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阳山人民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阳山县人民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草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3号)、《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4]12号)、省医改办《关于报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申报报料的通知》(粤医改办函[2014]9号)以及市医改办《关于全面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清医改函[2015]1号)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县人民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使医疗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以药补医机制有根本改变,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医疗费用得到合理控制,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全面提高县人民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改革任务
(一)明确县人民医院功能定位。县人民医院是公立医院体系的网底,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联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县人民医院主要为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接治转诊;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承担部分公共卫生服务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等工作。
(二)积极推进补偿机制改革。
1.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扩面推行使用基本药物比例,取消县人民医院药品加成政策(包含非基本药物),实现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向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转变。对县人民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等综合途径和联动政策同步推进的方式予以补偿。县人民医院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2.完善财政补助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县政府制订对县人民医院的具体补偿办法,规范补助方式,明确补助范围,落实补助经费。在改革以药补医机制过程中,必须保证县人民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保证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县政府对医院履行出资责任,全面落实对县人民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补助、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边、支农等公共服务的政府投入政策。
3.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降低药品、检验、大型设备检查治疗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合理提高中医、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疗机构通过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在充分调整研究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按照省的价格调整指导意见,结合我县人民医院前三年实际医药总费用、医保基金和城乡居民个人医疗费支出等情况,合理制订医疗服务价格标准,经县政府同意后,报清远市政府批准并报省卫计、物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后实施。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做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与医保支付政策的衔接,确保群众实际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
4.继续推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县人民医院要提供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相适应的适宜技术服务,控制基本医疗服务保障范围以外的医药服务。坚持以基金预算管理为基础,实行总额控制,实施平均定额付费、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及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支付方式,通过购买服务对医疗机构给予合理补偿,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费用的结算流程,落实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协议管理,及时足额拨付医疗费用,支持医疗机构发展。
5.探索建立县域总控药物目录,规范药品采购供应。县人民医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与国家、省基本药物制度相衔接的县域总控药品目录,并逐级上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实施。县域总控药品目录应包括基本药物目录(含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省增补药品目录)和医保药品目录,并合理确定各类药品目录的比例。县人民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达50%以上。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完善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以省为单位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重点推进药品带量采购和高值耗材集中采购,特别是植(介)入类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严厉打击药品及医用耗材采购中的商业贿赂。6.推动平价医疗服务工作。按照省政府关于开展平价医疗服务的工作部署,优先开展平价医疗服务,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广泛推广使用适宜医疗技术(含中医药技术),规范检查和治疗行为,杜绝过度医疗,严禁大处方、大检查。
(三)深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加强编制和岗位管理。县人民医院要按国家确定的通用岗位类别、等级和结构比例,在编制规模或备案编制内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岗位,实行岗位管理。
2.深化用人机制改革。落实县人民医院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岗位空缺和任职条件聘用工作人员,并结合实际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3.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推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健全以医疗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收入分配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薄弱学科、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严禁将医疗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检查、治疗等收入挂钩。
(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资产、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县人民医院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明确县人民政府是县人民医院的办医主体,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县人民医院的办医主体或理事会负责县人民医院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订和修订等决策事项,院长选聘与薪酬制订,其他按规定负责的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并监督医院运行。探索由办医主体或理事会公开选拔聘用院长,实行院长任期聘用制,每届任期5年。建立院长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对考核不合格或不称职的,按规定不予续聘或提前解聘。建立院长负责制,完善院长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监事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应加强对理事会和医院管理层履职情况的监督。
2.优化内部运行管理。鼓励探索建立医疗和行政分工协作的运行管理机制,做到责权明确、政事分开,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探索总会计师岗位制度,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实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
3.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由办医主体或理事会与院长签署绩效管理合同,建立健全以公益性为核心,以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社会满意度为主要量化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医院进行目标考核,逐步扩大考核结果公开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等挂钩,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
4.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核心的分配机制。医务人员绩效工资的发放要按照量化考核、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要向技术骨干、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倾斜,向重点岗位和高风险岗位倾斜。坚决取消开单提成、按医疗服务金额提成和下达经济任务指标等做法,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以专业技术能力和医德医风等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拉开分配档次,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总额的60%作为基础性绩效工资按照考核结果发放,40%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工作实绩和效益考核发放。将医院财务收支相抵后盈余部分的80%作为奖金按相关要求发放,促进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大力提升县人民医院服务能力。
