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管理思想(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1:1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为的管理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为的管理思想》。

第一篇:华为的管理思想

华为的管理思想

任正非是一个人性大师,他能够深刻洞悉人心,以人性为核心来构建华为的人力资源的机制。《以奋斗者为本》是基于任总对人性的基本理解,他是一个思想大师,他是用思想来引领这个企业。

华为下一个目标就是成为这个时代里面伟大的高技术企业,是朴素的思想造就了伟大的企业。有一个清晰企业发展战略,基本合理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体系,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眼下就剩下一条路,走向成功。

关于当前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其实中国企业真正的竞争力优势还是体现在制造业,需要做的要用互联网去改造一些传统的产业,互联网可以颠覆一些产业,互联网基本上还是在流通的领域,如果未来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核心竞争力与持久竞争力形成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互联网还是只是创业期,盈利模式还没确立没有成熟,管理还是婴儿期。

中国的主体经济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上,互联网是一个伟大的工具,但不是中国经济的全部,互联网要遵循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当前互联网经济所提到的风口理论可能会误导一些创业者,是真正的投机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才能真正平稳的落地,长期积累,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天空。

客户价值优先,人力资本价值优先,当前,中国的很多企业在管理与运作模式上还不是成功的企业,企业在创立的过程中,没有盈利能力,还是在创业的路上,只有企业需要真正的内生机制,内生能力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才是一个成熟的企业。要用互联网企业去改造我们的传统企业的模式。移动互联网是新逻辑,不是传统PC的逻辑,用户需要付费,不是免费的午餐,今天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是对传统互联网公司最大的颠覆。

华为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华为的高管到任何一个公司去,会给新的公司带来变化,这就是基本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展现。当前,某些人谈现代管理,讲互联网思维的人都不是互联网思维的从业者,华为从开始做移动终端的一款产品起就注重企业的管理,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如果没有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的思维,那么他的互联网思维是苍白的。中国未来竞争力不是互联网,而是制造业。

企业要赋予员工追求的意义

华为以奋斗者为本从价值评价到价值分配,战略性的管理,人力资源的流动,以及如何应对颠覆性创新的坚持自我批判,这里都是阐述以奋斗者为本。它一定不是功利性的存在,它一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存在。它是结果责任导向,它的分配是基于结果基于长期贡献进行分配,作为奋斗者的这些核心团队是要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成为奋斗者群体中的一种表率,这种表率为奋斗注入意义,说明了:为什么要做这种奋斗?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牺牲?我们有时说员工,如果他留在学校里他还可以去选择去创业还可以选择去企业做员工,可是如果他到企业去了后几乎再也不能回到学校里。也就是实际上人走到企业后他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这是要通过华为这套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来解读,他要能解读出意义,奋斗者不光是利益,不光是评价,不光是福利,还有员工持股。甚至华为退休以后,如果不就业,不进入竞争企业的话,还继续享受股票分红,这就相当于退休金。如果你还有能力取得额外的收入,公司要把股票收回,这就跟员工为企业奋斗注入真正的意义。华为的意义是探索中国世界级高技术企业之路。

关键词之一:中国的。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从近代以来还没有创造出一个真正的高技术性企业;

关键词之二:世界级的。关起门没有意义,当国门打开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存在,是不是还能领先;

关键词之三:高技术。不是传统领域,不是依赖物质资源、垄断、国家政策的企业,是凭借智力、高技术、竞争力的。

写基本法的商业意义在以客户为中心,中国要取得在世界上应有的地位,应该是每一个华为人奋斗的真正的意义。启发生活中最具价值和意义的东西,要明白我们对生活的期望不重要,生活对我们的期望才是最重要的。正是华为的追求以及它在中国的成长发展中所做的贡献,赋予每个华为人存在的意义,这点是真正促使他们奔向海外,在非洲、在中东等艰苦的、被长期制裁的地方坚持奋斗。什么在支持他,就是这个意义。一个企业要做好,就要给他奋斗目标,要给他意义,就是人生存在的意义,为这家企业付出最好的青春,付出最好的时光是值得的,他在这家企业没有白活。

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在短期看不到成果的企业家如何管理是一个难题,需要有一个企业家的价值判断在里面起作用,关键是你的立场和表现。日本在海啸的时候大家都在跑,但是,华为电信的维护人员在对着人流往前冲,东电的总裁说了一句话,华为是真正的日本人。大家知道海啸发生最需要的是通讯设备,这是企业持有的客户立场。还有利比亚内战,华为一组人去班加西支持反对派,一组人去首都支持政府,战争需要通信,体现华为员工对客户的忠诚。

人的堕怠是从思想开始的

按照华为的“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华为给了我们开放了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读者可以和任总进行心灵对话的平台,遇到问题可以去书里面找相关内容看一看,这不是真理,但可以看看一个企业家是怎么做的,怎么思考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奋斗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华为永远做乙方,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奋斗的方向就是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才会有价值。怎样让奋斗者继续奋斗,就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和华为的狼性是非常契合的。华为狼性的三个标志:第一敏锐的嗅觉(客户导向),第二强烈的进攻意识(奋斗者),第三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团队精神。任总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这句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个机制很重要的是,万事由心衰,人的堕怠是从思想开始的,不是行为上。中国企业也高速发展很多年了,后面就慢下来,慢生活,小资等。随着创业时间的延长,会不断蔓延开。其实华为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华为文化的变异,狼变异成了喜羊羊。用任总的话来讲,就是在坂田漂亮的草地上,架着二郎腿、欣赏着美好的风光,晒着太阳,听着下属PPT的汇报,那就是不奋斗了。如果这样,下一个倒下的一定是华为。在当前80后90后为主体的员工群体中,如何让华为文化更好的传承,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让奋斗者做出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思想是一致的,语言有变化,对企业系统的思考是有体系的。

任正非是一个人性大师

任正非是一个人性大师,他能够深刻洞悉人心,以人性为核心来构建华为的人力资源的机制。吴老师、黄老师在华为服务18年、20年,这就是任总洞悉人性的最好证明。以奋斗者为本是基于任总对人性的基本理解,他是一个思想大师,他是用思想来引领这个企业。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大家以为是黄老师的专著,后来发现全是任正非的思想。

