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农村中学生异向行为矫治与辅导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生异向行为矫治与辅导》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课题组负责人 蓝军文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整个求学生涯中的一个分水岭,同时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黄金期‛,是人生的第二反抗期,也是人生中‚危险期‛。绝大多数孩子人生的‚叛逆阶段‛是在初中时完成的,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得有一些叛逆、敏感、缺乏情绪控制能力、容易冲动,这和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分不开的。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出现很多异向的和违常的行为,如: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失去学习兴趣,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一些学生经常逃学、迟到、旷课,对政治思想教育反感或离家出走;一些学生离群索居,淡漠孤僻,常与别人有对立情绪,具有报复心强的妄想人格;一些学生喜欢穿异性服饰,举止趋于放荡,并以此为荣;不少初中学生参与赌博,并以赌为乐;一些学生在校园内暴露全身,以求得性的满足,等等。这种行为对我们正常的教育和教学进行干扰,对青少年学生本身的成长也很不利。如何针对性地对异向行为的学生进行矫治、辅导,创建和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让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了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大报告、国家有关学校管理的规程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结合本校构建和谐德育工作实际,针对农村中学生异向行为开展‚矫正与辅导‛为主题的研究。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和谐德育的理论为基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规范学校常规管理为动力,以转变‚校风‛、‚教风‛和‚学风‛为突破口,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研究观点和实施过程符合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科学发展为目的,突出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的要求。
三、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学生违常行为产生的诱因 2.分类归纳学生违常行为的类型
3.依据各类违常为我们所应采取的矫治措施和应作的辅导
四、研究的目标
开展‚农村中学生异向行为的矫正与辅导研究‛,其目的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对学校的德育管理,总结出适合本校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构建本校和谐德育体系,从根本上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等学校文化,实现校园和谐,提高育人质量,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1.通过调查研究对学生违常行为作出分类,并找出相对各类行为合适的矫治措施,使辅导工作有的放矢。
2.通过心理咨询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环境,帮助其避免或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增加对心理冲突和心理创伤的缓解能力;影响或改变其感受、认识情绪及行为;改善或消除异常行为表现者的病态心理状态,了解行为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矫治异常行为的目的。
3.加强对青少年行为辅导,使其行为与社会规范相符合,避免与减少青少年的社会冲突行为。
五、研究的方法:
以新德育观念为指导方法,坚持‚边研究边实践‛原则,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构建校本主谐德育体系,真正形成‚学校无闲人,人人皆德育‛的全员德育工作机制。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了解行为异向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成因; 2.直面交流调查法:面对面谈话,通过谈话了解学生情况,寻找学生行为异向的成因;
3.整体研究:从整个学生群体的心理趋势,了解行为异向成因; 4.个案研究:针对个别突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
5.集体辅导与个人辅导:矫正与辅导采取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办法。
六、课题研究的沿革
1.忻城县果遂初级中学于2010年5月向来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了《农村中学生异向行为的矫治与辅导》课题,2010年6月通过审批立项,课题编号:LBJK2010A031,2010年9月正式开题研究。2011年2月果遂初级中学撤并到忻城县城关镇初级中学,给课题注入了新的力量,两校人员二合为一共同交流,并给课题研究工作调整了方案,在新的阵地全面铺开。
2.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适合本校管理育人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管理,解决学校育人工作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德为首,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管理育人体系,从根本上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在实际研究中,将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之中,使“德育无时不在,环环相扣,贯穿始终”;使“学校德育工作全方位地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全部领域”;在“人人都是教育者”的观念指导下,通过强化全员意识,建立全员机制,开辟全员渠道等措施,使每一个教职员工均能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3.我们首先在异向行为学生群体内展开研究,对学生的异常行为进行归类,按各类开展学生异常行为产生的诱因的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然后再落实归纳各项矫治与辅导的建议、做法、措施,并将管理育人的理念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让全校的“管理育人”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形成全校“管理育人”的校本和谐德育体系,为整体构建本校的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实验打下基础。
