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北京汇报试验区20周年纪念活动
黔西南州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
工作简报
州推动办(2011)01期
黔西南州星火试验区办公室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
黔西南试验区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
2010年,是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成立20周年。为总结多党合作联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经验,进一步完善试验区功能,赋予试验区新的内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0年12月28日在兴义隆重举行了黔西南试验区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现将2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如下:
一、以总结经验、完善功能为主线,扎实开展试验区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
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成立20周年纪念 活动,由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黔西南试验区联合推动组、中共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为加强对纪念活动筹备工作的领导,黔西南州于2010年4月成立了以州委副书记、州长陈鸣明为组长的试验区20周年纪念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在纪念活动筹备期间,省委统战部多次给予指导。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要求:“确保活动高水平、高质量、有实效”;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茂爱以及试验区办公室的同志加强协调、参与筹备;州委副书记、州长陈鸣明和州委副书记廖飞等州领导分别于2010年3月和12月率队到北京,向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有关部委和黔西南试验区联合推动组汇报纪念活动筹备情况。
通过系统总结20年发展的成效和经验,在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1、黔西南试验区较好地完成了“探索西南岩溶山区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的试验任务,成功探索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黔西南模式。即:“因地制宜、生态治理;扶贫开发、帮扶到户;以短养长、滚动发展;科技先行、集成创新”。从1990年到2009年,黔西南试验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分别比全国、全省 高1.7、2.0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3.46%,分别比全国、全省高6.18、5.91个百分点。在全省9个市(州、地)和全国30个自治州中,黔西南试验区的主要经济指标由挂末进位到居中。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州绝对贫困人口从1990年的134.9 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49.2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7.62%下降到16.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7%。
2、黔西南试验区的特点是:以“星火计划、科技扶贫”为平台,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以定项扶贫为载体,以民主党派、工商联联合推动为主体,以民族区域自治为保障,上下联动,在石漠化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在20年的探索和实践中,黔西南试验区早已超越当年的“星火计划、科技扶贫”目标,扩展到更广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范畴,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为全省乃至全国作出了独特贡献。
二、以展示成果、增进共识为重点,认真做好试验区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
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历时1天。活动安排得隆重、简朴、高效,明晰了试验区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参加纪念大会的嘉宾共260人。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联合推动组秘书长何丕洁,民革中央原副主席胡敏,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贵州省委主委顾久,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建贵州省委主委武鸿麟等领导出席纪念大会。来宾还包括:中央统战部、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联合推动组的有关领导;省委、省人大、省政协有关领导及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省科技厅、省林业厅、省扶贫办、省智力支边办、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有关领导及各县(市、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州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等。
纪念大会由中共黔西南州委书记陈敏主持。会议首先观看了《黔西南试验》专题片。州委副书记、州长陈鸣明介绍了试验区成立的背景、2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年深入实践所形成的经验、完善试验区功能的思路打算等。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联合推动组秘书长何丕洁,国家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巡视员曹一化在会上讲话,对试验区20年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表示将加大帮扶力度,推动试验区新一轮的发展。
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代表省委在会 上作了《坚持以智力、科技为引领,推动黔西南试验区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讲话。龙超云同志指出,科技星火点燃了黔西南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希望,助推了黔西南州20年来的新发展。20年试验的重大成果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试验区建设,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各方面倾力帮助,黔西南州发展跃上新的台阶;二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以智力扶持努力探索科学发展;三是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强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地区自治制度建设,以政治优势推动试验区加快发展;五是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勇于担当,后来居上;六是着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开放成果及实惠。
