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色学校建设成果深化与推广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0:2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域特色学校建设成果深化与推广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域特色学校建设成果深化与推广开题报告》。

第一篇:区域特色学校建设成果深化与推广开题报告

南岸区“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 区域特色学校建设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深化研究

开 题 报 告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特色学校建设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呼唤

世界教育改革发展共同关注特色学校建设问题。美国一方面通过特许学校和合同学校实现了学校办学形式的特色化和多样化;另一方面,为了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和教学,在中小学实施了掌握学习、合作学习、分组学习、处方教学等特色化教育模式。英国则将特色学校建设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之一,提出“英国所有的学校都将成为特色学校”。而中国教育更为鲜明指出:“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温家宝 2010 北京)为此,目前国内中小学理应通过特色学校建设,近年内各地都在寻找新的“生长点”,提升学校品质,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特色学校建设是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论坛通过了 《全民教育行动纲领》,该纲领指出,“如果不能向全民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所谓的全民教育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胜利’”。因此,全民教育必须转向全民优质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了法定年限义务教育国家的共同目标。我国的教育发展发展要求把 “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要不断扩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在义务教育普及之后,应该努力实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优质均衡发展。

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均衡是一种初级的均衡,优质均衡是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高级均衡,由初级均衡到高级均衡的提升,需要实现从差距缩小到差异合作的转变。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是均衡与优质的统一,无论是从均衡性的角度还是从优质性的角度而言,有特色均衡都是优质均衡的内核和根本所在。“特色均衡的实现需要学校自身的特色发展,特色发展是学校特色形成的过程,也是以特色化建设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高的过程。”

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既是均衡发展后的持续发展客观诉求,又将有力地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是实现南岸“幸福教育”体系构想的重要战略

南岸区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市规划纲要中,相继制定了《南岸区“十二五”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南岸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优先发展、公平优质、开放创新、普惠全民”16字为战略方针,区域建成均衡化、专业化、优质化、特色化、国际化、多元化为一体的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教育强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典范,实现书香浓郁、师生愉悦、人民满意的“书香南岸 幸福教育”构想和“重庆市现代化教育窗口,优质均衡教育典范”的目标。

基础教育全面进入课改,如何抓住课改机遇,促进南岸教育的转型,实施个性化和特色化办学,进一步突破南岸教育发展的“瓶颈”。指导区域内不同层次学校积极参与

特色学校建设,提高学校自主发展能力,使其能逐步转化为优质学校。整体提升南岸教育品质,逐渐形成一校一品的教育发展新局面,以多元特色办学,走一条南岸幸福教育愿景的错位竞争、差异发展之路。每所学校根据自己的基础和优势办出特色,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满足南岸人民对优质均衡教育需求,适应学生不同的能力倾向,使优质均衡的特色学校教育幸福每一个孩子。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学校特色:学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某些学校某方面办学的一种业绩,属于工作层面的办学特色,具有局部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可从育人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及各因素的整合等方面进行设计。

(二)特色学校:是学校特色在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等区别于其他学校并创造和积淀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和文化传统的学校。特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普遍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和某一方面的综合能力。

其具有以下特征:(1)独特性。(2)优质性。(3)整体性。(4)稳定性。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学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校形成优势项目,具有较好的教育成效,在区域内具有一定优势; 第二阶段:学校形成局部的有影响力的办学特色,主要在目标、内容优化型、方法、系统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第三阶段:形成学校稳定的整体育人文化风格,形成教育文化品牌。

本课题的特色学校主要指:特色环境、特色管理、特色课程、特色文化等方面形成了系统优化的学校。

(三)特色学校建设研究成果的推广:在南岸区已立项并结题的“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规划专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为主,其它特色学校建设研究的校本成果,在本校或校外的成果交流、推广。

(四)特色学校建设的深化: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加强学校特色学校建设的深入探究,重点在课程文化、教学文化等方面,构建具有学校文化特质的整体育人风格。

(五)区域特色学校建设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深化研究:在南岸区内,根据不同学校发展的层次,以校本研究为主体,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特色学校研究成果的应用,并深化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提升区域内不同层次学校的特色建设品质。

本课题是指在“书香南岸、幸福教育”核心理念指导下,把区内各中小学校发展重点从硬件的标准化均衡转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部的改革与发展,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和体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学校自主、可持续的特色发展。从而,形成区域一校一品的高品质、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发展愿景,实现区域追求“幸福教育”体系构想的发展战略。

三、研究理论与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的活动特别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第二,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日益形成包括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与发展需要层次递进的丰富体系。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全面地发展自己一切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使其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各尽其能。第三,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主要指

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各种素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个性即人的品质和风格是人们在 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质能力、精神状态、心理倾向及行为特征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的不断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其把智能被划分为8种: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自然智能。每个人都有这8种智能的可能性,这8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加德纳还指出,人类智能不应局限于他所确认的这几种类型,同时每一种智能还包含有次级智能。这与孔子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因材施教”相呼应,为人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充满希望的理论。(三)“文化经营”理论

该理论又称为“学校个性形象塑造工程”理论(简写为“SIS”),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其认为学校管理必须根植在相应的文化中,必须和学校特有的价值体系相吻合,必须科学有效地经营运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它指导我们从研究和整合学校文化现象入手,将学校管理和经营提升到组织文化的高度,帮助学校总结与提炼办学的核心理念,设计文化经营、战略服务、有效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运作水平,形成具有浓郁校本特色和独特品牌内涵的学校组织文化形象和经营模式。

