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管制会计的研究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1:2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信管制会计的研究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信管制会计的研究与思考》。

第一篇:电信管制会计的研究与思考

电信管制会计的研究与思考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一、电信管制会计概述

管制会计(Regulatory Accounting)不同于财务会计,它侧重于业务监管,以会计作为手段达到管制的目的。电信管制会计是电信监管政策、法规的组成部分,是电信监管部门为了管理需要,对受监管的电信运营商在会计核算、成本分摊和财务会计报告方面的规定。实施电信管制会计是各国对电信市场管制阶段的通行做法,在电信业市场化的过程中,对电信业务成本数据的要求使实施电信管制会计成为必然。首先,定价对电信成本的要求,不论是采用投资回报法(或收益率法)还是限价法都需要有关成本数据,电信业务互联互通工作通常要求网间互联结算标准以成本为基础。其次,成本是电信价格管理的基础,可以防止低价倾销和价格歧视行为,对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电信普遍服务成本补偿管理工作对电信业务成本的计算也有严格的要求。最后,电信业务财务会计数据是政府评价电信运营商经营状况、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和依据。

二、国外电信管制会计的实践 1.管制会计工作框架和特点

通过研究,我们基本上可以总结出国外电信管制会计的框架:(1)法律赋予电信监管机构进行会计管制的职权。(2)监管机构明确规定受监管的对象,包括受监管的公司和具体业务。(3)通过法律、法令、经营许可证或会计手册提出管制会计的要求,包括会计核算、成本分摊原则标准和方法、成本核算办法的报送审批程序、财务报告要求、审计和检查规定等。(4)受监管的公司根据上述要求制订出成本核算的具体办法报监管机构批准后,作为公司内部会计核算和接受外部审计的依据。(5)受监管的公司定期修订报批成本核算办法,按照要求报送财务报告和资费调整专项资料,接受第三方审计和监管机构的调查。

国外电信管制会计体现了监管者和受监管者的互动关系,监管者对电信业务数据的需求同时也是受监管者在产品管理和投资分析上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具体点说,国外电信管制会计的基本特点是:

(1)监管会计的目标是防止垄断企业滥用权力进行业务交叉补贴和价格歧视,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最终实现公平竞争的原则。(2)监管会计目标,往往是通过要求分业务经营、分业务或分产品核算来实现。(3)监管会计政策的研究、出台,是公开透明和多方参与的。监管部门如计划出台一项监管政策,往往是向公众发布咨询文件,征集各方面意见后,最终形成正式的监管文件。(4)一般要求受监管者成本核算采用ABC(Activity Based Cost)方法,也称为“作业成本法”,即以业务活动和设备功能为基础,分析成本动因,建立关联,分配分摊产品成本。(5)受监管者需要在财务核算的基础上,单独建立管制会计核算系统,运用财务核算基础数据和大量非财务数据,进行产品成本核算。(6)电信管制会计要求成本核算的基础往往是“多标准”的,包括完全分摊的历史成本(Historic Cost)、完全分摊的现行成本(Current Cost)、长期增量成本(Long-run Incremental Cost)等。2.美国电信管制会计

美国是世界电信业最发达的国家,电信监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信法》颁布的1934年。近20年来,美国电信业经历了由垄断到竞争的发展时期,管制会计在政府推进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电信监管机构是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和各州监管委员会。FCC在实施其监管职责时拥有准司法权和准立法权,《电信法》赋予FCC制定管制会计的报告规则,这里包括统一会计科目的权力,同时还规定FCC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和修改通信资产分类和折旧率。FCC根据上述授权制定了一系列管制会计规定,在电信管制条例中统一了会计制度和科目设置,要求电信运营商采用统一的会计方法、步骤和技术,在产品和业务间合理分配成本。同时还规定了受监管业务的成本如何在州际和州内不同司法管辖间分摊;统一会计科目记录的总成本在受监管业务和非受监管业务分摊的标准、原则及关联交易的计价标准;公共电信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财务报告方面的要求。据了解,美国电信管制会计要求的成本核算基于完全历史成本,尽管美国有关部门对前瞻性经济成本做了大量研究,但实际工作中基本上没有应用。3.欧洲电信管制会计

受经济一体化和欧盟统一法规的影响,欧洲各国电信管制会计模式也大同小异,英国和西班牙的情况比较有代表性。

英国是实施电信监管会计力度最大、透明度最高的国家,英国电信监管机构OFTEL的权力来源于1984年《电信法》和欧盟指引文件,1998年竞争法案扩大了其反不正当竞争的权力。英国电信会计管制主要通过制定和修改对电信运营商的经营许可证条款来实现,事实上有关管制会计的条款仅适用于英国电信公司(BT)。在运作过程中,OFTEL只需要通过电信经营许可证条款提出目标、管制要求、规则及基本的电信管制会计框架,具体的工作包括会计手册、成本归集及分摊方法的研究编制,这些均由BT来做,BT完成后交OFTEL 审核,OFTEL批准后执行,会计手册的修改也是由BT改好后交OFTEL 批准。BT按照要求研究制定会计文件(Accounting Document),与OFTEL达成协议,会计文件主要由管制会计原则、分摊方法、费用转移、历史成本会计政策、现行成本会计政策、长期增量成本方法论等内容组成。BT为满足管制会计的要求,设置有关机构,增加管制会计工作职能,在受监管业务分类与实际运营结构不同的情况下,设计运行了复杂的会计分离系统,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使财务数据和经营数据分别提供法定会计信息和管制会计信息。

