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了正确履行权力和职责1(精)
财政局关于权职梳理工作 进展情况的汇报材料
为了加强对财政部门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确保财政权力正确行使和岗位职责正确履行,建立健全公开、透明、规范的行政权力运行和职责履行机制,财政局召开全局权职梳理工作动员会议,对开展权职梳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动员阶段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政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旗财政局权职梳理、流程规范和风险监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督检查科,负责组织协调、起草文稿工作。成立由有关同志参加的审核组,负责对各科室、所属单位申报的《工作规程》进行审核把关。
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财政局召开全局权职梳理工作动员大会,旗纪委书记参加了会并讲话,强调财政局要把权职梳理工作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全面推进财政部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利用财政信息载体,使干部职工及时了解权职梳理工作目标意义、主要内容和工作进展情况。积极参加权职梳理工作讨论会,学习其它地区成功经验。
二、梳理查找阶段
全面排查梳理,不留死角隐患。按照要求,结合我局“三定方案”,我们全体干部以科室的具体工作岗位为基点,采取自己找、大家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的方式,展开拉网式自查清理。按照统一基本格式、统一基本内容、统一基本口径的三统原则,规范编制梳理的内容和形式,实现标准统一、条理分明、便于查找的目的。
督促检查,确保质量。要求各科室把权职梳理工作纳入全年工作安排之中,规范流程。依据法规政策、制度办法,遵循和把握财政经济运行、权力运行、职责履行规律,以图表形式清晰描述每一项权力和职责运行流程,实现权职运行程序化。其中,涉及全局或某几个科室的共性业务事项编制共性《工作规程》,其它的编制个性《工作规程》。坚持沿着每项权职运行的“流程图”,结合近年来发生的财经违法违纪案例和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全面搜索权职运行中的风险点,进行权职风险分析研究,确认权职风险点。
三、审核确认阶段
财政局组成权职梳理工作审核组,分别对各科室申报的《工作规程》逐一审核评议,按照初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经分管局领导审批后,报审核组终审。
四、务求职权梳理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职权梳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各部门要按照全区财政纪检监察专题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的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求真务实,扎实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进行权职梳理的目的不仅在于明确权职,更重要的是通过权职运行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各项工作开展,达到源头防腐、治腐的目标。当前的财政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因此,在权职梳理工作中,不能就梳理而梳理,要注重统筹协调,努力使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把推进权职梳理与各项财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深化财政改革、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效果。
全市财政系统权职梳理工作已正式启动,深入推进权职梳理,是我们财政部门正确履职、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本着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对良心负责的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确保权职梳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推进全市财政事业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关于职责履行情况
关于扶贫办职责履行情况自查报告
(2011年4月)
县编办:
我办经过一个月的认真自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履职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照检查。我办主要负责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劳务输出等项目的申报、实施,扶贫贷款的审核和立项;负责“三西”资金、财政扶贫资金、闽宁资金的管理使用;负责社会定点帮扶和东西合作对口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及各类扶贫数据的统计等工作。在自查工作中,严格按照十条扶贫职责相对应规划、机制、制度、措施进行全面的对照检查。各股室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相互协作、积极参与,有效落实各项履责自查工作,积极查找履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梳理,提出相应整改措施。
二、着力抓好整改。围绕“三定”规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严格按照工作安排的方式、方法、步骤组织实施。紧紧围绕扶贫职责和扶贫任务,对全县的贫困村和贫困农民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高度关注,并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完善了盐池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及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计划、项目管理公示公告制定等。
三、根据《关于印发<盐池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要职责
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的文件精神,我办目前设6个岗位,分别是办公室岗位、计划统计财务岗位、项目规划岗位,社会扶贫岗位、中长期劳务培训岗位、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岗位,符合“三定”规定要求。机构设置,共有编制13名,其中主任1名,书记1名,副主任2名,干部9名,符合“三定”规定要求。并严格执行实名制管理制度。
总之,我们严格按照“三定”规定的各项要求全面履行扶贫职责,建立完善了履行职责工作机制,履行职责到位,无超权限职责的问题;不存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重权轻责,衔接不畅等问题;在履责过程中没有重大失误,也不因客观原因而不落实职责。“三定”规定中不涉及取消、转移或下放职责的问题,也不涉及新增职责的衔接落实。多年来,推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从未在履责过程中发生重大失误。
第三篇:如何正确履行监区纪检监察员工作职责
如何正确履行监区纪检监察员工作职责
监督检查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中心职责,是监区惩治纠错工作及其预防腐败体系的关键环节。因此,每个纪检监察干部,要明确岗位职责,紧扣本监区的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把握本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新台阶。当前,纪检监察干部正确履行职责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学习,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执纪能力
新的时代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应该不断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不断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矢志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地学习纪检监察工作专业理论、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适应新时势的业务技能;有针对性地学习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财务、现代科技等与本职业务有关的相关知识,灵活地运用学习和所掌握知识内容,努力创新工作方法,严格执行纪检监察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纪检
