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重组上市的财务解析及其启示解析

时间:2019-05-14 10:1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通银行重组上市的财务解析及其启示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通银行重组上市的财务解析及其启示解析》。

第一篇:交通银行重组上市的财务解析及其启示解析

交通银行重组上市的财务解析及其启示

“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公开上市”是中央政府对商业银行改革的基本思路。2004年6月30日,交通银行顺利完成前期财务重组工作;2004年8月6日,交通银行引入汇丰银行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交易。

一、交通银行财务重组前后指标状况对比

从财务状况看,重组前的交通银行面临巨额不良资产、巨大拨备缺口及日趋紧张的资本三大主要问题,交行的重组引资过程紧紧围绕如何解决这三大问题渐次展开,并最终达到监管要求 和上市目标。

表一 交通银行重组前后主要指标对比一览表

单位:人民币亿元

指标名称 监管要求 2003年底 2004年底

不良贷款余额13.43 85.91 信贷资产专项拨备充足率 100.00% 3.50% 102.03% 各项准备

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余额100% 核心资本充足率 4.00% 6.36% 6.77% 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 8.00% 7.41% 9.72%

注:

1、信贷资产专项拨备充足率=信贷资产实际计提专项准备/信贷资产应提专项准备×100%,应提专项准备按照关注类贷款余额的2%、次级类25%、可疑类50%、损失类100%的比例计算。非信贷资产拨备充足率=非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非信贷资产应提准备×100%。交行在重组过程中先提足专项准备,因此上表用专项拨备充足率作对比。

2、各项监管指标比例主要参照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征求意见稿)》的要求。

从表一看出,交通银行重组前不良贷款、拨备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均不达标。通过重组,交行相关核心指标达到监管要求,不良贷款率下降到2.91%;信贷资产专项拨备充足率提高到102.03%,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充足。资本充足率在重组前按旧办法计算为7.41%,按新办法计算仅有3~4%,重组引资后提高到9.72%,高于监管要求,同口径相比 大幅提高。

二、交通银行财务重组过程分析

交通银行的重组过程从财务角度看,主要是集中核销和处置不良贷款,化解包袱,提足专项拨备,使不良贷款率和专项拨备充足率达标;境内机构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使资本充足率达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优化资本结构,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做好上市准备。

(一)一次性集中核销和处置不良贷款

2004年6月,交通银行对不良贷款进行了集中核销和处置,一次性集中核销损失类不良贷款116.05亿元;以账面价值的50%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出售可疑类不良贷款414亿元,回收资金207亿元。2004年下半年,交行再核销损失类贷款22.66亿元,不良余额进一步下降。

对不良贷款进行一次性集中核销和处置是交行财务重组的关键步骤,其作用主要有三:一是使不良贷款率达标;二是使账面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大幅减少;三是使风险加权资产总额减少,并因准备缺口的消失而提高了监管资本,从分子、分母两方面改善了资本充足率。在不良贷款集中核销和处置过程中,有以下两点值得关注:

①央行为支持交行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不良贷款定向发行了5年期、年利1.89%、金额为207亿元的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实质是交行将不良贷款置换为央行票据。

②信达公司按414亿元可疑类贷款的50%支付购买不良贷款对价,但其实际从交行承接的资产和权益共计931亿元。

(二)提足各类资产专项准备

根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要求,交行若对信贷资产按贷款余额1%计提一般准备,按关注类贷款的2%、次级类的25%、可疑类的50%及损失类的100%计提专项准备,则2003年底应计提一般准备52.21亿元、专项准备384.12亿元,合计436.33亿元。而2003年年报显示交行账面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94.04亿元,其中专项准备仅13.43亿元,专项拨备充足率仅为3.50%,缺口370.69亿元。

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银行应对投资、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待处理抵债资产等非信贷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03年底交通银行账面非信贷资产总额3951.67亿元,但仅有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619万元,其余非信贷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

交行在财务重组审计过程中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不良贷款进行逐笔拨备,对以前年度各专项准备数据进行了追溯调整。2004年年报显示,2003年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额调整为388.63亿元,专项拨备覆盖率达到100.14%;非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调整为43.72亿元。2004年不良贷款集中核销和处置后,大部分贷款专项准备冲销对应损失,增加计提后年末贷款专项拨备充足率达到102.03%;非信贷资产损失拨备充足率达到100%。

值得注意的是,重组后的交行因刚刚填平账面累计亏损,税后未分配利润为0,并未计提一般准备。交行未来还应通过增强盈利来加大准备计提力度,使准备全面覆盖全口径各项资产风险。

表二 交通银行重组前后资产损失专项准备变化一览

单位:人民币亿元

项目 2003年末 2004年对2003年追溯调整后 2004年末 信贷资产损失 贷款损失专项准备期末余额 13.43 388.63 85.91 专项准备 信贷资产专项拨备充足率 3.50% 100.14% 102.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0.06 0.06 0.1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6.52 5.04 坏账准备 21.32 25.79 非信贷资产损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0.00 0.18 失专项准备 待处理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10.22 17.85 待处理资产减值准备 5.60 6.64 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期末余额合计 0.06 43.72 55.60 非信贷资产拨备充足率-100.00% 100.00% 合计 13.49 432.35 141.51

(三)增资扩股和引进外资,增强资本实力,提高资本充足率

交通银行重组前按新办法计算的资本充足率与8%的监管要求

差距较大。2004年6~8月增资扩股和引进外资后,交行资本充足率稳步提高。

①国内机构增资扩股,补充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311.36亿元。2004年6~7月,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及原有老股东共出,资191.36亿元持股交行141.87亿;交行发行次级定期债务120亿元增加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5.89%,资本充足率达到8.82%。

②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144.61亿元。2004年8月,汇丰以144.61亿元人民币(合17.47亿美元)获得交通银行19.9%、总计77.75亿的股权。核心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高到8.43%,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1.62%。

