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建立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五篇

时间:2019-05-14 10:0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请建立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请建立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第一篇:申请建立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关于申请建立滁州市国家水稻产业技术

体系综合试验站的报告

一、建立滁州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必要性 1.滁州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生产比重大 粮食生产事关国计民生,保持粮食稳定供给,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基本支撑作用。滁州市是安徽省粮食生产和商品粮调出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2009年统计资料,改革开放30年来累计产粮1600多亿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000亿斤,商品率达60%。水稻是滁州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产量占粮食产量的2/3以上。滁州市是全省主要一季中稻产区之一,常年水稻面积400多万亩,总产210万吨上下,占全省稻谷总产量的六分之一,每年销往外地的稻谷达120万吨以上,水稻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均居全省之首。2011年,全市水稻总面积519.5万亩、平均单产509.1公斤、总产264.5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加0.62%、5.6%和15.6%,由于农民对于水稻生产的重视和投入远高于小麦、玉米、油菜、花生等,预计2012年全市水稻总面积522.5万亩、平均单产511.3公斤、总产263.79万吨。2.我市在水稻生产上仍有需改进之处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农产品特别是优质稻米的需求将越来越多,水稻产业发展已凸显紧迫和需要。但是,农民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投入随意性大,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乱用、滥用情况依然存在,这样一方面造成水稻减产,另一方面造成稻米品质下降,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严重影响农民和稻米加工企业的效益。所以,加强水稻产业体系建设,采取扩大水稻标准生产技术成果,推广先进的水稻生产技术,加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

水稻推广力度等措施,对我市水稻生产持续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加强水稻产业体系建设,在我市建立水稻产业体系试验站,为促进国家粮食安全,显得尤为必要。

二、我所申请建立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基本条件

1、滁州市农科所基本概况

滁州市农科所始建立于1936年,时名为滁县繁殖场,隶属苏皖良种繁殖站。1949年6月,在滁县繁殖场的基础上,设立皖北滁县专区农事试验场。1956年7月,改名为安徽淮南农区试验站。1961年6月,改建为滁县专署农业科学研究所。1970年6月,改名为滁县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93年地改市后,更名为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滁州市农科所为市农委直属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包括办公室、水稻研究室、油菜科研室、小麦研究室、食用菌室、生物技术中心、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财务室。2007年,在南谯区腰铺镇新征试验基地500多亩,现拟在琅琊区三官乡重新征地约500亩,已获市政府相关会议的批准。目前,我所现有在职职工50人,退休职工70人,离休人员2人。在职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24人: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5人,另外有在职技术工人25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

建所以来,共获得12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奖成果有33项(其中省、部级17项,地、厅级16项);1人获得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先进个人”称号,2人获省农作物区域试验“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安徽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1年滁州市农科所被中国农科院评为全国地市级农科所“行业标兵”,并于2005年被省种子管理总站批准为“安徽省农作物品种(滁州)试验站”,2011年申报并获得批准

建立“国家级农作物区域试验站”。

2、滁州市农科所综合科研实力强,水稻研究成绩突出

滁州市农科所从事的科研项目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食用菌、生物组培、植物保护等为主。多年来,滁州市农科所一直承担着国家和省多项农作物品种试验任务,每年承担的国家和省级试验示范项目近20项,“十一五”期间我所承担完成国家和省级水稻、小麦、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00多项,为全国水稻、小麦、油菜各个育种单位的品种审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我省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和主持单位的表彰和奖励,在省内外赢得了良好声誉。

长期以来,我所一直承担国家南方稻区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安徽省中粳预试、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试验完成质量好。“十一五”期间,每年均承担十余项试验任务,试验涉及水稻品种组合均达300多个,为水稻新品种审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农业部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委员及中国水稻所相关专家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省种子管理总站及推广总站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多次来我所试验站检查指导工作,对我所承担的试验项目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1年,我所还被列入了国家种子工程建设规划之中,安排建设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站项目,项目总投资300多万元。近年来,我所考虑到当前的水稻育种发展需要,发挥好我所水稻育种研究的传统优势,逐步展开水稻育种工作,目前正加大水稻亲本材料提纯和征集工作力度,重点是开展对优质常规粳稻品种的征集,现已对引进的优质粳稻品种开展品质比较试验。2010年、2011年冬季我所均派专人到海南省三亚南繁基地学习水稻育种技术,为下一步水稻育种工作积累经验。

