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炭行业去产能问题的研究综述

时间:2019-05-14 00:2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煤炭行业去产能问题的研究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煤炭行业去产能问题的研究综述》。

第一篇:关于煤炭行业去产能问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煤炭行业去产能问题的研究综述

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矛盾愈来愈突出,煤炭价格持续下滑,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行业经济运行形势急转直下。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煤炭产能严重过剩问题。2016年7月份煤炭行业加速去产能政策执行后,煤价加速上涨,截至10月30日,秦皇岛5500大卡低硫动力煤平仓价格涨至每吨660-670元,为2012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关于是否应该加大煤炭产能释放,增加煤炭市场供给的问题又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下面就将我国专家学者对于煤炭行业去产能问题的观点做一综述。

一、正确认识产能过剩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李江涛认为, “产能过剩”是在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过程中,所出现的市场上产品实际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有效需求能力的状态。[1]

;并且只有当供过于求的产能数量超过维持市场良性竞争所必要的限度、企业以低于成本价格进行竞争、供过于求的正面影响超过负面影响时,超出限度的生产能力才是“过剩”的生产能力。[2]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周劲认为,特定时期内,当某行业的实际产出数量(或产值)在一定程度上低于该行业的已实现生产能力(不包括规划能力等未实现能力)时,并且超过了行业的正常水平范围,表明该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3]

吉林大学的何彬认为“产能过剩”(excess capacity), 是指等产量线出现后弯的转折点连接而成的脊线以外非经济区域所反应的要素之间不再发生替代, 而是表现为同时增减的要素配置状态。现代厂商理论和管理科学领域将其称之为要素拥挤现象。[4]

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院长王立国认为,对于产能过剩概念的界定应从其产生原因入手,对产能过剩的概念可以理解为: 由于周期性结构性及体制性原因,而造成的实际产量和消费量与一定技术水平下全要素投入的最佳产出的严重偏离现象。[5]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曹建海、江飞涛认为 ,“产能过剩”是指企业提供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超过了均衡价格下的市场需求。“产能过剩”与过去耳熟能详的“重复建设”、“过度投资”、“恶性竞争”以及“过度竞争” 所指的是同一现象。[6]

二、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郑锐锋认为需求侧刺激效应、供给侧“潮涌现象”和周期性过剩加剧是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表层现象,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还有着深刻的体制背景,在转轨经济体制中,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是我国产能过剩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一,4万亿刺激计划本身就是政府利用“看得见的手”干预市场经济的行为。第二,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绩观导向。我国经济发展以重工业拉动为主导,且煤炭国有企业占比重。地主政府主导的唯GDP发展观,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政绩观,都导致煤炭企业经营决策首先基于短期的政治利益,而非更改的长期经济利益。在这种推动力量下,优势资源以不合理的经济价格集中,某种程度会加剧“潮涌”现象。第三,政府行业管理的经验不足。首先是政府为市场提供的信息服务有限,如未能提供有效的产能及产能利用率等,预期信息指导意义不强,从而影响企业决策。其次由于市场经济调控经验不足,政府对行业发展也可能和企业存在同样的良好共识,因此造成行业管理的措施容易滞后。如国务院直到2013年底才出台了《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衡运行的意见》,指出要坚决遏制煤炭产量的无序增长。[7]

中国保利集团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周广启、姜艳庆认为煤炭产能过剩问题的产生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但大致可归结为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就煤炭产业而言,产业投资过度、产业集中度过低和市场需求疲软是本轮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其中煤炭产业投资过度是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2000年以来,在市场利好形势的刺激以及国家优惠政策导向下,煤炭企业强控资源,快速投资扩建新矿。伴随煤矿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投资效益持续上涨,电力、石油、冶金、化工等具备一定实力的非煤企业也进入煤炭领域,各类投资主体开办煤矿的积极性高涨,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煤炭产业集中度过低是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比较高。但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行业逐渐向民营企业开放,为了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解决长期以来我国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不断降低,不同产业、不同规模的资本不断涌入煤炭产业。整个20世纪90年代,各采矿区兴建煤矿,导致煤炭产业集中度不断下降。煤炭市场需求疲软是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随着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煤炭需求上升空间有限,煤炭需求的增长将长期趋于平缓。[8]

中国矿业大学王迪、聂迪等认为产能过剩的致因机理应基于煤炭产能过剩的因果关系!从压力驱动(企业逐利行为、地方发展冲动)、状态体现(市场供需变化)及其响应措施(政府行政干预、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等)3个层面对中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成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并概括如下图:

煤炭企业是微观厂商主体,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作为监管机构!与煤炭企业既存在合作博弈关系,又有利益同盟关系,无论产能扩张还是落后产能淘汰都必须在市场机制中进行!煤炭产能波动必然会受到国内市场供求关系与国际进口冲击的影响。因此,分析煤炭产能过剩致因机理应基于不同的利益主体视角,分析煤炭企业逐利动机、地方政府发展冲动造成的投资过度对产能过剩的作用机理。地方政府对煤炭新增投资项目和落后产能治理的介入方式与行为机理,分析进口冲击下国内煤价波动对产能扩张的投资性与投机性行为及其市场预期形成过程。与此同时,煤炭产能过剩势必会对其下游的主要耗煤行业产生传导和动态冲击,下游耗煤行业非理性增长也会对煤炭产能过剩形成反向的诱导作用“。总而言之,有必要建立煤炭产业与下游行业产能的协同治理机制,通过对煤炭行业发展态势的定量刻画,为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行、投资经营等决策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也为下游行业的市场预期及产能规划提供决策依据。[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睿认为中国煤炭产能出现过剩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从煤炭行业的微观主体进行分析,煤炭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引发全行业的产能过度投资。煤炭行业作为对投资额度要求较高的行业,普遍存在着规模效益,在我国现阶段煤炭相关技术较为低下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企业盲目投资的现象。煤炭企业是煤炭行业最小的经济主体和单元,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追逐投资回报率是决定企业投资的标准依据。近些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国煤炭工业整体效益好,行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利润率更高,资本逐利的需要引发煤炭产业下游的电力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大量社会资本争相进入,同时由于门槛设置相对较低,整个行业出现无序竞争,形成社会投资的大量堆积。资本积累给煤炭产业带来生产规模的提升,然而由于大量缺乏高新技术的小微企业存在,对于行业总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与此同时,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资本的大量简单重复堆积使得资本有效利用率较低,无法适应国际竞争和冲击,难以提高生产效率。第二,从煤炭企业所在的当地政府发展角度进行分析。追求GDP的提升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目标,在该目标的指引下,当地政府往往会采取多种补贴性政策以扶持地方煤炭企业的发展,这种补贴降低了煤炭企业的成本,推动了煤炭产量的大幅增加,然而却保护了落后的小企业,保护了部分本该淘汰的落后产能,扭曲了煤炭市场价格,最终导致我国煤炭产能的相对过剩。第三,从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机制角度来看,违反市场规律的行为直接破坏了市场的自由竞争,导致了煤炭行业产量的过剩”。例如部分地方政府急于在任期内将所有资源转化为地方的经济发展优势,从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干预当地煤炭企业的投资策略和经营管理,不科学地提高企业的生产规模,导致全国煤炭行业的总体产量过高。同时,我国煤炭产业在产权界定、价格形成机制、所有权结构上均未能建立完善成熟的市场机制,因此也无法利用市场的力量对于煤炭产量进行总体的调控。[10]

三、煤炭行业去产能面临的挑战

国泰君安宏观经济院任泽平、张庆昌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认为去产能的挑战中产权改革是核心,价格信号是关键。具体有以下四点:

(一)国企机制存在出清障碍

民企出清快于国企。加入WTO之后,非但没有出现像市场预期的冲击,反而制造业得到快速成长,出口大增在2014年之后,受国内国际因素影响,出口大幅下滑,相关的出口部门基本出清。国企涉及就业政绩等利益方较多,较难出清在产能过剩行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国企和央企在煤炭企业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的市值占整个煤炭上市企业市值的90%以上钢铁行业,国企产量约为45%中央和地方责权不清导致做大是地方政府最优的策略中央与地方责权不清易引发道德风险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甚至会出现鼓励扩张的行为因为,历次去产能的过程,中央一般遵循淘汰落后产能上大压小的原则,地方则以做大做强做优的策略相应对,大而不倒的倾向较为严重,地方一旦把企业规模做大,由此可能产生的地方债务等风险,也可以不同程度的转嫁给中央。

(二)部分行业价格扭曲

结构改革也是价格改革和价格调整某些产能过剩行业为结构性过剩,需要通过价格信号进行调整周小川行长在50人论坛上提到,从结构性问题来讲,在产品市场,应该说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市场是有效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变动也决定供求关系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价格信号提供激励,没有激励的结构调整也是很困难的例如,化工行业,越是上游价格越是垄断。

