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工作规程
南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工作规程
南通市教„ 2009-1-29 点击数: 347
(试行)
为确保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培训“条件优良、服务优质、水平优秀、质量优等”的工作目标,特制定本规程。
第一条 本规程适用于由我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机构)主办或承办的所有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第二条 培训项目的下达与申报。
1.项目下达。市、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师资培训规划,每年一月编制师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项目,下达到相关培训基地(机构)。
2.项目申报。各级培训基地(机构)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培训项目,经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后实施。
第三条 培训项目的前期准备。
1.培训方案。各级培训基地(机构)根据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培训项目,制定培训方案,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2.培训组织。各级培训基地(机构)根据所主办或承办的培训项目,做好培训学员的组织工作,确保每一位参训学员准时参训。培训通知书及报到须知由培训基地(机构)统一发给学员所在单位,并在培训前进一步做好学员参训的确认工作。
3.培训师资。各级培训基地(机构)根据所主办或承办培训项目的内容和课程安排,从本培训基地(机构)的专兼职教师中排定授课人员,下达授课任务,明确授课要求,检查备课情况;需要外请专家的,提前邀请,亦需明确相应的要求。同时需明确各培训班的班主任。
4.培训条件。各级培训基地(机构)应为学员提供必需的培训条件,以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5.食宿安排:培训学员需统一安排食宿,由培训基地(机构)派专人管理。学员住宿为双人或三人房间,有空调、电视及洗浴设施,整洁卫生,交通便利;伙食应做到可口卫生,培训前需约请卫生防疫部门到食宿点检查验收,审核菜谱。有条件的尽可能安排在培训基地内食宿。
6.场地安排:教学场地宽敞明亮,需有黑(白)板、音响、多媒体投影仪、空调、茶水和培训班的会标;实验场地需有满足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和相关实验材料。
7.学具安排:培训基地(机构)需为学员准备或提供培训所需的书籍教材、笔记本、材料袋以及其他培训用品和材料。
第四条 培训项目的实施。
1.办班形式。各级培训基地(机构)可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以达到最佳的办班效果。
2.学员报到。各级培训基地(机构)要高度重视学员报到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布置良好的报到环境,安排好便利的报到流程,随时了解学员报到情况,对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报到的学员,除与学员本人联系了解原因外,还应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
3.开班仪式。各类培训班一般均应举行简短的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的主要内容有:培训动员;学员代表表态发言;宣布班主任、班委会和学员分组名单,指定小组长;培训班相关事宜的布置安排等。
4.学员档案。各类培训班均应建立学员档案。学员档案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种,档案内容包括学员基本信息、学员考勤情况、学员学业考核情况等。培训结束后各培训基地需将学员学业考核结果报同级教育主管部门。
5.座谈反馈。各类培训班均应在培训中期和培训结束前,分别召开一次学员座谈会,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听取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或整改;培训结束前还需进行一次培训情况问卷调查。
6.培训简报。各类培训班培训期在一周以上的,原则上均应编发培训简报,通过简报的形式向学员提供更多的与培训主题相关的资讯,刊发学员的学习心得体会,反映培训班的动态,集中解答学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学习中的问题等。
7.资料整合。各类培训班均应对培训过程中产生的PPT、文本资料、图片、录音、录像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培训资源库;还应为学员复制授课的电子文档,或为学员提供可查询授课内容的电子邮箱。
8.观摩考察。各类培训班培训期在一周以内的,可安排一次本地范围内的观摩交流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培训期在10天以上的可安排一次本省范围内的考察学习活动。原则上不安排出省考察,确需考察的需报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9.学员结业。①各类培训班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均需进行结业考试或考查,可采取开卷、闭卷、撰写论文等形式进行;②所有参训学员均需撰写培训总结,填写《学员考核鉴定表》并在小组考评会上交流。③学员业结考核工作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在班委会对每个学员提出“表现等第”意见的基础上给出综合考评等第。④举行结业仪式,颁发结业证书。
第五条 培训项目的考评
1.自查评估。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各级培训基地(机构)均应及时对培训的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和培训绩效进行分析评估,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材料报教育主管部门。
2.抽查考核。教育主管部门在培训班开班期间对办班情况进行抽查,抽查采取查阅资料、随班听课、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
3.年终总评。每年年底教育主管部门对培训基地(机构)的办班情况进行总评。
第二篇: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
(国家教委于1996年4月8日印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使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是为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
第三条 高等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按照《教师法》的规定,保障教师培训的权利。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要贯彻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按需培训、学用一致、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立足国内、在职为主、加强实践、多种形式并举的培训原则。
