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滁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
继续教育学院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
按照学校《关于做好2015年度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继续教育学院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结合目前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认真开展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年度目标完成情况:2015年,继续教育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和部门工作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初步形成了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齐头并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成人学历教育办学规模稳步递增,招生人数创历史新高;非学历社会培训健康快速发展,培训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扎实推进,培训人数和收入稳中有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良好状态顺利通过省市年检,2015年鉴定人数为历年之最;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融入地方、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业务目标一:多措并举,成人学历教育稳步推进
1.招生录取工作成效明显。创新招生理念,坚持全员招生、全年招生、规范招生。与阜阳信息职业学校、滁州联通、康佳集团就联合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进行商谈,并与滁州邮政局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加大招生宣传辐射面,跑遍滁州各县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职业教育中心和部分企业进行招生宣传,招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成教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人数为2750人,由于上级指标限制,最终录取2303人,占年度目标任务153.5%,开创了滁州学院成人教育开办以来招生报名录取人数双高。
2.完成了2015级1500名成教学员的入学资格复查和报名工作。征订、发放了教材;联系相关学院安排、完成了校本部及函授站各专业的年度成教面授工作;组织2013级成教学员参加学位外语和主干课程考试,有53人获学士学位。
3.根据市场需求及近年来各专业的招生情况,合理调整了招生专业。停招了部分专业,新增了金融工程专业并实现首年招生;完成了定远函授站成人高等教育的年审工作;
4.完成了2013级毕业班的学籍材料整理归档、论文答辩。申请学士学位学员的专业课程加试及相关材料的整理工作;完成了各专业教材费用的结算与清退。
5.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成人教育信息化远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上报了我校参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专业及课程,并结合我校成教工作实际,制定了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业务目标二:开拓创新,非学历社会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
6.大力开展各类常规培训工作。2015年共开展各类培训17项,培训人数2530人。截止2015年12月15日,已到账培训收入1645916元,占年度目标任务126.6%。常规项目中,重点抓好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项目,从政策、人力和经费三方面加大投入,制定了《滁州学院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师研讨活动,建立了主管部门监管、培训师主讲、辅导员担任班主任的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运行新机制。
7.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大力拓展非学历培训新途径,在校内公开征集培训师资和项目,实施“菜单式”和“定单式”项目管理,初步建立了我们自己的培训师资项目库;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系,先后与全椒、明光、定远、凤阳地税部门达成了地税系统干部培训协议,完成了4期税务干部培训工作;承担了滁州市教体局中学校长培训班和滁州市中小学音体美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8.稳步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空间。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类软硬件建设,滁州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于2015年暑期顺利通过省市部门组织的年检。本着“面向社会、服务学生”的工作宗旨,组织开展2015年我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经努力,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项目5个、鉴定规模400人次。
9.主动融入地方,服务社会。受市教体局委托,暑假期间,选派14位老师承担滁州市2015年小学教师招录制卷、阅卷工作;承担市教体局教研员招录考场安排、考务组织及阅卷工作;为市教体局、人社局2015年中学教师职称评审动员会提供会场、做好会务服务;主动与市建委和省建干校联系对接,将2015年安徽省建筑系统施工员资格考试考点设在我校。来自马鞍山、滁州的3000多名考生来我校参加了考试,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也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共性目标:爱岗敬业,服务至上,管理能力和水平有了提升
1.加强学习,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部门建设。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实质,紧紧围绕“提升办学理念,深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新要求,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坚决克服“成教工作做出不了大成绩,不做也不会有大问题”的惰性思维,努力提高服务事业发展和广大师生的能力水平。
2.建章立制,巩固“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及时修订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学院招生宣传、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服务流程,做到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努力营造“想干事的给机会,会干事的给平台,干成事的给奖励”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有效提升了管理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效能。
3.专题调研,认真探索继续教育管理改革路径。一是校内调研,围绕学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规范招生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拓展等专题,深入到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二是校外调研,采用书面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宿州学院、皖西学院、蚌埠学院和安徽科技学院等省内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分成方式;三是专题研讨,制定对策。对调研过程中各方面反映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修订了《滁州学院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滁州学院继续教育经费收益分配暂行办法》等制度上报学校会议研究批准。