3.水稻科研力量较强

目前我所从事水稻试验研究工作人员的有推广研究员

1名,高级农艺师2名,农艺师2名,助理农艺师1名,农艺工4名,其中,1人曾获得省政府津贴,多人次获得国家和省农作物区域试验“先进个人”称号。以上工作人员在多年从事水稻推广研究工作中,从水稻的生产、田间试验示范、以及水稻育种工作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是国家水稻产业体系试验站建设的生力军。

第二篇: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一、调研目的一是了解各地茶农和企业的茶叶技术推广、技术采用和技术需求现状;二是跟踪国内茶叶生产成本变化情况;三是了解2012年各产地茶产业整体发展状况。

二、调研区域、调研对象及进度安排

调研区域要求是体系试验站所覆盖的全部产区,试验站辐射的示范县全部都要列入调研区域。本次调研的对象包括茶农、茶农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主管部门,若本试验站区域内的某些调研对象数量不足,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数量。为了保持调研数据的连续性、科学性与可比性,降低调研工作量,本次调研中的茶农、茶农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三类调研对象只要求调研已建立的固定观测点。各试验站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调研进度,但是必须在10月15日之前返回各类调研对象的固定观测点名称、通讯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信息,并于11月20号之前返回问卷。每类调研对象的调研数量见表1。

表1调查对象及数量要求

固定观测点

数量要求

具体说明

主产区茶叶主管部门

至少7个

省市级主管部门问卷各1份,每个示范区县主管部门问卷各1份。茶农

2012年调研方案

每个示范县30份(其中每个示范县选择一个代表村,在该代表村内选择以茶叶种植为主的茶农30户(不同规模农户各10个),即每个区县的30份是在去年固定观测点调查)。

茶农专业合作社

均为去年调研的合作社。

茶叶企业(含龙头企业)

均为去年调研的茶企(龙头企业)。

茶叶批发(交易)市场

三、调研数据保密及问卷返回

按照农业部相关文件精神和领导指示,调研问卷的设计及取得的数据所有权及使用权归体系所有,各个试验站调研完成后的问卷须尽快返回经济研究室,未经研究室同意不得向体系外复制、传播和使用数据。

关于2012茶产业调研的一点补充:

茶农、茶叶合作社、茶企须调查去年已经上报调查过的固定点,没特殊情况请不要变动(如确需改动,须提前通知试验站),以后都将调查固定观测点。请个示范区县在10月20日之前返回各类调研对象的固定观测点名称、通讯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信息,方便体系统一编号。下面为2011年个示范区县已经上报调查的固定点,请各示范区县调查本区域范围内观测点。

合作社:日照市岚山区后崖下茶业专业合作社、日照市岚山区栗香茶叶专业合作社、日照市岚山区春常青茶叶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社、日照市岚山区浏园茶业专业合作社、日照市岚山区凝锦香茶叶专业合作社、日照市御园春茶叶机械化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日照润芽茶叶合作社、日照御品茶叶专业合作社、日照市驻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中马坡茶叶专业合作社、扬帆茶叶专业合作社、沂峰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兴业茶业合作社、五莲县叩官镇从来茶叶专业合作社、_碧雪春 茶叶合作社、胶南市海青海北春专业合作社、胶南市炳运专业合作社

茶企:日照御青茶业有限公司、日照市东港区瑜山茶场、日照茗家春茶叶有限公司、日照北叶青茶业有限公司、日照市百满茶业有限公司、山东日照碧波茶业有限公司、日照市御园春茶业有限公司、日照冠清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盛世共青茶业有限公司、日照市景阳青茶园、山东省日照市东山云青茶厂、日照浏园有限公司、山东浮来青茶业有限公司、莒县莒州茶厂、莒县卧龙青茶业有限公司、莒县莒龙青茶厂、五莲县富园春茶厂、日照市凤玉茶业有限公司、胶南市河西茶厂、青岛泽宇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计算机科组:陈鸣莉

