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董事会建设的四个问题
董事会建设的四个问题
牛国良
董事会是公司的常设决策机构,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开、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笔者最近调研过的改制企业中,发现一些企业的董事会无论其组织建设或其运行方式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资料:http://www.xiexiebang.com/add/hr.asp
一、董事结构不合理
董事的身份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在执行层担任职务的人员称之为执行董事;一种是以股东代表的身份进入董事会但不在执行层担任职务;最后是既不在执行层担任职务又不是股东的董事,也就是外部董事,外部董事一般为营销专家、金融专家、法律专家或行业专家。外部董事是使董事会成为真正决策机构的必要保障,也是公司利用“外脑”的重要形式。然而笔者调研过的改制企业董事会中,聘用外部董事的很少。这些公司董事会中的董事绝大部分是在执行层中担任经理、副经理职务的人员,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董事是执行董事。这使董事会很难客观、公正地完成“评价经理业绩、并决定其报酬”的工作。这现实地造成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合一,法人治理的分权和制衡很难实现。
二、公司责任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责任区分不明确
公司治理中非常强调公司责任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责任的区别。董事会的决议没有违反法律、公司章程和其它行政法规而造成的失误及损失属公司责任。但董事会的决议如有违反法律、公司章程及其它行政法规而造成的损失由参与决议的董事担负赔偿责任,这属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在未改制的企业中曾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两个企业闹别扭,甲企业的厂长让自己的车队拉几车渣土堆在乙企业的门前,让其无法发出班车给其难堪。乙企业的领导打电话给市容管理部门反映,市容管理部门责令甲企业清理走渣土并赔礼道歉,甲企业置之不理。结果市容管理部门对甲企业处以罚金。这是典型的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变成了企业责任。对于未改制企业来说,类似的例子可能不会太少,但对已改制企业特别是公众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是绝不允许的,它是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务权力给股东带来的损失。当然即使是未改制企业,那样做也侵害了股东利益,只不过那个股东是单一的国家股东。这种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应在已改制企业明确建立起来。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只有少数已改制企业有这种条文规定。笔者认为这恰恰是改制企业应该通过改制而细化的东西。
三、董事会缺乏必要的办事机构
改制后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董事会,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办事机构,使之很难发挥董事会应有的职能。结果常常是或董事会形同虚设受制于经理班子;或董事会越俎代庖代行经理之权,使董事会与经理班子合一。
这里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董事会没有必要的办事机构的支撑。让改制企业的一些人认为“董事会权力虽大,但没事可干,也没法干事”。如一新改制的某电气股份公司,其公司组织结构图显示出:决策规划审议委员会、竞争委员会、经济仲裁委员会皆属于总经理直接领导。这种组织结构的方法就使董事长变成光杆司令。董事会下应有各种专门委员会,同时需要董事会秘书这一必要的设置。董事会秘书不仅是一个人来担任,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结构,是董事会运行必备的依托机构。规模较大的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办公室还需设董事会秘书助理。董事会秘书的职责包括:①根据公司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正确及时地撰写和修改公司章程、负责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文件及决议的起草、会议议程和组织安排。②在董事、经营班子和股东之间起沟通协调作用,研究和总结公司经营中的重大问题,报董事会决策。③正确及时处理公司的股权结构、股票发行、上市公司送配股等股权事务。④作为公司的授权发言人,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发布公司信息。⑤登记和保管公司重要的法定资料,以便供证券管理部门、券商和股东查阅。虽然董事会秘书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可是除上市公司有其基本架构外,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很少真正重视并建立这一机构。
四、未有明确的董事长回避制度
董事长被股东赋予了很大职权,也应有相应的约束。具体条款应体现在《董事会工作条例》中。但有这方面规定的改制企业很少。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工作条例中,有董事长回避制度的条款,它要求董事长:①不得安排其亲属在本公司领导班子内任职。②不得安排其亲属在办公室、人事、财务和审计部门任负责人。③不得安排其亲属任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负责人。④不得与其亲属投资的公司发生经营、借贷和担保关系。这种董事长回避制度对于改制企业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有积极的参考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股东的利益,公司治理才更加规范。笔者认为,公司的成功治理不仅在于建立应有的机构,更为重要的是健全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并且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支撑。对于我国的改制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健全和完善董事会。
第二篇:董事会四个委员会工作细则
战略委员会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确定公司发展规划,健全投资决策程序,加强决策科学性,提高重大投资决策的效益和决策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公司特设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并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第二章 人员组成
第三条 战略委员会成员由三名董事组成,其中应包括公司董事长和至少一名独立董事。第四条 战略委员会委员由董事长、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或者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提名,并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第五条 战略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召集人)一名,由公司董事长担任。
第六条 战略委员会任期与董事会任期一致,委员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期间如有委员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自动失去委员资格,并由委员会根据上述第三条至第五条规定补足委员人数。
第七条 战略委员会下设投资评审小组,由公司总经理任投资评审小组组长,另设副组长1至2名。
第三章 职责权限
第八条 战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权限:
1、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2、对公司章程规定须经董事会批准的重大投资融资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3、公司章程规定须经董事会批准的重大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4、对其他影响公司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5、对以上事项的实施进行检查;
6、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
第九条 战略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委员会的提案提交董事会审议决定。
第四章 决策程序
第十条 投资评审小组负责做好战略委员会决策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公司有关方面的资料:
1、由公司有关部门或控股(参股)企业的负责人上报重大投资融资、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项目的意向、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合作方的基本情况等资料;
2、由投资评审小组进行初审,签发立项意见书,并报战略委员会备案;
3、公司有关部门或者控股(参股)企业对外进行协议、合同、章程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洽谈并上报投资评审小组;
4、由投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签发书面意见,并向战略委员会提交正式提案。
