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立社区大党委的实施意见
绵涪组组„2011‟21号
中共&&市XX区委组织部
关于印发《XX区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
(试行)》的通知
试验区、商贸城党工委,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区委各部委、区级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党委):
现将《XX区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升。
中共&&市XX区委组织部
2011年6月3日
XX区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
(试 行)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为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统筹城市区域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业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特提出XX区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如下: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重要意义
1、构建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是城市社区快速发展的新要求。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变革,城市社区群众的构成、就业方式和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化,驻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类别日益多元化,社区外来人口的复杂化,社区承担的各类社会事务日益繁重。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出台之后,省、市、区相继出台了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这些都对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构建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是新形势下城市党建工作的新需要。
当前,传统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区域化党建的需要,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的组织关系互不隶属、行政隶属关系互不关联、管理格局条块分割,呈现出“三难”状况:一是党建工作协调沟通难。由于缺乏有效载体和平台,社区党组织横向协调的力度很小,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之间协调
沟通较少。二是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难。近年来,由于社会化管理程度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资源缺口不断扩大,而社区党组织服务资源相对较少,驻区单位服务资源对外开放不足,资源难以整合、优势难以互补,制约了社区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三是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区作用发挥难。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居住在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共建的意识淡薄,参与社区活动较少,作用发挥不够。建立社区“大党委”,就是要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突破社区党建“封闭单一”的传统模式,适应社区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推进社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抓、和谐共建,构建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更加和谐、更加有效的社区党建新机制。
二、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
1、构建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为原则,建立完善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推进社区党建从单一型走向复合型,从垂直管理走向区域整合,通过依靠区域内所有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职能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社区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为城市社区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和谐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社区“大党委”的性质。
社区“大党委”是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工作的区域化党建组织,是区域化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议事原则。“大党委”隶属于
街道党工委,接受其党建工作的领导;辖区内的每个党组织都是社区“大党委”的成员单位,社区“大党委”对辖区内的居委会、党组织关系无归属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实行直接管理;对有上级党组织、关系不在本街道的其他企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党组织,在不改变其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基础上实行双重管理。
3、社区“大党委”的主要模式。
建立社区“大党委”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可以在条件成熟的较大社区单独设置,成立“社区党委”;二是可以由几个相邻或较小的社区联合建立,成立“联合党委”。社区“大党委”以书记每月或每季度定期召集党委会为主要形式研究讨论工作,遇有重大问题,联合党委党委会可随时召开。
4、社区“大党委”的组织设置和委员产生、任职条件。社区“大党委”设党委书记1名,原则上由驻区单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一把手”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常务副书记职责),或由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专、兼职副书记2-3名,其中设专职副书记1名,由现任社区党组织成员担任;兼职副书记和委员由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担任;委员人数不限,原则上辖区内的党组织均应有1名以上同志进入社区“大党委”任委员,以确保社区“大党委”在成员构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具有统筹各方的能力。
社区“大党委”的产生实行“推荐任命”的方式,即由选举产生的现任社区党组织成员直接进入,其他委员由党员代表大会在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党员民警、非公企业党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中推选产生,报街道党工委审批、区委组