(四)生态哲学

罗尔斯顿的生态哲学思想体现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它突破了传统的事实与价值截然两分的观念,从价值导出道德,将道德哲学与自然哲学紧密结合;他创建了系统价值的概念,突破了传统的价值主客二分性,建构了生态整体主义的世界观;他将生态哲学理论融入实践,探讨了环境伦理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具体途径,这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当生态学发展到人和自然普遍的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层次时,就已经具有了哲学的性质和资格,它已经形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与思维方式,具有了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性质”。生态化原则最主要是承认多样性,珍惜独特性,强调关系性,张扬和谐性。生态学中有一个“多样性和主导性”原理,意思是系统必须有优势种和拳头产品为主导,才会有发展的实力;必须有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性的产品为基础,才能分散风险,增强稳定性,即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合理匹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根据生态化原则,推动品牌学校的创建,有利于推动整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五)课程改革中三大实验的理论

严格讲这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系统理论,是在动态发展中的实践智慧。

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从理论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整体改革的设计、及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研究三个层面切入,着力于基础教育观念系统的更新。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钟启泉教授主持的“新课程改革”,指出目的是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目标定为“六大改变”,即:(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及学生发展的需求。(3)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

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侧重于打造“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理想村落”。提出了”三大改变”:(1)“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2)“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建理想课堂”、“优化家校合作”、“培育学校特色”八项策略来开拓一条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理想道路。

这三项研究均遵循着“从理念到行动”、“理论先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同时,研究途径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可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指导。

(六)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体系中首当其冲的是Diener所引导的主观幸福感领域的研究。主观幸福感是试图理解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其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肯定性的评估,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其研究关注人们积极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差异,涉及主观幸福感的本质、影响因素、心理机制,评估以及如何增进人们的幸福感水平等。积极心理学理论对推进区域多元化特色学校实现幸福教育的主旨:幸福每一所学校、幸福每一个学生、幸福每一位教师。

四、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的政策出台出台以来,各地掀起了研究特色学校建设的高潮,其研究成果丰硕。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主要涉及6个方面: 1.特色学校概念的研究。“特色学校”、“学校特色”、“特色办学”、“名牌学校”这些概念大多数都是围绕学校提高办学质量而讨论的。

2.特色学校创办方法。一般涉及“特色学校的内涵,创建特色学校的意义,创建特色学校的条件保障”等研究。

3.特色学校评价方面。从学校特色评估的职能、原则、范围、过程等方面进行剖析。4.特色学校与教育发展关系。特色学校是素质教育深化的体现,这应该成为理性选择和运作思路。从素质教育出发,要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就必须创办“规范十特色”的学校,这也是近年来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特色学校的基本经验。

5.特色学校与校园文化关系。主要观点:成功的学校应该以文化而著称。异彩纷呈的特色学校,他们所拥有的各种个性特点,无论内隐抑或外彰显,总会潜移默化并实实在在地在学生的个体发展中打上烙印。特色学校的打造,更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上。学校要加强规划,强化管理,增加投入,改善设施,健全组织机构,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在校园内设置“硬性”文化标志。

6.特色学校与校本课程。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学特色建设,并建立与特色相适应的新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也就是学校特色的创建过程,创建学校特色必然要开发校本课程。

7.关于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实践研究:上海的崇川区、普陀区,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重庆市万盛区和涪陵区有一些思考和实践,通过活动、会议、行动方案、评估方案等方式进行了推进和探索。

通过对特色学校建设的探索和分析,申明了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宣传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典型,增强了创建特色学校的意识。

文献综述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通过对特色学校资料的搜集和分析,申明了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宣传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典型,提高了中小学办学热情,形成了创建特色学校的观念。但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多为经验总结,即使理论研究也有着经验色彩;大多数文章对于特色学校、办学特色等相关概念争论不休;研究还不够系统。对特色学校建设的指导,特别是区域层面的特色学校校本研究的成果运用和深化的推进指导研究,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色学校建设深化的成果罕见。

五、研究创新与假设

(一)本研究的创新价值

研究范式创新:本课题研究立足南岸在基本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基础上,实现完整的“幸福教育”体系构想,探索出区域推进教育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建立区域性的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学生发展,适应教师发展,适应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创造条件、挖掘潜能,在各中小学校内部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发展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和谐而富有个性发展,成就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实现区域内学校办学思想、管理体制、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校本课程体系、师资建设等各个领域在特色发展方面互相配合,优化组合,形成整体性的办学特色。

(二)本研究的研究假设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南岸区“十二五”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南岸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依据,在规范化办学的前提下,根据南岸区高中的实际情况,以区域《南岸区特色高中建设规划》及《南岸区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意见》等有关政策和机制导向,整体规划区域特色高中建设,分类指导(高中多元化,初中的课改实验,小学的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作各学校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包括校本课程)及其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特色发展的理论建构,以及学校文化、环境、课程、设施等诸要素相互配合的实践推进,形成南岸区各中小学校独特的、稳定的并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最终形成多元的不同的办学特色,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幸福发展。

六、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以“书香南岸 幸福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整体推进学校特色和差异化的内涵发展为抓手,促进区域内每所学校提高育人质量,以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旨归,其根本目的指向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高品质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使全体师生共享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成果。具体描述为:

1.探索区域内特色学校研究成果的推广机制。2.探索分类指导推进深化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

