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23:3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回顾总结“十一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及明年工作,审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下面,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

一、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出色完成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局面和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组织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抗旱救灾,取得了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认真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工业、农业、服务业健康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战略规划,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示云南新形象;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边疆民族 1 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以来,我们在总结继承“十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盛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战略,加快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旅游、电力、矿产等支柱产业,扎扎实实打基储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预计全省生产总值从“十五”末的3462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末7000亿元左右,实现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12亿元增加到860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266元增加到15800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42元增加到3750元,增长53%。五年来的生动实践,使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云南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城市到广大农村,从内地到边境一线,从经济到社会各个领域,焕发出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不懈地抓项目、增投资、强后劲,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促进大发展,抢抓机遇,举全省之力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 2 投资突破1.8万亿元,是“十五”的3.2倍。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打通瓶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铁路运营和在建项目总里程接近5000公里,机场总数达到12个,航线辐射国内外98个城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3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率较“十五”末提高了一倍,水运港航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大型灌区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蓄水库容五年新增12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38%左右。“滇中引水”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能源建设全面加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700万千瓦,主干电网覆盖全省,“西电东送”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大,中缅油气管线工程顺利启动。现代新昆明、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加快,功能日趋完善,城镇化率达35%。广大农村的水、电、路、房等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坚持不懈地调结构、创特色、增效益,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坚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全省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9:42:39调整为2010年的16.2:43.3:40.5,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启动农民收入翻番计划、中低产田和中低产林改造、“兴地睦边”和木本油料产业培育等一 3 批重大工程,粮食生产连年增产,总产量迈上1600万吨新台阶,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和新烟区建设不断推进,茶叶、甘蔗、橡胶、花卉、咖啡产量持续增长,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围绕重点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启动工业发展“双万亿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双百工程”和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烟草、生物、电力和矿产等支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烟草利税突破860亿元,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5%。工业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0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坚持不懈地办实事、解民忧、谋民利,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全力以赴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力度,实施“贷免扶补”创业模式,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和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达到110万人和79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000万,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待遇逐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整村整乡推进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0万。解决近10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农 4 村危旧房改造和农垦系统职工安居工程,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一大批困难群众喜迁新居。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稳妥推进山区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普九”目标如期实现,职业教育在校生实现翻番,呈贡高校新校区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缓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等专项整治活动,公共危机应急机制和救援体系不断健全。全力开展抗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不懈地重文化、抓发展、促繁荣,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明显。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紧密结合实际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夯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反响强烈的先进典型,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新兴媒体的管理,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积极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对外宣传格局。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正在探索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子。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 5 容,大力改善文化设施,精心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千里边疆文化长廊等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率先对农民实行文化惠农补贴,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三创新”、推动“三结合”,着力打造四大文化品牌,重点培育十大主导产业,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涌现,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优秀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发展。2010年,全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0亿元,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的省份之一。

坚持不懈地强扶持、促团结、共进步,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分类指导、因族举措,采取对口支援、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扶持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在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先后实施两轮兴边富民工程,累计投入近300亿元,着力推进6大工程和30件惠民实事。在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实施解“五难”惠民工程,对人口较少民族和特困群体进行特殊扶持,下大力气解决深度贫困群体温饱问题,认真落实促进藏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民族地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全省多年来没有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各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不断增强。

坚持不懈地抓建设、促保护、重节约,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九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等工程,滇池治理全面提速,综合治理效果开始显现。实施“长治”、“珠治”等水土保持工程,五年累计完成12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大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超过5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提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淘汰了一大批小炼铁、小焦炭、小水泥等落后产能,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规划目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明显下降。坚持不懈地破难题、添活力、拓空间,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始终把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效益进一步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农垦、华侨农(林)场改革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改革继续深化,扩权强县、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和旅游业综合改革等试点有序开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等十六项制度全面实施。开放云南 7 建设取得新成效,桥头堡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国内区域合作继续深化,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云南企业在国外投资居西部省区前列。

坚持不懈地维稳定、建和谐、聚人心,安定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积极顺应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切期盼,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持了宗教领域的稳定有序。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云南”创建活动,全力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突出矛盾,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和谐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坚持不懈地抓根本、重创新、强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 8 把学习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富民惠民政策、体制机制成果贯彻落实到基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五个一批”工程等活动,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在领导干部中,积极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匡正用人风气,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严厉问责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省厅级干部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中开展“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对新提拔的省管干部集中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培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和有关制度规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工作实绩、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和群众公认程度,去年10月以来共选拔任用厅级领导干部112人。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开展了省、州(市)、县三级联合公开选拔厅、处、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在全省县以上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内设机构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通过做好公开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从农村、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等工作,探索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继续推进年轻干 9 部培养选拔工作,认真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及厅级后备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长和从省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县市区党政正职工作。加强干部监督和管理工作,大力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贯彻,扎实推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继续加强对“一把手”、县委书记等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反干部人事纪律行为的查处力度,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时期,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显提高的时期。这些成绩,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我们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坚持改革创新的结果。五年来,我们经受的考验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遭遇的困难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始终坚持把中央方针政策与云南实际结合起来,探索符合云南特点的发展路子。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促进。只有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认真贯彻 10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事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大局的各项工作。只有认真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与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才能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五是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一丝不苟推动工作落实。只有把心思凝聚到谋发展上,把本事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才能形成心齐气顺抓落实、团结干事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六是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才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些经验,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宝贵财富,必须坚持好、运用好。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加快建设“两强一堡”的黄金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沉着应对。全省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的问 11 题仍然突出:全省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产业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非常艰巨;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广大偏远民族山区和农村贫困面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扶贫开发仍需付出艰苦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强,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压力增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一些重大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善于在困难中找出路,在挑战中寻突破,在化解各种重大困难和矛盾中不断开创全省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我们面临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桥头堡建设的大力推进,为我省对外开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国内外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为我省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提供了重大契机;我省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巨大的内需潜力将为全省持续较快发展提供日益增强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断增强,各 12 族群众盼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促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为加快发展提供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动力。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仍然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没有出路,发展慢了同样没有出路。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坚持把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与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充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紧密结合,坚持把政府维护市场有序运转职能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紧密结合,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紧密结合,坚持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发挥我省各地各方面积极性紧密结合,坚持把加快发展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大胆探索符合云南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必须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上比胆识,在攻坚克难上比干劲,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比力度,在科学发展上比成效,努力形成全省上下争先恐后谋发展、全力以赴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加快改革创新,加大开放步伐,加强统筹协调,强基础、快发展,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不断推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确保实现两位数增长、力争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保持合理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和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

