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油和石油油包水产物的研究
原油及石油油包水产物的研究 Merv Fingas a,⇑, Ben Fieldhouse b a Spill Science, 1717 Rutherford Point, S.W.Edmonton, Alberta, Canada T6W 1J6 b Emergenc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vision, Environment Canada, Ottawa, Ontario, Canada K1A 0H3 关键词:油包水乳剂、浮油乳剂、水夹带、乳状液的稳定性
摘要:油包水混合物乳液的形成通常会复杂漏油的处理措施。本文使用超过300种原油和石油产品对油包水型混合物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将混合物在水中存放1到7天(有些1年),研究油包水的类型。同时也对混合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分析。本实验试图考察油包水产物的性质并将其与最初油品的性质建立联系。
分析不同类型的油包水混合物的初始油品性质表明,每种油包水混合物类型的形成与起始油品粘度及沥青质、树脂的含量有关。这证实了油包水乳化作用是油品粘度物理稳定性和沥青质和树脂组分化学稳定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中使用简单的图解技术对稳定过程进行了说明。存在四种油包水型类型:稳定、不稳定,亚稳定和夹带的。四者之间有着可区分的物理性质。1简介
油包水混合物会在油品泄漏过程中形成,由于油的物性发生了很大变化(NAS, 2002),这些乳液给油品泄露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例如,稳定的乳化液通常包含60%到80%的水,从而泄漏油品的体积扩大了2-5倍。油的粘度从几百mPa到约100000 mPa不等,增加500 – 1000倍。液体石油变成半固态形式。这些乳液很难使用通常的泄漏回收设备进行回收。乳化的油被认为是不可分离的(Fingas,2011)。
油包水乳液的形成研究了很多年(Berridge,1968)。大多数研究人员总结认为沥青质是乳液形成的主要因素还可能是这些乳液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沥青质是非常广泛的一类物质目前只通过沉淀对其进行了定义(Groenzin and Mullins, 2007)。一些人员指出乳液的稳定性存在不同,不仅取决于沥青质所占的分数还与沥青质聚合的量有关(Fingas Fieldhouse,2009)。即使没有任何其他诸如树脂等化合物的协同作用下,沥青质被发现可以形成刚性、弹性薄膜来保持油包水的稳定性(Spiecker et al.,2003)。油水界面沥青质的确切构形和相应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并未阐明。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一定是化学结合(McLean et al., 1998).尽管乳液中含有无机固体,蜡和其他有机固体,主要的稳定作用还是来自于沥青质。固体颗粒,如粘土、存在时也可以为乳液的稳定做出贡献(Chandra et al., 2008)。含黏土的沥青在形成乳液时表现极其明显。这些粘土稳定乳液本文中所研究的原油石油产品乳液有所不同。
油水界面沥青质的吸收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一年仍可能继续(Fingas and Fieldhouse, 2011)。这意味着界面的吸收作用降低了系统的净能量,复合热力学的性质。沥青质的浓度是吸收量的主要驱动因素。沥青质有很大的吸收趋势可以持续形成溶液,直至受到溶解度限制在接触界面形成很强的界面膜(Spiecker et al.,2003)。沥青烯聚合是乳液稳定性探讨中的重要问题。沥青质可能会优先聚集或自结合而不是形成乳液。
一些人员研究了在形成油包水型乳液过程中树脂的作用,他们指出树脂在乳液形成中扮演的主要角色似乎是促进沥青质在油溶液中的溶解(Fingas and Fieldhouse, 2011;Pereira et al., 2007)。通过两次与不加树脂的油包水乳液对比,表明以2:1(树脂:沥青质)比例加入树脂会增加油包水的稳定性(Kilpatrick and Spiecker, 2001)。研究人员还发现,树脂和沥青质在维持乳液的稳定性上有某种联系。一些研究人员指出,与随着沥青质:树脂比值的增大,乳液趋于稳定(Xia et al., 2004;Sztukowski and Yarranton, 2005).总的来说,从原油测试结果看出沥青质是维持乳液稳定的主要因素,另外树脂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Table 1 Oils that form stable emulsions.Table 2 Oils that form meso-stable emulsons.研究乳液方法的实用性非常重要的。在过去的15年里,电介质、流变方法和许多其他方法被用来研究乳液的形成机制及其稳定性(Sjoblom et al.,2003;Kalleviket al.,2000)。标准的化学技术,包括核磁共振(NMR),化学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NIR)、显微镜、界面压力和界面张力,也被应用于乳液研究。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乳液基础研究发现的确认。
很多研究人员通过测量水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研究乳液的稳定性(Fingas and Fieldhouse,2011;Hemmingston et al., 2005;McLean et al., 1998)。这是基线法。一些人通过将乳液进行离心操作来评估其稳定性。