西班牙电信业改革和市场化的情况与中国类似,但整个进程要比中国早几年,西班牙的电信管制会计是由定价和互联互通的要求引起的,并且借鉴了英国的做法。1998年,西班牙的《电信法》对电信监管机构──电信市场委员会(CMT)和受监管者提出了管制会计的原则要求:被视为市场主导的公用电信网络所有者,确定互联价格时必须遵守透明性和面向成本的原则,电信市场委员会(CMT)可以要求上述所有者证明其互联价格的合理性,CMT必须制定成本会计制度的标准和条件,并负责审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被视为主导的网络运营商和服务运营商,必须每年向CMT提交经审计的不同业务活动的帐户。1999年CMT发布了关于成本分摊制度的原则和标准的公告,详细规定了电信成本制度的标准、会计原则、成本分类和分摊方法、成本制度制定、验证和实施的程序及成本制度的最低要求。CMT规定主导电信运营商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在规定发布9个月内,设计一套实行完全分摊历史成本法和完全分摊现行成本法的成本核算系统,Telefonica按时完成成本核算系统,并得到CMT批准。

三、国外电信管制会计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进行的电信业改革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法,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们正在沿着发达国家电信业发展的轨迹向前走,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借鉴国外电信管制会计管理工作,对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电信行业管理工作需要管制会计

1998年,邮电分营和电信重组拉开了我国电信业改革的序幕,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电信市场竞争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各种业务和各个公司的竞争还很不充分,信息产业部一直致力于在电信业引入竞争和建立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从国际电信改革和电信发展的过程来看,电信业在由垄断向竞争过渡的过程中,政府调控市场的有效手段就是价格。由于价格与成本的密切关系,再加上现阶段“资费再平衡”和资费不对称管制的需要,有关电信业务成本数据对我们的资费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这主要表现为: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基础电信业务的资费制定,需要业务成本数据作支撑;电信业务网间互联标准、非绑定网络元素价格制定,要求以有关成本为基础。另外电信资费监督检查和电信普遍服务成本补偿管理工作,需要一定的电信业务成本数据作依据。

2000年颁布实施的《电信条例》已经明确提出了“电信资费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的要求,由此看来,尽快建立适合中国电信业发展特点和管理需求的管制会计框架,是电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2.电信管制会计对我国监管环境的要求

电信管制会计不是单纯的财务会计管理,也不同于一般的业务管理,它对监管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必须通过立法赋予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更大的监管权力。《电信条例》只提出了成本数据资料报送的要求,如果成本核算制度或办法不受监督和约束,监管部门即使得到了数据,其客观性和准确程度也无法保证。这就要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拥有会计管制的权力,例如可以对受监管的电信运营公司提出管制会计的原则和框架要求,对其制定的成本制度进行审批和公开,这样既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依据,保证了信息的质量,又使监管部门处于中立的位置,更好地发挥监管职能。其次,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必须设置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从事管制会计工作。鉴于电信管制会计具有监管者和受监管者互动的性质,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其从业人员应该包括法律、经济、技术方面的人才。第三,受监管的电信运营公司应当建立管理会计工作模式,以满足政府管制会计的要求。分业务或产品核算、成本分配分摊是管制会计的基本要求,也是日常的财务会计核算无法实现的。因为我国的管制会计理论研究尚没有普及,会计基础工作也比较落后,所以这项要求应该是对受监管者,尤其是对现在的国有电信企业最大的挑战。3.我国实施电信管制会计应考虑的问题

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电信管制会计的建立需要时间,难度很大,并且政府与企业之间容易产生争议。结合国内的基础和现状,我们认为在我国实施电信管制会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权衡监管需要和实施成本的关系,谨慎地运用监管权力,防止实施成本过大,影响受监管者的正常发展。(2)必须遵守现有体制和制度,从基础工作做起。(3)充分考虑管理工作的需求和企业实施的难度,要循序渐进。(4)政府应注重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积极主动地解决争议问题。(5)注重了解管制会计对企业的影响,及时修订有关规定。(6)加强管制会计的宣传和电信成本理论的研究推广,指导企业实施管制会计。(7)加强监督检查,保证管制会计信息质量。(8)注重管制会计信息的应用,做好保密工作。

四、对我国电信管制会计工作的建议

加入WTO以后,中国将有限度地、逐步地开放电信市场,我国电信市场格局和竞争情况将进一步发生变化,这将对电信行业监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面临这种挑战,应加快法规制度的建设,出台行业监管政策,电信管制会计当属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借鉴国外电信管制会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信行业监管的要求和电信企业的实际情况,应当采取“先基础后重点”的工作思路,即先从财务会计核算入手,统一企业核算平台,实现分类业务核算,再对重点受监管企业提出管制会计的要求,进行产品核算,逐步建立起我国的电信管制会计框架。

