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企业燃料指标分析与管控

时间:2019-05-14 01:3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火电企业燃料指标分析与管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火电企业燃料指标分析与管控》。

第一篇:火电企业燃料指标分析与管控

火电企业燃料指标分析与管控

燃料统计就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及时、全面地收集燃料量、质、价信息资料,并加工整理成为管理所需的资料,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

燃料核算就是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使用规范的办法,客观地反映燃料各项经济指标,准确计量燃料成本。燃料统计和核算工作主要围绕燃料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个方面开展。

一、燃料统计指标

燃料指标反映了火电企业燃料生产经营的过程及结果,是衡量燃料管理成效的重要评价依据。对燃料采购、验收、结算、成本核算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指标项目和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是加强燃料指标管理,提高燃料工作水平的基础。

燃料统计的三大指标:数量、质量、价格(简称“量、质、价”),贯穿于燃料供应、耗用、结存完整过程中。

1.数量指标:指燃料供应量、耗用量、库存量。统计燃料供、耗、存总量指标,观察其变化,为调运和生产提供资料。

2.质量指标:燃料的主要质量指标有挥发分、发热量、灰分、硫分、水分等。统计分析入厂与入炉煤质量指标、入炉煤与锅炉设计煤种指标变化,为生产部门配煤、提高工效

/ 43 以及节能降耗提供参考资料。为燃料结算提供质价依据,对质价不符的向矿方提出索赔。

3.价格指标:包括煤炭价格、运输费用、其他费用等项目,涉及燃料的数量、质量等多重因素关系。统计、审核燃料价格及价款结算等方面的指标,为核算燃料成本和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提供资料。

二、入厂煤数量计量

(一)入厂煤数量计量工作要求 1.计量器具的配臵 入厂煤检斤率应达到100%。

根据入厂煤运输工具的不同,配臵相应的计量器具。对于火车运煤,计量采用动态或静态轨道衡。采用轨道衡计量的,车皮自重以标记自重为准,在计算每一节车的净重时用过衡的毛重减去这节车皮的自重计算得出。

对于汽车运煤,计量采用汽车衡。采用汽车衡计量方式的,须按照空、重车分别过磅,按照空重车之差作为数量计量结果,净重=毛重-皮重。

沿海沿江大型船舶运输的,通常采取水尺计量方式。水尺计量是通过测定承运船舶的吃水,依据船舶有关图表计算船舶载运货物的重量。

皮带直接进厂的,采用皮带秤计量方式(如开远、元宝

/ 43 山、大武口),以皮带秤示数为准;在入厂煤转运至煤场过程中,可在转运途中设臵皮带秤,用于入厂煤计量核验。„如:沿海沿江地区采用水尺计量的,可通过皮带秤计量结果进行校核‟

2.计量器具的检定校验

通过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验来控制计量误差。所有计量器具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日常使用和保养。所有计量器具应定期委托具备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和校验,执行相关的国家计量器具检定标准。至少每年检定一次。

„入厂煤计量设备检定时电厂相关人员要参与检定过程,不同的准确度等级,计量衡器的允许误差不同,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检定结果应有利于电厂。火电企业要定期进行自检校验,防止因检定周期长对衡器结果的漂移调整不及时。另外要注意定期检查衡器是否受外部干扰,做好安防措施。‟

„计量结果的自动传输从现在的技术水平上已完全没有问题,但仍有很多单位没有实现联网,手工传递计量结果。‟

(二)入厂煤数量指标 1.矿发数量

也称票重、运单量、发货量。指煤炭供货商经铁路、公路、水(海)路运输后到达的货票数量(发货时供应商计量或委托供需双方均认可的第三方计量的数量)。

/ 43 2.入厂净重

即实际入厂量,电厂实际计量的煤炭净重。3.结算数量

根据不同的交货方式由厂矿双方确定的结算数量,用于结算价款的依据,是作为财务入库记账用,分摊采购成本的数值。

„在数量报表体系中应体现矿发、净重、结算数量这三个数据,以票重来计算合同兑现率,以净重计算来煤量,以结算数量来核算采购成本,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取相应的数据。在计算入厂煤加权汇总质量时用净重数量作为权重。‟

4.运损

合同约定以到厂实际验收数量结算且需承担合理运损的,或合同约定以矿方供应量(货票量、票重)结算的,按列(按批)货票计算的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损失数量。按照相关规定,煤炭运输中的合理运损率如下:铁路运输1.2%;公路运输1%;水路运输及水陆联运1.5%;中转换装1次增加1%。

„火车、汽车煤以到厂交货方式的,不应计运损。‟ „由于规定运损是由买方负担,因此运损相当于抬高了入厂煤炭的单价。现在,由于铁路方面严格装车管理,盈吨的机会几乎没有,而亏吨现象普遍,造成运损量增加,增加了电厂的负担。因此在合同谈判中应尽量避免承担运损。‟

/ 43 „个别单位还存在运损提取不规范的现象。运损应按批次计算‟

5.盈亏吨

入厂盈吨量:煤炭实际入厂验收净重超出货票记载重量,可按车或按列(批)计算盈吨数量。

入厂亏吨量:入厂煤炭净重小于货票量且小于的部分超过合理运损量的那部分煤量。

„一般情况下,车板交货方式盈吨应支付煤款而不计运费,亏吨应索赔煤款及运费。以到厂交货方式的,直接以电厂计量为准,按照实收数量作为结算依据‟

6.入厂煤水分的影响

签订煤炭买卖合同时应约定全水分上限。实际来煤水分超过合同计价水分时,要对来煤数量进行调整,折算到合同计价水分的基准。

合同计价水分的煤量=过衡净重×(1-验收水分)/(1-合同计价水分)

„如果来煤超合同水分,对来煤验收数量进行了调整,那么应该对入厂煤化验的低位热值进行调整,则由空气干燥基高位热值换算成收到基低位热值时,全水分值应采用合同中的全水分,而不是以实际验收全水分。否则,既超水扣吨,又降低热值,就双倍扣罚了。至于是扣吨还是扣热量,应该计算一下,哪种方式更有利一些。‟

/ 43

三、入厂煤质量验收

(一)入厂煤质量验收工作要求

入厂煤应批批采样,检质率为100%。入厂煤应实施连续采样,确保子样点分布在所有入厂煤车厢(驳船)及皮带中。

人工采样重点是加强采样过程的监督,按照集团公司燃料智能化管理建设的要求,逐步减少人工采样直至最后取消。

机械采制样要保证设备的性能满足国标要求,应通过权威部门的性能试验,新设备在安装调试完毕后进行一次性能试验,投入使用后至少2年应进行一次性能检验。

入厂煤样品的制备及化验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管理的重点是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加强过程的监督。„煤检中心李春艳总工有专题讲述,在此不再详述‟

(二)入厂煤质量指标

常用入厂煤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发热量、全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灰熔点、可磨性系数等。

1.煤炭质量指标的基准

煤所处的状态或者按需要而规定的成分组合,称为基准或简称为基。基准有多种表示方法,但对电力用煤而言,常用的基准有以下四种:

收到基(ar),其含义是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例如电厂收到的商品煤,其各项特性指标就应该以收到基准来表

/ 43 示。

空气干燥基(ad),其含义是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例如:原煤样经制样后„过程已包含空气干燥‟,直接送往化验室进行煤质特性指标分析的样品,就是空气干燥基准煤样,其各特性值的测定结果就应该以空气干燥基准表示。

干燥基(d),其含义是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实际上干燥基准的煤,也就是不含水分的煤是不能稳定存在的。当干燥的煤一接触空气,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直至与空气湿度相平衡,故无水状态的煤只是假想的一种状态。

干燥无灰基(daf),其含义是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煤中无水、无灰,实际上就是指煤中的可燃成分。任何煤不可能没有灰,只是灰分含量有所高低不同,故无水、无灰状态的煤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煤也只是假想的一种状态。

2.发热量(Qnet,ar)

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料的发热量,高位发热量指单位量燃料的最大可能发热量,包括了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所放出的气化热„全水分较高的褐煤影响尤其较大‟,低位发热量去除了这部分热量,电厂锅炉燃烧后水分是气化方式,这部分热量随水蒸气排出,无法利用,因此电煤一般采用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能实际上反

/ 43 映煤用来发电的净热量。

3.全水分(Mar)

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分,称为内在水分,附着在煤颗粒表面上的水分,称为外在水分,全水分是指煤炭干燥到空气状态所析出的外在水分与在化验室干燥到绝对干燥状态析出的内在水分的总和。

4.灰分(Ad)

灰分指煤炭中所有可燃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完全燃烧以及煤种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产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固体残余物。一般采用干燥基,因为干燥基不受试样水分波动的影响,使不同单位在不同环境下所测煤质特性指标值具有了可比性。

5.挥发分(Vdaf)

煤炭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加热到一定时间以后,从煤中分解出来的液体(蒸汽状态)和气体产物,减去煤中所含的水分即为煤的挥发分。由于干燥无灰基不计水分及灰分,即仅考虑可燃成分,一般采用干燥无灰基,即挥发分在煤的可燃组分中所占的百分比。

6.硫分(St,d)

煤炭中所含各种硫分(如硫酸盐硫、黄铁矿硫、有机硫等)的总和,一般采用干燥基,通常所称低硫煤指硫分低于1%的煤。

/ 43 7.灰熔点(ST)

通常所称的灰熔点指软化温度(ST),在煤灰熔融性测定过程中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8.燃料质量指标的加权汇总

质量指标以实际入厂煤量进行加权汇总。以发热量为例: 报告期入厂煤热值指发电企业入厂原煤实收量及其对应批次的实际入厂化验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值。单位:兆焦/千克。

计算公式:

入厂煤热值(入厂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i入厂煤实收量i)入厂煤实收量i

前述质量指标除灰熔点外,加权计算方法同入厂煤发热量。

(三)商品煤的质量要求

国家有关部委近期发布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1月1日期施行),提出商品煤应当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灰分(Ad):褐煤≤30%,其它煤种≤40%。2.硫分(St,d):褐煤≤1.5%,其它煤种≤3%。3.其它指标