第十一条 战略委员会根据投资评审小组的提案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提交董事会,同时反馈给投资评审小组。
第五章 议事规则
第十二条 战略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并于会议召开前2天通知全体委员,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主任委员不能出席时可委托其他一名委员(独立董事)主持。
第十三条 战略委员会会议应由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举行;每一名委员有一票表决权;会议做出的决议,必须经全体委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四条 战略委员会会议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临时会议可以采取通讯表决的方式召开。
第十五条 投资评审小组组长、副组长可列席战略委员会会议,必要时亦可邀请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
第十六条 如有必要,战略委员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为其决策提供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支付。
第十七条 战略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表决方式和会议通过的议案必须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本细则的规定。
第十八条 战略委员会会议应当有记录,出席会议的委员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会议记录由公司董事会秘书保存,保存期限为十年。
第十九条 战略委员会会议通过的议案及表决结果,应以书面形式报公司董事会。第二十条 出席会议的委员均对会议所议事项有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披露有关信息。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自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本细则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并立即修订,报董事会审议通过。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解释权归属公司董事会。
提名委员会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领导人员的产生,优化董事会组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公司特设立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并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 对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人选、选择标准和程序进行选择并提出建议。
第二章 人员组成
第三条 提名委员会委员由三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二名。
第四条 提名委员会委员由董事长、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或者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提名,并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第五条 提名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召集人)一名,由独立董事委员担任,负责主持委员会工作;主任委员在委员内选举,并报请董事会批准产生。
第六条 提名委员会任期与董事会任期一致,委员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期间如有委员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自动失去委员资格,并由委员会根据上述第三条至第五条规定补足委员人数。
第三章 职责权限
第七条 提名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权限:
1、根据公司经营活动情况、资产规模和股权结构对董事会的规模和构成向董事会提出建议;
2、研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择标准和程序,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
3、广泛搜寻合格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人选;
4、对董事候选人人选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
5、对须提请董事会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
6、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
第八条 提名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委员会的提案提交董事会审议决定;控股股东在无充分理由或可靠证据的情况下,应充分尊重提名委员会的建议,否则,不能提出替代性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人选。
第四章 决策程序
第九条 提名委员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研究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当选条件、选择程序和任职期限,形成决议后备案并提交董事会通过,并遵照实施。
第十条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任程序:
1、提名委员会应积极与公司有关部门进行交流,研究公司对新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人选的需求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
2、提名委员会可在本公司、控股(参股)企业内部以及人才市场等广泛搜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人选;
3、搜集初选人的职业、学历、职称、详细的工作经历、全部兼职等情况,形成书面材料;
4、征求被提名人对提名的同意,否则不能将其作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人选;
5、召集提名委员会会议,根据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对初选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6、在选举新的董事和聘任新的高级管理人员之前一至两个月,向董事会提出董事候选人和新聘高级管理人员人选的建议和相关材料;
7、根据董事会决定和反馈意见进行其他后续工作。
第十一条
对于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人选,提名委员会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提名的人选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形成决议后备案并提交董事长、总经理确定人选后交董事会会议审议。
第五章 议事规则
第十二条 提名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并于会议召开前2天通知全 体委员,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主任委员不能出席时可委托其他一名委员(独立董事)主持。
第十三条 提名委员会会议应由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举行;每一名委员有一票表决权;会议做出的决议,必须经全体委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四条 提名委员会会议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临时会议可以采取通讯表决的方式召开。
第十五条 提名委员会会议必要时可邀请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相关部 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第十六条 如有必要,提名委员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为其决策提供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支付。
第十七条 提名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表决方式和会议通过的议案必须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本细则的规定。
第十八条 提名委员会会议应当有记录,出席会议的委员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会议记录由公司董事会秘书保存,保存期限为十年。
第十九条 提名委员会会议通过的议案及表决结果,应以书面形式报公司董事会。第二十条 出席会议的委员均对会议所议事项有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披露有关信息。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自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本细则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并立即修订,报董事会审议通过。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解释权归属公司董事会。
