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会管理不是独角戏

时间:2019-05-14 01:2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日报社会管理不是独角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日报社会管理不是独角戏》。

第一篇:人民日报社会管理不是独角戏

人民日报:社会管理不是独角戏

2011年04月14日 09:45:5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创新社会管理,党委和政府不但要抓管理,还要建平台;不但要善于唱主角,还要当好导演,甚至在一些环节甘当配角。多主体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才有可能是一场有层次、多声部、有互动的琴瑟和鸣

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犹如拉动时代向前的两只车轮。在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之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两只车轮齐头并进,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一道难题。

巧解难题,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好做法、好机制,比如:四川的“大调解”格局、黑龙江的“六调联动”机制、广东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制度等。这些做法和制度虽然各有特色,但都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点:社会管理创新不是党委和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在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各社会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探索各方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

创新社会管理,党委和政府不但要抓管理,还要建平台;不但要善于唱主角,还要当好导演,甚至在一些环节甘当配角。多主体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才有可能是一场有层次、多声部、有互动的琴瑟和鸣。

创新社会管理,某种意义上也是做好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概念对于各级政府来说,首先在于摆脱“管家”的身份定位。以往的政府公共管理,强调一个“管”字,而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在涉及社会民生诸领域,各种利益的聚合、分化日益复杂,在这种背景下,过于强调“管”往往会事倍功半。而公共服务的观念让政府从“当管家”变为“搭平台”,让权利主体参与到权力的实施过程中,从而实现现代公共管理学上的“多中心治理”。

在这一点上,很多地方都开始了有益的尝试。比如浙江杭州“市民之家”的市民代表工作机制,市民代表可直接参与到涉及民生的重大政策制定。在这个平台上,一方面,公权力的行使是公开、透明的,从而避免了因“暗箱操作”而造成的各种指责,对公权力的拥有者也是一种保护;另一方面,民意的凝聚使特定政策的出台更具合法性,也使论证过程和论证角度更加完备。

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主体的角度来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意味着对公民权利的理解要更加成熟,自己不再是戏台下的观众,而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自治制度,不断夯实权力行使的民意基础。在这个环节,公民主要是通过权利的行使来表达自己的意志。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而且也是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促进公民权利意识的成熟和公权力自我完善的过程。无论对国家还是公民,都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依法办事,最终形成全社会的共同法治信仰。

(作者 林国荣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第二篇:人民日报13亿人社会管理

人民日报:13亿人口发展中大国正在社会变革

2011年03月23日 09:35:45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人民日报评论员:重大的战略任务 小康的基本条件

——一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项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刻不容缓地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各地政府面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我们党深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必须把握好的重点工作。

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等为基本任务的社会管理,始终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管理不断打开新局面,为中国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在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阐述了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方向。今年的全国两会也提出,“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党心民意所系,治国方略所在,充分显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应当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谋之、鼎力为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我国发展新特征新变化的时代课题。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活力蓬勃迸发,新老矛盾叠加交织。我们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也让西方国家百年来不同阶段产生的矛盾在我国短期内集中呈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举世罕有。这就迫切要求我们的社会管理,必须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我们发展的主线是科学发展,建设的目标是全面小康,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实现统筹兼顾、公平正义、和谐有序。未来1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期,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以社会管理的创新为推手,在重要时期取得重大突破,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确保小康宏伟目标如期达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领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解决不好,必将影响甚至干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始终牢记执政为民的思想,妥善处理好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民生问题,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不断增强执政能力。

13亿人口,发展中国家,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社会变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十二五”目标凝聚强大力量,这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责任,是对民生期待的积极回应,更是中国发展的崭新契机。(人民日报评论员)

第三篇:人民日报社会管理系列评论

重大的战略任务 小康的基本条件

——一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项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刻不容缓地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各地政府面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我们党深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必须把握好的重点工作。

