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余湾初中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静宁县余湾初级中学检查指导工作。
我校现有学生521人,11个教学班;教职工34人,其中体育专职教师1人;学校占地面积10005平方米,生均活动面积达12平米。为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近年来,我校坚持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为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不懈地加强体育工作,现就我们所做的工作给各位汇报如下:
1、健全相关制度,确保体育活动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了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体育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上齐所有课程,合理安排三个年级每周三课时的体育课程,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活动有计划安排、有组织实施、有检查评比,既确保安全,又重视活动质量;每年安排两次以上全体师生参与的体育运动会,进一步提升运动技能和水平。
2、不断改进学校体育配套设施,保证全体师生开展体育活动的条件。近年来,制作乒乓球台6副,同时添置了球类活动器材及传统的花键、跳绳、铁环、沙包等,有专门的体育器材室,完全满足了学生各类体育活动的需要。
3、体育工作成绩突出,活动效果明显。我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体质与综合素质测评,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体育达标率均在95%以上,每年在全县的各类体育竞赛中我校代表队都取得不同等次的奖项,每年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体育特长生5人以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的开展,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明显增进,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营造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学校在办学的过程当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领导指出,以利于我们改进工作,更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水平,让我们的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谢谢!
第二篇:余湾中学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余湾中学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余湾中学是一所地处偏远山区的独立初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立足实际,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强,学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必须努力寻求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明确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一、指导思想
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针,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目标高、能实现,项目全、有重点,切实际、针对强”为原则,为学校的发展前景,规划出一份宏伟蓝图,实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二、主要目标
经过从2013年至2020年的发展,争取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一)队伍建设
1、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和、学、树、管”的干部管理思路。
和:加强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坚信“人和事定成”。
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学好政治理论、领导策略、科研理论及业务知识。
树:不断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甘当人民的公仆,树立良好形象。
管: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坚持民主评议干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特别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使他们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精于管理。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学校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努力建设一支“目标远大、理念领先、勇于创新、敢于负责、公正无私、廉洁勤政”的专家型干部队伍。
2、教师队伍建设
(1)以十六字方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人和为贵,奉献为先,素质为本,服务为荣”。
人和为贵:
团结是良好师德的体现,加强干部与干部、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精诚团结,和睦相处,相互支持,积极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奉献为先: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淡化自我,勇于奉献,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石。
素质为本:
提高干部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素质是工作的重中
之重,是我们取得成果的保证。
服务为荣:
为一线服务,为学生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只有高效率的服务,才能带来高质量的回报,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应树立服务为荣的思想。
(2)师德教育
以“五有”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即有先进的思想,有高尚的人格,有科学的头脑,有渊博的知识,有强烈的爱心。
(3)观念转变
广泛开展科研、教研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新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
3-5年内,通过教师自学和继续教育培训,使80%教师能制作高水平课件,能使用校园网进行办公和教学,加大对教师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利用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5)学历达标
到2017年,学校教职工本科学历达标率100%。
(6)骨干培养
在优秀教师培养方面,力争有特高级教师2-3名,具有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的教师分别达到1、3、5名以上。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7)学术成就:担任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能够编著(或参编)学术著作者1-3人以上,每年都能有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获市级以上一等奖)。
(二)管理机制:
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实现“按需设岗,精干高效,全员聘任,专兼结合,按岗定酬”的改革目标。
