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总体工作方案(黔府办发〔2007〕71号)(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4:1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总体工作方案(黔府办发〔2007〕71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总体工作方案(黔府办发〔2007〕71号)》。

第一篇: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总体工作方案(黔府办发〔2007〕71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71号 【发布日期】2007-08-02 【生效日期】2007-08-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总体工作方案

(黔府办发〔2007〕71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总体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二日

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总体工作方案

为了发掘和弘扬我省饮食与茶文化,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大力培育餐饮、茶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举办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以下简称“文化节”)。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和举办单位

(一)主题:享贵州美食,品黔中茶韵。

(二)时间:2007年9月29日至10月8日。

(三)地点:文化节分为食和茶两个单元,采取“一节两地”的方式,分别在贵阳市和黔南州都匀市举行。其中,在贵阳市举办“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贵州美食博览会”,在黔南州都匀市举办“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贵州茶文化博览会”。

(四)举办单位:

1?主办单位:省人民政府,积极争取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中国茶叶学会参与主办。

2?承办单位:省商务厅、贵阳市人民政府、黔南州人民政府。

3?协办单位: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省质监局、省旅游局、省乡企局、省供销社、省气象局、省政府新闻办、团省委、省总工会、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等。

4?支持单位:省内主要新闻媒体等。

二、活动原则

(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

(二)企业为主,社会参与;

(三)本省为主,地方组团;

(四)专业布展,注重实效。

三、主体活动

(一)文化节新闻发布会

1?时间:8月中旬。

2?地点:贵阳市。

3?承办单位:省政府新闻办、省商务厅、贵阳市人民政府、黔南州人民政府。

4?主要议程:

主持:省政府新闻办主要负责同志。

(1)主持人介绍出席会议人员;

(2)文化节组委会发布新闻。

5?出席人员:

(1)文化节组委会负责同志;

(2)新闻媒体记者(含中央驻黔新闻媒体和省内新闻媒体),以组委会名义邀请,由省政府新闻办负责落实。

(二)贵州餐饮业和茶业品牌认定活动

1?时间:8月上旬至10月2日。

2?地点:餐饮业品牌认定活动在贵阳市举行,茶业品牌认定活动在都匀市举行。

3?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黔南州人民政府、省商务厅、省农业厅。

4?餐饮业品牌认定内容和范围:(1)贵州省餐饮名店、黔菜馆;(2)名宴(婚宴、寿宴、年夜饭等)、名菜(特色菜、地方菜、创新菜、农家菜等)、名点(名小吃、特色风味小吃等)、名火锅;(3)贵州省餐饮企业家、烹饪特级大师、青年烹饪技术能手。

5?茶业品牌认定内容和范围:(1)贵州省名优绿茶;(2)贵州省优秀茶叶企业、茶叶加工师。

6? 餐饮业、茶业品牌认定工作由具有认定资格的机构负责。

(三)贵州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式

1?时间:9月29日上午10∶00。

2?地点:都匀市人民广场。

3?承办单位:黔南州人民政府、省商务厅。

4?主要议程:

(1)主持人介绍来宾;

(2)黔南州主要领导致欢迎词;

(3)邀请的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讲话;

(4)省领导致辞;

(5)省领导宣布贵州茶文化博览会开幕。

5?拟邀请出席的领导和主要嘉宾:

(1)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局领导(以省人民政府名义邀请),省领导,部分省(区、市)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行业组织负责人,茶艺大师和嘉宾,部分企业和个人及赞助商代表。由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会同省对口部门负责落实。

(2)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由黔南州组委会负责落实。

(3)国内外主要新闻媒体负责人及记者(含中央驻黔新闻媒体和省内新闻媒体),以文化节组委会名义邀请,由省政府新闻办负责落实。

(四)贵州美食博览会开幕式

1?时间:9月30日上午10∶30。

2?地点:贵阳市金阳美食广场。

3?承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省商务厅。

4?主要议程:

(1)主持人介绍来宾;

(2)贵阳市领导致欢迎词;

(3)邀请的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讲话;

(4)省领导致辞;

(5)省领导宣布贵阳美食博览会开幕。

5?拟邀请出席的领导和主要嘉宾:

(1)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局领导(以省人民政府名义邀请),省领导,部分省(区、市)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行业组织负责人,部分烹饪大师,部分企业和个人及赞助商代表。由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会同省对口部门及有关单位负责落实。