4.整个研究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1)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有关管理中的案例,分析、归纳和探讨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累研究资料。全体课题成员对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并进一步研究其成因及研究矫治措施与辅导方法,课题组归纳各项矫治与辅导的建议、做法、措施。
(2)开题
(3)实验论证初级阶段
开展异向行为学生矫治与辅导工作,将课题组归纳各项矫治与辅导的建议、做法、措施等落实到学校德育活动实践中进行论证,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益,提高育人的效果,进行阶段性总结。
(4)实验论证中期阶段
进一步落实课题组归纳各项矫治与辅导的建议、做法、措施,并将管理育人的理念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让全校的“管理育人”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形成全校“管理育人”的校本和谐德育体系,为整体构建本校的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实验打下基础。
(5)课题总结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有关论文,课题组对此项工作的材料进行认真整理,并写出结题报告上交总课题组,编辑《忻城县城关初中农村中学生异向行为矫治与辅导实践文集》
(五)预期成果形式 ①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
②研究过程资料丰富,学校每学期都要求教师撰写教育论文、反思日记、德育案例、心得体会等。
5.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及启动阶段。(2010年4月——2010年9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经过研讨,确定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课题研究着力点,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的结合点,在学习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收集有关管理中的案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分析、归纳和探讨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累研究资料。全体课题成员对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并进一步研究其成因及研究矫治措施与辅导方法,课题组归纳各项矫治与辅导的建议、做法、措施。
第二阶段:实验论证初级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7月)
①对个别典型的行为异常学生采用个别谈心的方法以,通过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影响或改变他们的感受、认识情绪及行为,改善或消除异常行为表现者的心理状态。
②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及各功能处室员工充分利用各自己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与生活行为的示范,注重教育学生掌握与提高生活自理技能和适应社会的技能。如:培养他们如何合理地安排与有效的利用时间;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③加强时尚行为的指导,发展健康时尚,抵制消极时尚的污染。时尚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非常规行为模式的流行现象。它是由少数人发起或首先仿效,以至逐渐影响到广大群体的一种行为倾向。健康的时尚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充实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学校校风健康发展。不健康的时尚,将诱导学生萎靡、思想颓废、品质败坏,甚至严重污染学校风气。因此,在矫治与辅导中,我们注重对学生时尚行为的指导,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消极时尚的污染,让他们保持正常的、规范的行为。
④加强观念性控制。通过法制道德、民间习俗、村规民约等宣传,利用社会的要求和人们的意愿为尺度的约束力,使学生自觉遵循行为规范,自觉矫正其行为偏差。
⑤加强强化性控制。通过严格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班规等对学生行为实行外在的强有力的教化和控制。如:2010年10月就开展了《严肃校风校纪、整顿班风学风》纪律教育整顿月活动,针对我校学生中的打架斗殴、敲诈勒索、聚众起哄闹事大喊大叫故意扰乱学校秩序,喝酒、吸烟,翻墙、私闯门岗,旷课、迟到等主要违纪行为和不良行为习惯展开重点整治。
⑥开展创建和谐班集体建设活动。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场所。在学校教育中,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就像温馨的春天,随时都在陶冶着人的情感。因为和谐的班级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健全学生人格,能够使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创建和谐班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唱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现自我教育。
2011年2月,果遂初级中学合并到忻城县城关镇初级中学,课题重新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成员,课题小组力量壮大起来,两校成员交流各自的措施与方法,提出了新的研究及实施方案。而原城关镇初中的“家 4 校合力”共同教育异常行为学生的方法更是给课题研究注入新的亮点。课题研究在合并中提升,进入了新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实验论证中期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2月)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
