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级融资平台运营管理方案
附件1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省级融资平台运营管理方案
为切实用好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金、地方政府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金融机构”)长期低息贷款,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资金不足和融资难的瓶颈制约,建立融资、建设、管理、偿债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快推进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运营模式
依托甘肃省扶贫开发和棚户区改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新设立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省级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融资平台(以下简称“省级平台”)。省级平台易地扶贫搬迁融资业务不与省棚改公司原有业务交叉,实行封闭运行,独立运作,省财政厅派专人参与管理。省级平台承接专项建设基金和地方政府债券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本金,采取统贷统还的方式,按需求向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统一融资。省级平台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协议进行融资,帮助项目县市区统一筹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金融机构贷款。
(二)按需申报,统贷统还。项目县市区根据本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任务、建设资金筹集情况、财政状况、偿债能力等综合考虑,在贷款额度内自主决定贷款数额。省级平台根据贷款需求统一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建立贷款偿还机制,县级政府负责项目实施并统筹安排偿还资金,省级平台归集资金统一还款。
(三)县级负责,分级管理。项目县市区政府根据实际设立或指定易地扶贫搬迁融资平台(以下简称“县级平台”),作为本级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本金和金融机构贷款承接主体,市州政府原则上不再设立易地扶贫搬迁融资平台。项目资本金和贷款具体建设内容、使用方式由项目实施县市区根据批复后的项目实施方案确定。
三、贷款准备
(一)服务购买。省财政厅代表省政府与省级平台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购买服务所需资金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和相关程序规定列入财政预算。
(二)资本金注入。省级平台设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本金专户,按要求承接分配我省的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金和地方政府债券作为项目资本金。专户利息收入必须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
(三)融资合作。省级平台与县级平台签订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融资合作协议。
(四)账户开设。省级平台按照贷款管理要求,在金融 机构开设专用账户,用于发放和支付贷款资金。
四、资金使用
(一)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省扶贫办,根据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及市州批复的项目年度实施方案,提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年度投资计划。
(二)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金采取分批方式注入省级融资平台,并根据建档立卡户年度搬迁规模切块下达到县,作为县级融资平台资本金。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机构贷款由项目县市区根据年度搬迁规模向省级融资平台申请,具体操作流程由省级融资平台会同金融机构、有关部门制定。
(三)当年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无法满足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安置住房建设任务需要时,其缺口部分,可预先调度省级投融资主体承接的资本金、长期低息贷款等资金垫付,待下一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后再滚动偿还。
五、还款机制
(一)地方政府债券、专项建设基金和金融机构长期低息贷款按照县级融资平台与县级政府签订的购买服务协议归集偿还,购买服务资金主要从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指标获得的纯收益、土地出让收益、县级政府可统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的各类资金以及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中筹集。
(二)县级平台应根据贷款协议和还款计划,及时将还 款资金汇入省级平台指定的账户,由省级平台向贷款金融机构统一还款。
(三)项目县市区政府要设立还款准备金,统筹可用财力安排还款资金。县级财政部门向省财政厅作出书面承诺,在县级平台不及时偿还贷款本息时,省财政厅可直接扣划该县转移支付等财政资金用于还款,确保贷款本息按期偿还。
(四)省级融资平台的易地扶贫搬迁业务为非营利性,其运行成本由省财政支付,具体费用在签订的政府购买服务协议中明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加强对省级平台的业务指导,协调解决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级平台负责与金融机构对接,落实融资计划等相关工作。
(二)明确责任。项目县市区政府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第一责任主体,指导县级平台做好本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融资办理、资金回收和贷款偿还等工作。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搬迁规模,整合各类建设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建设标准和管理模式,坚持从实际出发,严格控制住房面积,防止因搬迁增加群众负担。
(三)强化监督。各级融资平台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资本金和贷款资金进行专户管理,单独核算,接受各级纪检监察、稽察、财政、审计、人民银行和贷款银行的监督检查。对未履行贷款相关协议的县级平台,限期整改;对未按要求整改的,取消其申请使用贷款资金的资格,并停止执行对相关项目的支持政策。