(2)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由贵阳市组委会负责落实。

(3)国内外主要新闻媒体负责人及记者(含中央驻黔新闻媒体和省内新闻媒体),以文化节组委会名义邀请,由省政府新闻办负责落实。

(五)贵州茶叶集中展销暨经贸洽谈活动

1?时间:9月29日至10月2日。

2?地点:黔南州民族博物馆。

3?承办单位:黔南州人民政府、省农业厅、省商务厅。

(六)贵州餐饮集中展示活动

1?时间:9月30日至10月4日。

2?地点:贵阳市金阳美食广场。

3?承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省商务厅。

(七)贵州茶业与茶文化发展论坛

1?时间:9月29日下午3∶00。

2?地点:都匀市会展中心。

3?承办单位:黔南州人民政府、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供销社。

4?出席人员:国家有关部门、知名企业、社会团体负责人和省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由黔南州人民政府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邀请并落实。

(八)贵州民族美食发展论坛

1?时间:2007年9月30日下午3∶00。

2?地点:贵阳市金阳会展中心。

3?承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省商务厅。4?出席人员:国家有关部门、知名企业、社会团体负责人和省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由贵阳人民政府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邀请并落实。

(九)文化节颁奖晚会

1?时间:10月8日晚8∶00。

2?地点:贵阳大剧院。

3?承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黔南州人民政府、省商务厅。

4?主要议程:

(1)主持人介绍来宾;

(2)省领导讲话;

(3)邀请的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讲话;

(4)文化节组委会对节会期间评定品牌和各项赛事评选活动优胜者、优秀组织单位和个人等进行命名、授牌、颁奖、表彰,中间穿插文艺演出。

5?拟邀请出席的领导和主要嘉宾:

(1)邀请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以省政府名义邀请),省领导,国内外行业组织负责人,烹饪大师和嘉宾,部分企业和个人及赞助商代表。由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会同省对口部门负责落实。

(2)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市(州、地)政府(行署)负责同志及商务部门负责人。由贵阳市组委会负责落实。

(3)国内外主要新闻媒体负责人及记者(含中央驻黔新闻媒体和省内新闻媒体),以文化节组委会名义邀请,由省政府新闻办负责落实。

6?文艺演出方案由贵阳市人民政府会同黔南州人民政府、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政府新闻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

四、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一)文化节组委会

主 任:蒙启良(副省长)

副主任:王文阳(省政府副秘书长)

邵祥林(省商务厅厅长)

袁 周(贵阳市市长)

李月成(黔南州州长)

成 员:周建琨(省经贸委副主任)

张宜华(省公安厅副厅长)

张先义(省司法厅副巡视员)

王先耕(省财政厅副厅长)

侯丽江(省人事厅副厅长)

王明铮(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

杨明聪(省农业厅副巡视员)

孙登峰(省商务厅总经济师)

宋 健(省文化厅副厅长)

朱征明(省卫生厅副厅长)

胡德怀(省广电局副局长)

丁 琨(省工商局副局长)

刘 钢(省新闻出版局纪检组长)孟宇光(省质监局副局长)

杨 俊(省旅游局副局长)

陈雯茜(省乡企局总经济师)

张达伟(省供销社主任)

韩先建(省气象局副局长)

李嘉麟(省总工会副主席)

胡吉宏(团省委副书记)

王素华(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季 泓(贵阳市副市长)

申 楚(遵义市副市长)

徐毓贤(六盘水市副市长)

王廷恺(安顺市副市长)

夏庆丰(黔南州副州长)

王德玉(黔东南州副州长)

王弘宇(黔西南州副州长)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贵州省“两基”攻坚(2004-2007年)实施规划(黔府办发〔2005〕42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5〕42号 【发布日期】2005-05-24 【生效日期】2005-05-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两基”攻坚(2004-2007年)实施规划

(黔府办发〔2005〕42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 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

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贵州省“两基”(2004―2007年)实施规划》已经省人 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贵州省 “两基”攻坚(2004―2007年)实施规划 ?

省教育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2005年4月11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 年)>的通知》(国办发〔2004〕20号)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布 置编制“两基”攻坚(2004―2007年)实施规划的通知》(教财〔2004〕6号)精神,结合 我省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我省“两基”攻坚的形势?

2001年,省委、省人民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两基”攻坚作为实施西部 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作为实施扶贫开发、实现富民兴黔的战略举措,将我省原规划2010年实 现“两基”目标提前到2005年,作出了实施我省“两基”攻坚的决定,并制订了分县分 实施规划。几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通过全省上下奋力拼搏,“两基” 攻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2000年到2003年,实现“两基”的县由32个增加到57个,“普 九”地区人口覆盖率由35%提高到65.1%;初中阶段毛入学率由73.6%提高到94.2%,初中 阶段 在校学生由142.7万人增加到201.3万人;青壮年文盲率由7.9%下降到5.1%。我省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初中规模明显扩大,教师数量明显增加,教师学历合格率明显提高。?

