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十三五期间旅游工作发展思路
***县十三五期间旅游工作发展思路
***县旅游局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对于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省、州也相继作出了实施旅游强省、旅游强州的战略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从1992年起步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县经济“强劲增长点”和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成为了我县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对经济社会的带动贡献作用越发显现。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旅游产业规模不大、经济实力不强、发展速度不快的现实差距客观存在,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当前,全县正处于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构筑产业强、产品精、业态新、品牌响、服务优的***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把***旅游建设成为红河旅游强州的重点辐射带动县,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地的口岸旅游城市,促进***旅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让***旅游在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更好更快最大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旅游局提出以下发展思路。
一、加快旅游项目建设申报和推进。
(一)加快***国际旅游集散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从1993年正式开展边境旅游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自驾车旅游为主,南溪河国际漂流、商务会展购物游等地方特色旅游为辅的发展格局,旅游业成为全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2004年至2013年以来,10年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52.12万人次,年平均增长16.13%;旅游业收入58.5亿元,年平均增长22.17%。旅游业已成为成带动我县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我县经济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的战略部署,省、州相继作出了实施旅游强省、旅游强州的重大举措。当前,***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国际陆港,作为昆玉红文化产业经济带的一个节点,在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的精品口岸旅游城市的目标中,大跨步建设和提高***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承载能力任务艰巨、形势紧迫。
***受地理环境限制,口岸城区承载的人流、物流、车流功能已到极限。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只有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城市承载能力。目前,***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离昆玉红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与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的精品口岸旅游城市的需要相距较远。因此,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举措,特别是***游客集散的特点,现规划建设面向国内游客、越南及第三国游客的“***国际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设“***国际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是作为落实昆玉红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建设和打造***精品口岸旅游城市的一个重要抓手,工作艰巨,意义深远。项目建成运营后,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成为进入***游客的“旅游之家”,成为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一大亮点,成为***精品口岸旅游城市重要的游客集散点和旅游休闲区。
2.项目建设依据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委州政府建设旅游强州的决定、***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县交通规划,以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产业的有关文件。
3.项目进度安排:
项目计划2014年完成选址、项目立项申报批复、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2016年投入使用。
(二)加快戈浩避暑山庄改造提升项目建设 1.项目简介
戈浩避暑山庄占河谷平地约60余亩,山林地近1000亩,与戈浩自然村相邻,距离***县城约28公里,建在南溪镇马多依上寨东的戈浩山上,是一处集旅游、避暑、避寒、会议、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项目。戈浩避暑山庄地处热带,冬季时分温度比较较高,是避寒的好去处。与此同时,山庄又位于山林深处,夏季较之周边要低5~10℃,比较适合避暑。
戈浩避暑山庄由三部分组成:(1)民俗山庄,以瑶族民居为主要特色建成多栋小木屋,提供会议、住宿、餐饮与娱乐等服务;(2)龙戈森林公园,避暑山庄西侧为原始热带雨林,面积上万亩,内有动植物数百种古树参天,风景秀丽;(3)地下溶洞景区,龙戈山有一个长约1000米的地下溶洞,洞内各种钟乳石发育很好,气候凉爽。
由于经营不善,兼之存在安全隐患,戈浩避暑山庄于2007年停业整顿,目前仍处停业状态。业主正在多方筹措资金,以期能使景区重新投入运营。2.项目进度安排
争取2014年完成项目招商引资,力争2016年完成项目项目重启运营。