第二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议书
XX市XX镇2017--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
镇区(幸福家园)集中安置点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为加快老区XX脱贫攻坚步伐,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按照《XX市“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结合XX镇镇域建设总体规划和“十三五”时期贫困户易地搬迁意愿,经研究决定,计划实施XX镇2017--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镇区(幸福家园)集中安置点建设工程项目。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和市委、市政府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以精准扶贫为主线,实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区域发展促进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为我镇加快实现全国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地点:XX镇东新区,西起幸福路,南接河滨路,北部与明珠大道相连。项目选址位于XX镇镇区东部,属新开发区,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城市发展雏形显现,将建成XX镇新的经济、文化中心,区位条件 明显,交通条件优越,是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理想地段。
三、安置对象:XX镇2017--2018年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户。
四、搬迁规模及安置方式:计划搬迁69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72户2020人;非建档立卡同步搬迁118户,全部采用集中安置方式安置。
五、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该项目占地208.5余亩(其中安置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地51.57亩),初步规划建设一个建筑面积65800㎡26幢6层690余套住宅楼,分为25㎡、50㎡、75㎡、100㎡、280㎡、125㎡、150㎡七个户型,统筹安置2017--2018易地扶贫搬迁户572户2020人,其中安置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94户744人(2017年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374户1448人)。剩余118套安置非贫困户同步搬迁。配套建设一所小学、一所幼儿院、一座医院。
六、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121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1414万元,通过省政府债务注入项目资本金2020万元,通过承接专项建设基金注入项目资本金1010万元,承接长期低息贷款7070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各202万元计606万元。
七、投资概算:住宅楼建房资金7896万元,医院、小学、幼儿园、配套基础设施资金4224万元。
八、项目建设工期:22个月。2017年3月-2018年12月
九、项目建设效益:项目实施后,不仅能使690户生活在 山区的农民群众通过搬迁从根本上摆脱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促进其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开拓新的生存发展渠道和空间,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不仅有利于降低扶贫开发成本,减轻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的人口压力,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而且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扶贫搬迁移民,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对XX镇实现“最先脱贫、率先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十、保障措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复杂的系统工程。我镇坚持群众自愿和先生产安置后生活安置的原则,成立工程建设专门组织,加强领导和工作力量,为确保XX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有序开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成立XX镇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任政委,镇长任指挥长,成员有镇党政办、经济办、扶贫办、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水务中心、镇村镇服务中心、信访办、派出所、财政所、供电所、国土资源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管区主任、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组成。指挥部负责传达上级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示及部署,组织协调相关村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认真研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配套政策,负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的申报、下达及组织实施;负责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下达、检查指导和考核评估,及时掌握各方面工作动态,督促完成相关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标任务。镇党委政府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完成本镇搬迁对象的审核和上报,组织实施搬迁工作,解决搬迁中的具体问题,保证搬迁政策兑现;负责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抓好项目基础工程实施,确保工程质量;配合市级有关部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相关工作,按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镇扶贫办办公,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研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切实依法做好搬迁群众的耕地调整,恢复迁出地生态建设;利用金融扶持、到户增收、教育培训就业等专项政策进行食用菌、三产、商贸加工、服务业等后续产业扶持和培育,通过技能培训进行就业或劳务输出,其它通过原有产业增收。通过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将搬迁群众收入提高到全镇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工作到村到户到人头,严格执行项目公开公示制度、搬迁群众就业培训和随访服务等工作,强化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加快搬迁脱贫步伐。
