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新农村建设 义乌旧村改造 政策细则实施办法

时间:2019-05-14 01:4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义乌市新农村建设 义乌旧村改造 政策细则实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乌市新农村建设 义乌旧村改造 政策细则实施办法》。

第一篇:义乌市新农村建设 义乌旧村改造 政策细则实施办法

义乌市新农村建设 义乌旧村改造 政策细则实施办法

(2008-05-18 10:32:13)转载

标签: 分类: 旧村改造政策法规

义乌旧城改造 义乌新农村建设 杂谈

政务来源:义乌市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07-6-2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新农村住房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集约利用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浙土资发〔2005〕94号)等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农村住房建设是指农村居民按照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改造、拆建、新建住房的行为。

第三条 新农村住房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约用地、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 新农村住房建设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新农村 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新农村办)负责指导,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镇街)负责组织,村级组织具体实施;市国土资源、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履行新农村住房建设涉及的行政职能。

第五条 市政府每年专项安排新农村住房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指标和额度,根据镇街的实际需求和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等情况分解到各镇街;各镇街应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农用地指标和额度,统筹安排,制订年度计划,确定实施对象,分批次、有计划地组织 实施。

第二章 建设条件与规划编制

第六条 村级组织总用地规模由建设用地审批对象的用地面积(含可增加安排的面积)、非村级组织成员合法房屋补偿所需的用地面积和需规划控制保护的面积(具体以审批为准)等组成。

第七条 村庄建设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根据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用地规模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科学编制,具体按照下列标准:

(一)建设用地审批对象人均规划用地不超过90平方米,其中,公共配套设施建筑占地面积人均不小于1.5平方米;

(二)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建筑密度不大于27%;城市规划区外的村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建筑密度,但最高不超过35%;

(三)容积率控制在1.1以内;

(四)垂直房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13米;

(五)积极鼓励建设多层、高层水平套房,采用多层、高层水平套房的可适当增加建筑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具体标准另行制订)。

第八条 村庄建设规划要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应做好古建筑物、近现代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军事设施、测绘标志、宗教场所、文物古迹、名贵古树等遗存保护。上述规划保护面积并计入总用地规模。

第九条 在不突破总用地规模和规划指标的前提下,经村民会议通过,村级组织可根据批准的实施细则,自行确定实施方案、分步实施计划和建设多层、高层水平套房、垂直房等各类住宅的比例,经镇街审核批准,报市国土资源、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新农村办备案。分步实施的,不同批次规划指标应相衔接;采用多层、高层水平套房的,应按需要合理设置大中小户型,并先予实施。

第十条 各镇街应根据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设计条件,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政府审批;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着重规划道路网、给排水、三线、公共配套等内容,住宅采用模式、建筑风格应相协调。各镇街应根据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村级组织的总用地规模,统一社区内村级组织意见后,确定各村建设的位置、范围,能与规划衔接的房屋尽可能予以保留。

第三章 建设用地申请与审批

第十一条 村级组织建设用地的审批对象为下列人员:

(一)村级组织实有在册成员;

(二)服兵役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义务兵、士官;

(三)入学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

(四)在劳改、劳教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正在归正人员。

第十二条 夫妻双方均为本村级组织实有在册成员,且已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可增加安排建房用地的家庭,增加一人标准安排。

属建设用地审批的对象,经村民会议通过,有下列情形可增加一人标准安排:

(一)年满20周岁以上的未婚人员(不含离异的人员);

(二)已婚未育的家庭;

(三)服兵役、入学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义务兵、士官和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已婚未育的,且其配偶系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家庭;

(四)在劳改、劳教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正在归正人员已婚未育的,且配偶系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家庭;

除上述情形外,建设用地按实有在册人员安排。增加安排建房用地的家庭,其建房用地总占地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已享受审批宅基地政策的对象,今后因婚嫁等迁移户籍的,在迁入地不再批建宅基地。

第十三条 在符合总用地规模和相关规划指标条件的前提下,建设用地审批对象的人均建筑占地面积标准由村级组织召开村民会议研究确定,报所在镇街审核、批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家庭成员建房用地获得批准后,应进行联建。家庭成员中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的合法旧房总占地面积超过可审批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占地面积1:0.7的比例按实安排,但家庭成员中建设用地审批对象的总占地面积最高不超过140平方米。

第十四条 因家庭内部分割、赠与、继承,造成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旧房占地面积不足审批标准的,其建设用地审批应与其他成员合并计算;造成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旧房占地面积超过审批标准,致使家庭其他成员不足审批标准的,不予补足。

第十五条 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的位于本村级组织范围内的合法房屋已出卖、赠与他人或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

(一)剩余合法房屋仍超过审批标准的,超过部分按1:0.5的比例按实安排,但家庭成员的总占地面积最高不超过126平方米。

(二)剩余合法房屋不足审批标准的,按剩余合法房屋占地面积按实安排或水平房安排。采用水平房的,家庭成员实际拥有总占地面积不足1人建筑占地面积标准且实有在册3人及以下的,可安排108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超过1人建筑占地面积标准但不足36平方米且实有在册3人及以下的,可安排126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占地面积超过36平方米或占地面积不足36平方米但实有在册4人及以上的,可安排144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

(三)实无住房的,按家庭照顾安排水平房。家庭实有在册成员人数在3人及以下安排建筑面积108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4人及以上的安排建筑面积126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

第十六条 经村民会议通过,拆除非村级组织成员拥有的合法房屋,可采用经济补偿、水平房或垂直房补偿:

原有旧房建筑占地面积在108平方米以下的,按1:1的比例按实安排;占地面积不足36平方米的,应进行联建或采用水平套房补偿,采用水平套房补偿的,可按原有房屋建筑占地面积1:3的比例结合就近面积户型安排;建筑占地面积在108平方米以上的,超过部分按1:0.5的比例按实安排,但最高不超过占地面积126平方米。采用经济补偿的,具体标准由村级组织制定,费用由村级组织承担,并在实施细则中予以明确,节省的建设用地可在村级组织内部调剂使用。

非村级组织成员拥有的合法房屋,已出卖、赠与他人或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在审批补偿方案时,其剩余的合法房屋须与已出卖、赠与他人或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面积合并审查;非村级组织成员拥有的合法房屋发生家庭内部分割、赠与、继承等行为的,应按原有合法旧房面积进行审查。

第十七条 建设用地审批与旧房拆除相挂钩。未签订原有房屋拆除协议的村级组织成员,申请建设用地不予受理;村级组织未完成原有房屋拆除的,不予定点、放样,申请下一批次建设用地的,不予受理。

