同时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市场认可,因此很有必要,也非常可行,并且在全国已经有了10余所高校的成功案例。但各高校在进行景区建设时也需要解决好多方面的问题和处理好几个关系,比如,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问题,景区建设管理与育人功能的融合问题,旅游安全与校园稳定之间的关系,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等等。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处理好这些关系,高校校园景区建设定会精神与物质、文化与文明双丰收,校园与地方、师生与社会同受益。

参考文献

[1]梅云.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与建设[J ].湖北农业科学,2010,(8).[2]蔡登火等.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区建设中的表达方式探析 [J ].中文信息,2015,(11).[3]陆林.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和丰富内涵[N ].中国旅游报,2016,(6).[4]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E ].新华网?,2016(10).[5]李克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R ].北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17.作者简介:蔡登火,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刘洋,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下载稻城亚丁 景区建设创新升级 为全域旅游深入发展贡献力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稻城亚丁 景区建设创新升级 为全域旅游深入发展贡献力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