首先,按照财政部建立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要求,结合电信行业的特点,应研究制定《电信企业会计核算补充规定》,由财政部颁布,统一规范电信企业的会计核算。第二,在起草中的电信法应加入电信管制会计方面的内容,包括电信管制会计机构的职责、受监管业务和经营者的界定、电信管制会计原则要求及电信业务经营者执行管制会计的义务。第三,研究电信管制会计成本分配、分摊方法和财务报告框架,为发布实施具体的管制会计规定做好准备。第四,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评价系统,研究有关电信业务成本模式,满足监管决策需要。在电信市场竞争还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政府需监管的业务和公司较多,对财务核算层面的统一规定将使各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有利于价格管理,也便于企业操作;在电信市场竞争充分的条件下,政府监管的重点,应集中在公用基础性电信业务和涉及公平竞争的业务上,如本地电话业务和互联互通业务,受监管的公司也应当是在本地电话业务领域占垄断地位和在网间互联中占主导地位的电信公司,这时候,应对重点受监管的公司在实现财务会计分类业务核算的前提下,实行管理会计的要求,进行详细的产品核算。另外,国有的电信企业面临着上市的要求和加入WTO的挑战,公司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为政府监管部门实行电信管制会计创造了实践的环境。综上所述,电信管制会计是电信行业监管的重要政策和有效手段,建立电信管制会计框架是我国电信行业监管的迫切需要,同时也对政府和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借鉴国外经验,立足电信企业实际,政府和企业携手转变观念,进行体制创新和手段创新,才能逐步实现我国电信管制会计模式。

第二篇:政府管制与房地产价格研究论文2

政府管制与房地产价格研究论文

自1990年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市场化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特别是近几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北京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为甚。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国家还针对可能出现的房地产泡沫,从2005年年初开始,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来稳定房地产价格,但效果并不理想。如何看待中国房地产价格变动以及怎样合理控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度波动,从而使宏观经济保持稳定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一、房地产市场分析

1、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区域性市场

在讨论房地产市场之前,了解房地产市场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众所周知,市场或者产业的概念是很难准确定义的。罗宾逊(1933)提出从某一给定的商品开始考察该商品的替代品,在考察这些替代品德替代品,直到商品出现明显差异来确定该商品的市场界限。豪泰林(1929)、张伯伦(1951)、兰卡斯特(1966)描述了一个产业中的产品差异性的问题,他们认为一种商品可以用质量、区位、时间、适用性等特性来定义。商品可以定义为不同特性的组合,而消费者对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偏好。从房地产市场的特性来看,房地产市场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而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从替代性来看,不同地区的房地产不具有替代性,即使是同一地区的房地产,如果区位地段不同,其替代性也很差。从房地产的质量、区位等特性来看,不同的房地产的差异也非常大。所以,从地理区域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地理区域应该是一个较小的概念。不应该有中国房地产市场或某某省房地产市场的概念。也就不应该有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

2、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垄断市场

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说的是:完全竞争的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最优;任何帕累托最优的配置都能通过选择一组正确的价格而由市场来实现。完全竞争均衡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每一商品都按其边际成本来销售。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但大多数市场都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是因为每一个楼盘都具有不可复制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的信息的严重的不对称。消费者很难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房地产开发商都具有很大的市场势力,可以将房地产价格提高到远远高于其边际成本之上。显然,对垄断市场采取从宏观上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措施效果不会太理想,而且有很大的副作用。调控措施太强烈,会使不大时,对房地产的价格又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二、房地产价格分析

1、从房地产价格的构成来看

从房地产价格的构成来看,房地产价格的核心是土地价格。在西方经济学中,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使用价格(地租)决定于其边际产出,该理论基本上排除了地价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因为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价格由其边际产出决定,在一般情况下土地边际产出较稳定,所以地价不会暴涨暴落,从而房地产价格也应基本稳定。

但在现实世界中这一结果并不完全正确,国外大部分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的情况。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对非农用地的需求旺盛,但土地的供给在一些地区相对不足,使得国家土地公开拍卖的价格持续上涨,结果是土地价格越来越高。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地方政府想从土地市场得到更多的收益,从而将土地价格人为抬升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获得土地的增值收益,也采取各种手段囤积土地,进一步造成了地价的上涨。房地产商以此为借口, 导致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房地产价格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而上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土地约束是成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必然因素吗?

