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细心养护琢精品 力促旅游惠民生
细心养护琢精品 力促旅游惠民生
——迎国检备检路线国道集锡线集安段养护管理侧记
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美誉的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这里景色怡人、气候温和、古迹众多,是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地。近几年,随着集安旅游事业迅猛发展,来集观光者越来越多。国道集锡公路集安段做为集安路网中主脉,承载着集安旅游事业发展,发挥着基石作用。为把这条公路建设好、养护好、管理好,集安市公路管理段从提高公路服务质量,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出发,全力开展精细化养护,路况质量发生根本改变,实现“畅、安、舒、美”,为集安旅游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因地制宜,巧用山区资源开展特色养护
集锡公路集安段蜿蜒盘卧于山水间,全长81.588公里,技术等级为二级,属山岭重丘公路。为将这条路建设成一条景观路、园林路、生态路,集安公路人凝心聚力于公路品质建设,利用特殊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特有资源,进行特色养护,公路面貌焕然一新。
1、开展绿化美化,扮靓公路全貌。集锡公路集安段依山傍水,穿经五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为能增加公路看点,让人们在鲜花绿草中享受着旅途的快乐,多年来,他们精心致力于公路绿化美化工作。春天,他 们在公路路肩两侧育栽金鸡菊,花朵映衬着新绿,和着满山盛开的金达莱,显出勃勃生机;夏天,怒放的万寿菊,粉饰着金黄色的笑脸,迎送着来集游客;秋天,五彩的波斯菊在微风下,传递着人们丰收的喜讯。为了使裸露边坡见绿,他们播种当地常见且易活、耐寒的白花草,绿地面积达到30465平方米。2009、2010年又在公路两侧新植8545株红皮云杉和12800株垂柳。如今,行走在集锡公路上,美丽的公路与沿线景观融为一体,和谐自然,相映成趣,一年三季盛开的鲜花已成为集锡公路特有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摆设白色路肩石,突出公路轮廓。集锡公路集安段路面宽7米且多高填方。随着集安旅游事业的发展,驾车来集观光者日益增多,车流量迅猛增加。为能更好提示路肩范围,拓展公路整体视野,增强驾驭舒适感、安全感,他们经过实地踏查后,决定选用石灰石,摆设路肩边缘线。他们将采集下的石料,分卸至各道班,利用人工破碎,挑选规格基本一致,按照统一位臵、深度,全程挂线铺设,达到整齐划一。每年,利用春季路况恢复,对路肩石进行调整,保证线型始终流畅美观。如今,车辆行进在集锡公路上,如同在石子与标线绘成的“五线谱”中跳跃,合奏出一曲曲和谐畅通之音。
3、增设公路景点,点缀公路线形。集锡公路做为来集唯一一条旅游线路,传递着集安人热情、好客之情。为能给 亲友提供一个迎来送往之地,为游人提供一个小憩场所、以便驻足观赏沿线风景,他们精心挑选5处位臵,修建景点停车场4136平方米。为了使景点停车场和周围景观相融,体观集安特有风情,他们精心修建仿古围墙119延米,修建仿生木凳4个,仿生木护栏192米,铺设卵石路面97平方米、步道砖340平方米,安装路缘石40米,摆设景观石4块。这些景点已成为公路沿线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着众多新人在此拍摄婚纱照。如今,暂驻于景点停车场中,可尽品特色瓜果、可观赏五女峰景、可了解集安风情,已成为短暂休闲好地方。
二、建章立制,结合本地公路特点加强养护
为使公路养护水平上层次、上水平,他们潜心研究养护规范,结合集安公路养护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护管理办法,认真贯彻实施,并根据季节养护特点及时修正,保证了养护生产项目按质保量完成。
1、制定养护方案,强化常年养护。他们按照《集安市公路小修保养管理办法》规定,每年,利用春融时期,开展路况普查,依据实际,研究制定全年养护生产计划,按不同养护项目分解至每月份中。月初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养护生产标准;月中进行督促检查,保证工作进度与质量;月末进行考核评比,明确奖罚。办法刚实施阶段,养护企业很不理解,认为这么多年,都是按照常态化进行养护,路况质量虽平平,但也没有滞后。但随着路容路貌的逐渐改善,公路通行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公路养护的高度赞誉,他们理解了,知道了自已的责任,同时更加坚定了为“一切为了行车人、一切为了行路人”服务决心,集锡公路也在他们的辛勤劳作中,发生根本变化。
2、强化合同管理,规范日常养护。为保证养护工作顺利开展,他们在严格执行《通化市公路小修保养工程管理办法》和《通化市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监督检查实施细则》的同时,依据通化市处招投标结果,与中标的养护企业签订公路养护生产合同,合同中明确保养内容和资金,明确小修项目和单价,按照养护合同指导养护生产。按阶段督促养护企业在要求的时限内及时完成各项养护任务;在内业上对养护生产资料的填写、上报、各项制度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外业上对养护工程量采取定额管理,实行计量支付。对每一项小修保养工程及养护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都按照质量和数量要求进行验收,依据养护企业的中标价格进行计量,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3、明确具体要求,推行精细养护。随着养护生产的不断深入,为把集锡线打造成一条精品路,他们提出精细化养护生产目标,要求在具体项目上做精、做细、做实。一是及时清扫包养路段路面杂物、抛撒物,清除路肩及绿化带内垃圾、废弃物,达到路容路貌整洁美观;二是养护路肩要饱满,线型一致,路肩面平整,距边线距离适当;边坡面角度适宜、符合公路线型标准,且无浮石、孤石;边沟沿面和底面要整洁,无淤土、无杂草、无破损。三是经常性对路面进行保养和维护,防止路面松散、裂缝和拥包等各种病害的产生。增添沥青路面灌缝机、便携式剪草机、综合养护车等养护机械,提高机械化养护程度。四是加强日常桥涵巡查,对危桥、险桥及时进行改造,对桥涵病害进行加固维修,做到桥涵外观整洁,排水畅通,无桥头跳车,主体结构及附属设施维护完好,安全设施规范齐全。