1.加强县人民医院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县人民医院加强重症监护、血液透析、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检验科、影像科、传染科、急诊科等基本科室及薄弱领域建设,做到人员、技术和管理三配套,使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能够在县人民医院得到及时有效救治,逐步降低向上级医院的转诊率。优先扶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选择近3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4名的病种所在临床专业科室进行临床重点专科综合建设。开展好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复杂疑难疾病的筛查转诊工作。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适当放宽二、三类相对成熟技术的机构准入条件。建立院前急救体系,依托县人民医院建立和完善“120急救中心”和急救指挥体系,建立相应的急救站,配备必要的救护车和调度管理系统,提升急诊急救保障能力。
2.加强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订优惠政策招聘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吸引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到县人民医院就业,并为其长期在县人民医院工作创造条件。严格准入制度,新进入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临床医师应当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健全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县人民医院每年遴选不少于5名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的三级医院进修学习。积极培养县域内临床学科带头人,加强临床、护理、影像、检验、药学、病理等卫生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和引导城三级医院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县人民医院工作。
3.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县人民医院要围绕降低医疗费用、优化诊疗流程、改善群众就医等,集中推出一批易操作、见效快的服务举措。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广泛开展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的预约诊疗服务,积极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开设无假日门诊、便民门诊,开辟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借助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同步推行同级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制订实施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符合县人民医院实际、采用适宜技术的临床路径,病种数量不少于50种。建立医疗服务行为公示制度,实行“一站式”服务和自助服务,提供导诊、咨询、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和收费项目公示、费用查询、叫号、报告单打印及基本医疗保障费用即时结算等便民服务。
4.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县人民医院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医院管理团队整体管理水平。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可扩展的县人民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与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远程医学信息支持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等,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成立资源共享的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中心,促进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整合优秀医疗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加快综合利用和信息共享,减少病人就医费用和方便群众就医,实现“共享、便捷、优质”目标。
(六)充分发挥县人民医院的纽带作用。
1.加强与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人民医院工作。借助省级医院帮扶契机,积极与三级医院达成轮换派驻医师帮扶制度,由省三级医院派驻选聘一批有管理经验的业务骨干,帮助县人民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强化县人民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指导。按照“上下联动”的要求,县人民医院既要积极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危重病例远程会诊、重大疑难病例转诊等工作,也要带动和支持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发展,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县人民医院向乡镇卫生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探索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一体化建设,推进县乡镇纵向合作机制建设,促进人员、技术、管理等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
3.建设省—县—镇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通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与阳山县人民医院、江英镇卫生院、青莲镇卫生院(高峰分院)、阳城镇卫生院、大崀镇卫生院、黎埠镇卫生院、小江镇卫生院(石螺分院)、黄坌镇卫生院、岭背镇卫生院(犁头分院)、太平镇卫生院(白莲分院)、杨梅镇卫生院、秤架瑶族乡卫生院等12间医疗卫生机构组成阳山县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并以医疗集团形式组建,实施省—县—镇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统一管理、培训和流动,进而推动省—县、县—镇、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预防在基层,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逐步实现阳山县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七)完善监管机制。
1.严格医疗费用监管控制。要突出医疗费用的控制管理,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付费、规范检查和治疗行为、实行检验结果互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等措施,综合确定县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平均住院日及药占比等管理控制目标,并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和使用率,减少门诊输液量,遏制药品滥用。大力推广医保诊疗常规实施工作,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采用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药品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考核,加强实时监控,结果与基金支付等挂钩。建立相关费用控制指标考核体系和公示制度。要将费用控制纳入医院等级评审、评先创优等范畴,对费用控制不好的实行“一票否决”。严禁通过不合理调整用药结构、分解处方、增加自费药品使用等方式加重患者实际费用负担。
2.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控制和规范医疗技术准入,积极筛选包括中医中药技术在内的适宜医疗技术在县人民医院推广应用。合理引进和开展新技术项目,严格控制和规范超越县人民医院功能定位或其他不适宜的医疗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抓好病历书写、手术安全、医院感染和急诊急救等工作,实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
加强医疗行为管理,通过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等管理措施,引导医务人员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和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和不当处方公示制度,完善药品器械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落实手术分级制度。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实行分级管理,促进诚信服务。加强对医院预算、收支、资产、成本等财务管理的监管。强化对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行业自律监督,建立诚信制度和医务人员考核档案。实施公正、透明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办法,加强社会监督,及时向社会公开县人民医院年度财务报告及质量安全、费用和效率等信息。
(八)积极构建医院文化体系。着力构建“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人性化服务医院文化体系,进一步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体系。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精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打造良好的医院品牌,营造良好的医院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积极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建立健全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进度安排
(一)试点调查摸底阶段(2015年4月1日-4月30日)。由县医改领导小组负责完成对阳山县人民医院综合改革前的调查工作,详细掌握医院改革前的人员、床位、经济运行、人事分配、人才培训等情况,为出台政策提供依据。
(二)制定综合改革方案(2015年5月1日-5月31日)。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本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县人民医院的现状,制定综合改革方案。