织部备案。委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是热心街道、社区事务;二是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三是能够正常参加“大党委”的相关活动。
5、社区“大党委”的主要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社区“大党委”的主要工作目标:实施“党建工作联做、社区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深化党建服务群众工作,共创美好和谐社区。
社区“大党委”的主要工作职责: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结合辖区单位和社区实际,讨论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民主自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发挥辖区资源优势,全面抓好社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
——搭建社区工作的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四有一化”建设,构建社区“大党委”工作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机制制度,完善社区功能,从服务和解决问题入手,科学设计和实施各类载体活动,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服务“机关干部进社区”活动,监督和协调政府职能部门派驻社区人员的工作;服务“共驻共建”,协调与辖区单位、共建单位的关系,协调与社区服务区、协管区的关系,促进社区和驻区单位事业的合力发展,维护辖区稳定;服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共创新时期文明社区、和谐家园。
——加强区域化党的建设。创新党的组织设置,特别是要加强“两新”组织的建党工作;加强对辖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员服务社区的意识与能力,建立《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办法》和《社区党员积分量化考核办法》,抓好流动党员和在职党
员的管理、教育。建立“党员(社区)服务联盟”,加强对辖区内志愿者服务队的指导,将辖区内的党员志愿(义工)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法律服务队、助老助残服务队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纳入服务联盟统一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强辖区内党建资源的整合,带动引领党群共建。强化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支持和保证社区群众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弘扬培育先进典型,增强社区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力和创先争优的能动力。
——打造社区品牌特色。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城市社区建设“六个一”工程等各项特色主题实践活动,营造浓郁氛围培育社区党建意识,提炼社区精神,铸造社区品牌,弘扬各类先进典型,打造和谐型、平安型、文化型、运动型等各类特色社区,大力提高城市居民和辖区单位的社区归属感和幸福指数,提升社区美誉度、知名度和星级指数。
6、社区“大党委”的基本运行机制。
——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党委工作职责》,建立《社区“大党委”会议制度》、《社区重要问题审议决策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等制度,建立社区“大党委”科学化的长效机制。实行“1+3”工作模式:社区“大党委”行使领导权、社区居委会行使执行权、社区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评议权、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行使参与权、评议权。建立党委会协调议事机制。由社区“大党委”牵头,社区党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及区域内“两新”组织党组织共同参与,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社区“大党委”(扩大)会,引导辖区党组织和党员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集思广益,协商解决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关心的
重大问题、监督政府部门落实综合服务。
——考核监督机制。为了保障社区“大党委”的正常运行,使其发挥区域性党建核心作用和领导作用,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将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大党委”建设情况纳入党建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行重点考核,单位再参照社区提供的《年度鉴定》对党员个体进行考核;对社区“大党委”成员实行《社区“大党委”委员考核办法》,并向其主管单位通报测评结果,建议作为考核评先、选拔重用的条件。
——经费保障机制。社区“大党委”的工作专项经费由各成员单位共同筹集,党委会商议确定出资比例。同时,从四个方面探索多元化党建工作经费投入机制:(1)财政支持+党费补助。对居民所需,有一定发展前途的社区服务项目,区财政和街道办事处要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从区管党费、党内关爱专项资金、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推进社区“大党委”工作专项经费。(2)费随事转。政府或有关单位在交给社区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应将此项工作的经费交给社区。(3)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社区内提供的服务,在开展福利服务的同时,要拓展有偿和低偿服务。对社区内开展的服务项目,办事处、居委会要积极争取优惠政策,给予扶持。(4)社会赞助。鼓励共建单位和辖区个人捐款支持社区活动。
三、探索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各街道党工委要进一步提高对构建社区“大党委”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辖区内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统一思想,积极参与,通过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发挥社区党委的实际
作用。
2、探索试点,逐步推进。全区以建立城北街道铁牛街社区党委、南山街道御营新村联合党委为试点,2011年6月前全面完成试点单位的组建工作,6-8月探索总结可供全区学习借鉴的经验。各街道党工委要积极开展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研究和试点工作,为全面建立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积累经验。从2011年8月起,各城市社区要结合本地本区域实际,按照本实施意见的原则和要求,逐步建立完善适合本区域化党建运行机制,扎实有效地推进辖区基层党建工作。
3、注重实效,推进发展。社区“大党委”要坚持实效第一的原则,结合中心工作和共建工作,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促进社区和单位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XX区“三区一中心”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篇:社区建立大党委实施方案