4.深化部门作风建设。一是坚持单周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职能科室负责人会议,积极探讨阶段性工作任务,及时制定部门年度工作要点、每周工作安排,切实做到“工作实施有目标、完成时间有节点、执行具体到科室、责任落实到个人”,进一步提升了部门科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二是牢固树立“服务至上”工作理念和全院一盘棋思想。要求全体人员遇人遇事主动面对,热情服务,决不拖拉推诿,进一步明确了部门岗位职责和管理职能。
5.高效开展各项事务性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准确把握继续教育有关政策,依法实施继续教育各项管理服务工作;二是完成了部门二级网站的全面改版升级,不断加强网站更新维护,建立和维护“继续教育工作QQ群”、“创业培训工作QQ群”,简化工作流程、优化工作路径,切实增强网络服务效率,提高继续教育办学效益;三是按照学校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部门综合治理、档案管理、固定资产清理等工作。
继续教育学院
第二篇:滁州学院人事处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DOC)
人事处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
根据《关于做好2015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部门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以及人事处聘期及目标任务书明确的工作任务,现将我处2015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业务目标
(一)业务目标
1.启动实施目标管理工作,签订二级单位任期及工作目标责任书,组织开展目标考核,实施目标绩效分配机制。
为推进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增强院(部)管理自主权,启动实施目标管理。签订15个教学院(部)、19个部门任期和目标责任书,明确各二级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滁州学院目标管理实施暂行办法(试行)》(校政人〔2015〕43号),建立与质量、效率、责任、分配相一致的院(部)、部门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制定《目标管理绩效津贴分配实施暂行方案(试行)》(校政人〔2015〕44号),将目标考核结果与目标管理绩效津贴分配挂钩,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教职工考核挂钩,构建“多劳多德、优绩优酬”的收入分配机制;制定院(部)和部门目标考核工作方案,做好34个二级单位首次工作目标考核的组织实施以及目标考核绩效津贴分配等工作,充分调动各单位和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实施在职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做好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调整、发放以及合同制聘用人员增资方案的落实等工作。
实施在职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制定并实施《滁州学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校政〔2015〕23号),完成所有在职人员绩效工资的核算及补发准备工作;5月份起纳入工资表按月发放,预发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教职工考核工作完成后再行统一结算);依据学校财力补发部分绩效工资。
实施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方案。在充分调研省内同类院校离退休
启动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制订并实施《滁州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博士化工程实施办法(试行)》(校政人〔2015〕36号),17名青年教师考取并攻读博士学位,促进了一批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为学校取得高水平成果提供支撑。
4.启动实施“双百”、“双证”和“青蓝”计划,努力提升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全校现有“双证”教师239人,占专任教师的31%;“双能型”教师346人,占专任教师的45%;建成校级教师社会实践基地3个。
落实2015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调研编制了2015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全年落实284人次,其中攻读博士17人,国内访学6人,短期培训60人,挂职锻炼108人,海外研修28人。调整教师教育培训计划编制,下达了2016年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
启动实施“双百”、“双证”和“青蓝”计划。支持取得中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教师65人,全校“双证”教师累计达239人,比例达到31%;35岁以下有企业1年以上实践经历教师190多人,比例达到25%。
做好“双能型”教师的认定、培养和考核工作。修订完善《滁州学院“双能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校政人〔2015〕35号),组织开展第三批、第四批双能型教师认定工作,以及第一批双能型教师期满考核等工作。全校累计认定双能型教师346人,比例达到45%。
做好教师挂职锻炼的选派和考核工作。积极做好教师挂职锻炼的选派和期满考核等工作,全年共选派108名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分别对2014年、2015年挂职锻炼期满的 名教师进行了统一考核,其中考核优秀
人。
建成首批校级教师社会实践基地3个。制定《滁州学院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校政人〔2015〕34号),依托企业等社会单位建设首批教师社会实践基地17个(校级3个、院级14个),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等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活动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5.规范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推动高层次人才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滁州学院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行业企业高端人才暂行办法》
工作站(皖人社秘〔2015〕363号),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正在准备出台《滁州学院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为青年教师的提升和发展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平台。