2004年下半年,交通银行进一步整合财务资源,对获得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了量化及账务处理,填补了账面累计亏损,对准备计提及资本充足率等关键指标进行了优化。到2004年底,交行核心指标达到监管要求。

三、交通银行财务重组启示

(一)自身努力是财务重组成功的基础

为保证重组顺利进行,交行2001年就成立了“引资办”,专司重组引资工作。自2002年起交行聘请美国高盛公司担任重组顾问;聘请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财务审计;进行组织架构设计调整和业务流程再造等。在重组过程中,交行通过自身盈利消化财务包袱92.81亿元。交行未雨绸缪,所采取的从机制变革到财务状况改善的各项积极措施既是2004年财务重组成功的基础,也是未来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二)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是财务重组成功的关键

交行在短短一年内使财务状况和核心监管指标得到大幅改善,达到监管要求

并使重组上市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得到了各方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政府主导了本次重组。财政部在重组前后始终是交行第一大股东,中央政府及国有部门对交行直接或间接给予的资金支持达到482.07亿元,占所获资金支持总量的66.94%;其他原有股东放弃的股东权益和资金支持达到145.26亿元。

(三)引进外资,除了补充资本,更重要的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汇丰入股交通银行后派驻两名董事,其他新股东也分别委派董事,外部独立董事人数增加。同时,汇丰委派一位副行长参与重要经营与决策。董事和高管人员的结构变化为交行完善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奠定了良好基础。

除了签订投资协议外,交行与汇丰还签署了一系列业务及其他合作协议。一是在信用卡业务上展开策略性合作,以汇丰及交行品牌推出双币信用卡。二是汇丰向交行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内容涉及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六个主要方面。三是汇丰向交行授予许可权,部分业务单元可使用汇丰拥有的商标。可以说,汇丰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核心意义在于帮助交行全面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使其具备健康、高素质的自我发展能力,以达到一荣俱荣的“多赢”效果。

(四)核心指标渐次达标,动用当前和未来财务资源,逐步改善报表状况

交行在重组过程中对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一次达标。在拨备覆盖率的达标上则采取了“分步走”的策略,先提足按国际会计准则确认的专项拨备,未来再视盈利状况提取一般准备,逐步覆盖全面资产风险。围绕核心问题,在财务资源的安排上,交行先动用当前现实的可用资金,如2004年经营创效、账面可用的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财政部和社保基金及汇金公司的入股资金;在仍然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国家给予的税收减免政策也量化为可用的财务资源作为补充。从资产负债表来看,既通过增资扩股增加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也通过发行次级定期债务增加负债;通过追溯调整先将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调整为负数(累计亏损),再利用

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当年盈利来弥补累计亏损,使报表得到逐步改善。

(五)先人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交行财务重组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国内外上市,具备国际资质的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对海外上市至关重要。交行聘请普华永道进行连续三年财务审计,采用新的准备计提方式,利用

现金流贴现模型对不良贷款进行逐笔拨备,使贷款损失拨备率先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获得了海外市场的高度认可。

第二篇:企业上市前重组改制解析

二、公司吸收合并及典型案例

《企业上市前改制重组》中国金融出版社作者:张朝元,于波,丁旭

吸收合并作为一种重要的并购形式,“吸收合并 +股票置换”已成为目前母子公司通过 置换股份实现整体上市的主要方式之一。吸收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后, 其中 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成为存续公司, 而被吸收公司注销法人地位的合并方式。目前, 国内 集团公司或者母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时多采用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涉及现金流动, 无论存续方是上市公司还是母公司或集团公司, 都不必通过以现金支付的方式来购买被合并 方的全部资产和股份 , 由此可以避免因吸收合并过程中大量的现金流出 , 保持合并方企业即 存续公司的企业实力 , 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这种并购形式, 关键是确定发行与换股价格、换股比例、换股方式、换股数量等, 所以,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实现整体上市是个非常复杂的 过程。下面我们讨论吸收合并的相关问题, 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使复杂的问 题尽量简单。

(一吸收合并的主要形式

1.母公司作为吸收合并的主体并成为存续公司,上市公司注销

母公司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由于母子公司发展的需要, 便于股权的集 中管理, 提高公司资产运营效率, 通过换股吸收合并, 母公司将实现在证券交易所整体上市, 同时注销原上市公司。如 2008年 10月,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公司吸收合并上海输配电股份公 司实现整体上市。在这次换股吸收合并中, 母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 A 股与吸收合并上 电股份同时进行, 母公司发行的 A 股全部用于换股合并上电股份, 不另向社会发行股票募集 资金。吸收合并完成后, 上电股份公司的股份(母公司持有的股份除外全部转换为母公司 发行的 A 股,其终止上市,法人资格因合并注销,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母公司。

2.上市公司作为吸收合并的主体并成为存续公司,集团公司注销

集团公司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随着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 为了避免潜在的同业竞争, 提高集团整体运作效益, 上市公司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其控股股东, 上市公司作为存续公司, 集团公司注销法人地位。如 2008年 1月,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 团有限公司。通过这次换股吸收合并,东软股份作为合法存续公司,东软集团法人注销,股 东对集团公司的出资按照一定比例全部转换为东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集团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全部并入东软股份。这种吸收合并是以上市公司存续, 通过换股改变上市公司股 东的过程, 集团公司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 相对前一种吸收合并, 这 种方式程序略简单、时间更快、成功率更高。

3.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

企业上市前为了整合内部资源、加快公司的发展, 对从事相同或相近行业的企业进行吸 收合并。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是以某一天为基准日, 经过审计确定各个公司的净资产, 根据各出资方所占的股权比例, 计算出其拥有的净资产值, 以此再确定各出资方在存续公司 中所占的股权比例。被吸收的公司解散, 存续公司在工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在下面的案例 中, 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是典型的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

(二吸收合并的作用

1.构建新的资本运作平台,为公司拓宽融资渠道

在吸收合并以前, 母公司属于非上市公司, 缺少市场化的直接融资渠道。通过换股吸收 合并, 母公司实现整体在 A 股上市, 并在 A 股市场搭建资本运作的平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 的完成, A 股市场投融资活动不断创新,母公司上市后,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 资,通过兼并、收购完善公司的业务发展,为公司做强做大拓宽融资渠道。