第四条 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训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方针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做到敬业奉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高等学校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要以提高教师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主,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应用计算机、外语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等技能的能力。
第五条 培训对象要以青年教师为主,使大部分青年教师更好地履行现岗位职务职责,并创造条件,及时选拔、重点培养在实际教学、科研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使之成为学术骨干和新的学术带头人。
第二章 培训的组织与职责
第六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统筹安排重点高校接受培训教师工作。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本部门高等学校教师培训的规划、管理和经费投入等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协调所在地区国务院有关部委所属院校的教师培训工作。
第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中的职责是:
(一)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培训规划,保障经费投入。
(二)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理顺关系;
(三)定期检查、督促教师培训规划和学计划的落实;
(四)不断完善各种培训途径和形式,总结推广经验;
(五)加强师资培训机构建设,完善师资培训机构的管理体制;
(六)定期对教师培训工作作出成绩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九条 高等学校直接负责本校教师培训规划的制定,并有相应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一)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切实做好教师培训规划,保证培训经费的落实;
(二)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合理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和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
(三)关心外出培训教师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积极配合接受单位做好工作;
(四)明确校、系、教研室的责任,并纳入对其工作实绩的考核。
第十条 受主管部门委托接受培训教师的重点高校,应为其他院校培训教师,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高等学校教师的培训要给予优先和优惠。其职责是:
(一)制定和完善有关培训教师的管理办法,严格管理,保证培训质量;
(二)关心培训教师在培训期间的思想、学习和生活,配合原学校做好工作;
(三)加强学校各部门,尤其是教学和后勤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为参加培训教师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十一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高校师资培训机构,主要开展有关的师资培训、研究咨询、信息服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任务。
第三章 培训的主要形式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应根据教师职务的不同,确定培训形式和规范要求。
第十三条 助教培训以进行教学科研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和实践为主,主要有以下形式:
(一)岗前培训。主要包括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师职业要求等内容。
(二)教学实践。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助教岗位职责要求,认真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提高,熟悉教学过程及其各个教学环节。
(三)助教进修班。本科毕业的青年教师,必须通过助教进修班,学习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
(四)凡新补充的具有学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符合条件者可按在职人员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或以在职攻读研究生等形式取得硕士学位。
(五)社会实践。未经过社会实际工作锻炼,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为期半年以上的社会实践。
(六)根据不同学校的类型和特点,对教师计算机、外语等基本技能的培训,由主管部门或学校提出要求并做出安排。
第十四条 讲师培训以增加、扩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注重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主要有以下形式:
(一)根据需要和计划安排,参加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内容的骨干教师进修班、短期研讨班和单科培训,或选派出国培训。
(二)任讲师三年以上,根据需要,可安排参加以科研课题为内容的国内访问学者培训。
(三)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按在职人员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
第十五条 对连续担任讲师工作五年以上,且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必须安排至少三个月的脱产培训。
第十六条 副教授培训主要是通过教学科研工作实践及学术交流,熟悉和掌握本学科发展前沿信息,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主要有以下形式:
(一)根据需要,可参加以课程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为内容的短期研讨班、讲习班。
(二)根据需要结合所承担的科研任务,可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参加培训,或参加以学科前沿领域为内容的高级研讨班。
(三)根据需要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校际间学术交流,或选派出国培训。
第十七条 对连续担任副教授工作五年,且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必须安排至少半年的脱产培训或学术假。