**社区建立大党委实施方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区党员构成和组织类型日趋多样,社区与驻区单位联系日趋紧密。然而党的领导体系垂直管理模式和条块分割下的属地管理体制,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难以突破的瓶颈。当前社区与驻区单位在党的组织互不隶属、行政上互不关联、管理上条块分割的现状,使社区党建工作与驻区单位党建工作呈现出“三难”,即党建工作协调沟通难、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难和在职党员在社区作用发挥难。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社区单位党组织间的广泛联系,建立起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大社区党建新格局,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不断为巩固全国文明镇成果添砖加瓦,特制定社区大党委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社区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为原则,围绕“党建工作联做、党建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的目标开展党建实践探索,突破了原有社区党建“封闭单一”的格局,建立起“社区大党委”这一新型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第三篇:...社区大党委实施方案
中共**社区工作委员会
关于开展“大党委制”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适应城市基层党建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和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不断提升社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先行区和示范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根据中央、省、市、区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部署,经街道党工委会议研究,决定在社区推行“大党委制”,现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相关要求,实施区域化党建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行社区“大党委制”,积极探索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建共建协调机制,不断拓宽党组织的工作领域和影响力,努力达到“组织网络、党建工作、党员管理、社区服务”四个全覆盖,为加快**社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目的意义
开展“大党委制”工作既是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大党委”以区域化为基础,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把辖区内有一定影响的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聘社区大党委委员,通过属地化管理、网格化运作,努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全覆盖、新跃升、无缝隙、立体化”,为驻社区友邻单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事互帮、共同提升、和谐发展”提供平台,为辖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三、组织设置
“大党委”是在社区党委的基础上,把社区辖区内有一定影响的友邻单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聘为大党委委员,共同讨论、决定区域性党建工作及重大公共事务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构,“大党委”和社区党委互隶属。
(一)委员组成
按照要求,**社区“大党委”设委员9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7名。委员以社区党委委员为主,吸收社区辖区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友邻单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可进行增减。
(二)委员产生
书记由社区党委书记兼任,副书记由社区党委副书记兼任。委员通过友邻单位自荐和推荐,报街道党工委审查聘任的方式产生。
(三)委员任期
“大党委”委员任期一般不超过3年,可连聘连任,但连任一般不超过9年。委员因工作调动或职务调整等原因空缺时,“大党委”将及时按程序增补新委员。对不能完成工作目标、不能正常履行职责或大党委会议出席率低的委员,将报街道党工委及时进行调整。
(四)委员职责
1.共同讨论、决定区域性党建工作及重大公共事务,并积极做好落实工作。
2.负责对本单位和共建单位的宣传发动,督促落实“大党委”作出的各项决定、决议和工作安排。
四、议事规则
(一)议事决策的内容、形式、范围
“大党委”主要职责是讨论、决定区域性党建工作及重大公共事务。
1.议事内容:区域性党建工作及重大公共事务。2.议事形式:会议讨论决定。
3.议事范围:区域性党建工作,文明单位(小区)、平安单位(小区)创建工作,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四创两争”工作,区域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成员单位需要其他单位帮助解决的事项,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其他需要决策的区域性重大公共事务。
(二)议事制度
1.社区“大党委”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2.社区“大党委”会议由书记召集并主持,必须有五分之四以上委员到会方能举行。
(三)议事程序
1.确定议题。会议议题报“大党委”书记审定。需提交大党委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副书记或委员提出。会议一般不临时增加议题。
2.预先告知。经确定的会议时间、议题,除讨论紧急事项临时召集的会议外,一般应在开会前2至3个工作日通知到每位委员和相关列席人员。
3.决定问题。在“大党委”会议上,各位委员都要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发表意见。讨论决定问题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
4.形成纪要。经“大党委”会议形成的决定或决议,应按照要求规范记录,妥善保管;决定或决议的内容应及时通报,抓好贯彻落实。
五、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各类工作制度,让社区“大党委”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其主要机制有:
(一)健全共驻共建工作制度。共驻共建框架协议、区委组织部与云大党委组织部共驻共建制度协议为基础和指导,结合街道建立的大工委制度,社区党委结合实际,与公共单位协商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推行“大党委”制提供制度保障。
(二)明确职责任务及推进时限。按照街道党工委的要求,社区党委及时确定时限,确保社区“大党委制”顺利实施。9月10日前,制定工作方案并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10月10日前,协商制定“大党委”工作制度及运行机制;11月10日前,完成“大党委”兼职委员聘任工作;12月10日前,制定共驻共建长效机制,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及时总结,报街道党工委备案。
六、工作要求
第四篇:站北社区大党委实施方案(修改版)