(三)加快马多衣农业旅游园项目建设 1.项目背景
马多依位于云南省***县南溪镇的东部山谷,***是云南最重要的中越边境桥头堡城市,这里碧水蓝天,青山绿地,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有海关、对汛署、法国领事馆等历史文化类旧址,大围山、花鱼洞、热作所、中国东盟***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等热带等著名旅游景区,边城观光、界河漂流踏浪、红河沙滩沐浴、百年窄轨铁路、边贸购物,可感受异国风情,享受阳光空气,领悟民族风情,可谓是度假天堂、热带旅游胜地,有条件建成国际性的避寒避暑度假休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
2.项目进度安排
前期准备工作一年,工程建设四年,分二期,预计五年全部建成,一期建成后即开业接待游客,二期主要为滨水餐厅和山坡红木种植招商合作开发项目,即村里出土地,投资者出技术和资金。
(四)加快瑶山汉唐村民族风情园项目建设推进。
1.项目建设背景及依据
**乡是***瑶族自治县的主体民族乡,位于***县北部,距县城67公里。全乡辖5个村委会,45个自然村,5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35人。居住着瑶、苗、壮、汉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其中瑶族9514人,占总人数的84%,苗族1531人,占总人数的14%,其他民族224人,占总人口数的2%。瑶山乡是集民族“直过区”、边疆地区、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五位一体的民族聚居乡,也是云南省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难点地区。
为加快瑶山乡扶贫攻坚步伐,将瑶山乡打造成扶贫攻坚示范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示范乡、全国瑶族特色乡,2013年11月4日至5日,中共***委书记杨洪波同志深入***县瑶山乡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在瑶山乡党委、政府上报的《瑶山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上作出重要批示:“将***瑶山乡纳入整乡扶贫攻坚计划,用三年时间,着重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农民增收,3年后翻一番;二是美丽家园;三是教育;四是文化。”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推进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州委书记杨洪波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快瑶山乡扶贫攻坚步伐,切实改善边境民族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乡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瑶山乡三年扶贫攻坚规划制定的发展旅游产业目标任务,结合瑶山旅游资源实际,特提出建设瑶山乡民族文化风情园项目思路。2.项目推进时间安排
争取2015年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力争2016年投入使用。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一)规划引领发展。依托全县旅游资源布局,按照“新理念、高起点、大手笔、重保护”的原则,统一规划、科学合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一是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加强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促进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及村镇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协调,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严肃性,发挥好规划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二是突出规划的协调性,以融入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和跨境旅游合作区为目标引领,强化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打造精品线路和拳头产品,将口岸、乡(镇)、农场旅游资源连成片、串成带,详细规划、集群发展、深度开发,推动单点突破向全县发展的转变,形成***旅游发展融入全州旅游发展的格局。三是突出规划的层次性。做到分清层次、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旅游发展要突出“异域情”元素,围绕“异域情”元素做好滇越铁路旅游、跨境旅游区等旅游项目祥规,辐射带动全县旅游跨越发展。四是突出规划的特色性。特色制胜是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支点,要从规划的理念、内容上充分体现特色性和个性,最大限度地将***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自驾车旅游、军旅文化、农垦文化、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亮点凸现出来,做到思路特、产品特、路径特、举措特,以特色规划保障特色旅游的发展。
(二)优化空间布局。
围绕精品口岸旅游城市建设,做好“一城两国”精品口岸旅游城市的规划与开发,增强口岸旅游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口岸旅游休闲服务功能;围绕国际陆港建设,加强口岸城市软、硬环境建设,做好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行业的规划布局与开发,打造提升滇越铁路旅游景观带、泛亚铁路蒙河线旅游景观带、蒙河高速公路旅游景观带;围绕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片区建设,挖掘开发“异域情”元素旅游品牌和产品,做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旅游规划布局与跨境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提升“两河绕城”的东、西两大旅游区的品牌档次,实施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靓、做精、做优、做大***民族风情旅游、文化观光旅游、休闲商务会展旅游、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自驾车旅游、国际体育赛事旅游等项目。力争5年内打造出***“鲲鹏飞翔”的姿态,逐步把***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的国际旅游城市。
