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畜牧水产局贯彻落实黔府办发(共5篇)

时间:2019-05-14 01:0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节市畜牧水产局贯彻落实黔府办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毕节市畜牧水产局贯彻落实黔府办发》。

第一篇:毕节市畜牧水产局贯彻落实黔府办发

毕节市畜牧水产局

贯彻落实黔府办发【2017】37号文件情况总结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7】37号)文件精神,我市畜牧系统紧紧围绕部门职责抓好贯彻落实,我局积极组织各县(区)畜牧主管部门开展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工作,通过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加强技术指导等措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结合毕节市人民政府出台的《毕节市委、毕节市人民政府印发<毕节市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山地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毕委〔2015〕33号)精神、《关于印发<关于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毕市领创办【2017】1号)、中共毕节市委 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的实施意见》(毕党发〔2017〕8号),探索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的新途径,在全市范围内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为实现“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战略目标作出新贡献,以鼓励科技人员下乡去领办创办农业项目,提出新思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在已开展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农业项目的基础上,更加深入探讨创业人员专业技术对口问题、创业资金支持和整合问题,创业对市场的分析和把握问题、创业的示范和带动脱贫问题、对创业人员本职工作的鼓励机制问题,形成技术上、资金上、销售上、示范带动脱贫上、组织鼓励机制上的调研理论,以解决农业项目全方位的瓶颈问题。

二、取得的成效

(一)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围绕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行动,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繁荣农村经济。重点发展规模养殖、特色养殖、林下经济等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畜产品贮藏、保鲜、净化、部位分割、包装等加工业,畜资配送、疾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加工、畜产品流通、畜禽废弃物处理、畜牧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其它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利益分配关系,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一年来,全市共完成生猪出栏469.0555万头,是任务334万头的140.43%;出栏牛39.2545万头,是任务25.4万头的154.54%;出栏羊81.9232万只;出栏肉鸡2008.1303万羽,是任务1600万羽的125.50%,禽蛋产量7.1916万吨,是任务3.52万吨的204.3%,产值达20.6029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594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发展大鲵养殖4.44万尾,是计划任务4.43万尾的100.00%;发展鲑鳟养殖28.16吨,是计划任务28吨的101.0%;发展鲟鱼养殖68.18吨,是计划任务68吨的100.26%。

(二)强化创业创新主体培育。积极引导返乡下乡人员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养殖合作社、养殖企业、养殖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发展养殖大户、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积极搭建农村电商发展平台,鼓励开展网上创业,促进“黔货出山”“网货下乡”。探索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推广运用农村“三变”改革等经验,着力培育产权清晰、利益共享、机制灵活的创业创新共同体。2017年推广农村“五联”+“三变”模式试点20个,“三变”改革工作试点105个,承接“三变”改革经营主体405个,其中企业2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75个,家庭农场83个,规模场8个,专业大户110个。据统计,有17384户贫困户参与了改革,涉及贫困人口69536人,实现产业脱贫17072户68289人。全市畜牧系统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农业发展项目共328人,实施山地生态畜牧业项目316个。

(三)创新金融扶持方式。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发展,带动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返乡下乡人员创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优先支持、利息优惠等措施加强对守信创业主体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项目提供担保贷款等资金扶持。在大力推行精准扶贫特惠贷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帮助经营主体申请产业扶贫子资金项目和市2017年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财政奖补项目。全市共争取到扶贫攻坚基金产业扶贫子基资金19.72亿元,其中土鸡产业4.39亿元,生猪产业8.23亿元,肉牛养殖产业7.1亿元。2017年度申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财政奖补畜牧项目392个。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创业过程中资金投入困难是领办创办的一大瓶颈,导致一些领办创办企业难以扩大规模。

(二)企业担心政策延续性不够。由于畜牧业企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市场不稳定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虽然目前国家政策很好,但创业者担心国家政策受市场经济等因素影响而改变,导致企业发展受到影响。

(三)科技人员在领创办过程中对原单位工作的评先选优、职级晋升存在一定担忧。

(五)门坎设置偏高,干不起。《毕节市鼓励农业技术人员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实施办法(试行)》(毕委〔2015〕33号)文件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中,出栏商品猪500头以上或良种母猪100以上,存栏牛100头以上,存栏羊300只以上,存栏家禽10000羽以上等,领办创办人员投入要达100万元以上,门坎设置偏高,部分想领办创办的技术人员有畏难情绪。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通过文件精神传达,引导领办创办农业科技人员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水平和创业素养;