乳液的流变学研究非常广泛(Johnsen Rønningsen,2003;Tadros,1994)。研究过程中在乳液表面使用硬球分散体的活性剂(如树脂和沥青质)成膜提高稳定性。这些分散体表现出粘弹性的行为。当震荡频率超出一定数值时油包水乳液从主要粘性向弹性相响应进行转变。弛豫时间由系统决定,随着不连续相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研究发现乳液稳定性是高度依赖于油水界面的流变特性较高的弹性会增加乳液的稳定性。
油包水乳液的稳定的基本过程是油中小水滴周围高强度粘弹性的沥青质薄膜的形成(Fingas Fieldhouse,2011;Sjoblom et al.,2003)。树脂也可以形成乳剂,但树脂形成的是不稳定的乳液,其通过作为沥青质的溶剂和提供暂时的稳定有助于沥青烯的缓慢迁移来协助沥青质形成稳定的乳液。总的来说,许多科学家发现石油的组分是油包水型乳状液形成的关键因素,另外几个关键因素包括沥青质、树脂和饱和组成及起始油品的密度和粘度。
当前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许多原油和石油产品形成的油包水型乳液的类型并将其与起始油品组分进行关联。最终的目标是使用乳液形成的相关知识只通过起始油品的性质和组成来预测油品泄漏后所形成的乳液类型。此外,通过考查不稳定的油包水型产品的性质,确定不能形成稳定的产物的原因。另外,油包水有不同的存在类型,持续周期从几分钟到几年不等。应当研究这些乳液组成及存在类型,从而确定如何由起始油品性质预测这些油包水乳液的性质。
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原油和石油产品是从石油公司产品中选取的,拥有泄露的最大可能性。油包水的类型研究在1-30天的周期内进行部分研究周期长达一年。通过测试残余水含量以及流变性能对乳液进行了考察。2实验 2.1原料
实验所用水首先通过反渗透进行提纯再加入千分之33的氯化钠替代海水。油品使用的是从石油公司获得产品。油品的来源和处理方式被记录下来。油和石油产品处理和来源记录;那些含有沥青质添加剂、不能识别的油都在随后使用。所用的油品都是那些高产量具有较高泄漏潜力的。使用SARA分析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并将分析结果张贴在网上并没有列入本研究中(ESTD,2010)。本研究中使用了上述数据。油和石油产品在5℃的冷藏房间中存储.使用前,石油样品从冷藏间中取出并摇晃至少30分钟以确保质性相同。油包水型产品储存在15℃的冷藏房间内,直至进一步研究。Table 3 Oils that form entrained water-in-oil.2.2方法 2.2.1混合
使用一个双头封闭的滚筒混合机(联合设计)。本设备在一个控温15℃的房间内操作,混合容器是一个2.2 L氟化广口瓶(Nalge)。容器大约24厘米高,旋转半径约15厘米。混合容器大约加入至四分之一满,600ml海水3.3%(w/v NaCl)和30ml的原油样品或石油产品。容器被安装在滚筒混合器上,至少混合4 h达到热平衡。混合终了后收集混合物并进行水含量及流变学测试。对于那些没有油乳化的迹象的油品,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所有的乳化形成过程研究至少进行两次。如果分析结果在10%内无法重复则进行第二次混合实验。2.2.2取样
前期研究中发现乳液样品中水与油含量经常会超出因此正确的取样非常重要(Fingas Fieldhouse,2006)。对均匀的乳液混合物取样能够避免水与油的含量超出。样品随后进行水含量与粘度分析。如果样品未发现任何的油包水乳化作用则不再进行分析。尽量最小化样品处理。一旦一个乳液被破坏则很难均匀的对样品取样。不稳定和被破坏的样品不再进行取样只是简单的标记上不稳定。2.2.3流变研究
使用由一个35毫米平行板及相应的基板构成的具有Rheowin软件的Haake RS100变阻流变仪进行流变分析。样品放置在15℃中的循环浴槽中。样品在基板上扩散并升高到测量2.00mm处,使用聚四氟乙烯抹刀对多余的部分进行清除然后进行分析。样品放置15min以达到15℃下的热平衡。在100到10000 mPa压力范围内以1/s频率进行扫描从而确定粘弹性线性范围。流变特性以粘弹性的线性范围表示。前期研究中发现粘度和复模量的标准偏差为6.5%(Fingas Fieldhouse,2006)。2.2.4水含量
含水量测定使用Metrohm 784 KF Titrino 卡尔费休容量滴定仪, Metrohm703 Ti stand。以重量百分比表示水含量。如果肉眼观察样品没有形成一个乳液或其他类型的油包水混合物,水含量记录为小于5%。如果混合物不稳定则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含水量的测量重复度为3.4%,主要由取样可变性导致的(Fingas Fieldhouse,2006)。3结果与讨论
形成四种类型的油包水型混合物:稳定的乳液,亚稳定乳液,夹带水类型和不稳定或没有形成其他三个类型的。不同的类型可以在1周后很容易的通过外观进行识别或者在第一天利用含水量和流变分析进行分别。稳定的类型能以油包水乳液的形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对这些样品进行长达一年甚至更久的监测,发现他们的含水量保持在起始状态6%。之所以称有的为亚稳定乳液是因为他们在混合后1周内被破坏。夹带水类型会逐渐丢失混合时所夹带的水分。这些类型不像乳液那样能够变红并且有时候能在油中肉眼观测到小水滴。最常见类型的油包水是不稳定的,他没有大量的水吸收并且在几分钟内就失去了全部的水。