(三)地方政府保护

产能过剩行业牵涉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就业及社会稳定等利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内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竞争决定生死存亡但是由于产能过剩行业对地方的财政收入就业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地方政府为保证就业税收等,并无动力推动去产能有些政府采用各种措施阻碍市场化的竞争淘汰,强制落后企业或僵尸企业继续运行,恶化了行业竞争环境,加剧了产能过剩问题例如,2010年,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要求推动水泥稀土等行业内企业的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等但是兼并重组步伐可能缓慢一些地方政府不乐于将本地区企业兼并到其他地区,利益错综复杂阻碍了兼并重组的进程

(四)企业面临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迫使企业扩大产量在钢铁煤炭等典型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面临囚徒困境,都希望其他企业和地区去产能而保全自己,但结局是大家都进行继续生产抢占份额边际成本低,沉没成本高,前期留有的利润仍可以坚持近些年在钢铁行业,还出现了越调控越过剩,越过剩越生产,越生产越亏损的困境在钢铁行业中,钢材价格虽然低廉但是未跌破生产边际成本但若停产,投资均变为沉没成本,损失更大因此继续生产比停产的损失更小同时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将会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一些企业为了摊薄单位产品成本,甚至继续扩大生产,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局面而水泥行业,属于一开张吃三年的行业,2014年之前水泥行业有较高的利润,可以再坚持几年。

(五)去产能可能引起金融就业和社会稳定风险

去产能会引起银行不良上升在产能过剩行业中,低效高负债的企业占用了大量的信贷资源,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形成银行不良资产,挤占银行的盈利空间,减少放贷量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多数产能过剩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众多若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僵尸企业,将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社会将面临大量职工转岗和安置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361.2万人若去产能比例与失业人员比例为1:1,去产能8%则会引起钢铁产业28.9-43.3万人失业处置不当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和社会不稳定。[11]

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的乔旭江指出,由于如下原因,虽然企业已意识到煤炭企业产能过剩,但仍不得不加大煤炭的生产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越来越严重。(一)煤炭生产的固定成本较高。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在相关机械设备的购置以及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工人的人力资源上消耗了过多的资金成本,其占比高达85%,而且这些资金成本消耗是必须的,即固定成本消耗;对于技术创新、工艺改善、产品质量、品牌效应等其他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小,这部分为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变动成本。但由于过高的固定成本导致煤炭利润空间有限,一旦减产,有限的煤炭产量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低下,导致煤炭企业入不敷出。为了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多数煤炭企业只能选择加大力度搞产能,生产量越高,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煤炭的交易量,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二)技术落后。由于机械设备未能及时更新,工人生产技术落后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产量、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对国内或对国外输出时无法占据优势地位,煤炭价格压低进一步缩减了煤炭企业的有限利润空间。在许多煤炭企业中,在采取相应措施时,由于成本结构中变动资金成本所占比已经寥寥无几,无法压缩资金。在固定成本上采取了提高生产量的办法,在同样资金成本投入下,压榨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的生产力,通过让工人加班加点搞生产,生产更多的煤炭保证更大的利润,间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出现亏损的现象。(三)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在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乃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煤炭行业利润增长了将近10倍,巨大的利润促使更多资本涌入煤炭行业,引发全民挖煤现象,煤炭产量逐年攀升,然而我国社会建设发展中所消耗的煤炭能源量和出口量有限,生产量远远大于需求量,导致煤炭企业在销售煤炭产量过程中竞争压力过大,不得不通过调整煤炭的价格以顺利销售煤炭,尽管降低价格压低了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但若是任由生产的煤炭堆积而不采取销售措施的话,企业难以回笼资金链,造成煤炭企业负债过高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许多中小型煤炭企业难以生存,最终只能宣布破产。有一定能力的煤炭企业为了保证发展,不得不一再妥协压低煤炭价格,并为了保证在极低的利润下企业顺利发展,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更多的煤炭,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导致了整个煤炭行业走向煤炭降价便继续增加生产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12]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叶旭东处长认为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面临着如下挑战:

1)去产能决心不坚定。化解过剩产能是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重大举措,但一些思想意识可能导致去产能决心不坚定。一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煤炭需求的长期趋势认识不足,把当前需求下降归属于周期性波动,甚至认为与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时短暂的产能相对过剩一样,对未来煤炭需求增长抱有侥幸和乐观心理,仍然存在储备煤炭产能以等待煤炭市场逆转、东山再起的幻想。二是对于以煤为支柱产业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去产能的影响在短期内更是雪上加霜,从而存在积极性不高、等待观望、被动应付等情绪。三是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进程不断推进和煤炭市场季节性供需关系变化,一些地区或企业可能将煤炭价格恢复性或短期性上涨误判为长期趋势,从而出现去产能工作力度松懈,对去产能目标打折扣或者弄虚作假。

2)去产能煤矿情况复杂。从产能结构看,按生产建设阶段,可分为生产产能和在建产能,在建产能又包括合法在建产能和违法违规在建产能;按煤矿产能规模,可分为大型煤矿、中型煤矿和小型煤矿;按实际产出与产能对比,可分为有效产能和无效产能,无效产能包括停产停建煤矿产能、整合改造煤矿和资源枯竭煤矿登记产能超出实际最大产量的部分,如贵州、云南等资源赋存条件较差的地区,部分小煤矿为逃避关闭淘汰而进行整合改造,其实际产量远远达不到登记产能。另外,还有一批上一轮政策性破产过程中遗留的目前仍在生产的煤矿。从2015年产能利用率地区分布看,山东、陕西、安徽、内蒙古产能利用率相对较高,山西、新疆、贵州、河南、宁夏、黑龙江、河北、云南产能利用率较低,实际产量远低于其产能,即存在很多无效或在建产能,产能富裕空间较大,是去产能的重点地区。

3)去产能方式有待考量。煤炭属于资源性开采行业,不同于其他加工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兼并重组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来改善生产经营状况,煤矿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炭产品特性和市场竞争力,区位差、煤质劣、成本高、竞争弱、长期亏损的煤矿不具备持续生存的能力,若勉强推行兼并重组方式予以淘汰,只能增加主体企业的负担。2006年以来,各地按照“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三步走战略,在淘汰落后煤矿的同时,通过煤矿兼并重组进行资源整合,截至2015年年底,经过前期各项审批、履行了法定手续而尚未验收复产的资源整合煤矿规模达7.4亿t/a,占全部合法在建煤矿总规模的64%,其中很大一部分由于资源匮乏、不具升级改造潜力等原因长期搁置,成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的沉重包袱,至今仍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因此,通过兼并重组方式退出过剩产能或淘汰落后产能,主体企业愿望不强,积极性不高,完成减量重组5亿t产能的目标任务压力很大。

4)行政干预过度。煤炭行业长期处于行政过度干预、国企占据主导、调控机制失灵的畸形市场环境,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市场反馈调节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我国煤炭产业当前产能过剩程度,单靠市场已经无力化解,但在去产能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会继续出现行政干预过度,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去产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必然会触动各种既得利益,特别是对一些以煤炭为地方经济乃至财政收入重要支柱的地区,有可能出现对去产能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弄虚作假现象。二是随着去产能不断推进,煤炭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一些地区有可能对企业生产实施行政干预,以增加煤炭产量。三是276个工作日制度作为去产量促进供需平衡的阶段性手段,若长期执行,客观上将造成制约先进保护落后的后果,不仅不利于去产能顺利推进,也有悖于去产能的初衷。

5)职工安置任务重。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涉及到职工具体情况、分流安置方式、劳动关系处理、经济补偿支付、偿还拖欠工资及社会保险费、安置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再就业等方方面面,因此在去产能过程中特别是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后,将面临职工安置的诸多挑战。一是煤炭属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去产能不断推进,全国约有130万名煤矿职工将陆续离岗或转岗,数量庞大,安置任务艰巨,特别是在一些产业单一的地区,压力更大。二是大多数煤矿地处偏僻,就业范围相对封闭,且职工技能单一,行业外再就业选择空间有限,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的职工,再就业机会更少。三是近十几年来煤炭行业吸纳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大多已成长为煤炭企业或行业的中流砥柱,如果去产能过程中进行“一刀切”,会面临核心人才流失和断档,不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四是企业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拖欠的工资、社会保险费、退养费用、经济补偿金等应由企业或所属集团公司解决,一些亏损严重、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煤矿企业短期内难以筹集到足额资金,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工安置效果和去产能进度。

