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腔必兰麻药临床问题总结
由法国碧兰公司生产的口腔专用局部注射麻醉剂“必兰”,在临床应用中,总结的问题如下,供大家参考。
1.必兰是商品名称,其药品名称为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盐酸阿替卡因4%,肾上腺素1:10万。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同属酰胺类局部注射麻醉剂。
2.必兰具有: 麻醉起效时间快(约2-3分钟),对组织浸润性强(常规采用粘膜下局部浸润方法即可完成对上、下颌后牙行拔牙、牙体预备及牙髓治疗等手术过程),麻醉效能高(小剂量注射即可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3.必兰与利多卡因一样同属酰胺类局部麻醉剂,如果被使用者对利多卡因没有过敏史,那么,对阿替卡因应该不过敏。根据最新批准的使用说明书,使用必兰之前最好先行注射5%-10%的试验是否存在过敏反应。
4.必兰含肾上腺素1:10万,故对高血压病人和老年人要慎用,但不是禁用。医生还要根据被使用者的实际临床情况来决定,另外,因使用必兰常规用量较小,且一般采用粘膜局部浸润注射方法,所以,实际注射到体内的肾上腺素甚微。但注射时应注意速度要慢,注射速度不得超过1ml/分钟。
5.使用必兰时,通常只采用粘膜局部浸润注射方法即可达到麻醉效果,但并不排除必兰可用于传导阻滞麻醉。相反,在对多个牙齿做治疗时,采用一针传导阻滞麻醉方法应更为简单。但此时应注意回吸血,避免必兰注射到血管内。整理注射速度,1毫升/分钟。
6.下颌后牙行拔牙术时,只采用粘膜局部浸润注射方法也能达到理想麻效。需要注意的是, 临床上有个别病人拔牙后,可能出现拔牙槽充血不全,这是因为肾上腺素的作用。此时,为避免干槽症的出现,拔牙后应刮牙龈,使拔牙槽充血完全,再压迫止血。
7.必兰规格为1.7ml/支,50支/盒。常规下,单根牙局部注射0.8ml、多根牙注射1.5-1.7ml即足。
8.必兰新包装已于2004年底月在国内上市,不仅每盒标签为中、英文标识(注明成份、适应症及进口注册证号等),而且筒内每支玻璃安瓿必兰也都为中文字样。这是与非法进口的麻醉剂主要区别之一。
9.必兰的主要成分之一为盐酸阿替卡因(68mg/支)。成人阿替卡因(articaine)的最大用量不超过7mg/kg/天,4岁以上儿童阿替卡因的最大用量不超过5mg/kg/天。
必兰含肾上腺素1:100 000(即0.017mg/支)。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建议,当肾上腺素应用于局部麻醉剂时,健康体质的人肾上腺素的最大用量每次小于0.2mg,而心脏病患者每次小于0.04mg。
10.临床上,高血压患者慎用必兰,但不是禁用。当患者的收缩压大于或等于200mmHg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15mmHg时应禁止使用含血管收缩剂的麻醉剂。
11.使用必兰采用传导阻滞麻醉时,一定要注意回吸血,且注射速度要慢,注射速度不得超过1ml/分钟。
12.下颌后牙行牙髓直接拔髓术时,采用粘膜下局部浸润麻醉(约1.2ml-1.5ml)并结合根管内注射(约0.2ml),效果会更佳。另外也可采用骨膜下注射,牙周韧带或下颌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方法。
13.正确安装必兰和针头于注射器内,是注射时产生回吸血功能的必要条件。
方法是:
①先安装必兰于注射器内的弹膛内;②将注射器的叉嵌入必兰的橡皮栓内;③再将针头旋紧在注射器上。
14.针头型号有30G(0.3mm×16mm,0.3mm×21mm),27G(0.4mm×21mm),25G(0.5mm×8mm,0.5mm×35mm),可以满足临床上不同注射方法的要求。定货时,请您向代理商申请您所需要的型号。针头包装规格是100支/盒(同一型号)。通常情况下,使用0.3*21mm即可。
15.根据国家物价局文件, 必兰的销售价格是: 零售价455元/筒(即9.1元/支),批发价409.6元/筒(即8.192元/支)血管收缩剂的稀释
1:1000指的是1000ml液体中有1g(或1000mg)血管收缩剂。
即1:1000指的是1.0mg/ml所以1:100 000 指的是每ml液体中含血管收缩剂0.01mg,即0.01mg/ml
口腔科用局麻剂中常有以下几种比例
1:50 000(即0.02mg/ml)1:80 000(即0.0125mg/ml)1:100 000(即0.01mg/ml)
1:200 000(即0.005mg/ml)1:1 000时(即1.0mg/ml)
用于应急治疗用药,肌注等治疗过敏反应症1:10 000时(即0.1mg/ml)为应急治疗用药,血管内滴注治疗心搏停止血管收缩剂-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
1.急性过敏反应的治 2.支气管痉挛的治疗
3.心博停止的治疗
4.止血
5.在局麻剂中作为血管收缩剂,以减少吸收到心血管系统 6.在局麻剂中作为血管收缩剂,以增长其麻醉时间 7.散大瞳孔
第二篇:口腔临床药物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口腔临床药物学内容总结
第一章
口腔临床药物学:是现代药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研究在口腔疾病预防、诊治和康复中应用药物的药理学、药剂学及治疗学的特点及规律,以便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并为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指导
药物:是指引入机体后能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影响病理过程,用以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增强机体及精神功能,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基本药物: 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百度)合理用药的标准:
1、用药对象适当(无禁忌症)
2、用药指征适当
3、药物的疗效、安全性满意,价格适当
4、发放药物正确无误
5、剂量、用法、疗程妥当
6、调配无误(包括提供适宜的用药信息)
7、患者依从性好
第二章
首过消除:口服药物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减少进入体循环的药量,这一现象称为首关消除
生物转化:在体内酶系统或肠道菌从作用下,药物发生结构变化的过程成为代谢,也可以称为生物转化
肝药酶: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又称肝药酶
生物利用度:经血管外给药后,测得所给药物达血液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治疗药物监测:是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力学参数,应用药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排泄:是药物的原形及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排除体外的过程。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溶剂量(以L或L/KG为单位),并非指药物在体内所实际占有的体液真正容积
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有药物物理化学性质、剂型及给药途径等。
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最为重要。
舌下给药可经舌下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无首过消除。
挥发性药物及气体由肺随呼吸排出; 非挥发性药物主要由肾脏经尿液排出;
也有少部分药物可随胆汁经肠道排出,以及经乳汁、汗液、唾液、泪液等排出。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如重复给药经过3.32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趋于稳态;6.64个半衰期后,到达稳态。
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有哪些?血药浓度检测,书写药例 第三章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缓释制剂: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 控制制剂: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的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
处方的有效时间: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可由开处方的医术注明有效期限,但不得超过三天
处方内容: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后记:医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处方限量: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一般来说,制剂吸收的速率快慢顺序为静脉注射>吸收>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给药>贴皮给药。
第六章
抗生素:由细菌、真菌或者其他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药物
抗菌药: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生物合成所产生的抗生素及人工半合成、全合成,临床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的总称