三、牢牢把握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推动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十二五”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关系全局和长远的若干重大问题。

第一,坚持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云南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始终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作为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把科学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本质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持续较快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持续较快提升。坚持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加快发展的基础不松劲,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建设,尽快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基础设施总体较为薄弱的状况,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抓住特色经济这个加快发展的关键不放松,立足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沿边区位优势,大 14 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强省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这篇大文章,不断把巨大的发展潜力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实力。坚持抓住调整结构这个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不动摇,继续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巩固提升烟草、电力、矿产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现代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现代传输和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坚持抓住大项目带动这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松懈,继续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在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意义重大的项目,坚持市场导向,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找准着力点,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继续保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更好地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统筹促协调,以协调促发展,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坚持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破除城 15 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体系。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无论是承包地换户口,还是宅基地置换,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有序进行,决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搞强迫命令。坚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实现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优化全省区域开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有利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优势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新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解决边远、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群众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妥善解决好新老移民的生产生活。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快健全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保障机制,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创新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敢于和善于创新,才能闯出科学发展的广阔空间。要进一步创新思想观念,提高创新能力,打破封闭保 16 守,扫除陈规陋习,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又要统筹解决好各方面的矛盾,协调推动各项工作。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始终从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科学发展。坚持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既立足当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着眼长远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积极探索开展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改革试点,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科技攻关,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兴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毫不动摇地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创新之本,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人才开发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大胆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符合省情实际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开放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必须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放开放活政策,扩大开放领域,加快开放步伐,把桥头堡建设的工作落实到位,力争每年有新进展,几年发生大变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开放 17 环境,在继续优化硬件环境的同时,下更大的功夫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高效、廉洁、规范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不断加强口岸建设。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鼓励企业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强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培育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能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引导外来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加快向重点产业和发展薄弱环节集聚。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落实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创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推动“滇企出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第五,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进一步突出文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性、先导性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充分发挥好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使各族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紧扣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推出更多思想性 18 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加快云南发展而不懈努力。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改善文化民生,提升公民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更好地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文化“走出去”与桥头堡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云南与周边国家地缘相连、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的优势,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营造睦邻友好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引领发展的功能。

第六,坚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云南最大的优势,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越是快速发展,越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观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努力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实现较高的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继续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切实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以“森林云南”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加快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健全重大环境 19 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加强节能减排,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全面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大力倡导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良好生态人人受益的理念,集全社会之力加快推动我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七,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坚持依法治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开展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努力探索和正确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提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建设,完善基层管理网络,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解决影响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平安云南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继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宁。

第八,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无小事,民生系民心。必须坚持富民强省、富民优先,在经济发展、财力增强的基础上,切实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带动作用,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保障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坚决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教育作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切实保障各族群众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符合省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顺利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党。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一,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21 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重要判断和要求上来。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不断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把解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素养、知识素养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善于结合云南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取得新的成效。

第二,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干部工作水平。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建立健全科学的提名制度,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着力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注重从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继续抓好培养选拔使用民族干部、女干部、年轻干部和非党干部工作,加大干部交流和轮岗力度,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 22 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用人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匡正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三,紧紧围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住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这个关键,加强探索创新,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认真落实党委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紧密结合我省山区面积大、少数民族多的实际,以边境地区、城市社区为重点,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设置党组织,消除党员空白村,加快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和党的组织覆盖面。加快完善城乡基层党建统筹机制、党内互帮互助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全面实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继续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和“边疆党建长廊”工程,深入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继续加大投入,加强阵地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件。第四,紧紧围绕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必须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顺应各族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扎实,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好。始终站稳群众立场,23 坚持做到想问题、作决策都从群众利益出发,充分考虑和照顾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坚决不干违背群众意愿的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研究和把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疏导、协商等办法,着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群众工作制度,特别要善于把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责任的认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都要高度重视和积极主动开展群众工作,进一步形成做好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五,紧紧围绕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良好作风。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神圣职责,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教育党员干部坚决摒弃虚、懒、软、散等不良作风,坚持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切实转变文风,讲真话、讲实话、讲管用的话,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工作上。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不务虚名,不搞花架子,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扑下身子认真解决,以模范的行动影响和带领群众,努力把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第六,紧紧围绕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24 确保反腐倡廉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继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从严管理干部,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肃查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各类腐败案件,加大查办违纪违法大案要案的力度。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纪律的外在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自制力,把严守纪律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自觉规范从政为官、做人处事行为,干干净净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努力营造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干事创业环境,不断巩固和扩大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的关系,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同志们,回首过去,我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已成历史;展望未来,云南的美好明天等待我们去创造。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白恩培

2010年12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回顾总结“十一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及明年工作,审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

一、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出色完成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局面和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组织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抗旱救灾,取得了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认真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工业、农业、服务业健康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战略规划,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示云南新形象;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以来,我们在总结继承“十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盛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战略,加快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旅游、电力、矿产等支柱产业,扎扎实实打基储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预计全省生产总值从“十五”末的3462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末7000亿元左右,实现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12亿元增加到860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266元增加到15800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42元增加到3750元,增长53%。

五年来的生动实践,使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云南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城市到广大农村,从内地到边境一线,从经济到社会各个领域,焕发出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坚持不懈地抓项目、增投资、强后劲,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促进大发展,抢抓机遇,举全省之力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8万亿元,是“十五”的3.2倍。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打通瓶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铁路运营和在建项目总里程接近5000公里,机场总数达到12个,航线辐射国内外98个城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3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率较“十五”末提高了一倍,水运港航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大型灌区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蓄水库容五年新增12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38%左右。“滇中引水”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能源建设全面加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700万千瓦,主干电网覆盖全省,“西电东送”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大,中缅油气管线工程顺利启动。现代新昆明、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加快,功能日趋完善,城镇化率达35%。广大农村的水、电、路、房等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坚持不懈地调结构、创特色、增效益,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坚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全省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9:42:39调整为2010年的16.2:43.3:40.5,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启动农民收入翻番计划、中低产田和中低产林改造、“兴地睦边”和木本油料产业培育等一批重大工程,粮食生产连年增产,总产量迈上1600万吨新台阶,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和新烟区建设不断推进,茶叶、甘蔗、橡胶、花卉、咖啡产量持续增长,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围绕重点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启动工业发展“双万亿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双百工程”和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烟草、生物、电力和矿产等支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烟草利税突破860亿元,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5%。工业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0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