2006.10

一、背景简介

为了全面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部于1999年8月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面启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简称《规划》)。计算机专业科组成立了计算机建设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研究任务,全科组承担了我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研究项目,这次专业调整与改革的教研活动。

项目工作历时十二个月,分三个阶段开展工作。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进行项目背景研究、项目任务分析、子项目分解、人员职责划分、项目进度安排等工作;第二阶段为小组研究阶段,以子项目为目标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政策分析、企业咨询、会议研讨、撰写论文等;第三阶段为项目总结工作,提交研究成果。

二、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提高教学水平为原则,强调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

调研中认真汲取和采用了多年来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与经验;学习和借鉴了兄弟学校成果和实践经验;广泛听取了包括教育界、企业界等各方面意见。

三、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是我校在1995年由原来的英文电脑专业调整为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96年是我校的主要建设专业之一。1999年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是我校最为典型、涵盖面最广的一个专业,也是最为普遍的专业之一,因而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专业之一。

(一).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了“市场导向”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计算机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是体现职业学校市场应变能力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整体来看,我校已经逐步树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意识,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技术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大家早已熟悉的摩尔定律(CPU芯片中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增长一倍)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所以,我校教学必须跟随技术发展步伐,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整体来看,尽管各地的发展情况不平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在这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积极探索课程改革

近几年,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业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包括“以生为位”、“项目教学”、“中职技能本位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等在内的课程改革模式已经形成一定影响;专业教师积极探索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利用包括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内的技术支持方式,改革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1.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经常面临“目标多元化”问题

随着改革中的“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问题;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市场化与社会公正”问题;国营企业经营中的“利润与就业”问题,等等,尤其在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今天,对学生的培养更具有多样化。

2.专业过于狭窄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个问题,即专业教育目标的指向过于狭窄。它所带来的问题,一是在专业性课程与基础性课程的关系上,容易导致简单对应的“实用化”处理;二是在课程体系结构上,容易导致浓厚的“学科化”倾向。这一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包含了市场、技术、管理及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必须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专业取向进行改造与重组。

(3)人才规格定位问题

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人才规格与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之间缺乏密切联系,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缺乏职业性特征,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和办学特色。

人才培养规格研究

着眼于迎接21世纪职业教育的挑战,我们首先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研究,期望通过科学审慎的研究工作,可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业务领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要求等,进而为制定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深化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建立旅游产业资金支持体系

建立旅游产业资金支持体系

旅游业由“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成,涵盖了一个人高品位的自然需求,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其关联度之大、带动力之强。拉长做强旅游产业链,无论是对交通客运、住宿餐饮、文化娱乐,还是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百姓增收、点燃新的经济增长点,都会产生极强的拉动力。加快发展旅游业是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抓手,是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同时,旅游业在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整合联动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加快发展旅游业,不仅需要确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文化”、“大环境”理念,更需科学的规划设计,更具魅力的形象品牌,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更加齐全的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的产业体系,更富活力的体制机制。做好这一道道“课题”,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配套服务,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多更广的致富门路和就业机会,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这就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备的旅游产业资金支持体系。

第四篇:蛋鸡产业技术体系报告

2010蛋鸡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一、国际蛋鸡生产与贸易概况

2010年伴随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国际鸡蛋及蛋品生产有所增长。同时,欧盟一些国家因禁止笼养导致鸡蛋产量下降,促进了世界鸡蛋及蛋品进口。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日本仍为世界主要鸡蛋生产国或地区。

