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契约化管理规范农村牧区工作5篇

时间:2019-05-14 00:1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巴林右旗契约化管理规范农村牧区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巴林右旗契约化管理规范农村牧区工作》。

第一篇:巴林右旗契约化管理规范农村牧区工作

巴林右旗契约化管理规范农村牧区工作

巴林右旗为进一步规范农村牧区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按照嘎查村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制度和“四议三公开两报告”民主决策法,在农村牧区专项推进嘎查村重大事项契约化管理。

抓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领导抓、抓领导,坚决落实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责任制,在党员干部中牢固树立将契约化管理贯穿于农村牧区工作全过程的理念,在全旗全面推行契约化管理的工作模式,逐步构建横向联结、纵向贯通、运行通畅的契约化管理工作网络。

抓落实,规范工作打造阳光村务。实施契约化管理,从提出建议到契约文本的形成过程和落实“四议三公开两报告”民主决策法同步进行。契约化管理使嘎查村级事务更加公开、透明,同时促进工作顺利开展。例如:索博日嘎镇常兴村是季节性禁牧区,往年借场放牧的外地牲畜30000余头(只),借场放牧现象严重,养畜大户占用无畜户的草牧场,无畜户意见很大。村党支部、村委会运用契约的方式来推行以草定畜制度,杜绝招收外来的牲畜进入本村放牧。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契约,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即:2010年以户为单位人均可饲养羊30只,每超30只缴纳200元作为付给无畜户的补偿费。目前,18000元的补偿费现已发放到位,借场放牧得到遏制,彻底解决了借场放牧的历史性老大难问题。同时,通过契约的形式实施划区轮牧,轮牧的50000亩草场预计产草量在1250万公斤左右,节省购草资金1000万元。幸福

之路苏木乌义日图嘎查下组实施集体搬迁项目,嘎查委员会与搬迁户就水、电、路建设等内容签订了6个协议书,确保了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完成。这些只是巴林右旗农村牧区实施契约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契约化管理已经在全旗农村牧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

抓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具体工作中力争在落实契约化管理工作创新上求突破,每个苏木镇选树契约化管理典型嘎查村不少于2个。重点抓、抓重点,达到作法可学、经验可推的效果,做到一个典型带动一个地区、辐射整个苏木镇。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利用简报、设置电视宣传专栏等形式,及时将在推行契约化管理工作中采取的好做法、总结出的好经验予以及时宣传报道。

村级公益事业难做,西北农村尤其如此。为破解这一难题,甘肃省从2008年起,开始推行“一事一议”,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它由政府财政支持、村民投资投劳,开展村内公益事业建设。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3年来,这一政策的效果日益明显,通过“一事一议”,许多试点村路更好走,饮水更安全,居住环境更好,而农民的观念和生活习惯正在发生着变化,这一政策激发了农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的热情。目前,“一事一议”正在甘肃省“提速”,今年预计将覆盖全省所有县区。

“一事一议”了却农民心中所想

甘肃省景泰县寺滩乡玉川村村民今年格外高兴——2010年村上通过“一事一议”,把旧戏台整修一新。今年春节,大伙在新戏台上连唱了好几天戏。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玉川村。当时正值三九时节,天气寒冷,但村民在新修的戏台前,笑声爽朗。戏台坐落在村委会院内,右侧有一个化妆间。“演员不用露天化妆了,四周有围墙,不用担心被风吹到。”村民高兴地说。

“我们村文化底蕴深厚,都喜欢听戏、唱戏,每年正月都连着唱许多天。原来的戏台四面漏风,村上没钱翻修。实施„一事一议‟,财政给一部分,大伙出一部分,一下子就修好了。”玉川村村支书王有禄说,“这个政策了解我们心中所想啊!”

玉川村的邻村——永川村,也于去年10月份通过“一事一议”,把村上一条两公里长的土街修成水泥路,还安装了26盏太阳能路灯。村支书王飞介绍,县上给了30万元,折合成水泥500吨,村民平均每人只出资15元,其余都是投劳,“大家热情高涨,仅用20天,路就修好了。”

玉川村和永川村是甘肃省“一事一议”的缩影。记者从甘肃省财政厅了解到,2010年,甘肃省“一事一议”试点县从2009年的20个扩大到63个,共投入30.56亿元,其中中央和甘肃省两次追加预算,共实施项目3654个,建成小型水利设施139个,村内水渠1734公里,人畜饮水管道4641公里,硬化村内道路3483公里,直接受益群众801万人。

一条普普通通的水泥路,给农村带来的是多重变化——出行更方便,街道更整洁,乱堆乱放柴火的现象少了许多,而观念和生活习惯也在悄然间发生变化。

连接起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心路”

村级公益事业,对于甘肃省广大农村来说,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倒不是农民认识不到位,根子上还是缺乏资金,干部不愿主动推动。而“一事一议”解决的正是资金这一“短板”,对于破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针对性很强。

景泰县财政局局长闫培庆说,“一事一议”主要解决村庄内部“行路难、吃水难、环境差”等突出问题,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可以说是当前全省农民群众最满意的一项惠农政策。

据了解,为实施“一事一议”项目,甘肃省试点村通常要成立三个小组:一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理事小组,负责提出项目;二是村级公益事业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工程质量及后期管护工作;三是村级公益事业理财小组,主要负责向村民筹资,并监督资金使用。

“一事一议”中,通过财政引导,激发起村民从事村级公益事业的热情。秦安县莲花镇的几个试点村,在修建水泥路时,都预埋了自来水管道,而这并不是“一事一议”范畴,完全是村民自掏腰包。他们意识到,将来修建自来水,还要重新挖路,不如现在把管道埋好,可以减少投资。

在试点村的示范作用下,那些非试点村的积极性也被带动起来。景泰县红水镇曾家井村三湾社,去年修建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还建起环村的水泥渠,整个村庄面貌大变。另外两个社的村民看到这一巨变,非常着急,他们找到村干部,强烈要求把自己的村子纳入“一事一议”试点中。

村镇干部告诉记者,过去最憷头向农民催粮收款,农村税费改革极大改善了干群关系,“一事一议”则使干群关系更紧密。在一些试点村,干部是农民家里的“座上宾”。“一事一议”项目虽然需要农民出资,但因所实施的项目完全由农民自主决定,解决的又是他们最急

迫的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他们自愿出钱出力,这正是“一事一议”深得民心的关键。

“水泥路不仅通向村民家中,更通往村民心里,它是干部群众之间的一条„心路‟。„一事一议‟让干部们觉得有事可做,党和政府的威信也树立起来了。”秦安县陇城镇党委书记董文海深有感触地说。

财政奖补资金尚需更“给力”

甘肃省财政厅副厅长陆代森介绍,甘肃省“一事一议”工作有四个特点,一是组织保障有力,几乎所有试点县区都成立了以县上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机构;二是工作模式有创新,在各个环节都明确了规范的操作程序;三是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新局面;四是产生了一批先进试点县和优秀项目。他说,今年全省“一事一议”工作将扩大到全省,对于试点愿望强烈、领导重视、基础工作扎实的县,还将给予重点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试点时间较短,“一事一议”在实施中存在着“四难一低”问题。一是组织议事难,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较多,有的全家在外,难以顾及村内公益事业建设;二是通过表决难,留在村里的多为妇女和老人,他们通常在家中做不了主;三是合理筹资难,村级公益事业并不是均等地带来好处,个别村民存在抵触情绪;四是统筹规划难,个别村庄存在“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你报我也报”的错误观念;五是奖补比例偏低,导致部分项目难以实施。

甘肃省财政厅税政处处长刘凤会说,甘肃省已经注意到存在的问题,比如要求各地趁着农民春节返乡时机,抓紧组织“一事一议”;还制定出4个规范性文件,对实施程序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建立项目竞争机制,“落实好的地区,给予奖励;干得不好,将取消试点资格。”

秦安县财政局局长任发祥认为,当前“一事一议”应在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让公共财政的“雨露”滋润更多的村庄,二是适度提高财政奖补比例,以适应西北农村经济落后的现状。

陆代森说,甘肃省村级公益事业历史欠账较多,“一事一议”正在填补这一空白。甘肃省将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财政奖补资金总额将达到80亿元,加上引导农民筹资筹劳、部门扶持、企业个人捐助等,总规模将达到300亿元以上。“可以肯定,这一惠民政策将更快、更广地惠及到全省广大农村地区。”他说。(记者朱建军 王衡)

瓮安农民搭上“一事一议”致富快车

发布者:孙健 作者:顾 桥 李良旭 吴慧娴 发布时间:2011-02-21 点击率:33

近年来,我县群众依托“一事一议”修建的便民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步入了致富快车道。

自从一事一议项目在在松坪乡的马场坪村实施后,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美化了该村的环境,也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马场坪村90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青山环绕,水泥路纵横交错,似飘扬的“玉带”缠绕在基地四周。村委会主任杨通屏正组织村民在中药材基地观察太子参的长势,看着这些长势良好的中药材,他心里可乐开了花。

松坪乡马场坪村村委会主任杨通屏说,现在一事一议道路硬化了,运输靠车辆,耕田靠农机具,以前需要三天做的工作,现在我们一天就能做完。

路修通了,车辆进出方便了,同村的安志全在继续扩大自家果园场的同时,也将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不断扩宽收入渠道,实现丰产丰收。

松坪乡马场坪村村民安志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后种植的果树我们会发展一点,其他还是以种植药材为主,我们还是会大力的发展药材基地。现在我们这个路修通了,做劳作又方便不用人挑,农资都用车子拉了。

据了解,这条道路总长近5公里、宽3米,总投资62万元,它的修建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促进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也改变了群众的观念。

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的事例在我县不胜枚举。

在雍阳镇城南村,实施“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项目改变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积极种植大棚蔬菜,农民每年的纯收入可达每亩15000元左右。雍阳镇冷家堡等5个村民组的群众将600多亩土地流转发包出去,建成了沿河两岸的“十里荷花长廊”,在城郊搞起了观光农业,收入较之以前增加了很多。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使农村“山水田林路”得到综合治理,农村群众搭上了致富快车道。

去年,我县共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114个,硬化村内户外道路221公里,新建桥涵2座,硬化村级活动场所3个4188平方米,新修排污沟1.4公里,新建垃圾池2个,治安岗亭5个,亮丽工程1个,群众参与一事一议试点项目建设投工投劳44万个,折资880万元,项目建设惠及试点乡(镇)、村农民40153人。

县财政局副局长 县综改办副主任兰才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下一步,我们要以解决出行难作为基础,结合农民增收,农民致富和改善居住环境,美化居住环境,把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进一步的进行拓展,使我们农村的面貌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使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加快我们小康建设的进程。

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曹育明就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有关政策及做好今年试点工作答本报记

http://ld.rednet.cn 2010/8/20 9:23:11 娄底日报

2009年,根据《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湖南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在所辖80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的720个村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下简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近日,本报记者就“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内涵、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及如何做好今年试点工作,采访了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曹育明。

记者: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特别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建设热情。请问开展试点有何重要意义?

