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接庄中学业务汇报材料
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
——接庄中学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过去的一学年,在教研中心的正确指导下,我们牢牢把握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放松,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本着“引领教学思想、带动务实作风、激发创新热情、培育合作精神”的工作思路,深化年级组和教研组纵横两条工作主线,努力建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教育教学体系。负重奋起,自我加压,团结一心,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向各位领导回报交流如下。
三、工作措施:
1、强化教学主体地位,加强教学组织力量。首先,四个级部从平面上分别由三个校长加一个教导主任分别任级部主任,抓好教学日常管理,全面负责日常教学,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落实,学期初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各级部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其次,突出教学核心地位,营造浓厚教学氛围。加强集体备课,形成学科互补,强强联合,整合学科力量整体推进。学校要求从校长到主任每人联系一个学科参与到集体备课,与老师们一起学习,共同交流,倾听教学呼声,把管理、教研的中心下移到学科组,本学期我联系九年级数学组。再次,把住教学中心地位,给教学加力。每周召开办公会,倾听级部主任和班主任对教学的意见。不断给教学弱势学科加力,帮助它们解决难题,给他们进步铺路树梯,传授方法,破解制约教学发展的瓶颈。本学年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在集体备课上做的最为扎实有效。
2、以区教学基本功比赛为契机,开展人人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听评课活动,人人参与评议打分。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稳定了学生纪律,拉动了学生学习。在听评课活动中表现最好的是历史和生物学科组。
3、为促进了教师的理论提升和专业成长。为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提供平台,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向校报《教苑新语》投稿,引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在不断反思中成长。
4、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继续推进分层教学,重点放在分层辅导、分层作业上。做到教学计划、备课练习、辅导跟踪三区别。坚持周查业务月总结制度。适时召开教学质量调度会、成绩分析会,经验交流会等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加强对作业的有效控制。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狠抓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以小组合作实现成绩的整体提高;以课堂展示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课下辅导促进学业的分层转化,以作业落实力求学习的巩固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评价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八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
5、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对教师教学工作全面量化考评的基础上,突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断加大对教学工作的奖惩力度,促进教学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同时评价方案在控制辍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适时召开教学总结表彰会、教学质量调度会、教学成绩分析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隆重表彰在教育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家长会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
6、加强考试过程的管理,尝试“以练促学,以考带练”的学习新模式。以学案导学为基本教学模式,教师少讲精讲,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认真组织好单元检测、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和毕业班摸底考试,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教学质量的跟踪分析与调控。在学案编制和使用比较突出的是八、九年级物理和九年级历史。
7、重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健康长足发展:每学期初都要举办宣誓大会,领导干部和年级组带头宣誓,教研组长表态发言。以学生集体宣誓为抓手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8、立足岗位练兵,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大力度实施校内“名师、骨干教师”工程,特别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开展了“青蓝结对”帮扶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为适应多媒体教学的需要,我们已进行了两轮课件制作培训工作,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9、培优辅差真抓实干:建立了师生交流长效机制,建立培优辅差学生档案,重点在考试后的自我评价,培优实行集中辅导与平时重点辅导相结合,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培优状况及学生的心声。辅差工作要求教师思想重视,情感投入,时间落实,分类评价,及时激励。学生的学习氛围逐渐浓厚,辍学率明显下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在这项工作中,九年级教师落实的相当出色,尤其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