(三)制定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2015年6月1日-8月31日)。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县卫生计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县制定的综合改革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医药总费用、医保基金和财政投入情况,根据《广东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指导意见》(粤价发电〔2013〕45号),制定具体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和价格标准,经县政府同意后,报清远市政府批准并报省卫计、物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后实施。
(四)启动药品零差率销售(2015年9月1日-10月1日)。县人民医院做好收费信息系统的调整工作,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面实行药品(中药饮片除外)零差率销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公立医院改革。卫计局负责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发改局负责将公立医院的发展列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财政、审计部门负责审核、落实政府补助资金,监督财务收支运行情况。人事、编制部门要按规定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进行核岗、定编,会同卫计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查处力度和财务、药品购销等工作的监督。医疗保障经办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基本医疗保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物价部门负责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费用价格的审核监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药品质量安全监管。通过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
(二)强化财力保障。县财政部门要牵头制定“人民医院综合改革补偿机制方案”,提出对人民医院实施综合改革的具体补助政策,确保财政补偿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为人民医院综合改革提供财力保障。在向政府汇报财政年度预决算草案时要就人民医院综合改革的卫生投入情况进行专门说明。同时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三)落实工作责任。县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县卫计局要提出配套的措施办法,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同时要充分激发内在动力,调动医院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医改的主战场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县编办要牵头核定人医编制数;县发展改革局要加强对人医重大改革事项的研究,加大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牵头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人民医院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方案”;县人社局要牵头制定“人民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对人员招聘、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的指导;县社保局要牵头制定“人民医院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创新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制度改革,加大对改革的支持力度。各相关部门要按自身的职能,加强对人民医院开展综合改革的指导帮助,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舆论引导。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宣传,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为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二篇:洪湖市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
洪医字[2015]16号
洪湖市人民医院 协和洪湖医院
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院综合改革 1
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2‟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 革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5‟61号)、市人民政府《洪湖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二、工作目标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坚持标本兼治,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统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提高医院服务能力,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初步实现医疗事业得发展、医务人员受鼓舞、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改革 目标,力争市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三、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
(一)改革和完善医院管理体制
1.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以公益性质和运行绩效为核心,突出医院功能定位、公益性职责履行、合理用药、费用控制、运行效率和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指标,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2.健全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实行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执行,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财务核算,压缩不合理支出,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医院运行成本。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负责组织领导医院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3.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的核心制度和基本规范,重点管理好病历书写、查房、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手术安全管理和急诊抢救等工作。改善医院服务,积极推行预约诊疗服务,开展 3
优质护理服务,加强便民门诊,积极配合做好基本医疗保障费用即时结算,完善收费项目公示和费用查询等制度。建立患者投诉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及时解决投诉问题。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4.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改进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提升护理服务水平,落实优质护理要求;科学规范诊疗行为,切实保障医疗安全;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建立健全医院运行新机制
5.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政策,实行药品按进价销售,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节约运行成本。
6.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加强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流通、使用等方面管理,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 4
是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
(三)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7.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费用。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文件精神。医院使用的药品,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按上级规定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应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网上公开交易。在质优价廉的前提下鼓励购买国产创新药和医用耗材。医院要重点围绕辅助性、高回扣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加强对医务人员处方行为的监控,推行电子处方,按照规范建立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
8.加强药品采购全过程监管。按市卫计局要求,将药品集中采购情况作为对医院及有关负责人的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医院目标管理。加强对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价格行为,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四)改革医保支付制度
9.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落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措施。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根据医院功能定位和实际技术能力等,明
确诊疗病种范围,建立适宜的临床路径、处方集和诊疗规范,规范处方行为,控制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强化激励约束,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逐步扩大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积极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 药服务。