曹育明:一是有利于完善和激活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步伐。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集体和农民都有投入责任,政府不可能全部包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和农村“两工”,规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解决。但由于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这项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出现了“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现象,从农村税费改革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成为农民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的重要民生问题。通过试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激发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机制的活力。二是有利于拉动农村消费和投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拉动农村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利平台。通过试点,把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调动农民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有效带动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和投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

快发展。

三是有利于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消除,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

民增收仍然困难。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历史任务。通过试点,有利于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流向农村,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四是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试点,推进以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村民民主议事决策实践,既有利于促进乡村政权组织转变职能、密切联系群众,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又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民主议事、定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农村基础民主政治建设。

记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作为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其实施的指导

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什么?

曹育明: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村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原则,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以加强基层民主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资助、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本原则主要有四点:一是农民自愿,量力而行。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农民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受能力,妥善处理好筹资筹劳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和新增乡村债务。二是民主决策,村民受益。财政奖补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筹资筹劳为前提,政府投入和村民出资出劳相结合,共同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确保农民群众直接受益。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认真搞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优先支持农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项目。选择基础较好的村开展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四是加强管理,规范操作。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项目议定、村民表决、筹资筹劳和奖补资金、项目预决算等都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监督。

总体要求有六个方面:一是统一名称。将新农村建设相关支农政策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有机统一起来,统称为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二是统一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和村容整治要求,规划好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既要明确长期目标,又要突出年度计划。三是统一办法。统一制定议事规划、项目管理、政策配套和绩效考评等管理办

法,充分体现村民民主管理的要求。四是统一组织。由县乡政府统一组织部署,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五是统一实施。村级组织负责项目实施具体工作,县乡有关部门负责考核验收、督促检查,落实财政奖补政策措施。六是统筹兼顾。以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为平台,统筹相关支农政策和资金,集中解决农民群

众最关心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

记者:请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对奖补范围及其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奖补资金如何筹集,如何加强资金监管,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曹育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为: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目前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主要包括:①村内道路,包括行政村到村民小组或居民点之间道路;②村内小型水利设施,包括支渠以下的斗渠、毛渠、山塘、桥涵、机电井、小型提灌或排灌设施;③村内公共环卫设施;④村内公共绿化,等等。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标准:总体上,对贫困地区以补为主,其他地区以奖为主,具体标准是: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原则上不得向农民筹资,对农民筹资筹劳开展村内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的村,政府按村或建设项目规模大小给予5-10万元的补助;其他地区按农民一事一议筹资总额1:3的比例给予奖补。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筹集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省财政根据试点县市区农村人口、财力状况、财政配套安排奖补资金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情况、工作努力程度等因素,给予适当补助。二是县市区财政在预算内安排资金,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稳定来源,原则上按省财政补助资金的50%配套安排。

财政奖补资金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在县市区财政部门设立专户,专账管理,专项用于一事一议项目奖补,当年有节余的,可结转下年使用。具体管理方式可实行项目村经乡镇审核后到县财政报账,也可由乡镇汇总报县财政审核后将奖补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村,实行“村用乡代管县监督”。

记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在操作层面上有哪些具体工作程序?

曹育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原则上实行自下而上、先建后补。确有必要的,经审核确认村民已筹资并开工后,可预拨部分资金。具体程序为村申请、乡镇初审、县审核拨付。一是村申请。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完成后由村级组织向乡镇政府提出奖补申请,并附筹资筹劳到位情况、项目竣工决算等材料。对实行资金预拨制的项目,原则上只有在村民筹资、村集体经济投入、社会捐赠等相关资金已经到账、具备开工条件后,才能提出奖补申请。二是乡镇初审。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申请奖补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集体研究报县财政和农民负担监管部门。三是县审核拨付。县市区财政和农民负担监管部门对各村申报奖补的项目组织复审,符合规定的及时验收,验收合格才拨付奖补资金。对预拨资金的项目,项目完成后,县、乡有关部门要及时审核验收、结算奖补资金。

记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政策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请

问我市2009年试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曹育明:2009年8月25日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抢抓机遇,行动迅速,积极争取试点。经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同意,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被纳入2009年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市。四县市党委、政府严格政策,严密组织,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有条不紊地开展了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奖补项目已基本完成,达到了预定目标。2009年全市共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720个,其中村内道路项目466个,水渠项目110个,山塘项目97个,其他小型水利设施项目41个,公共环卫及绿化项目6个。项目共投入9761.5万元,其中农民筹资509.24万元,省级奖补资金2770万元,市级财政奖补20万元,县市配套资金1166.31万元,社会赞助捐资1466.15万元,其他资金3829.8万元。农民共投工181.77万个,惠及村民80.34万人。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形成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投入机制。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充分发挥了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了各方投资,增强了“三农”基础,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据统计,2009年省财政和县市财政通过投入3956.31万元奖补资金,带动了村级公益事业投入9761.5万元,硬化、新建和维护村内道路1119公里,修建村级水渠171.1公里、山塘97处、库容1675.4万立方米,修建其他小型水利设施41处,公共环卫设施6处,形成了“政府激励引导,农民筹资筹劳、社会捐资赞助”的农村公益事业多元投

入新机制。二是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加大政府对村内道路、水利、环境卫生和文化设施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支持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和问题,而且有利于引导农民自觉主动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三是激发了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热情。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过程中,由农民民主决策、自主建设、自主管护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通过试点,许多村干部和村民转变了观念,自发组织议项目,主动要求搞试点,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民主议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议出了农村团结、发展的和谐景象。四是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通过试点,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联系群众、为农服务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解决了村民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基础组织和干部找到了工作抓手,服务得到了认可,群众得到了实惠,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

了农村和谐稳定。

记者:实践充分表明,2009年试点是成功的,为今年扩大试点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请您谈谈对做好今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有哪些具体措施?

曹育明:为顺利推进今年试点工作,我们决定采取以下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制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建立村级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库,科学制定一事一议奖补规划。坚持“普惠制”和“特惠制”相结合,既要集中财力抓重点村建设,又要保证一定的试点面。总体上,2010年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覆盖面要由去年全省行政村的20%扩大到30%。试点中,要防止随意扩大财政奖补范围,超过农民和财政承受能力贪大求全,造成加重农民负担或增加新的负债。二是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第一,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坚持“村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的原则,搞好民主议事,合理确定筹资筹劳标准,强化筹资筹劳审批程序,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第二,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规定,要将用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资金支出全部列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科目予以反映,省财政根据财政总决算中该科目的决算数和现行有关规定清算对市县的奖补资金。第三,建立试点工作考评机制。省里将每年定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考评,工作成效显著的,予以奖励;对违反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加重农民负担、截留挪用农民筹集资金和财政奖补资金的行为,及时责令纠正,追回资金,追究责任。经多次督促整改不到位的,除追回财政奖补资金、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外,不再安排下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并停止其向农民筹资筹劳。三是建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的有效机制。各地要增加对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投入,并纳入年度预算。要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强部门协调,整合有关涉农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建设农民急盼解决、直接受益的村级公益事业。同时,鼓励社会捐资赞助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倡集体经济投入,形成多元稳定的投入机制。四是加强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将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内容、农民筹资筹劳数量、财政奖补金额等作为村务公开内容,及时向村民公布。建立项目公示制,全面公开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办法、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将奖补项目的资金、实物、农民出工的安排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村民和社会的监督。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乡镇要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会议记录、村民签字情况、筹资筹劳方案、项目奖补申请、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关原始材料汇总归档。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财政奖补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五是推进村级公益事业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小型公益设施的所有权,落实养护责任主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形成的资产,归项目议事主体所有。对现有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项目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探索建立农村公益设施运行维护新机制。六是加强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领导和政策宣传。各县市区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坚持以县为主组织实施,县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责任。乡村干部要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农民开展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落实好各项试点政策。市级要强化措施,抓好办点示范等工作的落实,搞好对县级的分类指导和督查。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财政奖补政策的制定,奖补资金的分配、管理和监督,指导基层开展财政奖补工作。农民负担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一事一议制度的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审批,指导乡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和对农民筹资筹劳的管理。综改办、农办(减负办)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通过新闻信息、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举办业务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和工作指导,总结推广经验,确保试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描绘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画卷

―――敖汉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纪实

项破解时代困境的战略举措,一个为农牧民办实事的有效载体,一次民主法制建设的生动实践。赤峰市敖汉旗操起“一事一议”的如椽巨笔,描绘出一幅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画卷。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三提五统”和“两工”被取消了,兴办村级公益事业该怎样投入?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路子如何走?

在这关键时刻,国家农村牧区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作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在这一发展阶段出台了。敖汉旗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三个试点旗县之一。

2008年5月,敖汉旗从15个乡镇苏木、101个“一事一议”项目中筛选出21个作为试点项目。先行先试,没有模式,没有范本,敖汉旗开拓创新。

敖汉旗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农村综合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以道路硬化、小型水利建设、村容整治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敖汉旗财政局局长杨福建为“一事一议”项目总结出三大成效:

成效之一:“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改善了农村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0年春季,丰收乡房申村嘎海沟组的村民都有一种格外喜悦的心情,这是因为他们结束了20余年车拉人挑的人畜饮水难的生活,告别了水车和水桶,吃上了“一事一议”自来水。

成效之二:“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强化了农村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玛尼罕乡马家店村马家店组有一河道,每年村里都修简易塘坝,但山洪一下来就冲垮了。旗财政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为该村修建了塘坝一处,不仅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问题,还保证周围200多亩水浇地和附近300多亩果园的用水,人均年增收162元。

成效之三:“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整合了各类资金,提高了使用效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项目为平台,统筹规划,为整合资金创造了条件,拓宽了村级公用事业建设投入渠道,激活了社会资金参与,凸显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多元投入的村级公用事业建设新机制在敖汉旗初步形成。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不仅办成了农牧民多年想办而办不成的事,还加快了基层民主化进程。

笔者在萨力巴乡黄花甸子移民新村财政奖补项目修建的村级公路旁,看到了一个“一事一议”项目决算公示,设在这个位置,不论是上级部门、社会各界还是本村百姓,人人都能看到,人人都能监督。记者发现,这种形式的决算公示,在敖汉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区随处可见。

小河沿村村支书王文玉感慨地说:“过去村里找村民商量事很难,村民闲着喝酒打麻将也不来,因为他们也定不了事。现在不同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才能定。现在我们村‘两委’班子的思想也统一了,村民的事必须由村民来定。”村民刘景海激动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村民特别热心村里的事务,因为村民不但能够议事,而且能够定事和管事了,也就是村里的事我们说的算了!”

