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研基地建设发言稿(修)2016.10
xx中学教研基地建设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去年学年初我校被教育办选定为语文、英语教研基地及数学辅助教研基地,我们感到十分荣幸,更感到责任的重大,毕竟这是中学阶段的三大主学科。根据教育办有关《学科教研基地建设要求》,我们迅速召开会议,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学科兼职教研员、分管教干及中心组成员等学校学科骨干为成员的教研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我校在教研基地的建设上做到了早起步、远规划、重实效、有保障。他们按照分工,制定方案,撰写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
首先,在基地建设及活动开展上,我们语文教研组行动最快,先是讨论方案制定可行性的学科教研计划,继而率先在区内开展名著阅读指导课研讨、魅力教师大赛、初三复习研讨、与学校中学结对交流等。作文教学策略研讨活动主要是围绕当前中考作文学生得分低、得分难的现状而开设。引导学生明确,写作其实就是观察、思考的结果。大家通过研讨,认识到语文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讲解,还是人文性的熏陶。所讲的语文还要走大语文的回归之路,继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提到日程上来。真正在语文教学中,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运用实际的教学中。同时,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只有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才可以把我区的语文教学成绩提高到新的水平,才可以使我区的语文教学成绩步入全市的前列。
英语学科也不甘落后,先后举行了英语教学研讨会、初三复习研讨会、英语口语电视大赛区级比赛、全区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魅力教师课堂大赛等,并邀请市级相关专家给予及时点评与指导,对全区英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结对学校苏州草桥中学进行了两次友谊交流学习,xx中学的英语教师为我们全体英语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指导,让我们获益匪浅。在中考前夕举办全区英语复习策略教学研讨会,并邀请xx 国际教师上了示范课并开设讲座。此次活动卓有成效,全区初三英语教师通过此次活动信心更足,此次活动也为最后的中考取得理想成绩奠定了基础。
这些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发挥学校优势学科的带动与辐射作用,提高学校教研水平,提升全区教研品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勿容置疑,学科教研基地的建设,也为促进我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不可或缺的学科教研平台。
学科教研基地的主体是以基地学校教研组为中心,区内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的学科教学专业指导共同体。一年来我校英语、数学教研组和区内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组成团队,在网络教研活动大赛中分获市级一、二等奖;从语文教研组选拔出的优秀教师参加的经典名著阅读知识大赛中也获得较好的名次。在市级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大赛中,我校王旋同学获得市级一等奖,取得了我区学生参加市级比赛的突破性成绩,王玉等7名同学获得市级二等奖。
这充分体现出学科教研基地以本校教研组为中心吸纳聚合区域内的优秀教师进行合作教研的成功作用。所以,从长远规划上,我们要求教研组除了按照学科教研计划的时间节点开展活动外,我们还将发挥我校语数外教研基地的优势作用,让这些教师承担教研、培训任务,打造学科教学领军人物,促进基地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其次,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注重实效。每次活动开展,我校校长、分管教干全程参与听课、评课、研讨、记录等,这既是学习,又是督导,活动结束后,开展活动相关材料及参与人员的反思一并归档,为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材料依据。
第三,为使教研基地顺利建设和教研活动良效开展,我校在资金和后勤保障上不遗余力,大力支持。目前已为几位兼职教研员优先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等提供了保障;优先选派他们外出学习、观摩和培训;还为他们征订了针对初中教学研究有学术影响力的刊物,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新课程.初中数学、英语教学案》等,为他们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理论水平提供条件。
当然,学科教研基地的建设及活动的开展,我们都在探索着,没有任何经验,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提炼本校教研组教研经验同时,吸纳兄弟学校的教研经验,探求问题解决办法,逐步成长和成熟壮大,扩大学科教研团队在区内外的影响力。使学科教研基地成为全区教师进修研训的活动基地,为各校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有用资源,切实发挥学科教学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我的发言完毕,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基地教研会发言稿
基地教研协调会发言稿
大家好!