10、重视理、化、生实验教学和音、体、美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艺术修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在山东省教研室组织的全省第二届初中生创新实验展评活动中,我校学生作品获得山东省优秀创新实验一等奖,本次创新实验大赛展现了接庄中学师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大提升了我校师生创新热情,为我校实验教学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做的最好的是生物科实验教学。
11、强化窗口工程,突出毕业班教学。与九年级全体教师签订了合作教学责任书,就教学常规目标、教学研究目标、教学质量目标达成了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恪尽职守勤钻研、同舟共济夺桂冠”为主题的教师誓言也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学生中考冲刺家长保证书,对学生就“抓好学习,搞好生活,关注健康,确保安全”方面进行了教育。
12、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全体教师严守学校各项制度,严以律己,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坚决杜绝歧视差生,体罚差生等一些有损教师形象的现象。做到依法执教,文明施教。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教研中心的业务指导下,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牢记教学的中心地位,一如既往的做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的搞好课堂教学,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将扬长改短,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第二篇:中庄中学汇报材料
创建“绿色学校” 构建文明校园
——沂源县中庄中学“生态道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战略任务,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广大师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师生做环保的宣传员、绿化校园的美容师,养成良好的环保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近年来,沂源县中庄中学以“生态道德教育”为载体,以综合实践活动和团队活动为抓手,以让每个人都懂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2008年学校被评为淄博市“生态道德教育”德育品牌学校。现将近年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607名在校生;87名教职工。学校占地35130.5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7平方米。学校按照国家标准装配了两个微机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以及阅览室、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及理化生实验室等各种功能用室,2006年建成使用的学生公寓楼共四层、102间,可容纳1000余名学生住宿。2009年投入使用的餐厅是校安工程一期重建项目,总投资 150多万元。教室、办公室都安装了取暖设施。学生一人一桌一凳,教师人手一机,基本实现了初步现代化教学。学校较好的校舍、场地、设施、设备和环境,为建成绿色生态学校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也创造了设施良好的物化环境。
二、工作开展过程和成果
(一)领导重视我校自2008评为“生态道德教育”德育品牌学校以来,学校领导进一步重视学校环境建设,加强师生环境教育,努力提升学校整体形象。在“生态道德教育”特色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向上一级目标奋进。
1.重新充实力量,组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各学科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扎扎实实做好“生态道德教育”工作。学校把“生态道德教育”工作写进了、学期各条线的工作计划,并每年单独制订学校计划,实施方案。年初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工作,对照历年工作找差距,抓落实,每年总结一次。
⒉深刻领会“生态道德教育”特色的重要性和精神实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与学校各项工作相辅相成的,工作中,我们做到硬环境到位不放松,软环境记载严、细、实。就硬件而言,每个学期都有较大的投入,到目前为止学校绿化方面投入约二十多万元,使校园内四季都见绿色,三季都有花开、都闻花香,并在绿化带内布置了宣传标语牌,营造了环境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阵地促提高。
为创建绿色学校,我们抓好了三个阵地。
1、整合课程资源,牢牢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把环境教育渗透进语文、地理、生物、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撰写环境教育实施计划,将环境教育体现在教案设计和实际操作中,学校也相应地修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掌握了环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态平衡、资源、污染、垃圾分类等概念有了初步理解,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
2、将环境教育纳入校本教研和科研的范畴,提升到科学的层面。
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学校实际,我校又积极开展校本研究,摸索新时期、新形势下环境教育规律,进行了《新课程实施与环保实践》的研究、实验,总结和提炼出了一整套较为科学完善的教育策略,开发出一套《沂源县中庄中学生态道德教育读本》。
上述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转变,为环境教育增添了新的助推力,也增强了德育工作和环境教育的实效性,可谓一举两得。这样更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自觉地养成环保习惯,发自内心地踊跃投身到环保实践当中。
(三)多项活动保实效
实践活动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我校坚持创新活动形式,拓宽活动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使环境知识与环保行为有机结合起来。