任正非始终在做思想。任总貌似低调,其实他是中国最高调的企业家。在中国高调是不行的,枪打出头鸟。思想的高调那是真正的隐形冠军。中国人由于没有宗教,所以是需要思想引领的,需要价值观和导向的指引。第二就是,任总舍得让利。

人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有价值的、要有意义的。这个核心的内涵就在这,强烈的进攻意识就是奋斗的意识。华为通过提炼企业的核心文化,铸就了企业成长的基石。任总是用思想去引领这个企业,思想的貌似低调其实是传递思想的高调。以奋斗者为本可能不完全合适其他企业,但是以价值创造者为本,对所有企业适用。

这个时代不奋斗,就没有未来

任总的成功绝对是有原因的,以奋斗者为本,帮助中国的成长者更好的创业。华为对中国企业最大的贡献是奋斗者寻找梦想,能够保持奋斗精神。成功者都是奋斗者,没有一个随随便便成功快乐的人。

不要相信不奋斗就会有结果,华为的成功就是一种中西结合的文化体系。小米每周六天上班,腾讯每天工作都到12点,这个时代如果不奋斗,就是没有未来,以奋斗者为本就是比别人奋斗的更多,中国经济企业持续的发展就是我们的企业家在不断的奋斗,在没有技术,缺品牌的时候就是需要积极的奋斗。

奋斗者不能领导评,否则会出现大量奋斗着的奴才

价值评估是挺困难的,在华为会以关键事件来衡量。在日本海啸发生的时候、在利比亚、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华为人向前冲;华为也有盐碱地项目,需要人去做。干部要冲在最前面,需要企业家的表率作用。这是一种自我实现、是有意义的一些事情,实际上华为是去调动人的内心的动力。这个很难,但也是回避不了的。我们如何把握这个两难,这个把握的好,企业就起来,把握不好,企业要走下去就很难。以奋斗者为本,是个理念,是个假设,要变为实践,要验证假设,核心问题是对奋斗者的甄别,因为奋斗者不是领导评出来的,否则会出现大量奋斗着的奴才。奋斗者也不是自评的,否则人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伪奋斗者。关键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是华为最厉害的HR体系。

华为最初的营销的绩效考核是用手写的,任总说制度太乱,制度需要进行整合,制度打补丁,要我们搞一个东西,如何梳理制度。

当年起草基本法,第一稿:企业的前途在哪里,企业的工作如何有效率、员工如何有成就感。第二稿:华为过去为什么成功,哪些可以持续帮助华为成功,哪些要素会成为后续成功的障碍,华为未来靠什么成功?华为基本法的真正基调就是第二稿,让华为走出混沌。

作为人来讲,每个人都有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讲,如果温饱都没有解决,来讲奋斗是不现实的。西方的管理理论是不是正确的,可能华为是最好的去验证理论的地方。华为是走在西方公司的道路上,在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不需要创新,要分享历史创新所付出的代价。任总的思想是伴随自身经历而诞生的,当兵改造思想,援藏。西方的理论,中国的实践,去做伟大的事,为员工的生命注入新的意义。

第二篇:华为十大管理思想

华为管理要点(任正非)

一、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一块木板

在管理改进中,一定要强调改进我们木板最短的那一块。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才能使人员在内部流动和平衡成为可能。要减少木桶的短木板,就要建立均衡的价值体系,要强调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质、技能创新的优良工

自我批判不光是个人进行自我批判,组织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通过自我批判,各级骨干要努力塑造自己,逐步走向职业化,走向国际化。公司认为自我批判是个人进步的好方法,还不能掌握这个武器的员工,希望各级部门不要对他们再提拔了。

三、有序、有效的制度

一定要互补、互助,共同生存。公司在推行激励机制时,不要有短期行为,我们要强调可持续发展。既要看到员工的短期贡献,也要看到组织的长期需求。不要对立起来,不要完全短期化,也不要完全长期化。

四、不盲目创新

我们不要把创新炒得太热。我们希望不要随便创新,要保持稳定的流程。要处理好管理创新与稳定流程的关系。尽管我们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但对一个正常的公司来说,频繁地变革,内外秩序就很难安定地保障和延续。不变革不能提升我们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与岗位工作效率;变革,究竟变什么?这是严肃的问题,各级部门切忌草率。一个有效的流程应长期稳定运行,不因有一点问题就常去改动它,改动的成本会抵消改进的效益。已经证明是稳定的流程,尽管发现它的效率不是很高,除非我们整体设计或大流程设计时发现缺陷,而且这个缺陷非改不可,其它时候就不要改了。今年所有的改革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证实,不能随意去创新和改革,这样创新和改革的成本太高。

五、面对变革要有一颗平常心

今天要看到这个局面,我们现在正在扩张,还有许多新岗位,大家要赶快去占领这些新岗位,以免被裁掉。我们公司从创建开始就是强调来去自由。同时,公司与社会间的劳动力交流是必要的,公司不用的、富余的劳动力在社会上其它地方可能是需要的,社会上也许有一些我们短缺的。公司内长木板和短木板的交换也是需要岗位与人员的流动。我们要及时地疏导员工到新岗位上去,才会避免以后过度裁员。

内部流动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个流动有升有降,只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个人的升、降又何妨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惨。”

六、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宝

我们认为规范化管理的要领是工作模板化,什么叫做规范化?就是我们把所有的标准工作做成标准的模板,就按模板来做。一个新员工,看懂模板,会按模板来做,就已经职业化,现在的文化程度,三个月就掌握了。而这个模板是前人摸索几十年才摸索出来的,你不必再去摸索。各流程管理部门、合理化管理部门,要善于引导各类已经优化的、已经证实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化。

七、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我们可否抽一些时间,研讨一下如何迎接危机。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适应不发展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

我们在讨论危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来想一想。我们所有员工的职业化程度都是不够的。我们提拔干部时,首先不能讲技能,要先讲品德,品德是我讲的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危机并不遥远,死亡却是永恒的,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你一定要相信。从哲学上,从任何自然规律上来说,我们都不能抗拒,只是如果我们能够清醒认识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能延缓这个时候的到来。

