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9加强政协界别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政协界别建设的几点思考
政协的界别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个党派、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在人民政协组织中的具体划分形式,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征。进一步加强界别建设,发挥界别作用,既是推动人民政协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界别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界别建设,是推动市民社会成熟的重要政治渠道。加强政协界别工作,在国家与个人间建立联系沟通渠道,充当减少碰撞的“缓冲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稳压器”。政协的界别包含各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个界别。每个界别,都面对各自所联系的群众,针对本界别的问题、困难和利益,提炼共同的愿望和主张,挖掘群体潜能,形成社会参与声势。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经济结构、利益关系,人们的思维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各种利益群体及其愿望和诉求增多,界别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更加突出。因此,加强界别工作,有助于推动社会组织的完备和市民社会的成熟,有助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二)加强界别建设,是发挥社会各界积极力量的重要民主渠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政协的重要性质,也是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充分履行政协职能,仅从委员个体的角度来考虑是不够的,必须突出界别特色。政协的一个界别就是一条民主渠道。保持这 条渠道的畅通、有效,能够从一个重要方面,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愿望的表达、诉求的提出,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使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积极、有序地参与国事。政协的各种参政议政活动,更重要的是从发挥界别的整体资源和优势出发,注重界别的集体智慧和群体力量,尽可能为各界别参政议政提供有效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协民主渠道的功能。
(三)加强界别建设,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团结渠道。贾庆林主席曾指出,人民政协“这种按界别组成的形式,可以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人士的智慧,也有利于通过界别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界别是协调关系、团结各方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政协的界别渠道,便于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把握民意、汇集民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政协委员在本界别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在各自界别范围内,通过多做沟通性、协调性的工作,可以包罗不同利益、不同信仰的各方面人士,广开言路,求同存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政协真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最大限度的包容性。
(四)加强界别建设,是党政决策机关的重要咨询渠道。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汇集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通过政协的界别渠道,一方面,可以了解新时期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状况,吸纳各界别的意见和呼声,接受各方面的批评和监督;另一方面,组织各界别政协委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深 2 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高层次、跨学科、多方面的咨询论证,可以有效地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当前界别建设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和地方政协在界别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调整和完善了界别设置,不断丰富界别活动开展的方式,逐步建立界别活动的运作机制。但总体而言,政协界别建设还是当前政协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不少问题。
(一)界别的包容性、代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政协界别设置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没有真正覆盖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使得部分人群在政协没有“发言人”。如金融从业人员、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自由职业者、网民等这些人数较多的新兴社会阶层中就缺乏相应界别设置,没有阶层的代表人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协组织的代表性和包容性。