坚持不懈地办实事、解民忧、谋民利,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全力以赴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力度,实施“贷免扶补”创业模式,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和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达到110万人和79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000万,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待遇逐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整村整乡推进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0万。解决近10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垦系统职工安居工程,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一大批困难群众喜迁新居。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稳妥推进山区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普九”目标如期实现,职业教育在校生实现翻番,呈贡高校新校区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缓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等专项整治活动,公共危机应急机制和救援体系不断健全。全力开展抗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不懈地重文化、抓发展、促繁荣,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明显。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紧密结合实际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夯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反响强烈的先进典型,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新兴媒体的管理,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积极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对外宣传格局。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正在探索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子。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改善文化设施,精心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千里边疆文化长廊等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率先对农民实行文化惠农补贴,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三创新”、推动“三结合”,着力打造四大文化品牌,重点培育十大主导产业,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涌现,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优秀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发展。2010年,全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0亿元,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的省份之一。坚持不懈地强扶持、促团结、共进步,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分类指导、因族举措,采取对口支援、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扶持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在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先后实施两轮兴边富民工程,累计投入近300亿元,着力推进6大工程和30件惠民实事。在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实施解“五难”惠民工程,对人口较少民族和特困群体进行特殊扶持,下大力气解决深度贫困群体温饱问题,认真落实促进藏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民族地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全省多年来没有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各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不断增强。

坚持不懈地抓建设、促保护、重节约,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九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等工程,滇池治理全面提速,综合治理效果开始显现。实施“长治”、“珠治”等水土保持工程,五年累计完成12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大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超过5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提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淘汰了一大批小炼铁、小焦炭、小水泥等落后产能,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规划目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明显下降。

坚持不懈地破难题、添活力、拓空间,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始终把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效益进一步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农垦、华侨农(林)场改革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改革继续深化,扩权强县、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和旅游业综合改革等试点有序开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等十六项制度全面实施。开放云南建设取得新成效,桥头堡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国内区域合作继续深化,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云南企业在国外投资居西部省区前列。

坚持不懈地维稳定、建和谐、聚人心,安定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积极顺应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切期盼,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持了宗教领域的稳定有序。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云南”创建活动,全力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突出矛盾,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和谐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坚持不懈地抓根本、重创新、强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把学习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富民惠民政策、体制机制成果贯彻落实到基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五个一批”工程等活动,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在领导干部中,积极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匡正用人风气,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严厉问责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省厅级干部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中开展“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对新提拔的省管干部集中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培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和有关制度规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工作实绩、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和群众公认程度,去年10月以来共选拔任用厅级领导干部112人。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开展了省、州(市)、县三级联合公开选拔厅、处、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在全省县以上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内设机构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通过做好公开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从农村、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等工作,探索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继续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认真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及厅级后备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长和从省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县市区党政正职工作。加强干部监督和管理工作,大力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贯彻,扎实推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继续加强对“一把手”、县委书记等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反干部人事纪律行为的查处力度,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时期,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显提高的时期。这些成绩,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我们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坚持改革创新的结果。五年来,我们经受的考验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遭遇的困难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始终坚持把中央方针政策与云南实际结合起来,探索符合云南特点的发展路子。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促进。只有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事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大局的各项工作。只有认真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与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才能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五是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一丝不苟推动工作落实。只有把心思凝聚到谋发展上,把本事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才能形成心齐气顺抓落实、团结干事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六是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才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些经验,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宝贵财富,必须坚持好、运用好。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加快建设“两强一堡”的黄金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沉着应对。全省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全省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产业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非常艰巨;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广大偏远民族山区和农村贫困面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扶贫开发仍需付出艰苦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强,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压力增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一些重大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善于在困难中找出路,在挑战中寻突破,在化解各种重大困难和矛盾中不断开创全省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我们面临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桥头堡建设的大力推进,为我省对外开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国内外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为我省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提供了重大契机;我省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巨大的内需潜力将为全省持续较快发展提供日益增强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盼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促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为加快发展提供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动力。

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仍然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没有出路,发展慢了同样没有出路。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坚持把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与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充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紧密结合,坚持把政府维护市场有序运转职能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紧密结合,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紧密结合,坚持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发挥我省各地各方面积极性紧密结合,坚持把加快发展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大胆探索符合云南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必须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上比胆识,在攻坚克难上比干劲,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比力度,在科学发展上比成效,努力形成全省上下争先恐后谋发展、全力以赴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加快改革创新,加大开放步伐,加强统筹协调,强基础、快发展,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不断推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确保实现两位数增长、力争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保持合理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和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

三、牢牢把握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推动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十二五”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关系全局和长远的若干重大问题。

第一,坚持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云南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始终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作为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把科学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本质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持续较快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持续较快提升。坚持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加快发展的基础不松劲,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建设,尽快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基础设施总体较为薄弱的状况,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抓住特色经济这个加快发展的关键不放松,立足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沿边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强省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这篇大文章,不断把巨大的发展潜力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实力。坚持抓住调整结构这个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不动摇,继续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巩固提升烟草、电力、矿产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现代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现代传输和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坚持抓住大项目带动这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松懈,继续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在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意义重大的项目,坚持市场导向,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找准着力点,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继续保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更好地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统筹促协调,以协调促发展,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坚持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体系。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无论是承包地换户口,还是宅基地置换,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有序进行,决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搞强迫命令。坚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实现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优化全省区域开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有利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优势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新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解决边远、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群众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妥善解决好新老移民的生产生活。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快健全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保障机制,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三,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创新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敢于和善于创新,才能闯出科学发展的广阔空间。要进一步创新思想观念,提高创新能力,打破封闭保守,扫除陈规陋习,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又要统筹解决好各方面的矛盾,协调推动各项工作。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始终从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科学发展。坚持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既立足当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着眼长远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积极探索开展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改革试点,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科技攻关,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兴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毫不动摇地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创新之本,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人才开发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大胆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符合省情实际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开放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必须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放开放活政策,扩大开放领域,加快开放步伐,把桥头堡建设的工作落实到位,力争每年有新进展,几年发生大变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在继续优化硬件环境的同时,下更大的功夫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高效、廉洁、规范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不断加强口岸建设。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鼓励企业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强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培育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能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引导外来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加快向重点产业和发展薄弱环节集聚。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落实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创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推动“滇企出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