那些形成持久或稳定的乳液的油名、其起始油性质以及油包水产物流变性质都列在表1中。表2中是亚稳定的乳液的性质而表3中所列为夹带乳液性质。所有的水含量都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的。图1所示为不同混合物或油包水乳液的水含量。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1周后四种不同类型的乳液含水量明显有所区别。稳定的乳液水含量在1周后与第一天接近。亚稳定的乳液第一天与稳定乳液水含量相近但一周后明显低于稳定乳液水含量。同样对于夹带的类型,1周后含水量变低。在1周的时间里亚稳定的乳液失去最多的水分。一般来说1周后亚稳定的乳液比夹带类型乳液水含量要少。这说明了不同油包水类型之间的差异很大。
图2显示了不同类型的油包水乳液之间的表观粘度差异。1年后稳定乳液的表观粘度上升,而亚稳定和夹带类型的表观粘度保持稳定或有所下降。稳定乳液的表观粘度对比起始油品有很大上升具有四种类型油包水乳液中最高的表观粘度。夹带的和亚稳定类型的乳液表观粘度也有所上升这可能与其中挥发组分的蒸发(气候)有关。与水混合后的粘度增加是除水含量外又一个能够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油包水乳液的重要因素。
Fig.1.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four water-in-oil types over a period of 1 year.It should be noted that few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meso-stable, entrained and unstable oils after the first week.As can be seen in this figure, only stable emulsions retain the starting water content for 1 year.Fig.2.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the four water-in-oil types over a period of 1 year.Stable emulsions appear to increase in viscosity over this time.All oil products increase in viscosity somewhat because of the loss of volatiles through evaporation.表4列出不怎么吸收水的油品。这种类型称为不稳定或不形成任何油包水乳液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油或油产品含有很少或没有沥青质并且粘度较低的(类别1),高粘度的油(类别2)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油品(类别三)。后者可能因为低含量的沥青质与树脂及较低的粘度无法形成油包水乳液或夹带型乳液。低粘度的油其中沥青质很少或根本没有,因此不能夹带水分。如表4中第二组所示,粘度很高的油由于油粘度太高水滴无法渗透也不能形成油包水型乳液。表4清楚地表明,有两种类型的油无法形成任何稳定,亚稳定或夹带类型乳液:低沥青质和树脂油(类别1)高粘度渣油(类别2)。Table 4 Oils that do not form any type or yield unstable products.表13还列出了本研究中测得的流变数据,包括油包水型产品的复模量。复模量是衡量物质在外加应力作用下抵抗流动的性质,单位为N/m2。通过复模量的测试将诸如油包水乳液这种粘弹性物质的粘性和弹性结合了起来(Tadros,1994)。测量还包括弹性模量、粘度模量、tan粘度、复模量的弹性比例。所有这些数据都是来自前述板-板流变仪上的蠕变恢复测量。Table 5 Summary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four oil-in-water types.表5总结了研究油品的性质平均数据。夹带类型在第一天平均吸收46%的水并在一周内降至约25%。亚稳定乳液第一天平均吸收66%的水然后在一个星期内大量失去水分降至不到30%。一周后他们基本表现为乳液破坏。值得注意的是水含量的数值来源于那些测试的样品的平均值。油包水混合物大量的遭到破坏不能保持5%的水含量不具有再次测试的意义。稳定的乳液第一天平均吸收76%的水分,一周后保持约74%,一年后在70%左右。不稳定的类型吸收大约6-7%的水并在一周内保持稳定。本研究中将不稳定的类型划分为两类,低粘度、低沥青质油(第1类)和高粘度油(类别2)。第三类成分有所疑问,可能不是一个有用的分类。表5还强调了四种类型油包水如流变等属性的其他差异。虽然在部分对比数据上有所重叠,在每种测量中,四种类型的油包水乳液表现出了广泛的差异,。
Fig.3.A plot of the starting oil viscosity versus the asphaltene times the resin content of the starting oil.The shaded regions show all areas where the particular water-in-oil type exists.This simpl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re are approximate regions of stability with only these three factors.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asphaltene/resin ratio may separate any overlaps.将油包水起始类型性质关联为一个粘度对沥青质乘以树脂的简单图。如图3示。相关性表明,粘度,沥青质和树脂含量是油包水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决定因素。事实上, 粘度、沥青质和树脂含量这三个因素似乎是最重要的区分油包水类型的因素。图3所示虽然在部分位置有所重叠但足以区分不同类型的油品。