美国、日本、荷兰生产扩大,德国的鸡蛋产量下降。2010年美国前三个季度鸡蛋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日本蛋鸡农户生产有所扩大。德国由于2009年底全面禁止了笼养方式,鸡蛋产量减少,自给率下降。荷兰的鸡蛋生产继续增加,以满足德国等国家因禁止笼养而造成的鸡蛋供给不足。荷兰对德国等扩大出口、美国对欧盟和亚洲的出口增加。2009年以来,荷兰带壳鸡蛋及蛋品出口量继续保持增加状态,特别是对德国的出口量增长较大。美国2010年前9个月鸡蛋及蛋品出口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其中,出口至欧盟和一些亚洲国家,特别是香港和日本的数量保持了增长。日本2010年4.8月鸡蛋和蛋品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5%。荷兰、美国、意大利和印度是日本前4位鸡蛋进口来源国。

2012年欧盟将全面禁止传统笼养,20 1 1年是实现饲养方式逐步过渡的重要一年,这为欧盟以外的鸡蛋生产大国提供了机遇。预计2011年美国将保持鸡蛋生产增长势头,并加大对欧盟国家出口。另外,禁止笼养后,荷兰鸡蛋生产能力短期内难以较大增加,将优先扩大对欧盟国家的出口以弥补欧盟市场缺口,而可能减少对亚洲国家出口。这可能为我国、美国、墨西哥、印度等国让出部分市场。

二、国内蛋鸡生产与贸易概况

(一)国内生产情况

1、蛋鸡生产总体稳定,养殖主体体现明显的“大规模、专业化的小群体,发展特征。监测表明,2010年我国蛋鸡存栏量约14.8亿只,预计全年验收产量在1932.5万吨左右.(月均161万吨),蛋鸡生产总体稳定。与此同时,大规模蛋鸡养殖企业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如圣迪乐集团、安徽荣达等均扩大了养殖规模。总体上我国的蛋鸡养殖区域继续由“小规模、无专业的大群体向“大规模、专业化的小群体”转移,养殖总量稳步扩大,从业者素质越来越高。

2、在蛋鸡养殖的区域分布上,‘‘新养殖区”异军突起。商品鸡市场继续由经济发达的“老养殖区’’向经济欠发达的“新养殖区”转移。北方的“鸡蛋主产区,向南方的“鸡蛋主销区转移。在南方市场,本地鲜鸡蛋产量日益提高,中部的湖北、江西等省份蛋鸡养殖业迅速扩张。雨润集团和圣迪乐集团都加快了在我国中部的蛋鸡养殖业务的拓展步伐。

3、国产种鸡供给能力扩大。近年来国内从美国、欧洲进口祖代鸡大幅增加,造成国内祖代种鸡市场严重供过于求,销售价格低迷,大部分祖代场亏损。另一方面,国内自主品牌的蛋种鸡一优良的性能和适应性取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目前国内自主培育品种有“京红”、“京粉”、农大3号和京白939等,在种鸡市场的份额达到近50%,蛋鸡行业健康发展有了国内种业技术的保障。

(二)蛋品贸易情况我国是蛋品净出口国,蛋品出口额相对较大,进口额很小。2010年1-10月出口11786.5万美元,同比增长19.4%,而去年同期则比2008年同期下降12.8%。进口120.5万美元,净出口额为11666万美元。

我国蛋品进出口品种结构比较集中。前10个月我国进口的主要为种用禽蛋,占蛋品进口总额的?84%;出口的主要为鲜鸡蛋,占蛋品出口总额的67.5%,其次是咸蛋,占13%。我国蛋品主要出口到亚洲市场,香港从大陆进口蛋品金额占到我国蛋品出口量的75%,其次是日本,占7.5%。我国禽蛋出口来源比较集中。主要省份是湖北、广东、辽宁、山东、福建等,位居前5位出口省份的蛋品出口额,占全国蛋品出口额的90%左右。其中,湖北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省份,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

三、国际蛋鸡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一)蛋鸡育种

在国际上,蛋鸡育种技术研发进展主要集中在分子育种技术方面。遗传育种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延

续性,2010在与生产、鸡蛋品质和抗病性状相关的基因和分子标记的挖掘和利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这些重要的工作中,越来越多起初应用于人、小鼠等模式生物的全基因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被应用到蛋鸡分子育种标记和基因的研究中,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观遗.传学研究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此外,蛋鸡抗病育种工作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鸡沙门氏菌病、马立克氏病、弯曲杆菌、禽流感及鸡寄生虫等疾病的抗病工作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