春回大地,和风伴柳千娇媚;生意盎然,草树竞绿万木荣。在这春光明媚日子里,欢迎各位佳宾领导来我校参加基地教研协调会。首先,我代表学校感谢进修校领导对我校的信任,给了我们这次为大家服务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大家能在我校度过愉快的一天!
第三组教研基地成立以来,在进修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引领校的引领下,在基地学校和各成员校之间开展研讨课,相互听课,相互交流。组织评选优质课、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工作,帮助我校解决了教学、教研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促进了我校的教研教改工作,我校受益匪浅。在这里,我要向进修校和各兄弟学校的辛勤付出、对我校的极大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基地教研,结合我校校本教研工作,谈谈我校的几点想法:
1、主题:继续坚持“实效教学”这一教研主题。
2、形式:①继续坚持以研讨课为主(时间五月下旬较好)②同时开展教学设计、反思评比专题讲座等活动(六月初较好)
3、科目活动频率:本学期搞一次,下学期搞两次。本学期建议一节地理或者生物小科,两节语数英大科目。
4、基地教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操作起来更容易。从校本教研中选择有本校特色、可以在我们这些学校互补的。
5、教学应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基地教研也是为本校师生服务。能否把教研与教育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课题研究的形式把第三组教研特色固定下来?
(6、简介我校的想法:我校是以校课题“快乐、实效”教学为中心,以七个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申报一个子课题,经学校审查通过自己的学科教学开展研究,所进行的教案设计、教学案例、困惑问题、教学反思、教学心得体会等都要以自己的子课题为中心,实现每位教师都要从中心课题中找到自己的着力点,人人都有自己的作用点、贡献点作为宗旨。)
总之,有上级领导的关怀重视,有兄弟学校的帮助,我校一定会按照要求加大自身教研教改力度,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发扬长处,克服不足,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教研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清秀小学创建以校为本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清秀小学 高庆涛
以学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研究,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这是适应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需要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作为武邑县教研基地建设申请学校,我校十分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并努力做到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紧迫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创造能力和研修热情,以便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校本教研的研修氛围,从而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及在职培训融为一体,将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为此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我校根
据自身实际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保驾护航
为了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基地校的建设,我校构建了以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研网络体系。
1、加强领导,发挥校长室在校本教研中的领导作用。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并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规定校长必须亲自主持和参与各项校本教研工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校本教研的领头雁。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和项目规划组,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并以此为圆心向各教研组、课题组辐射,形成有效的督导与管理机制。
2、健全制度,发挥教务处在校本教研中的中枢作用
教务处负责全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制定各项具体管理制度,并对校本教研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导和研究总结。为保证把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先后制定了《清秀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清秀小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校本培训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积极加以落实,做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教
师参与的积极性。
我校的各项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均是从实际出发,关注教师的发展。我们认为,制定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才能把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
3、凸显骨干,推动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带动作用
我校选用思想觉悟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市、县级骨干教师”和“校级名师”担任教研组长,让他们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先锋队,组织各项常规系列活动:如理论学习、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交流、专题研讨等。同时以各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校本教研活动“示范者”队伍,带头学习、发言、上示范课,使教研活动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使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的基层团体。二、三维培训,夯实理论基础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决定了课改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及时地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上的理论指导,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保证。对此,我校从各个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证对教师教育教
学理论素养的培训。
1、理论培训,更新观念