第十八条 教授主要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来提高学术水平。其培训形式是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讲学、著书立说等活动为主的学术假。第十九条 连续担任教授工作五年,且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必须给予至少半年的学术休假时间,并提供必要的保证条件。
第二十条 各高等学校要结合导师制等培养方式,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第四章 培训的考核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教师培训超过三个月以上,应按有关规定及培训层次、形式的要求进行考核及鉴定,并记入业务档案,作为职务任职资格、奖惩等方面的依据。外出培训教师的考核主要由接受学校负责。
举办助教进修班必须由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批准。参加助教进修班,学完硕士学位主要课程内容并考试合格,颁发相应的结业证书。未完成此项培训的教师,不得申请讲师职务任职资格。
社会实践主要结合专业进行,面向社会、基层和生产第一线,一般应集中安排,特殊情况者可分阶段累积完成。本科毕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在晋升讲师职务之前完成;研究生毕业的教师,应在晋升副教授之前完成。
第二十二条 为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保障教师参加培训的权利,对按计划已安排培训任务的教师,教研室、系和学校一般不得取消。教师应当服从教研室、系和学校安排的培训计划及培训形式,无正当理由和特殊情况,不得变更。教师在培训期间,一般不得调整或增加培训内容、时间及形式。确有需要的,须经所在学校系以上领导批准。接受培训教师的学校根据参加培训教师提出的申请和可能的条件,在教师原学校批准的前提下,予以安排和调整。
第二十三条 教师参加半年以上培训后,未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或未履行完学校合同即调离、辞聘或辞职的,学校可根据不同情况收回培训费。出国留学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参加培训的教师获得优异成绩、取得重要成果、发明或对接受培训教师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的,所在学校或接受培训学校要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教师所在学校和接受培训教师院校分别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处理:
(一)无正当理由,未认真履行职责或尚未完成培训任务的,应中止培训、不发给结业证书,情节严重的可以解聘;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培训的,应当解聘;
(三)培训成绩不合格的,不发给结业证书,并按照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理;
(四)培训期间违反学校纪律和有关规定,影响恶劣的,应当给予必要的处分或予以解聘。
第五章培训的保障与有关待遇
第二十六条 接受培训教师应纳入接受学校的培养规模,按接受培训半年以上教师的不同职务进行折算,初、中、高级职务分别按15,25,3折合本科生,计入学校招生规模,作为计算人员编制、核定教学工作量和办学评估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 高等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在制定学校编制方案时,要考虑到教师培训提高的需要。根据不同学校的情况,应留出一定比例的“轮空”编制数,以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十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各高等学校的教育事业费中,按不同层次和规模学校的情况,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教师培训。根据需要和计划安排教师培训的费用必须予以保证。
第二十九条 根据需要或计划安排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习及差旅费用应由学校支付。
第三十条 根据需要或计划安排的教师在本校或外出参加培训期间,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其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实行减免,并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指导教师培训的导师,其工作应折算计入教学工作量并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第三十一条 根据需要或计划安排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期间已符合条件的,其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不应受到影响。
第三十二条 根据需要或计划安排,在校内或校外培训的教师,其工资、津贴、福利、住房分配等待遇,各高等学校应有明确规定,原则上应不受到影响。第三十三条 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根据各地不同物价水平和教师的实际困难,由学校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接受培训教师院校对培训期间参加导师科研课题研究等实际工作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补贴。
第三十四条 外出参加培训半年以上的教师,接受学校按计划同意录取的,必须为住宿、图书借阅、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提供保证,并在计算机及有关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一般不低于研究生的待遇。
第三十五条 接受培训教师费用收取办法及标准,按现行财务收费规定办理。所需费用应一次性收齐,不得中途追加或变相收费。
第三十六条 符合第二十九至三十四条规定,而未予以落实的,教师本人可向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申诉。学校和主管部门应当作出答复,情况属实的,必须予以解决。
不能履行前四章涉及的有关义务和违反前四章有关规定的,不应享受上述相应待遇。
出国培训的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规程适用于国家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第三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可根据本规程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九条 本规程解释权属国家教育委员会。
第四十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2018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2018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沾化区第二实验小学2018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的相关要求,针对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切实做好山西省2018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定位 1.教师研修目标