第五,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进一步突出文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性、先导性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充分发挥好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使各族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紧扣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加快云南发展而不懈努力。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改善文化民生,提升公民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更好地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文化“走出去”与桥头堡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云南与周边国家地缘相连、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的优势,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营造睦邻友好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引领发展的功能。

第六,坚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云南最大的优势,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越是快速发展,越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观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努力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实现较高的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继续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切实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以“森林云南”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加快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加强节能减排,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全面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大力倡导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良好生态人人受益的理念,集全社会之力加快推动我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七,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坚持依法治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开展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努力探索和正确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提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建设,完善基层管理网络,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解决影响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平安云南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继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宁。

第八,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无小事,民生系民心。必须坚持富民强省、富民优先,在经济发展、财力增强的基础上,切实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带动作用,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保障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坚决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教育作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切实保障各族群众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符合省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顺利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党。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一,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重要判断和要求上来。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不断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把解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素养、知识素养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善于结合云南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取得新的成效。

第二,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干部工作水平。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建立健全科学的提名制度,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着力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注重从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继续抓好培养选拔使用民族干部、女干部、年轻干部和非党干部工作,加大干部交流和轮岗力度,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用人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匡正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三,紧紧围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住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这个关键,加强探索创新,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认真落实党委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紧密结合我省山区面积大、少数民族多的实际,以边境地区、城市社区为重点,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设置党组织,消除党员空白村,加快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和党的组织覆盖面。加快完善城乡基层党建统筹机制、党内互帮互助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全面实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继续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和“边疆党建长廊”工程,深入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继续加大投入,加强阵地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件。

第四,紧紧围绕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必须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顺应各族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扎实,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好。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做到想问题、作决策都从群众利益出发,充分考虑和照顾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坚决不干违背群众意愿的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研究和把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疏导、协商等办法,着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群众工作制度,特别要善于把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责任的认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都要高度重视和积极主动开展群众工作,进一步形成做好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五,紧紧围绕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良好作风。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神圣职责,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教育党员干部坚决摒弃虚、懒、软、散等不良作风,坚持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切实转变文风,讲真话、讲实话、讲管用的话,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工作上。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不务虚名,不搞花架子,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扑下身子认真解决,以模范的行动影响和带领群众,努力把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第六,紧紧围绕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确保反腐倡廉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继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从严管理干部,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肃查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各类腐败案件,加大查办违纪违法大案要案的力度。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纪律的外在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自制力,把严守纪律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自觉规范从政为官、做人处事行为,干干净净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努力营造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干事创业环境,不断巩固和扩大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的关系,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同志们,回首过去,我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已成历史;展望未来,云南的美好明天等待我们去创造。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在省委八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孙春兰原稿)

在省委八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2日)

孙春兰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任务,审议通过《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 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好这次全会,对于团结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 策部署,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科学谋划‚十二五‛任务,推动福建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我根据省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两个问题。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

今 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和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 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等作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全面实施国务院支持加快海西建设的《意见》,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今 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我省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省委迅速传达学习并及时对全省学习贯彻作出部署。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 讲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学习会、研讨班、专题调研等活动,深入领会总书记提出的抓住‚两个重大历史机遇‛,以‚三个更加‛的精神状态,扎实推进 ‚三个切实‛的要求,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加快发展的热情和干劲。省委不失时机地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实现跨越发展上来,举办全省领导干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开展对九个设区市工作检查,通过互看互比互学,在全省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 围,增强了各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省委各位常委分别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开展了17项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提交本次全会的《若干意见》。

二是加大力度,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坚持 ‚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年l-6月,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761.87亿元、增长15.5%,工业增加值2863.84亿元、增长21.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061.20亿元、增长 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480.83亿元、增长18.7%,进出口总额498.45亿美元、增长42.8%,财政总收入1032.93亿元、增长25.7%,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视投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领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省366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6亿元,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近90%。围绕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的实施,加快建设21个成长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79.73亿元,同比提高92.2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增速较快。‚6〃18‛成功对接5千多项科技项目,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严格产业政策,下大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明确时限关闭‚五小‛企业,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21个 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

点,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陆续启动,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有序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积极培育环三都澳、古雷半岛、武夷新区等十大重点发展区域,发展 壮大各具特色产业集群,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石化项目已启动,PX、PTA项目正式动工建设。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厦门湾、湄洲湾、福州港口一体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厦门经济特区扩区到全市获国务院批准,并同意厦门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先行试验一些金融领域重大改革措施。实施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七大举措,民间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 197项,增长77.5%,服务业合同外资增长1.1倍。加快15个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新兴市场出口显著增长。

三是发挥优势,闽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加快推进平潭开放开发。成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赋予其设区市及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成立‚促进平潭开放开发顾问团‛,实验区总体规划上报待批,组建四大投资公司,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近三年安排投资900多亿元,推进50项重点项目。目前,台湾产学研各界对平潭开放开发的‚五个共同‛模式积极认同,希望参与建设共同家园。大力推动闽台多领域合作交流。研究制定加快闽台产业深度对接意见,认真落实部分特定区域合资项目核准特殊政策,引进台湾友顺科技、鼎元光电等一批重大台资项目,闽台贸易额达51亿美元,增长78.6%,加快建设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第二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规模、参与人数和涉及领域都超过了首届。省经贸文化交流团成功赴台参访,进一步增进了闽台亲情、友情和乡情。

四是为民惠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实效。我们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年安排134.7亿元财政资金投入2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上半年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等民生领域投资增长达80%以上。扎实推进‚医改、校舍安全、文化、养老‛四大民生工程,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进一步提高,新农保试点扎实推进。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38元,最高上调达45.8%。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均实现‚双过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9.4%和10.l%,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和6.7%。大力扶持革命老区等欠发达地区发展。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对我省20个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32个革命老区县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其他部委给予的支持政策也已陆续兑现。省里对革命老区在统筹省级资金时实行同等优先,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给予重点倾斜。努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认真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要工作,确保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顺利举办,组织开展校国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督促企业改善用工环境,进一步营造和谐劳动关系。有力开展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6月,我省遭受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全省9个设区市、76个县市区受到严重损失。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转移群众103.84万人,妥善安臵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大力抢修基础设施,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省委省政府在争取中央资金的同时,又安排省级财政性资金2.37亿 元投入抗洪救灾,并迅速组织灾后恢复重建,确定由福州、厦门分别对口支援三明、南平,及时出台支持农村住房灾后重建、灾毁耕地复垦等多项政策措施。在抗洪 救灾斗争中,全省党政军民团

