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性分析(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23:4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性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性分析》。

第一篇: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性分析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性分析

【摘 要】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矿业产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大加速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但是,在矿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由于不科学的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会导致环境破坏,诱发一些地质灾害等问题。本篇文章主要从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为出发点,对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也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会造成一些土壤、水质方面的污染,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且还会严重的危及人们的生存环境。所以说,不科学、不合理的对矿产资源开采会造成包括地质环境、水土环境、生态环境在内的各方面的破坏作用。下面本文就重点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协调发展的角度入手,探讨和分析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关系。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中国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做“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所以,基于这句话的影响,许多矿山企业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时候往往会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间也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这种关系。他们认为发展社会经济就必然会导致对生态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等。同时有些人还盲目的认为,如果一再强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话,则会导致社会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受影响。

其实则不然,经过不断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发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并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而是鸡和蛋的关系、源和流的关系,如果还是继续以牺牲生态系统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下面总结几条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现象:

1.1 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地质灾害

(1)矿井涌水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对金属矿产开发和对煤矿资源开采的时候,常常会引发不同程度的 地质灾害,在特别情况下,地质灾害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我们经常会在媒体新闻上看到一些煤矿事故等。我国就有许多矿区由于不科学合理的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导致许多突水、涌水、兔泥事故,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而且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滑坡和泥石流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矿山地区。比如露天采矿容易造成滑坡和地面崩塌;有的时候采矿资源长时间的堆积,在雨季天气时也容易形成或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现象等。同时,不科学合理的矿产开发活动在一定情况下也会诱发地震。

1.2 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问题

(1)资源开发矿区的荒漠化问题

沙漠化、荒漠化生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治理环境的重点,它也是当前我国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人类不科学的经济活动是造成荒漠化问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开发活动,造成地区的地表植被和土壤的严重破坏。

(2)地下水位严重降低

我们都知道,地下水是地表上各种植物、植被生存需要的水分来源之一,由于不科学的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

(3)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

大自然中植被群落对空间内的环境和空气具有调节的作用,而由于不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造成地下水位降低和地表土壤受到严重污染,那么植被的生存环境则受到了严重的危机。同时,水土流失现象也是生态系统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没有规划性的对矿区土层进行施工通常造成水土流失现象。

(4)矿区的废气、废渣的污染

在许多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达地区,在矿山开采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渣、有毒粉尘,这些有害素质的大量排放,对周边的环境、空气造成严重的影响,经常造成对大气的污染,同时也会形成并产生酸雨现象。

(5)对农田造成破坏

虽然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发展,但是在不少地区也存在一些开发技术较落后的情况。由于矿山企业在采矿活动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规范和淡薄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相关开采专业技术的缺陷,常常对矿区周边的农田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前面也提到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并不矛盾,它们并不是“鱼和熊掌”关系,而是“源和流”“鸡和蛋”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也是为了提高我国的社会经济,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如果不能更好的把握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那么也就谈不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了。关于把握好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关系这个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1)调整矿产资源开发政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前关于这个问题基本上都是 由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进行出面,许多的开发政策也都是有政府指定的。所以,现在应该转变发展方式,由过去单纯的有政府管理部门投入转变到多渠道的投入方式。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商业性的新机制,这样可以在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情况下,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也就是“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2)加强对矿产开发的科学研究力度,为污染环境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这种科学研究主要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发过程中的先进专业的技术研究,二是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方面的研究。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科学控制措施,使其在矿产开采过程中能够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第二篇: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规划

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规划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09级旅管2班)

摘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有别于一般的旅游开发。一般旅游开发主要着眼于旅游业的发展。而保护性开发将旅游开发与保护并重,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类型构成、敏感度和利用现状,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如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条件),合理确定出资源环境敏感区、限制区、设施建设区的发展方向和持续发展对策,是一种以环境为向导、注重人文关怀的开发模式。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成功实施有赖于3个方面的工作:旅游规划、规划前的资源评价及规划后的影响评价。旅游规划在期间起到承上启下的支撑作用。现在旅游规划的趋势也正从单一规划走向越来越关注到上(资源评价)、下(影响评价)两端的一种“夹心饼干”式的规划。

关键词: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规划

一、保护性旅游规划

为确保旅游业为保护区及其内外居民服务做出其应有的贡献,帮助保护区管理者及保护区规划与管理、游憩管理与旅游产业中的其他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管理保护区,以便在尊重地方实际与当地社区利益的前提下使旅游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2002年世界旅游组织特别邀请相关专家编写了《保护区旅游规划与管理指南》,书中对保护区如何编制基于可持续目标的旅游规划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1、保护性规划的两大有效障碍

保护性旅游规划的成功有赖于两个不同但彼此相关的领域:一为规划技术因素;二为公共参与因素。成功的关键是将这两者变成一个整体,共生产于规划编制的技术过程。

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旅游规划和管理所面临的矛盾,也是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国学者杨锐也认为,许多管理者将解决这一矛盾的希望寄托在“游憩环境容量”(Recreation Carrying Capacity,RCC)这一“数量”概念上,认为只要算出游客数量,就万事大吉,就可以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环境容量作为一个概念绝对是一个很伟大的发现,但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个“数据游戏”,则会在实践中带来很多负面效果。杨锐认为从技术层面上讲,LAC理论不失为解决风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利用矛盾的新思路。20世纪80年代,由于在资源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发现了作为数据的“环境容量”的各种局限,美国国家林业局的科学家们,在游憩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发展出LAC理论。它以一套9个步骤的管理过程来代替单纯的“环境容量”计算,以后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规划与管理之中,在解决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成功的规划编制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通常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其中当地社区、公园管理者、旅游经营商、游客和利用者最为重要)都能对规划编制的不同过程有建设性的贡献,并因此对规划有“主人感”。一个完整的决策制定过程必须从头到尾都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而不仅仅只是附加在过程中,或者在事实发生之后。