三、曲突徙薪,完善应急措施保障公路畅通
1、增设安保设施,提高行车安全系数。集锡公路山高、坡陡、弯急,地形十分险要,驾车来集观光旅游司机总是心有余悸,影响集安旅游事业的发展。为了打破这一瓶颈,他们加大路况改造,在险要路段增设波型护拦、防撞墙等安全防护设施,改善公路桥涵、标志、挡土墙等原有设施,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08年以来,累计增设波型护栏16080延米、防撞墙676延米、轮廓标3283根;设臵安全警示标志18块、线型诱导标25块、更新标志186块;施画减速振动标线885平方米;改建桥梁15座、改善涵洞66道;实施边坡防护工程2000多平方米;硬化平交道口96处,投入资金数千万元,公路安全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履践了做一个负责任行业的承诺。
2、进行除雪防滑,保证冬季行车安全。除雪防滑工作是集锡公路冬季公路养护重点,特别是文字岭段,因海拔较高,霜冻期长、持续近半年,除雪、除冰任务艰巨。一入冬季,他们便加强信息收集,掌握天气情况,根据预报,提前部署除雪工作,并督促养护公司雪前配齐除雪设备,备足防滑材料。雪情发生,他们“以雪为令”,上路指导检查除雪情况。2010年3月1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雪覆盖了集安大地,先前线型清晰的公路,已是白茫茫的一片,积雪最深处达50余厘米。雪情就是命令,他们迅速调集大功率的除雪车进行机械除雪,并要求养路员工在重点路段撒料防滑,因除雪及时迅速,没有发生雪阻事件,公路始终保持畅通,保证了春运期间公路正常能行,得到了集安市政府高度评价。
3、治理公路灾害,增强公路畅通能力。近几年,灾害事故频繁发生。为提高公路防灾避灾能力,一旦临灾能及时、迅速、有序、安全地进行抢险施救,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他们制定紧急预案,并对易塌方路段进行卸载3处1万余立方米,在集锡线K72+900处组织爆破队、抢险队、运输队进行实战演练,积累抢险经验。2010年8月份,集安发生洪灾,集锡公路数十处山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K81+450处最为严重,泥石夹杂着植被将大部分路面和整条边沟淤满,改道的山水无秩序的在路面流淌,车辆无法通行。为保证抢险大动脉畅通,保证救援物资按时运送到至受灾乡镇,他们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调动抢险车辆及人员进行抢险保通。整个抗洪抢险期间,他们共修复水毁路基3处419延米、回填下边坡土石方8414立方米、桥梁锥坡2处 445立方米、桥头路基1处240立方米、涵洞3道,清除大面积塌方和泥石流119处1.6万立方米,集锡公路始终保持通畅。
第二篇:法治惠民生
民主法治、法治惠民
----灵桥镇创建“民主法治镇”工作阶段性小结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中,基层镇、村干部依靠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愿望日益迫切,需要整体性地转型和综合性的措施,经过多方调研决策,我镇于2010年年初即提出创建富阳市首个“民主法治镇”,继而把2011年确定为我镇的“民主法治建设年”,将该项工作提到党政日常重要工作地位,得到了市委、市府相关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2011年3月经杭州市依普办发文确定我镇承担起农村乡镇的“民主法治镇”试点工作任务。一年多来,作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启动实施民主法治镇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基本框架构想。
去年以来,我们制定了2010-2012年三年行动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启动“民主法治镇”创建工作;市司法局直派所为我镇增加人员力量,加大创建力度。其基本框架是构建机关科室组织协调、行业依法管理,基层站所规范管理、优质服务,行政村村村创民主法治村,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创诚信守法企业(行业),自然人学法守法等内容共同构成条块结合、左右相联、整体配套、协调推进的社会综合管理新模式。
推进民主法治镇建设作为社会综合管理的模式之一,同时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是城乡统筹的战略性项目,是加快实现“四个灵桥”重要路径方法,是实现百姓生活品质的基本品格。
二、参予修订了“民主法治镇”建设考核评估标准,形成标准化创建方向。
结合上级要求、基层实际、基本框架构想等要求,承担和参予修订了杭州市“民主法治镇”建设考核评估标准体系。基本定型的创建指标组成部分包括:组织制度建设、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法治宣传等五大块合计45项考核内容,为整个创建活动提供了内涵标准。
建设评估考核标准是强制性、指导性相结合的创建方向,其保障作用是内容任务上的品牌效应,其操作具有依据和落脚点的标杆带动作用。
三、整合法制宣教平台,营造普法氛围。
认真总结“五五”普法工作经验及不足,深化推进法律“五进”,准确把握“六五”普法规划精神,制订“六五”普法规划及本工作计划;经常发挥传统普法教育师资队伍、栏目阵地作用,创办以“推进民主,促进法治”为主题的《法治灵桥》简报;专题考察湖滨街道“1+1”法律顾问进社区情况,结合人民调解、涉法事务,全面拓展深化法律顾问进农村工作;以镇党委中心学习组远程教育为载体,加大对党员干部学法讲法力度,不断提高单位及公民法律意识,营造依法办事氛围。
“民主法治镇”的宣教活动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学法、懂法意识,培养了创建主体核心人材团队,四、试点示范,点面结合推进行业依法治理。