北社区“大党委”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区党员构成和组织类型日趋多样,社区与驻区单位联系日趋紧密。然而党的领导体系垂直管理模式和条块分割下的属地管理体制,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难以突破的瓶颈。面对发展中的机遇,站北社区党委作为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拓展党建工作领域,为实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实现文化站北、实力站北、和谐站北的目标,现制定组建站北社区“大党委”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立对区域内党群工作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领导体系总要求,必须立足形势,统筹全局,以驻区单位党建工作为依托,以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共建协作机制为关键,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从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实现社区党建工作“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快速有序发展,实现“利益共存,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双向服务,共赢共进”的目的。
(二)工作任务
1.建立大党委的领导小组并确定组织成员。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根据上级授权,在社区辖盖范围内围绕“统领全局、协调各方”发挥作用。其具体职责是:
(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组织贯彻落实市委、区委的决议、决定,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保证党和政府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政令畅通。
(2)讨论和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改革,民主自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全面领导和统筹协调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
(3)领导和指导社区行政党委、综合党委和党建协调委员会开展工作,负责抓好其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落实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促进廉政建设;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选拔、考察、推荐任免干部,发展党员。
(5)负责辖区内的思想、宣传、统战、信访、保密、武装、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工作。
(6)领导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协调其党政群各组织的关系,支持其按照各自章程独立地开展工作。
(7)支持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依法行使各项行政管理职权,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和改革措施在本辖区的贯彻落实。
(8)完成上级党委交办的其它任务。
3.加强阵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基本平台,规范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有牌子、有阵地、有专人、有电脑、有电话、有窗口、有专栏、有制度”。
三、主要举措
(一)创新组织设置
在社区党工委基础上,将规模较大、影响力大的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纳为社区党工委委员,共同讨论研究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等重大事项。
1、组织体系。“1+X”模式,其中“1”是指以社区为主体,“X”是指吸纳驻街单位派驻党员作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兼职委员。
2、委员构成及产生方式。社区“1+X”大党委委员经区组织部门、社区下派,社区党组织推荐,社区党工委审核、任命产生。书记由社区党工委书记兼任,委员在社区党工委委员的基础上,增设兼职委员。
4、委员职责。委员按时参加 “大党委”会议,共同讨论决定区域性重大事务,并积极做好落实工作。工作重点是将党建资源整合到联系服务群众上来,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百姓诉求;指导辖区新经济组织和新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为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企业等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其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二)明确议事规则
社区大党委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委员讨论决定辖区重大事务,共同参与和服务区域建设和发展。
1、议事制度。社区大党委会议由书记召集并主持,根据议题内容确定出席委员。
2、议事范围。区域性的党建、精神文明、社会管理、社会稳定等需要共同参与协商配合的事项;评选文明先进单位、行风政风评议等涉及评先奖优的事项;和谐社区建设、民生诉求、开展各类区域性活动的事项;其它事项等。
3、议事程序
(1)确定议题。会议议题由社区党工委书记确定。
(2)预先告知。一般提前2天预告会议议题、时间、地点等。
(3)讨论决定。召开社区大党委会议,各位委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发表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讨论表决。
(4)形成纪要。经社区大党委会议议定的事项,应规范记录、形成决议,并及时抓好执行落实。
(三)完善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各类工作制度,进一步调动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区域性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工作例会制度。半年召开一次例会,遇到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2、群众工作制度。完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各项机制,在“1+X”大党委成员单位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集中走访服务、承诺办实事等活动。
3、评议监督制度。每年底组织党员、人大代表以及群众代表,对兼职委员、列席人员履职情况及参加社区共建情况进行考核和
满意度测评。对不能正常履职的委员及时进行调整。考核结果反馈给驻区单位党组织及其上级党组织。
(四)形成工作纪要
经社区“大党委”会议议定的事项,应规范记录、形成决议,并及时抓好执行落实。
五.实施步骤
(一)调研摸底,制定方案。
通过召集地区单位座谈会,走访驻街单位,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征集成员单位对实施“大党委”制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先进城市经验,充实完善工作方案,并报区委组织部。
(二)精心部署,组织实施。