(二)疾病控制

发达国家蛋鸡疫病防控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注重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通过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养殖场器械等严格控制和消毒,杜绝鸡舍周边其他动物,尤其是啮齿类动物进入鸡舍,同时蛋鸡饲养采取全进全出的模式;(2)对于蛋传疾病的控制,主要通过净化来控制,一般鸡群不能携带鸡毒支原体、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淋巴白血病等蛋传疾病;’而一些难以根除的疾病,包括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马立克氏病等,需要进行疫苗的接种来控制,严格而程序化的检测和监测是扑灭、控制和根除这些疫病的根本保证;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恒采用扑杀传染源和隔离、封锁等强力措施。2010年5月起,美国陆续报道了多起关于沙门氏菌感染的疫情报告,因此,由动物疫病引发的人类公共卫生问题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蛋鸡营养

在发达国家,随着家禽品种选育不断取得新进展,蛋鸡的生产性能也得到极大提高,其基础代谢、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也随着品种选育不断进步而变化,在参照国家统一标准的基础上,每个商业化品种、甚至每个养殖场,都有专门的饲养标准。一些饲料数据得到进一步更新,如更新DDGS数据、亚麻籽粉的营养成分首次列入美国Feedstuffs饲料成分分析表。围绕保障蛋鸡健康、改善鸡蛋品质和生物安全等方面,主要集中开展营养与免疫研究、营养与代谢病研究、特殊营养成分蓄积转移规律研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安全限量研究、饲料抗营养因子研究、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有效性研究和植物提取饲料添加剂有效性研究等。由于经济基础雄厚,国外在不断完善蛋鸡的营养需要标准、改进营养价值评定技术、不断开发饲料配制新技术和深入研究营养调控技术的基础上,注重科技集成和规模化验证示范,强调环保型饲料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了充分发挥蛋鸡的生产潜力,有效利用饲料原料,节约粮食资源,国际上对蛋鸡营养需要的研究不断深入。

(四)蛋鸡生产与环境控制技术

随着欧盟动物福利法实施日期的临近,欧美各国的动物科学、畜禽环境工程、动物福利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在积极探索畜禽福利化养殖模式创新与畜禽健康环境评价等。蛋鸡的环境行为与养殖设施装备配置、蛋鸡健康与养殖模式研究等取得新的进展。在荷兰建成全新福利养殖模式的新型蛋鸡场于2010年4月投产,在全舍饲栖架养殖模式下,蛋鸡的只年产蛋量可以达N300枚,窝外蛋的比例已下降到O.5%以下,蛋鸡全程死淘率在5%以下。舍内利用人工草坪替代垫料技术,大幅度改善了舍内空气环境质量。多种替代传统笼养的养殖系统已经产业化,为2012年实施非传统笼养的福利法要求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针对蛋鸡生产的气体排放规律与减排技术研究,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展了不同区域和不同养殖模式的蛋鸡生产现场全程测试,取得了大量的鸡舍气体排放特性的基础数据,并进行了有害气体在舍内外传播规律的模型与CFD模拟研究。国际农业工程学会畜禽环境分会正在组织多国专家联合开展有关测试方法、鸡舍通风系统的影响、排放与传

1、播模型、鸡舍排放标准评估等方面的系列综述性论文的整理与编辑出版工作。

(五)鸡蛋加工与分级技术

目前,I~#1-的鸡蛋分级主要以大小和新鲜度(重量)为衡量指标,按照美国农业部(USDA)制定的鸡蛋品质分级标准将食用鲜蛋按哈氏单位值进行分级。分级标准的实现需要依据成熟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在国际上,鸡蛋分级都是采用较先进的一整套自动化禽蛋采集设备和鲜壳蛋处理系统,禽蛋产出后落入输运带,送至验蛋机,剔除破壳蛋,进入洗蛋机自动清洗,再送向禽蛋处理机,可自动涂

