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

时间:2019-05-14 10:5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

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

办发〔2015〕1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政厅和广西保监局《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2月7日

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民政厅 广西保监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12〕2605号)、《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国医改办发〔2014〕1号)精神,为切实做好全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及原则

(一)目标。

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发挥商业保险机构专业优势,探索建立覆盖全区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对城乡居民因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提高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减轻人民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推动医保、医疗、医药互联互动,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质量,建立健全我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二)原则。

1.以人为本,统筹安排。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协同互补作用,加强制度衔接,形成合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和健康水平。

2.政府主导,专业运作。发展改革、卫生计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保险监管等部门负责大病保险的基本政策制定、组织协调、筹资管理,并加强监管指导。利用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承办大病保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大病保险的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

3.责任共担,持续发展。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要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及承受能力相适应,形成政府、个人和保险机构共同分担大病风险的机制。强化当年基金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个人承担一定医疗费用,保险机构保本微利。合理测算筹资标准及保障水平,确保大病保险稳妥起步,规范运作,保障资金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4.因地制宜,创新机制。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科学、合理制定大病保险保障方案。鼓励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大病保险承办准入、退出和监管制度,完善支付制度,引导合理诊疗,建立大病保险长期稳健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筹资机制

(一)筹资标准。以设区市为单位,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保险筹资能力、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情况、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水平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精细测算,科学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2015年筹资标准原则上为每人不高于35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可实行不同的筹资标准,各设区市可根据相关因素科学测算确定。筹资标准可由设区市按年度实行动态调整。

(二)资金筹集。根据筹资标准,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资金作为大病保险资金,不增加城乡居民额外负担。有结余的地区,先利用结余统筹解决大病医疗保险资金;结余不足或无结余的地区,从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统筹解决。

(三)统筹层次。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行市级统筹,以设区市为单位按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分别统一承保和补偿。其中,城镇居民参保人员大病保险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由卫生计生部门组织实施。

(四)统筹范围。统筹范围包括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条件成熟的设区市可以探索建立覆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三、保障内容

(一)保障时间。大病保险保障时间按照自然年度进行,每一年度的保障起止时间原则上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保障对象。大病保险保障对象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合)人员。

(三)保障范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经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偿后还需个人负担的年度内由实际住院、规定的门诊特殊病种发生的超出各地确定的大病保险起付线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其中门诊特殊病种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规定为准;合规医疗费用,指实际发生的、在《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不予支付项目的通知》(桂卫发〔2014〕2号)规定的不予支付项目之外的合理医疗费用。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原则上根据各设区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确定,起付线不含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以下个人自付部分。

(四)起付线确定。2015年起付线由各设区市自定,原则上不得高于15000元,可分别设定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起付线。运行初期可稍高一些,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逐步降低。

(五)保障水平。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对符合大病保险报销范围、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上的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进行合理分段并设置支付比例,在最高支付限额内,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3%。为确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分段报销比例具体标准由各设区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今后,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筹资水平和医疗费用增长水平逐年调整,最大限度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需转区外治疗的,按转外就医管理办法经设区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并办理转院手续的,超出大病起付线部分合理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统一为50%。

做好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政策的衔接,对住院医疗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余额部分,按照《自治区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困难群众住院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民发〔2013〕51号)予以救助。对救助对象医疗费用结算,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费用、大病保险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办法,先由医疗机构垫付住院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费用,然后由商业保险机构按月与医疗机构结算,并支付由民政部门予以救助的医疗费用。民政部门应根据住院医疗救助工作需要,向商业保险机构预付一定额度的医疗救助资金,并按月与其结算。

四、支付方式

(一)资金支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资金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分 2至 4次拨付,并按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合同约定,及时、均衡、足额向商业保险机构拨付大病保险保费,原则上每年第一季度内要将当年第一笔保费拨付到位。保险费资金拨付程序由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部门联合制定。

(二)结算方式。商业保险机构于每月 25日前,将上月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及时支付给医疗机构或参保(合)人。单次住院合规的个人自负费用超过起付标准的,或者虽然单次住院合规的个人自负费用未超过起付线,但年内经多次住院且累计超过起付标准的,商业保险机构应自参保(合)人提出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给予补偿大病保险医疗费用。