开展党委中心组学法用法的示范行动,在机关管理服务领域启动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同时推进基屋站所创“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共建活动;以董家桥村、江丰村、光明村为示范,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完成环保热电、孙氏纸业两家企业的企业平安工作站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在我镇200人以上企业全面铺开;以灵桥中心小学为先行,成立师生和事佬协会以平安工作站统筹“平安校园”建设;积极推进富春环保热电企业德治法治综合试点工作,整合各方面资源,在企业内部开展“诚信守法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和治理商业贿赂”、“企业平安工作站”、“纪检工作规范化建设”和“争先创优”等活动;加强“八类队伍、十八类人员”为特点的村平安工作站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和事佬协会,深化人民调解、警调、检调、诉调衔接为主体的多元化大调解工作机制,提升镇平安(综治)工作中心和村企平安工作站的能力水平;实现镇、村二级干部“权责清单、风险防控”全覆盖,形成村级“四廉工程”村级事务管理文件资料汇编,深入开展新一届村级组织工作人员上岗培训,夯实基层基础。
“民主法治镇”的创意、创优、创建活动体现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网格化责任、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培育了科学管理的环境氛围。
五、整合资源,树立“民主法治镇”创建新标杆、总抓手形象。
今年以来,把创建杭州市样板司法所和平安综治工作示范中心、杭州市无邪教乡镇、杭州市信访“三无”乡镇等载体资源、抓手、载体、功效整合起来,形成创建工作阶段性成果。
推进“民主法治镇”建设是实现平安乡镇创建工作标本兼治的途径和载体,加强了信访维稳工作的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三篇:农村基层党建经验交流材料:党建引领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发展
农村基层党建经验交流材料:党建引领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发展
C
农村基层党建经验交流材料:党建引领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发展
在区委、政府和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xx村围绕“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发展,为全村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抓班子带队伍,提高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
(一)将换届选举与扫黑除恶结合,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将村“两委”换届工作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坚决遏制黑恶势力干扰、介入换届选举,坚决杜绝黑恶势力进入村“两委”。在选举中,引导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回村任职,有效提升了两委干部文化水平、致富能力;顺利完成了“一肩挑”和“交叉”任职的目标,一批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强的人选拔为村“两委”的领头人。
(二)用事业和感情凝聚人心,强化班子战斗力。换届后,围绕党支部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对班子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权责分明。日常工作中,班子成员有长处互相学习、有困难互相关心、有不足互相提醒,班子团结有目共睹,战斗力显著增强。
(三)落实各类制度,规范党内生活。进一步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认真执行“532”工作法、干部坐班值班、帮办代办服务等制度,确保党建工作规范化运行。
(四)加强学习教育,强化党员队伍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通过交党费、唱国歌、温誓词、学党章、学讲话等常态活动,提高党员政治意识和党性修养,到目前为止,党支部共召开支部会议12次,党员大会召开6次,讲党课4次,专题学习11次。
二、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一)深挖增收潜力,发展集体经济。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引领群众共同致富。依托地理交通优势,一是发展以农户为生产主体,加工生产农副产品,再由村委会为平台,牵线搭桥,寻找销售渠道,然后到市场进行销售的经济模式,致力无污染绿色农产品生产,发展适合本村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二是以“三联三帮三促”为契机,探索村企合作模式,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二)推进民主政治,落实民主监督。严格执行“532”工作法,推进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以“三务公开”为准则,将党务、村务、财务一律定期公开,重大村务必须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通过,随时公开接受监督,真正让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到位。
(三)弘扬精神文明,树立文明乡风。举办“道德讲堂”、“学习讲堂”、修订《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言行举止。开展道德评议、“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等规定,党员带头遵守,带动村民参与文明建设,争做移风易俗带头人。
三、积极关注民生,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依靠“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积极改善村容村貌,着重解决村民灌溉用水、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危房改造等关系村民日常生活的大事。今年我村改造了4户危房,更换了水冲厕所,有效控制了秸秆焚烧。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C