第五阶段:课题研究评估、结题、总结。(2012年4月—2012年5月)
七、课题组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
1.理论学习的情况
对异常行为学生的辅导与矫治,我们收集有关管理中的案例,分析、归纳和探讨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累研究资料,为实施阶段作好了准备。但实施需要理论作指导,而我们考虑到参与辅导和矫治工作的大多为德育领导、班主任、青年老教师,为了得到更多的理论支持课题组于2010年12月派出课题负责人蓝军文同志到南宁去参加《2010年广西首期和谐班集体建设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学与管理创新培训会》,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内容有:
①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艺术
②班集体活动与班主任专业素养 ③如何让主题班会课灵动起
④班主任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技巧暨青年班主任心理减压与自我成长
2011年两校合并后,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又派了政教处主任玉生文带5位教师到南宁、蓝天荣老师到河池市参加同样的培训学习。学校除了派出去学习外,还请进来培训的办法加强课题组教师的培训工作,于2011年5月承办了《广西老科协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技能培训》会,把老科协的专家请进学校来开展培训,全校有100多人参加了培训,让更多的班主任、青年教师都能直接参加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
①全面了解与深入研究学生 ②如何开展班级活动 ③如何建设班集体
④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技能培训 2.经验总结,研讨情况。
①主要就哪些问题进行过研讨。②研讨的名称,参与的人数。
③经验总结材料,论文撰稿与发表情况。
2011年4月14日针对合并后出现的学生分帮派打群架、女生早恋等问题组织召开了专题性研讨,参与研讨的有德育领导、班主任、团委干部及青年教师共60人。会后,李三峰老师撰写了《如何用沟通来矫正农村寄宿制初中里的学生暴力行为》、蓝韦军老师经过问卷调查撰写了《农村初中学生“早恋”之我见》等论文。
2011年6月9日针对学生爬围墙外出上网、部分学生不注意仪表美等问题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
2011年10月针对学生厌学问题组织了《课堂教改与学生德育研究同步进行》的专题研讨,会上一至认为开展充满活力的“EEPO”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加强同伴合作,促使与同伴的沟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教改与学生德育研究同步进行,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精办旺盛的异常行为学生采用体育分泄法进行矫治。
八、主要成果综述及分析
对农村中学生异向行为我们采取‚‘堵’和‘导’结合,先‘堵’后‘导’‛ 的方法来进行矫治与辅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面对现实,有效地防止学生异常行为的发生,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日常行为抓起,先‚堵‛后‚导‛,‚堵‛和‚导‛结合,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堵包括两个方面:‚禁‛与‚防‛,‚禁‛是运用规则、限制或惩罚来控制学生,禁止学生做出越轨的行为。‚防‛运用各种手段防范学生违规、做出越轨的行为。导是:通过开展多种多样切实有效的宣传活动,营造清除污染、扫除不规范行为习惯的强烈氛围;结合各科知识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使之远离污染源,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第一、堵
1.严禁学生进入一切不合适的‚视、听、唱‛场所,严禁未成年初中生带手机、MP3等进入学校,堵住污染源。
2.加强强化性控制。通过严格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班规等对学生行为实行外在的强有力的教化和控制,以达到‚禁‛和‚防‛。如:2010年10月就开展了《严肃校风校纪、整顿班风学风》纪律教育整顿月活动,针对我校学生中的打架斗殴、敲诈勒索、聚众起哄闹事大喊大叫故意扰乱学校秩序,喝酒、吸烟,翻墙、私闯门岗,旷课、迟到等主要违纪行为和不良行为习惯展开重点整治。通过整治后把本项工作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3.协议制约,抬高门槛束缚思想。让‚协议制约‛成为我们的工作模式。对于品质恶劣的学生,不得不采取一些‚硬办法‛。这些学生通常在家是拳头加棍棒教育长大的或是溺爱得心中无人,理论说教显得毫无效果,我们是教育者却不能再给他拳头或棍棒,我们只能给他设置障碍,给他认识到不正常的行为在学校是不允许滋长的。第一道关是到班主任:由班主任带到办公室反省,接受教育,写说明书,作出保证,告诉他,你是初犯,还可以及时改正,只要你有信心,做一个好学生是不难的。如果不改,下次接受教育的地方是政教处。第二道 6 关是到政教处说明情况,学生开学时入学都得和政教处签守纪协议,当学生犯错时由政教处领导帮指出错误所在,认识到错误已不简单,要下定决心改正,再不改,就是面临受处分并与政教处签好改正协议。第三道关是校长或分管德育副校长处。犯错严重的学生政教处作处分决定,这时学生就必须找校长或主管德育副校长作保证、写申请,校长看其认错态度,如果认识了自己的过错并保证不再犯错,就明确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要求他要自己把握好,给他施加权威上的压力。
4.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
我们通过定期、分片召开家长会和个别家访的方式,给家长讲解家教理论,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教育子女的正确思想。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求家长不要把自己的的不良行为和思想传播给子女,让子女健康成长。让黄、赌、毒远离家庭,净化家庭环境,让孩子耳濡目染,在家受到良好的教育。
第二、导
1.加强观念性控制。通过法制道德、民间习俗、村规民约等宣传,利用社会的要求和人们的意愿为尺度的约束力,使学生自觉遵循行为规范,自觉矫正其行为偏差。我们每学期都请司法部门到校作召开法治宣传会民。
2.加强时尚行为的指导,发展健康时尚,抵制消极时尚的污染。时尚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非常规行为模式的流行现象。它是由少数人发起或首先仿效,以至逐渐影响到广大群体的一种行为倾向。健康的时尚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充实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学校校风健康发展。不健康的时尚,将诱导学生萎靡、思想颓废、品质败坏,甚至严重污染学校风气。因此,在矫治与辅导中,我们注重对学生时尚行为的指导,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消极时尚的污染,让他们保持正常的、规范的行为。