开展校本教研以来,我校集中精力进行了校本理论培训,以更新观念。根据学校实际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教育、新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及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培训等,使老师在观念上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2、专家引领,提升素养
在校本教研中,教师的困难之一是专业理论匮乏。为此,我们邀请教研室领导来校做专题讲座,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使教师们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提高了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参观学习,拓宽视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使校本教研工作少走弯路,我们先后派出多位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石家庄、高阳、武邑等地接受培训和参观学习,相互交
流,拓宽视野。
三、多种举措,实施有效教研
为实施有效教研,我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发展需要,采取了多种
举措。现举例如下:
1、有效开展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为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我校规定,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中,教研主题要专题化。即在开展教研活动前,首先要针对共性问题,确立研究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根据研究主题、活动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反思、交流。要求教研活动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
言、有活动记录。
2、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我校要求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子活动,并作为一项教学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进行表彰。活动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既各展所长,又互帮互学,形成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教研风气。
3、确立与同行“对话”机制,促进共同发展。
教师与同行“对话”,即同伴互助,互相提高,实现备课、评课一体化,达到交流和共享,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因此,我校规定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就新课标的三个维度、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积极发表见解,参与讨论,密切合作。通过这样备课,明显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而且每一次备课,也都成为教师吃透教材、深钻课标,转变观念,提高能力的好时机。
与此同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校还要求教师坚持听课,并及时进行评价。在评课中,要求教师要客观地点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指出努力方向,以此形成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切磋,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此外,我校还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围绕教育对象、教学问题、教学行为、新课程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探讨交流,以解决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及实践操作上的盲目的问题,使教师的理论素养不断提高,教育观点不断更新,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五、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鼓舞了我校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实践的热情,促使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师逐渐成为把握教研方向和进程的主人,校长室、教务处只负责协调和辅助,进而在我校形成了一种校本教研的校园文化。我校开始由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走向了校本教研的文化建设。
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为教师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源,老师们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听课、评课、做课等一系列锻炼,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在虚心向学中学会了吸纳,在思考领悟中学会了调整,在互助合作中学会了成长。
由此可见,教师真正的成长不仅在于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而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积累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新课程改革和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探索之中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初发生在课堂上,最终将形成于研究之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总之,当我们真正走进校本教研,就会发现,路其实就在脚下,只要去实践,相信清秀小学的明天会在以校为本的基地学校建设中更加美好!
第四篇:发言稿修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企业界的朋友们、广大师生、家长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恰逢秋行夏令、暑往寒来时,阿克陶县职业高中热忱欢迎各位在百忙之余应邀出席学校“赴内地实习学生欢送”大会。喜迎各位领导、朋友们欢聚一堂,关心和扶持学校发展,这是社会各界同仁对学校的厚爱,更是全校师生的荣耀,谨允许我代表学校广大师生对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学校自2010年4成立至今,始终将办学目的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对接,从2011年起联合就业部门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为建设富强繁荣、和谐稳定的阿克陶县而努力奋斗。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个健康的人如果不参与社会劳动,不为国家、社会做事,人生就会失去意义,校企合作是解决就业的最好途径,搭建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平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
校企合作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路子;学生到企业实习,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