但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2003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 3600元,全省财政总收入236.7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仅124.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只有1564.66元。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仍然不足,教育 基础薄弱,相当部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还比较简陋,已经实现“两基”攻坚目标的县义务 教育仍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阶段。仍未实现“两基”的30个县中有29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 作重点县,有21个是民族地区县。这些县财政十分困难,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较差,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教学质量较低,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认识“两基”攻坚对于发展教育、富民兴 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继续发扬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采取 最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如期实现全省“两基”攻坚目标。?

二、我省“两基”攻坚的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目标。

1?2004―2005年为“两基”攻坚阶段。2005年全省基本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 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

2?2006―2007年为“两基”攻坚的巩固提高阶段。力争全省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并切 实 巩固提高现有的“两基”成果。到2007年,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省小学适 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 以上,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80%以上; 视力、听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6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 以下。?

3?力争2008年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

4?分实现“两基”攻坚目标的县。?

2004年:正安县、习水县、盘县、织金县、纳雍县、德江县、镇宁县、关岭县、平塘县、惠 水县、雷山县、黎平县、普安县、晴隆县(14个)。?

2005年:务川县、六枝特区、松桃县、长顺县、罗甸县、榕江县、从江县、剑河县、台江县(9个)。

2006年:赫章县、威宁县、水城县、沿河县、紫云县、册亨县、望谟县(7个)。?

(二)主要任务。?

1?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实施中央二期“义教工程”、“危改工程”和省“ 普 九”工程,组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30个“两基”攻坚县新建、改扩建义务 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校舍335.9 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初中445所,建筑 面积95.3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57.9万平方米,基本消除中小学现有危房。新增中小 学教学仪器5829套,新购图书1177万册。?

2?进一步做好补充农村初中教师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工作。到2007年,力争清退全省 现 有中小学3万代课人员中的70%。全省补充合格初中教师2.4万人,其中30个“两基”攻坚县 补充1?6万人;全省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7%和95%,其中30个攻坚县分 别达到90%和80%以上。

3?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到2007年,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两免一补”的受益 人数达到贫困学生总数的100%。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降低辍学率。?

4?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2004年至2007年,在833所农村初中建设计算机教室,在8095所农村小学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在612个小学教学点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

5?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农村教育为“三 农”服务的能力。

三、我省实现“两基”攻坚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确保“两基”攻坚经费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逐年增加财 政预算内的教育经费,到2007年,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0%,新 增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

“十五”期间省级财政安排“普九”专款8.45亿元,每年1.69亿元,专项 用于补助“两基”攻坚县;2006年和2007年确保基数不变,并略有增长,主要用于全省“两 基”的巩固提高。?

2004年,我省将完成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杂费标准以及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 拨款标准的制定工作,各县要严格按照标准拨付。对财力确有困难的县,由省、地(州、市)对其公用经费缺口予以补足。?

地(州、市)财政要设立“两基”攻坚专项经费,对辖区内财力薄弱的“两基”攻坚县予以 倾斜。?

县级人民政府要设立“两基”攻坚专项经费。认真执行贵州省人民政府第73号令,在安排农 村教育经费时,确保国家和省确定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各项资金用于农村教育经费的比 例不低于50%,但不包含教师工资。?

2004―2007年,中央、省、地、县各级对30个“两基”攻坚县投入经费21.56亿元。其中,中央补助7.74亿元,包括二期“义教工程”资金1.16亿元,“危改工程”资金1.58亿元,“ 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建设工程”资金5亿元;省级专款4.29亿元;地(州、市)投入“普九”资 金约0.73亿元;各县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资金8.8亿元。?

(二)精心组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工程”资金主要向攻坚县倾斜,原则上只安排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一个乡(镇)集中建设好一所初中。“工程”实施的项目学校不 考虑城市所在地学校,县城所在地学校从严控制,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中已确定要撤并的学 校一律不安排。?

县级人民政府要统筹使用好中央和省下达的各项资金,“工程”实施要与二期“义教工程”、“危改工程”以及省“普九”工程综合考虑,统筹规划,项目建设不重复。“寄宿制工程 ”项目学校建设优先保证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及相关生活用品,同时兼顾教学用房及教学辅 助用房。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不足部分,由地、县、乡三级负责。地 负责解决寄宿制农村初中的食堂设备,县、乡负责“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有关规费减 免、项目学校建设用地和“三通一平”、住校生床上用品等。?

