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业务操作指引[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23:3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业务操作指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业务操作指引》。

第一篇: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业务操作指引

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业务操作指引

1总则

为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司法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司法部)、《上海市法律援助若干规定》的规定以及上海市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业务指引。

1.1 律师应积极支持并参加法律援助工作,接受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或其执业机构所属的区、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办理的案件。律师接受案件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拖延或中止办理案件,也不得擅自转交给其他律师办理。

1.2 律师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以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上海市律师协会的规定,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1.3 律师办理案件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公正实施,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保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受援人的隐私,及时向受援人通报案件的进展情况。

1.4 律师在办理案件或咨询的过程中,严禁其以交通费、文印费等任何名义向受援人或其家属收取费用,严禁接受受援人或其家属的各类直接或间接利益。

1.5 律师所在执业机构应当对律师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进行业务指导,督

促律师在办案过程中尽职尽责,做好工作。

1.6 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时不得借机向受援人为自己、其他律师、本执业机构或其他律师所在执业机构承接有偿法律业务。

2.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范围与代理申请法律援助

2.1 法律援助案件范围

2.1.1 律师在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者安排下,为受援人依法提供以下法律援助服务:

(1)征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受援人的同意并与其或法定代理人签署委托代理协议,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2)征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同意后,为其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征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意并接受委托后,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公诉案件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担任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3)依法担任死刑(含死缓)复核案件被告人的辩护人,为其提供辩护;

(4)征得受援人的同意并与其或法定代理人签署委托代理协议,担任代理人,参加调解、仲裁活动;

(5)征得受援人的同意并与其或法定代理人签署委托代理协议,提供专项法律援助服务;

(6)征得受援人的同意并与其或法定代理人签署委托代理协议,担任由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案件的辩护人或代理人,参加诉讼;

(7)担任强制医疗案件的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的代理人,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8)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其他案件。

2.2 律师代为申请法律援助范围

2.2.1 律师可在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管理下,在法律援助范围内依法代为符合下列条件的当事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1.公民具有以下法律事务,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委托律师代理,需要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的: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7)在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过程中受到损害,主张权利的;

(8)因工伤、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受到人身损害,主张权利的;(9)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主张权利的;

(10)有必要代为申请法律援助的其他情形。

2.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他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辩护人或代理人,需要申请法律援助的:

(1)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2)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3)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4)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未被羁押的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5)未被羁押的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无须提供经济困难的证据,即可以代为申请法律援助;

(6)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智力残疾或障碍且有证据证明的;

(7)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而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8)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9)案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10)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1)有必要代为申请法律援助的其他情形。

2.2.2 代为申请程序

1.律师在接受当事人委托代理申请法律援助后,应详细询问有关案情,并根据有关法律援助的规定,进行逐步审查和判断,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和范围的,律师应告知当事人不能予以代理的理由,如当事人有异议,应告知直接向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2.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律师指导当事人按照《上海市司法局关于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经律师所在执业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将申请表连同有关证明材料在五个工作日内报法律援助中心审批。

3.律师代为申请的民事、行政、仲裁、非诉讼法律服务代理和刑事辩护的法律援助应当收集并提交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1)申请人的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2)经济困难的证明;

(3)与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

2.2.3 受援人经济困难的标准

1.法律援助对象经济困难的标准,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全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金额为标准。

2.申请人住所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与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执行。

2.2.4 经济困难的证明

1.经济困难证明由法律援助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并加盖公章。经济困难证明的内容应当包括本人的劳动能力、就业状况以及家庭成员、家庭月(年)人均收入、家庭财产等内容。

2.公民因见义勇为导致诉讼或者仲裁需要法律援助的,无需提供经济状况证明。

3.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

4.申请人持有下列证件、证明材料的,无需再递交经济状况证明: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或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

(2)农村特困户救助证;

(3)农村“五保”供养证;

(4)人民法院给予申请人司法救助的决定;

(5)在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出资供养或者由慈善机构出资供养的证明材料;

(6)残疾证及残疾申请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证明材料;

(7)依靠政府或者单位给付抚恤金生活的证明材料;

(8)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正在接受政府临时救济的证明材料;

(9)法律、法规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能够证明法律援助申请人经济困难的其他证件、证明材料。

2.2.5 法律援助机构的选择

1.律师代为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向义务人或者被请求人所在地的区、县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申请法律援助的案件属于上海市高级或者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范围的,应当向上海市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均可受理申请的,律师应当代为向其中一个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2.公安机关侦查阶段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律师应按下列情况代为向上海市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

(1)各区(县)公安分局办理的案件,向办案机关所在区(县)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2)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刑侦总队、水上公安局、上海港公安局办理的案件,向上海市虹口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3)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网安总队、文保分局、长航公安局办理的案件,向上海市黄浦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4)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办理的案件,向上海市浦东新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5)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消防局办理的案件,向上海市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6)上海市公安局边防局办理的案件,根据案发地分别向上海市浦东新区或者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7)上海市公安局轨道公交总队办理的案件,根据案发地就近原则,分别向上海市黄浦区、静安区或者闸北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8)上海市公安局化工分局办理的案件,向上海市奉贤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9)上海市公安局机场分局办理的案件,根据案发地分别向上海市浦东新区或者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10)上海市公安局农场分局办理的案件,向上海市宝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11)上海铁路公安局、上海海关缉私局办理的案件,向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12)上海铁路公安处办理的案件,向上海市闸北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13)海事公安局办理的案件,向上海市杨浦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14)劳教公安处办理的案件,向上海市青浦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15)上海市军天湖农场公安局办理的案件,由上海市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上海市白茅岭农场公安局办理的案件,向上海市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3.审查起诉阶段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律师应按下列情况代为向上海市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

(1)上海市各区(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由办案机关所在区(县)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2)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办理的案件,由上海市闸北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3)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铁路运输分院办理的案件,由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4.审判阶段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律师应按下列情况代为向上海市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

(1)上海市各区(县)人民法院办理的案件,由办案机关所在区(县)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2)上海市各区(县)人民法院办理的未成年人或者知识产权案件,由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所在地的区(县)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也可以由审理法院所在地的区(县)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3)海铁路运输法院办理的案件,由上海市闸北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4)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办理的案件,由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3.法律援助案件委托关系的建立

3.1 律师接受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后,应在三个工作日内与受援人取得联系,并就委托的范围、内容、权限等事项协商一致后,以律师所在执业机构名义与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委托代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委托代理协议应一式二份,一份交由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保存,一份由律师所在执业机构归档保存。

3.2 律师接受法律援助指派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主动告知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以便决定是否继续由其办理该项法律援助:

(1)与受援人利益冲突方是近亲属或其他利害关系人;

(2)与受援人利益冲突方已委聘的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是近亲属或其他利害关系人;

(3)其他与受援人利益有冲突的情况。

3.3 律师接受受援人委托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转委托他人辩护或者代理。确有特殊情况无法承办该案件的,必须报案件指派法律援助机构批准后,由法律援助机构另行指派,同时移交相关案件材料。

律师接受受援人委托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拒绝辩护或者代理。但是,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的,律师有权拒绝辩护或者代理。

3.4 律师接受指定辩护后,应在开庭前会见被告人,询问被告人是否同意法院指定辩护人为其辩护,被告人不同意的,律师应当记录在案,并通知人民法院和法律援助机构;被告人同意的,律师应及时办理有关辩护手续,履行辩护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供指定辩护服务。

3.5 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应向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提交法律援助机构或律师所在执业机构的公函。

