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类)管理规范
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类)管理规范
(2008年度)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OO八年三月十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申报.........................................2 第三章 评审.........................................3 第四章 立项.........................................4 第五章 监管.........................................4 第六章 验收.........................................5 第七章 附则.........................................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序、有效地组织实施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工作,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北京市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工作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为基点,旨在引导、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社会组织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科普事业的发展。
第三条 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资助原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有关规定,紧密结合国家及北京市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加强北京市科普能力建设和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的科普项目。
第四条 北京市科委根据科普工作的重点,定期发布年度《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类)指南》(以下简称“《08年指南》”)。
第五条 北京市科普项目采用“社会征集、公平竞争、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运作机制。对符合“《08指南》”所列资助方向、内容和要求的科普项目,择优给予经费资助。
第六条 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的相关管理工作由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承担(以下简称“可持续中心”)。
第二章 申报
第七条 申请对象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不直接受理个人申请。申请单位应为在北京市注册的法人单位。
第八条 外资企业或外省注册的企事业单位,与本市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应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由合作方的本市法人机构进行申报。
第九条 申报立项原则须按照“《08年指南》”等有关要求,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制定项目预算;申报的项目必须具有相应的配套资金。原则上申请资助金额与单位配套资金的比例为1:1左右。
第十条 征集方式采用网上填报的形式,登录北京市科普项目远程报送系统,按系统提示在线填报。
第十一条 凡填写《建议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未进行网上申报并提交《建议方案》电子文本的、未寄送《建议方案》纸质文本的,《建议方案》的电子文本与纸质文本内容不一致的项目,不予受理。
第十二条 凡尚未完成资助项目的单位,不受理新报项目。第十三条 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项目建议方案
二、项目安全性与环境友好性(对人体、环保等)分析
三、申报单位业务基本情况及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申报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项目配套经费筹集情况说明,并提交其他资金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四、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或证书(复印件)
五、附加材料(复印件)1.特殊行业许可证。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申报时必须提交 相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凡属国家强制认证产品需提交3C认证资质证明等;
2.为了对必备材料未充分说明的内容做进一步阐述,帮助评审专家了解情况,申报单位可视项目的具体情况酌情提交下列材料:
(1)前景分析
(2)申报项目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3)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验)报告(4)申报单位的技术支撑条件
(5)相关材料(如列入国家、部委科普计划的批准证明、ISO质量体系认证书、国家核准的申报单位从事相关专业资质证明、图片和照片等)。
第三章 评审
第十四条 “可持续中心”负责申报项目的形式审查。对申报材料是否符合指南要求、申报材料是否真实、《建议方案》是否完整等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予受理或要求申报单位补充和修改。
第十五条 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项目进入专家评审阶段,专家根据申报材料进行初评、现场调查、终评(会议答辩)并完成专家评审意见,最终提交北京市科委审定。
第四章 立项
第十六条 北京市科委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通过评审的项目进行审查和认定。
第十七条 经北京市科委认定的科普项目,将在北京市科委网站、可持续发展中心网站公示。获得资助的项目承担单位按照立项工作流程填报科普项目任务书。
第五章 监管
第十八条 项目下达后,可持续发展中心将加强项目的跟踪和管理服务,了解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汇总、上报北京市科委。
第十九条 承担单位应将获准资助的项目列入本单位的工作任务计划,保障其组织实施所需的各种条件,并对实施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单位应按项目管理规定报告项目中期及年度进展情况。项目主持人发生变更,或项目其他内容因故需要变更时,承担单位应及时向可持续发展中心提交书面报告,经报送北京市科委批准后方可按变更后的方案执行。
第二十一条 承担单位因故不能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和支撑条件,致使项目无法继续执行时,应及时通过可持续发展中心向北京市科委提交书面报告。市科委、市财政局根据具体情况,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项目经费进行清算,对项目经费及已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相应处理。
第二十二条 市科委委托有关机构对项目经费进行审计。审计结果作为确定和项目调整、撤消的依据。
第六章 验收
第二十三条 根据任务书规定的项目完成时间,项目承担单位须在任务书规定的完成时间之后的两个月内,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提交《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类)总结报告书》、《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类)经费决算表》。
