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管齐下严防死守耕地红线(讲话材料)分析
多管齐下严防死守耕地红线
食为政先,地为粮本。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强调,要用“提头来见”的勇于担当精神,把耕地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守住耕地红线。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严之尧表示,耕地保护是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国土资源部门倾力投入,更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他强调,要围绕“最严格”这一核心,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完善制度,不断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同时要多管齐下,通过划定好、建设好、补充好、管理好耕地,切实统筹好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划定好——
优先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守住最基本、最重要、最精华的耕地
“粮食安全的根基在耕地,而基本农田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精华的耕地。采取强有力措施划定好基本农田,把永 久保护农田划定落地到户,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严之尧说。
严之尧指出,做好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包括三方面重点:
其一,要统筹规划,实现保护与利用相协调。合理划定城镇发展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边界。坚持耕地质量等级从高到低、优质耕地农用为先,从控制发展规模的特大城市、大城市周边开始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由大到小,由近到远,全面覆盖各类城市和小城镇。城市规划要避让优质耕地,利用基本农田约束城市无序扩张。
其二,划好地、保重点,将集中连片、高产稳产优质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按照优质耕地优先保护的原则,优先将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镇周边容易被侵占的优质耕地尤其是水田划入保护区;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确保将粮食主产区、平原地区优质耕地划入保护区;及时将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入保护区,切实防止并纠正基本农田“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
其三,抓紧开展划定工作,最大限度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按照最新要求,立即着手,用2~3年时间基本完成15.6 亿亩以上的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及时上图入库、落地到户,明确保护责任、完善保护标识,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全天候监测。
严之尧表示,划定好的基本农田必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即严格规划调整,严禁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式占用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审批占用基本农田,除法律规定的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等重点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外,其他非农建设一律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凡占用基本农田的,须按照法律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同时,要严格基本农田占用补划,占好地不能补差地,占水田必须补水田。
建设好——
大力推进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土地整治,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并重
严防死守耕地红线不仅要保护耕地面积,还要提升耕地质量,同时也要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耕地的农业生态效应,实现数量、质量、生态有机统一。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法律制度健全、资金渠道稳定、基础工作扎实、运行机制完善的建设性耕地保护机制。通过土地整治,建设了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条件的高产稳产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田产出率普遍提升,农田生态景观效应凸显,实现了生态和粮食的多重安全保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大力推进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土地整治。”严之尧表示。
具体工作包括:一是依据土地整治规划总体安排,分解下达年度任务,继续组织各地编制实施方案,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中央分成新增费用于支持各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补助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工作;二是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省建设为抓手,加强调研指导,推进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督促各省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计划任务;三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统筹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四是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和“一张图”平台,加强信息化管理,做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上图入库工作。与此同时,积极推行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与利用,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提升耕地数量及质量的监测预警水平等。
严之尧强调,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关键要开展机制创新。一方面,要健全完善激励补偿制度,发挥农民集体主体作用。实行政府负责规划和验收两头、农村集体负责工程建设的“以补代投、以补促建”新模式,让农民“用国家的钱,补自己的地”,充分调动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利用经济手段减少耕地占用。探索通过提高占用耕地数量多和比重高地区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等收缴标准,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建立耕地保护的区域利益调节机制。
补充好——
坚持“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充分把好补充耕地的选址关、立项关、建设关、验收关
占补平衡,一度备受诟病。对此,严之尧表示,要积极应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面积、提质量,不断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升耕地保护水平。
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补充耕地质量。通过集中实施土地 整治重大工程,确保补充耕地成效;通过优化项目设计,提高土地整治建设标准;推广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扶持农民持续耕作、培肥地力;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及56种元素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运用,提高补充耕地质量等级;研究制定相关标准,严格补充耕地验收,确保补充耕地质量。
在补充耕地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把好项目选址关、立项关、建设关、验收关。坚持“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形成倒逼机制。在土地利用规划制定与动态修编中,依据补充耕地潜力,合理测算规划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利用基本农田划定把优质耕地保护起来,努力做到不占优质耕地;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上,对补充耕地不足的地区减少计划指标分配,实行“以补定占”;在项目预审环节强化占补平衡审查,如果无法落实补充数量相同、质量相当的耕地,不得通过预审;在建设用地审查报批中,继续坚持“先补后占”,用地报批前必须落实补充耕地。
强化监管与执法,确保补充耕地落实。加强补充耕地动态监管,完善补充耕地报部备案、日常监管、年度考核和奖惩等制度,确保补充耕地真实。对补充耕地弄虚作假的,采取约谈警示和暂停受理建设用地审批等措施,督促补充耕地落实到位。继续加大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力度,减少违法违规 占用耕地,防止补充耕地不落实;对于依法查处到位、补办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用地,必须落实补充耕地,实现占补平衡。
此外,还要部署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等,为占补平衡和土地整治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
管理好——
严格规划计划管控和用地审批,引导节约集约,强化共同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全面提升耕地保护水平
严之尧说,强化耕地资源管理,需要加大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控力度、严格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引导和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强化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土地监督管理,不断提升耕地保护水平。
其一,要强化规划计划管控。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实行规划硬约束,推进城镇化建设要避让优质耕地,采取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城式布局,优化土地开发利用格局;严格规划调整程序,严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方式占用基本农田。
