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高三历史备考研讨会发言材料

时间:2019-05-14 01:4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晋中市高三历史备考研讨会发言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晋中市高三历史备考研讨会发言材料》。

第一篇:晋中市高三历史备考研讨会发言材料

晋中市高三历史备考研讨会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现在我向大家汇报灵石一中历史学科的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坚持两轮复习,至少淡化第二、第三轮复习的界限。

我校历史学科多年来一直坚持两轮复习的方法。第一轮复习从时间上讲到明年2 月底,第二轮复习明年3月到5月。因为我校整体上实行三轮复习,但是我们认为把为时三个月的第二轮复习再分成两段(即第二、第三轮复习),不便于安排复习,所以我们应尽量淡化第二、第三轮复习的界限。

二、两轮复习的具体分工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过课本,以单元复习为主,按课本顺序,先必修后选修。像我们这种层次学校的文科生整体水平不高,所以我们认为第一轮复习不宜打乱课本顺序,急于按通史整合教材。必修三个模块计划复习4个多月,到元旦前结束。选修计划复习两个模块,即选修一只复习六大改革,重点复习选修三。时间上不到两个月。即元旦后到二月底三月初。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按通史分段整理课本知识、专项训练(选择题和主观题)、综合训练、模拟训练。

三、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方法 1.基本历史知识必须掌握。

所谓基本历史知识就是《课程标准》中“模块学习要点”中以“列举”、“知道”、“了解”、“简述”、“说明”、“讲述”等开头的知识点。如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些都是基本的主干的历史知识,要求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认真掌握,准确识记。这方面老师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在识记历史知识的问题上提倡理解记忆,需要机械记忆。要告诉学生 “先死后活,死去活来”!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

历史就是以时间为经线,空间(地域)为纬线,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为坐标来展现的。

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对于学好历史课,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时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呢?

(1)掌握世纪、年代的有关概念,并能熟练互换。如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年代变世纪、世纪变年代、民国纪年和公元年代的互变等。(2)宏观把握时间。如唐朝。抗日战争时期

(3)制作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把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按时段和地域整理成表,并能正确使用。如1937—— 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可以利用本表掌握不同时间同一地域发生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也可以掌握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

3.日常教学注意渗透和灌输新的史学观点。

①文明史观(纵向)、②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横向)、③现代化史观、④社会史观、⑤革命史观

4.在日常复习注意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打通必修与必修,必修与选修之间的联系,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如复习必修一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这以子目内容时,我用了一课时,主要复习了以下内容:

(一)由局部到全面的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从“9.18事变”到“7.7事变)2.局部的抗日战争

3.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国共关系的调整 4.抗日战争为什么由局部发展到全面

(二)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1.军事(战场上)2.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1)政治上:(2)经济上:

(3)思想文化教育上:

(三)抗日战争的一条战线、两个战场、三个阶段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和条件。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意义。

(4)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

(5)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比较研究

(6)两次国共合作留给我们的启示。2.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和两条抗战路线

(1)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和两条抗战路线。

(2)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不同阶段的战绩和地位。

(3)两个战场的关系和作用。

(4)充分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3.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和三类不同地区政权

(1)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列表略)(2)抗日战争时期的三类地区(列表略)(3)抗日战争的几种不同的军队 ①日军(皇军、鬼子)

②伪军(皇协军、忠义救国军)③国军(国民革命军)

④我军(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有时也包括抗日的国民革命军)

⑤顽军(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⑥友军(指共同抗日的其他军队)

(四)对抗日战争的评价

1.性质: 2.意义:(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3.特点:

4.胜利的原因: 5.启示:

5.加强对学生解读运用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是历史学科最重要,最关键的学科能力。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2)上课时尽量让学生多见材料,通过材料得出结论。

(3)加强情景式历史题(材料型历史题)的训练并做好纠错反思工作。选择题保底,主观题提升。决定学生考上考不上的是选择题!决定学生考一本还是二本才看主观题!(4)情景式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程序

①审设问(要审清答案来源词、限制词(时间、空间)、中心词、求答词、程度词)②读材料(注意带着设问读材料;读材料时注意材料的时间、出处;材料中的主要标点符号如省略号、分号、句号等)

③取信息(有效信息就是对回答设问有用的材料内容)

④联所学(只有在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足以回答设问的情况下,才联系所学相关知识,即能够用来回答设问或者对回答设问有帮助的课本知识。)

⑤组答案(根据题目设问要求组织答案,我们的学生大都缺少这个环节。⑥写答案(按“六化”要求书写答案。)