(4)认真细致,扎实做好师资队伍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采集和高等教育基础数据统计等工作要求,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及时做好我校师资队伍状态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上报等工作,确保师资队伍各项数据指标既反映学校发展现状与历史规律,也符合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学校摸清家底、掌握基础数据,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5)积极配合,及时完成省厅布置的师资调研任务。根据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主管部门要求,先后完成省教育体制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和评审办法、高层次人才工作、事业单位聘用管理专项课题等多项调研任务,及时形成调研报告供省厅决策参考。配合中国教育报、上海教科院“研究生学位授予审核机制改革研究”课题组、滁州市人才办等外单位来校采访或调研,提供我校应用型师资队伍、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多项专题报告,扩大了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宣传与影响。此外,按时完成省“振兴计划”人才项目2015实施总结、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子项目2015实施进展,以及我校编制、岗位设置及聘用状况核查报告等工作。
(6)广泛调研,科学谋划“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认真回顾“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历程,对照规划目标,对比落实情况,总结过去五年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当前队伍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先后调研、了解校内各二级学院和省内外十多所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发展状况,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树立标杆,明确目标,初步形成了我校“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人事人才工作
(7)积极申请编制备案制。在认真了解省厅有关政策,充分调研校内外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滁州学院关于申请列为编制备案制
(12)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完成当年教工考核表、工资表、处级干部个人事项报告表、领导干部审计材料、党建材料等个人档案材料的标准化入档工作,以及2014年新进职工人事档案的标准化处理。办理14名离校人员档案移交工作,配合组织部做好全校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规范化清查等工作。
(13)加强信息化建设及统计等工作。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做好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人事处网站的建设维护使用工作,促进人事人才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完成人事人才、师资队伍、工资福利等年报统计和上报,以及事业单位法人年审等工作。
3.工资福利工作
(14)做好基本工资管理。按月核发全校近1200名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工资;按月缴纳210多名人事代理人员及100多名合同制人员养老等五项社会保险;办理在职教职工正常晋升薪级工资、新进职工、岗位变动人员、退休及离校人员工资报批与兑现工作;办理岗位指标申报及备案工作;及时调整在职及退休人员各社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办理近几年新进人事代理人员养老保险手册;办理各类工资表并及存入个人档案;各类工资报表统计等。
(15)兑现新工资标准和预扣养老保险。根据皖政办〔2015〕36文件,7月份及时兑现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新工资标准,完成在编人员养老保险预扣,并做好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补发工作;与滁州市人社局社会保险征缴中心对我校自1995年至2010年共15年期间养老保险的缴费情况进行核对。
(16)做好各种津贴的核发工作。按照文件规定,做好2014教职工双拥奖和精神文明奖,二级单位综合考核奖和优秀奖,教职工考核优秀奖,以及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校内津贴的核发等工作。
(17)规范聘用制员工的分类管理。对聘用期满的18名人事代理人员进行聘期考核并签订续聘协议。规范合同制员工岗位分类管理,完成校本部合同制聘用人员的签约聘用、工资福利核发、社保缴纳、考勤、离校办理等相关管理,近600人次。
明确工作流程,为实现我校人事人才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规范管理
一是健全内部工作机制。坚持处务会议制度、周会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值班制度等,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工作思路清晰,轻重缓急把握恰当;坚持团结合作、民主公开的内部沟通机制,部署工作,研讨工作重点和难点,做到有记录、有材料、有结论。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结合学校建设发展实际,加强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为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规范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目前建立有关人事人才工作制度50余项。
三是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全校人事人才各项工作过程中,坚持工作原则,严守工作纪律,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组织开展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如:人才引进、考核、外聘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人事代理人员和校本部合同制人员的聘用考核等等。
(五)部门协作
一是加强部门内部分工合作。人事处始终以服务学校和教职工为根本,加强学习研究、提高业务能力、注重求真务实、保持团结合作,每位工作人员既有职责分工,又能相互支持配合。如:在做好常规工作的情况下,接到省厅安排临时紧急任务时,不分职能不分科室,全体工作人员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加班加点,相互配合,完成工作。
二是密切联系配合校内其他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对于人事职能范围需要其他单位配合的工作,主动联系、牵头协调、积极推动,如:协调财务处发放职工工资和相关福利,结算社会保险;协调后勤管理处妥善处理教授、博士的住房安排及货币化购房政策;牵头教务处、科技处开展职称材料审核;牵头相关部门做好二级单位目标考核、教职工各种考核等等。对于非人事职能范围的其他单位任务,也能积极参与、如期完成。如配合校办公室完成历年高校基层统计报表和各种工作总结,配合组织部做好全校干部和教授、博士等人才信息的统计
用等提供档案材料。
(七)工作效能
推行目标任务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增强部门凝聚力,努力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效能。一是转变工作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结合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把管理和服务融为一体,调整心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为教职工生服务的意识。二是健全工作制度,优化工作程序。在目标管理、人才招聘、师资培训、工资福利核算、职称评聘、考核奖惩等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做好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机构编制及人员实名制信息系统、工资系统以及人事处网站等的建设维护使用工作,实现人事人才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四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公开办理流程,主动接受监督,多渠道服务教职工,杜绝推诿扯皮和庸散懒的现象,努力提高人事人才工作效能。如:在电子政务平台发文的同时,在人事处网站同时发布相关通知,在重要信息发布之时,用电话、短信、QQ等方式同步告知各单位领导或者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和办事限时制,对于教职工所提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有解释有依据,即便不属于人事职能范围,也能给出建议和提示。