3.促进区域内不同层次学校优质均衡的特色发展,积淀和丰富南岸区优质教育资源,为区教育发展决策提供咨询参考。

(二)研究内容

1.区域内中小学特色发展现状与问题调研 2.探索区域内特色学校研究成果的推广机制

3.总结形成分类指导推进深化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

(三)研究对象

南岸区内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校

(四)研究思路

整体推进,分类指导。遵照国家教育方针、《纲要》、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依据南岸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区域整体规划下,以区域整体教育理念为指导,提炼形成各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提出并探索与目标对应学校的管理体系、教育模式、校本课程体系、师资建设途径,整体优化,彰显个性化的学校文化,形成各教育特色,在实践中形成学校的教育教学风格,并通过逐步完善的区域特色学校发展督导评估机制为依托,系统优化一校一品的特色建设,促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文献,整理资料;深入分析国内外现代学校特色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掌握目前的学校特色发展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确立研究方向和主题;依据成熟的学校特色发展理论和成功的操作方法,作为本课题研究基础。2.调查研究法

地区经济发展对基础人才的需求、社区资源优势、学生发展意愿和需求、教师专长和发展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为本课题研究区域学校特色发展的规划,学校确定育人目标、校本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确立提供参考依据。

3.行动研究法

研究者在特色学校办学实践的行动中研究,在教育研究中行动,发掘、充实、完善并发展成学校特色。

4.个案研究法:对特色学校建设和特色学校群建设的典型个案分别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

5.经验总结法

在区域内已经形成的特色学校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加以研究,既可以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探索出学校特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促进区内教育特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思路。

(六)研究周期和步骤

1.研究周期:2013.6-2016.12,共3年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文献准备、调查实施(2013.6—2013.12)

(1)大量的文献检索,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学校特色发展研究的成果和学校特色办学的成功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思路。

(2)地区学生需求、地区经济发展对基础人才的需求调研,特色学校建设现状调查,形成调研报告。

(3)总结其它成果和学校已有经验,提炼和凝练学校已有的特色。第二阶段:整体规划、分类指导(2014.1—2016.6)

(1)在第一阶段基础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发展规划》。(2)各学校形成特色发展方向和目标,拟定管理制度体系、德育教育规范和活动设计、教学规范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校本课程的研发和使用等实践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

(3)结合地区学生需求、地区经济发展对基础人才的需求,拟定课程设置和开发

项目。

(4)把课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分别由主要参与者负责,落实个案研究,重点在各校的具体特色的挖掘和提炼。

(5)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研究论证,初步形成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研究结论。

(6)汇集总结各学校特色发展情况。

第三阶段:提炼成果、总结结题(2016.7-2016.12)

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特色管理制度汇编、和特色学校建设案例、校本教材、其它成果汇编等印刷,筹备结题。

(七)预期成果 1.理论成果

① 区域学校特色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② 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发展规划 ③ 特色学校管理制度汇编

④ 《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文集 ⑤ 区域特色学校发展的案例汇编

⑥ “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报告 2.实践成果

形成基于“书香南岸 幸福教育”理念的多元化特色学校集群

(八)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谭伟

主研:(略)

(九)课题经费预算:待定

(十)参考文献 【1】《全民教育行动纲领》 1990 【2】特色发展: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本,王惠颖,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科学研究,2012-08-10 【3】李醒东,《解读特色学校—对特色学校概念及创建问题的理解》[J].中小学管理,2004,(5).【4】陈红云,《中小学学校特色创建的理论基础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5,(20).【5】钟燕,《均衡视野下特色学校建设研究》[J].人民教育,2008,(1).【6】王春东,《特色学校建设刍议》[J].校长阅刊,2007,(5).【7】祭彦加.江苏教育发展报告(2008)[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45.【8】贺武华.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5-26.【9】 翟 博.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J].教育研究,2002,(2).【10】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11】辛涛.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J].教育研究,2009,(8).【12】冯建军.基于个体发展差异的教育公正原则 [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4).【13】 姜英敏;;“高中平准化”时代的落幕——韩国高中多样化改革浅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14】高国荣;;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5】高金岭;学校特色发展战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个案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2年Z2期

【16】孙孔懿;学校特色的内涵与本源[J];教育导刊;1997年Z1期 【17】孙孔懿;学校特色形成的过程与模式[J];教育导刊;1997年Z2期

【18】吴秀娟;关于学校“各自办出特色”的哲学思考[J];教育导刊;1997年Z2期 【19】张华;“特色教育”本质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3期

【20】陈红云;简论中小学学校特色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5期 【21】赵福庆;特色学校建设刍议[J];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22】张瑞海,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一种新的发展观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111期

【23】尤基守,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政策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24】王建华;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与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5】陈红云;论中小学学校特色的创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6】 王瑄;英国特色学校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7】杨育华,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年

第二篇:区域课题开题报告

选题依据:黑龙江省是新中国解放最早的省份。50多年来,黑龙江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文明富庶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但是黑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很低,与先进省区相比差距较大。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现状、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不加快经济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就将十分尖锐。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告诉我们,如果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在人口多且素质差、资源有限且耗费严重、生态日趋恶化的条件下,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持续或持续不够。黑龙江省应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调控和环境保护体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口资源。只要黑龙江省坚持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本省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可行性论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现在黑龙江省面临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粮食主产区、资源型城市(地区)支持的难得政策机遇。因此,清楚地认识黑龙江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障碍,采取适宜的措施,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再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证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黑龙江省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概述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拟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三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对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第三篇:传统游戏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

《传统游戏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传统游戏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早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国即兴起过具有现代性意蕴和传统特色的教育运动。如梁漱溟的乡村文化建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等,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在走向现代化乃至全球化的改革进程中,我们的创办特色学校或办出学校特色已呈必然趋势,并越发凸现其重要性和必然性。