(三)办学条件:
1、办学设备:建成高标准的信息技术中心,配备大容量资源管理器、网管服务器;建成千兆到楼层、百兆到科室、十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网络终端遍布全校各个办公室及教室,办公室配微机,教室配机顶盒,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视机进行教学;争取实现教室配备实物展台;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教室;教职员工全部使用计算机办公;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等各类功能教室及其配置达到省级一类标准;增加教学软件的投入,添购与自制相结合,努力使我校的电化教学设施设备进入市初级中学前列;全面启动办公管理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将购置重心逐步转移至非纸质图书。对图书实施微机管理、开架借书、全天候服务,提高图书使用率,增强图书馆的“课堂功能”。
2、校园环境:道路地砖化,绿化园林化,环境教育化,装饰艺术化。教学、生活和活动等独立设区。切实实现“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四)德育工作
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总结提炼出成熟的德育工作经验。
1、德育科研:加强德育科研、争创“全国德育名校”。
2、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倡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约之以规”的传统经验的同时,建设一支以“偏爱、厚爱、深爱”为情感基础的,以“发现闪光点,找准结合点,激发共鸣点”为工作方法的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
3、学生管理:以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创造实验中学学生“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精神风貌。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形
成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5、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促进青少年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积极开拓社会育人基地,形成网络,借助社会力量,共塑美好心灵。
6、家长学校:形成比较完善的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家校联系档案,开展系统的家长学校教学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五)教学工作
1、教材改革
(1)完成新教材的实验研究、经验总结及成果推广。(2)课任教师学好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实质,用新课标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力争教师有经验成果在市级推广。
(3)课任教师要结合本学科实际,选好用好地方课程,通过学习地方课程,使学生了解家乡,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教学方法改革
(1)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的指导,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程度,师生合作状态,生生互动探索,课堂和谐氛围,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侧重点,创设“会学乐学、和谐合作、师生互动、创新发展”的教学氛围。
(3)提高现代设备使用效益,实现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的水平。
3、评价改革
(1)逐步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结果,更要关注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工作态度,更要关注他们的工作实效;不仅要关注教学业绩,还要关注师德规范;不仅要关注教学水平,更要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理念、师生关系、合作精神及科研能力等,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尽快建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现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4、教学质量:合格率、优秀率、及格率在全县保持领先,个别学科达到市内先进水平。
5、中考:上线率、录取率达到全县先进水平。
6、竞赛:成绩保持在全县的领先地位,个别学科达到市同类学校第一梯队水平。
(六)教科研工作
按照“科研兴校、实验办学、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工作思路。力争在3-5年内实现:
1、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使之成为学校亮点和品牌,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2、教师全员参与教科研工作。能够承担多项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
3、教师和学生全部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和学,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七)学术成就:
1、学术著述:在市级以上发表、交流、获奖的论文、课件等上。
2、学术荣誉:争取3-5年内,有市级教学能手(或名师)2-3人,县级教学能手(或名师)6-9名。
(八)校外协作:
1、与县内1—2所学校建立合作、扶助关系,能够在临沧市教育系统内形成比较强的辐射能力,发挥示范作用。
2、能够开展校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
(九)办学规模:
1、保持每个年段3个班级、全校9个班级的办学规模。
2、全校教职工35名左右,学生500名左右。
(十)办学特色:
基本形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艺体教育、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特色。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创建特色
重点是确定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导价值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教科研为先导,以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为重点,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领导干部素养提升工程”,初步形成一支“团结、自律、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集体和师德合格、学历达标、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立足学校实际,创建学校特色,基本形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体艺教育、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特色。实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目标,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积聚后劲。
第二阶段(2015年——2017年)科学管理提高质效发展特色增强活力