(二)界别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政协组织本身界别意识不强。政协的各种参政议政活动,以界别为单位组织的较少,经常性工作多数不以界别为单位组织,对界别的整体优势发挥不够。原因在于,政协组织委员进行经常性活动的工作机构是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是按政协履行职能的工作进行分设的机构,而委员被编入专门委员会,基本上是根据自愿、协商和统筹安排的原则。不同界别的委员被 编入同一个专委会、同一界别的委员被编入不同专委会的情况非常普遍。专委会组织的经常性活动,也就难以体现界别的特点和优势。二是政协委员本身界别意识不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如参加会议、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参与视察和调研等,多以个人名义出现,对界别代表的身份意识不够,有些界别委员一年都没有一件代表界别一件的提案和建议。同一界别的委员之间缺乏共同调研的途径和互相联系的平台,难以形成界别的整体合力。界别委员与界别群众的沟通联系也不够,还局限于个别的、随意的阶段。
(三)界别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除了中共、民主党派和一些人民团体外,其他各界别都过于松散,既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也没有建立规范统一的工作制度。目前界别的划分界线,有的是以政党区分,有的是以团体区分,有的以社会职业区分,有的以民族区分,有的以区域划分,等等。把不同划分标准的社会阶层归并到一起,必然出现交叉重叠的情况。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界别特色不明显的“特邀”界别设置不合理,且在委员总数中占较大比例,如广州市南沙区政协特邀界别委员48名,占委员总数的27%,而列入“特邀”界别的,基本上是因为比例或人数限制而无法放入其他界别的委员,这是一个没有界别特色的界别。
三、加强界别建设的建议
界别是政协发挥作用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加强界别建设,调动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界委员的积极性,是推进政协工作的根本要求,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政协界别建设。
(一)合理设置界别,发挥委员作用
政协章程确定,全国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组成,设若干界别”。其中,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香港和澳门同胞都已有固定范围,唯有“各界的代表”没有界定范围。建议政协“各界的代表”的界别划分,应当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重点参照各个地区的人口结构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等进行划分。如外来务工人员多的地方,应当设置外来务工人员界别,经济发展主要以汽车制造、港口物流、装备制造为主的地区,应当根据这些产业发展情况,将其从业人员作为一个界别,充分发挥其作用。并适时将一些新兴社会阶层,如法律从业人员、中介服务人员、网络意见领袖等以新增界别的形式补充到政协组织中,增强政协的包容性、代表性。
合理设置界别后,最重要的是要突出界别委员的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是由各个界别协商推选产生,是各界别有影响的代表人士,代表本界别及其联系的群体主张,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代表一个群体的界别行为。发挥界别作用,就是要使委员的主体作用通过界别这个渠道更好地发挥出来。突出界别委员主体作用,就是要着眼于在工作中探索如何使委员的界别意识更加强化,界别活动特点更加突出,界别意见建议特色更加鲜明。因此,政协委员要做到真正代表界别,应加强与所代表的群众的联系和沟 通,深入调查研究,在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时,既要有个人的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又要密切与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联系,将他们的呼声和意见完整准确地反映出来;既要多就自己熟悉的情况建言献策,又要更加关注和掌握相关领域的工作情况,使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出本界别的集体智慧。
(二)突出界别特色,彰显政协优势
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现有方式,都要体现界别的特点和优势。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在提案、反映社情民意、调研或视察等参政议政形式中,突出界别声音。鼓励和引导政协委员围绕本界别的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同一界别委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对界别提案、社情民意的征集和收集,以界别名义提出的提案、社情民意等,要列入督办重点,明确办理要求,保证办理质量。
二是在政协全会、专题议政会、座谈会、政情交流会等协商会议形式中,突出界别的整体性。政协全会时,要求政协委员以界别名义作大会发言、专题议政发言;以界别编组进行分组讨论和组织政情交流会、座谈会;把界别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较集中的意见和建议,以界别的名义或界别委员联名的方式提交提案。
三是搭建委员与界别群众密切联系的平台。要把密切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系,作为发挥界别作用的基础性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要增强政协委员的界别意识、群众意识,自觉加强与所在界别群众的联系,积极反映界别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提出代表界别利益 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探索通过建立政协委员社区工作站、网上议政等方式,搭建有效的平台。
另外,政协视察、调研等工作,也要尽可能地体现界别特点,发挥界别作用。
(三)健全工作机制,规范界别活动