成功的规划编制必须接受“多数一致”的原则,以确保该规划的贯彻执行、相应管理措施的采用,以及有时限制公众对保护区的使用管理,从而实现对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因此,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序是规划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保护性规划成功的5个目标特征

界定目标与目的只是规划编制过程的第一步,但也是保护性旅游规划编制中最困难的部分。它们必须充分反映区域保护的基本目的。管理规划中所陈述的目标必须反映各个利益主体对区域保护认知的重要性,区域内涉及的利益主体越多,彼此之间达成共识也就越困难。然而,鉴于后续规划工作的完成将因此事半功倍,克服这些困难所做的努力还是值得的。

规划目标的措辞非常重要,它们必须为旅游开发的程度、类型和规模的决策依据提供具体、准确的陈述。更具体的讲,目标必须包括一下5个特征:(1)结果向导;(2)时间界限明确;(3)具体精确;(4)可测量性;(5)可达性。

二、规划技术:从环境容量到可接受改变极限

1、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838年,是由比利时的数学生物学家P.E.Forest提出的,随后被应用于人口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移民等领域。与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相关的游憩环境容量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呼吁对国家公园的环境容量或饱和点进行研究。1964年,对游憩环境容量的系统研究才真正出现。这一年,美国学者J.Alan Wagar出版了他的学术专著《具有游憩功能的荒野地的环境容量》。Wagar认为,游憩环境容量是指一个游憩地区,能够长期维持旅游品质的游憩使用量。目前环境容量应用在游憩领域最常使用的定义是“在不损害区域目标所规定的社会和生物状况的前提下,所允许使用的最大游客量”。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游憩环境容量研究的高峰年代。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主要大学几乎都有学者研究环境容量问题。研究者们发现环境容量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很诱人的概念,但如果将环境容量简单地理解成数字问题或数学计算的话,在实践中往往得到失败的结果。因为环境容量作为一个数字来讲,变量太多,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至少有以下4个原因使确定环境容量的数据变得很困难。

(1)环境容量体系很复杂,杨锐曾将环境容量分为18个子容量,每一个子容量都包括很多变量,这几乎不可能计算出一个准确甚至较为准确的环境容量数据。(2)游客的旅游目的不同,而不同的游客体验需求会产生不同的环境容量数字。

(3)只要有使用,环境就会产生变化,困难在于人们很难确定“多大的变化是太大的变化”。(4)应用游客人数作为环境容量的唯一指标是有问题的,因为即使是在游客人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游客行为、小组规模、游客素质、资源状况、时间和空间等因素对资源的影响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2、可接受改变极限(LAC)

仅仅将环境容量作为一个数据控制,并不能达到有效资源保护的目的。国外的学者们开始反思,研究解决环境容量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矛盾)的新思路。LAC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George H.Stankey1980年提出了解决环境容量问题的3个原则。

(1)首要关注点应放在控制环境影响方面,而不是控制游客人数方面。

(2)应该淡化对游客人数的管理,只有在非直接(管理游客)的方法行不通时,再来控制游客人数。

(3)准确的监测指标数据是必需的,这样可以避免规划的偶然性和假定性。

Stankey的贡献在于他将人们从“计算”环境容量的泥潭中拉了出来,重新审视环境容量这个概念所要解决的问题。

环境容量作为一个概念是一个很伟大的发现,因为它提出了“极限”这一概念,即任何一个环境都存在一个容量的极限,这一极限并不单是指游客数量的极限,更是指环境受到

影响的极限。“可接受的改变极限”这一用语是由一位名叫Frissell的学生于1963年在他的硕士学位论文中首先提出来的。Frissell认为,如果允许一个地区开展旅游活动,那么资源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接受的。关键是要为可容忍的环境改变设定一个极限,当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达到预先设定的极限值时,必须采取措施,以阻止进一步的环境变化。1972年这一概念经Frissell和Stankey进一步发展,提出不仅应对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状况设定极限,还要为游客的体验水准设定极限,同时建议将它作为解决环境容量问题的一个替代方法。1984年10月Stankey等发表了题为《可接受改变的极限:管理鲍勃马苏荒野地的新思路》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LAC的框架。1985年1月,美国国家林业局出版了题为《荒野地规划中可接受改变理论》的报告,这一报告更为系统的提出了LAC的理论框架和实施方法。

与游憩环境容量不同,LAC所要回答的典型问题是“什么是一个公园里可以接受的生物物理和社会条件”。LAC的工作重心从简单的限制游客数量转移到一个更加完善的处理方法,如利用公众参与,进行目标设定,考虑游客满意度等。LAC理论的诞生引发了公园和保护区管理的革命性变革,之后各国又在LAC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外部环境,推出了一些其他规划和管理系统。它们包括美国国家公园和保护协会在1990年提出的“游客影响管理”(Visitor Impact Management,VIM);美国国家公园局1997年开发的“游客体验和资源保护”(Visitor Experince and Resourc Protecion,VERP)。另外,加拿大国家公园局1985年针对不同游客活动种类提出了“游客活动管理过程”(Visitor Activity Management Process,VAMP);澳大利亚,1997年通过对可接受变化限度的修订形成了“旅游管理最佳模型”(Tourism Optimization Model,TOMM)。

LAC、VIM、VERP、VAMP和TOMM等管理框架提出的时间及机构各有不同,但大都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了解现状;决定可取的未来状况;在现状与可取的未来之间建立起某种管理方案;在获得可取状况的过程中监测、评估进步与成功。