10.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强对基本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目录外诊疗项目使用率、药占比、检查费用占比、次均费用、参保人员负担水平、住院率、平均住院日、复诊率、人次人头比、转诊转院率、手术和择期手术率等指标的监控,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定期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均次(病种)费用、参保(合)患者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等进行公示,提升基本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11.逐步提高保障绩效。逐步提升医保保障水平,加强乙类药品和目录外药品、诊疗费用在总医疗费中的控制比例,逐步缩小政策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间 的差距,以减轻参保患者自费负担。
(五)建立合理的人事薪酬制度
12.科学合理核定人员编制。根据《湖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公立医院机构编制试行标准》(鄂编办发
„2012‟9号)精神,科学合理地核定和调整人员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编制备案制管理制定,实行总量控制。
13.改革人事制度。按要求实行人员公开招聘制度,优化人员结构,按岗位设置、管理要求合理配置医师、护士、药师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必要的后勤保障人员。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依合同考核,以考核结果续聘晋聘,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结合实 际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14.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严禁将职工收入与医院的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建立以工作量、人员成本、工作绩效为基础的工资总额核定办法,绩效工资总量经市人社局核定后,报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考核后发放。并制订具体考核办法,将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费用控制、患者满意度等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收入分配的依据,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内,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在基层工作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的药品、检查、治疗等收入挂钩,同时建立职业年金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逐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力争2016年底达到35%以上。
15.完善医务人员考评制度。探索建立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标准和方式,突出其临床能力和治病救人的能力。重点考核工作绩效,突出岗位职责履行、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成本控制、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和考核档案,记录医务人员基本信息、考核结果以及违规情况等,完善医师医疗服务不良记录登记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优化执业环境,尊重医务人员劳动,维护医务人 员合法权益。
(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16.加强医院能力建设。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围绕近三年外转率靠前的5—10个病种确定需要重点加强建设的相关临床和辅助科室,并重点加强儿科、康复、急救、产科、老年病和精神卫生科等专科建设。
17.建立适应医院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合理制订医院
人才培养规划,逐步健全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落实医院与基层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加强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实施专科特设岗位计划,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在职称评定上优先评审。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培养或引进医院学科带头人。增强护理人员力量,医护比 不低于1:2。
18.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完善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群众满意度、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与市卫生信息数据中心有效衔接,通过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居民健康信息和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用药记录等在医疗机构以及医保经办机构之间信息共享。有效运用协和医院远程医疗系统,提高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远程咨询和视频会议等综合应用率。
(七)加强上下联动。
19.依托武汉协和医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化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内涵,做实协和托管 9
医院工作,创建县乡医疗联合体,满足老百姓多样化医疗需求。
20.推动医疗资源集约化配置,推进医院医疗集团建设。依托医院建立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等中心,降低医 疗成本,推进县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21.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指导,探索在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探索多样化分工协作模式,完善医院医疗集团运行管理机制。
22.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制订分级诊疗的标准和办法,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防治结合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为基层转 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
(八)强化服务监管
23.强化对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抗菌药物用药量靠前的品规及处方医生进行公示,运用处方负面清单、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加大回溯检查力度,及时查处为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检验 等行为。
24.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医药费用监管控制,重点监控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医疗总费用、收支结构、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以及检查检验、自费药品、医用耗材等占医疗收入比例等情况。加强对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的 诊疗行为监管。
25.发挥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加强信息公开,建立定期公示制度,运用信息系统采集数据,重点公开财务状况、绩效考核、质量安全、价格和医疗费用等信息。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调查摸底。2015年9月20日前,完成综合改革前的基线调查工作,详细掌握医院改革前的人员、床位、经济运行、人事分配、人才培训等情况。
2.制定方案。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要求,结 合医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3.宣传发动。2015年10月30日前召开动员会,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关工作的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
(二)启动实施
2015年10月30日起,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推进综合改 11
革。同时,执行取消药品加成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三)考核评估
1.2016年11月底前,开展医院综合改革工作自评总结。2.2016年12月底前,迎接省、市卫计委和相关部门对 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考核评估。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医院成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医院综合改革日常工作。明确各科室部门任务和分工,切实履行职责。
(二)强化考核,加强指导。医院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核指标,严格实行考核,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务。
(三)及时总结,加强宣传。医院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每月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情况,及时总结,每月向市医改办上报改革进展的有关情况。同时,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加 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争取社会理解、配合和支持。
附件:医院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2015年10月28日
主题词:公立医院改革 实施方案
抄 送: 市卫生计生局 洪湖市人民医院办公室 2015年10月28日
第三篇:市人民医院县乡一体化工作综合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楚雄市人民医院
