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要有担当精神
深化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要有担当精神
12月8日上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主持召开了省委常委会会议,会议学习重温了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听取了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长沙市要在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等方面与株洲、湘潭错位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展现长沙胸怀、省会气派和先锋作用。会议强调,要把长沙改革建设发展放到全省的大局、省会城市的大局来考虑,一如既往加大支持力度,更好发挥长沙在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中的示范区和排头兵作用。
在这里有必要着重分析这次省委常委会关于长株潭一体化的表述。首先是“错位发展”,长沙市要在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等方面与株洲、湘潭错位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里强调的是,长株潭长株潭不能“同质竞争”,不同“重复建设”。长株潭必须走“一体化”发展之路。其次是长沙“要有气派”。长沙要发挥“老大哥”的作用,要在长株潭一体化中,主动发挥“带动力”和“拉动力”。所谓有所为,就是要做有利推动一体化发展的事。例如长株潭的城市配套如何实现高度融合等等。所谓有所不为,就是不要做不利于长株潭一体化的事,例如在产业上如何避免“同质和恶性竞争”等。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加快转变城市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这其实是要求决策者在“一体化”进程中,要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水平。
加快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乃“大势所趋”,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提升,事关湖南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事关“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成功落地与跨越发展。随着长株潭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一小时经济圈”效果初显,成为了区域融合、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加快了长株潭一体化的步伐。通过交通串联,长株潭较为分散的城镇,紧紧连接在一起,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激活了生产与消费市场。这宛如强力引擎,为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提升,提供了内生动力。这是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一着棋,下好了便能有效抢占先机。当然,我们还要看到的问题是,长株潭在金融一体化、政策一体化等方面尽管有了明显提升,但还有很大空间,在公共资源的融合共享上还应当加快步伐。在农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的一体化对接上,要有实质性的进展,更要接地气,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深化推进一体化带来的红利。
在一体化的进程中,长株潭三市如何协同推进,更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与担当。令人鼓舞的是,“一体化”中的“省会使命”正在“发力”。11月2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亲自率长沙市党政代表团赴株洲、湘潭考察。这其实体现的就是长沙“胸怀”,长沙此举,其实就是在推动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主动作为,在主动发挥“先锋作用”。担当省会使命、发挥省会作用,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推动全方位合作交流,共同打造紧密对接、亲密合作的区域发展一体化范本。要加强资源要素共建共享,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军民融合等方面的合作,努力实现各种资源要素在三地之间的顺畅高效流动,共同推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更多成果、取得更好成效。
人民满意,才是“最为重要”的。我想,让人民群众满意叫好,增强他们的获得感,更是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正如会议所强调的,人民满意,是党委、政府最需争取、最为重要的“牌子”。凡是符合中央要求、切合客观规律、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事情,就要保持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胸襟和境界,坚定不移地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所以,坚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拿出一股敢于担当的勇气与智慧,全力为人民群众提升更优质的服务,为实现“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才是根本之所在。
第二篇: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工作方案
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工作方案
加快推进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优化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运输服务结构,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率,是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交通建设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任务。为认真落实省委书记周强同志的重要批示,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按照《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有关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发展规划及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个服务”为宗旨,围绕全面推进“四化两型”战略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主题,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优势,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宜居城市、促进社会和谐。以长株潭公交一体化为核心,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加快推进长株潭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目标,立足于高标准、高起点,大胆创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整合三市综合交通运输资源,形成三市一体、城乡统筹,资源共享、结构优化,功能齐全、管理高效,运营规范、服务优质,经济便利、安全有序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和运营体系,科学构筑“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广大群众出行需求。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贺仁雨 副组长:徐正宪 李晓希 胡建新 文树勋 肖文伟 杨 广 成 员:徐 建 陈健强 刘 见 陆增富 刘国林 罗 可 李建斌 谭衡鸣 陈新发 罗丽萍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省长株潭两型办副主任(正厅级)
省交通运输厅总经济师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长沙市政府副市长 株洲市政府副市长 湘潭市政府副市长
省交通运输厅副巡视员
省地方海事局局长 省财政厅经建处处长
省长株潭两型办发展处副处长 省机场管理集团副总经理 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处处长 省交通运输厅城市交通处处长 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 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办主任
省交通运输厅引进外资项目办主任陈国辉
湖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刘明理
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刘玉平