1、开展主题班(团)会、环保知识竞赛、以环保为题材的书画、征文以及小制作展览活动。学校经常性地举行“珍爱生命,关爱家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主题班(团)会;每学期的环保征文、绘画活动更异彩纷呈,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尤其是学生纷纷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和科技作品,既培养了环保意识,又锻炼了动手和创新能力。
2、抓住植树节、爱鸟周、无烟日、世界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等有利时机举行教育活动。例如,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之际,我校学生都制作展板,上街发放宣传资料。近两年的无烟日前夕,我校都积极发起全校范围内的学生拒绝吸烟签名行动,教育效果非常显著。
3、利用校园宣传媒体,营造浓郁的环境教育氛围。板报橱窗开设环境教育专栏,并定期更换内容;校内的布置设计匠心独运,“少一片垃圾,便多一片清洁”、“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等宣传画、宣传标识随处可见,沂河水质调查等,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思想情操受到了陶冶;团委广播站经常播出环境
教育内容。在这些宣传阵地发挥影响的同时,广大学生轮流参与到宣传实施过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情感体验。
4、蓬勃开展环保实践周和文明班级、“环保小卫士”评比。我校一直大力倡导“我为校园弯弯腰”“捡起的是文明、丢弃的是垃圾”,号召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加强对学生卫生习惯的监督管理,我们采取班级小监督员上岗值勤,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示范、督促的作用,并将每班学生的表现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还出台了“环保小卫士”评选标准,每学期评出“环保小卫士”若干名,予以表彰奖励,今年又进一步拓展了活动空间和评比内容,开展了两次“小树认养”活动,通过认养活动,增强“环保小卫士”的植绿、护绿、环境保护责任感。
5、将“环保假日小队”活动引向深入。我们坚信,将环保教育带进家庭,辐射村居,才是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于是我校坚定不移地把“环保假日小队”活动作为创建工作的一个切入点。几年来,假日小队的足迹遍布大街小巷、机关单位,他们拣拾垃圾,清除“白色污染”、非法小广告,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特别是他们围绕环境污染收集了大量信息,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四)落实经费、严格管理折射校园新颜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地改造校园,真正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自2007年开始,我校按计划铺设了水泥方砖,修建了校园雕塑,粉刷了墙壁;每年购买栽种各种花草树木,使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最近四年以来,仅绿化费用就相继投入约20余万元。
在环境卫生方面,学校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室、特种功能室和办公室等场所定期消毒;学校为各个班级划分卫生担当区,落实责任制,每天由指定班级学生打扫,部分区域则由专人负责清扫,校园各处做到“五无”,即地上无痰渍纸屑、墙壁无污
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空间。如今,我校校容整洁,秩序井然,给来校的领导和家长们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三、关于未来的几点设想
我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差距,因此我校经过研究,决定今后要从以下几点寻求突破与创新:
1、环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今后的日子里,一方面将聘请更多的资深专家、学者作为校外辅导员,开辟更多的校外活动基地,举办各种形式的贴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座谈、讲座、参观、观摩与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在环境教育带动家庭、辐射社区这方面狠下功夫、大做文章,努力唤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切实建立起“一带二”、“一促一”新模式(“一带二”即一个孩子带动父母二人,“一促一”即一个家庭促进一个村庄),并力争探索出新经验、新做法。
2、进一步开发“绿色校本课程”。我校将立足乡土,把握潮流,放眼未来,进一步开发具有“沂源文化”特点与本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并尽快投入到实施过程之中。
“生态道德教育”、“绿色”德育造就了中庄中学师生的绿色情怀,也为中庄中学带来了不同凡响的绿色效应。有了这些,相信走在建设道路上的中庄中学,明天会更好!
沂源县中庄中学
二0一一年八月
第三篇:李果庄中学图书馆汇报材料
李果庄中学图书馆汇报材料
李果庄中学始建于1979年,2008年改建,现有教职工39人、学生349人。学校近几年大力加强基础建设和内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图书馆位于学校大门东侧,总面积200平方米。目前图书馆共有藏书12000多册,各种电子出版物600余种,图书全部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编目,业务流程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
一、改善条件,完善设施
学校一直把图书馆建设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多年以来,在教育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每年都能安排一些经费用于图书馆建设。特别是2009年筹集10万多元资金改、扩建了原有图书馆,面积达200平方米,并对馆舍进行合理布局,开设了师生共享区、教师阅览区、阅读课教学区。添置了大量的柜、桌椅和图书,并添置了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使学校图书馆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设备齐全的书香校园的主阵地,12000多册的藏书和先进的信息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便于教师阅览,教师阅览区添置了饮水机、茶叶、茶几等设施。