第二十四条 申请项目验收应提交的材料:
一、项目任务书
二、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包括涉及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或社会效益的有关材料)
三、互动产品研发项目需提交产品研制报告
四、项目经费决算表
五、其他技术证明材料
第二十五条 承担单位应当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合格的财务人员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正确实施会计核算,做到项目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十六条 凡在项目实施中有违规行为,项目未达到计划目标的单位,承担单位三年内不得再申报北京市科普项目。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范最终解释权归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所有。
第二篇:北京市健身房安全管理规范
北京市健身房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发布日期:2005年4月 发布单位:北京市体育局 字号:京体办字[2005]89号)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健身房安全工作,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确保活动场所的正常经营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市政府工作部门安全监管(管理)职责》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健身房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向社会开放,设有集体健身场地、负重和有氧健身器械设备以及健身指导人员,并向消费者提供健身健美服务的健身中心、健身会所、健身健美俱乐部、健身健美培训学校等活动场所。
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健身房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健身房法定代表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健身房安全管理工作应严格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适应本单位具体情况的各项安全制度,并接受主管机关的指导和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经济效益或者其他借口忽视安全工作。第五条 市和区县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健身房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督促体育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健身房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 健身房必须经公安消防机关和卫生行政等部门审核合格,并依法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展活动。第七条 健身房附属洗浴、娱乐、餐饮等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按有关行业安全管理标准或安全管理规范执行。
健身活动安全
第八条 健身房的场地空间净高度不低于2.6米。器械练习区场地的地面为地毯、塑胶材料或木质厚台,地面平坦。集体练习区地面材料为木地板或地毯,且地面平坦,有一定弹性。
第九条 健身房的健身器材应符GB 17498的要求,器材质量稳定,安全可靠,整洁卫生。第十条 健身房设施、设备布局合理,健身房内标志用公共信息符号符合GB/T 10001.1的要求。第十一条 健身房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及指导咨询的人员应持有体育社会指导员证书。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从业人员应取得有关部门核发的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二条 健身房应保证所提供的健身服务符合保障健身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器材醒目处张贴有器材名称、具体用途、使用说明或图示。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器材损坏或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器材、设施等应做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正确使用的方法,以防止危害发生。第十三条 健身房的管理者须对场地、设施、器材应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其符合安全要求。第十四条 健身房管理者有权禁止酗酒人员、有疾病者参与健身活动,在非吸烟区内严禁吸烟。
第十五条 健身房的活动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地上场所人均活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人;地下(半地下)人均活动面积不少于在4平方米/人,达到核定人数应采取限制措施。第十六条 健身房辅助设施:
(一)有男女分设的更衣室,并配有可锁的衣柜或专用储物箱;
(二)有广播设备。
公共卫生安全
第十七条 健身房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体育馆卫生标准》以及GB 9668的要求,取得“卫生合格证”并设专人负责落实本单位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健身房要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应做到室内空气保持新鲜无异味,有机械通风装置的新风量不低于20立方米/人?小时,并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清洗消毒。第十九条 健身房内外环境噪音应符合GB 3096的要求。
第二十条 健身房的器材、场地、更衣室(柜)、淋浴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要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对经营性健身房的健身器械要做到每两小时消毒一次,每天不少于4次。第二十一条 健身房卫生标准。
项目
标准值
项目
标准值 温度,℃
采暖地区冬季 ≥16 可吸入颗粒物
≤0.25 相对温度,%
40-80% 空气细菌数
撞击法,cfu/ m2 ≤4 000
沉降法,个/ m
≤40 风速m/s
≤0.5
二氧化碳,%
≤0.15
一氧化碳,mg/m3 ≤0.10
甲醛,mg/m2
≤0.12 致病菌
不得检出
治安消防安全
第二十二条 健身房在开放使用前,必须具备治安、消防安全条件,依法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审查,经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开放使用。
第二十三条 健身房应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治安保卫人员,并按健身活动人员每100人至少配置1名专(兼)治安保卫人员(不足100人按100人计算)。第二十四条 健身房治安保卫机构职责:
(一)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各项治安保卫工作制度,落实治安防范措施。
(二)按照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确定要害部位,严格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确保要害部位安全。