龙超云同志强调,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试验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总体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基础条件加快改善、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的新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黔西南试验区的改革发展,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高举发展、团结、奋斗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贵州“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基调和主战略,进一步深化“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内涵,通过智力支边、科技进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进一步夯实历史性跨越的坚实基础;进一步突出发展的科学性、合作性、自主性,将新一轮试验区工作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积极争取新的试验任务,努力丰富新的试验内容,大力探索联合推动新方式,不断提高试验水平,把黔西南州建设成为内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试验区。
参加纪念大会的嘉宾现场考察了兴义城市建设规划展、以种植金银花致富并绽放出“贵州精神”的冷洞村、以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绿化村、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新校区、黔西南复烤厂。
在纪念活动期间,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华工商时报等中央媒体和贵州日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当代贵州杂志社、贵州政协报、贵州民族报、金黔在线等省级媒体共18名记者前来采访报道,加大了对黔西南试验区的宣传力度。
三、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为动力,努力建设“内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试验区
试验区20年的探索和实践,为黔西南州做好新一轮试验区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必须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三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大力探索符合黔西南实际的产业发展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五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丰富黔西南试验区内涵。
黔西南州对新一轮试验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积极向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贵州省委统战部等上级机关进行汇报,初步明晰了新一轮试验的主题和目标,即围绕“智力支边、科技进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主题,进一步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良性互动,把黔西南州建设成为内陆民族地区转变发展方式的试验区,推动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跨越发展。
黔西南州将以试验区成立20周年为新起点,加大工作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改善发展环境、丰富试验内容。2011年将重点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充分借助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智力优势,做好“十二五”的各项发展规划;二是丰富联合推动的工作载体,建立“水墨金州”经济论坛,使其成为智力支边的平台、政企交流的平台、产权交易的平台、同 行交流的平台。
黔西南州“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2月23日
主题词:试验区 20周年总结 简报
报:联合推动组20份,省委统战部黔西南试验区联席会议办公室20份,省科技厅5份,州试验区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及成员单位30份。送:局党组及存档7份。
州“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2月23日
共印82份
第二篇: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缅怀纪念活动汇报
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缅怀纪念活动汇报
---缅怀先烈激励斗志勤奋工作
四月一日至二日,局全体党员以及部分老干部和辖区先是事务所的党员共29人,在党组书记亲自带领下,冒雨前往我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浙江平阳红军革命根据地进行缅怀纪念。重点参观了以粟裕为师长的红军挺进师司令部、抗日学校、红军当年艰苦生活的环境、革命的简陋武器和革命纪念碑等。亲眼目睹了,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人类的解放,在极其艰苦、困难和危险的环境下,仍能坚定信念,不怕牺牲,英雄战斗,全体党员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党性观念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大家认为:
一要不忘先烈、牢记宗旨,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发扬红军的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念。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提高司法行政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实现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要明确目标任务,为创造良好的法治社会而努力。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任命感。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创造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全体同志要立足本职工作,主动作为。要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基层司法所工作,不断提高我区司法行政队伍整体水平;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要加强“五五”普法以及法律进社区的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要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真正维护好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要紧紧围绕中心,明确目标,为促进我区的法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工作;
三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司法行政队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要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加强司法行政队伍管理和业务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政为民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好人民的公仆。
第三篇:试验区汇报材料
青岛(胶南)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2014年工作情况和2015年工作思路
2014年来,试验区积极承接新战略、培育新产业、探索新机制,坚持一手抓改革、稳定、发展,一手抓整合、理顺、提升,加快经济发展打造亮点、强化社会稳定攻克难点,形成了经济社会一体发展、核心区航空园率先发展、两园区保障发展新常态。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类特色产业园、市级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1亿元,同比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9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同比增长9.2%。
一、2014年工作
(一)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三条主线,快速稳妥完成胶南开发区、临港经济区整合,充分释放政策、产业和资源等各种优势,探索建立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服务保障“三位一体”新机制,各项工作实现高效有序运转。立足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一流新区核心区和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四大定位,加快实施全域统筹,南区全力攻克难点、北区积极创造亮点,开创了试验区开发建设新局面。
