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黑龙江省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规范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与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既满足城市总体消防安全需求又便于实施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
第三条 凡在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地级以上市、县级市、城关镇、其他建制镇及大兴安岭行署所在地的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消防规划,包括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的城市消防专业规划,以及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独立编的城市消防建设规划。设市城市及大兴安岭行署所在地、边贸口岸城镇及具备经济能力、火灾危险性较大和性质重要的城关镇、建制镇,应当编制城市消防专业规划和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其他城关镇、建制镇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编制城市消防专业规划。
第五条 城市消防规划应当由市(行署)、县(市)人民政
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消防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市(行署)、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公安消防机构配合;城市
消防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具体组织,市(行署)、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协调配合。
第六条 承担城市消防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应具备法定的规划设计资格。
第七条 城市消防专业规划、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同步审批、同步实施,并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给予具体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批的,应补充编制城市消防建设规划。
第二章编制程序与步骤
第八条 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工作,依次分为基础资料收集、城市基础情况分析评价与方案论证、城市消防规划成果编制、城市消防规划成果鉴定审批四个阶段。
第九条 基础资料收集阶段,规划设计单位应当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收集与城市消防规划有关的如下资料,并作为规划成果的附件之一:
(一)城市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及规划期限、范围、人口、用地规模、布局、道路等资料;
(三)至可追溯期的城市消防机构历史沿革情况;
(四)易燃易爆区、消防安全条件薄弱区域、公共火灾危害突出区域、文物名胜保护区域及油、气、电管线分布等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现状;
(五)城市消防站、消防装备、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供水、公共消防设施等现状;
(六)城市水厂、电厂、医院、电信局、电信分局等现状;
(七)至可追溯期的城市火灾情况。
第十条 城市基础情况分析评价与方案论证阶段,应当科学分析城市基础情况,客观评价城市消防
安全基础因素,找出存在问题,针对城市特点和发展需求,设定城市消防安全目标,提出并对比确定优化的城市消防规划方案。
第十一条城市消防规划成果编制阶段,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的相应内容和深度要求,完成城市消防规划成果的编写制作工作。
第十二条城市消防规划成果鉴定审批阶段,应按照本办法第四章的规定组织实施。
第三章编制内容与深度
第十三条城市消防专业规划应当设定下述依据、原则和目 标:
(一)城市消防安全目标与原则
包括城市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城市消防安全规划目标。
城市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应当体现城市一定发展时期内消防发 展战略方向和意图,兼顾前瞻性、合理性;城市消防安全规划目标应当体现资金的最大成本效益比率,确定最优化合理的配置。
(二)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在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城市基础因素,确定工业区、仓储区、旧城区、居住区、商业区、城市中心区及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区、城市交通运输设施、古建筑、风景名胜区、城市的防火隔离带、疏散避难设施、特殊危险场所的防灾缓冲绿地等各组成部分在平面和空间上的安全布局任务目标和方案。
(三)城市消防给水
1、综合城市规模、发展需求、火灾历史及潜在火灾风险等 要素,依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确定的城 市规划总用水量,充分论证城市消防总用水量。
2、确定城市给水与消防合并管网系统、采用多种水源互补 等城市消防给水体系,确定对消防给水条件不满足消防需要的棚户区、老城区实施有计划、按步骤改造的要求。
3、确定消防给水给(配)水管网、消火栓及消防水鹤等的 规划设计方案。
4、可根据城市实际需求,确定规划和建设区域给水加压站、适当提高城市给水管网系统的最小管径、最不利点消火栓压力和消防供水量等方案。
(四)城市消防队(站)、消防装备与社会消防组织
确定消防站等级与数量、方位布局、装备配备规模与级别,旧城区消防队(站)改造、企业专职消防队(站)建设、义务消防队建设等目标原则。
(五)城市消防通信
与城市电信工程规划相协调,确定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技术构成。
(六)消防车通道
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相协调,确定满足消防车通行的消防车道的方案。
(七)社会抢险救援
确定与城市或区域火灾风险相对应的公共灭火救援力量优化布局,确定在地震、战争、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下的抢险救援目标与原则。
(八)其他针对性内容
确定旧城区改造等针对城市个性特点的针对性消防规划方向与原则。
上述第(五)、(六)款内容,可与城市电信工程、城市道路 交通规划一并编写。
第十四条 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消防专业规划的统领和指导下,对城市消防专业规划确定的目标、原则做深化、细化,提出具体规定性要求。其内容及深度要求如下:
(一)消防安全规划目标的分类、分期子目标及其指标。
l、消防部队灭火
根据区域火灾风险的差异程度,选择不同响应时间或单一响应时间,确定近期规划建设、消防站的数量、位置,新增消防队伍装备及人员数量;以大、中型站为主,大、中、小型站互为联系、梯次配套为原则,确定远期新建消防站布局、消防站数量、每个消防站责任区面积、自接警起至抵达责任区边缘地带的时间。
2、公共消防基础设施
确定同一时间灭火次数、每次灭火流量等城市近期、远期消防给水指标及供水保障能力:确定消火栓或上水鹤覆盖率目标,确定近期基本配套完善的、远期普遍配套先进完善的城市消防基础设施指标;确定近期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报警、调动、指挥和信息处理的可逐步完善的消防通信指标,及远期能显著提高快速反应和科学决策能力、适应大兵团联合作战需要的先进消防通信指标;确定消防车通道基本畅通的近期目标、消防车通道快捷畅通的远期目标。
3、社会消防教育宣传与培训
确定人员紧急逃生、减少人为因素火灾等消防技能的宣传培训计划,人员密集商业建筑、危险物品与装置等特定场所消防安全防护措施的培训计划,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等特定行业工种的宣传培训计划,以及减少消防队灭火干预时间的公众教育计划或活动,和城市其他灾难次生火灾的避难疏导教育培训计划等近期、远期的操作频次、受众人次指标,及人为因素火灾降低幅度,建筑固定灭火系统和报警系统运行有效率提高幅度,等指标。
4、城市消防安全布局
确定控制危险物品的规模与设置方位、保持安全距离、设置防火隔离带、提高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设置疏散避难设施、控制火灾危险地段土地的利用和考虑一定数量消防储备用地等近、远期目标。
5、消防法规与规章制度
确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监督检查,以及制定和修订消防法规和规章等的近、远期目标。
6、消防队灭火训练与培训
确定使用灭火设备、抢救生命和财产、迅速灭火以及保障自身安全等的有关训练和培训的近、远期目标。