第十八条 村级组织占用农用地批准后,满一年未实施具体用地行为的,相应扣减所在镇街下一年度新农村住房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额度;满二年未实施具体用地行为的,扣减相应指标、额度,并责令村级组织恢复耕种。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按规划可在村庄现有建设用地范围内完成新农村住房建设的村级组织,优先予以实施,并可适当放宽相关规划控制指标。分期实施的,村级组织应明确分期实施计划、对象产生办法、具体步骤等内容,每批对象的产生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确定。

第二十条 新农村住房建设按下列程序实施:

(一)调查核实。村级组织应广泛开展宣传,调查摸底,统计总人口和可增加安排的对象、有合法产权的非农人员等,了解、统计旧房现状及产权情况,并登记造册。

(二)确定总用地规模。村级组织应测算新农村住房建设总用地规模,制定用地方案和实施计划,经所在镇街审核,报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考虑到为规划留下空间等因素,条件允许的村庄,可在建设用地审批对象规划总用地面积的基础上增加10%计入总用地规模。

(三)制订实施细则。村级组织应根据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拟订实施细则,明确总人口、人均建筑占地面积标准、住宅的类型、安置的方法、实施计划、旧房拆除和建房用地安排方法等内容,经村民会议通过,报镇街审核后批复。批复后的实施细则应分别报市国土资源、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新农村办备案。

(四)编制规划。村级组织应根据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总用地规模、住宅的类型等,委托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镇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审批,批准后由镇街公布。

(五)建设用地申请。列入镇街年度计划的村级组织,持已批准的规划、实施细则、用地方案、旧房拆除协议、申报对象资料等向镇街提出建设用地申请,经镇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不占用农用地的,可一次性申请。

(六)拆除旧房。村级组织应在建设用地批准后,新房建设启动前完成旧房拆除。

(七)新房建设。村级组织应依法、统一申办建房手续。旧房拆除经检查合格后,由各镇街定点放样,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由市规划管理处定点放样,按规划组织实施。村内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设施、绿化等配套设施及新房外立面应按规划同步实施。

(八)登记发证。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各镇街、村级组织应加强对新农村农村建设的服务、监督和管理。新房建成后,当地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规划管理处应实地检查是否按规划用地,配套设施和新房外立面是否按规划建设,验收合格的,依申请予以登记发证。

第二十一条 住房建设实行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鼓励统一施工,统一施工的应当公开招投标。

第五章 旧房拆除与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新农村住房建设应切实维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村级组织应召开村民会议决定拆除旧房、收回超过可享受审批额度部分的宅基地是否作经济补偿,作补偿的应明确具体标准。

第二十三条 旧房产权以《土地使用权证》登记的建筑占地面积为准。拆除超过审批限额标准,且未发放《土地使用权证》的合法房屋,由国土资源部门予以丈量,凭权源依据审核确定其产权。拆除未超过审批限额标准且已发放《土地使用权证》的合法房屋,由村级组织依权证登记造册,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另行确权;拆除违法建筑和临时建筑,不予确权和补偿。

第二十四条 拆除产权不明确的房屋,须将房屋原始证据资料交由公证机构保全证据;拆除共有产权的房屋,应待共有权人达成协议后再予拆除;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依照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五条 村级组织与被拆除人应签订房屋拆除书面协议,协议签订后,被拆除人应当将原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上交村级组织,统一向发证部门办理产权注销手续,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搬迁,村级组织应在新住宅定点放样前完成旧房拆除。

第二十六条 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收取的各项费用应专款专用,纳入镇街联管帐户管理,优先保证道路、给排水、绿化、公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帐务应单独列支、定期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七条 各镇街、村级组织应建立、健全档案制度,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料的管理。档案资料包括:批准文件、规划和建设方案、拆除协议等与新农村住房建设相关的材料。

第二十八条 积极鼓励各村级组织节约用地。节省的建设用地若规划许可,经村民会议通过,依法报批后,可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公开出让。城市规划区外村级组织在现有建设用地范围内按规划完成新农村住房建设,且未新占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节省的建设用地按出让所得地方可支配部分的100%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按村级组织总用地规模实施新农村住房建设,但需新占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节省的建设用地按出让所得地方可支配部分的70%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区内建成区外村级组织在现有建设用地范围内按规划完成新农村住房建设,且未新占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节省的建设用地按出让所得地方可支配部分的80%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按村级组织总用地规模实施新农村住房建设,但需新占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节省的建设用地按出让所得地方可支配部分的60%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

节省的建设用地相关规划指标超过本办法规定的,其补助标准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涉及新农村住房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本市有权减免的,按标准下限的50%收取,服务性收费按保本原则收取。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公布前,已经依法批准并开工建设新农村住房的村级组织;或者村庄建设规划、实施细则、分户报批已批准且除新农村住房建设预留用地外,其余土地经批准已被依法征用的村级组织,可按原批准方案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公布后,已经规划批准的村级组织需进行规划调整的,其规划调整所需的相关费用由所在镇街承担。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6年7月15日起施行。义政[2001]113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

井陉县建设局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施细则

在对《中共井陉县委、井陉县人民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认真学习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规划

(一)、工作职责

负责县城、村镇、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的编制、管理、实施等工作。

(二)、任务目标

1、编制《井陉县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科学预测和确定我县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按照合理配置区域性基础设施和提高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的要求,提出农村居民调整、搬迁、合并的意见,从而优化我县村庄布局,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该项工作目前已经开始,10月底可完成纲要评审论证,年底前完成成果提交。

2、按照《县域第三期总体规划》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扩城”战略要求,加快“扩城”步伐,一是8月底前拿出县城大东环路详细规划。二是10月底前完成县城南环路详细规划。

3、加大各乡镇及村庄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编制力度。有条件的村镇要调整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提升档次、提升品位,树立典型。

二、市容市政

(一)、工作职责

负责市政设施维修、县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及县城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

(二)、任务目标

1、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实施“扩城”规划,按照“一城三区”开发战略,从精细入手,对绿化、亮化、净化、美化进行科学规划。

2、按照《河北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新建小区绿化率不得低于30%,留足绿化用地。

3、人均绿地不得低于1.5平方米。

4、县城500米之内建设一个小游园。

5、严格城市道路建设,防止低洼积水并配置合理的排水设施,实行雨、污分流。

6、合理配置公厕。

7、合理建设垃圾转运站,配置环卫清扫、保洁、清运人员。

8、按规定配置果皮箱。

9、合理配置路灯、夜景设施。

10、对新农村建设无偿提供绿化、路灯规划和专业技术指导。

关于加快推进誓节镇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细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广发[2006]11号文件精神,经研究,现就加快推进誓节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细则: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利民富民的民心工程,是一项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党建工程,是一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础工程。全镇上下都要把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当务之急,切实担负起责任,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狠抓落实,更快更好地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誓节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切实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全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综合文明程度为重点,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整合资源,统筹发展,协调推进全镇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为打造经济强镇奠定扎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产业相对集聚、居住相对集中、土地相对集约、农村基础设施各类要素相对集合的要求,以现代乡村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实施。