第三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资料
云龙县重点村项目苗尾乡水井村苗尾组砼
路面建设工程
建
设
资
料
云龙县苗尾乡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目录
一、工程前期工作阶段
1、工程设计说明书,含设计图纸和工程预算。
2、招标文件。
3、评标办法。
4、招标公告。
5、各投标单位投标报价表。
6、评标表格。
7、中标通知书。
8、施工合同履行授权委托书。
二、工程施工阶段
9、施工合同书。
10、廉政合同书,含廉政合同执行情况表。
11、安全生产责任状。
三、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12、竣工图纸。
13、工程施工收方纪录表。
14、决算工程量汇总表。
15、工程决算表。
16、劳务报酬花名册。
17、乡级初步验收鉴定书。
18、质量鉴定报告。
19、竣工验收请示。20、竣工验收报告。
21、县级竣工验收鉴定书。
四、工程后续管理阶段
22、工程后续管理办法。
第四篇:罗山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细则
罗山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河南省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豫办【2016】27号)、《河南省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豫扶贫组【2015】4号)、《河南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豫办【2016】28号)、《河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豫政办【2016】177号)《信阳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办法(暂行)》(信发改代赈【2016】299号)等有关规定,为了扎实有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财政专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通过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的有效精准使用,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改变贫困户生存条件,达到稳定脱贫目的。第三条 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
(二)坚持量力而行,保障基本;
(三)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四)坚持瞄准精准,稳定脱贫;
(五)坚持县负总责, 乡镇落实。第二章 适用范围和对象
第四条 搬迁范围。主要适用于居住在深山荒芜区、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脆弱)区 和河滩受淹区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第五条 搬迁对象。住房条件相对较差,愿意参加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产资源相对较少,靠就地就近从事劳动生产难以脱贫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活在地质灾害多发区、隐患区,愿意通过易地搬迁避险和脱贫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第六条 搬迁条件
1、同时满足迁出区域条件和搬迁农户个体条件;
2、贫困户自愿申请;
3、有后续扶持产业。
第七条 同步搬迁。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居住农户2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原则上实行整村搬迁。
第三章 项目资金补助标准 第八条 补助标准
(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助标准。根据易地搬迁资金省对县市包干使用,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建设人均补助3万元,易地搬迁制定的补助标准必须确保贫困户搬进去可以入住;集中安置的资金标准由乡镇实行包干使用,乡镇政府根据安置区的规模大小、地理位置等情况,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根据我县建设安置实际成本确定补助标准如下:
1、集中安置包括村内、集镇集中安置和政府团购。村内、集镇集中安置:人均住房补助3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人均3万元;
政府团购:原则上在本乡镇安置,房源为合法房源,用于安置家庭人口较多的贫困户,在集镇、社区安置考虑已有部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安成本增加,人均补助标准可适当调整,贫困户人均购房面积原则上不超过25平方米。确因户型原因突破标准的,应按标准控制在安置住房总面积的10%以内,超出范围的由乡镇兜底解决。
2、分散安置包括自主建(购)房、代建房、投亲靠友、梯次搬迁安置,人均住房补助3万元。
(二)同步搬迁人口补助标准。确需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搬迁群众的建房资金,县政府从整合资源中予以支持,按人均5000元补助,其余资金由农户自筹解决,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并统筹规划。
无论何种安置方式,首先,搬迁户必须有产业支撑,能够实现就近就业;其次,搬迁户原有住房收回,旧宅基地由当地政府组织复垦、生态修复、规模养殖等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形成的资产和收益归集体所有。只有在产业考核、新房入住、旧宅拆除等程序全部验收合格后,搬迁补助资金才能予以全额下发。
第四章 项目实施程序
第九条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程序主要分为搬迁规划、实施方案、图纸设计和组织实施等。
(一)搬迁规划。县发改委、扶贫开发局等部门组织编制县“十三五”易地搬迁脱贫规划,由县政府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实施。