其实,“教育”一词的初始意义为儿童教育。《中庸》认为:“修道之谓教。”许慎《说文解字》认为:“育,养子使作善也。”在中国古籍里,“教育”一词开始侧重于“育”的意义,意即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这与国外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人所持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都是主张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天性,使其自然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可如今,“教育”已逐步偏向“教”的意义。如“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学分

制”“名次制”„„可以看出,这些教育理论所关照的对象并非儿童的身心发展,而是成人的社会现实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文明的不断提高,以下教育现状就越来越令人深思:

1、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传统特色教育正不断迷失。

高尔基说:“儿童具有玩乐的天性。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长知识,练体魄。”我们的教育者也曾想通过一堂、两堂甚至多堂公开课来将孩子们重新带入自然的怀抱和游戏的天堂。然而,站在城市一隅,东西南北都是高楼大厦,即使孩子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也难以空想出一个艺术化的课堂乌托邦的情境,关键在于孩子们没有游戏的主观体验,以及在此体验上的感情。现代社会,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进,我们的孩子已然无法知晓“阿福”、“门神”、“守岁”等这些传统文化概念,他们只知道“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我们的孩子愿意听“圣诞老人”的故事,却不愿意听“年”的传说;

我们的孩子不会剪纸,不会童谣,不会在传统游戏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精神的解放,只知道玩电子游戏和上网冲浪,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个体的封闭和精神的压抑。现在的孩子变得教条化、疲倦化,正是被社会化、科学化的“人的教育”所束缚了。现在的家长们已经不舍得给孩子们花时间去玩了,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方针是:“我们过去没有条件上,现在有条件了,你还不好好学?”老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也总是利用孩子的生活中任何一丝边框余料。于是他们奉行“目中无人”的教学模式,把孩子视为知识的容器,培养了无数以自我为中心的,追求个人奋斗的物质、精神享受的狭隘个体。

现代学生回答“孔融让梨”的原因是这样的:“因为下面的那个梨是坏的!”这难道不是传统特色文化的一种令人痛心疾首的迷失吗?九泉之下的孔融听到这样的答案又会作何感想呢?

2、教材教师权威的不断慑服,已使学生逐步驯服。

我们的教育正在做的是越来越严重的封闭和扼杀。鲁迅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对这种教育观和儿童观表现出深恶痛绝:“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国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枯燥死了,只好偷偷翻开第一页,看那‘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斗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鲁迅《朝花夕拾》)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有必要为孩子们捏上一把汗,他们的教材虽然几经选择,却依然不免雕琢与拼凑。

孩子自然是渴玩的,教材只是孩子们玩味生活的读物,教育也只是让孩子玩得精彩的媒介。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去适应教育,更没有必要让孩子去适应教材。“教育在于培养本能,而不是抑制本能”(罗素《论教育》)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无论哪一个版本都很难完整地寻找到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零零星星的几篇有着季节的影子的篇章也都是过了时节才学到的。也就是说,孩子们对于教材仅仅是走马观花。对于某一文化现象,某一民俗特征,某一乡土气息,某一自然景观„„都不能让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教材根本没有对这些系统的自然审美进行选择与编辑,亦即教材根本无法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

3、现代课程逐步走向一个新的误区。

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倾向于科学理性,缺乏人文关怀。片面地或盲目地跟随西方的教育理念,而忽略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厚重的文化源泉;一味地夸大科学理论体系的作用与功能,学习的目的为了快捷地迎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忽略了作为人的存在与需要,学生大多被置身于一个单调、枯燥、冰冷、自我的知识世界,得不到传统与人文的“终极关怀”。“自然、自由、自在”的游乐学习精神得不到继承和拓伸。

4、应试教育让教师和学生都走向一条不归路。

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的热点,儿童文化的核心是游戏精神,两者都是一种自由的、非功利性的精神。而应试教育追求知识、理性、规范,崇尚技术,这就远离了戏乐之趣,使得如今的孩子无法诗意地栖居在自己的天地中,应试教育的压抑让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厌学、退学甚至精神紊乱和产生攻击性行为,自残性行为。游戏是快乐的,在孩子眼里教育就应该赋予其游戏精神,而我们的教育却给了孩子们无法承受的压力和苦楚。

5、“都市化”“城市化”价值取向抹杀了传统文化的生存空

间。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实际上,对城市化,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城市化具有双重效应。它对人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优越的条件,但也存在许多负面的影响。我国的城市化常常是在抛弃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它使城市孩子的发展也受到即使现在看不到但迟早会令人吃惊和惧怕地显现出来的影响。在技术化、标准化、虚拟化、商品化的世界里成长起来的城市孩子,过早地脱离自然,脱离活生生的生活体验,进入一种看似班驳陆离实际抽象片面的,多少有些“异化”的城市环境,造成的局限对城市孩子具有一种巨大的慢性的“杀伤力”。而“传统文化”尤其是“游戏文化”是有其丰饶的底蕴和优厚的背景的。有一句话说得好:“啊,母亲,培养并抚育游戏;啊,父亲,保护并留心游戏。”我们的教育者也是时候把游戏当作儿童未来生活的胚叶了。在孩子们游戏精神的充溢时期,走向儿童,走近儿童,用游戏进行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心灵沐浴。