7、消防队社会抢险救援
确定消防队社会抢险救援装备水平的近、远期目标。
(二)消防安全保护区
根据城市用地性质、布局结构、火灾危险性和消防重点保护的需要,将城市用地划分为甲、乙、丙三类消防安全保护区:
1、甲类消防安全保护区:甲、乙类生产火灾危险性的工业企业区、大型物资仓库区、商业中心区、高层建筑集中区、人员密集的地下建筑、重点文物与保护建筑区、政府机关地区、砖木结构和木质结构的易燃建筑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街道狭窄地区等。
2、乙类消防安全保护区:丙类生产火灾危险性的工业企业区、科研单位集中区、大中专院校集中区、高层建筑比较集中地区等。
3、丙类消防安全保护区:甲、乙类消防安全保护区之外的其它城市用地。
(三)城市消防安全布局
l、生产、贮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的位置和规模,应当集中布置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及下风或侧风方向,确保其与周边建筑的安全间距,合理控制危险品总量及分布。
2、装运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专用车站、码头,必须布置在城市或港区的独立安全地段。
3、对城市规划中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供应站、气化站、混气站、瓶装供应站、燃气储配站、调压站和汽车加油、加气站位置的合理性做一确认,确定规划意向,采取消防安全措施。
城市输送甲、乙、丙类液体、可燃气体管道的干管上,严禁修建任何建筑物、构筑物或堆放物资。
4、对现有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装卸、输送、销售、使用、供应场所,必须纳入近期改造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限期迁移或改变生产性质、使用功能等措施,限期消除因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而存在的各种火险隐患。
5、对现有耐火等级低、建筑密集、消防车通道不畅、消防水源不足的旧城区、棚户区和商业区,提出近期改造规划。积极采取防火分隔、开辟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通道等措施,逐步改善消防安全条件。
6、应当严格控制各类新建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当建造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控制三级建筑,严格限制四级建筑,确保其与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
7、应当合理确定城市物流中心、集贸市场和营业摊点的设置地点和范围,不可堵塞消防车通道和影响消火栓、消防上水鹤的使用。
8、城市中心区和商业区应当远离工业区和仓储区,合理布置道路,加强广场、停车场和绿地等的规划和建设,保障火灾时大规模人流、车流、物资的疏散避难和消防车的顺利通行。
9、城市地下交通隧道、地下街道、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建(构)筑物应当与城市其它建设有机结合,合理设置其防火分隔、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10、应当充分利用城市道路、园林绿地和耐火等级高的建筑群和住宅小区,按人口密度规划城市防火隔离带和疏散避难设施;其用地范围、规模和总体布局应考虑分期建设,远近结合,留有发展余地,以满足战争和地震等特殊灾难的次生灾害引发城 市火灾时人员避难的需要。
ll、应当根据城市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列为保护对象的建筑和传统街区,以及大型地下建筑、重要的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的具体情况,采取消防措施,设定消防安全要求。
(四)消防给水
1、确定城市消防供水系统形式:
2、合理布局城市给水与消防合并系统或特定区域的消防独立给水管网系统的管网和消防取水设施、确定消防取水设施配水管最低压力和最小管径及单个消防取水设施的最低给水流量:
3、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综合利吊天然和其它人工消防水源;配置必要的城市消防水池,确定消防水池和水井的布局和可用水量;
4、确定市政消火栓、消防上水鹤的具体布局和数量:
5、确定达到上述目标的时间,及资源措施。
(五)消防队(站)与消防装备
1、依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998]207号),结合消防安全保护区划分,确定消防站的数量、种类、位置、责任区面积、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以及消防培训基地、训练中心等的位置和规模等具体目标;
2、依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998]207号)、《消防员防护装备配备标准(试行)》和《消防特勤队(站)装备配备标准(试行)》(公消[2003]034号),及国家有关消防部
门承担社会抢险救援任务等规定,根据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消防车及特种车辆装备、消防通信设备、消防器材、个人防护装备、抢险救援器材装备等配备指标。
3、确定实现上述目标的时间、人力、物力资源等具体方案。
(六)消防通信
依据《消防通信指挥设计规范》(GB50313—2000):
l、确定建立消防指挥与火灾档案信息库;确定火警受理、消防有线(无线)通信、火场指挥、消防信息综合管理、训练模
拟、消防培训等各子系统的功能集成、硬件及软件配置、技术条件等具体指标;
2、确定建立能够胜任系统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的技术队伍需要配备的专业人员数量;
3、建立完善的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及其与消防站和政府、供水、供电、供气、急救、交通、环保等部门以及消防重点单位的通信专线。
4、提出实现上述指标的时间、资金估算和资金来源等具体方案。
(七)消防车通道
依据城市道路、城市消防车通道有关技术规定:
1、明确保障消防车通行的城市道路、桥梁、隧道、渡口、地下管沟等的技术要求;
2、确定消防车通道宽度、间距、限高、承载力,同铁路、公路交叉型式以及回车场地等项指标要求和具体方案;
3、结合城市道路规划,确定消防车通道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运输线路的布局;确定供消防车取用天然水源的消防车通道;
4、对现有不满足消防车通道要求的城区,确定近期消防车通道改造规划。
(八)城市消防重点防护
根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划分原则,标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现有消防设施不完善的重点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对规划新建的消防重点单位,提出消防安全要求。
(九)社会抢险救援确定地震、战争、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下抢险救援应急预案的硬件、软件原则。
(十)社会火灾扑救及应急救援组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有关规定,规划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等消防组织的数量、种类、性质及选址、车辆装备人员配备等目标,确定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增强扑救火灾能力的措施,确定实现目标的时间、人力、物力资源等具体方案。
(十一)其他针对性消防规划内容
(十二)近期建设规划
提出近期发展目标,确定建设项目、时序和投资估算。
(十三)规划实施意见
制订规划实施措施,以保证规划的落实。
第十五条 边贸口岸城镇及具备经济能力、火灾危险性较大和性质重要的城关镇、建制镇城市消防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深度,可依照本办法第十四条并根据实际需求做适当简化、删减。
第四章编制成果与审批
第十六条 城市消防规划成果均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和附件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所表达的内容应当一致,二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十七条 城市消防专业规划应当形成以下成果:
(一)规划文本应当包括:总则、城市消防安全目标、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规划、城市消防给水规划、消防队(站)及其人员装备配备规划、城市消防通信规划、消防车通道规划、特殊社会抢险救援消防规划、其他针对性消防规划、附则等。
(二)规划图应当包括:
l、消防安全基础现状图:
标明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现状情况。
2、城市总体规划图、城市布局结构规划图。