结一心,众志成城,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形成了宝贵的抗洪救灾精神。

五是服务发展,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认真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和总结收尾工作。着力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全面启动创先争优活动。各基层党组织认真制定活动具体实施意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以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基层群众为主题,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开局良好,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在抗洪救灾中,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现。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我省《实施意见》,研究加强县(市、区)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措施办法,建立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开展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出台引进、培养、服务人才的三个政策性文件。扎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廉政准则》,深入开展监督检查,保持惩治腐败力度,深化源头预防工作,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执行力。1-6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新立案件2995件,同比上升0.10%,其中涉及县处级以上干部62件,同比下降8.82%;挽回经济损失4557.47万元。

今 年上半年所取得的可喜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 府、政协和工青妇等各人民团体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发 展后劲还显不足,特别是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够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仍然要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影响社会稳定的矛 盾和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工业生产增速出现减缓苗头、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对部分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出口持续增长压力较大、群众收 入增长不快等问题,都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推动跨越发展

这次提交全会审议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对台交流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福建跨越发展。这 是省委对全省进一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支持加快海西建设《意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来 闽考察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针对性强,完全符合福建的实际,是指导我们当前和今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学习贯 彻,省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了这个《意见》。我们要认真落实好《意见》,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推动福建跨越发 展。

推动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先行先试,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先导和动力。最近,贾庆林主席在福建调研时强调,‚只要是有利于加快海西建设的,有利于加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都应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特别指出,‚如果福建经 济总量达到或超过台湾的水平,福建在闽台合作中的发言权就会更大,在两岸关系上的影响力就会更大,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的地位也会更重要,我们做对台工 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也就更加坚实‛。我们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努力以先行先试为先导和动力,不断创造发展的新优势。

从 天津经验看,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是解放思想,关键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发展思路,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天津以滨海新区开发开 放为契机,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天津经验不仅给我们以启示,也给我们以信心。天津能办到的,我们福建也应该能办到。

我 们要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思维定势,支持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改革探索、创新创造,营 造敢闯敢试、奋发进取、激情创业的环境氛围。以更大的魄力、更实的举措,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 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办祛,切实把中央给予我们的政策用足、用活、用好。

要抓住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有利时机,抓紧准备,先行试点,争取率先落实ECFA的早收清单和有关内容,为全面正式实施提供示范。要加强研究,继续推动不同阶段、相关领域的闽台合作先行先试内容列入ECFA补充协议,努力巩固和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地位和作用。

推动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加快转变,这是各项工作的主线和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成效。福建要增创发展优势,推动科学发展,就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当 前,我们正处在积蓄能量、提速发展、加快壮大经济总量的重要节点上,又处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结构升级、努力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后金融危机时 期,为重塑长期竞争优势,各国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积极实施新的科技和人才战略,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低碳经济等高 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努力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已成为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前奏。福建发展要融入世界潮流,就必须 充分利用世界经济结构转型的有利时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深度调整导致外需增长放 缓,我省经济外向度较高,必须把经济发展模式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转到外需与内需并重、消费与投资并重;我省资源能源相对紧缺,必须依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我们要用更开阔的视野,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找到更多办法、更好举措,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 际国内的经验充分证明,早转要比晚转好,快转要比慢转好,主动转要比被动转好。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立 足高起点、瞄准制高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壮大 创新主体,丰富创新载体,完善创新机制,聚集创新人才,集中力量攻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要保护生态 资源,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强节能降耗减排,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力争投资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力争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4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5年内形成 50家 百亿企业和若干千亿产业集群。以有效措施搞活国企、壮大民企、引进央企、配套外企,生成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符合产业政策、满足市场需求的重大项目,鼓励和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能源、市政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库管理

机制、协调会商推进机制、联手督察机制、考核通报机制,十大新增长 区域每年都要有若干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推动重大项目滚动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推动跨越发展,必须坚持民生优先,这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臵,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继续办好为民惠民实事。优先安排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项目,围绕就业、医疗、分配、社会保障、住房等重大民生领域,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民生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住房、医疗保障覆盖面,力争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万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7%以上。要积极发展社会事业。特别要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制定我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合理配臵教育资源,率先缩小教育发展差距。要抓好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工作。有关地方和各职能部门要立足实际,通力合作,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省里确定的支持农村住房灾后重建、灾毁耕地复垦等各项政策措施,要抓紧实施,落实到位,主动研究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好事办好。要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我 们正处在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时期,必须把完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社会建设的方向,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 群众权益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推动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党建科学,这是各项工作的保障和支撑。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培养,进一步增强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拼搏、高效务实的坚强领导集体。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各行各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自觉在完成重点任务、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上创先进、争优秀。要针对不同基层组织的特点,全面推广‚168‛工作机制,实施组织‚目标管理‛和党员‚设岗定责‛,使基层各类组织和各类队伍争创有目标、干事有舞台。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建立和完善符合福建实际、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最近,习近平同志提出干部选用的‚四有论‛,要求领导干部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他 批评一些干部在发展中只见物不见人、只求快不图好、只顾片面发展不讲全面发展、只重显绩不重潜绩、只重短期政绩不顾长远目标。习近平同志特别提出要重视对 庸官、懒官的治理。庸官、懒官最大的特点,是散漫拖沓、暮气沉沉。这样的人多了,我们党就会失掉在艰巨复杂的革命、建设、改革考验中形成的蓬勃朝气、昂扬 锐气、浩然正气,变得迟钝、保守甚至麻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最后就会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要像治理腐败一样,加大治庸、治懒的力度,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要改进工作作风。提倡说短话、开短会,少发文,多于事。深入实际、解决问题。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制、领导问责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把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我省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

同志们,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日新月异,肩负的任务繁重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全面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跨越发展,开创‚十二五‛时期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在省委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xx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海南又好又快发展。会上,我们将审议并通过《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xx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的意见》、《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见》、《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XX-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递补省委委员等重要文件和事项,对海南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建设作出部署。