本文中作者建立了一个油包水乳液的稳定指数用以关联油品性质(Fingas Fieldhouse,2009)。表6所示为稳定性计算及类型关联。除了亚稳定和稳定的乳液之外其余类型的油包水乳液在第一天表现出水含量的极大差异。进行了一系列主要是流变的测量评估。这些测量结果与水含量1周内的变化进行对比。稳定指数的建立使得不同类型的油包水乳液可以进行多层次的对比。如图3那样图4使用上述的稳定指数表示出稳定性的大致区域。与使用树脂乘以沥青质表示相比使用上述稳定指数能够消除油包水类型的重叠部分。
如表5所示,利用样品形成当天与一周后的水与流变测试容易的回答了油包水乳液的类型分化问题。有足够的性质差异区分不同类型的油包水乳液。第一天形成混合物时,在视觉上可能无法区分亚稳定与稳定类型的乳液。然而,一周内,亚稳态将发生破坏。应用表6所述的稳定指数能够在第一天对其类型进行区别。Table 6 Calculation of a stability value.一些油品在不通过蒸发丢失一定量的挥发性化合物前无法形成油包水型乳液。这可以在表1 – 4中看出。查阅表1-4发现在很广泛的粘度、沥青质和树脂含量范围内能够形成多种类型的油包水乳液。并没有简单的使用SARA(饱和、芳香、树脂和沥青质含量)或物理性质来形成确定类型的油包水乳液。
Fig.4.A plot of the starting oil viscosity versus the authors = stability index.The shaded areas show the approximate areas where the particular water-in-oil type exists.It can be seen that the use of the stability index lessens the areas of overlap between the various water-in-oil types.对乳液的分析显示乳液的形成过程有根本性的差异(Fingas Fieldhouse,2009)。尽管稳定和亚稳定的乳液展示出一些相似之处,如相近的的沥青质含量、接近的密度和粘度,亚稳定乳液起始油品具有较低的沥青质/树脂比含有较高的树脂。较大的树脂含量能够造成乳液的不稳定。此外,亚稳定乳液的起始油品粘度较低。夹带类型是由粘性较高并含有大量树脂和沥青质的油形成的。夹带型的水分持续丢失表明其水分保持机制似乎是粘性夹带。不稳定类型的油包水乳液由以下两种类型的油产生,低沥青质或树脂含量轻质油或高粘性重油。轻质油含有很少或根本没有沥青质或树脂来化学稳定水。很重的油可能过于粘性使水滴无法渗透并且不吸收水分形成油包水乳液 在所有的分析中,沥青质、树脂含量和粘度都非常重要,这证实了先前的分析结论:水保留在油中存在两种机制, 化学上由沥青质、树脂和物理上粘性保留水滴。油包水乳液不同类型的形成是这些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4结论
当油与石油产品与水混合时形成截然不同的四种类型的油包水乳液。可以通过混合当天即一周后的样品的水吸收、流变性能以及外表显示明显区分开来。一些乳液在为期一年的观测中能够保持稳定。四种类型分别命名为稳定油包水乳液、亚稳定油包水乳液、夹带以及不稳定油包水乳液。四种不同类型的油包水乳液有明显的区别。共进行了超过300种的油或石油产品样品的研究。不稳定的油包水乳液的特点是油品中不含大量的水分。因此它比其他三种类型的油包水乳液有着更加广泛的性质。例如,粘度非常低或非常高。包括如柴油等轻燃料和很重粘性油品。本文表明,至少有两种油无法形成乳液,粘度很低的油或高粘度的油。如在上面讨论中所提到的,低粘度的油没有足够的粘度保持水分也不含有可以化学上持续稳定水分的沥青质和树脂。高粘性油可能过于粘稠,水滴无法渗透。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类油无法明确区分。油这类可能没有被准确地分类。将不能形成油包水乳液的油品分为低粘和高粘两类以及相应的沥青质与树脂含量在预测乳化的趋势上有很大作用。
油包水型类型的相关性表明,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起始油粘度和沥青烯树脂含量。即使是使用简单的三种油性质图表也能在一定精度下对其油包水乳液类型进行预测。这些因素的相关性显示了四种不同油包水型类型存在的性质区域。数据显示,油包水型类型物理稳定因素为油品粘度和化学稳定因素为沥青质和树脂。为了获得更大的稳定性,树脂含量要稍微大于沥青质含量。过多的树脂含量(A/R < 0.6)似乎会导致乳液不稳定。较高的沥青质含量(通常> 10%)会导致粘度增加无法形成稳定的乳液。粘性油只会夹带部分水分并且绝大多数水分会在几个月的时期里慢慢失去。低粘度或者没有大量的沥青质和树脂的油品不会形成油包水型乳液其保留水分小于6%。高粘度油(通常> 10000 mPa.s)不形成任何类型的油包水型乳液。
稳定的乳液呈红褐色半固态,在形成的当天水含量约76%且1周内基本不变。稳定的乳液能在实验室条件下至少稳定存在4周。本研究中所有的稳定乳液都保持稳定至少1年。形成乳液的当天黏度平均增加400一周后平均增加800。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乳液的起始油品的平均属性是:密度0.92g/ml;粘度2900 mPa.s。树脂含量14%,沥青质含量9%且沥青质与树脂比率0.6。亚稳定的油包水乳液形成当天呈红褐色粘性液体平均含水量为66%1星期后不到30%。亚稳定的乳液一般在1星期内破坏。乳液形成当天粘度平均增加7,而1星期后平均增加5。能够形成亚稳定的乳液的平均油品性质为:密度0.92g/ml;粘度1500 mPa.s,树脂含量13%,沥青质含量6%;沥青质与树脂比0.5。稳定乳液和亚稳定乳液起始油品的最大的区别是粘度的增长比(稳定的当天400一周后850;亚稳定当天7,一周后5)。