敖汉旗的决策者对建设新农村想的更多更远,他们尝试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引导农牧民学科学用科学,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生活品位,在精神层面得到更大提升。各各召村以种植玉米为主,年产秸秆3000多吨。2009年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起了大型秸秆气化站,改变了过去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扎赛营子村过去村里因缺少集体文化生活,村民农闲时无所事事。2009年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使农民在健身之余,通过网络、图书多方面了解致富信息。整体搬出大山的红娘沟村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接通有线电视,还修建了浴池。难怪温家宝总理再次来到红娘沟村时,高兴地称赞敖汉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真正给农牧民办了实事好事。

如此惠及民生的“一事一议”项目在敖汉旗俯拾即是。2008年21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总投资697.49万元,2009年总投资1955.16万元。2010年立项103个,项目总投资3360.42万元。截至目前完成项目31个,其余72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文达 杨晓天)

妙解难题——我县稳妥推行“一事一议”制度纪实

信息来源:建始网

发布日期:2009-12-16 17:09:26

字体:【大 中 小】

记者刘定坤

“盼望了10多年的村级断头路终于修通了”、“我们全组人平也只出50元,就彻底解决了全组人吃水问题”、“科学民主决策,大家一起商量,每个人出钱自己改善基础设施,愿意!”„„

12上旬,走在我县的村村寨寨,尽管寒风刺骨,但到处都是采取“一事一议”后热火朝天忙碌着改善基

础设施的人们。

县经管局局长杨洪告诉我们,“通过开展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推动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解决了村级兴办公益事业出现的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三难”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据悉,今年来全县共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358个,总投资1045.6万元,项目覆盖全县357个村委会,3213个村民小组,受益农户10多万户。一事一议村民共筹资572.57万元,筹劳201.34万个。

完善制度,规范运作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取消了乡统筹、村提留和劳动积累工、义务工,使轻装上阵的

农民致富路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可是由于连产承包后,单家独户独自拼搏为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带来了难处,普遍形成了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状况。

今年,我县被定为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试点县后,抢抓机遇,做到筹资项目建设到位、资金管理到位、筹资程序把握到位、工程验收检查到位,并制定了全县《关于规范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的通知》,由此拉开了规范全县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的序幕。

钱永远是最敏感的话题。我县的决策者们知道,如果不把群众辛苦筹集的钱管理到位,“一事一议”工作的推广不仅不能改变群众基础设施建设,反而会影响党的威信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为此,他们要求各乡(镇)、村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定,严格管理机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平调、挪用“一事一议”所筹资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立项或者提高标准向村民筹资筹劳;不得以“一事一议”为名设立固定的筹资筹劳项目;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以检查、评比、考核等形式,要求村民或者村民委员会组织筹资筹劳,开展达标升级活动。凡是村级进行公益事业项目的建设,必须开展“一事一议”,按规定筹资筹劳。另外,村级利用自有资金开展项目建设的,虽然没有筹资筹劳,也必须进行“一事一议”,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同时,在开展工作中,他们始终遵循“村民自愿、群众受益、量力而行、民主

议定、程序规范、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

全县对村级组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范围、次数、程序、申报审批、征缴管理、决算公布、审计监督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每年村内兴办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项目,原则上只进行一次,并且要求在农闲时进行,且每年上限人均15元,筹劳每年劳均10个标准工日。

规范的操作绝对不含糊。12月4日,村坊村为了建设村级断头路,他们把《建始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批表》、《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决议》、《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情况统计表》、《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减免情况表》、《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村民代表征求农户意见表》,连同会议记录、村民或农户代表签字盖章的原件等相关资料,正式报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批。据统计,今年来全县有40多个“一事一议”项目因为不规范操作被否决。

统筹规划,科学确定项目

“我们在全方位公开议事项目,增强议事透明度的同时,依法议事,严禁议事范围扩大。“一事一议”只限于村内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桥梁、造林植树等集体公益事业”。谈起“一事一议”,县减

负办领导这样说。

为根除“领导动员,群众交钱”的陈旧模式,始终坚持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属于合理的议事项目过半数的村民或超过2/3以上到会代表的签字认可,然后报乡镇审核,经县(市、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审批;对重大建设项目,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之下进行公开招标,及时公布中标人单位、姓名、资质等事项;所筹资金要在民主理财小组的监控下运作,实行专户核算,专款专用,若有节余,应用于以后的公益事业项目;公益事业项目兴办结束后,要核算收支情况,搞好验收结算,年终将村民会议表决、明细到户筹资、资金使用及结余、审核报批等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坚持统一建帐、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实行用钱报批制度,一支笔审批,不得垫支或超前支付。全县各村都把威望较高,群众基础较好的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选入到民主监督小组里,对“一事一议”运作的全过程及后继工作进行监督、评议。通过完善“一事一议”筹资项目、预决算和审计监督制度,将“一事一议”筹资的提取、使用、项目建设和

落实情况向群众张榜公布。

杜绝形象工程。县委、县政府在调查中发现有乡镇干部插手“一事一议”的事情,有的借发展生产之名下达生产指标,有的借机催收欠款,有的领导为追求个人政绩,以“一事一议”的名义逼农民上项目、搞形象工程,从而引发民怨,对“一事一议”失去信心。为此,县委、县府对全县乡村干部进行“一事一议”工作的专题培训,县纪检监察部门对借“一事一议”搞形象工程进行了专项查处,处置了相关干部。同时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县抽调400多名干部到基层驻村组,指导各村依法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制度和村民会议

制度,督促各村依法推行“一事一议”,并对违规者及时处理。

实施“一事一议”制度是推进农村公益事业的有力保证。能否实施好,取决于基层干部的素质。今年来,各乡镇都注重从事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制定好近期和长远规划,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科学确定公益事业项目、范围和所需资金等,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同时,还制定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和上限标准,科学测算“一事一议”方案,使之实施项目科学

合理,符合民意。

受村民的监督,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今年来,全县无一例因“一事一议”违反民意而上访的事件。

妙解难题,注入了活力

“一事一议,彻底解决了全村祖祖辈辈夏天走路一身灰、雨天走路一身泥的历史”。12月4日,干沟村

14.51公里环村公路落成后,群众满腔喜悦地说。的确,2258口人的高坪镇干沟村,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交通问题,农民致富的道路并不平坦。村支两委结合村民提出的村组公路维修具体要求,按规定编制了项目预算和实施方案,于今年6月8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全工程共投资33435.00元,投劳11810个。

像干沟村一样,全县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的开展,取得的辉煌成效。全县新修村内道路117.2公里,村级道路硬化升级及路基改造610.35公里,维修整治村级公路1374.46公里,修建过河大桥3座,人畜饮水引水40700米,新修及整治塘堰1300立方米,维修灌溉水渠3000米,小型河堤整治4700米,造林绿

化达300多亩。

“‘一事一议’进一步强化了村民主体意识,发挥了村民主体作用,同时唤醒了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激发了农民参与管理的热情,让农民真正感受到了主人地位的回归,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长梁乡党委书记李朝福这样说。今年,全县357个行政村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议事会议,占行政村总数的87.3%;参与议事的村民代表0.96万人,占出资投劳农民人数的2.46%;同意年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投资方案的代表0.91万人,占出席村民代表会议人数的94.79%;年度实际参与出资投劳的农民39.25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87.75%。

群众的眼睛始终是雪亮的。我县正深入开展的“一事一议”工作不仅顺乎了民心、合乎了民意,得到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而且树立了村干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形象,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

谐稳定。(编辑刘冬)

财政奖补惠万家---杭锦后旗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纪实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10-01-17 09:05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截至去年12月31日,安顺市西秀区完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134个,完成投资1790多万元,完工率达98.5%,82.42万群众从中受益。

安顺市委常委、西秀区委书记余显强说:“一事一议集群体之力,办群体之事,唤醒了半睡状态的集体意识,使更多的民众享受到民主的实惠。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为农村群众参与村内社会事务管理、提高参政意识搭建一个良好平台,促进农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进一步加快村民自治的步伐。”

让群众决定自己的事

“以前通知开会从晚上八点要等到十点过,而且村里大多数人都不到,现在只要七点半就全部到齐了。”水溪村党支部书记吕少其告诉记者,水溪村得到项目资金(物资折现)14.03万元后,共组织群众开了4次会议,最后大家决议用于通组道路硬化、浆彻路沿、路灯安装、河道护栏建设等5个子项目。目前已完成总投资18.24万元,群众投工投劳860个完成了736米道路硬化、350米浆砌路沿、220米河道护栏修建,20盏路灯安装已全部完工。

为把一事一议做成“民众工程、民心工程、民主工程”,西秀区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的程序阳光操作,做到群众想办的事群众来议,力争议得成、见效快,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受益。

在试点工作中,西秀区以一事一议为着力点,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进程,通过开展一事一议投资投劳,为村民解决村内事务搭建了一个广泛参与、平等协商的平台,使村民之间、干群之间得到了交流和沟通的空间,发挥了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成功的议事会之所以群众参会积极,意见统一快,是因为群众对议题有强烈的要求。如例村民多年受无水吃的困扰,对解决饮水困难非常关心,所以群众对这样的议事会积极响应,所有接到通知的农户都按时参加了会议。”石厂村党支部书记杨秀珍说,以前村民和干部之间存在很多矛盾,都是“一言堂”,现在不行了,事情都是有群众说了算,80多岁的大爷看见村干部都会主动打招呼,以前从来都没有过。

让制度作为推进民心工程的保障

“能让民主改革真正深入到民众心中,搞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制度是关键。”西秀区张本强区长说,在“一事一议”试点工作中,西秀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机制和制度,力保工作的阔步前进。

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西秀区规范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工作的指导监督,制定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财务报账管理暂行规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财务公示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物资采购领用暂行规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督查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检查验收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管护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将制度编制成册印发区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办及试点村。

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建设过程中,西秀区充分结合构建和谐“五新”村创建活动和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等农村生产发展项目建设来开展工作;对村干部带头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最急需、受益面最广的项目、资金项目或社会捐资的村实施优先支持,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试点工作中,西秀区立足把有限的“一事一议”资金建成群众放心的民心工程,建成大家都知晓的节约工程,让每一分钱都用在群众急需的“刀刃”上。

罗仙村的群众对记者说,在“一事一议”工程中,他们村支“两委”以“罗仙

精神”鼓舞大家,加班加点做“夜猫子”,村干部在资金使用上当“老抠门儿”,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心安理得。用正在修沟渠的村民任明卫的话说:“一事一议是国家支持我们致富的民心工程,尽管报酬低,但是我们都全力支持,带头出工出劳,会技术的干技术活,力气较小的妇女拌石砂、拉石砂,男女老少齐上阵,好多年没见到这种欢声笑语集体干活的场景了。”

“为用好每一分钱,我们水溪村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落实上,还实行一事‘多议’,大家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在工地上、茶余饭后都要进行讨论,大部分通过的才能执行。”村支部书记吕少其告诉记者。

西秀区东关办事处工委书记陈大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水溪村道路硬化736米按招投标需要17万元,但群众出工出劳才花4万余元;罗仙村道路硬化等六个子项目节约了20万元左右;石厂村通组道路硬化750米,砌筑路沿1000米节约了20余万元„„东关办事处就节约资金150万元左右。”

“一事一议”议来好日子——安徽省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纪实

时间: 2010年01月26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 丁莉娅 尹立祥 编辑:汪承红 浏览次数:

当了10多年村干部的洪连进在花甲之年去掉了一块心病。

2008年,从筹资到建设只用两个月,就将三个村民组的800米水泥路修建完毕,群众十多年来一直强烈呼吁的行路难问题彻底解决。“我现在的心情就像大晴天,一丝郁闷都没有了!”洪连进说。