(三)加大产品开发。
旅游产品是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产品就没有商品,没有商品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产业。我县旅游产品开发要考虑前瞻性、独特性、周期性和综合性,要围绕市场需求,谋划在前、开发在先,形成***的个性特点和特定的消费人群,并根据产品生命周期,不断推动产品组合、产品升级和新产品开发。具体来说,我县的旅游产品开发要从观光旅游(自然风光产品:山、洞、谷、瀑、林、动植物等,人文观光旅游产品:异国风情、口岸新姿、历史遗迹、军旅垦区、微缩景观、主题公园、革命纪念等)、度假旅游(乡村度假、森林度假、野营度假等)、专项旅游(商务会展、体育健身、业务培训等)、生态旅游四大类型统筹挖掘开发。另外,在打造观光旅游,体验异国风情上,要增加和延伸跨境旅游线路,做精***—越南老街、沙巴、广宁、河内、下龙湾、芽庄、胡志明市等精品线路,做强越南—中国***、蒙自、个旧、建水、弥勒、泸西、元阳、昆明、大理、丽江等线路精品,以及中越跨境自驾车旅游、南溪河界河漂流、边境商务会展游、中越商贸购物游等旅游产品,全面展示***跨境旅游风貌,形成强劲的带动效益。同时,围绕重点区域产品,把优质旅游资源有机地连接起来
(四)打造精品品牌。
品牌是旅游的生命力,没有强势的品牌,就没有强势的产品,也就没有强势的产业。***作为***首批重点旅游发展县,“异域情”元素是***旅游的特色,也是旅游发展的方向。要深入挖掘***“异域情”主要元素,将***打造成为具有浓厚异域风情的最美边境旅游城市。在项目谋划、产品打造上重点围绕十个方面的元素挖掘开发,即:异国风味美食、异国风情服饰、进出口特色商品、中越文化交流、法式建筑风貌、跨境民族风俗、跨境贸易会展、双边人才交流、双语文字标识、滇越米轨铁路。同时,要高度重视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开发利用,将其作为世界旅游品牌来打造,即:以滇越铁路为代表的近代工商文化旅游品牌。***作为滇越铁路中国段和越南段的交汇点,所有出入境人员和货物均要从此经过,承载和见证了滇越铁路的兴衰历史。要积极推动与越南联合对滇越铁路进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申报过程作为旅游营销的重要途径。通过打造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等名片,促进***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自驾车旅游、探险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品牌建设。通过抓好“一城两国”的口岸旅游城市建设和跨境旅游区的建设,大力提升***旅游品牌的档次、附加值及无形资产,进一步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创新旅游业态。
按照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持续创新旅游组织管理方式,培育更多新的业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要依托我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以每年一届轮流在中国***和越南老街举办的边境贸易交易会和正在建设的边民互市场、***国际木艺文化城及各种批发市场为重要平台,积极发展商务会展旅游,通过制订营销方略,吸引更多的高端游客到***举行商务会谈、商业展示,促进***旅游自身发展,为***带来新的商机,带来更多的信息、人才和资金;大力挖掘我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促进文化体验项目从学者、专家向普通游客延伸,让游客充分享受历史文化的无限魅力,激活文化软实力的巨大能量,促进文化体验业态发展;立足我县立体的地理、良好的气候和丰富的热区资源,打造夏天亲水旅游产品项目、冬天避寒度假养生项目。积极发展山地运动、国际体育赛事、探险露营等旅游项目,形成新的康体休闲业态;要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加快推进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建设;积极探索和打造文化创意、影视、科考、旅游房车营地等旅游新业态。
(六)壮大要素主体。
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品牌打造和业态创新为重点,努力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要素发展的规模、质量、效益和水平,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管理科学、优势互补、实力强大的现代旅游企业体系。着力构建“四大”体系,即高、中、低档次相结合的旅游餐饮体系;高端休闲度假、传统商务观光和经济型酒店及特色民居客栈等多层次的住宿体系;专业化运营的旅游批零体系;旅游景区、购物街区、购物点组成的旅游购物体系。力争到2020年,培育做强2家收入达1亿元以上并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旅游企业,全县建成星级酒店20家以上,其中5星级或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集团管理的度假型酒店1家以上,4星级酒店2家以上,旅游客车20辆以上,4星级旅行社达2家,拥有导游队伍100人以上,形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旅游企业,全面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
第二篇: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绛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收费经营的旅游景点共有两处:一处是太阴寺,另一处是紫云寺。这两处景点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收入也十分有限。
太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存有全国最大的独木雕释迦牟尼涅槃像,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由于原庙大部分建筑已经灭失,仅存的一个具有金代风格的单体建筑,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缺乏好的发展前景。