(三)建立健全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的制度。省级中小学助学基金要继续用于补 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已经建立助学基金的地(州、市)、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没有建立的地(州、市)、县(市、区)要从2004年秋季开始建立助学金制度,并统筹安排来自 各个方面的助学资金,逐步将各种对困难学生的补助纳入“两免一补”范围。从2004年秋季 起,对全省100个一类重点扶贫乡(镇)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3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对100个一类重点扶贫乡(镇)中的2?50万名贫困寄宿初中生给予生活补助。今后逐年扩大受 助面,力争到2007年全省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中小学生都能获得“两免一补”的资助。?

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管理,治理教育乱收费。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

(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2003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农村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范围。到2007年,全省基本完成“一室两点”的建设任务。2004―2007年,总投入资金2563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7087万元,地方配套 资金854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采取省、地、县三级按5∶2∶3的比例分别承担的办法筹措。科 学规划,合理布局,搞好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和寄宿制学校等项目的资源整合。大力开 发适合本省经济社会文化特点的远程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的日常运行和日常 维护机制,保证必要的运行经费。?

(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县级人民政府要认真执行省有关部门制订的中小学教职工编 制标准,加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建立编制年报制度,实行定期调整,动态管理。在调整编制时,认真落实增编因素,防止“一刀切”,针对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切实保证“两基”攻坚县农村中小学编制的基本需求。?

各县要克服财政困难,积极聘用师范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认真落 实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服务期制度,从党政机关中选派合格人员定期支教。严格教师准入 制度,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从现在起,各县一律不准再安排长期代课人员。要 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在现有代课人员中逐年招聘一批具有教师资格者等办法,逐步清退现 有代课人员,努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省人民政府从省级“普九”经费中列出2%的比例作为教师培训专款,地、县两级也要从本级 设立的“普九”经费中列出不低于5%比例的专款,用于开展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 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切实搞好选好、用好中小学校长的工作。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坚持把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选拔、任用校长的主要方式。要加强对校长的考察和考核力度,及时调整不 合格、不称职的校长。进一步加强校长的培训工作。?

(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全 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2005年,全省所有县(市、区)起始年级学生全部参加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建立由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和教研人员等组成的课程改革专家队伍;在农村普通 初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提高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 学管理,充分发挥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七)继续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继续争取中央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中央对我省开展教育 帮扶,深圳、宁波、大连、青岛对口支援工作向受援地区“两基”攻坚县集中,充分发挥四 市支教教师的面上指导示范作用,实施四市支援县对我省“两基”攻坚县“县对县”对口帮 扶机制;省继续组织省内大中城市和高等院校每年抽派不少于1000人到“两基”攻坚县支教。省内党政机关、高等院校要定点帮扶“两基”攻坚县。有设计能力的高等院校,应为农村 中小学建设免费设计工程图纸。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从资金、物资和校长、师资培训等方 面支持 “两基”攻坚工作。?

(八)继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要多渠道筹措“两 基”攻坚经费,继续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 长和教师管理及辖区内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要明确发 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职责,依法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复学,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扫除 青壮年文盲,提高脱盲人员巩固率,建设好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做好扫盲后继续教育工作。帮助农村中小学解决好征地、用地问题,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解决勤 工俭学用地,改善师生的生活条件,维护好学校的社会治安,切实保障学校和学生安全。行 政村要继续关心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建设,充分发挥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作用。?

(九)切实抓好“两基”攻坚的巩固提高工作。省建立验收后的年审和公示制度,制定“两 基”复查标准,推动我省“两基”水平不断提高,确保“两基”攻坚质量。?

(十)加强我省“两基” 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省人民政府成立由省长石秀诗 任组长、常务副省长王正福和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刘鸿庥为副组长的贵州省“两基”攻坚领导 小组。各级人民政府都要建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两基”攻坚领导小组,继续做到“五个纳 入”:把“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财政预算。各级人民政府要逐 级签订“两基”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

从现在起,“两基”攻坚县在完成“两基”任务之前,不准使用本级财政资金购买小汽车、兴建宾馆和新盖办公楼。?

各级人民政府都要建立“两基”攻坚政府督办制度,每年组织专项督查,建立领导责任追究 制度。对完不成攻坚任务和弄虚作假的县,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主 动接受同级人大、政协对“两基”攻坚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和完善主要领导对“两基”攻坚的调研督查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定 点包县、乡联系制度,推动“两基”工作早启动、时间早安排、资金早调度、建设早进行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对“两基”攻坚规划是否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督查,对 国债资金使用、工程设计、项目审批、招投标程序、工程质量等进行全程管理和监督;各级 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两基”攻坚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进行检查和审计;各级监察和建 设部门要严格实行“两基”工程项目招标制、项目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工程的监督和 管理。?