改、扩建后的图书馆环境优雅,照明设施齐全,采光良好,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功能。馆内配置设备齐全,排列合理。书架(柜)、借阅台、光盘、音像资料柜等配备齐全。为方便图书馆开展各项读书教育活动,配有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复印机、扫描仪、打印机、消防设备等办公设备。图书馆配备计算机4台,其中3台用于师生用机实现了联网,进一步实现了资源共享。
学校图书馆现藏书12000多册,音像资料600余件,生均接近40册。根据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校在有限的教学经费中每年都能挤出一些经费添置图书及馆内设备、办公用品,为师生订阅了各类报刊、杂志等,提高了办公和阅读条件。
为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学校将补充、购置新图书列入学校发展规划。计划三年内每年投入1.5万元,逐年补充学生阅读以及教师教学需要的各类图书,丰富图书馆的馆藏。
二、加强培训,自主管理 学校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自2005年学校安排李栋藏老师担任专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馆工作。李老师熟悉图书馆业务,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能担负全面管理责任。在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各班成立图书管理小组,设立学生图书管理员,李老师对学生管理员进行了多次培训,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小图书管理员能出色的完成借阅工作。学校还对学生进行了入馆教育培训,讲解图书检索知识,组织学生图管员,开展图书情报知识、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培训。通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吸引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切实发挥图书馆是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的作用。
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我们遵循《中国图书分类法》排架规则,对原有图书、音像资料进行整理,计算机录入、登记,实行微机管理。
学校自2008年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数据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
学校注重图书馆工作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良好。图书馆每学期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进行学期工作总结,图书馆器材、书籍账册齐全。文献管理采用计算机管理,定期进行系统维护、数据备份并有相关记录或数据备份。
三、发挥功能,打造书香校园
图书馆本着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宗旨,十几年以来实行全天开放。学校对全体师生发放借书证,采用全开架的提供方式,各班指定2名责任心较强的学生协助图书管理员进行借阅,保证了学生每学期书刊借阅生均达到借阅数量标准。
为使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我们还开设了阅读课和阅读指导课,阅读课以班级为单位进阅览室,由图书管理人员向学生介绍本馆图书的分类及摆放情况,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会学生阅读、查阅图书及工具书的方法,做学生学习上的导航员。学生读书后,还让学生写一些读后感。同时与各科任教师积极配合,借助图书馆的优势上好阅读指导课,先后有历史教师刘慧敏,地理教师张建辰参加教育局组织的阅读指导课比赛并获奖。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推荐优秀读物。学校图书馆每学期编制新书目录和好书简介,推荐书目等,向学生们推荐优秀书目,为引导学生读书教育活动起到宣传、引导作用。图书馆和高阳县新华书店积极联系,由新华书店提供图书在图书馆设立新书展示区,宣传、推荐优秀读物。图书馆注重广泛搜集整理、编辑、加工教育教研资料信息,注重二次文献的编辑整理与利用。本学期积极利用世博会契机开展上海世博会的相关活动。图书馆还通过电子备课室,开展网上阅读;利用电脑课,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读。
为了激发广大同学的读书兴趣,图书馆配合教导处,10多年来坚持自办刊物“读写园”,发布学生的优秀作文、学生的读后感等。图书馆自2010年4月起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由教师、学生自愿捐出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书与人分享。捐书人将书捐至学校图书馆,并填写相关信息。读者可以在漂流点取阅图书,图书阅读完毕,读者将图书回放漂流点,供其他读者继续取阅。每本漂流用书配漂流书签1张,请阅读完的老师同学填写右边表格中的信息。在书的最后一页,还附有一张表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写下阅读感言。
为进一步营造爱读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鼓励广大教师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厚他们的人文底蕴,使读书与教育教学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为此学校购置饮水机、茶叶、茶几等设施,添置电脑,设立教师阅览区,营造氛围,变教师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
许多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开展了以摘抄为主要形式的读书笔记活动。
四、借助优势、服务三农
充分发挥农村中学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积极开展教育为“三农”服务工作,主动与小王果庄乡成人学校教学点联系。周末在成人学校授课时段,免费向成人学校学员开放图书馆。
几年来,我校在馆舍建设、人员培训、科学管理、健全制度、读书活动等方面取得了点滴进步,图书馆工作在教育教学、构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校图书馆工作还存在着有待继续完善的地方,我们决心脚踏实地,立足于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益,继续完善馆舍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在管理上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我校图书馆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业务割接管理办法