市乡一体化工作综合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市乡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提升市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更好为楚雄市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据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项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的通知》(云财社„2013‟36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2014年县乡一体化工作总结及结合我愿实际,制定《楚雄市人民医院市乡一体化综合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兼顾,按照“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原则,以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为核心,以县乡卫生一体化工作综合管理为契机,促进我市人才、技术、信息和管理等医疗卫生资源城乡统筹配置,提升楚雄市人民医院、紫溪卫生院、东瓜卫生院、吕合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拓展楚雄市人民医院的服务领域,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格局,推进县乡纵向合作机制建设,切实维护县乡级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实现“三升、三降、三满意”目标。即门诊、住院业务量提升、业务收入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提升;医疗收费标准降低、平均就医费用降低、单病种费用降低和政府满意、医院满意、群众满意。
二、管理方式:
以业务技术支持为主要合作模式,紫溪卫生院、东瓜卫生院、吕合卫生院在市乡一体化工作中实行 “八个不变”。即:乡镇卫生院院长职权职责不变;乡镇卫生院所有制性质不变,乡镇卫生院人员身份不变,国家对乡镇卫生院投入和政府补助政策不变,国家对乡镇卫生人员的特殊照顾政策不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不变,乡镇卫生院职责任务不变,乡镇卫生院债权、债务不变。
三、主要工作方式
(一)加强组织保障。
1.成立楚雄市人民医院县乡一体化领导小组,以楚雄市人民医院院长陈志坚为组长,吴丰平、高树凯副组长,普永芬及三所卫生院院长为主要成员的县乡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普永芬兼任办公室主任,龚荣富 余青任办公室副主任,确保工作到位,结合实际,制定、调整实施细则,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负责对乡镇卫生院院长绩效工资的测算、发放,负责对县乡一体化工作的督导,保证县乡一体化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及医疗卫生工作正常开展。
2.成立楚雄市人民医院专家技术指导小组,落实具体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人员到紫溪卫生院、东瓜卫生院、吕合卫生院开展
服务,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帮扶与被帮扶双方建立以技术业务指导、设备资源共享、双向转诊、会诊查房、信息互通为主要内容的协作机制。推进临床检验、影像会诊、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帮扶内容
(1)确立帮扶项目。抽调中青年骨干对卫生院的急诊急救和住院部的管理、临床医学影像技术、检验技术进行定期指导和短期住进医院帮扶。
楚雄市人民医院与紫溪卫生院、东瓜卫生院、吕合卫生院形成业务协作管理体系,对卫生院在医疗技术、人员和设备上须予以支援帮助,若卫生院需要可委派1名业务骨干担任其业务副院长,负责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承担医疗服务业务,做好单位之间的对接协调,制定和实施培训、进修计划。同时,委派一定数量的卫技人员,参与卫生院的医疗机构管理、医疗、预防、居民体检、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医技带教和教学等工作。乡镇卫生院须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工作,推进临床检验中心、影像会诊中心等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避免医疗资源的重复投资。楚雄市下派乡镇卫技人员交通、绩效等由楚雄市人民医院负责,检验、影像、消毒供应中心技术、设备、成本、结果上传下送等由楚雄市人民医院负责,并按比例返回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目前在政策允许下可进行的帮扶内容有:①派业务骨干定期进行临床查房;②下派专家在乡镇节假日坐诊;③下派专家进行临床知识、操作技能培训;④下派专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⑤委派业务骨干协助卫生院院长进行医疗质量管理;⑥对卫生院仪器设备进行质控、维修;⑦派车接送双向转诊患者。
(2)完善基层医疗卫生补偿机制:切实发挥绩效工资杠杆作用,有效调动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积极性。乡镇卫生院院长肩付项目启动、管理、执行、协调、监管等工作,并承担卫生院内部绩效考核,确保乡镇卫生院内部有效调动职工积极性。考虑探索乡镇卫生院院长乡镇一体化工作绩效工资年薪制,以楚雄市人民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业务增长比例挂钩。
(3)楚雄市人民医院对卫生院的转诊病人凭转诊介绍单、健康档案优先诊治和住院。楚雄市人民医院对卫生院所在乡镇(街道)的住院病人和门诊经治疗后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及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病人,及时做好转诊记录,安排车辆及医护人员转回卫生院,确保患者从就诊、诊断、住院、康复得到不间断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探索建立乡级医院为楚雄市人民医院住院分部,按楚雄市人民医院标准管理,楚雄市医院医护人员参与诊疗,转回乡镇卫生院后业务收入为乡镇卫生院所有,申请楚雄市卫生局新农合办批准并免去患者因更换住院地点收取二次入院起付金。
(4)争取相关政策规定:下派带教帮扶人员在带教帮扶工作期间计算为支医时间,可作为县级医疗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级以上职称的必备条件。
(二)探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机制建设。明确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在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前提下,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和分工协作。
1、以满足患者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围绕预约诊疗、、规范上转、引导下、转等环节,建立楚雄市医院与卫生院分工协作机制。卫生院对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在诊疗范围以外和诊断及治疗困难的患者,及时转诊到楚雄市医院;楚雄市医院对卫生院所在乡镇(街道)的住院病人和门诊经治疗后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及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病人,及时做好转诊记录,转回卫生院。充分利用楚雄市医院医疗资源更为丰富,而卫生院对于病人出行康复更为便利的优势,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确保患者从就诊、住院、康复得到不间断的、针对性更强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能更快速积累相关特色领域的医疗和管理经验,为今后的交流和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2、合理分配药物资源,国家基础药物处方实现异地共同管理比较好。针对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出院后需要长期服用基础药物的的病患,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后续购药便利,出院后市级医院开具的处方,可到当地卫生院购买,让患者享受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减免政策,同时降低市级医院的药品比例,也带动了乡镇卫生院。
四、专项资金的管理
1、医院不得截留资金,20万全部拨付给卫生院。为了有效防
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落实,挤占、挪用、改变使用功能等问题,资金的使用必须有计划、有审批审核、最后使用。
2、资金具体用于以下方面:
(1)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房屋的改造、食堂、厕所、花园、停车场等的环境建设;
(2)医疗设备和耗材的更新、购买;
(3)组织培训学习文具的购买、场地的租用,讲课专家的费用由卫生院支出;
(4)下派专家查房、会诊、坐诊、带教等劳务费用由卫生院支出;
坚持科学发展、实施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也是增强楚雄市人民医院发展的后劲,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人员服务水平和构建分工协作机制,利于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节约管理成本,立行实现“三升、三降、三满意”目标,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院将及时改进实施方案,努力实现卫生事业均衡化发展,统筹推进城市化之路和谐、健康发展。
楚雄市人民医院 2014年11月20日
第四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刚察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青发 [2011] 9 号),顺利开 展和完成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州人民政府办 公室《关于印发海北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北政办[2011]100 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 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公益性原则,实施“两改革”、“五便民”、“一 强化”,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 非营利性分开,探索公立医院多种实现形式。通过改革公 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等,切 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 社会满意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促使公立医院切 实履行基本医疗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2011 年6 月起,在县人民医院和县藏医院开展改革试点工 作。
二、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基本原则 改革步骤上,坚持先行试点,重点突破,积极稳妥,大胆创新,因院施策的原则,总结适合全县推广的经验后 2 有序推进。改革措施上,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
(二)工作目标 通过改革,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 务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 医院切实履行基本医疗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总体实现“三升、三 降、三满意”的目标,即:门诊、住院业务量提升,业务 收入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提升;医疗收费标准降低,平均 就医费用降低,单病种费用降低和政府满意,医院满意,群众满意。
三、主要内容
(一)推行管理体制改革
1、建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体制。组建县公立医院管 理委员会,由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组织、发改、卫生、财政、人社、编办、药监、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 员,履行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宏观管理职能,代表政府“管人、管事、管资产”,实施全行业属地化管理,确定 公立医院规划和发展方向,保证社会公益性目标的实现。3