(三)建立风险调节机制。各设区市要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则,建立风险调节机制。在计算盈利率、亏损率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应分开核算,分别支付。确定商业保险机构扣除直接赔付和综合管理成本(招标确定,不高于大病保险总额的5%)后,盈利率或亏损率应控制在 5%以内。大病保险盈亏率计算公式在大病保险合同中予以明确。综合管理成本实行“总额控制、限定范围,在限额内据实列支 ”的管理办法。综合管理成本包括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人力成本、医疗管理、案件调查、办公运营、宣传培训、违规费用审核奖励等费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综合管理成本分类控制实施办法,严格控制不合理的管理费用支出。由各设区市招标确定盈亏率的目标值,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逐年调整。

1.盈利分配办法。盈利率小于和等于目标值时,盈利部分全部归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超过目标值以上的部分,全部返还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统筹基金。

2.亏损分担办法。亏损率小于和等于目标值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监察、审计部门综合评估,符合大病保险政策支付范围的,由商业保险机构和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统筹基金分别支付亏损额的50%;亏损率超过目标值以上的部分,全部由商业保险机构承担。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统筹基金优先从基金累计结余支付,基金累计结余不足的,从下一年度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统筹基金中统筹解决。

五、承办方式

(一)采取招标方式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保险。2015年第三批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地区的招标工作通过自治区级政府采购中心统一组织。今后,各地在第一轮保险合同履行完毕后可以设区市为单位组织招投标,委托市级政府招标平台进行采购。大病保险筹资标准、起付线、分段报销范围及其比例、实际支付比例和盈亏分担比例等具体指标由各设区市根据实际自行确定,在招标前期公布各设区市参保(合)人员情况及其相关医疗费用数据,商业保险机构依此制定合理的大病保障方案,依法投标,监察、审计、医改办、保险监管等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符合准入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自愿参加投标,中标后由保险公司与各设区市签订承办合同,1个设区市只能由 1家商业保险机构或 1个联合体承办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机构要依法投标,承担经营风险,承办大病医疗保险的保费收入,按现行规定免征营业税。

(二)严格商业保险分支机构经营资格管理。商业保险分支机构必须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基本准入条件,获得承办资质,方可参与我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招投标工作。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符合保险监管部门规定的经营健康保险的必备条件;在中国境内经营健康保险专项业务5年以上,具有良好市场信誉;具备完善的服务网络和较强的医疗保险专业能力;配备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专职工作人员;商业保险机构总部同意分支机构参与当地大病保险业务,并提供业务、财务、信息技术等支持;能够实现大病保险业务单独核算。所需具备条件、获取资质要求以国家文件规定和实际招标文件为准。

(三)规范大病保险合同管理。各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医改办等部门,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好保险合同,明确保险机构的责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分别与中标商业保险机构签署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合同、新农合大病保险合同,明确具体补偿分段及比例、盈亏率及其计算公式、配备承办及管理资源等,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保证政策的平稳持续施行,合作期限原则上不低于3年。因违反合同约定,或发生其他严重损害参保(合)人权益的情况,合同双方均有权提前终止或解除合作,提前 15天报告上级相关部门,并依法追究责任。

(四)探索实现即时结报。商业保险机构要规范资金管理,对大病保险保费实行单独核算,确保资金安全,保证偿付能力。要探索实现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医疗救助和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商业保险机构应依托原有的医保信息系统建立大病保险结算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交换和共享大病保险保障对象的补偿数据,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现信息系统应具备的信息采集、结算支付、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报销手续,努力实现患者出院时医疗费用即时结报,确保群众方便、及时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商业保险机构要发挥网络优势,积极探索提高异地就医结算的服务效率,区外就医和自付费用累计超过起付线申请补偿的大病患者,经向患者参保(合)所在地申请,商业保险机构应控制在 30日内办结。