膜、干燥等,最后进入选蛋机进行自动检数、分级和包装。

四、国内蛋鸡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一)蛋鸡育种

国内蛋鸡育种工作紧跟国际前沿,国际蛋鸡育种的先进技术对我国蛋鸡育种工作有明显带动作用,同时国内蛋鸡育种技术的研发也推动着国际蛋鸡育种技术的进步。蛋鸡分子育种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是2010国内蛋鸡育种工作的亮点。与国际育种工作类似,国内蛋鸡育种专家利用全基因组技术、表观遗传学技术、第二代大规模测序技术等找到了大量与蛋鸡生产、品质、繁殖及疾病相关的基因和分子标记。2010年1月,中国农业大学完成的“鸡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育种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的推动下,蛋鸡分子育种技术已经从研究阶段进入应用阶段,我国蛋鸡育种工作者结合分子育种技术培育成、的“新杨白壳”和“新杨绿壳”蛋鸡配套系本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

(二)蛋鸡疾病

根据我国2010年蛋鸡疾病的流行特点,我国学者建立了蛋鸡主要传染病的快速诊断技术,如鉴定H5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株的多重RT-PCR方法、基于TaqMan探针的区分鸡新城疫病毒强弱毒株感染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开展了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分析病原变异和免疫失败的原因;采用反向遗传技术研制出基因VII型新城疫疫苗,进行了禽流感疫苗细胞化培养方法的研究;通过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进行的禽白血病调查,基本弄清了该病的流行状况,制定出相应的净化措施,使得该病的感染率显著下降;初步建立蛋鸡场细菌菌种库及细菌耐药性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制定出蛋鸡场用药规范和消毒规范,可以成为提高我国蛋鸡场生物安全的关键措施而加以推广。

(三)蛋鸡营养

近年来,在蛋鸡的饲养标准研究、营养价值评价技术研究、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研究、鸡蛋品质调控技术研究、饲料毒素及有害化学成分消减技术研究、饲料抗营养因子钝化技术研究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预混技术、植酸酶技术、微生态制剂、理想氨基酸模式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为稳定蛋鸡产业发展和改善鸡蛋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蛋鸡营养需要参数与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不断完善;完善了我国种鸡新品种和不同养殖条件下的营养需要参数。此外我国.已经逐步重视开展营养抗病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显著阶段成果。

(四)蛋鸡生产与环境控制技术

在蛋鸡健康养殖模式研究方面,开展了以我国地方品种为主的蛋鸡行为与栖架等装置关系的研究,为蛋鸡栖架系统的设计参数取值提高了依据。研究观测了多种地方品种蛋鸡的生态养殖模式。在传统蛋鸡笼改进、蛋种鸡本交笼设计与试验方面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监测蛋鸡个体生产性能的智能鸡笼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在北方地区的地下和半地下鸡舍的设计与运行实验等方面也进行了多种模式的试验研究,在河北等地建立了较好的试验研究基地。

针对蛋鸡场粪污处理与利用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全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养殖模式的蛋鸡粪便处理技术的调研并组织了现场技术交流与研讨。通过调研研讨,提出了蛋鸡场粪污处理与利用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方向和重点技术内容,为十二五较好解决蛋鸡场粪污环境治理问题提供了技术途径。

(五)鸡蛋加工与分级技术

在鸡蛋加工方面,2010年国内科研人员发明了系列禽蛋制品加工、检测设备和技术,其中许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国产禽蛋清洗分级加工处理设备种类在逐步提高,改变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其次,鸡蛋中药物残留的检测技术在不断完善提高,我国畜禽饲料中滥用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砷制剂等生长促进剂的现象比较普遍,药物残留已成为我国鸡蛋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2010年又陆续形成和建立了有毒有害成分的检测技术。

我国居民主要以壳蛋消费为主,而且注重鸡蛋的特殊养分,功能鸡蛋、土鸡蛋在我国消费市场比重较大,对禽蛋产品的品牌化要求已成为未来禽蛋消费的必然趋势。为了科学管理市场,我国正在发展对应的检测技术,尤其是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迅速。