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等为基本任务的社会管理,始终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管理不断打开新局面,为中国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在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阐述了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方向。今年的全国两会也提出,“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党心民意所系,治国方略所在,充分显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应当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谋之、鼎力为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我国发展新特征新变化的时代课题。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活力蓬勃迸发,新老矛盾叠加交织。我们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也让西方国家百年来不同阶段产生的矛盾在我国短期内集中呈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举世罕有。这就迫切要求我们的社会管理,必须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我们发展的主线是科学发展,建设的目标是全面小康,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实现统筹兼顾、公平正义、和谐有序。未来1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期,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以社会管理的创新为推手,在重要时期取得重大突破,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确保小康宏伟目标如期达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领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解决不好,必将影响甚至干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始终牢记执政为民的思想,妥善处理好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民生问题,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不断增强执政能力。

13亿人口,发展中国家,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社会变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十二五”目标凝聚强大力量,这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责任,是对民生期待的积极回应,更是中国发展的崭新契机。

用不断创新回应时代新课题

——二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一些基本特征。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时代发展给我国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只有用不断创新回应时代新课题,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实现社会和谐。

概括起来,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有这样四个层面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经济层面,如何妥善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社会层面,如何妥善解决由社会领域深刻变化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在思想文化层面,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引导,更好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下牢固思想基础。在工作层面,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回应这些新课题,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

回应这些新课题,最关键也最管用的办法就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我国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在今天难以完全适应。社会管理创新,首先就是理念思路的创新。只有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社会管理才能进一步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社会环境相适应。

回应这些新课题,还必须有创新的体制机制作保障。比如,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建立一套能够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在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设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在社会组织发展管理方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监管机制。在社会矛盾化解方面,建立主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在社会治安方面,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方面,建立社会诚信制度。在精神卫生方面,建立监测、预警、疏导、救助机制。这样,我们就能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时代总是在发展变化,社会矛盾问题的发生有其特点,社会管理也有其规律。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用创新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就一定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最大限度”中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要求。

在民生、幸福、稳定成为“十二五”热词的语境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从社会活力、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审视社会管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深化,也是对我们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大创新。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利益矛盾日渐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使得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如何主动适应这种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和谐稳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命题。

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的时期。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凝聚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必要保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体。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今天,面对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多元思想文化,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就能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

握指成拳,众志成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让群众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就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积聚强大力量。

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我们干事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明了社会管理的实现路径和根本遵循。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保证社会管理的正确方向;只有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开创社会管理的新局面。

现实中,一些社会管理之所以得到群众的支持,根本原因是群众工作做得好;一些社会管理之所以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甚至引发矛盾冲突,根本原因是群众工作没有做好。比如,有的社会管理,出发点就不端正,不是真诚为群众谋利益,而是掺杂着部门利益、少数人的利益;不是考虑怎么让群众方便,而是考虑自己管起来怎么省事。有的社会管理,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引起群众反感。

实践表明,任何一项社会管理任务,如果没有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离开了富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就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当前,社会管理在新形势下面临新挑战,出现了思想舆论统一难、各方利益协调难、矛盾纠纷化解难、流动人口管理难、突发事件处置难、基层基础建设难等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在新形势下富有实效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如何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八个“进一步”,是当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围绕的是一个中心词“群众满意”,指向的是一个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它要求我们必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彻于社会管理始终,把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使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就一定能够始终保持社会管理主动性、创造性,并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夯实根基、充实血脉、壮大力量。

在“新格局”中做好大文章

——五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艰难而创新的实践探索——这些重要判断,真实反映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任务的基本属性,也深刻提醒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既不能单兵突进,也不能因循守旧,更无法一蹴而就。只有依靠全党努力,整合管理资源,才能破解“复杂”“艰难”,促进社会和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1年新中国建设,32年改革开放,十六大以来社会建设的加速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一格局是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统一。实践证明:切实抓好社会管理,党的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关键,社会协同是依托,群众参与是基础,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四种作用不可替代。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更加注重“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执政理念,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各方的协同作用,更加注重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路径,在体制机制创新中锻造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新的形势,对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是一次全面考验和提升。社会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涉及量大,加之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群体管理问题突出,信息网络建设面临挑战,这既是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党和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空间。加大前瞻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研究,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科学制定社会管理大政方针;不断提升党和政府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才能统筹调度社会资源,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才能回应民生期待、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力量在基层,基础在群众。社会管理的新局面,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非但不能缺少社会力量,相反,还要高度重视并善于调动,积极导入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只有既强化党政领导又重视社会合力,让社会发育和发展同步前进,拥有强大群众基础的社会管理,才会更具针对性,体现有效性。事实证明,当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得以强化,当各类社会组织的服务社会能力得以增强,当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得以健全,才能有效协调利益群体的各种关系,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天地交,而后能成化育之功;上下交,而后能成和同之治。”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在社会管理新格局中,各种力量协同作战,才能创造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也只有全党共同努力、狠抓落实,才能切实完成这项重大战略任务。