一是建立界别群众推荐委员的选拔机制。政协委员作为界别的代言人,其最初推荐应逐步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尊重界别的意见,应尽可能扩大界别群众在协商产生政协委员过程中的参与权,由界别群众在充分酝酿、选举的基础上提名界别委员人选。拟任政协委员要通过一定方式在本界别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政协委员要定期向界别群众报告履职情况,并将此列为是否继续推荐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服务界别的专门机构。人民政协应尽快建立为界别开展活动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短期可由专门委员会承担界别活动的协调、联络、服务等工作。从长远来看,应该建立独立的界别工作服务机构,以联络界别召集人为基础,负责所有界别开展活动日常服务工作。三是要加强对界别活动的领导。政协领导班子根据分工,分别联系几个界别,及时了解相关界别的活动情况,指导和推动界别开展工作。主席会议要定期讨论界别工作,或召开界别专题工作会议,加强对界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根据政协章程的有关规定,每届政协换届前,要就下届政协界别的设置问题先召开主席会议审议,再提交政协常委会决定。四是建立界别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口联系制度。与政协界别相对应的政府部门应采取向该界别委员通报情况、联合调研等 方式,为界别开展活动创造条件。政府部门制订工作计划、规划和拟订出台重大措施等,事先向相关界别通报,听取界别意见;召开重要业务会议,邀请相关界别派人参加。各界别应及时向有关对口工作部门通报工作情况,相互支持配合开展工作。五是制订出台发挥界别作用的规章制度。目前个别地方政协就发挥界别作用出台了专门文件,探索出一些具体做法。比如在组织机构方面,有的以各专门委员会为依托,有的建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界别工作既然作为政协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就应该细致研究规范统一的界别活动运作机制和方法,在总体要求、运作程序、主要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制订统一的标准。可由全国政协出台一个规则,各地以此为依据和参考,制订实施细则。
(四)增添内在活力,提升界别素质
活跃界别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在于调动各界别内在积极性,加强界别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注重选好配强界别召集人,并可将部分有专长、威信高、组织能力强的政协常委安排到相应界别担任骨干,优化界别召集队伍结构。二是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增设新界别,还可对一些原有界别的组织结构进行必要改进,在这类界别中划分专业小组,以利开展活动和提高参政议政质量。三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界别活动。界别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没有活动就谈不上活跃界别工作。政协机关应切实加大开展界别活动的组织、协调力度,认真探索活跃界别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活动的有效性。政协主席会议、常委会议高层运作界别的重大活动,专门委员会协调组织界别的专项活动,界别独立开展活动,界别与界别举 行的联谊活动以及界别活动小组活动应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四是抓好活动载体建设。近年来,部分地区政协探索建立的界别委员专家组、课题组、研究会、专业协会、联谊会等群体在发挥界别优势、活跃界别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值得借鉴和推广。
第二篇:加强政协界别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政协界别建设的几点思考
政协的界别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个党派、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在人民政协组织中的具体划分形式,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征。进一步加强界别建设,发挥界别作用,既是推动人民政协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界别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界别建设,是推动市民社会成熟的重要政治渠道。政协的界别包含各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个界别。每个界别,都面对各自所联系的群众,针对本界别的问题、困难和利益,提炼共同的愿望和主张,挖掘群体潜能,形成社会参与声势。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经济结构、利益关系,人们的思维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各种利益群体及其愿望和诉求增多,界别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更加突出。因此,加强界别工作,有助于推动社会组织的完备和市民社会的成熟,有助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二)加强界别建设,是发挥社会各界积极力量的重要民主渠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政协的重要性质,也是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充分履行政协职能,仅从委员个体的角度来考虑是不够的,必须突出界别特色。政协的一个界别就是一条民主渠道。保持这条渠道的畅通、有效,能够从一个重要方面,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愿望的表达、诉求的提出,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使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积极、有序地参与国事。政协的各种参政议政活动,更重要的是从发挥界别的整体资源和优势出发,注重界别的集体智慧和群体力量,尽可能为各界别参政议政提供有效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协民主渠道的功能。(三)加强界别建设,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团结渠道。