六、监督与管理

(一)加强对商业保险机构的监管。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切实保障参保(合)人合法权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作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主管和招标部门,要严格招投标流程,建立考核制度,按照协议和考核目标对商业保险机构进行考核,通过随机抽查、建立投诉受理渠道等多种方式进行督查,督促商业保险机构履行合同,维护参保(合)人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及时处理违法违约行为。财政、保险监管、审计等部门要做好财会(基金)管理、业务监管、审计等相关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我区大病保险工作稳妥运行,切实保障参保(合)人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合署办公管理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商业保险机构要配备专业队伍,与基本医保部门开展全流程合署办公,建立大病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管理平台,在政策咨询、保费征收、费用审核、医疗巡查、理赔接待、档案整理等所有环节全程参与和管理,与基本医保部门一同履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各项职能,让参保(合)群众得到一站式服务。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医改办)要联合财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与商业保险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处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大病保险工作稳妥推进。

(三)强化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费用的管控。各相关部门、商业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监督管理,防控不合理医疗行为和费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引导合理诊疗。各设区市应结合自身情况设立由基本医保部门与商业保险机构联合组成的大病医疗保险联合稽查办公室,商业保险机构配备满足医疗稽核工作的驻院代表、医疗巡查人员等医疗稽查队伍,加强双方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制的作用及其风险管控的专业优势,加强对相关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监控。

(四)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承办大病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机构应有效控制管理费用支出,每季度向政府有关部门、保险监管机构提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统计报表和报告,并按信息公示制度要求公布相关信息。各相关部门要将大病保险协议签订情况,以及筹资标准、待遇水平、支付流程、结算效率和大病保险年度收支情况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重要性,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实现市级统筹后,各设区市要建立和完善市级城镇医保、新农合经办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安排相应的办公经费,以满足大病保险市级统筹工作需要。

(二)稳妥推进,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管理机制,在经办管理、服务规范、信息系统建设、资金管理和风险管控等方面建立起相关配套机制,降低大病保险管理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动态监测机制,逐月对大病保险工作进展和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每年对大病保险工作进行年度总结评估,及时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

(三)统筹协作,形成合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一项重要的医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项制度衔接,各设区市要在医改办的统筹下,建立由发展改革(医改办)、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大病保险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加强对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协调,抓好政策落实,细化配套措施,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大病保险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细致做好向参保(合)人宣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和报销程序等工作,使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密切跟踪、分析舆情,增强大众的保险责任意识,为大病保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

【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桂政办发〔2009〕186号 【发布日期】2009-09-25 【生效日期】2009-09-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

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9〕18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财政厅、经委、金融办拟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自治区财政厅、经委、金融办 二○○九年九月十六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帮助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加快我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通知》(财金〔2003〕8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桂政发〔2007〕17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桂政办发〔2006〕61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以下简称风险补偿资金),是指自治区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全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的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指在广西境内依法设立,为我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实收资本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经营担保业务在两年以上(含两年),在自治区金融办登记并报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财政厅备案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信用担保机构。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广西境内依法设立、符合《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标准的企业。

第二章 风险补偿资金使用范围、条件及标准

第五条 风险补偿资金仅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向金融机构贷款担保和票据贴现担保、融资租赁担保等融资类担保业务,予以风险补偿。

第六条 风险补偿资金主要用于担保风险补偿,即:根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年平均贷款担保责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核定风险补偿金,补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增强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

第七条 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且达到以下条件的担保机构可申请风险补偿:

(一)独立运行,具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遵守敬业、诚信的基本准则,无违规失信记录。

(三)财务管理制度、风险责任准备金制度、担保评估制度、反担保制度、风险资产管理制度、债务追偿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按规定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四)自觉接受同级金融办、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和财政部门的监管,及时向同级金融办、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和财政部门报送季度和财务会计报告、担保业务统计报告等相关材料。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决算审计报告。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它附表。担保业务统计报告包括每笔在保业务的贷款金额、担保责任金额、期限和剩余期限、利率、担保费率、贷款本息偿还情况、代偿情况、被担保企业所属行业、所在地等内容。

(五)60%以上的担保业务是面对中小企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的。

(六)担保项目符合我区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政策,对单个项目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超过本机构实收资本的15%。

(七)年平均贷款担保责任额达到本机构实收资本的2倍(含2倍)以上。

(八)担保收费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九)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第八条 担保风险补偿的计算标准:

(一)以会计为计算周期。

(二)年平均贷款担保责任额达到本机构实收资本的2倍(含2倍)以上,按年均贷款担保责任额的0.6%给予担保风险补偿。

第九条 单个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资金,原则上最高补偿额不超过600万元。

第十条 下列情形不属于担保风险补偿范围:

(一)担保机构或从业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内部管理制度而发生的担保业务。

(二)履约担保、注册担保、诉讼保全担保、工程履约担保等非融资类担保业务。

(三)房地产开发贷款担保。

第三章 风险补偿资金的申请、审批和执行

第十一条 已登记备案的担保机构,于每年4月底前申请上一风险补偿。

第十二条 担保机构申请风险补偿资金必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机构营业执照、法人证书、代码证、章程、税务登记证。

(二)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相关文本。

(三)风险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使用和管理情况,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决算审计报告。

(四)与金融机构合作协议、担保合同、金融机构贷款证明及相关出票证明。

(五)反担保合同、被保中小企业基本情况及担保项目介绍。

以上材料须提交原件的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复印件按A4纸型制作,装订成册。

第十三条 符合第七条规定条件的担保机构申请风险补偿资金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担保机构据实填报《广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申请表》(详见附件),连同有关材料在每年4月底前报所在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

(二)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会同同级财政局、金融办对担保机构报送的材料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于5月底前报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自治区直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直接送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

(三)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会同自治区财政厅、金融办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联合审核。经审核后,对核定的拟补偿担保机构及金额等内容向社会公示,公示15日后无异议的,自治区财政厅按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拨付。对不符合条件的申报担保机构和申报材料,由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将申报材料退回有关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

第四章 风险补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四条 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负责全区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的项目受理和审核工作。自治区财政厅负责全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的预算安排和拨付工作。自治区金融办负责担保机构的日常监管工作。地方各级财政、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和金融办负责对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申请风险补偿资金所提交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效,不得弄虚作假。如有违反,自治区财政厅将收回拨付的全部补偿资金,取消其申请风险补偿资金的资格,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7号)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担保机构收到的风险补偿资金应用于补充其风险准备金。担保机构应加强对风险补偿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改变补偿资金用途。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会同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金融办负责解释。

附件:广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申请表(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文化厅等七个部门关于加

【发布单位】82002

【发布文号】桂政办发[2000]138号 【发布日期】2000-07-16 【生效日期】2000-07-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文化厅等

七个部门关于加强全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

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0〕138号)

各地区行署,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柳铁,区直各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文化厅等七个部门《关于开展全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工作意见》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七月十六日

关于开展全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工作意见

(自治区文化厅 公安厅 经贸委 信息产业局

外经贸厅 南宁海关 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000年七月十二日)

为了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44号,以下简称《通知》)和全国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管理暨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决定近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行动,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近年来,我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过多过滥,监督管理不力,从而出现了大量违法、违规经营现象,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到了非彻底治理不可的地步。因此,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高度重视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行动,依法从严治理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活动,为我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加强全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行动的协调和领导,自治区将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人员名单另定),各地、市、县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相应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各级文化、经贸、公安、信息产业、外经贸、海关、工商等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一步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行动,确保此次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全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检查时间:2000年7月18日开始,至9月30日止。

三、三、严格执法,认真治理

(一)全区各地一律停止审批新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也不得审批现有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增添或更新任何类型的电子游戏设备。

(二)2000年8月10日前要完成以下专项治理目标:

全部取缔非法设立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和非法利用电子计算机从事经营性电脑游戏活动的场所,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进行处罚并吊销营业执照。

对未经文化、公安部门审核发证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利用电子计算机从事经营性电脑游戏活动的场所、转包他人经营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予以取缔,并依法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从事违法经营所使用的器材设备等。

对设置违禁电子游戏机型、机种、电路板(特别是跑马机、跑动物机、宾果机、苹果拼盘机、大小机等机型、机种)的经营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按“情节严重的”予以处罚并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对所设置电子游戏机游戏项目存在违法违规内容的经营场所、利用电子游戏机从事赌博活动的经营场所、暗设赌场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由公安部门依据《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治安管理条例》,按“情节严重的”予以处罚并吊销《娱乐场所安全合格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对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经营场所(即“电脑屋”、“网吧”、“网络咖啡屋”等)利用电子计算机从事经营性电脑游戏活动的由公安部门查处并吊销经营许可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对以电子出版物带机出租的名义,从事出租电脑游戏软件,在店内提供电脑上机游戏的违法经营活动场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对自治区境内从事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置及其零、附件生产、销售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由经贸、信息产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下达停产、停售的通知。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妥善安排,帮助企业做好转产、转行的有关工作。