3.开展心理辅导与健康知识辅导,采取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 ①加强心理咨询外,我们对个别典型的行为异常学生采用个别谈心的方法进行辅导,通过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影响或改变他们的感受、认识情绪及行 7 为,改善或消除异常行为表现者的心理状态。
②召开心理教育报告会。我们于2011年4月17日组织召开了‚知心姐姐‛心理教育报告会;2011年12月16日专门召开了全校女生生活辅导会;2012年3月22日和3月26日又分别召开了男生生活辅导、女生生活辅导会。
③以村委为单位分片召开学生会议,请村委干部、屯长参加,形成‚按村包干,与学生结对帮扶‛的模式。学校汇报该村学生在校生活、学习基本情况,村委干部、屯长讲话教育,激励和鞭策该片学生。如:2012年2月29日召开了龙头籍学生会议
4.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及各功能处室员工充分利用各自己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与生活行为的示范,注重教育学生掌握与提高生活自理技能和适应社会的技能。如:培养他们如何合理地安排与有效的利用时间;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5.开展创建和谐班集体建设活动。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场所。在学校教育中,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就像温馨的春天,随时都在陶冶着人的情感。因为和谐的班级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健全学生人格,能够使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创建和谐班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唱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现自我教育。
第三、坚持德育为首,开展以校为本、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德育管理,形成校内德育合力
对有异向行为的中学生进行辅导与矫治光靠一个部门或几个人,见子打子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必须形成一个体系、形成德育合力,创建良好的大氛围,以大多数人影响少部分人才能收到成效。
我们知道,德育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利益,根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方针或教育宗旨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所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和谐德育的理论为基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为基本理念,以规范学校常规管理为动力,以转变‚校风‛、‚教风‛和‚学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为突破口,以教师整 8 体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将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之中,使‚德育无时不在,环环相扣,贯穿始终‛;使‚学校德育工作全方位地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全部领域‛;在‚人人都是教育者‛的观念指导下,通过强化全员意识,建立全员机制,开辟全员渠道等措施,使每一个教职员工均能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校内德育合力,使有异向行为的学生处处受‚堵‛,处处有‚导‛。
九、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继续深入研究,形成我校一套完整的德育工作体系。
二、推广研究成果,把‚协议制约‛、‚按村包干,与学生结对帮扶‛的模式深入实施和完善,带动我校德育工作创新。
第二篇:中学生服饰结题报告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对中学生穿名牌服装的看法
结题报告
本组研究的课题是:对中学生穿名牌服装的看法。
本组组长:李健龙 组员:周正易钟川,张露丹,熊露,陈莹瑶,周雨新,曹书源,蔡洪熙
一 问题产生背景
国内的、国外的服装都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市场,特别的年轻人的服饰更是五花八门,他们追求的是时髦,是潮流、是前卫,受到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重视的是独特,他们穿的服饰讲究别具一格,具有异域风情的。
二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中学生追求名牌服饰这一现象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尽可能地消除中学生这种盲目追求名牌的意识,消除这种借名牌服饰来炫耀甚至攀比的心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继承艰苦朴素的作风。
也有一小部分同学穿衣服很随便,他们不重视独特,只在乎朴实、干净,但是在中学生中有较大一部分同学都热衷于名牌,在他们眼中穿名牌衣服是最能体现出自己的品味、气质与地位,他们认为名牌的衣服就是现在无论是样式、质量、颜色等等一切衣服所具有的性质中最最好的衣服。
三 研究方法 通过市场调查、问卷调查、采访、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并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从而得出中学生追求名牌的心理基础,端正中学生的消费观念。
四 研究过程
分组确定研究项目
分析当今社会上中学生穿着的流行趋势,学生畅谈自身的体会及认识 然后通过 问卷调查 采访 查阅资料 进行深一步研究
五研究调查结果:
消除中学生盲目追求名牌服饰的心理 端正中学生的正确消费观念
并且让组员谈谈自己的设想、研究过程中的收获、体会
六问题拓展(或建议或收获与反思)
1.在校举行成果展示活动,活动方式有黑板报、手抄报、电子刊物、图片展、影像资料等。
2.主动帮助同学解除炫耀和盲目攀比的心理。3.组织学生宣传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七 组员心得体会
李健龙:过分注重穿着打扮回影响我们的学习,一个人对穿着的经历投入过度会分散学习精力,使注意力不能集中到学习上!还会产生无谓的攀比心理,这是不自觉产生的!还有,在注重自己的穿着时,就会对别人的穿着关注,这样也会分散注意力!
易钟川:作为一个学生还是穿着朴素就好!没有必要过分追求打扮!