(二)创建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解决技术上、资金上、销售上的困难,正确引领带动示范脱贫,完善组织鼓励机制,从而解除创业的后顾之忧,激发农业科技人员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领办创办农业项目的健康、和谐、快速发展。创新融资平台,开拓更多融资渠道;实现技术的共享、资金的整合、销售的稳定、脱贫的带动、机制的保障,从而推动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农业项目的健康发展。

(三)细化各领域各行业的考核标准,加强督查考核,杜绝领办创办人员借政策吃空响,确保领办创办农业板块经济项目取得实际效果;

(四)制定完善驻村驻企制度,从制度上强制适合领办创办项目的干部职工,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作用。

毕节市畜牧水产局 2018年1月15日

第二篇:黔府办发〔2011〕116号文件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住房

保障办法(暂行)》

《贵州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机构选定办法(暂行)》 《贵州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指导意见》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1〕116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住房保障办法(暂行)》、《贵州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机构选定办法(暂行)》、《贵州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月八日

贵州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住房保障办法(暂行)

第一条 为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保障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解决被征收人的实际困难,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因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被征收人予以保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过程中,对于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仅有一处住宅房屋的被征收人,凡是征收补偿款难以购买套内建筑面积45平方米的房屋的,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对其安置套内建筑面积不低于45平方米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在45平方米以内的部分,产权调换差价由房屋征收部门承担。被征收人无力购买超过部分的,可以对产权调换房屋部分确认产权,超出部分由房屋征收部门按照当地房屋基本租金标准出租给被征收人。被征收人承租一定时间后具备支付能力且愿意购买的,允许其一次性购买承租部分的住房面积。

第四条 被征收人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住房保障有关规定优先给予住房保障,可以不参加轮候。

第五条 对于符合第三条和第四条规定条件的被征收人,房屋征收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将被征收人的资料报相关部门审核,并将符合条件的被征收人名单在征收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

第六条 被征收人以欺骗手段取得保障性补偿的,经查实,房屋征收部门依法追回保障部分补偿。

第七条 被征收人迁出原地后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征收之时可以选择继续在原户籍所在地按原招生办法入学,也可以选择迁入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划片招生的就近学校入学。因房屋征收迁入的居民与迁入地原居民在就业、培训、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贵州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机构选定办法(暂行)

第一条 为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机构选定活动,确保房屋征收评估的客观、公正,维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中,对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以下简称“评估机构”)的选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评估机构的选定应当遵循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中评估机构的选定工作。

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以下简称“房屋征收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中评估机构的选定工作。

第五条 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评估,应当委托具有三级及以上房地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

第六条 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评估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加强监督管理。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综合实力强、社会信誉好、能提供持续服务的评估机构名单,供被征收人选择,但不得限制符合条件的评估机构参与评估活动。

第七条 在房屋征收评估中,评估机构不得与房屋征收部门、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和被征收人有利害关系。评估机构不得串通一方当事人,损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征收当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评估机构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估活动。

第八条 评估机构由被征收人协商选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发布房屋征收决定公告时,应当在公告中载明被征收人协商选定评估机构的期限,该期限自房屋征收决定公告发布之日起不低于5个工作日。

房屋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房屋征收部门组织被征收人在规定期限内协商选定评估机构,半数以上被征收人共同选择一家评估机构的,视为协商选定成功。房屋征收部门应将协商选定评估机构的被征收人名单及被选定的评估机构名单在征收范围内公示。

第九条 协商不成的,房屋征收部门根据被征收人所选评估机构得票数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推荐3—5家评估机构,邀请被征收人代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基层组织代表参与,采取公开抽签、摇号等方式选定评估机构,并请公证机构对抽签、摇号等过程与结果进行现场公证。

第十条 评估机构选定后,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及时与被选定的评估机构签订房屋征收评估协议,评估费用从房屋征收资金中列支。