6)债务处置难度大。近年来,煤炭市场需求低迷,煤炭产量和价格持续下滑,大部分企业现金流急剧恶化,被迫举债维持经营,出现负债高企且不断新增的局面。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煤炭行业负债总额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70%左右,处于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据报道,2015年年底,山西省7大国有煤炭企业总体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0%,负债总额超过1万亿元,相当于全省全年的GDP。煤炭行业去产能涉及大量负债,而且企业债权债务关系非常复杂,既有对银行的负债,也有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应付账款以及企业之间的担保等,这些错综复杂的“三角债”致使企业破产清算、兼并重组难度增大,存量债务处置及银行不良资产上升都将在去产能过程中会充分显现出来,处理不好会引起连锁反应。另外,鉴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大部分资产投入到了井下巷道和设备,在煤矿破产清算时,巷道将报废且基本无法回收,这些资产及债务很难通过市场化手段处置。[13]

四、关于推进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建议

观点一: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柏强认为促进煤炭行业去产能需要通过加快煤炭供给侧改革,包括行业体制改革和国企管理改革,真正政企分离,使煤炭企业可以更加市场化和灵活的去产能。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提高行业集中度,使得煤炭价格可以得到有效维持而不会出现进一步大幅度下滑。[14]

观点二: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张言方、聂锐等基于SD模型的构建,综合考虑煤炭进口量、煤炭资源税改革、煤炭落后产能淘汰和投资结构优化对煤炭产能过剩的调控影响机制,通过利用系统动力学思想和情景分析方法得出如下政策启示:

(1)降低煤炭进口量对煤炭产能过剩有正向调控作用,应以“稳增长、调结构”为进口煤炭调控的总体目标,制定差别化煤炭进口关税政策。对优质动力煤等资源保持现有关税政策不变,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价格竞争力选择国内煤炭或国际煤炭,对褐煤、高硫煤、高灰煤等劣质煤炭设定较高关税政策;在减少低质煤进口的同时,提高国内电厂的发电排放标准,从流通和使用两个环节全方位减少低质煤的进口,制定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在主要煤炭进出口港口设置进口煤炭品质检验,严格把控进口煤炭质量。

(2)现阶段是政府进行资源税改革的一个契机,树立正确的资源税观念,选择试点推行从价计征的煤炭资源税率,实行差别化税率,统筹兼顾煤炭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理收益,在考虑煤企负担能力的同时,政府还应考虑税负转移的问题,避免出现将成本压力单向转移给下游产业;制定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降低煤炭资源税改革阻力。

(3)淘汰落后产能是缓解煤炭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明确落后产能判别标准,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利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来自我调节,让落后产能及时退出市场,先进产能顺利参与竞争;细化淘汰方式,不同落后产能处理方式不同,对于改造升级和兼并重组的落后产能,应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资源整合的优势,鼓励其自主参与小煤矿的兼并重组,对于安全基础条件差且难以改造的小煤矿,要加强政府监管,逐步引导其退出煤炭市场;在降低退出壁垒的同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利于提高煤炭行业机械化程度,保证煤炭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4)优化投资结构,让企业和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构建以市场融资平台为基础、以煤炭企业投资为主体、以地方政府融资为辅的多元化融资模式和煤炭投资约束机制;重点建立和强化资本预算约束机制,均衡划分投资权利,完善地方政府财税体制;逐步构建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从过度追求GDP数字转向注重经济-环境-资源的协同发展,同时,注重新制度的过渡与衔接,从根源降低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15]

观点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等认为我国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为此,要坚持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的策略。

在短期要是严控新增产能、治理不合规产能并淘汰落后产能。首先,政府严格控制土地和煤炭资源审批权限,对于新建煤矿和扩增产能,原则上应不再批准。其次,对于环保、安全、技术等方面达不到标准的违规煤矿和不具备政府审批生产权限的煤矿,要停产并依法进行治理,对无法达到标准的企业,责令关闭、撤销和退出。

中期要积极引导企业产能退出、促进市场化兼并重组等方式化解产能过剩。第一,对于安全生产条件复杂,质量标准低、技术与规模化水平低、长期亏损、停产的企业,从人员分流、信贷等方面予以支持。第二,积极推动市场化兼并重组。在当前各省实施的化解产能过剩的兼并重组中,政府应减少直接干预兼并重组,让市场发挥决定土地、矿产等要素价格的作用,尊重市场交易主体以自愿方式开展重组,促使一些落后、过剩产能企业退出。

在长期要促进完善政府职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经营自主性。一方面要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定位。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通过制定政府干预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清晰界定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防止各级政府官员为了政绩刺激经济增长,扭曲市场资源配置机制行为的不断发生。另一方面,要切实推进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基于预算硬约束的经营机制。吸取1998年改革和一次次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的教训,切实推进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对于公益性行业,国家需要垄断的行业直接由国有企业控制和经营;对于市场化的行业彻底放开,政府不再干预经营性国有企业的市场运营,国有企业以独立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推进股份制改革,建立并完善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国有企业向完全竞争市场主体转变。通过改革,走出国有企业周而复始的产能扩张和产能过剩的困境,彻底摆脱国有企业“盲目扩张——隐性失业——职工下岗——盲目再扩张——隐性失业——职工再下岗”的恶性循环。[16]

观点四: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张士强、曾宪迪认为煤炭产能调控应以经济调控为主,市场调控、法律调控及行政管理市政为辅。

(一)经济调控手段

经济调控手段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使用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考虑煤炭、发电、输电3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结构合理的、设计严密的煤炭资源税费、奖罚和价格体系,实现政府通过对煤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调整来调节煤炭投资,达到调控产能目的。

(二)市场调控手段

煤炭能源市场发展有其自身的经济规律,要解决煤炭产能过剩或产能不足,不能靠行政命令式的“有保有压”,而应该由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来自我调节。煤炭产能的市场调控手段主要是通过对煤炭生产和消费规律的研究,分析煤炭消费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通过调控煤炭储备和进出口来调节煤炭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以应对煤炭供需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波动。在煤炭需求淡季、价格下跌时,国家煤炭储备基地从市场大量购入煤炭,以增加煤炭的需求,这样再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以抑制煤价下跌,而在煤炭需求旺季,价格上涨时,国家煤炭储备基地则释放煤炭储备、同时可以扩大煤炭进口,实现平抑煤价和稳定市场的功能,发挥应急、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这种直接的调控手段往往比行政干预更快、更准、也更合理。此外,煤炭储备调控在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有力的工具的同时,客观上还能够通过煤炭低进高出的价差,为政府带来财政收入。

(三)法律调控手段 要想大力加强我国煤炭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从根本上解决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完善与煤炭产能调控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依靠法律的强制力保障国家能源调控目标的实现。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控制煤炭能源的消费总量等战略提供法律支撑。

法律调控手段是用法律规范来调整煤炭产能供需关系,使煤炭产能控制的制定、调整、实现、争议及裁决等行为法制化。对煤炭资源产能调控,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对已出台的煤炭产能调控的法律政策,强化并督查落实效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尚未出台的,抓紧制定和完善,尽快出台。

(四)行政管理调控手段

调控煤炭产能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行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充分行使各自的指导、监督、协调、服务职能,在保障经济和环境“双约束”的条件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维持煤炭市场供需均衡。[17]

观点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刘虹认为此次煤炭去产能,目的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总量控制,而是通过去掉落后淘汰、结构调整,重建煤炭行业的新生态。把握好此次去产能给煤炭行业产能优化带来的历史机遇,应重点做好三方面。一是要铲除形成过剩产能的根源,二是去产能要界限清晰和精准发力。三是去产能要弱化行政干预强化市场化与法制化引导。[18]

观点六:中国能源报的于孟林认为要彻底解决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做好以下工作:

政府层面:首先要控制煤炭产业投资规模。其次,对煤炭落后产能应直接淘汰。企业层面:首先要主动转型。其次,大型企业应基于自身优势开展并购,提升行业集中度。[19]

观点七: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乔乃琛将去掉非法产能作为煤炭去产能的关键,乔乃琛认为,2013年我国煤炭的实际产量就突破了46亿吨,而现在的实际产量不会低于50亿吨。很显然这是一种结构性过剩,但是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手续齐全的、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来办的、核定能力之内的这部分产量一点也不过剩,过剩的是主要是非法产能,这些非法产能安全隐患较大、手续不全、严重超能力生产,多是应该停产整顿的产能,这部分产能大约有14亿吨。不要说这14亿吨非法产能全部关掉,哪怕只关掉10亿吨,煤炭市场马上就能反转。[20]