开展合理化校企合作有四大好处并实现了三个零距离。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二是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培养周期,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四是破解了教学“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实现了“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职业教育即从业前的教育,如何让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吻合,如何让学生成为企业的‘准职业人’。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心态,严谨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习惯,优雅的职业礼仪,同时须具备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近几年来,阿克陶县在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富裕,同时更加认识到了相对于内地而言阿克陶的经济总体水平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在此时,内地企业界的朋友伸出了帮扶之手,根据县委、政府正确引导之下,我校派遣120名学生赴内地实习,为阿克陶县培养技能型人才,让他们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做贡献,使阿克陶县的未来更加辉煌,更加灿烂,更加美好,让和谐稳定之花永驻阿克陶。
最后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社会各界朋友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期盼着这120名学生满载荣耀与成就而归。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建设优质教研基地 促进学科全面发展(范文)
建设优质教研基地 促进学科全面发展 作者: 发布于:2014-5-5 15:13:12 点击量:22
——2012年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基地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施,积极稳妥地探索学科教研工作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先进学校优秀学科引领、示范作用,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信息技术组被批准为全县中小学第一批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基地,从2009年开始,该组即在县教育局和学校的直接领导下,通过教研员与该校教师共同努力,一起深入研究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努力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和推介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学科教学改革中的骨干、示范作用,三年的奋斗有了可喜的回报,丰硕的成果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为我县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现总结如下:
一、严格的组织管理,夯实教科研基地
1.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学科教研意识,积极参与学科教研工作。
教育科研,意义重大,我校在莫立刚校长的指导下,教科室认真做好教科研的常规管理工作,目前,我校的校级领导正副校长4名,均主持或参加课题研究,例如:莫立刚校长主持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第六期课题《“构建高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研究》、王经军副校长主持市教科所课题《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与学生作文的个性化研究》、朱崇珍副校长主持的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信息技术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柏茂东副校长主持的市教科所课题《连云港市高中阶段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现状与政策调查研究》,学校中层干部也都做到人人有课题。他们指导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实施,并带头上示范课、研究课。
2.学校教科室运行情况良好,并在学科教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和指导作用。
我校教科室根据学校及县教科室的工作计划,在市教科所、县教科室的指导下,认真履行教科室的工作职责,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促进“教研科研兴教”、“教研科研兴校”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根本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推进教研科研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巩固提高教科研成果,促进学校教育内涵的积累与提升。具体地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⑴切实加强校本培训,收到良好培训效果。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把教师培训作为学校教研工作的重点,促使教师从“适应型学习”进入到高一层次的“创新型学习”。(2)开发校本课程,深受师生好评。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对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学校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制定了《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新课程(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开发了二十多个校本课程教材,目前已在高一年级实施。(3)教科室认真做好教科研的常规管理工作,“十一五”结束之年,教科室邀请市教科所专家对我校的课题进行了结题论证;积极组织引导全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教科室积极倡导“教研科研兴教”、“教研科研兴校”的学校办学宗旨,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广大教师不仅要认真教书育人,而且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切实做好“十二五”课题的申报工作;积极做好各种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教科研成果丰硕。