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分为天然与获得耐药性两种,前者是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一般不会改变;后者是指细菌在反复接触抗菌药物后,改变代谢途径,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抑制细胞膜功能
3、抑制或干扰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4、抑制DNA、RNA的合成
青霉素类抗生素均含有6-氨基青霉烷酸(6-APA)母核。根据抗菌谱及抗菌作用特点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分类
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有氨苄西林、海他西林、阿莫西林等。
4、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
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青霉素G的临床合理应用:多种感染治疗的首选抗生素
1、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脓胸、脑膜炎等。
2、A组或B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咽炎、猩红
热、蜂窝织炎等
3、敏感葡萄球菌所致感染,如化脓性脑膜脑炎
4、淋病双球菌及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的淋病、梅毒
5、G—杆菌感染所致的破伤风、白喉、炭疽病治疗时需与抗毒
素并用
6、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手术或操
作前,使用青霉素G可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毒性反应;赫氏反应以及二重感染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临床抗感染一般是两药联用,必要时三药或四药联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获得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4种效果。抗菌药物依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药,第二类静止期杀菌药,第三类为速效抑制药,第四类为慢效抑菌药。1和2合用常可获得协同作用;1和3合用可能出现拮抗作用;2和3合用可获得增强或相加作用;4和1合用可提高疗效。应避免毒性相同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共同特点:
1、抗菌谱广
2、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但对半合成四环素的耐药性较天然四环素轻
3、口服吸收良好,半合成四环素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
4、胆汁中药物浓度较高,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半合成四环素在前列腺中可达有效浓度
5、主要经肾排泄,肾功能不全时,四环素易在体内积聚,半合成四环素则不受影响
6、四环素主要用于布普菌病、霍乱、回归热、衣原体感染和立克次体病,半合成四环素可用于一般细菌感染治疗
7、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及儿童牙齿黄染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共同特点
1、抗菌谱较窄,细菌对不同品种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2、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
3、除脂化物外可口服但不耐酸
4、组织浓度高于血药浓度,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5、主要经胆道排泄,毒性低 抗真菌类药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第七章 抗肿瘤药
烷化剂: 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对处于G1晚期、S期肿瘤细胞特别敏感,对G0期细胞也敏感,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 抗代谢药:是指与体内正常代谢物化学结构类似的抗肿瘤药,在体内可与相似代谢物竞争同一酶系,干扰正常代谢过程,或者直接参与生化反应过程,但其产物无生理活性。化疗指数:
联合化疗:在联合使用具有不同抗肿瘤机制、且毒性也不叠加的化学药物时,对某种化学药物的肿瘤细胞可能对另外的药物敏感,可以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缓和防止耐药肿瘤细胞株的形成
诱导化疗:即在手术或放疗之前配合化疗
分子靶向治疗:应用分子靶向药物与致癌位点特异结合,诱使肿瘤细胞死亡,而不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毒性的治疗方法
抗肿瘤药物按作用机制分类:P64
1、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组织DNA合成,抑制细胞分裂增值
2、直接与DNA结合并影响其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如烷化剂氮芥
3、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长春新碱,三尖杉碱
4、改变激素平衡而抑制肿瘤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
抗肿瘤药物按对各周期细胞的不同敏感性分类:P64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激素
2、细胞周期特异性:长春新碱,紫杉醇
简述烷化剂的作用特点:
1、烷化剂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烷化基团,可与大分子中含丰富电子的基团发生烷化反应,抑制DNA的合成,实习报告代谢和复制受阻,导致细胞死亡。
2、体内半衰期较短,较少产生耐药性,烷化剂间交叉耐药性少
3、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如骨髓、胃肠道上皮和生殖系统用较强的毒性,并没有可能诱导人体发生肿瘤。
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的各种方式特点
1、联合化疗: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缓和防止耐药肿瘤细胞株的形成
2、诱导化疗:比使用单一药物疗效好
3、辅助化疗:减少局部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期
4、姑息性化疗:对晚期头颈部肿瘤,不能采用其他治疗手段者适用,可能延长病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5、动脉插管化疗:局部药物浓度比静脉途径大大提高。增强局部区域内化学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减少了对全身的毒性反应
6、分子靶向治疗:诱使肿瘤细胞死亡,而不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毒性的治疗方法
第八章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指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暂时性阻滞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从而产生神经末梢所在区域感觉麻痹或神经干支配区域感觉及运动麻痹而未对神经造成孙绍德一类药物
利多卡因 临床应用:迄今临床最广泛应用的局部麻醉药。
表面麻醉:4%溶液(幼儿2%)用于口、咽、气管黏膜麻醉,起效时间
5分钟,维持15~30分钟,每次量宜小于100mg
浸润麻醉:常用浓度0.5%~1%,起效时间1~3分钟,维持120分钟,加
上肾上腺素后可至400分钟。因毒性较大,易于吸收,应慎用,每次量不宜超过4.5mg/kg
阻滞麻醉:常用浓度1%~2%,起效时间5分钟,维持时间120~150分
钟,每次量不超过200mg(4mg/kg),加肾上腺素亦不宜超过400mg。
硬膜外麻醉:常用浓度与剂量为1%20~30ml或2%10~15ml,起效时间
8~16分钟,维持时间90~120分钟
不良反应:常规剂量下少见发生
剂量过大可引起中毒反应,轻者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如欣快感,烦躁,耳鸣,感觉异常,肌肉震颤乃至惊厥。静脉推注或滴注速度过快可引起心房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下降、低血压,剂量过大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昏迷、呼吸衰竭。严重者可迅速导致循环抑制、心脏骤停。
注意事项:
1、防止误入血管,因扩散性强,不宜用作蛛网膜下腔麻醉
2、有心、肝功能严重不全、癫痫大发作者慎用;
3、有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慎用或不用
4、因易透过胎盘,且与胎儿蛋白结合高于成人,故应慎用于孕妇
5、老年人用药应根据耐受程度调整剂量,>70岁患者剂量应减半;
6、全麻手术中使用利多卡因时,应减少吸入麻醉药浓度10%~30%,并应减少肌松药用量
7、与西咪替丁以及B受体阻滞要合用时应减少剂量
8、忌与苯巴比妥钠、硫喷妥钠、甘露醇、两性霉素B、氨苄西林等
合用