观点八: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叶旭东处长针对煤炭行业去产能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 1)加强中长期煤炭供需趋势预测与引导。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应组织有关研究结构,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主要耗煤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温室气体减排等因素,有理有据、客观科学地预测我国中长期煤炭供需趋势,并及时发布,引导社会各界站在促进煤炭持续健康发展的全局高度,提高全社会对煤炭行业去产能战略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动力。

2)透彻分析煤炭产能构成及拟淘汰退出煤矿情况。一是按照生产产能、在建产能、无效产能,对各地区煤矿构成情况及产能利用状况,摸清底数。二是加强对拟淘汰退出煤矿和停缓建煤矿情况进行分析,鼓励企业在必要时结合开采条件、煤类煤质、生产成本、区位市场等因素,对其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进行评估,确保去产能的科学合理性。三是结合区域资源特点、煤炭供需关系和调运平衡,兼顾近期和中长期,合理确定各地区去产能目标和标准。

3)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各地区应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原则,合理确定去产能目标和标准。对于区位差、煤质劣、成本高、竞争弱、隐患因素多和长期亏损而主动停产停运的煤矿,坚决予以关停退出。根据去产能效果和煤炭供需状况,适时取消276天工作制,充分发挥先进产能对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机制作用。严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对于合法在建煤矿,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停建缓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对于下游产业已经建成而煤矿尚未核准的大型一体化配套项目,适时予以补办手续,以降低财务成本,发挥投资效益。

4)厘清政府与市场在去产能中的边界。在去产能过程中,应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决定的都交应给市场和企业。政府对产能进行科学引导,防止在抑制产能过剩问题上“一刀切”,疏堵结合,既考虑产能调整全局,又要顾及地方资源优势和发展经济的合理诉求,通过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去产能中的问题。

5)把妥善安置职工作为去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职工安置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职工的生计与家庭的命运,关系到去产能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应因地制宜做好职工安置方案,通过多种方式,确保职工安置渠道通畅,全力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确保中央奖补资金和支持创业就业各项资金补贴政策落到实处,让去产能企业和分流职工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6)多渠道处置去产能企业债务。一是发行特别国债,以退出产能煤矿所欠集团公司债务为限,由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支持集团母公司贷款银行核销去产能涉及的债务。二是参照20世纪90年代实施债转股的做法,支持金融机构将退出产能煤矿债务实行“债转股”,待煤炭市场形势好转时,再采取约定回购或股权置换等方式偿还借款,以降低财务费用负担。三是研究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支付现金,剥离收购部分银行债务。四是应进一步支持煤炭企业扩大股票、债券等发行规模,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有序替代其他高成本融资。[21]

观点九: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郑锐锋提出化解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的如下建议:

(一)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的基本认识。第一,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看,煤炭行业的转型发展、清洁发展势在必行。第二,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仍要慎用行政措施。第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议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等行业管理部门要更加注重改善外部条件,优化市场环境,建立一套服务于长期战略、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第四,要充分依靠市场的力量。

(二)政府要基于长期战略,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1、完善产能利用率测算相关工作;

2、以能源安全战略角度实施进出口政策

(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优化资源配置能力。

1、基于资源禀赋优势开展并购,努力提升行业集中度;

2、基于边际效益优化产品决策,提升市场竞争力。[22]

观点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睿认为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根源在于建立市场机制时,各行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因此,我国现阶段的煤炭产能过剩治理,应将煤炭产能调控中的各主体行为作为整体来进行综合分析处理,脱离片面的行政指令安排方式,形成多措施的解决方案。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应使用经济手段规范其行为,为部分中小企业落后产能建立良好的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对于政府来说,应拓宽自身的视野,从全国甚至全世界煤炭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转变不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以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保证煤炭产业市场机制的稳定!对我国煤炭过剩产能进行调控和干预,保证煤炭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均衡,保障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针对煤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使用经济调控手段是各个国家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在现阶段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应尽早建立完善煤炭税费、奖罚机制,通过调控煤炭企业生产成本以调整煤炭行业的投资方向和数量,从而进一步达到去产能的目的。可以对煤炭生产方和使用方采取双向征税的方法,提前对不同煤炭开采量、回采率、煤炭综合利用程度设定相应税费标准,同时使用累进税的方式,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打击力度。与此同时,部分小型煤炭企业也应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加快转型升级速度和力度,脱离以往简单生产制造的模式,依托人才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对于部分效益较好的大型煤炭企业,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大力进行并购,提升产业集中度。

第二,要改变部分地方政府的非理性行为,应及时改变不正确的政绩观,明确政府在经济行为中“守夜人”的职责,使用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方式,引导我国煤炭产业过剩产能及时退出。完善的法律是保证煤炭行业去产能的重要依据,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必须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加快完善煤炭去产能法律法规。使用法律手段调整煤炭产能供需关系,真正让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制定、实施等步骤实现法制化,为煤炭产业的市场化保驾护航。

第三,为保证煤炭产业市场机制的稳定,各级政府仍需使用部分行政手段,在保障经济和环境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消化淘汰优化落后多余产能,维持煤炭市场供需均衡。首先,为各煤炭企业做好信息提供者,利用自身具备的巨大信息资源,进行归纳汇总,及时进行分析形成相关报告,引导企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有序进行退出!保证煤炭产能供需平衡;其次,在现阶段关键时期,在产能过剩严重地区实施相应的更严格的制度,直接淘汰煤炭落后产能,严格执行整合升级。与此同时,对于当地煤炭的长期规划要有清醒的认识,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行政,协调好煤炭产销的各部门工作。[23]

资料来源:

[1]李江涛:《产能过剩——问题、理论及治理机制》,载于《产能过剩——问题、理论及治理机制》,2006年

[2]王岳平:《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特征分析及对策》,载于《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第6期 [3]周劲:《产能过剩的概念、判断指标及其在部分行业测算中的应用》,载于《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 9 期

[4]何彬:《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载于《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2008年

[5]王立国:《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的双向交互机制研究》,载于《企业经济》,2010年第5期 [6]曹建海,江飞涛:《中国工业投资中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载于《中国工业投资中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2010年

[7][22]郑锐锋:《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对策简析》,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

[8]周广启,姜艳庆:《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对策》,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

[9]王迪,聂锐,刘平,刘玥:《中国煤炭产能过剩致因机理与治理政策研究评述》,载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10][23]李睿:《浅析中国煤炭产能过剩原因及治理对策》,载于《中国煤炭工业》,2016年第5期 [11]任泽平、张庆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挑战应对风险与机遇》,载于《发展研究》,2016年第4期

[12]乔旭江:《煤炭产能过剩的成因及防治研究》,载于《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14期 [13]叶旭东:《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6年第6期

[14]林柏强:《供给侧改革促进煤炭“去产能”》,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6年第4期 [15]张言方,聂锐,刘平,王迪:《基于SD模型的我国煤炭产能过剩调控机制研究》,载于《统计与决策》,2016年第2期

[16]曾湘泉,杨涛,刘华:《兼并重组、所有制与产能过剩——基于山西省煤炭去产能困境的案例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17]张士强:《煤炭产能调控机制初探》,载于《中国煤炭》,2013年02期 [18]刘虹:《煤炭行业去产能要有新思维》,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6年07期 [19]于孟林:《煤炭去产能化需政企合力》,载于《化工管理》,2016年07期

[20]王高峰,郑遥:《乔乃琛:非法产能是煤炭去产能关键》,载于《能源》,2016年04期 [21]叶旭东:《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6年第6期

[22]郑锐锋:《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对策简析》,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

(陈如意整理)

第二篇:浅谈银行如何助力煤炭行业去产能

浅谈银行如何助力煤炭行业去产能

摘要:现今,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要改变过去靠资源和房地产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本文针对煤炭行业去产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谈银行业如何助力煤炭行业去产能。

关键词:银行;煤炭业;去产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国务院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之处,同时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和选择,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常态发展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相应的基础性制度实施改革。我国现今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基础性制度进行改革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因此,需要国家进行稳定财政金融政策制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实施,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煤炭行业是国家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前几年,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与主要的工业原料,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不过,受环保与经济下行影响,我国煤炭黄金发展的十年已经过去。2013年以后,煤炭市场开始下行,产能问题突出。到2015年直至现在,煤炭产能过剩情况正持续恶化。2015年煤炭行业亏损面超过了90%。行业整体陷入亏损困境。

2015年末,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为125.7个点,比2015年初下降了12.7个点,降幅达9.2%。