4.委托关系的终止

4.1 援助律师无正当理由不得擅自终止法律援助事项。

4.2 由人民法院审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以人民法院制作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作为结案依据;由仲裁机构仲裁的法律援助案件,以仲裁机构制作的仲裁书或调解书,作为结案依据;其他的法律援助案件,在履行指派通知所规定的义务后,报案件指派法律援助机构批准后方可结案。

4.3 律师在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发现受援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案件指派法律援助机构报告,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核实后,决定终止该项法律援助的,律师应马上终止该案的法律援助工作:

(1)受援人不再符合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

(2)案件依法终止审理或者被撤销的;

(3)受援人自行委托其他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

(4)受援人要求终止法律援助的;

(5)受援人利用法律援助从事违法活动的;

(6)受援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证据的;

(7)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终止的其他情形。

4.4 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应当及时向案件指派法律援助机构报告。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核实后,决定终止该项法律援助的,律师应立即终止其法律援助工作:

(1)律师被取消或者中止执业资格的;

(2)发现不可克服的利益冲突的;

(3)律师的健康状况不适合继续代理的;

(4)继续代理将违反法律或者执业规范的;

(5)受援人坚持追求律师认为无法实现的或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的。

4.5 律师以及所属事务所接到法律援助机构《终止法律援助决定书》后,应当与受援人解除委托代理协议,并函告相关司法机关。

4.6 律师根据法律援助机构决定终止该项法律援助的,应当向受援人说明理

由并制作笔录作为归档材料。同时律师应写出办案小结,说明原因,并附上相关

手续,整理案卷归档。

4.7 提前终止法律援助案件代理的,律师应当尽量不使受援人的合法利益受到影响,并提前向受援人发出书面通知,使其有充分时间再委聘其他法律服务人员、收回各类材料的原件等。

5.律师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的基本要求

5.1 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应当接受案件指派法律援助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遵守其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规则。

5.2 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应与案件指派法律援助机构保持联系,如实填写法律援助机构要求的相关文书。律师应当于刑事案件指派后3日内、民事、行政案件指派后10日内,向法律援助机构指派人员递交《法律援助办案计划》。对于时间较紧的案件,律师可口头报送《法律援助办案计划》,由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记录在案。因客观原因需要变更《法律援助办案计划》的,应当及时告知法律援助机构。

《刑事法律援助办案计划》内容包括法援编号、案件承办单位、案件承办人员、预计阅卷日期、预计会见日期、法院开庭日期、预计结案日期。

《民事(行政)法律援助办案计划》内容包括法援编号、案件承办单位、案件承办人员、预计会见受援人日期、预计完成调查取证日期、预计递交起诉状(答辩状)日期、预计开庭日期(凭办案经验、法院排案规律进行预测)、预计结案时间。

5.3 法律援助案件必须由律师亲自办理,未经法律援助机构同意,严禁以承办人名义接受案件后交由其他律师办理。

5.4 律师接受指派后,应及时与案件承办机关取得联系,向其提交《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律师事务所函》、《授权委托书》,并出示律师执业证。

5.5 律师应当在法律援助案件结案后30天内,向法律援助机构递交结案材料。

结案材料包括:《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申请表》、《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办案卷宗。

5.6 案件办理过程中,受援人撤诉或另行委托辩护人致使案件终止的,应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递交详细的书面情况说明。

5.7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

5.7.1 律师接受指派后,应及时向案件承办机关了解受援人的羁押情况,在最快的时间内会见受援人。律师会见受援人时,应当征询其是否同意本律师为其辩护。受援人表示同意的,应在《会见笔录》上签字确认;受援人不同意的,则应记录在案并在《会见笔录》签字确认,律师应当及时将该情况反馈给法律援助机构。

5.7.2 律师会见受援人,事先应准备会见提纲,会见时,应认真听取受援人的陈述和辩解,发现、核实、澄清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中的矛盾和疑点。律师会见受援人应制作会见笔录,并交受援人阅读(不认字者向其宣读)。如果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应当允许受援人补充或者改正。在受援人确认无误后要求其在笔录上签名。

5.7.3

律师在案件侦查阶段的工作

5.7.3.1 律师接受指派后,应及时与侦查机关取得联系,向其提交《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律师事务所函》,并出示律师执业证。

5.7.3.2 侦查阶段,律师可以为受援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受援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辩护意见。

5.7.3.3 律师应当会见在押的受援人。会见时,应向关看守所提交《律师执业证》、《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律师事务所会见介绍信》。

5.7.3.4 律师会见受援人时可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告知以下法律规定以及享有的权利:

(1)有关强制措施的条件、期限、适用程序的法律规定;

(2)有关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及审判人员回避的法律规定;

(3)对侦查人员的提问有如实回答的义务及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4)有要求自行书写供述的权利,对侦查人员制作的讯问笔录有核对、补充、改正、附加说明的权利以及在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盖章的义务;

(5)享有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向他告知的权利及可以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

(6)享有的辩护权;

(7)享有的申诉权和控告权;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受援人所涉嫌的罪名的有关规定;

(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自首、立功及其他相关规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刑事案件侦查管辖的法律规定;

(11)其他有关法律问题。

5.7.3.5 律师根据向侦查机关了解的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向犯罪嫌疑人了解的案件情况,向侦查机关提出辩护意见。

5.7.4 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的工作

5.7.4.1 审查起诉阶段律师会见受援人的具体程序参照本指引在侦查阶段的会见规定。

5.7.4.2 律师持《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律师事务所函》及《律师执业证》有权到人民检察院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审讯笔录、证人证言和技术性鉴定材料。诉讼文书包括立案决定书、拘留证、批准逮捕决定书、逮捕决定书、逮捕证、搜查证、起诉意见书及其它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包括法医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物证技术鉴定等鉴定性文书。摘抄、复制时应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律师摘抄、复制的材料应当保密,并妥善保管。

5.7.4.3 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调查、收集与案件有关的材料。调查、收集时应持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出示律师执业证,一般应由二人进行。

5.7.4.4 经本人同意,律师可以向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收集与案件有关的材料,但事先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公诉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取得同意。

5.7.4.5 律师可以向证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收集与案件有关的材料,但应事先征得本人同意,并在调查笔录上记明。

5.7.4.6 律师认为必要时,可以申请公诉机关收集、调取证据。

5.7.4.7 律师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公诉机关提出关于本案的辩护意见。

5.7.5 律师在诉讼阶段的工作

5.7.5.1 律师有权到审判机关查阅、摘抄、复制全部案件材料。

5.7.5.2 律师查阅案件材料应当着重了解以下事项:

(1)受援人的基本情况;

(2)受援人被指控犯罪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后果及其他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法定、酌定情节等;

(3)受援人无罪、罪轻的事实和材料;

(4)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的基本情况;

(5)被害人的基本情况;

(6)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的各种法律手续和诉讼文书是否合法、齐备;

(7)技术性鉴定材料的来源、鉴定人是否具有鉴定资格、鉴定结论及其理由等;

(8)同案被告人的有关情况;

(9)有关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证据之间及证据本身的矛盾和疑点;

(10)相关证据能否证明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及情况,有无矛盾与疑点;

(11)其它与案件有关的材料。

5.7.5.3 律师会见在押受援人,应当携带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律师事务所会见专用介绍信》和《律师执业证》。

5.7.5.4 律师会见受援人,事先应准备会见提纲。会见时,应认真听取被告人的陈述和辩解,发现、核实、澄清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中的矛盾和疑点,重点了解以下情况:

(1)受援人的身份及其收到起诉书的时间;

(2)受援人是否承认起诉书所指控的罪名;

(3)指控的事实、情节、动机、目的是否清楚、准确;