第五篇:建立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来源: 《农业科技管理》.-2008(2).-1-8 作者:信乃诠 阅读次数: 434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2005年、2006年2个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精神,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面向新时期国家农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符合农业科技自身规律、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关系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全局性问题,是多年来悬而未决的核心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在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要正确处理中央科研院所与地方科研院所、农业系统科研院所与高等农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的关系,正确处理当前各项工作与创新体系建设的关系,抓住机遇,知难而进,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全方位的,主要包括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科研体系重点是国家和省两级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重点是社会公益性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即知识创新体系

主要由创新基地、区域创新中心和实验站组成,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按照现代科研院所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

1)国家创新基地。包括农业部所属的农业、水产、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林业局所属的林业科学研究院等,逐步走向联合,在优化结构、转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农业知识创新基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中精干力量用于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研究,着重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有全局性、基础性、方向性、战略性和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2)国家区域创新中心。由省级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科研机构和有优势的高等农业院校组成,在优化结构、资源重组的基础上,按照全国行业区划和综合农业区划相结合原则,在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

游区、华南区、西南区、黄土高原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甘新区、青藏区、海洋水产区等建立若干个国家有特色农业区域创新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重研究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有区域性和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3)国家实验站。根据国家基地和区域中心科研工作的需要,在有优势、有特色省地科研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农业科学实验站,重点开展科学试验、定位观测和重大成果转化与技术展示等活动,更好地为农业科学研究和当地农业生产服务。

教育部所属研究型高等农业、林业院校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科研机构为国家创新基地,是国家农业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创新中心

省政府和部门所属的农业、畜牧、水产和林业科研机构逐步实行联合,并选择生态类型有代表性和有优势、有特色的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优化结构、资源重组的基础上,组建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开展农业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农业应用基础研究,着重解决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有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多数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转制并充实加强地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属的高等农业、林业院校逐步走向联合,以教学为主,有条件的可以面向本地区从事农业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有效地为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知识、技术推广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事业。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深化改革,应对地、县两级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并作为农业知识、技术推广的主体,充实和加强技术推广工作。政府要按照公益性职能,科学设置机构,配备精干技术人员,以财政投入保证推广经费,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重点是加强县、乡两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同时,要支持农村各类合作组织、专业

技术协会和研究会的发展,建立农民、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参与的农业专业知识、技术转化队伍,政府也要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各地各级农业知识、技术推广机构要与农村各类民间服务组织合作,构建技农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科技服务网络,以各种形式进行试验、示范和技术转化服务工作,以促进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农业科技体系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要克服各种困难与矛盾,知难而进,借鉴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教育部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经验,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加强协调,紧密依靠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紧密依靠广大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在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定会把国家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好。

下载申请建立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请建立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

    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月志 甘蔗产业经济研究室2013年3月31日 一、不断完善和更新体系信息交流平台 进一步完善体系信息交流平台的栏目设置,及时收集、发布体......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新化乡农技站 一、稻瘟病 稻瘟病是由灰梨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水稻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发生时期和部位 分为苗瘟、叶瘟、叶枕......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可以成倍地提高作业效率,是集约化培育壮秧的有效途径。水稻工厂化育秧的主要程序包括播前准备、精量播种、苗期管理三部分。现将水......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 1、东北水稻种植情况 (1)面积:5000万亩左右,且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

    贵州省中药材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任务

    贵州省中药材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任务一、基础性工作 贵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要突出生物多样性、地道药材与苗药为主的民族药这三大特点,充分发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

    2013年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年终总结会在青岛召开(最终定稿)

    2013年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年终总结会在青岛召开 “2013年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简称“奶牛体系”)年终总结会”于12月28-29日在青岛召开。农业部畜牧业司行业发展与科技处黄......

    北京蜂业示范基地,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督导专家组考察

    北京市蜂业公司.cn服务热线:400-708-7798 北京蜂业示范基地,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督导专家组考察 8月19日至21日,由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简称体系)蜜蜂病害功能研究室主任、中国农......

    水稻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水稻产业发展经验材料近两年,绥滨县抢抓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有利发展契机,把水稻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狠抓组织领......