2001-2015年期间,随着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的开启,企业大规模扩张,负债总额持续上涨,2015年达到历史峰值3.68万亿元,是2001年的13.6倍,同比增速最高超过了40%,2012年后,随着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的日益凸显,同比增速开始持续回落。从资产负债率来看,2003-2007年,煤炭行业“黄金十年”刚刚起步,企业大规模扩张,资产负债率从56%迅速抬升至61%,之后一直维持在该水平;2008-2010年,资产负债率开始下行,从61%降至58%,煤炭行业此时利润丰厚,现金流较为充沛,可以相对有效地偿还自身债务;2011-2015年,资产负债率一路上扬,甚至打破了之前年份的历史高点,截至2015年资产负债率已达到68%。从2008-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资产负债率基本上要高于国际均值2个百分点左右,又因为我国的煤炭产量占国际市场份额的比重较大(约50%),在国际资产负债率计算均值中的权重也较大,所以,推测如果与国外其他国家煤炭市场相比的话,我国煤炭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将高于国外其他国家市场4—5个百分点。2001-2015年期间,煤炭行业的财务费用快速增长,2014年达到历史峰值865.5亿元,单个年份的同比增速甚至超过了50%。从期间费用率来看,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自2001年以来均出现了大幅下降,管理费用率从16%下降至6.5%左右,销售费用率从8.7%下降至2.7%左右,这些成效来自于企业管理机制以及降本增效等措施,但财务费用率则在2011年之后出现了大幅抬升,从1.5%增长至3.4%。

煤炭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及亏损金额

二、银行业支持煤炭行业去产能存在的问题

(一)煤炭行业贷款不良率较高

我国煤炭行业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由于近几年市场形势的转变,煤炭价格和前两年相比出现了明显的下跌,煤炭产能过剩也传导到金融体系,其突出表现就是不良贷款大幅反弹,煤炭行业的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已经双双上升。煤炭企业信用风险凸显,银行业资产还将继续承压。从而也造成银行业金融机构为避免信用风险,对煤炭企业搞“一刀切”,即使是经营情况良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也不敢轻易放贷。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高达1.27万亿元,不良率为1.67%,创下了六年来的新高。其中,在产能过剩严重地区,2015年末,河北省境内商业银行不良率高达2.08%,2015年9月末,山西、内蒙古银行业不良率“领跑”全国,分别为4.93%、4.28%,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率普遍在3.5%-4%之间,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商业银行抵御不良贷款冲击的防火墙看,随着银行盈利能力持续下降,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凸显,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2015年末已经下降到181.2%,同样创下了近六年的新低。当前,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仍处于恶化的周期中,需要监管部门下定决心,分类施策,果断为商业银行卸掉不良资产的包袱

(二)执行去产能政策受地方行政干涉

虽然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但过剩产能在许多省份属于支柱型产业,所谓的产能过剩行业中又有许多亟需技改升级的项目,即使煤炭企业没有完成技术改造和规模完善,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仍然有可能会要求银行机构支持煤炭企业,是要“雪中送炭”,还是要“釜底抽薪”,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两难问题。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但是这段时间的下行和前两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变化在于企业盈利水平在下降。盈利水平下降以后,很多企业亏损面在扩大,在这些亏损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政府财政收入状况也在变差。这种局面是不可持续的。由于政府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介入较深、干预较多,当这些行业往上发展时,政府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在行业下行时,地方政府强调“稳增长”,如果这些企业大幅度减产,则相当于减少当地政府的GDP,另外,也会减少增值税收入,所以地方政府对减产并不积极。地方政府既要社会稳定,又要经济增长,还要去产能,多重执政目标下,去产能只能往后排。地方政府着重于避免出现因为去产能而引发社会动荡的状况,同时要尽量平滑去产能对经济产生较大的波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正在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房地产去库存,这些都需要投入不菲财力,但地方财政收入已经锐减,政府实无财力应对大规模的下岗失业。以煤炭行业为例,虽然煤炭企业持续亏损,但煤炭行业所贡献的税收仍然在增加,因此过剩产能短期内还在给税收做正向贡献,故从保证税收收入角度而言,政府也无动力去产能。而且,当前地方政府正在做的与去产能相关的举措大都也是好心办坏事,实际上是在托底去产能。

三、银行业如何支持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一)细分市场,为煤炭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 银行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结合政策走向和煤炭企业发展趋势,结合煤炭企业的特点,做好企业客户的细分,积极进行信贷产品创新,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煤炭企业,要推出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细分贷款产品,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而且要尽量实现煤炭企业贷款产品和运作流程的标准化。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尽量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提高贷款效率,改善服务水平,从而尽快建立良好的服务口碑,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二)优化信贷风险控制机制 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建立符合煤炭企业贷款流程特点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对优质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占据良好的市场位置。一是加强对煤炭企业信贷风险的量化管理水平,建立有针对性的信息共享体制。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对贷款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构建资源和数据一体化共享平台,提高信息数据处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流程化建设,重点实施针对煤炭企业风险管理、运营支持、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流程优化,实现数据集中、渠道整合、业务标准及流程统一。二是加强担保风险管理。一方面,银行应该加强对保证人风险审查,深入分析其偿债能力。考核保证人的保证能力,并审查互保人信用集中情况,防范风险过度集中。另一方面,按照Mark to Market的原则评估抵押物、质押物。要结合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变化的影响,考虑抵押物的可变现性和未来的清算价值,以切实保护银行的债权。此外,统一对担保公司进行授信管理,认真审查担保公司担保额度、风险补偿机制、反担保措施等。

(三)加强对煤炭企业信息的掌握

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机构、中介机构等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及时收集煤炭企业数据和风险信息。信贷交易之前,注重收集煤炭企业各类风险因素,不仅研究行业走势,而且要关注政策动态,防范系统性风险,并进行组合限额管理,分散行业集中度风险。充分利用内外部信息系统、媒体、客户上下游企业收集信息,建立预警信息报送管理制度,及时发布风险提示,督促风险化解。在贷款发放后,银行要加强与煤炭授信企业的沟通联络,帮助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及早发现问题,提前进行风险防范。在发现问题后,要避免简单抽回信贷资金,致使企业雪上加霜,而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采取产品置换、期限调整、股权置换、第三方担保等方式,尽可能实现银企共赢。

(四)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面对煤炭企业资源整合的需要,银行应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上进行创新和开拓,从而培育优质的客户群体。比如在资产支付对价、资源价款、技改贷款等方面进行创新;根据煤炭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推出银团贷款、并购贷款、技改和整合专项贷款等多种产品;积极支持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发行债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固定资产融资、贸易链融资、供应链融资、采矿权融资、融资租赁等

(五)多种方式处置银行不良资产

1.成立专门机构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成立专门机构尤其是资产管理公司几乎是各国共同的选择,如美国、法国、瑞典、东南亚等国的资产管理公司,日本的桥银行,均在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我国也在1999年先后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从四大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巨额不统渐趋稳固,投资者的信心逐渐恢复,货币汇率和股市持续反弹,银行的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各国也遗留了一些尚待处理的问题,包括如何加强银行的内部管理尤其是信用管理,以防止再次引发危机;如何改革银行管理制度,减少政府对银行贷款的行政干预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2.开放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理进程从国际经验来看,开放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将不良资产的处置置于统一的国际市场中,几乎是世界各国处置不良资产的共同特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也在2001年末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向国外金融公司打包出售不良资产,但规模不大。面对逐渐逼近的国外银行的竞争压力和数额庞大的不良资产,开放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引进外资加快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已成为必然之举。3.在处置手段上实行多元化,多种方式并用。在处置已经存在的银行不良资产时,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多种方式并用,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段,对于不同的企业可以采取资产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拍卖、租赁、销售等不同方法,灵活多样地运用国家赋予的各项政策,提高资本运用水平,促进现金回收,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4.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建立国有商业银行新的经营机制在解决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的同时,要切实转换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从源头上根除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从内部来看,要深化银行内部改革,建立和完善经营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严格内部监督制;从外部环境看,中央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机构行为的规范,依法维护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这样,从内外两个方面确保商业银行建立以“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为核心的新的经营机制。多种金融工具。

四、总结

总之,无论是去产能还是鼓励某个产业发展,都必须科学规划,通览全局。银行决不能盲目跟风,借用政策红利或短期市场利好对某个行业过度倾斜,更不能“一刀切”,武断地将某个行业拒之门外,简单粗暴决策。银行应以积极的态度践行去产能,又以稳妥的方式和节奏把控风险,用智慧合理地支持煤炭行业去产能。

参考文献:

[1]肖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J].科学发展,2016,03:5-14.[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7-22+195.[3]天津经济课题组,曲宁,田马飞,虞冬青,孟力,张丽恒,仲成春.解读供给侧[J].天津经济,2016,01:21-28.[4]赵晓欢.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126+128.[5]刘家义.适应新常态 践行新理念 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N].中国审计报,2016-01-29002.