汞(Hgd)≤0.6μg/g,砷(Asd)≤80μg/g,磷(Pd)≤0.15%,氯(Cld)≤0.3%,氟(Fd)≤200μg/g。

/ 43 在中国境内远距离运输(运距超过600公里,运距是指(国产商品煤)从产地到消费地距离或(境外商品煤)从货物进境口岸到消费地距离)的商品煤除在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当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1.褐煤:发热量(Qnet,ar)≥16.5MJ/kg,灰分(Ad)≤20%,硫分(St,d)≤1%。

2.其它煤种:发热量(Qnet,ar)≥18MJ/kg,灰分(Ad)≤30%,硫分(St,d)≤2%。

•办法‣同时规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限制销售和使用灰分(Ad)≥16%、硫分(St,d)≥1%的散煤。

„从•办法‣规定的质量要求来看,对煤炭质量的标准不算非常严格,但云南、贵州、重庆等部分地区的煤炭质量仍较标准有一定差距,况且目前部分地区还单独规定了部分地区的质量要求,采取更为严格的煤炭质量标准,如:天津市地方标准要求,发电企业污染物排放能达到稳定限制要求的(二类),发电用煤硫分≤0.8%,灰分<20%;污染物排放不能达到稳定限制要求的(一类),发电用煤硫分≤0.5%,灰分≤12.5%,挥发分≤37%。在目前国家对环保重视的程度上看,这种趋势有可能在其他地区扩展。‟

四、入厂煤结算

/ 43

(一)入厂煤价格核算

煤炭交货方式直接影响到燃料统计和成本核算的口径。交货方式是煤炭买卖合同中的一个重要条款,必须明确约定。交货方式有:矿场交货、矿场车板交货、发站车板交货、到站车板交货、到厂交货、电厂专用线交货、平仓交货、到港交货等。

目前最常用的交货方式有:矿场车板交货、到厂交货、平仓交货、到港交货。

矿场车板交货:交货前所发生的费用由出卖方承担,装上车板后的一切费用由买受方承担。买受方承担发站取送车费(或矿场专用线费用)、正常的运杂费(国铁发站以后)和运输损耗。

到厂交货:铁路、公路运输,煤炭以到厂验收为准。验收前的一切损失由卖方承担,买受方不承担运输损耗。价格按到厂一个价,一票结算或两票结算,两者因运费抵扣税率不同,对不含税价格有一定影响。

价格核算一般采用按月加权平均质量,根据合同约定的热值、灰分、水分、挥发分、硫分等指标进行价格考核,确定结算价格。目前有的单位采取了按日核算价格的方式,优点是避免了不同批次煤炭质量的大幅波动,有利于采购煤炭质量的均衡稳定,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煤炭加大了扣罚力度,11 / 43 具备条件的电厂可以参考。也可以通过对质量严重不符的单批煤加重考核的方式,维护企业利益。

„价格核算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热值等质量区间过大,无最低限,对硫分的扣款不明确,还有规定了硫分但未标明基准,扣水、扣吨的依据不足。部分以矿发数量、质量为准或双方共同确定值为准的合同,矿发与实收差距过大。‟

(二)入厂煤价格指标

入厂煤价格的构成包括车板(平仓)价、运费、杂费、代理费、其他等。

1.车板价

由煤炭供方(供应商)负责装车费用并交由承运方发运前的燃料含税交易价格。

2.港口平仓价(离岸价,FOB)

指港口装船发运前已平仓计量的含税交易价格,包含除水上运输费用以外的其它全部费用。

3.运费

指国(地)铁铁路运费、汽车运费、水(海)运费或皮带运费。

„汽车运费、船运费已经完全市场化,由供需双方协商。铁路运输仍具有计划经济特征,运费由国家控制,部分新线执行新价,不同线路费用项目也有差异,在市场调研、煤源开发、新建火电项目测算运费时要充分考虑。‟

/ 43 4.杂费

指燃料入库落地交货前,除天然煤价、运费外的各种杂费,是燃料入厂结算时需承担的除运价费用以外的其它费用。„成本核算部分详述。‟

5.代理费

属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由于各种原因通过代理商发运的煤炭代理商收取的费用折合单价。表现形式为:服务费、运输费用、直接计入煤价。„集团公司目前已要求全面取消代理费。‟

6.其他价格

运损折算价格及其他计入煤炭采购成本的费用折算价格。

7.入厂煤单价

报告期与实际入厂燃料量(包括已结算和未结算部分)相对应的,按照车板价(出矿价、平仓价)计算的已付和应付煤价款及相对应的各种运费计算出的含税加权平均单价。未结算部分按照合同约定条款估价计算。

8.入厂标煤单价

报告期与实际入厂煤炭(包含已结算和未结算)相对应的全部到厂总费用折合标准煤量的平均单价。为了对应分析入炉成本,分含税和不含税两种统计口径,计算时分别以含税和不含税费用进行计算,结果应标明含税和不含税。

/ 43

五、燃料耗用

(一)入炉煤耗用计量 1.计量方法

入炉煤耗用量以电子皮带秤进行计量。每台锅炉入炉煤均应安装电子皮带秤和实物校验装臵,实现入炉煤检斤率100%。

电子皮带秤应规定校验。实物称每半月校验一次,链码称每十天校验一次,允许偏差小于千分之五。至少连续二次校验结果在合格范围内才算校验合格。临时检修期间,按故障前5天各运行机组平均标准煤耗和各运行机组当日发电量计算耗煤量。

„入炉煤计量要用安装在入炉煤皮带机上的皮带称计量。不能用给煤机所带皮带称计数作为入炉煤量的计量,给煤机计量结果可以作为分炉计量的一个参考数字。‟

2.入炉煤计量结果的调整 数量调整:

火电企业应每天统计的耗煤量,月末累计出当月耗煤量。入炉煤耗用数量可定期(每月)按规定对耗煤量进行适当调整:

(1)入炉煤和入厂煤水分差。入炉原煤与入厂原煤全水含量差异较大,特别是当报告期内天气发生较大的旱涝变

/ 43 化时,尤其对露天煤场,库存煤的全水含量变化比较大,会引起库存的虚亏或虚盈,因此应进行水分差量调整。

„除非水分差很大,一般情况下不做调整,因为调整入炉煤量、入炉热值,如果精度不够,会影响煤耗变化较大。可根据公式计算出的调整数量进行部分调整,来对指标进行修正。目前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个别单位水分差调整量明显偏大,长期调减库存,调整量与实际化验结果不符。‟

(2)入炉煤计量皮带称的计量误差。电子皮带称使用中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5%(准确度等级0.5级),在运行过程中有时存在大幅超出范围的情况。为合理计算煤耗、允许每月进行偏差调整,但必须有相关计算依据,调整量要以皮带秤校验结果为依据。

„入炉煤数量按规定调整的目的是防止煤场出现虚盈虚亏,必须有准确可靠的依据。入炉煤的数量、质量不允许人为调整。‟

(二)入炉煤质量检验 1.入炉煤采制化工作要求

(1)入炉煤质量检验单元。入炉煤应班班采样,检质率为100%。入炉煤质量监督以每班†值‡的上煤量为一个采样单元,全水分测定以每班†值‡的上煤量为一个分析检验单元,再用加权平均值计算一天(24h)入炉煤的全水分。工业分析、全硫、发热量测定以一天(24h)的上煤量混合样作

/ 43 为一个分析检验单元。

如果没有均匀配煤,入炉煤质变化大时,应按每班上煤量为一个分析检验单元,再用加权平均值计算一天(24h)入炉煤的全水分、工业分析、全硫、发热量。

(2)入炉煤质量检测项目。每日测定入炉煤综合样的全水分、工业分析、全硫含量及高、低位发热量。每季对入炉煤累积混合样进行氢值测定。

(3)入炉煤采制样设备。入炉煤质量监督样品应由机械采制样装臵(采样机)在入炉煤输煤过程中采取。机械采制样装臵(采样机)使用时,应结合所采入炉煤的煤质特性制订适宜的机械采样方案,应通过权威部门的性能试验,确保满足GB 19494.3中规定的技术性能要求。新设备在安装调试完毕后进行一次性能试验,投入使用后至少2年应进行一次性能检验。当变更新的燃用煤种后应重新制订采样方案,并进行性能检验。机械采样装臵投入率要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燃煤机械采样装臵投入率是指在统计期内入厂或入炉煤机械采样装臵投入时间与输卸煤设备运行时间的百分比。‟

„入炉煤质量监督应以原煤量为准。入炉煤和入炉煤粉样品分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入炉煤和入炉煤粉平均质量的部分样品。入炉煤样的分析化验结果可作为评价入炉煤质量

/ 43 的依据;而入炉煤粉的检测结果只用于监督制粉系统运行工况,不能代表入炉原煤质量,并且不能用于计算煤耗。‟

„掺配燃用的煤炭要符合入炉质量需求,根据负荷、环保排放做好采购、耗用、储存的综合平衡,符合生产运行规律‟

(三)燃料耗用指标 1.发电用天然煤量

与报告期发电量相对应所消耗的天然煤数量。月耗用原煤量通过每日入炉煤计量结果汇总和月终盘存和收、耗之间的平衡关系计算全月耗用的原煤量。热电厂耗用的原煤及其他燃料,按发电耗用和供热耗用分开计算。

„电厂一般由计划部门根据机组发电、供热、供汽等具体运行工况,将总耗量煤分解为发电耗用、供热耗用等具体耗用煤。燃料部从计划部取得耗煤量,填报燃料来耗存报表。‟

2.发电用标准煤量

报告期发电耗用的全部天然燃料数量折合成低位发热量为29271千焦/千克的标准煤量。根据燃料性质不同,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应分别统计为发电煤折标准煤量、发电油折标准煤量和发电燃气折标准煤量。