夹带类型的油包水呈黑色粘稠液体形成当天平均含水量为46% 1星期后不到28%。形成当天黏度平均增加2而1周后年度平均增加仍为2。能够形成夹带类型油包水乳液的起始油品平均属性为:密度0.95g/ml;粘度52000 mPa.s,树脂含量17%,沥青质含量12%,沥青质与树脂比0.7。夹带型油包水与稳定和亚稳定的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其起始油品的粘度(夹带的平均为60000 mPa.s而稳定的乳液为200 mPa.s亚稳定的乳液为1300 mPa.s)及其粘度的增加比值(夹带的在当天与一周后都为2;稳定的当天400一周后850;亚稳定的当天7一周后为5)。
References Berridge, S.A., Dean, R.A., Fallows, R.G., Fish, A., 1968.The properties of persistent oils at sea.J.Instit.of Petr., 300–309.Chandra, M.S., Xu, Z., Masliyah, J.H., 2008.Interfacial films absorbed from bitumen in toluene solution at a toluene-water interface: a Langmuir and Langmuir– Blodgett film approach.Energy Fuels, 1784–1796.ESTD – Emergenc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vision, Oil Properties Database – http://www.xiexiebang.company, NY, pp.435–582.Fingas, M., Fieldhouse, B.2006.A Review of knowledge on water-in-oil emulsio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twenty-ninth arctic and marine oil spill program technical seminar.1–56.Fingas, M., Fieldhouse, B., 2009.Studies on crude oil and petroleum product emulsions: water resolution and rheology.J.Colloids Surf.A.333, 67–81.Fingas, M., Fieldhouse, B.2011.Models for water-in-oil emulsion formation.Chapter 10, In: Oil Spill Science and Technology.Fingas, M.(Ed.), Gulf Publishing Company, NY, pp.243–273.Groenzin, H., Mullins, O.C., 2007.Asphaltene molecular size and weight by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depolarization.In: Mullins, O.C., Sheu, E.Y., Hammami, A., Marshall, A.G.(Eds.), Asphaltenes, Heavy Oils and Petroleomics.Springer Publications, NY, pp.17–62.Hemmingston, P.V., Silset, A., Hannisdal, A., Sj鯾lom, J., 2005.Emulsions of heavy crude oils I: influence of viscosity, temperature and dilution.J.Disp.Sci.Technol.26, 615–627.Johnsen, E.E., R鴑ningsen, H.P., 2003.Viscosity of ‘live’ water-in-crude-oil emulsions: experimental work and validation of correlations.J.Petro.Sci.Eng.38, 23–36.Kallevik, H., Hansen, S.B., Saether, 7., Kvalheim, O.M., Sj鯾lom, J., 2000.Crude oil model emulsion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multivariate techniques.J.Disp.Sci.Technol.21, 245–262.Kilpatrick, P.E., Spiecker, P.M., 2001.Asphaltene emulsions.In: Sj鯾lom, J.(Ed.), Encyclopedic Handbook of Emulsion Technology.Marcel Dekker, NY, pp.707– 730.McLean, J.D., Spiecker, P.M., Sullivan, A.P., Kilpatrick, P.K., 1998.The role of petroleum asphaltenes in the stabilization of water-in-oil emulsion.In: Mullins, O.C., Sheu, E.Y.(Eds.),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Asphaltenes.Plenum Press, NY, pp.377–422.NAS 2002.Oil in the Sea III, Inputs, fates and effects.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Washington D.C.Pereira, J.C., Lopez, I., Salas, R., Silva, F., Fernandez, C., Urbina, C., Lopez, J.C., 2007.Resins, the molecules responsible for the stability/instability phenomena of asphaltenes.Energy Fuels, 1317–1324.Sj鯾lom, J., Aske, N., Auflem, I.H., Brandal, O., Havre, T.E., Saether, O., Westvik, A., Jonsen, E.E., Kallevik, H., 2003.