界别是协调关系、团结各方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政协的界别渠道,便于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把握民意、汇集民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政协委员在本界别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在各自界别范围内,通过多做沟通性、协调性的工作,可以包罗不同利益、不同信仰的各方面人士,广开言路,求同存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政协真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最大限度的包容性。(四)加强界别建设,是党政决策机关的重要咨询渠道。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汇集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通过政协的界别渠道,一方面,可以了解新时期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状况,吸纳各界别的意见和呼声,接受各方面的批评和监督;另一方面,组织各界别政协委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高层次、跨学科、多方面的咨询论证,可以有效地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当前界别建设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和地方政协在界别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调整和完善了界别设置,不断丰富界别活动开展的方式,逐步建立界别活动的运作机制。但总体而言,政协界别建设还是当前政协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不少问题。
(一)界别的包容性、代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政协界别设置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没有真正覆盖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使得部分人群在政协没有“发言人”。如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自由职业者等这些人数较多的新兴社会阶层中就缺乏相应界别设置,没有阶层的代表人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协组织的代表性和包容性。
(二)界别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政协组织本身界别意识不强。政协的各种参政议政活动,以界别为单位组织的较少,经常性工作多数不以界别为单位组织,对界别的整体优势发挥不够。原因在于,政协组织委员进行经常性活动的工作机构是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是按政协履行职能的工作进行分设的机构,而委员被编入专门委员会,基本上是根据自愿、协商和统筹安排的原则。不同界别的委员被编入同一个专委会、同一界别的委员被编入不同专委会的情况非常普遍。专委会组织的经常性活动,也就难以体现界别的特点和优势。二是政协委员本身界别意识不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如参加会议、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参与视察和调研等,多以个人名义出现,对界别代表的身份意识不够,有些界别委员一年都没有一件代表界别的提案和建议。同一界别的委员之间缺乏共同调研的途径和互相联系的平台,难以形成界别的整体合力。界别委员与界别群众的沟通联系也不够,还局限于个别的、随意的阶段。
(三)界别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除了中共、民主党派和一些人民团体外,其他各界别都过于松散,既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也没有建立规范统一的工作制度。目前界别的划分界线,有的是以政党区分,有的是以团体区分,有的以社会职业区分,有的以民族区分,有的以区域划分,等等。把不同划分标准的社会阶层归并到一起,必然出现交叉重叠的情况。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界别特色不明显的“特邀”界别设置不合理,且在委员总数中占较大比例。列入“特邀”界别的,基本上是因为比例或人数限制而无法放入其他界别的委员,这是一个没有界别特色的界别。
三、加强界别建设的建议 界别是政协发挥作用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加强界别建设,调动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界委员的积极性,是推进政协工作的根本要求,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政协界别建设。
(一)合理设置界别,发挥委员作用 政协章程确定,全国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组成,设若干界别”。其中,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香港和澳门同胞都已有固定范围,唯有“各界的代表”没有界定范围。建议政协“各界的代表”的界别划分,应当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重点参照各个地区的人口结构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等进行划分。如外来务工人员多的地方,应当设置外来务工人员界别,经济发展主要以电子信息、贸易物流、装备制造为主的地区,应当根据这些产业发展情况,将其从业人员作为一个界别,充分发挥其作用。并适时将一些新兴社会阶层以新增界别的形式补充到政协组织中,增强政协的包容性、代表性。合理设置界别后,最重要的是要突出界别委员的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是由各个界别协商推选产生,是各界别有影响的代表人士,代表本界别及其联系的群体主张,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代表一个群体的界别行为。发挥界别作用,就是要使委员的主体作用通过界别这个渠道更好地发挥出来。突出界别委员主体作用,就是要着眼于在工作中探索如何使委员的界别意识更加强化,界别活动特点更加突出,界别意见建议特色更加鲜明。因此,政协委员要做到真正代表界别,应加强与所代表的群众的联系和沟通,深入调查研究,在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时,既要有个人的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又要密切与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联系,将他们的呼声和意见完整准确地反映出来;既要多就自己熟悉的情况建言献策,又要更加关注和掌握相关领域的工作情况,使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出本界别的集体智慧。