周正:我欣赏中学生这样的穿着打扮: 自然,整齐,美观美观,大方,校服搭配的好就ok,协调,有阳光的感觉衣服穿着整齐斯文,大方,得体朴素,整齐不过分修饰.曹书源:我认为中学生应该这样打扮:简单整洁,不追求成人化的打扮 大方,得体 周雨新:在校园里的青少年,穿着打扮大部分充满朝气。展现出了青少年的活力。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体会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学习知识上最重要的。以知识的充实来武装大脑,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这样你的美是从内到外的发散,那是永远也去不掉的美,真正的美。
熊露:适当的打扮一下自己是完全可以的,因为一个大方、洒脱的人在与别人交流时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的表现。“美”人人都爱。作为青少年,我们不但要拥有外在美,心灵的美更为重要。在我们以后走向社会中,我们的心灵美会为我们创造许多的机遇。
张露丹:世上本无美丑之分”。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所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种追求美的心情与权利,不能,也不应该受限于你的年龄、职业、或是性别。因为它是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潜意识里的一种渴望,和对自己的一种持续不断的关爱。
陈莹瑶:人总希望展现自我最美好的一面,并且有时是煞费苦心的。然而,造物弄人,上天给予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面容和身材,似乎在我们一出生,就有了美丑之分,而这也被所有爱美的人们视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把自己的不完美归罪于上天的不公平。
蔡洪熙:在这里,我要诚恳地说一句:“美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塑造的。”我一直相信,上帝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他给你的每一个缺陷的同时,一定给予你另一个优点。也许你没有矫人的容貌,但有高挑的身材,没有清秀的五官,但有细腻的肌肤等等。问题是你有没有发现并将它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所以说我们中学生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打扮。
八 提出问题
1.请问这次的活动对你们的穿着有没有什么影响? 答: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也了解到了其实中学生穿名牌服饰是没有必要的,我们要学会节约朴实。
2.请问这次活动能启示你们要从实际出发并能理性消费吗?
答:能。这次活动告诉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名牌和虚荣心而不理性消费,我们也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消费,尽量做到勤俭节约,崇尚朴实。
九 教师留言
该组同学准备充分,过程详细,课题研究的方案严谨。该课题具有继续研究的价值。
《中学生服饰仪表》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高二(6)班
课题名称:《中学生服饰仪表》
指导老师:张小华
课题成员:罗婷 程嗣蒙 杨欢 张帆 程峰 徐可 李杰 连志显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国家课程的一部分,还将是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不仅是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方式,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想把握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契机,在未来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扎扎实实做好研究性学习开展和实施的工作,为迎接一新课该做好充分准备。而且,我校作为南昌市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索和实践的先行者,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可贵的经验,为我们本学期实施“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学生对校服的态度
当前在中国,或者说在俺们生活的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学生都不愿意穿校服,如果没有院校的规定,很少有人主动穿校服,单就校服本身来说,在价格,款式和舒适度上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公立院校的校服较民办学校的校服还有一段差距,学生们对校服的满意度不高,主要是在款式和色彩上,许多学生都比较喜欢一些能体现学生个性的校服。
学校在着装方面对学生统一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生在服饰上的攀比现象,但是,既然校方有所规定,也应该征求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调查问卷见附录)表明有45%的被调查学生比较喜欢校服,有31%的被调查学生不喜欢校服,有24%的被调查学生无所谓,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校服也在不断的发展,款式和色彩都在趋向多元化,由原来的一年四季都是同一套变化为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的多套校服。
三、中学生眼中的名牌
现在的中学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服饰,穿着的档次也在不断上升。这一方面说明了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中学生买名牌服饰,如果是冲着质量去的话,那是情有可原的;另一方面中学生虽然并没有因此而盲目地追求时尚,还是比较理智的,而家长尚能较为理智为中学生选择合适的价位,但从调查的统计中警示人们对盲目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不可轻视。中学生作为一个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崇尚时尚的消费群体,有自身的消费心理,同样拥有消费名牌的权利,但他们在名牌消费上却容易走入误区,以影响学习、造成攀比心理、给家庭增强负担等。
名牌产品的价格往往贵出一般产品,作为工薪层来说,面对这些价格惊人的产品一般是承受不起的,追求名牌,无疑加重了家长负担;同时,学生追求名牌,不仅使自己学习精力分散,而且还加重了攀比思想,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这样一来损失不就大了吗? “十五而志,三十而立”,我们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很强的转折时期,与其追求一时时髦,何不珍惜青春,立大志,树理想,严格要求,努力学习,攀登知识高峰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应该抛开攀比之念,在人生黄金时代塑造一个朴实无华的自我,一个真正靓丽的自我。
四、中学生服饰搭配的原则
1、舒适
不论你如何搭配,舒适是排在第一位的,并且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2、干净、整洁
干净是指衣物上没有污渍、异味、掉色等问题。整洁是指衣物整齐、大方、得体、无破坏整体美感的褶皱等。着装干净整洁可以让人有“纯净、美好、信任、安全、舒适”等审美享受。
3、合身
穿戴者必须对自己身体的号型有一定的了解;对“各服饰的尺码”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服饰的尺码换算”有一定了解;对颜色的过度、代表意义和颜色搭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4、协调
服饰搭配要协调,符合形式美的法则,服饰协调美主要表现在:色彩要协调,场合和风俗的不同,衣服颜色的选择有所不同;上下装的颜色也要协调,他们可以是互补色、同类色、临近色;风格要协调,服装在功能和款式上要具有统一性。如西装和皮鞋,运动装和运动鞋;举止要协调,美是一种心理活动,审美者在审美过程中会根据审美对象表达的信息产生联想,从而有了“外形美”、“协调美”、“心灵美”、“境界美”等方面。
五、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服饰搭配习惯
对中学生来说,要想养成良好的着装习惯,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中学生应严格按时令着装,春夏秋冬四季都应该明显的区别,如,夏季着装应体现凉快为基本,以不太露为原则;冬季着装以保暖为原则;春秋虽然可以相对随便一些,但也要体现中学生活泼、向上的风格。
2、中学生不可追求奇装异服,穿便装也不可太随便,一般要遵照以下几方面要求:⑴女生不能穿超短裙或太露的衣服,上衣不能过短,领口不能过低,不准穿紧身衣裤;⑵男生不能穿短裤、背心上学。⑶男女生穿衣都要遵循朴素大方、实用美观的原则,要充分体现中学生的精神与风采。
3、中学生要根据参与不同活动,选择不同样式或风格的服装,如出席吊唁或追悼仪式,要穿黑衣服或穿白衣服,不能穿大红大绿的衣服;如参加升旗仪式,全体同学都应该统一穿校服;如参加早操或上体育课时,要穿运动服。当然,校服可以说是中性服装,无论什么活动穿校服都是合适的,所以学校鼓励同学们都穿校服。
4、学生着装的要求应遵循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学生穿戴要整洁、朴素、大方,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