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water-in-crude oil emulsions: recent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 pressure performance.Ad.Colloid Interface Sci.100–102, 399–473.Spiecker, P.M., Gawrys, K.L., Kilpatrick, P.K., 2003.Aggregation and solubility behavior of asphaltenes and their subfractions.Colloid Interface Sci, 178– 193.Sztukowski, D.M., Yarranton, H.W., 2005.Oilfield solids and water-in-oil emulsion stability.J.Colloid Interface Sci.285, 821–833.Tadros, Th.F., 1994.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emulsion rheology and their applications.Colloids Surf.91, 39–55.Xia, L., Lu, S., Cao, G., 2004.Stability and demulsification of emulsions stabilized by asphaltenes or resins.J.Colloid Interf.Sci.271, 504–506.
第二篇:水包水漆内外墙施工工艺
一、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水包水漆的内外墙施工,请参照相应的产品说明,结合此工艺施工。
二、工艺流程:
1、外墙面的表面处理:
外墙涂装前的表面处理是涂装的关键,涂层的牢固性、持久性等很大程度上维系于好的表面处理,涂装前表面应达到如下的要求:坚固、彻底干燥、中性或微碱性、清洁。
新且未涂装过的墙体表面处理:
①检查墙体有无裂纹、孔洞及墙体的粗糙程度,视情况可用1:3~4的细水泥砂浆填补抹平,墙体太粗糙时耗漆量将成倍增加。
②检查墙体是否有自来水管漏水的痕迹,如有应排除漏水之源。
③检查填补抹平后的墙体是否彻底干透,当建筑表面颜色过深时,表明含水量过高,涂装前最好用湿度计检测(含水率应低于8%),彻底干透的墙体表面应较为均匀的灰白色,同时PH值不得高于10,夏天的水泥墙一般需要养护四周以上,冬天应相应延长。
④当装饰平整度有特殊要求时,可用外墙专用腻子(薄薄刮平,刮的腻子层不能过厚,否则容易开裂。刮平后需进行多次淋水养护,至PH值低于10,含水率低于8%。(外墙涂装以不刮腻子层为佳,可减少附着、泛碱、开裂等诸多方面问题)
⑤当墙体的碱性很高且又赶施工进度时可按如下步骤处理:a、用5%左右的草酸水溶液清洗墙体直至PH值低于10;b、用清水将墙体清洗干净;c、让墙体干燥含水率低于8%。
外保温系统墙体的表面处理:
①检查外保温护面胶是否有松脱附着物,油脂及污染物,若有应铲除或清洗干净。
②根据外保温系统墙体的护面胶的平整度,选择需要批刮外墙专用腻子来达到饰面装饰的要求。然后按规定养护至PH值小于10,含水率低于8%。
第三篇:电解质与电极界面产物电导率测试与研究
电解质与电极界面产物电导率测试与研究
孔伟1,赵芯舫2
本文在《中国测试》2013年第39卷第6期页码:20-23
(1.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乌海 016000; 2.北京海湾联纵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摘要:为研究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电解质材料与La1-xMxNiO3(M=Ca、Sr、Mg)电极材料界面反应物的电输运特性,采用二端法测试样品直流电导率和交流电导率。结果表明:样品的直流电导率、交流电导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交流电导率在低频区基本不变,在高频区随频率增大而增大,解释了电极的电输运性能,综合比较掺杂Ca的样品性能比较优良。
关键词:电解质物理学;电输运特性;固相反应法;频率
中图分类号:O657.13;O646.5;TM911.4;TM93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124(2013)06-0020-04
Testing and research conductivities of electrolyte and the electrode interface products KONG Wei1,ZHAO Xin-fang2
(1.Wuh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Wuhai 016000,China;
2.Beijing Gulf Link Zone Security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024,China)