(5)强化学生主观题书写是提高主观题分数的有效途径之一。①段落化(态度和习惯)②序号化(态度和习惯)③要点化(概况化)(水平)④书写规范化(态度和习惯)⑤卷面整洁化(态度和习惯)⑥表述专业化(水平)

四、第二轮复习的设想

第二轮复习主要任务是按通史分段整理课本知识、专项训练(选择题和主观题)、综合训练、模拟训练。1.按通史分段整理课本知识

这实际是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计划通过表格的形式,把同一时段,分散在三本必修,两本选修的相关知识,整合在一张表中如“先秦时期”就可以分成,政治、经济、文化、商鞅变法等。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又便于学生的综合复习。这项任务大约需要占用第二轮复习三分之一的时间。

2.进行专项训练(选择题和主观题)、综合训练、模拟训练

第二轮复习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进行专项训练(选择题和主观题)、综合训练、模拟训练。专项训练分选择题和主观题分别进行,综合训练就是采用十二个选择题加一个37分的主观必做题和一个15分的主观选做题(二选一)的命题模式,用45分钟完成训练。模拟训练即政、史、地三学科的仿真模拟训练。

训练的关键是一命好题。二及时批阅和讲评。三学生及时纠错和反思。

3.回扣教材和试题

五月二十日以后要组织指导学生做好回扣教材和试题的工作。把教材按考纲考点再快速过一遍。同时指导学生把做过的题特特别是历次大型考试的题再过一遍,特别注意自己做错的题和信息题。

4.注意加强对学生应试心理、应试策略、应试方法和应试技能技巧的指导,主观题书写的规范化指导和训练也必须加强。

这项工作应贯穿高三复习的始终,进入第二轮复习以后,特别是进入五月份以后应该特别注意加强这项工作。

灵石一中高三历史组

2010.11.24.晋中市高三历史备考研讨会发言材料

灵石一中 杜六厚

2010.11.24.

第二篇:2018中招历史备考研讨会材料

回顾过去找差距

展望未来树目标

——九年级历史复习备考研讨会材料

王红旗

新的学年到来了,为了更好地把九年级历史复习工作做好,未雨绸缪及早的准备好备考方案,按照即定的目标按部就班的进行好九年级历史的学习很有必要,我认为要想搞好九年级的教学复习工作应该先对最近几年的中招试题进行分析,以把握出题的方向,及时了解新课改下的历史考试的新动态。其次应对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分析,多了解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克服。第三点谈一下我校在历史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做法,请各位同仁指正。

首先我分析一下最近几年的中招试题的特点,特别是2017河南中考历史试题继续延续近年来1基于“论丛史出”原则,着重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能力,突出学科特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导向性,全卷试题从选择题到非选择题大都以大量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的形式呈现的历史学科特点;2 试卷结构继续体现其稳定性、创新性和选拔性的特点。前几年的出现的大事年表题今年又卷土重来如23题就是以大事年表的形式考察中国的外交成就并且在第一问中延续了2016年刚刚出现的新题型,让学生通过设计示意图形式来揭示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3 命题立意时代性,生动性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体现,如选择题第11题就是对华为等企业的发展使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转变的特点,就体现了时代的特点;4全卷难易程度适中。题型和题量,结构紧凑,图文并茂,难易适中,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既涉及了近代化探索、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中国外交成就与国力的增强等重点知识,又不避热点,关注周年性大事。5在考查内容上关注社会热点和周年性大事,如最后一题就是对1947(70周年)年的印巴分治、1997(20周年)年的香港回归这些周年纪事的考察。在考查形式上延续了去年小论文考察的特点,增加了此题的难度,让两个表面上没有关联,但是事件之间又存在着内在联系的两个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找到两个图片的联系点,去年的联系点是创新,今年的联系点是殖民者的掠夺和压迫历史以及亚洲国家的奋起,但由于平时学生对历史事件内部的知识联系挖掘不深,从而造成考生在理解和阐述上会有难度,学生失分不少。6中招试题与高中接轨近几年的试卷一面“减负”,一面“增效”。偏重能力的考查,新材料增多的,设问深入多变,年年老考点、年年新角度。7“无题不材料,无材料不命题”仍是今年中考历史试题的一大特色。整套试题所取的材料极为丰富和新颖,材料的来源多样,图文并茂。试题开放性更强。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试题让大家有话可说,比较容易得分,但失分也容易,因为这类试题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尤其是主观题,对材料解析、整理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在组织答案时不是从书本中某一方面直接可以找到答案,而是需要对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迁移,才能组织较为完整的答案。整套卷子对于成绩中下的同学来说有确实有一定的难度。8 历史试题难度增加,死记硬背难拿高分。材料呈现为形式 论从史出为实质,总之2017年的历史中考试题稳中有变,有易有难,需要考生基础扎实,勤于思考,条理清晰,阐述全面。