阿替卡因 药理作用:酰胺类麻醉药,与利多卡因相比,易于在组织内扩散,局麻效能强,起效时间约4分钟,在局部浸润时持续时间约2.4h,毒性比利多卡因低,过敏反应少见。适用于浸润麻醉。制剂中含微量肾上腺素(1/10000)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适于拔牙、牙髓及牙周治疗的浸润麻醉,4%浓度每次注射量0.8~1.7ml,注射速度1.7ml/分钟。成人每日最大剂量7mg/kg,儿童每日最大剂量5mg/kg 局麻药的药理作用: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与可逆性地封闭钠通道从而抑制神经细胞膜除极有关。在神经接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微孔开大,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大量流入细胞内,出现除极,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产生动作电位,迅速蔓延。局部麻醉药脂溶性芳香环部分可透入神经细胞膜,与膜的钠通道内口某些位点形成可逆性的结合,使钠通道糖基蛋白质跨膜结构内侧的构想发生变化,影响钠离子流入细胞内,从而阻断除极,影响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口腔临床应用局麻药物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1、在具有抢救设施并准备好抢救药品的情况下使用局部麻醉药
2、用药前注意咨询过敏史、全身疾病史和用药尸,向病人解释使用局部麻醉药的风险,在病人志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
3、应熟悉所用局部麻醉药物的性能,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必要知识
4、组织内注药时要在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射。注射的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临床状况,一旦出现毒性反应,及时停止注射
5、坚持个体化用药原则,结合病人用药史及同时用药情况选择与所用药物无相互作用的局部麻醉剂,并在保证局麻效果的前提使用其最低有效浓度、最小用药剂量
6、出现不良反应时应严密观察病人,对危及循环、呼吸系统的重症患者,组织有效的抢救
第九章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NSAID):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除对乙酰氨基酚与非那西丁外,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NSAID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镇痛药治疗的主要原则
1:口服给药,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
2:按时给药,止痛药应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不是只在疼痛时按需给药
3:按阶梯给药,止痛药的选择应由弱到强逐渐增加,用药应个体化,应注意病人的实际疗效,剂量由小到大,直至病人疼痛消失为止 阿片类镇痛药又称成瘾性镇痛药。解热镇痛药的三大作用:
1、镇痛作用:本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属于中等强度,仅对头痛,牙痛,息肉痛,关节痛,神经痛等钝痛有效,长期服用极少成瘾。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中枢性镇痛作用
2、解热作用: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对正常体温无明显影响
3、抗炎作用: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使炎症缓解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可以一直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广泛应用与头痛,神经痛,关节痛,风湿及类风湿痛的治疗,还被证明具有抗血小板凝固的作用,被用于预防心脑血管梗死。口服吸收好,需要浓度1~2小时达峰,在血浆中被酯酶水解为水杨酸,后者血浆蛋白结合率80~90%。小剂量时血浆t1/2 3~6小时,主要在肝脏中代谢,经肾脏排出。达到抗炎作用所需的血药浓度远高于达到镇痛作用血药浓度。
布洛芬又名异丁苯丙酸,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非甾体类抗炎症痛药。
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第十章抗焦虑药物
抗焦虑药物的作用机制:
苯二氮卓类:促进大脑中具有抑制功能的神经递质GABA的释放,并作用于GABA依赖性受体。GABA与其受体的结合促使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神经细胞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效应
第三代抗焦虑药物:主要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的5-羟色胺1A(5-HT1A)受体,为5-HT受体的激动剂,也被称为5-HT能抗焦虑药
安定(地西泮)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焦虑性失眠抗癫痫和抗惊厥,缓解骨骼
肌痉挛,亦可麻醉前给药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药。在口腔科常用于缓解灼口综合征等患者的精神紧张、焦虑症状。口服给药用于抗焦虑、催眠、抗惊厥。抗焦虑:每次2.5~10mg,每日三次; 催眠:每次5~10mg,睡前服;
抗惊厥:成人每次2.5~10mg,每日2~4次,6个月以上儿童,每次0.1mg每日3次。控制癫痫持续状态可肌内或缓慢静脉注射:每次10~20mg必要时4小时重复1次,或按需增加剂量。
笑气 药理作用:氧化亚氮有很强的镇静作用,麻醉性则相对较弱。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冲动的传导及改变离子通道的通透性而产生药理作用。氧化亚氮与血红蛋白不结合,显效快,吸入30~40秒即出现镇静作用,可控性强,半衰期短,停吸后氧化亚氮很快经肺排出,1分钟左右患者完全清醒,临床应用:与氧气混合后吸入。可用于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作为为麻醉引导剂,常与氟烷、甲氧氟烷、乙醚或静脉全麻药合用。口腔科科可使用低流量笑气起到镇静镇痛作用,具有安全起效快、苏醒快、镇静时间可以延长等优点,适量使用对心肝肾脏无不良影响,且对呼吸道无刺激但需特殊设备。
苯巴比妥又名鲁米那。
第十一章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作用机制:
1、通过促进凝血因子活性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如维生素K、凝血质、酚磺乙胺。主要用于手术前后的预防出血和止血。
2、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止血,称抗纤溶药,如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主要用于手术创伤、体外循环、肝脏疾病肿瘤等引起的纤溶亢进或原发性纤溶活性过强所引起的出血。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抵抗性,如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主要用于毛细血管出血。
4、凝血因子替代或补充疗法,如凝血因子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等或药品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及类凝血激酶样作用,促进凝血如巴曲酶、凝血酶。主要用于防治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5、物理化学的凝固促进剂用于局部创面,能吸收血液而呈现止血作用,如吸收性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醛基纤维素等。仅用于外伤或手术后渗血的局部止血。
6、其他止血药,如云南白药、独一味等。
肝硬化或晚期肝病患者出血、外伤性出血使用维生素K无效。
维生素K 药理作用:维生素K为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因子Ⅱ)的必需物质,还参与Ⅶ、IX、X因子的合成,维生素K缺乏或环氧化物还原受阻,凝血因子合成受阻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并引起出血。
维生素K还能促进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对能量及合成代谢也有良好的影响。
临床应用:①用于维生素K缺乏症引起的出血
②因胆汁分泌不足导致维生素K吸收障碍 ③香豆素类或水杨酸过量引起的出血:
用法用量:维生素K1注射液:每次10mg,每日10~20mg,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注射时给药速度为每分钟1mg 维生素K3注射液:每次2~4mg每日2次,肌内注射。防止新生儿出血,可在产前1周孕妇肌内注射,每日2~4mg维生素K4片:口服,每次2~4mg,每日2~3次
氨基己酸
不良反应:随着剂量增大,不良反应增多症状加重。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结膜充血、鼻塞、眩晕、瘙痒、皮疹;有血栓形成倾向,可引起急性横纹肌溶解;快速静注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脏或肝脏损害、尿多肌红蛋白尿,甚至肾衰竭等,停药后可缓解恢复