绩效考核委员会运作办法
讲解:
1、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如何客观、合理、务实、全面地评价员工在一定期间的工作成绩,是很值得企业总经理和各部门经理深思熟虑的。绩效做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情绪、工作感情,会影响到企业的文化气氛和文化建设。要做好绩效考核,首先绩效考核人员要具备大公无私的思想,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恩将仇报,再者绩效考核人员要具备与被考核内容相关的知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成立“绩效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
第二章 组织
第二条 委员会由总经理和各部门经理组成;委员会由总经理任主任,由人事部经理任副主任。
第三条 委员会设置绩效考核汇编工作小组。各部门、办事处成立绩效考核工作小组,由相关人员组成,由经理任组长,并设置专员负责。
委员会绩效考核汇编工作小组由人事部有关人员、各部门考核专员组成,人事部设置专员担任副组长,人事经理担任组长。
讲解:
2、委员会绩效考核汇编工作小组并非一定要专职,要依实际情况而定,但应具有一定的绩效考核知识或相关经验。
第三章 职责
第四条 委员会的职责是按照考核体系的要求和内容,组织、监督和指导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和客观的绩效考核平台,并负责组织修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第五条 委员会主任的职责是组织召开绩效考核会议、督导绩效考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职责是组织和指导绩效考核工作,并及时向总经理汇报绩效考核工作。
讲解:
3、委员会成员必须高度重视考核工作,必须高度警惕考核工作的难度,必须积极深入地分析实际情况,严防部门“保护主义”和弄虚作假。
第四章 权力
第六条 委员会成员有权对会议决议事项保留意见,并在决议书或会议纪要上写明个人的意见,但对形成决议后的事项应当共同维护,共同推动。
第七条 委员会有权对没有按时完成绩效考核工作和任务的部门进行通报和批评,并对责任人提出罢免职务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 义务
第八条 委员会应当在每年12月31日前后召开会议,会议主题是:审查各部门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以及研究和布置考核事项;并在考核结束后三天内召开会议,会议主题是:审批和公布绩效考核结果。会议召开前,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委员会绩效考核小组个别成员列席会议。
第九条 会议召开应当形成文件,将会议达成的共识或意见或主要事项全部记录下来。
第六章 流程
第十条 委员会于次年1月5日前向各部门、办事处下达考核标准,并就考核事项进行说明,考核工作即全面展开。
讲解:
4、考核标准由人事部组织制定,并经委员会审查后执行。
第十一条 考核工作自上而下,由各部门主导执行;考核时间从次年1月6日至1月20日止,并于21日将考核结果上报委员会绩效考核汇编工作小组,由该小组进行汇编。
第十二条 绩效考核汇编工作小组于1月24日将各部门、办事处的考核汇编结果上报委员会,由委员会审批,并在1月30日前公布绩效考核结果。
第七章 管理
第十三条 委员会绩效考核工作小组应当抓紧工作,应当突出跟踪管理工作,确保绩效考核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讲解:
5、考核小组成员基本都是普通职员,在工作上归属人事经理管理,目的就是使考核工作高效而规范,而人事又归属其部门经理管理,所以部门经理必须放下“架子”积极主动按 照本部门的考核专员的要求配合工作。
第十四条 在考核未公布前,委员会成员和属下小组成员应当自始至终不能泄漏绩效考核数据,以对员工工作负责。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年*月*日起执行。
第十六条 本制度由人事部负责解释和修改。
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强化公司董事会决策功能,做到事前审计、专业审计,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公司特设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并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设立的专门工作机 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
第二章 人员组成
第三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由三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二名且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为会计专业人士。
第四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由董事长、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或者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提名,并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第五条 审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召集人)一名,由独立董事委员担任,负责主持委员会工作;主任委员在委员内选举,并报请董事会批准产生。
第六条 审计委员会任期与董事会一致,委员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期间如有委员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自动失去委员资格,并由委员会根据上述第三条至第五条规定补足委员人数。
第七条 审计委员会下设审计工作组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联络和会议组织等工作。
第三章 职责权限
第八条 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权限:
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
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
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
4、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
5、审查公司内控制度,对重大关联交易进行审计;
6、公司董事会授予的其他事宜。
第九条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委员会的提案提交董事会审议决定。审计委员会应配合监事会的监事审计活动。
第四章 决策程序
第十条 审计工作组负责做好审计委员会决策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公司有关方面的书面资料:
1、公司相关财务报告;
2、内外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报告;
3、外部审计合同及相关工作报告;
4、公司对外披露信息情况;
5、公司重大关联交易审计报告;
6、其他相关事宜。
第十一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对审计工作组提供的报告进行评议,并将相关书面决议材料呈报董事会讨论:
1、外部审计机构工作评价,外部审计机构的聘请及更换;
2、公司内部审计制度是否已得到有效实施,公司财务报告是否全面真实;
3、公司的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等信息是否客观真实,公司重大的关联交易是否合乎相关法律法规;
4、公司内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包括其负责人的工作评价;
5、其他相关事宜。
第五章 议事规则
第十二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分为例会和临时会议,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临时会议由审计委员会委员提议召开。会议召开前2天须通知全体委员,会议由主 任委员主持,主任委员不能出席时可委托其他一名委员(独立董事)主持。第十三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应由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举行;每一名委员有一票表决权;会议做出的决议,必须经全体委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四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临时会议可以采取通讯表决的方式召开。第十五条 审计工作组成员可列席审计委员会会议,必要时亦可邀请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
第十六条 如有必要,审计委员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为其决策提供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支付。
第十七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表决方式和会议通过的议案必须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本细则的规定。
第十八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应当有记录,出席会议的委员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会议记录由公司董事会秘书保存,保存期限为十年。