重点是深入开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活动,加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和科学学习习惯,学生主体性进一步深化;加强青年教师的自培,培养一支具有良好思想业务素质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以科研促发展,完善学生素质评价方案,进一步优化办学特色;加速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建立多媒体电脑教学网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2017年——2020年)依法治校自主发展完善机制争创一流
重点是依法治校,提高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能力,增强办学活力。优化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思想新、学识广、能力强、善管理的领导班子队伍和师表、敬业、知理、创新的教师队伍,形成数量充足、学科齐全、相对稳定的青年骨干教师群;完善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提高;优化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学校开放、社会参与的办学机制,走在临沧市教育改革的前列,向创办市级名校的目标迈进。
四、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是关键。用前沿、正确的教育思想统领学校工作,树立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宗旨,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以教师为本,通过继续教育,让每位教师都有提高;
以学校为本,通过依法自主办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保持学校持续发展。
2、教育科研是先导。进一步增强教育科学研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科学的方法策略,研究、探索和解决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问题。以省市科研课题为龙头,建立不同层次的课题群,重点进行教育评价体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策略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3、科学管理是动力。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程度。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提高综合办学实力,享有良好社会声誉。
4、优化队伍是保证。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和师德建设,加强干训、师训;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当重任、开拓创新”的领导和教师队伍,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愿景。
5、建立体系是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健全德育工作,优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策略和模式,完善学生素质的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创建学校特色,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组织规范化,活动素质化。
6、深化课改是核心。实施创新教育,发挥课程实践主体的作用和创造精神,以“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堂充满活力”作为
教改目标,注重对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分层递进,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开发与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7、“硬件”建设是基础。注重“标准化”建设,克服困难,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增加投入,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8、教育技术手段更新是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应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制高点。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建设,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
静宁县余湾中学
第三篇:余湾乡春季农村工作简介
余湾乡春季农村工作简介
2012年,余湾乡以县十六次党代会和县委十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为总览,按照 “一、二、四、六”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农民增收,搞好两项活动,培育好四个典型,抓好六项工作),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计划生育、民计民生以及基层党建等各个方面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初步取得了农村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全面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延伸果品产业发展链条,精心培育四个“示范典型” 一是精心培育胡同-韩店-韩马幼园管理示范带。今年,我们在胡同、韩店、韩马3村新植果园5000亩,填平补齐1000亩,果园覆黑膜4000亩,套种瓜菜1000亩,推广全膜洋芋4000亩,新修村社道路、田间道路25公里,栽植行道树4000株,努力解决幼园前期收益不足的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二是精心培育苗岘-张沟-王坪挂果园管理示范带。我们在苗岘、张沟、王坪三村完成树形改良和低产园改造共计2000亩,填平补齐1500亩,果园覆黑膜5000亩,套种瓜菜1000亩,推广全膜洋芋5000亩,新修村社道路15公里,田间道路15公里,栽植行道树3000株,维修塘坝3处,有效改善了老果园、低产园收益偏低的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三
是精心培育王坪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今年,我们在王坪村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规划硬化巷道3.2公里,配套水渠5.2公里,修建文化墙12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1200株,统一规划院墙及大门。项目需拆迁房屋33座800平方米、院墙400米,涉及农户147户。截至目前,房屋拆迁及路基平整工作已全面完成,路面硬化工作正在如期进行,计划5月底前项目全面完成。巷道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全村380户1780人行路难的问题,同时带动全村果品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四是精心培育全乡标准化果园管理示范点。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形成“新植园—幼园—挂果园—丰产园”分类管理格局,分园培育,我们在韩店、韩马、胡同3村新植果园5000亩,建成苗岘、张沟、胡同、阴屲村幼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园4000亩,在韩马、韩店、张沟、苗岘、胡同5村建成挂果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园5120亩,在韩店、韩马、王坪、张沟、苗岘5村完成丰产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创建3000亩,在王坪改造低产园600亩,计划到2013年实现全乡果园适宜区全覆盖。
二、围绕全县总体工作思路,全面抓好“两项活动”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是今年全乡两大中心任务。自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全乡共帮扶贫困户259户,1210人,投入资金7.76万元,投入地膜6吨,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6期
