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笔记

时间:2019-05-13 23:2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笔记》。

第一篇:《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笔记

《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笔记

作者吴亦名者曾数次应邀赴港就社会工作及其教育的发展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深感香港的专业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对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特殊的积极功能。在本篇论文中从香港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发展历程、运行机制三方面介绍了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并提出了这种运行机制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是将服务领域放在第一部分介绍的,我本人觉得将发展历程放第一位更好些,所以先介绍香港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

一、香港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

香港的社会工作起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从战后到70年代初是香港社会工作的起步阶段

1950年7月,香港大学首次开办两年制的社会工作课程,开始为香港培养本地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本土化社会工作高等专业教育的设立,是实现社会福利服务专业化的重要条件和标志。随着香港社会的逐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1958年香港地方政府把社会局独立出来。2、70年代初到1997香港回归是香港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阶段

1972年香港正式宣布实行社会工作专业化,规定凡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助理社会工作主任以上职级的社会工作岗位,只准聘用有社会工作学位的人士担任。

3.1997年后香港的社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条例和政策,大力推进香港社会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改革,实行了专业社会工作者注册制度,并努力促进香港与内地在社会工作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二、香港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目前,香港社会工作机构开展的服务主要有:家庭和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康复社会工作和社区发展工作等。从本论文看,每个领域发展的都很不错,我主要想说一下青少年社会工作,因为我觉得香港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内地完全达不到的,也是非常值得去借鉴学习的。

香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针对青少年在社交、康乐、学业和成长方面的需要,协助他们健康成长,发展潜能,培养公民责任感,贡献社会。香港设有专门的青年事务办事处,负责统筹、组织、辅导各项青年服务工作,包括青少年中心的服务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外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综合服务队和建立各种青年活动小组,推行香港青年实践计划,举办各类青少年暑期活动和社区青年团体活动等。

香港回归前的港英政府规定,每2-3万人口须设立一个青少年中心,由政府资助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承办。从2000年起,香港中学实行“一校一社工”制度,基本做到给每个中学配置至少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加强学校的社会工作。中心不仅是青少年的文化娱乐场所,还为青少年提供成长和发展方面的指导及个案辅导,为身处不利环境的边缘青少年、新来港的青少年、低收入家庭和单亲家庭的青少年、中途辍学和在校成绩欠佳的学生等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家庭以及个人在学习、情绪、社交等方面的困难。除了青少年服务中心和学校社会工作以外,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还在课余时间和休息日专门派工作人员前往青少年常去的场所和街头,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率高的地区,和青少年接触、交朋友,对中途辍学的学生、离家出走的青少年,以及一些青少年群伙,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恢复学业、回归家庭,引导他们走上正途。此项工作在香港被称为青少年的“外展社会工作”,是一项颇有特色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而在内地,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是针对有问题、行为偏差的青少年,更多的是治疗阶段的服务。

三、香港社会工作的运行机制

香港在发展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过程中,就比较好地解决了政府、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在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方面,政府和社会工作机构是合作伙伴,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非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为主体、由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良性运行和发展机制,这种机制是香港社会福利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制度保证。香港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隶属于社会福利署的专业机构,另一类是非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其中非政府机构约占总数的3 /4以上在香港的社会服务体系中,除了政府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以外,由广大社会公众参加的“义务工作者”。香港有“义务工作者”登记制度,凡愿意从事义务社会服务工作的都可以到社会工作机构登记成为“义务工作者”。

四、香港社会工作运行机制启示

香港社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体制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自身的矛盾和问题,但在总体上是有效和成功的。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建立专业化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社会结构转型的客观要求。

第二,大力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社会服务体系和调节机制的重要途径。

第三,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支持,是建立专业化社会工作体制的前提和基础。

香港的社会工作体制,也许并不完全适用于内地,但是它确立的政府出政策、出钱,专业化社会工作机构办服务,以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模式是值得内地认真借鉴的。我觉得这篇论文让我对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也反思内地的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内地社会工作的发展虽然已经借鉴了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机制,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很不完善,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关注!

崔丹丹

第二篇:社会工作实务笔记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通用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就是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通用过程模式显示和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系统理论。(3)生态系统理论(4)优势视角和增能社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迂腐,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重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重点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系统论的视角来统筹分析案主的问题和处境,并能从系统论的视角提供整合性的服务方案。

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1生命周期2人际关联。3能力。4角色。5地位与栖息地。6适应力。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有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我们的,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分析范式: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理论依据为社会工作实务提供了基本的分析依据,在具体分析方面,社会工作者尚需要熟练运用内外影响力范式、社会功能范式和生命周期范式等来分析安主的情境及其问题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服务方案。社会工作实务通过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包括:个人或系统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个人或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个人或系统的困难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2运用综合方法。3工作过程阶段化。4工作任务阶段化。5整合的价值观。

运用通过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 序是有弹性的。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4通用过程模式的4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通用过程模式的4个基本系统:1改变媒介系统2服务对象系统.3目标系统。4行动系统。通用过程模式的4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1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任务。2完善社会工作实务的目标3合理确定行动系统的规模或组成。4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更专门化的知识。5在实务过程中要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6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第二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

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在服务对象”。接案的步骤和核心技巧:

一、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实效面谈提纲(1)资料准备。(2)拟定面谈提纲。

二、面谈(1)面谈的目的。(2)面谈的主要任务。(3)面谈的技巧。(4)面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

三、收集资料(1)资料收集的范围和内容。(2)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

四、初步预估。

五、建立专业关系。

六、决定工作进程。七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常见的接案不成功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5社会文化因素。6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接案应注意的事项:应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预估的目的:(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2)识别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预估的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

存在的问题。(2)了解服务对象

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4)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预估的特点:(1)持续性。(2)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3)行动取向。(4)有可识别的步骤。(5)渗透了专业判断。(6)有局限。

预估的原则:主要包括个别化、合作、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等原则。

预估的基本步骤:1收集资料2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3认定问题。4撰写预估报告。

预估的主要方法:1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运用。2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及运用。3社会生态系统图方法。4社会网络分析。服务计划的构成:1目的与目标。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3介入策略。4协同工作的合作者。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6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3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4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5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1设定目的和目标(1)确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2)设定工作目标。2构建行动计划(1)选择介入系统(2)选择行动内容。服务协议的形式:社区工作的协议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协议。书面协议要列明各项工作目标及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协议对于改变过程是有积极帮助的。所以,一般来说最好是能够订立书面协议,使其起到督促双方的作用。签订服务协议的过程:社会工作协议是与服务对象在从接案到共同讨论问题、构建行动计划的过程中逐步协商产生的,因此协议的过程从接案时就已经开始了。

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1认定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2与服务对象讨论对问题的看法。3描述介入工作要解决的问题。4确定目的和目标并说明行动的具体

策略。5总结和强调协议的主要内容。

介入的特点: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2干预是介入的核心。

3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介入的分类:分两类,即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

介入行动的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2个别化。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5瞄准服务目标。6考虑经济效益。

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直接介入行动和策略是与服务对象系统一起行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人生任务和环境的需要。直接介入策略主要包括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危机介入、运用活动和调解服务、运用影响力。

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的行动。1运用和发扬社区人力资源。2协调和连接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3制订计划创新资源。4改变环境。评估的目的: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评估的作用:1监督介入工作进度。2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3巩固改变成果。4社会问责。

评估的类型:1过程评估。2结果评估。

评估的方法和技巧:1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2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3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4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结案的类型:结案的类型包括:目标实现的结案;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结案阶段的工作主要集中对整个助人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方面,主要任务包括总结工作、巩固已有改变、解除工作关系、做好结案记录。

第三章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的需要:儿童的需求包括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6个方面。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儿童可分为婴儿期(0-1岁)、幼儿期(1-5岁)、学龄期(6-14岁)三个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资源。也面临的不同的问题。(1)婴儿期面临着如何避免疾病困扰以保障生命安全等,主要是生理层面的问题。(2)幼儿期除了生理发育方面的问题外,可能会有分离焦虑,会出现恐惧: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3)学龄期可能会出现学习性问题,如厌学、焦虑等。幼儿期的行为问题,在学龄期表现得更加明显,甚至会出现未成年人犯罪等。

主要概括为环境对儿童的伤害和儿童自身发育障碍这两个方面。

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具有以下4个方面:(1)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立足于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2)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之上。(3)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理论、方法和技巧。

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1)儿童生物学。(2)儿童心理学(3)儿童教育学(4)儿童社会学。(5)儿童文化学。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广阔,可以将其内容分为宏观儿童工作和微观儿童社会工作两个层面。(1)宏观儿童社会工作是指面向全社会的、宏观性的社会工作。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促进对儿童的养育推动儿童教育事业④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的环境⑤加强儿童卫生保健⑥开展儿童家庭服务⑦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⑧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2)微观儿童社会工作是直接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的各项服务的社会工作。一般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对一般儿童提供教育、卫生保健、营养、托儿、康乐等方面的服务特殊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对残障儿童、问题儿童及

特殊身世(孤儿、弃儿、受虐)儿童提供救助、教育、医疗及机构照料、家庭补助、寄养和收养等方面的服务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④现阶段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包括学校、社会福利机构、社区、专业性社会工作组织,以及政府及相关的部门等。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儿童辅导2儿童小组工作3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的需要与问题:青少年的需要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独立(人格、经济、价值观)、认同(性别、自我)、社会角色(家庭、婚姻、职业)与社会关系。青少年的问题与该阶段的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如:自我认同问题、社会支持网络发展不良、或者独立动力不足等。

青少年工作的特点: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始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类:发展性、预防性、补救性。其中发展性的社会工作主要关注:青少年群体潜能的发挥与发展的促进,具体内容主要集中于思想道德发展、心理认知辅导、就业能力拓展、生涯发展、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辅导等;预防性的社会工作主要集中于对于一些潜在的可能会阻碍青少年社会功能发挥的条件进行控制,其主要着力点更多是在青少年相关群体与社会功能载体中,如青少年父母亲教育、社区环境改善、社会政策完善等;而补救性的社会工作则是指协助青少年恢复处于崩溃边缘的社会功能,具体包括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正与犯罪青少年矫正等,还包括弱势青少年保障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个案、小组与社区,方法的具体操作与实施则与青少年发展理论密切相关。个案方法要求社会工作者能够以积极主动及多