多种管理系统中,LAC产生最早,所涉及的内容更广泛,因此,其应用也比其他方法更为广泛。LAC主要由以下9个步骤构成。

(1)确认区域的特殊价值、问题与关注点。居民、管理者及其他当事者共同探讨:a、区域的与众不同之处;b、会面对那些管理问题;c、存在哪些法律和行政上的限制;d、哪些是公众关注的管理问题;e、区域在地方层次和国家层次扮演的角色。在此阶段,科学家的角色是汇集并提供管理者和一般民众不易得到的信息。重点是确定该区域有哪些基本的管理问题。(2)确认并描述游憩机会类型。保护区内部的不同区域,都存在着不同的生物物理特征、不同的利用程度、不同的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痕迹,以及不同的游客需求,因此对于不同区域的管理模式也应该有所不同。该步骤在操作中主要运用ROS的方法。旅游机会的提供必须与规划地区的总体身份相协调。如果一个规划地区是国家公园,则所有的旅游机会必须与国家公园的目标相一致。但旅游机会的界定并不能成为破环国家公园资源的借口。

(3)选择有关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的监测指标。指标是LAC框架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作为保护区资源和社会“健康”状况的表征,用以评判每一游憩机会类型中所产生的变化是否是可接受的。所选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可信赖的、可重复测量的,并且还应该是容易量化的,保证测量时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并足以反应旅游所造成的环境变化。举例来说,资源状况指标可以是某一宿营地裸露地面的百分数,社会指标可以是每一个旅游团,每天碰到的其他旅游团的数目。指标是LAC框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单一指标不足以描绘某一特定区域的资源和社会状况,应该用一组指标来对相应的地区进行监测。

(4)调查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现状。这是一项耗资、耗时的工作,主要是对步骤(3)所选择出的监测指标进行调查。调查的数据将被标示在地图上,这样资源的状况和个指标所处的空间位置就会一目了然。(5)确定每一旅游机会类型的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标准。标准是指管理者“可以接受的”每一旅游机会类别的每一项指标的极限值。

(6)确认备选的游憩机会类型在整个保护区的空间分配。汇总来自步骤(1)和(4)所获得的信息,管理者和居民一起探求游憩机会类型的不同空间分布方案。不同的备选方案满足不同的问题、关注点和价值观。它们接下来将被评估和筛选。(7)为每一个备选方案制定管理行动计划。为每一个备选方案制定相应的管理行动计划,并对该行动进行成本分析,以确保最终选择的方案不仅是可取的,也是可行的。(8)评估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经过以上7个步骤后,管理机构可以根据评估的结果选出一个最佳方案,评估应该尽可能多地考虑各种因素。(9)实施行动计划并监测资源与社会状况。一旦最佳方案选定,管理行动计划开始启动,监测计划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

三、规划机制:社区参与式开发

在规划过程中,如果没有受其影响的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的旅游将不能成功实现。设计出有效的手段来允许居民参与旅游规划过程,并鼓励其踊跃参与这一过程对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是第一重要的。在旅游发展中社区担当的一个更关键的角色是对于旅游方案进行彻底的仔细审查,帮助完成可持续性的目标。

德雷克提出了一个关于如何在社区内管理和控制生态旅游发展的例子。她将当地人的参与定义为“当地社区影响开发项目产出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通过社区成员的参与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社区是能从开发项目中受益的。下面介绍的是当地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程序模型。

第1阶段:确定当地参与者在项目中的作用。包括评价当地人如何能帮助进行目标设定,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确定获益能力,以及分担项目成本。

第2阶段:选择研究团队。团队中应包括多学科研究人员、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媒体人员。

第3阶段:进行初步研究。应在当地环境的背景下根据现有资料,并通过相关调查了解社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解和评估:需求、当地主要领导人、媒体、社区对项目的支持程度,各部门的介入情况、传统的土地使用方式、对项目感兴趣的人及为什么会感兴趣、妇女的作用、谁会管理和资助项目、土地所有权及文化价值观。

第4阶段:确定当地人的参与程度。当地介入程度可以在低密度到高密度的两极之间。必须确定是否有特殊的参与者介入,如有时当地政府不很支持,可以利用中介(如非政府组织)号召当地人参与。

第5阶段:选择适当的参与机制。这种机制受当地人参与的密度和现行体制的性质(如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团体),以及当地人的特征影响。在这个阶段一般由社区内的各个团体选出代表组成公民顾问委员会,开发人员要向委员会介绍项目的有关信息并听取委员会的意见。委员会负责对项目的目的和目标,以及其他项目相关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6阶段:对话和教育方面的努力。在这一阶段媒体的使用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媒体使公众的认识达成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主要的社区代表做工作。生态旅游开发人员应向公众说明项目的主要的目的和目标、项目将如何使社区受益、开发地区的价值、相关物种受到威胁的历史,以及项目的受益。应使用各种视听设备对以上观点进行说明,可以组织研讨会或公众听证会向公众说明项目的优势和劣势。

第7阶段:集体决策。这是将所有的研究结果和关于当地人口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重要阶段。生态旅游项目人员要向社区说明他们的研究结果以及行动的计划。社会成员对计划提出意见,很可能需要组织一次座谈,由项目人员和当地居民共同协商,最后就项目及其影响达成一致看法。

第8阶段: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在这一阶段,项目人员和社区共同制定一个行动计划,针对相关的实施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如果社区成员认为需要提高社区生活水平,项目人员对此的解决方案可以是以市场价或双方的协议购买当地人的农产品。项目还可以为当地人创造一些工作岗位,包括纪念品商店、研究工作、公园管理岗位,以及私营野外用品公司。这个地方行动计划必须与整个项目的宏观规划相结合。