大力加强教育督导机构,优化教育督导队伍,完善教育督导制度。省、地、县三级教育督导 部门要加强“两基”攻坚过程性督导检查,逐年监测指标变化情况,动态反映攻坚实施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在组织“两基”评估验收中,要坚决按 照国家和省的评估验收办法,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和纪律,反对形式主义,提高评估验收水平,确保我省“两基”验收质量。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黔府办发〔2007〕75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75号 【发布日期】2007-08-06 【生效日期】2007-08-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

(黔府办发〔2007〕75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已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六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

为切实加强对全省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立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为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工作的综合机构,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其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事项确定如下:

一、职能调整

撤销省经贸委内设机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将其承担的职能划入省节约能源办公室。省经贸委保留原加挂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的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省节约能源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有关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组织指导全省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工作;编制并组织实施全省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规划;负责全省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的日常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承担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二)指导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编制并组织实施全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组织协调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及管理工作;参与协调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

(三)参与全省环保产业发展;指导、协调循环经济建设,组织指导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四)组织实施与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推广工作;开展有关宣传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

(五)承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设置情况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省节约能源办公室设3个职能处和1个节能监察总队。

(一)内设职能处。

1?节约能源处。

负责组织编制并实施节能规划、节能计划和监察计划;研究提出全省节能政策措施;按规定组织制订重点产品能耗限额和考核标准;负责指导协调重点领域的节能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重点节能示范及改造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负责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的预算和管理;组织节能宣传培训和对外交流合作;负责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2?资源综合利用处。

研究提出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组织编制并实施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组织和指导全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及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重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及改造工程。

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处。

研究提出重点领域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组织编制并实施重点领域清洁生产规划;制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实施方案,指导重点领域开展清洁生产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协调环保产业的发展,参与协调重点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实施重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示范及改造工程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组织清洁生产培训和对外交流合作。

(二)省节能监察总队。

省节能监察总队为省节约能源办公室所属县级节能监察执法机构。其主要职责:贯彻实施国家和省级关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拟订全省节能监察标准,制定全省节能监察计划,组织实施全省节能监察和节能执法工作。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1?核定省节约能源办公室事业编制20名(其中,将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10名事业编制整体划转使用),新增财政全额事业编制10名。省节约能源办公室设主任1 名(由省经贸委副主任兼任),副主任1名(正处级),正副处长6名。后勤服务工作由省经贸委机关服务中心承担。

2?核定省节能监察总队事业编制10名。领导职数:总队长1名,副总队长2名。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贵州省人民政府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9〕13号 【发布日期】2009-02-13 【生效日期】2009-02-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

(黔府办发〔2009〕1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二月十三日

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8号)精神,为了全面查清我省库存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准确掌握粮食库存的真实情况,确保粮食安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审计署、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储粮总公司《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经贸〔2008〕3676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2009年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

一、清仓查库的范围和内容

本次清仓查库的范围包括所有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临时储存进口粮以及国家临时储存粮,下同)、地方储备粮,国有及国有控股(以下简称“国有”)粮食企业储存的商品粮。以上所称粮食包括大豆,不含食用植物油。具体内容如下:

(一)库存粮食数量检查。重点查清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和国有粮食企业储存商品粮的数量、品种情况。对国有粮食企业代收、代储的商品粮,要查清粮权归属情况。

(二)库存粮食账务检查。重点检查粮食库存实物与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银行资金账的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情况,账务处理的合规情况,以及不同性质和品种的粮食按规定进行分账管理、分仓储存情况。对利用农发行粮食收购资金贷款收购的粮食,要重点检查粮食库存与贷款是否对应,资金占用是否合理。

(三)库存粮食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地方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和品质宜存率。其中,地方储备成品粮只检查质量合格率。

(四)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管理情况检查。重点检查2008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包括轮换计划下达是否规范,轮换的品种、数量、时间与计划是否一致,轮入粮食的生产年限和质量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是否存在擅自串换品种、变更轮换库点和数量以及未轮报轮、转圈轮换、超轮空期轮换等问题。

(五)成品粮库存情况检查。重点检查地方储备成品粮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六)政策性粮食财政补贴资金拨补情况检查。重点检查2007年和2008年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保管费和轮换费是否及时足额拨补到代储企业,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和保管费用是否及时足额拨补到委托收购库点。

(七)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及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情况检查。重点检查纳入粮食流通统计范围的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情况。每个市(州、地)选择3―5家在当地市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粮食库存情况的典型调查。

二、清仓查库的组织领导

(一)全省清仓查库的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粮食局局长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审计厅、省质监局、省统计局、农发行省分行、中储粮贵州分公司参加的全省粮食清仓查库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粮食局,负责组织落实清仓查库的各项具体工作。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检查指导组、案件核查组、资料宣传组、工作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