样化的方式去接触案主,同时在接触过程中给予案主的独立性以足够的尊重,从而激发案主的主体意思,增强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工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该群体可以借助小组获得其所需要的安全和开放的交流环境、朋辈支持、学习模范、社会网络等。

社区青少年工作则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即调动社区资源使之为青少年服务,或者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发展与社区服务。除此之外,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还包括一些专项服务。比如就业辅导及网瘾戒除等;另一种则是通过团康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整体提升的历奇训练等。

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和一条龙照顾等。老年人的问题:1疾病与医疗问题2家庭照顾问题3宜居环境问题4代际隔阂问题5社会隔离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2反移情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3社会工作者要关于反思并运用督导机制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老年人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主要包括: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服务、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2老年人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处理的方式:帮助老人处理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等最常见的4个认知和情绪问题。3老年人精神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要理解老人的行为方式,重要的是理解老人在精神上如何界定自己的现实世界,在精神上关怀老人。4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5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临终关怀、丧亲问题、酗酒问题、自杀 等。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式主要包括:缅怀往事、人生回顾疗法、验证疗法。2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有现实辨识小组和动机激发小组。3老年社区照顾工作方法主要分为医疗性社会照顾两部分。4老年机构照顾工作方法有三个实务模式,分别称为爱登选择模式、住房与服务模式和以延续理论和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模式。

第六章 妇女社会工作 妇女的需要:主要包括:妇女生殖健康的需要;妇女的权益和妇女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建立的需要。

妇女的问题:包括:妇女的婚姻与家庭问题;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问题;妇女就业问题;妇女的贫困化问题;妇女参政率及妇女教育资源普遍不足等问题。

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1要关注妇女的多样性2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3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4个人的即政治的。5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妇女工作的主要内容:围绕三个方面:为妇女服务,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关注妇女的发展,解决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婚姻家庭的权益和发展问题;倡导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机制建设。

针对妇女具体需要和发展的工作:1婚姻和家庭关系和调适与工作策略。2对单亲母亲家庭的介入。3干预针对妇女的暴力。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1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考生主要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具体内容。2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3推动社会主流化的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性别分析方法。2妇女一点赋权的方法。3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基本需求:残疾人的主要困难:分为城镇和农村两部分。城镇包括: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婚姻难、就医难、社会交往难、心理

障碍等。农村包括:交通不便、体力劳动困难、医疗困难、社会服务难等。残疾人的基本需要:社会福利政策落实、家庭扶助、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就业政策倾斜、康复与医疗救助、伤残抚恤、社会保险、特殊教育、文化生活照顾、改善社会环境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1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2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3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4有效利用调解的方式。5充分利用保障性政策。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其一是努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其二是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此外,还要帮助残疾人提高社会地位和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与创造性。1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1)宣传贯彻。(2)开展政策咨询工作。2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1)无障碍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2)残疾人特殊用具的配置。(3)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种有社会活动,以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社区康复模式。社会康复模式。职业康复模式。教育康复模式。

第八章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对象面临的问题:(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服务对象的需要:(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矫正工作的特点:矫正社会工作即有社会工作的共性、如注重专业知识、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等;又有其个性特征,即:福利性、特殊性、系统性、专业性。这4个特性分别从工作的性质、工作的服务对象、工作所依托的体系、对服务提供方的要求这4个方面进行归纳。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社会矫正中的社会工作和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4种。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1树

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接纳矫正对象。2掌握5个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应用它们分析案主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指导服务方法的拟订。3内化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4掌握行为治疗方法。5掌握理发情绪治疗模式。

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标签理论;优势视角;“社会—心理”视角。行为治疗方法:治疗的策略与技巧;增强物的使用;强化程序。理论情绪治疗模式:1ABC理论。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

个案管理:1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2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3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4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

第九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5个方面:治疗康复需要;基本生存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社会尊重需要。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1)生活适应困难,缺乏病理常识和自理、护理知识。(2)心理障碍严重,难以接受伤病残导致的障碍。(3)生活保障问题。(4)家庭婚姻障碍,生儿育女困惑。(5)社会隔离,缺乏社会网络,身心非常孤单。

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4个方面:健康维护的需要;婚姻家庭的需要;社会参与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

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1)老化问题。(2)老年慢性病增加与生活质量受损。(3)心理失衡(4)社会地位下降。(5)社会隔离。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2个方面: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1)就业难。(2)隐性失业(3)延迟上岗。

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5个方面:军队情结;社会尊重;健康维护;居家养老;社会参与。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1)角色失调。(2)地位下移。(3)心理失衡。

优抚安置工作:

1、优待。优待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对优抚对象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的优厚待遇。

2、抚恤。一般是指国家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死亡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

3、安置。仅指对退役军人、军休干部及其随军家属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的安置。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是军队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优抚安置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以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协助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问题,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使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按照不同的服务载体分类,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优抚医院社会工作、光荣院社会工作、烈士褒扬社会工作、军供社会工作、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和军休社会工作。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

1、政治性。

2、政策性。

3、协调性。

4、特殊性。

5、矛盾性。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1、4个总体内容(1)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家庭的问题。(2)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3)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4)出院跟进服务。

2、3个特例内容。(1)复员军人慢性病医院社会工作。(2)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社会工作。(3)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社会工作。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1、做好服务对象人住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2、协助服务对象适应光荣院的新生活。

3、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案心理辅导。

4、通过策划、组织一些简单易学的活动,增进服务对象群体之间的交流。

5、协助服务对象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6、鼓励服务对象参与力所能及的院舍活动。

7、引导服务对象正确看待死亡。

8、利用社区或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服务。

9、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10、促进光荣院专业服务的发展和专业质量的提高。

11、影响社会及环境的决策。

烈士褒扬社会工作的内容:

1、引导讲解员,引导参观群众,加强阵地宣传,开展群体性的心理辅导。

2、策划有针对性的宣传纪念活动。

3、协助烈士遗物史料的收集。

4、协调烈属与陵园的纠纷。

5、协助做好前来扫墓的烈性及亲朋的精神抚慰工作。

6、协助完善解说词,针对不同人群凸显宣传教育重点。

军供社会工作的内容:

1、及时发现过往部队中存在的生理、心理问题,配合部队做好预防、解决和转介。

2、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完成好军供保障任务。

3、协调组建工作人员的支援网络,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沟通技巧,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压力释放,情结疏导和问题解决。

4、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军供站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

1、协助服务对象适应新工作和新生活,顺利度过军地转化的过渡期。

2、协助服务对象充分利用和发掘自身的外部的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3、加强协调沟通,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安置格局形成。

4、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倾听心声、舒缓情绪、提供慰藉。

5、协助搭建信息咨询平台。

6、积极推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

1、协助军休干部实现角色转换,做好心理关怀和精神服务。

2、协助军休干部适应军休服务管理机构里的新生活。

3、协助军休干部认识老龄化的过程,适应晚年生活。

4、协助军休干部发挥自身政治、经验、智力优势,力所能及地服务社会。

5、协助整合社会资源。

6、协助依法维护军休干部的合法权益。

7、协助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8、协助做好工作人员的情绪疏导和压力释放工作。

9、培训工作人员,促进专业服务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10、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各领域需掌握的共性方法:

1、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敏感、焦虑、紧张、失落与无奈。

2、精神问题的解决方法—寻求当下生命的意义。

3、危机干预方法—最小的努力产生最大的效果。

4、对工作人员压力问题的处理方法—建立

支持性小组。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不同领域需掌握的个性方法:

1、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的介入重点(1)直接面对死亡和濒临死亡的现实,了解临终服务对象的需要和心理反应。(2)了解、满足并体恤服务对象对归属与爱的需要。(3)失禁问题的处理。(4)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问题的预防。(5)疏于照顾问题。(6)建立专门小组。

2、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1)压力预防与减压。(2)构建支持网络。

3、军休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1)接收安置。(2)服务管理。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对象的复杂性体现在贫困对象致困原因的多重性和困境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提供的救助类型也相应不一样。工作过程的持续性: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是持续的。在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要向对象提供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心理辅导、精神慰藉、行为矫正等援助,从而提升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

工作方法的融合性:由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对象问题产生原因的复杂性,所以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强调事融合运用。工作方法的政策性:社会救助的体系比较复杂,相关的各类政策非常多。在救助过程中,要熟悉各类政策,并在政策的范围和许可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规范服务。

以反贫困为主的基本生活救助:基本生活救助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主要是“五保”供养为主的救助形式。(1)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2)社区层面社会救助的内容。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一是提供物质帮助;二是提供就业机会。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一是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二是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三是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

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教育求助。促进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分层分类给予救助,通过“奖、贷、助、补、减”等措施直接支持在校学 生;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2)医疗救助。寻找与社会救助的结合点;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3)住房救助。帮助申请住房救助;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灾害紧急救援:紧急救援,转移群众,保护生命,减少财产损失;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灾民衣、食、水、住、医等基本生活问题;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2)灾后社区重建:协调社区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流浪乞讨救助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1)救助政策的修订。(2)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3)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机构救助: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4)流浪儿童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一是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二是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三是安置与跟踪服务。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方法特点:一是符合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标准;二是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的选择性使用。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

1、针对困难居民的个案工作。

2、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3、社区工作。

专业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开展专项社会救助中的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时,要根据各个专项救助的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工作方法。

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1、灾害预防。

2、灾害救助。

3、灾后重建。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工作方法:(1)外展服务。外展社会工作是一套有系统的服务模式,它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出现多和活动频繁的地方,与他们保持紧密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工作。针对流浪儿童的外展服务更要注意儿童的心

理和行为特征。(2)机构服务。思想转化;行为矫治;继续教育;技能培训。

第十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1、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系统理论三个基本的观点:

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即是机会,也是挑战。

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家庭系统概念的六个核心要素:

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之间的平衡。

3、家庭系统中一们成员的改变影响所有其他家庭成员。

4、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相互影响的循环因果的原则。

5、每个家庭系统即包含很多个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

6、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

家庭生命周期的八个阶段:

一、家庭组成阶段:脱离原生家庭;组成新的家庭;形成夫妻的角色分工和规则。

二、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习父亲和母亲的角色;调整夫妻的角色。

三、学龄子女家庭阶段: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对学校等新的机构和社会成员保持更大开放性;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四、青少年家庭阶段:调整家庭界限满足青少年的独立要求;适应家庭成员对个人自主性的新的要求。

五、子女独立家庭阶段:为子女独立生活做准备;接纳和促进子女的自立要求。

六、家庭调整阶段:重新调整夫妻的角色;学习把子女作为成人对待。

七、中年夫妇阶段:适应新的、不以子女为中心的角色要求。

八、老年家庭阶段:学习与成人子女以及孙子女的沟通交流;应对衰老带来的困难;维护生活的尊严、意义和独立。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2、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3、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家庭处境化原则

2、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3、家庭个别化原则。

4、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1)接触阶段:与受助家庭约定实效会谈的时间和安排;为实效会谈做好准备;安排第一次会谈等。(2)开始阶段:与受助家庭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安排。(3)介入阶段:制订服务介入计划(问题、总目标、阶段目标、介入方案);明确自己的专业角色,并且运用专业技巧影响受助家庭成员解决面临的问题等。(4)结束阶段:与受助家庭成员协商服务结束事项以及总结和巩固整个服务活动的成果。

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1)家庭结构图。(2)家庭生态图。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1)观察技巧。(2)聚焦技巧。(3)例子使用技巧。(4)再标签技巧。

第十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实践性。针对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1、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需要。

2、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

3、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的需要。

4、情结觉察与情结管理的需要。针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1、针对学业困境学业。

2、针对人际关系困境学生。

3、针对家庭生活困境学生。

4、针对心理状况困境学生。

5、针对特殊行为群体学生。

组合家庭与社会的力量,开展学校社会工作:

1、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2、搭建学校与社区的沟通的桥梁。抗逆力的基本原则:抗逆力有常规和非常规两种形式。从构成要素看,抗逆力由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因素以及效能因素三部分组成。

抗逆力方法的基本步骤:

1、促进亲社会联结。

2、建立清晰、稳定的边界。

3、教授生活技能。

4、提供关怀与支持。

5、建立和表达高期望。

6、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个案管理的过程:

1、识别服务对象。

2、对案语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确定案主所需要的资源。

3、评定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

4、完成资源—社会支持网络—案主的对接。

5、监管服务的传输。

6、评估。

团体辅导方法的组织和运用:

1、选题

2、招募

3、甄选、4、实施。

5、评估。

6、跟踪。

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

2、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

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

1、以社区为对象。

2、重点解决社区居民所面临的集体性问题。

3、采用宏观结构的视角分析和介入问题。

4、强调社区参与,关注人的发展。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区服务。

2、社区就业。

3、社区治安。

4、人民调解。

5、社区卫生。

6、社区教育。

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包括:社区分析、政策分析、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策划、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执行、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评估五个步骤。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资源连接、推动居民参与、居民能力建设和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第十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与医疗卫生体系相融合、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主导、“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服务规范的专业化。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筛查和寻找服务对象。

2、危机介入。

3、对病人的心理社会评估。

4、介入服务:疏导病人心理,调节医疗关系;帮助病人申请金钱、物质等方面的公共援助;为绝症病人提供临终关怀;悲伤辅导。

5、根据不同科室病人情况提供服务:内科社会工作服务;外科社会工作服务;妇产科社会工作服务;小儿科社会工作服务。

6、康复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

7、出院安排:出院解释;帮助病人制订出院计划;协助病人回家和转到社区服务机构;病人的家庭护理安排。

8、外展服务:社区医疗照顾;慢性病及严重疾病的家庭照顾。

9、教育、培训、发展服务。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对象的需要:

1、健康生活的需要。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心理疏导的需要。

3、卫生保健的需要。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对象的问题:

1、对公共卫生知识缺乏了解。

2、各种突发传染病频繁出现,威胁公众健康。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待加强。

精神健康社区工作对象的需要:

1、获得包容理解和关爱的需要。

2、获得及时治疗的需要。

3、康复环境的需要。

4、就业需要。精神健康社区工作对象的问题:

1、病情易反复。

2、社会歧视。

3、家庭和经济压力。

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在门诊部的工作方法:接诊服务;评估与诊断;简短辅导;住院安排;转介服务。

2、在住院部的工作方法:一般服务程序;复杂病例的个案工作方法;同类病例的小组工作方法。

3、家庭医疗工作方法。

4、临终关怀工作方法。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健康宣传方法。

2、健康管理方法。

3、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

4、对重点人群进行个案管理。

第三篇: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整理笔记

◆社会工作的宗旨:“助人自助”

◆社会工作的特点:职业助人活动,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作。

◆社会工作的目标:

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

◆社会工作的功能:

1、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2、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对象:

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2、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社会工作的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14项):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里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包括直接服务角色和间接服务角色。

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增强服务对象权能),倡导者;

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1、服务大众;

2、践行社会公正;

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5、待人真诚和守信;

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看法;

2、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实践的看法;

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看法;

4、社会工作者对公共福利发展的看法;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

第四篇:家庭社会工作笔记

第一讲 家庭社会工作导论

家庭社会工作导论

一、婚姻

(一)婚姻的含义。

婚姻乃是经过某种仪式之男女结合,为社会所许可者,此种制度必以社会之许可为其特征,到处皆然

(二)婚姻的形式

群婚制 血婚制 外婚制 对偶婚制 一夫一妻

(三)婚姻的的社会意义

仪式化和法律化的双重认可 社会继替的制度安排。

二、家庭——家庭社会工作的学科基础 

(一)家庭的含义 

经济性——社会性 家庭的含义:

 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作为纽带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体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

(二)家庭的特征

 1.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角色多面,家庭情感亲密、面对面的日常生活

 2.家庭是一个依靠某种纽带联系在一起的系统。如血缘、婚姻、收养、法律关系, 3.家庭成员间有着比较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经济上具有的某处共有、共享。 4.家庭有足够的韧性和稳定性  5.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

(三)家庭功能

 1.生产和消费功能  2.生育功能

 3.抚养和赡养功能  4.教育功能  5.情感支持功能  6.闲暇生活保障功能

(四)家庭的变迁 1.家庭结构变迁

家庭结构的分类标准:

(1)家庭人口组成结构维度

丁克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 其他家庭形式 

(2)维持家庭运转和稳定的机制  权威系统、家庭生活主轴,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核心家庭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形式,家庭日常生活的主轴由纵向的父—子主轴向横向的夫妻关系主轴转变。家庭日常权威系统也正在渐变。2.家庭伦理变迁

孝道文化日渐没落,代际关系呈现出理性化色彩 3.家庭功能变迁

生产功能弱化,消费功能强化 4.家庭日常生活的私密化

(三)家庭问题

1.代际关系问题—代际失衡严重

代际关系呈现出单向度倾向

2.家庭结构变迁与家庭的稳定性问题

家庭倒三角形结构导致家庭重心下移,家庭稳定性下降 3.家庭日常生活的空间与时间的区隔化 4.过度政治化的家庭肢解

家庭具有政治的、神圣的意义 的日常渐进。家庭边缘化

家庭经济理性的侵入

第二讲 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家庭社会工作定义

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中心而进行的社会工作介入及所提供的家庭服务;其目的是在与协助家庭解决问题,改善日常家庭生活,提升家庭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及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家庭社会工作内容(一)一般性内容

1.治疗性的服务:家庭治疗、婚姻 辅导 2.发展性服务:家庭服务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 1.婚姻咨询 2.家庭生活教育 3.家事管理服务 4.心理卫生服务

美国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 婚姻与家庭咨询 —— 咨询性质  家庭生活教育——预防性措施  一般性服务 —— 家庭主妇  家务服务 ——老弱病残

 家庭社会环境的改善 —— 宏观层面的改善 港台地区家庭社会工作内容 香港:

 婚姻与家庭咨询 ——主要内容  家政服务——有偿服务

 家庭生活教育——认清家庭角色  儿童照顾服务——照看 台湾

 经济协助——辅助困难家庭获取经济资源  心理治疗——角色认知混乱

 社会的服务——寻求资源,加强社会适应  制度配合——社区服务网格化 大陆内地家庭社会工作内容 传统家庭服务

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与培训,家庭救助,家庭心理辅导  专业家庭社会工作 

家庭救助——经济

家庭咨询与治疗——问题 

亲职辅导——家长

家庭服务——综合性、多方面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历史进程

(一)欧美家庭社会工作

由慈善作为源头——专业的机构

 法国1663年 慈善女儿社,英国1869年 慈善会社  美国于 1877年慈善组织会社

(二)香港

 1951年的妇孺保障法例,成立社会福利办事处,1965年办事处的成立,家庭服务部的成立,推进了家庭服务的发展。

(三)大陆社会工作发展

 正式机构:妇联、民政、社区

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离婚高潮  单位制时代 思想工作为主

 计划生育政策 独生子女 政策 ——家庭结构变迁  1990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

 199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政策的发展为家庭社会工作的孕育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高校 1988年,在部分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专业  民间 春雷行动 总结

欧美国家:

 1869年英国成立慈善会社;1877年美国成立慈善会社。1919年德国成立婚姻与性问题咨询中心;1930年美国家庭关系协会等;1950年系统性组织性服务机构出现发展,专业家庭治疗职业化。我国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学开设有家政课程  50年代取消

政府机构主导家庭工作

今年家庭治疗形成家庭心理辅导潮流

四、家庭社会工作特征

(一)由个人问题而引出家庭问题

(二)从家庭的整体角度去观察个人、理解个人

(三)家庭社会工作者与家庭建立的关系是平等、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五、家庭社会工作的原则和理念

