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包材与药物相容性研究(范文模版)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是药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伴随药品生产、流通及使用的全过程。由于包装材料、容器的组成、药品所选择的原辅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有的组份可能会被所接触的药品溶出、或与药品发生互相作用、或被药品长期浸泡腐蚀脱片而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而且,有些对药品质量及人体的影响具有隐患性(即通过对药品质量及人体的常规检验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例如,安瓿、输液瓶(袋),如果不是针对不同药品采用不同的处方和生产工艺进行选择,常常会有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组份被溶出及玻璃脱片现象,这些影响在一般的常规药检时不能被发现;再例如,天然橡胶塞中溶出的异性蛋白对人体可能是致热源,溶出的吡啶类化合物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肯定因素,而细微的玻璃脱片是堵塞血管形成血栓或肺肉芽肿隐患等等。从另一个方面讲,由于药品的种类多且有效活性基团复杂,不同药品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同,所以,一种包装材料和容器适用于所有的药品,或者一种药品可以采用任何可获得的包装材料和容器都是存在巨大的质量和安全性隐患的。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特别是注射剂产品,其质量和由包装材料和容器引起的安全性隐患要高于口服剂型,所以对注射剂产品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包装材料和容器是否能满足药品本身应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的要求,同时更要关注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与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的现状与管理要求 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和药包材产品相对落后。虽然,现有药包材生产企业约1000家,生产药用玻璃、金属、药用明胶制品、橡胶、塑料(容器、片材、膜)及其复合片(膜)等五大类六十多个品种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但是,现有药包材生产企业多为乡镇集体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人员素质、装备、技术及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因而,质量不高、不符合标准的药包材产品常见;使用不合格药包材产品或使用未经审批药包材问题尚未解决;所以,优新药包材产品的推广应用缓慢,一些落后、使用不便、甚至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包材淘汰困难,有的仍然在影响着药品的质量。
与国外先进制药公司相比,我国制药企业对包装、包材与药品质量的关系普遍认识不清,对药品包装、包材与药品相互影响的研究重视不够,往往不是依据药物制剂的特性及相容性试验结果选择药包材,而是为了降低成本而选用包装材料。一些落后的包装形式、包装技术在我国制药企业中仍被采用。由此,造成的药品质量问题和使用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根据《药品管理法》,我国对药包材实行产品注册制度,其中第五十二条规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如果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药包材包装药品,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
(四)的规定,该药品将按劣药论处。
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为提高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的质量,确保药品安全有效,促进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药品管理法》增加了对药包材的监管条款: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从符合药用要求能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角度组织制定、审批和颁布药包材标准,标准应包括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方法和质量保证体系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审批新药时一并审批该新药的包装材料,同时审查该包装材料与药品的安全相容性资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原则与要求
药品包装自药品生产出厂、储存、运输,到药品使用完毕,在药品有效期内,发挥着保护药品质量、方便医疗使用的功能。因此,选择药品包装,必须根据药品的特性要求和药包材的材质、配方及生产工艺,选择对光、热、冻、放射、氧、水蒸气等因素屏蔽阻隔性能优良,自身稳定性好、不与药品发生作用或互相迁移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药品的包装分内包装与外包装。内包装系指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如安瓿、注射剂瓶、片剂或胶囊剂泡罩铝箔等)。药品内包装的材料、容器(药包材)的选择,应根据所选用药包材的材质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药包材与药物的相容性。常用的药包材种类与进行相容性试验需考虑的内容
药包材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是为考察药包材与药物之间是否会发生相互的或单方面的迁移,进而影响药品质量而进行的试验,其目的是通过相容性试验证实药品在整个使用有效期内,所选包装容器中的药品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保持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用的药包材种类有塑料、玻璃、金属和橡胶。由于药包材的种类、组成和配方不同,其物理和化学的性能差异很大,在其包装药物后对各类药物的影响也就不同,所以,对不同的药包材,在进行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时的考察项目、采用的方法和结果的评价等也均不相同。
塑料材料药包材重点考察项目:水蒸气、氧气的渗入;水分、挥发性药物的透出;脂溶性药物、抑菌剂向塑料的转移;塑料对药物的吸附;溶剂与塑料的作用或透出;塑料中添加剂的溶出(如PVC袋中的DEHP);塑料加工时分解物对药物的影响(如PET瓶中的乙醛对胶囊壳的影响);塑料容器制备不良时产生的微粒;塑料中有害金属元素的释放等。
玻璃材料药包材重点考察项目:玻璃中碱性离子的释放(影响药液的pH);玻璃中有害金属元素的释放(影响药物的安全性);不同酸碱度药液导致的玻璃脱片等。
橡胶材料药包材重点考察项目:橡胶中各种添加物的溶出;橡胶对药物的吸附;橡胶填充料在药液中的脱落;橡胶中有害添加物的释放;胶塞等制备不良时产生的微粒(落屑)等。
金属材料药包材重点考察项目:金属对药物的腐蚀;金属离子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金属上保护膜的完整性及其对药物的影响;金属对药物的吸附等。药包材与药物相容性试验的考虑要点
进行药物相容性试验的前提是采用的药包材首先应获得药包材产品注册证并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其次是该药包材已经用于上市同剂型品种的包装。然后,再考虑采用的药包材是否与药物发生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反应,以及药包材自身在药物有效期内的稳定性。
对注射剂产品,通常可选择的包装材料有玻璃(钠钙玻璃、硅硼玻璃)、多层共挤膜(PVC),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LDPE),还有橡胶(天然翻口胶塞、卤化丁基胶塞)、异戊二烯胶垫、铝塑组合铝盖、合金铝盖和纯铝盖等。