2、建立医药分开机制。实行医药收支分开,逐步将医 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 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降低医院收入中药品所 占比例,通过增加医疗服务收入和政府投入等途径补偿医 院由此减少的收入,实行零差率销售。
3、建立管理评价制度。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制定严格 的管理办法,将公立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收支盈亏、社会和职工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政府指令性任务完成 情况等公益性指标纳入医院及院长考核体系,落实医院年 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组织专家定期 对公立医院进行考评,原则上每半年进行一次,并将考核 结果与政府补偿经费划拨和院长业绩认定结合起来。
4、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巩固和完善公立医院医务人员 信息、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及收费项目公示制度。按 月对比院内住院自费比例、药品收入占医药总收入比例、平均住院和门诊费用、单病种和单项检查费用、大型检查 阳性率等项目指标,并进行公示。坚持公开医院人事、财 务、管理等重大决策内容,提高民主科学管理程度。
5、建立便民惠民机制。全面实行检查结果互认,开展 无假日门诊、门诊预约和两级转诊。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 程,实施医疗费用及时报结制度。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控 制单病种医药费用和抗菌类药物使用,扩大试点病种范围,4 县人民医院选择不少于10 个病种、县藏医院选择不少于5个病种推行临床路径。
6、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 度。进一步完善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 付方式,建立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和 约束机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扩大医疗保障 范围,提高支付比例,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次均费 用,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落实医疗救助的管理和支付制 度,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费用。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对基 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诊疗费用实行补充医疗保险。
(二)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科学核定岗位总数 根据各公立医院发展和实际需求,依据服务职能、服 务范围、现有工作人员数等情况,按照“因需设岗、按岗 聘用”的原则,重新核定医院需要设置的岗位总数。按照 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工作量相匹配,与历年平均门诊 人次、床位数及床位周转次数、岗位设置需求相符合,与 服务对象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卫生服务半径大、工作难 度大、卫生服务成本高等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服 务人口、地域差异等综合因素,合理设岗。同时,以医、药、护、技岗位为主体,合理确定专业人员人员构成比例,5 保证正常开展工作需要。对缺编、空编人员制定计划,逐 年补充。
2、实行院长负责制 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完善公立医院院长选拔制度,以推行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为核心,制定公立医院院 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管理制度,新任院长必须按照任 职资格实行招聘或推选,实行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 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对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公立医院院 长独立法人地位,院长拥有医院的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权 限,相对独立行使医院经营管理权责,通过民主程序决定 医院内设业务机构,自主招聘员工、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层领导、决定非资产性的经费支出。院长按照公益 性的要求行使职权,确保医院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 策,承担社会责任。新任院长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以公益 性为核心,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3、实行全员聘用制 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公立医 院现任院长、副院长,保持现有职级。对新任院长,由医 院管理委员会向同级党委提名推荐,经组织部门审批后,由管理委员会聘任。院长、副院长聘期为五年,经考核合 格者可以连任。院长在任期内对医院人事、财务和行政管 理全面负责。中层管理人员由院长提名或通过竞聘上岗确 定,报管理委员会审查备案。其他人员实行全员聘用、竞 6 争上岗、以岗定责、岗变薪变的用人机制。探索推行院长 年薪制和特殊人才年薪制,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公立医院 的职工逐步由“单位人”变为“行业人”,由身份管理改为 岗位管理,在医院内按岗位需求合理流动。严格核定公立 医院各岗位的专业人数及技术层次人数,做到执业资格与 岗位需要相符,不得随意超员进人、用人。
4、建立灵活的聘用制度 一是建立解聘辞聘制度。制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 员和工勤人员考核标准,对聘用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并把 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升、评先选优及解聘的依据。对聘 期内不能完全履行岗位职责、贻误工作、服务质量不高、出现重大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和医德医风相关问题的,院 长有权按照有关制度提出解聘辞聘意见,并按程序予以解 聘或辞聘。二是建立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制度。卫生专业技术人 员按照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在聘任时淡化资格、强化岗位,废除职称终身制的弊端,并可根据业务能力和 专业水平实行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高聘者是专业技术骨 干,低聘者是履职考核最低分的获得者。
5、推行岗位工资制和绩效工资制 按照“总量控制、收支结余、不低于原来水平”的原 则,在岗人员基本工资按照考勤结果发放,其余部分纳入 工作岗位和绩效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实行院科两级管 7 理,制定具体的岗位工资,一岗一薪,岗变薪变,注重向 临床一线、高风险岗位、技术骨干和特殊人才倾斜。在成 本核算的基础上,将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岗位职责、风 险大小、医德医风、工作效益、成本支出、药品控制、收 支结余等项目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上不封顶、下不保 底”,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充分 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绩效奖金分配原则: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绩效奖金分配要素:工作质量与工作数量。绩效奖金来源:个人绩效工资; 医院赢利的部分收入 绩效奖金分配方式:采取院科二级分配模式。医院以科 室为单位,根据一级分配方案将每月奖金核算到科室。绩效考核由科室对员工进行,院办、医务科对科室考核。由院办、医务科、财务科制定和审核一级分配方案,并负责 对全院各科室绩效二级分配方案审核,监控执行情况,负责 对全院绩效奖金分配结果动态监控,掌握绩效考核应用状况 与效果。绩效考核结果审核及发放程序:每月 10 日前,各科室 负责人将科室员工工作量上报院办,经院办审核后,签署意 见,再转财务科,于次月22 日前发放。绩效奖金管理有关规定: 8 科室制定二级绩效考核方案时,主要以工作质量和工作 数量两方面评价。各科室应不断探索绩效考核方法与评估指 标,力求公平公正、全面准确。(1)工作。(3)含护士组的临床科室,建议科室将绩效奖金先分 成医生、护士两部分。医生和护士部分再各自根据绩效分配 方案进行分配。绩效考核奖金来源中的医院赢利部分投入,是指当医院 在赢利的情况下,减去医院公用支出、人员培训支出、医院 内部建设资金及设备购置支出的前提下,剩余的结余部分,当对科室进行分解时,按照对科室的考核、按一定比例进行 分解。
(三)实行财政补偿机制改革
1、补偿原则(1)突出公益性质,加大政府投入。公立医院人员经 费全额预算,医院改革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和 运行经费由县财政列入预算,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中 央、省专项资金和项目全部及时安排到位,在历年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债务由财政、国资、卫生部门共同 清理,逐年解决。9(2)核定任务收支,强化绩效考核,实行收支两条线 管理。统筹考虑公立医院服务人口、地理位置以及服务工 作质量、数量等因素,强化医院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合理确定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基数和支出基 数,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激 励和补偿,经考核后,对公立医院业务运行和医改任务落 实后的经常性收支差额,分类给予补偿。