其二,引导和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建设占用耕地审查把关。按照“控增量、盘存量、优结构、提效率”的总要求,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建设用地规模,从严控制项目选址和建设方案,尽可能少占或不占优质耕地,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其中,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要与节约集约用地绩效相挂钩。
其三,严格用途管制,严防农地非农化。立足于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负面清单,防控“非农化、非粮化”。任何生产与建设活动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土地,严禁借“租赁”、“流转”之机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生态退耕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方案,分步骤、有计划进行,基本农田和土地整治形成的耕地不得纳入退耕范围。
其四,强化并落实共同责任机制。坚持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强化“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群众报、视频探”立体监管体系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积极推动将耕地保护量化指标纳入地方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政府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最后,要切实强化监督管理,构建耕地保护防线。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坚持定期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违法案件,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专项督察行动,严格督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及时发现和纠正耕地占补平衡中存在的问题。对违法严重地区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人进行通报、约谈,并实施责任追究,坚决遏制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第二篇:严守耕地红线 保障粮食安全
严守耕地红线 保障粮食安全
约2540字
【出像】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宜兴国土》。有句话说:万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粮。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的保障。而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1.38亩,还不到世界水平的40%。因此近年来我国一直坚定不移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那我们宜兴的耕地占有量究竟如何?市国土部门是如何让土地的发展空间获得突破,耕地保护措施落实得更加扎实的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配音】宜兴市区域总面积1996平方公里,下辖18个镇(街道、园区)。素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说。耕地面积79.54万亩,人均耕地仅有0.74亩,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随着土地开发强度逐年加大,生态空间逐步缩小。在维系着口粮和饭碗的耕地红线面前,在关乎着健康与发展的资源生态空间底线面前,我市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字幕】强化规划整体管控作用
【配音】去年上半年,通过宜兴市国土局主动积极争取,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我市1.72万亩规划流量指标,为宜兴今后几年的发展打开了空间。
为切实保护耕地,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我市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严格建设占用耕地审批。执行先补后占,引导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严格项目把关,将耕地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近两年,我市对78只、共计2215亩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进行了退件,不予受理。
我市国土部门积极探索“多规融合”试点,并在西渚镇进行了试点推进。试点研究中,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项规划衔接统一,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突出区域发展战略与发展重点,划定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引导区域土地利用,保障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通过合理统筹规划,切实保护耕地,最终实现“一张蓝图管控全市”。
【采访】西渚镇副镇长 杨志良
可以说我们的多步规划在我们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已经基本初具雏形,具体落实到我们图上就是我们有近60个今后我们项目布点的规划,跟国土的用地规划、土地的总体利用规划已经很好地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今后只要符合我们西渚镇今后发展的项目,我们都可以落地,都可以帮它建设好、协调好、服务好。
【字幕】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配音】按照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要求,我市在规划期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1.5万亩。
按照相关标准,市国土部门统一标志牌和界址桩,重新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公示牌,在基本农田保护块的每个拐点埋设了统一专制的基本农田保护界桩,以便取得广泛的群众支持和社会监督。同时建立了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建设和利用的图、表、册,并且形成市、镇、村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成果资料。
我市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7个,基本农田保护片212个,基本农田保护块4560个。按照规范要求设立镇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17个,村级基本农田标志牌212个,界桩1万多个,签订镇级责任书17份,村级责任书212份,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10万多份,并建立了信息全面的基本农田数据库,编制了清晰明了的基本农田图表册,切实做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网上公布、接受监督。另外,通过领导电视讲话,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广大干群基本农田保护意识。
【字幕】开展建设用地复垦利用
我市境内矿山资源丰富,矿山宕口和砖瓦窑厂数量众多。近些年为调整产业结构,市政府大刀阔斧的进行了矿山宕口和砖瓦窑厂的关停整治,形成了大片的工矿废弃闲置土地。这些闲置废弃建设用地为我市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提供了天然的后备资源。2006年起我市就是江苏省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地区。2012年国家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我市通过积极对上争取,被国土资源部列入江苏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五个试点县市之一。
到2014年底,我市共计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总规模1.93万亩,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4年上半年,在市国土部门的指导下,宜兴市徐舍镇汤泉村对8.8公顷采矿用地进行了复垦。通过矿山宕渣清理工程、土地平整工程以及土壤改良工程,新增耕地8.8公顷。利用周边较高地块和河流水面清淤进行表土覆盖,增施有机肥、绿肥,勤翻深耕,有效提高了土壤对作物的供肥能力。翻耕后的土地种上了玉米、西瓜等耐旱农作物,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采矿用地复垦,不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耕地质量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改良。同时还显著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耕地产出率,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字幕】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整治
土地开发整理整治工作是我市土地管理的一个亮点,走在了全省前列,多次受到上级的肯定和好评。目前,我市共有整理项目27只,规模45.7万亩,总投资8.2亿元,新增耕地3万亩。已完成验收22只,待验1只,正在实施2只,待建项目2只。其中高塍镇片区项目在众多的土地整治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亮点。
高塍镇片区涉及赋村、志泉2个行政村,项目建设规模680.6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0.57公顷,新增耕地率3.02%。项目于2011年8月24日进行了公开招投标,同年11月6日开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经完工。
项目区完成了新增耕地20.63公顷、新建沟渠74千米、新建(灌溉、排涝)泵站26座、防洪闸3座,机耕桥18座,斗渠涵洞77座、农渠涵洞296座、河道清淤45万立方,田间道路21.95千米、生产路34千米、农田生态防护林15229株、输电线路12千米。
通过平整土地,疏沟填塘、铺设道路、修闸放涵、架设桥梁、建设防护林等工程,达到田成方、林成网,田、林、路配套,沟、渠、田衔接。
【同期声】采访农民
通过实施这个工程之后,有效地增加了我们的承包面积,原来的沟都填没了,填没了以后增加了面积,提高了土地的质量和利用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和收入,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包括桥,原来不通的都通了,通了几顶桥,还有泵、路,都他们来弄的,对我们村里的支持蛮多的。
【出像】“土地是财富之母”。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守好数量和质量的“双红线”,占补平衡、有序流转,宝贵的耕地资源,才会成为中国永续发展的不竭保障。让我们保护好每一寸宝贵的耕地资源,将良田沃土、绿色田园留给子孙后代!好了,感谢您收看本期的《宜兴国土》,咱们下期再见!