诚然,从土地的自然属性看,一般来说,土地是不可再生、不能增长、不可移动的资源。但人类开发土地的长期历史证明,土地使用效率是在不断提高的,房地产开发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土地使用效率提高,土地供给可以认为是无限的。反过来,当人口增长达到某一水平后,人口总量会大致维持在一个相对不变的水平,从这一角度考虑,土地供给与人口增长之间是可以维持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的,所以不可能长期存在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如北京市土地管理部门多次公开宣称,北京市的土地有足够的供应量,这也说明土地供给没有出现短缺,但北京的房价却快速上升。所以,土地约束或土地价格的上升并不成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必然因素,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有其他因素。有人宣称,中国的土地供应将出现长期短缺并由此导致房地产价格的长期攀升更是完全没有道理。

2、房地产价格不是竞争性的市场价格,而是一种垄断价格

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特性,这种区域特性使得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也就是说房地产价格是一种垄断价格。举个例子,小城市的房价大大低于北京市的房价,北京五环地区的房价低于三环地区的房价,但外地的房子不可能移到北京来,北京五环的房子也不可能搬到三环来。不同地区的房地产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地段的房地产的可竞争性都很小,使得每一个房地产开发商都具有较大的垄断势力。房地产开发商的垄断势力主要来自于这种地域的不同。这样,市场中虽然有很多房地产开发公司,即使有一些开发公司规模较小,因为房地产的这种特性,也会使他们具有很大的垄断势力,从而使房地产开发商可以自己定价,而不是由市场来定价。同时垄断价格是边际成本的非递减函数,所以,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并不一定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房地产开发商对价格的控制。

刘军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房地产业正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群体,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不但有利于保持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较快增长,也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业在发展中也同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对此国家曾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但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以及对房地产市场利弊方面,学术界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本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政府管制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房地产市场政府管制政策分析

1.1993~1996年阶段

首次出现房地产热--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尤其是海南、广西北海等地,房地产开发过热,形成了较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经济运行出现严重过热态势和通货膨胀。

政策:199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提出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政策措施(通称“国16条”);1994年系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

效果: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国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通货膨胀得到遏制。经济由热转冷,房地产市场也沉寂下来,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价格迅速回落。经过3年努力,中国经济终于在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

政府角色: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管制

南京房地产市场颇受争议。其一是,日前,南京市某区房产局局长因一番不太能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言论而遭到了网络人肉搜索;其二是南京房产局对万科价格欺诈、恒大低于成本销售等的查处。姑且不论南京如何,但其一番做法却引出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管制问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B类课题“中国房地产与宏观经济关系”的研究结论,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业市场化水平为64.69%,这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初步实现市场化,但离理想的市场化差距还很大。其中政府管制、价格管制差异化大、表现差。也就是说,在政府和价格管制方面,各地政府对房地产的管制手段和方法各行其是,且没有尽到管制责任,角色缺位,随意性比较大。房地产市场价格管制是针对开发企业的定价行为及市场失灵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法。其实施需要地方政府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垄断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消费的公平性等。这些必要性的条件的满足与否,是判断是否进行价格管制的重要指标。

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来看,集中程度相当低,但从区域来看,垄断程度又比较高。全国除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外,其余城市和县城基本属于垄断型区域市场,开发商可以联合政府将房价定在均衡价格之上,建设的住宅数量低于自由竞争市场时的数量,阻碍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其实是个“藩镇割据”的大一统,势力很多,在地方政府的庇护下,还可以相安无事。区域的垄断性不利于资源配置和提高产业效率。

房地产市场的外部性,一般包括生态外部性和社会外部性。价格机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转化外部性。比如设计合理、景观赏心悦目、物业管理安全完善等的项目,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市场价格;反之,则价格就不会产生太多的附加值,而致价格一般。这就使得开发商注重适当创造外部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附加值。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除一线、二线开发商外,其余大多数开发商对创造外部经济效益几乎没有敏感性,造成私人成本、社会成本与收益不对等或者资源配置失衡,影响产业的发展。

相对来说,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由于产业过于庞大,链条较长,消费者很难知道开发商进行项目开发的各项细节,成本、用料、质量等都处于“无知”状态。虽然,楼盘现场有价格公示,但那是开发商自己定的价,而为什么是这个价格消费者无从得知。因此,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属于信息很不对称的单方市场,当然这与开发商的垄断性质也不无关系。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公开,造成买者和卖者地位的不对等,影响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发展。

信息的不对称,本身就是一种消费的不公平。然而,我国消费者在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所遭遇的不公平,更不止于此。当期消费和即期消费的价格差距很大,这也就是现在的市场情况,前期项目价格很高,现在普遍大幅降价,显然是对前期消费者的不公平,有价格欺诈的嫌疑。再比如现场议价的销售方式,消费者不知成本,而开发商的价格底线消费者又不知道,所以每个成交客户的价格“远近高低各不同”。消费产品巨大的价格差异,是有违市场规律的。某些不公平是市场机制问题,是制度问题;而有些不公平,是开发商品德问题,这影响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状况,比较符合价格管制的条件。所以,即使是在价格低迷时期,价格管制也是不可或缺的。地方政府不能因为地产低迷,而放任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开发商违规、欺诈销售,放松政府本身的角色责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南京地方政府做得有道理。

虽然,政府的价格管制违背了市场自由化的原则,但在不成熟和不充分的市场状态下,就没有充分的市场化。市场化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有些问题只能靠政府调控进行解决。不能打着市场化的大旗,而损害消费者或者干涉地方政府的有所作为。政府不仅促进产业发展,还要明确自身在产业中的地位和角色,适度进行管制。所以,进行价格管制,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规范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政府促进市场化的良好愿望。