(二)突出界别特色,彰显政协优势 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现有方式,都要体现界别的特点和优势。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在提案、反映社情民意、调研或视察等参政议政形式中,突出界别声音。鼓励和引导政协委员围绕本界别的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同一界别委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对界别提案、社情民意的征集和收集,以界别名义提出的提案、社情民意等,要列入督办重点,明确办理要求,保证办理质量。
二是在政协全会、专题议政会、座谈会、政情交流会等协商会议形式中,突出界别的整体性。政协全会时,要求政协委员以界别名义作大会发言、专题议政发言;以界别编组进行分组讨论和组织政情交流会、座谈会;把界别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较集中的意见和建议,以界别的名义或界别委员联名的方式提交提案。
三是搭建委员与界别群众密切联系的平台。要把密切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系,作为发挥界别作用的基础性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要增强政协委员的界别意识、群众意识,自觉加强与所在界别群众的联系,积极反映界别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提出代表界别利益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探索通过建立政协委员社区工作站、网上议政等方式,搭建有效的平台。另外,政协视察、调研等工作,也要尽可能地体现界别特点,发挥界别作用。
(三)健全工作机制,规范界别活动 一是建立界别群众推荐委员的选拔机制。政协委员作为界别的代言人,其最初推荐应逐步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尊重界别的意见,应尽可能扩大界别群众在协商产生政协委员过程中的参与权,由界别群众在充分酝酿、选举的基础上提名界别委员人选。拟任政协委员要通过一定方式在本界别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政协委员要定期向界别群众报告履职情况,并将此列为是否继续推荐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服务界别的专门机构。人民政协应尽快建立为界别开展活动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短期可由专门委员会承担界别活动的协调、联络、服务等工作。从长远来看,应该建立独立的界别工作服务机构,以联络界别召集人为基础,负责所有界别开展活动日常服务工作。三是要加强对界别活动的领导。政协领导班子根据分工,分别联系几个界别,及时了解相关界别的活动情况,指导和推动界别开展工作。主席会议要定期讨论界别工作,或召开界别专题工作会议,加强对界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四是建立界别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口联系制度。与政协界别相对应的政府部门应采取向该界别委员通报情况、联合调研等方式,为界别开展活动创造条件。政府部门制订工作计划、规划和拟订出台重大措施等,事先向相关界别通报,听取界别意见;召开重要业务会议,邀请相关界别派人参加。各界别应及时向有关对口工作部门通报工作情况,相互支持配合开展工作。五是制订出台发挥界别作用的规章制度。界别工作既然作为政协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就应该细致研究规范统一的界别活动运作机制和方法,在总体要求、运作程序、主要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制订统一的标准。
(四)增添内在活力,提升界别素质 活跃界别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在于调动各界别内在积极性,加强界别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注重选好配强界别召集人,并可将部分有专长、威信高、组织能力强的政协常委安排到相应界别担任骨干,优化界别召集队伍结构。二是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增设新界别,还可对一些原有界别的组织结构进行必要改进,在这类界别中划分专业小组,以利开展活动和提高参政议政质量。三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界别活动。界别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没有活动就谈不上活跃界别工作。政协机关应切实加大开展界别活动的组织、协调力度,认真探索活跃界别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活动的有效性。政协主席会议、常委会议高层运作界别的重大活动,专门委员会协调组织界别的专项活动,界别独立开展活动,界别与界别举行的联谊活动以及界别活动小组活动应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四是抓好活动载体建设。近年来,部分地区政协探索建立的界别委员专家组、课题组、研究会、专业协会、联谊会等群体在发挥界别优势、活跃界别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值得借鉴和推广。
第三篇:发挥妇联政协界别作用
发挥妇联优势 履行界别职能
安陆市妇联