3.供热用天然煤量

与报告期供热量相对应所消耗的天然煤数量。供热天然

/ 43 煤量根据供热标煤量折算。

4.供热用标准煤量

根据供热量、供热比、锅炉效率等相关指标按规定折算的标准煤消耗量。

5.入炉综合标准煤量

报告期发电、供热用标准煤量合计。6.其他用天然煤量

发电、供热生产用煤以外的其它用煤量。„其他用煤范围在成本核算内容部门详述‟ 7.调出量

报告期已经计入入厂数量的燃煤(燃油、燃气)外调给其他单位(地方)的数量。

8.入炉煤质量

主要包括发热量、全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灰熔点等质量指标,报告期按照入炉煤量及其对应的实际化验的质量指标的加权平均值。

六、煤炭结存

(一)煤场盘点 1.煤堆体积的测定

人工盘煤:规则型煤堆通过煤堆整形后,采用正截角锥体体积公式计算;对于难以保持规则形状的煤堆,可采用平

/ 43 行线法积分法计算。

激光盘煤仪:对于不规则煤堆,在无需整形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激光盘煤仪可快速测出煤堆的体积。其测量重复性一般小于1%。

„应尽量采用激光盘煤等设备,逐渐取代人工盘煤,但激光盘煤仪有时也存在问题需要注意,比如固定式的盲区、便携式的基点设定、盘点过程中的操作方法等。‟

2.煤堆密度的测定

煤堆不同位臵其煤质指标、压实情况不同,因此是不均匀的,堆积密度是不同的,要根据不同堆存位臵单独取值。煤堆密度测试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模拟法和沉筒法:

模拟法通过不加压试验、稍加压试验、重加压试验、推土机压实试验测试模拟不同堆积条件下的煤炭密度,然后根据化验的灰分,绘制煤炭堆积密度与灰分关系曲线图。使用时可根据煤堆的压实情况及部位,选用适当的堆积密度。

沉筒法通过将钢筒用推土机压入煤堆内,取出后沿筒口刮平,根据钢桶内的煤炭重量及体积,求堆积密度。

„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要根据煤场实际的堆存状态进行准确测量,尽量减少煤炭密度误差对盘煤结果的影响。目前很多单位密度测试都不够规范,比如:选点不足,方法不对,选取的密度代表性不强,不能反映煤场堆存实际。‟

(二)煤炭结存指标

/ 43 1.期末账面库存

报告期电厂煤炭账面库存数量。2.期末实际库存

报告期电厂实际库存煤炭数量。3.储存损耗

报告期库存燃料的损失量不超过规定最大储存损耗量部分。煤炭库存最大储存损耗量规定为报告期当月日平均库存煤量的0.5%(0.5%*Σ当月每天存煤量/当月天数)。煤场不亏煤不提场损,计提场损不得造成盈煤。

4.盘盈或盘亏

即月末盘点实际存煤与账面存煤相比的盈、亏数量。报告期末燃料实际盘点库存煤量与期末帐面存煤量之差。

计算方法:①“盘点前帐面库存量﹦上月末(期初)库存量+净重(或当月实收量-合理运损量)-全部耗用量(发电、供热实际耗用+其他耗用)+调入量-调出量+水份差调整量”。②当盘点实际库存大于帐面库存时,记为盈吨(+),“盘盈量=期末实际库存量-期末账面应存量”。③实际盘点库存小于帐面库存时,其中小于当月日平均存煤量0.5%部分的记为合理储损,其余记为盘亏(-)。“盘亏量=期末账面应存量-期末实际库存量-最大合理储存损失量”。

燃料盘点盈亏量应在当期报财务进行账务处理,并计入当期账面库存燃料量。

/ 43 „账务处理在燃料成本核算部分详述。‟

七、燃料成本核算

„燃料成本核算主要内容依据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2012年11月12日发布,2013年1月1日期执行。‟

根据电厂生产特点,电力、热力产品成本核算设臵以下成本项目:燃料费、购入电力费、水费、材料费、职工薪酬费、折旧费、修理费、其他费用、研究开发费等。根据不同的用途,将生产费用划分成不同的项目,称为成本项目。燃料成本是归入到生产费用下的。

燃料核算的意义在于准确计算生产成本,为经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核算经营成果。

(一)燃料核算的主要工作 1.燃料核算科目设臵 2.燃料购入成本核算 3.燃料耗用成本核算 4.燃料盘点与库存成本核算 5.燃料核算财务处理

(二)燃料核算一般规定

核算燃料成本应遵循以下一般规定:

1.正确核算。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必须健全,各种原

/ 43 始凭证和会计记录必须真实、完整、手续完备。

2.实际成本核算。各单位在燃料收、耗、存等环节发生的支出,均按煤、油、气的品种以实际成本计算,不得以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燃料耗用单价统一采用按照煤种、油种等加权平均法计算。

3.合理估价。对已到厂验收但尚未结算的电煤,燃料管理部门负责估收,财务部门确认、履行有关程序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4.燃料的清查盘点采用永续盘存制。电厂应按规定定期对燃料实地盘点,严禁出现煤场亏煤。

5.燃料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合理分配。对于热电联产的单位,所发生的燃料成本,应按照电热业务类型划分清楚,合理负担。

6.成本核算方法一致性。成本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分配方法及分配标准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三)燃料购入成本

燃料购入成本是指电厂购入的燃煤、燃油、燃气等燃料到达并卸载到储存场所(煤场、油罐、储气罐)所发生的可归属于燃料的费用(不含可抵扣的税金)。其中:电煤购入成本主要包括:

1.采购价款:指电厂采购电煤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不包括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一般指车板价。

/ 43 2.运费:指自电煤合同发出站运至电厂到达站(码头)前所发生的运费,包括从第一、第二等中转港运至电厂到站(码头)发生的运费,含铁路运费、公路运费、水路运费、海运费和水陆联运费。

3.杂费:指厂外杂费,具体包括:

铁路杂费:根据国家铁道部有关规定,在煤炭运输当中剔除运输费用以外的其它费用。铁路杂费共计20 小项,即:铁路基金、取送车费、电力附加费、新线均摊、中转作业费、保价费、印花税、临管费、回空费、压线费、京九分流、自备车费、联防费、催调费、租修费、专维费、过轨费、过衡费、列检费、其它铁路杂费,以上费用各发电企业必须按照铁路有关规定据实发生。

矿区杂费:一般指供煤企业矿区内的装车费、短途运输费等,费用计算方法按照双方合同的约定条款执行。

港杂费:指船运港口收取的费用,费用计算方法按照港口的有关规定执行。

港口取送费:指企业雇用拖船将煤炭运送到电厂专用码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费用计算方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有关条款执行。

水运杂费:指航管部门或船运公司收取的费用,费用计算方法按照合同约定条款执行。

公路杂费:指地方部门收取的费用,费用计算方法按照

/ 43 地方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2014年会计科目调整:对比2013年,2014年度杂费科目主要变动辅助核算对应厂外杂费分类,厂外杂费分类包括“铁路杂费”、“矿区杂费”、“水(海)运杂费”、“公路杂费”。

铁路杂费包括火车取送车费、铁路劳务服务费、火车卸车清扫费,不再包括翻车机维检费、自备车维护检修费、铁路衡器检定维护费,上述三项费用记入生产成本修理费,作为固定费用,不影响燃煤耗用平均单价;

水海运杂费包括:港杂费、港口取送费、水运杂费; 矿区杂费包括:矿区内的装车费、短途运输费等。‟

(四)定额内运输途中损耗

煤炭的运损定额运损率,„前面已讲‟铁路为1.2%,水路、水陆联运为1.5%,中间每换装一次增加1%。在此范围内运损,收料时可直接减少实收数量,不减少应付的燃料价款,仅影响燃料的购入单价水平。即:

入厂煤单价(元/吨)=(发票煤数量×单价)÷实收煤数量

实收煤数量=发票煤数量-定额内合理运输损耗煤量 在电厂交货的煤炭,不允许计算运输耗损煤量。

(五)厂内费用

1.卸车(船)费:指煤炭中途转运或厂内雇用人工卸

/ 43 煤时发生的卸费,费用计算方法按照合同约定条款执行。

2.管理服务费:指煤炭在购销过程中发生的中间费用,费用计算方法按照双方合同条款执行。

3.二次搬运费:指煤炭需要进行二次运输时发生的费用,企业按照煤炭倒运数量和运输价格的乘积支付的费用。

4.车底清扫费:指车皮进厂卸车时,雇用人工进行清扫车厢时发生的费用。

5.煤场清理费:指企业对煤场进行清理时发生的费用。6.场地租赁费:由于煤场储存数量较小,需要租用其它场地进行储煤时发生的场地租赁费用,费用计算方法按照双方合同约定的条款执行。

7.煤场设备租赁费: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用煤和煤场管理需要而租用其它单位设备时发生的费用。

8.煤场设备维护费:指企业进行煤场设备维修时发生的费用。

9.自备车租赁费:企业在租用其它单位火车车皮时发生的费用,费用计算方法按照双方合同约定的条款执行。

10.其他杂费。

„2014年会计科目调整:三项租赁费用分别计入生产成本下租赁费的对应科目,煤场设备维护费不再记入厂内费用,作为电力成本的固定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的修理费核算,不影响燃料耗用加权平均单价核算。

/ 43 2014年度“燃料-厂内费用”新增细化了以下6个科目:二次倒运费、煤场作业清理费、卸车清扫费、煤场劳务服务费、燃料管理服务费、厂内费用转出。月末通过科目“厂内费用转出”将已归集的燃料厂内费用成本转出到“燃料-在库燃煤-厂内费用转入”科目,按煤种分摊,构成在库燃煤的购入成本,影响燃料加权平均单价。‟

下列几类费用不应当包括在燃料存货成本中,在其发生时分别确认:

1.自有设备(设施)的购建以及大修、维修、维护、保养、运行等发生的费用。自有设备(设施)主要指自有铁路、港口、码头等设施和设备以及煤场接卸设备、数量质量验收设备等与燃料相关的自有设备。自有设备购建属于资本性支出,自有铁路等其他自有设备大修、维修、维护、保养等费用作修理费或材料费等费用反映,不计入燃料购入成本,自有铁路维护费用不在“铁路维护费”反映;