政府,究竟该不该对商品房进行有效的“价格管制”

应该说,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作为普通民众最大民生的住房市场上,我国政府应该在市场的调控和价格的管制上应该更有所作为。

首先,拥有基本的居住权利和良好的住房条件,不仅是人基本的生存需要和各国公认的基本人权,而且更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中央高层对民生问题从政治的高度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我们知道,衣食住行都是人们的基本的民生需要。最近由于各种原因,粮食价格上涨了不少。前几天,温家宝总理还专门到北京的市场进行调研,了解粮价上涨对市民的影响。日理万机的国务院总理,为什么对粮价的上涨如此重视,关键就在于它不同于其他普通的商品,是国民基本的民生。住房也是同一个道理。任何人无论贵贱,无论地位高低,都应该保证有体面而合理的住房保障。政府各级部门之所以要对房地产市场发出如此多的调控文件,抑制房价的不当增长,原因也就在于住房不是单纯的商品,它具有公共产品和商品的双重性。

实际上,和粮食每斤增加两三毛钱相比,同样作为基本民生的房价的暴涨,给普通百姓基本利益带来损害,要比粮价的上涨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算一算这两者的明细帐,人们就不难发现他们给老百姓生活带来损害的差别,何止是十倍、百倍。

就按照每斤粮食涨了3毛钱来计算,一家三口每天要消费粮食2.5斤,一年365天平均每个家庭需要消耗粮食912.5斤,一家人每年要为粮价的上涨多付出273.5元。如果一年前的粮价为每斤1.2元,现在为1.5元,这就意味着当粮价涨了四分之一的时候,给某个家庭在吃饭上带来的直接影响连300元还不到;

但是,如果像现在一些大中城市那样,一年前市区的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8000元,一年中就涨了1000元(指城市中的同一地段商品房价),那么给普通家庭又是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们还是以普通的三口之家为例,他们所买的商品房还是严格按照“结构调整”后的90平方米的中小户型,那么这个家庭仅为一年的房价暴涨,就需多付出9万元的代价。如果这个家庭的年收入,在这些大城市处于中间水平,这就相当于要把这一家两年的收入,不吃不喝全部抵上去,才能应付一年房价暴涨的支出。而这还只是在房价一年只涨了12.5%的情况下(这里是指在一般城市主城区同一地段的涨幅,不包括近郊区县的“加权”)普通家庭多付出的“成本”。

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算出,同样是基本民生,粮食一年就是涨价了四分之一,给普通百姓平均每个家庭一年增加的成本支出,也就是300元不到,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家庭一年收入(按4.5万元计算)的150分之一;而一年房价虽然只涨了八分之一,但它一下子就使得需要买房的家庭多付出9万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全年收入的百分之200(也就是一个家庭2年的全部收入,而在发达国家,一个家庭3-6年的全部收入即可买一套很体面的住房了)。这两者如果按倍数的关系来算的话,相当于一年房价上涨给普通百姓家庭增加的成本支出,比一年粮价暴涨给这样家庭增加的支出,高出了300多倍。站在这样的角度来理解百姓对房价疯长的强烈的不满,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实际上,在不少大中城市的“主城区”的同一地段,这3—4年左右的时间里,房价几乎暴涨了一倍左右。比如说,过去房价是每平方米5000元的,现在都纷纷暴涨到了1万元以上。3年多的时间里,每平方米就上涨了5000多元。按照新的严格标准的“90平方米”户型来计算,就相当于这些百姓家庭在等待调控政策“出奇效”而未买房的这3-4年的时间里,房价不仅没被“拉下”,反而高涨一倍,多了45万元,仅涨价部分就相当于这些普通家庭十年的全部收入。

从中人们不难看出,和粮价上涨相比,房价高涨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生活重创,至少是粮价造成的生活开支成本增加的300多倍。更何况,今年粮价的上涨,是在近几年没什么较大波动的基础上出现的。如果把这几年房价暴涨和粮价上涨的总和做个比较的话,那么房价的暴涨给公众带来的生活成本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损害,至少是粮价上涨带来的开支增加的1000倍以上。

所以,国民住房作为具有商品和公共产品双重属性的特殊商品,它在价格管理上应当比当前社会中绝大多数的其他商品更需要进行政府的价格管制。这不仅是因为它的暴涨给普通市民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最大,而且放任住房上的暴利高价,其实也就是容忍恶势力对人的基本生存权的破坏和践踏。

第二,中国的住房的市场供应,本来就是处在极度不平衡的“供不应求”之中。我们以前已经说过,按照当前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住房小康的发展的要求,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每年应该提供15亿平方米的商品住房,但市场上实际的供应量只能在3-4亿平方米。有效市场供求的如此不平衡,就为“哄抬房价”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如果不进行严格的市场价格管制,自然就会导致房价的失控暴涨,就如同这几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所表现出的那样。所以说在当今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任何“调控”举措如果没有包含严格的价格管制,“抑制房价增长”这个衡量“调控成功与否”的“关键词”,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三,和土地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中国的房地产暴利是出现在公有制的土地上,“加害”的对象,正是“土地的主人”。当开发商利益集团大言不惭的为他们的暴利做所谓的“市场决定论”的辩解时,他们恰恰“忘了”他们暴富所赖以开发的土地的“产权人”究竟是谁。根据国家的宪法,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在“主人”的土地上建房出售,利润率竟然比在买私人土地的商品房还要高出十几倍,开发商如此的强盗逻辑如果不受到市场和价格的管制,就是对社会主义优越性最大的贪污和嘲讽。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有资源为“全民所有”的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中国,住房市场的暴利化是地地道道的制度变异下的怪胎,算的上是真正的“世界之耻”。