(三)加强重点防范部位和贵重物品、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
(四)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治安隐患。对公安机关指出的治安隐患和提出的改进建议,在规定的期限内解决,并将结果报告公安机关。
第二十五条 健身房的建设、施工和内部装修,应当符合GB 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和有关建筑内部装饰装修防火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健身房不许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地下半地下活动地面与室外出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 米,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第二十七条 健身房安全出口数目、疏散宽度和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台阶,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门口不得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均不应小于1.40m;疏散出口的门内、门外1.40m范围内不应设踏步,在使用时必须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严禁将安全出口上锁、阻塞。
第二十八条 健身房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口应当设置符合标准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应当设在门的顶部、疏散通道和转角处距地面1m以下的墙面上,并保持标准的明显连续,其间距不大于20m。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照明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min,应急照明应设在墙面或顶棚上;疏散观众的楼梯、通道、场门应安装事故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其事故照明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min,照度不低于1Lx。
第二十九条 健身房电气线路的敷设、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电气安装技术的要求,并由专业人员实施安装敷设,不准接拉临时电气线路。
第三十条 健身房在开放期间禁止电、气焊等明火作业。设备维修等特殊情况确需动火作业的,应由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批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严禁吸烟和明火照明,确保用火安全。第三十一条 健身房应当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灭火器材。
第三十二条 健身房依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器材和配置逃生器材的,应当按照规定设置、配置。配置的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的安全消防标志应当定期进行检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及标志完好、有效。
第三十三条 健身房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火灾扑救、应急疏散、处置突发事故等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预案的演练每半年必须进行一次。有关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能够掌握预案内容,履行预案规定的岗位职责。
第三十四条 健身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按突发事件等级,应能安全、有序、迅速地将健身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
第三十五条 健身房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室内活动场所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员消防安全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包括:防火知识、扑救初期火灾以及逃生自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等。
第三十六条 健身房在开放期间应当安排专职人员至少每2小时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巡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巡查区域要有明确的划分,巡查内容要有明确的要求,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并做好巡查和整改记录。在每日活动结束后,确定专人对场所进行检查,及时清理人员,消除遗留火种,检查电源;需值班的,应当明确专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岗位。
第三十七条 健身房电线、插头插座、空调等属强制认证产品的应具有“3C”标志。
第三十八条 健身房电气线路的敷设、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电气工程安装标准》及DB 11/065。第三十九条 健身房消防标志的设置应符合GB 13495及GB 15630的规定,安全标志的使用应符合 GB 16179的规定,并保持完好、便于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识别。
特种设备安全
第四十条 健身房使用特种设备的,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一)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电梯经注册登记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在用的特种设备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进行定期检验。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超过检验周期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第四十一条 健身房使用特种设备,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健身房在全面落实本规范的各项要求的同时,还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场所安全工作的各项规定。
第四十三条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北京市电子政务项目验收规范(试行)》(定稿)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电子政务项目验收规范(试行)》的通知
京信息办函〔2006〕52号
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及相关单位:
为规范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依据市政府67号令等文件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市电子政务项目验收规范(试行)》,现印发给各单位,请遵照执行。