(二)实施方案。县建设投资公司委托相应资质的机构(资质要求按照住建部门的规定执行)编制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需明确搬迁对象、安置地点、安置方式、住房和配套设施规划布局、投资规模及来源、产业扶持政策、建设工期等内容。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牵头办理土地、规划、环保等相关手续,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方案编制完成后,由县发改委、扶贫开发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环保局联合提出审查意见,报县政府审批。经县政府批准后,各乡镇人民政府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方案建设内容,应按照方案建设内容要求按时保质完成。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应及时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批,经同意后应在10个工作日完善相关变更手续,报县扶贫开发局备案。
(三)图纸设计。依据审批的实施方案,项目法人完成施工图设计等工作,报县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四)组织实施
1、集中安置
村内、集镇集中安置。根据批复的方案和施工图,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围绕易地搬迁目标,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项目公示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要求,加强组织协调,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建立科学的工程建设机制,确定每项工程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强有力措施,在保证工程质量基础上,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规定要求保质保量完工。
政府团购安置。搬迁户要填写购买房屋申请书,并经乡镇政府审核后,由乡镇政府统一购买社区或城区的存量房用于安置家庭人口较多的贫困户。购买房屋前要确认房屋权属,要由第三方对房屋面积进行测量,价格进行评估,出具证明材料,乡镇政府根据评估价格同房地产企业协商购买价,签订购房协议,并进行司法公证。
2、分散安置
自主建房的搬迁户必须经乡镇城建所、土地所、扶贫办同意,利用统一设计的户型图纸建设,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监督,确保房屋建设质量,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到位。对于自身无能力建设选择自主建房的贫困户,可以委托乡镇政府找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根据设计图纸、预算进行建设,由乡镇实施监督,竣工后决算,经审计后按审计金额拨付施工队,结余资金由乡镇政府按照到户增收项目管理模式用于补贴贫困户发展生产。
对于自己购房的搬迁贫困户,要对原房屋的所有权进行公示,并通过村委会及四邻进行确认,房屋面积及价格需要由第三方评估,出具有关评估资料,签订购买协议并进行司法公证。
对于投亲靠友安置,原则上不得跨县安置。首先具备有安置的房舍条件和生活条件;其次,投靠的亲友愿意接纳,双方必须签订安置协议,并经司法公证;若跨乡镇安置的,所安置乡镇村必须出具接纳意见书。以上搬迁安置方式中产生的评估费用、公证费用应在易地搬迁总体费用中列支,旧宅拆迁费用由乡镇先行垫付,待土地复垦指标出让后偿还。
第五章 项目验收及报账 第十条工程验收
1、项目建设竣工后,施工单位对乡镇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并提交项目建设自验报告。
2、乡镇收到验收申请后,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初验并提出整改意见,监督施工单位认真整改。
3、乡镇初验后写出验收报告提交县发改委、扶贫开发局、财政局、住建局组织人员复验。如有问题的,参与复验单位提出书面整改意见,直至工程验收合格。
第十一条资金拨付
1、集中安置
村内、集镇集中安置。项目验收合格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报账申请并附相关凭证,经县建投、乡镇对相关凭据审查后,报县财政局审核后方可拨付资金。
团购安置。项目验收合格后,由乡镇提出报账申请并附相关凭证,经县财政局、建投公司对相关凭据审查后,报县财政局审核后方可拨付资金。
2、其他安置方式。项目验收合格后,由搬迁户提出报账申请并附相关凭证,经乡镇扶贫办对相关凭据审查后,报乡镇财政所审核后方可拨付资金。
对于集中安置,县财政局、建投公司要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账户;对于团购安置,县财政局、建投公司要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乡镇财政所账户;对于其他安置方式,需补贴给搬迁户个人的资金,要通过“一卡通”系统直接发给搬迁户,严禁以现金形式支付。
第十二条 资金报账。报账时要按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提供以下凭证(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报账程序):
1、集中安置。
村内、集镇集中安置。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项目建设合同书、项目施工单位税务发票、施工单位资质证件复印件、工程预算表、工程竣工决算表、工程验收单、竣工工程移交表、竣工工程管护责任书、中标通知书、工程监理合同和监理报告。
团购安置。乡镇统一报账。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购房手续、税务发票、评估报告、验收单等有关手续。
2、分散安置。乡镇统一报账。
自主建房。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附搬迁户自建项目申请验收单、公告公示、项目验收现场照片及拆旧照片等资料。
自己购房。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购房手续、税务发票、评估报告、公告公示、验收现场照片、拆旧照片、验收单等资料。
代建房。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附搬迁户代建项目申请验收单、施工合同、预算决算资料、公告公示、项目验收现场照片及拆旧照片等资料。
投亲靠友安置。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亲友四邻证明、安置地接纳意见、公告公示、司法公正材料、验收现场照片、验收单等资料。第六章档案管理
第十三条 报账凭证管理。乡镇要加强对报账凭证的管理,严格审核报账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财政部门在拨付资金时,要严格审核,确保报账资料齐全后再拨付资金。相关报账资料原件经审核确认加盖专用章后作为报账原始凭证留存。
第十四条 乡镇要加强文档管理,建立项目台账,将项目建成前、建成后及建设过程中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第十五条 对截留、挪用、骗取扶贫搬迁投资的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细则由县发改委、扶贫开发局、财政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庆阳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办法