2.燃料系统代运行费指新体制电厂将燃料接卸、燃料生产运行、煤场管理等委托其他单位运行管理所支付的费用,其中委托燃料生产运行、接卸及煤场管理发生的费用,在“生产成本-其他费用-委托运行费”中反映;委托采制化支付的费用作为二次费用在电煤购入成本反映;

3.燃料采购人员(含驻矿人员)发生的人工成本、差

/ 43 旅费、办公费和招待费等不应计入燃料成本,应当按照费用性质分别列入“生产成本”中的“职工薪酬”和“其他费用”核算。

(六)燃料入库验收

1.电厂燃管部门应按照集团公司燃料管理的有关规定开展到中转港、到厂煤的数量验收工作,保证实际验收数量的准确性与合法性。

燃管部门应按规定及时、完整收集矿发量、入厂验收量、运损、质量、单价等原始记录,编制验收单据或报表提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按入厂煤实际验收数量(剔除扣水、扣矸量)登记财务燃料账。燃管部门根据合同规定如实反映运损,明确是否存在亏吨。实际运损在国家规定定额内运损与合同规定运损孰低的运损内,只减少数量,并以名义金额1 元调整燃料价款。如亏吨,燃管部门应与煤矿、铁路、航运等部门做好商务记录和索赔台账,及时向煤矿等相关方索赔亏吨煤款和运费,结算时应扣除索赔款项或要求矿方补足数量,但因争议等原因不能在当批次结算的,应在实际扣除价款或收到索赔款时,直接冲减当期购入成本;补足数量的,冲减运损,并以名义金额1 元反映金额。如遇自然灾害等异常情况导致损失的,电厂燃管部门应及时取得有关证明文件,积极索赔,履行财产损失审批手续后,将冲减追回款项和赔款等款项后的煤款净损失按财产损失处理,期末不留余额。

2.电厂燃管部门应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对到中转港、27 / 43 到厂煤进行质量验收,严把质量验收关。燃管部门应根据入厂燃料化验结果,按合同规定的质量(如合同热值)要求进行索赔或奖罚,实际结算时应扣除索赔款项或奖罚金额,但因争议等原因不能当批次结算的,应在实际扣除价款或收到索赔款时,直接冲减当期购入成本。如合同规定由第三方煤质检测中心或中转港等进行化验,按合同规定的检测结果双方应予以认可并据此进行结算(即结算热值),但入厂标煤价均按电厂入厂化验热值计算确定。

(七)燃料暂估 1.估收程序

燃管部门负责电煤估收,并将估收资料提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确认、履行相关程序后进行账务处理。月末,燃管部门应估收所有已到厂尚未结算的电煤,次月1 日前向财务部门提交截止当月末的所有估收资料。

2.估收方式

估价入账应采用“满估满冲”的方法,即燃料管理部门,根据运输传票、验收记录,确认燃料验收的实际数量,并分别供货单位、燃料品种、到场(库)时间、验收数量和暂估单价计算燃料暂估金额,编制•月末燃料暂估数量统计表‣和•燃料暂估金额计算表‣递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据此作暂估账务处理,下月初做相反分录予以冲回,以便按正常程序进行账务处理。

/ 43 3.估收内容

单价:已签订合同的,按照来煤质和量找出对应的合同质价协议进行实际估收;未签订合同的,按照燃管部门提供数据进行估收。

数量:应以合同规定的交货方式确定的数量估收,如合同约定以矿发量交货的,则以矿发量估收;如合同约定以入厂验收数量交货的,则以入厂验收数量估收。

运输费用估收:运输费用应根据运输合同及最新历史记录参照采购价款估收原则进行估收。

杂费估收:杂费按最新记录进行估收。4.燃料暂估款的处理

对同一单位既存在预付燃料款又存在暂估燃料款的,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将预付燃料款与同一单位的暂估燃料款互抵,以净额在资产方或负债方反映。

(八)燃料耗用范围 1.生产用燃料

① 发电、供热正常运行(包括点火、并机、并炉)耗用的燃料及助燃用油;

② 生产厂房防冻耗用的燃料;

③ 卸煤暖室、卸油、上油加热耗用的燃料; ④ 机炉小修、临时检修、事故修理后烘炉、点火、暖机耗用的燃料;

/ 43 ⑤ 发电机调相运行耗用的燃料;

⑥ 燃料全过程管理规定应列入入炉煤成本的其他费用。2.非生产用燃料

① 机炉进行大修或技术改造后,从点火到带负荷前所耗用的燃料;

② 做热效率试验或其他试验的机组,在试验期间由于变化调整操作,超过该机前五天的平均实际煤耗而多耗用的燃料;

③ 新机在未移交生产前发电供热所耗用的燃料; ④ 基建、技术改造等工程施工所耗用的燃料; ⑤ 自备机车、船舶、运输机械所耗用的燃料; ⑥ 储存燃煤发生的定额内损耗(储存损耗)及运输、储存过程中的超定额损耗和其他非正常损失;

⑦ 其他按规定不应计入发电、供热耗用的燃料。

(九)燃料耗用的计量及计价

1.电厂应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对入炉煤采制化规范操作、严格把关。入炉煤耗以正平衡方法为主,反平衡法校核,结合月末实际盘存进行分析后确定,财务部门根据电厂燃料管理部门提供的耗用数据为依据,按照加权平均单价结转燃料耗用成本。

月末,电厂燃料管理等部门根据有关记录编制月度•燃料收入、耗用与结存报告表‣及相关资料,同时填制燃料领

/ 43 料单,提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将财务燃料账与燃料收、耗、存月报表核对无误后,根据燃料耗用量月报表和领料凭单汇总生成全月燃料耗用总量,编制“燃料耗用分配表”据以进行账务处理。

2.燃料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合理分配、负担 发电用燃料与非发电用燃料必须分开核算,不得相互混淆,不得相互挤占,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热电联产的单位,月末应将所发生的燃料成本按发电、供热实际耗用的标准煤量比例分摊。供热厂用电耗用的燃料,应由热力成本负担。其计算公式为:

发电燃料成本=实际燃料费用总额(发电用标准煤量作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量)—供热厂用电耗用燃料费

供热燃料成本=实际燃料费用总额(供热用标准煤量作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量)+供热厂用电耗用燃料费

供热厂用电耗用燃料费=实际供热厂用电量实际发电(含供热厂用电)燃料单位成本×实际发电(含供热厂用电)

燃料单位成本=实际发电燃料费用(包括供热厂用电燃料费)÷发电量。

(十)燃料盘点

1.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资金成本,电厂应根据运输计划、运输条件、供货情况等,确定燃料的必要储量,建立合理的燃料占用定额,但不得因此缺

/ 43 煤降负荷或者停机。根据有关规定,坑口电厂一般应储备不少于7 天的用煤量,非坑口电厂一般应储备10 至15 天的用煤量。

2.电厂应按规定逐月调整入炉煤和入厂煤水分差,水分差煤量一律调整电煤库存,如为负数,则调减库存,如为正数,则增加库存,账务处理在调整数量的同时,按照名义金额1 元调整金额。以调整水分差后的库存量作为盘点的账面库存数。

3.电厂应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加强燃料管理,月度储存损耗应控制在日平均存煤量的0.5%以内,严禁出现煤场亏煤。出现盘盈,履行审批手续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保期末财务部门燃料账和燃料管理部门库存账数量相符、账面数量和实物数量一致。具体账务处理为:

出现盈煤的,电厂应查明原因并报请燃管部门等相关单位、部门批准,增加燃料库存,借记“燃料—在库燃煤—煤款”,贷记“生产成本—电力成本—其他费用”;

燃料贮存损失,属于定额内的,可以直接列入生产费用,借记“生产费用—其他费用—存货毁损和报废”科目,贷记“燃料—在库燃煤—储损费用”科目。超定额损耗,必须查明原因:属煤耗计算误差,应调整煤耗,借记“生产费用—燃料”科目,贷记“燃料—在库燃煤—发电耗用”科目;属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应按规定程序报批,批准前,借记“待

/ 43 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燃料—在库燃煤—其他减少”科目,电厂应履行财产损失报批程序,批准后,先扣除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等款项,将净损失作“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处理。

八、燃料指标分析

(一)燃料指标分析的主要内容

燃煤经济活动分析,就是要运用各种经济指标和换算资料,对燃煤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过去、控制现在和预测未来,促使发电企业改善燃煤成本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燃料指标分析作为经济活动分析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入厂标煤单价分析

对比入厂标煤单价与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各种因素(如煤价、运杂费、热值、煤量结构等)影响标煤单价变化的幅度。

2.厂内管理指标分析

(1)帐实相符分析。分析生产性耗用和非生产性消耗情况,分析运损、储损对成本的影响,分析盘盈亏情况和产生盘盈亏的主要原因。

(2)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分析。分析热值差变化的原因,包括验收管理、水分调整、燃用库存煤炭对热值差变化的影

/ 43 响等等。

(4)燃料成本费用分析。包括发电单位燃料成本分析、燃料成本费用完成情况分析,影响燃料成本费用升降的主要因素分析。需分析发电量、供电煤耗率、煤油比、发电天然煤单价、发电天然油单价、入炉煤发热量变化对燃煤成本的影响。

(5)未结算煤量、欠付煤款情况分析。包括陈欠煤款、新欠煤款以及当期总欠款数折煤量分析。未结算煤量的估收情况分析。

(二)重点需要关注的燃料指标

通过对重点关注指标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查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入厂标煤单价

要从煤炭的数量结构、质量品种、采购节奏等方面对入厂标煤单价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要做到分厂、分矿深入穿透分析,对标煤单价变动情况随时给予关注,对价格明显高于其他矿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通过开展对标分析查找存在的差距,加强指标控制。

2.入厂、入炉煤热值差

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指报告期内入厂煤实际验收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与入炉煤化验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的差值。入厂煤与入炉煤的热值差是燃料管理需要关注的一个重

/ 43 要指标。它反映出电厂在入厂煤和入炉煤及中间环节的管理效果。

(1)热值差产生的原因:

 入厂煤与入炉煤不同步产生的差异。特别是掺烧的影响。如果当月热值差大,首先分析一下当月来煤和入炉煤的品种数量结构,把这个因素剔除后再比较。更要看重累计热值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 煤炭在煤场内存的时间较长,造成的热值损失。基本上,煤炭热值损失随着存放时间越长损失越大,挥发分越高的损失越快。