株洲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章礼华
湘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蒋自雄 长沙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处(电话0731—88770138,传真0731—88770033),罗可任办公室主任,彭建涛、李鸿德任副主任,负责推进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日常工作。长株潭三市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三、工作大纲
(一)实施范围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地区,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两型”发展。注重交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与自然和城市风貌相和谐的交通环境,以零换乘、无缝对接为目标,为长株潭城市群人们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多层次、多功能的交通服务,提高污染少、占地少、能耗低的交通方式所占比重,大力发展和使用公共交通。
2、坚持统筹协调,突出工作重点。城市群对外通道与内部设施协调发展,突出城市群内部体系的构建;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突出城际快速干道的构建和枢纽换乘中心的建设;城市交通与农村交通统筹发展,突出城市交通,以城带乡。
3、坚持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突破
突出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定位,加强政府投入和引导,加快推进交通建设与管理上的制度创新,在投资、营运、管理、组织、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构建适应三市经济和人民群众出行的理想模式;加强区域间、城乡间及各类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互补,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的整体运行效率。
4、坚持科学发展,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当超前,实现跨越式增长,交通设施建设总量要适应并适当超前于城市群发展需要,交通体系布局要适应并引导城市群生产力布局。同时进一步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目标和任务
1、总体目标 以长株潭公交一体化和智能交通、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为重点,通过5年的努力,优化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运输服务结构,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率,形成“布局完善、功能协调、衔接顺畅、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高效低耗” 的综合运输体系,为长株潭城市群提供充分、优质、可持续的交通运输服务,促进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2、主要任务
(1)准确掌握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及原因;
(2)有效认识长株潭城市群当前及未来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宏观环境,并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较准确地预测长株潭综合运输需求;
(3)提出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4)优化长株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明确如何从点、线、面(即枢纽、通道、网络)三个层次统筹考虑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之间的基础设施衔接与协调;
(5)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推行“公交优先”与“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提出长株潭城市群道路运输和城市公交运输融合三市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研究内容包括:三市城际交通运输统一管理体制、三市城际公交运输企业模式、三市城际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三市城际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考核机制、三市城际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等。
(6)科学确定建立长株潭城市群高效的运输组织保障系统,探索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统一的客服标准和运行监管机制。解决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运输组织、市场与信息、技术与标准等方面实现一体化的问题;
(7)提出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对策与措施。确定政府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制定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交通规费政策、票价政策、财政政策、市场政策等。
(8)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理想模式,并提出相关组织、运营、管理及支持保障系统。
(四)研究重点
1、制定长株潭公交一体化方案。积极搭建长株潭三市公交一体化运作平台,整合长株潭三市现有的公交、城交客运资源,进行公交化、公益化改造,对现有的长株潭城际一体化公交线路进行提质改造和优化调整,积极构建智能公交和“两型”公交。
2、研究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市地铁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协调发展问题。并根据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市地铁建设情况,给出常规公交线网与长株潭轨道交通协调的方案与营运组织的协调策略。
3、以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为抓手,加强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无缝衔接”和旅客 “零距离换乘”。着重考虑如何强化道路客运衔接铁路、机场等枢纽、港站的集疏运功能,如何加快完善道路旅客集疏运服务网络,科学安排班次密度。
4、提出改造提升客运服务体系,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的策略。重点研究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如何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区城之间及城乡之间客运组织与市场的衔接,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
5、深入研究长株潭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加快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各种运输方式既自成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又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的格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改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四、工作步骤
(一)2011年7月,召开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讨论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工作会议的有关事宜。
(二)2011年8月,课题组与“研究机构”完成调研工作,收集有关资料,提交《实施方案》(初稿)。
(三)2011年9月,领导小组邀请世界银行“中国城市群两型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项目专家对《实施方案》(初稿)评审,并根据修改意见完善。
(四)2011年10月,课题小组提交《实施方案》(修改稿),领导小组再次组织专家审查。
(五)2011年11月,提交《实施方案》最终稿并报省政府审批。
(六)2012年元月,按《实施方案》推进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