注意事项:
1、本品排泄较快,须持续给药,否则其血浆有效浓度迅速降低
2、不能阻止小动脉出血,术中如有活动性动脉出血,须结扎止血;
3、经肾脏排泄,且能抑制尿激酶,可引起血凝块而形成尿路阻塞故泌尿道手术后、血尿、肾功功能不全的病人慎用;
4、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速度不宜太快,以防止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或其他心律失常
5、应用过量可能形成血栓,因此使用剂量不宜过大。
6、使用避孕药或雌激素的妇女服用氨基己酸时,可有增加血栓形成的倾向,孕妇慎用。
酚磺乙胺又名止血敏
酚磺乙胺 临床应用:用于外科手术前、后出血的防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脑出血、胃肠道出血。常可与氨甲苯酸、维生素K并用。
预防手术出血;治疗出血 药理作用:可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强其聚集性和黏附性,促进凝血活性物质释放,锁暖凝血时间,加速血块收缩。亦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口服易吸收。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少量从胆汁随粪便排出
氨基己酸 药理作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能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因子,阻断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阻抑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
临床应用:适用于预防及治疗血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各种出血。
吸收性明胶海绵 药理作用:局部止血剂:将本品贴敷于创面时,可吸入大量的血液,从而
促使血小板破裂、聚集释放大量凝血因子而促进血液凝固 支架作用,使血块不易脱落以达到止血目的
临床应用:用于创面毛细血管渗血。主要应用于口腔、腹部及比尿道等部
位。在拔牙、扁桃体切除等手术中,还可以暂时性填塞创面,以防止继发性出血。
第十二章
H1受体主要介导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H2受体主要介导胃腺分泌酸和胃蛋白酶。组胺受体有哪些分型,其生物效应是什么?
答:分型:H1受体:主要介导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
H2受体:主要介导胃腺分泌酸和胃蛋白酶
第十三章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合成,盐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合成的。
糖皮质激素 药理作用:A抗炎作用 B免疫抑制作用 C抗毒作用 D 抗休克作用
E 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调控 F 对淋巴组织的调控
G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H 对消化系统的调控
I 对生长和细胞分裂的调控
适应症:
1、替代疗法
2、严重感染
3、自身免疫性疾病
4、过敏性疾病
5、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6、血液系统疾病
禁忌证:
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库欣征)
2、有严重精神病史和癫痫
3、病毒感染如水痘、麻疹真菌感染等不宜使用
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
5、新近胃肠吻合术、骨折及创伤修复期。
6、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7、严重骨质疏松症、角膜溃疡及接种牛痘。
8、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中度以以上糖尿病、心与肾功能不全者
9、妊娠早期(怀孕15天~3个月)和产褥期;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应尽量避免长期大量用药;强调个体化用药随
时调整剂量。对对有精神病家族史结核病、真菌感染等患者慎用:
2、长期大量使用时,为防止骨质疏松及肌萎缩等,应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减少糖摄入,补充钙剂、钾盐及维生素D,必要时应用同化激素
3、用于严重感染引起的毒血症,一定要与足量有效抗生素合用。
4、长期大量使用、特别是眼局部应用时应定期监护眼内压的变化。
5、长期大量用药拟停药时应缓慢减量;
6、严重肝功能不良者不宜使用可的松或泼尼松,因其要在肝内转化为有活性的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
7、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8、高血压患者,慎用大剂量或不宜长期使用糖皮质质激素,因为糖皮质激素可以升高血压
曲安奈德又名曲安缩松,常用于口腔黏膜充血、糜烂面、溃疡、肉芽肿性唇炎、口腔黏膜慢性感染性疾病。
地塞米松 临床应用
1重症感染合并休克或中毒症状 2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
3高血压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治疗 4协助库欣综合征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 5抗炎、抗过敏
6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第十四章
免疫调节药:是指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和免疫病理反应而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免疫抑制药+免疫增强药
列举三种可以用于治疗口腔粘膜病的免疫增强药,其药理作用有何特点 环孢素,他克莫司,硫唑嘌呤
第十五章
维生素:是一类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和功能所必需的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除少量在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外,绝大部分从食物获得
微量元素:是指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微量但又必不可少的某些因素
维生素C
药理作用:在体内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形成可逆氧化还原烯烃,对生物氧化还原和细胞呼吸起到重要作用
维生素C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口腔粘膜溃疡,口腔粘膜感染,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维生素C缺乏时的口腔表现:龈炎 龈出血 龈肿胀
贝尔氏面瘫常用维生素B1和B12作为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2常用于治疗口角炎、口腔溃疡等,维生素B2缺乏症都同时伴有其他B族维生素不足,故推荐应用复合维生素B。长将叶酸作为营养不良性口炎及大多数舌部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怀孕早期服用补充叶酸可用于预防子女患唇腭裂的风险。
维生素B12 临床应用:A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B 可作为营养不良性口角炎或大多数舌部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维生素A可作为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口腔念珠菌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在口腔临床常用于黏膜炎症、口腔溃疡、糜烂型扁平苔藓、牙周炎等的辅助治疗。
锌制剂可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地图舌、味觉减退等的辅助治疗。氟
防龋机制:适量的氟易被釉质中羟磷灰石吸附,形成坚硬致密耐酸氟磷灰石表面保护层,具有防龋作用
临床应用:防治龋病
第十六章
消毒防腐药:是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一类药物
消毒防腐药的作用机制:
1、使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
2、与微生物酶系统结合,干扰其功能
3、降低细菌表面张力,增加其细胞膜通透性造成溃破或溶解
消毒防腐药的药效学分类及举例 A 高效:甲醛、戊二醛、次氯酸钠 B 中效:酚类清毒剂、含碘消毒剂 C 低效:地喹氯胺、西吡氯铵
消毒防腐药物的口腔临床应用 牙髓及根管的消毒、牙髓失活、牙周病和口腔黏膜局部用药、感染部位及软组织创面的清洁;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不耐热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以及武平表面的消毒,以降低病原体向患者和医务人员传播的风险
在口腔治疗的临床应用 苯酚:窝洞及根管的消毒 甲酚:根管消毒
麝香草酚:窝洞消毒、根管消毒、牙髓安抚
丁香酚:
1、与氧化锌调和硬糊剂用于安抚治疗深龋衬底和窝洞暂封剂,稀糊剂根管充填
2、~氧化锌+松香,牙周手术后创面保护
3、急性牙髓开随后,放置丁香油棉球可迅速止痛根管止痛