业务割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移动基础网络的正常运行,规范业务割接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所指割接包含:移动公司在网运行设备的搬迁、软硬件升级、网络优化及调整、光电缆线路的迁移、改造及整治、光电缆芯线的调整等。
第三条 市公司网运部负责制定割接管理办法和业务流程,负责指导分公司编制、完善割接方案,组织本地网内重要业务割接,负责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接口。
第四条 分公司负责按照批复后的割接方案在市公司网络部的指导下实施割接,按照相关规定在割接实施前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第五条 割接业务流程包含割接作业申请、割接作业受理、割接作业处理、测试确认、割接报告反馈、资源变更六个关键环节。第五条 割接流程。流程图如下: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根据割接所涉及的设备或线路管理权限以及对业务的影响范围和工作量大小程度,分为建设部门和维护部门组织两类不同级别的割接。
第七条 割接负责人应至少提前72小时(以电子运维系统时间与预定割接时间之差为准)从电子运维系统走审批流程。流程附件为割接申请与割接方案,内容应包含割接设备或线路名称、地点、计划割接时间、影响业务范围、现有资源情况、割接方案及应急预案等内容。(割接申请及方案模板见附件1)
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满足72小时审批时限,需立即实施割接,需经网络部主任批复后方可实施割接。(应急割接申请模板见附件2)。对于未经市公司网络部审批擅自进行的割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第八条 割接方案会审。割接方案应由核稿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方案会审,并修改、完善割接方案,核定割接时间及人员。然后核稿人在电子运维系统修改割接方案通过核稿。
核稿通过后,割接申请交与维护中心主任审批。维护中心主任审批通过后,割接任务流转至资源管理岗位,由资源管理岗位给割接相关人员在电子运维系统派发子任务,要求相关人员进行割接操作及资源变更。
割接负责人将审批通过的割接资料报装维管理一份,装维管理负责通知10000号。割接负责人负责将相关割接信息通知市场部。第十条 涉及网间业务的割接,割接负责人应按照公用网间互联规定提前向有关运营商送达通知,如其他运营商对割接方案或时间提出异议,市公司应与对方协商确定割接方案,并报省公司网络部。第十一条 涉及割接的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割接负责人、建设主管在工程建设项目立项、设计阶段应咨询相关专业主管的意见,共同协商制定工程建设方案。
第十二条 割接负责人应至少提前48小时将操作时间、业务中断范围等情况通知本地市场部门(包括分公司市场部门、客服中心、互联互通负责人等)。
第十三条 涉及重点大客户电路的割接,割接负责人应至少提前一周通知市场部门,由客户经理征得当地大客户的书面同意后通知业务割接部门实施,如大客户对业务割接时间或方案提出异议,应调整割接时间或方案。影响省级、集团级大客户正常使用的割接,应根据省公司的相关文件要求,提前上报省公司。
第三章 割接实施
第十四条 割接组织部门应本着中断业务时间最短、影响业务范围最小的原则制定割接方案,割接方案应包含详细的操作时间、操作步骤、割接人员、测试方案和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详实周密,重要割接应到现场进行方案核查。割接应选择业务闲时进行,对于重点大客户、出租专线等电路有条件情况下应提前将电路调出。
第十五条 割接人员必须在预定集合时间到达割接现场,割接负责人按照既定割接方案对割接过程总体协调,指挥。割接通知中指定的割接实施人员应分工协作,严格按照割接步骤进行。如出现重大异常情况应根据应急预案及时进行处理或在业务忙时前倒回,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割接,并通知相关部门及领导。
第十六条 割接完成后应按照测试方案进行业务测试,测试通过后方可离开现场,并由机房值班人员观察后续设备运行情况。第四章 割接后续工作
第十七条 割接结束48小时内,割接负责人负责撰写《移动网络割接报告》,并将割接报告上传至中心机房专业负责人处,上传到省公司值班日志中。(割接报告模板见附件3)。
第十八条 涉及到线路资源变更的割接,区县网络管理人员应注意收集整理各项原始资料,并在割接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源管理系统或支撑系统数据录入、修改;涉及到设备资源变更的割接,相关专业主管在在割接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应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更新;涉及设备端口变更的割接,值班人员负责当班将网管系统、支撑资料变更完毕,如果当班人员不负责更新各类系统,则当班人员将变动信息传递给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对业务更新进行更改。
第十九条 经割接后形成空闲光电缆线路的,如无计划预留它用,割接负责人应于割接完成后立即安排施工人员将线路拆除,防止线缆被盗或损毁。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将拆除线路、设备如数退库。第二十条 经割接后形成空闲设备的,割接负责人应于割接完成后通知市公司网络部设备建设人员,设备建设人员应在3日内安排人员将设备进行拆除、退库。
第二十一条
割接后形成租用网元空闲的,如无其他计划继续使用,割接负责人将退租申请反馈给线路维护主管,由线路维护主管负责登记,并负责根据合同办理退租手续。
第二十二条 割接完成后,故障派单处将割接已经上报给省公司10000号,对于割接出现的故障做好记录,在割接完成后,将故障派单给割接负责人,并且如实记录割接产生的故障,并在一周内上报给割接负责人,割接负责人按照割接产生的故障,对割接工程队伍进行处罚。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二条 对于未经批准擅自进行的割接,扣罚割接组织人员200元。
第二十三条 对于因割接组织不力或割接前准备工作不足、资料整理错误造成割接障碍的,根据故障影响范围及相关人员责任大小,扣罚相关责任人50-1000元,并进行通报批评。
第二十四条 各专业主管、机房值班人员因数据制作错误而影响割接顺利进行或造成障碍的,扣罚相关责任人50-500元。
第二十五条 未按照规定时限完成支撑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变更的,每个割接项目扣罚相关责任人50元。表
10、发电机使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发电机使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发电机装车时要注意轻装轻放,已免磕撞,发电机卸车时一定要轻轻放在地面,防止损坏发电机部件,影响发电工作。
发电机在发电时一定遵守操作流程,注意安全生产,如果发现油机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坚决不可以给业主接电,如果给业主接电造成发电机负荷过大,插头及插座损坏由个人负责,并追究共责任。
公司对每天外出发电机的发电油耗进行考核,如果发现油耗过高,公司会介入调查,发现有人有偷油卖油现象的,经调查情况属实的,公司将对其发电工作人员做出严肃处理,并扣除当月工资。