危机的到来是不知不觉地,我认为所有的员工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想问题。如果说你们没有宽广的胸怀,就不可能正确对待变革。

八、安安静静地应对议论

希望全体员工都要低调,因为我们不是上市公司,所以我们不需要公示社会。我们主要是对政府负责任,对企业的有效运行负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就是遵纪守法。

我肯定地说,我同你们在座的人一样,一旦华为破产,我们都一无所有。所有的增值都必须在持续生存中才能产生。要持续发展,没有新陈代谢是不可能的。包括我被代谢掉,都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我也以平常心对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二、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第三篇:华为的管理思想

华为的管理思想

任正非,孤独的行者

任正非分享思想的起源。1.他是长子,不能不与六兄妹分享;2.他的童年与青年是在饥饿和贫穷中度过的;3.他的军旅生涯——军队是个分享组织;4.他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对知识拥有者的敬重;5.他被人骗过,鄙视掠夺。

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1.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2.组织激情;3.忧患意识;4.在商不言政;5.人性管理大师。

领导力无绝招。任正非走访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案例再次表明,领导力提升其实没有太多绝招,三点至关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再加一句话:干一件事——管理华为。

致年轻人。任正非送给年轻人的人生格言:视野,意志,品格。这三句话的解读是:高瞻的视野,坚强的意志,胸怀他人的品格。

不迷信。1.深圳龙岗坂田基地当年是一片乱坟岗,南京软件园不远处则是雨花台烈士陵园;2.手机和座机不带“8”或“6”;3.工卡中没有“8”或“6”;4.汽车牌照没有“8”或“6”;5.没有英文名字;6.华为基地开工典礼、搬移和启用不选带“8”或“6”的时间。

任正非很文艺。理想主义者=英雄主义÷浪漫主义。

孤独的行者。市场部颁奖会,轻歌曼舞,歌舞升平,豪杰云集,把酒言欢。独不见任总出席,印象中,自2005年,他就不出席年会了。人总是孤独的,任比他人更孤独。孤独的行者。

如何成为好公司 造梦易,践梦难。伟大的梦想只是牵引公司的未来动力,但梦想的落地需要伟大的管理。中国企业从来都不缺梦,缺少的是实现梦想的机制、文化、管理和企业家。

靠谱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内核,企业文化是一种假设(哈佛大学沙因教授),假设源自管理哲学。所谓“靠谱的文化”,不是对流行的时髦的管理语言的引入和宣扬,是基于对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常识,因为其朴素,因为其可靠,因为其可信赖,因为其可验证,故“靠谱”。

作为企业领袖。企业家应该成为慈善的主体,企业不应该更多地关注慈善,企业更不能把慈善作为事业。对于企业来讲,发展企业,多缴税,多吸纳就业,就是最大的慈善;作为企业的领袖,在“云端”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把“思想云”,变为“思想雨”,来滋润企业的土壤。如果仅仅高高在上,必然“垂直压抑”。

回归商业本质。所谓的“高科技企业”绝不能高高在上地脱离基本的商业逻辑,必须回到商业本质思考问题,从这一点讲,高科技企业与农业生产,与传统工业,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新经济并没改变旧规则。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心灵鸡汤不靠谱,经营理论不靠谱,管理格言不靠谱,成功案例不靠谱,大师预言不靠谱,时髦流行不靠谱,独门秘籍不靠谱。最靠谱的是:回归商业本质,回归商业逻辑,回归商业常识。

经营与管理。经营的关键问题:是扩张与控制;管理的关键问题:是激励与约束;经营与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方向与节奏。在把握方向和掌握节奏的前提下,脚踩油门或刹车,手挥胡萝卜或大棒.创业家们尤其要注意第一个问题;企业家们应关注第二个问题;做企业的人都必须思考第三个问题。

军队与NBA。得出两点感想:企业应该向军队学习文化建设;企业应该向NBA学制度建设,以制度激活竞争活力。

成功有逻辑。每个公司都有精彩的或不精彩的故事或段子,或是关于过五关斩六将的,或是走麦城的;企业管理中不能简单的模仿或搬用,因为这些背后故事或段子背后都有特定的情境。重要的是思考其背后的思考逻辑。把自己的衰落归因与他人崛起的组织,是没有机会重新崛起的;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他人成功的个人,是没有机会重新成功的。

必须关注内在效率。低劳动力成本,使得企业通过招聘,解决企业的扩张问题,而不是通过效率提升。只有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之后,企业才能真正关注内在效率。但过剩的就业供给,一直在抑制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所以,企业的增长模式在相当长时期是很难转换的。

员工持股计划。为那些对员工持股计划心存恐惧、介意或迷惑的人,推荐两本书:《资本主义宣言:怎样用借来的钱使8000万工人成为资本家》,《民主与经济的力量——通过双因素经济开展雇员持股计划革命》,作者为路易斯·凯尔萨(Louis O.Keiso)及夫人。

跨国公司的“尴尬”。因开放之际,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中国市场上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同时也消逝了其创新精神,跨国公司内在的机制变得越来越惰化,跨国公司对客户也越来越傲慢,进而也变得越来越“尴尬”。

短兵相接勇者胜。中国三家标杆性企业:联想、海尔和华为,以往在各自的产业领域,各领风骚,互不交集;现在在手机领域,三家短兵相接了,谁能独占鳌头?是对三家企业文化、机制、管理、企业家和综合实力的综合检验。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商有雌雄!