4、化学性和机械刺激所致根尖周炎,用丁香油棉球捻入根管止痛
5、硝酸银脱敏牙本质时用~使银离子沉淀
表面活性剂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
1、预防和减少牙菌斑的形成
2、义齿性口炎(辅助)
3、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作期局部应用
4、菌血症
5、牙周袋冲洗
6、口腔创伤感染
氢氧化钙药理作用:
抗菌活性、扩散作用、生物活性、赋形剂的影响
—遇水可释放OH和Ca2+,可促进牙髓细胞的表达和激活碱性磷酸酶,诱导压碎细胞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并促进牙本质机制的形成
氢氧化钙糊剂临床应用:根尖孔未完全形成的死髓牙(或不完全换四)可在充分的根管预备和消毒后充填根管,有一些牙的根尖可继续发育完成,即“根尖诱导形成术”
次氯酸钠 药理作用:杀菌、漂白、腐蚀作用
临床应用:
1、水溶液常做外用消毒机使用2、5.25%溶液作根管冲洗剂使用
碘仿 药理作用:杀菌、除臭作用,促进肉芽组织新生和创面愈合
临床应用:
1、根尖区组织有大量渗出物,将碘仿糊剂蘸于药棉捻封入根管
2、干槽症、脓腔以及术后的死腔填塞
3、砷制剂引起的牙龈和根尖区组织坏死,可在坏死组织敷碘仿糊剂
4、根尖周围化学性坏死
聚维酮碘 药理作用:
1、光谱强效杀菌药
2、对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和芽孢都有效
3、大多数微生物不会对碘耐药
临床应用:
1、0.5%手术前皮肤和手消毒
2、外用 1%
3、含漱:治疗口腔溃疡、冠周炎、牙周炎、口腔真菌感染 3%
4、牙周袋冲洗:1%
5、浸泡:0.05%浸泡义齿
过氧化氢溶液 药理作用:
1、具有杀菌、消毒、仿佛、除臭和除污的作用
2、对组织和伤口的穿透力差,且作用时间短暂,抗菌作用随氧气的挥散而消失
3、对G+和某些螺旋体有效,特别是专性厌氧菌对其敏感
4、止血和减轻充血
临床应用:
1、口腔抗感染:坏死性龈口炎、牙周炎、冠周炎、干槽症
2、根管冲洗
3、超声波洁牙前含漱
4、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术后
5、牙齿漂白
6、顽固性龈缘充血、反复牙周基础治疗后消炎效果不佳着 第十七章
抗牙本质敏感药:指能减轻或消除牙本质敏感症所引起的疼痛,并对牙髓不造成损伤的药物
盖髓剂:
用于覆盖牙髓保存其活力的药物
牙齿漂白术根据牙髓情况分为活髓牙漂白术和无髓牙漂白术。防龋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牙的抗龋能力
氟化钠 药理作用
1、降低釉质溶解度
2、促进釉质再矿化
3、改变口腔环境,不利细菌生长
第十八章
牙周局部用药方式包括含漱剂、局部冲洗、牙周袋内缓释和控释放制剂。药物治疗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
1、克服牙周机械治疗的局限性
2、缓释控制释剂有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减少给药剂量和频率,治疗效果佳
3、某些药物还具有抗炎,抑制胶原酶活性等作用
4、中药制剂还可以调节宿主免疫系统
5、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减少复发
牙周病药物治疗中局部用药的药物分类和每个分类的典型药物 A 含漱药:氯已定溶液
B 牙周袋用药 过氧化氢溶液
C 牙周袋内缓释和控制制剂 盐酸米诺环素 D 根面处理药物 枸缘酸溶液 E 牙周塞治剂 含丁香油的塞治剂
第十九章
抗真菌药用于治疗口腔感染应遵循的原则:
1、病情较轻者以局部治疗为主,较严重者则采用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
2、遵循用药个体化原则;
3、注意药物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避免滥用药物;
4、注意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
5、注意合理停药;
6、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
可用于口腔溃疡性损害的局部制剂有哪些类?其药理作用有何特点? A 含漱剂 消毒防腐 B 糊剂 抗菌消炎
C 气雾剂 加速上皮细胞增殖,缩短愈合时间 D 膜剂 抗菌消炎止痛,长时间作用
E 贴剂 保护创面,药物浓度维持较长时间 抗炎、抗过敏、止痛 F 软膏剂 抗炎、抗过敏、止痛 G 注射剂 免疫抑制,抗炎、止痛 强的松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 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天疱疮基本原则:早期应用、足量控制、逐渐减量、小量维持
2、类天疱疮
3、贝赫切特病
4、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疗程一般不超过4周
5、口腔扁平苔藓 小剂量、短疗程 15~30mg/日 疗程1~3周
6、盘状红斑狼疮
7、药物过敏性口炎、光化性唇炎
8、血管神经性水肿同时合用肾上腺素
9、多形性红
10、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免疫抑制药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
较少单独使用,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已达到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对药物敏感性等目的。
碳酸氢钠含漱液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
1、口腔念珠病
2、辅助治疗久治难愈的口腔黏膜病损如天疱疮、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3、预防由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引起的口腔黏膜损害
第三篇:临床口腔实习心得
实习心得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地站在这里与诸位
分享一下实习期间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以为即将走上实习岗位的同学们提供一点参考。
首先我们要了解实习是做什么的。以为是和在学校一样,一心等着老师去教这样的心态是不对的。实习必须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学、去揣摩,这样才学的踏实,老师才会用心去教。在实习过程中切勿抛掉课本,实习不意味着书本学习的终结,相反它是书本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我们检验书本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想着一心一意去学带教老师的技术而忽略了课本,这样学下来的结果和一个纯粹的学徒没什么两样,只学得皮毛而未得其精髓,这与我们实习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其次,实习学什么?因为我们学习专业的特殊性,从踏入门诊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脱离了相对封闭的小环境要投入去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在科室里,除了与我们一起的同学,还会有其他学校的实习生,还有医生、护士,当然还有我们所要接触的患者等等。我们要面临的是如何独立地去处理同学、同事、师生、医患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关系处理好,我们的专业学习之路才能更加顺畅。另外,科室里每个医生理论、临床、操作习惯等都不尽相同,都有各自的特色,我们在实习时有机会就可以多学几位老师的东西,取长补短才能学的更好。实习要学细节、勤动脑,遇见不懂的要赶紧用自己随身带的笔记本记下来,下去后先查书,书上没有的再问老师,这样印象就会更深刻,学的更扎实。还有就是学接诊,不要以为这是医生、前台的事情,这关系到一个很重要的医患沟通问题,这个问题做好了,后期的临床工作就好处理的多了。除此之外,还有医生的气质培养等等在次就不一一提了。
除了以上所说的,我也在此与大家提一点实习临床操作问题的个人看法。有的同学可能以前去口腔门诊见习过,或者见过别人的操作。到了实习单位刚开始还好一点,可是后来就开始急躁了:这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不让我动手操作(在这里分配去大医院的同学可能好点,因为大医院不愁病号,可能动手操作要早一点、机会要多一点,地方门诊可能要晚一点)?不让动手操作不是意味着我们所学的东西就差,我们的动手能力就不行。这其中就有带教老师对一个学生职业生涯的考量。刚去一两个月老师就让站在一旁观察,什么也不做就让把这最简单的操作烂熟于心时再去操作,我们才可能不会出错。临床出错对一个长年在临床的医生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一个像我们这样的新手来说,还没处理几次患者就出现错误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这将给我们以后的职业之路蒙上阴影。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我们得为自己负责。
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踏上实习岗位,就要以一名医生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待患者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样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祝大家能够收获一个充实的实习硕
果,收获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谢谢!