3、城市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供电、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疏散及避难系统规划图等城市消防布局规划图。
以上规划图中现状与规划内容可在同一图纸中表现,也可与其他相关专业规划图合并绘制。
(三)附件
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
第十八条 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应当形成以下成果:
(一)规划文本主要包括:总则、消防安全保护区的划分、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规划、城市消防给水规划、消防站的布置、消防站人员和装备的配备规划、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规划、消防车通道规划、城市消防重点防护规划、特殊社会抢险救援消防规划、社会火灾扑救及应急救援组织规划、其他针对性消防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意见和附则等。
(二)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图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图应当对总体规划规定的出图内容加以深化、细化,规划图纸应符合有关图纸的技术要求,图幅可根据城市规模大小确定,比例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图的比例一致,一般挂图比例可在1:5000—1:50000。图册图纸可缩小印制,但图纸图幅、比例缩小后必须保证文字、图例等容易清晰辨认。
规划图应包括:
1、城市总体消防安全规划布局图。含总体消防安全布局,以及消防安全保护区分区。
2、城市消防安全重点防护规划图。标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的名称、位置;甲、乙、丙类消防安全保护区的分布情况以及消 防指挥中心、消防站、社会消防队的位置与相互关系等。
3、城市消防站规划图。明确城市消防站的近、中、远期建 设内容,并标注出方位坐标。
4、城市消防给水规划图。明确城市消防给水的近、中、远 期建设内容。
5、城市消防通信规划图。重点阐明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城市火灾报警系统的近、中、远期建设内容。
6、城市消防车通道规划图。
7、城市消防装备建设规划图。
8、城市抢险救援安全疏散规划图。明确标注近、中、远期 城市抢险救援疏散避难设施、安全疏散用地的方位、面积等,阐明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及安全疏散与抢险救援的组织与联系。图纸数量可根据城市规模实际调整,但必须达到规划内容和深度要求。
(三)规划附件应当包括:说明书、现状调查综合报告和基础资料汇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现状调查综合报管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主要分析城市消防现状,说明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论述实施规划的具体方案等。
基础资料汇编:是对城市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城市安全布局、消防设施现状、以及消防规划编制有价值的规划资料的汇集整理。
第十九条 城市消防规划的评审与鉴定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城市消防专业规划、城市消防建设规划应当同城镇总 体规划同步履行审批手续。城市总体规划已先期编制审查完毕、补充编制城市消防建设规划的,应当及时补充申报审批。
(二)城市消防专业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公 安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单位、专家评审与鉴定。
(三)地级以上市、大兴安岭行 署所在地的城市消防建设规划,由省级公安消防机构组织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等部门、单位、专家评审与鉴定;县级市、城关镇、其他建制镇的城市消防建设规划,比照上述规定由行署或市公安消防机构组织评审与鉴定,可以邀请省、市、县相关部门、单位参加。其鉴定意见作为审批主要依据。
第二十条设市城市、大兴安岭行署所在地的城市消防规划 由市或行署人民政府审批。城关镇、建制镇的城市消防规划由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设市城市和城关镇的城市消防规划经批准后,须报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 城市消防规划经批准后,由批准机关颁布实施。
第二十二条 城市消防建设规划的变更,应当经原鉴定机构同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掇原备案机构备案。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农垦、森工、独立工矿区或局(场)、矿址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由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参照本办法执行,业务上接受相应公安消防机构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并由黑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试行)
关于发布《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
建村[2000]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规范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情况认真执行。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城乡规划司。
附件:《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二○○○年二月十四日 附件: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村镇规划的编制,提高村镇规划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村庄、集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以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编制村镇规划一般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第四条 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五条 承担编制村镇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
第六条 编制村镇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技术规定。
第二章 现状分析图的绘制
第七条 现状分析图是用图的形式表示规划范围内村镇建设的现状,分为乡(镇)域、镇区和村庄现状分析图。绘制现状分析图应当以适当比例的地形图为底图。
第八条 规划人员在绘制现状分析图前,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村镇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调查研究的范围应当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情况、用地和各类设施现状、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沿革等。
第九条 乡(镇)域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乡(镇)域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业、水利设施、工矿生产基地、仓储用地以及河湖水系、绿化等的分布;
⒉行政区划,各居民点的位置及其用地范围和人口规模;
⒊道路交通组织、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管线、走向,以及客货车站、码头、水源、水厂、变电所、邮政所等的位置;
⒋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规模及其服务范围;
⒌防洪设施、环保设施的现状情况;
⒍其他需要在现状分析图上表示的内容。
现状分析图上还应当附有存在的问题。
第十条 镇区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行政区和建成区界线,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
⒉各类建筑的分布和质量分析;
⒊道路走向、宽度,对外交通以及客货站、码头等的位置; ⒋水厂、给排水系统,水源地位置及保护范围;
⒌电力、电讯及其他基础设施;
⒍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与规模;