总之,面对中国房地产这样一个由寡头垄断的低效、不公和“超级垄断利润”的市场,面对这样一个关系到中国市民最大民生利益的基础行业,面对这样市场的有效供应远远得不到满足的畸形的供求形势,尤其面对市场的开发者是在主人的土地上“借鸡生蛋”这样的制度背景,作为“执政为民”和“权为民所用”的政府,就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对已成为影响中国城市的“最大的不和谐因素”——房地产市场,实行强力而有效的政治调控和市场调控,特别是要强力实行对商品房的价格进行有效的价格管制。从某种方面来说,对房地产市场高房价暴利的放任和“不干预”,不仅是对开发商利益集团的袒护,更是行政者对人民给予的权力的最大践踏,也是在维护人民利益上的极大的渎职。

在我国的“价格法”中,专门有一段论述了“政府的定价行为”。其中讲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具备“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资源稀缺”或者“重要的公用事业”等条件之一时,“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

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来说,“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这点是其他任何商品都无可比拟的;至于城市的土地“资源稀缺”这也早已有共识;另外,住房在某些方面也具有和“重要的公益事业”一样的“公共产品”属性。这些都使中国房地产市场商品房的价格管理,具备了“政府定价行为”的必要条件。更何况这几年中国大中城市的房价疯涨,已造成仅暴利高价房的价格上涨部分,就相当于普通市民家庭十年左右全部收入所得。当一个国家出现仅几年房价上涨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生活成本,就比世界公认的居民买房负担(房价收入比在3-6之间)还高将近一倍的“全球奇观”时候,当房价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社会“最大的不和谐因素”,一个“权为民所谋”和“以民为本”的 “负责任的政府”,难道还没有必要及时对商品房价格实行强力而有效的政府价格管制吗!

从规定商品房利润退到讨论公开成本,是谁把开发商惯得如此骄横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在高房价暴利的压迫下,有一种来自民间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强烈。这就是要求对现在开发商提供的商品住房,进行房价成本的公开。而开发商和其“豢养”的“专家”及相关官员,对可能暴露他们“见不得阳光的阴暗秘密”,则竭尽全力进行疯狂抵制。以至于该不该进行房价成本的公开,成了今年影响最大之一的“全民大讨论”。

最有典型性的案例发生在广东。据报道,今年的广东省两会期间,该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公开房屋成本价、实行购房指导价和最高限价”的建议。半年后才等到的广东省建设厅的“答复”,竟对此给了全盘的否决。建设厅的理由是对商品住房成本价进行公开“容易造成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侵犯和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影响”,并认为“这一做法是违背市场经济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下,决定价格的因素主要是供求关系而不是成本”。

这里,我们先姑且不论这个“政府的衙门”为什么对开发商的利益和所谓的“秘密”如此的偏袒,为什么对在高房价暴利的盘剥下老百姓受到的生活重创如此冷漠,但就政府在房价监管事情上本身的变化发展做个分析,人们就可能发现其中更多的“背景”。

如果把时间向前推几年,查查当时的媒体报道和部门的文件资料,人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公开商品房价成本在当时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不仅如此,在当时的各级政府规定和文件中,房价成本的公开只是一个最基本必须做的工作。比这更重要的,还是规定和控制商品房的利润率,这才是房价问题的核心所在。

在当年国家有关部门的商品住宅价格管理的办法中,规定“住宅价格应以合理成本为基础,有适当利润”,并把商品住房规定的利润率水平交由各省、市和自治区政府自己决定。在2002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发文规定,经济适用住房的利润不超过3%。而对普通商品住房,各地所定的利润水平一般在5-10%之间。如在吉林省的商品房价格管理办法中,该省政府就规定商品房利润“最高不超过8%”;在江苏省的商品房价格管理规定中,根据商品房的种类分门别类进行的具体的规定。它明确指出:经济适用房的利润率最高不得超过3%;普通标准商品住宅的平均利润率最高不得超过8%;只有高档住宅商品房和非住宅商品房的利润率由开发商根据市场供求自主确定。普通商品房利润率定的最高的,还是属于广东和广西,都定在了20%。但两地政府也都同时规定,由政府委托开发的“微利房”、“统建房”和“解困房”等,利润规定3~5%之间(其中广东还规定地价和税费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还可减免)。从现在查到的资料来看,给商品房利润率定的最低的,还属江西省较早的一份政府文件。该省当时规定:商品房“利润按售价的2%计提”。