5、服装应平整洁净,扣子齐全,不能有开线的地方,内外衣都应勤洗勤换,例衣领袖口要保持清洁状态,下摆扎在裤内,内衣、内裤不能露出。此外,对鞋袜要像对衣服一样重视,不能身上漂亮而鞋袜污脏。穿衣基本配套合适,从色彩、款式、材料上给人一种协调的感觉。尺寸大小符合自己的体形特征。
六、我们的体会
这次调查顺利的完成了,虽然有些累,但更多的是快乐。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学生对名牌服饰的情况增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们的交际水平,也让我们学会了调查、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思考。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有很大的收获,不仅了解了现在中学生与名牌服饰的关系,还丰富了我们的课间生活,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要告戒广大青少年,穿名牌的时尚应适可而止,不要单单为了时尚攀比,而沉迷于名牌服饰,不要单单为了风度,就乱花父母的血汗之钱。同时在这里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加以指导。
第三篇:《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培养》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结题总报告
庙沟中学语文课题组
我校语文课题组申报的语文微型课题在镇安县教研室微型课题组立项后。我校语文教师朱波、张晓彬和宋友军三位同志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认真学习,共同协作,经过对中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做调查分析,确定研究方向。在研究实践中,大家探索出了在口语交际整体能力弱、水平参差不齐的农村学生中如何开展口语交际的有效训练,积累了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口语交际教学特色。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30%左右。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县的高效课堂在新的教育模式下稳步推进,转变教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长期目标。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反思我校过去的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训练没有得到重视,这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受中考这根指挥棒影响,历年中考只考书面语言,不考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读写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甚至课本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也有意删减,根本谈不上系统的、有目的、有步骤的训练。对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观念需要更新,方法需要改进,在我校开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实践很有必要。
我校学生平时说话都是方言土语,普通话表达能力差。有时想说某句话,要在头脑中转个弯才能用普通话说出来,在学生课堂答问和平时与学生交谈中,发现有些学生想说而不知如何说,嘴巴想动,脸憋得通红的情况。另外,学生进入中学,生理、心理发生了变化,更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在课堂教学中,主动答问的只有少数学生,不再像小学生,大家齐刷刷的举手,抢着答问,而是表现出紧张的样子,生怕老师叫到自己,当有人回答了问题了,其余同学脸色便轻松起来,同学间平时的交往没有顾忌,说话也能滔滔不绝,当面对老师、长辈、陌生人时,则不善言谈,默然无声。在家访时,常常听到家长介绍孩子有“不爱说话,胆子小”的特点,叮嘱老师在课堂上多提他们的问,练练他们的胆量。
二、课题的界定。
新课标将过去的“听”、“说”整合为“口语交际”,这不只是改变提法的问题,而是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不是单方面的“听”和“说”,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进行交流、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语言交流活动,是双向互动的。它整合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在交际活动中,表现在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情达意,能灵活、机智地说话办事。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组织具体实践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我们的研究实践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课题组通过研究实践,力求探索出高效、实用的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形成我校口语交际教学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原则。
(一)、研究目标。
1、能力目标。在训练中消除学生胆怯心理,学会倾听,敢于交际,善于交际,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质。
2、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制定研究计划,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探索归纳出有效地培养方法和途径。
3、提高我校语文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口语交际心理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树立自信心,由充分准备下的胆量训练到特定情境下的口语交际演示,逐步训练学生能力。
2、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时,态度端正,神情专注,能根据对话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研究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学会复述、转述、演讲、辩论,做到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中心明确,有说服力。
4、研究口语交际训练与读写训练的关系,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与提高综合语文素质的关系。
(三)研究原则。
1、民主平等性原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不歧视、讥笑口语交际能力弱的同学。
2、互动性原则。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互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老师不搞一言堂,要在质疑、讨论、释疑中让学生有表达交流的机会,以此来训练学生交际能力。
3、激励性原则。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闪光点,要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树立敢说、想说的自信心,对学生的不足要采用恰如其分的方式给予指正,决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遵循这一原则,老师必须要有爱心,还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
4、主体性原则。口语交际训练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学生的不断训练中提高,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训练。老师要做好组织安排、评价激励、交流主题的把握与设计等工作,在训练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5、情境性原则。老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步入社会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以《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的口语交际状况及当前口语交际的教学状况,在发现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解决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口语交际训练实施方案。
3、行动研究法。提高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在课堂上自觉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活动;课题组按计划安排各年级的口语交际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研究如何训练农村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研究活动的经验,老师们共同探讨,对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并形成校本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