发电机在外出发电前,要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工作人员应要对发电机性能进行检测,以免影响发电工作。
各县驻点负责人必须把发电机分配给专人负责,若发现发电机人为损坏,要及时落实责任,责任人自己承担,对于无法落实责任的,除相关责任人处罚外,对县区主任及相关发电人员进行相关处罚。发电机在返回后,发电机责任人要对发电机进行检查,并及时做好保养工作,每月把相关发电数据及油耗汇总发送市公司相关管理人员处。
第五篇:时庄中学寿光发言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打造五大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进项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健全机制,内外结合,骨干引领,分类促进”的工作思路,以及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我们通过优化管理,打造五大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加强师德建设,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
学校认真落实有关师德建设制度和要求,依法推进师德建设,健全教师专业情意。注重为教师创设宽松亲和的氛围,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以评选表彰“师德标兵” 为契机,挖掘典型案例,大力宣传师德高尚的教师的先进事迹,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敬业爱生的氛围。(这是我校在举行师德报告会,我校的贾廷君老师获得济宁市师德标兵。)建立师德考核制度,采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工作中,我们注重发现和鼓励教师的优点,激发其潜在优势,使教师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是我们学校的师德考核制度及师德考核档案。)
二、加强校本培训,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有学者说过:“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个终身持续的进修、学习、提高过程。”由此可见,教师要获得发展,必须要加强在职的学习和培训。我校积极创造条件,为老师们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学校为参加学历进修的老师提供了时间上和经费上等各方面的支持。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在职教育硕士和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进修,为考上的教师报销部分费用。
二是每学期组织开展“读教育专著”活动。学校每个学期都增添一批各方面书籍、教育专著等,并订购了一些教育杂志,满足了教师
自主学习的需要。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读至少两部教育专著,并做不少于一万字的读书笔记。(本学期截止到现在我们主要要求老师们读了《当堂达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两本书)同时组织教研组、级部、学校各个层面的读书交流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教师读书论坛和评选“十佳读书教师”活动(这是我们开展的教师论坛和评选的首届“十佳读书教师”),这些都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三是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级教研会议、到先进名校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思路。自去年8月份以来来,学校派出100多人次外出上海、济南、青岛等地学习。
四是引领教师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过去,由于我们缺乏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意识,不少教师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几个阶段达到自己的目标、现在自己处于什么阶段等问题,往往是模糊的,有的甚至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因此,表现在工作和行为上,就是单纯听从领导安排,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多少自己的追求,发展是比较被动的;当他们对工作不满意时,往往归因于外部的环境制约,认为自己尽了力,困难克服不了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为此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手册》,引领教师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规划。老师们有了这样事先的考虑和设计,就会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上,有了发展的目标与动力,促使认真分析自己,促进了反思,使自己有了专业发展的紧迫感,促使自己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发展起到了具体的指导和自我监控作用。(这就是我校指定的《教师专业发展手册》)
三、加强教学研究,搭建校本教研平台
一是支持教师投入教学研究,通过各级课题的申报,教师的科研意识、总结意识、反思意识得到强化,从而逐步树立起科学的教学观、学习观和育人观。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立项课题1项,济宁市级立项课题6项。通过课题研究,正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科研氛围,造就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还特别重视校本小课题的研究。为了引导教师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开展小课题研究,学校将研究的每一个步骤转化为各种表格和记录单。通过为老师提供问题征集卡、问题分析单、文摘卡片、理论学习纲要、小课题研究计划书、课题组成员分工表、教研组活动记录等表格,研究过程逐渐规范。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以教研组为单位向所有教师征集小课题,然后由教导处进行审查立项,获得立项的小课题能够获得学校一定的科研经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鼓励教师“带题上课”,在每节课的教学实践中研究;利用平行班多的优势,引导教师们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比较中交流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研究课”教学环节一次次修改的行为跟进,不断使研究向纵深发展。