下面,我代表省委常委会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xx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开创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xx视察海南时所作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海南的殷切期望,进一步指明了海南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海南今后一个时期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和推动我省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把海南经济特区各项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一)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xx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海南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深刻理解和把握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上升期的历史性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发展。

从当前我省的发展态势来看,加快海南发展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思路清晰稳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海南实际,得到了全省上下的广泛认同。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我省的基础设施、工业大项目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经济社会走上了健康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全省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精神面貌很好,渴望加快发展、渴望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愿望十分强烈。前不久,我到东环铁路建设工地调研,施工单位反映,这次征地拆迁进行得非常顺利,老百姓非常支持铁路建设,他们为了铁路建设宁愿牺牲部分眼前利益,确实令人感动。人民群众这种顾全大局、支持发展的精神,是推动海南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基础。

特别是在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xx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亲临海南视察,参加一系列重大活动,充分肯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的成就,肯定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指明海南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制约海南发展的重大实际问题。中央的巨大关怀和支持,更加凸显了海南经济特区在改革发展新时期的重要地位,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办好海南经济特区的信心,鼓舞了全省各族人民的士气。这无疑给海南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把难得的机遇抓住了,用好了,海南的发展就会前进一大步,就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抓住历史机遇,扎扎实实把海南的发展搞得更好。

(二)要高扬特区旗帜,切实担负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历史使命。xx明确指示,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要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时刻,党中央再次为我们高高树起了经济特区的旗帜。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特区意识,要有率先改革开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强大。海南经济特区20年的实践也证明,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永葆特区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在特区建设征途上,我们一定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量推进改革开放,绝不能有丝毫摇摆和半点松懈。

特区要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就要解放思想,敢想、敢闯、敢做。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对旧体制的革命性变革。没有敢踩“地雷”、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就不可能有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的今天,就没有天津滨海新区和全国其他多种多样的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省第五次党代会突出强调要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设立洋浦保税港区、建设国际旅游岛、争取农垦下放给省里统一管理等几项重点改革开放措施,仅仅经过一年的努力,都基本实现了原来的预期。另外,100万吨乙烯前期工作批准、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实质性启动、东环铁路顺利建设,这些过去看起来很难甚至不可能办到的事,也都有了眉目。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只要有想干事的动力、干成事的决心、能干事的本领、坚韧不拔的毅力,再难的事也能干成。如果我们想都不敢想,凡事都要搬条条框框,都要“左顾右盼”,甚至连别人已经做成的事情都不敢去做,自己束缚自己,我们还能干成什么事,还怎么能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其他地区试行了的政策措施,只要是符合海南实际的,我们都可以大胆地试。别人没有试过、做过的事情,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利、对海南人民有利,我们也要敢开先河,创新推进。

要扎扎实实推进各项重点改革开放措施,努力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重点改革开放任务,要继续深化,全力推进。洋浦保税港区建设进展顺利,要确保十月份通过验收、封关运行。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抓住关键方面,实质性推进。特别是农垦改革,国务院已正式批准把海南农垦交由海南省全面管理,这既是对海南省的信任和支持,又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举措。农垦总局要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意见,全面提出改革、发展、解决民生的思路和办法,尽快制订实施细则。同时还要推动集体林权制度、国资国企、文化体制、农村综合改革等其他重要改革。要加强对重大改革开放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策划,不断以改革开放的创新举措,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自由贸易区等关系海南改革开放全局的问题深化研究,力求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实质性地加以推进。

(三)要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快速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总书记要求我们,要高起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海南是一个小省,我们不能单纯地与大省比规模、比总量,而是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是立足于现实省情的一个基本考虑。但是,随着海南经济基础的不断夯实、优势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海南不仅要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也要以自己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来显示社会主义大特区的优越性。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理想和气魄。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

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海南正处在发展的上升期,发展的势头很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现阶段海南仍属于欠发达省份,总体上发展速度不够快、质量也不够高。与其他省区市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5月,全省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明显回落。这说明我们的基础不牢,结构不够优,一有风吹草动经济就会有较大的起伏。因此,我们什么时候都要把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抓得紧而又紧,始终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下大功夫不断打好发展的基础。

二是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起点调整经济结构。要积极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更加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尤其要毫不动摇、理直气壮地把发展新型工业摆上经济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不”前提、“两大一高”原则和集中布局、集约发展的政策,集中力量培育壮大几个优势工业产业,以达到快速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要求。这不仅是在我国现有财政体制下的明智选择,也是充分考虑海南环境承载能力的正确抉择。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就是要更加重视、下更大气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最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提升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从长远来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旅游业一直是我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增长势头不错,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加强政策引导,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近年来,我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好的势头,生物制药等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以及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的设立也标志着我们开始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把一个产业培育发展起来并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要有决心、有毅力,要舍得花大本钱、下大功夫、请高端人才。没有能支撑产业发展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高新技术产业无从谈起。

三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前瞻性思维和坚实得力的措施去谋划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最近中央领导来海南视察,对我们提出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明确表示支持。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强力推进核电项目、东方电厂二期、电网跨海联网、东环铁路、洋浦港、马村港、洋浦至海口一小时经济圈、琼海博鳌机场、航天发射中心、大广坝二期、红岭水利枢纽和一大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强力推进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四是要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以一批又一批重点项目滚动建设,来带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千方百计保证其顺利推进,按期建成投产。对中央领导明确表态支持的重大项目,该上报的抓紧上报,已经上报的抓紧协调沟通,争取尽快批准建设。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跟踪落实的责任制度,从省到市县都要有专门领导干部负责,要有具体的时间进度要求,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切实把抓项目的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头。

五是要抓好经济运行,这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特别注意并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能源、交通和安全生产等与经济平稳运行密切相关的问题;要特别注意并及时解决投资领域出现的问题,保证外商项目投资进得来,保证政府投资项目能按计划进度运行;要特别注意保持物价稳定,对少数价格上涨过快、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商品,要及时依法采取平抑物价措施。同时,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努力克服这些变化可能对海南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到理性思考,把握方向,统筹兼顾,趋利避害。要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密切注意经济发展中的倾向性问题,有前瞻性地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个别领域和个别地方发展失衡。

省委常委会经过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向全会提交了《关于贯彻落实xx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讨论稿)》。《决定(讨论稿)》的精神与党的xx大和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是一致的,主要的思路和举措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这份文件经全会审议通过后,将成为海南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扎实实地把省委的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开创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白恩培在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七次全委会上的报告