五、研究的途径。
1、坚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用好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设计方案,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其次,平时的课堂教学不搞教师一言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同学间质疑、辩论、探讨。口语训练常见的形式有:课文复述、课堂谈话与讨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等等。
2、组织安排一系列集体活动。如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演讲比赛、我当塔云山小导游和读英雄故事谈心得体会。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这些活动为课题组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六、研究结果及达到的预期目标
初一
1、说标准普通话,吐字清晰,用语规范准确。
2、陈述清楚,语意明确。
3、说话有针对性。
4、听清对方表述,准确理解语意。
初二
1、观点表述明确。
2、陈述有条理,逻辑性强,思维严密。
3、表述语言流畅、灵活。
4、听清对方表层与深层语意。
初三
1、表述语言生动形象。
2、陈述语言幽默风趣,富有哲理。
3、善于运用综合表述方式阐明观点。
4、听话思维敏捷,对答语言有较强的变通性,善于调控场合环境。
第四篇:《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结题报告
《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以计算机、通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为支撑的网络信息化浪潮已经到来,信息的传播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和我们传统的控制能力。良莠不齐的外部信息铺天盖地而来,青少年选择和接受外部信息的自由度在扩展。因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工作变得更为艰巨复杂。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工作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青少年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利于防范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浏览,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对青少年信息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自觉尽力协助维护青少年信息的安全。对于青少年的使用,很多的老师和学生都很熟练,但对于青少年信息的安全就大多一知半解。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对青少年信息安全和教学的密切关系的认识,从而自觉尽力协助维护青少年信息的安全。
本课题拟分析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工作如何因势利导,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构建青少年的研究。研究青少年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构建,作为研究青少年信息安全的基础。
2、青少年信息安全威胁来源的研究。研究对青少年信息安全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威胁,从而研究保护青少年信息安全的措施。
3、青少年信息安全保护最佳措施的研究。通过研究,把研究出来的实用的措施应用于青少年管理和维护,确保青少年信息的安全。使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少年信息安全保护最佳措施的研究。通过研究,把研究出来的实用的措施应用于青少年管理和维护,确保青少年信息的安全。使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2、难点:青少年信息安全威胁来源的研究。研究对青少年信息安全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威胁,从而研究保护青少年信息安全的措施。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1、利用现在青少年资源,做好青少年构建的研究。青少年的构建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
2、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学校图书馆资源探讨青少年信息安全的威胁来源和原因。
3、利用现有青少年资源,通过实验探究青少年信息安全的最佳防范措施。
四、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读书学习计划
1、加强学习,理论先行。定期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现状,更新观念,明确研究目的,增强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定期进行课题研讨工作,不断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做好阶段性的总结。
3、加强课题管理。按照具体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及时做好记录。所撰写的论文争取能够在各级刊物发表。
(二)、具体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
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现状,更新观念,明确研究目的
2、研究阶段(2011年8月~2012年5月)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2年6月)
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编辑、展示实验成果。
五、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从2011年6月开始,到2012年6月结束,历时1年,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1)查阅有关资料;(2)编制实验方案;
(3)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对青少年的构建有较深的了解。青少年的构建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5月)
(1)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学校图书馆资源探讨青少年信息安全的威胁来源和原因,从而研究保护青少年信息安全的措施;
(2)利用现有青少年资源,通过实验探究青少年信息安全的最佳防范措施。
3、总结阶段(2012年6月)(1)资料整理;(2)撰写论文;(3)申请鉴定。
六、完成成果:
1、中学生网络安全调查报告
2、信息课堂PK网络成瘾
3、网上飞鸿——电子邮件
4、关于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研究
5、探究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
6、中学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思考
7、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具体实践
8、分析网络成瘾
9、E-mail送祝福,10、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
1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方案
七、总结反思:
要加强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我认为应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构筑学校、家长和社区三结合的预防的立体化教育体系。
在中学生方面,要加强自律能力,同时要了解各种网络陷阱,加强自我保护能力。要严格遵守《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要能正确判断各种信息,同时要爱好广泛,交友广泛,减轻对网络的依赖。
在社区方面,特别是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健全网络管理体制,同时对各类不良网站,各种不良信息要坚决打击。
应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并建立父母与子女一同学习、相互学习的家庭氛围,做为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对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网络特点、功能,大胆探索实践,利用有利形势,克服不利因素和条件,稳打稳扎,方能收到实效。实践昭示我们:时代呼唤先进文化,青少年需要精神动力,网络应当而且必然成为青少年数字化成长的重要阵地,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义不容辞!