中国企业缺少什么。中国企业缺少的不是伟大的战略,缺少的是系统的战略实施能力;中国企业缺少的不是先进的管理理念,缺少的是化理念为实践的行动能力;中国企业缺少的不是众多管理制度,缺少的是成体系的管理平台;中国企业缺少的不是优秀的人力资源,缺少的是整合和管理人力资源的能力。

好公司的佐证。离开该公司的员工:1.把公司就职经历作为荣耀;2.感恩曾就职的公司;3.还愿意推荐他人入职原公司;4.向新公司推荐原公司的同事。

企业的追求。一个持续追求产品和服务不断上市的公司(华为),与一个持续不断追求企业上市的公司,是有区别的,区别很大。警惕狮子蜕变为羔羊。创业的初期,员工的狼性造就了公司的成长,使企业成为了狮子;在企业成长期,员工狼性的退化,把企业这头狮子蜕变为羔羊。

谦卑和敬畏。当一个企业的规模,远大于它的客户规模时,还能保持当年小于客户规模时的那份谦卑和敬畏,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体现。企业的衰败都是从对待客户的傲慢开始的。

少点报时人,多点造钟者。从来都不缺少问题大师,把问题看透说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缺少的是建设性地智慧地解决问题的高级工匠,脚踏实地,艰难前行。少点报时人,多点造钟者。

以过冬天的心态活在春天里

唯惶恐者生存。以过冬天的心态活在春天里,是一种活法;以过春天的心态活在冬天里,也是一种活法。问题是怎么活得更精彩。忧虑着会不会倒下,会站得更久,活的更精彩。在这个世界,唯惶恐者生存,唯偏执者成功。在乐观与悲观中走向“灰观”。

只能持续努力。过去的努力的结果,会被今天透支消耗;今天付出程度,决定了未来的状态;不要以为有了个好的平台,就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个世界没有一次耕耘,反复收割的好事——种子会退化,土壤会板结,还会有天灾,还会有病虫害。

狼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狼性,是在国内市场培养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狼性,是在企业内部培养的;企业内部的狼性,是由企业家赋予的。所谓“狼性”,指的并不是区别于其他动物残忍和凶恶的特质。狼性指的是:1.在混沌中对未来方向的敏锐把握;2.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方向确定以后,义无反顾地前进;3.团队协作,共同实现挑战性目标。

再谈人性与狼性。近日有经济学家的关于企业中人性与狼性的微博引起热议。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在企业中,人性与狼性并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因此两者并不并行,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选择问题。尽管在企业组织也存在人性问题,因为它是是普世的。企业的“性”,应该回归到这个组织的本质来思考。对于企业来讲,企业成长、竞争优势、客户认同、员工成长等,仅仅是组织能力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组织能力是自我批判、自我修正、自我优化的能力,也就是消除组织惰性的能力。

内部是农场外部是丛林。企业的外部,是丛林: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企业的内部,是农场: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把企业内部变成丛林是一种错误,把企业外部看成农场也是错误。企业应该为员工打造一只银饭碗,但碗里没有饭。大锅饭:没有差异,一潭死水;金饭碗:衣食无忧,死于安乐;泥饭碗:朝不保夕,得过且过;补充:大锅饭,即为“铁饭碗”。银饭碗,没有饭,活力无限。远离泥饭碗,打碎铁饭碗,警惕金饭碗,构建银饭碗。

黑乌鸦与白天鹅。企业被黑,没必要紧张、辩白和反击,中国的企业环境一直不好,是正常现象,如果一个企业太白了,被黑一下,可以增加点健康肤色;企业是个黑乌鸦,再被黑,还是黑的;企业是是白天鹅,泼上点黑墨,腿毛后还是白的,增加点灰度,或许更艳丽,白天鹅本来也是杂色的丑下鸭出落的。

创新者永远是孤独的

创新者的孤独。创新者永远是孤独的,走在前无古人的路上;跟随者总是焦躁的,关注与领先者的距离;平庸者一直是安逸的,有同伴快乐为伍;落后者最终是绝望的,在迷茫中出局;垄断者不一定是快乐的„„

创新与利润。创新者获取超额利润;追赶者获取高额利润;平庸者获取平均利润;落后者获取负利润,垄断者获取的是暴利。

创新的窘境。为那些狂热地搞所谓“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企业老板和管理咨询从业者提供一个思考题:在华为现有的核心价值观中,并没有“执行”和“创新”的内容,但谁能否定华为强大的执行力和创新力?原因何在?一个把“创新”作为口号的国家,一个把“创新”作为精神的城市,一个把“创新”作为理念的大学,一个把“创新”作为文化的企业,肯定是在创新方面出了问题:或者是体制的,或者是机制的,或者是技术的,或者是成果的,或者是„„ 管理与人:一半是火焰,一般是海水

摸着石头过河。管理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探索,在自我批判中进步,在自我优化中成长,在“顶层设计”中卓越。

关于“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1.触动利益是“术”的问题,触动灵魂是“道”的问题;2.术是权宜的和权变的,道是全局的和长远的;3.触动灵魂是建构,触动利益是解构;4.没有灵魂的触动,利益的触动是难以实现的;5.触动利益依靠制度和机制,触动灵魂靠思想和灵魂;6.两者都很难,没有更难。

开放系统。企业必须也应该是开放系统,才能与外部能量交换,才能吐故纳新,才能持续地保持组织的活力。祈求于外部力量的保护,自我封闭,组织的能量就会衰减,导致系统的熵死。

以客户为中心的效率提升。矩阵结构、业务流程和流程型文化的要义,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流程为核心。企业不能追求内部管理之美,管理的核心永远是效率,经营的核心永远是客户。管理的高效率如果不能直面客户与市场,就是管理对经营战略的背叛。

平庸的组织。低效率,决定了低回报。低回报,又导致低效率,这是个死循环。很多组织在这一循环中,变得平庸。

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每一个组织人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背后,都是组织价值观和管理的体现。在设计制度时,除关注制度的目标之外,还需要特别关注制度之间的匹配,消除制度之间的相互制衡、矛盾与冲突,否则制度的力量会因制度之间的不匹配而衰减。换言之,制度设计一定要有系统观、体系观和结构观。组织变革的条件:

1、组织危机重重,已到崩溃的边缘,且人们已经意识到;

2、组织首领对组织更理想状态的追求,且付诸行动;

3、来自组织外部的巨大压力,且已影响到组织的生成。组织能力与个人能力。组织能力的提升的重要度远远大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在没有组织能力提升下的个人能力提升,只是增长(chang)了长木板。如果提升的个人能力未能整合指向组织目标,或许会破坏组织能力的提升。

企业中的痼疾。1.不拉马的士兵;2.假动作;3.山寨化。解决第一个问题:靠职位管理;解决第二个问题:靠绩效管理;解决第三个问题:靠流程再造;三个问题都解决:靠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