第二方面我分析一下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一些失误,从而针对性进行指导以有利于今后的备考:1.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掌握不扎实。

2.审题能力弱,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抓不住关键点作答。3.解题能力弱,生搬硬套,不善于灵活运用。4.表述能力弱,语言欠规范,词不达意,条理不清。5.提炼概括弱,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丢三落四。6.书写潦草、卷面凌乱,学生基本功有待提高。

如1.教学针对性、规范性不足的问题。答题不规范,太平天国原因?鸦片战争,没有表述,加剧民族矛盾。美国发展原因,第二次科技革命。(没有表述清楚对美国好还是坏,对中国就是坏)认识不到,答题应史实+结论。让学生养成语言叙述规范待提高,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确立。.探究课堂综合拓展性,加强学生宏观知识理解能力。英、俄对新疆的侵略,没有拓展思维总结历史英俄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给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力。” 学生知道这三大革命指什么?但第二问,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叙述不清楚。

3.帮助学生知识整合不够全面、细致,过于宏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后期北伐,军阀之间战争的组合。

鸦片战争原因的结构组合。

一、应该努力作好中考历史的教学工作,第一步抓好基础

1、深度挖掘教材

我们要认真学习中考说明,深度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新说明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适应中考的灵活多变性。比如在中招考试中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占的比重比较多一点,我就根据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了这么几点让学生好记,记得住中国近代史知识复习之一、二、三、四、五:一: 一个性质+人物,即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 两个时期+成就,即旧、新民主结合这些我认为今年的历史学习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主义革命两个时期;京张铁路——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人”字形路轨; 侯氏制碱法——著名化学家侯德榜,撰写《制碱》一书; 张謇,清末状元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创办大生纱厂,其 结局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一战期间——黄金时代)三: 三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四: 四次运动,即近代化探索的四次运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 五次战争,即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沙俄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或日本侵华战争

2、认真、全面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尤其是中考历史。面对日益灵活的历史中考,备课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灵活传授教材,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认真设计好课堂的没一个环节。备好教材的同时,还一定要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3、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

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我们力争: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化本节课的知识

4、充分利用早晚自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初中生对于知识多数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就更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在他们面前提醒、重复,也就是说我们要加大检查力度,使学生的脑子里始终都装着历史。将各班分小组,选出小组长,有小组长负责提问、教师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抽查。

5、做一个有教学视野和情怀的历史教师,在备考中经常反思一下你的备考: 一节好课,除了有一个能统摄一节课的主题(灵魂)外 至少要还有一段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史料 一个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一个鲜活的历史细节 一处方法上的指导 一次生生、师生互动 一处让人有情感上的升华 一个有不同视角的审视

6、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全面认识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上作文章。比如发现教学内容中可以辩论的内容设计出辩论主题,比如“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苏联解体好不好?”、“拿破仑是英雄还是暴君?”等等以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有更深的认识。

7、关注十大长效热点

1.倡导三农问题,强化立国之路;

2.倡导社会改革,关注社会转型;

3.倡导科技创新,主动融入全球化; 4.倡导思想解放,彰显社会进步;

5.倡导生态文明,立足持续发展; 6.倡导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7.倡导关注民生,实现社会和谐; 8.倡导和平与发展,尊重多元文明; 9.倡导民主政治,建立有效政府; 10.倡导建立公平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

二、应该在基础掌握的基础上注重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应试能力的提高今年历史高分的不多就出在这方面的原因。所以就应该进行题型训练,熟悉解题技巧, 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中考应试原则

(1)放下包袱,轻松上阵。以平常心面对中考,把中考看作为一次全省范围的大练习,消除紧张情绪,放松但不松懈、自信但不自傲。

(2)认真审题,不急不躁。在容易题面前不丧失应有的警惕;在较难题面前不丧失必胜的信心;胆大、心细、有意志、有毅力。保持最佳竞技状况,发挥最佳竞技水平。

(3)先闭后开,科学用时。第一时间(开考后30分钟左右)千万不要急于查阅资料,尽可能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认真思考,运用掌握的知识独立作题,节省时间,该拿到的分数全部拿到;完全作完会答的题后,余下不能独立完成的题目,再去依靠翻阅参考资料来尽可能增加分数。