2.整体上市有利于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

通过整体上市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内部同业竞争和资源整合问题, 减少企业管理的层级, 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例如, 东软集团与东软股份业务相近, 考虑到资产独立性的 问题,其分别建立了各自的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运行机构。随着双 方企业资产与业务的不断扩大, 这种独立性已经开始制约和影响企业的业务发展, 加大了运 行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效率。吸收合并后,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有利于整合双方资源, 减少重叠,降低管理和交易成本,发挥集团整体人员、技术、产品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提 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3.减少不公正的关联交易,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不公正的关联交易过多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痼疾, 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关联 方获得收入、转移利润, 从事不公平不公正的交易, 定价违背公允性, 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通过吸收合并,减少竞争对手和关联方,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减少关联交易。同时,大盘股 甚至是蓝筹股经营业绩比较稳定, 对于稳定证券市场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 2006年 12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资委制定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 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 鼓励经上市的国 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4.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链,实现公司一体化战略

上市公司往往专注于单一的行业, 公司会面临产品单

一、业务单一的风险。为了延长产 业链,增强公司抗风险的能力,通过吸收合并,可以解决上下游的产业整合。例如,中国铝 业(601600 换股吸收合并山东铝业和兰州铝业后, 优质氧化铝与原铝企业全部进入中国铝 业, 既完善了公司的产业链, 又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和一体化经营的公司战略, 有利于提升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三吸收合并的程序

1.母公司存续,上市公司注销的程序

(1母公司和上市公司董事会就吸收合并事项作出决议并公告换股比例和现金选择权 价格;(2母公司与上市公司分别通过并签署吸收合并协议,然后发出股东大会通知;(3母公司和上市公司股东会就吸收合并事项作出决议并公告;(4两公司分别在各自股东大会结束后刊登公告通知债权人有关吸收合并事项;(5两公司分别按照债权人的要求清偿债务;(6获得政府相关部门对本次换股合并的批准;(7获得中国证监会对母公司换股发行及吸收上市公司的核准;(8刊登母公司招股说明书暨吸收合并公告;(9上市公司股东对拟行使现金选择权部分的股份实施现金选择,并由第三方支付现 金对价;(10 第三方持有的全部股份及未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份按照确定的换股比例取得母公 司因换股发行的股票;(11母公司办理发行股票交割过户、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上市公司公布退市公告,母 公司申请股票在交易所发行上市;(12上市公司办理注销登记,母公司公告换股吸收合并完成。2.上市公司存续、母公司注销的程序

(1上市公司及母公司董事会就吸收合并事项作出决议并公告;(2两公司股东会就吸收合并事项作出决议并公告;(3获得政府相关部门对本次换股合并的批准;

(4两公司分别刊登公告通知债权人有关吸收合并事项;(5两公司董事会就修改吸收合并方案事项作出决议并公告;(6获得中国证监会对合并的核准;(7刊登合并报告书、换股及现金选择权实施公告;(8 上市公司股东(母公司除外 对其所持上市公司股票全部或部分行使现金选择权, 并由第三方支付现金对价;(9母公司股东以其对母公司出资额(母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或占母公司股份(母 公司是股份公司,按照确定的换股比例转换为存续公司上市公司的股票;(10上市公司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及刊登股份变动公告;(11母公司办理法人资格注销手续。(四吸收合并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1.关于母公司换股价格的确定

母公司作为非上市公司, 而且多为有限责任公司, 在资本市场上对非上市公司的估值通 常采用可比公司的估值法, 即选择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作为参考, 并以评估机构采用收 益现值法评估的结果为基础再进行验证和参考。这种方法比较直观、简单, 在企业并购以及 红筹上市前重组中普遍采用此方法估值。例如东软集团有限公司, 目前国内 A 股软件类上市 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 40倍左右,而国际上以软件外包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 为 30倍, 考虑到东软集团在国内软件外包行业的地位及成长性, 确定其市盈率为 35倍, 根 据其净利润及股东出资额, 可以计算出每 1元出资额收益为 0.2元, 因此, 换股价格为每元 出资额 7元。

2.关于换股比例的确定

在确定母公司估值和股价后, 需确定上市公司的换股价。作为上市公司, 其换股价格以 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作为其估值的参考,以前 20个交易日股票的均价确定。有了两个公司 的换股价格,可以得出换股比例。

换股比例 =母公司换股价格 /上市公司的换股价格

如果换股比例为 1∶ 5,即母公司以 5元的出资可以转换为 1股上市公司的股份。3.关于双方债务和资产的处理

合并双方按照《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相应的报刊上向债权人发布换股吸收合 并的通知和公告, 并根据债权人的要求, 清偿债务或者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 合并双方所有 未予偿还的债务由存续公司承继。

另外,注销法人地位公司的所有资产,如商标、专利、特许经营权和与之相关的资产, 均由存续公司所享有,并办理资产变更手续。

(五吸收合并典型案例

案例 6-3:上海电气集团股份公司吸收合并上海输配电股份公司案例参考《上海电气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 A 股招股书》。

合并方: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电气,于 2004年 9月,以上海电 气集团有限公司净资产值按 1∶ 1的比例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4月在香港 联交所上市,发行 H 股。公司主要从事设计、制造及销售电力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重工

设备、交通设备及环保系统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公司为中国最大的综合型装备制造业集团 之一,在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等行业具有突出地位和显著优势。被合并方:上海输配电股份公司(简称:上电股份 600627),于 1993 年 1 月在上海证 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从事输配电设备制造和输配电工程总承包。上海电气集团股份公司是其 控股股东,持有其 83.75%的股权,性质为限售流通股,其他股东持有 16.25%的股权,性质 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换股吸收合并的动因 上电股份专注于输配电设备制造行业,由于公司对该行业的景气度有较大的依赖性,公 司面临业务单