老洪是安徽省休宁县陈霞乡洄溪村村委会主任。他告诉记者,是休宁县自2008年开始探索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消除了他的心病。

有了休宁县成功试点经验的基础,2009年,安徽省被列入全国新增的7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省份。

一条路盼了好多年

农民“一事一议”筹资额度低,农村公益建设缺口大,一直是制约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老大难。

洪连进告诉记者,由于地处山区,洄溪村经济条件较差,取消农业税后,原由乡统筹和村提留开支的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只能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但是按照规定,“一事一议”向农民筹资的上限只能每人15元,全村2000余人最多也不过每年筹集3万余元,而整个村有13个村民组,这点钱平均到每个村民组只有2000多元,对于修路修桥来说是杯水车薪。如果把这3万多元集中使用,先修哪个村的路也往往成为村民们争执不下的难点。正因为如此,洄溪村的村民们虽然盼修路盼了这么多年,但这路始终没能修起来。

针对这一制约农村发展的问题,休宁县作为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确定的安徽惟一试点县,从2008年开始探索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根据这一新制度,该县农村公益事业投入在原有“一事一议”农民筹资筹劳的基础上,由政府财政给予资金奖补,同时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和社会捐助,即实行农民出资、政府奖补、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新筹资机制。

奖补做大公益投入“蛋糕”

安徽省财政厅综改处处长胡德林介绍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就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通过各级政府的奖励和补助,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村内户外的公益事业。„事‟就是农民迫切需要、直接受益、愿意筹资筹劳来办的事;„议‟就是由农民来议,让农民自己决策。„财政奖补‟,是对农民办好的事、办成的事,政府给予奖补。”

胡德林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通过财政资金的奖补,调动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一事一议”积极性,扩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筹资盘子。

按照休宁县的试点制度安排,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标准由原来人均15元提高到人均50元,其中农民筹资仍严格按照人均15元的上限标准执行,剩

余35元由中央、省及县财政奖补,其中中央和省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15元。在具体执行中,考虑到该县地处山区,各行政村地理位置不同,公益事业建设任务、标准、成本不同,该县又制定了平畈区村人均25元、丘陵村人均35元、山区村人均45元的三种标准进行奖补,从而较为科学地体现了山区的实际需要。

新奖补制度实施后,洄溪村村民盼望已久的道路建设终于提上日程。根据村民代表会议的商议,一致决定将13个村民组的道路作为“一事一议”三年规划的重头戏,2008年先对三个村民组的道路实施拓宽硬化。

“当时我们听到这个政策的时候,都感到很高兴,村里面干部来筹集钱,我们每个人都自愿地拿出来,有的人甚至自己送去,一个人只要交15块钱,国家还要贴我们45块钱,我们整个村2000多个人,就有10多万块钱,可以干好多事了。”老洪高兴地说,“„一事一议‟,咱老百姓当家作主,村里的事大家说了算,大家议着干,多好!”

“这项改革试点,中央和省、县财政奖补占一大半,农民自筹还不到项目建设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村民们可欢迎啦!各村总是争先恐后要项目,谁也不愿放弃。”休宁县财政局长邵接后说起这话满脸都是笑。

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以来,休宁县各行政村都掀起了“一事一议”办公益事业的高潮。很多村连夜召开村民代表会,制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规划。有的村村民代表会决定通过“一事一议”修建道路后,很多村民主动清理,让出自家的菜园地。有的村为了节约资金办更多的事情,村民们纷纷主动投劳,自愿多捐钱。

2008年以来,休宁县通过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已新建和维修村内道路160余公里,新建农村公共饮水工程10多处,安装路灯520盏,修复小型水利设施71个,修建农民公园和农民活动场所2380平米,大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使全县24万村民从中受益。

“磁石”般的新机制

作为安徽省2009年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市之一,池州

市老百姓也感受到了“一事一议”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开着自家满载鲜鱼的卡车行驶在平坦的丁湖路上,东至县东流镇金山村鱼湖承包户胡新民满脸笑容:“这条路以前非常狭窄,坑洼不平,汽车根本开不过来,全靠手提肩挑把鱼送出去。自从道路硬化改造后,车辆可以直接开到湖边上货。”这就是金山村一事一议通组道路项目给村民带来的明显效益。

金山村村支书程启和介绍,通过一事一议,老百姓自筹3.033万元,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7.077万元,整合资金4.923万元,村集体投入5.117万元。全部用于修建丁湖圩连接村村通公路一段长1700米、宽6米的高标准砂石路,解决了附近三个村民组共450人的行路难问题。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极大增强了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意识。程启和对此深有感触:过去村里想办事找村民们商量很难,大家都忙着自己家的事,对参与村里公益事业建设不积极,有什么想法和意见也不愿和村干部沟通。但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主动到村委会议事的村民逐渐增多,干群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村民们愉快地称,“一事一议”议来了农民的好日子,如今,金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村。

据了解,去年8月下旬池州市全面启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在试点过程中,各县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己来决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同时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项目管理,规范操作流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加大督查力度。去年全市623个村已申报项目604个,获批561个,完成109个。项目涉及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修建、安全饮水、环境卫生和文化体育设施等,受益人口106.32万人。全市共筹措资金9674.3万元,已安排项目资金6127.2万元。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罗建国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对于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改进干群关系,促进农业发展和村容村貌的改善都具有积极意义,也为今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截至去年年底,安徽省农民共筹资45909.34万元,筹劳5826.01万个

工日,其中以资代劳10609.8万元;村组集体组织共出资13732万元;社会捐赠7822.27万元。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安排奖补资金95031.8万元。目前,全省共申报项目22354个,审批项目20655个,已经实施项目18858个,受益人口达3182.52万人。

“农村农民富,全靠党关注”,“一事一议好,党恩忘不了”……安徽城乡这些随处可见的标语,折射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不但凝聚了党心民心,推进了村民自治,还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篇:契约化管理材料

省、市领导对坊子区推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的 批

高新亭(时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批示:

新生同志:请组织考察调研,提出推广意见。(2005年11月17日)

张传林(时任中共潍坊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批示:

请王树华同志阅。这实际上是农村管理的制度化、契约化、规范化。望组织调查,总结推广。此做法如能真正落实到位,必将对缓解农村矛盾、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2005年11月14日)张新起(时任中共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批示:

请继生同志处,研究和总结。(2005年11月9日)钟少林(中共潍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批示:

这个经验很好。请大军同志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逐步在全市推开。(2005年9月15日)请大军同志考虑适当时候在坊子召开一个现场会,大力推广契约化管理的经验。(2006年12月19日)1

中共潍坊市委组织部(通知)

潍组发[2005]13号

关于印发坊子区委《改进 村级党组织领导方式全面推行村务 契约化管理》经验材料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市委各工委,市直各部门党委:

现将中共坊子区委《改进村级党组织领导方式全面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经验材料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坊子区实行村务契约化管理的做法,把法学和经济学原理中的契约关系引入到村务管理之中,是市场经济条件2 下依法管理农村经济、依法管理农村社会的有益探索,是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的成功实践,符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在全市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大力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切实改进村级党组织领导方式和干部作风,努力提高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地要把村务契约化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强化措施,全面推开。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在搞好试点、摸取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予以推广。要注意总结宣传先进典型,每个乡镇(街道)都要抓出几个标点村,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要发挥基层组织建设牵头抓总作用,与纪检、政法、民政、司法等部门一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虚心借鉴现成经验,又创造发展新的模式,把村级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不断开创农村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富裕、平安、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 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推广村务契约化管理工作,要列入“三级联创”活动和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考核指标,明确责任,督促落实。市里将于明年3月对这项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查。

各地各单位推广村务契约化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创造的新经验,请及时报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

中共潍坊市委组织部 2005年11月17日4

改进村级党组织领导方式 全面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

中共潍坊市坊子区委

今年以来,我们把改进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效能,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全区积极推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将村级事务纳入“民主化、法制化”管理轨道,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适应形势,积极探索改进村级党组织领导方式的新路子

近年来,我们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狠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有不少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2004年全区信访情况来看,农村信访量占了全区信访总量的80%以上,占区及区以上集体上访的95%,其中绝大部分与村务管理中的具体施政行为有关,涉及干部作风和财务管理方面占了50%以上。经过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一是农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参政议政诉求,与基层干部在村务管理中过大的自 由裁量权之间存在矛盾;二是农村基层组织习惯采用的直接干预、行政命令、大包大揽等传统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和工作模式,大胆改进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探索建立适应形势要求的既管官又约民、双向互动的村务管理机制。按照这一思路,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民主化、法制化”的总体要求,决定将法学原理中的契约关系引入村务管理之中,把各种村务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引发矛盾纠纷、产生不稳定因素的事项,以合同、协议、纪要等形式书面固定下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今年5月,首先在眉村镇和荆山洼镇进行了试点,试点取得成功后,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区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的意见》,在全区进行了推广。

二、把握重点环节,全面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 1.坚持合理合法,规范契约形式。各镇(街道)根据村务的具体情况,依法起草契约蓝本,由各村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在蓝本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对涉及土地、资产、厂矿企业承包等村务的,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管理;涉及公益事业、村庄规划、村务决策等在面上有普遍约束力,要求干部群众共6 同遵守的事项,以纪要的形式进行管理;涉及邻里关系、社会道德、治安防范等内容的,采用协议的形式进行管理。在拟定各类契约文本的过程中,邀请了法律顾问、司法行政人员或相关执法职能部门的人员参与,保证各项条款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精神,力求合情合理、于法有据。在契约签定过程中,坚持双方协商同意原则,不搞强迫命令。

2。坚持务求实效,规范契约内容。契约化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村普遍存在的、容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村级事务,主要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1)财务管理,包括财务计划、收支和分配,集体债权、债务,村干部工资、误工补贴、公费投保、种粮直补、救灾、扶贫、助残等款物的接收、发放,村主要负责人离任审计等;(2)农民负担,包括“一事一议”筹资酬劳、涉农价格及收费等;(3)集体资产承包,包括集体企业、机械设备、厂房、水利设施、矿产资源等集体资产和各类资源的处置,承租承包及经营等;(4)土地承包管理,包括土地承包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机动地、“四荒”地承包,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失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等;(5)村庄规划和建房管理;(6)村务决策,包括村里重大事项的决策,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实施,村干部承诺事项等;(7)公共事务管理,包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文明户、五好家庭、信 用守法户的评创,村民户籍变更,抚养赡养,公墓及丧葬管理等;(8)社会治安,包括村综治组织工作制度的制定落实,纠纷调处,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家庭成员管理等;(9)社会公益事业,包括修路、通街、打井、安装自来水、建学校等;(10)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针对上述契约内容,各村本着实效、管用的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搞一刀切,主要找准本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易引发矛盾的因素,自主选择最有效、最关键的范围和契约形式。坚持一村一策、一事一策,由急到缓、由简到繁,重点突破,逐步推进,把建立契约的过程变成党员干部群众学法用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使制定出的各类契约切合实际,便于操作,利于执行。