答题技巧

(一)、针对选择题。

这种题型是历年中考历史科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且所占的分值很高,约占40%。该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程度,要求考生既要有较扎实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有较迅速的反应、分辨能力。根据以往的考试统计,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在选择题上失分较多,因此,如何快速而又准确地做好选择题部分就成为许多考生提高中考历史成绩的重要环节之一。解答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和对关键词进行限定的要素。把握住这一特点,题目答案就会很快作出来。

根据以往考生的错题失误分析,他们在选择题上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认真审题,抓不住“题眼”,解题方法不灵活等,从而形成错误的印象,得出错误的答案。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选择题部分呢?当然,掌握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是必备的前提。除此之外,针对引起考生失分的因素,我们认为做好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要认真审题。要弄清所给题目中的限定条件,如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做到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要联系所学知识,注意挖掘所给题目中可能暗示的隐性条件。

再次,要认真分析、比较所给出的四个可供选项,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据果索因。

最后,要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根据题型特点,可以采用排除法和使用最佳选择法。答好选择题有些情况下可以依靠技巧,但是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说技巧只能是一种补充,重要的仍然是基础。

对非选择题答题方法

(1)、先看问题后读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

先看材料后看问题,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大多数同学们在答题时,一看是材料问答题,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读材料。然后再看问题。这样做的弊端是,阅读材料时处于盲目状态,几乎是无目的的阅读,看了问题以后,往往又得回头再看材料,这样,大大影响了第一遍阅读材料的效率,造成时间浪费。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先看问题后看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因为有时会出现所设计的问题与所提供的材料关联不大的情况,读完问题就会发现运用所学知识就能解答问题,根本不用再去阅读材料。

(2)、尽量用试题所涉及的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一些同学认为解答材料题,可以抛开教材就题答题,这是又一个误区。解答材料题,一般都要适当联系教材知识。因为:

第一,在材料题设计中,一般都有结合所需知识回答问题的要求。

第二,从主观题的命题立意来讲,就是要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景下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不排斥教材知识,而是要学生能建立教材知识与试题材料之间的联系。我们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许多主观性试题答案与教材原文往往有所重合。(3)、读材料时,要重视材料出处。

一些同学在读材料时,只读材料正文的内容,不读材料出处或时间,觉得用处不大。其实,材料出处,往往能帮助我们确定答题的时空范围,起到定位作用。

(4)、善于利用试题背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确定答案。有部分主观性试题的答案直接来自于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

(5)、读懂材料大意即可。

还有一种误区,就是有些同学在读材料时,读的过细。字斟句酌,其实,读材料的目的是为了从中提取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只要能读懂材料大意,能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就行了,对材料中的个别字、词读不懂也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一篇材料不可能字字玑珠,没有必要字斟句酌,更不要划分句子成分。毫无目的的精读死抠,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3、历史小文章和活动探究题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一种主观性试题,此题能够比较准确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即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分析、比较、概括和归纳等能力。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2)、以基础知识为依据:

(3)、正确使用发散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不同角度分析、说明问题

(4)、表述完整准确:把正确的概念、观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组织好答案,避免表达模糊。

最后特别要强调考场得分策略

1、考卷必须认真填写,字迹要端正,卷面要清洁,特别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2、答题的语言要精炼,要一针见血。由于阅卷时是按点给分,每点一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尽量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段落化”就是一个问题回答完毕后要另起一行,不能把所有问题的答案挤在一块;“序号化”就是回答每一个问题时要在答案前用大小写数字符号标出这一问题在该道试题中所处的顺序;“条理化”就是按整道试题所设问的先后顺序进行答题。

3、考试时胆大心静。坚定必胜信念,这是至关重要的。“把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作业”。考试不仅是考知识能力,而且还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的考验,必须要有良好的应试心理。

4、合理安排、分配时间。遇到难题,可以暂时搁置(须用铅笔作个醒目标记),等做完其它题再思考。答题卡的填涂要放在做主观题之前。

●注意事项

1、先易后难。答题时,容易的题目尽量少翻书;不能确信的,可以做个小记号;难题一定要经过思考之后再翻书,实在找不到答案的,要学会放弃,赶紧去做后面的题目,待答题完毕后再回来做它。这样可以确保不漏题。一般来说,一份成功的试卷,它上面的题目的排列应是由易到难的,但这是命题者的主观愿望,具体情况却因人而异。同样一个题目,对他人来说是难的,对你来说也许是容易的,所以我们千万别教条,被一个题目卡住时就产生这样的念头,“这个题目做不出,下面的题目更别提了。”事实情况往往是:下面一个题目反而容易!由此,不可拘泥于从前往后的顺序,根据情况可以先绕开那些难攻的堡垒,等容易题解答完,再集中火力攻克之。