第三篇:节约集约用地 坚守耕地红线前言
节约集约用地 坚守耕地红线——纪念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严把土地闸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作出了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和调整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重大决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土地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安邦立国的基本依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后备资源十分稀缺,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我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更为严峻的是,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还在继续减少。目前,我国耕地只有18.27亿亩,人均仅有1.39亩,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我国人多地少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用地结构也不够合理,土地的粗放利用进一步加剧了人与地的矛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人口还将继续增加,经济建设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不可避免,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必须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土地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任务光荣而艰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努力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节地型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关于天水市耕地撂荒情况的分析
关于天水市耕地撂荒情况的分析
一、耕地面积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底,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结果,我市现有耕地面积7995.6万亩,其中:水浇地28.59万亩,占4%,旱地770.97万亩,占96%。
二、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一)种植业比较效益低下。近年来,种子、化肥等农贸价格不断上涨,种粮成本增幅较大,种粮收益低下,而农民外出打工日工资100元左右,收益差距明显,出现了大量“弃耕务工”现象。
(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由于种植业比较效益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甚至举家外出,常年不归,留下来的多为老人妇女,无法完全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种地不求致富,只求自给自足。
(三)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尽管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努力推进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但大部分偏远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农民只种植一些离家较近,肥力较好的地块耕种,相对较远,耕作不便的就弃耕。
(四)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趋势在不断加快。由于种植业比较效益低下,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城市优越的公共资源,使得他们不愿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基本农动技能缺失,随着现有农村劳动力因年龄、健康等原因从土地上大量退出,农业人口将会持续减少,耕地因劳动短缺无人耕地的境况将进一步恶化。
三、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投入,对因道路不畅、地块分散、立地条件差的地区,统筹规划,综合整治,改善耕作条件,引导农民恢复耕种。二是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公共资源建设投入、提升城镇化程度,让农村劳动力回流到土地上。
第五篇:【小川伴你读社论&评论员文章】《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小川伴你读社论&评论员文章】
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12月30日正式公布。这项历时三年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全面查清了我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对于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规划和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是国家的命脉,每项数据的变化,都牵动着国人的心。从发布的结果看,我国的耕地调查数据比原来掌握的有所增加,这一变化让很多人感到欣喜,认为耕地数变多了,一直紧绷的耕地保护这根弦可以松松了,耕地红线也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较真”了。这样的看法,是对调查结果的误读。此次耕地调查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受调查标准、技术方法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影响,我国实有耕地数量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发生改变,粗放利用土地现象依然突出,耕地保护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耕地调查数据虽有所增加,但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并没有增加。我国实有耕地中,有些耕地未来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需要作逐步调整;一定数量的耕地因受到中、重度污染不再适宜耕种;还有一些耕地因开矿塌陷、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无法正常耕种。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耕地调查数据虽有所增加,但质量问题不能忽视。多年来,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保持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占多补少、占近补远、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耕地调查数据虽有所增加,但人均耕地面积仍然偏低。从此次调查结果看,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且地区间很不平衡。随着人口增长,耕地资源约束将更为趋紧。
耕地调查数据虽有所增加,但挤占压力与日俱增。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较快发展时期,从各国的经验教训看,这个时期也是耕地减少最快的时期。经济社会要发展,新型城镇化要推进,生态环境要保护,都不可避免要占用耕地,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供需矛盾将变得越来越尖锐。
耕地红线不能松,红线仍是高压线。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土地问题始终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如果没有一定的耕地资源做支撑,不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各地要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力度,持续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和生产条件的改
善,并不断强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机制,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
毫不动摇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不断提升,这既是保障未来粮食安全的根本,更是我们对于子孙后代的责任所在。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1日版)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