„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烧旧存新”与“随来随烧”两种观点,需要科学试验进行证明。但是不同煤种的热值损失量与时间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具体某一种煤的情况可以通过实验认定。‟

 入厂、入炉煤采样代表性的问题。包括采制样机械的系统偏差、人工操作的误差;如来煤质量严重不均匀会严重影响代表性,一般是煤质越差采样代表性也会降低。化验方面的精度问题,比如全水分的精度。

 入厂、入炉煤水分的影响。入厂入炉煤水分的差异对低位热值会有一定影响,另外水分差调整后,入炉热值应进行修正。

 调整煤耗造成的热值差。属不规范调整引起的热值

/ 43 差异常。

(2)如何分析判断热值差反映出的问题

热值差超标反映出三方面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是入厂煤把关不严,热值虚高;二是煤场管理不善,热值损失较大;三是入炉煤热值测算不准,或存在人为调整。

 要检查入厂煤采制化验收环节。如当月热值差大,累计值也大,也没有来煤与耗煤结构的影响,就应该认真检查入厂环节,对设备可用性、可靠性,人员操作加强监控。

 看煤耗的变化。如果机组没有技改、气温等外界环境没有变化、负荷等运行工况没有大的差异,这种情况下,入炉煤热值偏低,煤耗下降较多,说明入炉煤热值不真实,要查看入炉采制化环节是否有问题,是否存在人为调整的因素。必要时可开展入炉煤采制化监督。

 根据来耗煤的数量与质量结构进行分析计算。这要求对煤场的管理要精细。从煤场存煤的结构、周期、质量损失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

指报告期内入炉综合标煤单价与入厂标煤单价(不含税)的差值。是集团公司对标管理重要指标,要通过对厂内费用、燃油费用制定定额,对热值差加强控制,深入分析查找其他不明因素产生的原因,在加强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对入炉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影响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的因素

/ 43 有以下几方面:

(1)热值差影响标煤单价

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对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的影响份额。

热值差影响标煤单价=入厂煤单价×(29.271/入炉煤热值-29.271/入厂煤热值)

简化后的公式:热值差×入厂标煤单价(不含税)/入炉煤热值

(2)厂内费用影响标煤单价

燃料厂内费用对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的影响份额。厂内费用影响标煤单价=燃料厂内费用/入炉综合标煤量

(3)燃油影响标煤单价

燃油费用对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的影响份额。燃油影响标煤单价=燃油费用/入炉综合标煤量(4)其他不明因素

除热值差、厂内费用、燃油费用等项目以外影响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的影响份额。

不明因素如果过大,通常也会反映出企业在期初、期末库存数量和价格方面,以及厂内管理方面存在的人为调整和管理不善等方面的问题。

储损和水分差调整处理不规范也会产生影响。

/ 43 储损账务处理不规范。电厂计提的储损应列入生产费用/其他费用。而实际上,很多单位都把场损入到燃料费里面了,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水分差调整不规范。部分单位在提取水分差调整库存后,未按规定进行处理,直接将水分差调整量计入耗煤量进行燃料费用耗用核算,抬高了入炉标煤单价。

3.未结算数量及价格

如果暂估数量远大于当月进煤量,反映出大量煤炭未结算,通常由于与重点大矿价格没谈妥,先发煤,或者因质价纠纷问题无法结算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存在一定价格风险。

如果不存在结构方面的较大影响,暂估价格高于实际价格,可能造成当期多进燃料成本,如果暂估价格低于实际价格,则可能造成当期少进燃料成本,形成潜亏。

(三)几个主要指标的变动关系分析(指标漂移的原因)1.热值差、煤耗、煤场、入炉标煤单价的关系 集团公司始终强调严禁人为调整指标,但很多企业仍然存在指标不实的情况,个别企业甚至发生了煤场大量亏煤的严重后果,个别单位的燃料指标长期异常,原因分析不清,存在人为调整嫌疑。

人为调整指标相关指标的变动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因为热值差大,原因没查清,为了降低热值差,人为抬高入炉煤热值,发电煤耗不变,耗用的标煤量是定量,38 / 43 影响计算原煤量减少了(实际不变),则造成亏煤。同时出库的燃料费也相应减少,标煤量不变,入炉标煤单价下降。

人为压低煤耗,原煤量不变,调低入炉煤热值,影响标煤量下降,电量不变,则煤耗下降。但是,影响入炉标煤单价上升,热值差增大,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增大。

人为压低煤耗,入炉煤热值不变,调减消耗原煤量,影响标煤量下降,电量不变,则煤耗下降,因调减原煤量造成煤场亏煤。标煤量减少程度低于原煤量,入炉标煤单价升高,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增大。

„也有反向调整的,结果一般是出现盈煤,或热值差反向,也属不正当调整行为。‟

„无论采取哪种人为调整行为,最终都会反映在指标的异常变化上,如果认真分析,一定能够查清原因。‟

„要做优、做真、做实生产燃料指标,首先要从领导人员的思想上纠正错误观念,不要坏了企业的管理文化,不能靠弄虚作假解决指标问题。依据正平衡、反平衡、盘煤结果测算的“三个煤耗”的比对,按照正平衡为主、反平衡校核、煤场盘煤作为参照的要求,正确计算煤耗,真实地反映煤耗水平。进而能够发现入厂、入炉、库存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真正地提高管理水平。‟

2.暂估对燃料成本的影响

暂估与出库量、利润的关系。暂估价影响在库燃料单价

/ 43 变化,影响出库燃料单价,进而影响入炉综合标煤单价,最终影响当期利润。

暂估价格要依据合同约定、来煤质量等情况合理估价,要与实际结算价格一致(或基本一致)。避免估价严重偏离实际情况,影响燃料成本失真。未结算量大的单位要加快结算,避免久拖不结。按照集团公司领导的要求,未结算煤量要控制在半个月以内,但有的煤矿以月加权汇总数据作为结算依据,这种情况下未结算煤量不应超过1个月,对一个月以上的要密切关注,查明原因,及时解决问题,防止人为调整及问题累积。

„存在的主要问题:财务对煤价进行暂估,缺少互相监督制约。暂估价格与实际结算价格差异大。暂估价格粗放,未考虑硫分、挥发分等索赔因素。‟

3.调整出库结构对成本的影响

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规定,燃料耗用单价统一采用按照煤种、油种等加权平均法计算。从集团公司火电企业实际执行情况看,有的按照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耗用单价,还有的按照不同煤种分别加权平均计算耗用单价。两种方法比较,不分煤种加权平均出库能够实现入炉和库存原煤单价的一致,但不能体现账面与实物的一致;分煤种加权平均有利于反映耗用、库存账面与实物基本相符,但也给人为调整消耗与库存煤结构提供了便利,比如,为调整当期利润,出

/ 43 库时对价格差异较大煤种的数量结构进行调整。要严格控制这种调整,否则会造成当期燃料成本(标煤单价)和库存成本大幅的反向波动。现实中,有的单位为了减少亏损、多出利润,就在燃料成本上作调整,每月把低价煤都出尽,实际耗用上并没有完全烧掉,这样累积下来,库存的次煤顶着好煤的成本,库存成本越来越高。

只要观察库存成本不断升高,而入厂煤结构和价格没有大的变化,就是出库结构造成的影响。通过入厂、入炉、库存标煤单价三条曲线的连续变化,也能够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九、规范燃料成本核算

近年来,随着燃料价格的不断攀升,燃料成本占发电成本的比重逐年上升。科学合理地做好燃料成本核算,保证燃料成本真实、可控,对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指导企业经营决策非常重要。为保证燃料成本的真实可靠,使燃料各项管理指标真正体现企业管理水平,为分析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燃料成本核算要严禁人为调整燃料指标,必须保证燃料成本的真实性,实现燃料工作的闭环管理。

(一)确保入厂煤数量、质量、价格的真实准确 加快推进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提高煤炭验收工作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煤炭质量检验的准确度,排除人为干扰,把好入厂煤验收关。加强计量管理,保证入厂数量准确,杜

/ 43 绝进煤不进账的现象发生。加强结算管理,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要求,加强与供应单位协商,采取措施缩短结算周期,减少未结算煤量,未结算煤量据实估收。

(二)对入炉煤数量计量、质量检验给予高度重视 从燃料管理工作检查情况看,部分单位入炉煤数量计量、质量检验管理相对薄弱,存在“重入厂、轻入炉”的现象,甚至一些单位人为调整相关数据。在集团公司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标准中已将入炉煤数量、质量管理纳入燃料智能化管理范围,下一步将从技术层面加强管理,保证各项数据真实、准确。

为了防止入炉煤数量、质量异动,应按实际计量的入炉煤量和入炉煤机械采样装臵采样、制备及化验得到的低位发热量数据,按正平衡法计算发、供电煤耗率。当以入厂煤和煤场盘煤计算的煤耗率和以入炉煤计算的煤耗率偏差超出误差可能产生的影响(1%)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应定期采用反平衡法校核发、供电煤耗率。

(三)进一步加强煤场管理

应进一步加强对煤场存煤数量、质量的监督,火电企业内部要加强管理,掌握存煤的真实数量、质量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发现煤场盈亏动向及时查找原因,分(子)公司要落实集团公司制度要求,定期开展现场盘煤,坚决杜绝煤场亏煤现象的发生。煤场出现大盈大亏均应该深入分析存在的 42 / 43 管理问题。

(四)规范燃料成本核算工作

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制度,严禁超定额提取运损和场损、违规调整入厂入炉水分差,按制度要求进行储损、水分差调整等相关账务处理。严禁人为调整入厂、入炉煤热值,人为调整入库、耗用和库存煤价格,调增或调减燃料成本。严禁人为调整耗煤量来调整其他生产经营指标,吃煤场补煤耗,造成煤场亏煤。严禁为完成其他指标,转移其他成本挤占燃料成本,严禁违反规定列支燃料费挤占燃料成本。