第9阶段:监督和评估。监督和评估经常被忽视,其实这应该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长期、多次进行的。评估的重点是看项目开始之初设定的目的和目标是否实现。

在应用上述社区参与程序模型的时候,避免形式主义非常重要。管理者不应只简单地告诉那些利益相关者需要他们的参与,并且仅仅计划两周的时间让他们参与,这样将使项目失去可信性。有学者还特别指出,每个参与程序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强行照搬一个曾经在其他地方有效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本区域。因此,目前适应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社区参与方式与机制创新问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1]泰山扩建索道,专家又输了.生活时报,2000-10-14.[2]苏文才,孙文昌.旅游资源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孙九霞,保继刚.从缺失到凸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旅游学刊,2006,21(7):63-68.[4]王寿臣,王春晓.黄牌警告:中国式申遗.法制早报,2006-10-16.[5]吴学安.将“世遗”保护到底.中国旅游报,2006-08-14.[6]谢凝高.风景资源是自然文化遗产,一定要保护好[EB/OL].2005-12-28.http://.[7]薛达元,蒋明康.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94,14(4):246-251.[8]扬锐.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园林,2003,19(9):38-43.[9]杨锐.改进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状况的行动建议.中国园林,2003,19(11):41-43.[10]杨锐.从游客环境容量到LAC理论:环境容量概念的新发展.旅游学刊,2003,18(5):62-65.

第三篇:关于矿产资源开发税收法律政策问题研究与分析

关于矿产资源开发税收法律政策问题

关于矿产资源开发税收法律政策问题

作者

丘训利

摘要

矿产资源开发税收政策一直是该领域内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颇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亦有不少国内外投资者曾经向笔者咨询过该问题。

凭着对国家矿产资源领域内法律政策的理解以及实际操作过的项目,笔者欲从实务的角度,简要分析一下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开发税收体系,并对今后相关税收政策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对矿业领域内的投资者有所裨益。

一、矿产资源开发税收法律政策研究的必要性

对于矿业领域内的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了解并熟悉现行法律法规甚至是地方性规定对于矿业税收的具体要求,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投资者投入成本与资本回收之间的比例,资金压力大小,以及收回成本时间等诸多方面,进而左右着投资者是否进入矿业领域或具体进入哪个矿种领域。

矿山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缴纳多项税收。

历经多次税收政策改革,对于矿业领域内税收的征收种类,征收范围,征收幅度等,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

尽管相关政策从理论层面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实践操作上也受到众多质疑。

然而,从实务角度来讲,相关法律政策并不因为争议或质疑而不被执行。一旦在税收方面出现漏洞,矿山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二、现行矿产资源开发税收法律政策体系概览

对于矿山企业来说,其需要缴纳的税种既包括一般企业可能面临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以及营业税等税种,也包括只有本行业内企业才需要缴纳的资源税,具体来看,矿山企业需要缴纳的主要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笔者将于下文这些税种的征缴的范围以及征缴标准等诸多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一)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顾名思义,只有取得所得,才需要缴纳该税种。详细来讲,就是企业就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后的余额,向税务机关缴纳企业所得说,目前内外资企业的税率统一调整为25%。

如果外国企业在华从事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持续时间超过该外国企业所在国与中国在双边税收协定中约定的期限,则从税法角度来看应视其已在中国设立了机构场所,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同样为25%。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外国企业在华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生产经营活动,通常应到区域主管的海洋石油税务分局而不是普通的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登记。

(二)营业税

根据《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对于矿产勘查企业来说,如果接受委托对外提供除钻孔打井之外的简单勘探服务,则应按照“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税目缴纳营业税,税率为5%。

如果企业接受委托从事地质钻探、打井、爆破等其他工程作业以及为矿山企业提供建筑物、构筑物、矿井、与矿山不可分割的采矿机电和其他机器设备修缮所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建筑业”税目来缴纳营业税,税率为3%。

(三)增值税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只要在境内销售货物,就是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缴纳增值税,普通税率为17%。

如果销售的产品为煤气、石油液化气、沼气或者居民用煤炭制品,税率则为13%。

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的发展,还专门制定了增值税的减免政策。例如,自1994年税收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对黄金矿山、冶炼企业生产、销售的黄金一直免征增值税。

(四)资源税

根据《资源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从事特定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需要缴纳资源税,征收范围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金属原矿,盐等。现行政策对上述不同的矿种实行不同的税率政策,从量征收,销售产品的量越大,需要缴纳的资源税越多。

资源税税率一览表

矿种 税率

原油 14—30元/吨

天然气 7—15/千立方米

煤炭 0.3—5元/吨

其他非金属矿原矿 0.5—20元/吨或者立方米

黑色金属矿原矿 2—30元/吨

有色金属矿原矿 0.4—30元/吨

固体盐 10—60元/吨

液体盐 2—10元/吨

尽管,根据《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只有国务院才能决定资源税税目以及税额幅度的调整。但是现实中,很多地方税务部门都向国家财政部以及国税总局申请调整某一种或多种矿产资源的资源税税额。

例如,山西省境内的煤炭资源税税额于2004年就已经调整至3.2元/吨,今年新疆境内的煤炭资源税税额也调整到3元/吨。

此外,资源税改革已经引起多方关注及讨论。在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发改委《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

研究制定并择机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从现有迹象来看,资源税改革的趋势在于扩大征收范围并将资源税计征方式由从量计征变为从价计征,这些都是值得矿业领域投资者密切关注的。