2、补偿方法(1)核定任务 公立医院主要提供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 务。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机构服务能力、服务人口、近三年门(急)诊量和出院人次变动情况核定;公共卫生服 务任务根据服务人数和确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数 量、质量要求核定。(2)核定收入 收入构成:一是经常性收入,包括医疗服务收入和承 担基本公共卫生任务的经费补助收入。二是财政专项补助 收入,包括基本建设经费和设备购置经费、承担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处置任务补助经费、人员培训和人才招聘经费,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开展的其他卫生服务补助收入等。三是其他收入,包括公立医院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 的非财政补助收入,以及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经营收入、社会捐赠、利息收入等。10 收入核定:一是经常性收入核定。医疗服务收入按照 前三年医疗服务平均收入,综合分析物价、社会平均收入 水平等相关因素,并考虑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等各项 医改政策后对公立医院收入的影响合理核定,其中药品收 入根据药品采购价格和合理用药数量核定;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补助收入根据服务人口、单位综合服务成本及核定的 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数量、质量核定。二是财政专项补助 收入核定。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根据公立 医院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 置任务按服务成本核定补助;人员培训和人才招聘经费根 据有关人才培训规划和人员招聘规划合理安排。三是其他 收入核定。根据以前收入水平并综合考虑影响收入的 特殊因素合理核定。(3)核定支出 支出构成:一是经常性支出,包括人员经费、业务经 费等正常运转支出。二是财政专项补助支出,包括用于公 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 员培训和人才招聘支出等。三是其他支出,包括公立医院 上述项目以外的支出,如赞助、捐赠支出、医疗赔偿支出 等。支出核定:一是经常性支出核定。人员经费(含基本 工资、绩效工资、交通费、通讯费、烤火费、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按定员定额的方式及定编人数核 11 定,核定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其中绩效工资、社会保障单位缴费及住房公积 金等项目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业务经费根据核定的基本 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数量、质量、成本定 额(剔除人力成本)、合理的药品损耗、设备维护、公用 支出等综合核定,其中药品支出根据药品采购价格和合理 用药数量等核定。二是财政专项补助支出核定。根据基本 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和人才招聘、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处置等专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进度、质量、效益等 因素确定。三是其他支出,根据以前支出水平并综合 考虑医疗赔偿支出等影响支出的特殊因素合理核定。
(四)推行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1、探索多元化办医格局(1)明确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权责。坚持政府举办公立 医院的非营利性质,面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优质、价廉、可得性和可及性强的基本医疗服务,向弱势群体提供医疗 服务费用减免,发挥对区域医疗服务市场技术进步、示范 和宏观调控作用,在执行政府指导价格的同时,承担紧急 救治、救灾、援外等社会责任。(2)确立营利性医疗机构定位。社会力量举办的营利 性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格,依法照章纳税,接受卫生 部门监管,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3)探索多元化办医。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 12 革。政府在规划上给社会力量办医留足空间,在政策上予 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专科医院为主的医疗机构,发 展高端专科医疗服务,满足高收入群体特需医疗服务需求,形成多元化办医竞争格局。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在 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 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
2、建立人才培养长效制度 一是积极引进人才。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高薪聘请专 业领军人才,充实县级公立医院专业队伍;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专科医师和管理人才,充实提高县级公立医院整 体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在岗人员培训。设立卫生人才培养基金,选 拔优秀学科带头人跨省深造学习,增强县级公立医院的技 术力量;强化“三基”培训与实践,以培养留得住、用得 上的使用人才为重点,有效缓解公立医院技术水平不高的 问题;以省内外医学院校为依托,每年选送一批公立医院 在职专业和管理人员,实施人才培养储备工程。
3、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医院内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 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充分发挥医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职工代表大会的科学管 理与民主监督作用,实施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完善 13 医院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推进医院管理的制 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五)加强公立医院考评机制改革
1、加强医疗质量考评。建立医院内部监控机制,在医 生看病行医过程中容易导致医生乱开“大处方”、拿回扣 的医嘱用药量、抗菌素使用量特别是进口抗菌素使用量、青霉素占抗菌素比例、住院病人自费比例、人均输液量等 五项限制指标以及控制医疗机构盲目增收的药品收入占总 收入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费 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患者满意率等八项评估指标进行动 态监测,由医院管理委员会按月排队,季度评比,半年奖 惩,以考评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督。
2、加强费用控制考评。建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对医院的 评价和巡查制度,落实各项费用控制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对以营利为目的,导致过度检查、过度用 药、过度治疗的行为依据相关规定做出严肃处理。
3、加强医德医风考评。落实和完善《青海省医务人员 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强化医务人员警示 教育,加强医疗卫生行业有奖举报制度、医德医风考核制 度、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业绩记录制度的落实和考评 管理。
(六)完善民族医医院改革 14 坚持县藏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中、藏、西医并重方 针,强化政府责任,推进医院保持和发展中、藏医药特色 优势,提高中、藏医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认真落实中、藏医药扶持政策,逐步解决 “以西养藏”的问题,使藏医 医院回归特色、让利于民,满足各族群众对藏医药服务的 需求,促进我县藏医药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构建和完善公立民族医医院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 完善藏医医院管理体制。把藏医院纳入区域卫生规划 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县政府负责县藏医院建设,按 照等级标准,科学确定医院发展规模。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工程,培育形成区域内藏医医疗、保健、科研 和教学中心。发展特色藏药制剂,鼓励和支持县藏医院依 法自制传统制剂,方便群众使用,提高藏药使用率。构建和完善藏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县藏医院的龙 头带动作用,加快构建和完善中、藏医药服务体系。积极 组织实施中、藏医药“进农牧区、进社区、进家庭”工程。建立藏医医院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和巡查、预警制度。建立以促进县藏医院保持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考 核内容的绩效考核制度,将领导班子结构、人员配备、民 族医诊疗技术运用、特色科室设置等纳入绩效考核,与补 偿政策、骨干培养、职称晋升、收入分配等挂勾。
2、建立有利于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优势的公立民族医院 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 15 改革和完善县藏医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建立以预算管 理和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经济运营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岗位 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医疗质量、服务 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中、藏医药从业人员岗位津贴制度,完善特殊人才和 高层次民族医药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在基本医疗保障建设中实行鼓励使用民族医药的政 策。将符合条件的民族医诊疗项目、医疗机构中、藏药制 剂纳入报销范围,降低报销起付标准,提高报销比例,探 索按中、藏医病种付费的实现方式。具体报销起付标准、报销比例的调整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 门确定。完善中、藏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增设中、藏医诊疗服 务项目,适当提高诊疗技术服务价格,测算中、藏药饮片 药事服务费应考虑药品的库存、调剂、煎煮等各环节产生 的成本,按照医务人员职称和劳动付出合理确定辨证论治 费,合理确定自制制剂价格。合理核定县藏医院人员编制。为保证藏医药人员队伍 的稳定性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充分发挥藏医药特色与优势,在核定公立中、藏医医院人员编制的基础上要按照民族医 院等级标准合理确定民族医医生的比例。扩大医疗保障中、藏医药报销项目范围,将符合条件 的民族医诊疗项目、药品品种和医疗机构自制制剂纳入报 16 销范围,中、藏医药项目的报销比例提高 5 个百分点,住 院报销起付线降低10 个百分点,探索按民族医病种付费方 式。
三、实施步骤
1、组织动员阶段(2011 年6 月—7 月)。通过考察、论证、制定《刚察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完 善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后动员并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2、完善制度阶段(2011 年7 月—8 月)。制定完善实 施细则和相关制度,总结形成完善的制度和实施办法。
3、组织实施阶段(2011 年8 月—2011 年10 月)。在 完善制度和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试点医院全面推行公立医 院改革。