第三篇:煤炭行业去产能深入 煤炭行业进出口回顾情况分析

煤炭行业去产能深入煤炭行业进出口回顾情况分析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部署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列为五大重点任务。今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再次强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近期,发改委、国资委、环保部等多个部委纷纷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作为“去产能”关键一环的中央企业,高层多次对改革工作做出部署和指示。5月18日,国务院第1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企业深化改革瘦身健体工作方案》,会议提出,促进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会议明确今明两年要力争实现降本增效1000亿元以上。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继2015年12月部署促进央企提质增效、强调“今后两年要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后再度部署这项工作。

密集出台的政策,意味着钢铁、煤炭去产能进入实施的关键时期。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制定的财税、金融、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八个去产能配套政策文件已出齐。据统计,在此轮去产能的过程中,煤炭、钢铁行业共涉及约180万人,其中钢铁行业涉及50万人。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文件称,中央财政将积极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同时还涉及1000亿元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具体使用方案。今年2月初,国务院公布煤炭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而粗钢的去产能目标则是5年压减1亿至1.5亿吨。我们再回顾一下煤炭行业近年进出口情况。

一、煤炭行业进出口总体态势分析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进出口总额为228.6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6.95亿美元,同比下降34.51%,进口金额为221.66亿美元,同比下降23.56%。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中国煤炭行业进出口总额为126.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4.99亿美元,同比下降28.28%,进口金额为121.01亿美元,同比下降45.40%。

图表1:2011-2015年中国煤炭行业进出口状况表(单位:万美元,%)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煤炭行业进口产品结构分析

如下表所示,从进口产品结构来看,中国煤炭行业主要进口产品为“其他烟煤”(税则号:27011290),2014年进口额为86.43亿美元,进口单价为0.08美元/千克;2015年,进口额为40.12亿美元,占该行业产品进口总额的39.64%,进口单价为0.06美元/千克,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中国煤炭行业排名第二位的进口产品为“炼焦煤”(税则号:27011210),2014年进口额为65.38亿美元,进口单价为0.10美元/千克;2015年,进口额为38.11亿美元,进口单价为0.08美元/千克,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图表2:2013-2015年中国煤炭行业主要进口产品结构表(单位:万吨,万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3:2014-2015年中国煤炭行业进口产品结构图(单位:%)2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煤炭行业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如下表所示,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主要出口产品为“焦炭及半焦炭”(税则号:27040010),2014年出口额为17.09亿美元;2015年,出口额为15.20亿美元,占该行业产品出口总额的75.30%,出口单价为0.16美元/千克,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排名第二位的出口产品为“无烟煤”(税则号:27011100),2014年出口额为3.03亿美元,出口单价为0.12美元/千克;2015年,出口额为2.66亿美元,出口单价为0.09美元/千克,较上年价格有所下降。

图表4:2013-2015年中国煤炭行业主要出口产品结构表(单位:吨,万美元)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5:2014-2015年中国煤炭行业出口产品结构(单位:%)

本文作者:李佩娟(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四篇:福建煤炭行业去产能情况分析——2017年专题分析系列之十四

福建煤炭行业去产能情况分析——2017年专题分析系列之十四

去产能,位列“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说明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提高供给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就煤炭而言,自“十一五”起煤炭行业已经开始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至今已卓有成效。由于煤炭本身是高碳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增加碳排放,破坏大气和环境。因此,如何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对于我省煤炭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去产能前概况

我省是缺煤省份之一,据第三次全国煤田资源普查,预测全省煤储量达25亿吨。大部分集中在闽西南和闽中地区,煤炭品种单一,无烟煤占全省煤炭总储量98%,集中在龙岩、三明、泉州三个设区市。2012年,我省规模以上煤炭企业172家,从业人员5.42万人,年产量1947.55万吨,户均资产0.62亿元,户均主营业务收入0.87亿元,户均产量11.32万吨,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户均产量46.38万吨比较,户均产量差距35.06万吨。规模以下煤炭企业518家,年产量约78万吨,户均产量仅1500吨。总体而言,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足。

二、当前面临形势

在世界能源清洁发展的大趋势下,受经济新常态、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环境保护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能源消费需求下降,煤炭产能持续过剩,煤炭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亏损面持续扩大。2011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下达我省“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2处、54万吨的任务。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将去产能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同时,强调进一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放生产力,改善供给结构,提升竞争力。去产能既是煤炭行业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艰巨任务,也是煤炭行业优化结构、平衡供需、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去产能成效显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原则,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促使过剩产能和不具备竞争力的产能主动退出。

(一)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十二五”期间,我省共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煤矿126处、563万吨,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任务114处、509万吨。在“十二五”基础上,我省进一步自加压力,积极引导各地“能关尽关早关”,2016年我省又完成退出煤矿49处、去产能297万吨,超当年计划19处、115万吨。截止2016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煤炭企业112家,年产量1346.68万吨,从业人员3.07万人,较2012年企业数减少48家、年产量减少600万吨,下降30.9%。从业人员减少2.35万人,下降43.4%。

(二)企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在去产能过程中,福建煤炭行业依托政策导向,充分利用省内外优势产业资本参股或并购,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和新建扩建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发展,企业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福建煤电、永定煤业、永安煤业等产量前5家企业原煤产量占规模以上原煤产量的27.4%,比2012年产量前5家企业占比提高2.7个百分点,骨干企业作用有所提高。

(三)发展趋势总体向好。随着煤炭去产能和减量化生产政策措施实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煤炭行业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户均资产0.98亿元,户均工业总产值0.97亿元,户均主营收入0.99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加0.36亿元、0.12亿元和0.12亿元,分别增长57.3%、13.8%和13.2%,全员劳动生产率355144元/人,比2012年的271742元/人增加83402元/人,产销率达101.26%,发展趋势总体向好。

(四)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我省在煤炭去产能的过程中,坚持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资源整合脚步,充分考虑其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对技术、工艺突出的小煤矿,提供必要的支持,促其做大做强,鼓励其与大型煤炭企业合并,将技术工艺应用推广;对于长期亏损、停产、停建的煤矿,以及资源枯竭、资源条件差的煤矿,通过给予政策支持等综合措施,引导其有序退出;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质量和环保不过关的,技术含量低、资源规模小的煤矿,以及其他自愿退出的煤矿,给予相应支持政策,帮助其退出。通过政策帮扶、市场引导等多渠道多举措,有效的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数,2016年每百万吨死亡率0.112,比2012年的0.499减少0.387,保障了我省煤炭安全、有序生产。

(五)严控新增煤炭产能。结合去产能任务,出台配套政策措施,严控煤炭新增产能,目前全省在建煤矿项目共47个,其中:停建缓建25个,涉及新增产能220万吨,“十三五”期间暂不释放产能;压缩建设规模2个,压减建设规模15万吨;既不停建缓建也不核减建设规模确需继续建设的20个,涉及新增产能63万吨,按规定实行产能置换16万吨,对于降低煤矿对生态环境影响、减轻矿山恢复治理难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去产能过程问题显现

(一)企业职工安置任务繁重。煤炭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数多,随着行业去产能工作的不断推进,需要安置的分流职工人数持续增加,而企业内部转岗分流安置空间越来越小,使煤企面临着巨大的职工安置难题,这些难题包括职工的安置、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安置资金来源、促进再就业等多方面的問题。一方面大多数煤矿地处偏远地区,就业范围相对封闭,分流职工年龄相对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单一,就业适应能力和就业渠道有限,这些因素都使他们对去产能政策有较大抵触,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另一方面企业与职工劳动合同的解除或终止,拖欠工资、社会保险、退休费、经济补偿应由企业负责,受近年煤炭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一些亏损严重、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煤矿企业短期内难以筹集到足额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工安置和去产能进度。

(二)资产债务处置难度较大。煤炭企业大部份固定资产为进入地下巷道和设备,其可变现和回收率较低,即使将设备变现也将出现很大减值,一旦关闭煤矿,将面临着较大资产损失。同时由于近年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多数煤炭企业现金流持续紧张,企业负债率上升,2016年我省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由2012年的48.05%上升至50.7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由2012年的3.55次降至2016年的3.14次,较大程度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去产能过程中涉及到的负债问题,包括银行负债、上下游企业的应付账款和企业担保等等,这些资产、债务处置问题影响着兼并和重组的进程。

(三)行业创利水平下降。由于近年煤炭市场的不景气,使得部分煤企利润锐减,亏损程度大幅提高,全行业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11.90亿元下降到2016年的-1.07亿元,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为6.98亿元。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煤炭行业总资产贡献率7.46%,资金利税率11.47%,销售收入利税率6.88%,比2012年的26.00%、36.58%和17.59%分别下降了18.54个、25.11个和10.71个百分点。行业创利水平明显下降,企业经营面临严峻考验。