⒎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占地范围;
⒏其他对建设规划有影响的,需要在图纸上表示的内容。
现状分析图还应当附有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条 村庄现状分析图的内容可参照第十条适当简化。第三章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十二条 村镇总体规划是对乡(镇)域范围内村镇体系及重要建设项目的整体部署。
第十三条 在编制村镇总体规划前可以先制定村镇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十四条 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根据县(市)域规划,特别是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⒉根据对乡(镇)本身发展优势、潜力与局限性的分析,评价其发展条件,明确长远发展目标; ⒊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调整村庄布局的建议,原则确定村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⒋预测人口的规模与结构变化,重点是农业富余劳动力空间转移的速度、流向与城镇化水平;
⒌提出各项基础设施与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议;
⒍原则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与主要用地指标,选择建设发展用地,提出镇区的规划范围和用地的大体布局。
第十五条 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十六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评价乡(镇)发展条件;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乡(镇)行政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和结构;拟定所辖各村镇的性质与规模;布置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指导镇区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十七条 村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对现有居民点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整,明确各自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
⒉确定各个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它们在村镇体系中的职能分工; ⒊确定乡(镇)域及规划范围内主要居民点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人口发展规模的确定:用人口的自然增长加机械增长的方法计算出规划期末乡(镇)域的总人口。在计算人口的机械增长时,应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分别计算出从事一、二、三产业所需要的人口数,估算规划期内有可能进入和迁出规划范围的人口数,预测人口的空间分布。
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根据现状用地分析,土地资源总量以及建设发展的需要,按照《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结合人口的空间分布,确定各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用地规模和大致范围。
⒋安排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等基础设施,确定工程管网走向和技术选型等;
⒌安排卫生院、学校、文化站、商店、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等对全乡(镇)域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公共建筑;
⒍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第十八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
第十九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图纸与文字资料两部分。图纸应当包括:
⑴乡(镇)域现状分析图(比例尺1:10000,根据规模大小可在1:5000-1:25000之间选择);
⑵村镇总体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乡(镇)域现状分析图一致)
文字资料应当包括:
⑴规划文本,主要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
⑵经批准的规划纲要;
⑶规划说明书,主要说明规划的指导思想、内容、重要指标选取的依据,以及在实施中要注意的事项;
⑷基础资料汇编。
第四章 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十条 村镇建设规划是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镇区或村庄建设进行的具体安排,分为镇区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第二十一条 村镇建设规划的任务是:以村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镇区或村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和用地规模、结构,进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安排主要建设项目的时间顺序,并具体落实近期建设项目。
第二十二条 镇区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在分析土地资源状况、建设用地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总量,再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和具体数量;
⒉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居住、公共建筑、生产、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系统、仓储、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做到联系方便、分工明确,划清各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
⒊根据村镇总体规划提出的原则要求,对规划范围的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按照各专业标准规定,确定空中线路、地下管线的走向与布置,并进行综合协调;
⒋确定旧镇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⒌对中心地区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
⒍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⒎综合安排环保和防灾等方面和设施;
⒏编制镇区近期建设规划。第二十三条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要达到直接指导建设或工程设计的深度。建设项目应当落实到指定范围,有四角坐标、控制标高,示意性平面;道路或公用工程设施要标有控制点坐标、标高,并说明各项目的规划要求。
第二十四条 村镇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宜与总体规划一致。村镇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三年至五年。第二十五条 镇区建设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图纸与文字资料两部分。
图纸应当包括:
⑴镇区现状分析图(比例尺1:2000,根据规模大小可在1:1000-1:5000之间选择);
⑵镇区建设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现状分析图一致);
⑶镇区工程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现状分析图一致);
⑷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可与建设规划图合并,单独绘制时比例尺采用1:200-1:1000)。
文字资料应当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三部分。镇区建设规划与村镇总体规划同时报批时,其文字资料可以合并。第二十六条 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可以分别参照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简化。村庄建设规划可以在村镇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批准后逐步编制。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法编制。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九条