紫云寺是沸泉龙岩山旅游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景区内有山、有水、有庙、有竹,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休假旅游景点。每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都能吸引不少观光游客。但景点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目前,这个景点也没有引起更多游客的重视。
东华山庙主要依托东华山森林公园经营开发。该景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开发力度不大,目前,只是一个每年阴历三月十八庙会季节性的旅游景点。
二、发展目标
从长远目标分析,我县境内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都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价值。
东华山位于中条山北麓,绛县卫庄镇张上村辖区内,相传为沉香劈山救母溅石而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和文化旅游价值。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周边数省百县千万游客旅游朝拜的圣地。位于东华山脚下的太阴寺和东华山庙作为道、佛并融的旅游景点连片开发,可吸引一大批游客旅游观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沸泉龙岩山旅游景区独具南国特色。成片的状元竹林、初具规模的佛教寺庙紫云寺、神秘的沸水源头和风景秀丽的月牙湖,是北方地区罕见的一处旅游胜地。
我县是一个地上、地下文物都非常丰富的地区。现已公布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4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已经上报的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
地下文物以横北西周墓群的发掘为代表,引起了全国上下业内外的巨大轰动。横北西周墓群的发掘以揭开古倗国地理谜团而获得两项国家级大奖:一个是自上世纪70年代秦陵兵马俑考古发掘之后,时隔30多年出现的第二个国家田野考古一等奖,一个是2005“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目前,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部又正在对我县的周家庄遗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这是我县人文景点旅游开发又一个新的兴奋点。
三、发展思路
在旅游景点建设上,我们计划自然景观上开发好“一山一水”(东华山、沸水),人文景观上做好以不可移动文物修复为基础的“三路十二景点”(远古及晋文化旅游线路、三教文化旅游线路、古代精美艺术旅游线路)建设。
1、拟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个集旅游、购物、娱乐、餐饮居住为一体的精品旅游景区――东华山旅游区。
建成后的东华山旅游区由六个小区组成:
一是道教文化朝圣区。以标志性建筑浑元塔为轴心,分院建成玉帝庙、送子娘娘庙等十一座庙宇,满足道教信仰人士的朝拜需求。
二是佛教文化朝圣区。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阴寺为主区,逐步修复古寺山门、配殿、十八罗汉、四大金刚、舍利塔等佛教建筑,形成比较系统的佛教建筑体系。
三是生态景点观光区。以原始森林、白云洞、神仙脚印、石狮卧翠柏等景点开发建设为主,突显大自然的秀美神奇、峻险纯真,引导游客融入自然,陶冶性情。
四是红色遗址瞻仰区。建设高标准的中条山红军游击队纪念亭和绛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建成一个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是休闲娱乐区。投资建设水上公园、动物园、儿童乐园、避暑山庄、疗养院、影剧院、歌舞厅等游乐设施,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六是商贸购物区。以张上村为中心,建设固定的百货、餐饮、烟酒副食、工艺品购物大街和旅馆、交通等服务设施。
2、沸水自然风景区建设,将以原3543军工企业遗留下的保存完好的数万平方米旧厂房、办公楼、住宿楼为依托,突出南国特色,重点建设沸水源头和虹鳟鱼场观赏点、状元竹林观赏点、紫云寺佛事活动区、月牙湖水上游乐园、农耕文化园,以及相配套的旅游宾馆、饭店等设施。
3、文物修复和文物景点建设。主要是争取上级文物部门支持,县政府积极配套资金,重点修复元代以前古建筑太阴寺、景云宫、董封戏台(以上三处为已公布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春观、文庙、成汤庙、南柳泰山庙、东仇龙庆院寺、南樊石牌坊、乔寺砖碑楼(以上七处为拟报第七批国保单位)和明清精品民居博物馆、横北墓地出土文物博物馆等十二处景观,逐步形成以周家庄遗址、姜嫄墓、帝尧遗迹、晋都车厢城、范村将军庙、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为主要景点的远古及晋文化旅游线路;以佛教寺庙太阴寺、紫云寺,道教宫观景云宫、长春观、南柳泰山庙、东华山庙、成汤庙、龙庆院寺,儒教圣地文庙、月宫楼、探花府为主的三教旅游线路;以南樊石牌坊、乔寺砖碑楼、董封戏台、横北墓地出土文物博物馆、明清精品民居等为主的古代精美艺术旅游线路。
目前,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东华山旅游景区的管
理体制已经理顺,由东华山森林公园统一管理并组织景区开发。紫云寺完成了第二期景区工程建设任务,二A级旅游景点国家旅游局已经授牌。元代以前文物本体维修工程已经完成或部分完成了太阴寺、景云宫、长春观、董封戏台和文庙的维修,总投资810万元。南柳泰山庙、东仇龙庆院寺、成汤庙、南樊石牌坊、乔寺砖碑楼已经完成维修项目申报工作,南柳泰山庙、东仇龙庆院寺两处元代建筑去年11月编制完成了保护维修方案,今年可望开工建设。明清精品民居博物馆建设,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254处明、清民居基础上,集中迁建30处精品民居,目前已经完成了筛选工作。横北墓地出土文物目前正在整理阶段。
经过一个时期的基础建设,绛县将会迎来旅游经济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一○年三月十五日
第三篇: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一、旅游资源概况
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山脉南端西翼,省西南部,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2.89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梁峁层叠,3大山系9座大山成“川”字排列,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土地支离破碎,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海拔最高1521米,最低511.9米,年均