基于以上种种现状,课题组进行了“游戏文化”特色学校的建设构想。

庄子言:游,戏也。游戏精神的宗旨就是这样:“自由、自在、自然”,把幻想的光荣还给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游戏给现实进行了一次解放,打破了很多理性的、严肃的思维;孩子们心理上最大的满足就是能随心所欲,游戏则给了孩子们实现这一愿望的空间。游戏文化的特色教育途径就是:回归传统,亲近自然,自主创造,身心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游戏中就能使儿童回归最本真的生活状态,进行主体性的、能动性的、独立性的自由想象和创造。本课题倡导“游戏文化”特色学校的建设构想的深层动机就在于此。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依据上述假设,本课题力图通过研究达成以下目标:

1、通过游戏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促进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良性活动,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并培育一批支持教育的积极分子,优秀家长和游戏文化教育基地;

2、通过对小学游戏活动教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出在游戏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无痕德育、进行科学和艺术启蒙的新途径。

3通过“游戏文化”特色学校教学模式的建设和对游戏化学习策略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使儿童获得游戏中学习的兴趣,探究的乐趣,形成课堂教学的特色,积累不同学科的个案,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拓展更广阔、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提高学校课程运作的整体水平;

5、通过感性评定方法的建立,为师生提供促进自我发展的反馈与调节机制,积累质性评定的个案;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在新型的有特色的教育模式中实现角色的重塑,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儿童营造发展的游戏空间和精神乐园。使之学会快乐学习,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健全生命。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较大的问题上:

1、“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构想的理性思考。

通过理论研究和对已有经验的反思,揭示“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构想的价值取向,所追求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形式等。

2、“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构想中的游戏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优化。

以校园人文环境,游戏环境建设为核心,以“童心,在游戏中放飞”为基本设计理念,大力推进“游乐大校园”的建设,努力提高学校环境的游戏文化含量。

3、“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构想中游戏活动教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化培植功能:主要研究游戏文化环境建设对儿童的熏陶作用;德育渗透:主要研究互动游戏、情感游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作用;发展学能:主要研究游戏思想在学科中的渗透和运用——包括游戏化拼音教学,游戏化数学教学,游戏化音乐教学,游戏化作文教学,美术造型游戏的设计和运用等。

4、“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构想中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主要从传统游戏,竞技游戏,野外生存训练,游戏文化知识等几个方面来开发校本课程,以主题性单元活动的形式,围绕游戏的主题,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组成“相似块”,以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展开一系列的特色教育。

5、“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构想中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传统文化,儿童教育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探索“将情感带入课堂”“将生活带入课

堂”“将创造带入课堂”“将活动带入课堂”等以游戏活动为媒介的基本操作原则在各学科中的运用以及各学科情境教学活动的方式。

6、“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构想中质性评定的尝试。

重视过程性、发展性、情境性或场地性、过程性、自主性、多样性的评价方式的探索与尝试。记录每个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成长档案,废除简单的评价方式,建立“故事大王”“童话王子”“童谣小天使”“军事专家”“足球小子”等以自我展示,自我评定为主要方式的评价体系。

7、“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构想中教师角色的转化与专业成长机制研究。

成立以学校为基地的个案研究小组,依托各兄弟学校的专家同行,开展丰富多彩的行动研究,反思研究,对话研究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鼓励教师岗位成材。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游戏单元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结合游戏文化的实践研究,探讨基本规律的经验、方法,并进行积极及时的成果展示和反思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构想中的各个单元游戏活动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反馈。

3、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信息状况、文献资料和主要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作为本课题的借鉴和参考。

4、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测评,信息反馈,座谈等方法进行游戏活动的现状调查。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以现象学、社会人类学等人文科学的研究范式为指导,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在进行具体的研究时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及其特殊性,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开展研究。

研究阶段时间和内容划分如下:

1、起始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 12月)

搜集文献资料,进行实地勘察,初步提出“核心”理念和基本观点,实现课题设计方案。

2、实践阶段(2011年1月—— 2012年6 月)

围绕课题的基本价值取向的各项内容开展研究(期间进行不定期的成果展示和评估),完成有关的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 2012年12月)

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结题报告。汇编论文集,案例集,有关影音资料库等,筹备成果和结题鉴定会。

第四篇:特色学校建设成果展示活动方案

在 阳 光 下 成 长

——高台二中特色学校观摩活动展示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根据教体局安排,举行主题为“在阳光下成长”的特色活动成果展示,并接受观摩团观摩指导。展示活动将彰显二中创建特色学校、快乐校园和实施“123工程”的可喜成果,展示学校浓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和实力,展示少年儿童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少年儿童发奋学习,全面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兴趣,陶治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健康快乐地成长,立志报效祖国,做党的好儿女。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二、展示活动主题:“在阳光下成长”

三、活动时间:2011年6月27日

四、展示思路:

1.反映我校实施快乐校园和“123工程”活动成果

2.反映校本教材开发及校本课程实施

3.反映学校特色

五、展示内容

1.物化类:校园文化设施;学生的书画品;展板;校本课程。

2.现场展示:

(1)学校体育特色暨阳光体育运动展示:

传统体育项目、踢毽子、跳绳、篮球、排球、校园集体舞。

(2)学校艺术特色暨艺术活动展示

书画创作、秦腔清唱、文艺演出

(3)主题班会

六、观摩团行走路线:

校门(鼓号队、花束队)——教学楼前广场(文化设施、展板、学生作品、校本教材、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小操场(篮球、排球)——大操场(校园集体舞)——教学区(学生书画创作及作品展示、主题班会及教室文化建设、秦腔清唱)——宿舍区(寄宿文化建设)——餐厅(文艺演出)

七、活动要求:

1.班班有行动,人人都参与。

2.充分挖掘学校的现有环境资源,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包括班级黑板报、学校宣传橱窗、广播、宣传横幅等)。