第四篇:人民日报:看江苏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本站推荐)

“活”与“和”的辩证法

——看江苏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5月19日04:3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水乡泽国,鱼米之乡。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江苏无疑是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占全国1%的土地,养活了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的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人均GDP超过7700美元,城乡居民达到了联合国提出的生活富裕水平,江苏经济阔步走在全国前列。

从社会管理视角看,江苏的平安指数在全国一直领先。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公众安全感连续8年攀升,2010年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南京、南通、苏州、常州、镇江、无锡等6个城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数量和比率均居全国首位。

经济活,社会和——党中央给江苏确立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任务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江苏是如何绘就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图景的?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有哪些探索和经验值得关注?记者日前来到江苏调查。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始终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江苏实现‘两个率先’,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而且要在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上走在前列。”省委书记罗志军说。4月21日,江苏省委全会郑重提出“努力率先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创新被列入江苏省“十二五”的“八大工程”。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江苏在社会管理上遇到问题早,着手解决早。江苏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发源地,2003年率先开展平安创建,2004年“法治江苏”建设在全省展开。“经济发展越快,越要重视社会管理。”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深有感触地说。他们正以“政法机关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为课题进行深入调研。他认为,政法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群众、保障民生为根本要求,以加强基层、夯实基础为根本目标,以公正廉洁执法为根本保障。

随着社会治安、平安建设、法治指数纳入江苏各级党政部门的政绩考核内容,“经济发展是政绩,和谐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已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普遍接受。站在全局抓社会管理创新,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江苏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

新——新理念、新手段,破解“流动人口”和“虚拟社会”两大管理难题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当今中国,数亿“流动人口”和“网民”是最特殊的“人群”,也是社会管理的崭新课题。

从管控到服务,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顺应,市民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拥有1600万的流动人口大省江苏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钥匙”。

红山街道地处南京城郊结合部,与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相邻,流动人口接近4万人,占辖区人口的49%。2009年10月,红山街道成立“新南京人服务中心”,提出“手拉手让新南京人住下来,心连心让新南京人生活好起来,肩并肩让新南京人贡献多起来”,打造“新南京人五分钟服务圈”。外来流动人口在5分钟路程内,可以享受就业培训、子女就学和公共卫生等服务。

苏州市实施“新苏州人计划”,在就业、培训、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凡在苏州市工作的外来人员,均须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五项社会保险。全市推行集宿化管理模式,营造新苏州人新家园。这些地方普遍建起了银行、超市、网吧、图书馆、文体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延伸管理,管理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强化。在海安县,公安派出所牵头设立“房屋租赁咨询中心”,免费为暂住人口推介安全放心的出租房。海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焦广琪说,此举既有利于发挥民警熟悉辖区的优势,又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暂住人口主动登记咨询。目前,全省乡镇(街道)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在社区(村组)等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为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全省配备专兼职协管员7.3万名,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采集流动人口信息,逐步建立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房管人等工作机制,既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又提升了治安管控能力。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江苏全省现有3300多万网民,20多万个网站,8300多家网吧。各地各部门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睢宁县强力推进网络问政,该县113个镇、单位全部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海安县建立网上回帖员制度,对本单位职能范围内的帖子进行回复,回应群众关切,疏导公众情绪,引导网络舆论。

针对互联网上的违法犯罪活动,江苏公安机关在全省1600多家网站的近2万个栏目设置了“网上110报警岗亭”和“平平、安安”虚拟警察,24小时接受网民报警和咨询求助;推进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等工程,拓展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江苏公安机关开展“平安祝福进万家”互联网预警服务工作,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宣传防范违法犯罪知识和技巧。全省已累计发布防范警示服务信息42期。

大——大排查、大调解,注重源头治理,构建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机制

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拆迁、企业改制、重大工程建设等最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如何从源头治理,减少和预防社会矛盾?