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根本上,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业务基础,促进纪检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格尽职守,树立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站在反腐倡廉第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素质高低、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效。因此,要有带头意识,律己更严,心胸更宽,才能树立威信,在工作中坦坦荡荡,无所顾忌。一是带头做到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坚持“三个不放松”、“四个坚决”,争当廉洁自律的表率。“三个不放松”即:任何事情都不放松,讲原则,守规矩;任何环境都不放松,慎行、慎友、慎独;任何环节都不放松,不但自己要过得硬,同时还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下属工作人员。“四个坚决”即: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去的坚决不去。二是带头接受各种监督。要理气壮地监督别人,首先要自觉接受监督。要主动接受领导和职工各个方面监督,把对自己的监督当作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做到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主动向领导和上级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开展有效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带头维护监区纪律。全面履行监区赋予的职责,严格执监区的规章制度,带头同各种腐败问题作斗争,维护监区纪律的严肃性。正确处理好个人得失与工作职责,始终做到公私分明、不讲情面、不循私情,坚持原则、秉公执纪、敢于碰硬。只要是腐败问题,一旦发现,无论大小,无论涉及
到谁,不论职位高低,无论资历多老,坚决一查到底,坚决杜绝“关系案”、“人情案”的发生。
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方式方法 创新是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的活力所在。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才能实现量的积聚和质的提升。只有用创新的思维和举措,破解工作难题,才能真正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一是创新观念。牢固树立纪检监察工作同监区生产经营发展的理念;“惩治腐败是成绩、预防腐败也是成绩”的理念;“严肃执纪是职责、保护干部也是职责”的理念,把工作理念从重个案、重眼前、重局部转到重机制、重长远、重整体上来,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二是创新思路。要用改革的精神探索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路子,分析、把握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规律,针对当前纪检监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三是创新方式。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健全互动式廉政管理网络平台,拓展纪检监察工作方式,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如在办案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现代办公技术等设施设备,提高办案能力。四是争先创优。在工作中从大局入眼,从细节入手,时刻牢记细节决定成败,每件事情都要用心思考,用心把握,用心去做;每项工作都要有突破、有特色、有亮点;每项任务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四、督促检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纪检监察干部要充分发挥领导和职能作用,教育引导广大
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实现监区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加强对科学发展观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打招呼;对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倾向性问题,要坚决纠正;对违背科学发展观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处理。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为监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五、完善机制,提高预防腐败工作水平
公司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纪委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党风建设,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一是把监区的廉政文化纳入监区文化建设范畴,加强监区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二是狠抓内控制度的落实。要求员工树立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监区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制,在落实制度问题上,不能以情代替制度,任何人不得超越制度。三是纪检监察工作要结合监区实际贴近业务开展工作,积极探索监区内控监督机制,确保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四是紧紧围绕监区工作重点,坚定不移地把反腐倡廉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监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取得成效,确保监区有效履行各项职能。
六、加强监督,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要按照《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要求,加强对监区各部门领导人员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加强对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监区有关制度是否建立、决策方式是否明确、权限是否清楚、执行是否严格有效、监督是否有力等内容;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干部选拔使用、考察考核和狱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罪犯考核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特殊岗位罪犯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对照奎屯监狱及各部门制订的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和制度,检查各部门项目部的执行情况。做好惩防体系推进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和各单位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发挥监督管理的整体功能,形成工作合力。
七、严肃纪律,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纪检监察干部要进一步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惩治作用,以惩治促预防。要把发生在领导干部中的违纪违法问题作为查办案件的重点,严肃查办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严肃处理在生产经营、重大工程建设、大宗物资采购、大额资金支付等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根据监区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进一步加强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管理和审理工作,切实维护监区和民警的合法权益。在查办案件工作中,要正确运用监区的规定和策略,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教育与惩处相结合,既要查处严重阻碍和破坏监区改革发展的案件,又要支持和保护广大领导干部大胆创新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案件检查措施,加强对办案全过程的管理和