3.坚持民主平等,规范运作程序。推行契约化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把干部与群众放在一个对等的平台上民主对话,协商制定。在程序上,凡契约涉及的范围、内容,采取的契约形式,全部实行民主决策,先由村“两委”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进行充分讨论,意见一致后,再公开征求群众意见,确保体现群众的意愿。对所有契约分类备案存档,加强规范管理。所有正式合同都进行公证,属村规民约范围的存村级档案;涉及承包期限较长、经济金额较大以及影响较大的合同,必须报镇街8 备案存档。契约签定后,缔约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执行,落实执行情况及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

4.坚持公开公示,规范监督机制。各村通过广播、“明白纸”、公开栏、民主听证会等有效形式,及时对村务决策活动、契约文本等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一般的村务事项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集体财产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每月公布一次。区委、各镇街成立了专门督导组,邀请法律顾问、司法行政人员或相关执法人员一同深入各村进行指导。各村设立契约化管理监督小组,认真审查契约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决策程序是否科学,管理是否规范,执行是否到位。契约生效后,出现分歧由监督小组评判。监督小组按时向村“两委”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三、扎实推进,村务契约化管理取得明显效果 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以来,全区8个镇(街道)220个行政村共签定各类契约20多万份,覆盖了村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顺应了社情民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转变了农村干部作风,增强了服务意识。通过签订《村干部目标承诺合同》、《村干部误工补贴合同》、《党员设岗定责责任书》、《村民代表工作合同》等契约,使干部与群众互相教育监督、双向规范约束,村干部和党 员肩上有了压力,工作有了动力。干部作风呈现出“三多三少”的喜人变化:敢于争先的多了,不思进取的少了;主动办实事的多了,作风飘浮的少了;忙于致富带富的多了,疲于处理纠纷的少了。村干部遇事主动与群众商量,事事让群众明白,踏踏实实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逐步形成了真抓实干、注重服务的良好作风。

二是促进了民主依法行政,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村干部开展工作;主要靠行政命令,主观随意性比较大,现在各项村务有了明确的标准,透明的程序和书面证据,村干部自觉依法依约理事的意识大大增强,做决策坚持通过集体酝酿、民主论证、意见反馈、公开表决等方式进行,使村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群众意愿得到充分体现,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推行契约化管理以来,全区涉农类信访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5%,其中80%以上的信访案件依据契约得以协商解决。

三是提高了村务管理效能,促进了农村事业发展。实行村务契约化管理,达到了村级事务管理公开透明、责权明晰、执行有据、运作规范,群众顺气,干部顺劲,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激化,村务管理成本明显降低。以前各家各户门口的路灯、路面、排水沟等经常损坏,维护费用高,签定《公共卫生设施管理合同》等契约后,村民自觉保护自己责任区内的公共设10 施,灯亮了、路平了、沟净了,村干部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带领群众致富上,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主题词:基层组织建设 经验交流 坊子 通知

中共潍坊市委组织部办公室

2005年11月18日印发

(共印80份)

中共潍坊市坊子区委 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政府

关于转发区综治委《关于在全区推行村(居)

事务契约化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各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高新园党工委、管委会,区直有关部门、单位:

区综治委《关于在全区推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的意见》已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在全区推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是新形势下强化基层管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有利于减少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有利于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各级各有关单位一定要从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基层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摆上重要日程,按照《关于在全区推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的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制度机制,严格规范程序,制定落实具体措施,确保村(居)12 事务契约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真正使村级事务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中共潍坊市坊子区委 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政府

2005年8月29日

坊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关于在全区推行村(居)事务

契约化管理的意见

为进一步推动“平安坊子”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决定在全区推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推行契约化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通过推行民主化、法制化管理,基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体制转换和形势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特别在土地、财务、建房、资产承包等村(居)事务方面,产生了大量矛盾纠纷,影响到基层的发展稳定大局。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因为基层民主化、法制化管理缺乏有效载体,村(居)事务管理方式落后于形势发展,个别村(居)事务管理不民主、不规范造成的。

推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就是通过合同、协议和纪要等书面形式,把村(居)事务,特别是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的事项,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14 道,达到公开透明、责权明晰、执行有据、运作规范的效果。推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是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基层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深化基层民主化、法制化管理的现实需要,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理顺各方面关系,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维护基层长期稳定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推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有利于促进基层组织依法行政,保障民主权利;有利于减少基层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理顺干群关系,巩固基层组织。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维护基层稳定大局,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契约化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的内容,包括面上普遍存在的、容易引起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的事务,主要有10个方面:

1、财务管理。包括财务计划、收支和分配,集体债权、债务,村(居)干部工资、误工补贴、公费投保,种粮直补,救灾、扶贫、助残等款物的接收、发放,村(居)主要负责人离任审计等。

2、农民负担。包括“一事一议”筹资酬劳,涉农价格及收费,农民负担减免等。

3、集体资产承包。包括集体企业、机械设备、厂房、水利设施、矿产资源等集体资产和各类资源的处置、承租承包及经营等。

4、土地承包管理。包括土地承包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机动地、“四荒”地承包,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失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等。

5、村庄规划和建房管理。

6、政务决策。包括村(居)重大事项的决策,村(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实施,村(居)干部承诺事项等。

7、公共事务管理。包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文明户、五好家庭、信用守法户的评创,村(居)民户籍变更,抚养赡养,公墓及丧葬管理等。

8、社会治安。包括村(居)综治组织工作制度的制定落实,纠纷调处,“两口一屋”(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家庭成员的管理等。

9、社会公益事业。包括集资筹资修路、通街、打井、安装自来水、建学校等。

10、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契约化管理的形式主要有合同、协议、纪要等几种。一般情况下,涉及土地、集体资产、厂矿企业承包内容,与群众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村(居)16 事务,可采用合同的形式;涉及建房管理、公共事务、社会道德、公益事业、治安防范等内容的,可采用协议的形式;涉及村(居)全局性重大事项决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居)干部使用管理等政务决策方面内容的,可采用纪要的形式。每一项事务具体采用哪种契约形式,可以镇(街道)为主,分门别类制定出统一规范的契约文本,各村(居)根据各类具体村(居)事务的实际需要,因事、因地制宜,在统一制定的文本基础上进行增删取舍、个案选择,采用最适合的形式。

三、推行契约化管理的原则

为确保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民主决策、公开透明”,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合法性原则。在拟定各类契约文本的过程中,要邀请法律顾问、司法行政人员或相关执法职能部门的人员参与。确定契约内容时,咨询有关专业人员或查阅相关资料,使各项条款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精神,确保合法有据。对过去已签定的各类契约,与党的方针政策、现行法律法规发生冲突的,要及时进行修订或废止。

二是民主性原则。推行契约化管理,要切实体现民主平等精神,真正把双方放在一个对等的平台上,协商制定,共同遵守,使村集体和村民双方权利都得到保障。凡契约 涉及的范围、内容,必须由村两委和村民议事会进行充分讨论,取得意思一致后,公开征求群众意见。采取的契约形式,制定的契约内容,都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的渠道,民主商定,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契约签定后,缔约双方必须严格遵照执行,落实执行情况及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议事会报告,促使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加强自律,互相监督,使整个过程成为一个民主决策、民主理事的过程。

三是实效性原则。推行契约化管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搞一刀切。除土地承包、资产承包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事项必须签定合同外,各村可本着实效、管用的原则,根据各自特点和社情民意,找准主要问题和容易引发矛盾的因素,自主选择最有效、最关键的契约范围和契约形式,一村一策、一事一策,由急到缓、由简到全,逐步推进,重点解决不稳定因素。长期稳定的村,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和综合素质,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协调发展;问题较多的村,要着眼于维护社会稳定,着力解决容易引发问题的因素,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总之,要把建立契约的过程变成干部群众学法用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使制定出的各类契约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执行落实得好。

四是公开性原则。要通过广播、“明白纸”、公开栏、18 民主听证会等有效形式,及时对村(居)事务决策活动、契约文本等进行公开、公示。一般的村务事项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产业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每月公布一次。保证村(居)事务管理活动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确保各项村(居)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四、组织实施

实施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是推进“平安坊子”建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一项探索和尝试,涉及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下大力气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契约化管理不断完善、提高。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推行契约化管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综治委负责组织,具体实施工作由区综治办牵头,从区综治办、区委农工办、区司法局、区经管局抽调人员,成立区推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司法局,负责全区面上的指导和日常工作。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综治办牵 头负责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各村(居)要确定专人组织实施,层层落实责任,为契约化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行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稳步推进。推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各镇(街道)要抓紧行动,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按照宣传发动、全面推进、检查验收三个阶段开展工作。第一阶段,从8月底开始,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摸清各村(居)底数,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制定契约文本和推行计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从9月上旬开始,在面上全面铺开,力争全区村级班子健全的村(居)全部实现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第三阶段,9月下旬,区里统一组织检查验收。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对原来已签定但不规范的契约进行修改完善,使之符合契约化管理的要求;对未实行契约化管理的事项,尽可能地纳入契约范围。

(三)规范管理,形成机制。实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作为现阶段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新型管理模式,作为一项新的基层工作机制,牢牢地根植于基层干部群众的思维中,扎实地体现在基层干部群众的行动上,不断规范完善,长期坚持。要加强对各类契约的管理,凡是内容重要、时间性长的合同,都要进行公证,并报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备案存档;一般性20 合同、协议、纪要等,要分门别类,存入村(居)档案,加强规范管理。

(四)加强督导,严格奖惩。推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工作办公室要加强调度督导,定期到各镇(街道)巡回督导,掌握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各镇(街道)也要成立专门督导组,深入村(居)现场指导。区里将把推行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工作情况作为今年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后每年都要列入检查考核范围。

(五)大力宣传,广造舆论。要充分运用简报、标语、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推行契约化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经验做法,广造舆论声势,通过培育典型、示范引导等多种形式,在全区上下营造浓厚氛围,推动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主题词:村(居)事务管理 契约化 意见 通知 中共潍坊市坊子区委办公室 2005年8月29日印

(共印120份)

在全区城区契约化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4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是总结推广恒安街道开展城区契约化管理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部署下步在城区全面推行契约化管理工作的任务。刚才,大家现场参观了恒安街道五一居委会契约化管理情况,听取了恒安街道和五一居委会试点工作情况介绍,他们的经验做法富有创新、很有成效。各街道、居委会以及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行城区契约化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近几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不断深化“平安坊子”建设,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稳定和谐的环境。但是,由于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体制转换和形势发展,各类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22 大量存在,维护稳定的形势不容乐观。为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基层社会的长治久安,我区从2005年开始,在全区农村中探索推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通过近两年的工作,目前全区农村232个行政村除去个别村级组织不健全的之外,都对村级事务实行了契约化管理,共签定各类契约16万余份。通过推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快了基层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能力,深化了平安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增加了和谐因素,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村务契约化管理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拥护,2006年被评为全面小康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实践证明,契约化管理是适合现阶段基层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新模式、好办法。