(八)改革创新
在全面推进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省编办按照我校2006年办学规模核定的编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编制的严重紧缺已经影响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岗位编制已成为制约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最大瓶颈。为此,不断拓展工作思路,探索尝试新的工作路径和举措,提升工作品质和内容,总结凝练部门工作特色和亮点,努力使学校人事人才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如:积极向省厅申请编制备案制,争取将我校列为试点单位;不断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实现了教授岗位超职数推荐和委托资格评审,开展省厅评审校内聘任方式,缓解了教授岗位不足对职称评聘的压力;继续完善校聘职称制度,委托省内具有高级职称评审权限的高校专家组来校评聘校内副高职称;
112-
第三篇:滁州学院宣传部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DOC)(共)
宣传部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
2015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各院(部)的支持配合下,宣传(统战)部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立德树人、服务发展的要求,加强科学理论武装,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引导,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凝聚改革发展合力,为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工作举措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师生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1.加强理论学习。统筹协调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指导全校教职工政治学习。每学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任务要求,丰富学习形式,加强检查督促。全年围绕全国“两会”精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宣传思想工作、统战工作等,安排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8次,教职工学习16次。通过学习,领导干部办学治校、引领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政治意识、理论素养不断加强。
2.开展理论宣传。按照学校党委安排,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方案,对全校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部署。利用校园网、校报、官方微信、宣传橱窗、LED电子屏等,通过编印学习资料、发布讨论话题、举办专题讲座、张贴报刊材料、悬挂宣传条幅等方式,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五中全会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形势政策课、党团校培训、学生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社团活动等,深入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
头脑,坚定广大师生员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3.深化理论研究。经与校科技处协商研究,以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报立项工作,组织会员广泛开展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按照“研以致用”原则,发挥研究成果在具体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二)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教育引导师生“立志、博学、修身、报国”“勿忘历史、圆梦中华”。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庆日为依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祭扫烈士墓,引导师生缅怀革命先烈。举办“祖国在我心中”文艺演出、“今天,我们如何爱国”主题征文、“我和国旗合个影·我给祖国说句话”线上线下互动活动,激发师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感,增强自豪感、历史感、责任感。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年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11场,师生同台开展“追寻文化根 共圆中国梦”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和“青年国学荟”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调研,鼓励大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项目研究。
3.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滁州市法学会联合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滁州市中院院长陈严法和安徽省法院系统优秀法官、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一庭审判长宋珺梅等来校宣讲法治3场,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推进依法治校。
4.深化军事国防教育。举办国防教育报告会,举行“第十五个全民
国防教育日”主题宣传活动;春节和“八一”建军节之际慰问部队官兵,深化双拥共建;广泛宣传大学生应征入伍政策,引导大学生效力国防建设事业。
(三)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集思广益谋划学校发展 2015年下半年,在全校开展以“提升办学理念,深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主题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等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建设、科学研究等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本问题,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综合改革等办学理校的重点问题进行研讨,着力解决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和转型提升的一系列深层次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晰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探索内涵式发展的规律与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效益,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通过学习研讨,全校师生在“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办学定位上统一了思想,在深化综合改革、推进深度转型上形成了共识,在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上汇聚了民智,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上理清了思路,为推进学校实现从“办像、合格”到“上水平”的阶段性转变,实现学校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办出特色的阶段性目标打牢思想基础。