2、坚持群众主体,政府主导。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群众为主体,开展民主协商,不搞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发挥政府规划、指导职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县扶持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积极鼓励个人、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多主体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

3、坚持典型示范,有序推进。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村组先行试点。在此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不同类型,有梯次地推进。

4、坚持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既要勇于探索创新,又不脱离实际。对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较高的村和村民组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他们走在前面,作出示范;对具有一定基础的特色村要重点扶持、逐步提高,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对基础较差的村加大帮扶力度,为建设新农村创造条件。

(三)总体目标

先行选择若干个村,在产业、基础设施、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建成示范点;对全镇20个村和1个街道全面进行环境整治,重点加大对国道、省道沿线村的整治力度,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农村生产力有较大发展,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有较大提高,公共事业有较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努力将我镇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加快推进“竹业富民”进程。狠抓竹林垦复改造和新竹种植工作,千方百计扩大竹资源总量,加快培育和建设竹业示范基地、竹景观示范点;大力发展工业集中区,展示竹乡新形象。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品质结构和市场结构,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出强化农产品“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3、强力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按照“项目统一管理、政策统一优惠、产业合理布局”的要求,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产业发展重点,着力引进项目,发展企业,实现第三产业集聚发展。

4、不断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加强农村市场管理。

(二)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促进和谐发展

1、加强村镇规划管理。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总

收藏本文

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结合复兴村实际,经过实地调查,与村“两委”座谈,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因地制宜,结合村情,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距离县城31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组。有农户721户,总人口3289人,劳动力2145个,有苗、汉、畲、仫佬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6%。总面积为2465.85公顷,耕地面积为158.67公顷。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不1620元。

二、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确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通过推进各业生产,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建设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展,逐步把复兴村建设成拥有现代化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复兴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力争把复兴村建设成村民、集体收入双富裕,物质、文化生活两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为:

(一)培育主干产业,做到产业发展化

一、是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引进和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

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牛猪等高效益畜产品养殖;

三、大力发展民族手工艺加工。

(二)房前屋后整洁,做到农村优美化

一是清除房前屋后的垃圾,整理乱堆、乱摆杂物,禁止柴乱垛、粪乱堆、纸乱扔、水乱倒、猪乱窜、禽乱跑的现象;二加快沼气池建设速度,改建厕所、猪圈等。

(三)乡风文明建设,向“9个好”方向努力

党员带头崇尚新风、带头守法,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从“学习风气好、文明风尚好、邻里关系好、崇尚科学好、团结互助好、治安防范好、遵纪守法好、计划生育好、义务风格好”9个方面努力,一是倡导家庭美德建设,开展评比“五好家庭”、“守法户”、“清洁卫生达标户”等活动。二是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引导广大干部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三是开展诚信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四是围绕“生态文明富裕村”的创建,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组、户活动。

(四)公路方便入户,做到村路街道化

我村有5个自然村寨进行了水泥路硬化,2009年计划投资4万元完成村内路面水泥路硬化4000平方米。

(五)文明民主管理,做到管理民主化

修订村务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员和村民代表包片联户等管理办法,优化管理秩序。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村中醒目处做一块公开栏,公布制度,财务、实用技术、打工信息及好人好事,让村民自行管理,自行约束,自行监督,实现管理民主化。

四、方法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2、广泛宣传发动,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组织相关单位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增强农民民主意识,协作意识,参与意识,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

3、加大建设投入。除了项目投部分资金外,要积极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争取资金,投入生产发展中来。

第二篇:义乌市旧村改造暂行办法

义乌市旧村改造暂行办法(义政〔2001〕113号文件)www.xiexiebang.com 2008年01月28日 来源:义政〔2001〕11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高效、集约、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居住水平,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义乌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旧村改造是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通过村庄整体拆(搬)建、村庄整理、村庄撤并等方式进行拆旧建新,整治环境,改善村容村貌的行为。

第三条 旧村改造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改造,节约用地,自筹资金,量力而行,配套建设”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第四条 旧村改造应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意愿,鼓励开展村庄整理。鼓励有条件撤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30户以下的自然村和城镇体系规划要求撤并的自然村,原则上撤并。被撤并自然村退宅还耕的,允许在中心村建设规划范围内置换等同面积的土地用于村庄建设。

第五条 旧村改造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领导,村级组织负责具体实施,土地、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积极做好旧村改造实施的服务、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辖区内旧村改造计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第二章

旧村改造实施程序及准备

第七条 旧村改造实施程序:

(一)建立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相结合的旧村改造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

(二)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村级组织)提出开展旧村改造申请;

(三)确定村庄建设用地具体发展方向;

(四)制订旧村改造实施细则;

(五)确定每户土地补偿及住宅总占地方案;

(六)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与批准;

(七)分批次建设用地申请与批准;

(八)办理拆迁安置补偿;

(九)统一报批分户用地及建房手续;

(十)统一定点放样,按规划组织实施。

第八条 申请开展旧村改造的村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村级班子意见统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二)村级集体或多数村民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三)拟规划建设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已调整,村级组织有权处置;

(四)用于改造的配套资金筹集措施基本落实。

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村,经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同意可编制以村庄整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建设规划。

第九条 为保证旧村改造工作公正、公平、公开进行,各改造村在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建立旧村改造工作班子,负责处理旧村改造中的日常事务。

第十条 已成立旧村改造工作班子的村应提出开展旧村改造的申请,经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审核同意后分别报市建设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旧村改造的申请半个月内,应会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实地踏勘后确定村庄建设用地具体发展方向,并予以批复。

村庄建设用地具体发展方向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

第十二条 旧村改造实施细则应在广泛征求本村村民意见基础上,经村民代表大会或全体村民大会通过后,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批准确定。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接到旧村改造实施细则报批件之日起半个月内作出批复。

旧村改造实施细则公布后,公证部门暂停办理产权变更的公证,土地、房产主管部门暂停办理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村级组织应当以本办法和经批复旧村改造实施细则,并根据在册人口、旧房合法占地面积等确定每户土地补偿及住宅总占地方案。

每户土地补偿及住宅总占地方案经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后公布,村民无异议后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认可。

第三章

规划编制

第十四条 村庄建设规划应根据村庄建设用地具体发展方向、每户土地补偿及住宅总占地方案和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进行科学编制。

第十五条 当年已列入主城区建成区内的村庄,在用地许可的前提下严格按下列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一)规划住宅占地面积不得超过住宅总占地方案的103%;

(二)建筑密度一般为23-27%;

(三)房屋间距(房屋檐口高度)南北朝向时不小于1:1.1,东西朝向时不小于1:0.8;

(四)房屋层次控制在四层以内,房屋檐口高度控制在13米以内;