按照工作任务,形成点面结合的效应。一是建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搭建服务党员群众的平台;二是成立行政党委、综合党委,将驻辖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两新党组织联在一起来,发挥优势,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召开社区“大党委”成立大会,组建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和社区党建联席会,搭建区域党建的基本框架,进入实质性运作。
(三)总结经验,巩固提高。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区域“大党委”工作长效机制,总结回顾社区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化对“大党委”制的认识,整理一套实践成果,汇编相关资料,并接受上级部门的考查验收。
红旗街道站北社区
2012年9月
第五篇:关于建立社区大党委的实施意见
齐家庄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为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统筹城市区域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业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特提出齐家庄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如下: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重要意义
1、构建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是城市社区快速发展的新要求。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变革,城市社区群众的构成、就业方式和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化,驻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类别日益多元化,社区外来人口的复杂化,社区承担的各类社会事务日益繁重。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出台之后,省、市、区相继出台了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这些都对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构建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是新形势下城市党建工作的新需要。
当前,传统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区域化党建的需要,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的组织关系互不隶属、行政隶属关系互不关联、管理格局条块分割,呈现出“三难”状况:一是党建工作协调沟通难。由于缺乏有效载体和平台,社区党组织横向协调的力度很小,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之间协调沟通较少。二是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难。近年来,由于社会化管理程度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资源缺口不断扩大,而社区党组织服务资源相对较少,驻区单位服务资源对外开放不足,资源难以整合、优势难以互补,制约了社区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三是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区作用发挥难。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居住在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共建的意识淡薄,参与社区活动较少,作用发挥不够。建立社区“大党委”,就是要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突 1
破社区党建“封闭单一”的传统模式,适应社区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推进社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抓、和谐共建,构建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更加和谐、更加有效的社区党建新机制。
二、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
1、构建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为原则,建立完善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推进社区党建从单一型走向复合型,从垂直管理走向区域整合,通过依靠区域内所有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职能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社区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为城市社区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和谐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社区“大党委”的性质。
社区“大党委”是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工作的区域化党建组织,是区域化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议事原则。“大党委”隶属于街道党工委,接受其党建工作的领导;辖区内的每个党组织都是社区“大党委”的成员单位,社区“大党委”对辖区内的居委会、党组织关系无归属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实行直接管理;对有上级党组织、关系不在本街道的其他企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党组织,在不改变其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基础上实行双重管理。
3、社区“大党委”的主要模式。
建立社区“大党委”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可以在条件成熟的较大社区单独设置,成立“社区党委”;二是可以由几个相邻或较小的社区联合建立,成立“联合党委”。社区“大党委”以书记每月或每季度定期召集党委会为主要形式研究讨论工作,遇有重大问题,联合党委党委会可随时召开。
4、社区“大党委”的组织设置和委员产生、任职条件。
社区“大党委”设党委书记1名,原则上由驻区单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一把手”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常务副书记职责),或由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专、兼职副书记2-3名,其中设专职副书记1名,由现任社区党组织成员担任;兼职副书记和委员由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担任;委员人数不限,原则上辖区内的党组织均应有1名以上同志进入社区“大党委”任委员,以确保社区“大党委”在成员构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具有统筹各方的能力。
社区“大党委”的产生实行“推荐任命”的方式,即由选举产生的现任社区党组织成员直接进入,其他委员由党员代表大会在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党员民警、非公企业党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中推选产生,报街道党工委审批、区委组织部备案。委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是热心街道、社区事务;二是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三是能够正常参加“大党委”的相关活动。