Abstract: For studying the 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interface reactants produced by yttria stabilized zirconia(YSZ)electrolyte materials and La1-xMxNiO3(M=Ca,Sr,Mg)electrode materials,this paper tested DC conductivity and AC conductivity of samples with the two-terminal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C and AC conductivities of the sampl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and the AC conductivity is almost not changed in the low frequency region,and it increases with frequency in the high frequency region,which explain the electrical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electrodes.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results indicate the performance of Ca-doped sample is more excellent.Key words: electrolyte physics; 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y;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 frequency
第四篇:木、水、石的教学设计
一、利用图片(简笔画),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这里都有什么?(和书中的图相符)
2、显示独体字:
小嘴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写一写:书空字的笔画
我们读一读:复习学过的独体字。
(3)提出问题:一棵大树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树林的“林”可以怎样写呢?一片森林的“森”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独体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读儿歌,学习生字
1、听儿歌,想原因:为什么“日”、“月”合起来就念“明”?看图片或听录音,在听、看、思考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合体字的组合原因,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2、读儿歌,讲道理:
(1)教师教:集体读儿歌第一节,再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分析字形。
(2)学生学:小组读儿歌第二节,讨论生字的字形。
(3)师生合作:读儿歌、理解字义
师:一个太阳和和一个月亮合起来是……
生:日月明
(4)男女生对读:通过竞赛式的对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男:日月
女:明
3、游戏激趣,巩固生字
《碰碰撞》:教师组合独体字,并说:“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谁来认?”学生答:“碰出生字我来认,日+ 月就念明。”
4、认读生词,巩固生字
游戏:悄悄话
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方悄悄告诉另一方,对了点点头,错了悄悄告诉他。词卡:明月、男生、尘土、尖刀、森林、从来、众人、泉水、岩石、鲜花、甜水
三、学写字学笔画
1、出示:从林
观察:两个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时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左边的偏旁中捺变成了点。
2、学写:从林
(1)观察教师书写,点部分描红。
(2)端正书写姿势,写“从、林”的字头。
四、齐读儿歌
五、布置作业:自选熟读课文与自编儿歌中的一项作业完成。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习情况: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找朋友:发独体字的字卡,让学生找朋友。找到就大声地说:“……合在一起就念……”
2、开火车认读合体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师带读生词卡。
二、学写生字
1、观察“描描写写”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错的笔画。
2、讲讲:甘中间的小横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竖勾变成竖。
明日字旁变小、变窄。右边的月第一笔为竖撇,从竖中线的偏右的地方起笔,到左下格收笔。
3、教师范写学生描写
三、读课文:让我们再熟悉一下学过的字词,并想想你编了什么儿歌。
四、布置作业:复习生词
板书设计:
合在一起成新字
日-月-明田-力-男
小-土-尘小-大-尖
木-木-林木-林-森
人-人-从人-从-众
白-水-泉山-石-岩
鱼-羊-鲜舌-甘-甜
第五篇:外墙水包砂漆施工合同
外墙保温及仿石漆工程施工合同
乙方:
一、工程概况: 甲方:陕西兆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工程名称:陇县兆兴锦都小区2#、4#﹑5#﹑6#号楼
2、工程地点:陕西陇县南岸新城陇洲大道