区委、区政府换届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契约化管理工作,区委书记丁志伟同志多次听取契约化管理工作专题汇报,提出要不断深化村务契约化管理工作,并借鉴其成功经验,逐步将社区事务纳入契约化管理,全面提升社区建设管理水平。根据区委部署,从今年3月份开始,在恒安街道选取五一居委会和五马路居委会进行试点。通过1个多月的试点,收到了明显效果。恒安街道和 五一居委会详细介绍了有关情况,大家在现场也都有了切身感受。契约化管理对社区管理中的各项事务,特别是乱搭乱建、乱倒垃圾、计生管理、邻里纠纷等老大难问题,都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这充分说明,在城区推行契约化管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完全符合现代城市管理和广大社区居民需要的,也是非常必要、十分可行的。

(一)推行城区契约化管理,是推进“平安建设”深入发展,维护城区社会稳定的有效载体。实行城区契约化管理,把各项城区事务纳入契约化、法制化轨道,实现了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目的。一方面,契约化管理使各项事务有了具体的规定和明确的标准,契约双方责权明晰,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一清二楚,大大减少了各类矛盾的发生。另一方面,即使发生了矛盾纠纷,也能以契约为依据,通过调解协商迅速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对少数协商解决不了的矛盾,在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时,契约又作为有力的证据,方便了司法机关依法审判,加快了问题的解决。同时,通过契约化管理,进一步细化了各家各户以及有关人员的治安管理责任,极大地调动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方便了“两口一屋”管理,堵塞了管理漏洞,减少了各类案件的发生。

(二)推行城区契约化管理,是完善居民自治,保障民主权利的有效载体。契约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民主理24 事、民主决策的过程,契约内容从确定到签定,都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行使最终决策权,充分体现了群众意愿;同时,契约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法制精神,将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理念融入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推行契约化管理,使各项事务有约在先、有章可循,有了规范的标准、透明的程序和书面的依据,保证了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和管理公共事务,充分体现了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了民主化、公开化的有机统一。

(三)推行城区契约化管理,是维护基层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区的长效机制。推行契约化管理使各项事务管理实现了规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能够发挥长效作用,达到了理顺关系,维护基层长治久安,促进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目的,有利于协调和动员社区内单位、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实现共驻共建、共享内部服务资源,有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各街道、居委会及有关单位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行城区契约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推动城区契约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城区既有相同于农村工作的一面,也有不同于农村的特点。在城区推行契约化管理,既要借鉴以前的经验,又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以前的做法,要针对城区的特点,创 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取得实效。工作中,要着重突出三个重点环节,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突出三个重点环节。

一是要规范契约形式。这是推行契约化管理的根基。要根据城区各项事务的具体内容、具体情况和不同要求,找准居委会、居民及辖区单位之间,以及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等,到底是哪些问题、哪些因素容易引起矛盾纠纷,主要是哪一方面引发的,查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依此确定最有效、最关键、最管用的契约形式和文本。特别是对流动人口、下岗职工、空挂户口等特殊情况,要研究制定适宜的契约文本,使之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各街道要加强对居委会的指导,每一项事务具体采用哪种契约形式,可以街道为主,分别制定出规范的契约文本,各社区居委会根据实际需要,因事、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二是要规范运作程序。这是实现规范管理、民主决策的根本保证。要在公开透明和民主决策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契约形式分别采取不同的运作程序。合同契约,尤其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先召开居民代表会议等进行讨论,广泛征求群众、辖区单位意见,确定合同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性条款,形成标准合同文本,由合同各方逐一签定。纪要契约,要先向全体居民及单位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再召开党员会议或居民小组长会议讨论研26 究,最后形成决议,以纪要的形式进行确认,并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告。协议契约,特别是涉及面窄、情况特殊的事项,要根据具体情况,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权利的前提下,由协议各方具体协商,然后形成协议书,进行确认。不管采取哪种契约形式,制定哪些契约内容,都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的渠道进行民主商定。

三是要规范监督管理。这是推行契约化管理的保障。所有契约文本都要视不同性质、不同内容,分门别类,备案存档,并录入微机,加强规范管理。各居委会都要设立契约化管理监督小组,认真审查各类契约的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决策程序是否科学,管理是否规范,执行是否到位。契约生效后,出现分歧由监督小组评判,并及时向居委会、居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二)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必须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在拟定各类契约文本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并邀请相关司法人员参与,保证程序合法。确定契约内容时,要咨询有关专业人员或查阅相关资料,使各项条款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精神,确保合法有据。

二是必须在民主的前提下开展工作。推行契约化管理,要切实体现民主平等精神,真正把双方放在一个对等的平台上,协商制定,共同遵守,使契约双方权利都得到 保障。凡契约涉及的内容、采取的形式,都必须通过民主商定;在契约签定过程中,必须坚持双方协商同意,对有争议的内容要反复讨论,多方征求意见,相互交流沟通,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决不能强迫命令。契约签定后,缔约各方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加强自律,互相监督,使整个过程成为一个民主决策、民主理事的过程。

三是必须在公开的原则上开展工作。契约需要公开、公正地表达双方的意愿,否则再好的契约也是无效的。居委会作为城区事务的管理者、组织者,要及时公开各项事务;相关单位也要及时将有关事务向居民公开。一般性的事项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做到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真正使之贯穿于城区管理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要综合运用公开栏、明白纸、广播电视、听证会等形式,进一步增加透明度,充分体现契约的公开、公正性。

四是必须在实效管用的范围内开展工作。推行契约化管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搞一刀切。内容上,各居委会可在规定的内容中,选择最需要解决的几个方面,实施重点突破,由急到缓、由简到全,逐步推进;形式上,可本着实效、管用的原则,根据各自特点和社情民意,找准主要问题和容易引发矛盾的因素,选择最有效、最关键的28 契约范围和形式,一居一策、一事一策,切实把建立契约的过程变成干部群众学法用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使制定出的各类契约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执行落实得好。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城区契约化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也是关系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领导、在落实。

一要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各街道和有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真正列入议事日程,成立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相关人员和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定期调度研究这项工作,分管同志要靠上抓,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居委会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这项工作上,拿出精干力量,明确责任要求,落实得力措施,加快推进工作。

二要各负其责,整体推进。推行城区契约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级各有关单位要各负其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区契约化工作办公室要加强调度督导,定期组织督导组进行巡回督导,掌握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各街道要抓紧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标准要求,迅速展开工作;要深入居委会搞好培训指导,严格坚持“实效、合法、民主、公开”四项原则,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居委会作为主要力量,要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确保取得实效。社区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居委会的工作,自觉参与契约化管理,认真履行相关职责,真正实现共驻共建、互惠互利。

三要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搞好城区契约化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调动广大居民和有关单位的积极性非常重要。要充分运用简报、标语、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形式加强宣传,广造声势,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单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重点宣传契约化管理的意义、内容和典型,使大家切实感受到其好处,增强自我参与意识,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要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城区契约化管理工作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一种长效机制。各街道、居委会及有关单位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制度,作为一项机制,长期坚持下去。要层层建立责任制,把推行城区契约化管理的目标任务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督查制度,定期调度检查,年终考核奖惩。要坚持以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来开展工作,逐步将日常工作中的各类事务都纳入契约化管理的范围,使其真正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长效手段。同志们,推行城区契约化管理,是进一步深化、延伸村(居)事务契约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平安坊子”建设的有效手段,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级各单位一定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扎实推进,勇于探索,取得实效,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内部刊物 注意保存

组工信息

第228期(总2545期)

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 2006年12月8日 【组织工作新探索、新实践】 潍坊市坊子区探索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

去年以来,山东潍坊市坊子区为适应农村基层民主日益发展的实际,积极改进村党组织领导方式,探索推行了村务“契约化”管理措施,努力使村级各项事务逐步走上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轨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坊子区是一个农业人口占75%的市辖区,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新老矛盾逐步显现,涉及农村事务管理的信访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04年农村信访量占全区的82%,32 占区以上集体访的95%,且大部分与村务管理有关,反映农村干部作风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占58%。而且,部分经过机关干部驻村蹲点、集中整治的重点村矛盾出现反弹,近五年来集中整治的村,有63%的村不同程度地出现反弹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区委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深入调查。调查发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层干部在村务管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参政议政诉求不相适应;二是农村基层组织仍然习惯于直接干预、行政命令、大包大揽等传统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三是缺乏既治标又治本的长效管理机制,尽管开展了重点村整治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区委在充分调研、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将经济学和法学中的“契约”理念引入村务领域,通过合同、协议、纪要等书面形式,对农村重大事务、群众关注的问题进行规范,把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村规民约具体到契约中去,并以“契约”为纽带,形成对干部群众双向约束、双向规范、双向监督的村务管理新机制,使村务管理公开透明、责权明晰、执行有据、运作规范。去年5月起,坊子区由点到面推行村务“契约化”。目前,全区232个村全部实行了村务“契约化”,形成各种契约24.9万份。

在推行村务“契约化”过程中,他们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在契约内容上,根据各村实际,把面上普遍存在的、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的村级事务,大致归纳为农民负担、财务管理、集体资产承包、土地管理、村庄规划和建房管理、村务决策、社会治安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公益事业、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等10大类,若干个小项。每个小项都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制定出详细的契约蓝本,供各村选用。二是在契约形式上,根据村级事务的具体情况和不同要求,确定适用的契约形式,主要包括合同、协议、纪要等。如涉及土地调整、集体资产处置、厂矿企业承包等内容的,用合同的形式;涉及赡养、抚育等个案性的事务,用协议的形式;涉及公益事业、村庄规划等要求干部群众共同遵守的事项,用纪要的形式,等等。三是在运作程序上,统一制定了契约签订流程图和矛盾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流程图,分为8个步骤,包括提出初步方案,村“两委”研究确定契约事项或修订方案,起草契约文本,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讨论契约文本,进行公告、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后修改完善,由法律顾问和镇街审核小组审阅把关,签订契约进行公证,整理归档。四是在监督管理上,各村设立村务“契约化”监督小组,认真审查各类契约的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决策程序是否科学,管理是否规范,34 执行是否到位。

坊子区认为,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改进了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增强了新农村建设活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转变了农村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行村务“契约化”管理后,各项村务有了明确的标准、透明的程序和书面依据,村干部自觉依法依约理事的意识明显增强,作风明显转变。二是加快了基层民主进程,群众意愿得到充分体现。契约形成的过程处处体现民主理事、民主决策,契约的形式和内容体现民主法制精神,村务管理由过去的村干部说了算、干部对群众的单向管理,变成了由村干部、党员和群众共同协商议定,依法依约行事,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得到保障。长宁街道后宁村一村民说:过去村里的货场怎么承包出去的,我们都不大知道,推行契约化管理后,村干部得征求群众意见,公开竞标,依法签约,原来几万元的承包费到了100多万元,我们心里觉得亮堂了。三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今年以来,全区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1.4%,信访案件下降56.8%,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激化。四是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村务“契约化”管理,妥善解决了瞻养老人、邻里纠纷等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群众思想的不断升华,家庭关系更加和睦,邻里关系更加融洽。