妇联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大力支持妇联界别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工作,既是妇联作为政协参加单位支持政协工作的基本点,也是拓宽妇女源头维权渠道,提升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切入点。妇联组织如何发挥好自身在政协工作中的作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沟通联系,推动女委员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一方面要加强与女委员的交流沟通,通过定期给委员寄发妇联工作简报、妇女工作刊物等资料,邀请委员列席妇女代表大会、执委会等相关会议,帮助委员了解妇女群众的基本情况,及时掌握妇女群众的利益诉求,熟悉妇女工作政策、思路,使委员们能真实地反映妇女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提高界别的建言水平。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向委员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强化委员们荣誉与责任对等的意识,自觉地加强与所在行业妇女群众的联系,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妇女代言人。另一方面要注重女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既要通过深入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和“女性人才工程”,引导她们提高从政素质,从真正的意义上而不是在形式上推动女性参政议政整体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发现和培养素质较高、德才兼备的女性人才,加强对人才的宣传。尤其要加强选举中的组织宣传工作,提高其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为她们跨入女委员的行列创造积极条件。
二、创新活动载体,拓宽女委员参政议政的视野。妇联组织要按照市委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主动为妇女界政协委员开展活动创造条件。要着力为委员们搭建平台、提供载体,鼓励和支持她们积极建言献策,使妇女界的政协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科学发展。妇联组织要有计划、有目的、有要求地开展活动,利用“三八”等节日,组织女委员、女企业家、女致富能手、女干部之间的交流、联谊活动,不断加强她们之间的横向联系,并了解她们的履职情况以促进妇女参政议政。在开展“巾帼建功”“双学双比”“岗村结对” “净化家园文明行动”等妇联特色活动中充分发挥女委员、女能手、女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政协女委员以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农村留守妇女就业创业现状,通过走访慰问,增进与民众的情感交流,增强政协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政协女委员、女企业家的人脉优势,召开妇女创业动员会,加大农村妇女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充分发挥女委员在妇女权益维护、关爱弱势群体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女委员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委员在扶助“春蕾女童”、关爱“单亲特困母亲”、关心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等实事项目中彰显爱心,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利用委员的影响力,在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发展规划中,以提高妇女地位为宗旨,以优化维权环境为举措,注重源头维权,社会化维权和实事维权,扎实推进妇女维权各项法律的贯彻落实。
三、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女委员参政议政的素质。一方面,要重视培训工作。妇联组织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女委员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与业务知识,增强女委员的履职意识,提高她们的履职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女委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掌握经济、科技、文化、法律等与履职相关的各种知识,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帮助妇女界委员更多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形势,为其履职提供依据。通过订阅报刊、编发材料等形式,帮助妇女界委员提高对人民政协的光荣历史、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的认识,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委员熟悉和掌握政策,加深对委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履行政协职能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了解,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参加政协活动的关系,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在政协活动中,及时把握工作形势和重点,积极反映妇女群众的建议与呼声,努力提出提案、提好提案
四、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女委员参政议政的环境。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群众基础广泛的优势,加大对妇女参政工作的宣传力度,优化妇女参政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宣传妇女参政的重要意义,宣传先进性别文化,宣传妇女发展纲要,宣传女性先进事迹和典型,真正形成全社会对妇女参政工作的共识,形成有利于妇女参政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宣传政治协商制度。采取各种形式,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宣传政协工作和女委员行权履职的事迹等。通过这些措施,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女委员,支持她们依法行权履职的良好风尚。
第四篇:政协界别党建典型经验
政协界别党建典型经验
*市政协仔细落实新时代党建总要求,突出党的建设指导,通过强化学习、完善机制、搭建平台等途径,积极探究“党的建设+界别”履职新模式,充分彰显了政协界别工作特色,不断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一、抓学习,凝聚界别思维政治共识。