3.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展示为契机,提高学生素质和各班级的管理水平。

4.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特长,提倡以个人的才能为校园展示活动增光添彩。

5.严格按照学校安排的时间地点,进行申报准备、演出及展示活动。

6.各班级要积极支持和推荐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包括辅导和排

练),服从学校的整体要求安排。

7.加强环境卫生及校园秩序的管理和整治,以清新和谐、文明向上的校园风貌来迎接观摩团来校观摩指导。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引领特色学校建设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引领特色学校建设

——江西省临川一中课程改革与特色发展工作总结

临川一中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也是首批全省教改示范性学校。至今,临川一中已获得国家级荣誉23次、省级荣誉32次。

新课改以来,我校助推全面素质教育,走高中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真正体现“江西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办学目标。八年来,我校教师严格按照学校确定的“两翼齐飞”发展战略,紧紧把握一个“特”字,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更新教育方式,实现了文化课程教育和心智、艺体技能培养双提高,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跨越发展的特色化办学目标,努力实现“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成名、教育成功”有价值的教育。下面就我校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引领特色学校建设”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和一些体会作一小结,旨在进一步造就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自身办学水平、打造教育精品、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期盼能够得到上级教育部门实质性的指导。

一、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我校是江西省新课程改革样本校、试点校、先进单位,2012年《江西省教育体制改革简报(2012年第19期)》以“建体系 抓重点 显特色”为题,全文刊发了我校“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纪实一文,全省第一次新课改成果展经验交流会也在我校成功举办,这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校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果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多年来,临川一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育模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狠抓素质教育,注重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 1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在培养学生德育的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为终极目标。近几年来,我校不断尝试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变苦抓为善抓,变苦教为乐教,变苦学为巧学,变苦育为善育,实现了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四个转变”。为此,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开展有效工作:

1.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多样发展。我校现已构建常规课程、校本课程、社区课程“三位一体”的大课程体系,以顺应新形势下课改发展。一是开齐开足教育部门规定的常规课程,以新的教学观念、方法、手段,实现高效教学;二是丰富校本课程。现已逐步形成建构科学激趣类、竞赛辅导类、文学艺术类、人文素养类、语言工具类、通用技术类、体验感悟类(包括学生社团活动、专题讲座、文体艺术节活动)等七大系列。每年在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近40门校本课程,主要通过选修课、活动课、阅读课、各学科兴趣小组、主题班会、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形式授课或展示活动成果。目前主要编写的校本课程有:《古典名著欣赏》、《美英风情》、《学生心理研究》、《学习与心理》、《走出国门》、《物理科普》、《硬笔书法》、等40多门课程。其中,我校老师编写的《文学记者编辑部》、《身边的数学》、《物理小制作》、《摄影》、《韵律操》、《篮球》、《书法天地》等教程,在全校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后一直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也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后阶段拟开发的校本课程有:《抚州名人园名人研究》;《临川乡土文化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生物与人类生活》;《临川四梦欣赏》;《生态与环境》;《汤显祖戏剧欣赏与写作》;《生物科学与人体健康》等。三是学校政教处、团委和年级组、学科组通力合作,组建了创新社、诗雨文学社、心理社、舞蹈社、羽毛球社等13个学生社团,开 2 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身心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定期开设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或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学长、共建单位来校进行教育、教研、教学改革试点、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报告或讲座。自2008年7月到现在,先后邀请了北京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教授、教育厅王副厅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浙江大学知名教授校友白勇教授、全球最著名的英语口语教育专家、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洪战辉、华东师大副校长陆靖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东北师大袁孝亭教授、山东潍坊一中校长、特级教师曹红旗、湖南长沙一中英语特级教师高校长、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江西招生组组长等教育专家、知名学者来我校讲学、指导课改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与此同时,于2009年4月特别邀请了孙副省长和省教育厅领导到我校指导新课程工作。2008年4月,与中国教育学会一同举办了“全国高中教育管理创新曁江西临川一中教育经验研讨会”,2013年9月与中央电视台一同举办了大型学生励志节目“开讲了”,特邀嘉宾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和世界冠军冯喆。

三是开拓社区课程。涵盖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现已和市旅游局合作确定了多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如临川一中“名人园”实践活动基地;临川一中“王安石纪念馆”实践活动基地;临川一中“汤显祖纪念馆实践活动基地;临川一中“抚州博物馆”实践活动基地等。与武警消防支队合作每学年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学期初军训,与临川区公安局合作进行学生普法知识讲座等。学校始终不渝地把培养优良的班风、学风放在首要地位,注重读书习惯、读书方法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如每天课外活动和晚自习3 前后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对学生免费开放。同时利用购买的光盘和学校大屏幕在周末等合适的时间为全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时代精神和人生教育。2.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探索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终身发 展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我们的教育观是:1.教育的价值就是让学生体验智力活动的快乐,掌握自学的能力;2.教育就是对人的成全,人永远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即:知识让心强大,变知识改变命运为知识改变人。我们的教学观是:1.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学习能力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2.学习就是边“学”边“习”,学中做,做中思,思中用,用中总。我们的考试观:1.考试本身没有问题,但考试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目的。2.高考是通过知识考人品,高考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

“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实现“少教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