监督。要加大案件的督办催办力度,认真落实上级交办的案件查处工作。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利用典型案例,对案件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完善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加强防范。
因此,纪检监察干部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有助于推动监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地推进惩防体系的建设,从而促进监区领导干部廉洁从业。
第四篇:弄清权力本质 正确行使权力
弄清权力本质 正确行使权力
——木子
关于公共权力的本质或称之为来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证:
首先,从解文说字来看。字典、词典中对“权”字的解释均有一义项,“权是称锤”,即称砣。正所谓“四两压千斤”就是对权力的形象说法。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歌中有句唱词“天地之间有杆称,那称砣就是老百姓”。权是称砣,称砣是老百姓,由此可以说,权就是老百姓。
其次,从公共权力的最初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早在原始社会,管理社会就以共同的方式即原始民主进行,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内部的一切成年男女享有平等表决权的集会,是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重大事务由议事会讨论决定。氏族酋长由议事会选举产生并可随时撤换。
再次,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看。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宰者,少数领袖人物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组织人民群众实现其根本利益,才能发挥他们在历史中的应有作用。反之,任何“伟人”都将一事无成,甚至被历史所抛弃。最后,从宪法的规定来看。我国宪法总纲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制定的宪法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所以对权力的本质作了如此准确、高度的概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公共权力是属于人民群众的。
既然公共权力是属于人民群众的,执政为民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毛泽东说过:“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还更加简明地说:“领导就是服务” 江泽民也反复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所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是对权力的本质的高度概括。孙中山把国家权力分为民权即政权和治权即管理权。他提出“权能分立”的政治主张。他认为人民群众应该是“有权的人”,即国家的主人;而政府则是“有能的人”,即受人民群众聘用的管理者。他还非常形象地比喻说:“驾驶汽车的车夫是有能无权的人,汽车的主人是无能而有权的人,这个有权的主人便应该靠有能的专门家代他驾驶汽车。国家的大事也是一样的道理。”(《孙中山选集·三民主义》)孙中山形象指出我们的领导机关及其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主人与车夫的关系。车夫理所当然要按照车主的意图开好
车,全心全意为车主服务,不得罢开、擅开,更不能私开。
弄清了权力的本质,知道了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接下来就应该知道如何正确行使权力的问题了。笔者认为必须做到勤政、廉政、善政。
勤政。即在其位谋其政,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群众多做事、做实事、做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甘当人民的老黄牛,为人民的利益吃苦耐劳,宵衣旰食。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修正错的,惩恶扬善。而不能做官当老爷,尸位素餐,高高在上,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人民赋予你的权力是要你为其行使的,不是让你来享清福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句广为流传的戏谑贪官的谚语,用来刺激谋私是万万要不得的,但用来激励当官者抓紧时间为人民正确行使职权,多办事,办好事还是十分恰当的。否则就是失职渎职,无所作为,是个懒官。
廉政。即为官清廉,奉公守法,不谋私利。以权谋私是为官者的大忌,它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给自己带来毁灭。这方面的例证,古今中外俯拾即是,胡长清、成克杰、王怀忠就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为官当以造福人民为己任,如果追逐个人、家庭或小集团的利益,迟早是要摔跟头的,要知“追求与追究,风光与风险,做官与坐牢”之间仅一步之遥。结果如何全在于为官者怎样对待做官掌权,即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官并不一定就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立下不朽的丰碑,弄不好还会遗臭万年。为官应有官德,要有高尚的追求。《左传》中说人生不朽有“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居于首位。而为政清廉是立德的起码要求。否则,大肆敛财,就是胡作非为,是个赃官。
善政。即要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真本领,具有所从事的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从容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办好事。而不能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无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乱指示,瞎指挥,盲目决策,给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毫不痛心。当今对为官的勤政、廉政强调的较多,而对善政讲得不够,这是有失偏颇的。很少有因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而受到追究的,有的还美其名曰“交学费”,这样的“学费”人民是交不起的。要做到善政,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勤于学习新知识,善于思考新问题,做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否则就是为所欲为,当的是个昏官。
勤政、廉政、善政是三个有机的统一体,必须同时做到,不可偏废,才能称得上正确行使权力。
由上分析得知,我们必须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提醒自己正确行使权力,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好公仆。
第五篇:如何履行政府职责
履行政府职责 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如何履行好这一职责,是政府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联系我国当前实际,政府要切实履行好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责,应在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因此,政府应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然而,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过去在强调实现人民共同利益的时候,往往对人民内部不同的利益要求有所忽视,并由此导致政府对有关社会事务的管理过于简单机械、整齐划一。如今,一些政府部门仍习惯于以人均收入的高低来衡量人们的生活水平。其实,由于我国国情不同于某些发达国家,所以人均收入未必能反映一般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特别是难以显示人民群众内部的收入差距和不同的利益需求。应当看到,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是具体的,是由人民群众中诸多群体及个体的具体利益组成 1的,社会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是客观存在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过程。