第四篇:强基础惠民生
强基础惠民生
凤凰镇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凤凰镇地处新洲西北,与麻城、红安毗邻,属典型的丘陵山区。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家园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结对共建,村级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但由于地理、基础条件较差的历史原因,仍然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
争取国家优惠政策来发展自己,仍是我镇当前三农工作的发展思路之一。继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的实施力度,今年再次扩大了试点范围。为了落实此项工作:(1)全镇及时召开了动员会,传达了区会议文件精神;(2)村级热情高张,十九个村积极申报;(3)财政经管认真履行职责,严把申报关,确保程序到位,资料齐全;
(4)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向上争取,通过研究,从上报的村中最终确定十二个村,由于区相关部门重视与关怀,上报的村全部获批,项目计划总投资185.93万元,其中涉及农田水利新建改造项目8个;道路建设工程2个;机耕桥建设项目上1个;环卫设施项目上1个;(5)建立项目监管机制。财政经管分别对各村项目实施前、中、后施工情况摄像存档,从而督促项目落到实处,将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好事办好办实。
第五篇:科学治水惠民生
科学治水惠民生
——宜章县水利建设的几点启示
李荣生刊载于郴州通讯2010/7
宜章背依三湘四水,境内有河流276条,水资源总量为20.5亿立方米.理论蕴藏量为17.1万kw,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水资源丰富的背后既有水利的价值,也有水害的隐患。对此,我们牢牢抓住中央“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机遇,坚持科学治水,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民生水利的工作思路,强力推动水利全面发展。水利工作出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保障有力,抗灾有效,管理有序.发展加快的良好态势,首次荣获了2009“郴江杯”水利建设竞赛一等奖,开创了投入最大、项目最多、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科学治水新篇章。
启示一:加强组织领导是科学治水的根本保
科学治水,组织领导是关键。一是领导重视有力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国务院安委会水利安全专项督查组.副省长徐明华,省、市水利部门主要领导曾多次亲临宜章水利现场视察、指导、督查、调研水利建设。宜章县委、县政府对水利的发展极为重视,市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向曙光,县委副书记、县长欧阳锋,亲自调研水利建设工作,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庭国,副县长李定邦多次听取专
题汇报并亲临工地一线工作。上级领导对宜章水利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励和鞭策全局上下齐努力,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强化组织有方。2009年,围绕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水利建设现场会上提出的“用2—3年时间创建全省水利建设十强县”的目标要求。水利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宜章县水利建设指挥部,各乡镇相继成立了水利建设领导小组,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实行水利建设行政首长责任制,将水利建设任务分解到村组,层层落实责任,实行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工程项目的防汛、抗旱、水利建设的“三位一体”技术责任制。定期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表彰奖励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和工程项目。三是竞争推动有效。我们制定出台了《宜章县水利工程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推行“以奖代投”、“一事一议”的模式,采用“先规划后设计”、“先自筹后立项”的激励机制,实行“谁的积极性高,谁自筹资金先到位就先安排谁”的立项原则。充分调动了受益群众筹资投劳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其中总投资196万元的麻田镇集中供水工程,6个受益村共筹集资金120万元,“麻田模式”被作为全省人饮工程典型经验推介。四是部门配合有为。我们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各负其责”的原则,变管理为服务,积极提供技术服务指导,为烟草、农业开发、国土等部门涉农工程做好水利项目配套,做到部门联动,调集资金,全面规划,整片推进.形成规模效应。全县各项水利整合资金由2008年的896万元增加到2380万元,形成了“财政投入逐障。年增加,群众自筹足额到位,涉农
资金整合有序”的工作新局面。
启示二:搞好规划建设是科学治水的基础工作。