第十九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通过的议案及表决结果,应以书面形式报公司董事会。第二十条 出席会议的委员均对会议所议事项有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披露有关信息。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自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本细则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并立即修订,报董事会审议通过。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解释权归属公司董事会。
经营预算委员会运作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抓好全年的企业经营预算,动态调整好季度预算,发挥好预算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企业成立“经营预算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
第二章 组织
第二条 委员会由总经理、销售部经理、市场部经理、财务部经理、生产部经理和采购部经理组成;委员会由总经理任主任,由财务经理任副主任。
第三条 委员会设置经营预算汇编分析小组。各部门、办事处成立经营预算小组,由相关人员组成,由经理任组长,并设置专员负责。
经营预算汇编分析小组由财务部有关人员、各部门预算专员组成,财务部设置专员担任副组长,财务经理担任组长。讲解:
1、专员并非一定要专职,要依实际情况而定,但应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或相关工作。
2、经营预算工作主要集中在经营预算汇编小组工作上,该小组是做实际工 作的。各部门经理应当主动和全力支持本部门预算专员的工作,不能摆架子,应当充分发挥预算专员在本部门日常管理中的“参谋”作用,也就是充分发挥预算专员手中的数据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 职责
第四条 委员会的职责是执行董事会下达的预算任务,组织预算工作,建立动态的预算平台,分析和指导预算工作,制定和修改《经营预算管理制度》。第五条 委员会主任的职责是组织预算会议召开、督导预算工作,以及向董事会汇报经营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动态调整情况。委员会副主任的职责是组织和指导预算的编制工作,向总经理提供预算执行情况和动态调整情况报告。讲解:
3、委员会成员必须高度重视预算工作,必须高度警惕预算工作的难度,必须积极深入地分析实际情况,严禁玩“数字游戏”,必须把预算指标作为实际工作的指南针,脚踏实地的做好每项工作。否则,预算工作将失去意义。
第四章 权力
第六条 委员会成员有权对会议决议事项保留意见,并在决议书或会议纪要上写明个人的意见,但对形成决议后的事项应当共同维护,共同推动。
第七条 委员会有权对没有按时完成经营预算工作和任务的部门进行通报和批评,并对责任人提出罢免职务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 董事会与11月5日前向委员会下达下一经营预算指标(主要是销售指标和利润指标)后,委员会根据董事会下达的指标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并按以下三种情况作出选择和执行:
1、按照董事会下达的指标进行分配。
2、董事会下达的指标比较保守,可适当调高指标并进行分配。
3、董事会下达的指标比较理想,需要适当调低指标或相关项目支持等,并向董事会汇报和沟通,经与董事会确认指标后开始进行分配。讲解:
4、委员会在向各部门下达指标之前,必须严肃对待董事会下达的指标,求真务实的
深入研究实际情况和市场前景,不能应付了事以变应变,要确保经营预算在实际的工作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五章 义务
第九条 委员会应当每季度的第1个月的11-15日间召开会议,会议主题是:审阅和研究季度动态调整经营预算报告。会议召开前,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委员会经营预算汇编分析小组个别成员列席会议。
第十条 会议召开应当形成文件,将会议达成的共识或意见或主要事项全部记录下来。
第六章 流程 第十一条 经营预算基本流程次序是: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部门预算—专项预算—财务预算。
第十二条 委员会与11月15日前向各部门或办事处下达经营预算指标,预算工作即全面展开。
第十三条 经营预算分经营预算和季度动态调整经营预算。经营预算工作从上11月15日至12月31日;季度动态调整经营预算工作从次季度前10日前。讲解:
5、经营预算必须讲究时效性。如果没有时效性,那经营预算就成了“马后炮”,现实意义将大打折扣。所以,经营预算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没有完 成的必须追究责任。
第七章 管理
第十四条 经营预算汇编分析小组应当抓紧工作,应当突出跟踪管理工作,确保经营预算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讲解:
6、经营预算汇编分析小组成员基本都是普通职员,在工作上归属财务经理管理,目的就是使经营预算工作高效而规范,而人事又归属其部门经理管理,并且实际的预算数据又是部门经理在掌控,所以部门经理必须放下“架子”积极主动按照本部门的预算专员的要求配合工作。第十五条 委员会成员和属下小组成员应当自始至终不能泄漏经营预算数据,确保经营预算数据绝对机密。
第十六条 销售预算是经营预算的焦点,销售部经理和市场部经理应当高度重视,应当按时完成销售预算工作。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年*月*日起执行。第十八条 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和修改。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董事(不含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公司特设立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并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公司董事(不含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并进行考核;负责制定、审查公司董事(不含独立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对董事会负责。
第二章 人员组成
第三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由三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二名。
第四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由董事长、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或者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提名,并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第五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召集人)一名,由独立董事委员担任,负责主持委员会工作;主任委员在委员内选举,并报请董事会批准产生。第六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任期和董事会任期一致,委员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期间如有委员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自动失去委员资格,并由委员会根据上述第三条至第五条规定补足委员人数。
第七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下设工作组,专门负责提供公司有关经营方面的资料及被考评人员的有关资料,负责筹备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并执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有关决议。
第三章 职责权限
第八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权限:
1、根据董事(不含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岗位的主要范围、职责、重要性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相关岗位的薪酬水平制订薪酬计划或方案;
2、薪酬计划或方案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绩效评价标准、程序及主要评价体系,奖励和惩罚的主要方案和制度等;
3、审查公司董事(不含独立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行职责情况并对其进行绩效考评;
4、负责对公司薪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5、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
第九条 董事会有权否决损害股东利益的薪酬计划或方案。
第十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出的公司董事的薪酬计划,须报经董事会同意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分配方案须报董事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四章 决策程序
第十一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下设的工作组负责做好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决策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公司有关方面的资料:
1、提供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和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2、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分管工作范围及主要职责情况;