对电子游戏设备及零、附件的加工贸易业务,外经贸管理部门要立即将其列入限制类加工贸易产品,并实行加工贸易保证金台帐实转制度,其产品只能返销境外。

对进口电子游戏设备及零、附件,海关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严格限制;对加工贸易产品海关要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意见的通知》要求加强监管。

(三)2000年9月10日前要严格按照以下规定完成重新审核登记工作:

进一步明确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应具备的条件,大力压缩经营场所的数量。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面积:1.县(市)必须达到20平方米以上,台数达10台以上;2.地级市要达到30平方米以上,台数达到15台以上。

凡存在下列之一者,不再重新审核:

1.在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

2.在可能干扰医院、机关正常工作、生活秩序的;

3.自1999年7月1日以来,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外接纳中小学生被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警告、教育达3次,或被处罚过2次,或接纳中小学生累计达10人次的;

4.场所内至今仍发现设置有违法违规游戏机种、机型、电路板的(具体依据桂文市字〔2000〕134号文件规定);

5.场所内设有暗门、暗道和设有赌机、赌场的;

6.场所设在深巷居民房舍等具有一定隐蔽性的;

7.自1999年7月1日后因从事赌博活动被群众举报、或被新闻曝光、或被公安、文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过,而未认真整改的。

县级以上文化、公安部门要按照《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的职责分工,认真对所管理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进行重新审核登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主管部门,要坚决依照《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本通知有关重新审核的要求,严格把好重新审核第一关,绝不允许擅自放宽条件、擅开口子。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重新审核合格的,换发由自治区文化厅加盖有电子游戏经营专用章的《文化经营许可证》;经公安部门重新审核合格的,换发《娱乐场所安全合格证》;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新核发营业执照。文化、公安部门重新审核不合格的,应立即停业、关闭,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其经营者不得再从事电子游戏经营活动。

(四)依法行政,完善制度,严格规范管理。文化行政部门要发挥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主管部门的作用,严格依法行政,落实各项制度,加强日常监督,切实做好规范管理工作。要会同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据《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按各自的职责,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同时,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对歌舞厅、录像厅的专项治理行动。

经重新审核登记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必须落实以下几项规定:

1.在显著位置处悬挂各种合格证、照;

2.在门口显著位置悬挂“非国家法定节假日不得接纳未成年人”标牌;

3.在法定节假日外,经营者必须确认是成年人者方可接纳进入场所;

4.营业时间严格限于早上8时至晚上24时止。

对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实行《文化经营管理手册》制度。凡在日常管理中发现有违法违规、违反管理制度等行为的,除依据《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予以相应处罚外,同时在《文化经营管理手册》内进行记录并相应扣掉一部分“守法经营状况分”,凡扣满12分的场所即被确认为缺乏守法经营意识,不具备开办电子经营场所软件资质条件,立即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在中、小学校教职工中聘请监察员,配合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进行监督检查。

四、四、保障专项治理的措施

(一)抓好舆论宣传工作。有关管理部门要召集业主对《通知》精神进行宣讲,要求各业主主动配合政府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要发动群众,宣传群众,使广大群众关注这次专项治理行动,并积极支持、参与协助政府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在2000年7、8、9三个月内要集中报道此次专项治理工作:

1.7月至8月上旬,各地要组织举行新闻发布会,通过各种媒介向社会宣传专项治理行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公布有关部门设置的举报电话。

2.8月中旬至9月上旬,重点报道查处大案要案情况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进展。

3.9月中旬至9月底,重点宣传全区各地专项治理工作取得的综合成果,报道专项治理工作先进经验、先进事迹事变和守法经营者。

(二)抓好信息反馈,建立周五汇报制度。以地、市为单位,每逢周五要用书面形式向自治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本周工作进展情况。如各地出现大案要案及新情况、新问题的,要随时汇报。自治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编发简报,将情况通报全区各地,并负责向中央专项治理协调领导小组以及自治区领导汇报。