(四)加强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和话语权 1.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宣传部门指导协调抓落实、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定期调研排查,开展师生思想状况和舆情信息的收集与监控、研判与引导,关注苗头
性、倾向性问题,坚决抵御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学校的传播和渗透。
2.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注重抓好课堂管理,坚决落实“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要求,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法律、履行教师义务作为教学基本要求。对于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严格审批审查,不给错误言论以传播渠道。加强网络媒体管理,提供指导性的、正面的信息,建立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优秀学生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引导网络舆论导向。依托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并利用微博、微信互动沟通功能,收集整理师生有关诉求和意见,把握师生思想动态,一方面编成《网络舆情》信息,报送学校领导参阅,另一方面通过说理道情,加以正面引导,将有关问题和矛盾把握在可预测、可控制、可处理、可解决的程度。规范校园横(条)幅、标语的悬挂和张贴以及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品的管理。
3.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教育,引导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宗教现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决抵制宗教势力向校园的渗透。
4.回顾总结近年来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措施,形成报告提交党委审核。并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学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
(五)拓展宣传工作,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1.制定出台学校对外新闻发布工作管理办法,完善新闻信息发布
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学校新闻信息发布。
2.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学校新闻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新闻工作素质和能力。
3.为推介学校近年来改革发展成果,加强与省市媒体的交流与联系,邀请了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工商导报、金陵晚报、滁州日报、滁州广播电视台、滁州电视台、滁州广播电视报、滁州交通音乐台等省内外媒体深入学校调研座谈,了解学校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成果。
4.通过校内外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学校全面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讲好“蔚园故事”,展示师生风采,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全年在校内外媒体发布新闻1500余篇,其中,在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安徽教育网、中安在线和《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滁州日报》《皖东晨刊》等媒体发布新闻稿件600余篇。8月19日至20日晚,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了学校风采,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宣传学校师生和毕业校友先进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将他们的事迹编印成《蔚园之光》。
5.做好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和新媒体工作室项目调研、论证、申报工作,并完成项目招标和建设任务,为校内信息发布、新闻宣传、思想教育等提供了新的条件。加强学校官方微博、微信新媒体建设,在浏览校园新闻、研讨教育话题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成绩查询、图书查询、招生宣传、就业服务等功能,吸引了广大师生用户,目前,微博粉丝量达到三万余人、微信粉丝量达到一万九千余人。学校官方微信几次月排行榜都稳定在全国高校前20强,在学校第十届运动会上,3000余人参与微信上墙、发稿60余万条,彻底改变了纸笔投稿的旧有模式。
6.加强学生记者的培养与锻炼。带领和指导大学生通讯社成员开展新闻活动策划、素材收集、一线采访、文字编辑等,学生的文字功底和新闻素养得到提高,新闻宣传成果丰硕。在第十二届安徽省大学生记者峰会上,我校大学生通讯社记者获得十余个奖项。在第16个记者节来临之际,组织召开庆祝记者节暨学校第四届新闻奖颁奖大会,评选获奖新闻作品33篇。
(六)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1.制定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建设作出总体规划。
2.开展学校第二届“一院一品”优秀校园文化成果评比活动,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整体影响力、引导力和覆盖面。
3.积极申报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滁州学院网络文化建设中心》,并获批立项,为学校下一步网络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4.利用暑期对校园路牌进行维修维护;参与新校徽设计方案的征集、遴选工作,并召开新校徽启用发布会,积极宣传新校徽的形制寓意。
5.以“蔚然大讲堂”为载体,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著名作家等开展讲座十余场,深化学生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6.协调、组织并参与学校花鼓艺术团承担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先后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定远县大桥镇演出,取得较好效果。
7.认真梳理总结学校传承和创新凤阳花鼓艺术工作,撰写材料,积极申报教育部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最终荣获二等奖。
8.积极参与协调滁州市“十三五”文化改革与发展规划调研工作,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
9.配合有关部门举办升旗仪式、文艺晚会、运动会、读书活动月、百场讲座,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宣传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物联网、数学建模、GIS应用、英语演讲、艺术展演、师范生教学技能等竞赛中取得的成绩。
(七)深化文明创建,引领校园文明新风尚
1.坚持以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拓展创建深度、提升创新高度,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年初,学校通过复查确认,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膺第十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2.扎实做好安徽省教育系统首届文明单位审核检查工作,认真撰写了工作报告,并做好相关档案支撑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由于创建工作成效突出,学校获批省教育系统首届文明单位。