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

中共潍坊市坊子区委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是各级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以来,潍坊市坊子区围绕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将契约关系引入村务管理,把各种村务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引发矛盾纠纷、产生不稳定因素的事项,以合同、协议、纪要和约定等形式书面固定下来,走出了一条既约“官”、又管民的村务契约化管理模式。推行契约化管理以来,全区涉农类信访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65%,80%以上的信访案件依据契约得以协商解决。

一、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区委按照上级要求,坚持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狠抓了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在土地、财务、建房、厂矿企业承包等方面,老问题还未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往往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群众上访。据调查,去年农村信访量占全区的82%,36 占区以上集体访的95%,并且大部分与村务管理有关,反映干部作风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占了50%以上。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干部在村务管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参政、议政诉求不相适应;二是农村基层组织仍然习惯于直接干预、行政命令、大包大揽等传统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区委认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以依法管理、民主管理为重点,大力改进基层组织的领导方式。

二、村务契约化管理的新实践

今年5月,区委按照这一思路,创造性地在村务管理中引进法学原理,首先在眉村镇进行村务契约化管理试点。试点成功后,制定出台了《村务契约化管理的意见》,逐步在全区推广。目前,全区8个镇(街道)220个行政村共签订契约20余万份。主要做法:

(一)坚持求真务实,规范契约内容。⑴财务管理,包括财务计划、收支和分配,集体债权、债务,村干部工资、误工补贴、公费投保、种粮直补、救灾、扶贫、助残等款物的接收、发放,村主要负责人离任审计等;⑵农民负担,包括“一事一议”筹资酬劳、涉农价格及收费等;⑶集体资产承包,包括集体企业、机械设备、厂房、水利

设施、矿产资源等集体资产和各类资源的处置、承租承包及经营等;⑷土地承包管理,包括土地承包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机动地、“四荒”地承包,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失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等;⑸村庄规划和建房管理;⑹村务决策,包括村里重大事项的决策,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实施,村干部承诺事项等;⑺公共事务管理,包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文明户、五好家庭、信用守法户的评创,村民户籍变更,抚养赡养,公墓及丧葬管理等;⑻社会治安,包括村综治组织工作制度的制定落实,纠纷调处,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家庭成员管理等;⑼社会公益事业,包括集资筹资修路、通街、打井、安装自来水、建学校等;⑽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

(二)坚持合理合法,规范契约形式。先由镇(街道)依法起草契约蓝本,再由各村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或村民议事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对涉及土地、资产、厂矿企业承包等村务的,以合同的形式管理;涉及公益事业、村庄规划、村务决策等事项的,以纪要的形式管理;涉及邻里关系、社会道德、治安防范等内容的,采用协议的形式管理。在拟定各类契约文本的过程中,邀请法律顾问、司法行政人员或相关执法职能部门的人员参与,保证各项条款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力求合情38 合理,于法有据,便于操作。

(三)坚持民主平等,规范运作程序。始终坚持民主平等、双方协商的原则,不搞强迫命令,并把签约的过程变成党员干部群众学法用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在程序上,全部实行民主决策,先由村“两委”会、党员会和村民议事会充分讨论,意见一致后,再公开征求群众意见,确保体现群众意愿。坚持一村一策,一事一策,由急到缓,由简到繁,重点突破,逐步推进。契约签定后,签约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执行,落实情况及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议事会报告。

(四)坚持公开公示,规范监督机制。各村通过广播、公开栏、民主听证会等形式,及时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一般村务事项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和群众关心的事项随时公开;集体财产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每月公布一次。区委、各镇街成立督导组深入各村进行指导;各村设立监督小组,负责审查、监督执行情况,及时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

三、主要成效

一是转变了农村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签订《村干部目标承诺合同》、《村干部误工补贴合同》、《党员设岗定责责任书》、《村民代表工作合同》等契约,明确了村干部的义务、工作任务、奖惩办法,使他们

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促进了村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二是加快了基层民主进程,群众意愿得到充分体现。村务管理由过去的村干部说了算,变成了由村干部、党员和群众共同协商议定,依法依约行事,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落到了实处,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三是提高了村务管理效能,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务契约化管理,公开透明、权责明晰、执行有据、运作规范,既减少了各类矛盾的发生,也方便了矛盾纠纷的处理与解决,村务管理效率明显提高。村干部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山东组工通讯》 2005年 第24期)40 41

推行村务“契约化”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去年以来,我区适应农村基层民主日益发展的实际,尊重群众意愿,探索推行了农村综合治理新模式——村务“契约化”,使农村各项事务逐步走上了民主化、法制化轨道,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村稳定和谐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路子。

一、村务“契约化”模式的由来

坊子区是一个农业人口占75%的市辖区。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显著成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出来。一是涉及农村事务管理的信访量不断增加。2004年,我区农村信访量占全区信访总量的80%,占区及以上集体上访的95%。信访内容绝大多数与村级事务管理不善有关,其中涉及干部作风和财务管理的占50%以上,涉及土地调整的占25%左右,涉及占地补偿的占15%左右。二是部分经过综合整治的重点村矛盾出现反弹。2003年以来,区里组织有关部门,先后对33个问题较严重的村进行了重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42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村很大一部分出现了反弹,矛盾重新激化。三是有些多年的先进村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突出。每遇换届选举,各种矛盾就集中爆发,带有明显的周期性,群众意见很大。2004年底村委换届发生信访的23个村中,70%以上曾经是多年来经济和有关工作的先进村。针对这些问题,我区先后开展了重点村整治,推行村务公开,实施以“村帐镇管、联村会计”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会计体制改革和村务规范化管理等,取得一定效果,但都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去年初,我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专题调研组,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深入调研。认识到,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生产组织形式、农民和村级组织以及村集体的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农村治理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命令”模式,民主化、法制化建设和村民自治缺乏有力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议事不民主、理事无章程、决策无程序等问题。这是新形势下农村矛盾和问题发生的根源所在。这就造成了村务管理上干部与群众缺乏有机衔接和规范的无序运作。一方面村干部决策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经常以权代法,即使是处理村务大事,也往往是主要领导定“调子”,两委成员“碰碰头”,村民代表“点点头”,实质上还是“一言堂”。另一方面村民在行

动上主观随意性也比较强。守法用法意识淡漠,权利和义务观念薄弱。遇事往往囿于个人利益,任性所为。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创新思维,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村务管理与运作的新模式,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根本性转变,而将法学和经济学中的“契约”理念引入村务领域,以“契约”为纽带,形成对干部群众双向约束、双向规范、双向监督的村务管理与运作新机制,无异是实现农村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民主化、法制化轨道的有效途径。区委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试点总结的基础上,于去年5月份开始,在全区推行村务“契约化”。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区232个行政村全部实行了村务“契约化”,形成各类契约24.9万份,全区村务管理与运作初步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村务“契约化”的内涵与运作方式

推行村务“契约化”,就是严格遵照和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从农村实际出发,通过合同、协议等书面形式,对农村重大事务、群众关注问题的决策和处理运作进行规范,把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村规民约具体体现到契约中去,使村务管理公开透明、责权明晰、执行有据、运作规范。

l、规范契约内容。根据各村实际,把面上普遍存在的、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影响社会稳定的村级事务,大致44 归纳为农民负担、财务管理、集体资产承包、土地管理、村庄规划和建房管理、村务决策、社会治安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公益事业和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及热点问题等10大类、若干个小项,全部纳入村务“契约化”范围。每一个小项都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项目,由各镇街分别制定出详细的契约蓝本,供各村选用。

2、规范契约形式。根据村级事务的具体情况和不同要求,确定适用的契约形式,主要包括合同、协议、纪要等。涉及土地调整、集体资产处置、厂矿企业承包等内容的,用合同的形式,如《土地承包合同》、《矿山承包合同》等;涉及赡养、抚育等个案性的事务,用协议的形式,如《老人赡养协议》、《未婚青年管理协议》等;涉及公益事业、村庄规划和建房管理、村务决策等在面上有普遍约束力、要求干部群众共同遵守的事项,用纪要的形式,如《道路硬化纪要》、《治安调解纪要》等。每一项事务具体采用哪种契约形式,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3、规范运作程序。为使运作程序更加规范,统一制定了契约签订流程图和矛盾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流程图。总体上分为八步:第一步,提出方案。一般由村两委、村集体经济组织、1/10以上村民联名或2/5以上村民代表提出;第二步,村两委研究确定契约事项或修订方案;第三步,起草契约文本;第四步,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45 讨论契约文本;第五步,进行公告、公示,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第六步,由法律顾问和镇街审核小组审阅把关;第七步,签订契约,进行公证;第八步,整理归档。不同的契约形式采取不同的运作程序。

4、规范监督管理。主要是加强对契约内容、运作程序以及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所有招标项目、村级承包项目、土地调整和经营活动等重大村级事务,必须签订正式合同;凡是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村民会议等,必须有专人记录,形成规范的会议纪要。对形成的各类契约文本,分门别类存村级档案。涉及承包期限较长、经济金额较大以及影响较大的事项,进行公证,并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各村设立村务“契约化”监督小组,认真审查各类契约的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决策程序是否科学,管理是否规范,执行是否到位。契约生效后,出现分歧由监督小组评判,并及时向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报告监督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发生违约情况,由村、镇街契约纠纷调解小组等调解组织逐级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进入司法程序。

三、村务“契约化”的良好功效

推行村务“契约化”,使繁杂的农村事务管理与运作规范化、简约化,为改善村级党组织领导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注入强大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46 果。

1、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政治建设“民主化、法制化”进程。首先,契约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民主理事、民主决策的过程。契约从内容的确定到签订,都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充分体现了群众意愿,切实保障了群众依法参政、议政的权利。其次,契约的形式和内容体现了民主法制精神。拟定各类契约文本、确定契约内容时,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把关,使各项条款合情、合理、合法。实施“契约化”的过程,也是对干部群众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和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过程,是推进村务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再是,“契约化”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了保障机制。在村务“契约化”的框架下,干部行为得到了规范,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得到保障,由过去干部对群众的单向管理,变成了干部群众的双向约束、良性互动。

2、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一方面,“契约化”使各项村务行为有了具体的规定和明确的标准,契约双方责权明晰,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一清二楚,大大减少了各类矛盾的发生。另一方面,即使发生了矛盾纠纷,也能以契约为依据,通过调解协商迅速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对少数协商解决不了的矛盾,在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时,契约又能够作为有力的证据,大大方便了司法机关依法审

判。农村干部群众反映说:“有了契约解万难,遵约办事没心烦!”2005年,全区农村发生各类矛盾纠纷比上年下降30.8%,治安案件下降17.1%,信访案件下降34.1%。今年1—3月份,全区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1.4%,治安案件下降24.7%,信访案件下降56.8%,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激化。

3、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过去,农村中不赡养老人、邻里之间为琐事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的事时有发生。始终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村务“契约化”管理,对涉及邻里关系的各方面问题,大到街巷管理,小到户外树木的栽种位置、柴草的堆放位置等,都通过契约有详细的规定确认,使邻里之间在处理彼此的利益冲突时有所遵循,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邻里之间的摩擦。《赡养协议》则对子女应尽什么义务以及违约处罚措施规定得清清楚楚,使“老有所养”这一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类似契约,从表面上看似乎涉及的都是“鸡毛蒜皮”的琐事,但正是对这些日常生活中琐细问题和矛盾的规范解决,有效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不断升华,使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家庭关系更加和睦,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文明乡风蔚然兴起。