第十六条 当年未列入主城区建成区的村庄,严格按下列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一)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不超限额规定的住宅,各村的户型应根据该村的每户土地补偿方案合理设计;

(二)规划住宅占地面积不得超过住宅总占地方案的106%;

(三)建筑密度严格控制在25-29%;

(四)房屋层次一般不高于三层半,房屋檐口高度控制在13米以内。

第十七条 村庄建设规划因村制宜进行编制。应当认真听取村级组织的意见,充分考虑集体和群众经济承受能力;注重打通道路,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能保留的房屋应尽量予以保留,避免大拆大建;应当增加绿地,美化村容村貌;应合理布局住宅、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并综合考虑交通、水利、供电、通信等因素。

第十八条 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应注意保护古建筑物、近现代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军事设施、测绘标志、宗教场所、文物古迹、名贵古树等。

第十九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及城市规划区外有一定规模的中心村,提倡统建、联建和建设公寓式住宅。规划编制时可按一定的比例统筹安排。

第二十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上报的村庄建设规划必须在半个月内予以批复。

村庄建设规划经批准后,应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布。

第四章

规划实施

第二十一条 村庄建设规划未批准前,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暂停办理该村的建房用地审批、房屋翻(扩)建手续。但住房已倒塌或属危房的,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暂适当安排一层的临时性过渡房用地,旧村改造时过渡房无偿拆除。

第二十二条 由于国家建设需要拆除旧村房屋的,所有旧房由村级组织在村庄建设规划范围内按本办法规定先行安置,建设项目业主不再另行安置。

第二十三条 旧村改造实施必须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定期公布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等,自觉接受村民监督。

第二十四条 旧村改造的实施鼓励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配套、统一管理。

第二十五条 以村庄整体拆(搬)建、村庄撤并等方式实施旧村改造的村应坚持相对集中、连片进行建设的原则;以村庄整理方式实施旧村改造的村应根据本村实际先打通部分道路或按规划分批拆建、分步改善环境。

第二十六条 旧村改造新居房屋建筑风格必须协调统一,屋顶一律采用坡屋顶,房屋式样可由规划设计部门设计多种方案,供村级组织选择确定。

第二十七条 城市规划区内旧村改造房屋由市建设、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定点放样。

城市规划区外旧村改造房屋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设服务中心统一定点放样。

第五章

分批次建设用地审批

第二十八条 村庄建设规划批准后,实施旧村改造的村应当持建设规划批准文书、图纸、实施细则、用地方案等提出分批次建设用地申请,经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后,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在收件之日起半个月内核准分批次建设用地。

旧村改造需使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二十九条 按下列方式实施旧村改造的,可在其规划范围内不限制供地:

(一)一次性整体拆建的;

(二)旧村庄整体迁建的;

(三)新房安置在旧房拆除后腾出的宅基地上的;

(四)按规划控制、分期改造方式实施,先开通道路或者连片拆除的。

第三十条 按规划控制,分期改造方式实施旧村改造,但不先开通道路或者不连片拆除的,前期只能使用启动土地的50%;次期再不开通道路或不连片拆除的,前一期应当拆除或腾空的旧房而未拆除或腾空的,下一批次土地停止供给。

第六章

拆迁安置与补偿

第三十一条 旧村改造拆迁安置与补偿,坚持以政策为先导,实行依法拆迁,切实维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旧村改造拆迁人(以下简称拆迁人)是指已取得旧村改造批准文件的村级组织。

本办法所称旧村改造被拆迁人(以下简称被拆迁人)是指在批准的旧村改造范围内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权人(包括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及其附属物的管理人)和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使用人。

第三十三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签订旧房拆迁、安置等内容的书面协议。拆迁人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安置;被拆迁人应当服从旧村改造的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拆迁。

第三十四条 旧村改造需拆迁依法代管或有产权纠纷的房屋,其安置协议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将拆迁协议、房屋原始证据资料和拆迁前的资料交由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三十五条 旧村改造中需拆迁共有产权的房屋,均应待共有权人达成协议后再予拆迁。

第三十六条 旧村改造中需拆迁设有典权、抵押权以及产权纠纷的房屋,在规定的拆迁期限内,被拆迁当事人之间达不成协议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拆迁人对应拆迁房屋作勘察记录,房管部门进行房产评估,并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后实施拆迁。

第三十七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房屋拆迁协议并确定安置方案后,被拆迁人的原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由土地和房产主管部门办理产权注销手续。

第三十八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拆迁人都应当建立、健全旧村改造档案制度,加强对房屋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

旧村改造的档案资料包括:旧村改造有关批准文件,村庄建设规划和改造方案及其调整材料,安置协议及其结算材料,旧村改造过程中的检查、处理文件以及其它与旧村改造相关的档案材料。

第三十九条 旧村改造拆迁房屋补偿土地面积按被拆迁房屋《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上的建筑占地面积计算。两证面积不一致的,以《土地使用证》为准。

未发放《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的拆迁房屋,由发证部门予以丈量审核确定。庭院、空基、天井、天气、滴水等不计入用地面积。

第四十条 未作处理的违章、违法建筑,一律不予土地补偿。临时建筑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无条件自行拆除,不予任何补偿。

第四十一条 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土地补偿,按下列用地标准安置:

(一)1-3人的小户安排108平方米以内,其中,子女单独立户的父母一人安排36平方米以内,二人安排54平方米以内;符合立户条件且未婚的子女安排90平方米以内,已婚的子女安排108平方米以内。

(二)4-5人的中户安排126平方米以内;

(三)6人以上的大户不超过140平方米。

已列入主城区的规划建设区内的村庄,旧房合法占地面积超过户型限额标准的,超过部分按1:0.7 的比例以半间18平方米为单位补偿建房用地,补偿后余数少于9平方米的,不予补偿建房用地,9平方米以上(含9平方米)的凑半间补偿建房用地。

第四十二条 旧村改造在户人口应按本集体经济组织实有在册人口计算。其中,独生子女享受增计1人,现役军人(不含提干)、在校学生、劳改、劳教人员在迁出户口前属本村集体经济成员的计算在户人口。

第四十三条 村庄建设规划设计的户型无法单独安置父母户可以享受的用地限额标准的,父母户不单独补偿建房用地。

年满20周岁以上的子女允许单独补偿建房用地,子女分家立户单独补偿建房用地的具体条件和标准由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同旧村改造村根据本办法在该村旧村改造实施细则批准时确定。

第四十四条 分家立户时旧房分配不平均造成不足用地限额标准的不再按限额补足,超过限额的按本办法补偿建房用地。

第四十五条 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出卖房屋后尚有部分旧房的,或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村庄建设规划范围内有祖传合法旧房的,原则上按1:1的比例补偿,不允许按用地限额标准补足,旧房占地面积超过中户用地限额标准部分不再安排建房用地,由村级组织折价收回。