3、提供董事(不含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岗位工作业绩考评系统中涉及 指标的完成情况;
4、提供董事(不含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业务创新能力和创利能力的经营绩效情况;
5、提供按公司业绩拟订公司薪酬分配规划和分配方式的有关测算依据。第十二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对董事(不含独立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考评程序:
1、公司董事(不含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向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作述职和自我评价;
2、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按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对董事(不含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价;
3、根据岗位绩效评价结果及薪酬分配政策提出董事(不含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数额和奖励方式,表决通过后,报公司董事会。
第五章 议事规则
第十三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并于会议召开前2天通知全体委员,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主任委员不能出席时可委托其他一名委员(独立董事)主持。
第十四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应由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举行;每一名委员有一票表决权;会议作出的决议,必须经全体委员的过半数通过。第十五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临时会议可以采取通讯表决的方式召开。
第十六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必要时可以邀请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
第十七条 如有必要,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为其决策提供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支付。第十八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讨论有关委员会成员的议题时,当事人应回避。第十九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表决方式和会议通过的薪酬政策与分配方案必须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本细则的规定。
第二十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应当有记录,出席会议的委员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会议记录由公司董事会秘书保存,保存期限为十年。
第二十一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通过的议案及表决结果,应以书面形式报公司董事会。
第二十二条 出席会议的委员均对会议所议事项有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披露有关信息。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自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本细则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并立即修订,报董事会审议通过。
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解释权归属公司董事会。
制度审批委员会运作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避免部门间的岗位职责重复设置、制度重复建设,以及加强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同时,促进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企业成立“制度审批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
第二章 组织
第二条 委员会设置主任一人,由专人负责,归属总经办管理。讲解:
1、委员会主任应当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熟悉公司经营运作情况、具有一定的制度建设经验和具有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委员会主任依实际情况可由行政部经理或总经办秘书兼职。
第三条 委员会成员由各部门经理组成。
第三章 职责
第四条 委员会的职责是探讨、修改、确认和审批制度,以及推动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化和流程化,阻止和干涉口头化管理和个人行为管理。
第五条 委员会主任的职责是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会议、修饰制度文字、发布制度和制度规范化指导与管理。讲解:
2、委员会的权限可依实际情况进一步授权,可作为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以适当的制度规范管理权或设立正式部门,即有权责令要求部门起草制度,监督和跟踪制度执行情况等。
第四章 权力
第六条 委员会成员有权对会议决议事项保留意见,并在决议书或会议纪要上写明个人的意见,但对形成决议后的事项应当共同维护,共同推动。
第七条 委员会有权对破坏和影响制度执行的部门进行通报和批评,并对责任人提出罢免职务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 义务
第八条 委员会应当经常的收集制度执行情况的信息,并于每半年召开会议对制度进行评判、修改,该废除的废除,该修改的修改。
第九条 会议召开应当形成文件,将会议达成的共识或意见或主要事项全部记录下来。
第六章 流程
第十条 制度审批流程分部门制度和公司制度两个审批流程:
1、部门制度审批流程:由各部门起草,由委员会主任审阅,由委员会主任自收到制度后在两天内组织该部门经理及相关人员展开讨论、修改,除岗位描述外其他制度原则上通过。
部门制度(包括通知)以各部门的名义发出。
2、公司制度审批流程:由相关部门联合起草,由委员会主任自收到制度后在两天内组织制度涉及到的部门经理和制度起草人展开讨论、修改,并确认达成 一致后,上报总经理审批;未能达成一致的,由委员会主任将不同的意见上报总经理,由总经理确认和审批。
公司制度(包括通知)以公司的名义发出。讲解:
3、为什么部门制度(除岗位描述外)要原则上通过?
每个部门都应该由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通过制度的规范就是转变规范的管理行为。但是各部门在建立本部门制度时,原则上应当向总经理口头汇报和沟通。而在制度文字修饰和制度流程化上,委员会主任应当给予修改和指正。
4、为什么岗位描述不能原则上通过?
岗位描述涉及到岗位设置,如果不同部门的岗位描述一样,这说明岗位重复设置,委员会就应当不给以通过,并探讨应当在哪部门设置比较合适。
5、为什么公司制度要总经理审批?
公司制度规范是公司管理行为,是代表着总经理的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关系到企业全局的管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务必要总经理审批。
第十一条 部门制度是指制度内容仅涉及到规范本部门管辖内的相关事宜和相关人员的工作和要求;公司制度是指制度内容涉及到规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管辖内的相关事宜和相关人员的工作和要求。
第七章 管理
第十二条 公司制度每年应当统一编号,分制度和通知两种,即制度编号为:*(企业名称第一个字,下同)字制度001号,通知编号为:*字通知001号;部门制度每年同样应当统一编号,分制度和通知两种,即制度编号为:*财务(部门名称,如“财务部”,下同)制度001号,通知编号为:*字财务通知001号。第十三条 公司制度应当抄报总经理,抄送相关部门或人员,主送执行部门或人员;部门制度应当抄报总经理(分管部门工作),抄送相关办事处或人员。
第八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年*月*日起执行。第十五条 本制度由行政部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三篇:项目建设不容忽视的四个问题
项目建设不容忽视的四个问题
项目是投资和发展的载体。项目工作事关经社会发展的大局,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水平。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缩小同东部达地区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要集中精抓好项目建设,这已成为西部地区各级党政领的共识。但在抓项目过程中,还存在着对项目的要性认识不够、融资渠道单
一、项目储备不足、目前期工作不扎实及项目人才缺乏等问题。笔认为,西部地区抓项目建设,首先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先导—— —决策者的思想认识
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投资与项目密不可分。经济学所讲的投资,指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和存货等。而国际上对项目则定义为一种临时性的创造一项唯一产品和服务的任务。项目的临时性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和明确的结束;项目的唯一性是指任何一个项目的产品和服务总会有某些方面与其他项目不同。投资是项目的来源和支撑,而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投资与项目合称为投资项目。