白恩培在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七次全委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加强和改进我省党的建设,审议通过《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扎实的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

一、牢牢把握主动权,各项工作在应对危机中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省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坚定信心保增长、坚持不懈保民生、坚定不移保稳定,始终把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发展中带全局性、根本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在战胜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中,继续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继续解放思想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我们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应对挑战、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围绕“促进科学发展、维护边疆安宁、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云南”的目标要求,突出实践特色、创新思路举措,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第一、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圆满完成,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坚决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果断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保证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我们坚持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战胜困难中赢得主动,注重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作为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丽香铁路、昆玉铁路扩能改造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开工建设,大丽铁路建成运营,高速公路、水利、机场等项目加快推进。1-9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90亿元,同比增长37.2%,投资增幅创近年新高。努力推动工业发展,启动实施重点行业和产业发展5年行动计划,在实行优惠电价、对重要工业产品进行收储、促进地方产品销售、加大资金扶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实现了工业的企稳回升。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39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9月份完成190亿元,同比增长23.7%。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快速发展,信贷投放大幅增长。1-9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4亿元,同比增长19%。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狠抓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高潮,启动了百亿斤粮食增产、农民收入翻番、优势生物产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木本油料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推进,开展了扩权强县、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和旅游业综合改革等试点,华侨农(林)场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1-9月,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090.85亿元,同比增长10.7%;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4亿元,同比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76元、同比增长8.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87元,实际增长8.3%。

(三)以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等事业发展。扎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的就业工作,加大金融、税收、财政、市场准入、培训等方面创业扶持力度,对困难企业给予一定数额的岗位补贴,稳定了10万人就业,新增3万个公益性就业岗位,137万返乡农民工中129万人实现再就业,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临时性救助制度不断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扎实推进。加快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进展顺利。扶贫攻坚整村推进力度加大,整乡推进试点加快。大力实施安居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垦区危旧房改造和廉租住房建设工程步伐加快。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姚安地震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城镇职工医保异地就医试点启动。严密部署和实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避免了聚集性病例的暴发。

(四)始终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安定和谐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和服务群众作用。认真解决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开展领导干部大下访、大接访活动,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加大农垦和华侨农(林)场扶持力度,着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垦区、农(林)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年”活动,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下降。继续推动平安和谐云南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性犯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趋完善。深入开展“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题教育,有效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保持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按照中央的要求,妥善安臵从缅甸果敢地区进入我方的边民,保持了边境的稳定。

(五)着力巩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一步加强。按照高举旗臶、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教育各族群众,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加大新闻宣传引导力度,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敏感问题的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大的思想舆论支持。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积极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持之以恒地开展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教育,大力宣传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加快建立覆盖全省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文化基础设施两馆一站、千里边疆文化长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速。深入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文化旅游、民族民间工艺、影视等特色产业协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加强互联网新兴媒体建设和管理,电子政务网站和新闻网站建设成效明显。

(六)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继续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各州市、县认真谋划,积极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抓好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节能减排、城镇污水处理、水土流失整治及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顺利推进。在钢铁、煤炭、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耗能行业继续推进6大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100项重点节能示范项目。着力提高环境行政服务水平,严格控制污染增量,坚持把环保工作融入加快发展的大格局。

(七)紧紧抓住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大契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推动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注重干部能力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认真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建立完善党务情况通报制度,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深入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继续深化和拓展“云岭先锋”工程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出台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大了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力度。全面实施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开展“促投资、保增长、抓落实”百日调研督查活动,各级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省厅级干部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中开展“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对新提拔的280多名省管干部集中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培训,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省委常委会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制度规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今年以来共选拔任用厅级领导干部5批次94人。着力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市、区)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和完善县(市、区)委书记选拔任用、教育管理、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配合中组部完成了省级党政后备干部的推荐考察工作,制定出台了《2009-2020全省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对全省厅级后备干部进行集中调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在后备干部集中调整中,对拉票行为进行重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严肃干部人事纪律。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谈话制度、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以及述职述廉制度,把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落实到干部日常管理中。

总结回顾1-9月的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当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完成全年预定的目标任务还须付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苦的努力。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干部,务必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务必继续保持埋头苦干的精神,务必继续坚持真抓实干的作风,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做好今后两个多月的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是全省的重要政治任务。省委全面贯彻落实四中全会部署和安排的《实施意见》通过以后,各级党委要认真抓好落实。

当前,我省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总体是相适应的,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不牢固;一些党员干部学风不正,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到位,对上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一些领导班子内耗严重,形不成团结干事的合力;一些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不强;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些地方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不到位,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滞后,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不广,还有一些党员空白村;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干部管理不严、教育不够、监督不力,带病提拔、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少数党员以权谋私、生活腐化,败坏了党的形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党的先进性就不可能真正得到体现,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受到严峻挑战,各级党组织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不能成为全省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望就难以实现。

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抓紧解决我省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始终使全省各级党组织成为云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省党的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基本内容的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内容的党领导的事业,是党实现执政使命的伟大事业。党的建设与党领导的事业,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两张皮、两分离”,必须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必须深刻认识到,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党领导的事业的成败。实践证明,凡是党的建设抓得好的地方,党领导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党领导的事业发展得好的地方,说明这个地方党的建设抓得好。反之,凡是党的建设抓得不好的地方,党领导的事业就发展缓慢甚至倒退;党领导的事业发展不好的地方,说明这个地方党的建设抓得不好。因此,没有党的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改进,就没有党领导的事业健康发展,就没有全省各族群众的总体小康,就没有富民强省的美好前景。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领导的事业发展成就是党的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党的建设成果,最终体现在党领导的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成果上,体现在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体现在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上。没有党领导的事业的蓬勃发展,党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党领导的事业发展状况,集中反映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经济发展的成效是党抓物质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各级党组织领导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政治发展的成效是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凝聚力量致力于发展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各级党组织领导政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文化发展的成效是党提高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各级党组织领导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社会发展的成效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各级党组织领导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成效是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各级党组织领导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离开党领导的事业抽象地抓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就是无的放矢;撇开党的建设片面地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就必然因失去坚强的领导核心而难以推进。因此,党的建设与党领导的事业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辩证统一于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必须紧密结合、同步推进。