气温9.5℃,年降雨量在500mm左右,十年九旱,是雨养农业县。全县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314个自然村。
1、文明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据专家考证,县境内芝河两岸有旧石器遗址,有罗仓、下退干等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片,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石佛头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规格很高的文物被国家、省博物馆珍藏,楼山龙王庙、县城文庙大成殿为元代建筑全国罕见。
2、旅游资源奇特。全县有62处旅游资源单位有80%以上集中分布于县境西部沿黄河一带。特品级旅游景观有乾坤湾、黄河峡谷地貌,四级旅游景点有六处,三级旅游景点有23处,可以划分为八个旅游资源开发对象:关资源群、乾坤湾资源群、仙人湾资源群、楼山资源群、望海寺资源群、阁底资源群、芝河资源群和四十里山资源群,其中乾坤湾资源群为核心资源,位于全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批准黄河蛇曲(乾坤湾)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被临汾市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可开发形成核心旅游区。
3、红色文化厚重。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途径,在赵家沟、前龙石腰、上退干等地居住和战斗了十三个日日夜夜,是红军东征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毛泽东主席在临汾市境内唯一住过的地方。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建国前后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接纳和帮助了20多个省市逃荒求生的人民共渡难关。1971年将毛主席曾居住过的上退干村改名为东征村,并修建了红军东征纪念馆,当时的临地委在此召开了第一届全委会。5月12日重新修复了红军东征纪念馆,剪彩开馆,有霞光普照、阳光雨露、殉义柏等景观,境内还有回师西渡渡口、沙发石、红军井、红军石、红军崖、毛字石等红色旅游资源(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4、生态资源丰富。境内盛产红枣、核桃、绒山羊、小杂粮、蓖麻、酸枣、野生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品质上乘,闻名遐迩。尤其是红枣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奖章,是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在我省干果类农副产品中率先获得了有机食品转换认证,目前,全县红枣树总量达到30万亩900万株。发展绿色观光、采摘旅游、建立果品加工基地,转化原枣为旅游商品,开展绿色生态旅游。
二、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提出了“绿色产业富民、能源工业强县、旅游开发兴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和出台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县打造以红军东征纪念馆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主的黄河文化旅游和以红枣品尝采摘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三大精品旅游线路,牵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1、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以红军东征纪念馆为主体,新建展览馆,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红军东征纪念塔,开展追寻红军东征足迹、寻访东征老红军及其后人,祭奠红军崖英勇牺牲的无名烈士等主题活动,努力把东征纪念馆打造成全省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2、打造黄河文化旅游景区。加大以乾坤湾为主体的重点景区建设,修建黄河地质博物馆、观景台、乾坤道、天脊台等景点,挖掘保护河会里民间艺术村、黄家岭民俗村等资源。开发黄河观光体验项目,开展水上漂流、黄河游艇、空中热气球等活动,饱览黄河地质公园奇特景观。开发游乐服务项目,修建服务中心、农家宾馆,推出特色产品、农家饭菜,开展黄河沙浴、黄河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打造全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3、打造绿色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绿色生态园,营造十里绿色果林带,开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采摘等旅游项目,建设绿色旅游林果超市,游客可在不同季节采摘果实,建设果品加工基地,培育品牌产品,打造成返璞归真享受自然的首选地。
4、打造文化旅游强县。全面推进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谋划实施一批文化融合项目,将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把文化包装成项目,把资源整合成项目,积极招商引资。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文化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益,使旅游开发真正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创作反映我县黄河原生态文化及和谐文化的长篇文学作品,编辑反映文物资源现状、革命史志、民间艺术、民间风俗等系列丛书,自编自演富有我县黄河风情特色的文艺节目。夯实基础设施,做好景区内交通规划,修建沿黄干线公路、沿黄扶贫公路、高速公路等。完善道路标牌景点标识,建设星级宾馆和农家古窑洞客栈。开发生产具有鲜明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如枣产品系列、小杂粮系列、手工艺品系列、纪念品系列等。