(一)关注家庭需求原则

(二)家庭介入的情景化原则

(三)优势与增能原则

(四)家庭介入个别化原则

六、家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一)支持者

(二)教育者

(三)能者

(四)咨询者

(五)协调者

(六)动员者

(七)倡导者

七、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视角

(一)家庭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

(二)专业性的家庭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 第三讲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介绍

一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  20世纪30年代 萌芽 希尔和汉森建构基础  20世纪50年代 运用到家庭社会工作研究中  20世纪60——70年代 兴盛  代表人物:

 希尔,杜瓦尔,埃多斯,格里克,罗杰斯等,(二)理论假设

 人是行动者,也是反应者

 家庭成员的增加和减少是互动的重要表现

 家人在同一场景中的互动与家人在不同场景的中互动  家庭急速的变动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八阶段分析(杜瓦尔Evelyn M.Duvall,1957)1.未有小孩的已婚夫妇阶段,大约2年左右;

2.养育幼儿阶段(第一个小孩未满30个月),约2年半

3.有学龄前儿童的阶段(第一个小孩子年龄在2.5至5岁之间),大约3年半左右; 4.有学龄儿童的阶段(第一个孩子年龄在6--12岁之间),大约7年左右;

5.有青少年子女在家阶段(第一个孩子年龄在13岁至20岁之间),大约也是7年左右; 6.子女离家的阶段(第一个孩子离家到幼儿离家),大约8年左右; 7.中年父母阶段(空巢到退休),大约15年左右;

8.老年阶段或鳏寡阶段(自退休到死亡),大约10至15年左右。

(二)五阶段划分法

第一阶段:新婚期(2年左右),从结婚到生育第一个孩子

第二阶段:育儿期(5至6年),从生第一个孩子至最后一个孩子上小学 第三阶段:教育期(15年左右),从孩子入小学至孩子独立 第四阶段:向老期(20年左右),子女相继离家

第五阶段:孤老期(10至15年),夫妻中只剩一人,直至该家庭生命终结

三、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任务

(一)八阶段的任务

 新婚期(没有孩子)发展相互满足的婚姻生活;怀孕及即将成为父母的适应;适应彼此的亲戚网络

 育儿期(从第一个子女出生到该子女两岁半)适应新生子女的诞生、成长;发展一个可以满足的双亲、新生儿的家

 学龄前期(从第一个子女两岁半到该子女六岁)以激发性、成长方式适应学龄前期子女的重要需求;充沛的精力适应及因对子女需求,父母因此缺乏隐私  学龄期(从第一个子女六岁到该子女十三岁)有学龄子女的家庭以建设性方法适应社区的生活;鼓励子女教育上的成就

 青少年时期(从第一个子女十三岁到该子女二十岁):青少年在自由及责任之间取得平衡;发展中年父母(子女已成年)的兴趣和工作

 空巢期(从第一个子女到最后一个子女陆续离家):成年子女离家就业、服兵役、上大学、另组新家庭等;维护支持性家庭关系

 中年父母期(空巢到退休):新的婚姻关系重建;维护老的及年幼的亲属关系

 老年家庭成员(退休到双亲死亡):因对丧偶及独处;亲近家人或适应老年生活;适应退休生活

(二)五阶段的任务

新婚期:婚姻系统的形成及整合,夫妻角色的认定,姻亲关系

育儿期:父母角色的认定,家庭财政、家务劳动等分工或协作,职业与家庭之间的精力分配 教育期:亲子关系的调整,夫妻情感的深化发展

向老期:接受子女已独立、离家的现实,婚姻关系的再调整

孤老期:面对自己及配偶的衰老与死亡,安排晚年充实的生活,体味人生的意义

四、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解析的局限

(一)时序结构

(二)关系结构

(三)功能结构 

(一)理想化的道德性 

(二)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

(三)区域的特定性

五、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 

(一)评估 ——发展阶段 

(二)介入——特殊化原则 

(三)处理——资源的针对性

二、家庭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的基本假设 1 .整体与部分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聚合性趋势

二者是动态的的稳定与平衡

整体与部分既有脉络特质也有各自特性、二者是互相影响互为条件 .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的界限——刚性 缺乏弹性

开放系统的界限弹性与柔性可以形成一个回馈圈

(二)家庭系统

 1 .家庭系统的构成

家庭由系统组成 配偶、亲子、手足 

家庭由个人组成  2 .家庭系统的两种基本机制 

改变机制 

平衡机制

 3 .家庭系统的运作秩序

(三)社会环境与家庭系统  1.家庭生态系统  社会环境  物质环境

 2.制度与政策对家庭的影响  3 .社会网络

(四)系统理论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边界

家庭与其他家庭或其他外部社会单位的界线 2.沟通方式 3.家庭结构

三、功能主义理论 

(一)家庭的功能  1.成员的社会化  家庭是首属群体, 先赋性地位的获得

 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场所

 2.情感功能的满足  3.性规则的制度化 

后代延续的合法性

子代社会身份的合法来源

(二)功能主义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启示  1.家庭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关系  2.家庭大系统与家庭子系统的关系  3.家庭与人格的关系 功能论视野中的家庭

 1.家庭是平静的、被动的,是社会平衡的一部分

 2.家庭是永恒的生活场所,成员的财富、身份都是代代相传的

第四讲 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下

四、社会冲突理论

(一)冲突理论的基本观点

1.家庭中的冲突是自然、不可避免的

2.家庭是作为社会组织蕴含着潜在的和事实上的冲突 3.人们的观念不是教养的,而是差异性的冲突中形成的

(二)冲突理论视角下的家庭内部不平等与冲突 1 .冲突论关于家庭内部不平等的观点 2 .女性主义关于家庭内部不平等的观点 3 .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内部不平等的观点

(三)社会冲突理论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启示 1.冲突的安全阀 刘易斯▪科赛

释放紧张能量

加快适应过程

修正不合理的家庭关系

2.控制家庭冲突的强度和冲突烈度

夫妻暴力——家庭解体

血缘暴力——消解家庭对社会的正向功能

家庭暴力后果——人格扭曲

五、家庭危机理论

(一)家庭危机的概念

指作为家庭的基本组织形态,家庭现象引起家庭构成组织  的不调和、和家庭功能障碍的现象。固有的功能、家庭成员  责任义务的实行、家庭成员的共同生活目标、家庭内部正常  人际关系的维持衰退,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冲突、对立分化, 人性梳理,异常等

(二)家庭危机的原因  1.外在因素  政治  经济  社会  文化

 2.内在因素

 家庭成员的身体、生理  家庭成员的人格条件  家庭的经济条件  家庭的社会条件  家庭结构  家庭功能条件

(三)家庭危机理论对于家庭社会工作的启示  1.充分认识家庭内外因素的出现,辩证看待

 2.充分考虑引致家庭危机的因素之间的复合连锁作用  3.重点关注家庭内部因素的变迁 讨论:

 婚姻危机的应对  婚前如何预防危机

第五讲 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一)一、家庭治疗发展历程:

(一)创始人及其相关理论基础

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人类学家贝特森教授 

儿童精神病学家阿克曼教授,奠定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

(1)精神分析治疗范围的扩展,将精神分析的治疗范围扩展到处理全面性的情绪困扰问题,包括家庭问题;

(2)一般系统理论的引入,强调部分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交互影响的整体;(3)家庭动力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的探索;鲍恩的共生母子关系 (4)儿童辅导运动的发展;(5)婚姻辅导的发展;

(6)团体治疗技术的发展。

(二)家庭治疗理论的发展历程

 1.家庭治疗的探索期 20世纪50年至60年代初  杰克逊——心智治疗中心

 贝尔(John Bell)将家庭治疗分解成一系列阶段  阿克曼——家庭研究所  鲍恩——母子间的共生关系

 1957年,美国精神卫生学家联合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召开家庭治疗议。 1961年,哈利(JayHaley)与阿克曼共同创办了《家庭过程》

2.家庭治疗发展的黄金期 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  三个经典流派

 1960年代以帕罗▪阿尔托小组创立的沟通模式为代表,代表性书籍是     《人类沟通的语言学》、《联合家庭治疗》 1970年代属于米纽钦他所创建的结构式家庭治疗 《家庭与家庭治疗》Family and Family Therapy)1980年代的家庭治疗发展则以策略式家庭治疗的发展为代表《改变《问题解决治疗》(《矛盾与反矛盾》)3.后现代家庭治疗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  强调心理现象的建构性和心理学知识的相对性。 其次是女性主义对家庭治疗的质疑

二、家庭治疗的概念      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的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 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 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 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特点:  1.是以家庭而非个人作为治疗单位的。

 2.家庭治疗的目标和焦点在于改变家庭内部不良的互动结构和家庭成员间不了的互动方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个人以及家庭问题。

 3.家庭治疗注重家庭此时的情景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互动的实际过程,并刻意引导家庭向积极的方向改变。

 家庭成员间的座位的远近、答话的先后,话题的主导权问题

 4.家庭治疗以心理学、家庭社会学以及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为指导

三、家庭治疗的原则  1.中立原则  2.循环提问原则  3.积极赋议原则

四、家庭治疗师的角色和价值规范  1.促进家庭转变的推动者  2.提供咨询和辅导的教导者

 3.链接求助家庭和有关社会机构的协调者  4.广泛发动社会资源求助家庭的组织者  5.对求助家庭表示理解和和支持的联盟者

五、家庭治疗的一般过程 

(一)结案

 是指治疗师初次与求助家庭接触。

 与家庭建立的专业的信赖关系,达成工作协议;了解家庭及  其问题的全貌,以决定是否属于家庭治疗的适应范围;进行  初步的介入治疗。

(二)治疗  探索, 诊断, 介入改变。注意事项:

 治疗师的角色转变  注意家庭的领悟能力和家庭的承受力  目标导向

 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结案 任务:

 一是对整体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给家庭和治疗师一个交代;  二是要消除家庭对于治疗师的热心理依赖,推动家庭进入自我该、自我支持阶段。注意事项:

 其一,要逐渐延长两次会谈之间的间隔时间, 其二,结案时候要坚决果断, 其三,引导家庭有准备的面对将来

 其四,治疗师要及时从这个家庭中饭抽身出来  最后要随访评定

 第六讲 结构式家庭治疗

一、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观点 

(一)基本假设

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个组织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家庭动力和家人之间的交往结构,可以使个别成员的症状好转或者消失,家庭治疗的目标是帮助家庭认清并解除阻挠家庭功能发挥的不良结构,代之以健全的结构。(二)核心概念

 家庭结构、家庭次系统、界线

 家庭结构是指一组无形的功能性需求,家庭成员借此建立他们的互动模式,家庭是一个借由互动模式运作的系统。这些重复出现的互动模式建立了如何、什么时候以及和跟谁相互连接。

家庭次系统是家庭大系统中根据性别,功能、角色和代际不同而分成的比整体小的次级系统,兄弟姐妹系统。

界线是指家庭与外界、家庭各个此系统之间以及个别成员之间存在着的边界。次系统的界线指的是谁能加入以及如何加入的规则。

二、常见的家庭图

三、常见的不良家庭结构与家庭问题 

(一)纠缠与疏离 

(二)联合对抗 

(三)三角缠 

(四)倒三角 

(五)越俎代庖  祖孙三代的家庭中 

(六)混沌一片

四、结构式家庭的治疗基本过程 

(一)加入

 是治疗师用来建立治疗系统和定位自己为领导者的过程和方法,结构式家庭治疗师的两大任务是:适应和领导  自我调适

 技巧:维护、追查、模仿等。

(二)诊断

目标是收集足够的资料去了解整个家庭功能失调的地方和原因。家庭的基本情况,整个家庭的结构,家庭系统改变的弹性和能力,家庭生活环境,家庭发展的历史和生命周期,家人的表征问题和家庭系统惯用的交往方式的关系。 注意的问题:  结构的互补性, 结构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 结构与过程的关系 

(三)介入  重构家庭  工作目标:

 改变家庭对问题的定义  挑战家庭的结构  挑战家庭的世界观

五、常用的家庭治疗技巧 (一)维护  顺应技巧 

(二)追查 

(三)模拟 

(四)重构 

(五)重演

(六)平衡与打破平衡 

(七)现实化 

(八)划分界线 

(九)运用症状 

(十)指定任务 

(十一)集中焦点

(十二)导致强烈的感受 

(十三)似是而非的介入

六、治疗师的角色 近距离的密切参与  中距离的适度参与  远距离的抽离 结论 

结构式治疗是一种行动治疗,而非解释性或者分  析治疗,它注重家庭成员的互动之中的家庭结构的重构。

 第八讲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一、基本理念  人性本善论  以人为本  沟通过程

二、家庭沟通的影响因素             1.自尊

人对自己的评价、界定和认同 较高的自尊——较高的内在安全感 自尊低——依赖性强 丢自尊具有传染性 2.家庭沟通模式

良性沟通方式——表里一致

能同时顾及自己、其他人和所处情境的沟通方式 三个方面:

我们自己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友善对待别人的感受

区别不同的情境及其适合的做法

不良沟通方法——表里不一 讨好型 忽略自己,欠缺安全感

我的生存取决于别人对我的照顾和保护,我必须取得别人的欢心才能换取这些照顾和保护 指责型 忽略别人 内心缺乏安全感

攻击是最好的防御,我要先攻击被人,免得他们看见我的弱点

超理性型 强调理性和客观分析 忽视感情

我的生存取决于别人佩服我理性分析的能力,情感是多余和危险的我必须用理性来克制自己和别人的感觉。

打岔型 逃避责任 缺乏安全感

3.家庭规则  家庭规则的具体性与原则性  家庭规则的弹性与矛盾性  家庭规则的人性化与非人性化

三、治疗方法与技巧          1.治疗策略

注重家人的成长而非解决问题

治疗师的角色:妥协的协调员与成长的导引者 注重过程而非内容

即不是家庭发生了什么,而是家庭互动如何助长问题 治疗师需要打破恶性循环

注重让家庭获得新经验而非消除旧经验 注重滋润而非强迫 治疗就是教育 2.治疗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接触期 获得当事人信任

观察当事人家庭互动方式 对当事人家庭的回馈

第一人称叙述,描述经验,示范沟通,鼓励不同观点表达 第二阶段——蜕变期

醒觉——接受——经验(改变)醒觉对现状的认识

接受承认现状,不再逃避 连接—重建家庭感情上的联系 引导-说出正面动机 澄清——沟通 对质——反省 沟通游戏

模拟家庭会谈 家庭塑像

家庭压力芭蕾舞 自我循环 家庭重塑等 1.治疗师角色 连接者角色 中介者角色 支持者角色

注重个人由内而外的改变

注重家庭中的沟通过程,不限定解决问题的方式 改变设计多个层面,是完整的改变 基本信念是对人的尊重和信任

注重情绪的疏导,注重经验和人文关怀。

 第九讲 家庭治疗的其他理论流派介绍 3.治疗中的有效模式

四、治疗师与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特色 2.特色

一、德国家庭系统式的家庭治疗 

(一)概述

 系统论和控制论为理论基础,将人际互动视为与精神疾病相关。着眼于人际间的信息交流来建构有建设性的心理和人际现实。家庭是一个可以调节的自稳系统,家庭具有内在解释,即每个成员都有自己认识事务的模式。家庭部分元素发生变化会引致其他部分发生变化。

 围绕症状找出家庭规则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加以扰动促成症状消失

(二)系统式家庭治疗技术  1.扰动式提问技术  循环提问  差异性提问  假设式提问  2.家庭作业技术  悖论

 单双日作业  计秘密红帐  角色互换  水枪射击

(三)系统家庭式治疗特色  1.建立假设  2.循环提问

 3.重视患者及其家庭对病症的及行为的赋义以及治疗师的积极赋义和改释  4.保持中立  5.共情取向

 6.资源取向的立场

二、其他模式介绍 

(一)鲍温家庭系统理论  八个核心概念  自我分化  家庭投射过程  数代相传  兄弟姐妹位置  三角关系

 核心家庭情绪系统  情绪割裂  社会倒退

(二)行为主义家庭治疗

着眼于可观察到的家庭成员间的行为表现,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具体的行为改善目标和促进进度。充分运用学习原则,通过给与适当奖赏或者惩罚,促进家庭成员的改变。 行为矫正技术——实证疗法  认知带来行为改变——行为疗法

(三)功能性家庭治疗法 Functional Family Therapy  从家庭功能方面的满足或者缺失及行为所满足的家庭功能方面来理解和解释家庭成员的问题行为,并依此来选择治疗策略。

(四)策略性家庭治疗 Strategic Approach  强调有计划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变化。其着眼点在于准确评估问题的症结所在,订立清晰的工作目标策划有层次有次序的有效策略,对症下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步骤性与策略性  策略包括:  重构问题  重贴标签  直截了当  似是而非

 第十讲 家庭过程

一、择偶

 选择谁做配偶?  温琦—需要互补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 柯尔科霍夫、戴维斯—过滤理论  墨斯登—第三种序列解释  刺激——价值——角色 择偶的基本原则  一是同类性原则  二是对等性原则  三是互补性原则

二、现代人的择偶标准?  眼缘?  利益?  政治?

三、择偶与约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如何在初次约会中约会对方 2.约会的内容如何设计

3.怎样达到对对方的完全了解 4.如何认识性在约会中的作用 1.爱情的萌动 2.试探和表述 3.热恋

4.平和恋爱期

5.进入婚姻或者分手

(一)家庭过程 1.新婚期 2.育儿期

3.有学龄儿童期 4.有青少年子女期 5.空巢期 6.孤老期

(一)老年家庭婚姻 1.老年婚姻

2.老年人婚姻满意度高 3.老年人离婚和再婚率低

(二)老年家庭结构 1.主干家庭 2.核心家庭

分而不离:经济,生活、情感

四、恋爱

五、家庭

六、老年及空巢家庭的辅导              

(三)空巢家庭 1.空巢家庭概念

杜瓦尔提出1977年提出 2.空巢期提前到来 3.空巢家庭问题(1)生活无助(2)情感空洞(3)心理灰色(4)死难善终 1.老年人的自我照料 老年人的自助互助 2.家庭支持是基础 3.社区服务是现实 居家养老+社区服务

 第十讲 家庭危机及其应对

(四)空巢家庭的辅导

一、婚姻问题及其预防  婚姻问题:

广义:所有影响家庭功能正常发挥的问题。狭义:仅指影响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问题。

1.不同生命周期的婚姻家庭压力源

2.婚姻冲突与危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婚姻冲突的因素:

内在:夫妻双方自身因素

外在:夫妻双发之外的社会环境因素 城乡婚姻冲突的异同点:

共同点:家务、子女教养、经济,婆媳关系,一方的不良习性 差异:

城市夫妻感情的调试问题。婚姻质量成为婚姻冲突的重点

农村:婚姻基础不牢,感情淡漠,道德品质问题;恶习不改,凑合维持型家庭。妇女的社会地位不高,缺乏财产支配,如土地等、,房屋等 1.审视双方的性格 2.促进有效沟通 3.学习处理冲突 4.了解婚姻的期望 5.认识夫妻角色及分工 6.性和生育计划安排 7.家庭财务预算安排 8.重视双方的姻亲关系

1.重视磨合期的调整与适应

2.呵护感情----保持长久的感情生活 3.互敬互谅---构建良性的婚姻沟通模式 4.调整预期值----让婚姻维持生命 5.护诚互信---构建诚实的夫妻关系

三、预防危机-婚前准备

四、婚姻生活中的夫妻关系调试

六、家庭暴力  1.家庭暴力的界定及特征

家庭内的暴力表现为人身虐待,往往一再重复发生,并与精神折磨,忽视基本需要和性骚扰等行为相互相关,暴行一般发生在有抚养关系的最亲近的家庭单位内,使受害者遭受严重的伤害,一再发生的暴行应于偶尔发生的暴行相区分,偶然发生的暴行如果不紧急干预,这种行为往往会一再重复发生并趋于严重。————联合国的界定 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一切形式的不法侵害行为————我国新婚姻法规定