第三篇:对“长株潭警务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对“长株潭警务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批准建设以来,三地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群已具一定规模,现代化交通四通八达,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在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下,三地之间的社会关联度越来越强,地区治安问题也日益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突出表现在区域内跨区流动犯罪增多,地区间的犯罪相互影响、关联程度加大,治安管理对象发展迅速等等,区域治安问题已成为维护长株潭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推动长株潭警务一体化势在必行。一、三地接壤地区刑事发案的基本情况
天元区与长、潭两地接壤的派出所有马家河派出所、栗雨派出所,随着三地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天元区与长、潭之间的人、财、物流量不断增大,一些犯罪分子趁机利用三地交界的特殊地理交通条件,跨地区作案,跨地区销赃、藏匿的现象逐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两抢”案件成为直接牵动刑事发案总量升降的最主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该类案件占到刑事发案总数的六成以上,且犯罪呈现快速、机动的特征,犯罪分子运用先进的通讯和交通工具,做到快速传递信息、快速纠集同伙、快速作案、快速转移,有时在株洲作案,随后快速到湘潭、长沙藏匿和销赃,在湘潭、长沙作 案又到株洲藏匿和销赃,其机动能力增强,使警方打击难度不断加大,直接影响了三地的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三地警务一体化的基本目标和重点协作项目
1、信息领域的协作。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目标,建立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长效机制。设立热线或专线电话,遇重特大警情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时进行区域内协调配合处置。交流违法犯罪动态信息和工作经验,相互通报突出的社会治安情况,相互通报治安管理部门开展的专项行动,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区域转移,实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步开展,形成打击整治的工作合力。
2、打击违法犯罪领域的合作。查处在接壤地区的“黄赌毒”及“销窝赃”等违法犯罪活动时,相互支持配合,相互提供违法犯罪线索,配合调查赃物流向和追缉违法犯罪嫌疑人,必要时,协作地可出警支援,实施共同打击。
3、重点地区治安整治工作领域的合作。对接壤地区治安复杂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适时组织统一行动,集中警力开展专项整治,实施清查打击。
4、人口管理领域协作。实现人口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公安信息系统中的常住人口、境外人员、流动人员和出租屋、重点人口和监外罪犯等信息系统通过授权机制互相开放查询权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三、加强三地区警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
推进长株潭警务一体化,要遵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协同作战”的原则,充分发挥多方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构建合作平台,积极探索联合打击、防范跨地区违法犯罪活动的新方法,有效提升公安机关区域联动、整体作战能力。
(一)加快实现信息共享。要紧紧抓住公安“大情报”系统建设的有利时机,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目标,转变思想,迅速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治安管理工作新模式。一是整合信息资源。将各地各部门的旅业、民爆、枪支管理以及常住、暂住、重点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等系统数据跨区整合,治安视频监控与通信网络系统有效整合,尽快建成一个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的信息平台。二要加强周边区域治安情况分析研判。要建立常态化的社会治安情报分析研判机制,根据本地和周边人员、物品的流向,大型活动的层级以及110警情的多少等情报信息来分析判断当地和周边区域治安状况,及时掌握边界地区社会治安状况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
(二)以“人(流动人口)、屋(出租屋)、场(娱乐场所)”为重点,建立治安要素管控协作机制。一是完善通报协查机制。对流出本辖区的重点人员、危爆物品要及时通报给流入地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并由流入地治安部门落实协管措施;对下落不明的,要通报到周边地区,同时启动协查 机制。二是建立协管工作机制。对涉及三个地区甚至多个地区的治安要素,如工作地和居住地分属两个区域的重点人口、关注对象和跨区连锁经营的场所、行业等,应共同研究管控方案,互通动态管控情况,分头落实管控责任。
(三)构建社会面巡逻联防机制。一是建立联合巡逻机制。边界地区公安机关双方互派警力加入对方的巡逻组,或联合组成巡逻队,对边界区域开展联合巡逻。二是跨区域打击现行犯罪。在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中,三地公安部门可根据各地治安形势的复杂性和地理特点划定协作区,一旦发生重大警情,需要对嫌疑人和嫌疑车辆进行围追堵截时,案发地公安机关可以迅速越过行政区划线追击犯罪分子,同时,可根据事先确定的指挥层级和联络方式,第一时间向协作区公安机关通报嫌疑人、嫌疑车辆的具体特征和可能逃跑的路线,按照一定的协作规范和操作流程,调度协作区警力开展布控、堵截和抓捕工作。
(四)建立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对跨区域的矛盾纠纷(如山林、土地纠纷),同一行业的不稳定因素(如出租车行业)等,可建立联合调解机制,形成跨区域的调解网络。通过召开排查矛盾纠纷的联席会议,共同摸排联防区域内的各种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形成大排查格局,对排查的信息进行联网,互相通报。尤其是对可能引发跨区域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因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早预防、早治理。
(五)建立区域警务协作保障激励机制。一是树立全局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长株潭区域内的治安问题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也难有长期稳定的治安环境。因此,治安警务合作,必须要跳出行政区划的框架,通过反复协商、沟通,共同制定合作机制,弥补单一城市的治安控制局限,共同提升警务效能。二是建立科学评价激励机制。对经常协助其他地区开展工作的单位,以及周边地区社会治安整体效果良好的单位,要明确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并在工作绩效考核时,一并予以考虑加分。
(六)建立警务协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由长株潭三地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每年召开1次联席会议,通报社会治安管理情况,总结警务协作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提出工作建议,必要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本协议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长株潭各市设立治安管理警务协作的办事机构和联络机构,每半年召开1次工作例会,通报社会治安工作情况和协商区域警务协作事宜,协调推进合作事项,并向三市治安管理警务协作联席会议报告警务协作落实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工作例会由三市轮流举办,如一方有重大事项或行动需要协商,可提议并经其他方同意召开临时会议。
第四篇: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
长株潭两型社会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深入了解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状况,和变化;了解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调查背景: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被列为中国的第四批试验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2008年年底,试验区改革总体方案和城市群区域规划方案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1月,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2009年正式迈入新征程。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党的指导思想
一、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以“两型社会”为中心,我们对经常往返于长株潭的群众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市民都知道“两型社会”的含义,并且知道长株潭正在建轻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环境方面