(三)抓好重点地区的治理。重点治理地区为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钦州、北海、防城港、贵港等9个地级市和百色、河池、贺州等3个县级市,自治区文化厅、公安厅、监察厅、工商局将对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等5个城市重点检查,对部分地、市、县进行抽查。各地、市要自行确定重点检查地区,并将重点名单报自治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抓好监督检查。在专项治理期间,各部门要根据规定,落实责任制度;对电子游戏经营场所问题严格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区和场所,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却未得到解决的,要追究有关管理部门负责人责任。在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中,对稽查人员实行责任制度。如稽查人员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失职、失察的;对参与或变相参与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经营的;对通风报信的;包庇和提供保护的;干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正执法的,要坚决依照党纪国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抓好总结和表彰。各地、市必须在2000年9月20日前将电子游戏专项治理工作的书面总结报送自治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在10月上旬对全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

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1〕273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省属有关企业,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省审计厅、省统计局、省粮食局《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

目管理办法(省发展改革委 省监察厅 省财政厅 省国土资源厅

省水利厅 省农牧厅 省林业厅 省审计厅

省统计局 省粮食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007〕327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发改西部〔2010〕1382号)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调整规划(2011—2015年)》中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及技能培训、补植补造等建设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 基本原则。坚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我发展相结合;坚持执行国家统一政策与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相结合;坚持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市县”;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第四条 项目实施目标。通过实施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及技能培训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生产以及长远生计问题;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第五条 建设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并组织实施,即按规划编报计划,按计划编制方案,按方案编制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和验收。以退耕还林工程县市区为基本建设单位,以退耕还林村为基本单元,覆盖到相当比例的退耕农户,统筹落实巩固成果各项措施,确保建设项目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建设项目由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是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市州、县市区政府应成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对建设项目实施总协调。

第七条 在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建设项目的综合协调,会同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等部门向国家申报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建议计划,分解下达国家任务计划;对生态移民建设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稽查。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的下达及监督管理,统计汇总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参与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根据批复下达的任务计划和省直相关部门核查验收结果,及时下达专项资金预算。

省水利厅负责基本口粮田中的坡耕地改梯田、农田水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负责相关项目建设的监测和信息统计汇总。

省农牧厅负责基本口粮田中的土壤改良、除薪炭林外的农村能源、技能培训以及后续产业发展中农业建设项目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负责相关建设项目的监测和信息统计汇总。

省林业厅负责薪炭林、补植补造以及后续产业发展中林业建设项目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负责相关建设项目的监测和信息统计汇总。

省国土资源厅依据第二次全国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做好林业规划实施后的土地变更调查,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履行耕地保护责任并参与基本口粮田和相关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检查。

省粮食局负责退耕地区粮食的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工作,确保退耕农户口粮供应。

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省统计局分别依法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察、审计和监测。

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八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等部门,按照国家下达的任务计划,在1个月内分解落实到项目县市区。

第九条 市州发展改革委按照省上下达的任务计划,应在1个月内将更详细的任务计划下达到项目县市区,并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市州在下达任务计划时,要明确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建设工期、资金来源及数额。

第十条 建设任务计划一经下达,应当严格执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须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批,并确保不影响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十一条 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由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分类会同同级行业部门编制。实施方案分为:总体实施方案、基本口粮田建设实施方案、农村能源建设实施方案、生态移民实施方案、补植补造实施方案、后续产业发展及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等。实施方案要参照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规定的内容和深度编制,做到科学合理、图文表齐全,各项建设任务要落实到山头地块和退耕农户。农田水利、生态移民等项目要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各县市区的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由市州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审查批复,并报省发展改革委及省政府相关部门备案。实施方案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的,须报原审批部门申请变更。