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发展,真正体现高效课堂的宗旨: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为此,我们构建了注重人本、个性、情感、互动、创新、探究、反思、体验、愉快的“生态化”教育教学模式,采取以“抓课堂效率为中心、向前后延伸”的思路,即“向前抓备课,向后抓作业,每周一小结、一月一精练”,以“读—思—议—论”(四维一体)作为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教学相长、因人为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采取“分层次”教学,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最大化、最优化。与此同时,要求在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具体内容特点、课型特点,相应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师生互动、互助合作、科学探究的课堂基本模式。逐步形成了以“以教师为主导,4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训练为主抓、以能力为主标,以兴趣为主旨,以育人为主流”的“八个为主”课改理念”的办学模式,让全体师生真正做好“教得有味,学得轻松,考得满意,愉快成长,健康生活”。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校制订了新一轮教学、教研常规管理条例,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作业时间,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布置质量;严格作业批改要求,坚持有布置必有批改,有批改必有讲评、有讲评必有反馈;规范作业管理,加强对各科作业布置的协调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个体先备→集体研讨→个体复备”的程序,认真备好每节课。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活动、备课后作业。本条例的制订遵循课改四字方针:实、改、新、活。具体表现在:

1.实”——强调课改的实效性,就是要在课改过程中“实”字为先,不折腾,不作秀,扎扎实实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为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服务; 2.“改”——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变师生在课堂教学上的地位和作用;

3.“新”——要求教师不能习惯于只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新”就体现在课堂设计要有新思路,教学过程中要有新的亮点,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有新感悟,学生要有新收获,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有新发展。

4.“活”——就是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不死板,不墨守成规,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艺术。鼓励教师们在学校基本课堂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百花齐放。

3.搭平台、创良机,育人才,求发展。重建课堂,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我校开展多层面的课堂带动工程,层层把关,级级落实。一是领导班子成员上管理课;二是特级教师、学科骨干上示范课、样板课、研究课;三是普通教师上达标课;四是年轻教师上过关课;五是分配教师上跟踪课;六是优秀青年教师上参赛优质课、说课;七是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促进课等。通过“过关课”、“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和学校名师、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子”等专业培训方式和同课异构、同场竞技,“师徒共赢”,力求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将在后一阶段着力加强集体备课、教案设计、微课制作、在线教育、翻转课堂等方面的研究,制订教学评价体系以顺应新形势下课改。为提升教师业务,对接高效课堂,我校先后组织大批一线教师到全国新课程示范学校山东杜郎口中学、山东昌乐二中、山东潍坊一中、山东青岛二中、河北衡水中学、海南中学、三亚一中、深圳高级中学和华南附中、大连十六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等数十所中学学习、考察、座谈,使全校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尽快融入到新课程教育教学。在后阶段我校将先后邀请教育学博士、中学特级教师王水发作《改造我们的学校教育——新课改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创新的实践探索》的讲座﹔邀请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作《高效课堂的模式与实践总结》的讲座等。在适当的时候将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发达省份和教改先进示范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有260余人次在国家、省、地各级教学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全国生物教师技能大赛中我校冯美文老师荣获全国一等奖。自制的教学课件、微课达580多件(个),其中获国家级奖励50余件(个),获 6 省级奖励140余件(个),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已发表(获奖)论文达2000多篇,出版著作180余部。

二、引领学校特色建设,发挥教育品牌优势

哈佛大学校长研究中心的创办人罗兰·巴特说过:“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对于学校文化来说,没有人比校长更具影响了。”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就是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走多样化、个性化、内涵化之路。为此我校提出“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形成自己名校文化,培育社会优秀人才,服务社会文明进步”的特色学校奋斗目标。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握时代的脉搏,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课程、研究学校特色发展,努力寻找学校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渠道、开发个性化成才之路,在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中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力求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做为中心,教学做融为一体。把各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谐利用,以立体多样的方式,把握机会,锐意进取,有教无类,挖掘学生潜力特长,使之快乐成才、健康成长。

1.传授先进教育理念,推广一流教学经验。自2004年以来我校共接待了来 自广东、浙江、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新疆、贵州、广西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本省教育考察团来访领导、老师近十万人,全面介绍我校办学经验、分享办学成果、探索办学思路。此外,我校还先后多次与中国教育学会、北师大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承办、协办了全国性高考复习研讨会。

2.利用信息高速通道,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我校先后与中关村百家“金种子企业”北京学而习之科技有限公司、中央电教馆、中华资源库、中学学科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7 等知名公司、知名网站、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合作,借助其公司平台及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团队力量,发挥我校的科研资源优势,稳妥地提高学校和地方信息化教育和服务水平,提升传统名校在现代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近十年来,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编写了《临川考案》、《课时优化重难点》、《五大名校模拟训练》、《临川一中独门绝技》、《完美课堂》等系列丛书为全国广大学校、家长和师生提供了一手的优质教育与教辅资源做出来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校将在后期进一步开发一些有临川一中特色的教辅资料、校本课程并力求推向市场,走市场化道路,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江西教育添彩。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健康快乐成长。我校耗资二十多万建有全省优秀的心理咨询室并配有专职心理教师3名为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同时定期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近三年来未出现心理严重失常学生,未发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失常引起的安全事故。省委书记强卫、省政府、省教育厅领导来我校视察时予以高度评价。近两年,学校在德育方面又开发新的载体,组织、邀请特级教师、著名社会学者、德育专家等,在基础年级全面普及人生教育课,对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仅2012年以来,学校已组织、邀请感恩教育青年演讲家佐文,中国人大教授杨慧林教授等来校作励志报告、讲座。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孙庆民教授为全校教师作了题为《现代教育理念与心理教育——对中国教育的批判与反思》专题讲座。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地球上的小星星》,力求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我们的教育要深挖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品德、素质、善良等等都应该与学习同步。心理老师定期为初、高中各年级学生和家长举行心理专题讲座。学生可以随时预约 8 心理老师。每年高考来临,不少参加高考的学生面临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重期望,产生了焦虑、烦燥等紧张不安情绪,甚至导致失眠等现象,我校加大了考前的心理咨询辅导,组成考前心理辅导小组,以帮助学生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从而增强应试信心。