农场、林场的各基层居民点的规划亦可以参照本办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要点
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要点
(1998年7月24日公安部消防局公消〔1998〕164号印发)
城市消防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的专业规划,其任务是对城市总体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进行统筹规划并提出实施意见和措施,为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和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一、编制城市消防规划的一般要求
(一)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应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当地公安消防机构会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委托具有相应城市规划设计资格的设计单位具体编制。编制经费由当地人民政府拨专款予以解决。
(二)规划设计单位在编制消防规划之前,应全面收集与城市消防规划有关的城市基础现状材料,在深入调查研究、多方案比较论证的基础上开展编制工作。
(三)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应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规定,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其它专业规划相协调,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既满足城市总体消防安全需要又便于实施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
(四)在城市消防规划审批前,当地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消防规划进行评审;规划设计单位应根据评审意见对城市消防规划做进一步修改。
(五)城市消防规划修改完成后应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当地人大常委会公告。经批淮的城市消防规划是城市消防建设的依据,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按计划与城市其它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当消防专业规划不适应于实际需要,需进行修改时,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二、编制城市消防规划的内容要求
城市消防规划的技术文件主要包括:基础现状资料、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
(一)城市基础现状资料主要包括:
1.城市火灾特别是近五年的火灾情况;
2.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装卸、供应场所的位置、规模等现状情况;
3.建筑密度高、耐火等级低、消防水源不足、消防通道不畅的建筑区、棚户区的分布、规模等现状情况;
4.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商业区、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地下建筑的分布、规模等现状情况;
5.文物古迹、园林建筑、新开发区的分布、规模等现状情况;
6.输油、输气管道,高压电线(缆)的分布等现状情况;
7.水厂、电厂的位置、规模等现状情况;
8.电信局、电话分局的位置、规模等现状情况;
9.城市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的现状情况;
10.城市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情况;
11.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规划期限、规划范围、规划人口、用地规模、城市布局等对编制规划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二)规划文本应当表达规划意图和目标,并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准确、明了。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总则
说明规划编制的目的、主要依据、总体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年限及规划范围;
2.城市消防安全布局
(1)说明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的规划依据和原则;
(2)划分城市消防重点保护区域;
(3)按照有关消防安全规定和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城市大型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装卸、供应场所,可燃易燃物资仓库(堆场)、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汽化站、混气站、汽车加油站等场所及输油、输气管道,高压电线(缆)等的安全布局;
(4)对现有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装卸、供应场所提出迁移或改造计划;对现有耐火等级低、建筑密集、消防通道不畅、消防水源不足的老城区、棚户区和商业区提出改造计划;对暂时不能改造、迁移或不宜远离城区的要提出安全控制措施,提高自身防灾能力。
3.消防站
(1)说明消防站的规划依据和原则;
(2)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要求,确定新建消防站的位置、数量、用地规模、消防装备等。沿海开放城市可根据水上消防的实际需要,确定新建水上消防站的位置、数量、用地规模和水上消防艇等装备;
(3)对现有不适应城市消防需要的消防站提出改造、迁移计划;结合城市实际,确定消防培训中心的位置、用地规模等。
4.消防给水
(1)说明市政供水管网及消火栓、消防水池、天然水源取水设施等消防给水设施的规划依据和原则;
(2)确定可利用的市政及天然消防水源,按照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新建消防给水设施的数量、位置,并提出有关技要求;
(3)对现有不能满足消防需要的消防给水设施提出改造计划。
5.消防通信
(1)说明消防通信的规划依据和原则;
(2)按照有关城市消防通信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119火灾报警和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规划方案。
6.消防车通道
(1)说明消防车通道的规划依据和原则;
(2)按照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城市道路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桥等提出消防车通道宽度、限高、承载力及回车场地等要求;
(3)对现有不能满足消防需要的消防车通道提出改造计划;确定化学危险品的运输路线;
(4)对天然水源充足地带,应规划供消防车取水用的消防车通道。
7.近期规划与投资估算
根据消防规划总体要求,分项分提出具体的新建、改建、迁移计划以及各项目的投资估算;列表说明工程的名称、主要内容、投资估算及时间安排等。
8.规划实施意见
提出确保规划有效实施的措施和意见。
(三)规划说明书主要对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及公共消防设施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
(四)规划图纸分为三类:现状图、近期规划图和远期规划图。现状图和规划图所表达的内容及要求应当与基础现状资料及规划文本的内容一致;规划图纸应符合有关图纸的技术要求,图纸比例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宜为1:5000~1:25000。
第四篇:浅析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
浅析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
摘 要:城市消防安全作为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消防规划作为保障消防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对于完善城市消防功能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本文介绍了天津市消防规划的编制情况,对规划编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探索了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的模式,着力完善消防设施布局,构建消防设施体系,保障消防供水水源。