评估机构接受房屋征收评估委托后,不得转让、变相转让受委托的房屋征收评估业务。

第十一条 受委托的评估机构应当选派2名以上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对被征收房屋进行实地踏勘,接受征收当事人的咨询,在征收现场就评估报告向被征收人进行说明解释。

第十二条 同一征收范围内的房屋征收评估工作,原则上由一家评估机构承担。

如由两家或者两家以上评估机构承担同一房屋征收评估项目的,应当就评估对象、评估时点、价值内涵、评估依据、评估原则、评估技术路线、评估方法、重要参数选取等进行沟通协商,执行统一标准。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贵州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指导意见

第一条 为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在本省征收国有土地上非住宅房屋,需要对被征收人停产停业损失进行补偿的,适用本意见。

第三条 被征收房屋符合以下条件的,应当给予停产停业损失补偿:

(一)被征收房屋是合法建筑,房屋权属证书登记的用途为非住宅的;

(二)被征收人提供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的;

(三)房屋征收公告发布前持续经营的;

(四)因征收房屋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

第四条 征收国有土地上的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按照以下分类和标准进行补偿:

(一)被征收人能够提供税务部门出具的应纳税所得额证明的,按照上一月均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每月的经营性损失补偿;被征收人不能提供税务部门出具的应纳税所得额证明的,经营性损失补偿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房屋被征收前的经济效益等因素制定。

(二)被征收人能够提供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凭证的,按照上一本单位职工月均工资总额计算每月的职工失业补助。

第五条 被征收人选择货币补偿的,按照第四条规定的标准一次性计发3—6个月的经营性损失补偿和职工失业补助。被征收人选择产权调换,房屋征收部门提供了非住宅临时安置房的,按照第四条规定的标准一次性计发3—6个月的经营性损失补偿和职工失业补助;被征收人自行过渡的,按照第四条规定的标准逐月计发经营性损失补偿和6个月的职工失业补助。

房屋征收决定公告发布前已停产停业的房屋,对被征收人不予计发停产停业损失补偿。

第六条 被征收房屋的房屋权属证书登记用途为住宅,但已改变为营业用房,并且符合下列条件的,应适当提高实际用于经营的房屋价值的补偿:

(一)取得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并有纳税记录;

(二)房屋权属证书所载的地点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注明的营业地点一致。

可以适当提高补偿的情形和标准:

(一)199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前已改变并以改变后的用途延续使用的,按营业用房进行补偿,按照第四条规定的标准给予停产停业损失补偿。

改变房屋用途,按规定应当缴纳国家税收和土地收益金的,房屋所有人应当依法纳税和补交土地收益金。

(二)199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后至2001年11月1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前已改变并以改变后的用途延续使用的,在住宅用房房地产市场评估价值的基础上增加50%的补偿金额;

(三)2001年11月1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后至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实施前已改变并以改变后的用途延续使用的,在住宅用房房地产市场评估价值的基础上增加20%的补偿金额;

(四)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实施后改变的,不增加补偿。

第七条 伪造、变造房屋权属证书或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等,骗取停产停业损失补偿的,房屋征收部门依法予以追回。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贵州省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黔府办发〔2007〕82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82号 【发布日期】2007-08-21 【生效日期】2007-08-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

(黔府办发〔2007〕82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号)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的通知》(黔府发〔2006〕47号)精神,为指导开展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依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制订本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技术进步提供依据。建立省与地方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提高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07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2007。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贵州省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是:(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饲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水产养殖场。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2?农业源。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城市(地区)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煤矸石、尾矿、粉煤灰、磷石膏、冶炼废渣、炉渣、放射性废渣、有机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和省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各市(州、地)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省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省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安排,本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6?10―2007?12):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订普查方案,开展普查培训。

2?全面普查阶段(2008?1―2008?12):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清查,组织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进行审核验收等。2008年6月底前各市(州、地)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本地区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报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7月底前,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3?总结发布阶段(2009?1―2009?7):建立全省污染源数据库,上报和发布普查数据,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省普查领导小组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指导下负责全省污染源普查的组织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贵州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07〕53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53号 【发布日期】2007-06-26 【生效日期】2007-06-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黔府办发〔2007〕5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贵州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和《交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400号)精神,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县道、乡道及村道,下同)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公路完好畅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管理养护职能,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机构及职责划分

(一)省交通厅负责制定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编制下达养护计划,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统筹安排养护资金,指导管理养护工作。