管理者常犯的两个错误。1.关爱走向溺爱;2.严格走向苛责;这都不利于下属的成长。任正非以灰度的思想,破解两个极端的做法是:用兵狠,爱兵切。在对事的问题上:用兵狠;在人的问题上:爱兵切。有战斗力的军队,既是打出来的,也是爱出来的。

第四个平台。业务、行政、事务是三个不同的领域,由此应该有对应的三个平台来承接,业务是核心,行政是支持,事务是辅助。三个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还需要信息桥连接,故出现第四个平台,信息平台,它是链接。

谈秘书体系建设。1.秘书与文员是有区别的,秘书是经营者的助手,助手是没有决策权的;2.秘书对非决策性管理事务进行快速反应,权力中心进行决策性管理。非决策性管理事务全由秘书处理;3.要把渠道选准,挖掉淤泥,一是干部配置,二是信息分流。决策性和非决策性信息分流。秘书掌握和处理的是80%的是行政资源,即行政平台的运作。而不是80%的业务资源和业务平台。千万别混绕了。

人力资源的潜力。人的态度不在状态时,过多的知识培训开发是一种浪费,诸多国企的培训就是一种毫无价值的浪费;培训开发应该关注那些态度在状态但知识技能缺乏的人,良好的态度与知识技能相结合,才能开发出持久的人力资源潜力,这样的人力资源投资才会有高回报。

招人。企业从哪里招人,有两个途径:校园人和社会人。校园人的特点是:1.成本低;2.人力资本成长空间大;3.雇佣风险小;4.企业认同感相对强;5.价值观可塑性强。社会人的特点与此相反。投资者与投机者。当作为一个投资者购买某家企业的股票时,都希望这家企业艰苦奋斗、狼性十足、加班加点、无私奉献、厉行节俭、回报股东、工资要低、奖金要少;相反,当他成为这家企业的员工时,都希望安逸、小资、轻松、舒适、实惠、高回报、低投入;这就是人性: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一半是火焰,一般是海水。

能量场。左的是正能量,右的也是正能量,只要聚焦于组织的整体价值观和整体利益。极左和极右就是负能量。世间充满正能量,人心向善,宵小小人毕竟不是多数。组织的关键在于构建正能量场,让正能量高扬,让负能量耗散,让向善者得志,让作恶者遁形。国家如此,企业如此,网络亦如此。内化外部负能量者,走向优秀;排斥外部负能量者,走向封闭;吸纳外部负能量者,走向溃败。

能量转化。对于富有自我批判和自我修复的组织或个人来讲,外部的批判、指责和打压,都会变成改进、优化和走向优秀的动力。即能够把外部的负能量,内化为自身的正能量。华为就是这样的组织。内化外部负能量者,走向优秀;排斥外部负能量者,走向封闭;吸纳外部负能量者,走向溃败。

坚持自我批判(华为)。1.持续地吸纳客户对公司的批判,并转化为对组织的自我批判——如“马电”;2.持续地吸纳全体员工对公司的批判,并转化为对组织的自我批判——如“千里奔华为”;3.自发地组织对公司的自我批判——-如“泥坑”;4.高层自主地自我批判活动;5.把自我批判作为选拔管理者的标准和核心价值观。

将与兵。兵是将的胆,将是兵的魂。

优秀的少数人

优秀的少数人。归纳出优秀的标准很容易,也很讨巧,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条。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总是少数,与其关注优秀的素质,倒不如多关注一下阻碍我们走向优秀的障碍。改变使自己强大。因以阴暗的心理猜测他人的人,只能得出阴暗的结论,其人生终将被阴暗所笼罩。改变自己,从而影响别人,会是自己更强大;改变别人使自己强大,往往难以持续。

两个代价。习惯了以乞讨而果腹的人,很难再回归以劳动而生存;习惯了以提价剥夺利润的企业,很难回归以经验管理获取收益。

批评与毁谤。容得下别人的尖锐批评,固然是一种进步;能够客观地自我批判,是走向伟大的进步。古人曰:无谤不英雄。可怕的是,谤人成为时尚,成为时髦,成为主流,且受追捧。在吾国,在当下,一个人,一个组织的成功,是最大的失败。这是一个不容许优秀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崇拜的时代,这是一个妖魔化成功的时代,这是一个缺少宽容时代。

华为的“林志玲之美”。1.美丽的不是泼脏水就会玷污的——妖魔化的喷粪只能是鲜花更有营养;2.华为也要不断地通过后天的努力变得像林志玲一样美——公司目标;3.美丽不是永恒的——危机意识;4.对美丽的判定达成共识的标准——价值观的高度统一;5.美丽是一种均衡——整体优化。

管理永远是实践的艺术

华为的兴衰逻辑。《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讲的任正非的“管理哲学”,其管理哲学聚焦于“华为的兴衰逻辑”,管理哲学决定组织的兴衰。华为的以往的“兴”,取决于对管理哲学的坚守,华为未来可能的“衰”,决定于未来还能否坚守和传承管理哲学。这就是“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本意。《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写的是华为的“道”,而不是“术”。“道”可悟,“术”难学,不明“道”,“术”难为。归因于华为的思想与实践,我们作为旁观者,只是做了各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提炼。

管理永远是实践的艺术。最好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在企业,在咨询公司,不在课堂里。管理学来自于对人类管理实践的总结与提炼,并以此对落后管理实践的指导与借鉴;必须警惕诞生于书斋的管理学理论,它对管理实践有误导作用。

布谷鸟与乌鸦都是益鸟。华为是备受争议的公司,任正非是备受争议的企业家;华为是灰度的公司,任正非是崇尚灰度的人。这注定:有人热烈地推崇,大红大紫地褒扬;有人泼墨地批伐,毫不留白地批评。都很正常。在红与黑的争议中,还原到灰度。《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上市以来,读者各类反馈。表扬与认可的,很受用,照单全收,心存感激;批评与否定的,不刺耳,练神经,认真反思,虚心接受。谩骂与攻击的,不生气,练度量,拉黑他。布谷鸟与乌鸦都是益鸟!