第十二条 项目实施。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并落实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各项制度,加强项目实施管理。重要设备、材料、成批量的种苗等采购和施工、监理要按照《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组织招投标,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诚信的原则。凡是政府采购目录规定范围内的必须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并做好实物发放工作;凡直接补助农民的资金,必须通过“一册明、一折统”直接兑现到户。对于难以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的较小项目,可在同级项目主管部门的监督下,由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方签订建设合同,实行合同制管理。积极组织退耕农户参加项目建设,确保退耕农户获得劳务收入。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实行公示制。项目实施前,县市区有关部门要会同乡镇政府以村为单元向项目区退耕农户公示项目名称、目标、任务、资金来源、建设内容、规模、补助标准以及项目实施单位、管理责任单位、技术负责人等项目建设基本情况,设立工程标志,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 加强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施工,不得擅自降低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

第十五条 加强项目进度管理。基本口粮田中的梯田建设任务必须在次年11月30日前完成,其他任务必须在次年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

第十六条 加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项目县市区的档案管理工作由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及时收集和整理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实施方案、作业设计、招标投标资料、施工合同、阶段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财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监理报告、技术资料以及相关的统计数据、影像资料等,按整理成册,分类归档,专柜保存,专人管理。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资金包括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以及其他来源资金。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要严格按照《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甘财农〔2009〕34号)执行。

第十九条 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90号)要求,做好全省梯田、草食畜牧业、苹果、中药材、蔬菜和优质林果基地等整合资金项目建设。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一定的项目管理经费,做为项目方案编制、勘察、设计、评审、建设管理、组织验收等费用,项目管理经费不得挤占中央专项资金。

第二十一条 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监督审计工作。

第六章 验收与管护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实行县级自查验收、市级竣工验收和省级检查验收3级验收管理。

县级自查验收。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同级行业部门依据各行业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在建设项目完工后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县级自查要做到逐地块、逐农户全面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结果上报市州发展改革委和行业主管部门,申请市州组织竣工验收。

市级竣工验收。在县级自查验收的基础上,由市州发展改革委组织同级行业主管部门对县市区建设项目进行全面验收,验收结果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直行业主管部门。

省级检查验收。在县级自查验收、市级竣工验收的基础上,省发展改革委适时组织省直相关部门开展省级抽查复验。

第二十三条 检查验收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建设任务和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二)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组织实施;

(三)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

(四)资金拨付、管理与使用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有无违规问题;

(五)项目管护措施是否落实;

(六)各项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七)项目档案、信息报送等管理措施是否到位。

第二十四条 验收依据:

(一)《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及其调整规划和下达的任务计划;

(二)经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或初步设计;

(三)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相关技术规定、规程、规范;

(四)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检查验收办法和技术标准。

第二十五条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产权,落实项目运行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制定管护制度,建立档案,确保项目长期持续发挥效益。

第二十六条 在项目建设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七条 在检查验收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依照《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令第367号)、《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信息统计与效益监测

第二十八条 建立完备的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建设项目信息由市州发展改革委负责审核、汇总报送。

第二十九条 汇总报送的信息内容包括:

(一)上半年和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二)上半年和粮食和生活费补助资金兑现情况;

(三)全年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包括项目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实施效果、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建议等。

上半年信息于每年7月15日前,信息和全年总结于次年1月15日前上报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上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由省发展改革委将汇总分析情况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相关部委。

第三十条 建设项目实行效益监测。效益监测分为项目工程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退耕农户生活3类。

生态环境监测,主要监测退耕还林地区退耕还林以来工程区植被盖度、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状、水土流失状况、河川径流量、含沙量、降雨量、大风(沙尘)天数等连续动态变化信息。

经济社会发展监测,主要监测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掌握退耕还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退耕农户生活监测,主要了解退耕农户收入、口粮保障、能源消费的信息,掌握退耕农户长远生计解决情况。

第三十一条 生态监测委托现有的监测技术力量和队伍组织实施。省林业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按照国家统一指标和方案负责监测技术指导和监测结果汇总。

经济社会发展和退耕农户生活监测由省统计局负责。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1年投资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范文模版)

发文标题: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1年投资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发文文号: 川办函[2011]43号

发文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时间: 2011-3-15

编辑时间: 2011-3-16

实施时间: 2011-3-15

失效时间: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四川

发文内容: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1年投资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做好2011年投资工作的意见