3.学校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科教研管理制度,并在实际的学科教研工作中正常实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建设好一支优秀的教科研队伍,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1)规章建制,提供研究保障。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制定了各类教科研制度,例如:理论学习制度、教学观摩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评优奖励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等,规范了管理内容,为教科研检查、评比、督促、奖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并逐步引导教师完成由消极到积极、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2)规范操作程序,提高研究的科研含量。科研必须植根于学校的土壤,必须植根于课堂教学的土壤,必须与当今的课程改革相结合,才能成为有效的教育科研、成功的教育科研,才能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与支持。对课题研究课的过程,我们主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课前课题组集体备课,按照课题组学期研究内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每位教师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意见,提出个人设想;上课时全体子课题组成员参加听课;课后实验教师说课,课题组全体成员评课;最后及时修改教案,并制成电子文本格式,在校园网公布;上课教师根据课题组意见,认真总结,形成课后启示与小结。通过扎实的工作,使每一节实验课都起到应有的作用。
4.学校有一定的教研专项经费投入,学校形成了“发扬典型、奖励先进”的激励机制。
学校制定了“关于教科研工作的暂行规定(修订稿)”,要求全体教师都有权利和义务开展教科研工作,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经费和必要条件的支持,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经费支持内容:①研究项目资料费(摘录、誊印、复印、复制、翻译、微机使用、必要资料购买等);②调研差旅费;③某些有重要学术价值研究成果的出版补助费。凡课题研究出色,受到有关部门表彰和奖励,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出台《教科研奖励细则》;制定《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条例》,学校每学年根据教师的课题研究、发表论文、参评论文、校本课程的编写、校本课题的研究、参加教科研活动、教学一得的质量等的具体情况评选出学校的优秀教科研成果奖,在教科研成果奖中产生校级教科研先进个人。为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升科研的辐射力,我们努力构建平台: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研讨课等,使其成为直正的校内“本土专家”。
二、务实的教学实践,拓展教科研基地
1.教研组工作有具体计划,且计划有创新、切实可行,每周有统一、确定的教研活动时间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的直接指导下,信息技术教研组每学期初均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科研计划,例如《2011-2012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安排表》;每周三4:45以后为教科研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形式多样,有主讲人,有业务学习,组织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开展主题论坛,进行教学点评等;每月组织学术沙龙。期初由各教研组选题并申报至教科室,教科室进行题目公示,每位教师选择自己有感受、有经验的题目进行书面准备,最终以集体交流或以网上论坛的形式参与讨论。在此类活动中,教师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帮助解决了许多存在于大家心目中的困惑和烦恼,深受教师的欢迎。组织电脑操作技能培训。2.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有记录,每位成员按照“教学建议”写好备课笔记和教学反思
每学期初信息技术教研组都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每周六8:30-9:30为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在教学楼中间楼西二教室。由备课组长引领,对照教学计划,商量并确定下一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和主要活动。每周由一位教师作为主备课人,在备课会上,就下一周授课内容提出设想,其他教师提出建议,然后形成具体教案。重视二次备课,在上课之前,都会对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每次集体备课活动时,要对上周授课情况进行小结,做到超前备课和“课后分析”的交流。安排好教研公开课,组织好听评课活动,交流听课学习情况。反思研究,落实理念。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间的差距,把自我反思转化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要求每位老师在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意向、思维的激发程度、教学情境营造、学生情绪的调控等等作出恰当的评价,以及对后续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进行调整、修正或作出新的规划,并在每一教案后形成反思文字,精选出好的反思方法,形成反思材料。每月还根据课题研究活动写出总结材料与推广材料,上交教科室。
3.教研组教师互相随堂听课、评课每学学期不少于20次/人,全组开设研究课、示范课每学期不少于1次/人
根据我校教学规定,教研组40岁以上的教师听课不得少于20次/人,40岁以下的不得少于30次/人,信息技术组教师年龄基本处在40岁以下,所以每人每学年都均达30次以上。信息技术组共8人,基本每学期每人都开设公开课,潘宁、祁进老师更多次在全县乃至全市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和研究课。4.教研组能够协助教导处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教研组长作为基地的具体负责人,抓好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建立相应考核机制,探讨问题,评比先进;教研组长每两周做好一次常规检查,并有书面反馈小结,教导处每月一检查。各备课组长有明确的职责和工作目标,认真贯彻执行《教学常规》,学习教学常规,落实好教师候课制度,切实抓好教师“备课、上课、布批、辅导、考试”等环节,突出抓好“实、活、细、严”。带领本备课组搞好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教研;各学科基地成员,通过提高认识,强化基地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务实创新,发挥自身优势,在基地建设工作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优化集体备课的方式方法。固化教学常规要求,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自能高效的自主课堂。充分利用“点评互动”课的良好契机,开好示范课和优质课,积极学习市教研室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把日常生活的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提高每一节课的质量,并及时对所上的课进行课后分析和反思。整体提升信息技术组的课堂教学质量。5.教研组能定期反思、总结本组的教学实践情况
信息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周都定期进行反思,不定期安排不同层次班级的老师介绍自己教学或者学生学习的情况,总结成功做法,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检查并交流上周教与学的进度情况,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的撰写情况。了解、交流或通报上周教学案使用和作业批改情况。安排好教研公开课,组织好听评课活动,交流听课学习情况等。每位教师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学案例,并定期交流、互相促进。进行教师月反思(案例)评选交流。组织教师上好研究课,提倡一课一得。课后写分析总结。对于热点问题,可结合本组实际,随时展开讨论,达成共识。继续完善问题征集制度,改变以往为征问题而写问题的局面,对于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持续研究,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再提出的步骤。