淮安地处苏北老区,前些年是全省“信访大市”。一些事关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往往“政策一出台、问题跟着来”。2006年,淮安市开始探索“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力图改变维稳工作“马后炮”的局面。2007年至今,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全市80%以上的重大事项在通过“评估”关卡之后,成功预防和化解了大部分矛盾纠纷。

2007年,江苏省下发《关于积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的意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社会矛盾排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省份之一。迄今为止,江苏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达2370件,没有一起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作为实施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必经程序和前置条件。”江苏省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张新民说,2011年,在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江苏要做到“应评尽评”。

调解,被誉为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的“东方经验”。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说,通过建立大调解机制,既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又节约了司法资源和行政成本,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南通,是我国“大调解”工作的发源地。从2003年起,南通市就构建了化解社会矛盾的大调解模式。目前,县市区都建立了大调解中心,在村居设立了专职调解员。南通的大调解融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于一体,集预防、发现、调处于一身。依托大调解平台,他们构建了诉调、公调、检调对接机制,整合了政法专业力量和社会资源。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斌介绍说,他们还建立了医患纠纷、劳资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等专业化调处机制。全市36家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站)已成功调处医患纠纷920多件,涉案理赔金额达3300多万元,所涉及的纠纷全部案结事了。

通过大调解,筑起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江苏省每年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大约30多万件,化解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特别是进京非正常上访,由全国前10位下降到20位以后,连续多年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针对社会转型期刑事案件高发的严峻形势,江苏构建了打防控一体化大网络。目前,全省每天投入巡逻力量5.8万人以上,其中民警1.8万余人、巡逻车1.5万辆,已形成城市5分钟内处警反应、15分钟内支援反应、半小时内包围反应和全省两小时内联动反应等四道防线,织密街面路面、道路卡口、社区村庄、单位内部和现代科技等五张防控网络。全部13个省辖市和98.2%的县(市、区)达到“社会治安安全市”创建标准。

实——基础实、责任实,健全组织和技术网络,实现基层“有地方干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几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干部没有增加,区域扩大了。以前干部在村里串门骑自行车,现在要开汽车。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小孩、妇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着眼这些薄弱环节,夯实基层基础。”海安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章树山分析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江苏建立健全以综治组织为龙头、以基层政法队伍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的基层政法综治组织网络。目前,全省所有乡镇(街道)都建立了综治委、办,配备了行政编制综治专干,共有工作人员1.3万余人,99.5%的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实行集中办公。南通市在村居一级,全面推广村居综治工作“1122”模式——配备1名综治专干、1名驻村民警、2名专职调解员、2名专职保安,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组织网络。全省投入大量经费建成农村警务室1.3万多个,配备驻村民警8000余名。

大学生成为基层农村社会管理的“生力军”。2007年,江苏省首次启动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1011名优秀大学生赴苏北五市经济薄弱村任职;2010年,选聘4061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到2012年,江苏将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小技防”、“小联防”使农村和社区的社会管理如虎添翼。如东县推广“十户联防、警铃入户”工程,村里设立报警中心,形成“一户按铃、九户救助、邻里守望、群防群治”的全天候农村技防网络,农村可防性案件下降10.2%。海安县将小技防入户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安装费用由政府买单。宜兴市把技防入户建设作为大技防体系的基础工作,推进“平安E家”报警电话进万家工程。

“城中村”由于环境脏乱、人员混杂、治安混乱,而成为社会管理的“软肋”。红庄社区位于苏州城南,居住区不足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3350人,暂住人口达4.5万人。2007年以来,南区派出所牵头实施综合治理,仅仅三年时间,违法犯罪警情数连续三年降幅超过30%,“两抢”警情降幅超过60%。常州市投入2.2亿元,对156个无人防、无技防、无设施防、无物管的“四无”老小区进行全面改造,治安面貌焕然一新,警情同比下降40%。

活——体制活、机制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

社会管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不是大包大揽,必须发挥社会自治、公众参与的作用。江苏在基层社区、村居探索新机制,让群众自主参与到社会管理中。