在试行中有建议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办,联系人:石宇良;电话:83978749;电子信箱:shiyl@beijingit.gov.cn。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北京市电子政务项目验收规范(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验收管理,保证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质量,依据《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市政府第67号令)、《北京市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定》(市政府第163号令)、《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京信办发〔2004〕39号)及本市有关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各部门、各单位使用政府财政资金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
项目验收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引入科学的评估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四条
项目验收包括软件测评、信息安全测评和用户验收三个部分;测评和用户验收应在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的半年内相继实施,且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应在用户验收前完成。
第五条
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分别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相应测评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实施。软件测评或信息安全测评未通过的项目,不予验收,不得投入运行。
第六条 用户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验收组实施。验收组应由建设单位代表、市电子政务总体组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用户验收同时应有项目批准部门(含涉密系统批准部门)的代表参加。
第七条
验收组应认真阅读项目验收全部资料(含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结果),以经批准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合同文本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内容和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通过评议和现场考察等方式,对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水平、应用效果和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实施的技术路线、攻克关键技术的方案和效果、知识产权的形成和管理、用户培训、系统运行维护及升级等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验收组应广泛收集和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核实或复测相关数据,独立、负责任地提出验收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验收完成后10日内将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结果、验收组的验收意见和建议报市信息办、市发展改革委和市财政局。重大项目需要报主管单位审核,主管单位对验收结论提出审核意见并书面批复。项目验收后,建设单位应10日内在全市电子政务管理服务平台上更新全市电子政务项目库中本单位项目的相关信息,作为计划和项目执行情况评估、项目承担方和项目负责人信用评价的依据,并在网上公布验收结果。
第九条
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整改后再验收”和“不通过验收”三种。按期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各项任务,经费使用合理,提供的验收文件和资料齐全、数据真实并且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结果均为“通过”的,视为“通过验收”;目标或任务基本完成并且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结果均为“通过”,但验收文件、资料不齐全,验收结论争议较大,视为“整改后再验收”;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不通过验收”:
1.未按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的要求达到预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
2.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3.擅自修改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的考核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4.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但未能解决和做出说明,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的。
第十条
需要整改后再验收的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接到通知六个月内整改完毕,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未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承担方和项目负责人三年内不得承担北京市电子政务项目。
第十一条
项目开发技术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参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承担方、验收组和第三方测评机构等应分别对各自所出具的验收资料、报告和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在验收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及渎职等行为,一经查实,将中止或取消其继续承担北京市电子政务项目和项目测评及验收工作的资格,已经给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的,将依照有关规定和法律追究责任。
第十三条
参加项目验收的有关人员,未经允许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和转让与被验收项目技术成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涉及国家技术秘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其他相关法规处理。
第十四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社会福利院管理规范
社会福利院管理规范
【导读】社会福利院分五保供养、社会寄养、娱乐休闲三大区,为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福利院,加强福利院的管理,根据有关政策和法规,结合实际,制定了《社会福利院管理规范》。社会福利院分五保供养、社会寄养、娱乐休闲三大区,国家相关部门一直把建设一流福利院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以“营造美好环境,实现老有所乐”为宗旨,以“内修素质,外树形象”为原则,强化管理,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福利院。为了加强福利院的管理,根据有关政策和法规,结合实际,制定了《社会福利院管理规范》。社会福利院管理规范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队 伍 建 设 第三章 医 疗 保 健 第四章 生 活 护 理 第五章 康 复 娱 乐 第六章 后 勤 保 障 第七章 膳 食 服 务 第八章 社会福利院评审办法 附件下载