回乡落户的职工、军人或其他人员和回乡定居的华侨、台胞、港澳同胞、外籍华人需建造住宅的,按法律、法规参照本办法标准执行。

在村庄建设规划批准前,旧房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实无住房的,可以安排一次人均15平方米/人的建房用地。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公布前,村庄建设规划已经在实施的村,在总用地不再增加的原则下,土地补偿标准仍按各村制订的旧村改造实施细则执行。

第四十七条 土地补偿安置可采取投标、抽签、协商等方法落实。

第四十八条 被拆迁人在得到土地补偿及确定有关建设方案后,二年内必须完成房屋主体建设。第七章

财务资金管理

第四十九条 旧村改造中收取的各项费用应专款专用,优先保证道路、给排水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十条 旧村改造的各项帐务应当单独列支,报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备案,并定期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

第五十一条 市建设、土管、供电、电信、广电、供水等部门应大力支持旧村改造,尽量降低收费标准,属行政事业性收费且本市有权减免的按标准下限的50%收取,属服务性收费的按保本的原则收取。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市建设、土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能加强旧村改造中规划实施、土地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会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及时纠正、查处违法行为。

第五十三条 在旧村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各级政府对旧村改造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义政〔1999〕116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义乌市旧村改造政策文件 义政发

义乌市旧村改造政策文件 义政发〔2009〕84号

(2010-06-08 20:47:15)转载 标签: 分类: 旧村改造政策法规

杂谈

义乌市城乡新社区建设实施办法.义政发〔2009〕8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城乡新社区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集约节约用地,提升城乡建设品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义乌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使用范围为城中村、镇中村(园中村)、近郊村和远郊村。城市老社区改造另行制订办法。

城中村是指位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镇中村(园中村)是指位于镇街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城中村除外)。

远郊村是指地处偏远、人口稀少、自然承载力弱的边缘山区的村(即实施“宅基地换住房、异地奔小康”工程的村);近郊村是指位于城市(镇街)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并且不实施“宅基地换住房、异地奔小康”工程的农村。

第三条 城乡新社区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集约用地、集聚发展、群众自愿、有序推进”原则。

第四条 城乡新社区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农办指导,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镇街)负责,村级组织实施;国土资源局、建设(规划)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履行所涉及的行政职能。

第五条 城乡新社区建设项目用地纳入全市土地供应计划,市政府综合考虑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分批有序组织实施。

除新社区建设规划留用地外,其余土地基本被征收的行政村,优先组织实施。

第二章 建设模式分类

第六条 城中村改造实行高层公寓(12层以上建筑,下同)为主的模式安置(建筑控高不允许建设高层的区域除外)。其建设总用地的60%以上用于规划建设高层公寓。

第七条 镇中村(园中村)改造实行生产经营、生活居住功能分区。其生活居住区建设总用地的50%以上用于规划建设高层公寓或多层及中高层公寓(6-11层建筑,下同)。有条件的村,也可参照城中村的模式改造。

第八条近郊村一般采用零增地或少增地的“空心村”改造。“空心村”改造重点包括:拆除危房和违法建筑、修缮旧房、解决住房困难、畅通道路、外立面粉刷、古建筑保护、村庄绿化等,改善居住环境,避免全村大拆大建。

除村庄建设规划留用地外,其余土地基本被征收的行政村,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也可参照城中村、镇中村(园中村)的方式改造。

第九条 远郊村实施“宅基地换住房、异地奔小康”工程,具体按义政发〔2009〕75号《义乌市“宅基地换住房、异地奔小康”工程实施办法》执行。

第十条 提倡整村异地安置,推行多村联片按规划适度集中建设,城市新社区规划安置人口一般不少于1500人,镇街新社区规划安置人口一般不少于1000人。

第三章 城镇新社区用地对象和规模核定

第十一条 新社区建设总用地规模由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村级组织成员)的用地面积(含可增加安排的面积)、非村级组织成员合法房屋补偿所需的用地面积和需规划控制保护的面积(具体以审批为准)等组成。

第十二条 建设用地审批对象人均规划用地不超过90平方米。

第十三条 建设用地审批对象包括:

(一)村级组织实有在册并且享受村民待遇的成员;

(二)服兵役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义务兵、士官;

(三)入学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

(四)在服刑、劳教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正在改造人员。

第十四条 夫妻双方均为本村级组织实有在册成员,且已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可增加安排建房用地的家庭,增加一人标准安排。

属建设用地审批对象,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有下列情形的,可增加一人标准安排:

(一)年满20周岁以上的未婚人员(不含离异的人员和五保人员);

(二)已婚未育的家庭;

(三)服兵役、入学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义务兵、士官和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已婚未育的,且其配偶系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家庭;

(四)在服刑、劳教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已婚未育的,且配偶系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家庭。

除上述情形外,规划用地按实有在册人员安排。已享受新社区建设政策的对象,今后因婚嫁等原因迁移户籍的,在迁入地不再安排建设用地。

第十五条 非村级组织成员合法房屋补偿:

合法旧房建筑占地面积在108平方米以下的,按实安排规划;合法旧房建筑占地面积在108平方米以上的,超过108平方米部分按1:0.5的比例按实安排规划,但最高不超过126平方米。

非村级组织成员拥有的合法房屋,已出卖、赠与他人或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在审批补偿方案时,其剩余的合法房屋必须与已出卖、赠与他人或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面积合并审查。

鼓励推行货币化补偿安置,具体补偿标准由村级组织与非村级组织成员自行协商。

第四章 城镇新社区规划设计

第十六条 新社区规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域总体规划,并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区块详细规划。具体操作按有关政策规定审批。

第十七条 新社区的规划控制标准为:

(一)高层公寓建筑密度18%-25%,容积率不低于2.5,住宅标准层层高不超过3.2米;

(二)多层及中高层公寓建筑密度20%-30%,容积率1.4-3.0,住宅标准层层高不超过3.2米;

(三)联立式住宅建筑密度32%-40%,容积率1.0-1.5,房屋檐口高度不超过10.2米;

(四)生产用房区块,建筑密度35%-40%,容积率1.6-2.4。

第十八条 新社区建设规划要做好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军事设施、测绘标志、宗教场所、文物古迹、名贵古树等遗存保护;并合理配套文化中心、幼儿园、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

第五章 城镇新社区的分户安置和实施程序

第十九条 建设用地审批对象,以户为单位按下列标准确定安置基数:

(一)1-3人的小户安排安置基数108平方米以内,其中,子女单独立户的父母一人安排36平方米以内,二人安排54平方米以内;符合立户条件且未婚的子女安排90平方米以内,已婚未育的子女安排108平方米以内。

(二)4-5人的中户安排126平方米以内;

(三)6人以上的大户不超过140平方米。

夫妻双方均为本村级组织实有在册成员,且已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家庭,独生子女可享受增加1人计入在户人口。