一、产品单一的风险。如果电网公司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会导致待业需 求增长不足,或因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公司成本上升,经营业绩将受到重大不利影 响。上海电气是综合性装备制造业集团,吸收合并后,上海电气的业务跨电力设备(含发电 设备和输配电设备)、机电一体化、重工设备、交通设备、环保设备五大领域,上海电气业 务多元化可有效防范单一行业风险对股东利益的影响。同时,上电股份将下属公司股权纳入 上海电气股权投资管理体系,有利于股权的集中管理,提高公司运行效率,并达到上海电气 集团公司的 A 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目的。2.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 以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合并上电股份,并且上海电气 A 股发行与吸收合并上电股份同时进 行。上电股份总股本 51 796.55 万股,其中:上海电气持有上电股份 43 380.72 万股,为限 售流通股,该部分股份不参与换股,也不行使现金选择权,合并完成后予以注销;境内法人 持有 3 315.82 万股,已于 2007 年 11 月 7 日起上市流通;社会公众持有 5 100 万股,为流 通股。上海电气发行的 A 股全部用于换股吸收合并上电股份,不另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 金。吸收合并后,上电股份终止上市,法人资格注销,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存续公司。3.换股价格 上海电气 A 股发行价格为 4.78 元;上电股份换股价格为 28.05 元,考虑到股票市场波 动风险,并对参与换股的上电股份股东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在此基础上溢价 24.78%,上 电股份股东实际换股价格相当于 35 元。

4.换股比例 换股比例为 1∶7.32,即上电股份股东(上海电气除外,但包括向行使现金选择权的上 电股份股东支付现金从而获得上电股份股票的第三方)所持的每一股上电股份股票可以换取 7.32 股的上海电气 A 股。案例 6-4:沈阳东软软件股份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团有限公司案例参考《沈阳东软 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团有限公司报告书》。合并方: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软股份 600718)于 1996 年 6 月在上海 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股票,公司以软件服务为主营业务,主要面向政府和企业的大型信息基 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维护提供解决方案与服务,并向国际市场提供软件外包服务。2008 年 1 月以换股吸收合并控股股东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被合并方: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外

合资企业,主要从事软件技术和服务为核心的软件 与服务业务、数字医疗业务、教育与培训业务。1.换股吸收合并的动因 东软集团是中外合资企业。随着外国投资者的引入,东软集团主营业务的战略重点向软 件外包业务转移,使集团业务与子公司东软股份的国际业务逐渐趋于重合,因此,东软股份 与东软集团存在着潜在的同业竞争关系。在母子公司业务相近,又分别建立各自独立的业务、市场、财务等运行机构,这种独立 已经开始制约和影响双方的业务发展,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效率。另外,东软集团资产质量优良、业务模式简单、盈利能力强。合并后其能得到集团优良 资产,与外国投资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快了国际软件业务的发展。2.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 东软股份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团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即东软集团全体股东分别以 其对东软集团的出资额按照合并换股比例转换成东软股份(存续公司)的股权,以实现东软 集团非融资整体上市。

合并完成后,东软集团持有的东软股份的全部股份(包括限售流通 A 股 139 878 823 股及非限售流通 A 股 1 700 985 股,共计 141 579 808 股)将予以注销。东软集团的全部资 产、负债及权益并入存续公司,其法人资格注销。3.换股价格 东软股份股价在吸收合并公告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 24.49 元/股,前 20 个交易日股 票均价为 22.78 元/股,为了保护非限售流通股股东的利益,确定东软股份的换股价格为 24.49 元/股。东软集团作为非上市有限责任公司,确定换股价格的方法前面已介绍过,为每元出资额 7 元。4.换股比例 换股比例为 1∶3.5,即东软集团每 3.5 元出资额可以转换为 1 股东软股份的股份。案例 6-5: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案例参考《山东太阳纸业 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书》。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阳纸业 002078),其前身为山东太阳纸业集团 有限公司,于 2000 年 4 月集团有限公司按照 1∶1 的比例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2006 年 11 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股票。上市发行前,太阳纸业其中的三个子公司:兖州 天章纸业有限公司、兖州天颐纸业有限公司、兖州天园纸业有限公司从事的业务相近,为了 整合资源,经三个子公司董事会研究,决议兖州天章纸业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兖州天颐纸业有 限公司和兖州天园纸业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后,兖州天颐纸业有限公司和兖州天园纸业有限 公司

解散,兖州天章纸业有限公司承继两个公司的债权债务。三个子公司均为外资企业,吸 收合并也得到了商务部的审批。1.三个子公司的基本情况 兖州天章纸业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11 月,注册资本 3 728 万美元,太阳纸业持有其 75%的股权,法国施依沙女士持有 25%的股权。公司生产销售包装纸及纸板。兖州天颐纸业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5 月,注册资本为 2 718 万美元,太阳纸业持有 其 51%的股权,美国金瑞集团有限公司持有 25%的股权,兖州金太阳商贸有限公司持有 24% 的股权。公司生产和销售低定量涂布纸及系列产品。

兖州天园纸业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2 年 11 月,注册资本为 2 700 万美元,太阳纸业持有 其 75%的股权,百安国际有限公司持有 25%的股权。公司生产销售高档信息用纸。2.吸收合并的程序(1)三个子公司分别召开董事会,批准吸收合并方案;(2)由会计师事务所分别出具三个公司的审计报告;(3)三个子公司签署《吸收合并协议书》;(4)吸收合并得到商务部批准;(5)兖州天章纸业有限公司在省级报纸《大众日报》发布吸收合并的债权人通知书;(6)三个子公司分别向各自债权人发布合并书面通知;(7)兖州天颐纸业有限公司和兖州天园纸业有限公司办理注销手续;(8)新天章纸业公司在工商部门变更获得营业执照。3.吸收合并的方式 本次吸收合并是以 2005 年 10 月 31 日审计后的净资产为基准,根据各出资方所占股权 比例,计算出其拥有的净资产值,以此再确定各出资方在存续的新天章公司中所占股权比例,其中法国施依沙女士将持有的兖州天章纸业有限公司 25%的股权转让给百安国际有限公司。新天章纸业公司投资为 18 129 万美元,注册资本 9 146 万美元,太阳纸业占 69.26%的股 权,兖州金太阳商贸有限公司占 5.74%的股权,美国金瑞集团有限公司占 5.98%,百安国 际有限公司占 19.02%。