庆阳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和《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县(区)发展改革部门是本辖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主管部门,承担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确瞄准、创新机制的原则。
第二章
搬迁范围及安置标准
第四条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范围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和插花型贫困区。
庆城县、华池县、环县、合水县、宁县、正宁县、镇原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西峰区属于插花型贫困区。
第五条
易地扶贫搬迁采取整体和分散迁出方式,以整村整组搬迁为主。
第六条
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化进程及搬迁对象意愿,采取易地搬迁、整村推进,整体搬迁、插花安置,就近搬迁、改善条件等多种安置模式,实现灵活搬迁。主要采取下列模式搬迁:
(一)就近选择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水川地及塬台地集中安置;
(二)依托水利工程和土地整治工程,通过合法开发荒地或者利用农林场闲置土地集中安置;
(三)依托县城、小城镇、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基地、乡村旅游基地集中安置;
(四)对于确需搬迁且无条件集中安置的,可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村组分散插花安置;
(五)安置区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土地、空置房屋等资源,由所在地政府采取回购空置房屋、配置耕地等资源安置部分搬迁对象;
(六)对有劳务技能和商贸经营基础,在城镇有一定生活能力的搬迁群众,可通过回购符合面积控制标准的城镇商品住房进行安置;
(七)对于行政区内缺乏安置资源且有接收安置地的,可实施跨乡(镇)、跨县(区)集中安置。
(八)对于鳏寡孤独、“五保”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可通过在安置区建设幸福互助院等方式安置;
基地预留续建空间等办法,由搬迁对象今后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改善状况和实际能力自主决定是否扩建。
第十四条
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搬迁户,在未稳定脱贫前,不得自主举债扩建,防止变相扩大住房面积、提高建设标准和过度装修;也不得回购公租房、廉租房等国家已补助投资建设的住房作为搬迁安置用房。已采用公租房、廉租房进行安置的项目,应整改退出。
对于确需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可以根据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地方财力和农户自筹能力,自行确定面积控制标准。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用房10年内不得出售。
第三章
计划管理和建设用地
第十五条 市、县(区)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编制本辖区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报本级政府批准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的依据。
规划实施中期,市发展改革部门组织规划评估。
第十六条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行项目库管理。市发展改革部门依据省上确定的搬迁规模和投资计划,审批县(区)项目实施方案,按规定上报省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县(区)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做好项目储备,按要求在国家重
调整或有偿征用等方式,由县(区)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市、县(区)人民政府或法人依法开发整理的土地,可优先用于搬迁群众安置。占用耕地和其他农用地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用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确定土地使用年限和承包方式;迁出区原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
易地扶贫搬迁宅基地应依据实施方案统一规划,在城镇规划区外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完成占补平衡。
第二十四条
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在分解下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应当向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重的县(区)、乡镇倾斜。
迁出区开发利用置换的土地指标和补偿费用,应当优先用于搬迁安置区建设用地。
在满足城镇化需要的基础上,允许贫困地区将部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全省范围内交易。
第二十五条
搬迁后的废弃建设用地应及时予以整理复垦,作为农林牧发展用地,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
第四章
方案报批与建设
第二十六条
县(区)发展改革部门根据易地扶贫搬迁
女入学、社会保障等相关工作;统筹落实非建档立卡户搬迁资金需求;针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制定应对预案或对策。
项目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搬迁对象筛选审查、贴息贷款户身份核查、土地和住房分配、户籍迁移、施工组织、后期管护等工作。
第三十一条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行公告公示制,主动接受社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县(区)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将项目建设内容通过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或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布;项目实施前,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实施地显要位置设置永久性公示牌,对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和期限、建设内容、资金规模和来源、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补助标准和发放情况、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督电话等内容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十二条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住房建设可因地制宜采取自建、代建、联建、统建、购置等多种方式,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区别不同住房建购形式,制定投资安排、最低补助标准以及具体补助办法等。项目主管单位应当加强指导和管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