(4)起诉书指控的从重情节是否存在;

(5)受援人关于无罪辩解的理由;

(6)有无从轻、减轻、免予处罚的事实、情节和线索;

(7)是否有立功表现;

(8)是否存在超期羁押及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伤害等情况。

5.7.5.5 律师会见受援人被告人时,应向受援人介绍法庭审理程序,告知受援人在庭审中的诉讼权利、义务及应注意的事项。

5.7.5.6 律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调查、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律师根据案件需要也可以申请审判机关收集、调取证据。

5.7.5.7 开庭前,律师应将收集的证据材料进行复制,举证时将原件提交法庭。

5.7.5.8 法庭调查阶段,律师可以请求法庭向公诉机关调取其收集的能够证明受援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

5.7.5.9 法庭辩论阶段,律师应认真听取公诉人发表的控诉意见,记录要点,并做好下一轮辩论的准备。

5.7.5.10 律师发表辩护意见应针对公诉人的指控,从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准确无误、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关于案件定罪量刑的意见和理由,提出受援人无罪、罪轻的辩护意见,以及对受援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等方面的辩护意见。

5.7.5.11 律师接到开庭通知书后应按时出庭,因下列情形之一不能出庭的,应及时与审判人员联系,申请延期开庭:

(1)律师收到两个以上开庭的通知,只能按时参加其中之一的;

(2)庭审前律师发现重大证据线索,需进一步调查取证或申请新的证人出庭作证的;

(3)由于客观原因律师无法按时出庭的。

5.7.5.12 律师申请延期开庭,未获批准,又确实不能出庭的,应与法律援助机构联系,妥善解决。

5.7.6 律师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若经调查阅卷及律师所在执业机构三名资深律师出席的案件讨论会讨论后认为受援人不构成犯罪,准备为其作无罪辩护的,应当及时报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备案。

5.7.7 对重大、复杂、疑难、涉及社会稳定或有社会影响的法律援助案件,律师应及时报告律师所在执业机构的领导,并经所在执业机构案件讨论会集体讨论之后,确定案件办理方案并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报告,确保办案的质量和社会效果。

5.7.8 对死刑法律援助案件,律师所在执业机构应召开至少有三名资深律师出席的案件讨论会,针对案件基本情况、证据运用及辩护思路进行讨论并做书面记录。辩护词应围绕案件讨论会上形成的辩护关键点进行展开,要求观点明确、内容详细、具有个案针对性。

5.8 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

5.8.1 律师应当自接受指派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民事法律援助办案计划》通过邮寄、传真等方式呈报法律援助机构。在案件承办过程中,如遇情况变化不能按计划实施的,应当及时报告法律援助机构。

5.8.2 律师应当自接受指派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与受援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但因受援人的原因无法按时签订的除外。案件办理过程中,法律援助机构承担的法律援助办案人员的差旅费、文印费、交通通讯费、调查取证费、翻译费等必要开支,可以由受援人列入诉讼或者仲裁请求。

5.8.3 在与受援人第一次会面时,律师应详细了解案件当前由司法程序处理情况、争议焦点、受援人的诉求、证据的收集情况,告知受援人可以向审判机关申请司法救助并提供协助,为受援人提供初步的法律咨询。律师会见受援人,应当制作谈话笔录。

5.8.4 律师应当与受援人充分沟通,及时向受援人通报案件办理情况,答复受援人询问。通报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形通过面谈、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进行。并制作通报情况记录,必要时可采用录音等方式记录工作内容。

5.8.5 律师承办案件,应当根据需要依法在权限内进行调查取证。法律、法规规定只有律师有权限调查的证据及受援人因健康及其他原因不便收集、调取的证据,律师应当予以取证。与案件无关的证据,律师应做好受援人的法律解释工作,受援人仍坚持要求取证的,律师应向法律援助机构及时报告情况。

5.8.6 律师代理受援人以和解或者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的,应当事先征得受援人同意,并制作谈话笔录由受援人签字确认。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先通过短信、邮件等形式由受援人确认和解或者调解方案,事后制作谈话笔录由受援人签字确认。

5.8.7 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主要证据认定、适用法律等方面有重大疑义的;与受援人多次沟通不畅或受援人对律师有意见的;涉及群体性事件(10人以及10人以上的群体纠纷)的;有重大社会影响(政治敏感性强或社会关注度高)的;其他复杂、疑难情形。

5.8.8 因时间冲突或健康原因需由其他律师代为出庭参加庭审的,应征得受援人同意,并报告法律援助机构。

5.9 劳动仲裁

5.9.1 劳动仲裁法律援助案件的范围:

1.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纠纷;

2.劳动用工纠纷;

3.因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引起的纠纷;

4.因工伤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5.9.2 劳动仲裁法律援助案件需要收集的证据:

1.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纠纷案件:(1)劳动合同或退工单;

(2)用工单位工商登记信息(由工商管理部门出具);

(3)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2.劳动用工纠纷案件:

(1)申请人劳动过程中,受到损害的证明材料;

(2)雇佣者基本信息;

(3)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3.劳动合同纠纷案件:

(1)劳动合同或退工单等;

(2)用工单位工商登记信息(由工商管理部门出具);

(3)受援人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过程中,受到损害的证明材料;

(4)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4.工伤纠纷案件:

(1)工伤认定书(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出具);

(2)鉴定结论书(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出具)或再次鉴定结论书(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出具);

(3)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5.10 法律援助调解

5.10.1 法律援助调解,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服务人员,以调解形式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5.10.2 法律援助调解的适用范围:

1.凡涉及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当事人之间今后需继续相处并且有调解可能的均应列为调解案件,即应采用先调解后诉讼的程序办案。此类案件一般包括: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和涉及有关社会保障、优抚规定的纠纷。对群体纠纷等特殊案件也应积极采取先调解后诉讼的办案程序。

2.不适宜法律援助调解的案件:

(1)仲裁、诉讼时效即将届满的案件。律师在接案后,应首先注意审查该案的仲裁或诉讼时效,对于相关时效快到期的案件,不适宜采用非诉讼调解方式办理,以免使受援人因超过仲裁、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

(2)确无调解可能的案件。对于已经过有关组织及部门多次调解均无成效或者当事人根本不愿接受调解的法律援助案件,律师应放弃采用非诉讼调解方式办案。

(3)易引发后续争议的案件。对于一些执行难度大、法律法规适用不明确等易引发后续争议的案件,应采取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以更好地维护受援人的长远利益。

(4)可能涉及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及第三人利益的案件。

(5)其他不适宜进行调解的法律援助案件。

5.10.3 法律援助调解应遵循的原则:

1.自愿原则。开展法律援助调解工作必须以征得受援人的同意为前提,不得为了节省办案时间和办案开支,强行逼迫受援人接受调解。

2.合法原则。即法律援助人员必须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前提下开展调解工作,调解内容不得违背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秩序。

3.保护受援人合法权益原则。法律援助调解必须在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受援人在调解时对其合法权益所作的让步和放弃,必须是其真实的意思表示。如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不履行协议时,应保护受援人的诉讼权利,及时帮助受援人提起诉讼。

5.10.4 法律援助调解的程序和方法

1.由法律援助机构在受理申请时,对案情进行分析,对适用调解的案件,向律师提出先调解后诉讼的要求。

2.应告知受援人进行调解的相关法律关系及后果,并通过谈话笔录、征询意见书等方式书面征得受援人的同意。3.应根据不同的调解形式,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通过下列途径开展调解工作:

(1)律师在与非受援方联系并取得其书面同意调解的情况下,征求双方意见,确定调解的时间、地点和相关事项。在进行调解时,应向双方介绍相关法规、征询双方对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见,在不违反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2)律师接受受援人的委托,依据相关法规,向非受援人就解决双方的矛盾纠纷进行交涉,并对当事人双方的意见进行沟通协商,在确保受援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3)律师接受受援人的委托,作为受援人的代理人,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陈述受援人的主张和要求,在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指导受援人签订相关的调解协议书。

(4)在调解成功的基础上,律师应及时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制作规范的相关协议书。

(5)律师在制作协议书时应把握调解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准确性、规范性。

对于具有执行物或钱财内容的调解协议书或者和解协议书,律师应当建议法律援助案件的受援人采取公证方式,赋予协议书条款的强制执行效力。

6.结案手续

6.1 律师自法律援助案件办结后15日内,应当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案卷材料及法律援助机构要求的表格,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自觉予以改正。

6.2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案卷,律师应按照不同委托阶段归档。

6.2.1 侦察阶段应具备如下材料:

(1)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指派函);

(2)受援人权利义务告知书(需受援人签字);

(3)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计划;

(4)授权委托书或者指定辩护人通知书;

(5)会见笔录、律师事务所会见在押受援人专用介绍信存根联;

(6)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

(7)律师法律意见书(或调解协议书);

(8)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需要加盖律师所在执业机构公章);

(9)当事人回访表(需受援人签字)。

6.2.2 审查起诉阶段应具备如下材料:

(1)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指派函);

(2)受援人权利义务告知书(需受援人签字);

(3)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计划;

(4)授权委托书或者指定辩护人通知书;

(5)起诉意见书(附带民事赔偿起诉书);

(6)会见笔录、律师事务所会见在押受援人专用介绍信存根联;

(7)阅卷材料;

(8)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及文书;

(9)案件讨论记录表;

(10)辩护意见;

(11)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需要加盖律师所在执业机构公章);

(12)当事人回访表(需受援人签字)。

6.2.3 一审阶段应具备如下材料:

(1)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指派函);

(2)受援人权利义务告知书(需受援人签字);

(3)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计划;

(4)授权委托书或者指定辩护人通知书;

(5)起诉书(附带民事赔偿起诉书);

(6)会见笔录、律师事务所会见在押受援人专用介绍信存根联;

(7)阅卷材料;

(8)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以及文书;

(9)案件讨论记录表;

(10)出庭通知书;

(11)庭审记录;

(12)辩护词;

(13)判决书或裁定书;

(14)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需要加盖律师所在执业机构公章);

(15)当事人回访表(需受援人签字)。

6.2.4 二审阶段应具备如下材料:

(1)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指派函);

(2)受援人权利义务告知书(需受援人签字);

(3)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计划;

(4)授权委托书或者指定辩护人通知书;

(5)一审判决书或裁定书;

(6)上诉书;

(7)会见笔录、律师事务所会见在押受援人专用介绍信存根联;

(8)阅卷笔录;

(9)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以及文书;

(10)案件讨论记录表;

(11)出庭通知书;

(12)庭审记录;

(13)辩护词

(14)判决书或裁定书;

(15)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需要加盖律师所在执业机构公章);

(16)当事人回访表(需受援人签字)。

6.2.5 重审或再审案件除按一审审判阶段或二审审判阶段结案所需提交的材料外,还应增加重审或再审裁定书。

6.2.6 刑事自诉、担任被害人代理人案件应具备如下材料:

(1)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指派函);

(2)受援人权利义务告知书(需受援人签字);

(3)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计划;

(4)授权委托书或者指定辩护人通知书;

(5)起诉书或上诉状;

(6)与受援人会见记录;(7)阅卷笔录;

(8)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材料;

(9)出庭通知书;

(10)庭审记录;

(11)代理词;

(12)判决书或裁定书、调解书;

(13)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需要加盖律师所在执业机构公章);

(14)当事人回访表(需受援人签字)。

6.2.7 律师在向法律援助机构递交刑事案件案卷的同时,还应当单独递交下列表格:

(1)《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该表中“案情及承办情况报告”一栏填写的内容应包括律师办案工作简述、案件办理结果及自我评价;

(2)《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计划》;

(3)《受援人权利义务告知书》(需受援人签字);

(4)《起诉意见书/起诉书/上诉书/附带民事起诉书》;

(5)《会见笔录》;

(6)《出庭通知书》;

(7)《庭审记录》;

(8)《律师意见书/辩护词》;

(9)《判决书/裁定书》;

(10)《当事人回访表》(需受援人签字);

(11)《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申请表》。

6.3 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案卷,律师应按不同阶段归档。

6.3.1 一审阶段应具备如下材料:

(1)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指派函);

(2)授权委托书;

(3)《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计划》;

(4)民事起诉书或答辩状;

(5)与受援人会见记录;

(6)阅卷笔录;

(7)原、被告向法庭递交的证据;

(8)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材料;

(7)出庭通知书;

(8)庭审记录;

(9)代理词;

(10)判决书或裁定书、调解书;

(11)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需要加盖律师所在执业机构公章);

(12)当事人回访表(需受援人签字)。

6.3.2 二审阶段应具备如下材料:

(1)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指派函);

(2)授权委托书;

(3)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计划;(4)上诉书或答辩状;

(5)与受援人会见记录;

(6)原、被告递交的新证据;

(7)阅卷笔录或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材料;

(8)出庭通知书;

(9)庭审记录;

(10)代理词;

(11)判决书或裁定书、调解书(或办案小结);

(12)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需要加盖律师所在执业机构公章);

(13)当事人回访表(需受援人签字)。

6.3.3 重审或再审案件除按不同阶段准备案卷归档材料外,还应增加重审或再审裁定书。

6.3.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按本条不同阶段准备案卷归档材料。

6.3.5 执行阶段法律援助案件案卷,律师归档应具备如下材料:

(1)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指派函);

(2)授权委托书;

(3)判决书;

(4)执行申请书;

(5)与受援人会见记录;

(6)与案件执行有关的调查材料;

(7)意见书以及与法官沟通的往来文书;

(8)执行终止书;

(9)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需要加盖律师所在执业机构公章);

(10)当事人回访表(需受援人签字)。

6.3.6 律师在向法律援助机构递交民事案件案卷的同时,还应当单独递交下列表格:

(1)《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该表中“案情及承办情况报告”一栏填写的内容应包括律师办案工作简述、案件办理结果及自我评价。

(2)《授权委托书》;

(3)《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计划》;

(4)《与受援人会见记录》;

(5)《民事起诉书》;

(6)《代理词》;

(7)《民事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

(8)《办案小结》(如无民事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

(9)《当事人回访表》(需受援人签字);

(10)《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申请表》。

6.4 仲裁案件案卷归档材料,与民事案件一审阶段相同。

6.5 非诉讼法律援助事务案件案卷,应具备如下材料:

(1)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指派函);

(2)授权委托书;

(3)与受援人会见记录;

(4)证据材料;

(5)调解协议或调查结论;

(6)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

律师在向法律援助机构递交非诉讼案件案卷的同时,还应当单独递交《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申请表》。

6.6 代拟法律文书、出具法律意见书案卷,应具备如下材料:

(1)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指派函);

(2)授权委托书;

(3)与受援人会见记录;

(4)证据材料;

(5)调解协议或调查结论;

(6)办案小结;

(7)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需要加盖律师事务所公章);

(8)当事人回访表(需受援人签字)。

律师在向法律援助机构递交非诉讼案件案卷的同时,还应当单独递交《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办案小结》、《当事人回访表》、《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申请表》。