关键词:城市消防 规划编制 1 概述
消防事业关系着城市的安全与稳定。城市消防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与落实。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是建立城市消防安全体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于完备城市消防安全功能、提高公共消防服务能力、保障城市消防安全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并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基本的依据。
2009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明确,各级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讯、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2009年3月审定的《城市消防规划规范》对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起到了规范指导作用。在新《消防法》颁布前,天津市尚未编制城市消防专项规划,消防施设的配置系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2006 修
订)来进行。《天津市消防规划》的编制是按照新《消防法》和《消防规划规范》的要求,完善消防专项规划各项内容,使其更具科学性与时效性,更好的指导城市消防体系的建设。在规划编制完成后,我们对规划编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重点研究当前城乡快速发展背景下科学进行城市火灾风险评估,完善消防设施布局,构建消防设施体系,保障消防供水水源等问题,为建立和完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全社会防灾、抗灾和救灾能力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2 天津市消防设施现状情况及存在问题 2.1 天津市消防设施现状情况
截止到2010年,天津市共建设公安消防站74座,其中中心城区29座,环城四区9座,两区三县11座,滨海新区25座。现状消防站按行政区划分:和平区2座,河东区4座,河北区4座,南开区3座,河西区5座,红桥区4座,北辰区3座,东丽区5座,西青区6座,津南区2座,武清区4座,宝坻区2座,蓟县1座,静海县3座,宁河县1座,滨海新区25座。
全市现有消防指挥中心1个(南开区),战勤保障基地1个(河北区)。
2.2 天津市消防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消防站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原来的农田、城中村等未开发利用地区均已成为土地开发的对象,城市建设区面积大幅扩张,建设强度不断提高。但消防站的建设未能同步跟上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步伐。现状天津市消防站平均责任区面积为18.2平方公里,大于《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规定的7平方公里的要求,消防站数量存在较大缺口。长期以来,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欠帐较多,一些地区存在消防站空白点,而局部地区(如华苑)消防站相隔距离较近,不利于消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此同时,一些消防站所处位置道路狭窄,人流物流集中,拥堵严重,个别消防站距离重点单位较远,不利于消防车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2.2.2 特勤消防站数量不足,缺乏特种消防站
目前天津市共有特勤消防站5座,多数区县未设特勤消防站。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层建筑、大型公众聚集场所、大型地下空间及石油化工产业的数量持续增加,火灾及各类灾害事故的危险性不断增大;同时,各种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潜在危险也不容忽视,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任务日趋艰巨和繁重。而针对消防重点地区和公共安全事件,特勤消防站建设缺乏相应考虑,能够应对高空、石化、水域及地下灭火救援的特种消防站数量不足,应急装备配备不足,消防力量相对薄弱,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城市消防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2.2.3 消防供水天然水源利用不足
天津市现状消防供水主要依托市政供水管网,消防水源单一,途经市区的8条河流两岸累计总长度172.48公里,均未在河流两岸建设消防取水设施,天然水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消防水源安全可靠性较低。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研究
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是根据城市历年火灾发生情况和城市性质、规模、结构、布局等的消防安全要求,以及现状消防设施条件等情况,科学分析评估城市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或损害的程度,为城市消防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天津市消防规划》根据城市性质、规模、用地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和公共消防安全要求,将城市地区划分为“城市居住、公共中心、一般工业、重化危化”四类区域。同时,将各类城市区域火灾危险性以火灾发生概率、火灾导致的财产损失情况、火灾后的人员伤亡情况、火灾造成的社会影响等指标来反映。并绘制城市区域火灾风险等级分布图,使城市各类火灾风险的整体分布情况更明晰化、直观化,利于规划部门对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进行分析,同时也有助于消防管理部门明确重点消防用地及场所的分布,便于计划未来的消防管理和救援战略部署。表1 城市火灾危险性指标表
火灾概率
1、最高
2、高
3、较高
4、较低
5、低 财产损失 a、特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e、较小 人员伤亡 a、特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e、较少 社会影响 ⅰ、重大 ⅱ、较大 ⅲ、一般 表2 各类城市区域火灾风险等级表 城市居住 公共中心 一般工业 重化危化 火灾概率
2、高
4、较低
2、高
4、较低
财产损失 d、一般 d、一般 c、较大 b、重大 人员伤亡 b、重大 d、一般 d、一般 b、重大 社会影响 ⅱ、较大 ⅰ、重大 ⅲ、一般 ⅱ、较大 4 消防站布局规划研究
城市消防站是灭火救援力量的基本组织单位,担负着城市灭火的主要职责,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其它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随时接受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报警求助,是城市紧急处置各种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一支突击队。城市消防站布局的合理性是保证火灾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队能否及时赶赴火灾现场的重要因素。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和《城市消防规划规范》规定了城市规划区内消防站布局的基本原则,即“城市规划区内普通消防站的规划布局,一般情况下应以消防队接到出动指令后正常行车速度下5分钟内可以到达其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应用transcad软件建立模型,对现状消防站5分钟可达范围进行分析,找出现状消防站布局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规划消防站布局原则及辖区划分标准。表3 消防站布局规划原则 地区 设置原则 中心城市
及环外新城 消防站责任区面积不大于7平方公里 大型工业区 以5分钟到警原则,不大于15平方公里 城镇 设置政府专职消防队
乡村 设置志愿消防队或政府专职消防队 同时依托周边城镇提供消防安全服务 5 消防设施体系的构建
为建立和完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增强城市预防和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以及处置各种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综合能力,我们在本次规划中着力构建两个消防设施体系,一是建立符合灭火救援要求的城市综合消防战勤体系,二是构架与城市发展趋势、空间布局相适应的立体扑救体系。5.1 综合消防战勤体系