5、社区“大党委”的主要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
社区“大党委”的主要工作目标:实施“党建工作联做、社区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深化党建服务群众工作,共创美好和谐社区。
社区“大党委”的主要工作职责: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结合辖区单位和社区实际,讨论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民主自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发挥辖区资源优势,全面抓好社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
——搭建社区工作的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四有一化”建设,构建社区“大党委”工作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机制制度,完善社区功能,从服务和解决问题入手,科学设计和实施各类载体活动,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服务“机关干部进社区”活动,监督和协调政府职能部门派
驻社区人员的工作;服务“共驻共建”,协调与辖区单位、共建单位的关系,协调与社区服务区、协管区的关系,促进社区和驻区单位事业的合力发展,维护辖区稳定;服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共创新时期文明社区、和谐家园。
——加强区域化党的建设。创新党的组织设置,特别是要加强“两新”组织的建党工作;加强对辖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员服务社区的意识与能力,建立《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办法》和《社区党员积分量化考核办法》,抓好流动党员和在职党员的管理、教育。建立“党员(社区)服务联盟”,加强对辖区内志愿者服务队的指导,将辖区内的党员志愿(义工)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法律服务队、助老助残服务队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纳入服务联盟统一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强辖区内党建资源的整合,带动引领党群共建。强化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支持和保证社区群众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弘扬培育先进典型,增强社区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力和创先争优的能动力。
——打造社区品牌特色。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城市社区建设“六个一”工程等各项特色主题实践活动,营造浓郁氛围培育社区党建意识,提炼社区精神,铸造社区品牌,弘扬各类先进典型,打造和谐型、平安型、文化型、运动型等各类特色社区,大力提高城市居民和辖区单位的社区归属感和幸福指数,提升社区美誉度、知名度和星级指数。
6、社区“大党委”的基本运行机制。
——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党委工作职责》,建立《社区“大党委”会议制度》、《社区重要问题审议决策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等制度,建立社区“大党委”科学化的长效机制。实行“1+3”工作模式:社区“大党委”行使领导权、社区居委会行使执行权、社区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评议权、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行使参与权、评议权。建立党委会协调议事机制。由社区“大
党委”牵头,社区党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及区域内“两新”组织党组织共同参与,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社区“大党委”(扩大)会,引导辖区党组织和党员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集思广益,协商解决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关心的重大问题、监督政府部门落实综合服务。
——考核监督机制。为了保障社区“大党委”的正常运行,使其发挥区域性党建核心作用和领导作用,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将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大党委”建设情况纳入党建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行重点考核,单位再参照社区提供的《鉴定》对党员个体进行考核;对社区“大党委”成员实行《社区“大党委”委员考核办法》,并向其主管单位通报测评结果,建议作为考核评先、选拔重用的条件。
——经费保障机制。社区“大党委”的工作专项经费由各成员单位共同筹集,党委会商议确定出资比例。同时,从四个方面探索多元化党建工作经费投入机制:
(1)财政支持+党费补助。对居民所需,有一定发展前途的社区服务项目,区财政和街道办事处要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从区管党费、党内关爱专项资金、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推进社区“大党委”工作专项经费。(2)费随事转。政府或有关单位在交给社区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应将此项工作的经费交给社区。(3)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社区内提供的服务,在开展福利服务的同时,要拓展有偿和低偿服务。对社区内开展的服务项目,办事处、居委会要积极争取优惠政策,给予扶持。(4)社会赞助。鼓励共建单位和辖区个人捐款支持社区活动。
三、探索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各街道党工委要进一步提高对构建社区“大党委”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辖区内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统一思想,积极参与,通过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发挥社区党委的实际作用。
2、探索试点,逐步推进。全区以建立城北街道铁牛街社区党委、南山街道御
营新村联合党委为试点,2012年6月前全面完成试点单位的组建工作,6-8月探索总结可供全区学习借鉴的经验。各街道党工委要积极开展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研究和试点工作,为全面建立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积累经验。从2012年8月起,各城市社区要结合本地本区域实际,按照本实施意见的原则和要求,逐步建立完善适合本区域化党建运行机制,扎实有效地推进辖区基层党建工作。
3、注重实效,推进发展。社区“大党委”要坚持实效第一的原则,结合中心工作和共建工作,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促进社区和单位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潍坊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潍城区“三区一中心”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