(二)规划布局实现新提升。构建“南有新区核心区、北建航空产业园”发展格局,总面积3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全面启动,“一带、两河、五园、六区”概念规划基本成型,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地下空间利用、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加快实施,恒天财富、双星大厦、云鼎国际等一批高端项目快速落户;启动11平方公里的航空园概念规划编制和1平方公里启动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
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务实现联系无遗漏、治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安全稳定科学发展。
(五)体制创新取得新成效。充分发挥行政审批中心、企业服务中心职能作用,全面做好审批权限的承接,顺利承接新区下放69项审批事项中的63项。构建“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工作平台,加快探索建立负面、限批、权力、政策、责任“五张清单”制度。先后制定出台项目入驻、财税管理等办法,助推项目审批服务提速增效,全年高效完成审批事项400余件。
(六)平台创建呈现新亮点。加快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成功获批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类特色产业园、市级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建成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0家。
(七)综合保障收获新成果。想方设法按期完成影视文化区、国际旅游区、古镇口示范区重点项目1500亩用地清场,全年共完成土地清理3200亩。重点做好核心区、航空园启动区、R3轨道交通、青连铁路等项目综合服务保障,实现清地、拆迁等工作有序高效推进。财源建设工作逆势飘红,新引税源项目18个,年增税收近2亿元,新增项目及实现税收均占新区50%以上,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81亿元,同比增长14%,成为新区税源建设新亮点。
二、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试验区围绕改革创新、落实提升主题,全面落实新区建设发展总体思路和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法治思维,深化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成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一体发展、俱乐部土地回购利用;引进西海岸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垂直硅谷”。
三、抓项目,争当发展排头兵
1、航空产业园快速突破。完成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启动概念规划编制,做好1平方公里启动区用地保障,大力引进建设通用航空等重点项目,打造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
2、特色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类特色产业园建成集海洋功能食品配料、海洋药物、海洋医用敷料科研于一体的集约式发展园区;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推进船舶配套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园打造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婴幼儿乳品产业集群;家电电子产业园重点发展新兴家电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着力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路径。
3、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完成创业工场总部经济大厦及生活配套服务中心等建设工程。争取红星美凯龙、新西兰游艇、炜晟生物科技等27个在谈项目签约落户,加快海洋功能性保健食品等10个市重点、北琪实业等20个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高标准完成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内11条道路建设,确保示范试点园区年底前达标。
四、抓党建,改进作风谋发展
加强64个村居“两委”班子建设,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落实“给舞台”制度,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抓好工委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提升理论和工作水平;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五、抓治理,协同发力夯基础
1、创新落实法治新区战略,深化社会治理成果。完善“天罗地网、条块结合,双重覆盖、双重责任,上级参与、监管下沉”工作新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全网格化建设体系,提升“大数据”中心
发展海洋试验区两大战略,承担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打造一流核心区、航空产业园三大历史使命。
针对各大功能区的实际情况,在园区统筹办负责考核内容中予以客观体现,真实反映功能区工作成效。
第四篇:在新亚欧大陆桥贯通20周年纪念活动暨
在新亚欧大陆桥贯通20周年纪念活动暨
“大陆桥论坛2010年会“上的致辞(代拟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前副部长、国务院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组长 魏建国
(2010年12月1日)
尊敬的徐一平市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非常高兴地来到充满活力的美丽海滨城市连云港,共同参加由国家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办公室、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工业合作中心、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主办,连云港市港口管理局、连云港港口集团、连云港徐圩新区管委会、江苏金港湾投资公司协办的”新亚欧大陆桥贯通20周年纪念活动 暨“大陆桥论坛2010年会“。这次研讨会将以”构建新引擎,服务中西部"为主题,通过交流与互动,探讨进一步发展大陆桥经济的新途径,寻求促进中西部经济合作的有机结合点。我相信这将是一场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作用的会议活动。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对本次研讨会的胜 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前不久结束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全会强调,“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将为发展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增加了动力。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的作用,重视加强与沿桥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沿桥各国各地区建立良好协作机制。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发展非常迅速,自2009年起未来5年内,中国将投资1200亿元,改善新疆区域公路交通和连接欧亚的西部开放大通道,从而使这条新“丝绸之路”升级提速。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逐年上升,除双边合作外,中国与哈、吉、塔、乌中亚四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区域经济合作业已启动,并按照中方“三步走”的总体设想稳步推进,一是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二是抓紧落实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将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长远目标逐步探讨、实施。新亚欧大陆桥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桥区还可向东延伸到日本、韩国。中日经贸关系在中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重要地位。中韩自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发展之快在世界上“前所未有”。因此,新亚欧大陆桥存在着巨大 的发展需求和合作空间,对亚欧大陆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全长约11000公里的新亚欧大陆桥,所连接的亚洲与欧洲的国家和地区有40余个,占世界国家数的22%;居住人口22亿,占世界人口的36%。大陆桥在我国境内全长约4100多公里,贯穿10个省区的主要中心城市。这些地区人口约4亿,占全国的30%,面积3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37%。是一条横穿中国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国际大通道,进一步发展大陆桥经济,将给沿桥城市开放带来新的机遇和效益。