4.强化体艺学科建设,培养专业拔尖人才。为适应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走个性化、人性化之路,真正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到目前为止我校组建了田径队、篮球队、摔跤队、举重队、舞蹈队、鼓号队、合唱队等。在2013年“体彩杯”江西省青少年国际式摔跤锦标赛中我校运动健儿取得了4金、5银、8铜的好成绩。在2013年7月省教育厅举办的江西省第六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周卫强教师获得一等奖第一名。2012年优秀考生何思思,不仅高考成绩拔尖,更以全省舞蹈特长考分排名第一的资格被北京大学录取,是才艺双馨的金凤凰。

今年又率先在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了美术特长班。近年来有60多名艺术特长生分别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在全国青少年书法、绘画、舞蹈、器乐、声乐等项目比赛中,每年都有数十名学生获奖。近几年在计算机个人网页制作中有多人获全国一等奖。今年2月初,该校学生吴宜、周晨参加第四届好莱坞“天使杯”国际青少年音乐艺术节,演唱抚州采茶戏《牡丹亭·游园》选段,荣获“杰出奖”。中国教育学会培训中心授予临川一中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国际志愿者基地牌匾。今年6月底,该校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也获得多个奖项:黄艳兰同学荣获“国学使者”个人十佳奖,山君同学连获“纸艺设计”和“世界遗产保卫者”个人十佳奖,为此该校取得团体第七名的佳绩。体育比赛每年获得奖牌数十枚。心理课 9 和书法课成为学校精品课程,书法爱好者达数百人。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涌现出一批品学兼优、“文武双全”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如我校2009年全省高考文科状元李江雁同学能歌善舞,喜好文艺,擅长弹奏电子琴和跳新疆舞、拉丁舞并在央视“开心辞典”节目中当场展示;2010年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徐师昌同学打得一手好乒乓球,还会自编自演相声节目。2011年全省高考获得文、理科第一名的李逸、桂亚楠同样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桂亚楠喜欢打篮球看漫画,对金融方面的知识颇感兴趣;李逸喜欢打羽毛球、拉小提琴,还在课余活动中当主持人,口才相当出众。

本着树立“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特色教师造就特色学校”的思想,我校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建立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和保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增强专业教师的敬业精神,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训练技术、训练方法以及训练比赛器材的使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以及训练和比赛的临场指挥能力及管理能力,并进一步完善特长教育管理制度。我们将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艺体生特长管理模式与大课程体系并重,切实做到视野放宽放远,在特色教育与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宣传上下功夫,让特长教育多样化,鼓励特长生为学校的荣誉而练,为个人的前途而练,充分调动特长生的训练积极性。对成绩突出或特困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以此来激励特长生提高成绩。在美术、摔跤、舞蹈、声乐、器乐等传统项目基础上,增加民航飞行员、播音主持、电视编导等人才培养,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增强综合办学实力,走多样化特色办学大道。

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有竞争力的“品牌”,而品牌的创造源于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因此作为临川一中人,我们会在上级教育部门领导下、在教育专家 10 的引领下,竭尽全力为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添砖加瓦,为真正实现两翼齐飞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创建多样化、特色化学校的道路上我们会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精诚团结,扬起风帆,破浪远航,不辱使命。我们会总结近年来我校在发展特色教育方面的经验,认清形势,找准不足,巩固已取得的优势和成效,为下阶段特色教育发展制定更加详实的工作计划,不断培育、充实和发展学校特色,努力打造多样化、特色化、内涵丰富的示范性重点高中。

领导是标准,行动是引领,优秀是旗帜,整改是核心,评价是武器,创新是主线,发展是目的。上述总结和做法或许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江西省临川一中

2014年11月12日

下载区域特色学校建设成果深化与推广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域特色学校建设成果深化与推广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域农村金融论文开题报告

    区域农村金融论文开题报告 区域农村金融论文开题报告1 30余年的市场化进程,金融的开放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得益彰,良性循环,特别是城市金融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

    《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开题报告.doc_09级农村区域发展

    安 庆 师 范 学 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院系专业农村区域发展届别2013届学生学号学生姓名论文(设计)题目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安庆师范学院教务处制填 表 说 明1、本表请用钢......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精选五篇)

    --精选公文范文--------------------------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

    校长与特色学校建设

    校长与特色学校建设 第一次听到五河的名字,第一次来到五河,和五河局领导的交谈,让我感慨万千。今天是星期天,但愿我和大家能度过一天愉快的日子。刚才高局介绍的新的信息,补充一......

    家委会建设与管理工作成果报告

    家委会建设与管理工作成果报告 问题提出的背景: 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一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教育的硕果就是造福广大人民。如果说,学校......

    巩固评建成果深化内涵建设

    巩固评建成果 深化内涵建设 为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在院第二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孙 晓 峰 (二O一O年一月十五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特色学校建设思考与发展

    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发展自分管教育工作以来,积极协调领导xx镇中心学校工作,推进全镇教育的快速发展,努力打造教育强镇,落实素质教育。 一、当前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

    特色学校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

    特色学校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校情分析与特色定位 (一)基础与传统 学校是坐落于丰润区内的一所城区小学,建校20余年,学校的1313名学生近80%的学生来自周边的小区,大部分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