现在给大家讲商品房价格管理上的“昨日的故事”,只是为了使大家清楚的了解到,在今天这个时代背景下再讨论该不该公开房价成本,显得多么的滑稽。因为这样的“基础工作”在几年前规定商品住房利润率时就早有定论。

其实,了解商品房价格管理上“来龙去脉”,最重要的还是结合当今房地产市场和住房社会问题的实际,深刻探讨和研究该不该对今天已经成为城市社会最大不和谐因素的暴利高价的商品住房,进行强力而有效的价格管制。

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首先是房价和住房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最大的社会热点和最大的“不安因素”,这在前几年都是“闻所未闻”的;其次,除了少数“特权者”以外,绝大多数市民现在都只能通过房地产市场的商品房来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这个市场的健康与否和商品房的价格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根本利益”;第三,现在房地产市场的暴利高价房,已经远远超出了公众的承受能力,甚至比世界公认的“国际房价最难承受地区”(房价收入比为7)还高出数倍。高价商品住房的暴利,已经成了公认的洗劫社会财富、制造社会不公的最大推手;第四,近几年来为抑制房价不当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已被实践证明“调空”。再不对高价暴利的商品住房采取强力有效的价格管制的具体措施,继续“失信于民”,就可能影响到执政之基的稳固和社会的和谐安宁。

第三篇:关于会计诚信与管制问题的探讨

关于会计诚信与管制问题的探讨

-------------------------

编辑整理: 会计网上学习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具体到会计行业,可以理解为会计管制与会计诚信的有机结合。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会计行业的工作实际,从分析重塑会计诚信和实施会计管制的重要性出发,在剖析如何正确处理会计诚信和会计管制关系的基础上,就提升会计诚信度的主要途径和增强会计管制效果的有效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第四篇: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班级:燕山工商1501

姓名:陶祥

学号:201590060021

指导教师:岳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学界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大量地介绍、引进西方会计理论,使我们扩展了视野.了解了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理论的发展现状和西方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引进、介绍、消化西方会计理论的同时,我国会计界当前的主要任务在于构建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本文着重总结会计理论与会计研究方法,并对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总结了现状与改革措施.关键词:会计理论 领域研究 历史沿革 本质再认 实践应用 局限发展 改革

一、会计理论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

会计本质上是会计本身所固有能决定会计性质和发展的最重要特点,而理论是指“某一探究领域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贯的假设性、概念性和实用性原则”。当经济管理活动与行动理由结合,使会计理论体系增加了实务能力。

(一)会计理论定义的碰撞

会计理论:关于对现实世界中会计现象的逻辑推论、概括和解释的系列。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会计理论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解释: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2)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包括未来现金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证据尚未从数据中搜集到的现象。

(二)会计理论的内容

1.关于会计准则。这是财务会计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2.关于财务报告。它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系统能否实现其目标。因此,有关财务报告的研究成为近年来会计理论的热点问题。

3.会计研究方法和学术流派。对方法论的研究也是会计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4.其他一些专门问题。研究会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也是会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涉及的方面比较复杂。比如物价变动、商誉、人力资源等。

(三)会计理论体系的层次

1.会计环境理论: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2.会计基本理论:包括会计本质、目标、职能、对象、要素、假设、信息质量特征等; 3.会计中介理论:亦称会计准则基本概念理论,类似于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的桥梁;

4.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程序与方法、会计工作的组织机构等

(四)会计理论的分类

1.按学科分类(1)财务会计理论;(2)管理会计理论;(3)审计理论;争议(4)新兴会计理论。

2.按研究方法分类(1)规范会计理论

指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概念,从内在逻辑上概括、推理,指明会计“应该是什么”,从而使会计实务规范化的会计理论。

(2)经验(实证)会计理论

指以实务或结果为标准,验证与衡量会计命题、观点的正确性,指明“会计是什么”,从而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会计理论。(3)行为会计理论

a.西方行为会计理论是关于人类行为是如何影响会计资料和经营决策,会计信息又是如何影响决策和人类行为以及预测人们行为的方法和改变人们行为的策略的会计理论。b.中国的会计行为理论研究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规律的理论。

c.徐氏行为会计理论是以对人的生产经营“行为—价值”运动进行核算和管理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产经营行为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人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

3.结构性理论、解释性理论、行为性理论 结构性理论:试图说明现存会计实务,并预测在某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如何通过会计报告来反应既定情况产生的具体会计事项。解释性理论:不是描述会计实务方法程序的外表形式和结构,而是借助经济学概念来解释会计实务。

行为性理论:强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以及会计信息应如何影响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二、会计工作中的方法研究

会计研究方法是指会计研究中,会计人员在资料收集、论证分析、形成结论以及对结论的检验等步骤所运用的方法的总称。

(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我们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一些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统一认识。

2.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会计理论研究中新思想、新理论的生长点,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与研究方法的重大革新相联系,因而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会计理论研究多出成果和快出成果,有助于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建立。

3.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的内容。④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会计理论发展和演进的重要基础和必要的评价尺度。

(二)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层次

1.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2.一般方法:逻辑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