(五)城镇土地使用税

根据《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规定,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

其中,工矿区是指工商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符合国务院规定的建制镇标准,但尚未设立建制镇的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

具体征税范围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征收标准为0.6—12元/平方米

尽管有上述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权在该税额幅度范围内,根据市政建设状况、经济繁荣程度等条件,确定所辖地区的适用税额幅度。

不过,最终税额不能低于上述最低税额的70%,如果高于上述税额幅度,则须报财政部批准。由此可见,不同地区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缴纳税额标准并不相同。

此外,国家对矿山企业使用某些土地免征或暂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例如,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矿山企业免征土地使用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地[1989]122号),矿山的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库、炸药库的安全区、采区运矿及运岩公路、尾矿输送管道及回水系统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

对矿山企业采掘地下矿造成的塌陷地以及荒山占地,在未利用之前,暂免征收土地使用税;低于矿山企业的其他生产用地及办公、生活区用地,应当征收土地使用税。当然,还有专门针对煤矿企业、盐矿企业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

相关法律政策:

1、《企业所得税法》

2、《营业税暂行条例》

3、《增值税暂行条例》

4、《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国税发[1993]149号

5、《资源税暂行条例》

6、《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7、《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国发[2009]26号

5、《新疆自治区地税局关于矿产资源勘查 开发和矿山资产转让营业税若干政策业务问题的通知》新地税函[2008] 362号

6、《关于黄金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42号

7、《关于调整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标准的通知》财税[2005]115号

8、《关于对矿山企业征免土地使用税问题的通知》[89]国税地122号

(作者简介:丘训利,法学硕士,北京市闻泽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高级合伙人。版权所有:北京市闻泽律师事务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联系电话:010-58695236)

第四篇:中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形势分析

中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形势分析

2010-05-16 | 作者: 刘国忠 | 来源:国土资源情报 |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亚各国有色金属、贵金属的矿业经济、资源潜力、矿业政策,以及国情、地缘政治等形势和特点,提出了在中亚从事有色金属、贵金属勘查、开发的有利条件、存在的投资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对策。关键词:中亚有色金属 贵金属 勘查 开发

中亚各国是地处亚洲腹地的内陆国,与我国新疆西部紧邻,多为平原和低地。其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分别分布的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均延入新疆;其自然地理气 候情况与我国新疆大体相似;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较完备、发达,与新疆有多个口岸和多条运输线相连。各国政治较稳定,经济发展基本平稳。前 苏联解体后,各国推行的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已全面完成;近年来,各国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发展采矿业,加快实现经济多元化,为外国矿业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由于地缘关系,新疆与各国的官方及民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趋密切,相互的包容性日益显现,共同发展的愿望日趋强烈。这些因素都为到各国从事矿业开发者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中亚矿产资源形势

1.中亚地区地质工作程度高,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中亚各国地质研究程度较高,除新生代地层覆盖的地区外,几乎全部进行了1:50000地质测量,重要成矿区带已完成1:50000或更大比例尺航磁和重力测量等物探勘查。在一些成矿远景区还进行了中一大比例尺深部地质和地球化学测量。主要开采矿区基本完成了程度较高的勘查评价,对重要成矿地段也开展了综合研究。地质矿产成果可信度高,这为到此进行矿产勘查、开发决策提供了相对较为可靠的基础资料。

中亚各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已发现了众多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其中部分已投入开采或成为后备基地。这些矿种中重要的有:钨,储量占前苏联第一;铬,占世界第二;金、铜、铅、锌、钥,探明储量居亚洲第一,处于世界前列。这说明该地区是聚集上述矿产并形成大型、特大型矿床的的重要地区。该地区有色金属开采和加工业位居前苏联前列,而且多个已开发的矿山已形成了多家大型采选冶企业,这些企业和设施为后续矿山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配套环境,缩短了生产基建周期。

2.中亚地区是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的富集成矿区带

中亚各国已发现的有色金属、贵金属重要矿床,其主要成矿类型都是目前世界上已形成的大型、超大型矿床类型。如产于哈萨克斯坦的科翁腊德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是世界十大斑岩铜矿床之一),阿克斗卡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热兹卡兹甘大型砂岩型铜矿,捷克利层控型超大型铅锌矿,上凯拉克特网脉型和阿克恰套石英脉一云 英岩型大型MO-W矿床,产于蛇绿岩中的肯皮尔赛超大型铬铁矿床,火山-沉积型尼古拉耶夫大型铜锌矿床。乌兹别克斯坦与黑色含炭碎屑岩有关的穆龙套金矿,吉尔吉斯斯坦的查尔库拉、库姆托尔金矿等均为大型超大型矿床,还有吉尔吉斯斯坦的层控热液型海达尔大型汞—锑矿、琼利—伊大型汞矿,特鲁多沃耶热液交代型大型钨、锡矿。

上述特征反映该地区不但有这些优势矿产的聚集分布,而且分布的是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优越类型。

从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看,本地区分布着世界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阿尔泰成矿带:以产火山一沉积型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为主,并多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山区阿尔泰成矿带:产火山一沉积型铁矿(霍尔宗Fe一Mn矿); 扎尔马一萨吾尔成矿带:产斑岩型铜矿、铜镍矿、稀有金属矿等;成吉思一塔尔巴哈台成矿带:以产斑岩型铜矿、火山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北巴尔喀什成矿带:以 产晚古生代斑岩型铜钼矿为主,分布有超大型科翁腊德斑岩铜(钼)矿床;南巴尔喀什成矿带:产层控型铅锌矿、斑岩型铜钼矿及陆相火山岩型金矿;科克切塔夫成 矿带:产岩浆热液型大型锡矿床,热液型网脉状大型超大型金矿、矽卡岩型钨矿,与碱性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热液型铀矿等;热兹卡兹甘成矿带:产砂岩型铜矿; 卡拉套成矿带:产层控碳酸盐型铅、锌矿;南乌拉尔西缘成矿带:产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如肯皮尔赛超大型矿床为世界第三大铬铁矿矿床。