科学治水,规划先行。一是高起点规划。我们超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储备筛选上报工作,努力形成“竣工一批、建设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水利项目建设新格局。安排规划编制专项资金200万元,组织技术力量完成了《宜章县小型病险水库治理规划》、《2010—2013年饮水安全人口复核规划》等12大水利规划的修编工作以及7l座水库普查造册工作。目前,已有十大规划进入省厅计划笼子,预计2—3年内水利项目投资规模上亿元。二是高水平设计。在设计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我们更新水利设计观念,不是只考虑眼前的局部经济效益,而是谋长远,注重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活质量、水生态保护等统筹考虑。保证了水利工程内在高质量,外观高艺术。三是高标准建设。我们对符合招标条件的工程,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坚持工程设计、施工、验收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和规范施工,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我们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肃工程管理纪律,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落到实处,用在刀刃上,努力建成一批精品工程。四是高效能管理。一方面,深化水管体制改革,保障水管人员经费,提高水管人员待遇,形成有人管事的局面:另一方面,加强用水管理,提高水管效率,我们以村组为单位,积极发展“用水户协会”,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费,有效扭转了工程管护难和水管征收难等问题,形成了共赢长效机制。
启示三:搞好资金筹措是科学治水的关键所在。
科学治水需要科学调度和筹措水利项目建设资金。一是争资立项。我们紧跟国家投资动向,认真研究.吃透政策,把水利争资立项工作作为破解水利发展难题、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关键。主动“跑市进厅”,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畅通信息渠道,确保项目投资不比别人少,同时争取珠委对我县防洪和流域预警系统建设项目的支持。2009年共争取上级投入我县水利资金4166.1万元。二是多元投入。按照“大干水利决心坚决不动摇,资金投入力度坚决不减弱”的工作理念,我们千方百计调拨资金,预算内水利投资由2008年的420万元增加到491万元。同时发动社会贤达人士捐助,整合退耕还林、扶贫资金、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国土整治、粮食产能建设等各类涉水支农资金达2416万元,全县水利投人前所未有。启示四:坚持民生优先是科学治水的最终目标。天大地大.民生最大,科学治水,民生优先。一年来,全县动工各类水利工程3124处,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0416万元,投工89.6万个.土石方131万方,水利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比率进一步增强。一是狠抓病险水库治理。争取中央资金1830万元,省、市配套资金464万元,对林子坪(中型)、南冲(小I型)、大津(小I型)3座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县财政投资
234万元,对麻塘、大塘面、天塘、南石湾、上山等11座小Ⅱ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其中标准化处理5座。二是狠抓人饮工程建设。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完成投资1471.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51万元,省、市、县配套410万元.群众自筹510.3万元,共解决农村28716人饮水安全。投人2256万元新建成的黄岑二期引水工程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三是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补助491万元(其中用于病险水库专项治理234万元),整合农业开发、烟水配套、新农村建设、高速公路土地青苗补偿、土地平整、帮扶单位扶持以及社会捐助等水利资金30余宗约2380万元,完成了一六镇廖家渠道灌区、城南乡新田灌区、天塘乡满塘灌区等重大农田水利项目,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呈现出“领导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水利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群众参与前所未有”的可喜变化。四是狠抓民生安全水利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灾害预警建设,精心修编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各中小型水库防洪预案、抗旱预案等各类预案;加强广东北江流域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合作,搭建湘粤两省珠江流域防汛平台;实施了“五个一”工程措施,即每个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明确一名预警信息员、安装一块避灾预警警示牌.每座小Ⅱ型水库明确一名水库管理员,办好一期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班,举行一次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演练。切实加强防办能力建设,县财政安排40万元完成了功能齐全的防汛会商中心装修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安置。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摄像机、数码
相机等办公设备,并总投资460万元建设县防汛指挥信息系统。(作者系宜章县水利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