3.积极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把“四有”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用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做教育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4.深入开展“文明新风户”创建工作,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配合有关部门和各院(部),抓住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重点环节,加强学生爱国荣校、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教育,倡导优良校风和学风。组织学生开展文明修身活动,培养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校园反邪教警示
教育,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
(八)推进统战工作,凝聚助力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力量 1.召开统战人士座谈会,传达学xxx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精神,通报学校改革发展进程和取得的成果,听取推进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2.通过学习培训、座谈研讨、听取报告、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支持和帮助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展多党合作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宣传教育。
3.团结和调动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政议政。民进滁州学院支部调研报告《滁州市农村幼儿园学习生活环境现状调研》《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建议》提交市政协。在滁州市五届政协第三次会议上,民盟滁州学院支部共向大会提交提案10篇,内容涉及到烟花爆竹禁限放、成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加强中小学古典诗词教育、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滁州市公交一体化发展、琅琊山森林保护、高校强市、全椒儒林文化开发、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等内容,绝大数提案均得到立案,并得到较好反馈,其中,章会垠老师提交的《关于加强琅琊山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地形地貌、文物古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被市政协列为一号提案受到表彰,裘新江递交的大会发言受到张祥安市长的重要批示。
4.发挥党外人士特殊优势,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发展。民盟滁州学院支部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围绕滁州市文化发展战略进行调研和理论探索,支部主委裘新江主持了“滁州市十三五文化发展纲要”编制工作,还为明光市宣传部主持制定了“明光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
民建滁州高校支部和苏滁现代产业园签订协议,为苏滁现代产业园编制十三五规划,课题组多次开展研讨会,基本顺利完成任务。民进滁州学院支部响应民进省委号召,积极组织会员参与“书香彩虹”捐赠图书活动,一次性捐赠图书百余册。
5.指导和协助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做好换届工作,全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发展成员,一年来,共发展民主党派成员3人。注重选拔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优秀的年轻同志参加挂职锻炼和省社会主义学院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班。
(九)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服务师生效力学校发展的部门形象 1.加强部门班子和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提高政治素质,增强职责意识,提升工作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困难,做到爱岗敬业、勇挑重担、勤奋工作、团结合作,开拓创新。
2.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坚持工作原则,严守工作纪律,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岗位意识,树立效能观念;定期召开部务会议和部长办公会,总结工作,布置任务,交流探讨,互相学习。
3.加强协作、优质服务。树立大局观念,立足部门工作岗位,积极支持和配合各院(部)和其它部门开展工作,不推诿、不扯皮;热心服务师生员工,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4.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学习和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勤政廉政,营造部门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成效亮点
1.学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荣膺第十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获批“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
2.学校“传承国家非遗凤阳花鼓的实践与探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
3.成功申报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滁州学院网络文化建设中心》,为学校下一步网络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4.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组织学生收听收看纪念大会和阅兵式,相关活动受到省教育网和其他相关媒体关注,相关图片被多家媒体转载引用。
5.全年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11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强化。
6.扎实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全校师生在拓展办学定位、深化综合改革、推进深度转型、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方面形成系列共识。
7.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全校通讯员、新闻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新闻工作素质和能力。
8.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拓展,8月19日至20日晚,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了学校风采,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9.完成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建设任务,为校内信息发布、新闻宣传、思想教育等提供了新的条件。
10.学校花鼓艺术团承担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赴三所高校演出,取得较好效果。