4、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一是推行村务“契约化”优化了投资环境。以前,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进地、旧48 村改造时,有些村民为了多得一些经济补偿,往往在承包土地上乱栽树、乱打井、乱搭建,达不到目的就无理取闹,致使一些项目不能及时开工建设。而通过签订实施土地承包、建房合同、占地补偿、失地农民养老等方面的契约,这类问题迎刃而解,工程建设、项目进地和旧村改造彻底扫清了障碍,进程大大加快了。二是推行村务“契约化”调动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通过签订土地、荒山、荒地等方面的契约,保证了承包者使用权的长期稳定,使农民大大增强了加大投入、进行开发创业的积极性,而资源开发、厂矿企业承包等方面的契约,则使承包者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进一步大展宏图的信心。三是推行村务“契约化”把农村干部从处理矛盾纠纷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奔小康上,工作成效大大提高。

四、推行村务“契约化”应注意把握的几项原则 村务“契约化”是对农村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种探索,是一种新型的政治文明,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行村务“契约化”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要使这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必须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一要依法实施。村务“契约化”,其实质是以契约形式,以规范明确村务管理和运作为内容,以推进民主化、法制化为着力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的一种农

村治理模式,必须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依法操作。为此,我区编印了《村务“契约化”法规政策指南》,发放到每个村户,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集中宣传基层民主、社会治安、民事经济、基本国策等法律知识,使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明确处理各类村级事务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各自的权利义务。在拟定各类契约文本的过程中,邀请法律、司法行政人员和相关执法职能部门的人员参与,确保要件齐全、合法有据。对过去已签订、与现行法律法规冲突的契约,及时进行修订或废止。

二要民主协商。推行村务“契约化”,为落实村民自治提供了平台,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落到了实处。我区在推行村务“契约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群众当家作主的原则,首先做好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在召开动员会议、层层发动的基础上,运用简报、标语、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凡契约涉及的范围、内容和形式,均由村级组织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充分讨论,达成一致后再公开征求群众意见,这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每项签约,严格坚持双方协商一致的原则,不搞强迫命令。签约后,双方落实执行情况及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50

第三篇:农村牧区反邪教工作浅谈

农村牧区反邪教工作浅谈

邪教是精神毒品,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公害,曾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践踏了被邪教蒙骗的群众人权,在邪教本质不断被揭露,违法行为受到法律制裁的今天,邪教不甘示弱,企图将活动重点向农村牧区转移,“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在农村牧区一些地方暗中活动,用欺骗、蒙蔽、利诱、威胁以至暴力伤害等非法手段,干扰农牧民的生活,危害农牧民的家庭幸福和生命安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争夺人心、争夺群众。因此,在农村牧区开展反邪教活动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对此我就农村牧区开展反邪教工作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探讨性意见。

一、农村牧区邪教滋生的特点

农村牧区容易滋生邪教,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近些年以来,人们对气功的好奇发生了空前的热潮,然而又缺乏基本的宗教和气功知识及经验,容易误入歧途。

第二,在我国,宗教活动有固定的场所,而气功的传功比较随意,又由于宗教与气功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一些人便以充分利用,乘虚而入,以气功之名行邪教之实。

第三,有些群众的思想素质不高,给一些已经取缔的民间结社死灰复燃的机会。

和驻地企业、机关单位与下属单位,均要签订责任状,层层把关负责任。重点要建立健全村民行政组织系统。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调整好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我认为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富裕,随着寻求更好境界、更纯思想精神生活,就能消除农村牧区滋生犯罪的土壤条件。

三是从思想文化方面,倡导主文化。突出思想道德建设,抑制亚文化、遏制反文化。思想水平决定个人人格、信仰,具有社会化的作用。对于农牧区这一文化层次较低的区域只有大力倡导主文化,引导和抑制亚文化、遏制反文化才能有效的发挥思想文化在反邪教警示活动的作用。

四是加强普法教育。农村牧区法制观念淡薄,防范意识太差,给不法行为可乘之机。加强农牧民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增强他们防范观念。

(二)农村牧区反邪教的具体措施

一是正法不立邪教兴。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宣传栏、板报等形式文化意识的培养,强化我们国家指导思想、路线、方针的宣传贯彻,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加强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宣传,大力发展人文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提高农牧民文化和思想素质。

二是普及基本的宗教知识。邪教虽说不是宗教,但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社会肌体孪生出的恶性肿瘤,发现和治理

总之,邪教的产生不是一夜之间的事。铲除邪教、根除邪教也不可能一蹴而成。我们同邪教的斗争是长期的。在坚定不移地团结、教育、挽救大多数受蒙蔽群众,依法严惩打击邪教犯罪分子的同时,结合农牧区实际,加强组织领导,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方式,开展警示教育,戳穿邪教的伪装,在农村牧区构筑防范邪教侵害的长城,维护农牧区以及全社会的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巴林右旗着力破解农村牧区动员队伍老龄化问题

亮点工作简介:

巴林右旗着力破解农村牧区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

近年来,巴林右旗就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破解农村牧区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敞开入口,择优储备。明确入党积极分子标准,将嘎查村18周岁以上非党干部、产业带头人、复退军人、大学生村官、新毕业生、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等优秀青年全部列为积极分子培养对象,通过党员“一帮一”、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教育引导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为发展党员储备后续力量。二是教育培养,促进成长。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频道、业余党校、党员培训中心和农牧民学校等阵地,通过办班培训、党课辅导、实践锻炼等方式,强化教育培养,促其早日成熟。三是数质并重,择优发展。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四票决”、“四公开”制度,按照35岁以下青年党员,高中以上学历党员,生产工作一线党员,产业带头人、经纪人党员,均占发展党员总数70%以上的指导性比例,严格程序,保证质量,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把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全部吸收进党组织,实现青年农牧民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目前,全旗农牧民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23.1%,同比2008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

第五篇: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乌敦套海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进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改善广大农民危房户居住条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赤峰市及旗里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通过群众自筹、政府补助、政策扶持和社会扶助等措施,建立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使全镇农村困难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二)基本原则

l、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各村委会在利用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其它资金、争取帮扶资金、本级财政投入等措施,切实解决好工程资金缺口问题。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全面解决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农村贫困危房户等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2、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危房改造对象必须符合救助条件。对拟定的危改对象要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程序进行个人申请、群众评议、张榜公布、公开公示、政府审批。

3、相对集中,兼顾个别。从降低成本、节约土地的角度出发,达到整村改建的要求的行政村、自然村尽可能整行

制建筑面积和总造价。改造资金大部分由政府补贴的特困户,翻建、新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平方米以下,其他贫困户建房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见图集)。建房面积可根据家庭人口规模适当调整。危改房屋设计建设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体现民族和地方建筑风格、传承和改进传统建造工法,推进住房建设技术进步。

(二)改造方式

拟改造农村危房属整栋危房(D级)的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确有困难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重建户不得低于危改户的50%。

(三)补助标准

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5000元,对试点范围内农村危房改造建筑节能示范每户再增加2000元,自治区财政每户补助4488元,市、旗财政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定,分别每户补助2916元,用于贫困农户危房改造补助。对农村特困危房户、重点优质对象危房户要先行改造并给予补贴资金的倾斜和支持。

四、资金筹集、发放和使用管理(一)资金筹集

1、个人自筹为主。

2、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为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提供捐

署意见,由村委会在《内蒙古赤峰市危房改造户审批表》(附表一)相应栏目中填写意见,加盖公章后上报镇政府;对公示有异议的,进行再评议、再公示,对不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应向申请人说明情况和理由。

(3)审查。镇改办接到村委会上报的《内蒙古赤峰市危房改造户审批表》(附表一)后,及时组织人员上门对申请人的住房和家庭经济状况逐户进行审核。镇危改办对拟改造的危房进行数码正面全景及局部拍照,全景照片中须有户主影像并作必要的标注说明,如户主姓名、身份证号、困难类型等。核查中若村委会上报危房改造对象与前期调查摸底对象不符,必须由村委会说明原因,并留档备查。镇政府审查结果要在镇政务公开栏内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在《内蒙古赤峰市危房改造户审批表》(附表一)相应栏目中填写审核意见。符合条件的,加盖公章后上报旗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村委会,并说明原因。为加快工作进度,也可参照农村低保工作中“一审核、两公示”的方法,将村评议和镇审查合并一次进行。

(4)审批。旗危改办接到镇政府上报的《内蒙古赤峰市危房改造户审批表》(附表一)后,组织专人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危房改造对象的30%。核查结果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在《内蒙古赤峰市危房改造户审批表》(附表一)相应栏目中接写审批意见,加盖公章,连同统计汇总资料、影像资

加强对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和旗分别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建设、发改、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民政、环保、交通、水利、农业、卫生、国土、扶贫、残联、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镇政府也组织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农村危房改造日常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明确工作职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领导小组各成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三)落实责任制度。镇政府是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项目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各村要把危房改造工作纳入目标管理,镇危改办要组织人员与施工企业或建筑工匠、危房改造户分别签订建房协议,明确任务,质量、进度、安全责任和竣工时限。严格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督查验收,重点把握好建材供应关、施工质量关、安全生产关、检查验收关,切实做到完工一处、合格一处,验收一处。凡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准交付使用,并责令限期整改。实行危房改造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要严肃处理,坚决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镇危改领导小组要抽调入力,采取分块管理、责任到人的办法,专项推进。

乌政发[2011]34号

关于印发《乌敦套海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 现将《乌敦套海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方案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特此通知

附:乌敦套海镇农村危房改造新建和维修工作领导小组

乌敦套海镇人民政府 2011年4月20日

下载巴林右旗契约化管理规范农村牧区工作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巴林右旗契约化管理规范农村牧区工作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牧区共青团工作要点

    农村牧区共青团工作要点2012年是我**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推动全**共青团工作出成果、见成效、上水平的创新发展年。全**农村牧区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2012农村牧区党建

    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农村牧区,扎实开展“双服务双促进”活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促进农牧民增收,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镇......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细则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细则 (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公路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新牧......

    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

    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 管理内容:集体资产管理、经济项目建设、公益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大类。 主要形式:合同和协议 操作程序:四议三提两签一报告 “四议”......

    农村事务契约化管理的成功实践与启示

    农村事务契约化管理的成功实践与启示 ——对招远市大秦家办事处 推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山东省招远市委党校 王志国 签合同、立契约,通常用在经济领域,招远市大......

    农村社区建设契约化及网格管理现状考察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契约化及网格管理现状考察报告 赴XX等地考察情况报告 5月22日至23日,镇党委组织部分班子成员,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及相关单位的同志赴诸城市、潍城区等地,对农村......

    牧区工作(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

    农村牧区科技服务员工作职责

    附件1: 农村牧区科技服务员工作职责 一、服务农牧业工作职责 (一)协助制定本嘎查村农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二)协助嘎查村引进和推广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协助农牧业部门做好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