写作犹如窑工。把华为的思想与实践材料,掰开了,揉碎了,弃粗取精,串联并合,勾心斗角,勾画描述,怀以工匠的职守、敬畏、虔诚、平静、理性的心态,经制坯,阴干,素烧,上釉,炮制而成。此器物,属民窑。而非汝、官、哥、定、钧五大官窑,非御制,亦非官监民制。

第四篇:华为管理

任职资格管理被任正非视为华为过去十年的三大成功变革之一,对华为成功迈入全球市场居功至伟,其两大特点就是“管好大脑,看好手脚”,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的人才解决方案;这也标志着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从绩效考核过渡到了任职资格管理......

华为公司任职资格管理解密

——管好大脑,看好手脚

德为咨询:豆世红 谢安

本文摘要:

1.知识经济下,对人的管理是21世纪管理的中心

2.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从绩效考核过渡到了任职资格管理

3.德为咨询归纳出任职资格管理的两大使命:管好大脑,看好手脚

4.任职资格管理被任正非视为华为过去十年的三大成功变革之一

一、要管“事”,更要管“人”

在员工的管理方面,我们发现,国内企业往往过于关注对“事”的管理,却忽视对“人”的管理,导致管理失衡,矫枉过正,效果不佳。

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变革,国内的不少企业已经引进了或者正在引进西方较为成熟的一些管 理方法和手段,例如基于职位评估的薪酬管理,基于关键绩效指标(KPI)的绩效管理以及与之挂钩的激励手段如项目奖、提成奖等,这些管理手段已经被证明在 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发挥了较大的效用的,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有其不足,即上述管理手段主要基于职位,或基于事件(如KPI),实际上是偏重 对“事”的管理方式,而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人的管理将成为管理的中心(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因此国内企业在进入21世纪以来,普遍遇到了同样 的发展瓶颈,即缺乏对“人”的有效管理手段,例如员工职业化程度不高,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对人的评价不到位,没有有效的员工 发展通道,激励失衡、好的经验无法传递等等。

比较普遍的表现有以下方面:

1、就事论事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公司的及时交货率越来越成问题,老板心里愤怒不已,把下属叫过来就是一 顿大骂,可是骂完之后还是但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老板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了解分析这些具体问题,更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而下面的人在被骂后就开始兜圈子,理由 一大堆,不去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做的稍微好点的老板,可能会考虑引进绩效考核来进行管理,例如将及时交货率作为KPI进行管理和考核,这样做或许在短期可 以取得一定的成效,却还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员工还是没有办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这种就事论事,头痛医头的简单的管理模式很常见。他们没有考虑到,事是人做 出来的,要把事做好,须从人的管理开始,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员工的责任、权利、做事的方式(职业化)的系统问题,骂一通或简单的设置几个指标,只涉及了问题 冰山的一角,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2、短期行为

基于岗位评估来确定岗位价值,通过绩效考核来确定员工的回报,是中国很多企业在管理基础很薄 弱的情况下需要跨越的一个阶段,这是一个从没有规范到有规范的过程,但是它并非员工价值衡量和价值分配的理想模式,因为这是一种做的好就奖励,做不好就惩 罚的管理思想,依旧是以事为中心,它无法解决员工的长远发展需要和激励问题。这种管理方式要求在评价期内(一般时间较短,例如绩效考核周期一般为3个月)对员工有比较精确、量化的评价,而人恰恰是不能在短期内精确评价的,华为的任正非就指出,管理其实就是一个在混沌中探索的过程,管理的突破就犹如从一个混 沌进入另一个混沌;而日本企业则从来不对员工进行考核。因此,对人的管理需要平衡好短期与长期,对人的评价尤其要注意精确与模糊的平衡,否则,在短期内硬 是要求做出精确评价,必然是鼓励短期行为。

因此,岗位评价与绩效考核或许有必要,却并非终极目标与手段。很多公司将其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奋斗目标,不惜代价在上面精益求精,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此外,提成等手段被很多企业广泛采用,在企业的特定阶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带来了很多问 题。员工做一天算一天,没有安全感,不可能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有时会急功近利,过多的短期行为则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提升,不能满足企业基业常青 的发展目标。安然就是一例,这家公司由于过于追求业绩,对高业绩的经理人采取重奖,导致经理人共同把公司的短期业绩做到虚高,以从公司的股票中套利,导致 公司轰然倒塌。

3、本位主义

有的企业建立了简单的考核指标,推行了绩效考核,但发现考核还不如不考核。主要问题就在于考 核指标是基于职位要求设定的,但是在当前市场需求变化非常快的情况下,公司内的责任、任务、活动却是灵活的,事实上,那些对市场反应快的公司的一个显著特 点就是,多数员工都在不同的项目里工作,而不是在部门里工作,因此,当前的考核与公司目标往往背道而驰。于是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幸成为跨部门合作的障碍,导 致员工各扫门前雪,以完成个人考核指标为中心而非完成公司的目标为中心,甚至为了考核结果比其他人好,互相拆台。不少人又会想到,设定跨部门考核指标不就 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只要深入做过考核的人都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依旧不是根本解决之道。

以上种种,表明员工没有与公司拧成一股绳。公司只关注“事”,较少关注“人”,公司没有很好 的关注员工的想法,没有很好的管理员工的大脑,没能把公司的目标转化为每个员工的使命。我们经常在提“以人为本”,实际上我们对以人为本既了解得不够深,更没有找到好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加以落实。

这实际上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管理命题,即目前的管理手段还具有工业时代的显著特征,强调对 “事”的关注,而知识经济下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需要新的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这种管理模式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答案。华为从绩效考核转向任职资格管 理,可以说正是这个转变的一个重要探索,应该说,任职资格管理是中国企业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上的最佳实践之一,它被任正非视为华为过去十年的三大成功变革 之一,也备受业界推崇和效仿,已经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这个管理命题上,日本企业也已经跨出了成功的一步。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 出,21世纪最大的管理挑战就在于,传统的以西方为代表管理模式已经在应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上遭遇了瓶颈,过于强调分析、量化、逻辑、系统的管理方式带有 较强的物理性和数学性,关注的是“事”,但是这与人的特征,特别是知识工作者的特征是不吻合的,人身上所具有的价值观、使命、人的才能、不同人员的风格等 软性因素,恰恰是无法用上述“硬”的方式来衡量的。反之,日本企业为代表的强调终生雇佣制、集体价值观的管理方式,非常注重“人”的因素,有利于组织的稳 定性、和谐性、协调性,恰好与解决这些西方企业面临的问题的方向相对应,因此德鲁克预言21世纪的日本企业的管理一旦取得突破(即解决终生雇佣制和人力资 源的流动性问题),将是世界学习的榜样。可以说,对人的管理,东方人的思想更具有优势。