家庭暴力的类型:  身体暴力  性的暴力  精神暴力

家庭暴力的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隐蔽性高

私人事务的屏蔽性造就了家暴的隐蔽性 再发率高 危害严重

受害者身体心理的直接伤害 侵犯了人权 家庭破裂

影响到未成年子女的成长 影响社会稳定

(1)传统的性别不平等意识惯性是家暴的深层次原因(2)家庭内部的不平等资源分配关系是家暴重要原因

(3)家庭成员的背景差异产生的对立情绪是家暴的重要媒介(4)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现状合理性的认识分歧是家暴现实起因(5)社会干预和社会控制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家暴外部因素。(1)应当与当事人建立合作性的伙伴关系(2)充当受害者和社会支持网络之间的链接者(3)进行心理辅导

(4)教导个人权利的观念,应对家暴的技巧

(5)协助家庭解决实际问题,根除家暴产生的源泉 2.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3.家社会工作对于庭暴力介入途径

第五篇:《社会工作概论》考研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考研笔记----------------------3

教学目的与要求 3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工作---------------3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3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3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4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4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功能------------------5

第一节

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5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功能------------5 第三节

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6 第四节

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6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6

第一节

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6 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7 第三节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7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8

第一节

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8 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8 第三节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8 第五章

社会个案工作----------------------9

第一节

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范围----------------------------9 第二节

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9 第三节

社会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10 第六章

社会小组工作--------------------10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10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理论和理论模式--------------------------10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11 第四节

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11 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理论----------12 第三节

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12 第二节

社会行政的内容----------13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行政----------13 第九章

儿童社会工作--------------------14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涵义-------------------14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4 第三节

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14 第十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14 第一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15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15 第四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16 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16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16 第十二章 妇女社会工作----------------17 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涵义----17 第二节 香港的妇女社会工作----17 第三节 中国大陆的妇女社会工作-----------------------------17 第十三章 家庭社会工作----------------17 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17 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18 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18 第十四章 矫治社会工作----------------18 第一节 矫治社会工作的涵义与起源--------------------------18 第二节 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18 第三节 中国矫治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现状-------------------19 第十五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19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发展----------------------19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19 第三节 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20 第十六章 反贫困与社会工作----------20 第一节 贫困问题概述-------------20 第二节 反贫困:国际经验的回顾-----------------------------20 第三节 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21 第十七章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21 第一节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民政工作----------------------21 第二节 中国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21 第三节 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务--------------------------22 第十八章

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学习--------------------------22 第一节

社会工作教育-------------22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习-------------22 参考书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社会工作概论》考研笔记

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工作既是一种助人活动,也是一门学科,属于应用社会学的范围。本课程根据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着重讲授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方法,介绍我国社会工作的实践以及社工理论研究的进展,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为从事社会服务做准备。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如下几点:(1)要处理好社会工作的科学性和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用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遍知识来看待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实现科学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要处理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关系,做到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并重;(3)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和实践(实习)的关系。社会工作强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助人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检验、被强化。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应注意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实习)的结合,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忌局限于课堂教学。本课程可以安排在本科低年级。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工作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的价值,鼓吹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

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改良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二)社会工作的产生

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德国的救济制度、英美的慈善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

芮奇蒙德的《社会诊断》是社会工作学科化的重要标志,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相继成熟的三种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

(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早期的社会工作多采用救助和治疗模式,后来发展成治疗与预防相结合、救助与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传统中国的小农经济基础、家族集团式结构及文化未能产生专业社会工作。1949年之后中国形成行政性、半专业化社会工作。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

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而扩大

(一)社会工作的领域的涵义

社会工作领域分为理想和实际的两种,社会问题分为宏观社会问题和社会性问题。

(二)社会问题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

人们认识的变化、社会变迁促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

(一)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社会进步的涵义;“大同”思想。

(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大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特征分类 按生理特征分类;按社会特征分类

(二)按困难类型分类

(三)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 救助性、帮助性、发展性社会工作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

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

专业性;过程论;艺术(技巧)论

(二)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的关系。社会工作的结构

(一)作为社会行动的社会工作过程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其中包含了他们对对方行动及互动过程的理解。

(二)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者是利他性服务的提供者,受助者(也称工作对象或案主)是服务的接受者,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助人活动是服务的传导者。社会工作的类型

(一)社会工作形态的变化

社会工作经历了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的发展过程

(二)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

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工作同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工作同社会学有密切关系。社会工作最初孕含于社会学之中,有时被称为应用社会学。在社会工作的发展中,社会学的视角、理论和方法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它逐渐独立于社会学。

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工作的任务和过程与受助者的心理状态及态度有关,20世纪20—30年代,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受到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影响。

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与政治学的关系

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与权力分配、社会政策有密切关系。社会工作在制度层面上要为社会弱势群体争取合法地位和权力。

(二)社会工作与经济学的关系

二者关系集中体现于福利经济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财富更多地应用于福利事业是社会财富效用的最大化。思考题

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试述社会工作的领域。

什么是社会工作?试比较关于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解。试述社会工作的构成因素,并分析其过程结构。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一节

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者

(二)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

认同社会工作价值、从事社会福利服务、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

(一)助人过程的特征

帮助他人获利、合作过程、不对称互动

(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

助人活动的发动者、推进合作、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服务提供者、工作对象的支持者、合理行为的倡导者、社会工作过程的管理者、福利资源的获取者、社会政策的影响者。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功能

功能的涵义与类型

(一)功能的涵义

(二)功能的类型

终极功能与中间功能、功能与反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 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一)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救难、解困和发展功能 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

(一)社会秩序及其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

社会秩序的涵义,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看社会秩序,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和获取福利的制度化途径。

(二)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

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通过参与制定和修订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

(一)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致与冲突

(二)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关系的处理

第三节

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实施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接触问题——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终结 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一)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涵义

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是一个社会提供福利服务的基本方式,包括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受助者求助模式、资源获取模式和服务提供模式。

(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政府、民间结构和社区共同体提供福利服务的方式。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行政化的组织模式和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三、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受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的影响。

第四节

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我国体制改革的内容及特点

(一)我国体制改革的内容

(二)我国体制改革的特点

整体性、渐进性、非同步性、计划性与自发性

二、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

社会服务社会化和人们对高水平生活质量的追求促进着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一)我国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路径依赖

我国的改革采取了渐进策略,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领域则表现为传统的行政性社会工作的路径依赖。

(二)社会工作的制度创新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安排,社会工作的制度创新受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两方面的影响。

(三)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

不同模式并存,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思考题

试述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试述社会工作的功能。

试比较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试分析在我国发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试分析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提供模式之特点。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一节

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化

(一)早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观

把救助看作施舍,是对受助者的怜悯

(二)正式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

同情和怜悯

(三)专业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

人道主义、平等意识

二、价值和社会工作的总体界定

(一)价值对于社会工作的意义

高登斯坦的观点,理想的社会工作者认为价值是其生命意义的全部,实际社会工作者与之有别。

(二)价值、知识与技术

价值与知识的关系;价值与技术的关系

三、社会工作中的反价值 操纵、家长作风

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

(一)新教伦理与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的实质,作为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价值理念;人道主义的内容;基斯—鲁卡斯的HPU的基本假设

(二)社会福利理念

社会福利的描述定义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美国社会工作操作定义的价值叙述、比斯台克的表述、泰彻的表述之间的异同

三、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

(一)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对立

(二)不同学派之间的价值观争论

功能学派与治疗学派的差异

(三)政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在价值观上的矛盾

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矛盾,而机构是二者之间的中介。三者之间在价值观上既有一致又有矛盾。

(四)社会工作价值在从理论转向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 例如自我决定的原则

第三节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

(一)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原材料

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国古代社会福利理念、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

(二)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和方法

在上述三种价值体系(观念)基础上的借鉴创新、批判继承、综合发展,例如爱人、助人

二、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一)专业价值

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尊敬人

(二)专业伦理

包括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伦理责任(对当事人、对雇佣机构、对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

三、中国社会工作价值的教育 价值教育是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

思考题

试述价值观对社会工作的意义。试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内部可能存在哪些矛盾?应该怎样看待这些矛盾? 试指出符合我国社会要求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节

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的各种理论知识的总称。轻视理论出于两种“误区”:过分夸大社会工作所处理问题的特殊性,对理论的概括范围的过高追求。社会工作的个别经验与理论知识是相互补充的。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

解释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与原因,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提出有效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和模式

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从理论角度看,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过七个阶段:调查阶段、精神分析学阶段、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学派并立阶段、获得阶段、盘点阶段、“理论统一”阶段、理论归类阶段。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

(一)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

涵义,二者之不同与联系。

(二)皮拉利思的社会工作理论三层次划分模型 宏观理论、中观理论与实践理论

第三节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

佩恩的分类及各流派的基本内容:心理分析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社会系统理论、标签理论;人文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权理论、女权主义理论。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归类

李康特(Recomte)的理论构造的哲学性背景假设和专业性背景假设;

大卫·豪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四范式模式:功能主义的、解释论的、激进人文主义的、激进结构主义的。

三、总结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

总结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必要性、可能性及途径 思考题

试述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试述大卫〃豪的社会工作理论结构模型。

对当代社会工作者而言,了解和研究社会工作理论,包括哪两方面的具体任务?谈谈你自己在这两方面的看法

和见解。

第五章

社会个案工作

第一节

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范围

一、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

(一)诊断学派关于社会个案工作的看法

汉密尔顿认为社会适应不良是“心理-社会”即内部与外部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功能学派的看法