省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领导全省清仓查库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和问题。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全省清仓查库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是组织全省参加企业自查、市(州、地)普查及省级复查的工作人员进行清仓查库业务培训。四是派出复查工作组,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粮食库存及清仓查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复查。五是协助国务院抽查工作组开展粮食库存抽查。六是向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清仓查库工作情况和结果。七是汇集全省至具体承储库点的2009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报表,按行政区域分解并下达到市(州、地)。八是受理、核查举报,并配合国务院抽查工作组对重大案件进行核查。九是协助其他省做好异地储粮检查工作。

(二)各地清仓查库的组织领导。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按照国办发〔2008〕118号文件和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负责组织对本辖区内所有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库存进行检查。各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同级发改、监察、财政、农业、审计、质监、统计、粮食、农发行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科学组织协调,落实职责分工,细化工作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清仓查库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市(州、地)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级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领导本地区清仓查库工作。二是制定本地区粮食库存普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是将本地区具体承储库点的2009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报表下达到县(市、区)。四是汇总本地区的粮食库存普查结果,并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报告。五是协助国务院和省级工作组开展复查、抽查工作。六是受理、核查举报,并配合国务院和省工作组对重大案件的核查。

县(市、区)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级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省和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的统一部署,组织领导本地清仓查库工作。二是组织和督导本地纳入清仓查库范围的全部企业开展粮食库存自查。三是审核、汇总企业自查结果,向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工作报告。四是协助各级工作组开展粮食库存普查、复查、抽查和案件核查等工作。

(三)直属企业清仓查库的组织。按照在地原则,由地方各级清仓查库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对辖区内中央和地方直属企业不同性质粮食库存进行检查。从中央企业直属库抽调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库及其所监管粮食的检查;从省直和市直企业抽调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企业及其所监管粮食的检查。

(四)清仓查库信息资料的整合。中储粮贵州分公司负责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全省2009年3月末分市(州、地)、县(市、区),实际承储库点的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直属企业库存商品粮统计报表,各类政策性粮食管理的文件制度和规范,以及轮换、销售计划等资料。省粮食局负责提供2009年3月末地方储备粮和商品粮具体到实际承储库点的统计报表,以及地方储备粮轮换、销售计划等资料。各级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向同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2009年3月末具体到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明细和台账资料(分品种、分性质)。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上述资料进行整合、分解,在市级普查开始前下达至各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分库点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库存异常变化的地区和库点,应列为重点检查对象。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整合后的分库点统计报表资料,及时抄报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三、检查时点和方式

(一)检查时点。以2009年3月31日为检查时点。

(二)检查方式。本次清仓查库按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和督导企业自查,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全面普查,省人民政府重点复查和国务院抽查工作组随机抽查的方式组织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和督导企业自查是整个清仓查库的基础环节,对提高清仓查库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县级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部署,按照全省清仓查库的统一要求,督促本地纳入检查范围的所有企业,切实做好自查工作。企业在完成自查的同时,要为下一步市(州、地)普查、省复查和国家抽查做好充分准备。

市(州、地)普查是确保清仓查库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市(州、地)级人民政府(行署)要切实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对本地区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企业库存情况逐一进行全面普查,确保检查结果真实、准确。

省复查由省人民政府采取随机抽样、突击检查和暗查等多种方式,对市(州、地)普查和县级自查的工作质量进行复核。省复查要突出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的深入检查,并对市级普查和县级自查工作质量情况和检查结果作出评估。

普查、复查均采取省内综合交叉的检查方式,对参与检查的人员按照“统一抽调、混合编组、集中培训、综合交叉、本地回避”的原则在辖区内择优选调和安排。从县(市、区)抽调参加市(州、地)级普查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县(市、区)的普查工作,从市(州、地)抽调参加省复查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市(州、地)的复查工作。

国务院抽查工作组抽查,在省级复查的基础上采取不事先打招呼、随机选点的方式进行。

自查、普查、复查和抽查的具体检查方法,按照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的《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执行。

四、清仓查库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成立机构。2009年3月底前,各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均要相应成立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并将机构设置和人员名单等情况报送上一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机构备案。

2.制定和下发清仓查库实施方案。各地要根据国办发〔2008〕118号文件精神和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逐级细化制定和下发本辖区内清仓查库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报上一级清仓查库领导机构备案。

3.动员和培训。2009年2月中旬前,省领导小组组织参加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各省业务骨干和师资的培训。2009年3月中旬前,完成全省参加省级复查、市级普查和督导企业进行自查的全体检查人员的培训任务。培训内容以全国及我省实施方案、《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为主。2009年3月下旬,各级人民政府要完成清仓查库工作的动员和部署。