11.在图书馆、教教学楼、学生公寓等校园公共场所张贴、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牌以及其他具有丰富内涵和教育意义的宣传标牌40余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处处可见、人人知晓,为广大师生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条件。
三、存在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学校六十多年办学的文
化积淀挖掘不够,没有很好地提炼出学校的核心价值和大学精神;体现滁州地方文化和学校办学特色,统揽学校大学文化的主线条没有凝练和形成。
2.学校形象标识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校歌谱曲工作没有如期完成,校风、教风、学风等需要凝练总结,形成完整表述。
3.与社会主流媒体的联系与合作需要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党委宣传(统战)部 2016年1月15日
第四篇:继续医学教育自评报告(定稿)
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继续医学教育自评报告
根据贵州省卫生厅黔卫办发[2010]241号文件 《关于开展“十一五”继续医学教育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了继续医学教育评估工作,组织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有关专家对继续医学教育评估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汇告如下。
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为规范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系,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质量,促使我院卫生技术人员完成规定的继续医学教育任务,我院自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广泛深入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一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系,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委员会。二是建立和落实了有关政策和制度。修订完善了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学分授予、教学评估与考核、远程教学与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执行了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与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执业注册、年终考核和岗位聘任相挂钩的相关政策,使制度逐步健全、政策逐步配套、措施逐步到位,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三是支持和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进行在职学历教育,组织开展了重点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培训,通过“双卫网”与“好医生”等远程教育平台的建立,开展了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学习与考试,同时规范和完善了外出进修培训、临床科室大查房、跨科室疑难病例讨论等制度,使院级学术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单位内部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管理,能够做到活动有计划,培训有记录,实行签到、IC卡刷卡制。积极组织和落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截止2009年,共争取省级Ⅱ类项目3项,实施完成2项。四是加强学分管理,严格执行学分登记审核制度,建立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在对学分证明材料审核后进行学分登记,每11月份对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分审核,基本做到学分证明、学分登记册及审验规范一致,并按照贵州省继续医学教育评估体系要求整理和提供有效档案材料,档案资料整齐、规范、详细、可靠。通过2007、2008、2009年大范围的继续医学教育验证工作,基本完成各项工作指标。
二、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制度落实不到位,相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未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滞后,规章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不完善,工作记录不完整,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及工作记录。二是继续医学教育质量不高,学习效果差,卫生技术人员学习自觉性不高,单纯为获取学分而学习的思想较为普遍,致使学习流于形式,甚至有弄虚作假行为,严重影响学习效果。三是继续医学教育资源不足和利用效率不高问题并存,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管理与实施水平不高。申办继续医学教育积极性不高,项目举办的数量、质量及管理水平仍有差距,使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整体水平下降;四是继续医学教育监督管理薄弱,存在乱发证和乱授予学分现象,学分登记册使用不规范,学分审核把关不严,尤其是单位内部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原始资料不齐全。至今尚未建立完整的计算机管理数据库,未上传相关数据。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在职人员的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创新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建立自身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在卫生发展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落实各项政策及有关规章制度,真正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作为实施人才战略,实现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
2、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规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与执行、学分授予与完成情况的监督,要鼓励卫生技术人员积极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努力提高我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举办数量、质量和管理水平。
3、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学分管理。要充分利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软件和网络资源,积极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使卫生技术人员能够就近、方便参加相关卫生技术知识学习,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继续医学教育格局。同时以卫生技术人员需求为导向,开展自学、集中培训、技术推广等多种