强调社会工作者(机构)对案主帮助的作用。

(三)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

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提供支持与服务,减轻和解决问题,增进福利。

二、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一)个案工作的起始阶段

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个案工作的起始阶段。

(二)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阶段

1917年芮奇蒙德的《社会诊断》一书是社会个案工作专业化开始,“研究-诊断-治疗”的助人框架。

(三)精神医学对个案工作的影响

(四)20世纪40年代社会个案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一、危机介入模式

(一)危机的含义

危机是平衡稳定状态被改变的现象,也是一个过程。

(二)危机介入技术

开始阶段:收集资料、达成协议、建立专业关系;中间阶段:进一步搜集资料,寻找形成危机的原因,减轻案主压力;结案。

二、任务中心模式

(一)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适用范围

个案工作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它考虑个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它主要应用于情绪问题、资源不足、角色困难等问题。

(二)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解决过程的五个阶段。

(三)任务中心模式的工作技巧

倾听、抓住核心问题、协议、沟通与回应。

三、心理-社会模式

(一)心理-社会模式的内容

将案主的心理状态、情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人的内部心理世界、生活的外部社会环境。

(二)心理-社会模式的框架

针对问题(内部和外部问题)确定目标(改变人和改变环境),正确处理工作者与案主的角色。

(三)心理-社会模式的相关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埃里克森的人的成长(生命历程)理论。

四、行为治疗模式

(一)行为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人的行为是通过反映外部世界、学习适应环境而获得的。有反应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和认知学习四种学习形态。

(二)行为治疗模式的工作技巧

(三)行为治疗个案工作的框架

适应问题-案主行为本身出现问题;工作目标要小而具体,可测量;工作者要运用资源与手段支持案主的行为改变。

第三节

社会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

一、中国社会个案工作的经验

中国社会是“家本位”文化,家族(家庭)集团主义使得对人的帮助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直接帮助有需要的人,二是通过帮助家庭来帮助有需要的人。

二、社会个案工作的实践

中国的社会个案工作要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架构的特点。

6。Roberts.R..W and Nee , R.H.(edited)Theories of Social Casework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 1969 思考题

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简述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试述危机接入模式的工作过程与技巧。

试述任务中心模式个案工作的工作过程及技巧。

第六章

社会小组工作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

一、小组工作的缘起与发展过程

小组工作产生于工业化导致的社会问题,20世纪40年代成为专业工作方法。

二、小组工作的定义

从治疗、发展及对团体的功能的角度下定义,社会小组工作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协助个人增强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三、小组的类型划分

以成员的参与程度、自由进出程度和工作目标划分的小组类型。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理论和理论模式

一、小组工作理论基础

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系统理论

二、小组工作的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认为,社会系统与个人、群体是相互影响的,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来实现。治疗模式以小组作为治疗的媒介,解决小组成员的问题。互动模式把小组看作一个互助系统。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

一、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前属期阶段-权力和控制期-亲密期-分辨期-分离期

二、小组工作的过程

小组形成初期的沟通、小组形成中的规范的建立(社会控制)、小组成员的角色承担,提高小组凝聚力。

第四节

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一、小组工作的原则

(对小组及成员的)个别化原则、接纳、助人、鼓励参与、促进成员发展、合理制约

二、小组工作的技巧

(一)小组工作的一般技巧

建立关系、观察、组织小组、领导小组、沟通、参与小组、运用资源、评估。

(二)促进沟通的技巧

选择适合环境、选择适合语言、提供合作目标、调整小组互动模式

(三)组织会议的技巧

良好的开端、控制讨论进程、做好总结。1981 思考题

试述社会小组工作的涵义。试述小组工作的三个主要模式。

试述兰卡德等人的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模式。

为什么对小组中的互动进行控制?怎样有效地进行控制? 简述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第七章

社区工作

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一、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社区组织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社区工作包括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展。社区组织工作起始于19世纪后期的社区睦邻运动,20世纪60年代社区组织工作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二)社区发展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倡导,首先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实行。1955年联合国提出社区发展的准则。

二、社区工作的定义

(一)社区组织的定义

工作方法论、工作过程说。

(二)社区发展的定义

联合国关于社区发展的定义。

(三)社区工作的定义

三、社区工作的目标

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

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理论

一、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

(一)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工作策略的意义,如保守主义、多元主义、马克思主义、激进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等。

(二)社会运动理论对于社会工作策略的意义

二、社区工作的实施理论

(一)社区工作的模式

罗斯曼的社区工作模式,地区发展、社会计划、社会行动、新的发展观。

(二)社区工作的原则 联合国的社区发展原则。

(三)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法

第三节

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一、社区工作的过程 建立关系(方法与内容)、收集资料(类型与方法)、制订计划(层次内容)、社区行动(内容与目标)。

二、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

社区调查与分析的技巧、建立及维系关系的技巧、动员与组织的技巧、活动程序设计技巧。

第四节

中国的社区服务工作

一、社会福利体系与社区服务工作

社区社会福利的涵义: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自助-互助为基础,增进公共福利,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服务的组成部分。

二、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发展方向问题(福利服务还是商业营利)、发展不平衡、农村社区服务滞后。

(二)对策

福利服务与商业服务分离,制定促进福利服务的政策;加强社区服务管理。思考题

什么是社区工作?其目标是什么?

试述罗斯曼社区工作三模式的基本内容。试述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试述社区工作的介入方法。

试分析我国社区工作的发展状况、成就与不足。

第八章

社会行政

第一节

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一、社会行政的涵义

(一)什么是社会行政

基德内的实质性解释,崔克尔的过程性解释,定义。

(二)社会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关系

二、社会行政的层次

(一)社会政策的层次

政府的宏观政策和机构(组织)的微观政策。

(二)社会行政的层次

宏观社会行政与微观社会行政,界定与联系。

三、社会行政的地位与功能

(一)社会行政的地位

社会政策的定义,社会行政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社会行政是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

(二)行政的功能

实现社会政策、促进有效服务、修订社会政策。

第二节

社会行政的内容

一、社会服务的计划

社会服务计划的过程模式,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

二、社会服务的组织

社会服务组织的结构,社会服务组织(机构)人员的招聘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督导与激励

(一)督导

督导的涵义及其对于社会服务的意义。

(二)激励

社会服务机构中激励的特点,对组织成员考核评估的方法。

四、协调与控制

(一)协调

协调对于社会服务机构运行的意义,程序性协调与工作性协调。

(二)控制

两种控制观,组织控制中的吸纳机制。

五、评估与报告

社会服务机构评估的意义、报告(或交待)的意义。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行政

一、我国社会行政的发展历史 古代的“九惠之教”、常平仓、义仓,民国时期的社会部。

二、我国的社会行政体制

1949年后我国的社会行政机构的体系的结构;社会政策的实施模式----单位体制与行政体系的作用,社会行政的基本特点:依据统一政策、依靠行政体系、借助思想工作。

三、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行政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企业(单位)办社会”的状况及消极影响。社会行政体系的变化:政府角色的变化、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的发育与成长,社会行政性质的变化:由政治化向行政和经济相结合方向的转变。思考题

什么是社会行政?试述宏观社会行政与微观社会行政的内容。试述社会行政的功能。

社会行政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包括哪些主要环节(内容)? 试分析我国社会行政体制之特点。

第九章

儿童社会工作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涵义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儿童概念的界定,儿童社会工作的涵义。

二、儿童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

(一)以救助为主的时期

20世纪以前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对象是特殊儿童,主要方法是救助

(二)积极的儿童福利时期

20世纪新的儿童福利观念,1923年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宣言》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与性质

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福利性、服务性、专业性等基本特征,它对儿童的成长及社会安全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人的发展理论是儿童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行为主义、人文主义、发生认识论的发展理论。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普通的儿童社会工作:儿童养育、儿童教育、儿童卫生保健、儿童权益保护;特殊的儿童社会工作:特殊儿童的涵义,对特殊儿童的救助、康复和教育。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 群体活动、个案工作

第三节

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一、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幼有所长,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基金会”

二、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现状

中国政府的儿童社会政策:宪法、婚姻法的有关内容,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福利院,希望工程,春蕾计划

三、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前瞻

儿童福利的优先性,儿童社会福利服务的法制化、社会化趋势。思考题

什么是儿童社会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儿童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应如何发展? 试述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

试述我国的儿童福利政策的内容及其实施状况。

第十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一、关于青少年的界定

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对于青少年概念的解释。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生物进化理论

生长顺序与时间理论关注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特征,复演理论认为个体成长是在“复演”人类进化历程。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论,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人生发展阶段论)学习理论

哈维格斯特的发展阶段和任务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玛格丽特·米德的青年亚文化(代沟)理论,本尼迪克特的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从社会结构(社会地位与角色)、社会变迁(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变迁)、青少年群体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看待青少年问题。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青少年面临的发展任务;青少年社会工作面临青少年发展与青少年问题两大主题。

第四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一、青少年工作的一般形式

团体(组织)是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青少年团体(组织)可以为青少年发展服务;借助青少年活动设施和基地开展青少年工作;一些社会服务机构直接为青少年服务。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一般形式

个案辅导方法和团体活动方法。

第五节 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与机构

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教育、开发、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机构。

二、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状况与发展

中国青少年在发展中面临三种不同性质的问题:就业、教育及保护。思考题

什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你如何认识它的理论基础? 青少年社会工作有哪些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运用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十一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老年人问题

一、老年人问题的由来

老年人与老龄社会的标准,老年人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中地位的变化

二、老年人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老年社会工作的涵义,老年社会工作有单纯的帮助、服务向帮助、互助、发展和参与的变化。

三、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老年社会工作是三个主要因素。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对养老问题的处理方式有明显差异。

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一)社会撤离理论

认为随着老人年龄增长,他们便主动撤出主流社会活动。遇到的批评

(二)活动理论

认为积极的活动有助于老年人生活的满意,评价

(三)连续性理论

老年人若保持中年时代的个性和生活方式,就会有幸福的晚年。

(四)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认为对老年人过分关心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社会重建理论关注改变老年人生存环境以增强和重建自信心。

(五)社会交换理论

主张发展老年政策和服务,增加老年人的权力资源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一)老年个案工作

独特的原则和要求,尊敬老人,耐心的重要性

(二)老年个案工作的辅导技巧

怀旧、生命回顾的功能及使用范围

三、老年小组工作

基本原则和具体技巧 老年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一、机构照顾

机构照顾(院舍照顾)的涵义

二、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的涵义,产生的原因、功能,“时间储蓄”,将正规照顾与非正规照顾结合起来解决老年照顾问题。思考题

试说明影响老年的主要因素。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有何指导意义?