下面,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出发,来探讨一下华为的任职资格管理。概括一点说,华为的任职资格管理可以用“管好员工的大脑,看好员工的手脚”两点来形容。

二、管好员工的大脑

很多公司认为公司的目标是高层的事情,员工只需要接受目标分解下来的工作分派即可,结果就是公司目标、政策不稳定,在员工眼中一变再变,员工看不到方向和希望,缺乏对公司的认同和信任感。

这实际上漠视了员工的需求,而事实上,要使员工的工作卓有成效,他们必须首先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要做什么,没有任何员工可以不带着自己的大脑和信念而工作。

德鲁克指出,要发挥员工尤其是知识工作者的创造力,就不能把他们当作“雇员”,而要把他们当 作“志愿者”来管理。他们需要知道整个组织的使命,并且深信不疑。郭士纳受命重建IBM的时候,首先是提出了8条管理原则做为IBM的核心文化,在以后的 十年间,我们看到了这些原则带来的巨大变化。正是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员工不应该由一些条条框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必须是共同的使命和愿景,以及之下具 体的管理原则来作为他们的“基本信仰”,形成工作中的动力杠杆。

因此,管理员工首先要管好员工的大脑,要明确公司的使命、愿景和发展目标,并共同制定实施策略。

以华为为例,通过建立基本法,在一场70%以上的员工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中,共同完成了这个 过程。实际上,基本法并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但可以说把华为上万人形形色色的思想整合到一个共同的框架内,在刚刚进入市场经济不久而处在混沌状态的的众多 中国企业中,基本法如一道耀眼的强光,划亮了华为上万员工的共同前进方向。

虽然不一定每家公司都有精力和能力做这种大运动,建立基本法也不是唯一的途径,但是,毫无疑 问的是,任何公司必须将公司的目标内化为员工的使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以促使员工自我负责、自我发展,这样,公司才可能使员工的努力工作、积极创造成为 自发行为,而不必受困于或过度依赖于发奖金、处罚等胡萝卜加大棒之类的外在手段。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进一步把目标的实现与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确保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 值分配规则的清晰、稳定。华为的任职资格体系较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有的公司,工程师就是工程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变化,员工越做越没有希望,而在华 为,工程师被分为五级,从初级工程师到专家,能覆盖员工整个职业生涯阶段的能力、责任与贡献的特点,同时,除了上述的技术通道外,有管理潜质的技术人员也 可以申请往管理方向发展。通过任职资格的认证,处在不同等级的员工获得相应的回报,从初级工程师的一般性薪酬福利到专家所能获得的股权、专业决策权、配备 技术助理等政治待遇,这符合公司的业务需求,也涵盖了员工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个人需求。

这样,就形成了公司与员工共命运的管理机制,每个员工都主动想策略、找问题,员工基于使命和责任来工作,才能最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共同成长。

这样也就避免了传统绩效考核中那种上级不断的想提高目标,下级则不断的找借口和理由降低目标的博弈局面。

三、看好员工的手脚

在前面的那个关于公司的交货及时率的案例中,员工之所以不能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而是找理由 兜圈子跟老板周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员工不知道怎么做,以及怎么做才能做的最好,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高层介入对事情的处理,很可能就弄错了方向,越管 越乱是理所当然的。多数企业在绩效方面表现不佳的一种问题恰恰就在此,即员工想做好,但是没有办法做好。

反观餐饮业巨头麦当劳,光就如何制作一个汉堡,操作手册就有一本书厚,而正是职业化的操作手册,成就了一个西方快餐巨无霸。

很多公司高层或培训师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在阐述某个问题的时候,到兴致上,需要在白板上比 划比划以增强效果,可是拿起白板笔写不上两个字就发现没墨水了。在华为,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有关的作业指导书上,非常清楚了提示了在会议或培 训前,秘书需要检查白板笔有无墨水,在会议或培训前30分钟需要将白板笔倒立竖放,以便墨水倒流到笔尖,书写流畅。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成功做法和最佳实践的 作业指导书(这里指

因此,在具体到如何把工作做好的问题上,管理员工还需要管好员工的手脚,即需要把如何做、如何做好整理成规范的操作指导书。华为的一些主要职位族都 建立了操作指导书,例如上面提到的秘书操作指导书,就是华为从国内各大知名院校招聘了以硕士学历为主的数百名毕业生,进入秘书工作岗位,在实践中整理出来 的;而对于技术类岗位、管理类岗位的作业指导书,则由外部顾问、内部专家、优秀员工代表等共同在最佳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演绎和归纳等方式做出来的。

这样,员工才能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事情做对、做好,最后,通过检查、检查、再检查,公司的管理水平、职业化水平就会节节提高。

四、华为公司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特点

综上所述,华为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主要解决了在中国的职业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工业经济转向知识型经济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手段不能解决的员工管理问题,即由以事为中心转向更为关注人的管理模式,这是符合知识经济的本质要求的。

概括来说,它主要解答了以下两个重要的问题:

1、将公司的目标使命化

我们知道,只有真正从内在动机方面管理好了员工,外在的管理要素(如奖励、惩罚)才能发挥作 用,任职资格所明确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以责任、员工能力、贡献为核心的任职资格标准及相应的评价手段和价值分配机制,正是通过将公司的目标与员工的个人 需求和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将公司的目标内化为员工个人的使命和责任。这样,公司无需时刻挥舞大棒或利用胡萝卜,而员工自然会积极努力,无所不能,才能达 到公司管理的高等境界——无为而无不为。

2、将工作行为职业化

同样,员工也需要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好,通过对成功经验的总结或学习借鉴,制定规范的作业指导 书,可以培养员工的职业化行为。我们需要了解,职业化的工作水准并非一定要非常优秀的员工才能做到,它也不是聘请一两个培训师来讲几堂课所能解决(外部的 经验不一定能在本公司获得成功),只有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借鉴,总结出职业化的行为,让员工持续的坚持这些行为,自然会形成习惯,从而形成职 业化的素养。通过对作业指导书(亦即做事的方式)的不断优化,公司的职业化水平、工作效率自然会不断提高。