新亚欧大陆桥是一座联结友谊之桥。新亚欧大陆桥不但是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友谊之桥,它更应该成为一条繁荣亚欧大陆市场的经济纽带,它像一条嵌满珍珠的项链,在亚欧古老的大地上闪闪发光,把沿桥城市联起来,通起来,转起来,发起来,进一步密切各国各地人民的团结与友谊。
新亚欧大陆桥是一座蕴藏活力之桥。大陆桥经济带不但有很多大型的城市,还有很多城市群。他们集中了沿桥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政治文化优势,并且各具特色,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这些城市实力的大幅提升,也必将带动整个经济带的实力提升。
新亚欧大陆桥是一座密切合作之桥。就像古丝绸之路一样,这座宏伟的陆桥正在把当今亚洲和欧洲各国的传统友谊和经贸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多年来携手打造了“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这一平台,共同探讨具有前瞻性的问题,指导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建设,使其在亚欧经济一体化的伟大进程中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
新亚欧大陆桥是一座充满希望之桥。我认为大陆桥不仅仅是运输通道,围绕陆桥,有关国家还可以在旅游、能源、农业、高科技、金融等产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形成陆桥上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本流的进一步畅通,让新亚欧大陆桥成为亚欧大陆上真正的立体经济带,从而进一步加强沿桥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沿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自200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以来,在沿线城市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协调机制着眼于打基础、做实事,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绩。我对新亚欧大陆桥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我担任国务院新欧亚大陆桥协调机制第二任组长期间,为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曾经花过10年的时间,开了4次协调工作次会议。我到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工作后,于今年1月17日和央视财经频道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经济年会,在这个年会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 的观点,那就是现在的经济不仅要发展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也要发展大河经济以及大洲经济。也就是大陆桥经济。
作为大陆桥东桥头堡的连云港市高度重视发展大陆桥经济建设,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紧紧抓住发展新欧亚大陆桥经济的有利契机,围绕大陆桥作文章,围绕大陆桥谋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连云港市作为大陆桥的一个龙头,要进一步把欧亚大陆桥的这篇文章做好,真正起到积极带动作用。据了解,连云港市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注重发展陆桥经济的基础建设,未来五年间,连云港将在港口上计划投入250亿元左右,形成吞吐能力1.6亿吨、集装箱600万标箱,基本建成集装箱干线大港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成为服务我国长三角和中西部两大区域发展的国际物流中心,成为服务区域发展的亿吨强港。大陆桥沿桥有37个城市,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莫斯科等,如果能够把连云港等30多个城市都发动起来,欧亚大陆桥的这条巨龙就会真正舞起来,整个欧亚大陆桥沿线的经济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在此,我再一次呼吁大家共同打造连云港市的国际品牌,使连云港加快步入国际轨道。要抓住连云港优越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努力发展陆桥经济,从而带动整个欧亚大陆桥沿线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近年来,中国开始了对 大陆桥沿线地区投资贸易和跨境经济合作模式的研究,也开始了对发展沿桥地区现代物流业的研究和发展沿线城市旅游业合作的研究,为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后来居上提供帮助,也将为中国大陆桥沿线地区的发展注入先进的国际理念。在今天的研讨会上,连云港市还率先发起建立大陆桥论坛的倡议,率先成立了大陆桥航运研究中心,这将为陆桥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场所,提供了新的内容。连云港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同志们,朋友们,本次研讨会是一次大陆桥的盛会,是展示陆续桥开通二十年的一次总结会,一次交流会,一次研讨会,一次表彰会,我祝愿所有的朋友们能通过这次盛会,开阔视野,增进友谊,寻求商机,拓展更多的合作发展空间,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新亚欧大陆桥成为亚欧人民的幸福金桥!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五篇:市政管理处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专刊策划案
市政管理处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 《襄阳商界》专刊策划方案
大力宣传市政建设者优秀事迹,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他们敢于担当、积极奉献的精神,更好的为促进襄阳城市建设服务。同时,让所有建设者能“汲他人之精华,润自己之心田”,特推出《在砥砺中奋进——襄阳商界〃纪念市政管理处成立20周年专刊》。
一、栏目设置
1、封面 20周年大会庆典
2、卷首语 在砥砺中奋进
3、商讯
管理处成立20周年大事记。
4、特别关注
1)、在砥砺中奋进(记录市政管理处 20年历程、20年辉煌、20年荣耀、20年发展)
2)、评论:与城共舞,扮靓襄阳
3)、市委、市政府等相关单位对市政管理处成立20周年的祝贺 4)、管理处成立20周年相关系列活动
5、人杰
1)、襄阳市城建委主要领导专访; 2)、市政管理处主要领导专访; 3)、优秀市政建设者典型事迹(若干)。
6、商论
1)、大力培育优秀市政建设者,为襄阳城市建设做贡献; 2)、弘扬“市政建设者”精神,服务“四个襄阳”; 3)、强力打造“市政建设者”品牌。
7、视点
1)、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市政管理工作的意见; 2)、二十年来,全国各级领导视察我市市政建设情况总汇。
8、封三 市政建设者之歌
9、封底
《襄阳商界》向所有默默奉献的市政建设者致敬!
二、版式要求
参照《襄阳商界》工商联60周年专刊,既体现政治需要,又体现杂志特色,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运用多种采编手段,进一步探索杂志社办部门专刊的路子,并形成部门专刊模式。
三、经费预算
1、印刷费:按3000份算,计印刷费35000元;
2、采编费、设计费、校对费:40000元;
3、票税、电费、耗材费:10000元;
4、其他费用:5000元。共计90000元。
襄阳商界杂志社 2011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