第二篇:《上海市律师协会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业务指引》

《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业务指引(2006)》

(上海律协业务研究与职业培训委员会2006年12月28日会议通过)

1总则

为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上海市法律援助若干规定》的规定以及司法部相关规定,制定本业务指引。

1.1 律师应积极支持并参加法律援助工作,接受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或其执业所在所所属区、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办理援助案件,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拖延或中止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1.2 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或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各类法律法规以及律师协会制定的行业规定,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自觉维护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

1.3 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公正实施,保守国家秘密,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不得损害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泄露受援人的隐私。

1.4 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或提供法律援助咨询的过程中,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财物,或利用从事法律援助的机会谋取各类直接或间接利益。律师开展法律援助案件的范围

2.1 律师在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者安排指导下,应当依法开展以下法律援助服务:

(一)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受援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二)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聘请,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 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三)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四)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

(五)接受非诉讼法律事务受援人的委托,提供专项法律援助服务;

(六)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

(七)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可从事的其他业务。

2.2律师可在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管理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代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法律援助案件委托关系的建立

3.1 律师接受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后,应在三日内与受援人取得联系,并就委托事项范围、内容、权限等事项协商一致后,与受援人或其法定监护人、法定代理人签署委托代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委托代理协议应一式二份,一份交由受援人或其法定监护人、法定代理人保存,一份归档保存。

3.2 律师接受指派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主动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报告,以决定是否继续由其办理该项法律援助:

(一)与受援人利益冲突方是近亲属或其他利害关系人;

(二)与受援人利益冲突方已委聘的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是近亲属或其他利害关系人;

(三)其他与受援人利益有冲突的情况。

3.3 律师接受受援人委托后,无正当理由,不得转委托他人办理。确有特殊情况无法承办的,必须报案件指派法律援助机构的批准后,由法律援助机构另行指派,同时移交相关案件材料。

3.4接受指定辩护的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应在开庭前会见被告人,询问被告人是否同意法院指定辩护人为其辩护,被告人不同意的,律师应当记录在案,并通知人民法院和法律援助机构;被告人同意的,律师应及时办理有关辩护手续,履行辩护职责,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供指定辩护服务。

3.5 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应向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提交由法律援助机构统一印制的公函。委托关系的终止

4.1 援助律师无正当理由不得擅自终止法律援助事项。4.2 在人民法院审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中,以人民法院制作的判决书或调解书,作为结案依据。律师在办理其他的法律援助案件中,履行指派通知所规定的义务后,报案件指派法律援助机构的批准后方可结案。

4.3 律师在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发现受援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案件指派法律援助机构报告:

(一)受援人的经济收入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

(二)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被撤销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终止法律援助的;

(五)办案律师认为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的其他情况。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核实后,决定终止该项法律援助的,律师应马上终止该案的法律援助工作。

4.4 律师在办理委托事项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应当及时向案件指派法律援助机构报告。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核实后,决定终止该项法律援助的,律师应即终止其法律援助工作

(一)受援人要求终止;

(二)律师被取消或者中止执业资格;

(三)发现不可克服的利益冲突的;

(四)律师的健康状况不适合继续代理;

(五)继续代理将违反法律或者执业规范;

(六)受援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从事犯罪活动的;

(七)受援人坚持追求律师认为无法实现的或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的;

(八)受援人在相当程度上没有履行委托合同义务,并且已经合理催告的;

(九)在事先无法预见的前提下,律师向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将会给律师造成难以承受的、不合理的损失的;

(十)受援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不具有客观真实性、关联性与合法性,或经司法机关审查认为存在伪证嫌疑的;

(十一)有其他合法的理由的。

4.5 办案律师提前终止法律援助案件代理的,应当尽量不使受援人的合法利益受到影响,并提前向受援人发出通知。

4.6 律师根据法律援助机构决定终止该项法律援助的,应当向受援人说明理由并制作笔录作为归档材料。同时律师应写出办案总结,说明原因,并附上相关手续,整理案卷归档。

4.7 在解除委托关系前,律师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保护受援人的利益,及时通知受援人,使其有充分时间再委聘其他法律服务人员、收回各类材料的原件等。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的通常要求

5.1 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应当接受案件指派法律援助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遵守其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规则

5.2 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应与案件指派法律援助中心保持联系,如实填写法律援助中心的相关文书,及时反馈法律援助案件的进展情况。

5.3 律师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经调查阅卷,集体讨论后认为受援人不构成犯罪,准备为其作无罪辩护的,应当及时报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中心备案。

5.4 对重大、复杂、疑难、涉及社会稳定或有社会影响的法律援 助案件,办案律师应及时报执业所主任或党支部书记,并经事务所合伙人集体讨论之后,确定案件办理方案并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中心报告,确保办案的质量和社会效果。

5.5 律师办理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应注重通过法律服务合理引导,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责,最大程度地节约法律援助资源,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5.6 律师在办理非诉讼法律援助事项时不得借机向受援人为自己、其他律师、本所或外所承接法律业务。结案手续

6.1 律师自法律援助案件办结后15日内,应当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中心提交下列承办案件的材料,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自觉予以改正

6.2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承办卷,律师应按照不同委托阶段归档。1:侦察阶段应具备如下材料:(1)指派通知书;(2)授权委托书;

(3)对被拘留人家属或者单位通知书;(4)会见笔录;

(5)法律意见书或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6)结案报告表。

2:审查起诉阶段应具备如下材料:(1)指派通知书;(2)授权委托书;(3)逮捕通知书;(4)会见笔录;(5)阅卷材料;

(6)法律意见书或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7)结案报告表。

3:一审判阶段应具备如下材料:(1)指派通知书;

(2)授权委托书或者指定辩护人通知书;(3)起诉书(4)会见笔录;(5)阅卷材料;(6)出庭通知书;(7)辩护词

(8)判决书或裁定书;

(9)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10)结案报告表。

4:二审判阶段应具备如下材料:(1)指派通知书;

(2)授权委托书或者指定辩护人通知书;(3)一审判决书或裁定书;(4)上诉书;(5)会见笔录;(6)阅卷笔录;(7)辩护词

(8)判决书或裁定书;

(9)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10)结案报告表。

5:重审或再审案件除按一审审判阶段或二审阶段的结案提交材料外,还应增加重审或再审裁定书。

6:刑事自诉、担任被害人代理人案件应具备如下材料:(1)指派通知书;(2)授权委托书;(3)立案或出庭通知书;(4)起诉书或上诉状;(5)代理词;(6)判决书或裁定书、调解书;(7)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材料;(8)结案报告表。

6.3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承办卷,律师应按不同阶段归档。1:一审阶段应具备如下材料:(1)指派通知书;(2)授权委托书;(3)起诉书或答辩状;

(4)阅卷笔录或相关的证据材料;(5)出庭通知书;(6)代理词;

(7)判决书或裁定书、调解书;(8)结案报告表。

2:二审阶段应具备如下材料:(1)指派通知书;(2)授权委托书;(3)上诉书或答辩状;

(4)阅卷笔录或相关的证据材料;(5)出庭通知书;(6)代理词;

(7)判决书或裁定书、调解书;(8)结案报告表。

3:重审或再审案件除按不同阶段结案提交材料外,还应增加重审或再审裁定书。

4:仲裁案件按上述一审阶段结案提交材料。

5: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按本条不同阶段提交材料。6.4执行法律援助案件承办卷,律师归档应具备如下材料:(1)指派通知书;(2)授权委托书;(3)判决书;(4)执行申请书;(5)执行终止书;