旧房合法占地面积超过户型安置基数标准的,超过部分按1:0.7的比例按实增加安置基数,但每户安置基数最高不超过140平方米。

第二十条 年满二十周岁以上的未婚人员分家立户的具体条件,由镇街指导村级组织商讨确定,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

第二十一条 属建设用地审批对象,但位于本村级组织范围内合法房屋已被部分或全部出卖、赠与他人或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安置基数计算方法为:按第十九条规定的安置基数扣减已出卖或赠与或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旧房建筑占地面积,(一)扣减后面积大于18平方米的,该面积即为该家庭的安置基数;

(二)扣减后面积小于18平方米的,予以照顾安置。家庭实有在册成员人数在3人及以下的,安排建筑面积108平方米以内公寓房一套;4人及以上的,安排建筑面积126平方米以内公寓房一套。

第二十二条 非村级组织成员,按下列标准确定安置基数:

合法旧房建筑占地面积在108平方米以下的,按1:1的比例确定安置基数;合法旧房建筑占地面积在108平方米以上的,超过108平方米部分按1:0.5的比例按实确定安置基数,但最高不超过126平方米。

第二十三条 因分家立户时旧房分配不均造成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旧房占地面积不足安置基数的,不再按限额补足,超过限额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高层公寓、标准厂房的安置系数为1:6。多层及中高层公寓的安置系数为1:4.5。联立式住宅的安置系数为1:3。

高层公寓规划设计时,在实现1:6安置的基础上,允许再规划一定比例的配套用房(一般指裙房),其安置系数最高不超过1:1.5。由村级组织筹建,其权属属于村级组织,收益优先用于公共配套、物业管理等支出。

第二十五条 新社区建设按下列程序实施:

(一)调查核实。村级组织对本村进行详细调查摸底,统计总人口和可增加安排的对象、非农人员合法产权房屋总量等。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由村级组织向镇街提出旧村改造申请,并确定改造建设的项目法人。

(二)镇街统筹。镇街在有关村级组织提出申请的基础上,以村庄为单位确定新社区建设对象。

(三)初核总用地规模。在镇街国土所指导下,村级组织测算总用地规模,预编用地方案和实施计划,并由镇街予以初核。

(四)草拟实施细则。村级组织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的相关规定以及经镇街初核的总用地规模,草拟实施细则,确定分户安置基数和安置面积,并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

(五)联合审批。镇街、国土资源局等单位联合办公,严格按照本办法核定总用地规模。在符合建设规划和土地规划的条件下,可在建设用地审批对象规划总用地面积的基础上增加10%计入总用地规模。

镇街审核批复实施细则,并由市政府委托镇街审批分户安置基数、分户安置面积。

经镇街审核批复的实施细则、分户安置基数、分户安置面积,由村级组织在村内公示。

(六)统一编制规划。镇街先统筹编制跨村域的社区详细规划。各村级组织应严格依据社区详细规划、国土资源局批准的建设总用地、总建筑面积等条件,编制本村的建设规划。建设规划按有关规定审核审批。

(七)拆除旧房,建设新房。村级组织应在建设用地批准后,新房建设启动前完成旧房拆除,并与安置户签定《物业管理协议书》。再按照基本建设的政策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建设新房。

(八)登记发证。新房建成并经验收合格后,居住用房依申请予以登记发证。

第二十六条 新社区建设用地在自愿、依法征收为国有后,经办理审批手续,允许进入二级市场,土地出让金按规定交纳。

完成新社区建设后,人均耕地少于0.2亩的行政村,依法实施撤村建居,其剩余集体所有土地依法征收为国有。

第二十七条 安置后用地少于原村庄建设用地的,所节约的土地在符合城市规划的条件下,由市政府一次性统一征收。

第六章 “空心村”改造的拆建和实施程序

第二十八条 市政府每年安排部分用地指标,专项用于“空心村”改造,用地指标的使用由镇街统筹安排。

第二十九条 开展“空心村”改造的村,需经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街审核审批,并报市农办、国土资源局备案。土地被征收较多的村优先实施。

第三十条 “空心村”改造必须“零增地”或“少增地”。“空心村”改造中建新房的农户,必须严格实行一户一宅,且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第五章第十九条所规定的安置基数。

建新房前,必须先完成旧房处置。

第三十一条 “空心村”改造要坚持集约节约。提倡水平安置住房困难户;尽量避免拆除建筑质量较好的旧房,提倡以村内户户置换的方式,帮助住房困难户解决住房问题。

第三十二条 “空心村”改造新社区建设按下列程序实施:

(一)调查摸底。村级组织对本村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统计需要拆建和修缮的旧房现状及产权情况,并登记造册。

(二)编制规划。在严格控制新增用地的前提下,村级组织负责编制“空心村”改造规划,按有关规定审核审批,批准后由村级组织公布。

(三)拆建实施。村级组织根据规划实施危旧房拆除;镇街对拆除工作进行严格验收后,下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进入新房建设程序。

对规划予以修缮的房屋,允许进行原地拆建。

第七章 旧房拆除和资金管理

第三十三条 旧房产权以《土地使用权证》登记的建筑占地面积为准。未发放《土地使用权证》的旧房,由发证部门予以丈量审核确定。庭院、空基、天井、滴水等不计入建筑占地。

第三十四条 拆除共有产权的房屋,应待共有权人达成协议后再予拆除;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依照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五条 村级组织与被拆除人应签订房屋拆除书面协议,协议签订后,被拆除人应当将原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上交村级组织,统一向发证部门办理产权注销手续,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搬迁。村级组织应在新房建设前完成旧房拆除。

第三十六条 新社区建设中收取的各项费用应专款专用,纳入镇街联管账户管理,优先保证道路、给排水、绿化、公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各项账务应单独列支、定期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十七条 村级组织应建立、健全档案制度,加强对新社区建设档案、资料的管理。档案资料包括:批准文件、规划和建设方案、拆除协议等与新社区建设相关的材料。

第三十八条 涉及新社区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本市有权减免的给予减免,不能减免的按政策规定最低价收取。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成立市城乡新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市农办、发展和改革局、建设(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供电局、人防办及各镇街等单位一名主要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农办;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城乡新社区建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通过联合审批、集中审批、委托审批、现场办公等方式,最大限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加快推进建设进程。

第四十条 本办法公布前,已经依法批准旧村改造并开工建设的村级组织;已经市政府下文批准旧村改造的村级组织;或者村庄建设规划、实施细则、分户报批已批准且建设用地已落实的村级组织,允许按原批准方案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与本办法相冲突的规范性文件,均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

第四篇:义乌旧村改造事例3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一流示范园区

赵国荣深入佛堂镇科学发展示范基地调研

4月3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赵国荣带领财政局、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深入所联系的科学发展示范基地——义乌市高效生态农业园区调研,实地察看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布局和运行状态。