3.具体方法: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流派。

规范研究又分为:归纳学派和演绎学派,纯粹的归纳称为描述性方法,纯粹的演绎称为规范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解释和预测一些会计现象或者与会计有关的现象。从研究对象分类包括:一以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为对象;二是会计信息与人们行为之间的交互复杂的影响。

(三)相关研究方法

1.《西方现代理论》陈今池(1)描述性方法(2)规范性方法(3)决策法(4)社会经济福利法

2.《现代西方会计理论》葛家澍 林志军

(1)按照研究方法分类:归纳法,演绎法,实证法

(2)按照研究目的分类:法规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事项法,系统法

三、我国会计理论的历史沿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会计是随着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会计理论也是在历史的持续中发展起来的。我们今天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昨天的成就。--利特尔顿

1.古代会计:古代会计活动是确实存在的,但会计理论却是非常薄弱的,可以说,古代没有会计理论,即使有,也只是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而没有以著作的形式在书面上反映出来,至今已无法考证。

2.近代会计:古代会计活动是确实存在的,但会计理论却是非常薄弱的,可以说,古代没有会计理论,即使有,也只是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而没有以著作的形式在书面上反映出来,至今已无法考证。

四、管理理论对会计的支持

郭道扬教授从会计史学研究出发,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会计宏观控制思想。他认为,现代会计是现代经济控制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实现对经济信息优化计量及有效利用,以期实现控制目标的关键管理工作。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控制:“这种会计控制既要通过对会计历史资料的研究,认定历史循环中的合理部分,揭示历史反复中的教训,又要立足于现时的会计控制工作,有效地发挥会计控制的现时作用”,还“要考虑历史的延续性,推断经济世界及会计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

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现代会计对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控制,它把传统会计的被动控制转化为主动控制,把单向式控制改变为多向式控制,从而把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连接成一个整体,以有效地发挥整体控制的功能”。

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控制:“要促使现代会计控制由直线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化,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其关键在于对会计控制范围进行科学的划分。”根据经济控制领域的大小,一般把会计控制的空间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基本方面,以分别决定会计控制的内容、制度、方式和方法,并将三个基本方面结合起来。

五、会计理论在具体领域的应用

(一)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

(二)建立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准则

(三)将政府会计纳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职称的考试范畴

(四)培养专门的政府会计人才

六、会计学实证研究与规模研究的理论

对于目前的会计理论研究,大部分的学者均主张将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结合起来。笔者比较同意我国著名会计学家盖地的研究范式。盖地指出,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是相互依存的,会计理论离不开规范研究,而规范研究离不开实证研究,从会计实践到会计理论的科学路径应该是:实践-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会计理论。笔者认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应该是对从实践中获得的客观性事实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保证会计理论的实用性;对实证研究产生的理论进行规范研究,从而保证了实证研究理论的逻辑完整性,进而获得的会计理论则能够很好地应用到指导具体的会计实务,同时在逻辑上又是完备的。这样的会计研究范式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会计理论的要求,也有益于会计理论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主办会计岗位职责(电信)

1.具体执行资金预算及控制预算内的经费支出,管理往来账、应收应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每月计提核算税金、费用、折旧等费用项So

2.协助建立、改进、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执行、控制机制,起草修改配套的制度、规章。

3.根据预算体系及管理的需要设计修改内部管理报表,并对预算表格进行整理分析,理清数据关系,改进改善管理制度及表格。

4.协助编制公司全面经营预算,并负责预算的跟踪管理。

5.按时、按质、按需提供内部管理报表,对公司经营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6.按时进行预算的编制工作。

7.进行成本核算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以及考核运行,督促公司各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8.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9.分析税收、外汇管理政策,负责与税务、外汇管理局等机关的联系与协调工作。

10.通过账目分析对超期应收账款提出具体处理建议与应收账目。

下载电信管制会计的研究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信管制会计的研究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信普遍服务的分析与研究

    电信普遍服务的分析与研究 1907年,时任美国AT&T总裁的西尔多·维尔(Theodore Vail)首次提出“普遍服务”(universal service)的概念,但其本来意思却与今天的大不相同。今天的......

    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创新素质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逐步明确,逐步形成的。创新素质教育,是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断衍化而生成的。有关创造教育的思想是本世纪初提出......

    单机经济核算研究与思考

    单机经济核算 将低效投入拦在门槛外 前言:作为车辆服务单位,如何以单车为基础,加强经济核算,实现用最小的投入确保生产效益最大化?孤岛采油厂特车大队实施的“单机经济核算体系”......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考与研究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考与研究 内容提要: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基石,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着力点。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土地制度变革历程和土......

    电信分公司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信市场中,经营管理者的思想与理念在不断地提升,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已越来越受关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研究[五篇]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研究银行会计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战略管理的现实意义,对传统管理会计不能适应战略管理和新制造环境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传统管理会计必须进行革......

    养老金制度与养老金会计问题研究

    摘 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政府已经开始进行改革,将过去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积累制,但是我国养老金制度还存在着层次单一、覆盖......

    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发展思考5篇

    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发展思考 摘 要:人力资源会计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近年来,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高度重视,已经取得这一方面研究的突破。但如何将多种理论应用到实践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