老年个案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为什么在我国要大力发展老人社区照顾?

第十二章 妇女社会工作

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涵义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涵义

妇女社会工作也叫妇女服务,狭义的妇女社会工作,广义的妇女社会工作,妇女服务的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的一种社会思潮,女权主义的基本主张,女权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内容:妇女社会地位,妇女的社会作用,社会权利和争取妇女解放途径的观点。

第二节 香港的妇女社会工作

一、香港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

香港妇女服务的三个层次:家庭服务本位、社区服务本位、妇女服务本位。

二、香港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

以已婚妇女为主,强化妇女传统角色,以家庭和社区为服务本位

第三节 中国大陆的妇女社会工作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发动妇女参加社会生产

(二)宣传教育妇女

(三)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四)家庭文化建设 “五好家庭”

二、近期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 思考题

什么是妇女社会工作?

试述女权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试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要内容。

试述近些年来我国大陆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成就。试述社会性别流派的基本观点。

第十三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

一、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

家庭社会工作的涵义,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从家庭成员个人开始,从家庭整体的角度理解个人,专业工作关系

二、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变化

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功能外移和重心转移,家庭关系平等化,家庭支持网络的变化,婚姻家庭问题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

对经济困难家庭提供物质性服务,对家庭关系失调者提供咨询和法律服务,开展家庭教育

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欧美家庭社会工作

欧美家庭社会工作于20世纪初走向专业化。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多样化。

二、中国大陆的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服务,面对家庭的培训和教育,家庭救助,家庭心理辅导

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

一、有关家庭社会关系的理论

(一)系统理论

(二)家庭沟通理论

家庭角色,角色紧张,性别角色理论,家庭沟通的正负效益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

家庭治疗的涵义及适用范围,家庭治疗理论,家庭治疗的目标、基本原则 思考题

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试述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试述在中国开展家庭社会工作的意义。怎样运用系统理论开展家庭社会工作?

什么是家庭治疗?试述家庭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十四章 矫治社会工作

第一节 矫治社会工作的涵义与起源

一、矫治社会工作的涵义

(一)矫治

矫治是对犯罪或有犯罪倾向者的矫正治疗,它有惩罚、隔绝、威慑、改造等功能

(二)矫治社会工作 涵义

二、矫治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一)人类刑法观念及其制度的历史变迁

古代的惩罚罪犯制度,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刑罚思想

(二)矫治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约翰.奥古斯特斯的贡献,英国的感化制度

第二节 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一、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

(一)人道主义

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有罪者能够改过自新

(二)新社会防卫论

(三)接纳

接纳的伦理基础及价值观念

二、矫治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

(一)司法审判前的服务

调查报告,判决建议和参考

(二)社会处遇

何谓社会处遇,包含的内容或服务方式,观护,教养院

(三)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更生保护

三、矫治社会工作的机构与人员

矫治社会工作体系,矫治社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第三节 中国矫治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一、中国犯罪矫治工作的特点

专门机关与社会相结合,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相结合

二、中国矫治社会工作的实践形式

社会帮教:涵义与适用对象;工读教育:做法;劳动教育:涵义;社会处遇:特点、形式;狱中矫治:方式。思考题

什么是矫治社会工作?它与矫治工作有何联系和区别。矫治社会工作通过哪些途径为受助者提供服务? 中国矫治社会工作的实践形式有哪些? 试述犯罪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第十五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

(一)什么是残疾人

残疾类型:功能、形态残疾,丧失功能残疾,社会功能残疾,残疾人定义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

概念内涵;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古代社会的残疾人被漠视、被歧视、被怜悯,人道主义对改善残疾人地位的贡献,1975年联合国的《残疾人宣言》,20世纪80年代残疾人国际成立及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阶段。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

(一)关于残疾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论

1、个人责任论;2、社会责任论;评价

(二)关于如何看待残疾现象的理论

1、标签理论;2、正常化理论;评价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

(一)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的理论探讨

1、供养理论:内容及局限;2、回归社会论:内容及评价;3、增能(增权)理论:内容及评价。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

1、个人模式:哀痛理论、渐进沟通模式,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2、社会模式:社会工作者的立场与方法

(三)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方法

1、社会康复的内容及工作过程;2、社区康复的理念背景与工作方法;3、职业康复的理念及工作方法。

第三节 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组织体系

以行政性组织和家庭为主的残疾人照顾体系;1988年成立半官半民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优势。

二、政府机构的残疾人工作

民政部门主管残疾人福利服务及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福利工厂;卫生部门的预防残疾及社区康复工作;教育部门的特殊教育和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劳动部门的残疾人就业。

三、残疾人组织的社会工作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职能,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工作 思考题

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

试述残疾的个人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的内容及其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影响。什么是正常化理论?它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有什么意义? 试述回归社会论的价值基础及工作模式。试述社区康复的意义和方法。

第十六章 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第一节 贫困问题概述

一、什么是贫困

(一)贫困的涵义

(二)贫困的测量

恩格尔系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生活质量指数,贫困线

二、贫困的全球背景与中国的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贫困群体的社会经济特征;中国的贫困地区(贫困县),城市贫困

第二节 反贫困:国际经验的回顾

一、反贫困的主要武器

(一)福利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由济贫发展出社会福利制度,美国的“向贫困宣战”

(二)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计划

从经济(GNP)增长战略的“渗透”效应到直接面向穷人的社会计划。

二、反贫困领域中的社会工作

(一)个案辅导与团体工作

贫困文化及其治疗,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二)贫困区域的社区发展工作

联合国的社区发展运动:“以人为中心”的缓解贫困计划,贫困者参与的意义

第三节 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一、社会救济

(一)城乡社会救济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开发性扶贫与贫困地区的社区发展

(一)开发意识

经济开发的内涵与思路,扶贫工作政策的调整

(二)开发性扶贫的基本运作方式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项目管理方法与社会动员

(三)扶贫开发中的社区发展取向 对经济开发式扶贫的反思,自下而上的发展思路

三、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面对的任务与挑战

(一)城市贫困与社会工作

(二)农村扶贫与社会工作

倡导以人为核心的新发展观,切实加强乡村基层社区组织建设、社会动员 思考题

什么是贫困?试述我国的贫困现状。

从国际经验看,反贫困的主要武器是什么?社会工作在反贫困中的作用与方法如何? 试述我国反贫困行动的内容与方式。

结合你自己的看法,谈谈我国反贫困领域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与方向。

第十七章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

第一节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民政工作

一、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古代中国的福利思想

保息“六政”、“大同”思想、“兼爱”思想、“无为”思想

(二)近代中国的福利思想与实践

“剩余型”社会福利,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三)现代中国的福利思想与实践

二、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福利的涵义,中国社会福利服务的支撑点及它们的职能

第二节 中国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

一、民政部门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功能

民政部门的功能:社会稳定机制——保障人民权利、提供社会服务、实施社会行政管理、协调军民关系

二、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与方法

(一)民政工作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再分配理论、社会福利社会化

(二)民政工作中运用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

社会政策(社会行政)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在民政工作中的运用

(三)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

第三节 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务

一、民政部门的组织结构及其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与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直接相关的民政职能部门、部门设置及基本职能

二、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福利服务

1、社会福利事业的内涵,社会福利社会办;

2、社会福利企业的内涵、残疾人就业及政策;

3、城市社区服务的涵义及发展

(二)救灾救济

1、救灾方针;

2、“五保”的内容及供养方式;

3、扶贫策略;

4、社会救济的对象;

5、优抚安置的意义 思考题

试述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试述我国社会福利体制的内容。

简述我国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怎样理解社会工作中的“民政模式”及其意义。

第十八章

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学习

第一节

社会工作教育

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一)专业与专业化

格林伍德提出的专业标准,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内涵

(二)社会工作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意义

实验经验和方法的总结、理论与专业价值的整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生的成长)、社会工作专业制度的建设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权威与专业主义

专业权威的涵义与功能、专业主义;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内涵

二、社会工作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一)社会工作的国际化

当前的全球化趋势;专业和科学的国际通则;社会工作国际化的范围与程度

(二)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本土化的涵义;不同国情(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工作本土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本土化策略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习

一、社会工作实习的涵义与目标

(一)社会工作实习的涵义

(二)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功能)

实习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地位,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功能)

二、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与过程

(一)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

实习模式的涵义,实习模式——机构为本、学校为本、机构与学校的伙伴关系、中国的现实选择

(二)社会工作实习过程

同步式实习与集中式实习,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与指导,实习的评估 思考题

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专业目标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目标是怎样统一的?

在社会工作专业过程中,如何处理案主利益与专业人员利益的关系? 社会工作专业过程中如何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应该怎样确定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道路?

下载《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香港的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大全]

    香港的社会工作起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战后的香港百业凋零,由于大批新移民的到来,又使香港的人口急剧增加,贫困、就业、住房、犯罪等社会问题十分......

    《社会工作实务》个人辅导班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2、接案步骤:接案前的准备、面谈、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做接......

    福建自考社会工作行政笔记

    更多http:///?kjjmeet 1、评估培训方案的四个测量指标:反应测量、学习测量、行为测量、结果测量 2、现阶段我国社会福利体制呈现的特点: 福利资源稀缺化;福利资源的单位占有;福......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部分 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一、个案工作 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 概念: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提出“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

    运行机制

    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 工作实施意见 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主要以“三维数字社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三维地理基础信息、人口精细化管理、三维全景视频监控三大应用平台和各工......

    香港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香港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目前,香港社会工作机构开展的服务主要有:家庭和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和康复社会工作等。 一.为家庭和儿童提供社会服务......

    香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及其启示

    香港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經驗及其啟示 莊曉芸 (福建師範大學 公關管理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關鍵字:青少年;社會工作;香港;啟示 摘 要:隨著社會的急劇變遷、市場經濟的建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