先易后难的另一个科学依据是,先解决了几个容易题,美美地拿上好几分甚至好几十分后,自己马上有旗开得胜的感觉,产生初尝胜利的快感,对稳定情绪、刺激大脑兴奋使人进入最佳竞技状态都有好处。

2、做题时要做到“看书不做题,做题不看书”。边看书边做题,既不科学,效果也不高。

3、试题全部答完后一定要检查。所有考生在时间允许时都要检查。检查选择题主要是做个确认,特别不自信的答案必须要翻书证实,做到心中有数;非选择题部分则按上述答题原则中的“三化”,逐条对照答案,查看有没有漏答项,如果有,及时解决。

以上就是我的第一份历史备考方案,具体怎么做在今后的备考方案中会一一展现。

2017年12月

第三篇:2014届高三历史备考

2014届高三历史备考

一.研究近五年来的高考试题,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一方面,我们引导学生做近三年的全国各地高考题,分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在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前。这一阶段安排学生做高考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高考题模式、题型、难易及重点考察的知识点;第二个阶段在高考前一个月,引导学生重做高考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做高考题的思维方式,避免学生乱买资料,导致学生在知识体系上和做题思路上的混乱,同时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另一方面,要求老师研究高考题,并分析高考命题的趋势和特点。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近几年高考历史命题有如下几大特点:

1.重视能力考察,纯记忆性知识,直接考知识再现的内容几乎没有。

2.重视学科前沿知识的考察,注重最新科研成果的考察。

3.时间热点考察的频度较高,如今年12道选择题有7道考时间热点。

4.选择题难度非常大,客观题难度一般,平时要特别注重选择题的训练,而且要上难度。

5.选择题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设置情境,一般12道选择题中九道题为材料型选择题。另外第一道选择题一般是文化常识题,最后一道选择题一般为史观题。

6.主观题侧重原因,意义(影响)、特点等的分析,每年在52分主观题中,此类题占分在30-40分。

7.主观题侧重于知识点的深化,即小切口型试题,不太注重简单的知识体系的逻列,专题类的复习不再十分重要。平时复习时要注重知识点的深挖掘。

8.主观题注重考区域史。区域史有利于政史地三科的综合,而且综合题命题一般由历史材料引出,与地理、政治、时政相结合。复习时要对历史知识中与地理、政治、时政联系非常密切的部分要特别注重。

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使我们明确了高考命题的特点与方向,这样在复习中,在训练题的选择上就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做到取舍有据,不至于胡子眉毛一把抓。

二.努力在“练”这一核心环节上做大文章

在“练”这一环节上:我们口号是:“精讲精练”

我们的理念是:“能力是练出来的”

我们的目标是:“练要有针对性,练要上难度”

我们的做法是:“老师下海,学生上岸”

高三以来,学生的练习全部是老师自己编、组、挑,外面原卷我们一般不随便发给学生,因为外面的资料抄袭现象非常严重,陈题、低层次题太多,浪费学

生时间。

我们每周自编两份练习,一份课外练习,每份25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9个高三老师轮流命题,开学初就订好计划,每周有命题人,审题人。每份试卷不得有陈题,重题;每份试卷必须有文化常识题、史观题;基础题和难题的比例在3:7,;第二份练习为选择题专项训练,这份题完全与高考接轨,注重时政热点,由三个部轮流命题。

由于练习的针对性强,能力要求高,实效性突出,几乎是第一时间把全国各地最新模拟题,最新原创题,最新学科研究成果题及时给了我们的学生,可以说是集中了全国高中历史教学界的智慧,学生的能力有了较快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复习时间大约在高三下学期三月初结束。这是高三复习的重点,重在打基础,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轮复习:高三下学期3-4月份,约50天时间,我们根据新课标的特点确定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统一的旋律,有效的管理”,“改革开放,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中华民族内部文明交流与碰撞”,“世界文明交流与碰撞”“政治近代化---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历程”,“经济近代化---中国工业化的艰难历程”,“思想近代化-近代民主思想及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等专题,由邓学红主任统一编写专题教案,做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构成知识网络。