第五篇:中学生饮食健康问题结题报告
食品营养与健康结题报告指导老师:靳健
研究成员:陈宁(2)孙国霞(2)马国伟(12)许成娟(7)王彦成(7)常旭燕(2)
【摘要】
1目的:了解本校学生饮食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认识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2方法:
1、进行问卷调查
2、对问卷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3、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4、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营养与健康的知识
3结果:初步了解我校学生饮食状况。
4结论: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我校学生饮食不合理占多数。
【关键词】食品营养 均衡膳食 健康
前言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期,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相对要比成年人高。而如果营养不均衡则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缺少人体内的必要元素,会造成学习工作时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等状况,严重危害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当前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取得优良成绩的根本。尽管当前我国中学生的膳食营养摄入正逐步得到改善,但原来营养不足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严重的能量过剩问题又待纠正。可是大多数学生家长并不明白如何合理搭配营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决定研究中学生的营养搭配,并且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给予家长们在合理膳食方面的建议。有感于同学们饮食的不健康,那嚼得津津有味的干脆面,那喝的津津有味的雪碧可乐,与小组成员合作做了一次初中生饮食健康调查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1.确定研究人员和研究主题
第九周,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确定了本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老师,参与研究人员是陈宁 孙国霞 马国伟,许成娟,王彦成研究主题是中学生的饮食结构。
2.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回收汇编第十、十一周调查问卷设计由陈宁 孙国霞负责,分发回收由马国伟,汇总由许成娟,王彦成完成。调查问卷见附件一,汇总见附件二。由第一题得出超过半数的同学都是吃早饭的,但还是有超过30%的同学不吃;第二题得出大多数的同学不吃街头小摊食物,但还是有超过30%的同学吃;第三题得出64%的同学不挑食;第四题得出80%的同学认为荤素搭配健康;第五题得出82%的同学很少边看电视边吃饭;第六题得出58%的同学喝饮料较多;第七题得出92%的同学吃油炸食物较少;第八题得出不到30%的同学每天吃水果;第九题得出60%的同学选择食物以好吃为主;第十题得出64%吃饭前必洗手;第十一题得出76% 的同学认为不健康饮食对身体有影响且答到了点子上,但不全面,20%的同学不知道另有4%的同学认识错误;第十二题得出64%的同学饮食比较健康,16%的同学较不健康,20%的同学不知道。总结:同学们的饮食不太健康。仍有许多同学不吃早饭、吃街头小摊食物、挑食、喝饮料,甚至还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食物以好吃为主,很少吃水果。3.完成结题报告和研究感想第十四、十五周,由邱朱晨主要负责完成本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参与同学谈谈自己的参与感受。参与感受见附件三。
三、研究倡议同学们不健康的饮食状况令人担忧,经过小组同学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改善饮食的倡议:1.一定要吃早饭 健康的早餐不仅能提供足够的营养还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记忆力与学习能力2.多吃水果和蔬菜
不吃“垃圾食品”“小摊食品”水果和蔬菜可以增加人体的排泄和代谢,而“垃圾食品”“小摊食品”3.多样饮食好吃的要吃,不好吃的也要吃。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尽相同,人类膳食却不能发挥应有的营养作用。4.少喝饮料据介绍,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中的糖分较高,长期喝容易导致发胖,而实际上,它没有任何营养价值。5.多运动适当的运动是心脏健康的必由之路,体重偏胖容易危及身体健康。四,研究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我校学生饮食不合理占多数
五,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化学与生活》关注营养平衡,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