在药包材审评时除针对材料特性进行评价外,重点是要评价材料的安全性,只有符合相应安全性的材料才可用于相应药品的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包括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和材料各添加剂成分的安全性。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试验及结果判断主要参照美国药典(USP)方法;欧洲药典收载了聚丙烯、聚乙烯材料通常使用的添加剂,包括结构、名称、最低限量和测定方法,企业在进行药物相容性试验时可参考。对注射剂产品,进行药物相容性试验应根据药包材的性质、药品的性质,评估可能发生的反应,建立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与稳定性试验(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一同设计。考察项目除外观色泽、含量、pH值(粉针考察酸碱度)、澄明度、有关物质、不溶性微粒、无菌、细菌内毒素等常规的稳定性考察指标外,还应针对药包材和药物本身的特性,设定可能发生相容性的考察项目,如:药液中可能溶出的聚合物单体、催化剂和添加剂、容器对药物的吸附等。整个试验药物应与包装充分接触,并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应直立、倒置;多剂量包装还应进行多次开启。应在了解待测物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方法应足够灵敏,一般采用HPLC-MS,或GC-MS等方法。药物相容性试验是药包材选择重要的试验依据之一,该项资料不仅是法规的要求,更是药品安全有效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希望引起广大药物研发者和药品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在执行国食药监[2008]7号文的同时,进行药物相容性研究,以使注射剂产品的质量有实质性的提高,确保患者使用安全有效。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广大业内人士批评指正。
粉针剂的包装生产工艺
⑴粉针剂玻璃瓶的清洗、灭菌和干燥 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粉针剂玻璃瓶必须达到玻璃瓶洁净度要求。经过清洗或超声波清洗、用纯水清晰及最后一次用孔径0.45um滤膜滤过的注射用水冲洗,同时洁净的玻璃瓶在经过4h内灭菌和干燥,使玻璃瓶达到洁净、无菌、干燥、无热源。粉针剂玻璃瓶的清洗、灭菌和干燥分别在专用的清洗设备和灭菌干燥设备中进行。
⑵粉剂的充填及盖胶塞 采用容积定量方式,按规定粉剂的剂量,通过装粉机构等量地将粉剂分装在玻璃瓶内,并在同一洁净等级环境下将经过清洗、灭菌、干燥的洁净胶塞盖在瓶口上。此过程在专用的分装机上完成。
⑶轧封铝盖 这一过程就是在玻璃瓶装粉盖后,为保证粉针剂质量,在这一阶段要进行一次过程检验,其方式是目测,主要检查玻璃瓶有无破损、裂纹,瓶口是否盖好胶塞,铝盖是否包封完好,瓶内药粉剂量是否准确,瓶内有无异物。⑷半成品检查 粉针剂生产,在玻璃瓶轧封铝盖后,为保证粉针剂质量,在这一阶段要进行一次过程检验,其方式是目测,主要检查玻璃瓶有无破损、裂纹,瓶口是否盖好胶塞,铝盖是否包封完好,瓶内药粉剂量是否准确,瓶内是否有异物。
⑸粘贴标签 将带有药品名称、药量、用法、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厂以及特定标识字样的标签牢固、归整的粘贴在玻璃瓶身上。经过检查的产品就是成品。
⑹装盒与装箱 粉针剂制成成品后,为方便储运、销售及使用,经过检查,以10瓶、20瓶或50瓶为一组装在纸盒里并加封,再装入纸箱。
一、药包材与药品相容性试验的目的
药包材对保证药品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药用包装材料将直接影响 用药的安全性。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是药品的一部分,尤其是药物 制剂中,一些剂型本身就是依附包装而存在的(如气雾剂等)。由于药品包装材 料、容器组成配方、所选择的原辅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导致不恰当的材料引 起活性成分的迁移,吸附甚至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失效,有的还会产生严重 的副作用。为此,国家SDA发布了《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二个局长令,以切实从根本上保 证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这就要求在为药品选择包装容器(材料)之前,必须检验证实其是否适用于预期用途,必须充分评价其对药物稳定性的 影响,评定其在长期的贮存过程中,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光线 等),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如与药物接触反应,对药物的吸附等)、容器(材料)对药物的保护效果和本身物理、化学、生物惰性,所以在使用药包材之前需做 相容性试验。
二、药包材与药品相容性试验的原则
(一)、药物在选择药包材材料、容器时,应首先考虑其保护功能,然后考虑材 料、容器的特点和性能,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形态学等性能。
(二)、药包材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低的迁移性、阻氧、阻水、抗冲击、无生物意义上的活性、微生物数在控制范围内、与其它包装物有良好的配合性、适合于自动化包装设备等。
(三)、在评价之前药包材与药物应符合有关标准。(四)、药包材与药物相容性试验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包装单元时,各包装物应有良好的配合性。
2、包装单元形成时,能适合特定的包装设备。
3、包装中的药物,能通过药物稳定性试验的所有项目。
4、药包材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耐受特殊处理的能力(如钴60消毒等)
5、同一包装单元中首次至末次使用保证药物的一致性。(1)、配合性(密封性)
(2)、迁移 a、重金属的迁移 b、pH值检查
(3)、生物相容性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取于40℃放置10天的样品按GB/T16175的有关规定检测。
2、皮内刺激试验:取于40℃放置10天的样品按GB/T16175的有关规定检测。
3、皮肤致敏试验:取于40℃放置10天的样品按GB/T16175的有关规定检测。
(4)、稳定性试验:取样品,于40~C、RH75±5%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第0、1、2、3、6个月末取样进行性状、含量的测定。
(5)、模拟恶劣运输环境的试验
1、光照试验:于4500±5001x放置10天,进行性状、含量的测定。
2、浸水试验:取样分别于水中放置30min中,暴露4h后进行含量测定,3、跌落试验:取样品从1.2m处自然跌落至刚性光滑表面,不得破损。
(6)、模拟不良贮存环境的试验: 条件:-18℃ 20℃、RH90% 40℃、自由相对湿度 取样品于上述条件下分别放置72h后进行性状、含量测定。于进一步加强使用丁基胶塞的头孢类注射剂监督管理的通
知
国食药监办[2008]7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解决头孢类注射剂澄清度问题,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对使用丁基胶塞生产头孢类注射剂的监督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在落实《关于做好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处理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市函〔2008〕118号)的基础上,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使用丁基胶塞的监管。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产品注册时的相容性实验确定的丁基胶塞生产药品,若变更丁基胶塞的生产厂家,应对药品与变更的丁基胶塞相容性进行实验验证,符合要求并报所在地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
二、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同时,为保证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供应,国家局委托中检所制定了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丁基胶塞相容性加速实验方法(见附件)。请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此方法转发辖区内头孢类注射剂药品生产企业并加强监督。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生产企业应依据此方法,在选择丁基胶塞生产药品时进行相容性实验,并对购入的每批丁基胶塞和生产的每批药品出厂前,依此方法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对于其他头孢类注射剂,药品生产企业可参考该方法,自行建立适宜的快速验证方法。
三、本《通知》下发后,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对2009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头孢类注射剂,特别是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抽验力度,重点对生产环节产品的澄清度开展监督抽验,监督药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确保产品的质量。对违法违规生产的,一经查实,依法处理。
四、2009年,国家局将统一安排针对头孢类注射剂的重点品种开展抽验工作,同时对上述工作进行评估,完善相应的监管措施。
附件: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丁基胶塞相容性加速实验方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附件: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丁基胶塞相容性加速实验方法
取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于60℃恒温箱内,倒置放置5天,取出后测定样品溶液的澄清度,应小于1#浊度标准液。