加快发展必须抓项目,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项目是资金、技术、人才和各种生产要素的聚合体,是优化资源配置、扩张集聚效应的 “ 发动机”,是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通过论证和争取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项目,可以在价值规律和市场信息的引导下,聚集国内外、区域内外各种生产要素,并可使每一个要素都能获得较充分的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求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市场引导项目,项目聚集要素; 投资推动发展,发展创造财富,这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必经之路。
加快发展必须抓项目,体现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一方面,投资在经济增长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567)由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所以说,投资是国民经济总需求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从我国和甘肃省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国内需求不旺,对外出品所占比例较低,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0889 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 :/;,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 9<;,由此看出,我国、我省目前仍属于投资主导型经济。在这种经济大背景下,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把扩大投资、抓好项目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全力抓好。从另一角度来看,在 0889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西部地区仅占 /=;,而甘肃省只占 /;,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这与西部地区和甘肃省占全国的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的比例、地位极不相称。
面对东西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严峻现实,作为西部地区的各级决策者,必须有一种紧迫和危机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作为落实发展是第一要务、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
核心—— —建设项目的融资
有了好的项目,缺乏建设资金是西部地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而投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筹措困难,是制约西部欠发达地区项目建设的主要因素。要解决建设资金 “ 肠梗阻”问题,必须解决思想,转变观念,彻底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 等靠要”观念中解脱出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这只 “ 无形的手”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采取超常规的措施,走融资方式市场化和融资渠道多元化的路子。
要用足用活用好银行信贷资金。近两年来,中央连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更加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且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使得原本信贷资金缺乏的西部地区更是 “ 雪上加霜”。针对这种宏观调控的大背景,西部地区不能消极悲观,而是要充分利用银行存款稳定增加、存贷差现象持续扩大,以及银行难贷款、经营战线收缩的实际,政府和金融信贷部门要主动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实现
“ 双赢”。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等有效措施,打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和吸纳信贷资金的软环境。还要通过健全完善银政联席会议制度、银企项目推介会议制度、金融工作会议制度等,不断密切银政银企合作,共同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努力降低信贷风险,加大信贷投入,促进项目建设。金融部门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树立与地方经济发展共生、共存、共荣的观念,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同谋共抓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银行要与地方政府同论证、同决策、同监管,走出慎贷、惜贷和业务萎缩的怪圈,在努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展壮大自己,在动态管理和机制创新中实现金融安全。
要大力调动民间资本。投资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条件,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我国社会总储蓄率高达 98;,全社会投资资金的 <8;来源于国内储蓄。据有关统计资料,0889 年全国金融机构存贷差达 129 万亿元,甘肃省金融机构存贷差达 10/ 亿元。随着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国家(政府)投资将逐步减少,并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民营资本和企业资本将逐步成为投资主体。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充分肯定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积极作用,对消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障做了明确规定。
西部地区更应放开手脚,放宽市场准入、改革审批限制、消除政策歧视、依法保护私有财产,从而激活和调动大量宝贵的民间资本,使民间资本成为西部投资、建设的重要来源。从东部地区的成功经验看,西部地区要重点做好经营土地和经营城市的文章,将城镇基础设施、社会公益性项目、各类竞争性行业一律向社会放开,鼓励民营企业家、致富能人积极投资兴业,开发产业化、工业化项目,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使民间资本真正成为项目投资的主体,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大局出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西部地区要紧紧抓住中央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国债资金向西部倾斜的机遇,抓住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重点解决基础产业 “ 瓶颈”制约问题的机遇,抓住国家继续加大对 “ 三农”支持的机遇,抓住国家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机遇,努力争取国家投资,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要广泛利用好其他各类域外投资。一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继续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吸引各方客商到西部投资创业,实现互惠互利。二要开阔眼界,大胆借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一方面解决西部地区的建设资金困难,另一方面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三要加强与国际国内各类中介组织、基金会、慈善机构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扶贫开发、教育卫生、残疾人等事业的投入。
要大胆引入!“#、$$$、#”# 等特许经营的融资方式。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前一直由政府直接投资,或由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投资、运营。但由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欠账大,加之资金求量巨大,西部地方政府一直力不从心,束手无策。近年来,国家改革投资体制,在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建设方面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引入非国有的其他投资人投资,给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将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经营权通过法定程序,有偿或者无偿地交给选定的投资人投资经营。典型的特许经营方式是!“#、$$$、#”# 方式。!“# 方式,是指获得特许经营的投资人,在特许经营期末,无偿地将设施移交给政府。$$$ 方式,是指政府与民间投资人合作投资基础设施。#”# 由!“# 演变而来。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是!”# 方式,广西来宾电厂总投资 % 亿多美元的项目就属此种方式。西部地区可以大胆地尝试和利用推广经营这种国际上通行的融资方