(二)省公路局负责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建设和管理养护质量,参与编制养护计划,监管养护资金,监督管理养护工作。

(三)各市(州、地)交通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建议规划、养护建议计划的编制上报,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统筹安排和监管养护资金,指导、监督管理养护工作。

(四)各市(州、地)公路处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建设和管理养护质量,参与编制养护计划。

(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所属交通局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编制养护建议性计划,筹集和管理养护资金,落实管理养护任务,检查验收养护质量,组织协调本辖区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

(六)各县(市、区)公路管理所具体承担本辖区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负责拟订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负责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

(七)各乡(镇)人民政府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可从本级财政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切实做好管理养护工作。

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筹措渠道和使用管理

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主要通过公路养路费(包括汽车养路费、拖拉机养路费和摩托车养路费)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的财政资金两个渠道筹集。

(一)汽车养路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对通过验收列养的农村公路,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的标准安排,集中用于农村公路的大中修、水毁抢修及修复、桥梁的改建加固、安保工程等养护工程。

(二)拖拉机养路费、摩托车养路费,扣除合理征收成本后,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小修保养等养护工程。

(三)省级财政视财力情况,每年安排必要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

(四)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结合本地财力情况,统筹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保证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人员工资及公务经费,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各市(州、地)、县(市、区)财政应按照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600元(个别困难地区每年每公里不少于400元);乡道泥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乡道油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3000元;县道泥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2000元,县道油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6000元的标准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集中用于农村公路的小修保养等养护工程。

(五)汽车养路费和省级财政每年安排的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交由各市(州、地)交通局统筹安排。省交通厅按当年养护计划按项目分季度将养护工程资金拨付至省公路局,省公路局拨付至各市(州、地)交通局。

拖拉机养路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各征费稽查处扣除合理征收成本后上缴所在地的市(州、地)财政局,各市(州、地)财政局全额拨付同级交通局,用于农村公路的小修保养等养护工程。

摩托车养路费下放给各市(州、地)交通局组织征收,解缴拨付方式可比照拖拉机养路费执行。

各市(州、地)、各县(市、区)每年财政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相应的财政部门按照预算拨付至相应的交通主管部门。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接受发展改革、财政、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管。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四、逐步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一)各市(州、地)、各县(市、区)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应在科学定编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将富余的管理人员和养护工人进行分流和重组。组建成立养护中心,取得养护资质,逐步进入养护市场。

(二)农村公路养护宜采取群众养护和专业化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逐步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养护队伍。对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的农村公路可采取沿线农户分段承包、竞标等方式进行合同养护。

五、完善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一)省交通厅要制定完善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技术规范、养护定额、质量评定标准、验收标准以及养护工程费管理办法,建立全省农村公路养护数据库。各市(州、地)、县(市、区)交通局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数据库。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指导。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加强对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按照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落实地方财政资金,制定具体的养护管理实施办法,并送省交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备案。各市(州、地)、县(市、区)交通局及所属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组织落实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工作,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确保2007年底前完成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结束试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贵州省2007年全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黔府办发〔2007〕39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39号 【发布日期】2007-05-28 【生效日期】2007-05-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2007年全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黔府办发〔2007〕39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7年全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2007年全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28号)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2007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如下:

一、强化农产品全过程管理

(一)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以抓好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的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种植、养殖全过程管理。加大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继续抓好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严格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定期开展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巡查工作,对存在非法生产和经营违禁药物的,坚决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和《兽药经营许可证》。加强饲料企业监管,坚决取缔生产销售含有违禁药品的饲料企业。加强对养殖环节禁止添加药品的管理,坚决打击将养殖业禁用化工产品销售给养殖主体的行为。

(二)加大农产品监督抽检工作力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强化监管手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强化监督抽查和监测工作,延伸监测区域,扩大监测范围,加强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监测。组织对全省主要农产品特别是水产品、禽蛋和猪肉进行一次重点监督抽查,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追溯不合格产品源头,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力度,指导其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开展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自检,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和检验检测制度。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生产经营企业要逐步配备快速检测仪器设备。