国家局于2008年12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使用丁基胶塞的头孢类注射剂监督管理的通知”,详文可见[2008]765号文。通知说明,为解决头孢类注射剂澄清度问题,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通知了加孢类注射剂的监督管理。并要求对于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在选择丁基胶塞生产药品时进行相容性实验,对购的每批药品出厂前,依此方法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对于其他头孢类注射剂,药品生产企业可参考该速验证方法。文件附件提供了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丁基胶塞相容性加速实验方法:取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于
5天,取出后测定样品溶液的澄清度,应小于1#浊度标准液。
丁基胶塞是目前国内抗生素玻璃瓶的主要包装材料之一,也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采用的一种包装材料要求于2001年7月1日起中止在头孢拉啶、头孢哌酮钠、头孢三嗪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唑啉钠,羧苄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等十三种抗生素中停止销售和使用普通天然胶塞,并陆续在其他药物中也停止其使用,前,药用卤化丁基胶塞类产品主要可分为氯化丁基橡胶塞,溴化丁基橡胶塞。另外,国家局于2006年下发的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生产审批中要求,包装材料申报企业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药品,提供采用申报产品包装
试验(药物相容性试验)研究资料。
文献显示,不同包装材料企业生产的丁基胶塞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对产品澄清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丁基过硫化、硅化、卤化,以及后处理等步骤。在此过程中加入的某些填充剂、增塑剂等,以及丁基胶塞采用的影响丁基胶塞与药物的相容性,从而影响药品的澄清度。除丁基胶塞本身质量外,产品澄清度与丁基胶塞的1、药瓶的放置位置,直立放置,药物粉末与丁基胶塞接触程度少,倒置则澄清度受影响大;
2、接触时间,时间越多,澄清度受影响越大;
3、保存温度,温度越高,澄清度受影响越大。
一方面,对于包装材料生产企业,需要采用拟包装的药品进行药物相容性试验。另一方面,对于药物制剂国家局的相关要求,参考相关方法,建立适宜的快速验证方法。应该注意到,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的放置条件需要考虑到药物在贮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可能遇到的环境。审评三部霍秀敏老师在2008年射剂产品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考虑》一文中,曾对药包材与药物相容性试验的考虑要点,置模式等进行了分析。建议申报单位重视药物与包材的相容性研究,以保证产品质量,保障患者用
第二篇:包材工作总结
篇一:包材qa年终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2013年已经结束,2013年的工作也已经告一段落,在这一年里,我的工作经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特别是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教导下,我顺利完成了2013年的任务和工作,这一年对于我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在有所收获的同时,我也认识了很多自身不足。其中主要问题有:
1.塑料瓶的外包装箱的标签信息比较混乱。深圳亚华塑胶容器有限公司多次几个不同型号的塑料瓶来货时,都使用同一个批号,这违背了我们公司不同产品不同批号的原则。经多次反映后,情况已得到改善,近几次来货时已经没有这种情况。佛山市前锋实业有限公司发货3.6l塑料瓶时,有两次因为来货数量太多,他们发了去年批号卖剩下的塑料瓶,被我们据收,还有几批因为瓶口不齐以致漏液、瓶身有黑点和瓶内有毛发等异常情况导致坏瓶较多而退货,经我公司强烈投诉后,之后收货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了。香港来货的3064、3065、3066塑料瓶中瓶身有很多黑点,瓶内灰尘多,严重影响外观,而且数量较多,已多次向香港反映,但效果不大。
2.塑料瓶等内包材取样时应该在取样室内取样,但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这样操作,而sop又没有严格规定,因此一直没有填写取样室房间日志等记录,后来在二楼gmp检查前才补完。3.公司彩盒、说明书和标签大部分是由金建印刷公司印刷,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三人校对数量时花费更多时间和功夫,而且多次出现质量问题要重新印刷,经多次投诉后仍然如此。校对完数量后又送给看守门的人折盒,在门卫室这个人多开放的环境下,很容易丢失几个彩盒,又不是正式经过培训的员工,经常弄坏一些彩盒和说明书,多次反映后无果。
4.三楼外包人员流动性大,而且时常为了赶出货,从别处调人过来,都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不但增加了监督的难度,而且很容易出差错,经常出现漏贴标签,标签贴错等情况导致返工。5.在各车间进行环境监测,特别是测悬浮粒子时,同一间房间在不同时间段测的结果差异较大,数据很不稳定,结果不理想而重新测试。沉降菌需要在车间放置4个小时,很容易被人为污染。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针对上述情况,继续做好qa的工作,积极与生产人员进行沟通,因为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思考如何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改变员工观念,如何使生产部管理员主动带头做好质量。还要注重过程控制,增加检查频率。2014工作规划
1.加强学习和实践,继续提高。
针对自己的岗位,重点是深入学习gmp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竭尽全力完成工作任务。
2014年有许多挑战性和重要的工作,外包车间gmp的监控和仓库的日常管理等都是对于我有挑战性工作;同时参与其他项目时候的自我学习和提升,以及对其他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的提高。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3.完善自身素质。
新的一年,要毫不动摇为成为一个品德好、素质高、能力强、勤学习、善思考、会办事的聪明人而努力。同时在人际、社交等不足的方面也努力提高。篇二:采购工作总结(包材采购)2011工作总结与计划
2011年即将过去了,自从我进入采购部已近1年了,采购部和其他部门的各位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和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博大的胸怀,在对领导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成为采购部的成员而惊喜万分。
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指导下,我通过不懈努力,今年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现将我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通过日常工作积累我对工作岗位的认识
采购部是公司运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采购部的一个采购员,需生产部门提供满意的服务
一直以来采购员的的任务就是以最低的采购成本提供满意质量、数量、交货期等三大条件,作为采购员三项责任:向谁买,买多少,何时买
向谁买就是从价格、质量等几个方面考察,选择出合适的供应商。买多少就是根据以及月度采购计划,编制采购预算,协调好财务的资金安排
何时买就是根据公司生产能力以及各种物资的交货期,确认各种物资合理的最低库存量,既能保证生产,又使库存资金占用最小化。
二:积极适应和遵守公司制度,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感。
今年以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本人总是积极适应这种情况,以公司各项先行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能为准则加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本人的各项工作,为公司做好本人力所能及的工作。三:对未来工作的计划
在日常工作中,我将做到以下几点:
1.一定遵循精、细、准的原则,精心准备,精细安排,细致工作,干标准活,站标准岗,严格按照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2.及时完成各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要成为领导的助力、助手,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勤跑腿,多汇报。
3.加强公司内外及各部门之间的联络和沟通,快速的、系统的传 递工作信息,保证工作的快速性与准确性。