旅游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也是一项周期性很长的产业。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滞后,已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县财力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希望能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把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第四篇:新世纪艺术馆发展旅游产业思路
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
新字„2012‟08号
新世纪艺术馆关于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路
为积极推介本土文化和产业特色,促进醴陵陶瓷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落实市委提出的“学赶浏阳、挺进三强”战略决策,助推我市“旅游升温战”,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进行“经营产品”到“经营文化”的转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2011年12月1日,由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的新世纪艺术馆开馆,成为我市首个专业陶瓷文化旅游准AAA级旅游景点,开启了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
目前,新世纪艺术馆已经成为醴陵对外展示醴陵陶瓷文化、醴陵产业发展成果的一张名片。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李薇薇,副省长何报翔,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株洲市委副书记、市
长先后王群等领导先后视察我新世纪艺术馆,并对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发展旅游产业给以高度肯定。
新世纪艺术馆日益发展成为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艺术交流、科研创新、教育教学为一体的陶瓷文化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通过馆藏珍品收藏、文化墙、陶瓷组雕等方式弘扬陶瓷文化、酒文化、酒容器文化等传统文化,举办胡云富书画展、中国陶瓷名家作品展等多次展览,成为中国首家瓷酒文化艺术馆。新世纪艺术馆在醴陵率先推出“陶瓷制作体验游”,一汽大众车友、韩国抱川市游客先后在新世纪艺术馆体验醴陵陶瓷制作,并且带走自己创作的陶瓷作品,他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示,通过“体验”这种模式,对醴陵陶瓷印象更为深刻。新世纪艺术馆还率先开发了BIO艺术陶瓷净水器、烟斗、烟嘴、保温杯,古典酒具,绿彩茶具等“旅游陶瓷”,得到市场广泛好评。
截至到7月份,新世纪艺术馆已经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其中包括阿塞拜疆、韩国等外籍游客及香港、台湾等地区游客,为推荐醴陵、宣传醴陵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响应市委、市政府发展旅游业号召,使得醴陵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形成规模、成为精品,新世纪艺术馆积极进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湖南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申报工作,今年10月份可以完成验收,这将是醴陵第一个国家AAA级陶瓷文化景区。新世纪艺术馆还编订了《新世纪艺术馆发展旅游产业五年规划(2012年—2016年)》,今后五年,新世纪艺术馆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丰富馆藏,使得游客有更多的珍品可“看”。一是大量征集民间醴陵釉下五彩珍品;二是邀请全国知名画家来醴陵创作宣纸画和瓷画,展示瓷艺与国画的不同。
2、对外开放餐饮部,使得游客有美食可“吃”。醴陵菜非常有特色,是和醴陵陶瓷一样有价值的“瑰宝”。新世纪艺术馆计划推出正宗“醴陵菜”,让游客感受醴陵陶瓷文化同时,享受醴陵美食。
3、将新世纪陶瓷艺术瓷分厂搬迁到新世纪陶瓷酒瓶产业园,腾出厂房为专业陶瓷制作体验生产线,大力推荐“陶瓷制作体验游”,让游客有地方“玩”。
4、大力开发“旅游陶瓷”,并且建设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让游客有商品可“买”。
5、建设一个大型游客中心,投入资金建设公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提升新世纪艺术馆接待品质。
附件:《新世纪艺术馆发展旅游产业五年规划(2012年—2016年)》。
第五篇: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思路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思路
广大乡村拥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加之中短途游的逐渐繁荣,发展乡村旅游面临良好的机遇。乡村旅游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将休闲观光旅游活动与品味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走进农家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向广大城乡消费者打开一个崭新的休闲旅游新天地。乡村旅游的兴起发展,不仅是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事情,而且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抓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进步的有效载体。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繁荣县域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和企业投资创业、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促进县域经济更加繁荣;能够发展农业的生态、文化等功能,满足城乡居民对绿色农产品、生态产品、文化产品等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现代农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可以预见,乡村休闲旅游将会推动县域经济进一步繁荣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股重要力量。