4.其它准备。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被查企业,应按照本实施方案和上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具体方案要求,备齐相关文件、账务和报表资料,提前准备工作底稿,对不规则货位进行形态整理,备齐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校正的称重、计量和质量扦样等检查工具。考虑到个别存粮数量较少、粮堆形状难以规范的货位需要采用称重法检查粮食数量,各地应提前配置少量移动式散粮自动秤(建议单机检斤能力不低于15吨/小时,配备数量一般不少于两台)。

(二)自查阶段。4月5日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督促和指导本地纳入检查范围的所有企业认真自查,完成情况汇总,并上报市(州、地)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因统计、账务等资料汇总分解任务重的,自查阶段可延至4月10日完成。被查企业要根据自查情况认真填写各类工作底稿和汇总表格,准备与检查当日粮食库存实际情况一致的货位平面图、货位明细表,以及分仓保管账、保管总账、统计报表、会计报表、辅助账表、原始凭证等账务资料,合同、运单、发票等反映粮食出入库业务的凭证,粮食测温、测湿、熏蒸等作业记录,为后续普查、复查、抽查做好准备。

(三)普查阶段。4月20日前,由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按综合交叉的原则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粮食库存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确保不留死角。普查范围应严格与3月末国有粮食库存统计月报口径一致。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及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检查及粮食库存典型调查,结合各市(州、地)普查工作一并开展。典型调查可选择在当地市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3―5家库存规模较大的企业。普查期间要保留完整的工作底稿、原始记录等资料。普查结果应汇总上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复查阶段。4月底前,省人民政府组织对全省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进行复查,复查比例为全省纳入检查范围粮食库存总量的20%―30%。质量复查的抽样代表数量为被复查企业所承储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地方储备粮库存量的25%左右,对上述三种性质粮食的抽样比例要大致均衡并考虑地区布局。复查样品实行跨省交叉检验,质量承检机构在5月25日前将所有样品的检验报告交送检省省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抽查阶段。5月10日开始,国务院抽查工作组对重点省(区、市)粮食库存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六)检查结果汇总上报和整改阶段。各地要在全面检查粮食库存的基础上,对清仓查库工作进行认真总结,逐级汇总检查结果,编制相关报表和检查工作报告。各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库存检查结果层层把关,数据汇总中发现有错统、漏统、重复统计、虚报库存数量等问题,要及时纠正,对检查认定的账实差数要做出详细的书面说明。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由主管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并督促企业限时报送整改结果,有关资料存档备案,并在检查报告中如实反映,视问题成因和严重程度进行问责。

4月30日前,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清仓查库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汇总报表;5月30日前,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清仓查库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汇总报表。总结报告包括市(州、地)普查工作汇总情况和省级复查工作情况。6月15日前,省、市、县级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办理完毕所接收的与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相关的举报案件,并向上一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核查报告。

五、清仓查库工作要求

(一)逐级落实责任。本次清仓查库工作是国务院组织开展的全国性粮食库存专项检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多,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必须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机构到位,检查人员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各地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清仓查库结果的准确性负全责。要建立和完善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企业法人代表、地方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都要逐级在清仓查库工作报告及相关报表上签字。各级清仓查库工作组负责人都要在检查报告上签字,对检查结果的真实性负责。要严格工作底稿制度,各环节检查的原始记录必须保证完整、准确、真实,并妥善保存、留底备查,不得擅自篡改、损毁。发现有工作走过场,弄虚作假,妨碍清仓查库工作,造成检查结果失实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保证质量和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据本实施方案和《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周密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内容和步骤,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检查方法,明确时限要求,确保所有检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三)真实反映粮食库存状况。各类企业要积极配合清仓查库工作,实事求是地反映粮食库存的真实情况。对已销售出库的粮食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核减当月统计账,未回笼的销售货款计入相应结算账户,不得以任何理由虚增库存。严禁以虚购虚销方式掩盖亏库。

(四)增强清仓查库透明度和公信力。各级领导小组要强化对清仓查库过程的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各地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清仓查库全过程进行监督。要加强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向社会公布粮食库存检查的政策、内容、程序、方法和工作要求,组织新闻媒体进行正面宣传,防止负面炒作,正确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安定民心。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法案件并选择典型案件公开曝光。

(五)严明纪律清正廉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参加清仓查库工作。要对检查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廉政教育,严明工作纪律。检查人员要坚持原则,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准参加可能影响清仓查库工作的活动,不得吃请、受礼,对违反纪律的要严肃查处。

(六)加强保密工作。国家粮食库存的数量和布局属于国家秘密事项,对检查过程中涉及的中央政策性粮食库存及省级粮食库存的数量、布局要严格保密。各地要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制定清仓查库保密措施,配备必要硬件设施,明确保密责任,特别是在数据传输、新闻宣传等环节要严格执行保密纪律,防止发生泄密事件。