总 则
一、为加强对社会福利院的管理,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有关政策和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用于国家投资兴建,民政部门负责管理的社会福利院。
三、社会福利院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
(一)办院宗旨明确,能够完成当地人民政府安排的“三无”(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对象及其它特殊困难对象的收养任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和睦、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三)有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坚持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在当地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中起骨干、示范作用。
(四)建筑设施符合《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标准要求。
四、有经主管部门批准并正在实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底工作计划。
五、行政、医疗、护理、康复、财务、后勤等管理体系健全,有科学、完整的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及考核方法。
六、实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七、依法履行职责。收养对象入住和离开福利机构手续健全,程序规范。
“三无”对象入住福利院应有个人申请书、居委会意见、街道办事处和区(县)民政局审核意见,市民政局审批意见等相关材料。
弃婴入住福利院应有捡拾人出具的捡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捡拾弃婴报案证明、福利机构经办人签名、福利机构负责人接收意见等相关材料。
八、依法开展涉外送养、国内送养和家庭寄养,送养和寄养的各种档案资料完整。
九、收养对象的生活标准高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队 伍 建 设
十、领导班子事业心强,团结务实,廉洁奉公,政绩突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组织、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
十一、领导班子文化、专业结构合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3以上,有卫生技术职称的人员在1名以上。
十二、党、政、工、团、妇等组织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完善,并正常发挥作用。职工和收养人员对领导班子工作满意率在80%以上。
十三、职工队伍结构合理。行政管理人员和全院职工(包括聘用人员)的比例协调。
工作人员与收养人员的比例要分别达到:工作人员与正常老人的比例为1:5;与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比例为:1:3;与健全儿童的比例为1:8;与婴儿、残病儿童的比例为1:3;与精神病人的比例为:1:4。
经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包括有职称的特教教 师、医生、炊事员等)的工作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加。护理、康复、特教等岗位,要有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
十四、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化。工作人员有良好职业道德,语言规范,仪表端正,举止得体,实行全员挂牌上岗服务。
十五、业务培训制度化。有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医 疗 保 健
十六、院内建有医务室,至少有执业医师、执业护士各一名,配备与业务相应的基础医疗设备(心电图仪、脑电图仪、婴儿保温箱、理疗灯、呼吸机、自动化验仪等)。能开展与其设备相应的常规化验,生化检查等项业务。能处理轻度外伤。对突发疾病能实施急救。
十七、加强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和心理指导。每年对服务对象进行一次以上健康检查。建立健全收养对像病例、健康档案。
十八、坚持每日查房制度。对服务对象的常见病、多发病等能及时治疗,做到小病不出福利院,大病及时送医院。杜绝重大传染病的发生。
十九、医务人员要严格药政管理制度,各类药品有专人保管,有药品进出库的制度,并做好记录。禁止使用霉变、过期、失效、淘汰药品。
二十、积极做好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每个儿童持有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发给的计划免疫接种卡。
二十一、对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儿童及时进行康复手术。生 活 护 理
二十二、护理制度健全,严格实行护理、消毒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护理值班交接记录。二
十三、实行分类管理、分级护理。尊重服务对象的独特性,实行个案护理。
病人褥疮发生率低于5%。婴儿入院后20天内消灭尿布疹,无护理事故发生。康 复 娱 乐
二十四、有多项功能文体活动室,室外使用总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室内使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文体活动器械不少于10种,配有电视机及音响设备,有室外园林化活动场地。
二十五、积极有效地开展康复活动。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组织实施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和锻炼。
二十六、有计划的实施医疗康复,建立康复对象档案,记录康复效果。后 勤 保 障
十七、年内无食物中毒、火灾、人员走失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二十八、收养人员居室卫生整洁,通风透气,空气新鲜,无蝇、蚊、鼠、虫、异味。
二十九、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实际需要配备家具和床上用品。有取暖、降温设备,做到配备规范整齐。三
十、成年人单床使用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儿童单床使用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
三
十一、有使用方便、防滑、通气、卫生条件良好的浴室和卫生间。
三
十二、院容院貌整洁、安静、优美、舒适,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80%以上。
三
十三、收养人员衣着整洁、适时得体,被罩、褥单、枕巾换洗及时、干净。膳 食 服 务
三
十四、建立食堂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有当地防疫部门发给的卫生合格证书。
三
十五、食堂卫生整洁,排油烟装备齐全,有食品冷藏、保温设备。
三
十六、炊事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身体检查,持健康合格证上岗。
三
十七、收养人员饮食实行营养配餐。根据老年人、儿童等不同对象实行分餐,营养搭配合理。符合收养人员营养需要,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惯。
三
十八、配有营养师,有收养人员营养情况报告,营养不良率低于5%。社会福利院评审办法