2008级口腔班黄金库
2011年5月10日
第四篇: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实习个人总结
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实习个人
总结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实习个人总结》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时间稍纵即逝,转眼已是二月,实习快接近尾声。回顾这一路走来,心里满满丰收的喜悦,每天都在进步中,日子过得安静又实在。想起刚来时候的自己,带着对实习生活美好憧憬和期待来到同仁,心中怀揣着满满的激情;不觉十个月都快结束,收获颇丰,下面我对自己的实习生活做个总结。
实习生活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在李老师的安排下,我在报到的第二天跟着黄娟学姐后面开始了第一阶段实习生
活,那时主要接触医疗耗材的验收工作、计量管理工作以及简单的设备维护维修工作,在每天的设备巡检工作中,我渐渐熟悉了学姐负责片区设备。记得刚开始接触仪器,心情总是格外的激动与欣喜,有种终于见着面的感觉,对设备有种异样的情愫,爱不释手而又小心翼翼。
第二个阶段是在库房的实习,那段时间过得忙碌而又充实,我主要负责医疗耗材与器械的验收工作,查询三证、授权书、保证产品购买的正常渠道以及保质期,验收让自己从中也学到了很多,首先是熟悉了许多生产商与供货商,了解他们所提供产品的种类、名称、价格,以及在临床上的用途等等。另外还有管理和配送工作,熟悉一号库到五号库各库物品摆放类别,熟悉各库内物品的架次分明,物品摆放清楚。在送货去科室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深深的感受到沟通方式很重要。
第三个阶段跟着王晓东老师学习,东哥一直让我很佩服,他对他对各种设
备的市场前景、品牌厂家、价格都很熟悉,说起来侃侃而谈。跟着他的两个月,我主要做的是合同的整理。将院内设备按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品牌产地、价格、付款方式、使用科室、销售公司及售后电话、公司地址等做成一张大表。通过整理我对全院设备情况有了系统性的了解,熟悉各科室应配置设备种类等。另外跟东哥参与合同制定工作,了解设备申购至采购的整个流程。
第四个阶段原是安排跟着王士森老师的,后来因协助财务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工作而很少跟王老师了,一直深感遗憾,每每设备出现故障时总喜欢跟他一起下科室维修,动手能力的培养、维修能力的锻炼与经验的积累,还有基本原理的掌握等,这些都是我需要努力的。
为了能更好的管理全院固定资产,财务部及设备科决定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粗算起来有六千张的卡片,经过抄录、复核、序列号查找登记、科室确认
签字终于结束。其中序列号的查找,我跟阿芳每天做的不亦乐乎,最重要的是将全院的设备都过目了一遍,现已经能清楚每台设备的存放位置。
第五个阶段跟着李老师,开始做关于血细胞分析仪的课题,从其发展史、血细胞计数原理、白细胞分类技术、仪器的选购安装与调试评价、范文TOP100维修保养等方面加以详述,并对血细胞分析仪的市场前景、著名厂家的机型列举及售后评价等方面发现自己的看法。十二月初去检验科实习,在检验科程前光老师的指导下我很快学会了希森美康K-4500和XK-21的操作,熟悉了两台设备的一些日常保养知识,对每日的质控和试剂更换方法都有所了解。在网上大量的搜索资料,书店涉猎相关书籍,边学习边整理,有些不懂的问题向老师们咨询,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觉得自己过得特别充实,每每在深入了解的时候总深深感受到自己知识的缺乏,于是强烈的学习欲望由此产生。
第五篇:口腔总结
【口腔腺体开口】腮腺(分泌浆液)、下颌下腺(分泌浆液和粘液)、舌下腺(分泌粘液)。腮腺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侧粘膜上。下颌下腺开口于舌系带两旁的舌下肉阜。此导管常因涎石堵塞而导致下颌下腺炎。舌下腺小导管甚多,有的直接开口于口底,有的与下颌下腺导管相通。
【面神经分支及支配部位及损伤结果】①颞支:分布于额肌。损伤后额纹消失。②颧支:眼眼轮匝肌、额肌、上唇肌肉;损伤后眼睑不能闭合。③颊支:颊肌、提上唇肌、笑肌和口轮匝肌;损伤后鼻唇沟消失且不能鼓腮。④下颌缘支:下唇诸肌;损伤后该侧下唇瘫痪,表现为口角偏斜。⑤颈支:分布于颈阔肌;损伤对功能影响小。【唾液腺检查】①面部对称性;②唾液分泌;③咽侧及软腭有无膨隆(腮腺肿瘤患者);④有无肿块;⑤导管有无结石存在,导管粗细及质地。触诊方法:腮腺触诊一般以示、中、环三指单独为宜,忌用手指提拉腺体触摸;下颌下腺、舌下腺及腮腺深叶的触诊则应用双手合诊法进行检查。
【防龋】含氟水漱口,5岁以下儿童的吞咽功能尚未健全,不推荐。5~6岁每次用5ml,6岁以上每次用10ml。含漱1分钟后吐出,半小时不进食或漱口。
【龋齿的病因四联因素理论】①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变形链球菌,某些乳酸杆菌和放线菌);②蔗糖等适宜的细菌底物;③敏感的宿主;④在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
龋齿按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临床表现如下:
①浅龋:窝沟龋的龋损部位色泽变黑,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平滑面龋一般呈白垩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对冷热酸甜刺激亦无明显反应。
②中龋:龋坏已达到牙本质浅层形成龋洞,洞内牙本质软化呈黄褐或深褐色。患者对酸甜刺激敏感,过冷过热饮食也能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显著,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③深龋:龋洞深大,达牙本质深层。位于邻面的深龋,外观略有色泽改变,洞口较小而病损破坏很深。无自发性疼痛,若食物嵌塞入洞,可出现疼痛症状。遇冷热化学刺激时产生较为剧烈疼痛,去除刺激后症状立即消失。
【四环素】对牙的影响主要是着色,有时也合并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初呈黄色,后逐渐由黄色变成棕褐色或深灰色。四环素还可在母体通过胎盘引起乳牙着色。前牙比后牙着色明显,乳牙又比恒牙着色明显。
【楔状缺损病因】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尤其是横刷;牙颈部釉牙骨质界结构比较薄弱,易被磨去;龈沟里面酸性渗出物的作用;长期咀嚼压力导致的牙体组织疲劳,应力集中区出现破坏。
【牙髓炎】按是否有自发痛分为可复性牙髓炎(无自发痛)和不可复性牙髓炎(有自发痛)。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急性牙髓炎疼痛最剧烈。
可复性临床表现:1.当患牙受到冷热温度刺激或酸辣化学刺激时,立即出现瞬间的疼痛反应,尤其对冷刺激敏感,刺激去除疼痛消失,无自发疼痛;2.患牙常见有接近髓腔的牙体硬组织病损,或有深牙周袋及咬合创伤。