第三轮复习:约一个月左右时间,我们着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猜题、押题工作。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鼓励猜题、押题,我们猜题押题的方向是:

⑴、时效热点:即尾数为5、9、0、1的时间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与时政热点紧密联系的大事。

⑵、长效热点:如统一问题、民族问题、民生问题、反腐问题、环境能源问题、全球化问题、文明交融问题等,是近几年高考的长期热点。

⑶、区域史,政史地三科综合的主要命题方向。中国:东北,西北,环渤海,西南,珠三角,厦漳泉,中部(洞庭湖,鄱阳湖)等;国际:东盟,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欧盟,北美,南美等区域寻找切入点。

⑷、时政热点:从13年4月—10年4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政治。⑸、历史研究最新成果。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每位高三历史老师根据自己对高考试题研究和时政热点的把握,各拿出二十个热点问题,要求写明猜题理由,命题切入点,然后由高三历史核心组成员确定二十个主要问题,分别研究命题角度,如何进行知识整合,如何进行深挖握等拿出意见和建议。如关于中部崛起,我们重点复习了大运河的中心洛阳,其中为什么隋朝在洛阳广建粮仓,我们分析是因为洛阳是交通枢纽,在洛阳广建粮仓可以方便首都粮食供应,军粮供应及赈灾。今年高考刚好考了洛阳问题,对学生应该有较大帮助。

2、做好课本回归,查漏补缺,特别注重边角知识,冷知识的巩固落实,最后突破。

3、做好纠错工作。我们把学生要完成的纠错工作由老师来帮助完成。由于高三一年做的试卷太多,要学生看错题可能是一句空话。我们把高三一年来学生做的试卷中,快班学生错的比较普遍的题目重新打印出来,整理了一百道题,再由学生重做,老师进行分析讲解,使纠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做好规范答题的训练,减少非智力因素丢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⑴书写工整化

⑵答题段落化

⑶答题序号化

⑷语言简明化

⑸按分定点化

2014-2-22

第四篇:思想品德中考备考研讨会发言材料

2013年10月中考思想品德备考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同行:

现在,我把我校毕业年级思想品德的复习现状、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复习思路简要向你们做一汇报。

应对措施:

1.切实加强集体备课和教研,做好专题复习的信息搜集和题型选题,精选各地经典习题加大讲练力度。

2.做好时政教学,以当前重大时政背景为依据,综合教材和各种教辅读物的材料编印适合本校学生阅读和使用的复习资料。

3.加强诊断性测试,切实做好补偿测试,针对复习过程中出现的个性与共性问题加强辅导和个别指导,采取跟踪观察模式,争取一竿子插到底,不放过一个学生的一个盲点。

4.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面对中考,学生手头的各学科的各种复习资料满天飞,为避免学生出现“撂挑子”的现象,政治课教学应避免资料成堆,学习一点也不知道的现象发生。

5.做好题型辅导,重点对情景分析、价值判断和生活实践题目做出方法指导,并做好专门训练,促进学生做题能力的生成。

6.协同其他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应试心理辅导和书写、答题习惯教育,提高解题、答题能力。

使用的复习资料:目前主要是印发周学案,下一步以时政周刊和全程检测为主。资料不宜太多,主要是复习要精简、要点、主要考点、热点。

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复习工作

在总复习这段时间里,要学生牢固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同时要具有更广的时事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上课专心听讲:

就是集中精力,把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听清楚。要记好课堂笔记,课堂上积极发问,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的理解。中考复习不同于平时的复习,要以实际出发,凡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一带而过;凡是容易误解的,要正误对比;凡是难以理解的,要重新学习。在方法上,不要象平时学习新课一样一节一节的慢慢学习,要将教材上的知识串起来,要认清各部分知识横向、纵向之间的相互联系,虽然打乱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但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更牢固的掌握知识。

上课专心听讲,还要把握住识记、理解、运用的要求。首先,识记:是对有关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现和再认,就是记住。考试改革后,虽然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减少了,但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还是需要识记,这类知识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其次,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进行转换或解释、推理。理解可分为理解概念或原理。理解概念,也就是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懂”字当头,不是“背”字当头。再次,运用: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材料、新问题中,分析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的问题。即“情境出在课本外,道理落在课本中”,有较强的时代感,不仅要“懂”,而且要在“用”上下工夫。这一层是对知识掌握提出的更高要求,把知识和材料巧妙地结合起来,出人所料又不出所料。

(二)多练:

复习中的“多练”并不是搞题海战术,使学生负担加重,而是通过多种题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掌握基础知识。“多练”要求我们首先要精心选择题目,由浅入深,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口头回答、讨论、试卷分析等。在复习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一些模拟现实问题的情境,1

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情境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和理解。多练要注意练习的题目要对应中考,其次,要培养临场经验,经过平时考核和模拟考试,力求把题答准答全,要正常发挥出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

中考要获得政治科目的好成绩,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关心时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政治课具有时政性的特点,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特点,不仅考查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能力。

(四)整理归纳、查漏补缺。

临近中考的复习中,要让学生自己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零散的知识点理成“线”再织成“网”,做到既能分散又能集中,使自己能灵活地掌握知识,及时补缺堵漏,不留后患。把单元、章节的内容纳入整体知识体系中去把握,要指导学生搞清一单元一课一节的内在结构,又要挖掘不同的单元、课、节等之间的有机联系,使知识以网络化呈现,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由的发现知识和领悟创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经过这样的解析、挖掘、创新,最终一定会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能力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适应中考的考试形势。

(五)学会审题和解题的方法: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是对试题作出准确回答的关键。考生在审题时常犯的毛病有两点:一是拿到试卷后,为了赶时间而急于作答,审题不认真,观点不全,内容不充实;二是审题错误,所答非所问,答案不切题意要求。为此,在审题时要注意三点:首先审题时头脑要冷静,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其次在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意要求的前提下,拟答案要点,确定答题范围,另外,要抓住关键词,突出重点,试题中的关键词如题目中的“眼睛”,抓住了题眼就等于抓住了答题的根本,从而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最后,在答完试卷后,不要急于交卷,应将题目与答案对照检查,发现错误与遗漏之处及时修正和补充。

总之,中考前的复习方法,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究竟如何是最佳的复习方法,是对我们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第五篇: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为不断深化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升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的实效与质量,全省高三历史教研会于XX年9月4日在东湖中学闪耀开幕。来自北京武汉宜昌的专家和老师在会上展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精彩纷呈的高质量报告和示范课。这次会议会期虽短,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求真务实。

本次活动追求方法牵引、点拨提升、和谐发展的目标;从高考试题命题思路、高考试题分析评价、高考阅卷评分和2012年高考第一轮课堂教学复习的角度,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探讨高中新课程改革、新高考要求和发展趋势与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寻求促进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有效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天上午是由国家高考命题专家组历史试题命题专家郝瑞庭作了《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原则与发展趋势》。这个报告从命题的角度来探讨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课改引导高考,高考推动课改”。历史新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考查的内容上,强调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考查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不一定有点对点的直接的联系;考查的目标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课程观去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观背景下,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成为必然,体现课改理念,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将以往考查知识为重点扭转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郝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历史常识、史观的考查。

2、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制度及其背景、社会变迁中的历史背景。

3、用各种方法激活考生思维:包括深入法、特例法、换例法,尽量将问“是什么”变为问“为什么”

4、学科内综合试题的试题结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小切口、大跨度的布局。试题能力与目标:突出历史认知能力的考查,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的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选修模块:范围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考核目标侧重于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力的考查。

第一天下午由华中师大一附中的陶涛老师作《XX年文综历史高考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先对XX全国卷分析试题特点:1.完成传统高考的平稳收官;2.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3.实现重点、热点问题的科学考查4.关注中国历史,强化史学功能。最后对教学、备考提出建议与反思:

一、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有意义的专题。

目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知识点的堆砌,在教材外,无节制地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史实,于是出现多种教材同时用,新老教材结合上等情形。“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质是把握历史学科的功能,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设计有效的专题。另一方面,高考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即结合时下中国发展的热点话题,运用历史知识加以阐释,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卷37题以“民本”与“民主”为切点,探究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希望引导大家形成认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然有自己的特色,单纯的仿效西方是行不通的。因此,理性看待时事热点,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考察当下发展问题,是备考中专题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在互动探究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常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用结论解释结论,用概念阐释概念,以致学生知识固化,不善迁移。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结论活化理解,灵活运用。

2、每堂课每个专题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思想,用思想(观念)引领课堂,激发学生思考和共鸣,最后能用这种思想(观念)解决问题。

3、题海式的训练应该被摈弃,指导学生写论文等形式可以尝试。一方面命题人一直没有放弃以小论文形式入题考查(新课标卷评价材料中西方崛起的观点);另一方面写论文的训练方式有很多优点,符合新课程理念,因为在论文写作中学生参与了整个探究的过程,找材料、论证、写成文字报告并相互协作等。