第三十三条
对符合政府采购和招标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应当公开招投标,市、县(区)有关部门应当开通招投标绿色通道,优先办理项目手续。县(区)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加强工程建设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档案。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三十八条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资金包括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作为资本金注入省级融资平台的专项建设基金及地方政府债券、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省级财政配套资金、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贷款资金、市县政府财政配套、整合的专项资金以及群众自筹资金。项目县(区)要按照签订的购买服务协议切实担负起还款主体责任,坚决杜绝把还款责任转嫁给搬迁群众的行为,确保贫困搬迁群众自筹部分控制在1万元以内。
第三十九条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第四十条
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补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金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得作为县级投融资主体的项目资本金或运营资金以及县级投融资主体承接长期贷款的还款资金。
专项建设基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贷款既可用于建档立卡户住房建设,也可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搬迁安置住宅及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完成后,剩余资金可以用于对搬迁贫困群众的后续产业扶持。
(五)其他相关资料。
第四十五条
竣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按照省、市发展改革部门下达的投资计划和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
(二)安置区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等整合项目全面完成;
(三)竣工决算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审计机关对项目建设财务决算进行全面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第四十六条
竣工验收主要核查以下内容:
(一)查验各类单项工程是否按批准的设计方案全部完成,项目建设规模、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核对搬迁入住农户名册,查验搬迁对象是否与规划、实施方案和计划确定的搬迁对象一致;
(三)建设资金是否全部到位,资金使用是否符合国家和省上有关管理规定,是否做到专款专用等;
(四)单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是否发生变更,变更后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
(五)是否按要求编制了竣工决算报告,其审核意见是否符合要求等;
(六)建设项目批准文件、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竣工文
负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二)竣工验收委员会根据项目规模分综合组、搬迁人口核查组、工程组、财务组等,分别对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单位应当积极配合验收工作;
(三)竣工验收委员会听取各有关单位的项目建设工作报告和搬迁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查阅项目档案、财务账目及其它相关资料,实地查验建设情况,对项目设计、施工、工程质量和搬迁效果等作出全面评价,形成竣工验收意见。不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的建设项目,验收委员会可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第四十九条
易地扶贫搬迁实行“3322”验收责任体系。“33”即:村级验收三方责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非贫困村由包村干部签字)、搬迁户三方在项目竣工验收表上共同签字;县乡两级验收三方责任,项目所在乡镇、县(区)发改部门、县(区)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在项目竣工验收表上共同签字。“22”即:县级验收两方责任,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在本县(区)项目竣工验收结论上共同签字;市级验收两方责任,市委书记、市长在本市项目竣工验收结论上共同签字,确保完成搬迁任务。
第五十条
县(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验收后应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组织移交,确定基础设施管护单位,明确管养责任人和管养责任。
门进行考核,实行动态考核,以集中考核为主,平时考核与重点督查相结合,同时引入第三方参与考核评价。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资金管理、建设进度、项目管理、工程质量、搬迁入住率等。
第五十七条
对不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和搬迁安置任务的、违反规定程序或者原则要求下达投资计划或安排项目的、稽察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以及投资计划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的县(区)政府,按要求限期整改。未按要求整改的,市发改委将汇报省发改委同意后,暂停或调减该县(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安排。对拖欠、截留、挪用、挤占、骗取、贪污以及其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自2017年5月12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