【考核标准】:根据现有各类福利院的任务、功能、效益、设施条件、医疗护理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进行考核。满分值为120分,经考核得分在70-85分的福利院,为福利院达标单位,得分在86分以上的福利院,为社会福利院示范单位。
【评审程序】:自评申报---组织考核---评审结论 【评审周期】:每一评审周期为两年。出现生大事故的社会福利院,当年免评。
附件下载
【相关表格下载】:点击下载>>
附件详细内容:
1、社会福利院示范单位申报表
2、社会福利院考核评分标准 福利院管理制度参考样本
一、全体人员认真遵守纪律,严禁任何人在院内外从事任何违法活动,违者追究法律责任,维护全院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严格实施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必须爱岗敬业,履行职责,树立亲情管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如上班撤离岗位者,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三、严格请销假制度,每位工作人员必须准时上班和交接班,不得迟到、早退、旷工。请事、病假要有书面请假条并经院长签字批准后才能准假。患重病需要请长病假的,须持医院出具确需休养的天数和意见,弄虚作假的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凡无请假条和未经批准的,一律视为旷工,扣除缺勤天数的全部工资,并根据情节按团管理办法和相关劳动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四、院内卫生食堂、餐厅、公共场所必须保持清洁,餐具定期消毒,房前房后派专人清除,院长不定期检查督促。确保院内院外环境卫生。
五、对入院老人健康应该掌握第一手资料,妥善解决好老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正真体会到家的温暖,是他们享受“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没有任何顾虑,欢度晚年。
六、每逢家人团聚时,开展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使老人不寂寞、不孤独,体会大家庭的温暖。
七、入院人员必须互敬互爱,树立以院为家的思想,爱护院里公共设施,共同维护院里的规章制度。
八、成立代管存折小组,领导负责,做到公正,公开,透明,手续齐全。
九、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团《财务管理办法》执行,做到收支两条线,福利院的开支必须由主管领导批示后方可支出。收取的管理费及时上交团财务部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十、入住人员在15日以前入住本院则按一个月收取管理费和生活费,15日后入住本院则按半月收取管理费和生活费。长期卧床需要特护的需交纳特护费,根据物价局核定金额执行。住院需特护的按天收取陪护费。
十一、入住人员死亡后,及时通知死者的家属、子女及其单位领导,妥善处理好后事,做到善始善终。社会福利院常见问题【版权声明】:《社会福利院管理规范_管理制度》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注明:http://
第五篇:项目立项管理规范[范文]
项目立项管理规范
一、项目立项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提高项目开发决策管理水平,控制项目风险,确保公司项目进度执行情况,同时对已立项的项目做出项目计划,特编制此流程规范。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大小项目立项决策。职责
1)项目可行性分析责任人
项目可行性分析责任人为产品经理。
2)项目可行性分析评审责任人
项目可行性分析评审由评审小组来完成审核,评审小组人员为公司高层CEO、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等责任人。
3)项目立项审批责任人
项目立项审批责任人为公司最高决策者,决策者根据可行性分析报告及评审结果来做出是否立项决定。4)项目计划责任人
项目计划责任人为项目经理,负责把控项目进度。
5)项目计划评审责任人
项目计划评审责任人由评审小组来完成评审,评审小组人员包括公司CEO,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等负责人。
二、项目立项管理细则 1.项目立项流程
立项流程见下图:
流程说明:
1)产品经理根据项目情况对项目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依照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拟定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2)产品经理召开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评审会议,由评审小组来完成评审,评审小组人员包括公司高层CEO、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等责任人。评审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并在会议中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会议结束后,由产品经理生成评审会议记录文档,文档包括与会人员、会议时间、会议纪要、讨论问题以问题结论。文档上传至公司项目管理系统。3)项目可行性报告及评审结果提交至公司决策者。决策者做出决策,若项目审批通过,则开始立项;若项目审批未通过,需要修改可行性分析报告,修改后重新提交进行评审,若没必要修改,则项目搁置。项目相关文档归档。
4)项目审批通过后,项目经理分析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计划。
5)项目计划评审由项目小组来完成评审,评审小组人员应包括公司CEO、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等负责人。评审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并在会议中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会议结束后,由项目经理生成评审会议记录文档,文档包括与会人员、会议时间、会议纪要、讨论问题以问题结论。文档上传至公司项目管理系统。
6)项目计划评审通过后,开始执行项目开发流程,若评审未通过,则由项目经理根据评审意见修改项目计划直至审批通过。
7)当项目内容需要发生变化时,由变更发起人提出申请,填写项目变更记录表,由公司CEO审核签字,经公司决策者批准确认后,才能执行变更。变更发起人确认签字并进行文档归档备案。2.开发流程
开发流程见下图:
项目开发流程说明:
1)项目开发初期,产品经理需要设计相关原型图页面。
2)原型图设计完成之后,需要组织原型图评审会议,由评审小组进行评审。评审小组包括公司CEO、开发经理产品经理等相关负责人。评审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并在会议中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会议结束后,由产品经理生成评审会议记录文档,文档包括与会人员、会议时间、会议纪要、讨论问题以问题结论。文档上传至公司项目管理系统。3)原型评审通过,由UI人员进行页面设计,若原型设计未通过评审,产品经理需修改原型图,直至评审通过。
4)后端开发架构师设计相关数据库及代码架构,项目经理需建立相关任务并分配到开发人员。相关项目负责人每周须提交项目进度报告,每周五/周六及时提交相关领导,并上传到项目管理系统。
5)UI设计完成后,前端人员/移动开发人员可进行页面开发。6)开发结束,由测试人员,进行各个功能项测试。
7)测试通过,项目经理可安排项目上线。若测试未通过,有重大bug,开发人员需修改Bug后继续交由测试人员测试。直至重大bug修复完成。
3.生成文档
所有流程,需生成如下文档: 1)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2)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评审会议记录; 3)项目计划书;
4)项目计划评审会议记录; 5)项目原型设计; 6)项目需求文档; 7)项目开发文档; 8)项目测试用例及报告; 9)项目变更记录表(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