因此,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各级政府需要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目前,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和公共服务覆盖范围狭窄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政府应当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注重向农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统筹协调各方面具体的利益关系,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有效途径。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近年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明显成效,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正在强化。但在某些领域和方面,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仍然存在问题。比如,一些政府部门仍习惯于对社会事务大包大揽,甚至直接介入社会生产单位的招商引资和投资决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行政性收费名目繁多,加重了社会负担;过多地
控制社会资源,助长了一些行业的行政垄断;一些地方的税收和财政收入增长迅速,而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相对缓慢。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和谐社会。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
在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上,应坚持以社会为本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当规范自身的权力运行,进一步为社会的自主发展开辟广阔空间,进一步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和支持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目前,我国正在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政社分开,其中包括凡是应该由企业自主行使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权都要交给企业,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得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同时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切入点,努力解决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仍然过多这一突出问题,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臵,精简政府机构和降低行政成本;等等。这些举措,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应当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过去一个时期,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同时许多该管的事却没有管或没管好。应当明确,广大社会成员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尊重其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政府无论行使经济职能还是行使社会职能,主要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而不是由政府直接充当经济社会建设的主体。政府应当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宏观调控的主体,是社会建设领域中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体,同时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导力量发挥主导作用。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意味着政府应避免“供非所需”的状况,更多地提供社会真正需要的服务,特别是改变对社会微观主体活动进行直接干预过多的状况,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为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为了减少和限制人们活动中的随意性,消除不同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保证社会运行井然有序,政府需要确认和提供一系列基本规则,其中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各类市场主体进行等价交换和有序竞争,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保持社会稳定,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等等。只有使广大社会成员依据规范合理的规则进行各种活动,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整合社会管理资源
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自身发育和成熟程度逐渐提高。这就需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和开发社会管理资源,推动建立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的社会管理网络。
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也是政府职能转移的过程。可以将政府原有的一些管理和服务职责剥离和转移出来,由各类社会组织来承接,同时完善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以此强化社会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的功能。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机构,以及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各类基金会等等。这些社会组织贴近社会、了解民情,具有一定的自愿性、组织性和独立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在某些社会问题比较集中的公益性领域,如在扩大就业、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社会福利、慈善救助等方面,更应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应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并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
发挥政府工作人员的表率作用
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政府工作人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既要实施管理和提供服务,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引领广大社会成员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共识,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不断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当前,政府工作人员队伍主流是好的,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但也有少数政府工作人员违法违规、损公肥私、失信于民,对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造成损害,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诚信意识、行为准则等带来负面影响。实现政通人和,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决纠正这些行为。因此,应切实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使全体政府工作人员提高精神境界、树立良好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自觉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履职尽责、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