省发展改革委

去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坚持把投资放在全省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扩大投资规模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保持投资规模高位增长,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做好全省投资工作。

一、分解落实投资目标任务

2011年全省投资要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投资规模要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确保实现1.45万亿元,力争达到1.5万亿元目标。为确保全年投资目标任务的实现,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信心,继续把投资拉动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主要的抓手和工作着力点,紧紧围绕项目和资金等要素保障做好各项工作。要尽快分解落实全年投资目标任务,省政府与市(州)、省直有关部门签订全年投资和重大项目目标责任书,各级政府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加强目标管理考核,做到认识早统一、目标早明确、项目早准备、措施早落实、重点建设早安排。在计划实施中,要加强投资监测预测,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通报制度,及时将全省投资完成情况通报各地。

二、全力抓好投资项目推进工作

(一)加快在建项目有力有效推进。2010年我省新开工项目多,结转到今年的续建项目投资规模大,要加快这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尤其是要确保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入使用,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为确保实现投资开门红,要加大春季重大项目施工运行调度力度,及时调整和安排好施工计划,争取项目不停工或少停工。

(二)着重抓好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项目要件准备,特别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加强督促检查,狠抓项目开工建设。针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中涉及的环境影响评价、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程设计、申报要件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加强协调服务,落实具体目标任务,倒排年内开工日期,争取在年初就有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三)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储备。对全省2011年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已入库的拟开

工项目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启动实施,暂未入库的项目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更多入库。根据建设需要和项目具备条件适时调整完善和更新储备项目,使入库项目的质量更高、可靠性更大、综合性更强。同时,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全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投资及重大项目规划,为我省投资长期持续增长提供后续动力。

(四)切实推进项目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推进部门、市(州)、项目业主三方协调联动机制,近期召开全省重点项目推介会。继续推行重大项目通报制度,推行重大项目月协调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在申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地、各部门及项目业主单位要各尽其责,协调配合,切实做好项目建设用地等要素保障工作,合力推进项目建设。

(五)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建立全省投资管理的政务公开平台,创造良好投资环境。进一步修改完善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升级方案,拓展并联审批服务功能和覆盖范围,将更多的审批部门、审批事项纳入并联审批运行系统,提高审批效率。要在总结试点升级方案的基础上,尽快在全省推广施行。

三、切实做好项目资金保障

为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要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力争资金早落实、早到位、多到位。

(一)积极争取国家支持。2011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投向仍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六大方面。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重点投向,抓紧做好项目准备和投资计划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更大支持。同时,要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促进藏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等重大机遇,争取我省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各专项发展规划。

(二)积极落实银行贷款。货币政策的调整将使部分项目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加大,建设资金筹集将更加困难。为落实好我省项目贷款资金,近期组织召开金融对接会,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将拟在今年实施的建设项目名单推荐给金融机构,促进银行贷款资金的衔接落实。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投资促进活动。紧紧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新动向,以各级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为载体,发挥“9+2”、新川创新科技园、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重要招商引资平台作用,引进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认真衔接落实我省与对口支援省(市)的双边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及中部省(市)的合作,深化“天府宝岛行”各项成果,加强川港金融资产与产业资本合作互动,提升与港澳台的合作水平。

(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上市企业再融资及并购重组。推动债券市场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融资。做好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的组建工作,继续探索发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吸引保险直投,鼓励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对有条件的项目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

(五)发挥融资平台作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要求,规范整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继续发挥四川发展公司省级综合性投融资平台作用,支持铁投、交投、能投等利用自身资源独立融资,加快组建水投等专业性投资公司,为重大项目筹措建设资金。

四、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

[2011]4号),把激活民间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举措,为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深化垄断行业、公用事业、社会发展等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明确民间资本进入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支持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投资内生动力。

(二)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落实鼓励企业自主研发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制订实施促进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建立面向民营企业服务的专营机构,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服务机制,建立覆盖全省的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三)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和引导。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制定简化涉及民间投资主体审批程序的具体办法,减少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清理规范涉及民间投资主体的收费行为,规范、整合涉及民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强信息引导和权益保护,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行业自律。各地、各部门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投资项目监管机制,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检查、稽察和专项审计,严肃查处违规问题,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要加强投资形势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投资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