4.继续做好存档工作;准确及时全面的进行各类表单的记录与存 档。四:总结
我的工作岗位决定了每天的工作是琐碎、繁杂的。需要不断锻炼自己的胆识和毅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细致的对待每项工作。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合理安排,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工作井然有序;还要创造性地工作,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经验;增强工作创造性的同时,我一定注意办事到位而不越位,提供意见而不干涉决策,真正成为领导的参谋助手,成为沟通的桥梁。篇三:内包材稳定性考察总结报告 内包装材料稳定性考察总结报告
为了确定内包材的贮存期限,保证药品生产用内包材质量,质量部根据内包材贮存条件和实际生产用量选择药品包装用复合铝膜、药用聚氯乙烯pvc、口服液体药用塑料瓶等未规定有效期的内包材各三批留样进行考察。
上述三种内包材,在公司药品生产过程中用量较大,分别为公司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以及合剂生产中所用的主要内包材,贮存条件不当易造成外观质量变化、微生物限度超标,进而影响药品质量。因此,我们根据sop“长期稳定性考察程序”及“内包装材料稳定性考察计划”进行了稳定性考察试验,现进行总结。试验考察数据:见附页。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复合铝膜、药用聚氯乙烯pvc、口服液体药用塑料瓶等物料在经过十八个月贮存后,其外观和微生物限度均能符合质量标准,证明其贮存有效期可达十八个月。但为确保内包材使用质量,现规定其贮存有效期为十二个月。到达有效期后,应重新请验,检验合格后重新确定有效期。
清华德人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质量部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包材相关知识
纸箱相关知识
一、基础知识
1、箱板纸一般都按A、B、C、D、E五个级别来划分,A、B、C为木浆挂面纸;
2、箱板纸的质量指标主要有:耐破指数、环压指数、耐折度、吸水性、紧度等:
a、定量:每平方米纸的质量(单位:g/㎡);
b、环压强度:在一定加压速度下,使环形试样平均受压压溃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力(单位:N/m);
c、环压指数:纸的环压强度与纸的定量的比值(单位:N·m/g);
d、耐折度:在一定张力下将纸板往返拗折,直至折缝断裂为止的双折次数。
e、耐破度: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均匀增大的垂直最大压力,是一个综合性能指标(N/㎡);
f、紧度:它是指每立方厘米纸张的重量(单位:g/cm3,紧度D=G/T,G为定量,T为原纸厚度);
3、原纸材质判定:主要看挂面的效果、衬纸质量等;一般质地紧密、木浆较厚、木浆纤维较长等为比较好的原纸;
4、构成纸箱的原纸主要为:面纸、瓦楞纸、里纸:
a、白板纸:要求质地紧密,表面光滑,厚薄一致,纸面不起毛,吸收性好,而且伸缩率小,并能适应多色套印要求;
b、瓦楞纸:主要指标是横向环压指数,要求纤维结合强度好,纸面平整,有较好的紧度和挺度,要求有一定的弹性,以保证制成的纸箱具有防震和耐压能力;此外,对水分指标要加以控制,水分过小,纸脆,瓦楞加工时会发生破裂;水分过大,纸软,会给加工成型带来困难,一般瓦楞纸的含水量应控制在10%左右;
5、楞形分类:
a、按波形分为:U形、V形和UV形三种;
b、按楞数分为:A、B、C、E四种,检测方法为用直尺量取300mm瓦楞纸板,数其楞峰或楞谷,其中标准:A楞34±2个/30cm,楞高4.5-5mm;B楞:50±2个/30cm,楞高2.5-3mm; C楞:38±2个/30cm,楞高3.5-4mm;E楞:96±2个/30cm,楞高1.1-2mm;
二、纸箱验收相关知识
1、主要检验指标:内径尺寸、版面印刷、压痕线、裱和、摇盖耐折、合拢、空箱承压等;
2、版面印刷不良主要有:套印不准确、跑版、脏版、露底、印刷错误、色差、涂色不均匀等;
3、影响版面印刷主要因素:油墨质量、面纸质量、印刷版的选择等;
4、影响纸箱承压的主要因素:
a、纸板本身的质量:瓦楞辊楞形、楞数、纸箱/纸板的粘合、裱和、原纸、加工温度;
b、纸箱结构的影响:纸箱的高度(15—30cm的范围内,抗压强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箱高30cm以上时,抗压强度趋于稳定)、纸箱的周长(周长越大,抗压强度越高)、纸箱的长宽比(在高度和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长宽比在1.3—1.6左右时,纸箱强度较大);
c、制造工艺:印刷的影响(印刷后强度会降低,其降低程度随印刷的位置、面积和方法等不同而有差异,尽量避免全版印刷和带状印刷,全版印刷可导致压力下降40%)、开孔的影响(开孔面积越大,强度降低越多;同样的开孔面积,圆形孔影响大一些;孔的位置越靠近中心,影响越小);
d、储存环境:环境温度与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对湿度的增大而下降)、堆码方式、运输工具震动和冲击等;
5、影响封箱效果的主要因素:纸箱瓦楞棱形、楞数、压痕线、合拢、内径尺寸等;
6、加严验收时机:产品改版、产品切换时;新厂家或新品项到货;节假日前后;不良较高或制程使用不良较高;其他情况;
三、制程使用过程注意事项
1、首检过程版面的二次确认:口味、规格等;
2、版面印刷不良的检核:跑版、色差等;
3、封箱效果:纸箱尺寸的确认、设备调试、压痕线等;
4、粘合、裱和等;
5、合格证打印等;
精装纸相关知识
一、基础知识
1、材质简介:
a、PP:聚丙烯,易撕裂,挺括,分流延聚丙烯(CPP)与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两种;
b、BOPP:具有非常好的透明性,油墨附着牢固,密度小、抗静电性能好,厚度均匀性好,收卷平整、膜卷端面整齐,耐热性、阻隔性(氧气和水蒸气的透过率小,易于抗氧化保质)好等优点,但同时有热封性能差的缺点。常用于软件包复合袋的外层,用于印刷层;
c、CPP:镀铝膜,热封性好,伸长率大,多用于复合包装袋的内层,镀铝层均匀、光泽度好、附着力强、麻点少,对水、二氧化碳、氧有良好的阻隔性,尤其是有良好的食品保鲜性;(用于药品、茶叶、各类食品、软罐头饮料包装等)
d、LDPE:低密度高压聚乙烯,具有非常好的热封效果,但挺括度不如PP;
e、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印刷适应性很好,f、色母料: 是一种能够高温下和PE、PP粒子融解到一起并且带有颜色的粒子态塑料添加剂,有白、红、蓝、黄、绿、黑等不同的颜色。方便面包装中常用白母料,也就是白色的色母料,作用是相当于印刷中的白色底色起衬托作用,同时起到遮盖作用,可以与不同的PE、PP粒子结合制成各种颜色的PE、PP膜;
2、精装纸复合方式:流延复合、干式复合
a、流延复合:又称挤出复合,PP粒子+色母料或者LDPE粒子+色母料或其它的粒子经过高温烘箱熔化成液态然后通过模头挤(流)出均匀地涂复在同时经过的BOPP膜上,成为相对应的软包装膜,流出速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复合牢度;
b、干式复合:通过胶粘剂将BOPP膜和吹成膜的PE、CPP膜、VmCPP、PET、OPP、PA膜等粘在一起,在通过高温烘箱固定胶粘牢度而成,成品膜必须存放于60度以上的烘房内静置48小时或更长(使胶水稳定,复合牢度更好)才能使用,挺括度非常好,适合于高档的产品包装;
3、精装纸的印刷属于凹版印刷,印刷版辊质量直接影响印刷的质量;
4、影响包装效果的因素:原材料的热封性能、复合强度、厚度、摩擦系数等
5、复合强度:也就是剥离面积,我公司标准是镀铝产品≤4c㎡,流延产品≤25c㎡,一般检验时以油墨转移及内膜变形均视为合格;
6、精装纸进货检验项目:袋长、袋宽、厚度、复合、取样时感官检验、版面校对等;
7、精装纸溶剂残留:溶剂主要有二甲苯、甲醇、乙酸乙酯、四氯化碳、乙酸等,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二、制程使用主要不良及原因
1、暗接头:多出现在干复产品,在原材料CPP膜的进货中粘接的接头,由于生产过程中车速较快,没有及时发现,导致成品中出现暗接头;
2、袋长不稳定:a.分切缠卷过程中张力过紧,导致精装纸拉伸; b.烘箱温度过高,导致精装纸受热收缩;c.国家标准允许偏差±2mm;
3、厚度不均匀:多出现在流延产品,流延机没有调整到位
4、凸线:a.属于可控不良,版辊的转动导致油墨飞溅;b.刮墨刀没有及时清理;
5、漏覆:a、属于可控不良,原材料PP流动性差或者是PP厚度较薄;b.过滤网调整不到位;
6、摩擦系数:多出现在流延产品,可能为配方中润滑剂加入量过多;
7、脱铝:油墨浸透到铝层,透氧透湿效果有影响,使铝层转移到油墨上面
8、有异味:a、薄膜的阻隔性能对溶剂挥发的影响;薄膜自身的味道;b、烘箱风量和温度不够;c、涂料复料温度使用不当;d、油墨溶剂的释放性;e、墨层厚度。
第四篇:采购工作总结(包材采购)
2011工作总结与计划
2011年即将过去了,自从我进入采购部已近1年了,采购部和其他部门的各位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和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博大的胸怀,在对领导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成为采购部的成员而惊喜万分。
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指导下,我通过不懈努力,今年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现将我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通过日常工作积累我对工作岗位的认识
采购部是公司运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采购部的一个采购员,需生产部门提供满意的服务
一直以来采购员的的任务就是以最低的采购成本提供满意质量、数量、交货期等三大条件,作为采购员三项责任:向谁买,买多少,何时买