第三篇:债务重组表格总结解析

第15章 债务重组(4分)债务重组方式:债务人财务困难

债权人作出让步(减免部分债务本金或利息、降低利率)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

“债权人作出让步”——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

“债权人作出让步”的情形主要包括:债权人减免债务人部分债务本金或者利息、降低债务人应付债务的利率等。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 债权人作出让步,是债务重组的必要条件。债务重组的方式: 1. 以资产清偿债务

2. 以债务转为资本,将债权转为股权(债务人增加股本、实收资本)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资本,不是债务重组。3.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减少本金 降低利率

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 延长偿还期限

4. 混合方式。

债务重组

债务人 债权人

借:

一、以现金清偿债务 差额:务:营业外收入

权: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

资产减值损失

—债务重组利得 借:应付帐款 贷:银行存款(实付额)

额)

债务

贷:

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资产公允价与帐价之

间、债务帐价与资产公允价之间的2个差额,不 能相互抵销)

借:应付账款

借:

贷:主营业务收入 价)(公允价)

应交税费——交增1.以库存材料、商品产品抵偿

视同销售

2.以固定资产抵偿

公允价入帐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额)

*营业外收入—

—债务重组利得 债务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以库存材料清偿计入债务,是“其他业务收入”

金资

另行支付税金,费,计入银行存款

借:固定资产清理 借: 价)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

债务

贷:

3.以无形资产抵偿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贷:固定资产

借:应付账款(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公-帐

借:应付账款(账债权面

额)借:

(公

无形资产减值准 备

交增

银行存款 额

累计摊销

营业外支出——

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营

4.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抵偿投资收益

贷:无形资产

(账面余额)

应交税费——

应交营业税等

银行存款(费

用)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公-帐

借:应付账款

借:

投资收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债务

营业外收入

——债务重组利得 贷:

三、以债务转为资本

债转资

债务人为其他企业,即:债转资: 借:应付账款 贷:实收资本(份

额)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公允价-

债务人为股份有限公司,即:债转股: 借:

借:应付账款 贷:股本(面值)

*

债务

资本公积——价<帐股本溢价(公允价-面值)

贷: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公

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1.不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

(重组后债务的金额确定)注销旧债,记录新债

重组后

值→修

件后债

(1)债

借:

(账面

贷:

债务重

允价)

*

—债

(差额

(2)

份额)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3)

后一

借—债2.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

(重组后债务的金额不确定)

(1)债务人确认或有应收金额。债权人

借:应付账款

收金额

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新债公允借:应

价)

务重组

允价值

预计负债

(或有应付金

额)

不包括额)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坏(2)或有应付金额在随后没有发生的: *

借:预计负债

—债务

贷: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贷:

(3)或有应付金额随后实际发生时: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应付款)

失 债

有应收

或有应

四、混合方式 是有偿还顺序的

现金、非现金、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总结

生时,益。

四、混合方式

1.支现、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债权人享有1.以股份的公允价;

受让非

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允价、与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差额作为资本公

享有的积;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减重组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于当期确认。额

2.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公允价值;

2.计

失。冲

3.(冲减后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计入营入营业外收入;

4.债务人将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重组损(冲减后)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当期确

①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

债权人作出让步,是债务重组的必要条件

②债务人应该将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或有应付金额在继后期间没有发生的,企业应当冲减已确认的预计负债,同时确认营业外收入。

③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债权人不应当确认或有应收金额,不得将其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第四篇:企业重组案例分析解析

企业重组案例分析 题目 企业重组案例分析 姓名.....学号.....班级.....院系.....现代的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 业也如此,一个企业如何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只有发展,才不会被 淘汰, 也要不断的实时的去变革, 才能适应世界的变化, 而企业重组, 也是也是一种变革、发展,只有不失时机的抓住机会,必会立足于世 界。以下介绍几个典型的例子。

一 标题:中石油案例

由于石油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性提高, 以及随着现 代经济的发展, 世界市场对于石油和石油产品的需求增加, 供需矛盾 不断扩大,使得最近二三十年石油企业之间的世界性竞争空前加剧。国际石油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都在进行大规模的重组, 放弃不良资产, 剥离非核心资产, 将上下游产业合并组成巨型石油公 司,收购、兼并迭起高潮。英国石油公司(BP 收购美国阿莫科公司(AMOCO ,美国埃克森(EXXON 对莫比尔(Mobil 的兼并,把石油 行业收购兼并浪潮推到了极至。在国际石油界, 一方面出现了销售收 入在几百亿美元以上, 市值上千亿美元的“巨无霸”式的综合石油公 司,同时也涌现出一些小的、专业化的、竞争力和盈利性都很强的公 司。中国的石油工业所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激烈的全球性竞争的格 局。然而, 我国石油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期受到很强的关税和非 关税壁垒的保护,一旦进入 WTO ,最多只有五年的时间,就要按国际 规则参与全球竞争。显然目前的石油企业是不能适应这种竞争局面 的。