办好云南的事,关键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省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建设基本经验,紧紧围绕促进科学发展、维护边疆安宁、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云南,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战斗集体,为更好地团结带领全省各族群众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新局面提供更加坚强的保证。

抓好党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保证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方向问题至关重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和云南各族人民的命运。加强和改进全省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把握,进一步提高全省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避免发生重大失误和挫折;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全省各项事业建设的全过程,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要切实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全省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历史、法律法规,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知识的学习,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大力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努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切实把学习融入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思想行动上,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抓好党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保证各项事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指导方针,加强党的建设,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好,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要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着力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要自觉地把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首要任务,正确处理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等重大关系,调节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要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教育,坚决防止和克服短期行为,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群众增收得实惠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不迷失,坚持科学发展的信心不动摇。

抓好党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稳定为第一责任,保持社会安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对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执政意识和维护稳定责任意识的教育,使各级党组织切实贯彻好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扎扎实实地抓好事关稳定的各项工作,真正成为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坚强领导核心。要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自觉做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妥善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方法不当引起群众不满情绪,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抓好党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宗旨,保证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要标准。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切实把实践党的根本宗旨贯穿到保民生的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做好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中去,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来实现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自觉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增强为群众谋利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尽力去办;凡是对群众有利、有益于调动群众积极性的事,再琐碎也要做好;凡是有损于群众利益的事,坚决不做,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不断加深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使各项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利益。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心往基层想、利往基层让、人往基层派,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最大政绩,把根基深植于民,把血脉与人民相连,凝聚人民的力量,形成万众一心、共同团结奋斗的巨大合力。

抓好党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保证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环节。我省山区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如果我们不去抓党的建设,邪教组织、分裂势力等就会蛊惑群众、扰乱人心,党在这些地方就会失去阵地。必须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决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进一步完善村和村民小组党组织设臵,加大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力度,切实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尽快消除全省党员空白村。要切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不断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干部,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要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教育,不断建立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工作机制,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加强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建立完善及时发现问题的机制,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巩固整治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的成果,深入开展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匡正用人风气。要加强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组织调整工作,确保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先进性。要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使各级党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成为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强领导核心,使广大党员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牢记宗旨、不辱使命,在各行各业体现先进性,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抓好党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反腐倡廉为重大政治任务,保证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推进。腐败问题危害极大,严重影响党的形象,严重销蚀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各级党委必须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坚决遏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把全省的反腐倡廉建设推向深入,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领导,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要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真正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共识。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好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发挥好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不断增强党建工作整体合力。要不断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思想、作风、能力过硬的党务工作队伍。

三、再接再厉、扎实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现在距年底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全年的预定目标,任务还十分繁重。我们必须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高效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扎实开展好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对于巩固和拓展第一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确保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和“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切实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学习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与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认真做好明年村“两委”换届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健康发展、取得实效。

第二,全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继续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把握好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落实配套资金,提高投资效益,力争实现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500亿元的目标。要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争时间抢进度,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加快工业、电力、交通、水利、通信、教育、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的建设速度。要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中央投资政策的对接,加快项目审批进度,把投资重点放在国家支持的领域,放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改善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科学规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项目、好项目。要以项目为载体,搞好银企对接,保持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民间投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内需,完善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挖掘物质消费潜力,扩大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及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第三,千方百计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足额落实到位,兑现到农户。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促增长、夺丰收,努力实现全年粮食好收成。要进一步强化措施,迅速掀起冬季农业开发热潮。全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加大灌区续建配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水源工程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完成今年233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力争年底完成25万件“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继续抓好百亿斤粮食增产、农民收入翻番计划、优势生物产业发展、木本油料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步伐,积极实施中低产林改造工程,确保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第四,进一步巩固工业企稳回升势头。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把保增长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使工业经济回升建立在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上。抓好电力生产和调度,落实优惠电价政策,努力保障企业用电需要,扩大云电外送规模。加强对生产能力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加快培育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过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以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制定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研究出台生态恢复及补偿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第五,认真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抓紧落实年初确定的各项改善民生的工作任务。尽快完成鲁甸、镇雄、澜沧3个县今年的“普九”攻坚任务,实现全省所有县达到“普九”的目标。抓紧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认真落实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启动实施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抓紧研究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工作。继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就业工作,保持就业形势稳定。以农民工和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全力做好社会保险扩大覆盖面工作,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好城市廉租住房、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林区棚户区改造、垦区棚户区改造、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煤矿棚户区改造、华侨农(林)场危房改造等工作。继续抓好姚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确保明年春节前灾民全部搬进新居。着力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第六,高度重视和扎实做好民族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边疆“解五难”等惠民工程,从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好边境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散居民族地区扶持发展工程和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提高等六大工程,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后劲。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臶,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进一步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七,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依法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诉求,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健全信访制度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群体性事件。要织密治安防控这张网,适时开展各类专项打击和整治行动,着力维护公共安全。加强对流动人口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加大对边境地区的管控力度,确保边境地区和谐稳定。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分裂和颠覆破坏活动,有效维护边境安宁和国家安全。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大集中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及时消除煤矿、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提高生产安全度,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志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认真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新局面!

下载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白恩培同志在省纪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白恩培同志在省纪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  进一步开创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局面  ——白恩培同志在省纪委八届四次全会上......

    08.07.21徐光春在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全文)

    徐光春在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全文)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8-08-11 21:00:12 | 作者: | 来源:大河网 | 浏览:47次 ]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科学发展 为加快中原崛起......

    李军在中共贵阳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讲话

    李军在中共贵阳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讲话李军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落实省委书记栗战书最近关于要使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的重要指示。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崇高追......

    在中共宝应县委九届十次全会上讲话

    闻道才同志在中共宝应县委 九届十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推进大招商大投入 大开发 大创业 为“苦干三五年,实现再翻番”而奋力拼搏 (2004年12月18日) 同志们: 县委召开九届......

    在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在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卢展工 (2010年11月17日) 同志们: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省委常委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

    王儒林在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五篇]

    在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 王儒林 (2010年8月20日) 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现在就要结束了。全会认真听取了孙政才书记代表省委常委会所作的重要讲话,......

    在区委五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精选5篇)

    同志们: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2004年各项工作,研究安排2005年工作任务,动......

    河北省张庆黎书记省委八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免费下载)(合集)

    张庆黎书记在省委八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2011年11月22日)同志们: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并选举产生了中共河北省第八届委员会。刚才,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