向谁买就是从价格、质量等几个方面考察,选择出合适的供应商。买多少就是根据以及月度采购计划,编制采购预算,协调好财务的资金安排
何时买就是根据公司生产能力以及各种物资的交货期,确认各种物资合理的最低库存量,既能保证生产,又使库存资金占用最小化。
二:积极适应和遵守公司制度,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感。
今年以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本人总是积极
适应这种情况,以公司各项先行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能为准则加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本人的各项工作,为公司做好本人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对未来工作的计划
在日常工作中,我将做到以下几点:
1.一定遵循精、细、准的原则,精心准备,精细安排,细致工作,干标准活,站标准岗,严格按照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2.及时完成各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要成为领导的助力、助手,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勤跑腿,多汇报。
3.加强公司内外及各部门之间的联络和沟通,快速的、系统的传
递工作信息,保证工作的快速性与准确性。
4.继续做好存档工作;准确及时全面的进行各类表单的记录与存
档。
四:总结
我的工作岗位决定了每天的工作是琐碎、繁杂的。需要不断锻炼自己的胆识和毅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细致的对待每项工作。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合理安排,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工作井然有序;还要创造性地工作,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经验;增强工作创造性的同时,我一定注意办事到位而不越位,提供意见而不干涉决策,真正成为领导的参谋助手,成为沟通的桥梁。
第五篇:中国海洋药物研究与发展战略
中国海洋药物研究与发展战略
第50期简报 2004-12-5
东方科技论坛第50次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11日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本次论坛由第二军医大学承办,论坛主题为“中国海洋药物研究与发展战略”。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海洋药物研究中心主任易杨华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阿华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张元兴教授和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焦炳华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
一、会议背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开发海洋、向海洋索取资源变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海洋是一个开放性复杂系统,在海洋特殊的生态环境里生活着20多万种动、植物和大量的微生物。这些海洋生物含有与陆地生物不同的、化学结构特异的活性物质(化合物)。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症等疑难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日益严重,仅病毒性疾病平均每年就新增2 3种,人类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特效的药物来治疗这些疾病。为了开辟新的药源,世界各国都在开发陆地天然药物和制取化学合成药物的基础上,转向从海洋生物中探索新的药物资源。
(一)国外对海洋药物研究的投入和研究概况
海洋生物资源成为医药界关注的新热点。20世纪90年代,许多沿海国家都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基本国策。美、日、英、法、俄等国家分别推出包括开发海洋微生物药物在内的“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海洋蓝宝石计划”、“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投入巨资发展海洋药物及其海洋生物技术,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也相继建立海洋药物研究机构。走在世界生物制药前列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强海洋药物研究的经费投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NCI每年用于海洋药物研究的经费各为5000多万美元,NIH用于海洋药物研究的基金2000年已增加了11%,与合成药、植物药基本持平。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欧盟国家强强联合,于1989年制定了海洋科学和技术计划,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由欧洲的8个国家19个海洋生物科研机构共同承担,主要寻找抗癌和抗艾滋病的海洋药物。截止2000年,全世界范围内已从海洋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得到的新型化合物有10000多种,其中申请专利的化合物有200余种。
迄今为止,全球已有40余种海洋新药进入临床研究,其中进入Ⅱ期临床研究的海洋药物有以下几种:从总合草苔虫(Bugula neritina)分离得到的大环内酯苔藓虫素A(bryostatin A,抗肿瘤作用),从海洋被囊动物Aplidium albicans分离得到的环肽化合物脱氢膜海鞘素B(dehydrodidemnin B,作为蛋白合成抑制剂能抑制细胞分裂,具有抗肿瘤作用),从海洋被囊动物Ecteinascidia turbinate的海鞘素Ecteinascidin 743(Et 743,使DNA烷基化,具有抗肿瘤作用),从海洋软体动物Dolabella auricularia中分离得到的海兔毒肽dolastatin 10(抑制微管形成,具有抗肿瘤作用),从软海绵(Halichondria okadai)中分离得到的软海绵素(halichodrin B,与微管结合,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他如海绵毒素(spongistatins)、异同源软海绵素B(isohomokalichondrin B)、隐藻素(cryptophycins)、层状素N(lamellarin N)等亦已进入临床研究。
美国NCI的科学家从一种海洋蓝细菌(Nostoc ellipsosporum)分离到一个由101个氨基酸组成的抗HIV蛋白-cyanovirin-N(CV-N),它能与HIV表面的gp120结合,从而阻断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和入侵;CV-N对不同株HIV均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如对HIV-1(IIIB)(以MT-2为攻击细胞)的EC50为0.00016 mol/L,对HIV-1(MN)的EC50为0.0023 mol/L,对HIV-1(89.6)(以PBL为攻击细胞)的EC50为0.0073 mol/L,对HIV-1(89.6)(以Mo/M 为攻击细胞)的EC50为0.0368 mol/L,对HIV-1(RF)(以CEM-SS为攻击细胞)的EC50为0.0001 mol/L。CV-N亦已进入临床研究。
(二)我国海洋药物研究概况
我国是海洋大国,包括渤海、黄海、南海、东海四大海域。海岸线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4万公里,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不同气温带。拥有四大类型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和深海生态系统,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我国海洋药物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海药本草》、《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拾遗》都有海洋药物的记载,《中药大辞典》(1977)收入海洋药物144种。丰富的海洋资源赐予了我们宝贵的财富,为研究开发海洋药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国内沿海省市都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有数千名科研人员从事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工程制品的研究与开发。1996年,我国已正式启动了海洋“863”计划(“819”主题),将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列为重点课题。