中 国 的 石 油 企 业 , 包 括 中 国 石 油 天 然 气 股 份 有 限 公 司(PetroChina的前身石油工业部所属企业, 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 比 如 60年代石油大会战,在受到西方国家和苏联集团的双重封锁的困 难环境下,大庆人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铁人精神” ,拿下了 大油田, 保证了国家对石油的紧迫需要,直到现在,这种精神依然是 我们必须继续发扬的宝贵财富。但是,在变化了的情况下,发扬“铁 人精神” 需要采取新的形式。我们的石油企业具有我国国有企业所具 有的一般弱点和弊病。具体表现在:(1上下游业务割裂。比如说, 工业企业按照分工体系建立,形成石油部所属企业专门从事上游业 务, 石化工业部所属企业专门从事下游业务, 上下游割裂的格局。(2 在政府指定范围内实行垄断经营。作为国家指定的垄断性公司, 人财 物、产供销都由计划机关决定, 由上级主管部门决策。(3 党政不分、政企不分, 企业组织的行政化、军事化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例如,油 田建设从一开始就是采取调集力量大会战, 以半军事化方式组织生产 和管理为特征的。(4 国家对石油企业的要求只是产量的增长, 而不 要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企业以完成行政要求为目标。(5承担着大量的与主业无关的、本应由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性功 能。特别是由于油田一般离城市比较远, 因此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就比 一般企业更加严重。由于上述种种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 中国 的石油工业显然需要进行重组。按石油的储备量和产量计算, 由原石 油工业部改组而成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大致上处于世界

第四,仅次于 Exxon, Mobil、Royal Shell和 BP Amoco,但人员的 数量是国外同等公司的几十倍。比如, 1999年 BP Amoco雇员有 9万 人, CNPC 雇员有 154万人。两个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差得很远(如图 所示。要想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投资回报,只有改组改制,改造原 有的体制,建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国际规范的全新的 企业制度。

面对这种形势, 中国政府果断地决定对石油工业分三个步骤进行 重组。第一个步骤是在 1998年 6月实行政企分离,将两个原有的行 政性公司, 即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Sinopec的行政管理职能交回政府,同时将这两个石油企业改组为 南北两大集团公司。北方地区原属 Sinopec 管辖的 15个炼

厂和化工 设施移交 CNPC ,把 CNPC 在南方的 6个油田移交 Sinopec ,这样就使 两个集团公司都成为综合性的石油公司。第二个步骤是在两公司核心 资产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10月, CNPC 剥离了 非核心资产, 在核心资产的基础上, 发起建立国有全资的中国石油股 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在 CNPC 的 154万员工中剥离出来、由存 续公司保留的 106万人。其余 48万人受雇于

PetroChina。这个数字 比起 BP Amoco来说还是非常大的,但是跟原来相比,是一个巨大而 艰难的进步。第三个步骤是在证券市场上进行公开募集(IPO和挂牌 上市。PetroChina 于 2000年 3月通过公共募集(IPO 和转让部分 国有股,降低国有股比重,实现股权多元化,引进若干战略投资者(strategic investers。接着,在香港联交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挂

牌交易。这样, PetroChina 就成为一个与国际接轨、独立运作的上 市公司。二 标题:松下案例

日本松下公司 20世纪 80年代发展到了顶峰。但随后, 由于自身 经营管理的不善, 内部危机意识低下, 僵化的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导 致信息不畅,致使在 90年代一度经营状况和收益形势急转直下,营 业利润率大幅度降低。针对这一危机,松下的管理层们痛定思痛,实 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以 “构造重组” 和 “制定成长战略” 为突破口, 通过破坏和创造两个层次, 吧松下创造成了一个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 的商品和服务的体系, 企业的利润率也节节攀升,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一次成功的重组,被称为“ V 字回复”。

当一个“沉重而迟缓” 的庞大企业需要改革时,首当其冲的应该 是其发展战略的调整。松下这方面做的尤为突出, 通过战略重构,对 原有的事业部进行了清除,对重复的业务机构和组织机构进行了清 理, 实现了精简和整合, 从思想上调整到 “重视商品附加价值和服务” 的 21世纪型制造企业上。

通过业务选择和集中,松下有的放矢地形成了“四个核心领域” 来加强自己的企业核心优势, 不光在这几处核心领域上下大力气进行 研发,而且准确进行业务定位,追求产品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力争销 售市场规模,为产品的持续盈利打下了基础。

90年代, 消费者的购买思路已经调整到不仅追求产品使用价值, 而且追求产品形象, 与产品合二为一的服务等方面, 松下针对这一特

点进行改革,制定了朝“超制造业”型企业转型的战略决策,将业务 重点放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拥有支持最尖端技术的零部件,快速适 应市场变化,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推进业务持续转型。对于从前零零散散的业务工厂分布,松下进行了巨大的调整,通 过业务分割、剥离等手段,兼并产品相关或类似的工厂,关闭亏损或 不盈利的工厂,以及合并关联工厂,同时将一部分业务移植海外特别 是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加快全球化进程,扩大生产业 务,提高利润。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反应,松下的调整方案在不断继续,这也是从 某种程度上快速灵活反应市场的一种表现。目前松下的 88 个“v”字 重点商品基本属于大众普及商品,价格和功能战十分激烈,因此在重 塑产品形象、提供更高附加价值的要求面前,松下仍然要持续不断的 调整和改革,从而实现更高效、稳定、优质的经营活动。三 标题:腾讯案例 “大船难掉头”,当腾讯公司员工接近两万人大关后,当腾讯公司 出现了“大企业毛病”后,当传统互联网的公司架构无法满足移动互 联网发展的需要后,作为掌舵人,马化腾开始了对腾讯公司“大刀阔 斧”的架构重组,目的无疑就是让腾讯公司由“大”变“小”,轻装 上阵。腾讯公开宣布进行重组,将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 5 个群组,移动 互联网群组则成为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公司会越来越多地遭遇 到一个来自内部的敌人:大企业病。去年的时候,面对市场的迅速变

化,我们打了很多针对性的外部战役;今年,我们要腾出精力,苦练 内功,核心就是解决企业运营效率问题。” 腾讯 18 日宣布的组织结构调整既像一次对过去数年腾讯神话推 动者们的论功行赏,又从总体上体现了这家公司当前面临的主要挑 战,即在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从过去的 100%级别下降到 50%左右,而且主要收入所来的游戏行业也已经出现增长放缓,寻找继续增长 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新的解决方案很原始、但很管用:更加 放权给那些正创造大量收入或能创造中短期潜在增量收入的业务部 门,令其重新回到野蛮增长的状态,而不再像一些分析人士所预期的 那样,试图自上而下在各业务之间建立协同,未来的协同将