2010年8月13日,太仓市城厢镇镇长胡捷、双凤镇镇长潘红忠分别与辖区内的23个村(社区)和11个村(社区)的主任签订《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管理协议书》。这项改革,将过去村(社区)承担的70多项事务减少到法律规定的27项,为基层组织和干部“减负”。以前镇里与村社签的是责任状,是上级对下级布置任务,现在签的是协议书,是平等主体之间通过协商共同完成社会管理任务。

过去亲力亲为重管理,现在放手放权重服务。城厢镇政府尝到了甜头。东林村生态园建设需要动迁510户人家,政府把决定权交给群众,由群众民主决策,相互之间做工作,事情没几天就办妥了。

在城市,南京市建邺区探索社区管理新体制,强化居委会自治职能。以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非常明显,过多的行政事务使之无暇服务群众。一个社区内有30个社工,分属10多个部门,不能形成合力,工作效率低下。如今,社区体制实现大变革,建立了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管理服务站,形成“一委一居一站”的社区管理“建邺模式”。居民“直选”和“海选”社区居委会,让社区居委会成为社区群众的“代言人”,组织居民自治,并收集社情民意。

通过社区管理服务站,政府把公共服务触角伸到了居民门口。滨湖街道福园社区服务站站长王晓雷说,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居民满意就是政绩。福园社区每名社工分管270户居民,家家持有社工的“服务名片”,有事就打电话。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居民需求什么,社区就服务什么。苏州市沧浪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企业化运作,让居家老人24小时享受温馨、体贴、标准化的服务。如今,这种居家养老模式已覆盖全苏州的老人。在江苏,从养老托幼,到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医疗计生、平安建设;从日常生活,到文教、体育、娱乐、残疾人康复,社区“敞开一扇门、能办万家事”,服务对象和内容不断扩大„„

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江苏正在不断“发力”。重视民生,倾听民意,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源头活水”。省长李学勇说:“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江苏要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就必须自觉地把社会管理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以民生需求倒逼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第五篇:独角戏 电台文稿

偶尔听到一首忧伤的音乐,就会被那种忧伤的音乐和歌词感染,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是啊,尘世间有多少悲欢离合、不尽人意的错落,留下了一段刻骨的记忆,然后在风尘中散落,而那刻骨铭心的伤痛,成了一种绵长的痛痒,不经意的就会揭开岁月遗留的疤痕。人的一生都在学着忘记,可又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当时光划过夜晚的寂寞,淡淡的忧伤中浮现出的丝丝缕缕,总是感染着一种无奈的情绪。回忆,苍老了岁月,孤单了自己。

——题记

总会为一段情感而困惑,那些精心的呵护为什么会成为风尘错落,是背负不起岁月的沧桑,还是经受不起时光的打磨?三生石上铭刻的字迹,为何单单缺少了你和我?那些诗情画意的章节是不是笔锋一转,就成了伤感的续写。常常静思己过,是自己不够温情,做得还不够好,还是情感太过脆弱,经受一点风雨就会夭折。而我们终究没有给岁月一个紧握,一台戏拆开来演,却成了彼此的旁观者。

心与心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为何总是看不到彼此的位置。一念已是天涯,转身如此的简单,一条鸿沟的阻隔,终究成了无法摆渡的堤岸。时光逐渐老去,那么记忆可否风干?那些无意间就被拼接的画片,触摸着谁的疼,撕裂着谁的伤感。常常在雨中解读所有的心事,雨点强烈的敲打着玻璃窗,滴滴滑落都震撼着一种心伤。雨丝交织着烦乱的思绪,缠绕成了一个结。很想推开窗子奔赴雨中,进行强化的洗礼,任雨水洗刷所有的心碎,剥落所有的孤单。

常常心存不甘,一段错落的邂逅竟然如此刻骨,如果说所有的心伤都是太过执着,不懂得洒脱的放手,那么由谁来安抚时光的遗落?总是心存疑问,究竟是岁月辜负了我,还是我拖累了岁月?要不然为何走不出自己搅乱的漩涡?总是沉默在一段段文字中读取,寻找着相同心情的章节,却发现所有的语句都表达的不够深刻。也曾深夜执笔,涂鸦着当初的轮廓,却一次次被忧伤所侵染,原来一个人的对白是如此的卑微,没有观众的独角戏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一段情总要用一生来演才算完整,那么该如何导演一部完美的结局?红尘无期,我们都输给了耐力,在各种演变中成了彼此的看客。记忆就像无法关闭的闸门,总在寂寥的午夜倾泻,伤感的触手被拉伸,在孤单中无情的撕扯着夜色。流星几经划过,满腹话语该如何倾吐。总在想,寂寞的午夜里,你又可否有过相同的失落?流星滑落的瞬间可否惊艳一段记忆?