不可复性临床表现:1.疼痛剧烈①自发性阵发性痛②夜间疼痛加剧③温度刺激疼痛加剧④疼痛不能定位;2.患牙可查及极近髓腔的深髓、填充物、深牙周袋或外伤等;3.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4.温度测试时,患牙的反应及其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进行牙髓活力电测时,患牙在早期反应性增强,晚期为迟钝;5.处于晚期炎症的患牙,可出现垂直方向轻度叩痛。
【牙髓坏死临床表现】①患牙一般无自觉症状;②牙冠可存在深龋洞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或是有充填体、深牙周袋等;③牙冠变色,呈暗黄色或灰色,失去光泽;④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⑤X线片显示患牙根尖周无明显影像。【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
①根尖脓肿:患牙出现自发性剧烈、持续跳痛,叩痛(++)~(+++),松动Ⅱ~Ⅲ度。根尖部牙龈潮红,但无明显肿胀。扪诊感轻微疼痛。相应的下颌下淋巴结或颏下淋巴结可有肿大及压痛。
②骨膜下脓肿:患牙持续性、搏动性跳痛更加剧烈,患者感到极度痛苦。患牙更觉高起、松动,轻触患牙即感觉疼痛难忍,叩痛(+++),松动Ⅲ度,影响睡眠和进食,可伴有体温升高,乏力等全身症状。
③黏膜下脓肿:根尖区黏膜肿胀已局限,呈半球状隆起。扪诊时波动感明显,脓肿较表浅而易破溃。患牙的自发性胀痛及咬合痛减轻,叩痛(+)~(++),松动Ⅰ度。全身症状缓解。
【牙龈病】包括牙龈组织的炎症及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一般不侵犯深层牙周组织。牙龈病分为由菌斑引起的牙龈病(慢性龈缘炎、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药物性牙龈增生)和非菌斑引起的牙龈病(病毒真菌引起的牙龈病,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及遗传性病变等)。牙龈炎若未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为牙周炎。【妊娠期龈炎】原有牙龈慢性炎症加重。菌斑是直接病因,雌激素升高可加重原有病变。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几种药】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环孢菌素和硝苯地平(抗高血压钙离子拮抗剂)使已有炎症的牙龈发生纤维性增生。
【急性龈乳头炎临床表现】牙间乳头发红肿胀,探触和吸吮时易出血,有自发性胀痛和明显的探触痛,亦可表现为自发痛和冷热刺激痛,检查可见龈乳头鲜红肿胀,探触痛明显,易出血,可检查到局部刺激物,牙可有轻度叩痛。【慢性牙周炎晚期临床表现】除了有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松动四大特征外;①牙移位②食物嵌塞③继发性牙合创伤④牙根暴露,对温度敏感或发生根面龋⑤急性牙周脓肿⑥逆行性牙髓炎⑦口臭 【侵袭性牙周炎病因】伴放线放线杆菌(Aa);患者外周血的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和(或)单核细胞的趋化功能降低,吞噬功能障碍,这种缺陷带有家族性。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白色念珠菌。宿主防御功能降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其他局部刺激:义齿、口干、皮肤潮湿。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的临床表现】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随即出现许多散在的白色小斑点,小点略高起,状似凝乳,逐渐增大,相互融合为白色丝绒状斑片,严重者蔓延至扁桃体、咽部、牙龈。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露出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哭闹、拒食,有时伴有轻度发热,少数病例还可蔓延到食管、支气管或肺部,或并发皮肤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首先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治疗以局部为主,全身为辅。①局部药物治疗:2%-4%碳酸氢钠溶液、0.05%甲紫水溶液、氯己定、西地碘、制霉菌素、咪康唑。②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③增强机体免疫力: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④手术治疗:癌前损害疗效不明显时。【白斑出现以下情况者有癌变倾向】①年龄:年龄较大者②性别:不吸烟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癌变可能性大。③吸烟:时间长、烟量大者。④部位: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部位⑤类型:疣状、颗粒状、溃疡型或糜烂型及伴有念珠菌感染者。⑥病理: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重越易恶变。⑦时间:病变时间较长者。⑧症状:有刺激性痛或自发性痛者。
【艾滋病的口腔表现】①口腔念珠菌病;②毛状白斑;③卡波西肉瘤;④口腔疱疹;⑤牙周病变:牙龈线形红斑;ADIS相关牙周炎;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坏死性牙周炎。⑥坏死性口炎;⑦复发性阿弗他溃疡;⑧非霍奇金淋巴瘤;⑨唾液腺疾病(主要累及腮腺,表现为口干);○10乳头状瘤或局灶性上皮增生;○11儿童患者多见口腔念珠菌病,腮腺肿大及单纯疱疹。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
【局麻局部并发症】注射区疼痛和水肿;血肿;感染;注射针折断;暂时性面瘫;暂时性牙关紧闭、暂时性复视或失明。
【拔牙禁忌症】①血液系统疾病:贫血、急性白血病、再障、出血性疾病。②心血管系统疾病:重症高血压、近期心梗、心绞痛频繁发作、心功能Ⅲ~Ⅳ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等。③糖尿病:治疗后,血糖低于160mg/dl,无酸中毒可。④甲亢:基础代谢率控制在+20以下,脉搏不超过100可。⑤肾脏疾病:各种急性肾病。慢性处于代偿期可。⑥肝脏疾病:急性肝炎。⑦月经期及妊娠前后3个月。⑧急性炎症期:急性蜂窝织炎、下颌第三磨牙急性冠周炎,腐败坏死性龈炎,急性传染性口炎,年老体弱。但急性颌骨骨髓炎患牙可。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范围内的牙应与肿瘤一同切除。位于放射治疗照射部位的患牙在放射治疗前7~10天拔牙,放射治疗时以及后3~5年禁止拔牙。【干槽症临床表现】干槽症是拔牙创急性感染的一种类型,以下颌后牙多见。拔牙后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用一般的止痛药物不能缓解。临床检查可见牙槽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呈灰白色。在牙槽窝壁覆盖的坏死物有恶臭,用探针可直接触及骨面并有锐痛。颌面部无明显肿胀,张口无明显受限,下颌下可有淋巴结肿大压痛。组织病理表现为牙槽窝骨壁的浅层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