六、清仓查库的经费保障

各地应本着勤俭节约、提高效率的原则,安排落实本次清仓查库工作经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控制经费开支,对清仓查库工作新发生的必要开支进行严格审核,并向同级财政部门如实申报。本次清仓查库工作新发生的必要开支,由省财政核实后专项列支,中央财政适当补助。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将清仓查库费用转嫁给被查企业。有关清仓查库经费的安排、拨付和管理等事项,按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七、清仓查库文件资料的保存

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资料,是清仓查库工作的真实记录,对于今后工作查考、经验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机构和检查小组要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每个阶段清仓查库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检查结束后,要将全部资料移交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需要整理归档的资料包括:清仓查库有关文件、通知、工作方案、领导讲话、会议纪录;自查、普查、复查、抽查工作原始纪录、工作底稿、汇总表格;各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报告;检查期间收到的举报材料、原始记录及相关处理材料;其他库存检查相关资料、文件、报表、凭证。资料形式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档、照片、音像材料等。资料归档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办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贵州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07〕53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53号 【发布日期】2007-06-26 【生效日期】2007-06-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黔府办发〔2007〕5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贵州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和《交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400号)精神,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县道、乡道及村道,下同)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公路完好畅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管理养护职能,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机构及职责划分

(一)省交通厅负责制定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编制下达养护计划,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统筹安排养护资金,指导管理养护工作。

(二)省公路局负责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建设和管理养护质量,参与编制养护计划,监管养护资金,监督管理养护工作。

(三)各市(州、地)交通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建议规划、养护建议计划的编制上报,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统筹安排和监管养护资金,指导、监督管理养护工作。

(四)各市(州、地)公路处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建设和管理养护质量,参与编制养护计划。

(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所属交通局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编制养护建议性计划,筹集和管理养护资金,落实管理养护任务,检查验收养护质量,组织协调本辖区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

(六)各县(市、区)公路管理所具体承担本辖区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负责拟订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负责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

(七)各乡(镇)人民政府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可从本级财政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切实做好管理养护工作。

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筹措渠道和使用管理

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主要通过公路养路费(包括汽车养路费、拖拉机养路费和摩托车养路费)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的财政资金两个渠道筹集。

(一)汽车养路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对通过验收列养的农村公路,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的标准安排,集中用于农村公路的大中修、水毁抢修及修复、桥梁的改建加固、安保工程等养护工程。

(二)拖拉机养路费、摩托车养路费,扣除合理征收成本后,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小修保养等养护工程。

(三)省级财政视财力情况,每年安排必要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

(四)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结合本地财力情况,统筹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保证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人员工资及公务经费,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各市(州、地)、县(市、区)财政应按照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600元(个别困难地区每年每公里不少于400元);乡道泥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乡道油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3000元;县道泥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2000元,县道油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6000元的标准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集中用于农村公路的小修保养等养护工程。

(五)汽车养路费和省级财政每年安排的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交由各市(州、地)交通局统筹安排。省交通厅按当年养护计划按项目分季度将养护工程资金拨付至省公路局,省公路局拨付至各市(州、地)交通局。

拖拉机养路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各征费稽查处扣除合理征收成本后上缴所在地的市(州、地)财政局,各市(州、地)财政局全额拨付同级交通局,用于农村公路的小修保养等养护工程。

摩托车养路费下放给各市(州、地)交通局组织征收,解缴拨付方式可比照拖拉机养路费执行。

各市(州、地)、各县(市、区)每年财政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相应的财政部门按照预算拨付至相应的交通主管部门。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接受发展改革、财政、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管。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四、逐步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一)各市(州、地)、各县(市、区)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应在科学定编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将富余的管理人员和养护工人进行分流和重组。组建成立养护中心,取得养护资质,逐步进入养护市场。

(二)农村公路养护宜采取群众养护和专业化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逐步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养护队伍。对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的农村公路可采取沿线农户分段承包、竞标等方式进行合同养护。

五、完善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一)省交通厅要制定完善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技术规范、养护定额、质量评定标准、验收标准以及养护工程费管理办法,建立全省农村公路养护数据库。各市(州、地)、县(市、区)交通局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数据库。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指导。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加强对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按照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落实地方财政资金,制定具体的养护管理实施办法,并送省交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备案。各市(州、地)、县(市、区)交通局及所属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组织落实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工作,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确保2007年底前完成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结束试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总体工作方案(黔府办发〔2007〕71号)(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总体工作方案(黔府办发〔2007〕71号)(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