(6)与案件有关的调查材料、意见书;(7)结案报告表。

6.5非诉讼法律援助事务承办卷应具备如下材料:(1)指派通知书;(2)授权委托书;(3)证据材料;

(4)调解协议或调查结论;(5)结案报告表。

6.6代拟法律文书、出具法律意见书承办卷,应具备如下材料:(1)指派通知书;(2)授权委托书;(3)证据、材料;

(4)法律文书或法律意见书(5)结案报告表。

7、附则

本指引由上海律协起草,其目的系向律师提供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方面的借鉴、经验,并非强制性或规范性规定,仅供律师在实际业务中参考。

第三篇:律师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操作指引(范文)

(2008年12月27日市律协业务研究与职业培训委员会讨论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律师办理行政诉讼业务及行政非诉执行业务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及其他相关的规定,上海市律师协会特下发本操作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是上海市律师协会制订,其目的系为向律师提供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方面的借鉴、经验,并非强制性或规范性规定,供律师在实际业务中参考。

第三条 律师代理行政复议案件,应当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勤勉尽责,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受行政机关、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涉,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正确实施。

第四条 律师代理行政复议案件,依据当事人的委托,在被委托的权限内依法履行代理职责,不得损害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律师代理行政复议案件,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按有关规定须向主管司法行政机关通报案情及已失密或已解密时除外。律师将代理的案件在撰写专业文章中引用时,需要公开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内容的,须事先征得当事人的书面同意。

第二章 接受委托

第六条 律师可以接受委托,担任行政复议案件的代理人。

第七条 律师承办行政案件,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明确委托代理事项。律师不得私自接受委托。

第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指派执业律师承办案件,不得指派无执业资格的人员承办,也不得指派实习律师单独承办案件。

第九条 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承办律师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代理。但承办律师发现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隐瞒事实,或者委托人提出不合理要求,致使律师无法正常履行代理职责的除外。

第十条 承办律师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委托人同意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委托手续。

第十一条 未经委托人书面同意,律师事务所不得将案件转委托给他所。第十二条 律师应当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行使代理权。

第三章 受案范围

第十三条 律师应依法审查确定申请的事项是否属于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第十四条 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五条 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第十六条 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第十七条 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八条 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第四章 行政复议申请中的律师代理

第十九条 律师应当依法审查确定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委托人认为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其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第二十条 律师应当依法审查确定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

(二)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三)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

(四)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五)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的代理律师应依法协助申请人审查确定行政复议机关。

(一)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二)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三)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四)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五)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第二十二条 委托人对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代理律师可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二)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三)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四)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五)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受托律师应告知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自接到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七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第五章 行政复议受理中的律师代理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的律师应代理申请人撰写、提交行政复议申请书,协助申请人调取、收集、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的律师代理提交行政复议申请书的,代理律师在收到行政复议机关的书面告知后应及时将审查结果及时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申请人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可委托律师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六条 对申请人依法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申请人的代理律师依法可请求行政复议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责令该行政复议机关受理;或请求上级行政机关直接受理。

第二十七条 律师应告知委托人,在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第六章 行政复议中的律师代理

第二十八条 被申请人的代理律师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 l0日内,协助被申请人向复议机关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第二十九条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律师可以根据案件需要要求复议机关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第三十条 申请人的代理律师有权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按本指引第五条办理。

第三十一条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及代理律师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第三十二条 律师应当注意,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第三十三条 律师应提醒申请人,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可以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终止。

第三十四条 被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其代理律师应提请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

第三十五条 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申请人的代理律师应提请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责令其具体行政行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决定。

第三十六条 申请人的代理律师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提请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一)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依据错误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五)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三十七条 被申请人的代理人或者被申请人如不按照第二十九条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则将被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第三十八条 申请人的代理律师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对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第三十九条 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所代理案件的行政复议决定依法是否属于最终裁决。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第四十条 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所代理案件是否属于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第四十一条 对于委托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律师可以代理委托人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依法向国务院申请裁决,但作为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除外。

第七章 执行程序中的律师代理

第四十二条 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或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的,被申请人的代理律师可以代理被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四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聘请律师代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律师应当审查是否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

(二)具体行政行为已经生效并具有可执行内容;

(三)申请人是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四)被申请人是该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人;

(五)被申请人在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期限内或者行政机关另行指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六)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律师代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非诉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向申请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执行对象为不动产的,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第四十四条 律师代理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非诉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提交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行政法律文书、证明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材料和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及其他人民法院认为必须提交的材料。

第四十五条 行政机关或者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代理律师可以根据委托人的要求代其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律师应当告知行政机关或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应当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律师可以代理行政许可、行政听证、行政裁决等其他行政法律业务。在代理中应当遵循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

第四十七条 律师代理行政侵权赔偿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和代理参加听证程序活动的,应分别按照《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等相关规定,并可以参照本操作指引的相关内容办理。

第四十八条 本操作指引由上海市律师协会行政法律研究委员会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拟定,仅供律师在实际业务中参考与借鉴,并非强制性规定。

第四篇:律师办理离婚案件业务操作指引讨论

(文件为他人起草,颜色体是我注释的,仅为讨论稿,也欢迎提出意见,其他诉讼程序所需

资料、范本等都可交流)

律师办理离婚案件业务操作指引讨论稿

一、律师提供法律咨询

1、接待: 注重三点:

1.1若咨询收费,律师应在客户来访前告之收费依据和标准

1.2律师在接待咨询开始前,应先就咨询收费问题再与客户确认。(不是势力而是保护自己权利)

1.3真诚、亲切。

2、倾听当事人陈述,应引导当事人围绕以下几点陈述:

2.1当事人双方相识及恋爱的过程以及婚姻关系缔结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判断是合法婚姻还是同居,自由恋爱还是介绍的,结婚几年了等

2.2当事人双方婚后感情变化过程以及具体事例,目前双方婚姻生活状况、是否分居等。

产生感情破裂的原因是什么。

2.3当事人生育子女的时间、子女的抚育过程等。

2.4共同财产及债务。房子、车、股票、基金债权债务等,注意那些是婚前个人财产。

2.5离婚问题有无协商意见。是否协商过,双方对协商的态度 当事人的主要目的,要不要孩子,财产等。

二、案件受理、收费:

收费标准及办理过程中的费用、发票等 律师代理离婚案件应办理委托手续:

1、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署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2、由当事人签署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

3、律师事务所同时出具公函,呈送受理案件的法院。

使用情况(可以向委托人出具案件办理花费表),在结案之前向委托人结清。

三、案件准备阶段:

1、了解和熟悉案情。

2、收集原、被告主体身份材料。2.1身份证复印件;

2.2户口本复印件;如果家庭暴力不能取得原件可以去相关部门申请复印 2.3结婚证复印件;

2.4子女的出生证或户口本复印件。如果没有可以向相关部门去去取证,民政局、公安局等

3、收集相关证据。各种产权证明,证人证言,发票收据等。3.1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

离婚案件中,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相对其他方面证据而言是比较难收集的,尤其是涉及婚外情、第三者等一方存在过错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2条规定的情形。如果不具备以上几种情形,第一次起诉法院判离的希望就不大。离婚案件中,有关重婚、同居、婚外情等情感过错的证据最难收集。一般存在这种情形的当事人都比较隐蔽,轻易不会暴露自己,许多受害方当事人无奈地放弃了取证。

偷录录音要注意场合、时间、录音的连续性并准备录音文本;

家庭暴力最好110报警,去医院的就诊证明,或者现场血迹照片等资料以便取证;如果施行的是软暴力等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留下单据,记录。