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项目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发现了一批新型抗艾滋病、抗肿瘤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海洋药物。中科院在芋螺毒素结构与功能研究中,获得了一种含25个氨基酸、3对二硫键的新芋螺毒素,并得到了基因工程高表达,该毒素具有强力的镇痛作用和较高的用药安全性;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率先从鲨鱼软骨中分离到一种具有抗实体瘤生长的新生血管抑制因子,通过构建软骨cDNA文库,获得基因工程表达产品;我国科学家获得了77个的海蛇毒素新基因,有些具有药用价值;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海洋药物研究中心从南中国海来源的草苔虫中分离鉴定了9种大环内酯类成分,体内外试验显示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中的一种为新型的大环内酯,命名为草苔虫内酯19(Bryostatin 19),已基本完成了临床前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在海藻多糖类药物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抗肿瘤新药K-001也已完成了全部临床前研究,并建立了专门的原料养殖基地。甲壳质衍生物916抗动脉粥样硬化新药也已申报了临床研究;中科院海洋所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藻类研究,开发出具有抑制肿瘤生物活性的藻兰蛋白;山东海洋药物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共同合作,利用基因工程研制强心多肽海葵素(anthopleurin),以期解决天然来源稀少和含量低的难题;中山大学化学系在从南海的海绵、海藻、珊瑚等生物中获得100多种新化合物。相信海洋生命活性物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必将为海洋新药的开发提供与陆地生物结构不同、活性特异的先导化合物。
从世界经济格局来看,我国目前已经加入WTO,几乎没有其它行业象医药领域这样面临知识产权和源头创新的严峻挑战。我国目前市场上95%以上的药物仿制国外,在WTO新规则下,尚在专利保护期内的仿制药物被认为是严重侵权,专利保护期外的药物在国内外市场上几乎没有多少竞争力。为此,国家一方面致力于扶持民族药业,加大了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另一方面也积极鼓励和支持新药(抗生素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等)的研究,以应对新形势下对医药界提出的严峻挑战。上海的医药工业今后面临着同样的考验,为此应提早做好准备,大力开发海洋生物药物,保证在国家整体发展的框架下不落伍。
(三)我国海洋药物研究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海洋生命活性物质和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业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已发现的药用海洋生物品种十分有限,主要来自于沿海或近海,与我国海洋庞大的资源总量相比不太相称,特别是微生物、浮游生物的开发偏少;
2、一类海洋新药十分罕见,这与我国新药开发的总体水平一致,创新有待加强,仅仅在剂型上的改进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后的自身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3、海洋药物在重大疾病治疗方面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4、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以上这种局面是有其历史原因造成的,海洋药物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生物毒素是当时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海洋天然活性物质往往含量极低且结构复杂,难以合成,药源问题成为限制海洋药物发展的主要瓶颈,再加之标本采集手段的限制,直接利用海洋生物很难满足药物开发的需求。由于海洋微生物技术和海洋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海洋生物技术开发海洋药物的研究已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大量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初始来源大部分甚至可能全部来自低等海洋生物及其共生微生物。而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及生物反应器等生物技术生产生命活性物质,对于低等生物来说要比高等生物易于实现得多。众多学者认为,海洋生物技术是海洋药物产业化的主导技术和关键手段。
海洋微生物药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受到众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原因有3点:一是大量耐药菌的出现要求抗生素更新换代;二是多年来对陆生微生物资源的发掘已使其日见匮乏、难以为继;三是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由于需要特殊的研究手段和较高的技术设备保障,始终未被人类集中有效地开发,大量新物种产生的新物质既是现有抗生素绝好的换代品遴选者,也是抗肿瘤、艾滋病、免疫调节等非感染性疾病的期望药物。
(四)上海市开展海洋药物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内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的研究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和集团化。从格局来看,目前已形成了上海、青岛、厦门、广州为中心的4个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研究中心。江苏省科委投入1600万元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了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政府拨款1000万元,在南海海洋所设立了海洋药物研究中心;福建省科委设立了2000万元的海洋药物研发基金。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设立了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2002年)、中国药学会设立了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1982年)、中华航海医学会设立了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1996年)、中国微生物学会亦正在筹建海洋微生物专业委员会,这些学术团体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的研究工作。
上海虽然是中国发达的沿海城市,在医药和生物工程领域总体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在海洋药物方面的研究已明显落后于青岛、厦门、沈阳等城市。山东和广东省历来重视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的研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本领域的研究。上海具有众多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科学技术力量雄厚,具有人才和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另外上海还有一批历史悠久、设备先进的制药企业和长期从事医药生产的管理队伍,这些都是发展海洋生物药物的基础。尽管从事海洋药物研究的人力少且分散,但是,这支队伍年轻精干,协作精神强。相信经过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上海海洋药物的研究必将在近期内有较大的突破。
二、会议简况
东方科技论坛理事会施强华副秘书长和第二军医大学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分别致辞。来自第二军医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所、北京306医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海洋药物研究中心、上海水产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军医学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同济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海军411医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药检所、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洋海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军药学研究所、上海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东海制药厂、上海交通大学及上海市药学会等20多家单位的近4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会上十多位专家先后就我国海洋药物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战略、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疫苗的发展策略、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我国海洋药物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发展战略、海洋微生物相关的新药发现与工业化、我国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及其药学应用前途、中国南海海洋生物中新的天然产物研究及海洋微生物来源抗生素的研究等专题进行报告并展开热烈地讨论,学术气氛浓厚。