为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旅游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拟定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思路如下:
一、发挥休闲旅游优势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同时,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和旅游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旅馆服务业等配套产业的加快发展。要围绕乡村旅游休闲景点的建设规划乡村休闲旅游,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的区域分工,促进特色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和加快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的系列化加工、品牌化营销,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分工分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形成以乡村旅游为龙头、产业合理布局和农村劳动力合理分工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要充分挖掘自然生态、乡村文化和特色农产品的旅游功能,引导农民、企业开发和生产具有浓厚乡土风格的休闲旅游品和观赏动植物。要努力改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配套服务条件,鼓励农民和企业发展交通运输、餐饮、宾馆等服务业。
二、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综合治理相结合旅游业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以及环境与安全等要素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备条件,要求做好乡村综合环境的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旅游发展要素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兼顾农民生产生活和游客休闲旅游的双重需求,统筹规划和建设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休闲场所、旅游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美化乡村面貌,优化乡村服务功能;将景区建设与促进新农村发展结合起来,按照发展休闲旅游业的要求完善乡村的休闲旅游设施,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又体现乡村整治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开发休闲旅游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旅游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求新、求异、求奇、求真、求美、求乐、求知的一种体验活动,而生态和文化则是这种体验的全部内容。人们参与乡村旅游,实际上就是体验乡村美丽的风景、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保存久远的文化传统。因此,要保护、整理和挖掘乡村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明,拓展农业的领域和功能,为消费者营造丰富的人文环境,发挥乡村旅游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开发建设中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和功能,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山水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游山玩水、回归自然的条件,发挥乡村旅游的娱乐和身心调节功能,使消费者在优美环境和悠久文化的熏陶和感悟下,更多地了解自然,更好地秉承传统,更加自觉地呵护生态、保护文化,实现消费者的自我教育和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鼓励广大农民投资创业与吸引企业投资发展有机结合乡村旅游做大做强离不开市场资本的投资参与,它可以加快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产业的建设档次。做好乡村休闲旅游,农民的广泛参与是这一产业的基本特征,也是产业发展和繁荣的根本保证。要把鼓励广大农民投资创业与吸引大企业、大业主投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参与的投资发展格局。要大力鼓励农户通过办小饭店、小旅社和销售绿色农产品,参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扩大收入来源。要积极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开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参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借助工商资本投资大、速度快、档次
高、配套全的优点,发展规模化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规模较小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发展。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扩大城市居民在农村的消费,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转移,带动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扩大,推动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总收入的增长,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乡村风貌的整治、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现代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先进文化的传播,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个有效通道,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