3.2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据

3.21当事人双方婚前财产拥有情况。列详细清单。3.22双方有无财产约定。婚前财产公证。

3.23房产情况。律师调查取证,去房产部门调查该房屋的产权档案,相关资料由房产部门盖章确认。需要什么材料,如果已经立案要拿立案通知书等。注意房子是否还在还贷,是什么性质,商品房还是公房等。

3.24存款情况。如果当事人知道存款在哪个银行,但不知道帐号及数额,可以申请法院去调查。

3.25股票情况。查询一方当事人在婚姻存续期间购买股票、基金方面的证据,也需要申请法院调取。

3.26家具电器情况。律师可以不必细问家具电器情况,只需了解家具电器 2 的大约市值,除非有特别贵重的相关财物。

3.27贵重金属、物品情况。律师可以了解双方持有贵重金属、基金、贵重古玩字画及其它有较大价值的动产财物的情况。

3.28车辆拥有情况。律师调查取证,去车管所。车牌照,提前打电话询问查询需要什么手续。

3.29公司、企业股权拥有情况。法院确认股权比例一般以工商登记为准。所以,事先必须进行工商查询,将查询结果打印并加盖工商局印章。

3.30其它共同财产拥有情况。比如保险权益。

4、分析案情,制订代理策略。

四、案件诉前调解阶段:

律师代理离婚案件,应在办案过程中贯穿调解原则。应建议委托人在诉前进行调解。律师代理离婚案件进行诉前调解,应与委托人制订调解方案和调解进度计划。

五、立案

1、立案的材料 离婚起诉材料包括: 1.1离婚起诉状一式两份; 1.2证据清单:

1.21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及复印件; 1.22夫妻共同财产;列清单 1.23一方个人财产;说明

1.24子女基本情况;根据年龄2岁以下,10岁以上未成年应征求孩子意见。1.25夫妻共同债权、共同债务;证明,合同书,债务人债务人债权人等证人及材料。

2、立案后相关工作注意事项:

2.1律师立案后,应将代缴的诉讼费单据原件交委托人保管,同时留好复印件。若原件需要代为保管,应保存好原件。注意原件不能自己保管。

2.2律师立案后,留好联系方式,方便与法官沟通。

2.3律师立案后,应注意应诉通知书上载明的案件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 3

等相关法律文书,以上法律文书,应向委托人转交,留复印件存档。

六、开庭

1、开庭前的准备

1.1律师在收到开庭通知后,应立即通知当事人。

1.2在开庭前一天,与当事人确认携带身份证明和证据原件。确认材料齐全 1.3开庭之前,应与委托人讲述开庭的程序、委托人应注意的问题、法院、对方当事人可能的发问。

1.4应制订好共同财产清单、婚前个人财产清单等表格。

1.5再次检查卷宗材料是否完整、有否遗漏,各种文件是否复印齐备。1.6证据是否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人是否已妥善安排。1.7律师注意携带执业证。

1.8若有委托人亲友旁听,应提示携带身份证明,并提前告之旁听规则,并提醒委托人及其亲友庭审时保持理智,避免由于双方亲友参加庭审酿成纠纷。

2、一审开庭审理

2.1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2.2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2.3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2.4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2.5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2.6宣判: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服不服裁判,如不上诉只能等到6个月后起诉,应提前告知风险。

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3.律师开庭注意事项:

3.1律师举证时,应按法官指导,向法院逐项举证,并说明证据名称、证实内容。

3.2律师质证时,应从证据真实性、合法性、与本案关联性等方面质证。3.3律师进行法庭辩论,应围绕庭审争议焦点,发表辩论意见。

3.4律师在倾听对方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发表辩论意见时,应认真仔细,并做记录。

4.二审庭审

4.1律师代理第二审案件,具体业务程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尽量依照第一审办案程序进行。

4.2律师代理第二审案件,除仔细查阅委托人交付的资料外,应与二审法院联系,及时阅卷,全部复印相关证据材料及庭审笔录,以了解案情。

4.3律师代理二审案件,应注意有无新证据提交,并注意新证据提交的期限。4.4律师在二审开庭之前,应仔细审阅一审判决书“本案查明”的事实部分。若有异议,应作相应标记或另外注明。

4.5开庭结束后,律师应该在三日之内提交代理词。

4.6二审判决书如果先由律师代签后,律师应立即转交委托人,并让委托人签收法律文书转交单并保存好快递凭证。

七、庭审完后的工作

1、案件结束后,律师应及时与当事人进行资金清算,移交相关证据材料原件。

2、案件结束后,律师可视委托人的意见,以及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接受与对方当事人进行诉外协商的代理委托,并办理相关委托手续。

3、案件结束后,律师应注意保留委托人联系信息,对于法院没有判决离婚的原告委托人,律师可在判决书生效六个月后,提醒委托人可再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附:处理离婚纠纷的主要法律依据:

1、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3、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

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3.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3.3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意见》、3.4《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3.5《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4、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章如《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5、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的有关规定

6、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

地方法院会有“关于离婚案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注意查询。

第五篇:律师办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操作指引DOC

律师办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操作指引

1、受理条件

1.1不是所有的交通事故纠纷都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有的交通事故有人身损害结果及经济损失发生,有的交通事故没有人身损害结果但有经济损失发生。在决定是否受理时应当考虑以下情形:

⑴是否发生交通事故;⑵是否发生人身损害结果;⑶是否发生经济损失;⑷是否发生违法、违规行为;⑸肇事行为与受害人损害结果之间是否有直接的因果关系;⑹诉讼时效。

1.2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代理律师应当审查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受害者遭受多少损失的事实或者适用更高赔偿标准的证据。

1.3人身损害结果是指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接受医疗、伤残或死亡的结果。代理律师应当审查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受害者发生了多少损失的事实(包括医疗尚未终结,损害结果尚不能固定的。这通常是作赔偿预算时考虑的问题,可以保留诉权,待损害结果可以量化的时候再进行追加或另行起诉)。

1.4诉讼时效与其他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相同,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2、风险告知

交通事故案件涉及交通事故认定书、城镇或农村居民赔偿标准、伤残等级、误工营养护理期限等,致使开庭次数多、审理周期长;加之各种人为因素影响因而诉讼风险难以预料。因此律师在受理案件时应当通过制作谈话笔录或与当事人在《聘请律师合同》中订立相应条款,履行风险告知义务。

3、律师费收取方式

其一,按件收费。适用诉讼标的较低的常规交通事故案件。其二,按照诉讼标的收费。适用诉讼标的较高的交通事故案件。

其三,部分风险代理收费。先收一部分基本办案费用,根据案件处理结果按照一定比例提成。适用于争议焦点在于赔偿标准即按照农村或者城市居民标准赔偿的案件。

4、签订《聘请律师委托合同》

交通事故案件委托代理合同有其特殊性,一般分为全过程事务委托代理和特定事务代理合同。特定事务代理包括但不限于:⑴代为调查、取证;⑵提供《个案分析咨询报告》;⑶参与交警事故处理阶段的督促;⑷办理伤残鉴定和“三期”鉴定申请;⑸提起对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执法监督申请;⑹参加当事人协商;⑺代为进行“交通肇事罪”刑事控告;

5、当事人提供案件线索及证据范围

⑴案件线索包括但不限于事故发生时的事故经过、事故现场勘测图、当事人陈述笔录、证人证言、事故认定书、车辆检测报告、尸体检验报告、伤残鉴定书及其它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信息情况;