三、会议内容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海洋药物研究中心主任易杨华教授作了题为“我国海洋药物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战略”的主题报告。易教授指出,海洋生物技术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非常重要手段。应用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新的药物已成为新药研究的一个新的亮点和发展方向。中国已成为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大国,但还不是研究的强国。面对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如何立足于我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科研水平,形成自主的开发海洋药物的科研体系和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目前从事海洋药物研究的科学家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他认为当前制约我国海洋药物研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主要表现为:
1、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不足;
2、样品采集困难;
3、品种鉴定后继无人;
4、基础研究薄弱,研究范围不够广泛;
5、研究经费投入上严重不足,投入方向上偏应用轻基础,而且急于求成;
6、产业化程度低以及学风上浮躁等等。同时他大声呼吁应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且应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变目前这种不利状况,通过专家们的讨论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为上级决策部门提供咨询。国家和地方的科技主管部门应对海洋药物研究开发提供更多的扶植,同时,也应更多地进行宣传,提高科技界和产业界对海洋药物研究的认识和了解,扩大海洋药物研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以促进我国海洋药物研究尽早赶上世界前沿发展水平。
华东理工大学张元兴教授作了题为“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疫苗的发展策略的思考”的报告。鱼类养殖是海水养殖的发展重点。然而,随着海水养殖业的逐步发展,接踵而来的是各种病害的大规模爆发,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海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免疫预防已成为养殖渔业细菌性疾病控制的标准策略和手段。张教授详细介绍了当前商用鱼类疫苗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为了更好地开发高效、实用、经济、安全的海水鱼类疫苗,我们应该采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并举的策略,加强免疫药理学特别是细胞和粘膜免疫体系的研究,为疫苗的高效免疫应答和给药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加强对我国海水养殖病害主要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工作;对于海水鱼类养殖业中的主要细菌性疾病,在阐明其致病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弧菌、气单胞菌等减毒活疫苗;病毒疫苗以DNA疫苗为长远发展方向,主要以虹彩病毒疫苗作为突破口,建立探索揭示鱼类的免疫学体系的平台工具为初步目标,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商业化疫苗的开发。目前,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的发展趋势为:
1、以化学疗法为特征的抗生素防治手段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禁用和取缔;
2、作为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病害防治措施免疫预防技术正成为国际现代海洋农业的先进手段和主要前沿研究与开发领域 ;
3、针对各种主要养殖鱼类病害的新型疫苗开发应该成为未来我国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防治技术的重点研发领域之一。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药物研究所王长云教授作了题为“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的报告。报告说:人类的发展依赖于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鉴于陆地资源日趋匮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在海洋资源中,海洋生物资源最为重要,是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资源宝库。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又是世界关注的热点。海洋特殊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已成为拓展天然药用资源的新空间。王教授强调了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1、开发利用的海洋药用资源种类十分有限。目前开发利用的海洋药用生物资源80%来自于沿海或近海,与古代我国本草纪录相比虽然有所发展,但与我国18000多公里海岸线,南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所蕴藏的海洋药物资源相比并不相称。而且这些已开发药物资源主要是海洋动植物,对于当前国际上极为关注、具有极大药用价值的海洋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研究开发偏少;
2、对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缺乏系统评估。对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目前,对我国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物种、资源量、分布特征、时空变迁等缺乏了解;对海洋药用生物的有效成分、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没有准确掌握。现在使用的许多传统海洋药物资源中,有的原有药效定性不准,有的定性甚至错误,某些海洋药物原有药效由于生存环境变迁已经发生变化,但未做跟踪研究;
3、部分重要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趋于枯竭。近些年,由于缺乏宏观指导和严格管理,某些过度的海洋开发利用行为,不仅直接破坏近海生物链,造成包括许多传统重要海洋药用生物资源濒临枯竭。而且由于这类活动的强烈干扰,造成部分海域生态系统严重破坏,一些重要海洋生物栖息地严重丧失,进一步加剧了一些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海洋珍稀濒危物种灭绝;