赵国荣在调研中指出,佛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启动建设,为加快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赵国荣强调,示范园区作为科学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也是市里2009年的重点工程,佛堂镇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把这项工作做好。一是要按照规划布局,有条不紊地开展施工建设。按照省农科院规划方案要求,列出下一步工作计划和目标,对园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与设计单位、职能部门沟通;二是要维护好村民合法利益,确保示范园区工程和谐和睦。部分村民对土地流转模式不熟悉,对示范园区功能和长远效益不了解,对示范园区建设不理解、不支持,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晓以利害,让他们理解、支持示范园区建设;三是要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建设一流示范园区。及时梳理影响示范园区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职能部门的支持,集中精力及时加以解决。

第五篇:义乌市新农村住房建设实施办法55号文件

义乌市新农村住房建设实施办法(义政发〔2006〕55号)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新农村住房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集约利用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浙土资发〔2005〕94号)等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农村住房建设是指农村居民按照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改造、拆建、新建住房的行为。

第三条

新农村住房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约用地、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

新农村住房建设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新农村 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新农村办)负责指导,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镇街)负责组织,村级组织具体实施;市国土资源、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履行新农村住房建设涉及的行政职能。第五条

市政府每年专项安排新农村住房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指标和额度,根据镇街的实际需求和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等情况分解到各镇街;各镇街应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农用地指标和额度,统筹安排,制订计划,确定实施对象,分批次、有计划地组织 实施。第二章

建设条件与规划编制

第六条 村级组织总用地规模由建设用地审批对象的用地面积(含可增加安排的面积)、非村级组织成员合法房屋补偿所需的用地面积和需规划控制保护的面积(具体以审批为准)等组成。

第七条 村庄建设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根据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用地规模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科学编制,具体按照下列标准:

(一)建设用地审批对象人均规划用地不超过90平方米,其中,公共配套设施建筑占地面积人均不小于1.5平方米;

(二)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建筑密度不大于27%;城市规划区外的村庄,可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建筑密度,但最高不超过35%;

(三)容积率控制在1.1以内;

(四)垂直房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13米;

(五)积极鼓励建设多层、高层水平套房,采用多层、高层水平套房的可适当增加建筑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具体标准另行制订)。

第八条 村庄建设规划要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应做好古建筑物、近现代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军事设施、测绘标志、宗教场所、文物古迹、名贵古树等遗存保护。上述规划保护面积并计入总用地规模。第九条 在不突破总用地规模和规划指标的前提下,经村民会议通过,村级组织可根据批准的实施细则,自行确定实施方案、分步实施计划和建设多层、高层水平套房、垂直房等各类住宅的比例,经镇街审核批准,报市国土资源、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新农村办备案。分步实施的,不同批次规划指标应相衔接;采用多层、高层水平套房的,应按需要合理设置大中小户型,并先予实施。

第十条 各镇街应根据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设计条件,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政府审批;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着重规划道路网、给排水、三线、公共配套等内容,住宅采用模式、建筑风格应相协调。各镇街应根据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村级组织的总用地规模,统一社区内村级组织意见后,确定各村建设的位置、范围,能与规划衔接的房屋尽可能予以保留。

第三章

建设用地申请与审批

第十一条 村级组织建设用地的审批对象为下列人员:

(一)村级组织实有在册成员;

(二)服兵役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义务兵、士官;

(三)入学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

(四)在劳改、劳教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正在归正人员。

第十二条 夫妻双方均为本村级组织实有在册成员,且已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可增加安排建房用地的家庭,增加一人标准安排。属建设用地审批的对象,经村民会议通过,有下列情形可增加一人标准安排:

(一)年满20周岁以上的未婚人员(不含离异的人员);

(二)已婚未育的家庭;

(三)服兵役、入学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义务兵、士官和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已婚未育的,且其配偶系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家庭;

(四)在劳改、劳教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正在归正人员已婚未育的,且配偶系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家庭;

除上述情形外,建设用地按实有在册人员安排。增加安排建房用地的家庭,其建房用地总占地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已享受审批宅基地政策的对象,今后因婚嫁等迁移户籍的,在迁入地不再批建宅基地。

第十三条 在符合总用地规模和相关规划指标条件的前提下,建设用地审批对象的人均建筑占地面积标准由村级组织召开村民会议研究确定,报所在镇街审核、批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家庭成员建房用地获得批准后,应进行联建。家庭成员中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的合法旧房总占地面积超过可审批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占地面积1:0.7的比例按实安排,但家庭成员中建设用地审批对象的总占地面积最高不超过140平方米。

第十四条 因家庭内部分割、赠与、继承,造成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旧房占地面积不足审批标准的,其建设用地审批应与其他成员合并计算;造成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旧房占地面积超过审批标准,致使家庭其他成员不足审批标准的,不予补足。

第十五条 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的位于本村级组织范围内的合法房屋已出卖、赠与他人或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

(一)剩余合法房屋仍超过审批标准的,超过部分按1:0.5的比例按实安排,但家庭成员的总占地面积最高不超过126平方米。

(二)剩余合法房屋不足审批标准的,按剩余合法房屋占地面积按实安排或水平房安排。采用水平房的,家庭成员实际拥有总占地面积不足1人建筑占地面积标准且实有在册3人及以下的,可安排108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超过1人建筑占地面积标准但不足36平方米且实有在册3人及以下的,可安排126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占地面积超过36平方米或占地面积不足36平方米但实有在册4人及以上的,可安排144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

(三)实无住房的,按家庭照顾安排水平房。家庭实有在册成员人数在3人及以下安排建筑面积108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4人及以上的安排建筑面积126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

第十六条 经村民会议通过,拆除非村级组织成员拥有的合法房屋,可采用经济补偿、水平房或垂直房补偿:

原有旧房建筑占地面积在108平方米以下的,按1:1的比例按实安排;占地面积不足36平方米的,应进行联建或采用水平套房补偿,采用水平套房补偿的,可按原有房屋建筑占地面积1:3的比例结合就近面积户型安排;建筑占地面积在108平方米以上的,超过部分按1:0.5的比例按实安排,但最高不超过占地面积126平方米。采用经济补偿的,具体标准由村级组织制定,费用由村级组织承担,并在实施细则中予以明确,节省的建设用地可在村级组织内部调剂使用。

非村级组织成员拥有的合法房屋,已出卖、赠与他人或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在审批补偿方案时,其剩余的合法房屋须与已出卖、赠与他人或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面积合并审查;非村级组织成员拥有的合法房屋发生家庭内部分割、赠与、继承等行为的,应按原有合法旧房面积进行审查。

第十七条 建设用地审批与旧房拆除相挂钩。未签订原有房屋拆除协议的村级组织成员,申请建设用地不予受理;村级组织未完成原有房屋拆除的,不予定点、放样,申请下一批次建设用地的,不予受理。