(四)去产能决心不甚坚定。去产能是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性的重要举措,但部分地区、企业去产能决心还不够坚定。一是以煤炭作为支柱产业的县,在短期内煤炭产业去产能将影响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形势,存在去产能积极性不高、等待观望、被动应付等情绪;二是随着国内经济稳健发展,特别是2017年我省雨水不足和入冬来我国北方部份地方出现“气荒”等,全国煤炭需求增加,行业市场有所好转,煤炭价格回升,在利益的诱惑下企业的退出意愿有所变化,部分企业复产意愿增强,使得煤炭去产能决心发生了动摇。

五、去产能建议

(一)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是重中之重,它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不仅关系到职工生计与其家庭的命运,更关系到去产能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关乎社会稳定大局。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制定周密安置方案,保障好每一位职工的合法权益。一要借助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化解煤炭产能过剩意见、部委、省委省政府配套文件给予的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各类奖补资金,落实各项援企稳岗补贴政策,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让去产能企业的分流职工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二要处理好劳工关系,妥善处理因兼并重组、停产破产等行为所带来的劳工问题,充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三要鼓励企业挖掘现有潜力,在本企业内部来安置职工;四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破产退出、职工失业救济的社会保险体系,为企业减负担,为职工谋保障;五要针对民营煤矿企业职工劳动流动性大的实际,对部分职工签订劳动或查询不到社会保险参保记录的,通过企业提供的工资表、考勤记录等辅助证明材料进一步摸底排查,确保让每位分流职工能得到妥善安置。

(二)做好计划关闭煤矿安全管理。近期煤炭市场有所走好,更要做好已纳入退出计划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督促各地加强对停产停建煤矿的巡查检查,严格执行县级专人包矿盯防制度,逐矿落实盯防责任;对辖区内所有已纳入当年关闭退出计划且已停产停建煤矿实施井口封闭填实,对已纳入今年退出计划但因人员安置、设备回收等原因暂未停产的煤矿实施重点监管,严格市、县两级专人包矿盯守措施,逐矿落实盯守责任,确保去产能煤矿的安全有序退出。

(三)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对长期停产停建、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没有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僵尸企业”要采取依法淘汰、引导退出、关停出清等的方式分类处置,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根本性解决煤炭产业中结构性矛盾。

(四)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推动煤炭企业横向整合、兼并重组,提升煤企竞争能力,通过关闭没有健全资质的小煤矿、产能置换指标交易、先进技术整合做大做强、积极探索“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等方式,提高大型国有煤矿集团的市场集中度,便于宏观调控,使市场达到供需平衡,增加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

(五)去产能、转型升级、扭亏增效同步推进。尽管近年我省煤炭行业去产能进展相对顺利,但行业创利水平整体下降仍然影响企业的良性运转。在去产能的同时,还要通过实施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多种方式主动积极地降低企业负债率,努力化解债务风险。要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煤炭产业由一般的资源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型。加强煤炭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研究,坚持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引领,推动煤炭产品与产业升级,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开展低阶煤提质、煤炭气化、新型催化剂等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探索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方向和模式。努力寻求我省煤炭产业去产能、转型升级、扭亏增效同步推进之路。

第五篇:今年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的政策动向分析

买钢管网讯,2016年是煤炭政策频出的一年。环绕国务院7号文件,“去产能、保供给、稳价钱”的主线贯串了一全年,并获得了实效。对煤炭企业而言,认清情势和偏向,坚持感性和坚韧,尤为主要。为此,本报特邀神华团体政策研讨室研讨主管张熙霖,解读政策,供给思绪,愿望对广阔煤炭企业有所自创。

“去产能是2016年煤炭家当政策的症结词。上半年月表一个阶段,自9月起则进入另一个转机点。”神华团体政策研讨室研讨主管张熙霖说,往年的煤炭家当政策很密集,力度很大,影响愈加深远。

记者理解到,往年2月,《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多余产能完成脱困开展的看法》(简称国务院7号文件)下发。随后,以国务院7号文件为主线,相干部委密集出台了人员安顿、资金保证、“三供一业”剥离、减量置换、债权处理等去产能配套文件。

回忆往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张熙霖以为,合理且获得了积极的成效。

前不久,国度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在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现,依据中央和相干央企上报的数据,往年煤炭去产能的义务已提早超额完成。

2016年以去产能为主线,同时统筹释放先辈产能,以包管市场供给。在张熙霖看来,2016年,我国煤炭家当政策以去产能为主线,同时统筹释放先辈产能,以包管市场供给,“9月是政策的一个分水岭”。

上半年,煤炭去产能政策履行得很果断,加入产能7227万吨。因冬储煤需求较大,供需关系发作了变更,煤价开端上升。8月31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每吨495元,频年初下跌了125元,涨幅33.8%。8月底,原煤库存4.6亿吨,同比降低12.2%。“进入9月,国度发改委开端出台波动煤炭供给的政策。”张熙霖说。

钢管市场了解获悉,9月8日,国度发改委召开波动煤炭供给、克制煤价过快下跌预案启开工作会议。事先,5500大卡口岸下水煤市场价超越500元/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作为受权代表和一些大型煤炭企业签署了自愿承当波动市场调理总量义务协定,标记着煤炭分级减产呼应机制正式启动,全国每日可减产30万吨。

两周后,国度发改委宣告启动煤炭一级呼应,即煤炭每日减产量上调至50万吨,呼应规模扩展至全国74处先辈产能煤矿。

尔后不到一周,国度发改委再次召开保证夏季煤炭波动供给的会议,并提出四时度可在276个任务日至330个任务日之间释放产能,对应煤矿增至1503处。

张熙霖说:“释放产能政策出台后,煤价还在下跌,这存在客不雅缘由。”

一方面,煤炭需求有时节差别,面对冬储煤顶峰期,煤炭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铁路运力、口岸装船量等需求调剂。此外,煤矿减产需求一个进程,产能释放需求必定的工夫来完成,减产和市场需求比拟存在滞后性。

“鉴于多种要素,到今朝为止煤价根本波动。国度发改委为此也做出了尽力,特别在一些机制上。”张熙霖说,“例如,鼓舞煤电单方签署临时协定、克制市场投契等。”

往年11月,神华团体、中煤团体与华能、国电、大唐、华电、国投五大电力团体签署了电煤中临时协定。同月,山西焦煤团体与河钢、首钢、鞍钢、宝钢、马钢、华菱钢六大钢铁团体签署了炼焦煤中临时协定。

“最终签署的价钱关于供需单方来说,多是比拟合理的,而且价钱可以一个月一调,统筹了市场变化。这是防止煤炭市场大幅度动摇的无效之举,是一种双赢的形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张熙霖说,阅历了煤炭“黄金十年”和市场低谷,今朝供需单方都比拟感性。中临时协定的胜利签署,基于供需单方对来岁煤炭价钱的根本判别——来岁煤炭价钱根本波动。

“假如煤炭价钱呈现大起大落,煤电总会有一方缺少实行长协的动力,往后应当研讨若何让长协标准化、机制化。”张熙霖说。

钢管厂商了解获悉,11月9日,郑商所通知布告称,动力煤期货包管金比率于11月11日起调剂为8%,涨跌停板幅度由原比率调剂为6%,以防备市场风险、克制市场过热。

张熙霖以为,煤价过快下跌是不正常的,不完整是市场感化的后果,能够包括投契成分,有些证券商或许期货商伺机囤货。调剂郑州买卖市场指数对波动煤价起到了必定的感化。

政策与市场并不矛盾,好政接应更重视引诱而非呈现成绩再补偿

“无论是兴旺国度照样开展中国度,无论何种动力、哪个行业,微观调控多是需要的。”张熙霖说,“政策与市场不矛盾。”

张熙霖以为,市场的安康开展不克不及只依托市场行动。“假如人人都去追逐利润,国计平易近生、动力平安就很可贵到保证。假如煤价掌握不了,电价就会上升,工业产物价钱也会下跌,每一个人的生涯都邑受影响,政策与市场不只不矛盾,用好了,还可以互相增进、互相感化。”张熙霖说。

国际外对可再生动力的鼓励性政策,是采取政策影响动力开展的典型案例。

张熙霖通知记者,德国太阳能发电程度世界抢先,不得不归结于当局的引诱。在太阳能发电的初始阶段,德国当局赐与补助,给企业利润空间,鼓舞其开展。但当太阳能发电家当开展到必定水平时,德国当局下降并逐渐中止补助,转为鼓舞企业经过技巧提高下降太阳能发电本钱,进步竞争力。由于当太阳能发电家当开展到必定水平时,假如持续补助,就会起反感化。补助越高,企业范围越大,越没有动力去研究技巧,不只会使补助金额充足,并且会形成产能多余,晦气于行业开展。