„各单位要对规范燃料成本核算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下一步集团公司也将研究出台制度对入厂、入炉、库存煤的量质价进行规范管理,真实、准确反映采购、耗用成本。‟

/ 43

第二篇:分析企业投资管理与风险管控论文

我国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投资即存在风险,我国投资的高风险性和我国企业的投资对象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初期,投资者一般是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投资的风险。有风险的对象一般是刚刚起步或者还没有起步的高新技术产业里面的力量较微弱的企业,这些小企业一般来说,都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但是,这种潜力只是一个预估值,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包括了技术上的风险、市场接纳程度上的风险和财务上的风险。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投资管理上的问题表现如下:

1。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我们国家是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很多企业还较为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没有积极地规划、控制企业风险。大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比较随性、不规范,没有提高到专业管理的高度去大力推行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2。没有设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构和制度对于风险管理,一般的企业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责权制度,直接导致风险管理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各个部门或者岗位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使得风险管理缺乏约束。在企业生产发展环境如此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如果不对投资活动采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不对投资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评估,将会降低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企业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风险监控机制,这种机制需要具有对风险的识别、对识别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在我国企业里,这种机制还比较少建立。

3。不能充分掌握市场信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财务管理等相关人员必须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寻找全面的投资信息,并要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企业投资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和相关风险系统。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的财务人员摆脱传统经济的影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策略

投资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如何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需要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管控策略。

1。分析投资环境,确定投资规模企业在进行投资前,首先要进行宏观分析,预测被投资行业的竞争程度,一般要选择没有极端垄断(如能源、公用事业),而竞争性又不很强的行业投资。其次,要预测企业本身能占有多大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大小、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才能防范市场风险。在确定了投资环境良好前提下,要进一步确定投资的规模。目前我们大多企业效益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形成规模投资效益,运营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在企业财务风险可接受范围内,扩大投资规模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相当于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2。注意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企业的投资风险多元化投资有利于企业分散风险。但是不能盲目地搞多样化,如果企业对自己的整体实力没有清醒的认识,很容易遭受巨大损失。另外,在运用多元化投资方式以分散投资风险的问题上还需要关注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区的分散。通过国内、国外分散投资,减少将资金投资于一国、一地的风险。通过区域分散,将资金投放于不同区域,利用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来降低投资风险。

其次,行业的分散。通过风险评估,在不同行业投资,可以降低行业萧条的风险。但是,由于行业的跨度较大,对企业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

再次,投资多元化的时机选择。企业投资多元化往往需要一个前提条件,企业本身专业化得到了充分发展、已经拥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足以支持企业在其他领域生存和发展。

第四,管理协同与投资相关性。从投资组合看,投资种类越多,组合风险就越小,完全负相关的项目组合,风险也最小,但这只是一个角度。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并不尽然,企业进入多个不相干领域后,管理工作会加重,对业务的陌生,会导致管理上的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失误相应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反而会加剧企业的投资风险。

总之,投资风险的存在要求企业加强投资前、投资中及投资后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承认投资风险的客观存在并认清其投资回报不确定性的本质,掌握投资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将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第三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指标大全

一、变现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二、资产管理比率

1、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2、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3、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三、负债比率

1、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2、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EBIT/I

四、盈利能力比率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五、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所用指标

1、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2、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1+(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所用指标

1、每股收益(EPS)=(EBIT-I)(1-T)/普通股总股数=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当年股数没有发生增减变动时,后者也适用)

2、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3、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4、股利支付率=股利总额/净利润总额=市盈率×股票获利率(当年股数没有发生增减变动时,后者也适用)

5、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

(又叫:当期收益率、本期收益率)

6、股利保障倍数=每股收益/每股股利

7、每股净资产=末股东权益/末普通股数

8、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9、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净资产

七、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一)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1、经营活动流量=经营活动流入-经营活动流出

(二)流动性分析(反映偿债能力)

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债务

2、现金流动负债比(重点)=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反映短期偿债能力)

3、现金债务总额比(重点)=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三)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

2、每股营业现金流量(重点)=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全部资产×100%

(四)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2、现金股利保险倍数(重点)=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每股现金股利

(五)收益质量分析

2、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的净流量/经营现金毛流量 几个重要的财务指标的关系(1月9日刘正兵课堂小记)

四个常用比率的关系:

资产负债率 = 资产 / 负债

…… ① = 1-② = 1-1/④ 资产权益率 = 所有者权益 / 资产

…… ② = 1-① = 1/④

产权比率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③ = ④ - 1= ①×④

权益乘数 = 资产 / 所有者权益 …… ④ = 1/② =1+③ =1/(1-①)三个指标

1、息税前利润 = EBIT

2、息前税后利润 = EBIT(1-T)

3、息税后利润 = 净利润

财务分析指标详解

1、变现能力比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

(1)流动比率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 / 流动负债合计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动比率

公式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

保守速动比率=0.8(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 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义: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低于1 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变现能力分析总提示:

(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

2、资产管理比率

(1)存货周转率

公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 /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意义:存货的周转率是存货周转速度的主要指标。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2)存货周转天数

公式: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产品销售成本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0

意义: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出去所需要的天数。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3)应收账款周转率

定义:指定的分析期间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定义: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公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 / 应收账款周转率

=(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 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00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5)营业周期

公式: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360}/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360}/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00

意义:营业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

分析提示:营业周期,一般应结合存货周转情况和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一并分析。营业周期的长短,不仅体现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还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6)流动资产周转率

公式: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义: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相当于扩大资产的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产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分析提示: 流动资产周转率要结合存货、应收账款一并进行分析,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7)总资产周转率

公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

意义:该项指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资产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分析提示:总资产周转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经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起使用,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3、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是反映债务和资产、净资产关系的比率。它反映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1)资产负债比率

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7

意义: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该指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

分析提示: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导致资产负债率特别高,偿债风险就应该特别注意了。资产负债率在60%—70%,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5%及以上时,应视为发出预警信号,企业应提起足够的注意。

(2)产权比率

公式:产权比率=(负债总额 /股东权益)*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

意义:反映债权人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例。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稳定。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一般说来,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从股东来说,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举债,可以将损失和风险转移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举债经营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

(3)有形净值债务率

公式: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5

意义: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不考虑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商标、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的价值,它们不一定能用来还债,为谨慎起见,一律视为不能偿债。

分析提示:从长期偿债能力看,较低的比率说明企业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举债规模正常。

(4)已获利息倍数

公式: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通常也可用近似公式:

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5

意义: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

分析提示:企业要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才能保证负担得起资本化利息。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债务利息压力越小。

4、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还是债务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项目。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数等因素。

(1)销售净利率

公式: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

意义: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分析提示: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要相应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销售净利率可以分解成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2)销售毛利率

公式: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5

意义: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分析提示:销售毛利率是企业是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销售毛利率便不能形成盈利。企业可以按期分析销售毛利率,据以对企业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的发生及配比情况作出判断。

(3)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

公式:资产净利率=净利润/ [(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义: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分析提示: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净利的多少与企业的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原因有:产品的价格、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可以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4)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

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8

意义: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最重要的财务比率。

分析提示:杜邦分析体系可以将这一指标分解成相联系的多种因素,进一步剖析影响所有者权益报酬的各个方面。如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另外,在使用该指标时,还应结合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待摊费用”进行分析。

5、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第一,提供本企业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第二,有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第三,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第四,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第五,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分析是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

(1)现金到期债务比

公式: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付票据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5

意义:以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比较,可以体现企业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2)现金流动负债比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5

意义: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期末负债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5

意义: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较,与同业比较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这个比率同时也体现企业的最大付息能力。

获取现金的能力

(1)销售现金比率

公式: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销售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

意义: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与同业比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的收入质量越好,资金利用效果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公式: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普通股股数

普通股股数由企业根据实际股数填列。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义:反映每股经营所得到的净现金,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超过此限,就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公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资产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6

意义:说明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把上述指标求倒数,则可以分析,全部资产用经营活动现金回收,需要的期间长短。因此,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资产回收的含义。回收期越短,说明资产获现能力越强。

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公式: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

取数方法: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指前五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和;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也从现金流量表相关栏目取数,均取近五年的平均数;

资本支出,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取数;

存货增加,从现金流量表附表中取数。取存货的减少栏的相反数即存货的增加;现金股利,从现金流量表的主表中,分配利润或股利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取数。如果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该项目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则取数方式为:主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减去附表中财务费用。

意义: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满足资本支出、存货增加和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比率越大,资金自给率越高。

分析提示:达到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企业扩充所需资金;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部分资金要靠外部融资来补充。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公式: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 每股现金股利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现金股利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义: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分析结果可以与同业比较,与企业过去比较。

(3)营运指数

公式: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经营应得现金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 非付现费用

=净利润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 本期提取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 待摊费用摊销 + 递延资产摊销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9

意义:分析会计收益和现金净流量的比例关系,评价收益质量。

分析提示:接近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与其应获现金相当,收益质量高;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不够好。

一、财务效益状况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 计算公式: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2、总资产报酬率, 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3、资本保值增值率, 计算公式: 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

4、营业利润率, 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净额

5、成本费用利润率, 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二、资产营运状况分析

1、总资产周转率, 计算公式: 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2、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营业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3、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4、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 营业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三、偿债能力状况分析

1、流动比率,计算公式: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计算公式: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计算公式: 本期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

4、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5、长期资产适合率,计算公式: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

四、发展能力状况分析

1、营业增长率,计算公式:本期营业增长额/上年同期营业收入总额

2、资本积累率,计算公式:本期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都权益

3、总资产增长率,计算公式:本期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

4、固定资产成新率,计算公式: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第四篇:企业管控模式

一、理论回顾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

管控是管理控制的简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内部控制是指一个企业为了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和措施的总称。国外的学者,如安东尼,对管理控制给出了如下的界定:管理者为了实现其目标,富于效率和效果地获取和使用资源的过程。他将管理控制分为三个层次,包括战略计划、管理控制和操作控制。三者相互联系,按照前后连贯的逻辑顺序开展。战略计划是设置企业的长期目标而进行一系列科学的评价与分析。操作控制是确保组织内各项即时任务的实现,并将长期发展目标转化为组织各个层面具体的、可执行的而短期目标。国内的学者,如陈志军,给出了如下的集团管控定义:企业集团为了实现其目标,以信息沟通为基础,权变选择控制模式,采取适宜的控制手段,通过实施业绩考核激励下属单位,以促使其实现集团意图。国外关于集团管控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企业集团的成因、母合优势、集团总部角色与定位等领域。通过应用委托代理理论、相互依存理论、集分权理论、协调和激励理论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集团管控系统的组成、性质和绩效的关系。从核心资源的角度来剖析集团面临的管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动态研究集团管控的进化机制等。国内关于集团管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管控模式的分类、管控模式的选择和管控系 统的构成等方面。