4、总结提高阶段(2011 年10 月—2011 年11 月)。总 结公立医院改革中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结 合国家、省、州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要求及其他地区 取得的先进经验,修订完善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 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县公立医院改革。各县和县直医疗 机构要在坚持中央、省、州确定的医改方向和原则基础上,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研究制定符合本县、本单位实际 17 的实施细则,细化措施,突出重点,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积 极稳妥,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
(二)加强部门配合。发改部门负责将公立医院的发 展列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医院的基 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时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卫生部 门负责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财政部门依据 合法、科学、公开、公正、规范、透明的原则分配资金,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公立医院的收支监管。人社部门会同 发改、编制和卫生部门确定各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和招聘方 案;会同卫生部门合理确定人员定岗、绩效工资审定,同 时加强对公立医院基本医疗保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食 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部门要密切配 合,形成合力,确保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
(三)加大财政投入。落实试点公立医院政策性投入; 对承担公共卫生职能医疗机构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加 大公立医院项目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医院加快发展;落实 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医疗卫生 人才队伍建设。
(四)加强舆论引导。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采取多 种有效形式,加强对公立医院综合体制改革工作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 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 18 和支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为公 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五篇: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学习心得体会
高新区第二小学 商丽津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教”的行为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使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变化。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建设学习型学校
构建学习型学校,锻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建设学习型学校,要以校本研训为突破。
校本研训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它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它将教学研究和培训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它主张问题即课题,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研训的形式主要有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也就是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合作研讨、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等手段使研训工作落到实处。它的初级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终极目标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民族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学习型学校是指通过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团体学习,形成学校的学习气氛,进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实现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创造性工作的学校。学习型学校根据知识经济的社会特征,提出了创造“成功文化”,与统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学习型学校中,每个教师充分理解并认同学校的发展目标,全心全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奉献。并把学习作为生存和工作的方式,作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创造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提高。而学校组织的主体是教师,造就一个学习型、创造型的教师团体,是建构学习型学校的关键。
创建学习型学校,是校本研训的一项内容,校本研训又有力促进了学习型学校的形成,两者相辅相成,其目的都是为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创造成功人生。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利用多种方式教研,探索多样性的学习活动,能够突出地解决我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改进我校教师教学方法,很好的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使我校的教学达到一种良好的境界,即学生会学习,乐于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
二、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而过去的课堂中听到的只是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师过于注重自己教学行为的演示,忽视学生存在,课堂教学成了的教师单方面活动,学生就成了“配角”和“观众”。过去的课堂中,过于注重对学生的训练,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超量地做习题,把训练等同于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忽视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感性、创造性,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很好结合起来。
作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达到其认识冲突的临界点,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现为一种渴求解决的情绪状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要搭建一个“师与生、生与生”对话的平台,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师生将在对话的课堂中共同发展。
三、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如下表述:”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教学方式以教定学,教师的教学是“教教科书”,而学生则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来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然后再通过考试测试教科书上的知识,却不管这些知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了多少。这教学方式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课堂上则多半是学生在猜测观摩教师的言行,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为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应不断地进行反思: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把握学习语文的本质,抓住语文教学的主旨,营造轻松民主的探究氛围,整合教材,创设更具探究价值的情境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最大限度开放时空。在此基础上,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实践,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重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学放在主体地位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和方法,从而保证教法和学法的有机同步进行。
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不仅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还要给学生创设流动式的课堂,把学生带进广阔天地这个大课堂去。这大课堂有更生动的教材,有更丰富的知识,有更易挑起学生的兴趣、鼓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课程每门学科设计了综合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个载体,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向课外拓展与延伸,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考核鉴定功能和教学信息反馈功能,要保证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必须发挥教学评估的杠杆作用,构建一个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教师的教。
新的课堂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确地制定评价标准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注重学生自评、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注重发展性评价,逐步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积极地发挥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