(2)分布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重要成矿带:库尔干特伯-纳伦Au、Fe、P玩Zn成矿带:产沉积变质型铁矿(以杰特姆特大型铁矿为代表)和炭质页岩型金矿(以库姆托尔超大型金矿为代表);扎尔达雷一阿克希拉克Hg、Sb、Sn、W、Au成矿带:形成的代表性矿床有层控热液型海达尔大型汞-锑矿、琼科伊大型汞矿、热液-破碎带型萨瓦亚尔顿含金锑矿、热液交代型特鲁伊沃耶大型锡矿等。

(3)分布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重要成矿带:库拉马晚古生代Cu、Pb、Zn、Au、Ag、Mo成矿带,分布有黑色岩系的层控型超大型穆龙套金矿田、阿尔马雷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田;布坎套Cu、V、Au、Ag、u、Pb、Zn、W、Sn成矿带的火山沉积-热液型乌奇库拉奇超大型铅锌矿床。

(4)分布于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重要成矿带:库拉马-费尔干纳铅、锌、银、铜、、铁、萤石、煤、石油、天然气、岩盐成矿带和层控型大卡尼曼苏尔超大型银矿等。

综上所述,中亚地区分布着众多的、且具有极好找矿潜力的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

二、中亚各国矿业投资的政策环境

虽然中亚各国在前苏联解体后政治已趋于稳定,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局面,矿业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现有设备的升级换代和基础设施的更新困难,继续进行新矿床的勘探工作难以完成;②前苏联时代发现的高品位矿床已开采殆尽,余下来的是低品位的资源,几种主要的矿种铜、铬、金、铁矿等均面临着经济可采储量趋于枯竭。如果改善其目前的资金投人等条件,可以预见在短期内其矿业经济将得到很大的发展。针对上述这些问题,中亚各国也在矿业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

哈萨克斯坦于2003年颁布了新的《投资法》,规定了政府对内、外商投资的管理程序和鼓励办法。国家通过政府授权机关—哈萨克斯坦工贸部投资委员会,鼓励投资流向优先发展领域,并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优惠政策。根据新的投资法,对外资无特殊优惠,内、外资一视同仁。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为改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和吸引外资对本国的投资,2003年 正式颁布《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投资法》,该法对外国投资者有利的方面有:享有国民待遇、经营自由权、投资者可自由支配一切合法所得、可将利润和工资自由汇 出境外,并提出了永远保护投资者,保证不歧视外国投资者,保证不没收外国投资,保证对非常情况下造成外国投资者的损失予以赔偿等承诺。2004年以来,吉尔吉斯斯坦对各国投资的吸引比较强烈,反映了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及措施发生了积极作用。

塔吉克斯坦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并将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放在加强与 国际社会合作等方面。塔吉克斯坦建立了自由经济区,对外商投资给予关税优惠和免税,保障外商将外汇汇出境外的权利和外商的人身安全,外国投资人可参加塔吉 克斯坦国家财产的私有化,长期租赁塔吉克斯坦土地,投资矿山开采业的外国投资者可享受长租赁期的优惠等。塔吉克斯坦还保证外国投资及财产不受侵犯。

上述表明,中亚各国对进人该地区的矿业投资持积极和鼓励的态度,投资环境较好。

三、在中亚各国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和战略目标

1.遵循原则

投资矿产开发应本着睦邻、亲善、富邻精神,坚持平等、互利、互惠原则和遵守国际矿业市场的规则,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促进中亚地区的区域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促进中亚各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全、人民幸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投资中亚各国矿业市场的谈判中,要本着公平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遵循国际矿业市场规律的原则,互信友好团结原则,共同发展双赢的原则。只有在坚持和遵 循以上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双方的经济协调发展。政府与企业要密切“协作”,要为企业制定资源战略和规划,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要善于执行这些规划,服从于国家利益,同时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只有政府服务到位,企业才能够或敢于介入国际矿业市场,国家利益与企业自身利益才能得到最大化。

2.战略目标

为了逐步实现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的总体目标,必须采取国家行政、经济、科技、法律等手段,从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健全法律法规、制定优惠 政策、开展资源外交等方面,切实保障我国的资源安全,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目前要以睦邻友好投资环境为基础,以“走出去”和“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指导,以我国急需和短缺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为起点,以科技交流与合作为平台,进行项目投资,逐步加大对哈萨克斯坦的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力度,在不久的将来把中亚建成我国最可靠的矿物原料以及初级矿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亚地区在我国的安全战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从矿产资源角度看,我国周边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中亚地区的矿产资源对我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所必需的战略资源基地,有效保障我国资源安全。

四、在中亚各国从事矿业投资的风险与对策

虽然中亚各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如何在这些国家顺利开展矿业投资,则是每个投资者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首先必须了解这些国家政府对相关产业颁布的政策和法 规,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必须谨慎对待。我们必须采取的策略是稳中求发展,其目的是更好地规避经营风险,减少中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慎造成的经济损 失。企业到国外投资开矿是一种纯粹的企业行为,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引起的,目前也开始受到国家的重视。但随着国外开矿的项目数量大幅增加,企业如何避免其中 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国外开矿要对矿产资源风险、政治环境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政治经济环境风险