⑵证据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就诊资料(包括门、急诊、住院病史、病假单、医药费清单、出院小结等)、护理证明、误工及收入证明、工作证明、居住证明、交通费单据、住宿费单据、死亡证明、丧葬费单据、抚养/赡养/扶养证明、伤残用具证明、身份及亲属关系证明(公信证据除外)。

6、审查事故认定阶段是否发生违规行为

6.1、认定事实和程序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⑴未作当事人笔录的; ⑵未作现场勘测图的;

⑶未对肇事车辆性能进行检测的; ⑷未作证人笔录的;

⑸未查清当事人身份信息的;

⑹未查清肇事车辆基本信息及车辆保险情况的;

以上疏于履行法定交通事故处理的程序规定,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认定书的错误。

6.2、适用法律错误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⑴适用法律不准确;

⑵有违法行为,但是与交通事故产生没有因果关系;

以上适用法律错误的, 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认定书的错误。

7、起诉时应注意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⑴责任竞合:交通如果发生在上下班途中,受害者可以同时提起交通事故人身损害民事赔偿之诉或工伤赔偿纠纷之诉。

⑵确定适格被告:驾驶员、车主、雇主、挂靠单位、担保人等都有可能作为适格被告,其中保险公司可以作为案件第三人参与诉讼,在强制保险限额内承担责任。⑶诉讼请求不宜一步到位:交通事故人身损害涉及的经济赔偿范围中有许多项目包括伤残补助费、营养、护理期限、休息期限、医疗依赖期限及费用等需要鉴定后方可确定,代理律师应根据鉴定结果适时变更诉讼请求。⑷事实与理由:根据证据审查情况或已获取证据范围决定书写简易诉状或非简易诉状。书写简易诉状的,应当证据充分或捕获对方当事人过错证据。

⑸递交诉状时应一并提交财产保全申请、证据目录、追加第三人申请书、经济损失赔偿计算依据、相关司法鉴定申请这些步骤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代理受害方的律师而言。其中财产保全申请主要是对肇事方车辆没有保险,有可能逃避债务的情况。

8、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 8.1、受害方举证责任

受害方就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损害结果及损害结果涉及经济赔偿范围、数额等承担举证责任。代理受害方的律师首当完成因果关系、损害结果的举证,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经济赔偿数额进行举证,举证前应当注意确定合理的赔偿预算,不能发生漏项。当医疗尚未终结或情势复杂造成预算困难时,当可保留相应的诉权,避免举证不力。

8.2、肇事方举证责任

代理肇事方的律师首当确认交通事故发生且未超过诉讼时效,而后决定对受害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或者提供反证,证明受害方提供的证据不符合事实情况。

9、当事人举证期限

当事人对举证期限协商一致,并经法院认可;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10、如何质证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书,包括但不限于: ⑴鉴定书依据的检材(病史资料)是否真实、合法。⑵鉴定程序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⑶鉴定结论是否与本案客观病史(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物说明书》、《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史书写规则》、医学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相抵触。

11、如何避免或克服因匮乏道路交通知识而盲目采信交通事故认定书现象,包括但不限于:

⑴证明交通事故认定书缺乏真实、合法、准确性特征而建议法律对认定书不采信。⑵组织专家讨论并向法院有关部门交换意见。

⑶向交通执法部门或者交警总队反映情况,建议执法监督纠正。

12、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有关程序 12.1、事故认定程序 由交警部门作出,对交通事故中各方的责任进行认定,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无责任。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地点有交通信号灯,而事故时候信号灯状况无法查证或者无事故现场的,应当作出事故无法认定的认定书。12.2、伤残鉴定程序

受害方可以在医疗终结时候向交警部门提出伤残鉴定申请,由交警部门指定有资质的鉴定中心进行鉴定;或者诉讼之后向法院提出伤残鉴定申请,由法院指定有资质的鉴定中心进行鉴定;受害方也可以委托律师事务所,由律师事务所委托有资质的鉴定中心进行鉴定。12.3、双方协商程序

当事人协商解决交通事故赔偿民事责任争议,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和交通事故责任、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伤残等级、财产损失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12.4、交警部门调解程序

交警部门应交通事故争议各方当事人请求,进行交通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12.5、交通事故刑事诉讼程序

对交通事故当事人涉嫌交通肇事罪的,依法可以向公安部门提请启动刑事诉讼程序。

12.6、交通事故民事诉讼程序 交通事故纠纷发生后,受害方产生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失的,向事故发生地法院或被告所在地法院提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之诉的程序。12.7、诉讼财产保全申请程序

为防止肇事方逃避债务、隐匿、转移财产,在提起民事诉讼时,律师应当协助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

12.8、诉讼阶段查阅并复制案卷程序 提起诉讼后,对诉前无法查阅或复制的交警处的档案材料,可以在提起诉讼后申请法院调取或者申请调查令由律师前往调取。12.9、诉讼证据交换与质证程序 民事诉讼必经程序。12.10、伤残等级鉴定程序

发生人身损害不论是否构成伤残等级,由此造成受害者者用于住院期间的医疗伙食或出院后的营养调理而发生的费用,其计算期限必须针对具体的不良后果由鉴定部门作出鉴定。

12.11、营养、护理、休息期限鉴定程序(三期鉴定)发生不良反应不论是否构成伤残等级,该不良反应造成患者用于住院期间的医疗伙食或出院后的营养调理而发生的费用,其计算期限必须针对具体的不良后果由鉴定部门作出鉴定。

13、处理交通事故有关交通法律规范、技术规范、地方性规定,包括但不限于: 1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目前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失赔偿纠纷案件主要适用法律依据。13.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3.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13.4、《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13.5、《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13.6、《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 18667-2002》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伤残评定的原则、方法和内容。13.7、各地地方性法律规定

是处理当地交通事故纠纷的规范性文件。

下载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业务操作指引[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业务操作指引[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律师办理继承法律业务操作指引

    律师办理继承法律业务操作指引 第一章总 则 第1条 为了指导上海律师从事继承法律服务业务,规范律师办理继承案件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遵......

    律师办理专利法律业务操作指引

    广东省律师办理专利法律业务操作指引(2005年试行版-广东)目录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专利非诉讼法律业务 第三章 专利民事诉讼法律业务 第四章 与行政机关有关的专利法律业务......

    律师办理商业秘密法律业务操作指引

    〖公司治理〗律师办理商业秘密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一)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制定目的】 为保护商业秘密,提高律师从事商业秘密法律服务的业务质量和业务水平,明确具体操作规范,......

    律师承办著作权(版权)案件业务操作指引

    附件4: 广东省律师承办著作权(版权)案件业务操作指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非诉讼业务 第一节 作品自愿登记的操作 第二节 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的操作 第三节 代理与著作权......

    律师办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操作指引(5篇)

    湖北省律师协会 律师办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操作指引 【草案】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收案阶段 第一节接待咨询 第二节接受委托 第三节律师收费 第三章仲裁前的工作 第四章仲裁......

    律师办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业务操作指引

    律师办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业务操作指引(2007) (2007年12月18日业务研究与职业培训委员会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1. 制订目的 本指引由上海市律师协会项目建设与项目融资法......

    律师办理风险投资与股权激励业务操作指引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律师办理风险投资与股权激励业务操作指引 总则 第1条宗旨 为指导律师办理风险投资与股权激励业务,鼓励律师积极介入创新型公司发展壮大中的融资过程和复杂......

    广州律师办理医患纠纷案件业务操作指引[合集5篇]

    广州律师办理医患纠纷案件业务操作指引 (2012年3月3日经广州市律师协会第七届第十八次常务理事会通过) 为提高我市律师办理医患纠纷案件的质量,帮助律师在办理医患纠纷案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