学校还搭建课堂展示平台和案例交流平台,展示教师团队的研究成果,促进教师转变思维方式、积蓄研究力量。(1.这就是我校设计的问题征集卡、问题分析单、文摘卡片、理论学习纲要、小课题研究计划书、课题组成员分工表、教研组活动记录等表格。2.这是我校教师在进行“学案导学,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探索中开展的小课题。)由于这种小课题研究来源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个真实的、具体的问题,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小课题研究活动,激发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激活了教师研究意识,锻炼了教师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如我校的一位教师,一直任教初中部,去年接手了小学部一个级部的品德与社会课,很不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课堂调控不利,学生没有兴趣,教学任务很难完成。为此,她经过仔细思考,反思自己,挖掘根源,确立了“怎样让学生喜欢品社课”的小课题开展研究。自己先后学习了多篇相关的理论文章,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
经常邀请学校领导和同组教师听课、评课、交流、反思。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摸索出了一定的方法,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她教的品社课有声有色,深受学生喜爱。
二是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建立起“个人---备课组---教研组---学校”四个层次的教学研讨体系。在个人层面,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教育博客。学校要求教师在每堂课后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完善和提高。在备课组和教研组层面,强化同伴交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组织“同课异构”活动。在学校层面,从更高的层面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在学校网站特地为此创办了“时庄中学论坛”,为教师交流经验提供平台。(为了搭建反思交流平台,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情感,自2011年6月开始,全校教师在我街道门户网站——时庄教育网,建立了学校教师的博客群,这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老师们在上面发表博文,学习名家名师的教学经验与思想,交流心得,实现资源共享。当前共有两百余篇博文被推荐或设为精华文章,成为我校博客建设的优秀代表。为保证博客建设的质量,整个过程我们有检查、有评价、有反馈。博客建设,已经成为我校教师成长的最优化平台。)
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搭建名师成长平台
“名师培育名生,名生铸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师”,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名师,所以我校以“名师培养工程”为突破口,立足学校教师发展实际,建立“名师”培训激励机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提供发展的广阔空间。同时,实行“名师优先”政策。我校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科实际,每个学科确立1—3名师培养人,被培养的名师优先参加上级组织各类评优活动,优先参加外出学习和考察,优先购买书籍等。通过“名师” 培养工程,逐步形成我校骨干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共有山东省教育先进个人1人,济宁市优秀教师2人,曲阜市
名师1人,曲阜市以上骨干教师20人,曲阜市优秀教师多名。
五、加强校际交流,搭建互动展示平台。
学校要想发展,仅仅着眼于本校的教师资源,教育教学的信息来源、教师发展潜力的深层次挖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而开展校际交流是全面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教师综合业务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需要。
我们先后到到滕州洪绪中学、莱州双语学校、宁阳24中等学校进行了校际交流。(出示图片)今年3月29日,我校与寿光世纪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为我们两校长期开展交流活动奠定了基础。3月30日,在我校进行了五校联谊,同课异构活动。(出示图片)
另外,曲阜市教学开放周已在我校举办了三届。该活动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于一体——不仅推出所有学科有代表性的研讨课,供全市全体教师观摩研讨,还聘请了市教研员为每节研讨课做深入的点评指导。同时邀请外校的名师进行“同课异构”。(出示活动图片)
这些交流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舞台,开拓了老师们的视野,震撼了老师们的心灵,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教学思想的冲击,教研水平的提升,加快了教师成长的步伐。我校教师孔娜在校际交流总结中这样写道,“这样的交流活动,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激起了我奋斗的豪情。这样的交流活动,不仅是教师相互坦诚地交流教学经验、方法及技巧,更是教育智慧的沟通,对我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出示)
总之,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通过优化管理,增强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提高了教师对专业成长环境的积极回应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校有省级优质课执教者2人,济宁市级教学能手8人,优质课执教者12人。同时,每年济宁、曲阜市里举行的教学竞赛,我校都有教师参加,而且都获得了较好的名次。
教师的成长,促进了学校的迅速发展。我校先后获得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济宁市教学示范校、济宁市教科研先进单位、济宁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济宁市中小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出示学校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