目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管控模式的分类有多种观点,主要有如下一些研究成果:在《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控制初探》中,将母子公司之间的管控模式分为:集权管理、分权管理、统分结合,这三种管理模式从人事、财务、业绩、权限、信息等五个方面落实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中,形成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在《大型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比较与总部权力配置》中,母子公司之间的管控模式被划分为三种类型:财务管控模式、战略管控模式、运营管控模式。还有一些研究文章中提出了资本控制型、战略控制型、人事控制型和文化导向型等分类,或者是资本控制型、行政控制型、参与控制型、平台控制型等管控模式。

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但从分类的基本依据来看,都是从集团与下属单位之间的集权和分权程度来界定的。集团公司总部是通过职能管理部门对下属单位进行管控,在哪些职能领域进行多大程度的集权管理确定了不同的管控模式划分的大类。但是,每个职能管理领域的管理活动对下渗透的程度是一个连续可变的过程,从宏观的报表时管理到微观的业务活动各环节的监控,中间可以有很多种细分的形态。所以,在划分管控模式时,既不能太过笼统,也不可能过于详尽。既不能把企业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的所有情形进行穷举,又不能界限模糊到失去了指导意义。所以,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按照集团公司与下属单位集分权程度的不同,集团公司介入下属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深度不同,目前比较主流的划分方法是分为三类: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 型和运营管控型。

1、财务管理型是指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控制主要通过财务手段来实现,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的具体经营运作管理基本不加干涉,也不会对下属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进行限定,集团主要关注财务目标的实现,并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增持股份或适时退出。

2、战略管理型是指集团的核心功能为资产管理和战略协调功能。集团与下属子公司的关系主要通过战略协调、控制和服务而建立,但是集团总部很少干预子公司的具体日常经营活动。集团根据外部环境和现有资源,制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通过控制子公司的核心经营层,使子公司的业务活动服从于集团整体战略活动。一般地,这种情况比较适用于相关产业企业集团的发展。

三种管控模式分类示意图

3、运营管理型是指通过母公司的业务管理部门对控股子公司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直接管理,特别强调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公司整体协调成长和对行业成功因素的集中控制与管理。大部分房地产开发 公司都是属于这种情况,比如房地产公司和下属项目子公司的管控就是这样,大型房地产集团公司的区域中心和下属项目公司之间也属于这种情况。

这三种模式各具特点:运营控制型和财务控制型是集权和分权的两个极端,战略管控型则处于中间状态。有的企业集团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便于管控,将处于中间状态的战略管控型进一步细划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三种管控模式各有优缺点,现实中,企业集团的内部管控往往是以一种模式为主导的多种模式的综合。同时企业的管控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集团的整体战略转型而进行动态调整。

各管控模式的影响因素

二、恒大集团的的管控模式

1、企业发展历程

恒大集团是是一家以民生住宅产业为主,集商业、酒店、体育及文化产业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恒大总资产2745.9亿元,员工 4万多人,在广州、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合肥、济南、沈阳、长沙、南昌、南京、太原、郑州、成都、海口、哈尔滨、武汉、石家庄、长春、兰州、南宁、福州、贵阳、呼和浩特、西安、昆明、乌鲁木齐、银川、西宁、大连、桂林等4个直辖市、29个省会及重要城市设立分公司(地区公司),在全国140个主要城市拥有大型项目262个,连续三年土地储备全国第一、在建面积全国第一、销售面积全国第一、销售额稳居全国三甲。2012年,公司销售923亿元,向国家纳税13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2万个。2014年,恒大的销售额是1315亿元。恒大在创立之初即确立企业文化。恒大宗旨:质量树品牌、诚信立伟业;恒大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努力拼搏、开拓进取;恒大作风:精心策划、狠抓落实、办事高效。恒大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推动着企业高速发展。2020年,恒大矢志成为世界上行业内“规模最大、队伍最优、管理最好、文化最深、品牌最响”的 “五个之最”国际顶级企业。恒大集团拥有中国特级资质的建筑工程公司、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工程监理公司、一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

第一个“三年计划”【1997-1999】艰苦创业 高速发展 公司成立之初,正值亚洲金融风暴,恒大集团逆市出击,抢占先机,采取“短、平、快”的策略,首个项目金碧花园以“环境配套先行”的开发理念,创造了广州昼夜排队购房、日进亿元的销售奇迹。其后,恒大经过三年艰苦奋斗,于1999年从当时广州的1600多家房地产企业中脱颖而出,首度跻身为广州地产10强企业。第二个“三年计划”【2000-2002】苦练内功 夯实基础 经过三年多的高速发展,从2000年开始,恒大集团着力于有效整合资源,规范开发流程,狠抓管理促效益,支持未来发展。在广东地区同时开发及储备多个项目,陆续开发销售金碧华府、金碧新城、金碧世纪花园等多个金碧系列楼盘。2000年,恒大排名跃升至广州第6位。

第三个“三年计划”【2003-2005】二次创业 拓展全国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恒大集团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发展潜力日益凸显。2003年,恒大被评为广东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第1名,从2004年开始,恒大提出“二次创业”的号召,着力实施立足广州、布局全国、全方位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经营战略。2004年,恒大首度跻身中国房地产10强企业,并在广州同步开发销售金碧翡翠华庭、金碧湾等10多个楼盘,在开发经验、品牌美誉度以及规模实力等方面,初步具备了全国拓展的条件。

第四个“三年计划”【2006-2008】迈向国际 跨越发展 恒大已战略性地进入广州、天津、重庆、沈阳、武汉、成都、南京等20多个主要城市,拥有50多个项目,规模与品牌取得实质性的跨越。恒大一流的管理团队和成功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超常规发展,吸引了国际资本巨头青睐。期间恒大累计在国际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0多亿美元,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迈向国际的标杆。

第五个“三年计划”【2009-2011】稳健经营 再攀高峰 恒大已战略性地进入广州、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全国120个主要城市,拥有项目200多个,规模与品牌进一步取得大幅跨越。

2009年11月5日,恒大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较发行价溢价34.28%,创下705亿港元总市值的纪录,成为起于内地、在港市值最大的内地房企。

2010年,公司先后成功发债27.5亿美元,创造了中国房地产企业全球发债的最大规模纪录,全年实现销售金额504亿元。

2011年,公司总资产达1790亿元,销售额804亿元,销售面积、在建面积、进入城市数量等核心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品牌价值突破210亿元。

第六个“三年计划”【2012-2014】深化管理 稳定增长 2012年,恒大步入稳定增长期,全面实施向管理要效益方针,制定各项核心指标(销售额、主营业务收入、核心利润)年均增长30%的计划目标,并通过拓展商业、酒店产业,探讨体育、文化产业,加强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恒大品牌,确保公司实现可持续稳健发展。

截止2013年底,恒大总资产达3481.5亿元,销售额1004亿元,营业收入、在建面积、竣工面积、项目布局、现金余额等八项核心指标位居第一。2013年,恒大实施大战略,与世界第一名校哈佛、中国第一名校清华达成战略合作;进入快消业,成立恒大矿泉水集团,推出高端矿泉水产品 “恒大冰泉”;2014年,恒大粮油、乳业集团 成立揭牌,恒大粮油集团全国订货会创行业纪录。

第七个“三年计划”【2015-2017】夯实基础 多元发展 2015年,恒大将进入以“夯实基础、多元发展”为主题的第七个“三年计划”。在“夯实基础”方面,恒大要继续夯实民生住宅产业这个基础;在“多元发展”方面,要努力完善由民生住宅、文化旅游、快消及体育等构成的多元化产业布局。

恒大实施多元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民生住宅及各项重要民生工程,致力于打造地标性城市综合体、最顶级健康产业综合体和最生态、最环保、最美丽的文化旅游胜地海花岛等多个世界级拳头产品,构筑国际产业集群,打造具国际竞争力的世界顶级企业,跻身世界500强。

2、恒大集团战略

第一阶段【规模取胜】战略阶段

1997年,恒大基于行业竞争、目标市场、消费者负担能力、资金状况等因素的客观分析,确立了“小面积、低价格”的早期发展模式,采取快速销售、加快资金周转,快速实现企业规模壮大的发展战略。1997年,恒大只在广州开发1个项目;而至2004年,公司开始同时开发十多个项目,公司的员工人数由1997年不足20人上升至2004年超过2000人。凭借初创阶段的持续努力,公司逐步跻身广州房地产十强企业、广东省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第1名、中国房地产十强企业及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十强企业。

第二阶段【规模+品牌】战略过渡阶段 2004年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渐趋成熟、竞争日益激烈,恒大转变原有发展战略,开始进入“规模+品牌”的战略过渡阶段,确保企业持续发展。在规模方面,公司跨越广东,将地理版图扩充至其它战略性城市,使房地产开发面积从几十万平方米大幅增加至几百万平方米,在此过程中,公司在同时管理遍布全国多个项目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及能力。在品牌建设上,公司对所开发项目全部实施精品战略,并开始实施全国标准化运营模式。

第三阶段【规模+品牌】标准化运营战略阶段

自2007年起,恒大继续专注实施“规模+品牌”战略,进一步完善标准化运营模式,逐渐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七大企业核心优势,并在深入拓展中国二三线城市的过程中实现迅速拓展。经过多年实践及调整,恒大标准化运营模式行之有效,助推恒大实现持续跨越式发展。2013年,恒大开始实施未来八年在世界上行业内实现“五个之最”蓝图,提出要用八年时间再造6个恒大的宏伟目标。在大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恒大在2013年底实现销售超千亿的飞跃,成为多产业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第四阶段【多元+规模+品牌】战略阶段