4、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已成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史观和史学研究新成果的了解和运用。例如,一线还有不少教师在讲述中国外交史的过程中,一边用“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已经被弃置的理念讲近代史,一边又用“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体系”的理念贴标签,二者相互纠缠,让学生莫衷一是,无法形成理性的认识。简单且有效的办法是发掘高考题的引导功能,将各种类型、各种专题的高考题加以整合,就可以形成很有意思的新专题。

三、培养考试能力,在教学备考中渗透学科技能培养。

第二天上午由参与XX年高考评分阅卷的蒲丽萍老师做《由高考评分细则看应对策略》

一、制定评分细则的基本原则

1、原则上与标准答案一致。每道题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2、整分原则:只给整数分数。

二、阅卷评分的基本要求

1、多评制

2、误差控制

3、回评制

结论:相对稳定、公正、公平原则下的高校选拔人才

学生存在问题:基础不牢,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准,能力欠缺

(1)、对概括等能力要求做不到,只能照抄原文

(2)、对题意理解不到位:要求领会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结果在谈关中周边地区产生的消极不利影响

(3)、表达能力差;非术语较多。民贵君轻被表达为“民为大,君为小”,“民比君大”,“民权大于君权”。

(4)、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差,答题没有层次,有的跳跃性大,条理不清

(5)、思维不活,不能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政、经、思文、对外)

三、教学建议

1、转变观念:选拔、学生

2、教学中渗透新课程要求,突出新材料、新情境(选材视野开阔,思路大而立意深远)

3、体现课改理念,基础、能力与方法并重,考查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天下午,东湖中学和宜昌中学的两位中学的老师上了2堂高三复习课,两位老师都注重研究新课标,从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开始,在注重理解概念的同时,

分析、掌握主干知识中的可考点;结合主干知识,分析相关热点问题。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需把握以下几个结构:

1、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

2、把握基本历史概念;

3、明确章节知识结构和核心知识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热点历史问题;

5、解析近年经典高考、调考题目。

会议展示了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研究和备考的成就,体现了我省高中历史教学多元发展的特色,发挥了教研的引领作用,必将促进校际交流与校本教研。比如:选修课开设(因省2012年高考方案待定——可能是宁夏模式:在四个选修中任选一,如考生把四个选作题都答则以第一个为准,故建议在四个选修模块里选二个,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给其高考选择答题余地,只是能力培养如有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教学里一定要落实),方法论(历史的辩证的看问题。实践上是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概述、评价等能力,这也是高考命题的题眼),试题设计思路(每个主观题都有中心思想,注意立足与课标知识背景下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察新视角,注意区分有效与无效材料的区分),必修与选修教学方法与容量的把握(不过分追求具体知识的记忆,讲究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的螺旋上升、视野的全局开阔)等,我会在今后的历史课堂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下载晋中市高三历史备考研讨会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晋中市高三历史备考研讨会发言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为不断深化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升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的实效与质量,全省高三历史教研会于2011年9月4日在东湖中学闪耀开幕。 来自北京武汉宜昌的专家和老师在会上展现了......

    2011年高考备考研讨会历史汇报材料

    2011年高考备考研讨会历史汇报材料 一、研究考题(方向比速度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 (一)回顾高考改革历程 1977——1988年:严格“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1989——1991年:史料分析题的出......

    2014年高三历史备考计划(范文大全)

    2014年高三历史备考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我校共有12个文科班,其中六个文化班,六个艺术班,共计1000余人。文班人数多,但学生普遍基础差,家长及学生高考意识日益资薄,再加上艺......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2009年高考,鄄城一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科上线人数近1600人,文科也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本科上线人数比2008年翻......

    高三历史最后的备考

    备考建议 –文科综合最后的备考冲刺在2010年高考进入更为紧张的40天倒计时阶段。40天,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为高考加分。 一、稳定情绪,提振信心,拥有平常心。 面对高考,我们都是......

    2014年高三历史备考计划

    2014年高三历史备考计划一、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我校共有12个文科班,其中六个文化班,六个艺术班,共计1000余人。文班人数多,但学生普遍基础差,家长及学生高考意识日益资薄,再加上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互助县公安局第一党支部 范虎忠近期,根据县局统一安排,本人深入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的重点篇......

    历史科中考研讨会发言

    夯实基础抓重点拓宽深化提能力------2012年中考历史科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太安中学董茂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中考临近,而我们今天在此相聚,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