式,从而快加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步伐。
基础—— —建设项目的储备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快,投资额绝对值较小的主要原因,不仅体现在在建大项目少和项目竞争力不强方面,更重要的是缺少有规模、有潜力的后备项目。后备项目缺乏,论证准备工作不到位,才是制约西部地区扩大投资、加快发展的根源。西部地区应认真按照瞄准政策、立足资源、效益优先、条件可能的原则,积极研究论证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增加地方财源、增长经济发展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使项目储备走上良性循环和产业化轨道。
在农业和基础设施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 “ 三农”,重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投资项目和投资总额较大的有利条件,围绕道路、通信、生态环境建设、农村 “ 六小”(农村节水灌溉、农村人饮、农村能源、乡村公路等)工程和农业产业化,搞好项目的规划、论证和设计,力争在建一批,论证准备一批,储备一批,形成稳定的投资项目源。
从加工业方面来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竞争性项目主要集中在这个领域。西部地区要把工业项目当作富民强省的主要抓手,围绕石油化工、煤炭、有色冶金、能源电力、建筑建材、机械电子、轻纺医药等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针对填补市场空白、国内外科技领先、配套加工服务、可收费的基础工程(如城市煤气、供水、桥梁、公路、火电站、输电网线、通讯线路等)、政府鼓励的国有企业改造和支柱产业等方面,论证储备一大批项目,以增强地方的发展后劲。
第三产业的项目上,也要顺应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审时度势,积极跟进。
通过分门别类地储备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建成大型、科学、合理的项目库,从而掌握上项目、争投资、促发展的主动权,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 —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是投资发生之前,工程咨询机构受业主委托,运用现代工程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理论,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市场调查方式、现代调查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在掌握大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为投资者和业主投资决策提供的各类咨询服务活动,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减少项目风险、获得项目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以往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级领导认识不高,工程咨询人员素质偏低等原因,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足,质量低劣,有些可行性研究不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而是成了以应付上级审批为最高目的的 “ 可批性研究”,背离了可行性研究的宗旨。在我国加入 ",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和投资体制进行改革,决策机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各级领导一定要将项目前期工作当作争取项目和投资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予以重视,使其切实发挥好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谋咨询的作用。在项目工作中,各级政府领导既要支持工程咨询机构实事求是地科学论证,也要熟悉和掌握前期工作的各个步骤,主动参与项目前期工作,真正做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项目前期工作包括投资机会研究、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四个步骤。它们在前期工作中各有侧重、紧密联系、层层深入,对确保项目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会研究的重点是投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分析投资动机、鉴别投资机会、论证投资方向,是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之前的准备性调查研究。项目建议书,又叫初步可行性研究,它是对拟建项目的轮廓性设想。主要是从客观角度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看其是否符合国家长远规划的方针和要求,同时初步分析建设项目条件是否具备,是否值得进一步投入人力、物力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
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设项目咨询评估是通过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价。项目评估的作用是,优化建设方案,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 实事求是地校核投资,落实资金筹措办法和渠道; 促进项目决策科学化,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 统一认识,协调行动,为项目实施创造条件。
我国去年对投资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核心是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制度,按照 “ 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的投资自主权,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的改革,并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自主权,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和方式。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要适应这种变化,严格区分企业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对前期工作的不同要求,把握重点,对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要重点做好对涉及公共利益、资源环境、经济安全等经济外部分析和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益和社会可接受性等社会评价,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备案制项目以及企业投资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评价等财务分析,则要放手由企业自主论证,力求将项目前期工作做实做深做充分,切实提高投资项目的效益和质量。
第四篇:笛卡尔四个问题
一、笛卡尔的方法论
笛卡尔哲学体系的建立主要依靠他的方法论,通过方法论,他摧毁旧经院哲学体系的基础,建立了理性时代的规则。
1、普遍数学原则
笛卡尔坚持统一的科学馆,认为所有的科学都统一于哲学。而科学的统一性并不在于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他认为数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笛卡尔认为应当寻求一种包含古代几何和当代代数的好处而没有它们缺点的方法,即“普遍数学。
(1)数学的一般特征有二,“度量”和“顺序”,普遍数学把数学的最一般特征运用到其他学科上,这两个特征运用到更大范围时需要从哲学上加以界定,使他们获得更普遍的意义。数学上的度量是量与量之间的比较,在数学以外的领域,我们就可以把度量转化为不同对象之间同异的比较。(2)科学研究的顺序有两种:一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综合,一是从复杂到简单的分析。在数学中,研究对象是同质的,这两种方法是可逆的。但是在形而上学的领域中,终极原因是无限的上帝,被造的事物是有限的,原因与结果不同质,不能直接推到,因而形而上学不能直接诉诸于终极原因,需要通过分析方法寻找确定的第一原则,在运用综合推导出确定的结论。这就与笛卡尔德另外一个原则相关联。
2、思想原则
笛卡尔按照先分析后综合的顺序,建立了四条方法论原则:
第一,绝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第二,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适当的、圆满的解决为止;第三,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第四,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的列举出来。