【师德修养重践行】通过学习师德系列研修内容,强化“师德为先,育人为本”的专业理念,感悟身边同伴的师德案例,引导学员说一个身边的师德故事;关爱学生身心健康,通过学习学生心理辅导类课程,掌握一种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策略。完成一篇“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教育案例”。
【学科教学有规范】聚焦教学关键技能,通过案例式课程学习,掌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规范,树立“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以评促教”的教学观。新任教师围绕教学基本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基本技能提升;成熟教师聚焦教学关键技能,通过课堂实践,反思自身优势与不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骨干教师聚焦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改革,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重难点教学有策略】聚焦学科教学重点、学生学习难点,激发教师兴趣,提升参训教师教学基本功,通过案例式课程学习、工作坊研讨、校本实践,使教师掌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各环节的技能,或能够解决困扰其教学的至少一个学科重难点问题,能够用研修所学至少设计一份学科重难点问题解决的短文。能够体验到课堂中解决学科难点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新任教师聚焦重难点教学,尝试判断教学难点问题并初步解决;成熟教师聚焦重难点教学,掌握学科重难点教学技能,运用重难点学习指导策略,突破教学重难点;骨干教师聚焦重难点教学,理解以学定教内涵,掌握学科重难点教学技能,运用重难点学习指导策略,挖掘个人教学优势。
2.团队建设目标
管理团队:建立“省—市—县—示范校”四级管理体系,发挥其对全省全员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支持和服务作用,同时做好监督管理,为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指导团队:立足区县长远发展,建立一支“三结合”的教师培训研修指导团队。由各县教师教修部门统筹本县教师各层各类的培训者,研修网对其骨干进行专门研修指导,提高各县教师研修的指导能力。打造一支由区县教研员、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研修指导团队,为全员培训提供业务支持,为教师的持续研修培训提供本地的专家队伍。
指导团队的培训,采用集中与远程相结合,重点进行指导他人和进行团队培训的专项内容。通过理论研习、经验分享、专题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指导团队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4.资源建设目标
提供选择性资源。面向全员,提供可供选择的分层课程资源,同时提供分学科分教材版本的教学资源。
汇聚生成性资源。通过培训过程性成果和学员结业成果的征集、遴选和再加工,建设校本研修生成性资源库,形成一批重难点问题解决的案例,同时提供资源上传、下载、分享工具,为全省教师的常态化应用提供资源支撑。
二、研修内容
结合三年总体设计,依据2017年研修情况及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2018年学员继续完成72学时研修内容,包括线上网络研修50学时,校本研修22学时。培训设计不同层次的递进式研修内容,配备相应的任务,供教师根据个人特点及需求进行选学。
校本研修:
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组建本校校本研修团队,结合教师日常教研活动,定期结合线上研修内容开展线下研讨活动,实施“课中问 问中学 学中做 做中变的混合培训,将递进式混合研修贯穿始终。
五、研修方式
1.管理模式
结合项目实际,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行政、业务双线管理支持模式。区域管理团队(各级行政部门)、区域专家指导团队(各级坊主等)在双线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各级项目管理者负责制定政策、建立机制、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沉淀成果;各级项目专家指导团队作为教师工作坊坊主,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有效结合,切实做好项目全过程的专业指导、成果提炼和典型挖掘等工作。2.组班模式
按地市区县组班建坊,原则上200人组建一个教师工作坊,每个工作坊配备1名工作坊坊主。坊主为区域教研员或骨干教师,主要负责本坊学员的学习管理,相关学科研修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向区域管理员汇报。
3.各角色职责
(1)区县管理员工作职责
A.建章立制。制订本区县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本区县实际与项目要求,制定组织管理、考核激励等制度和办法。
B.组建团队。确定分学科指导团队负责人,分学科建立教师工作坊。支持并推动工作坊组织跨校主题研修或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现场活动。
C.督促学情。参与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学情通报会,了解项目进展,督促学情,及时回答并解决相关问题。
D.培育典型。提炼区县、学校培训工作经验,推出样板学校、样板教师工作坊,遴选并提炼优质生成性资源成果;编写研修简报,包括研修计划、总结、分阶段研修活动及成果简报。
(2)网络班级辅导教师工作职责
A.制订计划。参照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教研工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研修指导方案与实施计划。
B.专业引领。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研修工作实际,每年组织线上主题研修活动,促进学研用相结合,帮助学员把所学知识、技能与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之中;有效激发参训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研修学习氛围,建立研修学习共同体,真正使参训学员在研修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归属感和影响力;
C.答疑解惑。参与答疑活动,汇总学科问题;跟踪项目,及时给予解答学员问题;批改本学科学员的作品集并将优秀作品集推荐至项目组资源库。
D.汇聚成果。注重培训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组织本学科的评课、竞赛、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做好成果提炼、推优与积淀工作;定期编写研修简报,包括一期工作坊研修计划、一期活动成果简报、一期研修总结。
4.服务保障
项目组提供平台实时监控服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提供专业系统的各层次技术培训,保证各角色顺利使用平台;运用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员研修过程的监管;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考核评价
(一)基本原则
考核旨在以评价促研修,促进研修目标的落实;从参与度、贡献度、影响力三个维度记录并考量;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二)考核维度