三、严谨的教学研究,成就教科研基地
1.教研组全体教师能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学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教科研是一项艰苦、复杂而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更需要教师具有善于钻研、勇于探索、敢于改革的能力。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以致用,指导课堂教学。教研组长引领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并做到“学用结合”。学习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论教育等,采用精读、摘抄、写读书笔记等形式,提炼出名著精髓。通过反思,教师写出论文或心得体会,并将所学的新思想、新观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研究中。主要围绕课题研究内容,不断学习、实践、研究、思考,把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把课堂作为自己的实验室,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学习、积累、反思、总结,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多年在全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合格率达到99.9%。2.教研组有省市级研究课题,并能很好地开展校本研究
信息技术教研组开展课题研究,彰显教科研内涵。在教研组长的引领下,信息技术组教师组织申报省市级课题并取得圆满的成功,三年来,共结题四项,还有四项在研。
u 2011.05江苏省教育技术科学研究所课题《信息技术素养与中学生未来发展关系研究》在研(祁进)
u 2011.05江苏省教育技术科学研究所课题《城乡结合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干预策略的研究》在研(潘宁)u 2011.10年省教育学会课题《苏南、苏中、苏北中小学教育发展比较研究》在研(姜秀珍)
u 2010.07市级课题《教育资源与校本教研的研究》在研(姜秀珍)
u 2010.10年中央电教馆课题《苏北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构建》已结题(姜秀珍)u 2010.10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网络教育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影响研究》已结题(姜秀珍)
u 2009.09市级课题《新教改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实验研究》已结题(姜秀珍)
u 2010.05市级课题《信息技术学科中如何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瘾教学研究》已结题(姜秀珍)
3.教师借鉴、改造科研成果的热情高,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借鉴、改造本校及外来的优秀科研成果,且对教学实践产生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教研组在日常的教学中,组内教师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借鉴、改造兄弟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围绕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打造,结合我校实际形成了有一定效果的教学模式,组织以提高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过关率的提高进行专题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极承担市、县教研室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开展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研讨。
4.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在教研活动中起带头作用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为促进信息技术教研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加快优秀青年教师群体的培养步伐;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实现共同发展;以教研组长为首的信息技术组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实行每周一次业务学习。组织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开展主题论坛,进行教学点评等。每月一次校内学术研讨。每月两次到三次电脑操作技能培训。不定期的专家讲座。经常性的外出听课、交流。创设和争取各种机会让教师分批分期外出听课交流,开阔眼界,掌握教学新动态。尤其是每学期市骨干教师祁进老师都会在本组开设公开课和讲座,在教研活动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使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5.教研组能够举办有市级影响的学科教研活动
u 2011年祁进老师在市信息学奥赛模拟赛中负责命题及讲评
u 2012年省赣中信息技术组已向省科协申办江苏省2013年信息学奥赛夏令营活动。
6.校际间教研活动联系紧密,定期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与研讨 u 2010年王维香在厉庄中学开设县公开课一节; u 2011年方绪东在赣马中学开设县公开课一节;
u 2010年祁进在全县中小学暑期骨干教师业务培训中,开设《有效教学策略》讲座一次;
u 2012年祁进在全县中小学暑期骨干教师业务培训中,开设《信息学奥赛辅导初步》讲座一次。
四、显著的发展绩效,展现教科研基地的魅力 1.学科教学成绩突出、影响广泛
u 2010年祁进老师被评为“连云港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首批骨干教师”;2010.06市立体评教“优秀”;2010.08“基于信息学奥赛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市一等奖
u 2011.01祁进老师被评为县素质教育先进个人;2011.12县电教装备工作先进个人
u 2009-2011祁进老师连续三年被评为市优秀辅导教师 u 2010.12姜秀珍老师被评为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先进个人 u 2011年姜秀珍被评为市优秀辅导教师
u 2009-2011年祁志强、方绪东、潘宁等老师多次被评为市优秀辅导教师 u 2011年方绪东老师的编程兴趣小组社团被评为县优秀社团
u 连续三年,赣榆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均达99.9%以上。2.形成鲜明的学科教学特色、教研特色