【口腔颌面部感染】成人牙源性,婴幼儿腺源性常见。多属于化脓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特点如下:①口腔、鼻腔、鼻窦长期与外界相通,常驻各种细菌,易感染。②牙源性感染时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染。③感染可敬口腔颌面部的筋膜间隙内的疏松结缔组织迅速扩散和蔓延。④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菌血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和脑脓肿,引流区内淋巴结发炎等。⑤汗腺、毛囊和皮脂腺容易损伤,细菌经破损皮肤引起局部感染。
【切开引流的指征】①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明显增高者;②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③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液者;④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⑤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
【翼下颌间隙感染来源】常见为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炎等,少数为医源性感染(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还有从邻近见习感染扩散而来。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咬合关系错乱是诊断颌骨骨折的重要依据之一。牙常被用作固定颌骨骨折的基础。1.血运丰富,组织再生修复和抗感染能力强,可出现因血肿影响呼吸道而窒息。2.腔、窦多,内存在病原菌,容易由相通的伤口引起感染。3.颌骨上有牙,骨折时易引起咬合错乱。4.妨碍进食。5.易发生机械性阻塞。6.鼻唇舌等开放性损伤时,处理不当易发生组织器官移位变形和瘢痕挛缩畸形。7.有腮腺面神经和三叉神经,损伤对应唾液瘘面瘫和相关区域麻木。8.严重时合并颅脑伤。
【窒息急救】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环甲膜切开。对舌后坠引起的窒息应迅速撬开牙列,用舌钳或巾钳吧舌牵向口外。后行气管切开术。
【包扎止血】适用于头皮颜面处的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出血。先将移位的组织大致复位,在创口表面盖上敷料,用绷带加压包扎。压力要适当,或影响呼吸通畅。
【腮腺及腮腺导管损伤】清创时应将损伤的腺泡缝扎,并缝合腮腺咬肌筋膜,严密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局部加压包扎。腮腺导管损伤时,应及时找出两断端,经腮腺导管开口插入系的腰穿管,然后吻合导管断端及周围组织。10天后抽出。导管缺损吻合困难时,就近取一段静脉做导管再造术,或将导管的腺体侧断端结扎,并配合腮腺区加压包扎,使用药物抑制腺体分泌,使腮腺萎缩。
【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好发于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突颈部。
【颌骨骨折复位固定】上颌骨2周内,下颌骨3周内。固定时间:上3~4周,下6~8周。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由精神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外伤、微小创伤、牙合因素、免疫等多因素导致的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群出现功能、结构与器质性改变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颞下颌关节脱位】临床表现:女性多见,前方脱位以单侧急性前脱位多见。出现脱位时,患者不能闭口,前牙开牙合,下颌中线偏向健侧,后牙早接触。双侧脱位患者言语不清,唾液外流,面下1/3变长。临床检查可见双侧髁突突出于关节结节前方,还可见喙突突出于颧骨之下。关节区与咀嚼肌伴疼痛,特别在复位时更为明显。诊断:急性前脱位多出现在大张口运动或下颌在张口时收到外伤时,关节囊明显松弛以及肌肉运动不协调也可出现。下颌不能自行闭合。双侧脱位可出现疼痛,试图闭口或手法复位时疼痛明显,疼痛多位于颞部。牙合关系紊乱,开闭口在关节窝内均不能扪及髁突。关节X线片显示髁突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
临床表现:常为单侧。早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中期腺组织化脓、坏死。此时疼痛加剧,呈持续性疼痛或跳痛,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明显,耳垂被上抬;晚期炎症扩散到腮腺周围组织,办法蜂窝织炎。皮肤发红、水肿,呈硬性浸润,触痛明显,可出现轻度张口受限,腮腺导管口明显红肿,轻轻按摩腺体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溢出,有时甚至可见脓栓堵塞于导管口。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可高达40℃以上,脉搏呼吸加快,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核左移,可出现中毒颗粒。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为多见,恶性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常见,口腔癌原发部位以舌癌为最多。【维生素B2缺乏】的口腔表征为口角炎、唇炎和舌炎。
【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的影响】①龋病:牙的感染可引起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菌血症。②牙周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癌。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肾炎。长期溢脓、口臭。糖尿病、冠心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
①是牙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②由于一组牙或全口牙松动甚至丧失而影响咀嚼功能,增加了胃肠道的功能负担,造成消化不良或溃疡病,临床上有很多牙周炎患者患有胃肠疾病。③细菌入血引起菌血症④引起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肾炎等。牙周炎长期溢脓、口臭。⑤牙周炎的破坏性炎症过程与糖尿病密切相关。⑥牙周炎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⑦牙周炎海域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