综合消防战勤体系的结构是以消防指挥中心为枢纽,在城乡空间范围内合理布置特勤消防站、普通消防站和专职消防站,依据需求配置训练培训基地和战勤保障基地,以满足消防系统通信指挥、灭火救援、技能训练、物资存储和后勤保障的功能要求,提高消防部队的安全保障能力,形成新形势下与城市快速发展相适应消防战勤体系。
5.2 立体扑救体系
《城市消防规划规范》中明确指出,城市消防站分为陆上消防站、水上(海上)消防站和航空消防站;有条件的城市,应形成陆上、水上和空中相结合的消防立体布局和综合扑救体系。结合天津市总体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本次规划确定的消防立体扑救体系是在城乡范围内规划设置陆地、水上(海上)和航空消防站,形成水陆空
相结合的扑救体系。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殊需要,如山区和地下轨道交通等,规划设置山岳和地铁消防站,为天津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消防安全保障。5.2.1水上(海上)消防站
随着海河中下游地区两岸工业商业和滨海新区沿海重点工业区的迅速发展,水上和海上设施及交通需求日益增多,这对海河两岸及沿海通航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水上(海上)消防站接到出动指令后在正常行船速度下30分钟到达服务水域为原则,合理规划水上(海上)消防站,使该站至服务水域边缘距离不大于20~30公里。水上(海上)消防站应设置供消防艇靠泊的岸线,其靠泊岸线应结合城市港口、码头进行布局,岸线长度不应小于消防艇靠泊所需长度且不应小于100米。5.2.2 航空消防站
航空消防站在地震灾害、山林火灾、高层建筑火灾和水上火灾救援中,能发挥陆上消防站难以起到的作用。根据天津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考虑将直升机应用于消防业务中,组建空中消防救援中队,将空中消防救援系统的建设纳入城市消防安全保障系统。航空消防站的设置有利于应对高密度城市发展区和山区的突发性火灾、救援任务,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高效的完成常规消防措施难以完成的灭火救援任务。5.2.3 山岳消防站
蓟县地处太行山与渤海之间,是天津南北生态建设的北部核心,具有地形变化大、森林覆盖率高的特点。设置山岳消防站可以有效应对森林火灾、山地救援等突发灾害和事件。山岳消防站应配备与职能相对应的车辆和装备,并设置专门的训练场地。山岳消防站平时兼做普通消防站,担负灭火救援任务。5.2.4 地铁消防站
地下轨道交通系统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普通消防站难以有效应对此类火灾的扑救。地铁消防站通过有针对性地装备配备和灭火训练,能够更好地完成地铁火灾扑救任务。消防供水天然水源利用
天然水源是城市消防供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天津市区内有多条河道,若能通过取水设施加以充分利用将为消防水源提供可靠保障。消防天然水源取水设施的设置需要满足两个主要条件,一是消防车辆可以顺利接近并快速驶离,二是吸水高程满足消防水泵要求。考虑到市区内一级河道(如海河等)防洪需要,两岸不便消防车辆接近,采用结合水上消防站码头在河道内设置消防艇,消防艇上配备水泵并与陆上消防车辆对接,满足天然水源取水需求。二级河道两岸按3公里半径设置消防车取水点,并满足吸水高程不超过6米。取水点设置标识牌,禁止车辆停靠或物品占压。当沿河道路较窄,消防车调头困难时,严格控制道路单向行驶。取水点可结合桥梁设置。7 结语
城市消防规划是指导消防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城市消防安全目标的综合性手段。大量的灾害事件表明,城市需要有科学的火灾风险评估、完善的消防设施体系和充足的消防水源保证,才能满足公共消防管理和公共消防服务的需求。
同时,若要城市消防规划发挥预期的作用,需要相关各个部门密切配合,落实消防建设用地、保障消防建设经费,逐年建设、改造和更新消防装备和消防基础设施,做到消防设施建设与城市的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参考文献:
[1]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天津消防志(2010年)
[3]中国消防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2月
第五篇: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建设部关于发布《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
(建村〔2000〕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规范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情况认真执行。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城乡规划司。
附件:《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建设部
二000年二月十四日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村镇规划的编制,提高村镇规划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村庄、集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以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编制村镇规划一般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第四条 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五条 承担编制村镇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
第六条 编制村镇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技术规定。
第二章 现状分析图的绘制
第七条 现状分析图是用图的形式表示规划范围内村镇建设的现状,分为乡(镇)域、镇区和村庄现状分析图。
绘制现状分析图应当以适当比例的地形图为底图。
第八条 规划人员在绘制现状分析图前,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村镇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调查研究的范围应当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情况、用地和各类设施现状、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沿革等。
第九条 乡(镇)域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乡(镇)域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业、水利设施、工矿生产基地、仓储用地以及河湖水系、绿化等的分布;
2.行政区划,各居民点的位置及其用地范围和人口规模;
3.道路交通组织、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管线、走向,以及客货车站、码头、水源、水厂、变电所、邮政所等的位置;
4.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规模及其服务范围;
5.防洪设施、环保设施的现状情况;
6.其他需要在现状分析图上表示的内容。
现状分析图上还应当附有存在的问题。
第十条 镇区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行政区和建成区界线,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
2.各类建筑的分布和质量分析;
3.道路走向、宽度,对外交通以及客货站、码头等的位置;
4.水厂、给排水系统,水源地位置及保护范围;
5.电力、电讯及其他基础设施;
6.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与规模;
7.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占地范围;
8.其他对建设规划有影响的,需要在图纸上表示的内容。
现状分析图上还应当附有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条 村庄现状分析图的内容可参照第十条,适当简化。
第三章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十二条 村镇总体规划是对乡(镇)域范围内村镇体系及重要建设项目的整体布署。
第十三条 在编制村镇总体规划前可以先制定村镇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十四条 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县(市)域规划,特别是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根据对乡(镇)本身发展优势、潜力与局限性的分析,评价其发展条件,明确长远发展目标;