本次研修学员的考核分为任务学习、拓展学习两项。
任务学习满分100分,以考核任务成果和课程学习情况为主,包括主题课程研修、常规研修和生成性成果等规定学习行为; 拓展学习,旨在帮助参训教师借本次项目之机,逐步实现常态化网络研修。分数来自学员借助社区开展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获得的积分。
(三)成绩认定 学员合格成绩:60分。
学员需要在规定阶段依次完成相关学习获得分数。拓展学习不设上线,欢迎学员积极参与获得积分。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项目申报表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项目申报表
(即活动设计)
学校名称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太平小学
附:太平小学2009校本培训参训教师名册
太平小学 2008/12/25
第五篇:2010年南通市教师校本培训
南通市教师校本研修通识理论培训者培训体会
张卓鹏(江苏省南通市二甲中学
226321)
6月11日,2010年南通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通识理论培训者培训班在南通大学开班。南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刘明院长主持开班仪式,南通市教育局王笑君副局长作动员报告,教育科学学院施翔副教授讲了第一堂课:“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
一、南通市教育局王笑君副局长作动员报告
南通市教育局作出暑期实行中小学教师全员性研修培训决定,从准备工作、计划制定、基础性准备历时几个月,非常慎重。
实施方式,采用市、县、校三级联动,共同参与组织实施。市教育局负责计划安排、方案设计,分三个阶段,号称30天。第一阶段:市教育局统一安排,规定动作,很具体;
1、前期管理者培训(5月份)
2、通识理论培训者培训(6月份)
3、通识理论学科培训(7月份)
第二阶段:县(区)教育局统一安排,工作已布置,由县(区)教育局自主安排,体现区域特点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特点;
第三阶段:学校自身安排,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安排一些研讨活动,原则上以教师自学为主。其中半天(8月28日上午9:00—11:00)对教师暑期培训统一进行考核,闭卷考试,考核情况与年终评优和绩效工资挂钩。
(一)开展全员性校本研修活动的意义
1、必要性
从年初缪建新局长提出到计划制定发布后,许多教师不理解,认为是剥夺了教师暑期休息,没有必要。这引起了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反而证明校本研修的必要性、及时性。我们说,当一个人感到自我满足时,常常是非常危险的。南通教师队伍多年来沉浸在高考质量的辉煌中,导致许多教师认为自身处于相当高的层次,无需充电提高。有的教师认为暑期研修自我安排为好,以便在另一领域可“大显身手”。
王局长说,南通教育优在教师,也忧在教师。教师一旦自我满足,就会停止不前,停止不前就会落后,质量就要下降,这不是危言耸听。教师队伍中的确有一批教师,严格意义上没有达到合格教师的要求,师德修养、专业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最近南通市教育局明察暗访,调查结果很令人忧虑、震惊,有偿家教、体罚学生屡禁不止,职业道德有下滑趋势,教师读书学习活动少之又少,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竟然有50%以上的教师不了解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是谁,读他们的著作就更少了。教师的基本技能如三字一话还存在较大问题,新课改已实施多年,好多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还差之甚远。故教师校本研修将作为南通一项基本制度,并将从基础打起。对学生教育,曾提出一个也不能少,同样对教师校本研修也一个不能少。教育局将克服困难,冲破助力,迎难而上,这在南通教育史上是第一次。
2、对教师来说,是责任,也是义务
在国外,不会组织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是教师内在的需求,教师自己会找地方去,否则将被淘汰。而在我们现行的制度下学校提供支持、帮助,教师却反感、不愿意,有点令人费解。现在又实行了绩效工资,工资水平提高了,要求也将提高。王局长说,既然广大教师学习内驱力还没有形成,就更需要行政推动,由行政强制到教师自觉有一个过程。结束时的考核,不难为教师,不需死记硬背,都是最为基本的东西,也算是全市的一次调查研究和教师培训成果的展示,只要你全程参与,就能圆满答出。
(二)给学员提三点要求
1、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笑君指出,通识理论培训者培训是今年暑期校本研修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希望大家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为打造一支师德修养、职业素养、专业技能都合格的南通师资队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2、认真学习,提高质量效益;
3、自觉自律,增强纪律性;
4、遵章守纪,全程培训。
二、教育科学学院施翔副教授讲了第一堂课:“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
1、《教育法》规定的国家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强调六个学会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3、《义务教育法》中的有关规定
(1)义务教育的含义: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责任、免费、不可放弃)
(2)义务教育的年限:年满6周岁,条件不具备地区课推迟到7周岁。
4、《教师法》中的有关规定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的权利
教育教学权、学术交流权、指导评价学生权、获取报酬权、参与管理权。(3)教师义务
为人师表的义务、贯彻方针完成任务的义务、教育学生的义务、关爱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义务、保护学生的义务、提高自我的义务。(4)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原则 内容:政治思想(德)、业务水平(能)、工作态度(勤)、工作成绩(绩)原则:客观、公正、准确
(5)教师违反《教师法》主要的四种情形
故意不忘成教育教学任务、体罚学生、品行不良、侮辱学生
5、道德与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
理想、态度、义务、法律、良心、荣誉、作风(2)我国职业道德的精华
公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自强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3)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 忠诚、审慎、勤勉(4)师德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题外话:人生要有目标最求;学会与各种人愉快相处;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获得乐趣。
两个案例:
案例一:一位数学老师,课堂很严谨,要求学生跟着他的思维,班级成绩优异。
案例二:一位英语老师,课堂很活泼,注重情境教学,班级成绩一般,但活动获奖较多。
问题:
1、“我”愿做哪种教师?现实中的“我”是哪种教师?