3、工程内容:外墙仿石漆工程(水包砂型液态花岗岩),一、二层颜色待甲方确定后在进行施工,单价格与三层以上相同,并要求压光(水包砂)。
4、承包方式:包人工、包安全、包文明施工等。
二、工程承包范围:
施工蓝图所包括的所有外墙涂装部分。按照甲方确定签字盖章的设计效果图施工。
三、合同工期:
1、每栋楼工期:30个工作日,开工日期:2#、6#楼2017年2月28日。2、4#、5#楼开工日期甲方另行通知
3、乙方按照甲方合同中确定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施工,雨季和其它客观因素影响工期超过3天的,由甲乙双方协商工期予以顺延。
4、乙方应按照甲方的工期要求进行施工,如由于乙方原因致使工期拖延的,每拖延一天,按工程造价的0.2%承担违约责任。
四、质量要求:
1、乙方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负责制,施工质量以建设单位验收合格为准。
2、外墙涂装必须平整、坚实、无粉化、起皮、裂缝和空鼓等影响外墙饰面施工的质量缺陷。外墙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工完场清。
3、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外墙涂装施工工艺,在甲方和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外墙仿石漆必须至少六次成活。包括以下工艺:
刮第一层腻子→刮第二层腻子→打磨→除尘→滚涂封闭底漆→定位放线→滚涂中缝漆→贴中缝美纹胶带→滚涂中涂漆→喷彩点→滚涂罩光漆→修补(描缝)
6、乙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施工,由乙方造成的质量不合格,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解除合同后2日内乙方撤出工地,并由乙方承担返修直至合格的全部费用并处五万元罚款。
五、工程造价: 1、2#、6#楼外墙仿石漆按照每平方米 18 元记取(按 实际喷涂面积计算,半成品也按此价格计算,不含税)。2、4#、5#楼外墙(包括外墙保温及仿石漆)按照每平方米45元记取。
注:1﹑2#、6#楼单价不包含刮腻子(两层)工艺。
2﹑2#、6#楼刮腻子(两层)按临工计算280元/工日。3﹑4#、5#楼单价包含外墙保温及仿石漆施工的全部工艺流程。
六、付款方式及结算: 正常施工后每周借支500元/人生活费,工程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后一月内支付工程量总价的95%,余留5%做为质保金(质保期2年),质保期后结清余留款。
七、甲方的责任:
1、依据本合同向乙方支付工程进度款。
2、甲方协调乙方和其他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为乙方提供施工用水和用电及吊篮,满足乙方工程需要(电源到楼下,提供水源地,空压机等工器具由施工单位在甲方库房登记领取,若丢失或损坏照原价赔偿。)
3、甲方负责协调其它工种之间的施工配合。
4、甲方提供腻子和外墙漆。
八、乙方的责任:
1、乙方进场施工前提供该工程施工方案,待甲方监理审查通过后方可施工,乙方应按照相应国家施工规范及外墙 涂装及外墙保温工艺施工。乙方依据甲方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保证20人以上专业工人,服从项目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工期。
2、乙方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外墙仿石漆施工工艺并能熟练操作,非专业人员禁止外墙操作。
3、工程验收后,保修期内乙方应随叫随修,否则甲方有权委托其他人员进行维修,费用乙方负责。
4、乙方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安排专人定时定点检查施工机械和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依据安全技术规程正确施工,严禁违规操作,否则发生的一切安全事故由乙方全部承担。
5、乙方应严格依据国家安全操作规程及文明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否则甲方有权依据项目管理处罚管理办法对乙方采取处罚措施。罚款金额100至500元。乙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禁浪费材料,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做到工完场清。
6、施工期间乙方不允许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甲方不承担任何安全、经济及连带责任。
7、乙方人员必须服从甲方人员管理,遇事必须先与甲方协商解决,不允许出现辱骂、殴打、甲方管理人员的行为,不允许到甲方、政府部门上访闹事,若发生一次,罚款五万元,两次2日内清退出场,超过一日,按每日贰万元从工程 款中扣除,以此类推。
8、乙方施工前,必须先按照甲方要求,进行样板墙制作,并将样板确定后,方可施工。
9、乙方所承包的该外墙漆及保温工程,必须保证10年内无质量掉色、脱落等现象。否则,甲方有权追究乙方的相关责任,并由乙方承担相应损失,合同签订后,乙方不履行合同,甲方将追究其责任并由乙方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九、其它事项
本合同如有未尽事项,甲乙双方可另行协商签定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于本合同同具法律效力。
本协议一式叁份,甲方执贰份,乙方执壹份,签字、盖章后开始生效,余款结清合同失效。
甲方: 乙方:
(签字盖章)(签字盖章)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