第十八条 村级组织占用农用地批准后,满一年未实施具体用地行为的,相应扣减所在镇街下一新农村住房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额度;满二年未实施具体用地行为的,扣减相应指标、额度,并责令村级组织恢复耕种。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按规划可在村庄现有建设用地范围内完成新农村住房建设的村级组织,优先予以实施,并可适当放宽相关规划控制指标。分期实施的,村级组织应明确分期实施计划、对象产生办法、具体步骤等内容,每批对象的产 生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确定。第二十条 新农村住房建设按下列程序实施:

(一)调查核实。村级组织应广泛开展宣传,调查摸底,统计总人口和可增加安排的对象、有合法产权的非农人员等,了解、统计旧房现状及产权情况,并登记造册。

(二)确定总用地规模。村级组织应测算新农村住房建设总用地规模,制定用地方案和实施计划,经所在镇街审核,报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考虑到为规划留下空间等因素,条件允许的村庄,可在建设用地审批对象规划总用地面积的基础上增加10%计入总用地规模。

(三)制订实施细则。村级组织应根据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拟订实施细则,明确总人口、人均建筑占地面积标准、住宅的类型、安置的方法、实施计划、旧房拆除和建房用地安排方法等内容,经村民会议通过,报镇街审核后批复。批复后的实施细则应分别报市国土资源、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新农村办备案。

(四)编制规划。村级组织应根据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总用地规模、住宅的类型等,委托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镇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审批,批准后由镇街公布。

(五)建设用地申请。列入镇街计划的村级组织,持已批准的规划、实施细则、用地方案、旧房拆除协议、申报对象资料等向镇街提出建设用地申请,经镇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不占用农用地的,可一次性申请。

(六)拆除旧房。村级组织应在建设用地批准后,新房建设启动前完成旧房拆除。

(七)新房建设。村级组织应依法、统一申办建房手续。旧房拆除经检查合格后,由各镇街定点放样,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由市规划管理处定点放样,按规划组织实施。村内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设施、绿化等配套设施及新房外立面应按规划同步实施。

(八)登记发证。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各镇街、村级组织应加强对新农村农村建设的服务、监督和管理。新房建成后,当地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规划管理处应实地检查是否按规划用地,配套设施和新房外立面是否按规划建设,验收合格的,依申请予以登记发证。

第二十一条 住房建设实行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鼓励统一施工,统一施工的应当公开招投标。

第五章

旧房拆除与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新农村住房建设应切实维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村级组织应召开村民会议决定拆除旧房、收回超过可享受审批额度部分的宅基地是否作经济补偿,作补偿的应明确具体标准。

第二十三条 旧房产权以《土地使用权证》登记的建筑占地面积为准。拆除超过审批限额标准,且未发放《土地使用权证》的合法房屋,由国土资源部门予以丈量,凭权源依据审核确定其产权。拆除未超过审批限额标准且已发放《土地使用权证》的合法房屋,由村级组织依权证登记造册,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另行确权;拆除违法建筑和临时建筑,不予确权和补偿。

第二十四条

拆除产权不明确的房屋,须将房屋原始证据资料交由公证机构保全证据;拆除共有产权的房屋,应待共有权人达成协议后再予拆除;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依照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五条 村级组织与被拆除人应签订房屋拆除书面协议,协议签订后,被拆除人应当将原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上交村级组织,统一向发证部门办理产权注销手续,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搬迁,村级组织应在新住宅定点放样前完成旧房拆除。

第二十六条 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收取的各项费用应专款专用,纳入镇街联管帐户管理,优先保证道路、给排水、绿化、公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帐务应单独列支、定期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七条

各镇街、村级组织应建立、健全档案制度,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料的管理。档案资料包括:批准文件、规划和建设方案、拆除协议等与新农村住房建设相关的材料。

第二十八条 积极鼓励各村级组织节约用地。节省的建设用地若规划许可,经村民会议通过,依法报批后,可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公开出让。城市规划区外村级组织在现有建设用地范围内按规划完成新农村住房建设,且未新占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节省的建设用地按出让所得地方可支配部分的100%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按村级组织总用地规模实施新农村住房建设,但需新占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节省的建设用地按出让所得地方可支配部分的70%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区内建成区外村级组织在现有建设用地范围内按规划完成新农村住房建设,且未新占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节省的建设用地按出让所得地方可支配部分的80%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按村级组织总用地规模实施新农村住房建设,但需新占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节省的建设用地按出让所得地方可支配部分的60%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

节省的建设用地相关规划指标超过本办法规定的,其补助标准另行制定。第二十九条 涉及新农村住房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本市有权减免的,按标准下限的50%收取,服务性收费按保本原则收取。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公布前,已经依法批准并开工建设新农村住房的村级组织;或者村庄建设规划、实施细则、分户报批已批准且除新农村住房建设预留用地外,其余土地经批准已被依法征用的村级组织,可按原批准方案执行。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公布后,已经规划批准的村级组织需进行规划调整的,其规划调整所需的相关费用由所在镇街承担。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6年7月15日起施行。义政[2001]113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

下载义乌市新农村建设 义乌旧村改造 政策细则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乌市新农村建设 义乌旧村改造 政策细则实施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旧村改造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荐五篇]

    从旧村改造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党的十六届五......

    关于旧村改造政策修订的建议(五篇)

    关于旧村改造政策修订的建议 发布时间:2008-12-12 13:56:31 旧村改造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其成败得失关系到我市城市品位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方面。随着我市城市化......

    济南清理违法旧村改造政策解读

    济南清理违法旧村改造政策解读个人购买了违法开发的旧村改造房怎么办?现存的旧村改造房如何处理,能交易吗?今后还允许旧村改造吗?市民到底能不能购买旧村改造房?这些年,形形色色的......

    新农村建设政策

    六、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二十四)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切实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2008年初步安排财政支农资金2904亿元,比上年增加786亿元,增长372%。坚持以县为主、自愿整......

    关于印发《深圳市龙岗区城中村(旧村)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深圳市龙岗区城中村(旧村)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府属有关单位、驻龙岗处以上有关单位: 《深圳市龙岗区城中村(旧村)改造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区政府......

    新农村建设村庄改造工程

    顺应村情民意搞好村庄改造*****村位于*****,**村有*个村民小组,户家庭,户籍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外来人口余人,有自然村落组成,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二00七年九月镇党委对村级......

    义乌市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实施办法(精)五篇范文

    义乌市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城乡融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 合义乌实际,现就做好城乡新......

    深圳龙岗区城中村(旧村)改造实施办法(试行)深龙府[2005]61号

    深圳市龙岗区城中村(旧村)改造实施办法及附件 (试行) 深龙府[2005]6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龙岗区城中村(旧村)改造工作,根据《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