2、教学优劣的指标究竟是什么?
3、教学理念——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关系?
4、怎样教才是有效的?怎样证明教得有效?怎样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解读课堂
1、课堂:教与学活动的时空场所(物理性质),师生对话交流的社会舞台(社会性质,隐蔽)。
2、特征:多维性、同时性、即时性、生成性、社会性、历时性。
3、课堂教学
传统观:教学组织形式,认识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信息观:信息传输、变换、储存、使用和反馈。
社会观:课堂是一种微型的社会,构建师生交往新型的“师生关系”。
4、重构课堂: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
课堂设置:知识中心(冷冰冰)→人的完整生命与发展(活生生)
教师角色:传授者、组织者、管理者→观察者、研究者、促进者、辅导者、开发者、创造者,由法定课堂的注解者→教学的研究者。
学习方式:被动消极→多样体验,机械训练、题海战术→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方法:操作的、低效的→有效的、创造的,模式的复制→实践的创新
(二)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一类是指教学方法、技术的灵活运用,外在的方法系统;另一类是指教学总体规划和考虑,在盘算,内在的监控系统。
相对位置: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程序、步骤)→教学方法
2、教学策略与有效教学
(1)有效理念:关注学生的进步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可测性和量化、需要教师反思意识能力等
(2)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使用策略的水平专家教师:工作15年以上 经验教师:工作4—15年 职初教师:工作0—4年
三类教师原理知识、案例知识、策略知识相比较,前两者相差不大,而专家教师的策略知识却占明显的优势。
3、有效教学策略的三个阶段 前:教学准备阶段 中:教学实施阶段 后:教学评价阶段
(三)教学策略例举 例举一:合作学习
1、积极的合作依赖
2、面对面的促进交流
3、个人与团体相互负责
4、人际关系、团体技能的进展
5、团体进展过程 例举二:提问的研究 例举三:课堂管理策略
四、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题外话:①看当年同学中的一批人,别人怎么样,我怎么样?②和我一起进单位的人怎么样? 认清自己,找位置;回顾过去的路,走的怎么样;寻找发展方向、人生坐标。
(一)教师成长研究的背景分析
1、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94年《教师法》将教师定位为专业人员。
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工作环境。
2、红烛精神的反思
红烛、园丁、铺路石等,只能是工具、手段,要弘扬“火箭精神”,照亮别人,提升自我。
3、“自我成熟论”的危害
开始几年,对谁负责?牺牲学生为代价,消极等待。
(二)教师成长的过程
1、预备期:师范教育以及之前
2、形成期:0—5年,新手教师,热情高,希望认同
3、发展期:6—10年,教坛新秀,加强学习,关注教学
4、成熟期:10年以上,开始自我反思,关注学生,撰写论文、科研成果。
(三)教师成长的内涵
1、道德成长
如何对待学生、对待同事、对待自己、对待家长
2、教学成长
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技巧、专业态度、教学理念
3、科研成长
科研氛围营造,激发科研意识;明确自己主攻方向;不断培养科研能力,多看、多思、多写,厚积薄发。
(四)教师成长模式
1、“外在引导”模式
2、“内在进取”模式
科学合理制定个人发展计划(预则立,不预则费);培育专业理想;做一个终生学习者;把自己当作反思的主体和对象(成功=经验+反思);增进科研意识和能力;学会合作,学会欣赏;主动争取外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