深入开展“集中学习月”活动。五届市政协以来,我们将“集中学习月”活动作为抓好界别学习的重要平台,每年选择若干主题,集中某一月份,通过召开界别党小组学习会、开展党员委员“微党课”、举办界别委员活动日、邀请专家辅导等形式,先后围绕学习贯彻关于强化与改善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维、强化政协系统党建、“两会四文”精神等内容,深入开展研讨交流。市政协党组及机关党组成员分别深入各界别,带头作党课报告,交流学习心得;党员委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带头提交发言材料,有效带动了全市*名政协委员全员参加,征集界别专题发言*篇,切实将委员的学习成效转化为各界别的思维共识。
今年,我们以党史教育为契机,把“集中学习月”活动和“书香政协”委员读书活动结合起来,举办“学党史?筑同心”专题辅导汇报会,引导各界别委员与界别群众,坚决维护核心,促进“四次认可”,自觉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各界别的履职行动。
推动界别集中学习培训常态化。我们把抓好界别委员学习培训列为政协“十二项着重工作”之一,年初制定培训规划,培训时期成立临时党支部与学习党小组,仔细履行对界别委员教育管理监督责任,形成了由临时党支部到学习党小组、由学习党小组到党员委员、由党员委员到党外委员的学习架构。
二、建机制,完善界别党的组织体系。
建立委员界别党小组活动机制。对照省政协“一入四建”做法,经过走访调研与征求市委组织部门意见,在界别中组建党员委员活动小组,把政协基层党组织建在界别上。制定《市政协委员界别党小组工作办法(试行)》,把全体党员委员统筹编入17次界别委员党小组,纳入机关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强化对委员界别党小组工作的领导,市政协党组定期听听界别工作情况汇报,要求委员党小组每年至少开展2个主题党日活动,同时将党员委员参与活动情况纳入委员履职考核。建立结对联系机制。建立市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机制,明确每名市政协党组成员联系3—4次界别,*名党员委员分别联系*名党外委员,通过走访、谈心谈话等形式,深入掌握委员的思维动态,帮助解决现实问题。去年以来,党组成员深入开展走访委员、谈心谈话等活动*个,梳理并研究解决委员反映问题*件,进一步增强了委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同时,通过结对联系,更好发挥党员委员示范指导作用,带动委员履职实现新提高。比如,2020年在市政协组织开展的“十二项着重工作”中,党员委员带头参与各类履职活动达*多人个,带动各界委员履职*多人个,同比提高*%,委员的职责感、使命感显著提升。
三、搭平台,提高界别履职成效。
深入推动“委员工作室”建设。根据“建阵地、强管理、重实效”的原则,以界别委员党小组为单位,以“委员工作室”为平台,组织党员委员争做“四次表率”(做崇尚学习的表率、凝心聚力的表率、联系群众的表率、遵规守纪的表率),引导界别委员进取“亮身份、亮责任、亮服务”,建立委员接待日、委员主题服务活动、专题协商、走访联系界别群众等制度,有力提高了界别履职成效。精心打造“委员界别月”履职品牌。仔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次委员党小组为活动主体,每年7—8月份,组织各界别聚焦“助力民生改进”主题,开展助推乡村振兴、健康基层行、送科技文化下乡、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
今年7月份,我们把“委员界别月”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依托界别党小组集中开展“三访三问”(访委员问需求,访群众问民情,访贤能问良策),通过“微调研”“微协商”“微监督”等方式,帮助基层群众、委员协调解决现实问题*件,助力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第五篇:2014-7强化政协界别协商机制建设
强化政协界别协商机制建设
王心品 2014-07-16期04版
深入推进界别协商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出的新举措,是对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新要求。要富有成效地推进界别协商,须进一步优化界别协商组织机制、规范界别协商议政机制、完善界别协商成果转化机制,为充分发挥界别协商的独特作用提供制度保证。
优化界别协商工作组织机制。完善界别组织功能。界别是政协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履职的重要载体,完善界别组织功能是有效推进界别协商履职的重要保证。首先要优化界别设置,要健全界别组织。建立委员界别小组,从组织机制上改变有界别无组织依托,或专委会包办界别活动的现状。同时,还可按性质相近的原则建立委员界别联组,以利于整合界别履职资源优势,提高界别协商活动的规模化程度。还要选配好界别召集人,这是发挥界别组织作用的重要抓手。其次要健全界别联系制度。一要健全政协内部联系界别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协领导分工联系界别制度,加强对界别协商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完善专委会联系相关界别制度,加强对界别协商活动的联络协调工作。二要加强党政部门与政协界别的对应沟通联系,为有效推进界别协商畅通知情咨政渠道、搭建协商建言平台。三要加强界别间的互动联系,就界别委员共同关心、专业相近的课题,开展界别联组式的调研视察、协商交流活动。
规范界别协商议政活动机制。规范界别协商选题机制。界别协商议题的选定,应紧贴“党政所需、群众所盼、界别所长”,选择具有界别代表性、领域深度性和行业专业性特点的课题。可通过请党政部门“点题”,界别小组“荐题”,向社会各界“征题”,形成界别协商议题安排。规范界别协商议政机制。推进界别协商议政活动,需要创建协商渠道和平台,广泛协商交流。关键是要形成富有建设性、专业性的界别协商议政的意见建议,通过界别协商专题调研报告等形式,提交党委、政府,为决策提供参考。
完善界别协商成果转化机制。政协既要重视组织界别协商活动的开展,更要关注和推动界别协商成果转化。要完善成果转化落实制度。职能部门对界别协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认真研究充分采纳。若涉及多部门,应由主办部门牵头负责、协办部门积极配合。要完善成果转化反馈制度。政协应及时跟踪反馈结果、追踪问效;同时将协商成果转化情况,向相关界别委员及时反馈通报,从而更好地激发界别委员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作者系重庆市北碚区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