“何时补助、何时加入,都属于微观调控的范围。”张熙霖说,有些人以为“行政干涉就是方案经济,影响了煤炭市场安康次序”,这是不担任任的谈吐。

张熙霖以为,政策有补偿政策和引诱政策,这两种政策都很需要,但好的家当政接应该更重视引诱,而不是呈现成绩后再去补偿。当局制订政策前要对行业有明晰的掌握和研判,应多收罗本行业、范畴一线专家和从业者的看法,由于他们可以较为精确地理解市场。

张熙霖表现,煤炭“黄金十年”时,受利润使令,守法违规的小煤矿大量呈现。煤炭“黄金十年”的成果掩饰了多种矛盾,如乱采滥挖、毁坏生态情况、平安变乱频发等,就不得不再去依托行政、法治手腕遏制这些行动。

煤炭是我国的根底动力,牵扯到国计平易近生、煤炭上下流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动力行业间的关系等,这些范畴都需求停止政策研讨。“例如,倡议煤电一体化、强调煤炭干净开采和应用等,假如政策没有引诱好,将会支付很大价值。”张熙霖说,最近几年来,国度借煤炭市场不景气之机把落伍煤炭产能镌汰失落,鼓舞开展先辈产能,这是准确的偏向。

“释放先辈产能和去产能并不矛盾。”张熙霖说,“其实质是镌汰真正落伍的,鼓舞真正平安高效的,今朝看来已获得成效。

钢管企业了解获悉,往年11月,国度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在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现,依据中央和相干央企上报的数据,往年煤炭去产能的义务已提早超额完成。全国6000多处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中已有2600多处列入去产能的规模,煤炭营业板块进一步优化。前10个月,范围以上煤炭企业完成利润537.7亿元,同比增加了112.8%。

在获得成果的同时,煤炭政策的制订与落实也阅历了一些曲折。

“往年的煤炭家当政策在履行时,总比市场慢半拍。”张熙霖说,从履行276个任务日轨制到依照330个任务日释放局部先辈产能,政策存在动摇。但一项新政策的制订需求有探索的进程,相干部分在政策方面做出了测验考试,并依据市场情势逐渐调剂优化,最终知足煤炭市场可继续开展的需求。

“先辈产能由相干部分认定、煤炭企业自立申报,由行业协会停止考察。但什么样的产能算是先辈产能?今朝缺少一个定性、定量的行业规范。”张熙霖说。

深条理矛盾一直要靠发力去产能化解,将来行业集中度会更高

供应侧构造性变革是严重指点性、前瞻性、针对性的经济任务安排,是普惠性政策,“三去一降一补”是为中国经济切脉,为推动供应侧构造性变革开出的药方,许多企业曾经开端从“三去一降一补”中受害。

“在‘三去一降一补’政策中,去产能是头一条。2017年,煤炭去产能还会持续,从总体来看,我国煤炭产能照样多余的。”张熙霖说,“‘十三五’时代是我国煤炭耗费进一步掌握增加的时代,我国煤炭产能严重多余的场面并没有发作基本改动,煤炭企业的债权成绩、资金成绩并未失掉本质性处理。”

据统计,今朝,全国煤炭产能超越60亿吨,而我国煤炭消费市场空间在34亿吨到37亿吨阁下,产能多余达20亿吨。

截至2015年,全国煤炭总产能约57亿吨,包含正常消费的产能约39亿吨、改扩建或新增煤炭产能15亿吨(含守法违规建立8亿吨),停产矿井范围约3亿吨。依照国务院7号文件的请求,将来3年至5年内,煤炭行业去产能范围为5亿吨,正当在建矿范围为7亿吨;依照减量置换的请求,将来正当新减产能掌握在2亿吨阁下,实践产能为39亿吨。“十三五”计划中,我国2020年的煤炭消费目的折合原煤约41亿吨,思索39亿吨的产能加长进口煤炭数目,根本可以知足这一需求。

“从静态平衡的后果来看,去产能政策是合理可行的,并将会持续落实下去。”张熙霖说,2017年,减量置换政策将充沛推动。小型高危矿井的关停或持续放慢,优质高效新建产能将在减量置换的前提下释放;减量置换也可以跨区域停止交流,不影响全体去产能的目的。

张熙霖表现,2017年,产能应用率的控制政策或将逐渐抓紧,276个任务日轨制等经过下降产能应用率来限制产量的政策将作为短期政策能够会逐渐淡出。去产能的政策重心将从“降产量”向本质“去产能”转换。

关于我国将来的煤炭家当开展情势,张熙霖给出了本人的判别。

起首,假如去产能政策继续无效履行,真正分清落伍产能和先辈产能,应用好去产能资金,加上市场的选择力度,2018年至2020年间,煤炭家当根本可以完成供需均衡。

其次,从下半年的政策可以看出,假如煤炭去产能速渡过快,煤价就会敏捷上升,这反应了煤炭在我国根底动力中弗成撼动的位置。短期内,可再生动力无法替代传统动力,地方屡次指出:推进动力消费和消费反动,起首要完成煤炭的干净应用。

若何让更多煤炭干净高效应用,是往后煤炭家当开展的症结成绩,也是调剂动力构造、完成动力平安的请求。完成煤炭的消费反动和应用反动是两大趋向。

“煤炭很脏是一种落伍认知。任何一种动力在运用进程中都邑对情况有影响,处理动力情况成绩,绕开煤炭是不理想的。”张熙霖说。

钢管信息了解获悉,将来煤炭行业的集中度会更高。在他看来,跨区域重组是进步煤炭行业集中度的一个主要手腕。从全部行业趋向来看,大企业必定会兼并其他的企业,乃至包含央企、国企之间的整合重组,个中既有市场的自觉成分,又有当局的引诱成分。

张熙霖以为,2016年以来的一系列煤炭家当政策,有利于推动煤炭干净应用、镌汰落伍产能。对企业而言,应当抓住煤炭政策调剂的机遇,顺势开展。煤炭企业需求认清近况,坚持感性。国度日夕要镌汰失落落伍产能,煤炭价钱在市场和当局的影响下也会逐步趋于波动,最终完成供需根本均衡。

“思索到消费本钱、情况本钱、运输本钱、洗选本钱、合理利润等,今朝5500大卡动力煤吨煤均匀价钱(500元到650元)是合理的,这个价钱根本可以反应出该商品的价值。跟着供应侧构造性变革无效推动,今后煤炭价钱猛烈动摇的状况将不会呈现。”张熙霖说,“各煤炭企业不要一看到煤炭跌价就一哄而上,要多些感性判别。”

张熙霖以为,煤炭企业在平安和情况维护上不克不及抓紧。煤炭作为一个高危行业,假如自觉消费,平安就保证不了;假如没有合理的消费方案,情况与资本就会被毁坏。

“今朝,神华团体已到达较高的干净开采与应用程度,而更多中小企业还需求当局政策上的引诱支撑。”张熙霖说。(本文章转载于买钢管网)

下载关于煤炭行业去产能问题的研究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煤炭行业去产能问题的研究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去产能背景下煤炭企业领导环境问题研究

    去产能背景下煤炭企业领导环境问题研究 摘要:自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国家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后,各涉及行业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煤炭行业成为去产能大军中的必要一......

    XX农商行对煤炭行业去产能情况的调研报告

    XXX农商行对煤炭行业去产能 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通知要求,我行对“XXX煤炭行业去产能情况”进行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本机构煤炭行业贷款及其他方式支持情况2014年底我行的......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河南省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已完成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河南省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已完成 据煤矿视频监控系统厂家调查显示:2017年,河南全省共关闭矿井101处,退出产能2012万吨。2017年河南省煤炭行业的去产能任务已经......

    2013年煤炭行业研究

    2013年:煤炭行业喜忧参半 价格趋于理性 2013-02-20 09:22:49 来源: 【大 中 小】 跟贴 0 条2012年,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原煤产量保持整体较快增长,煤炭进口再创......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政策引导毁灭供给,中国煤炭去产能必由之路供需错配是产能过剩的原因,创造需求与毁灭供给是产能去化的两条出路。产能过剩从根本上说是供需之间的错配带来......

    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6

    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16.6 一、参加单位 国家能源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人民银行、工......

    去产能退出煤矿承诺书

    承诺书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关于报送2018年煤炭去产能目标安排的通知》(内经信办字〔2017〕422号)文件精神,××煤矿已申请列入2018年去产能退出煤矿计......

    9.2012.12.22关于支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

    关于支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 财建〔2012〕818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淘汰煤炭落后产能牵头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局: 为加快推进煤炭行业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