4960人(次),解决群众提出困难178件,化解矛盾纠纷17件。全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主要围绕静秦公路、雷阳公路、村社主要道路等交通干线、街道及村庄环境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共拆除违章建筑116处,清理生活垃圾19吨,拆除更换破旧广告牌匾65处,确定固定生活垃圾填埋点42处,发放“三包责任书”158份,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全乡继续围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两项活动,重点抓好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狠抓农村工作管理,全面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上半年,全乡共清理清查出生漏报2人,完成“四术”68例,其中结扎33例(二女扎3例)、放环30例、人流4例、引产1例,征费社会抚养费
5.2万元。二是抓好梯田建设。规划在羊路、胡同的四家湾和韩店的双沟、老塔山新修梯田1300亩,为明年全乡果园全覆盖扫除障碍。三是抓好道路建设。新修产业路2条55公里,田间道路3条20公里,维修养护道路115公里。四是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栽植行道树35公里7000余株,栽植绿化树木2020株,春季造林栽植刺槐等苗木32万株。五是抓好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韩店村修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1处200平方米,在阴屲村修建村卫生室1处90平方米,切实解决两村2680人的文化休闲及医疗看病问题。
六是抓好民计民生。及时足额兑现各种强农惠农资金,妥善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全乡稳定。
第四篇:大湾村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发挥远教优势 助农增收致富
——连儿湾乡大湾村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典型事迹
十月,天高气爽,步入大湾村远程教育学用结合示范基地,只见上千亩的党参、黄芪苗长势喜人,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这是大湾村近年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发展党参种植和黄芪育苗取得的喜人景象。
大湾村地处连儿湾乡西北部,现有14个村民小组,386户,农村人口1698人,现有劳动力933人,党员41人(女5人),耕地面积5500亩,其中粮播面积4170亩。
由于大湾村干旱少雨、自然条件差,群众靠天吃饭,种植的小麦、蚕豆一直以来都是产量低,价格便宜,使全村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大湾村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方针,以产业调整为重点,以远程教育为手段,带领群众走以扩大党参种植面积,壮大黄芪育苗产业的发展路子,使群众收入大幅提升,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建好站点,党员群众尝到了甜头
村党支部把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科学手段,抓住其教学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生动、直观等群众容易接受的特点,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工作。为了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切实为老百姓服务,在管好用好远程教育方面,村党支部积极想办法,添措施,切实加强对远程教育工作的管理。首先,在制度建设上,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大湾村远程教育管理员职责》、《大湾村远程教育课件管理制度》、《大湾村远程教育学习制度》等工作制度。其次,在教学培训上,一方面,按照乡上安排的支部书记和远教管理员的培训任务,积极参加远程教育技能培训,通过对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农村党建工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远程教育工作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使远教管理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信心。另一方面,扎实抓好党员群众的培训,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认真执行每月2次的集中学习和每季度1次示范性学习的培训制度,强化对党员群众技术知识的培训。第三,在为老百姓服务方面。谈及远程教育,大湾村党支部书记牟志权是这样说的:“只要村民有需求,我们就尽量满足,只要村民想学习,我们就搞好服务,只要村民想发展,我们就给予帮助。”正因为如此规范的管理、饱满的工作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几年来,大湾村的远程教育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远程教育已经融入了大湾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尝到了甜头的大湾村农民群众用顺口溜表达他们对远程教育的喜爱:“远程教育是个宝,致富信息早知道。鼠标一点能听课,名师专家能传招。科学技术奔小康,农民心里乐呵呵。”
抓好教学,老百姓学到了技术
大湾村党支部以“搞好培训提素质,提升素质促经济”为目的,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技能为落脚点,结合农村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扎扎实实抓好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为了把工作落到实处,大湾村党支部认真思考,反复研究,采取了四种教学方式,为党员群众学政策、学技术提供帮助和服务。首先,组织党员群众“吃大餐”。就是坚持“政治理论集中学、重要节目全员学、先进典型普遍学”的要求,既有组织地开展教学,也尽量不让教学影响生产生活。灵活安排培训地点,把培训班设在“农家课堂”和示范基地,举办种植技术现场交流会,既方便了群众就近参与,又辐射带动了周围农户的发展。其次,根据村民实际“开小灶”。就是分类施教,抓好不同类别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根据党员群众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的设班开展“零距离”培训学习。利用远教助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化拓展年系列活动,抓好流动党员、流动人口的学习和管理,提升了学习效果。再次,给党员群众派发“点菜单”。大湾村积极开展“点菜”式收集信息,把党员群众想要了解的信息收集、归纳并反馈乡远教办。“做菜”式落实片源,结合群众需求,做到“菜单”内容丰富化。“上菜”式按需播放,满足广大干部群众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第四,结合实际“送快餐”。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如每年结合二月牛羊疫情防治,村党支部适时组织全村养殖农户在养殖大户张德义养殖基地现场开展防疫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全村养殖户养殖技能,确保实现增收致富。
用好远教,产业得到了发展
2009年年初,大湾村党支部在一次远程教育学习会上,为给全村寻求增收项目,村党支部书记牟志权和主任周满斌不辞辛苦在远教网上搜索适合大湾这种干旱少雨的气候类型所适合的经济作物。经过党员群众仔细研讨,认为党参种植和黄芪育苗非常适合于干旱少雨的大湾村。随后,在村“两委”的协调和呼吁下,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出资近万元从岷县调集党参和黄芪苗发放给部分村民试种植,当年试种的村民实现户均增收250至300元,村民们笑着说,这是远程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成果。