4、研究开发技术有待建立和完善。如样品采集/保真采集、培育、鉴定技术尚待建立;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水平不高;生物活性筛选,特别是普筛、广筛不够;先进生物技术手段应用较少;药物后期研发经验不足;研究技术平台需要建立和完善等等。建议我国“十一五”及未来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研究开发要做好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调查(药用生物物种、分布、资源状况等)、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评价工作;建立海洋药用生物标本库、基因库、种质库和数据库;重点开发海洋大型生物资源和海洋微生物资源;重点发展深海生物资源采样、培养和应用技术、海洋药用微生物资源筛选、分离、鉴定、培养、发酵技术、海洋生物药用功能基因克隆、表达技术以及海洋活性天然产物高效筛选、分离、鉴定技术等。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海洋药物研究室林厚文副教授作了题为“关于海洋药物开发'瓶颈问题'的思考”的报告。他指出:海洋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化学多样性,成为新药的重要来源,但药源问题一直制约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通过国家层面的有效组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交叉与整合,发挥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的作用,组成科研攻关团队,加强资源调查,开展普筛和广筛,发现、挖掘和利用各种海洋药物资源,构建药用海洋生物资源种质库。建立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和活性筛选的技术平台,提高活性物质筛选技术和开发技术水平,逐步完善海洋天然产物化合物数据库。应该关注海洋微生物在生产新型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的潜力,从建立菌种库入手,积极借用陆地模式,同时发展具有海洋特色的系统,探索小分子次级代谢产物的基因组合表达模式,定位与生物活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克隆可以药用的功能基因,建立具有海洋生物特色的表达系统和生物反应器技术,为开发海洋生物活性产物提供充足的材料。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谭仁祥教授作了题为“海洋微生物相关的新药发现与工业化”的报告。海洋微生物代谢物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降血脂、调节酶活力等,具有诱人的开发潜力。现代发酵工程是实现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和保证。谭教授强调,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该进一步扩大筛选范围,寻找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微生物资源,并加强研究海洋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和代谢调控方式,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研究适合海洋微生物来源活性物质的发酵工艺,并注重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制造,促进海洋微生物来源药物的产业化。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林文翰教授作了题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药学用途探讨”的报告。如何确定与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药理药效模型,从大量的新颖结构的海洋天然化合物中筛选出新药先导化合物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开发创新海洋药物的瓶颈之一。林教授结合其实验室初步研究结果与大家一起探讨了海洋药物研究的可行性途径。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郭跃伟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南海海洋生物中新的天然产物”的报告。郭教授介绍说,一些低等海洋生物如海绵等为抵御天敌,体内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如何充分利用这丰富的化合物资源,是海洋带给化学家、生物学家和药理学家的挑战。郭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其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已分离得到的几种化合物结果新颖,具有显著的抗真菌或抗肿瘤活性。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焦炳华教授作了题为“海洋微生物来源抗生素的研究”的报告。海洋微生物包括海洋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其种类约为陆生微生物的20倍以上。海洋微生物由于其苛刻的生存环境,从而可合成一些结构新颖的抗生素,这是陆地微生物所不具备的。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新抗生素,实际上是由陆生资源发掘向整个自然界的延伸,具有重要的意义。焦教授率研究组在国内首次开始对东海海域进行深入的海洋微生物生态学调查以及微生物来源新抗生素的研究。共筛选出36株活性菌株,对其中3个活性菌株(海洋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各1株)进行了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工作,共获得14个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为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开发做出了贡献。
四、会议目的 会议就我国海洋药物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发展战略等问题展开广泛地讨论。与会者认为,欧美日等国家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海洋药用资源的研究开发,我国的海洋药物研究虽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研究水平和资金投入方面与西方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影响我国海洋药物研究发展仍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甚至是瓶颈问题。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对所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取得更多的共识,为进一步研究发展拓宽思路,为政府的科技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国海洋药物研究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快地与国际研究水平接轨。
五、专家共识及建议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为了促进我国海洋药物进一步发展,科技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产业界需要共同努力,制订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同时,针对当前存在的制约海洋药物研究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经费投入不足等主要瓶颈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
1、尽快开展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调查(药用生物物种、分布、资源状况等)、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评价工作,建立海洋药用生物标本库、基因库、种质库和海洋天然产物数据库;
2、重点发展深海和极端环境中生物资源的采样和人工培养技术;发展海洋药用微生物资源筛选、分离、鉴定、培养、发酵技术;发展海洋生物药用功能基因克隆、表达技术及海洋活性天然产物高效筛选、分离、结构测定技术;
3、通过国家层面的有效组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交叉与整合,发挥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的作用,组成科研攻关团队,建立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和活性筛选的技术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
4、加强基础研究,厚积薄发,不急功近利。拓宽学科研究领域,开展海洋化学生态学、海洋生物资源学及海洋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等方向的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吸引更多的学者投入海洋药物的研究队伍;
5、国家和地区政府应投入更多的研究经费,进一步扶植海洋药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急需的用于治疗疑难疾病的一类创新药物研究;
6、上海拥有众多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科学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市政府应增加对海洋药物的投入。尽快制订上海市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7、开展长三角地区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组织联合攻关,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仍至全国的龙头作用;
8、向兄弟省市学习,在研究条件成熟的科研院校设立上海市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建立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技术平台,抢占我国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