(三)抓住关键环节,扎实推进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和认证工作。从加快标准推广应用入手,建立和完善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标准化体系,提倡健康、清洁和生态种植养殖。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积极指导企业和农户合法用药、合理用药,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生产水平。从完善制度入手,积极推行种植养殖企业和农户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制度以及产地产品检测、准出制度,切实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关。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各类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及科研开发,积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要通过“公司+基地+标准化”等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运销大户(经纪人)等参与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标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二、大力整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一)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对小作坊进行基本安全卫生条件改造,切实解决生产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必须就其生产加工的食品安全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对生产已纳入市场准入管理并列入无证查处范围的食品种类的小作坊,其生产加工的产品要限制区域销售。坚决打击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不具备食品生产加工条件、无卫生许可证、无生产许可证的小企业、小作坊。

(二)加大对重点食品的专项抽查力度。以农村、城乡结合部食品市场为重点,专项抽查米、面、油、肉制品、乳制品、酒类、饮料、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各类食品,对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未加贴QS标志的产品进行全面查处,对问题严重的企业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或关闭。同时,进一步加大食品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及非法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生产产品的生产企业及制假窝点。

(三)强化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的监管。全面实施食品添加剂物质备案制度。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物质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各级城镇及周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中添加的所有物质,年内必须到所在地县级质监局备案。各级质监部门要切实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四)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真组织实施糕点、豆制品、蜂产品、果冻、挂面、鸡精调味料、酱类产品等7类食品的生产许可审查发证工作,尽快核发糖果等13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做好白酒、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过渡工作。加强获证企业后续监督,按照国家要求抓好食品生产许可证延续和换证工作,对未按时申请的企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注销其生产许可证。

(五)加快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重点加强对屠宰企业、肉类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关闭不符合标准的屠宰加工场,提升全省城市机械化屠宰生猪水平,杜绝注水肉、病害肉、劣质肉上市。积极推进牛、羊、家禽的定点屠宰工作,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继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

三、深入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

(一)强化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行为。针对食品季节性、节日性、区域性消费的特点,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市场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要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积极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快速检测技术手段,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

(二)加大食品经营主体资格清理工作力度。对涉及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资格进行全面清理,对存在主体准入问题的要依法及时处理,确保食品经营者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坚持先证后照,坚决依法取缔无照经营。进一步完善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对发生过违规失信行为的经营者要实施重点监管。

(三)进一步完善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和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按照《贵州省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经营者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必须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做到单随货走,单货相符。继续整顿和规范酒类流通市场,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和假冒伪劣酒类的违法行为,促进我省酒类流通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四)严格食品经营者质量管理责任。建立和完善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引导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各项自律制度,建立内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深入开展食品经营者场厂、场地挂钩和创建食品放心示范店、食品放心示范市场、食品放心示范城市等活动。继续完善食品质量监测体系,采取企业自检、消费者送检和行政执法抽检的办法,强化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

(五)继续实施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积极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改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今年全省绿色示范市场(包括绿色加工生产线)要达到22个,绿色示范市场进货索票索证率要达到100%。深入开展“三绿工程下乡”活动,逐步建立规范、放心的农村食品流通网,不断提高农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四、严格餐饮消费环节监管

(一)继续深入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监管信息、食品安全预警及卫生监督等信息要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让消费者了解相关信息,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引导消费者知情消费、合理消费。今年要重点对餐饮业及乳制品、婴儿配方食品、蜜饯行业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县城以上学校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要达到70%,餐饮业及其他集体食堂要达到66%。

(二)强化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认真执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加强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食堂以及集贸市场、农家自办餐饮、小餐馆的卫生监管,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坚决查处非法采购和使用劣质食用油、劣质食品原料,违法使用添加剂、不合格调味品等行为。

五、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

(一)扎实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加强对农村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监管,严把农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坚决取缔无照经营,集中开展季节性、节日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落实农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向农村转移。

(二)推进农村食品“市场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队伍,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扎实开展 “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县”活动。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食品经营点要逐步做到统一配送、统一店名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商品价格、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食品安全承诺。完善农村食品监管网络,健全乡镇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加强对当地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协调。

(三)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意识。结合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年”、“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乡镇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和农村消费者协会及分会、12315联络站、消费者投诉站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毕节市畜牧水产局贯彻落实黔府办发(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毕节市畜牧水产局贯彻落实黔府办发(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