长株潭的一体化虽然提高了市民往返于三地的频率,加快了市民的生活节奏,但湘江沿途接纳了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城市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核心区河段水质污染较严重,再加上城市规划滞后,以及审批体制与法律规定之间的不协调性,环保法律意识淡薄,致使湘江水质、城市环保、空气污染等污染较严重。
1、区域水质性缺水矛盾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的威胁在不断加剧。一是工业的水质污染。一些污染汇集湘江,严重威胁三市居民的饮水安全。二是污水的处理率低。包括省会城市长沙,几乎没有对生活污水进行二级处理,而是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现在三湘四水的芙蓉国度,很难找到一条未被污染的溪河,湖南不缺水,但湖南缺乏干净的水源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些地方的水污染已经对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威胁。相
关部门可以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配置核心区各河段最小流量,开辟新的供水水源,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质。
二)城市规划方面
虽然从2008年1月1日起就施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但仍然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其中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和房屋规划最为典型。许多道路绿化建设都是由临时工实施,完工后没有对该项目进行管理,使得在该片土地上一遍又一遍的栽树种花,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湘潭的房屋规划也有点过于密集。
三)中部崛起研究中心主任吴永保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以“两型社会”试验为突破口,将全面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素质。
资源方面: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不是简单的节能减排,而是要实现发展方式的改变
四)文化发展:“两型社会”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湖湘文化底蕴来发展文化产业,发挥体现湖湘文化的伟人和名人优势,把历史文化培养为经典文化,把伟人和名人文化发展为特色文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尤其要注重培育科技文化、倡导合作文化、培养创新文化、规范生产文化和健康消费文化,为“两型社会”的建设注入强大的文化活力和精神动力。
自主创新支撑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及对策研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型产业,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两型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两型社会建设与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研究;发展“两型”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强节约型经济体系构建,实现长株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两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服务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两型社会发展;人文教育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证研究;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基础;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资源节约对策研究;长株潭一体化土地使用机制研究;长株潭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五)加快湖南经济发展
湖南是传统农业大省,地处经济不发达的中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十一五”期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湖南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省工业化水平提高6.2%,城镇化水平提高
7.4%,三、总结
自主创新支撑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及对策研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型产业,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两型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两型社会建设与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研究;发展“两型”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强节约型经济体系构建,实现长株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两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服务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两型社会发展;人文教育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证研究;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基础;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资源节约对策研究;长株潭一体化土地使用机制研究;长株潭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电信1101班马存禄
201156110108
第五篇:要有勇于担当精神
要有勇于担当精神
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大部分都具有担当精神,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蒸蒸日上,军队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但也必须看到,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缺乏担当精神。有的缺乏进取精神,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职不出事就是政绩的观念;有的缺乏开拓精神,只想按照上面文件的“规范动作”做,不敢有丝毫创见性的突破;有的缺乏负责精神,一味为自己找开脱责任的理由,等等。“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当前,应在领导干部中大力提倡担当精神,努力形成履职尽责、善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的工作氛围。
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不仅体现在恪尽职守、尽职尽责把经常性工作做好,而且更体现在遇到重大问题上敢作敢为、勇于面对。在遇到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领导干部要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重任扛下来;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敢打硬仗,敢于较真,不回避、不逃避矛盾和问题;有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抛开私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领导干部的担当,既需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把工作做好。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民主和法治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领导干部必须学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工作方式,坚持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不断提高科学发展、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敢于负责是担当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敢于负责,就是对出现的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诿的政治品格,是共产党人光明磊落、心胸坦荡、无私无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