中亚各国独立初期,国家推行工业项日私有化,建立国民经济市场管理机制的方针,大部分大型矿山开采企业在1997年之前完成了所有制改革,资本开始流向经济效益高的部门。各矿山企业在独立以后虽然经历了所有制结构改组,但生产一直保持发展势头。目前,开采业实际上均转为私人经营。这虽然有经营灵活的一面,但也存在经营随意、企业信誉是否可靠的问题。

根据中亚各国宪法,地下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投资商可以签订地下资源利用合同,享有一定时间的矿山使用权。但这些国家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政策存在需要调整的因素较多,要注意其政策的不连续性风险。

目前,虽然中 亚各国政局较稳定、经济已经复苏,但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差的地区进行矿业开发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开矿附加成本过高,给企业经 营带来压力,要考虑可能存在的政治经济环境风险。在国外开矿的前期调研等工作一定要先行,头脑一时发热就去开矿的企业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2.法律风险

在过去20年里,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具体到中国,则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这其中很大一部原因就是法律风险。一般来讲,在法律体系健全的国家开矿风险相对较小,在经济落后、法律建设不强的国家则风险较大。此外,采矿业对环境污染较大,企业开矿时必须特别关注中亚各国的资源、环境保护法律,规避风险。3.汇率风险

在境外开矿,出售的产品以美元计价向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销售,而成本支出则以所在国的货币计价,当所在国货币与美元的换汇率出现变化,所在国货币升值时,矿石成本就会增高,企业经济效益将会受损。目前国内企业国外资源类投资多为国家政策银行贷款,融资途径较单一,以人民币贷款方式融资面临的汇率风险更大。

4.人力与技术风险

在边远地区开矿,首先需要收集矿区地质资料,并对地质资料进行判断分析,搞清楚资料的时间、地点、编制单位,对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出准确判断;其次,采矿需要雇佣大量劳工。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地质勘查技术以及人才资源上存在明显劣势,这给他们的经营带来不小的风险。即便是大企业在技术上过关,也要面临雇工短缺的问题。

5.应对策略

首先,要搞好与当地政府和所在国合作公司的关系。他们是主人,许多事情需要通过他们解决。中国阿克纠宾斯克公司的经验证明,与对方合作既要照顾到当地的利 益,又不能一味迁就。特别是在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时,要努力突破他们的传统思维定势。只要经济效益上去了,对方员工收人增加了,中国的管理方式是能够为 他们所接受的。

其次,中方与外国公司的关系也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有条件时,要利用海外合作组织的经济职能,开展多边合作,这可以减少在某国单独经营的困难。

要及时掌握所在国税收方面的政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制定有利于企业合理避税的办法和措施,力争获取更大的利益。

第五篇: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内涵与要素

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内涵与要素

[摘 要] 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难免造成旅游发展、游客活动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冲突等不利影响。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旅游资源 保护性开发 内涵 要素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旅游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以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现代旅游活动的日渐普遍,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但是,“一枚硬币有两面”,旅游绝非天生的绿色产业,如果开发与管理不当,旅游业在产生有利效应之时,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旅游资源是“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具有脆弱性、易损性特点,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遭到破坏,且旅游资源不可再生,一旦破坏,覆水难收。因此,现代旅游活动的风起云涌、旅游需求的飞速扩张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形成了强烈反差,滚滚旅游潮流所产生的旅游垃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植被破坏、传统文化加速变异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旅游业向纵深层次发展,全球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许多省份纷纷建设旅游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等时代背景之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许多学科领域的学者及政府部门、企业人士、社会公众的关注,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这一提法随之而生。学者们从各自学科体系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观点,但目前的研究还是比较集中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保护意义的讨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观念的强调、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辩证关系的论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措施的探讨、旅游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而关于何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论论述则很少涉及。在此,论文欲对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理解。

二、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内涵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和对象,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基础。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战略措施,这一理念直接源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开发观点。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理论认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为直接目的的旅游方式,最终目标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强调环境的美化与优化,协调人地关系与人际关系;在保护和开发关系处理上,坚持保护是开发的根本前提,保护与开发融为一体。事实上,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对传统旅游开发思想的革新,对其它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借助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理论的启示,将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概念界定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以保护为根本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最大目标,强调利用性保护,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对旅游资源所进行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理念具有以下内涵:第一,以保护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前提。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中,也提保护的问题,并把保护和特色、效益、市场等一起列为导向原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以市场和经济效益为先,保护则被忽视成一句空口号,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才出现了旅游发展中的诸多弊端和问题。而在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中,保护为首要原则和根本前提,诸如特色、效益、市场等其它原则必须居于保护原则之下,这彻底改变了传统旅游开发中 “保护”只能作为附属原则的地位。第二,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最大目标。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在全球性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不断加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下环境意识的觉醒,这一理论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1987年布兰特夫人向第42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为标志,在这份报告中,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构成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根据UNEP《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的实质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其目标体现为:让人们更加明白和理解旅游能给环境和经济带来的好处;在发展中维护公平;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感受;保持上述几个目标所依赖的环境质量。在传统旅游开发、旅游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中,经济效益总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和评价依据,而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常常是经济效益的陪衬。但保护性开发以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最大综合效应为衡量指标,以实现旅游业和旅游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最大目标。所以,保护性开发必然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选择。第三,强调开发利用性保护。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上,强调合理的开发、利用是积极有效的保护手段,强调通过合理利用来实现保护。即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积极的、开放式的保护,是把合理开发利用作为保护与持续发展手段的理念,这与封闭、保守的绝对性保护不同。第四,拥有一个以保护性开发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运作体系。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由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旅游监测四个环节组成,使保护与开发得以紧密结合,且各环节都以“保护性开发、利用性保护”为指导思想,在管理上,借助法律政策、经济金融、科学技术、教育引导、社区参与等一系列手段或方式,以保证在实际操作中使保护得到真正落实。相比之下,在传统旅游开发中,缺少旅游监测环节和保护设施,并且,传统旅游开发以经济效益为首要原则和最大追求目标,再加之投资主体多元化,而政府宏观调控乏力,规划执行随意性大,所以,在传统旅游开发中,从早期的旅游规划,到中期的项目建设实施,再到后期的经营管理,都以经济效益为驱使动力,缺乏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和运作体系,科学利用与资源保护在政府、企业和旅游者三个层面上脱节。第五,开发过程前后联系、有机循环。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一般由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三个环节组成,规划设计与建设开发、经营管理过程往往是分离的,这样,前期旅游规划中提到的保护问题很难在后期的具体实施建设、经营管理中得到落实,而后期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反馈回规划之中,致使规划因难以重新优化而成为纸上谈兵。与传统旅游开发过程的直线僵硬程式化不同,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过程是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循环体系,包括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旅游监测四个环节。如图所示。