(1)研究生活信息技术,凸现学科教学特色,我们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性信息技术,开展富有生活情趣的信息技术教学,使我们的教学发挥出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特点,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2)研究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突出其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开展了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例如“发现――探究”教学模式。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巩固。“自学――讨论――解惑”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共有两种教学流程:其一,“引导提问-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求解”。其二,“创设情景-选题自学-提出问题-讨论研究-交流求解”。(3)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教师和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成绩显著 u 潘宁2009.12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u 方绪东2009.12市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u 姜秀珍2009.12市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u 郭祥兵2009.12市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u 2009年王圣钧等两人获国家级一等奖,4人获省一等奖; u 2010夏雨获国家一等奖,多人获省二、三等奖;
u 2011年董麒麟、李根获国家一等奖,陈政儒等6人获省一等奖,多人获省二、三等奖;
u 高二的董麒麟同学在2012年8月的NOI竞赛活动中,以全国铜牌第一名的成绩被复旦大学预科班提前录取。
4.教师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每年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u 2011.03《有效开展信息学奥赛活动三要素》发表在国家级刊物《NOI导刊》(祁进)
u 2012.04《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辅导活动》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信息教研周刊”上(祁进)
u 2009.01《远程教育应用近在身边的感受》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上(郭祥兵)
u 2009.07《巧搭WLAN 解决运动会大问题》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国电脑教育报”上(郭祥兵)
u 2009.08《浅谈信息技术教师的“同步发展”》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国电脑教育报”上(郭祥兵)
u 2012.02《巧用EXCEL实现比赛快速准确排名》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上(郭祥兵)
u 2009.10《改革信息技术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表在国家级期刊《教育新视窗》上(郭祥兵)u 2010.09《两种方法轻松实现小位图变大不失真》发表在国家级期刊“江苏教育技术报”上(郭祥兵)
u 2012.03《巧用批处理设置机器编号为桌面背景》发表在国家级期刊“江苏教育技术报”上(郭祥兵)
u 2011.02《浅谈高中信息课堂教学》发表在省级期刊《新课程》上(方绪东)u 2011.B《机房管理之USB端口禁用》发表在《教育学》上(方绪东)u 2010.09《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问题》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上(王维香)
u 2011.05《基于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设计》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小学教育》上(祁志强)u 2011.12《苏北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初探》发表在国家级期刊《读写算》第12期、2011年(祁志强)u 2011.3《高中生信息素养调查报告》发表在省级期刊“教育研究与评论”上(姜秀珍)
u 2011.21《尝尽五味的课件制作》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上(姜秀珍)
u 2011.03《一张学生送的贺卡》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上(姜秀珍)
u 2011.04《作品如画——也谈主题式教学设计》发表在省级期刊“中小学电教” 上(姜秀珍)
u 2011.12《螺旋上升,目标达成》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 上(姜秀珍)
u 2010.03《最美的贺卡送给上帝》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 上(姜秀珍)
u 2010.04《江苏省赣榆县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现状调查》发表在省级期刊“教育研究与评论”(姜秀珍)
u 2012.6《十年磨一剑》发表在国家级期刊“文理导航” 上(姜秀珍)
u 2012.8《浅析校本教材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应用与研究》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理科考试研究” 上(姜秀珍)u 2010.05《苏南、苏中与苏北教育信息化调查报告》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 上(姜秀珍)
u 2010.06《贺卡制作》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 上(姜秀珍)u 2010.11《计算机动画制作初步》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 上(姜秀珍)
u 2010.19《让多媒体成为比赛的枪手》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上“信息教研周刊”(姜秀珍)
u 2010.20《我和周刊》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 上(姜秀珍)u 2010.09《师生冲突 热处理VS冷处理》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上(姜秀珍)
u 2011.12《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面面观》获“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二等奖(姜秀珍)
u 2010.5《苏北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现状调查》获省“五四杯”一等奖(姜秀珍)
u 2010.11《江苏省赣榆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现状调查分析》获省“师陶杯”二等奖(姜秀珍)
u 2009.05《《学生潜能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开发的理性思考》获省二等奖(姜秀珍)
u 2009.12《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尝试》“师陶杯”县二等奖(王维香)2009年以来,信息技术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不懈努力,频创佳绩,但我们深深知道,成绩属于过去,今后我们将更加积极有效地探索如何将课题研究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相结合,引领教师走进一个更加丰富美好的精神世界,去领略研究的风采,体悟创新的成功,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的凝聚力、提升力、引导力和开发力,使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省赣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基地工作小组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信息技术组
2012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