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严格按照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管理办法,建立规范完整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计算机管理数据库,提高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4、建立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机制,医院提供一定经费用于职工的继续医学教育,卫生技术人员有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也是继续医学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应当承担部分费用。要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经费的使用效果,促进继续医学教育进一步发展,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自评结论
我院以这次评估工作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整改,认真迎接上级部门评估检查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做好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对照《贵州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认为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应评为合格。
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2011年元月20日
第五篇:继续教育工作自评报告
三岔片区继续教育工作
自查自评报告
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形势呼唤着新的教育。近年来,我片区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坚持把教师的校本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使学校成为专业化教师发展的基地、名师成长的摇篮。
一、领导重视,分工明确
为了使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片区实际情况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起草制订学校远、中、近期的校本培训实施方案、计划及管理制度,定期指导、检查工作组校本培训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小结、改进。工作组由教导主任任组长负责安排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日程,组织开展活动,资料归档等。领导的重视、明确的分工,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有力保证了校本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在计划中,突出确定了培训的内容和操作的具体方法。围绕教育观念的更新,以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为重点,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案例分析、互评反思、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培训形式。并在实施中做到了“五个落实”:即有统一的学习时间,固定的培训地点,专门的负责人员,每项培训必须有内容、目标、效果及辅导材料,每位教师培训后有学习笔记、培训体会、研究论文、教学案例。
三、分类提高,分层培训
在培训中对一般教师、新教师、骨干教师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方法。
(一)全员性培训做到“五个结合”
1、实施“读名著,学名师”工程,同教学实践相结合学校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名著”,做到边学习、边理解、边应用。教师们通过学习,结合实际写出 了各种《案例》和《学习随感》,每个《案例》大都能抓住典型事例,《案例分析》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学习随感》既有理论,又有感有发,自学笔记详实、具体,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素质培训和师德建设相结合在培训中,我片区注意把培训工作同师德建结合起来。一是抓学习,采用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教师的师德理论培训;二是抓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师德演讲、反腐倡廉大讨论等。同时,制定了师德评估细则,坚持每学期进行自评、学生评、他评和总评,并和优秀教师评选挂钩。四是树典型。经过评估,树立师德典型,使教师学有样板。
3、综合素质培训和新课改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师素质的综合展现,为了把培训工作落实处,我校以新课改为中心,坚持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利用每周二下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通过看光盘、听讲座、学习典型课例,引导教师进行积极地探讨。并结合自学的教育书籍,在课堂教学上进行运用,听课教师依据创新课堂教学评析标准填写评价,进行互评反思,共同解决课改中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向乡内开观摩课,进行课堂升华, 找出课堂闪光点,推广典型课堂经验。调动了教师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有力地推进了教改的进程。
4、综合技能培训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培训工作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上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说课、评课等)。80%的教师投入到了课题研究中,加大了教育科研力度。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5、综合素质培训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1)对教学能力薄弱的中青年教师采用:
1、听示范课;
2、与骨干教师结对子;
3、上互动课。即把这一层次的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听课、说课、评课、反思,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纠正,使每一次上课都有新的进步。经过培训,这些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2)骨干教师培训走培研结合之路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又是一项复杂而难度大的工程,为了在培训中做到因人而异,各得其所,使其不断提高,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建立机制,科学评估
为了加强培训的管理工作,我们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登记表”,详实地记录了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把教师校本培训的等级及分数登在“继续教育登记册”上。并把教师完成继续教育情况纳入教师的考核之中,对师德不达标的教师在综合评优中采取“一票否决”。对于在培训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教师,学校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五、规范管理,成绩显著
我片区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不断吸收先进学校的经验和自身的不断探索下,校本培训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教师受训率达100%。
新世纪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此项工作中我们将站在时代的高度,下大力气把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工作引向深入,为振兴教育、为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再谱新篇!自评分 :134.5分
三岔小学 2010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