2010年以来,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党参种植和黄芪育苗户及致富 能手观看党参种植和黄芪育苗相关技术资料,村党支部书记组织5人到岷县学习党参种植和黄芪育苗技术,并根据田间管理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多次聘请县乡农艺师到田间查看指导农民,定期发放科技资料,给农民讲授党参种植和黄芪育苗科技及操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从根本上充实了农民的生产技术,依托科技,依托市场,发展以党参、洋芋种植和黄芪育苗为龙头的种植业。按照“政府鼓动、产业推动、市场拉动、能人带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种、养大户的带动作用,带头种植党参、洋芋和黄芪育苗,使该村去年农民收入的90%来自于洋芋和中药材。全村122户农户种植党参1280亩,创产值1200万元,950亩的黄芪育苗更是达到了平均亩收入达到1万元。试种成功后,2011年大湾村把党参种植和黄芪育苗作为党支部抓远程教育学用结合的示范项目,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党参种植和黄芪育苗,利用群众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浇灌党参和黄芪苗,探索生态发展模式。2011年,全村党参种植和黄芪育苗种植农户达到320户,种植规模扩大到2800亩,因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预计能实现产值2200余万元。
过去的大湾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村内严重缺水,经济发展先天不足。而今的大湾村,党参种植和黄芪育苗在全面铺开,洋芋种植已高达2000亩,党参种植和黄芪育苗种植达2800亩,牛羊养殖规模达到3000余头,预计年内出栏肥猪和仔猪近1000头,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历史回环往复,斗转星移,岁月的沧桑演绎着这片土地上远程教育结出的累累硕果,诠释着大湾村党员群众借力远程教育发家致富的足迹。如今的大湾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幽雅、和谐稳定,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大湾村将继续在远程教育致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扬帆远航。
第五篇:马家湾中心小学汇报材料
开齐开好地方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马家湾中心小学 丁庆军 李芳
2017-2018学,在市教育局和渔洋学区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马家湾中心小学全体教师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主旋律,团结协作,不惧艰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诠释着马小教师的职业担当。
一、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好地方课程
马家湾中心小学现有教学班级10个,在校学生412人,教师20人。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推进学生持续和谐发展,学校多次召开班子会和全体教师大会,剖析当前农村教育教学中“重大科、轻艺术”的现状,提出“落实课程计划是学校最基本规范”的要求,最终达成共识:只有严格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才能更好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统一,达成共识,保障了学校对课程计划的落实。
二、实施课程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程设置上,我校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开设课程,不随意增减学科和课时数。同时,为了保障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学校教务处在安排课程时,规定每位老师的工作量必须满负荷,除带本班大科外,必须兼带他班小科,不让老师们拥有把体、音、美等小科变更为上语文、数学课的机会,1 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
在合理规范设置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考虑到学校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留守儿童群体偏大等特征,我校选择性开设书法课、信息课、阅读课等地方课程,以点促面,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和完善,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书法课 :用美观字迹提升艺术修养
马家湾中心小学是湖北省书法教育实验学校。多年来,学校秉承了“从写好每一笔到走稳每一步”的发展理念,通过形象有趣的讲解让孩子们明白毛笔书法中用笔的基本概念,练习线条体会书写感觉;通过让学生用铅笔在格内临摹范字骨架,提升学生日常正确书写能力;通过直接书写毛笔字,临写范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艺术美,让书法逐渐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学校还专门针对书法课设置了一套书法操,蕴含书法、音乐、武术于一体,在古朴悠扬的乐曲中,学生伸展腰身,模拟书写“点、横、竖、撇、捺”,研磨基本书法动作。通过书法操展示,既能活动筋骨增强学生体质,又能从中领悟书法的气韵。
(二)、信息课:用实际操作培养创新能力。21世纪,以计算机、通讯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积极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教学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2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审时度势,把信息化技术普及和推广作为质量兴校手段。通过开设信息课,让学生初步学会了计算机的使用,培养了学生操作创造能力,也让老师提升了课堂教育教学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语言和书面符号,而是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的超文本系统。教育信息化,激励着马小全体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为学生减负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证。
(三)阅读课:用开阔视野陶冶学生情操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我校的阅读课,除了每天的晨读以外,每周还专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学校把图书室开到班级,每班设定一个图书角,每班设定两名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借还登记。通过阅读《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永远的长征》、《廉洁文化进校园》等经典读本和班级图书角藏书,在全校营造“阅读热”、“故事开讲热”、“写作热”。阅读课的开设,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
三、开齐开好地方课程初见成效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开好地方课程,使我校部3 分学困学生不再因为语文、数学成绩不好而感到一无是处,产生消极厌学情绪。取而代之的是积极参加各类文体和兴趣活动,学生的精神面貌、品德素养、学科成绩整体得到显著提升。在潜江市第十八届中小学生无线电制作竞赛中,学生周驰明、汪仪等多人次获奖,学校荣获小学组优秀团体奖;学生从紫露、秦妍等同学分获帅作文竞赛一二等奖;学生叶芊芊、从瑞雪等近十名同学撰写的电影观后感获奖;学生匡泽雅获铁路安全演讲比赛二等奖,学校2018年初考综合得分位列全市中心小学第二……
路漫漫其修远。在新的学里,马家湾全体教师将继续以质量提升为核心,进一步规范落实课程计划,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力争让马家湾教育走得更高,走的更远!
2018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