三、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组成要素

从旅游角度而言,导致旅游资源受损的旅游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长期不断的大量涌入,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意识及观念,天长日久之后,必然影响到旅游地文化生态。而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或游人过量造成的旅游环境超负荷运做,将直接导致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特别是影视摄制组等团体旅游者的商业行为 ,其破坏性更为可怕,电影《无极》剧组对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的破坏,电视剧《神雕侠侣》摄制组对九寨沟景观的污染,乃典型案例。第二,旅游业及旅游经营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业的经济性必然使追求经济效益成为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营管理的一大基本目标。所以,短期旅游经济行为与旅游资源的保护之间有一定冲突,但从长远看,旅游业的经济性与旅游资源的保护性是一致的。但是,在实践运作中,由于旅游经营者的素质不高、环境意识淡薄、法制意识淡漠、缺乏可持续发展远见等原因,旅游企业及旅游经营者一方面无法正确、深入地评估、诠释和表现旅游资源的价值与特色,导致粗制滥造的旅游产品及商业化旅游景观泛滥,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点管理混乱,还有,因受丰厚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企业不断过度利用旅游资源,甚至出现“杀鸡取卵”式违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掠夺性开发。第三,旅游地政府及旅游决策部门的认识和行为。我国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的认识和行为对旅游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在我国,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先进有效的旅游管理及监控,旅游教育、旅游认识与旅游发展速度脱节,故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难免一些问题与事故的发生,造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此外,某些政府官员认识错误,未经科学论证与规划,就任意进行旅游开发,致使旅游资源惨遭建设性破坏或破坏性建设。如云南的某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当地政府以所谓振兴旅游业、扩大旅游收入的名誉,拆除了该城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耗巨资建造所谓“清式风貌”民俗文化一条街,使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惨遭毁灭性破坏。第四,旅游地社会公众的认识和行为。社会公众是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的主人与最终保护力量,其关于旅游业及旅游资源的认识和态度对资源与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如以民族文化而言,其产生、传承、发展或衰退、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居民对其之认识、态度及实际行动。

因此,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可归结为旅游者、旅游业、旅游地政府和旅游地社会公众四要素的组合。首先,对于旅游者来说,应注意环境意识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尊重和珍视自然赋予的物质财富及人类创造的精神价值,让保护成为自觉行为,做到文明旅游。其次,对于旅游业及旅游经营者来说,应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经济价值,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在旅游经营中,务必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与章程,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而不管环境效应、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再次,对于旅游地政府而言,应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上,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政府不能只注重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及脱贫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通过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手段为保护提供有力保障,重视并协调好政府、企业、旅游者、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旅游产业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最后,对于旅游地社会公众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对家乡的热爱,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正确看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资源及环境的价值与重要性,明确自己所负有的责任与合理利用的权利;并善待与尊重旅游者,营造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氛围。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16 [2]杨桂华 陶 犁: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7 [3]杨桂华 钟林生 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138~139 [4]罗明义: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述评[J].旅游学刊,2002(3):75~78 [5]陈忠晓 王仰麟:生态旅游刍议[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4):56~59 [6]傅岳瑛 刘 琴:我国西部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开发建议[J].旅游管理,2002(5):41~44 [7]司金銮:中国可持续旅游产业理论问题探讨[J].旅游管理,2001(5):29~32 [8]戴凡(译)保继刚(校):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J].旅游学刊,1994(4):51~54 [9]杨桂华 钟林生 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144~145

下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性分析(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性分析(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政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政策研究 ——以广西贺州市瑶族盘王节的保护与开发为例摘要: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遗产掀起了开发的热潮。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都是人类文化的......

    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SHAN 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学 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 级:勘查1002班 姓 名:陈兆波......

    英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英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英国的矿业发展历史悠久,矿产资源的开发为英国社会创造了可观的财富,但同时也对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政府和民众......

    **县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文秘 内容提要:资源型矿业经济是**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调查**县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分析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实施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实施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矿产资......

    中国矿产资源及开发经营管理现状

    中韩产业合作委员会能源与环保合作小组第二次会议 中国矿产资源及开发管理现状 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副司长吕征一、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全国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六国土资通„2011‟42号 六枝特区国土资源局 关于成立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领导小组的通知 机关各股、室、站、所、大队、中心、各国土资源所: 为进一步整治我区矿......

    宁夏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分区

    宁夏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分区 1、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分区 以新建和改扩建的石嘴山电厂、灵武电厂、中宁电厂、大坝电厂等4个煤-电基地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依托,形成4个矿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