由利益相 对独立的各事业群自行解决。在本次架构重组中最大的议论焦点,无疑则是腾讯在电商领域中 的积极表现: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据相关人士介绍,腾讯先后投 资了易迅、好乐买和珂兰钻石等 B2C 电商企业,腾讯电商控股公司的 目标是成就 10 家以上百亿级且盈利的 B2C 合作伙伴,100 至 200 家 年销售额超过 1 亿的传统品牌及网络品牌合作伙伴。“作为流量变现 的主要途径,腾讯发力电商是‘有迹可循’的。”赵军认为按照国外 互联网企业的经验,当一个业务收入达到总收入的 10%的时候,这项 业务将会正式成为这个企业的核心业务。“特别强调的是:此次组织架构调整,是公司长期管理提升的一个 组成部分,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变化和公司的持续发展,后续一定还会 有小步快跑式的微调。”马化腾在群发给全体员工的一封名为“拥抱

变革 迎接未来”的邮件中,特别强调了这次自上而下的调整,并不 是一次“一蹴而就”的改革,而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涉及过万人的架构调整,如何能够很好地贯彻和执行下去,无 疑将会成为考验腾讯这次架构重组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对腾 讯有长期观察的 IT 人士梁明亮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腾 讯每个员工对架构重组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着腾讯这艘“大船”能 否平稳“掉头”。

第五篇: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效应分析解析[范文]

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效应分析

第一部分 企业并购概述

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统称。

兼并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兼并等同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且存续,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丧失法人资格。

收购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取该企业的控制权。收购在法律意义上是指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权和资产,其经济意义是指原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因此,收购的实质是取得控制权。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以及竞争压力等因素,但是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动因。

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获取战略机会

并购者的动因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并购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第一,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第二,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并购的另一战略动因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统一价格政策,可以使他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的收益,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会计收益数据可能用于评价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被用于评价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等,这对企业并购十分有意义。

2、发挥协同效应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领域:在生产领域,可产生规模经济性,可接受新技术,可减少供给短缺的可能性,可充分利用未使用生产能力;在市场及分配领域,同样可产生规模经济性,是进入新市场的途径,扩展现存分布网,增加产品市场控制力;在财务领域,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开发未使用的债务能力;在人事领域,吸收关键的管理技能,使多种研究与开发部门融合。

3、提高管理效率

其一是企业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更替管理者而提高管理效率,当管理者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则可提高管理效率,如采用杠杆购买,现有的管理者的财富构成取决于企业的财务成功,这时管理者集中精力于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此外,如果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企业,然后出售部分资产收回全部购买价值,结果以零成本取得剩余资产,使企业从资本市场获益。

4、获得规模效益

企业的规模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两个层次组成的,生产规模经济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并购对生产资本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各子公司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由于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摊,使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大减少。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此外,并购降低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障碍,可以利用被并购方的资源,包括设备、人员和目标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出于市场竞争压力,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开拓新业务领域,降低经营风险。

摘要

企业产权在买卖中流动,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使生产要素流向最需要、最能产生效益的地区和行业的同时,还要考虑由于税务、会计处理惯例以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律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货币的效益。

第二部分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

企业产权并购财务动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避税

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在税法中规定了亏损递延的条款,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纳税收益作为企业现金流入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益直至其转换为股票为止,资本收益的延期偿付可使企业少付资本收益税。

二、筹资

并购一家掌握有大量资金盈余但股票市价偏低的企业,可以同时获得其资金以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筹资是迅速成长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设法与一个资金充足的企业联合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资产的重置成本通常高于其市价,在并购中企业热衷于并购其他企业而不是重置资产。有效市场条件下,反映企业经济价值的是以企业盈利能力为基础的市场价值而非账面价值,被兼并方企业资产的卖出价值往往出价较低,兼并后企业管理效率提高,职能部门改组降低有关费用,这些都是并购筹资的有利条件。当前许多国有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急需大量发展资金投入,因此采取产权流动形式使企业资产在不同方式下重新组合,盘活存量以减少投入,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力。

三、企业价值增值

通常被并购企业股票的市盈率偏低,低于并购方,这样并购完成后市盈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股价上升使每股收益得到改善,提高了股东财富价值,因此,在实施企业并购后,企业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得到扩大,控制成本价格、生产技术和资金来源及顾客购买行为的能力得以增强,能够在市场发生突变的情况下降低企业风险,提高安全程度和企业的盈利总额。同时企业资信等级上升,筹资成本下降,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则使并购双方股价上扬,企业价值增加,并产生财务预期效应。

四、进入资本市场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增强,使筹资渠道大大扩展到证券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许多业绩良好的企业出于壮大势力的考虑往往投入到资本运营的方向而寻求并购。

五、投机

企业并购的证券交易、会计处理、税收处理等所产生的非生产性收益,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同时也助长了投机行为,在我国出现的外资并购中,投机现象日渐增多,他们以大量举债方式通过股市收购目标企业股权,再将部分资产出售,然后对目标公司进行整顿,再以高价卖出,充分利用被低估的资产获取并购收益。

六、财务预期效应

由于并购时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影响股价,成为股票投机的基础,而股票投机又促使并购发生。股价在短时期内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动,只有在企业的市盈率或盈利增长率有很大提高时,价格收益比才会有所提高,但是一旦出现企业并购,市场对公司评价提高就会引发双方股价上涨。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具有较低价格收益比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提高企业每股收益,让股价保持上升的势头。在美国的并购热潮中,预期效应的作用使企业并购往往伴随着投机和剧烈的股价波动。

七、利润最大化

企业利润的实现有赖于市场,只有当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上为顾客所接受,实现了商品和服务向货币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利润。与利润最大化相联系的必然是市场最大化的企业市场份额最大化。由于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而使一些行业的市场日益扩大,并购这些行业的企业以迎接国际开放市场的挑战。