3。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调整村庄布局的建议,原则确定村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4。预测人口的规模与结构变化,重点是农业富余劳动力空间转移的速度、流向与城镇化水平;
5.提出各项基础设施与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议;
6.原则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与主要用地指标,选择建设发展用地,提出镇区的规划范围和用地的大体布局。
第十五条 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十六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评价乡(键)发展条件;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乡(镇)行政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和结构;拟定所辖各村镇的性质与规模;布置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指导镇区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十七条 村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对现有居民点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整,明确各自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
2.确定各个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它们在村镇体系中的职能分工;
3.确定乡(镇)域及规划范围内主要居民点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人口发展规模的确定:用人口的自然增长加机械增长的方法计算出规划期末乡(镇)域的总人口。在计算人口的机械增长时,应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分别计算出从事一、二、三产业所需要的人口数,估算规划期内有可能进入和迁出规划范围的人口数,预测人口的空间分布。
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根据现状用地分析,土地资源总量以及建设发展的需要,按照《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结合人口的空间分布,确定各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用地规模和大致范围。
4.安排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等基础设施,确定工程管网走向和技术选型等;
5.安排卫生院、学校、文化站、商店、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等对全乡(镇)域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公共建筑;
6.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第十八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
第十九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图纸与文字资料两部分。
图纸应当包括:
(1)乡(镇)域现状分析图(比例尺1:10000,根据规模大小可在1:5000-1:25000之间选择);
(2)村镇总体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乡(镇)域现状分析图一致)。
文字资料应当包括:
(1)规划文本,主要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
(2)经批准的规划纲要;
(3)规划说明书,主要说明规划的指导思想、内容、重要指标选取的依据,以及在实施中要注意的事项;
(4)基础资料汇编。
第四章 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十条 村镇建设规划是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镇区或村庄建设进行的具体安排,分为镇区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第二十一条 村镇建设规划的任务是:以村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镇区或村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和用地规模、结构,进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安排主要建设项目的时间顺序,并具体落实近期建设项目。
第二十二条 镇区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在分析土地资源状况、建设用地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总量,再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和具体数量;
2.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居住、公共建筑,生产、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系统、仓储、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做到联系方便、分工明确,划清各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
3.根据村镇总体规划提出的原则要求,对规划范围的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按照各专业标准规定,确定空中线路、地下管线的走向与布置,并进行综合协调:
4.确定旧镇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5.对中心地区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
6.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7.综合安排环保和防灾等方面的设施;
8.编制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十三条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要达到直接指导建设或工程设计的深度。建设项目应当落实到指定范围,有四角坐标、控制标高,示意性平面;道路或公用工程设施要标有控制点坐标、标高,并说明各项目的规划要求。
近期建设项目较集中时,可以采用较大比例尺编制详细规划图。近期建设项目较分散时,可以将近期建设项目表示在建设规划图上,不另画图纸。
第二十四条 村镇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宜与总体规划一致。村镇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三年至五年。
第二十五条 镇区建设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图纸与文字资料两部分。
图纸应当包括:
(1)镇区现状分析图(比例尺1:2000,根据规模大小可在1:1000-1:5000之间选择);
(2)镇区建设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现状分析图一致);
(3)镇区工程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现状分析图一致);
(4)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可与建设规划图合并,单独绘制时比例尺采用1:200-1:1000)。
文字资料应当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三部分。镇区建设规划与村镇总体规划同时报批时,其文字资料可以合并。
第二十六条 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可以分别参照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简化。
村庄建设规划可以在村镇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批准后逐步编制。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农场、林场的各基层居民点的规划亦可以参照本办法编制。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建设部 发布日期:2000年02月14日 实施日期:2000年02月14日(中央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