上述四条原则不难理解,即说明了分析的必要性,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要尽可能细致,直至可以圆满解决,而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完全的真理。
3、普遍怀疑的原则
笛卡尔确立了以上原则后,有由于梦境而引发了他对现有一切知识的怀疑。他认为一定要重建知识,必须找到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笛卡尔德怀疑方法是普遍的:
首先,周围世界是感知到的对象,感觉的不可靠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周围的世界时不可靠的。
其次,就是我们对于自己身体活动的感觉好像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在梦境中我们的感觉也同样是确定无疑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区别梦中的感觉和清醒的感觉。
最后是数学的观念是简单的,而且是清楚明白的,好象永远不会有错,因为无论是现实还是梦境,2+3永远等于5,正方形永远不会有四条以上的边,但是在笛卡尔看来这种看起来不会虚假的东西也只是未经推敲的假象而已。这里笛卡尔假设了一个邪恶的精灵,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对象至于我们的心灵之中,但这并不是思想的产物。就好像一直以来,哲学家对数学基础的追问:数学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有无外部原因?有无客观事实与之对应?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因此自身基础不稳定的数学不能成为第一原则。
笛卡尔的怀疑方法属于分析的范畴,通过这个普遍怀疑,他确定可“我思故我在”的第一原则。
二、“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体系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
(1)根据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原则,分析考虑一切可能性原则后,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可能性“思想对思想自身的怀疑”。笛卡尔认为思想可以怀疑外在对象和思想之内的对象(数学的知识等),却不能怀疑自身,即思想在怀疑时,可以怀疑一切思想的对象和内容,到那时对于“我在怀疑”这个事实却不能怀疑,负责一切怀疑边不可以成立,就是说怀疑本
身不能怀疑。(2)“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分为两部分:“我思”和“我在”。“我思”就是思想的活动,包括一切意识活动,无论理性的、感性的还是情感的,更重要的是它属于没有内容的纯粹活动,否则它也就成了可以怀疑的了。“我思”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反思的意识。思想的活动就是反思的活动。(3)思想的主体与反思的主体是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故”并不是实体之间的因果联系,而是本质与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从逻辑上说也不表示从已知到未知的推理。“我思”是该实体的本质,“我在”是该实体的存在。人们只能通过属性来认识实体,实体的特殊属性就是它的本质。“自我”就是这样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4)“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的意义就在于确定了一个“自我”思想实体,下一步便是从这个唯一确定的命题推导出其他确定的知识。这需要从自我思想领域过渡到思想之外的领域,需要克服不同性质之间的隔阂,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公共标准。笛卡尔诉诸于他已确立的第一原则,认为“自我”观念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即一切象自我观念那样明晰的观念都是真观念。因此笛卡尔建立了一个一般的规则,就是:我们极清楚、极明白地想到的东西都是真的。这一规则的建立是笛卡尔方法论的转折点,使他能够从分析过渡到综合并用这些复杂的标准衡量那些对象,并将那些曾经被怀疑的观念再次确立为真观念。
三、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笛卡尔生活在基督教的传统之中,因此他理所当然的肯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清楚、明白上帝的观念,但是“上帝”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笛卡尔所要证明的。
(1)笛卡尔说“上帝”观念具有无限的完满性,而“自我”的观念只有悠闲地完满性,从自我的有限性不可能产生出上帝的无限性,理由是原因的现实性不可能小于结果的现实行,这种因果的比较虽在中世界已经出现,但是把它运用于上帝观念与这一观念的比较,笛卡尔是第一人。根据这样的因果观,“无限完满性”的观念只能是“无限完满性”的现实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必定有一个无限完满的上帝存在,他把关于自身的观念赋予人类,产生出关于“上帝”的天赋观念。(2)笛卡儿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是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的新版本,他们都是从“上帝”观念的绝对完满性推出上帝的客观存在,但是安瑟尔谟认为绝对完满与客观存在之间有逻辑必然联系,因此可以从前者推出后者;笛卡尔则认为二者是因果关系,有结果追溯到原因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综合。(3)“我思故我在”到“上帝存在”完成了两个不同性质对象系列之间的跳跃。我思是单纯的思想原则,上帝存在是终极原因。从思想的第一原则到上帝存在的论证建立了从主观到客观的过渡。从上帝这个终极原因出发,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确定性也就有了保证。
四、物质实体和身心二元论
(1)笛卡尔对于实体的定义是:“一个不依赖其他任何事物而自身存在的东西。”那么严格的说只有上帝才是不依赖于任何东西的存在,上帝是唯一的实体,但实体是个多义词,他可以在相近的意义上运用于不同的对象。在与实体相近的意义上,心灵和物质也是实体,因为除了上帝之外,它们也不需要依赖任何东西而存在。按照笛卡尔的原则我们只能通过属性认识实体,思想和广延使我们所熟悉的无处不在的输习惯,因此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上帝是实体只是一个存在论的设定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2)根据实体的定义,心灵与物质都是不依赖与它物的存在,它们也不依赖于彼此的存在,思想和广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思想没有广延,广延没有思维,这样笛卡尔得出了二元论:“心灵与物质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他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认识两个实体的组合:身体是物质,自我意识是心灵,这就是“身心二元论”。按照二元论的原则,身体和心灵不相互作用。
第五篇:国有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问题及建议
国有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问题及建议
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独资公司而言,董事会的建设尤为关键,一方面既体现了股东国有资产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是“三重一大”事项的具体表现。规范董事会建设尤为重要。根据对多家中央企业的研究,现实操作过程中对董事会的规范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1.应强化董事会作用,规范董事会建设。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在一定程度上行使了实质上的股东会功能。公司董事会更应突出为公司的决策机构,担负着战略制定、重大投融资决策、经营监督以及对经理层任免、考核与薪酬的决定权。在决策重大事项的同时更应对事项后期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与考核,也是强化董事会作用的现实要求。
2.应规范提案管理,明确董事会的严肃性。
从众多的提案中可以看到,重大融资、重点项目等提案的严谨性不足,有些提案往往是寥寥几句话,可行性报告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内容欠缺,提案的随意性以及无计划性提案现象时有发生。董事尤其是外部董事在参加董事会之前并不能及时得到表决所需的详尽资料和信息,对所表决的事项缺乏足够的研究,从而使得董事对董事会的表决意见缺乏科学性,造成了董事会决议与经营实际的脱节,也进一步削弱了董事会在企业中的权威性。
提案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提案人对董事会的认识不清,也是责任心不足的表现。
3.股东(国资管理部门)应尽快出台董事会、经理层的职权手册。
企业在经营中不免遇到决策束缚的问题,虽然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权限分立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但在实际操作中距离达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管理目标还有差距。现实中经理层与董事会的矛盾重重,越权以及业务叠加表现尤为突出。股东(国资管理部门)出台明确的具有可操作的职权手册将会更好地理顺公司管理。
4.应加大重点项目以及重大事项的风险管控。董事会应关注公司重点项目及重大事项的监督,董事会应该从“签字”以及“图章”的形象中走出来,落实到具体的后期跟踪、监督与考核上,毕竟签字要负责任。
经理层或者提案人、项目负责人应形成汇报工作机制,时刻掌握运行情况,企业在董事会的理性决策和有效监督下,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