2014年8月,恒大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在继续实施“规模+品牌”战略的同时,首次正式提出多元发展战略,明确了进入世界500强的宏伟目标。以夯实房地产业为基础,恒大在体育、文化、快消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在2014年9月正式成立恒大粮油、乳业集团。目前,恒大集团已成为集民生住宅、文化旅游、快消及体育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3、集团管控模式

按照前述的管控的三种分类即:财务管控模式、战略管控模式、运营管控模式的特点和恒大的紧密型集团化控制特征,恒大属于运营控制型。公司的集权程度比较高,重大事项均有集团进行统一管理。这是恒大继续健康发展的保证。这种模式有利于降低成本、确保精品战略的有效实施和不走弯路。恒大的组织架构是一种高度集权化的战略模式,恒大的总部组织庞大,下设许多职能部门垂直对地方公司进行归口管理。从下图的股权结构在可以看出,在整个集团中许家印拥有绝对控制权。在总部-地方两极构架中,总部负责决策各项业务,地方公司执行。恒大的重要决策集中总部,地方负责执行,有人事变动需层层上报总部。

从集团的人员分不可以看出,恒大集团的员工总部的人数相当可观,其具有大总部的特征,这也是其集权化的保证,决策的高度集中必须保证总部的人员的充足,以支撑起决策的科学性。

恒大集团的地区人数和总部人数比

恒大在全国设立28个分公司,监管62个城市。恒大的总部以监管、配套设计为主,负责标准的管理和落实。

在人、财、物上体现了恒大的高度集中化。恒大的各下属公司总经理助理及以上干部的入职、任免、工资、奖惩及解聘等需报公司的董事会及分管领导的审批后执行,总经理须报董事局主席审批后执行;中层干部及一般员工的入职等由下属公司办理。财务由集团统一管理,统一执行财务制度,对报表实行须经集团财务中心审核后报出,资金由集团统一计划管理,各公司每月上报下月的资金使用计划,资金在每个月初由领导审批后下发,财务必须严格按照资金计划支付。计划内大宗材料和300万以下的计划外材料采购,由恒大集团的下属材料设备公司自行采购和招标;300万以上的计划外采购由集团的招标采购中心组织采购。

三、恒大集团的管控模式的思考

企业选择一种管控模式有众多的原因,有些是理性的因素,有些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所谓非理性部分。这些共同形成了企业的发展模式,在了解恒大集团的管控模式后,探究其背后的因素即研究形成的动机对于了解、认识企业,学习其管理经,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有着很好的作用。下面将结合前面的理论和企业管控模式的动因对恒大集团的管控模式进行分析。

管控模式影响分析

恒大的管控模式的优点:

恒大在发展的初期以“短、平、快”为主的开发基调,在广州以金碧花园为起点的多个金碧系列产品,为金碧系列主线打下基础。后期以上市为目的的扩大全国的布局,以快速营销的高周转模式分配快速复制多渠道的融资推进项目的快速复制。其各阶段的战略成功的原因有不同阶段的不同战略,前面对于各阶段的战略有过分析,大规模的土地储备,通过运用“招拍挂、股权收购、战略合作,多样的拿地。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标准化的运作和集权化的管理,这些都是其成功的因素。这些体现了在不同的阶段其战略导向的管控模式必须是高度集团的运营型管理的模式,这样才能快速的扩张,迅速的发展。

恒大的管控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于集权化的管理模式,在众多管理理论上有分析,其缺点就是不易发挥下属企业的积极性,有可能出现管的过严的危险,导致企业缺乏弹性,影响企业的活力。恒大的管理方式,存在如下的问题:(1)企业目前的绩效管理存在责权利的不对等,重结果、轻过程。绩效管理的导向需要强化。

(2)高度集中决策权导致企业在地方化经营中存在不足,影响其品牌在地方的发展和竞争。

(3)长期大规模发展,高土地储备容量,导致公司治理的结构复杂,人员冗杂,企业的战略转化难度较大。(4)作为参谋职能的总部职能部门的权利过大,会干预地方公司的管理,影响管理的效率。

(5)公司的管控缺乏体系,各分公司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

恒大的管控模式未来方向:

为了有效的提高其公司的管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恒大的运营型管控体系需向战略型的管控体系过度,最终定位于财务型的管控体系,这是符合恒大发展的实际。通过适当的分散其权利,让渡给地方公司,整合目前的大而广的公司体量,确定些战略性的产业,可以通过非关键性进行专业化的外包,较少总部的人员,提高其服务化水平,让总部成为利润中心,分公司是成本中心的财务型管控体系,这是其在国际化舞台上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五篇:企业与房地产项目财务分析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计算公式:(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

3、现金比率,计算公式:(现金+现金等价物)/ 流动负债

4、现金流量比率,计算公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流动负债

5、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例,计算公式: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2、股东权益比例,计算公式: 股东权益总额 / 资产总额

3、权益乘数,计算公式: 资产总额 / 股东权益总额

4、负债股权比例,计算公式: 负债总额 / 股东权益总额

5、有形净值债务率,计算公式: 负债总额 /(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额)

6、偿债保障比率,计算公式: 负债总额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7、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8、现金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出+付现所得税)现金利息支出

营运分析

1、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 销售成本 /平均存货

2、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 赊销收入净额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3、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 销售收入 /平均流动资产余额

4、固定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 销售收入 /平均固定资产净额

5、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 销售收入 /平均资产总额

盈利分析

1、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 净利润 /平均资产总额

2、净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 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

3、股东权益报酬率,计算公式: 净利润 /平均股东权益总额

4、毛利率,计算公式: 销售毛利 / 销售收入净额

5、销售净利率,计算公式: 净利润 / 销售收入净额

6、成本费用净利率,计算公式: 净利润 / 成本费用总额

7、每股利润,计算公式:(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流通在外股数

8、每股现金流量,计算公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 流通在外股数

9、每股股利,计算公式:(现金股利总额-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股数

10、股利发放率,计算公式: 每股股利 / 每股利润

11、每股净资产,计算公式: 股东权益总额 / 流通在外股数

12、市盈率,计算公式: 每股市价 / 每股利润

13、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发展分析

1、营业增长率,计算公式: 本期营业增长额 / 上年同期营业收入总额

2、资本积累率,计算公式: 本期所有者权益增长额 / 年初所有者权益

3、总资产增长率,计算公式: 本期总资产增长额 / 年初资产总额

4、固定资产成新率,计算公式: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

房地产项目财务分析指标

一类是静态指标,一类是动态指标。

静态指标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主要指标包括开发商成本利润率、成本收益率、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自有资金利润率、借款偿还期等;

1、开发商成本利润率

开发商成本利润率=(项目总开发价值-总开发成本)/总开发成本

如果项目全部销售,则项目总开发价值等于扣除销售税金后的净销售收入;如果项目全部用于出租,则项目总开发价值为项目在整个持有期内所有净经营收入的现值累计之和。项目的总开发成本,一般包括土地费用、前期开发费用、建安成本、管理费、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其他费用。

开发商利润实际是对开发商所承担的开发风险的回报。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开发期为2-3年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出售,其开发商成本利润率大体为30%~50%。

2、成本收益率

成本收益率=开发投资项目竣工后项目正常盈利年份的年净经营收入/总开发成本

3、投资利润率(通过损益表计算)

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项目总投资

年利润总额=年产品销售收入-年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年总成本费用

年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年增值税+年营业税+年特别消费税+年资源税+年城市维护建设税+年教育费附加

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投资(一般可忽略)

在财务评价中,投资利润率大于等于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时,一般认为项目有盈利。

4、静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5、自有资金利润率(通过损益表计算)

自有资金利润率=年平均利润总额/自有资金

6、借款偿还期

借款偿还期=借款偿还后开始出现盈余年份数-开始借款年份+当年偿还借款额/当年可用于还款资金额

动态指标需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主要指标包括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动态投资回收期等;

1、内部收益率

指项目各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2、财务净现值

n

NPV=

t=0 CI−CO t i为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目标投资回报率

如果NPV大于等于0,说明项目的获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基准收益率的要求,因此在财务上可行。

3、动态投资回收期

动态投资回收期=(累计折现值开始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年累计折现值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下载火电企业燃料指标分析与管控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火电企业燃料指标分析与管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业务风险管控体系和预警指标

    金融业务风险管控体系 前言 风险是金融机构业务固有特性,与金融机构相伴而生。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现代金融理论则强调,金融机构就是生产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客......

    企业管控成本心得体会

    企业管控成本心得体会 所谓心得体会就是本人经过某次经历所得出来的感想,决心以后怎样做。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企业管控成本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很多人认为成本就是产品的......

    关于集团企业的管控模式与实施方案

    关于集团的管控体系建设与实施方案 一、确定并建立集团的管控体系 建立集团对于财务管控,战略管控,运营管控的运营流程体系。通过总部对于下属的子公司、集团分支机构管理范围......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与管控2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与管控》读后感2 近期,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我们开展了《企业企业安全风险分级与管控》视频学习,本次对安全知识的学习,使我们......

    供电可靠性的管控与分析(含5篇)

    供电可靠性的管控与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们以及各行各业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产业,电力行业也要不断发展,提高供电......

    人力成本分析与管控(五篇范例)

    人力成本分析与管控 Human Cost Analysis And Control 时间/Time:2018-05-17 地点/Location:北京 Beijing 时间/Time:2018-08-09 地点/Location:上海 Shanghai 时间/Time:2018-06......

    风险辨识与管控

    摘要:依据班组工作岗位的工序程序,辨识每一道工序的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使危险源在班组得到控制。 关键词企业班组;按工序程序辨识危险源;控制整改;动态管理2005......

    2015企业差旅费用管控论坛

    2015企业差旅费用管控论坛 适合参与人群:希望完善差旅费用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企业;望提升差旅费用管理效率以及降低差旅费用的企业。 课程介绍: 随着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