第三部分:企业并购的正负效应分析

一、财务效应概念界定

当两家或更多的公司合并时会产生协同效应,即合并后的整体价值大于合并前两家公司价值之和,从而产生1+1>2的效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协同效应分为两部分,一是经济协同效应,二是财务协同效应。经济协同效应是指并购通过扩大经济规模,减少竞争对手,对公司采购、生产和销售环境的影响。财务效应是指由于合并使公司所有有价证券持有者财富增加。由于经济协同效应与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的组成和管理有关,而财务协同效应与资产负债表的右方,即对资产的要求权的组成和管理有关。由于资本和资产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前提下,为分析方便,将两种协调作用统称为财务协同作用。

二、财务效应分析

(一)正向效应

1、税收效应

税收效应是指利用不同企业及不同资产税率的差异,通过并购实现合理避税。一方面政府为了鼓励某些行业的发展,通常对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的所得税率,此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企业也可能存在所得税率上的差异,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组合,再运用合理的避税手段,可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存在差异,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也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

2、股票预期效应

股票预期效应是指通过并购能改变市场对企业股票的评价,从而影响股票价格,股票预期效应可导致股价上升,提高企业资产的市场价格。

在股票市场上,并购往往传递一个信号: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价值被低估了。无论收购是否成功,目标公司的股价一般会呈现上涨趋势,对于股东来说股票上涨,就意味着财富的增加。为实现这一效应,并购方企业一般选择市盈率比较低,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股票预期效应的作用,在美国1965-1968年的并购浪潮中表现得非常显著,在绝大部分的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的市盈率都有较大程度的上升。

3、资金杠杆效应

资金杠杆效应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效应。通过杠杆效应,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可达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

4、资本成本效应

企业的资本主要来自两种方式,一是内部资本,二是外部资本,根据西方的优序融资理论,由于内部融资不存在利息、股利等资金使用成本,是企业首先考虑的融资方式。因此对于具有较多内部资金但缺乏好的投资机会的企业,可通过兼并具有较少内部资金但有较多投资机会的企业,使合并后企业的资本成本下降。

5、生产经营效应

此外,通过企业之间的并购还可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产生影响,具体包括:降低交易费用和降低产品成本。

(二)负向效应

上文主要是从积极的一面来分析并购重组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而事实上并购重组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如把重组简单地等同于规模扩张,将“小舢板”硬捆绑成“航空母舰”,结果规模虽然扩大了,资产创利能力却不断下降,使企业落入了经营的陷阱。

下面以国内企业并购为例,分析企业并购的财务负面效应。

从导致并购失败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方面的原因,二是企业方面的原因。

1、政府方面

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边界模糊,政策法规不健全,是导致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

①政府参与资源配置中出现的对企业并购行为的行政性垄断、硬性撮合和违背市场规律等问题,导致生产要素的流向偏离最佳轨道。

②企业在并购时,往往将获取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作为主要推动力,包括被并购企业的借款允许五年期的挂账计息,对于亏损严重企业其亏损额允许用于抵消并购企业的税前利润,给予被并购企业在并购前的各项特别政策在并购后予以保留等,而各种政府政策的不完善,不兑现将极大地影响并购的成效。

2、企业方面

①企业并购过多地关注短期财务利益,以短期获取生产要素资源为导向,缺乏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并购思维;或者说企业并购决策上倾向于财务性并购,而不是战略性并购;并购双方战略匹配性不好决定了并购后价值创造的潜力有限。

②不少企业收购的目标公司资产质量较差,长期以来沉淀了很多的不良资产,还存在大量的或有负债,信息不对称使得收购方对潜在的风险浑然不觉,收购这样的企业必然为将来的重组失败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 结论

只有经过客观、详尽的评估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操作并购重组时,才能产生积极的财务效应和其他效应。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公司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收购后对公司进行整合发展,在业务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收购,否则只在财务上的操纵将导致业务和财务上的双双失败。”

显然,完成收购并不等于是成功的并购,并购能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被并购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取决于并购后的整合,在财务账务合并的同时尤其是文化和人事方面的整合

下载交通银行重组上市的财务解析及其启示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通银行重组上市的财务解析及其启示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交通银行校园招聘公告解析

    天梯金融培训 10.2号火热开班 交通银行2014校园招聘公告 江苏权威银行招聘考试培训机构天梯金融培训中心为您解析2014年交通银行校园招聘考试公告! 一、交通银行简介摘自天梯......

    财务欺诈 2解析

    财务欺诈 一、财务欺诈的概述 财务欺诈(Financial Fraud)是企业欺诈的一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SAS82((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欺诈的考虑》把财务欺诈定义为“在财务报表......

    企业债权债务重组协议怎么写解析

    遇到债权债务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企业债权债务重组协议怎么写 企业是一种以经济形势存在的形态,当然,这种形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

    企业重组与文化整合解析(xiexiebang推荐)

    浅析企业并购重组与文化整合 无锡恒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马杰 张清 企业并购重组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西方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企业并购重组现象始于20世纪80年......

    财务重组

    财务重组 财务重组主要包括外汇注资、资产处置和发行次级债等步骤 外汇注资:接受汇金公司注入的450亿美元外汇资金,同时对外汇注资进行封闭式、专业化管理 资产处置:用准备金、......

    IPO解析-中小企业改制上市业务流程

    从改制上市的基本业务流程来看,一般要经历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上市辅导、发行申报与审核、股票发行与挂牌上市等阶段。 一、改制与设立 企业申请发行股票,必须先发起设立股份公......

    美国IPO上市流程全解析范文

    美国IPO上市流程 一、选择中介机构 公司改制境外上市过程中涉及的中介机构及主要职责 1.财务顾问。财务顾问是负责公司改制工作的总体协调机构,协助制订改制重组方案,负责与其......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财务分析_解析[最终定稿]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在传统会计框架中,没有“人力资本”这一概念,财务报表也没有将其纳入进行披露,学者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也比较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