第五篇:华为管理之道

中西合璧的任氏管理

任正非坦承“在管理上,我不是一个激进主义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主张不断地进步。我们要的是变革而不是革命,我们的变革是退一步进两步。”在“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原则指导下,华为创造出了熔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西方先进管理模式于一炉的“任氏管理法”。

专注战略廓清前进道路。华为向全世界公开宣告“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开始时,公司内很多人对此大惑不解,因为进入信息服务业对企业有形产品的销售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但任正非的解释是,我们把自己的目标只定位为设备供应商,就是要破釜沉舟,把危机和压力意识传递给每一个员工。还有,一旦进入信息服务业,自己运营的网络使用自己的产品,压力从何而来?那样下去华为必死无疑。

不可移易的《华为基本法》。1998年3月,历经三年讨论、修改,十易其稿后,总计六章103条的《华为基本法》出台,《华为基本法》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最规范的一部“企业基本法”,其内容涵盖企业发展战略、产品与技术政策、组织建立原则、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正是通过制定《华为基本法》,任正非完成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系统思考,也使华为从“机会主义”价值认识中走出,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核心能力,对华为十多年的高速成长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让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在华为落地生根。华为率先引进美国HAY公司的薪酬和绩效管理方法,“我们引入美国HAY公司的薪酬和绩效管的目的,就是因为我们看到沿用过去的办法,尽管眼前还活着,但是不能保证我们今后继续活下去。现在我们需要脱下草鞋,换上一双外国的鞋,但穿新鞋走老路照样不行。换鞋以后,我们要走的是世界上领先企业走过的路。这些企业已经活了很长时间,它们走过的路被证明是一条企业生存之路,这就是我们引入HAY系统的唯一理由。”任正非还说:“当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规范了,公司成熟稳定之后,我们就会打破HAY公司的体系,进行创新,促使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裂变,促进企业的再次增长。”成功引进后,再打破,再创新出自己的体系,这正是任正非让华为换上“美国鞋”的真正目的。

创建属于自己的矩阵式组织结构。电信行业是一个急剧变化的行业,相关企业每3个月就会有一次大的技术创新,建立一种既可保持相对稳定,又可迅速调整的组织结构势在必行。华为初创时期,由于员工数量不多,部门和生产线比较单一,产品的研发种类也比较集中,组织结构采用的是大小事务高度集中的直线式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直线式管理的弊端暴露无遗。为此,华为结合公司实际,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矩阵结构组织管理体系,该体系由按战略性事业划分的事业部和按地区战略划分的地区公司组成,事业部和地区公司承担集团实际盈利的责任。实践中,当该结构网收缩时,各部门就会叠加起来,意味着部门、岗位和人员要精简;当该结构网扩张时,意味着部门、岗位和人员要增加。在这一过程中,流程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大力整合公司产品开发模式、理念与方法即IPD。通过与IBM在IPD整合过程中的合作,华为的研发流程发生很大变化,以前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全部由技术人员担任,现在则强调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人一定要有市场经验。新的IPD成功导入后,任正非趁热打铁对ISC流程进行改造,把原来的生产部、计划部、采购部、进口部、认证部、外协合作部、发货部、仓储部等合并为“供应链管理部”,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流程模块间相互分割的局限性,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创建IFS(集成财务转型)管理。新的财务管理流程体系取代原来的横跨各业务部门的一体化销售模式后,为华为的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8年8月,在中国电信一期CDMA网络300亿元设备招标中,华为以7亿元超低报价胜出。当时,不少业内人士担心这种低价“圈地”行为不仅无钱可赚,还有可能导致华为的现金流危机。然而,财务决算出来后,2008年华为的营业利润率比上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长比成本增长高出3.4个百分点,费用率由上年的28.47%降至26.7%。

坚持“客户比天大”的营销之道。首先是与普遍客户搞好关系。华为规定,在处理客户关系时,必须一视同仁,不能轻视订单量小的普遍客户,不能只重复地接触个别的高层领导。每一个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每周必须要与客户保持不少于5次的沟通。其次,营销人员必须要以宗教般的虔诚感动客户。具体要求为四个“基于”,即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组织建设,产品投资决策、产品开发决策,构筑客户关注的质量、成本、可服务性、可用性、可制造性和人力资源及干部管理。

下载华为的管理思想(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为的管理思想(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向华为学管理

    向华为学管理 --读《华为三十年》有感 华为从6人的“小作坊”起步,一路跋山涉水,越过层层阻碍,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全球员工达18万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使用华为提供的服......

    华为的供应链管理

    华为的供应链管理 会计1304 吴鑫狄 0202130430 华为在本土企业中可以说是做的最好的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上最好的了。 1998年8月,华为与IBM公司合作启动了“IT策略与规划”(IT......

    华为绩效管理分析

    绩效管理作业 李静 1417421057 肖昕宇1417421049 韦春艳 1417421012 刘虹 1417421066 华为公司绩效管理分析 一、公司背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

    283 华为市场需求管理规定

    市场需求管理规定 公司各部门: 本规定明确了市场需求管理的各项活动内容、相关部门职责及绩效评价方法,用于指导市场需求管理各项活动的开展。 一、市场需求定义: 通过市场......

    华为管理优势[合集五篇]

    看任正非如何管理华为 华为取得既往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人才、资本,更有管理与服务。人才、资金、技术都不是生死攸关的问题,这些都是可以引进来的,而管理与服务是不可照......

    华为采购管理指南

    华为采购管理指南 华为作为管理网络倡导者、实践者和领先者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了建立国际竞争力,不惜高价从知名的跨国公司IBM请来顾问帮助建立起自己的采购系统,以求更好发......

    关于华为敏捷项目管理

    华为公司项目管理 关于华为敏捷项目管理 IPD – 集成产品开发,华为花重金从IBM购买的一套产品集成开发流程,业界有一本书,PACE讲的就是这一套IPD流程,而IPD并不去讲你的开发要怎......

    华为资料管理方案

    华为资料管理方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公司各级部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