渐渐的学会了伪装,穿梭在俗世的喧嚣中用微笑包装着自己,却总是无法掩盖忧伤的眸光。如果说微笑是掩盖忧伤的良药,我又何尝不是一直寻找开心的理由。面对常常泛起的思潮,总是告诫自己不要太过固执,自编自演的独角戏不会得到任何宽慰,总是努力排解充斥在心头的淡淡愁绪,却怎么也找不到遗忘的借口。

常常静默与时光的一角,细数流年看烟雨,飘散的朵朵流云又可曾理解天空的寂寞?牵强的挽留却终究抓不住那一缕温柔。尘世间总有那么多的情非得已,为一份心动倾情,却又怅然在失散中。总在想,假如没有这场华丽的邂逅,而你还是你,我还是我,那么彼此会不会都过着一种安逸的日子,守候着一份简单。假如再给我们一次遇见,那么可否抛下满目的繁华,拾起一地碎片拼接成春暖花开的惊艳。

曾以为身处花开的季节,就会盈香满袖,可一个人的飘香又怎能演绎两个人的浪漫。满目的花开娇艳、蜂蝶蹁跹,更添涂了一份思念的孤单。年轮在增厚,我与一树风景对望,却被摇曳成了一枝柳条的清瘦。时光渐老,黑天与白昼不停的交替,而我选择了忙碌来掩盖内心的空虚。每当夜幕降临,与满天繁星对语,却忽略了散落一地的月华,池中倒映的一轮清影一样充满了孤寂,原来它和我一样随风尘对默黑白,痴守着一场无言的结局。

人生本无果,缘来缘去挽留不住的太多,若时光可以重来,我愿拾起一片精美的叶片,抖落满身的伤感,裁出春天的模样,制成别致的书签 盈香一份葱绿。若时光就这样老去,我愿化作一缕尘埃,忘记所有的忧伤,在经年的转角默默的堆积,从此不被提及……

下载人民日报社会管理不是独角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日报社会管理不是独角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只是一场独角戏

    人生只是一场独角戏 前日里回学校答辩,看见一同学的论文居然写的是王安忆的《长恨歌》,《长恨歌》的小说、电影、电视剧我都有看过,但始终没有懂得淡然如王琦瑶,竟也会抱恨终生,......

    独角戏《吃不了兜着走》(5篇)

    同志们,开会了,请没有到的同志站起来,既然大家都没有站起来,就说明大家都来了,今天,我给大家作个报告,哦不,是各位老师让我给大家做个检讨,谈一谈我是如何在这次大吃大喝风中落马的,大......

    人民日报政法综治部门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

    人民日报政法综治部门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 李小敏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29日 07 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江苏省......

    一个人的独角戏之内心独白

    一个人的独角戏 今天的月色格外的好,仿佛看到了人间的喜气,月亮害羞的躲在云里头,天上也是繁星密布,月亮也骄傲的高高挂起,一片祥和的景象徐徐逼来,让人好生留恋,神往。 有一个人却......

    暗恋,青春的独角戏散文

    暗恋一个人,就像是茫茫黑夜道路中的一盏路灯,没有一位路人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却心甘情愿的为路人提供着光明——题记每个人青春年华里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人,她悄然无声的走......

    人民日报社论:发挥民政骨干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

    人民日报社论:发挥民政骨干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国务院召开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突出“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

    人民日报:以人为本 服务为先——各地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述

    以人为本 服务为先 ——各地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述 间:2011年02月19日 09时16分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记者 裴智勇 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层出不穷,社会治......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决维护新疆社会稳定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决维护新疆社会稳定 “要稳定,不要**。”新疆近期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伤害。新疆各族群众从亲身经历中更加深切体会到,稳定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